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兔子历险记范文

兔子历险记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兔子历险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兔子历险记范文

曾经有人说过:“‘零’是人生的起跑线。”做每件事,都要从“零”开始,从无开始,再加上自己的勤奋,这件事就一定会办成。

“0”是一个敲响的战鼓,使强者不断奋勇向前。当一个人在某件事上取得了“0”时,这时候,想到“0”,就会使自己不断奋勇向前。

“0”是谦虚者的起点,骄傲者的终点。在谦虚者前,他会在“0”这个起跑线上不断努力,永攀高峰。而在一个骄傲者前,取得了一点成绩时,就会骄傲自满,自以为是。最后,不还是返回了“0”?需要从头再来?

每个人生下来都是什么也不知道,需要从“0”开始的。就算再伟大的人也是由“0”不断努力,一步一步走到今天,取得了优秀的成绩,不是么?

第2篇:兔子历险记范文

在一个森林里住着三只又可爱又勇敢的小兔子。

一天,三只小兔子告别了他们的爸爸妈妈,又开始了历险。老大走在前面,老三走在中间,老二走在后面。走了不知多久,老大转头一看老三和老二都不见了,老大十分着急,心想:如果找不到二弟和小弟,我回去怎么向爸爸妈妈交代啊?老大急得团团转,忽然灵机一动,因为他知道兔类在走过的路面会留下气味,所以他跟据这一点,顺着气味走去。他走着走着,突然,他摔到了一个深洞,滚到一个地方,他睁开眼睛一看,看到弟弟们在那儿,刚走过去,被一个狼挡住了,那只狼露出尖尖的牙齿,看到小兔,垂涎三尺。那只狼向小兔扑去,老大看到地上有块石头,赶忙捡起来,重重地砸狼的头,那只狼昏倒了,老大立刻背起弟弟们,往光处跑,他爬出了洞,这时,他的弟弟们醒了,弟弟们说:“发生了什么事?”“回家再跟你们讲。”老大说,“赶快回家,不然我们就死定了!”说完,老大就拉着他们向家跑去。这时,被老大用石头打昏的狼爬出来,向小兔追去。眼看狼就要追上了,老大突然灵机一动,拐了一个弯。那只狼看到兔子不见了,觉得很奇怪。便停了下来,聪明的老大甩开了狼,安全地回到了家。回到家,天已经黑,兔子的爸爸妈妈在门前等着,兔子的爸爸妈妈刚看到儿子回来,赶紧跑上去抱起他们,亲切地说:“孩子们发生了什么事?”

“刚才我们被一只狼追赶,幸亏我想了一个好办法,甩开了那只狼。”老大说,爸爸竖起大拇指,说:“孩子你真本事!”

第3篇:兔子历险记范文

关键词:县级城镇;土地资源;管理 ;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0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土地资源管理的概念

土地资源管理是指国家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方法,为提高土地利用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维护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监督土地利用,而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综合性活动。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进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和评价;确定土地利用目标和方法;进行土地需求量预测和土地适宜性评价;确定各部门、各地区的用地规模;协调用地关系,提出各级土地利用结构的指导性规划指标和调整方向;确定各类用地的控制性指标进行土地利用分区;确定土地用途,包括每个地块的用途和利用方式,确定重点工程与设施的布局;制定实施规划的政策和措施。其核心内容是实行总量调控和用途管制,有效保护耕地和控制非农建设占用农用地,严禁随意用地。

二、县级城镇土地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 耕地锐减, 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近几年,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乡镇企业的突起,居民点及建设用地的逐年增多,大量耕地被破坏和占用,使耕地总量和人均量呈减少态势。另一方面, 在现行经济体制下,由于土地用于城市和工业发展的经济收益明显高于农、林、牧业,所以以经济效益指导土地利用,必然使土地不断转向高收益的用途,比较利益的存在是耕地不断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

2. 土地利用缺乏有效保护,生态质量不断下降

由于人们在土地利用中保护意识淡薄, 造成生态环境破坏,以及一些历史上土地管理政策失调,造成土地垦殖过度,森林过伐,森林覆盖率大幅度下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土地质量不断下降。

3. 土地管理措施不力,浪费土地现象严重

城镇建设外延扩展快,内涵潜力挖掘不够,用地容积率低,而且功能分区和布局不尽合理,致使存在一些乱占滥用土地的现象。另外,土地管理措施不力,不能有效地保护土地。土地规划和计划管理不力,集体土地流转缺乏严格的管理措施。比如说交通建设用地,每年都有大量的土地改建为交通用地,由于规划的不合理,存在许多道路拓宽的现象,而这种是建立在房屋拆迁的基础上的,既耗费了人力,又浪费了财力,并且导致某些道路不能均衡合理利用,年久失修,浪费了大量的土地。

