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地质矿产论文范文

地质矿产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地质矿产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地质矿产论文

第1篇:地质矿产论文范文

作为整个地质勘查工作中的关键性因素,地质勘查技术原则对地质勘查工作的顺利展开起到引导的作用。具体可以从如下的几个方面加以展开。

1.1整体性的设计视角

在具体的勘查过程中,要注意选择的内容与具体勘查的项目相吻合,同时要注意到勘查的相关要求与条件与地质环境。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策略。大多数情况下,地质勘查工作都会事先告知,从而确保整个勘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1.2依据地质及其资源分布的内在规律

从目的的角度来看,地质勘查工作是为了找到矿产与矿源,因而,我们就应该遵循地质及资源分布的规律来展开工作内容。具体有:地质条件、人口分布以及国土利用与建设发展等。

1.3抓住重点,拓宽勘查的范围

由于勘查的工作本身比较复杂,因此,在投资方面也许会产生投资过大、风险率偏高与相对利益不足等诸多问题。这提示我们:具体操作时,要凸显出重要矿源与关键性资源勘查的地位。此外,地质勘查的精度、深度以及广度等,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1.4凸显出勘查的创新特点,强化勘查的能力

当下,对于国内矿产资源的勘查已经进入到深度开发的阶段,而若如要进一步地勘探,则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与技术。当形式变得越来越复杂之际,创新工作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1.5重视国际化发展道路

实际上,矿产资源的勘查与开发和国际上同类的经济贸易工作相差不大,其最大的区别在于勘查工作显现出本身的特殊性。因而,在进行地质资源勘查的工作中,应该借鉴国际的发展模式,从而推动勘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2、找矿技术创新的方法

由上述可知,当前地质勘查与找矿工作所面临的新要求与新环境发生复杂的变化,因此,对于找矿技术亟待加强创新,本文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1与现代化的技术体系相结合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找矿的思路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即从最初的地表浅处进入到地面的深处。这也造成了寻矿的困难性与复杂性。这又相应地对科学技术以及理论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当下所使用的方法来看,最常使用的方法如下:首先,以岩石物理性质的区别作为评价的尺度来研究地表的深度,再依据成矿的内在规律来分析矿产资源是否存在;其次,运用现代化的机械设施来建立寻矿结构,强化寻矿的精确率,提高寻矿的成功率;最后,构建现代化的信息体系,强化对信息的流程化处理过程,包括搜集、处理以及分析等诸个环节。

2.2“地、物、化三场异常相互制约”的技术

要对“地、物、化三场异常相互制约”技术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就要了解具体落实的特征与原理,再展开相应的挑选抑或是互补式的运用,从而加强适用性。从其使用的范围来看,该技术经常运用于老矿山的深部与覆盖区。当然,该方法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加以改进。第一,从当下的实际情况来看,磁、重、电法在圈定非正常情况凸显出本身的优越性。然而,其在界定隐伏异常体的边界与深度的圈定方面效果并不佳;第二,虽然各类非常规的深穿透地球化学勘查技术凸显出自身的优越性,然而测得的埋藏深度数据精确性不够;第三,虽然地震勘探技术在检测圈定地质体内的各类构造界面方面效果不错,然而其在圈定成矿构造部位方面却无能为力。以上的不足之处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地改进。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科学技术,譬如,铅锌矿找矿技术就是一个典例,也就是X荧光技术以及甚低频电磁法。X荧光分析技术:该技术比较广泛地运用于在界定矿产元素成分及其品位。与以往的技术相比,该技术显现出更为快捷、高效的特点,这也相应地确定了其在寻矿中的地位。从其实施的主要原理来看,该技术是通过光线作用于物质之后,在短时间内发射长度更大的荧光,该射线称之为X特征射线,即称为荧光技术。甚低频电磁法:该方法实施的原理是:基于测量电磁频率的数据展开Fraser的滤波处理,其次依据找矿规律、控矿规律与勘查矿体的赋存规律等规律,对测定区内的地质以及矿区进行分析,从而精确地定位,为进一步的分析定位。

2.3GPS感应系统在采集信息中的使用

作为使用日益频繁的全球定位系统,GPS可以经由卫星以及无线电导航展开具体的定位,获得准确的三维数据坐标。该技术的运用需要构建起完整的GPS体系,同时还需要对信号进行监控、接收、转换以及分析等步骤工作。具体的应用原理是,地矿物质中具备较为稳定的光谱吸收特性,这是由于地矿物质中存在相对稳定的化学成分与物理结构。一般而言,每一种地矿物质的辐射能力都具有独特性,据此在勘察找矿中则可运用波普仪测量采样的光谱曲线,将测量结果同资源库中的光谱比较分析,即可识别该地质矿物质中的结构成分。

3、结论

第2篇:地质矿产论文范文

[关键词]地质勘查 矿产工程勘查 方法介绍 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 F407.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2-132-1

0引言

地质勘查技术包括技术种类较多,主要就是利用物探、钻探、遥感、测绘等对地质结构进行研究与分析,近些年此类技术在矿产工程中的应用也日趋广泛和深入,为矿产工程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1矿产工程地质勘查的工作

1.1对资源进行拓展勘查

矿产开发有一定的资源局限性,在开发中矿产开发的年限决定其生产的发展,任何矿产的开发都是有时间限制的,所以多数矿产工程都必须重视持续性开发,所以在矿产工程中必须利用勘查技术对潜在的资源进行勘查,尤其是对铜矿、铅矿等更应进行持续的勘查,发现潜在的资源以保证矿产生产的持续性。

1.2帮助生产勘查

在矿山进行开发的过程中,必须进行持续的地质勘查才能为矿产工程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指导制定的相关的工作计划和生产计划,因为矿山开采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且在开发中会不断遇到新的地质问题,所以在生产的过程中也必须进行地质勘查,以此保证矿山的合理开发与充分开发。对于生产中的矿山而言,开采对地质结构是一种破坏和干扰,所以必须对地质情况进行及时的勘查,同时也是对周围矿产蕴藏情况的调查,以此指导进行进一步的开发工作。对已经开发的矿区进行安全评估,对未开发的地区进行矿物勘测,对于矿山生产显然意义重大。

1.3对矿产进行综合性评价

矿产生产与工程中往往存在矿产综合开发的问题,即对矿产的类型以及伴生矿等情况进行分析,进行综合性评价,并制定相关开发计划等,综合开发或者紧缺矿产开发甚至是尾矿生产都离不开地质勘查,因此勘查技术可以帮助其实现综合性开发,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1.4关闭阶段的地质勘查

矿山生产接近尾声时需要对矿山进行关闭处理以及复垦工作,这些都需要对矿山地质情况进行勘查,并提供重要的资料,指导矿产工程进行后期的坑道关闭以及环境保护等。开发完成之前应进行必要的地质评估,关闭前应提交地质报告方便工作的开展。对于废弃的矿山或者闭坑矿山等,必须进行地质和环境评估主要是保证环境以周围的居民生产和生活的安全。并可以根据资料对矿山的地质环境进行综合性的利用或者开发,因此勘查资料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2矿产地质中所采用的勘查方法

2.1地质填图

此类技术就是在矿产地质勘查的过程中利用相关地质理论对所需要开发的地质结构进行分析,对地质矿产的生成以及结构进行全面的分析,主要是细致调查生产区域内的地质结构以及岩层的基本性质,对其成矿的规律以及地质信息进行汇总,除了获得必要的矿产资源分布信息外,也对地质情况进行了解。

2.2砾石分析

砾石分析也是一种重要的地质勘查技术,主要是对矿体表层风化的砾石进行调查与分析,或者根据与矿化相关砾石性质进行分析,因为重力和冰川、水流等作用,砾石会呈现出大范围的分布,且与矿床的分布有直接关系因此通过对砾石的研究与分析可以直接获得山坡、水系、冰川的活动规律从而找到对应的矿床位置。该技术通常可以通过直接的观察与分析来获得最为直接的地质资料,从而帮助矿产工程获得第一手的资料。

2.3重砂分析

在矿产地质分析中可以利用各种疏松的沉积物中的自然矿砂来进行分析比对,从而获得矿床的性质和位置等,并将砂矿作和原生矿作为寻找的目标,通过对重砂的分析来获得矿产的位置与分布情况。

