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代信息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3341教育”的内涵
“3341教育”是以“依托三个平台,坚持三个为主,突出四个环节,树立一种意识”为内容,育人与发展同步的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活动。
二、“3341教育”的要素
1.环境要素―依托三个平台
(1)科学发展的平台
科学的发展,正以惊人的速度推动着社会的全面进步,也奇迹般地改善着人们的生活,人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以及精神需求也都产生了新的改变。这些社会需求的新变化,也在推动着人们意识形态方面的变革。要全面促成社会意识形态领域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和进化,唯有科学发展,唯有科教进步,唯有加快人才培养的战略步伐才能得以真正实现。
从中国的基本国情来看,中国不但是一个工业大国、农业大国,更是一个人才大国,要适应这样一个大国的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才的培养是关键。因此,要造就出大批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有文化、懂科学的合格人才,首先要造就一大批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化建设人才,特别是具有高科技素质的优秀人才。
科教兴国,人才强国,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以学生为主体”“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实现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正是科学发展对现代教育的选择,也是人类进化、社会进步对现代教育的要求,这也是促进社会生产力科学发展的重要体现,更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2)教育发展的平台
教育的发展,加速了教育现代化的实现,教育的现代化,也在加速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进程,并且逐步体现出了它的强大优势。这种优势已从教育的各个方面显示出它的独特魅力。
当前,教育发展的重要元素已逐渐形成。这种教育元素的形成,从内容上说,首先是理论层面的元素,如教育理论的时代性、教育思想的前瞻性、教育导向的国际性;其次是实践层面的元素,如教育观念的人性化、教育发展的科学化、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教育资源的优质化、教育技术的信息化等,内容十分广泛。
从形式上说,一是多元的,这种教育元素的多元性,不但渗透于社会的各行各业,同时也融入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二是立体的,它的全方位、全覆盖的立体呈现,不仅具有中国教育快速发展的属性,而且也是中国综合国力增强的显著标志,更是国民素质提高的具体体现。
这些教育实体的发展,不但为教育公平和教育规范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也为现代教育广泛开展的育人活动提供了可靠的物质条件和良好的育人环境,这正是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以人才培养为战略目标”的坚实基础。
(3)教学实践的平台
教学实践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如何培养是教学的根本。“以学生为主体”“以信息技术为核心” “以人才培养为战略目标”的教学活动,是现代教学实践的特征。这一教学实践与传统教学无疑有了本质上的区别,它的表现主要是: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学的载体是活动,教学的呈现是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是生活,交流的方式有网络,这些都是以信息科学的进步和发展为核心的重大变革。
随着现代生活信息化的到来,信息活动无所不有,无处不在,打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促进信息活动的开展,就显得尤为重要。优化校园资源,特别是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各种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开发,更能为育人活动增添新的活力。当前,日益优化的校园环境,已经成为教育发展、教学实践和人才培养的主阵地。
“以学生为主体”“以信息技术为核心” “以人才培养为战略目标”的教学实践,是新时期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它的有效,主要在于其更加注重教学实践,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加注重学生的成长,把学生的学习生活放在了教书育人的首要地位,一切为着学生,一切为着学生的学习、成长、健康和快乐的生活。它的有效,还在于教师是把学生当做自己人生旅途中的好朋友,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时刻不忘自己是学生美好心灵的播种者,是学生知识获取的引路人。
因此,良好的育人环境,优质的教育装备,先进的教育技术,现代的教学理念,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施现代信息技术“3341教育”的重要保障。
2.人文要素―坚持三个为主
(1)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
学生的学习最初都是从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开始,因为兴趣始终都是学生学习生活中强大的驱动力,兴趣和感受成了他们从事任何活动的主体意识,所以,教师要有效地开展对他们的教育,就必需高度重视学生的兴趣和感受,从他们最感兴趣的内容出发。
以学生的兴趣为主,就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为中心,以他们最感兴趣的活动内容为重点,来确定教师的教学行为,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并围绕着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积极主动地开展教学,以实现吸引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目标,达到育人的目的。
(2)以学生的学习方法为主
坚持以学生的学习方法为主,就是要以学生的在校生活和在校活动现状为重点,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组织学生主动学习。教师的教学方法也要依据学生的学情状况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改,不用死板、生硬、不合实际、过时无效的教学方法,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选择,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友好、自主的人性化学习空间。教师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应更加注重运用现代教育装备和教育技术,启发学生进行有效的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存储和信息交流,努力学习现代信息文化和技术知识,立志做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会学、善学、博学的一代新人。
(3)以学生的知识水平为主
坚持以学生的知识水平为主,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为中心,以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主体,采取正确的教育手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对学生开展行之有效的教育和影响。因为在教学活动中,每个作为主体的学生,都是一个生动活泼的生命个体,他们之间普遍存在着个性差异,教师要重视他们的不同,在施教的过程中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引导学生克服知识水平的缺乏和做事能力的不足,努力帮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从不知到已知,从知少到知多,从学困到解困,从“我不行”到“我能行,我是最好的”,将知的发展,变成质的飞跃。
面对学生的学习现状,教师要从爱护学生的角度出发,不但要理解学生知识的不足,更要真心诚意地去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使学生都能在学习中看到希望,看到进步,让他们在共同的学习和奋斗中学有所长,学有所得,感受学习活动始终都是乐事,是一种快乐、美好、幸福的生活,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提高他们学会做事的勇气。
三、“3341教育”的过程
“强调实践操作,突出能力培养,实现快乐教学”,这是现代的教学思想和育人精神,其不但需要师生共同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中体验教学活动的快乐,而且也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以人才培养的战略观念和工程意识,更加自觉地把学生的欣赏、表现、创新行为融入以下四个重要的教学环节中。