三、加强县级城镇土地资源管理的对策

1. 切实保护耕地,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要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首先应协调农业用地与非农业用地的关系,应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太谷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确定不同区域土地开发利用方向。通过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抑制建设用地的扩展规模及其用地的不合理性和盲目性,尽可能对城乡交错带耕地实行特殊的保护。控制城市外延规模,对于城市发展所必须占用的土地,应当制定计划,控制土地的供应量,分阶段释放。合理安排乡镇企业建设用地;建设工业小区,集约利用现有土地以减少对耕地的继续占用。增加耕地的投入,推广新品种,兴修水利设施;加强耕地改造,推行粮食、经济、饲料作物三元一体化种植,提高土地的产出率,减少耕地需求压力,确保基本农田,保持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

2. 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强化土地利用者的环保意识

要强化土地利用者的环保意识,首先,应从宣传教育入手,提高人民素质,树立正确的土地观念,增强全民土地资源的忧患意识,形成一种“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的自觉行为;其次,要通过宣传教育,树立土地利用的价值观念,提高人们对土地资源经济价值的认识。只有意识到土地资源的价值,才能在土地利用过程中自觉按价值规律办事,形成节约用地,保护土地资源的良好风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土地资本作为一种投入要素,其价格变化将会影响土地利用者的行为方式。当环境要素作为一项投入成本时,土地利用者就会重视环境保护,重视土地资源的生态价值,从而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加强土地法制教育宣传,加大执法力度

随着经济的发展,土地资产数量逐步显现并不断升值,土地违法案件、土地权属纠纷也频繁发生。因此,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显得尤其重要。特别是修订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有许多新内容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应经常组织宣传教育,掀起学法,使人人能知法、守法、用法。对于既成事实的违法用地,规划、国土、建设、房管等部门必须从维护整体利益出发,严格依照法律法规联合执法,认真开展清查处理,符合规划的,可采取酌情处罚、补办手续等办法予以确权登记发证,不符合规划的要坚决予以拆除。

四、结语

县级城镇是我国城镇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关于土地资源管理的政策、法规都需要通过县级城镇的管理工作来落实和实施。我们应该认真调研,充分认识到当前我国县级城镇土地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切实加强县级城镇的土地资源管理工作,推动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姚华军,丁锋,李新玉.浅议我国国土资源利益分配问题[J]. 中国地质矿产经济. 2000(04)

[2] 梁慧稳.从土地资源的特点看土地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1(04)

[3] 汪卫民,赵大晖.论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J]. 资源开发与市场. 1998(01)

第4篇:兔子历险记范文

关键词: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电子信息

中图分类号:TN91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2)09-0153-02

不论在哪种通讯手段中,人们都更愿意选择直观的图像表达,因此,未来社会对图像传递信息的要求越来越高,及时性、直观性、客观性等发展条件都对现有的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提出了挑战。

1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概述

数字图像处理又称为计算机图像处理,它是指将图像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利用计算机对其进行处理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对图像进行增强、除噪、分割、复原、编码、压缩、提取特征等内容,图像处理技术的产生离不开计算机的发展、数学的发展以及各个行业的应用需求的增长。20世纪60年代,图像处理的技术开始得到较为科学的应用,人们用这种技术进行输出图像的理想化处理。

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在的电子图像处理技术已具有了以下特点:更好的再现性:数字图像处理与传统的模拟图像处理相比,不会因为图像处理过程中的存储、复制或传输等环节引起图像质量的改变;占用的频带更宽:这一点是相对于语言信息而言的,图像信息比语言信息所占频带要大好几个数量级,因此图像信息在实现操作的过程中难度更大;适用面宽:可以从各个途径获得数据源,从显微镜到天文望远镜的图像都可以进行数字处理;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只要可以用数学公式和数理逻辑表达的内容,几乎都可以用电子图像来进行表现处理.

2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

自从美国在1964年开始通过卫星获得大量月球图片并运用数字技术对之进行处理之后,越来越多的相应技术开始被运用到图像处理方面,数字图像处理也作为一门科学占据了一个独立的学科地位,开始被各个领域的科学研究运用。图像技术再一次的飞跃式发展出现在1972年,标志是CT医学技术的诞生,在这种技术指导下,运用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根据人的头部截面的投影,计算机对数据处理后重建截面图像,这种图像重建技术后来被推广到全身CT的装置中,为人类发展做出了跨时代的贡献,随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更多的领域里被运用,发展成为一门具有无限前景的新型学科。之后十年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也朝着更高深的方向发展,人们开始通过计算机构建出数字化的人类视觉系统,这项技术被称为图像理解或计算机视觉。很多国家已在这方面投入了很多的研究精力,并取得了高深的研究成果,其中,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的视觉计算理论为后来计算机数字图像技术的理论发展提供了主导思想,但理论上如此,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着很多的困难。