3矿产工程地质勘查技术应用

3.1地形结合工程测量

地形和工程测量就是采用国家地理高程的基准点来对矿区的位置进行标定,如果在勘查中需要对边缘的矿区进行勘查则可以利用全球定位系统进行全面的测量与分析,独立构建一个坐标系统完成测图,获得矿区相关的数据资料。在测图的过程中应选择适应勘查的仪器设备等,并确定定位时间、定位程序等,并对测量的精度等进行全面的规划与分析,确定标准与明确说明,以此提高勘查的准确性。同时对于精度应严格的要求,执行规范中的标准,满足勘查的要求,对于不同的勘探剖面比例尺,应保证实测剖面的准确。

3.2地质填图的应用

地质填图在应用时不论是比例如何其都应作为地质勘查的基础,填图必须精确,必须满足规范中的精度要求。对于比例尺较大的填图而言其服务的对象时矿产勘查、矿山建设等。因此选择比例时应根据实际的工程需求选择,以矿体规模、复杂程度、勘查阶段等作为标准。做好地质点设置的工作,当布点完成后,应利用仪器帮助绘制具体的点的位置。如果是薄矿体、标志层等抑或是特殊地质对象等,应可以扩大进行标识。

3.3水文地质技术应用

水文地质尤其重要的勘查意义,水文地质工作也是勘查的过程之一,对于不同比例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等调查的结果,其都应满足相关比例尺的约束范围。同时应满足矿区内的水位地质、工程地质等基本的需求,对于专业的水文地质工作以及岩层矿物物理学性质检测而言,其都应满足向规范的要求,并保证检测结果的真实性。

3.4探矿应用

探矿时应按照勘查技术的应用特征进行选择性应用,利用勘查结果对有利于成矿的区域进行重点勘查,这样容易获得更好的效果。在实际的应用中应重点弄清断裂带的相关分布情况,并对矿田、矿床的展布层次进行细致分析,获得其分布的特征。控制矿田、矿床的断裂曾与控制区域的深大断裂带有着相关的规律。同时在不同的地质构造作用下,形成矿床的条件也会发生改变,此时应注意与区域深大断裂带近于平行或斜交的次级断裂构造控制的矿田、矿床成矿带,并也以一定的间距行排列产出。因此,沿不同级次与成矿关系密切的断裂追索,对比成矿地质条件,易于取得好的找矿效果。

4结束语

技术发展促进了矿产勘查工作的发展,未来可以在矿产工程中获得更好的生产效率,使得自然资源得到利用,并对矿山周围的环境加以保护,勘查技术已经被重视并大范围的应用到生产中,而未来的发展的集中在将传统技术和方法与新技术结合起来,并使之发挥更好的勘查效果上。

参考文献

[1]孙景先,王玉东.地质找矿的地质勘查技术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4(05):58-59.

第3篇:地质矿产论文范文

[关键词]地质;矿产预测;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V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2-0167-01

前言

矿产资源是国家重要的天然资源之一,属于不可再生性资源,对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社会的和谐发展和国家的安全独立性都有着其他资源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当代由于科学水平的进步,在地质矿产中也应用了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从而诞生了地质矿产信息化的理念。正因为地质矿产预测信息化正处在发展尚不成熟的初级阶段,因此在该过程中出现了较多的问题。但地质矿产信息化对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率的提高以及矿产开采的准确性方面相较以前有巨大的飞跃。基于此背景下,笔者对地质矿产预测信息化相关问题进行了思考并提出解决方案。

1.地质矿产信息预测信息化概述

1.1 推动地质矿产信息预测信息化的重要作用

我国经济发展迅速,能源矿产需求日益增多,传统的地质矿产预测办法过于费事,已经不能适应时代要求,在市场经济由于效率底下逐渐被淘汰。与此同时,先进技术的产生使得以前不敢想的地质矿产信息预测化变成了可能。地质矿产信息预测信息化是在传统的地质矿产信息预测上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对地质环境进行相应的勘查和探测。当前传统的地质矿产信息预测的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我国的能源需求,在地质勘探的准确性上也大不如前。地质矿产信息预测技术是根据对地质矿床的变化观测和研究,来精准预测矿产的位置,地质矿产预测一直是矿产开采的眼睛,只有眼睛明亮,矿产开采的位置才能准确,进而降低不必要的生产成本。现代我国地质矿产信息预测信息化的进程中受到了一些阻碍,主要是国家对该领域没有足够的了解,对地质矿产信息预测领域不够重视。该原因造成的直接结果是:地质矿产信息预测信息化方向的发展没有完整的总体规划,国家的不重视无法激起相关地质预测学者的研究积极性,没有实验和理论做支撑,地质矿产信息预测在走向信息化的进程中异常艰难。因此推动地质矿产信息预测信息化的关键还在拿出一定的成果吸引国家重视,为地质矿产信息预测信息化提供充足的研究资金和政治后盾。

1.2 地质矿产预测人员专业素质普遍偏低

矿产工作人员自身的信息化水平低下,对地质矿产预测的知识只停留在传统测试办法上,对地质矿产预测信息技术不甚了解,更不要提对地质矿产预测设备的使用。由于地质矿产开采技术在我由来已久,开采的公司和施工单位都偏爱使用具有常年矿产开采预测经验的老师傅来完成,虽然此类操作者经验丰富,但大多专业素质低下,仅凭借经验进行矿产开采在现阶段是没有优势的。因此如何培养新型地质矿产信息预测信息化人才成为了一大难题,虽然开采公司的管理层已经重视提高管理者的信息化技术掌握,但是基层矿产开采工人仍然不能自行根据实际状况掌握矿产开采的信息。现阶段,我国地质矿产信息预测信息化才刚刚起步,许多技术与系统都并不完善,如果在这时,地质矿产预测人员就不能紧跟地质矿产预测信息化技术与系统发展的脚步,那么将来更加复杂的技术与系统的应用将会因为缺乏使用人才陷入发展的瓶颈。

1.3 地质矿产预测管理制度不规范

地质矿产行业目前还没用可靠的信息管理系统,地质矿产信息预测信息化之所以能够提高开采的效率,在于其所使用的先进技术能够凭借矿产信息数据库中的资料进行自动分析作出合理的开采方案。但是传统的地质矿产预测根据的是预测者的经验,因此数据库的建立上很有难度。即便建立了可供地质矿产信息预测所使用的数据库,开数据库的管理也成为一大难题。很明显,我国矿产企业对信息化技术和信息化系统应用都处于初级阶段,即便有公司内部交流网络的优势也不会加以利用。长期以来,矿产开采一直注重硬件发展,经公司资金用于矿车、机械、铲车等工具的维修和更新上,对于软件发展毫不重视。

公司方面对于软件系统设施的忽略导致了信息共享的困难,与地质矿产信息预测信息化的发展初衷相悖,不利于矿产开采效率的提高。

2.促进地质矿产预测信息化的有效措施

2.1 促进高新技术在矿产信息预测中的应用

随着电子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数据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地质矿产信息预测信息化就是将高新技术应用于矿产信息预测中的应用,应当科学地采用物理勘探方法和化学勘探方法相结合的矿产勘探办法,应当早日建立地质矿产信息预测信息化数据库,利用多地的勘探数据和模拟开采系统准确矿产开采的位置。地质矿产信息预测信息化也应该向集中化、数据化发展,在先进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辅助下使用GIS技术对繁多复杂的各地地质矿产预测数据进行统一分析,结合模型和经验分析方法,以此确定成矿的有利地区。目前GIS正在前所未有的繁荣,领导着地学信息系统向更加深入的方向发展。

2.2 培养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

实现地质矿产信息预测的现代化和科学化,离不开高新技术人才对地质矿产信息预测信息化的理解和研究。因此对于新领域的地质矿产预测人员的专业素质培养不能放松,提高专业及技术人才的选拔标准能从根本上提高地质矿产预测人员的总体素质。营造主动学习的企业气氛,促使地质工作人员在地质勘探各个环节中都能努力学习,与此同时,引导地质矿产预测人员加强专业学习,综合考虑多种勘探因素包括天气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建立人才培养机制才能保证地质矿产预测人员的培养不脱节,公司在录用工作人员的时候也应该关注实际工作能力和理论知识掌握是否与地质矿产信息预测信息化的需求相符。

2.3 建立健全地质矿产预测的安全管理制度

进行地质矿产预测过程中,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为了避免必要的财产和人员损坏,应当提前建立健全的地址矿产预测安全管理制度。在此之前必须向每一位员工讲解地质矿产预测中可能会面临的安全事故以及其规避的方法,提高地质矿产信息预测人员的警惕性。地质矿产预测人员应该从地质矿产勘探的每一个环节入手,保证深度勘探开采的安全性。在进行地质矿产预测和勘探的过程中,地质矿产预测人员应当建立和优化已有的安全管理制度,并不断丰富改进安全条例。在地质矿产信息预测中,勘探设备的维修和检验非常重要,始终使地质勘探涉笔处于最优状态,能够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产生。地质矿产信息预测的环节有条不紊地进行,保证交替班休息,防止工作人员过度劳累造成的意外发生,也是有效规避地质矿产预测勘探风险的有效方法之一。