(1)信息采集―观察比较,鉴赏美
学习现代科学,运用现代装备,掌握信息技术,首先需要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广泛深入地开展信息的收集和保存活动,学生只有通过对大量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然后再对所收集的信息内容进行观察、分析和比较,从中分离出有用而且是有重要价值的东西,才能充实知识存储,丰富生活经验,同时还能实现对美的欣赏,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
(2)信息处理―实践操作,表现美
有了充足的信息资源,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所了解和掌握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这种加工处理需要他们学习和掌握计算机技术,也就是说,学生一定要亲身实践,进行具体的上机操作,真正学会使用计算机,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处理信息,充分表现大自然中的美和人类社会的美。
(3)信息应用―运用技术,创造美
学习现代信息技术,最主要的还在于对现代装备和先进技术的应用,也就是说,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为现代社会服务,为人们的生活服务,并努力创造技术应用上的神奇和人类生活中的新精彩,因为这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最终体现。
(4)信息交流―人机对话,感受美
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使用现代装备,运用信息技术表现美,造创美,还要引导他们在实践过程中利用各种机会进行人机对话,相互交流,共同探讨,共同去感受那些美好的事物,进而产生成就感。有创造才有发现,有创新才有发展,有发展才有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学生只有在充分感受到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的成果和快乐,才有成就感,才能产生更大的内趋力,才能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科学技术的潜能,这才是创新与发展的根本意义,也就是说,感受与共享才是创新与发展的最大效益。
四、“3341教育”的焦点
“3341教育”的焦点就是要树立一种创新意识。当前,教育发展的重要标志就是教育现代化、信息化,而其前提是人的现代化。那么人的现代风采又是什么?就是在现实生活中,要更加善于理性思维,更加善于理性做人。现代教育是科学的育人教育,是人才培养的教学实践,因此,在教学实践活动中,首先要加强对学生心理意识的影响,使他们能够自觉地在学习中产生创新心理,进而树立一种科学的创新意识。
那么,在现代教育中,教师的责任是什么?是传知,是启智,更是育人,这种责任也不同于历史的任何时期,它需要教师能够在理性思维的支配下,实现更加开放的理性育人,理性与人,理性丽人,同时也要让自己在理性的生活中,用焕发出的理性和真实的人生光彩去启迪他人。
然而,在理性的生活中,人的素质能力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切都离不开人们的意识,特别是创新意识。没有创新意识,就没有人的全面发展,也就不可能有更大的社会作为。要树立创新意识,就要打牢创新基础,更要激励创新行为。从人才培养和人才发展的角度来说,人们的创新意识、创新心理、创新行为和创新精神,在现代人的生活和社会发展中都是极其重要的。
因此,现代信息技术“3341教育”,是育人与发展的聚合体,其中“依托三个平台”是教育发展的基础,“坚持三个为主”是教学实践的核心,“突出四个环节”是教学活动的关键,“树立一种创新意识”则是教师育人的方向标。
五、结束语
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中,信息―生活的知识元素;技术―先进的表现方式;育人―教师的教学实践;发展―现代的教育装备。
信息、技术、育人、发展,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主旋律。
(1)灵活性。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中,由于借助了信息技术工具以及网络技术,使学生学习更加灵活,时间和空间都不受限制。Internet互联网是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进行交流的最常用平台,在互联网的海量信息中获取知识,无论是使用电脑还是pc、或者是手机,都使移动学习方式随处可见,让学生学习变得更加方便快捷。
(2)自主性。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中,以学生为学习中心。教师改变传统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为主导地位,变为学生寻找信息、解决问题的指导者。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要培养学生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工具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习惯。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要积极地参与,还要独立地、自主地完成认知过程,并反思。
(3)实践性。做中学是建构主义的思想,也是现代职业教育的教学理念。在职业教育的课程结构中,需要动手操作的实习实践课程居多。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中,学生不仅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还要亲自动手操作实践,反复操作,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标。将实体教学改为虚拟教学,降低教学成本,提高了操作安全性和教学质量。
(4)交流性。人的学习最初都来自实践、来自面对面的交流。交流与合作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信息化时代,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互助越来越方便和多样化。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中实现了师生之间交流、学生之间交流、学生与信息化智能系统的交流。
(5)探究性。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中,信息技术教学软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激疑性、趣味性,教师或软件会创设直观、生动、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能够唤起学生发现问题的欲望和解决问题的热情。学生在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通过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有的放矢地学习、自主地探索、自由地发挥。
(6)创新性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中有实践、有趣味、有自主、有交流。其中,实践是创新的源泉;趣味性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增强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和交流合作给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环境,学生敢于创新,才会产生创新的思维。
2发挥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优势,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1)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与职业教育学科内容的整合。信息技术课程与学科内容的整合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使教学内容以信息化形式呈现,如会计电算化教学模拟软件、DinerDash策略等软件;另一方面,融入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理念,自主式学习、合作式学习、探究式学习、体验式学习、综合性学习等[5]。我国职业教育重技能教育,学科多为实践类,非常适合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最为适宜一种或几种的现代信息化教学模式,如电子讲稿与在线测试整合,基于资源的自主学习与小组讨论整合,教育游戏与合作探究整合,无论什么样的方式方法,要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发展。
(2)创设问题、提出设想、实践操作、交流合作、巩固创新的学习活动过程。无论是短暂的课堂教学还是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了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探究的机会,结合教学,以任务驱动、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研究活动的主线。教师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根据学习的内容设计出富有个性的学习任务,同时提供动手实践操作的机会,并创造一个互动的交流环境。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学生在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通过在自主探究、团队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有的放矢地学习、自主地探索、自由地发挥。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评价,学生要进行互评,形成良好的及时反馈的过程性评价。活动结束后,学生要积极反思和实践操作,以便于巩固创新。