我国在建国之初就展开了计算机技术的研究,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计算机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上的发展进步也是非常大的,甚至在某些理论研究方面已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首先,对于成像数据的收集能力方面,我国通过成功研发的一系列传感器以及发射的对地观测卫星,能够及时有效地获得风云、海洋、资源和环境减灾等方面的相关数据,并取得了有效的数据结果和数据成像效果。另外,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应用较为广泛的领域代表分别是建筑、通行工程和生物医学工程方面,这些方面对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最能直接体现该技术的发展现状。在建筑行业中,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可以将拟建造的建筑或建筑群的高度、密度以及其他可能影响建筑质量、建筑环境的信息转换成图像,从而使设计者更为合理地进行规划;在通信工程领域,数字图像技术和语音、文字等因素构成了现代多媒体的基本内容,在传递图像的过程中,采用编码技术来压缩信息的比特量,这种技术现在的发展内容包括变换编码等,未来可能发挥作用的还有小波变换图像压缩编码、分行编码等。在生物医学工程中,书籍图像技术能将人体活动的机理以图像的形式客观地呈现在研究者面前,对医学未来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计算机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未来信息技术方面将会发挥的重要作用早已被人们看到,对于计算机图像技术的发展道路,大致可以归结出3个原则性内容:①未来数据图像技术强调高清晰度、高速传输、实时图像处理、三维成像或多维成像、智能化、自动化等方向发展。②未来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强调操作、运用的方便性,图像处理功能的集中化趋势是必然会存在的。③更新的理论研究与更快的算法研究。理论走在实践的前面,已经是现代科学的特点,未来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实际运用要取得更多的发展,必然离不开理论和研究方法的更新,新理论中包括小波分析、分形几何、形态学、遗传算法等都将得到更深层次的发展。

4结束语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有效应用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就能切身地感受到,不管是看电视、看电影、上网还是移动通信,每个人都与这种技术发生着最紧密的联系。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关系到每个人对优越的社会生活、现代物质享受的程度的深浅,所以,对之进行及时的研究和关注在电子通信行业中是非常重要的。

第5篇:兔子历险记范文

关键词:地方政府;土地融资;风险;管理

1.背景

从1994年开始,我国推行分税制改革,中央政府集中财力,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中央的宏观调控能力,同时促进了区域间的协调发展[1]。但分税制改革存在一定的缺陷,如它只对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权有相关规定,而未明确省级以下的地方政府的事权。分税制改革不断推进,随之而来的是地方政府的事权也逐渐扩大,支出的财政资金也越来越大。据统计,实行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比例下降明显(由79%降到48%左右),而在财政支出方面的比重却越来越大,收支缺口不断增高(2011年已达到5373亿元)[2]。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城市化进度加快,建设经费和各种社会保障费用等也快速增长,作为社会保障和公共物品的重要提供者,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也随之加大,难以满足城市化的发展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为缓解这一矛盾,提高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地方政府的土地融资应运而生。土地融资是金融业的一种形式,即以土地为信用保障,通过抵押或担保的形式获得资金融通的一种方式。土地融资也是国际金融通行的形式之一。地方政府的土地融资活动对于地方的经济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融资过程中所造成的各种信贷风险也逐渐显露。

2.地方政府融资存在的风险

我国的地方政府依赖于城市土地,并将其作为清偿债务的重要来源,并利用城市土地进行过渡融资,可见,地方债和土地财政的关系密切。由于这种过分依赖的关系,致使土地与房产市场的风险延伸到金融市场,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不断加大。总结地方政府融资所存在的风险,主要有金融、土地、政府财政方面的风险。

2.1金融市场风险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土地间接融资的典型形式,此种形式促使地方政府降低了对土地收益的依赖程度,并扩大了土地融资的范围和渠道。但在土地担保贷款和抵押过程中出现很多不规范操作,使土地间接融资的金融风险性不断加大。主要表现在:①土地间接融资促使地方债风险扩散到金融体系中,并对宏观经济产生影响。土地间接融资的规模越大,财政风险转移到贷款机构的几率就越大。当房地产市场处于下行期时,土地价格下降,土地出让的收益也相应减少,导致地方政府出现债务危机,继而牵连到贷款机构。②土地抵押融资缺乏有效的监管,包括对事前预算、支出用途等的监管。以致地方政府利用融资平台进行土地间接融资时,存在诸多不规范的问题。如担保有名无实、担保时承诺不规范、违规挪用、多头借款等[3]。这些问题增加了金融机构的贷款风险,并加大了在建项目和未建项目的风险。③过度使用土地资源进行融资,也会造成其他的金融风险。如贷款机构的流动性风险、银行贷款结构集中程度过高带来的风险、制约国家使用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等。

2.2土地市场风险

土地市场风险是地方政府在进行土地融资时遭遇到的最为直接的风险。并随着宏观经济的波动,土地市场风险程度还会不断增大。这是因为:①地方政府在使用土地担保或抵押时,由于期限比较短,在偿还时对土地市场的依赖性很大,但当房地产处于下行期时,政府从土地上获得收益大幅缩水,而难以偿还债务,陷入债务危机。②土地融资还受国家土地政策的影响。土地资源的多少直接影响着地方政府土地融资的收益。但就目前形势而言,国家加大了对耕地的保护措施,可供地方政府利用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少。③地方政府的土地融资活动同样受到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国家加大了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力度,使房地产市场的周期性越来越明显,直接对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收入产生影响。