3.结语

综上所述,地质矿产信息预测信息化的发展尚处于出初级阶段,仍然面临着实践的考验,促进高新技术在矿产信息预测中的应用,培养地质矿产预测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及建立健全地质矿产预测的安全管理制度都是经过本文条理分析认为行之有效的方法,但仍不够完善。除本文所论述问题和建议之外,我们应该努力向国外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制度的建立,相信总有一天,我国的地质矿产信息预测信息化技术可以与国际接轨,提高地质矿产开采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第4篇:地质矿产论文范文

著名鲁迅研究专家学者王锡荣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透露,他最近在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鲁迅手稿全集》文献整理与研究”时发现大文豪鲁迅其实也非常关注和热爱自然科学。鲁迅一生都在从事科学启蒙工作,希望通过介绍科学知识,启发国人正确认识世界、认知自己。据不完全统计,鲁迅写过和翻译过的科学论著不下数十种,涉及化学、物理学、地质学、生物学等诸多领域。

据王锡荣介绍,还在童年时期,鲁迅就喜爱有关草木虫鱼的自然科学读物;而系统地接触自然科学知识,则是在进入南京的水师学堂和路矿学堂之后。在学堂里,他知道“世上还有所谓格致、算学、地理、历史、绘图和体操”;感到“非常新鲜”。据记载,那时候中国已经引进介绍了达尔文的《天演论》,鲁迅特地在假日赶到城南买回来,如饥似渴地学习。直到很多年以后,鲁迅依然能背诵它的一些段落。

除了自己努力学习自然科学知识,鲁迅总是及时地把世界上最新的重要科学研究成果介绍给国人。1902年,鲁迅前往日本留学,第二年便根据日文译本转译了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两部科学小说《月界旅行》和《地底旅行》。这一时期,鲁迅还亲自写了一些自然科学方面的著作。而有感于中国矿产丰富、国人却知之有限,鲁迅与同窗顾琅合作编著了《中国矿产志》。该书详尽地介绍了中国18个省份的矿产资源及分布情况,另附录《中国矿产全图》,书后有《中国各省矿产一览表》。这本书不仅让当时的国人了解了祖国的富饶矿产,同时也呼吁同胞们抵御列强对国家资源的觊觎和掠夺。《中国矿产志》出版后,被当时的教育部门推荐为“国民必读书”和“中学堂参考书”。至1912年10月,6年间再版了4次。

鲁迅十分重视用先进的科学知识启迪学生,把它作为“立人之要”。1909年,中国还处在清朝末年,他就在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开设《化学》与《生理卫生》课程。学堂没有教材,他就自己编。现尚保存完好的《生理学讲义》长达儿万字,共248页,内容主要包括生理学、解剖学和卫生保健的知识。讲义中还附有鲁迅自绘的插图72幅,附表5个,末附14项实验,是我国近代最早的生理卫生学讲义之一。

王锡荣透露,鲁迅教生理学时,曾应学生的要求,加讲生殖系统的内容,这在当时简直不可思议,鲁迅却很坦然。上课前,他对学生提出一个要求:就是在他讲授的时候,不许笑。他曾对同事说:“在这些时候,‘不许笑’是个重要条件。因为讲的人态度是严肃的,如果有人笑,严肃的空气就破坏了。”

第5篇:地质矿产论文范文

[关键词] 国有地勘单位;矿业权;企业化探矿权经营

[中图分类号] F20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7)04-0116-02

正是因为黑龙江省的矿业权市场发育相对滞后,也就给国有地勘单位经营矿业权带来了巨大的难度。因此,要想更好响应国家政策改革的号召,国有地勘单位就必须活用政策,牢牢的抓住机遇。黑龙江省第六地质勘察院始终坚定不移的抓住矿权经营不放松,结合国家给予的相关优惠政策,开展以矿权为股本的资本运营,为企业化转制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一、国有地勘单位实现企业化转制的历史必然性和在转轨时期肩负改革发展任务的双重性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地质勘查队伍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指出:“地质勘查是国民经济建设的先行性、基础性工作,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仍然担负着重要的任务”。这是对地质勘查工作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的高度概括。所谓“先行性”表明地勘行业发展要领先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其他各行业的发展;所谓“基础性”表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离不开地勘工作的服务与支持。这种时间排序上的“先行性”、空间定位上“基础性”和贯穿“全过程”的关联性也就决定了地勘队伍所承担任务的极其重要性。

地勘单位肩负改革发展的重任,要求地勘队伍必须在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大力发展地勘经济的同时,积极为自身转企创造条件,加快改革步伐,最终实现企业化经营。当前,地勘单位全部家底是在地质勘查工作形成的地质成果资料,而地质成果资料附加在自然界的矿a资源中形成的权益经法定程序批准又取得矿业权。所以,地勘单位进行所谓企业化经营,从经营起点或经营内容上说,也就是对矿业权的取得、占有和有效经营。

二、的劳动价值论是地勘单位矿业权市场主体资格成立的理论根据

劳动创造价值,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交换价值,这是劳动价值理论的基本原理。地质工作者进行地质勘查找矿,其具体劳动创造出现实的各类地质技术成果,其抽象劳动创造出地质成果资料的交换价值(或表现为矿业权价款)。在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地质工作者的劳动成果必然体现劳动的两重性,既创造使用价值,又创造交换价值。这也就从根源上决定了国有地勘单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矿业权经营主体地位的必然确立。

多年来,全国的国土资源部门和地勘单位如何经营矿业权和矿业权市场的构建进行的深入探讨收效很大,但也经历了一个理论困惑期,主要是混淆矿产资源和矿业权的关系;怀疑矿业权作为法人财产的经济法律定性;否认地勘单位的矿业权经营市场主题定位。因而,以劳动价值理论为指导,对地勘单位矿业权市场主体定位的理论根据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建立和完善矿业权市场化机制是国有地勘单位实现企业化定位的客观先决条件

目前,国有地勘单位逐步实现企业化经营的任务还没有完成,而实现企业化是有前提和条件的。所以,[1999]37号文件指出“中央和地方都要对地质勘查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地勘单位转让国家出资形成的探矿权时,允许其将部分或全部价款转增国家资本金”。[2003]76号文件又进一步强调“国有地质勘查单位转让国家出资勘查形成矿产地的探矿权、采矿权,符合规定并经批准,其价款的部分或全部转增为国有地质勘查单位的国家资本金”。这为地勘单位依法经营矿业权提供了政策依据。

笔者认为,在确立地勘单位矿业权市场主体地位的同时,必须建立完善矿业权流转的市场化机制,这是地勘单位完成企业化转制的客观前提和先决条件,两者是因果关系。

从因果决定论的先后时序出发,推动地勘队伍改革与发展的关键在于如何建立和完善矿业权市场化机制,而不是盲目急进地在条件尚不成熟的时候,靠行政手段制定转企改制的日程表,否则,地勘队伍在转轨时期所肩负的双重任务一个也完成不好,将对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损失。