(一)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提高音乐教学的趣味性
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属于声音与图像的综合作用,高校学生可以在音乐教育教学中感受到更多的学习乐趣,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对生动具体的新鲜事物更加容易提起探索欲望以及学习欲望,所以高校音乐教学应该结合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营造一个与其他学科不同的课堂环境与氛围。比如:在学生进入教室之后可以先播放一段音律优美、情感积极的乐曲,将学生带入到音乐的世界之中,更好的集中注意力,而且在教室制作课件的过程中加入适当的背景音乐作为衬托,将枯燥的讲课内容与音乐的旋律融合在一起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丰富性以及独特性。又如:在介绍西方音乐历史的过程中就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相同时期的音乐进行背景播放,像《土耳其进行曲》、《蓝色多瑙河圆舞曲》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可以一边了解中西方音乐发展历程一边感受当时音乐的特点与形式,这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可以起到一定的帮助,而且对于集中注意力也非常有效,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避免了过去那种枯燥的讲解式教学形式。
(二)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感受音乐
音乐是声音艺术,音乐教学的基本手段之一是聆听,音响美,是创造良好听觉环境的关键因素,音质清晰的音响给人的听觉带来并诱发美感的产生,而一个美好的视觉环境对音乐教学也非常重要。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协助下高校音乐教育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深入的感受音乐魅力,为音乐审美氛围的营造提供帮助。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对教材中的文字、符号、乐谱等形成了教学依赖,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感到乏味,这样也会使学生形成一种对音乐的偏见,不能很好的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音乐的美,而只是束缚在课本的知识点之中,产生一种学习态度上的消极应对,并且教学材料只能呈现文字、乐谱这些可以看和阅读的知识内容,而对于其中蕴含的关于音乐的实质性的却不能明确的、直白的表达出来,也就是通过听觉所感受到的音乐,它与通过看和读所感受的音乐是有很大的不同的。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将色彩图片、新颖的谱面、重点强调的内容引入课堂,还可以利用计算机对构成音乐的各种声音进行数码形式的采集与编辑,经过一系列处理之后得到自己想要的音乐内容,也可以让学生指导音乐形成的具体过程,将听觉与视觉有效的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课堂上可以达到声、韵、义先融合的学习状态,更加深入的感受音乐,从而激发出学生的个体情感,最终实现音乐学习中的领悟,对于教学成果的实现非常有益。
(三)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表现音乐、创造音乐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就必须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参与音乐艺术实践活动,除了要选择有艺术价值的表演曲目外,还要注意活动形式的趣味性以及学生参与活动的广泛性。音乐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可以对学生参与音乐学习起到推动的作用,在教师利用计算机进行课件的制作过程中需要考虑到这一点内容,不仅要将需要的知识囊括在其中,还应该使课件内容可以激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能直观的、清楚的对学习的音乐知识进行了解,也可以调动起学生加入音乐实践学习的热情。学生在进行足够的音乐欣赏之后,可以通过内容丰富的课件展示的知识去参加更多音乐学习活动。在音乐的表达上就可以对其中蕴含的情感以及刻画的音乐形象做一个很好的阐释和展现,比如:在学习民谣《樱花》的时候,通过视频为学生展示出日本樱花开放的盛况景象,给学生带来直观、强烈的视觉上的震撼,学生在观赏视频并学习歌曲后可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体会传统情感的表达。另外,现代信息技术使得音乐获取的渠道更加广,这就为音乐创造能力的养成提供了条件,运用信息技术使学生加强音乐方面的想象能力的培养,比如:在音乐剧的表演中学生需要扮演不同的动物的角色,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展示动物的活动、习性的视频以及在不同的场合的声音等内容加深了解和体会,为生动形象的塑造角色提供帮助,也使学生进行更加真实的音乐表演创造。
二、现代信息技术与我国高校音乐教育融合的实践研究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音乐教学效率
在传统的音乐教育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中心,教师通过录音机、谱例、磁带等工具进行教学,而且课前的准备工作也非常繁琐,耽误了正常的教学时间。这种音乐教学形式对于学生也是一种煎熬,需要耐心的等待,而且由于教学的中断也会使学生分散注意力,甚至失去音乐学习的兴趣,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也是极大的阻碍。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利用各种先进的科技将声音、画面进行完整、清晰的呈现,而且不会受到空间、时间的影响,也不会耽误课堂教学的时间,只需要简单的几个操作就可以将需要呈现的内容通过多媒体屏幕展示给学生们,实现音乐视听结合的发展效果。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是传统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和补充,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真实、完善的教学环境,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的兴趣,增加音乐创造的灵感来源。高校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需要接受更多方面的音乐知识来对自身的水平进行提升,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实现这一目标,将世界各地的音乐相关的内容快速及时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将抽象的音乐理论转变为更加直观的画面或者声音进行具体分析,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音乐教学的整合
艺术课程之间都是相同的,在音乐教学中开展多种艺术形式的整合可以让学生充分的体会到艺术的美,感受到音乐与其他艺术的内在联系以及音乐的重要作用。现代信息技术与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的融合则是实现这种多形式艺术相互合作的重要前提条件,通过信息技术的利用可以将音乐课教学作为一个切入点形成影视课、戏剧表演课等教学形式,可以达到艺术的高度融合。比如:在教学中以“黄河”做为主题进行艺术综合课程的教学,首先需要让学生对黄河有一个整体的了解,通过多媒体观看配有轻缓音乐的黄河风光介绍视频,然后结合《黄河船夫曲》进行美术作品《黄河船夫》的欣赏,然后在音乐的衬托下进行形体表演,让学生通过音乐表达的情感通过形体展现出来,如与风浪进行抗争、船夫的坚毅精神等。还可以让学生欣赏具有地方
文化特色的民歌《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对与黄河相关的诗句进行有感情的朗诵等,这些教学内容都需要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呈现,将舞蹈、影视、诗歌等多种艺术进行了整合,在这种变化之中对学生的听觉与视觉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刺激,促进了学生情感的升华。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音乐教学的情景化