2.3政府财政风险

根据财政管理原则,土地收益属于政府财政收入,应用于城市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但不能用于地方政府的运营开支。在这一原则下,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则不会受太多市场波动的影响。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地方政府大多没有遵循以上原则,存在过度融资、管理项目混乱等情况,从而导致地方政府的财政风险加大。

3.地方政府进行土地融资风险管理的基本框架

就目前形势而言,对于土地融资的风险管理比较复杂。综合考察以上三种风险,可尝试将其融入到传统的地方债风险管理体系中,有助于我国地方政府建立相对有效的土地融资风险管理的基本框架。

3.1遵循地方债的审慎和效率原则

根据世界银行制定的地方债风险管理原则,在进行地方政府借贷时,实行审慎性限制原则,并注意与中央债务区别开。除此之外,上级政府可在必要时进行预算干预。作为地方债的典型问题之一,地方政府土地融资应遵循地方债的审慎原则。因为土地融资属于资产管理行为,同样需要遵循资产管理的效率原则。地方政府土地融资可能会使中央财政出现溢出效应,这与地方债能引起中央财政风险类似[4]。若地方政府对土地资产的管理不善,会请求中央政府给予一定的补贴,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中央政府的财政压力。为避免此类现象,可借鉴发达国家的管理模式,明确地方政府在土地管理上的义务,以降低地方政府对负债和税收的依赖。

3.2对土地融资的规模进行监管

为防止地方政府大量举债,地方债监管部门会通过法律形式规定地方政府的融资规模,并明确债务上限。一般通过两种形式确定债务上限,一种是偿债比率,一种是债务存量比例。地方政府进行土地融资风险管理时,也可借鉴这一方式。即事先限定土地抵押或出让的额度,以防止出现土地过渡融资的现象。同时,还应注意将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区分开:⑴土地直接融资:制定合理的土地出让规划方案;⑵土地间接融资:可借鉴地方债的监管方法,规定担保、贷款上限。

3.3对土地融资的用途进行监管

地方政府土地融资的资金不能事先确定投向,且不能保证投向成功,这点与地方债不同。除此之外,土地出让的收益不属于地方政府的预算收入,而是预算监管外的收入。为防止资金滥用现象,需对融资的用途进行监管。在监管地方政府土地融资用途时,应严格遵循预算管理准则,确保融资的常规支出,而不用于日常的支出项目开支。

3.4对土地融资的偿债进行监管

对土地融资的偿债监管可分为两个时段的监管,一是事前监管,即融资前就确定偿债的资金;二是事后监管,即对偿债资金进行统一管理。可选择专门的信托基金管理银行借款与债券。事先确定项目的偿债资金来源,能有效防止项目风险的蔓延和扩展。

3.5对土地融资的抵押担保进行监管

对土地融资的抵押担保进行监管可有效抑制地方政府对第三方贷款的担保,以防止出现高风险的借贷。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可规定土地抵押贷款的最小比率,并将担保贷款置于土地抵押/出让的额度内。除此之外,对于盈利性和非盈利性的项目担保贷款也应强调还贷款的资金来源,以减少地方政府的债务负担。

4.结语

综上所述,地方政府土地融资活动存在较大风险,包括金融、土地、政府财政市场的风险。为加强地方政府土地融资的风险管理,可从多方面借鉴世界银行在地方债风险管理中的管理框架,同时根据我国地方政府土地融资的具体情况,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土地融资风险管理框架。

参考文献:

[1]张玉新.地方政府土地融资风险及其管理[J].中国行政管理,2013(01):89-92.

[2]黄菁.对于“土地财政”的风险与对策解析[J].新财经(理论版),2013(01):159.

第6篇:兔子历险记范文

[关键字] 土地资源 现状 可持续发展 资源利用

[[中图分类号] F30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2)-10-26-1

土地资源作为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经济得以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产力的根本源泉,也是一个国家人口、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前提和条件。我国国土辽阔,土地资源总量丰富,土地利用类型相对齐全,为我国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我国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而且各类土地所占的比例不尽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再者,土地资源有其不可替代性及稀缺性等特点,这就决定了土地资源利用必须朝着持续、高效利用的方向发展下去。

1 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特征

1.1 绝对数量大、人均占有量少。我国国土地面积144亿亩,占世界陆地面积的7.2%,占亚洲面积的30.2%。其中,耕地约20亿亩,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9%,林地18.7亿亩,占12.98%,草地43亿亩,占29.9%,城市、工矿、交通用地12亿亩,占8.3%,内陆水域4.3亿亩,占2.9%,宜农宜林荒地约19.3亿亩,占13.4%。我国耕地面积居世界第4位,林地居第8位,草地居第2位,但人均占有量很低。世界人均耕地0.37公顷,中国人均仅0.1公顷,只相当于世界平均值的3/1。发达国家1公顷耕地负担1.8人,发展中国家负担4人,中国则需负担8人,其压力之大可见一斑,尽管中国已解决了世界 1/5人口的温饱问题,但也应注意到,中国非农业用地逐年增加,人均耕地将逐年减少,土地的人口压力将愈来愈大,由此可见我国的土地资源现状不容乐观。