四、国有地勘单位探矿权经营做法

探矿权是指在依法取得勘查许可证的实际规定范围之内从事勘察产权资源的权利。可以说探矿权不仅是地勘单位的法人财产权,更是地勘单位实施企业化经济的生命线所在。

事实上,现如今的地勘单位尚处于获取矿业权的边缘化地位,在探矿权经营上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探矿权的实际数量在不断的减少。尤其是经过近十年的运作,许多地勘单位往往将一些找矿成果较好的探矿权进行了转让,而那些找矿结果不理想的则直接被注销,也就造成了自主矿业权所剩无几,且绝大多数留下的还都是那些难度较大,风险较高的二、三类探矿权;国有地勘单位的实际资本积累较少,无法承担失败风险。近些年来国有地勘单位已经为国家找到了大批的矿产地,但是并没有分到应有的红利,也就造成了国有地勘单位资本积累较少,经济基础仍较为薄弱,也就无法承担勘查失败的风险。虽然个别地勘单位通过自有探矿权的转让获得了一定的收益,但是获得资本金以后绝大多数地勘单位都用于基础建设之上。因此,从经济实力上进行分析,国有地勘单位仍不具备独立运作探矿权,承受勘查失败的风险,仍处于打工地位。目前仍有许多国有地勘单位,其主营业务仍是承担政府、企业的地质勘查项目,而并没有成为探矿权经营市场的主体。尤其是财政项目又属于一种基础性的,公益性的地质项目,也就造成了地勘单位在财政项目的资金使用上并没有自主使用权利,一些项目费用并不能进行结余留用,勘查单位对勘查结果也没有分配、共享权利,并不占探矿权权益,只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即便是开展商业性质的地勘项目,国有地勘单位与矿山企业也仅仅处于委托与被委托的关系,说到底仍然改变不了为别人打工的命运;勘察形式严峻,生存危机突出。受到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发展也由过去的高速发展逐步走入了新常态,矿产勘察明显减少的同时,也对地质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可以说这种不容乐观的发展形势在短时间内是难以扭转的。这也就造成了国有地勘单位即无处可以打工,又没有探矿权动作,那些以找矿为主的地勘单位势必会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国有地勘单位改革举步维艰。从现如今国家改革的发展动态来看,国有地勘单位分离成公益性事业单位、商业性地勘企业的趋势早已不可逆转。而改革为公益性事业单位的国有地勘单位也只能占现如今国有地勘单位较小的一部分,绝大多数的国有地勘单位仍然要转型为企业走入市场之中。然而想要进入市场最为基本的条件就是必须要拥有成熟的矿业权市场,而这正是现如今薄弱环节,也就致使了许多国有地勘单位改革难度较大,企业化运行困难。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国有地勘单位应该切实落实探矿权收益政策。也就是积极的贯彻并且落实2010年《国土资源部关于构建地质找矿新机制的若干意见》指出的,关于国有地勘单位可以按照国家相关规定,以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地质找矿风险投资,分享找矿收益,从而进一步增强国有地勘单位的经济实力。同时,还应该积极的争取政府财政项目,并以地质找V为核心向着服务于资源、服务于环境不断转变。最为重要的还是要获得探矿权,形成自己的优质产品,从而实现国有地勘单位经济的良性循环发展。目前矿业经济形势下行,从二级市场获取探矿权的成本较低,从这一方面讲,也是地勘单位进入探矿权市场的有利时机。

综上所述,黑龙江省第六地质勘察院在省国土资源厅和省地勘局的领导下,以“两个文件”作为指导,牢牢的抓紧矿业经营不放松。一方面指派专业人员对文件政策、法律法规等相关材料进行研究,以便为经营探矿权提供法律与政策性的依据,并选派专业人员参加国家举办的探矿权经营培训班,吸取先进经验。另一方面,把握市场动向与政策性变化,对矿权进行登记保护与延续。积极地与地方政府进行联系与疏通,在取得政府认同与许可的基础上,对矿产资源开发进行立项研究。同时,抓住商机,利用已经掌握的矿权进行招商引资、股本运作,与国内大企业集团联系组织矿山勘查、开发、建设工作。截止到现今,地勘六院已经在实施“矿权强院”方面打开了对外开放的崭新局面。

[参 考 文 献]

[1]王文.我国地质工作现状评价与发展展望[C].资源・环境・产业――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3

[2]王志刚.地勘单位企业化与支柱产业、主导产业建设[C].资源・环境・产业――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3

[3]李建华.地质工作体制及商业性矿产勘查体制改革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07

[4]毛小兵.论我国矿业企业集团的矿产资源战略[D].中南大学,2006

[5]余浩科.地质调查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08

第6篇:地质矿产论文范文

关键词 喀雅克登塔格;奥陶纪;祁漫塔格群;实测地质剖面;岩石组合;沉积环境;时代

中图分类号P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10-0155-03

本区出露早古生代奥陶纪地层在新疆境内单位归属为祁漫塔格群,青海境内则划归滩间山群。祁漫塔格群是指分布在祁漫塔格地区的奥陶纪地层。

本论文建立在青海省喀雅克登塔格地区地质矿产调查项目基础上,根据岩石组合、岩性特征及其变形变质特征,以及近来最新获取的同位素年代资料等,将出露在工作区的滩间山群归属为祁漫塔格群,时代归为奥陶纪。

祁漫塔格群地处东昆北与柴达木陆块的结合带部位,较强的构造变形变质作用致使局部地方岩石强烈糜棱岩化,断裂构造、褶皱构造十分发育,部分地段原始层理已被劈理、片理或者糜棱面理置换。群内部还发育有大小不等的中晚奥陶世基性-超基性构造混杂岩块体。总体上大部分地方原始层理得以保留,原岩特征及岩石组合较为清楚。根据本次调查解剖资料分析后,将祈漫塔格群(OQ)其划分为两个非正式填图单位:下部碎屑岩组(OQ1)和上部碳酸盐岩组(OQ2),两者之间没有直接接触。

1 碎屑岩组(OQ1)特征

碎屑岩组(OQ1)呈近东西向分布在测区北部阿达滩北坡一带。北西向断裂、褶皱构造发育,局部形成韧性剪切带、强劈理化带和热接触变质岩带。奥陶世基性-超基性构造混杂岩块即产在该组内部。岩石组合基本上以砂岩、粉砂岩、细砾岩,板岩、千枚岩为主,局部夹有少量的灰岩。根据其岩石组合以及出露产状、范围特征,本次工作将碎屑岩组大致由北至南划分为三个岩性段,即上部砂岩段(OQ1 3)、中部砂岩夹灰岩段(OQ1 2)、下部千枚岩段(OQ1 1)。其中下部千枚岩段与中部砂岩夹灰岩段呈整合接触,中部砂岩夹灰岩段与上部砂岩段呈断层接触。

1.1剖面描述

图1新疆若羌县公路沟西侧奥陶纪祈漫塔格群碎屑岩组砂岩段(OQ13)实测地质剖面图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勒蒙古自治州若羌县祁漫塔格乡公路沟西侧奥陶纪祁漫塔格群碎屑岩组砂岩段(OQ1 3)实测地质剖面,剖面未见顶底,上部被第四系冲洪积覆盖,底部为断层。控制厚度大于908.24m。主要出露岩石为杂砂岩,夹粉砂岩、板岩及细砾岩(图1)。

15.灰色为变含砾不等粒状长石岩屑杂砂岩(未见顶,第四系掩盖)>80.92m

14.灰色中薄层状变细粒岩屑长石杂砂岩夹黑灰色含粉砂绢云母板岩158.78m

13.深灰色变含凝灰质岩屑长石粉砂岩夹灰色薄层状细粒岩屑长石杂砂岩3.17m

12.灰色薄层状中细粒岩屑长石杂砂岩夹深灰色变含凝灰质岩屑长石粉砂岩,硅化碳酸盐化碎裂变复成分岩屑细砾岩111.75m

11.浅灰色薄层状片理化(碳酸盐化)中细粒岩屑长石杂砂岩31.39m

10.灰色变中细粒岩屑长石杂砂岩夹板状泥质粉砂岩9.08m

9.浅灰色粉砂质板岩夹碳酸盐化轻微碎裂中细粒岩屑长石杂砂岩18.17m

8.灰色变细粒岩屑长石杂砂岩夹中细粒砂岩、板状泥质粉砂岩、硅化轻微碎裂硅质绢云母板岩72.20m

7.灰色中细粒岩屑长石杂砂岩1.05m

6.浅灰色中厚层状中细粒岩屑长石杂砂岩夹板状粉砂岩172.60m

5.浅灰色中厚层-中薄层状变中细粒岩屑长石杂砂岩25.69m

4.灰色中厚层中细粒岩屑长石杂砂岩夹深灰色钙质绢云母板岩、局部变岩屑细砾岩75.95m

3.灰色中厚层中细粒岩屑长石杂砂岩夹变含砾中细粒岩屑长石杂砂岩41.46m

2.灰色中厚层中细粒岩屑长石杂砂岩81.41m

1.深灰色含碳硅质绢云母板岩>24.62m

=========== 断层 =============

灰色钠长石化碎裂变中细粒岩屑长石杂砂岩(断层破坏,底不全)

青海省格尔木市乌图美仁乡阿达滩沟脑北奥陶纪祁漫塔格群碎屑岩组千枚岩段(OQ11)和砂岩夹灰岩段(OQ12)实测地质剖面,剖面层序顶不全,底部为背斜轴部,控制厚度大于1358.22m。层与层之间为整合接触,其中分二个岩段,1-4为下部千枚岩段(OQ11),控制厚度654.5m;5-10为中部砂岩夹灰岩段(OQ12),控制厚度大于703.72m。中部砂岩夹灰岩段与北侧上部为砂岩段(11层)呈断层关系接触(图2)。