大部分的音乐作品都是进行的具体内容的表示,尤其是歌曲,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对这部分的音乐配上适合的画面,不仅可以诠释音乐想要表达的内容还可以将学生带入情景之中。比如:在进行《长江之歌》这首歌曲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以及表现的内容,可以根据这首歌截取一些具有实际表达效果的画面,如长江的源头、奔腾的波涛、灌溉土地等,然后进行重新的编辑,与这首歌曲结合在一起进行观看欣赏,学生可以更好的体会到“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等歌词的具体意义,也可以更好的挖掘其中的情感,将学生直接带入相似的情景之中,加强学生对歌曲音乐的理解。
(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高校音乐教学的科学化发展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介绍不同音区、声部的音色的时候,是不可能通过自己的模仿去让学生完全领会掌握,而且也容易出现理解的偏差。现代信息技术的加入可以更加科学的实现音乐知识的教学。比如:在《黄河大合唱》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相关的影像资料,让学生一边观看一边介绍其中的演唱知识以及进行声部、不同音区音色的划分等内容,然后可以进行教学的拓展,让学生理解独唱、合唱、重唱等演唱形式的区别,而且可以对混声合唱中的四个不同声部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这些教学内容的实现都需要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辅助,也是传统教学形式无法实现的,所以说高校音乐教育教学必须对现代信息技术提高重视,增强两者的有效融合,提高音乐教育教学水平。
关键词:巧用; 信息技术; 推动; 科学;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1-058-001
一、巧妙运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师教育理念
科学课的目标设计要有“用教材教”的意识,这样,才能把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有机地和科学知识目标结合在一起。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能充分强化教师“用教材教”的意识。
例如在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有关化石的内容只是《化石告诉我们什么》一课中的一个知识点,但它是学生很感兴趣的,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的内容。因此,我在原教材的基础上对该内容进行了补充,增加了课时量,学生根据“化石”这一大的主题,确定自己小组研究的小专题;在教师的帮助下确定研究方案,如上网查询资料、参观、实地观察实验等。学生根据在信息课中所学到的信息技术,将所搜集到的有关化石的图片、资料进行整理,并制作成演示文稿在全班进行展示交流。通过对教材进行了如此的改动,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充分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让他们在充足的时间和开放的空间中掌握了一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技能,同时亲身体验了科学探究的过程。教师敢于对一个知识点进行深入的挖掘和扩展,这与信息技术的有力支持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科学教学,为教师“用教材教”提供了实践的机会,改变了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
二、巧妙运用信息技术,推进科学教学探究
利用网络环境进行探究性学习,是最能体现网络特性和最有利于世纪新型人才能力素质培养的另一种重要教学模式。
例如在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纸》一课教学中,我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给学生上了五节课才上完,感觉上还没有上完一样,去年我改变了另外一种方法,就是尝试让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合作式的方法来学习本课内容。在讲到纸做的物品、纸的发明及节约用纸方面,让学生自由组成6人小组,采用信息网络搜索查找资料的方法,使学生学习到了很多课本知识学习不到的东西,我把三年级四个班的学生分成两大组,对一班和二班的学生进行常规的教学,让三班和四班的学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网络学习及学生的合作学习,最后通过问卷、学生收集的纸标本发现,小组的反应各不相同,常规的教学小组答案几乎相同,收集的纸相差无几,都是平时范围内的纸,对于纸的认识还不够清楚,生活中有大量的纸他们还无法确定。通过信息网络学习及合作学习的小组标本来看,样式各有不同,有很多小组收集的纸有很多老师都无法叫上名字,他们可能通过网络查找出正确的名称,(常规教学是无法做到的)有些小组还收集到了耐火纸。而且他们对纸的认识的视野较开阔,不会处于一个较狭小的范围之内。在认识纸的发明这方面,常规教学的小组只有一个答案,蔡伦造纸,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比欧洲都早了好几百年,对此就无法得到其它的知识,而通过网络信息学习及合作学习的小组,他们的答案就有点出奇了,有好几个小组通过阅读纸的发明,对蔡伦造纸进行了怀疑,可能在他之前还有人比他早的,但答案无法解开,只好继续寻找答案,这样下来,合作学习的小组就学到了很多课外的知识。对于纸的发展历史,老师是无法全部讲解的,小组之间可以根据需要,自愿搜索这方面的知识,然后进行交流。节约用纸、保护森林,了解纸的来源,对于这方面来说,进行网络学习的小组可以提出大量节约措施,常规教学的学生有时误解成不要乱丢垃圾,无法想象出真正的造纸,对滥伐森林的危害认识还不够。这一课的教学中学生们的兴趣盎然,积极参与,课后还设计了一个有关纸的研究专题网站。现代信息技术能激发学生们的探究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巧妙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教师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开展教学,能冲破课本的束缚,在学生面前展开广阔的学习空间,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例如在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常见材料》一课教学中,课前教师搜集大量有关材料使用的资料,建成一个小型网站,供学生查阅。一开课就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有关环境保护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初步意识到材料的使用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引导各小组定下所研究的问题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和任务到老师建成的一个小型网站中去查寻有关材料的使用与环境的资料,并将所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加工,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网络在全班交流各自搜集到的图片资料。这样的网络学习,让学生体会到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乐趣,能培养学生通过网络搜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四、巧妙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教师应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思维空间,不需要面面俱到,包办代替学生所要做的一切,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创新的乐趣。这不仅能深化教学内容,把学生的兴趣推向,而且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更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纺织材料》一课的教学中,指导学生根据自己想研究的问题,到老师搜集有关纺织材料资料建成的网页中去了解纺织材料的发展史,去查找自己感兴趣的有关纺织材料的知识,收集、整理起来,与同学交流、探讨。最后鼓励学生在金山画王中设计未来的不同材质衣服,并将设计方案上传到网上。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非常感兴趣,他们在网络学习之后充分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设计出了很多未来的衣服:有的孩子设计了能在海、陆、空三地都可以穿的衣服;有的孩子设计了一些利用太阳能的衣服,这样的纺织材料能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有的孩子设计了一些多功能的……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发展,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关键词:班级管理现代信息技术作用
一.利用信息技术可使班级信息管理系统化