1.2类型多样、区域差异显著。中国地跨赤道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和寒温带,其中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合计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71.7%,度条件比较优越。从东到西又可分为湿润地区(占土地面积32.2%)、半湿润地区(占17.8%)、半干旱地区(占19.2%)、干旱地区(占30.8%)。区域差异明显,为综合发展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3、土地开发利用难度大且效率低。我国地形条件复杂,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等各类地形交错分布,形成了复杂多样的土地资源类型,有相当一部分土地是难以开发利用的。在全国国土总面积中,沙漠占7.4%,戈壁占5.9%,石质裸岩占4.8%,冰川与永久积雪占0.5%,加上居民点、道路占用的8.3%,全国不能供农林牧业利用的土地占全国土地面积的26.9 %。此外,还有一部分土地质量较差。在现有耕地中,涝洼地占4.0%,盐碱地占6.7%,水土流失地占6.7%,红壤低产地占12%,次生潜育性水稻土为6.7%,各类低产地合计5.4亿亩。

2 我国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

2.1 耕地数量急剧减少, 土地资源浪费严重。在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中,我国可利用的土地资源呈急剧下降趋势。我国每年表土流失量在50亿吨以上,居世界之首。再者,由于土地利用规划的不尽完善, 乱搭、乱建、乱占或占而不用现象较为普遍, 造成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这在经济发达地区尤为突出。

2.2 生态环境恶化,土地质量下降,土地生产力降低。由于我国在土地利用方面长期是重用轻养、重产出轻投人的掠夺式利用方式, 导致土壤中大量元素缺乏,所以耕地质量迅速下降, 从而造成土地生产能力变弱。另一方面,生态环境严重恶化, 各种污染源对土地资源造成的直接或间接威胁是造成土地质量下降的又一主要原因。

2.3 难以开发利用和质量不高的土地比例较大。在我国土地资源中, 约2/ 3 是丘陵山地, 中低产田占耕地的60%以上, 耕地障碍因素多, 分布不均匀, 造成土地开发利用难度大; 而未利用和难以利用的土地比例同样大, 占全国总土地的25.3%, 达2.43×hm2。

2.4 土壤的水蚀和风蚀现象严重。目前需要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为356万平方千米,其中水力侵蚀面积为165万平方千米,风力侵蚀面积为191万平方千米。

3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建议措施。

3.1 控制人口增长。缓解人地矛盾在土地资源难以增加的情况下,控制人口增长是实现人地平衡的根本措施。

3.2 保护耕地,控制建设用地,实行较严格的耕地保护措施。利用村庄闲置地安置不占用耕地,对土地实行生态、人文保护。在土地整理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工程技术和生物技术,以保护环境和生态;同时要注意有选择地保留民族、民俗等文化遗产和建筑,做到土地整理与文化建设相统一。具体的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加强耕地保护立法。②划定耕地保护区。③强化全民保护耕地意识。

3.3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调整布局。在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方面急待进行的工作有: ①调整城市建设用地结构。②农业生产的区域专业化。③乡镇企业用地清理。

3.4 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提高耕地生产力。农田基本建设主要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①农田水利建设。②改造中低产田。③促进农田装备的现代化。

第7篇:兔子历险记范文

美联储推出的定量宽松货币政策,给全球资本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日本央行已经表示会追随美联储,维持超宽松的货币政策不变。欧元区则是对美联储的这一举动保持了观望的态度。不过,新兴经济国家普遍对美联储的这一倾斜性的“放水”货币政策,采取了针锋相对的应对策略。就在美联储公布这一计划的前一天,11月2日,澳大利亚和印度央行分别宣布加息,开启了继中国央行加息之后的此轮全球调息潮。澳大利亚联邦储备银行将基准利率从4.50%提高到4.75%。印度中央银行2日宣布,把回购利率和反向回购利率各提高25个基点。

美联储的定量宽松货币政策也让国际大宗商品市场找到了“搭车涨价”的绝佳机会,国际油价上涨,粮价上涨,棉价上涨,黄金价格直逼1400美元大关,资源资产价格扶摇直上。从这些商品价格的走势观察可以发现,在上一轮以农产品资源价格为上涨龙头之后,随着加大印速的美元更多地流向国际市场,单单是依赖农产品炒作是不够这些国际资本大鳄填牙缝的。于是乎,工业原料产品进入了这些资本大鳄的视野。伴随着资金的疯狂流入,工业原料产品价格也纷纷爬上一个新台阶。在10月一个月的时间里,硫酸、硝酸、纯碱、涤纶、橡胶等基础化工产品的价格涨幅在10%到40%之间,一些游资看好工业原料产品价格上涨的前景,拿出大把大把的真金白银用于囤积扫货。