图2阿达滩沟脑北奥陶纪祁漫塔格群碎屑岩组

千枚岩段(OQ1 1)和砂岩夹灰岩段(OQ1 2)实测地质剖面

砂岩段(OQ1 3):灰色长石岩屑杂砂岩

========== 断层 ============

砂岩夹灰岩段(OQ1 2):>703.72m

10.墨绿色蛇纹岩(顶不全,上部为断层破碎带)>157.90m

9.灰色糜棱岩化岩屑杂砂岩(其中有糜棱岩化闪长玢岩脉侵入)138.92m

8.浅灰绿色绢云母方解石片岩31.58m

7.灰色中厚层状片理化变长石石英细砂岩夹灰色片理化中薄层状粉砂岩202.54m

6.浅灰绿色绢云母方解石片岩18.99m

5.灰色中厚层状片理化变长石石英细砂岩夹深灰色钙质板岩夹灰色薄层状灰岩

(其中可见闪长玢岩脉侵入)153.79m,千枚岩段(OQ11):654.5m

4.深灰色含绿泥石绢云母千枚岩夹灰色板状变含细砂质长石粉砂岩、浅灰色变含中细砂质长石粉砂岩(45m处有角闪闪长岩脉发育,宽30m)200.65m

3.深灰色板状变含细砂质长石粉砂岩夹深灰色硅化轻微碎裂绢云母板岩、浅灰色薄层状变含中细砂质长石粉砂岩152.71m

2.浅灰色硅化轻微碎裂变含中细砂质长石粉砂岩夹深灰色薄层状绿帘石绢云母千枚岩144.09m

1.灰色薄层状绿帘石绢云母千枚岩夹灰色中厚层状变含中细砂质长石粉砂岩(背斜轴部) 157.05m

1.2岩石组合及横向变化

上部砂岩段(OQ1 3):

1)一套杂砂岩为主夹粉砂岩、砾岩,板岩的岩石组合。主要岩性为中细细粒岩屑长石杂砂岩、含砾不等粒状长石岩屑杂砂岩、含砾中细粒岩屑长石杂砂岩、片理化中细粒岩屑长石杂砂岩、片理化变长石石英细砂岩为主,夹板状泥质粉砂岩、板状粉砂岩、岩屑细砾岩、变复成分岩屑细砾岩、含碳硅质绢云母板岩、钙质绢云母板岩、硅质绢云母板岩、含粉砂绢云母板岩以及构造片岩透镜体等;2)中部砂岩夹灰岩段(OQ2 1):岩石组合为一套细-粉砂结构的长石砂岩、(糜棱岩化)岩屑杂砂岩、夹中薄层的结晶灰岩夹层或透镜;3)下部千枚岩段(OQ1 1):主要为一套绿泥绢云母千枚岩、绢云母千枚岩、绿帘石绢云母千枚岩,其中夹含细砂质长石粉砂岩、绢云母板岩及少量的岩屑长石杂砂岩。

整个碎屑岩组构成了区内“公路沟蛇绿构造混杂带”的主体,其中以公路沟断裂为界,西侧为韧性变形带的弱变形域,为一套成层有序的岩石组合,变形程度较低,主要以强劈理化为主,原岩面貌保留较好,岩性以砂岩、粉砂岩、砾岩、板岩为主,构成该混杂带的一个较大碎屑岩构造岩块;东侧以中部砂岩夹灰岩段(OQ2 1)和下部千枚岩段(OQ1 1)为主形成一个强韧性变形带,岩石变形强烈,糜棱岩化呈透入性发育,岩石以糜棱岩、糜棱岩化砂岩、千枚岩、片岩等产出,原岩特征已被改造,其中混杂有辉橄岩(蛇纹岩)、橄辉岩、辉石岩、辉绿岩等基性-超基性岩构造岩块;强变形带的局部弱变形域中还发育有砂岩、灰岩透镜,形成碎屑岩构造块。

1.3基本层序特征

祁漫塔格群碎屑岩组(OQ1)的大部分原始层理面已被后期构造作用所改造而置换,特别在韧性强变形带中,原始层理已完全置换为糜棱面理,其它地段多数表现为片理化(片理化)、板劈理、千枚理等。但这些面理多与原始层理相平行,而且在一些单层厚度较大的砂岩区和弱变形域中,原始层理保留较好。

上部碎屑岩段岩石组合具有从下部中细粒岩屑长石杂砂岩夹细砾岩、含砾杂砂岩为主上部杂砂岩夹粉砂岩、板岩的演化特征;碎屑岩岩石粒度结构变化具有由下至上由细砾岩-含砾砂岩-中细粒砂岩、中细粒砂岩-粉砂岩-板岩的非对称性自旋回沉积韵律性(准)层序特征。总体反映自下而上由粗变细的自旋回非对称性层序向上叠覆成高一级对称或不对称的旋回性层序,反映了岸退海进的沉积层序。从岩层厚度来看,从下部中厚层往上渐变为中薄层,有逐渐变薄的趋势,说明水动力条件逐渐增强,沉积速率逐渐加快。

综上所述,整个测区祁漫塔格群碎屑岩组(OQ1)自下而上沉积碎屑岩具有下部泥岩、粉砂岩为主构成的泥质-细碎屑岩建造中部由中-细碎屑岩夹泥质岩、碳酸盐岩建造上部粗-中细碎屑岩的岩石建造、沉积结构等变化特征。整体上反映了海水由深变浅的海退层序。具类复理石建造特征。

2 碳酸盐岩组(OQ2)

碳酸盐岩组(OQ2)岩石主要为一套大理岩、灰岩组合。岩层呈向西南倾的单斜层,倾角36°左右,单层多呈中厚层状。岩石中韧性变形发育,多数岩石基本以构造片岩产出,发育条带条纹构造,原始层理已被完全置换;在弱变形域,岩石多以原岩产出。北部韧性变形较为发育,向南逐渐变弱。后期变形面理与原始层理平行。

2.1岩石组合特征

祁漫塔格群碳酸盐岩组岩石组合主要为一套钙质镁质变质碳酸盐岩。其岩性有浅灰色灰色块层中层状细粒大理岩、透闪石大理岩、条带状片状含石英大理岩,少量灰白色含白云石粉晶灰岩等。

2.2沉积环境分析

碳酸盐岩组(OQ2)是一套以大理岩为主的碳酸盐岩石组合,原岩为灰岩,见有不明显水平层理,但无任何生物化石及扰动构造。区域上出现大量的含白云质大理岩、白云质灰岩、灰质白云岩等。本区该组中未见碎屑岩夹层,显示了当时沉积水动力条件较弱,且较平静,物源区供应不足的较浅水环境。总体特征显示该套地层为滨浅海相环境下形成的产物。

3 时代讨论

祁漫塔格群生物稀少,本次工作未取得化石。前人在1∶25万《库郎米其提幅》的碎屑岩中所获藻类微古化石有:光面球藻(未定种)Leiospaeridia sp、微刺藻(未定种)Micrhystridium sp、波口藻(未定种)Cymatiogalea sp、瘤面球藻(未定种)Lophosphaeridium sp、波罗的海藻(未定种)Baltisphaeridium sp,硅质岩中获微古藻类化石:Beiosphacridia sp, Micrhystidum sp, Cymatogalea sp,lophoshosphaerdilln sp,Balrspharidinm sp;据其组合由南古所鉴定,确定时代属奥陶纪。前人在邻区东沟口下部碎屑岩组夹层玄武岩中获高精度U-Pb同位素年龄值439.8±2.4Ma;还在十字沟北东部玄武岩中获得Sm-Nd等时线年龄值为442±16Ma。结合区域、区内生物化石时代、岩石组合对比以及火山岩中同位素年龄值的确定,认为祁漫塔格群总体时代为晚奥陶世。

参考文献

[1]青海省地质矿产局.青海省岩石地层.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7.