1.班级管理常规工作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常规工作和班级管理的基础信息中,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学期初的报到注册,学期末的学籍管理、成绩管理、考勤记录、奖惩记录、学生通讯录等方面建立统一的管理系统,内部可以对应学生主题管理的方向做出相关表格文件或文档等内容,同时也包括了每一位学生的电子档案。2.主题管理方面信息技术的应用。用到信息技术管理的地方除了常规管理外还有主题活动,班会、实践教学等很多其他临时的工作。如建立针对班级的系统,可以根据时间顺序专门记录整个班级的成长过程,包括组织的有重要意义的课外活动,夏令营,家长会等等,并且做好相关视频、图片、文字记录,这样有关于学生成长的全面记录,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并且加强了同学之间交流的兴趣。
二.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增强班会课的效果
相对于传统班会课中形式过于单一、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教师总结,信息时代的班会课更加新颖多样,使学生参与到了班会课中,教研专区全新登场、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题研究、教育论文日常工作的积极性同时也有所提高。并且通过这样一个形式多种多样、课堂生动活泼的主题班会来强调是与非、加深认识、开展教育,建立起了良好的班风,加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1.情景再现,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现代信息技术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投影片和背景音乐等展示有关资料,创造与主题班会息息相关的情景,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受到感染与熏陶,从而得到更好的教育。例如可以用多媒体展示校园、社会等日常生活中的安全知识。2.形式多样,增加容量。我们传统的主题班会中,学生和教师需要较长时间的准备,这不仅浪费了大量时间,而且班会的信息传递工作也不理想。在此,多媒体的加入打破了空间的限制,把文字、图象、声音、动画和其他因素融合在一起,更大的拓展了班会的信息容量。在三月八号“女神节”前,我设计了名为《伟大无私的爱》的主题班会。班会前奏,播放了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并且放映了“母亲哺乳婴儿、妈妈关爱孩子”的影片。班会进行时插入了歌曲《常回家看看》、《妈妈的吻》,舞蹈《亲情无价》,古诗《游子吟》,并且还有名人格言等。在一节课中顺利完成了过去两三节课的内容。探究其原因,正是有了信息技术这个展示性超强的平台和互联网上浩瀚渊博的信息帮助,才能找到丰富多彩的视听资料,从而减少了传统班会中繁琐、复杂的劳动,创造出了一些重要的场景,提高了班会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现代信息技术;应用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科学,它对逻辑思想能力要求较高,而小学生是6~12岁的孩子,他们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上,传统教育技术与方式的效果一直就不理想。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带来了一场革命。投影、录音、录像、电脑、多媒体网络等进入课堂,使传统的课堂教学彻底改变了面貌,尤其在数学教学课堂中,现代信息技术的注入更如春风化雨一般。
一、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优势。
(一)从教师角度看
首先,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正在发生一些根本性的变化。那种“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打天下”的刀耕火种式的教育方式即将成为历史。教师手中拥有了更多的工具:多媒体、网络和现代通信手段等,这些将教师从落后的教学手段种解放出来。其次,网络为教师提供了更丰富的教学资源。网络是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一环,它不仅包括互联网,还包括学校的校园网。我们可以在校园网做成教师交流、资源共享的平台,按学科、分内容建立庞大的教学资料库,资料库中长期储备各种学科试卷、优秀教案等文学资料库、教学图片库、视屏库、音乐音效库、教学动画库和教学课件库,供教师在网上调用。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现代信息技术便于教师优化课堂设计,提高教学效率。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使授课的难度降低,密度增大。教师可以得心应手的设计教学计划,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二)从学生角度看
一方面,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事半功倍。教师可利用多媒体的优点把单调的图片、数字转换成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给学生适度的感官刺激,从而满足他们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促进思维的发展。教师在新课伊始,恰当的运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进了一个真实的情景之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另一方面,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帮助学生树立理解抽象概念,树立抽象思维,降低学习难度。借助丰富的媒体不仅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显示出来,而且其突然袭击起了较强的刺激作用,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促进学生建立抽象思维。例如“线段、射线、直线”的教学。在教学“线段、射线、直线”时,可使屏幕上先显示一个亮点。然后就从亮点向右射出一束水平线,使学生看后马上就能悟出射线是怎么形成的;有不同色彩分别在射线上闪烁出第二个亮点和两亮点间的一部分。使学生认识到这是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将左边一个端点向左延伸,就成了一条直线;将直线向左右两边适当延伸后。问学生直线还可以向两边延伸吗?引导学生想象出直线无限长,不可度量,没有端点这里就是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抽象的概念以形象的状态显现出来,既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点,又有助于学生学习方法和抽象思维的养成。
(三)从师生互动的角度看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性,师生互动增多,形成快速反馈,提高了教学效率。学生在课堂上既能深入思考,又能积极参与,充分的展示自己使他们在教学中,在学中教。这样,课堂教学就从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性”教学,变为师生双方交流、参与的“互动式”教学。实践证明,在这种“互动式”课堂教学中,学生热情高涨,参与积极,思维活跃,思路特别开阔,学得快,记得牢,完全没有传统“满堂灌”式教学中的那种沉闷、呆滞现象。对某些教学要点及困难给出提示、解题辅导,学生有疑问可发言交流,教师在线答疑指导。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常见问题
由于现代信息技术是新事物,它的发展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在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实践中,我发现了一些常见的问题。其一,本末倒置:为“用”而散,而非为教而“用”有的教师为了应用信息技术而更改原先的优秀教学设计,其出发点变成“教学为了用上信息技术”“为了应用信息技术而用信息技术”。其主要原因在于实施者关注的重点在于整合的形式,而非效果。其二,反客为主:运用技术过于繁多复杂,反而干扰影响了正常教学。有的教师在课件的设计时易产生追求精彩动听的视听效果的心理,而忽视了心理学中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规律。学生被课件精彩的画面和悦耳的音乐所吸引,产生一些无关的联想,而忽略甚至影响了学习的内容。显然,教师迷失在五花八门的技术之中,而偏离了学科教学本身。其三,越俎代庖:教师主导地位被课件、网络剥夺。有的教师在设计教学时以为的追求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用多媒体课件代替教师,模拟整个教学课程从导入新课到传授新知,再到巩固练习,每个环节都运用多媒体课件。在教学时,按照事先预备的程序播放一遍,教师知识充当解说员和操作工,由传统的“人灌”变成现代化的“机灌”。这显然违背了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这一原则,多媒体教学作为常规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既不能取代教师,也不能取代教材,更不能提到课堂教学。
【关键词】现代 信息技术 教育深度融合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6C-0061-02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渗透到教育领域的各个角落,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起步”、“应用”、“整合”和“创新”是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所经历的四个阶段。本文以广西钦州市为例,介绍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情况和问题,进而提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建议。