工业原料产品价格的上涨也造就出新的投资理财商机,因为在美元弱势的大环境下,工业原料产品价格的上涨势头和趋势是没有问题的。也许你因为家住城市,错过了囤积农产品的商机,不过你在城里总是有些朋友同学,或许他们从事工业原料产品的生产或者贸易,可以把手中的散碎银子拿出来合股囤货。说不定你所囤积的工业原料就是下一个阶段价格飙升的“黑马”。

第8篇:兔子历险记范文

关键词: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县域;南明区

中图分类号:F301.2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6.11.017

Abstract: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land resources in Guizhou economical and intensive use of development direction better. This paper to Nanming district land resources use and management situation based from the land utilization efficiency, three aspects of the status of land market construction and execution of planning. This paper selected five second level indexes and fifteen three level indicators to establish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used Delphi method and multi factor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index weight and evaluation model was constructed.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land conservation and intensive used in Nanming distric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Nanming district land saving and intensive use of aggregate level was higher, but insufficient stock of potential, land used intensity needs to be improved. Analysis was put forward through the planning guide control. Improve the land use efficiency. Revitalize the stock. To established a long-term mechanism to improve the land resource conservation and intensive use of measures. In order to provided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balance of land resources in Guizhou.

Key words: land resources; intensive use; county area; Nanming district

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经国土资源部创建办资格审查、综合评审、实地考核、第三方调查测评等工作环节,综合各方测评得分后,南明区作为贵州成功入选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是对南明区过去土地集约利用工作的肯定,标志着南明区土地集约利用即将走上崭新的台阶。土地资源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和生产要素,是新常态下节约集约利用和特殊保护的重要对象,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十三五规划”继续明确要继续推进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全面推进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通过更加有效地利用土地支持我国城镇化进一步发展。如今,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成为了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开展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是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的基础性工作,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土地管理工作者,长期以行政辖区、开发区、城市建设用地、农村居民点、矿区、农用地等为评价对象,开展了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与实践[1-3]。但是针对贵州省县域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研究成果还不多。本文以南明区创建节约集约模范县为契机,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系统评价全区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提出节约集约利用的改进途径和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为贵州省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管理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1 研究区概况

1.1 贵州南明区概况

贵州整体地势西高东低,向北部、东部和南部三面倾斜,以丘陵山区地貌为主。全省耕地总面积为17.61万km2,是喀斯特岩溶地貌典型发育地区,由于省内没有平原,可利用面积极为稀缺[4]。

本文以南明区为例,探索土地集约利用新方向。南明区地处云贵高原东北部,是贵州省会贵阳市的中心城区之一,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教育中心,全省首批建设的经济十强县区,行政辖区面积209.34 km2,下辖19个社区、4个乡,总人口84.76万人。“三、二、一”产业比例调整结构合理、经济发展增速较快。全区平均海拔高度为1 260 m,年平均降雨量1 200 mm,是一个宜聚、宜业、宜居的城区,并于2016年6月成功入选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

1.2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历程

早在李嘉图(David・Ricardo)等[5]古典经济学家的地租理论中就对土地集约利用的最初形态有了涉及,到1826年德国经济学家杜能(Thunen)的城市农地利用区位的圈层理论。1909年著名经济学家韦伯(Weber)出版了《工业区位论》,1939年提出“扇形理论”,而海瑞斯和尤曼提出“多中心理论”,明确这些中心都会通过居住的使用方式和城市内部的交通系统而联合成为一个整体的大城区。这些研究城市土地合理利用的理论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加强土地的集约利用,这就是现代土地集约利用的形态来源[6-7]。而我国对于土地利用,早在农书《齐民要术》就提到:“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宁可少好,不可多恶。”就已经涉及土地集约利用的思想[8]。明代《沈氏农书》指出:“以二亩之壅力,合并于一亩”,可以“一亩兼二亩之息”,即更加高效地增加单位面积的产值[9]。

土地集约经营可主要分为资金集约型、劳动集约型和技术集约型3种类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伴随着国内城市数量急剧增多,各级城市规模也不断扩大。城市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导致耕地数量的急剧下降,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则成为城市研究者对城市土地关注的一个主要切入点,而土地集约利用的最终实现依赖于对其评价的实现。如何定量评价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度成为该研究领域的重点、热点和难点,我国学者对此展开了积极探索,并在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研究、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技术及应用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2 研究方法

2.1 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根据贵州省省情,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主要有代表性、全面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可行性4个方面,评价要素主要涉及研究区域经济、人口、生态环境等各个方面的问题,根据不同区域选取适合该城市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同时利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科学地进行综合分析、评价,才能够得出与研究区域相符合的实际情况[10-11]。

2.2 确定评价分析指标

根据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以及贵州南明区概况,以土地利用效率、规划执行情况、土地市场建设3个指标为目标层指标;土地利用强度、土地供应状况、耕地保护效率、土地规划执行情况、土地供应市场化程度5个指标作为子目标层指标。

2.3 评价案例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是一个相对性概念,并不存在一个绝对的评价标准[12]。因此,为全面测度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需要从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不同层面科学设置衡量指标,进而形成具有一定层次结构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评价模型进行综合评价。结合南明区实际情况,从土地利用效率、规划执行情况和土地市场建设3个方面评价南明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现状,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15项指标建立评价体系,采用特尔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结果见表1。