第7篇:地质矿产论文范文

关键词:地质学基础;课堂教学;野外实践;师范类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8-0209-03

对于地理学基础课程来说,其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俞鸣同认为地质学基础教材存在某些章节分量不妥、某些内容编排不当、某些内容提法不适三大问题[1]。张跃西用系统论和系统方法研究地质学基础教学及教材体系建设问题[2]。李娜、李春生、谢玉玲、文英、常华进等人研究了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提出了加强多媒体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传统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方法合理结合[3-7]。陈萍、隋丽华等人提出了多媒体教学在地质学基础教学中的课件开发中的应用与加强教学实践环节[8,9]。王新源等研究了高师地理专业地质学基础课程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开放式教学、突出新时代需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和野外实践的作用[10]。因将多媒体运用于教学过程中已成为当前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7]。王卓理等人认为通过感知规律可以指导地质学基础实践教学,使认识在实践中进一步深化,以更好地掌握和巩固知识[11]。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保障,是高校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环节,而我国高校在实践教学方面却普遍存在着诸多薄弱环节[12]。于亚军等人对高校自然地理学野外合理实习内容设计和综合效果评价进行了研究。野外实习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强化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通过设计地理学与其他自然科学、社会人文科学的相关问题,培养学生发现科学问题的学术思想,这是野外实习的关键内容,应给予足够的重视[13]。本文针对笔者所在学校地理科学专业的课堂教学及地质地貌野外实习环节的优缺点及实习效果做一个讨论评价,以期提高和改善地理专业的学生课堂教学效果和野外实习技能,从而真正在实践中掌握认识地质地貌的专业基础知识,为其他相关课程的学习和培养科学研究精神和创新思维打下坚实基础。

一、地质地貌教学及野外实习内容设计

教学和实习对象为大一地理科学专业学生,为专业基础课,教学教材为宋青春主编的地质学基础(第四版),传统的教学内容包括地球内部构造、矿物学、岩石学、褶皱构造、断裂构造、地壳演化史、地质矿产资源及地质学在地质环境中的应用。教材中最大的问题是未反映出新的地质学科研成果及地质学发展趋势和对地质环境环节的弱化。实践实习内容分为野外实习和室内参观实习,实习周期为5~7天。实习地点主要为阜康北沙窝子、三工河流域、盐湖、乌鲁木齐河河流阶地、南山东白杨沟山体滑坡点、新疆地质矿产博物馆、自治区地震局等地,实习的内容主要为矿物、岩石、地层产状、褶皱和断层构造、矿产、天山地壳演化史、古生物、风沙地貌、滑坡地貌等。实习方式主要为野外现场讲解和现场操作学习和室内参观学习为主,最后提交实结报告。

二、教学及野外实习所存在的问题

偏光显微镜使用是地质学专业的学生必须要完成的课程训练和必须具备的能力,而对于地理科学专业的学生来说,一则没有安排专门的课程教学,在地质学课程中也没有相关知识内容;二则教学时间有限,许多师范类院校对地质学基础课程进行了压缩;三则可能缺乏开设这些实验的相关条件,导致许多高校地理科学专业学生没能进行偏光显微镜使用训练[14]。在本科阶段对学生进行相关训练,让他们掌握使用偏光显微镜的技能非常有意义。学校可考虑适度购买显微镜仪器,借助显微镜可仔细观察不同矿物和岩石的形态及光学特征,加强学生实习课中对矿物和岩石的理解能力。

实习所存在的问题有:实习任务重,时间安排较紧张,由于实习学生较多,集中讲解时不能照顾到所有的同学,有些站得远的学生就会听不清楚老师的讲解内容,大部分学生从实习过程中都收获了许多专业知识,但部分学生野外动手能力较差,不能很好的将课本所学专业知识与野外实践结合起来。由于只有放大镜,在野外对三大岩石的识别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以后应加强学生野外对岩石的鉴别能力,同时课堂上的地质学基础实践课就应该要求学生多看多记,对主要矿物及三大岩石的识别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多看,到了野外才能掌握识别三大岩石的基本特征,尽量避免学生学后就忘了的情况发生。

传统的野外实习一般采取教师现场讲解,学生记录和整理笔记,编写实习报告的模式,由于实习内容过于简单,使有的院校野外实习演变成为参观、旅游活动,学生根本没有真正参与实践,更谈不上发现和解决问题。同时,指导教师将大量精力集中在通过观测识记并巩固课堂理论知识方面,很难真正有效的拓展课堂教学的内容,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互补,更无法满足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

在教学中除了主要讲解传统的地球圈层构造、主要矿物和岩石识别、褶皱和断层构造、构造学、矿产资源成因及地质学基础在地质环境中的应用外,还应加强新疆宝玉石和新疆主要矿产资源及地质环境方面知识的讲授,对传统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创新,而不完全拘泥于课本教学。因为新疆是矿产资源资源大省和金玉之乡,阿勒泰和和田的宝玉石矿产资源的讲授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用实物讲解宝玉石矿产资源的鉴别基础实用知识。标本实验室可适量新增加一些金、银矿石和和田玉石标本,增加他们对宝玉石的基本认知能力,同时增强本门课程的实用性。另外,矿产资源的开发势必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怎样处理矿山环境和评价矿产环境也应该纳入到本门课程常规教学内容之一,因为授课教材内对此方面的介绍比较少。在地质学新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动态方面首先要求老师要参考阅读大量的地质学方面的中英文文献资料,增加地质学学科最新研究方法、研究进展方面的授课,特别是第四纪地质是影响地理现状的重要地史时期,但在地质学基础中却轻描淡写,应加强第四纪地质章节的讲述。使学生能很好地把握本门课程的核心内容并拓宽学习视野。

三、建议及结论

1.传统板书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传统板书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方法各有利弊。传统板书教学思路清晰,重点突出,便于学生记笔记和加强理解,不利之处在于不能形象直观地演示地球的圈层结构和构造等知识点;多媒体教学对于教师来说授课轻松,不用大量的板书,画面和视频比较直观形象,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地球的内部基本特征和构造运动的过程和其形成地貌基础,但多媒体教学方法PPT内容众多,重点不突出,学习像走马观花一样在感官上得到了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多集中在精美的画面或视频当中,不能及时地做笔记和思路容易不清晰,课后容易遗忘教学重点内容。所以该板书的时候就用板书教学,比如,绪论和三大岩石部分最好用板书教学,课堂上同时多用实物模型做演示。比如像讲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和褶皱和断层构造及板块构造学说等章节采用多媒体教学效果会较理想些;在讲解地震章节的时候,通过PPT和视频的播放讲述地震构造带的分布及地震产生的后果等;在讲解三大岩石矿物组成及结构、构造的时候,可以借助显微镜观察岩石薄片,可以直观地看到矿物的形态特征和岩石内部矿物组成结构和岩石构造。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方法相结合,使学生更直观的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提高学习效率。

2.形象比喻和模型展示相结合。地质学基础是一门理论和实践性都比较强的一门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认识,多用形象比喻法和模型展示的方法讲授更能让学生理解并记住知识要点。比如在讲到地球圈层结构的时候,地壳、地幔、地核可以用鸡蛋壳、鸡蛋清、鸡蛋黄3层结构形象地比喻地球内部圈层构造划分。在讲解正断层、逆断层和岩层的产状时,可以借助实物模型演示,和现场使用罗盘测量模型岩层的产状,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区分正断层、逆断层和岩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的概念。在讲述新疆宝玉石矿产的时候,可以拿不同的实物标本向同学展示宝玉石基本的鉴别方法,比如阿勒泰的碧玺和红宝石还有和田玉,让学生明白用最简单的硬度和矿物晶形等方法来认识宝玉石。因此各大师范院校开设有地质学基础这门课的院系可适当补充金、银矿石和宝玉石的标本,通过实物展示和简单辨别方法讲解,让学生通俗易懂地了解和掌握基本的宝玉石鉴定知识,同时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宝玉石等矿产资源的评价,虽然是课本内很少涉及的知识,但其很实用且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同时,也能提高学生毕业后从事地质、能源等相关行业的竞争能力。

3.增加地质作用和环境地质内容。地质学关注的是地球内部内三圈,而地理学主要关注的是地球的外三圈及人地关系。而授课的地质学基础教材更加注重内三圈的讲授,各种自然地理现象是和各种地质作用的结果密不可分的,教材弱化了地质作用内容。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可适当地根据地理学专业学生的特点及以后的发展方向,多增加地质作用和地质环境部分内容,比如河流地质作用、风成地质作用、冰川地质作用、海洋和湖泊、沼泽地质作用等,一定的地质作用结果可导致不同的自然地理现象,二者密不可分,使学生更多地掌握各种自然地理现象的形成地质背景和条件。地质环境和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特别是各种地质灾害的形成和对环境和人类生产生活产生了一定影响,通过讲述地质环境的内容,特别是矿山地质环境的评价评估方法、基本原则,使学生更加了解应合理开采矿产资源和保护好地质环境的重要性,否则就会损害后代人的利益和人类的健康。如何合理评价和治理因矿产资源开发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目前也是人们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使学生更加认识人地和谐关系的重要性。