一、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情况
(一)为农村义务教育配置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配置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添置常规教学仪器,进一步促进义务教育学校办学硬件标准化。《钦南区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总体方案》提出:到2017年,基本实现乡镇及以上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宽带网络校校通”,实现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接入上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基本实现学校信息建设标准化。
(二)制订信息化硬件建设计划。广西钦州市钦南区制订了“全面改薄”2014-2018的信息化硬件建设计划。2013年以来,累计投入550万元为20所学校配置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入90万元实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惠及该区所有小学教学点;同时,组织参加“教育部―中国移动中小学信息技术能力国家级培训项目”,选拔骨干培训者参加了第五期骨干培训者培训班;按照“一校一人,信息技术明白人”的培训目标做好受训学员的遴选工作,甄选了60名学员,为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的全面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设立教育发展专项资金。从2012年起整合设立教育发展专项资金,钦州市2014年投入规模达到2.8亿元,以后年度视财力情况逐年增加,通过对重点项目补助、以奖代补等方式,统筹解决城区教育事业发展薄弱环节,支持城区教育事业均衡发展;从2014年起要求各县区财政也要相应设立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在财政预算中单独列项。
二、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投入不足。要完成钦州市教育发展大会确定的重点项目,初步测算需要投入经费共计约70亿元。2014年,钦州市财政设立了教育改革与发展专项资金,部门预算安排2.8亿元,但仍然是捉襟见肘,无法满足教育改革振兴发展的需求,出现资金瓶颈障碍。教育投入仍存在缺口,教育经费依然紧张。
高中阶段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成为财政支持的薄弱环节。社会资金投入教育不足,民办教育发展存在问题。例如,灵山县有民办的中等职业学校1所、初中1所、小学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民办幼儿园169所。在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并且实行免费教育后,民办学校的发展空间缩小,各民办学校在办学规模、设施设备、师资队伍等方面参差不齐,影响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设备设施滞后,基础设施的投入较少。支持教育发展的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少,资金不足,教育基础设施与发展需要不同步。近年来,各地的发展较快,需要的配套设施不断增多,设备需要不断更新,但是由于本地区财力有限,投入资金不足,设施跟不上教育发展需要。
(三)仪器配备与管理有待加强。钦州市灵山县各学校科学、数学方面的仪器存在品种不齐、数量不足现象,这与自治区评估标准对比差距还较大。全县义务教育学校科学、数学仪器配备达到自治区标准的学校只有11所,仅占义务教育学校的2.5%。各学校普遍存在信息技术装备数量不足、装备水平较低的问题。同时,各学校计算机房里的计算机老化与残破现象较普遍,已难以担负学生学习需要。全县达到自治区标准的学校只有8所,仅占全县义务教育学校的1.82%。浦北县职校在建设特色学校方面有待加强,设施设备等硬件方面有欠缺。全县大部分村小及教学点的教学设施设备还不达标,中小学校缺少功能室,目前上级项目只考虑教室。
(四)大型科研仪器公共平台缺乏。大型教学科研仪器公共平台是高等学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基础条件。大型教学科研仪器公共平台能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发展,也能促进学校更好地服务产业行业发展。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建设高校科研大型仪器公共平台,当时许多重点高校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引进现代化的分析测试仪器,建立了分析测试中心,实行大型仪器“专管共用”。分析测试中心都是以服务为第一宗旨,并不断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取得并保持计量认证资质,有力地支持了学校教学、科研发展。但是,由于学校发展历史、资金等各种原因,钦州学院至今没有建立大型仪器公共平台。从长远来看,这不利于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发展,也必将限制学校科教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五)年度资金投入情况没有明确。2014-2017年全区教育工程项目分年度资金投入情况没有明确自治区、市、县资金分担比例,资金落实滞后于年度部门预算,对项目的实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2014年钦州市各县区部门预算已经人大审议通过,市县区各项教育资金预算安排已经明确,由于市县级财力有限,2014年教育项目资金支出安排压力极大,要追加更是难上加难。根据全区教育发展大会下达的任务,2014-2017年钦州市教育大会重点推进的教育项目任务要多渠道筹措70亿元以上资金,建设70所以上学校,由于全市各级财政可用财力有限,各县区经费投入除了保工资保运转外,财力已经所剩无几;未来几年教育项目资金支出压力巨大,需要上级在教育项目资金安排方面继续给予大力支持。
三、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建议
(一)完善财政教育投入的政策制度体系。明确不同级次政府的教育经费保障责任,科学设置财政教育投入的考核指标体系,落实各级政府间教育经费的分担机制。制定政策多渠道组织财政收入,激励各级政府加大教育事业投入的力度。正确引导社会资本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发展,减轻财政教育投入负担。国家和自治区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在现有专项支持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由于钦州市财政基础薄弱,教育发展投入严重不足,全国教育已开始进入内涵发展、提高质量阶段,但钦州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还面临巨大压力。针对性缓解和改善钦州教育发展面临的瓶颈性问题,支持钦州建设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相匹配的教育基础设施。
(二)多渠道筹集财政教育经费。财政教育经费由财政拨款和多种渠道筹措的其他财政性资金教育投入构成。其他财政性资金教育投入主要来自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的征收,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教育资金,福利彩票公益金安排教育支出,体育彩票公益金安排教育支出等。严格按照国家和自治区要求,落实县区财政应承担的投入责任,明确市、县区政府教育投入责任。按照现行管理体制以及事权和财权相统一的原则,强化市本级统筹发展职业教育投入责任,落实“区市共建”高校投入责任;落实教育工程各项财政资金执行情况制定教育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为加大财政教育投入,提高市本级教育发展专项资金使用效益,确保科学、合理、有效使用专项资金,加大教育发展专项资金投入力度。
(三)争取上级对本地区教育项目的资金支持。根据各学校发展的需要,规划一批教育项目统筹到项目总盘子,根据国家投资政策方向,申报中央预算内项目资金。加强与上级发改部门的对接。加强与区、市发改委相关部门对接,努力争取上级对本地区教育项目的资金支持。加强教育硬件建设。加大财政对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包装项目,积极向上争取资金,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同时,设立教育发展资金,以便统筹安排本地区争取到的上级项目、本级财政及民间投入等方面的资金。