2.4 指标量化与综合评价

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计算南明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评价值,其模型为:

式中,F为南明区土地利用集约度综合分值;Fi为i目标的集约度分值,Wi为i目标的权重值。其中:

式中,Sij为i目标指标标准化值,Wij为i目标j指标权重值。各评价指标的标准化值采用理想值比例推算法:

式中,Xij为i目标指标现状值,Tij为i目标j指标理想值,若Xij>Tij,则Sij取值100。各指标理想值是基于贵州省各县(区)数据平均水平,采用目标值法、经验借鉴法、专家咨询法等方法确定,指标现状值通过南明区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创建工作小组收集的2014年底基础数据获取,结果见表2。

3 小结与展望

3.1 结果与分析

由上述评价模型,对南明区2014年底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进行定量化评价。根据南明区具体情况,选取了15个评价指标、5个子目标和3个目标的综合测算,在综合设定的理想值条件下,计算得出南明区土地利用集约度综合分值为91.18分。参照表3,从南明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划分可以看出南明区的土地利用处于高等集约利用状态。

从南明区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评价结果(表2)看出,南明区土地利用效率(A1)评价分值为91.56分,土地利用强度和土地供应状况2个子目标评价分值均较高。这表明,南明区作为贵州省会中心城区之一,土地开发利用程度较高,土地供应情况良好,地均投资和地均产出强度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是地均产出强度增长率比全省平均水平低4个百分点,要保持产出强度的高增长率,需要转变土地利用方式,通过产业转型升级,切实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益。

从表2可看出,南明区规划执行情况(A2)评价分值为84.72分,处于中上水平,耕地保护效率和土地规划执行情况均还有提高的空间。一方面,南明区建设用地规模不断扩张,给耕地保护带来了巨大压力,严控非农建设占用耕地,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数量质量并重,开展耕作层剥离利用,努力做到经济发展和耕地保护两不误。另一方面,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龙头”地位,产业发展、城乡建设、基础设施布局、生态环境保护等相关规划必须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衔接,规划编制与实施过程中的公众参与程度还需增强。

从表2可看出,南明区土地市场建设(A3)评价分值为100分。南明区于2014年度完成了每3年一度的基准地价定期更新工作,通过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土地,出让地价评估制度落实率高达100%。表明南明区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现状良好,土地利用发展趋势较好。

3.2 发展对策及展望

贵州南明区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发展的特点简而言之是“管好增量、用好存量、提高效率”,用更少的土地资源消耗推动更大规模的经济增长。

做好规划、计划,引领控制。一是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规模、总量强,确保土地资源承载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空间格局整体协调作为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极为重要;二是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最终达到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三是加强城镇建设用地边界管控,加强城市周边管理,将管理的无形之手覆盖到城市的管理漏洞之中。

切实提高土地利用综合效率。一是规范园区用地管理、严格供地程序。禁止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外设立各类城市新区、产业园区;二是强化工业用地管理。建立调节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合理比价机制,适当提高工业用地价格。实行新增工业用地弹性出让年期制和退出机制;三是推进土地立体开发利用。要充分利用地下空间,综合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加大土地的流转,提高农业产业化、机械化、规模化与加大植树造林的力度并重。贵州是劳动力输出大省,大量农民涌入城市造成了农村劳动力的缺失,农村弃耕现象层出不穷。因此,在不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的前提下,要尽可能地鼓励土地流转,鼓励发展一乡一品的规模化和产业化农业经济。在发展农业经济的同时,对于城区的土地利用,要时刻牢记以保护为主,通过发展城区林业资源既可以减少水土流失,也可以影响小气候,使得城市更适宜人们居住。

贵州省山多地少的现实条件,要求在全省全面开展工业企业单位资源占用产出绩效评价工作,建立低效存量建设用地退出倒逼机制,构建土地利用绩效评价体系,建立健全节约集约用地长效机制。要将“务求节约,勤践于行”真正地落到实处,深入人心才能起到最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何芳,吴正训,HE F,等.国内外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综述与分析[J].国土经济,2002(3):35-37.

[2]王宝铭.城乡土地评价[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102-140.

[3]成舜,白冰冰,李兰维,等.包头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宏观评价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03,32(3):271-277, 280.

[4]高雪.贵州土地资源状况与可持续利用原则[J].贵州农业科学,2002,30(3):74-76.

[5]邓大才.“圈层理论”与社会化小农――小农社会化的路径与动力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48(1):1-7.

[6]李纯英.从韦伯的工业区位论看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与布局[J].调研世界,2004(6):14-15.

[7]赵小风,黄贤金,陈逸,等.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进展[J].自然资源学报,2010(11):1979-1996.

[8]康传勇.《管子》与《齐民要术》生态农业思想比较[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5(2):76-78, 92.

[9]严清华.《沈氏农书》经营管理思想初探[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6):45-48.