4.野外老师讲解和学生动手实践相结合。在野外地质地貌实习过程中,只靠实习指导老师讲解、学生记录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必须每人都要亲自动手实践,通过测量或画信手素描图的方式,加强对地质地貌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建立科学思维精神。在野外观测风沙地貌时,通过讲解然后分组让每个学生测量沙垄的走向、高度、迎风坡和背风波的倾角及坡长等,使学生深刻认识沙丘的形态特征及沙丘形成的原因。在观测断层时,让每个学生在笔记本上画出断层的素描图。学会使用罗盘测量岩层的产状是每位学生学习本门课程必须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技能,所以在野外过程中必须让每个学生亲自动手测量岩层的产状,学会使用罗盘,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到天池下的化石山捡拾古生物化石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实习环节,在娱乐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得到了收获,同时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海陆变迁的含义。

5.野外实习培养学生吃苦精神和科研思维。现在的大学生很少有机会去野外锻炼,实习的过程很辛苦,要经常徒步观测各种地质现象。首先让学生明白做科学研究是一个吃苦耐劳、严谨的过程,要有以后献身科研不怕吃苦的精神。同时实习指导老师要旁敲侧击地多引导学生发现野外的科学问题,启发学生做科学研究的思维,多让他们想想为什么的问题。不能光看光记还要多思考,从地质地貌现象中多发现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为以后本科论文的选题、撰写和研究生学习阶段打下基础。

总之,师范类院校地质学基础教学不应局限于教材,增强地质作用和地质环境的教学内容,在矿物讲解的过程中适当增加宝玉石实物标本讲解,结合新疆优势矿产资源特点,授课内容适当增加宝玉石矿产资源和矿山环境的评价方法和基本原则,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采用传统板书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多采用形象比喻法和模型展示,提高学生感性认识。在野外实习环节选择合适的地质地貌实习地点,老师讲解和学生动手实践相结合,锻炼和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科学研究思维精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达到地质学基础课程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俞鸣同.编写地理专业基础地质学教材的商榷――评宋青春主编《地质学基础》[J].福建地理,2002,17(2):10-11.

[2]张跃西,江兴亮,李恕宏.地理教学系统思维方法――兼论教材体系建设[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1996,19(3):390-394.

[3]李娜.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以钦州学院地理科学专业为例[J].钦州学院学报,2012,27(5):71-74.

[4]李春生.地质学基础的教学改革与创新[J].科技信息,2009,(12):331.

[5]谢玉玲,徐九华,李建平.关于地质学基础类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J].中国冶金教育,2001,(5):52-53.

[6]文英.浅谈地质学基础教学中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结合[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3):176.

[7]常华进.地理科学专业“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的体会与思考[J].中国地质教育,2012,(1):60-63.

[8]陈萍.《地质学基础》课多媒体课件开发与教学实践的体会[J].中国地质教育,2001,(1):55-57.

[9]隋丽华,武羡慧.地质学教学若干问题研究[J].阴山学刊,2003,12(2):36-37.

[10]王心源,常月明,高超,等.21世纪高等师范院校地理专业地质学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2006,(1):98-103.

[11]王卓理,耿鹏旭.感知规律在地质学基础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河南教育,2010,(2):28-29.

[12]杜国云,王鹏贤.关于高校地质学基础课程多媒体教学如何适应考试科学化管理的思考[J].中国地质教育,2008,(1):89-92.

[13]于亚军.高校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内容设计与效果评价[J].地理教育,2011,(1-2):123-124.

[14]地质矿产部教育司.浅谈地质学的教育改革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1994,(2):21-24.

第8篇:地质矿产论文范文

[关键词]地球化学块体;成矿率;成矿预测;新巴尔虎右旗

中图分类号:TD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6-0297-01

1 区域地质背景

研究区位于西伯利亚板块东南缘蒙古―兴安造山带东段,蒙古―鄂霍茨克断裂与得尔布干断裂之间。额尔古纳地块的南西端,其北与俄罗斯接壤,西南部与蒙古国为邻。蒙古―兴安造山带东段主要由古生代四个微型地块(额尔古纳地块、兴安地块、松嫩地块、布列亚一佳木斯一兴凯地块)以及中生代完达山外来地块碰撞拼贴组成。其中,佳木斯陆块时代最老,代表晚太古到早元古的古陆;额尔古纳陆块则代表中、新元古的古陆;而兴安地块和松嫩地块可能具有统一基底,代表新元古到早寒武的陆块(陈静,2011;程三友,2006)[1][2]。

该区的地质构造演化主要经历了西伯利亚板块南缘的大陆增生、鄂霍茨克洋闭合以及受太平洋板块活动的影响,其先后发生了三个与金属成矿有关的构造旋回:前寒武纪克拉通化、古生代多旋回开合、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化。前两个构造旋回形成了该区内中生代构造的双重基底(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和古生代褶皱基底),为中生代活化及相伴随的成矿作用带来成矿物质(宋丙剑等,2007;代双儿,2001;李双林,1996;周建波等,2009;赵越等,1994)。

1.1 区域地层

区内地层发育,元古界地层零星出露,古生界地层在区内缺失,中生界分布广泛,新生界地层次之(区域地质志,1993;岩石地层,1997)[3]。

1.2 区域构造

区内断裂构造较为明显,断裂大多为北北西向推测性质不明的断裂。断裂在研究区内分布范围较广,主要在研究区北东角和南西角分布较为密集,因为大部分为推测断层,产状未知。断裂形成时间推测为白垩世之后。

1.3 区域岩浆岩

区内频繁的构造运动伴随着强烈的岩浆活动,主要为海西期和燕山期侵入岩,尤其中生代以来受环太平洋构造域的影响,表现为强烈的火山喷发和岩浆侵入。

根据侵入顺序和岩性特征及邻区对比 ,有晚二叠世、晚侏罗世、早白垩世3个侵入期,尤其以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侵入最为强烈,以浅成侵入为主,岩石类型复杂,分异作用明显,与成矿关系密切,特别是岩浆活动演化较晚期的浅成火山侵入体,常伴有多金属矿产出现。

1.4 区域火山岩

区内火山岩分布广泛,岩石类型发育较全,火山活动集中于中生代,受北西向、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多呈带状展布。区内中生代火山岩可划分为五期,分别为塔木兰沟期、满克头鄂博期、玛尼吐期、白音高老期、梅勒图期。

2 钼元素地球块体圈定

笔者通过利用研究区1:20万区域化探数据,对数据进行迭代法剔除3σ以上的离群点,计算得出X=1.33,S=0.54,则异常下限值为X+S=1.87。后用0.1logμg/g值逐步提高元素异常分级,共分出6级。

通过钼元素异常下限值,及元素分级值,根据大地坐标利用Surfer软件绘制出研究区钼元素地球化学块体分布图。

随后用AutoCAD软件计算得出钼元素地球化学块体的面积。分析得出研究区内分布诸多面积小于100km2的钼元素局部异常,其中有一面积在100-1000km2的钼元素区域异常。

3 研究区钼元素地球化学块体资源潜力评价

根据钼元素的地球化学区域异常参数,来计算区域异常的钼元素金属量。

计算公式为:ME=Cm×(Sa×Dh×σ)

其中经过区域异常内数据计算得出Cm=3.60μg/g,Sa通过AutoCAD软件计算得出Sa=292.32km2,Dh为给定的厚度,本文采用Dh=1000m,区内岩石密度σ=2.7t/m3。

故经过计算得出钼元素地球化学区域异常Ⅰ的金属量Me=2.84万吨。

成矿率的确定,Mc=R/Me,因为查干特莫图钼地球化学区域异常Ⅰ勘查程度较低,未能得知确切钼元素已探明储量,所以尽可能用成矿环境相似,勘探程度较高的地球化学块体或区域异常内已探明的总储量与其金属供应量之比作为该地区的成矿率,故取钼元素已探明储量R=0.22万吨。

成矿率Mc=0.075。

研究区内Mo元素地球化学块体结构特征清晰,可追踪研究区内Mo的浓集趋势,并能分析出其物质来源。根据地球化学块体理论,圈定出一个元素区域异常,和若干个元素局域异常。通过对数据信息分析钼元素资源潜力还是不错的。其中根据钼元素元素浓集的趋势,可以预测主要的成矿区。

绝大多数的钼矿床都产于各自的地球化学块体之中, 但也有一些矿床并不产在对应的地球化学块体内,而是以独立的、分散的小异常见矿,需对研究区内这类小异常给予足够的重视。