(四)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行动计划。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行动计划,推进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建设,探索建立“企业竞争提供、政府评估准入、学校自主选择”的资源建设与共享新机制,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针对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利用上级计划投入资金和撬动社会资金,建设钦州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推进“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基本实现乡镇和乡镇以上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五)提升信息化教学支持服务水平。整合现有资源,分步建设覆盖全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广西教育城域网。实施数字校园标准化建设,实现乡镇及以上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宽带网络校校通”;逐步实现在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实现100M以上光纤接入;高等学校实现1000M以上光纤接入。逐步实现将钦州市教育信息并入广西教育数据中心,逐步建成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教育管理信息化进程。建设覆盖钦州市各级各类教育具有当地特色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加强数字教育资源建设。
乘着自治区教育发展大会召开的机遇,各级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对教育的投入特别是对学校基础建设的投入大幅上升。至2014年,钦南区校舍实现楼房化,全区学校教学仪器、实验设备、图书逐步配足配齐,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设备走进城乡普通中小学校教室,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惠及全区所有教学点,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至2014年6底,累计完成投资4300万元,占总投资的83%。同时,积极实施教学设备提升工程,投入270多万元实施现代教育技术示范点建设,为钦州市实验小学、市三小、市四小等学校100多间教室配置了现代教学设备,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2014年,钦南区在新学校教育教学设施等硬件建设方面,投资超过1亿元,教学仪器装备逐步配足配齐,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参考文献】
[1]杨宗凯,杨浩,吴砥.论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的深度融合[J].教育研究,2014(3)
[2]张永涛,藏智超.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方法探讨[J].大学教育,2013(7)
[3]肖林根.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阶段[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
[4]张蕾.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相融合的管理机制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13)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SK13LX426)
(一)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提高音乐教学的趣味性
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属于声音与图像的综合作用,高校学生可以在音乐教育教学中感受到更多的学习乐趣,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对生动具体的新鲜事物更加容易提起探索欲望以及学习欲望,所以高校音乐教学应该结合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营造一个与其他学科不同的课堂环境与氛围。比如:在学生进入教室之后可以先播放一段音律优美、情感积极的乐曲,将学生带入到音乐的世界之中,更好的集中注意力,而且在教室制作课件的过程中加入适当的背景音乐作为衬托,将枯燥的讲课内容与音乐的旋律融合在一起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丰富性以及独特性。
又如:在介绍西方音乐历史的过程中就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相同时期的音乐进行背景播放,像《土耳其进行曲》、《蓝色多瑙河圆舞曲》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可以一边了解中西方音乐发展历程一边感受当时音乐的特点与形式,这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可以起到一定的帮助,而且对于集中注意力也非常有效,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避免了过去那种枯燥的讲解式教学形式。
(二)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感受音乐
音乐是声音艺术,音乐教学的基本手段之一是聆听,音响美,是创造良好听觉环境的关键因素,音质清晰的音响给人的听觉带来并诱发美感的产生,而一个美好的视觉环境对音乐教学也非常重要。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协助下高校音乐教育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深入的感受音乐魅力,为音乐审美氛围的营造提供帮助。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对教材中的文字、符号、乐谱等形成了教学依赖,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感到乏味,这样也会使学生形成一种对音乐的偏见,不能很好的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音乐的美,而只是束缚在课本的知识点之中,产生一种学习态度上的消极应对,并且教学材料只能呈现文字、乐谱这些可以看和阅读的知识内容,而对于其中蕴含的关于音乐的实质性的却不能明确的、直白的表达出来,也就是通过听觉所感受到的音乐,它与通过看和读所感受的音乐是有很大的不同的。
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将色彩图片、新颖的谱面、重点强调的内容引入课堂,还可以利用计算机对构成音乐的各种声音进行数码形式的采集与编辑,经过一系列处理之后得到自己想要的音乐内容,也可以让学生指导音乐形成的具体过程,将听觉与视觉有效的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课堂上可以达到声、韵、义先融合的学习状态,更加深入的感受音乐,从而激发出学生的个体情感,最终实现音乐学习中的领悟,对于教学成果的实现非常有益。
(三)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表现音乐、创造音乐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就必须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参与音乐艺术实践活动,除了要选择有艺术价值的表演曲目外,还要注意活动形式的趣味性以及学生参与活动的广泛性。音乐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可以对学生参与音乐学习起到推动的作用,在教师利用计算机进行课件的制作过程中需要考虑到这一点内容,不仅要将需要的知识囊括在其中,还应该使课件内容可以激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能直观的、清楚的对学习的音乐知识进行了解,也可以调动起学生加入音乐实践学习的热情。学生在进行足够的音乐欣赏之后,可以通过内容丰富的课件展示的知识去参加更多音乐学习活动。在音乐的表达上就可以对其中蕴含的情感以及刻画的音乐形象做一个很好的阐释和展现,
比如:在学习民谣《樱花》的时候,通过视频为学生展示出日本樱花开放的盛况景象,给学生带来直观、强烈的视觉上的震撼,学生在观赏视频并学习歌曲后可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体会传统情感的表达。另外,现代信息技术使得音乐获取的渠道更加广,这就为音乐创造能力的养成提供了条件,运用信息技术使学生加强音乐方面的想象能力的培养,比如:在音乐剧的表演中学生需要扮演不同的动物的角色,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展示动物的活动、习性的视频以及在不同的场合的声音等内容加深了解和体会,为生动形象的塑造角色提供帮助,也使学生进行更加真实的音乐表演创造。
二、现代信息技术与我国高校音乐教育融合的实践研究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音乐教学效率
在传统的音乐教育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中心,教师通过录音机、谱例、磁带等工具进行教学,而且课前的准备工作也非常繁琐,耽误了正常的教学时间。这种音乐教学形式对于学生也是一种煎熬,需要耐心的等待,而且由于教学的中断也会使学生分散注意力,甚至失去音乐学习的兴趣,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也是极大的阻碍。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利用各种先进的科技将声音、画面进行完整、清晰的呈现,而且不会受到空间、时间的影响,也不会耽误课堂教学的时间,只需要简单的几个操作就可以将需要呈现的内容通过多媒体屏幕展示给学生们,实现音乐视听结合的发展效果。