[10]乔陆印,周伟,曹银贵,等.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生态经济,2010(6):31-34.

第9篇:兔子历险记范文

关键词:土地;资源管理;问题;解决

引 言

我国拥有960万km2的国土,地大物博,幅员辽阔,但是我国可利用的土地资源并不充裕,从最为受关注的耕地资源来讲,我国可利用的耕地资源现状并不乐观,虽然总量大,但是人均耕地资源占有量少,高质量耕地资源少,耕地后备资源少,因此完善土地资源管理、更加有效地保护和节约土地资源是我国土地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土地资源管理,近些年相关部门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调整,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土地资源管理相关法规不健全,法规执行力度不够,落实不到位等问题。

1 我国土地资源管理现存问题

1.1 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虽然当前我国已经具有了规定土地资源管理的专项法律法规,但是由于法规制定较晚,发展时间不够,因此具有很多不完善之处,比如某些方面法律约束的缺失,或者法律条文中某些含义模糊的字词,都会给土地资源的依法管理增加难度。例如我国《土地管理法》第二条中规定的“国家为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对集体所有土地实行征收或征用并给予补偿”这里对“公共利益”一词并没有明确的界定,这就使得管理时的土地征收过程中容易产生异化问题。再如,第十八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编制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确保本行政区域内耕地总量不减少”这里“总量不减少”并没有提出需要保证耕地质量和生态条件的等值,这就很有可能造成占优补劣现象。另外,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不完善还体现在其滞后性,由于我国当前的土地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的适用对象偏向城市,对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约束和完善相对较少,因此在应对新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农村地区的问题时没有相对应的法律规范可以遵从,例如在解决特殊群众集体性土地资源纠纷时无法可循,这使得我国土地资源管理容易趋向于被动形式。

1.2 法律法规执行力度不够

法律法规执行落实效果差是我国土地资源管理现存的又一重要问题,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已有成文规定,但是却由于多种原因没有被有效的落实执行,比如虽然有明确的法律条文规定禁止单位和个人非法征用土地,但是许多地区滥征土地现象严重并且无人制止。

1.3 管理体制不健全,责任落实不到位

土地资源管理体制不健全,某些部门存在责任划分不明确,职能重合,这种现象容易导致在出现问题时互相推诿责任,从而降低我国土地资源管理的执行效率。

2 我国土地管理现存问题解决措施

2.1 完善土地管理法律法规

对土地资源管理相关法规特别是《土地管理法》的完善,首先需要明确政府的保护耕地的职能,用法律来要求各级政府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保护耕地,维护排灌等相关服务设施。其次,对占用耕地的规定,如果是经批准的非农业性建设,应该遵循“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并明确开垦土地质量和生态条件与被占用耕地相当。再次,要规定明确的土地用途改变批准流程,土地使用权的享有者或承包经营者利用的土地为耕地时,应限制其使用权和承包权,如果权力享有者想变更土地用途,将土地变为非耕地,应按照正规审批流程争得县级以上政府批准,方可进行变更。最后,由于基层管理部门与群众联系紧密,对我国土地管理问题也有更切合实际的了解,因此县级及以下基层土地管理部门应该积极配合土地资源管理相关法律的立法单位,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及时向上级反映当前土地管理工作的新趋势和新动向,做好高层与基层的沟通,促进土地资源管理立法更加实用和有效。

2.2 完善土地管理体制建设

完善土地管理体制建设,主要是对土地管理部门职能进行明确规定和详细划分,在保证明确无异义的前提下,将土地管理的各项责任落实到不同部门当中。

2.3 加大土地管理执法力度

促进土地资源管理的法制建设需要加大执法力度,如发现有滥征耕地和土地破坏性开发的现象,应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并依据“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责令破坏者进行土地资源的修复和功能完善。其次应该建立健全领导问责制,当相关的领导在决策上出现失误,以及由此造成的严重损失,甚至是群众极度不满事件的发生,都要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

2.4 提升管理人员素质

促进我国土地资源管理的法制建设,更加根本的一环就是提升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法律意识,土地资源管理工作涉及的知识技术层面较多,如果要实现对土地资源的依法治理,需要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并注重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将经济、法学、管理学、区域学等诸多学科的人才集中起来,组建完备的土地资源管理队伍,以更好地实现土地资源的依法有效管理。

3 总 结

经过近些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土地资源管理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但是仍存在很多问题,今后我国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的改革和进步方向,仍是完善土地资源法制建设,促进依法管理。首先需要完善立法,当前我国的土地资源管理法律还不够完善,特别是法律条文的细节和含义方面,应该更加细致明确,让法律的约束效力更加充分的发挥。其次需要完善管理部门的体质建设,明确部门之间的责任划分,避免出现职能交叉现象,再次,应该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其法律意识,并注重健全管理队伍的人才建设,保证管理过程对多学科知识应用时有专业人才负责,从而有效保证我国土地资源管理的依法有效进行。

参考文献

[1]李丹,符海峰.新形势下土地资源管理现存问题及解决措施[J].科技向导,2014,(3):5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