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是传统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和补充,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真实、完善的教学环境,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的兴趣,增加音乐创造的灵感来源。高校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需要接受更多方面的音乐知识来对自身的水平进行提升,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实现这一目标,将世界各地的音乐相关的内容快速及时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将抽象的音乐理论转变为更加直观的画面或者声音进行具体分析,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音乐教学的整合
艺术课程之间都是相同的,在音乐教学中开展多种艺术形式的整合可以让学生充分的体会到艺术的美,感受到音乐与其他艺术的内在联系以及音乐的重要作用。现代信息技术与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的融合则是实现这种多形式艺术相互合作的重要前提条件,通过信息技术的利用可以将音乐课教学作为一个切入点形成影视课、戏剧表演课等教学形式,可以达到艺术的高度融合。
比如:在教学中以“黄河”做为主题进行艺术综合课程的教学,首先需要让学生对黄河有一个整体的了解,通过多媒体观看配有轻缓音乐的黄河风光介绍视频,然后结合《黄河船夫曲》进行美术作品《黄河船夫》的欣赏,然后在音乐的衬托下进行形体表演,让学生通过音乐表达的情感通过形体展现出来,如与风浪进行抗争、船夫的坚毅精神等。还可以让学生欣
赏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民歌《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对与黄河相关的诗句进行有感情的朗诵等,这些教学内容都需要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呈现,将舞蹈、影视、诗歌等多种艺术进行了整合,在这种变化之中对学生的听觉与视觉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刺激,促进了学生情感的升华。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音乐教学的情景化
大部分的音乐作品都是进行的具体内容的[!]表示,尤其是歌曲,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对这部分的音乐配上适合的画面,不仅可以诠释音乐想要表达的内容还可以将学生带入情景之中。比如:在进行《长江之歌》这首歌曲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以及表现的内容,可以根据这首歌截取一些具有实际表达效果的画面,如长江的源头、奔腾的波涛、灌溉土地等,然后进行重新的编辑,与这首歌曲结合在一起进行观看欣赏,学生可以更好的体会到“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等歌词的具体意义,也可以更好的挖掘其中的情感,将学生直接带入相似的情景之中,加强学生对歌曲音乐的理解。
(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高校音乐教学的科学化发展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介绍不同音区、声部的音色的时候,是不可能通过自己的模仿去让学生完全领会掌握,而且也容易出现理解的偏差。现代信息技术的加入可以更加科学的实现音乐知识的教学。比如:在《黄河大合唱》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相关的影像资料,让学生一边观看一边介绍其中的演唱知识以及进行声部、不同音区音色的划分等内容,然后可以进行教学的拓展,让学生理解独唱、合唱、重唱等演唱形式的区别,而且可以对混声合唱中的四个不同声部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这些教学内容的实现都需要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辅助,也是传统教学形式无法实现的,所以说高校音乐教育教学必须对现代信息技术提高重视,增强两者的有效融合,提高音乐教育教学水平。
一、现代信息技术对于优化幼儿安全教育的作用
1.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拓展幼儿思维空间
幼儿期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中幼儿对事物的认识、态度、养成的行为习惯,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很重要的基础。幼儿由于年龄小,生活经验少,加上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等特点,他们对生活中的一切都充满了新鲜和好奇,都有着探个究竟的强烈欲望。但是,他们明辨是非、分清好坏的能力不强,对什么是危险、危险带来的后果等还没有足够的认识。这样,就导致幼儿缺乏基本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幼儿期也成了一生中最容易发生危险和意外伤害的阶段。为了能够让幼儿懂得基本的安全知识,强化一定的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在教学中可以从兴趣入手,结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利用投影、动画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使枯燥的安全知识变得直观形象,浅显易懂。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让幼儿对生活中不容易感知的一些现象和经验通过模拟、演示进行情景再现,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既充分调动了幼儿参与安全教育的热情,又激发了幼儿的探索欲望,拓展孩子的思维空间,培养他们具有初步的安全保护意识。如我班开展了“阳台上的安全”教育活动,通过观看视频,让幼儿明白阳台作用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懂得了在阳台上活动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对视频中的一些正确和错误的动作加以判断,规范认识,逐步建立起维护自身安全的正确意识。
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安全教育过程,可以减轻教师教学负担,加快幼儿安全行为的养成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充分激发了幼儿的兴趣,丰富了幼儿安全教育的内容,教育效果事半功倍。在各种安全教育活动中,教师将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一些图片按照教学流程做成课件。一方面形象生动的活动内容使孩子更感兴趣了,另一方面也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提升了教学效果,促进了幼儿安全行为习惯的养成。比如,利用多媒体,给孩子们介绍生活中的一些案例,告诉孩子不要轻信陌生人的话,不要吃喝陌生人给的东西,要记住自己家的具置、家庭电话号码,熟悉身边的一些重要标志,如小心触电、当心滑倒等,对于110、120、119等求救电话能够熟记。孩子们在观看多媒体的过程中,轻松地掌握了安全知识,促进其养成一定的安全行为习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我们还可以直观形象地告诉幼儿哪些做法是不对的,哪些东西不能碰,要远离,以及遇到某些危险情况时应该怎么做。比如,当幼儿鼻涕流血时,通过课件演示,孩子知道应该仰头,用软纸塞住流血处,同时尽快用凉水拍打额部;当家里的煤气泄漏,要赶紧关掉煤气,打开窗户通风等。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幼儿安全教育的注意点
1.贴近幼儿年龄特点,认真选材
安全教育对于幼儿来说是非常抽象、难以理解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媒体给幼儿创设情境,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去调动幼儿的形象思维,可以丰富幼儿的安全知识,并加深理解。在进行安全教育时,我们要认真选材,教育内容力求贴近幼儿的生活,如“着火了怎么办”“安全标志大家说”“交通安全记心中”等等。用各种生动有趣,色彩鲜艳的画面,化抽象为具体,使孩子们乐于学习,轻松理解,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
2.贯穿幼儿一日生活,贵在坚持
幼儿安全教育应该贯穿于幼儿园一日生活常规当中,如上下楼梯、做操排队、课间活动等。通过播放音乐、儿歌提醒幼儿应该怎么做,有时还可以把幼儿错误的动作行为拍下来,在电视里播放出来,引导幼儿说说该怎么做才是正确的,逐步引导幼儿形成一定的安全意识。同时,安全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它贵在坚持,这样才能起到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