因此通过研究区内钼元素数据分析,可以大概推断出两个钼元素的富集带,大致方位在研究区的北东部和南西部。

4 结论

通过对内蒙满洲里―新巴尔虎右旗地区钼元素地球化学块体的剖析及地球化学块体与已知矿床在不同构造单元的对应关系的讨论,认为成矿物质来源是影响矿床形成的首要因素,物质供应可以通过地球化学块体的形式在地表直观的表达出来。不同矿种不同矿床的形成与地质构造环境有关,利用地球化学块体与成矿的内在关系,以地球化学块体为突破点,结合地质构造特征分析是预测找矿靶区的有效手段。

论文通过大量的图形、数据统计、单元素分析,系统的、全面的介绍了地球化学块体方法在内蒙满洲里至新巴虎右旗地区的应用,对成矿有利的地段进行了成矿预测分析,并对不同次的地球化学块体进行了成矿预测。在预测过程中,对不同景观区地球化学块体的圈定进行分析,通过对比.块体下限的确定根据不同的构造单元的元素丰度的不同进行调整后,能够更客观的反映该地区的地球化学特征,对成矿预测起到了更好的指导作用。

对研究区内钼元素地球化学块体特征进行了剖析,在几个级次内的块体做预测金属量计算,并对不同成矿率下的预测金属量进行对比,最后对研究区内的具有找矿前景的几个级次的块体进行成矿预测。通过这种对比发现,研究区内高温元素Mo有很好的异常带,应该在寻找高温元素上有所突破。钼元素地球化学区域异常突出,面积达八百多平方公里,根据地球化学块体理论,已达到地球化学区域异常,其估算钼资源量在2.84万吨左右,但在此区域内,并未发现矿点,因此可以通过进一步的工作来寻找有工业价值的矿床。

参考文献

[1] 程三友.中国东北地区区域构造特征与中、新生代盆地演化[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06.

第9篇:地质矿产论文范文

[关键词]滩北雪峰 蛇绿岩形成时代 岩石化学 稀土元素 微量元素 构造环境

[中图分类号] P58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3-77-3

作为缝合带标志的蛇绿岩,代表了大陆上保存的洋壳和上地幔的碎片,从其形成到定位到现今大陆造山带内,经历了造山演化的不同阶段。

本论文是建立在青海省滩北雪峰地区地质矿产调查项目基础上完成的,工作区蛇绿岩露头分布于十字沟、连花石山北一带,在区域上呈北西-南东向带状展布,是东昆仑祁漫塔格蛇绿岩带的组成部分,也是东昆仑祁漫塔格结合带(昆北构造混杂带)中重要的板块构造岩石记录。

本次工作针对蛇绿岩组合进行了详细的追索研究,发现工作区蛇绿岩组合主要有蛇纹岩、辉长岩、辉长辉绿岩、辉绿岩、斜长角闪岩(原岩为基性火山岩)、玄武岩、透镜状硅质燧石和碎裂玉髓石英质硅质岩等残块,呈零星构造块体分布在测区十字沟、十字沟北西侧和莲花石山北侧一带的晚奥陶世祁漫塔格群中。

1岩石化学特征

测区蛇绿岩的岩石化学测试成果表明,本区基性火山岩和辉绿岩、辉长岩H2O和Ls含量较高(H2O为1.52-7.36%,平均3.56%;Ls平均2.23%,最高5.08%),而超镁铁岩样品含水量最高可达11.12%,蛇纹岩样品含水量最高可达18.77%,反映出岩石具较强的蛇纹石化,与镜下结果一致。表明本区岩石均遭受过一定的蚀变/变质作用(低绿片岩相的变质作用)。

1.1超基性岩、基性岩

蛇绿岩中超基性岩的化学成分变化不大,超基性岩属于阿尔卑斯型超基性岩,其M/F比值变化较大,绝大部分小于7,一般在1.20-9.27之间,在M/F对m+f/s的变异图上,均落入镁铁质岩区(图1);基性岩多数落入铁镁质区,仅一个样品落入镁质区。在Al2O3对SiO2的变异图二个样品落入高铝质区、二个样品落入低铝区(图2);基性岩多数落入铝质区,仅1个样品落入高铝区。本区超基性岩和新生代中大西洋海岭、中生代塞浦路斯及古生代肯皮尔赛的超基性岩均落在同一区内。本区与中大西洋海岭和塞浦路斯超基性岩更为相似,与肯皮尔赛相比较,则后者Al2O3略低。测区超基性岩在Al2O3-CaO-MgO图解(图3)中二个样品落在镁铁堆积岩区,有二个样品落在超镁铁堆积岩区;基性岩多数样品落在镁铁堆积岩区,仅1个样品落在超镁铁堆积岩区。

在FeO*-K2O+Na2O-MgO图(图4)上超基性岩样品均落在镁铁和超镁铁堆积岩区;基性岩二个样品落在镁铁和超镁铁堆积岩区,二个样品落在科马提岩附近。测区超基性岩Al2O3和CaO含量变化较大,Al2O3在0.56-18.72%,平均9.67%,而CaO含量在0.77-15.34%,平均6.73%;个别样品中Al2O3含量18.72%,CaO含量15.34%,可能与后期蚀变作用影响所至。

1.2基性火山熔岩

本组岩石化学成分,SiO2含量变化范围在46.92-54.78%之间,Na2O+K2O在4.32-6.10%之间,在Na2O+K2O-SiO2图(图5)中,其投影点落于碱性系列区,为碱性玄武岩;

在Ab′-An-Or图(图6)中投点落在钠质区,为钠质碱性玄武岩。玄武岩具有相对高的TiO2的特点,显示出洋脊玄武岩特点,与现代大洋洋脊拉斑玄武岩TiO2含量及变化范围接近;低K2O且变化大;SiO2含量低,Al2O3高,Fe2O3+FeO,MgO含量高,且FeO明显高于Fe2O3。本区基性火山岩、熔岩化学成分和镜下定名基本吻合。

2地球化学特征

2.1稀土元素特征

2.1.1超基性岩稀土特征

测区超基性岩的稀土元素统计可以得出,变质超镁铁质岩稀土总量较低且变化较大,为1.58-66.12(ωB/10-6),表明其为亏损型地幔或经高度部分熔融后的残余地幔,稀土含量低,(La/Yb)n=1.73-3.28(平均),δEu为0.86-1.69(平均1.24),属轻重稀土弱富集及铕弱亏损和铕富集型(图7),稀土配分曲线为平坦型,重稀土略低。

2.1.2基性岩稀土特征

辉长岩稀土总量较高11.22-38.52(ΩB/10-6),(La/Yb)n=1.83-2.11(平均),轻重稀土分馏明显,δEu为0.99-1.14(平均1.07),属轻重稀土弱富集及铕弱富集-富集型,稀土配分型式(图8)为轻稀土富集型的略向右弱倾斜的分配型式;辉绿岩墙(辉绿岩)稀土总量37.87-92.14(ωB/10-6),(La/Yb)n=0.44-1.74(平均),δEu为0.67-1.28(平均0.97),属轻重稀土亏损和弱富集及铕亏损和富集型,稀土配分曲线为平坦型(图9、10),重稀土略低,Eu呈正异常。

2.1.3基性火山岩稀土特征

基性火山熔岩其稀土总量较高且变化较小,在REE=43.62-63.27,(La/Yb)n=0.89-1.93(平均),δEu为1.01-2.09(平均1.36),铕富集型,岩石球粒陨石标准化分布图(图10),显示为轻稀土平坦分布模式,具典型的N型MORB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2.2微量元素特征

2.2.1超镁铁岩

微量元素含量及微量元素标准化图(图11、12)反映出岩石具微量元素靠近1(陨石值),具典型的MORB特征,富集Sr、K、Rb、Ba、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而亏损Cr。根据主元素成分,测区超镁铁岩可分为两个主要类型,辉橄岩和辉石橄榄岩,多蚀变为蛇纹岩。

超镁铁岩微量元素含量统计可以得出Sr/Ba为0.45-6.83。基本上与P-MORB的同类比值相似,而与N-MORB相差甚远。与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的各类比值相比,Zr/Nb比值比较稳定,为15.81-28.72,与N-MORB相差较大(>30,Le Roex A P,1987),而接近于P-MORB,而MORB的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富集地幔的特征。在原始地幔标准化比值蛛网图(图11、12)上,测区超镁铁质岩微量元素均比原始地幔要高,与其Rb、Ba、Th、Ta,轻稀土(La、Ce、Nd、Sm)和Zr,它们与原始地幔比值大0.1,显示具有洋中脊富集趋势。

2.2.2镁铁质(基性岩)及火山岩

测区蛇绿岩中的辉绿岩、辉长岩和火山岩的微量元素图(图13、14)解中可以看出,测区辉绿岩、辉长岩和火山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的分配型式,显示出“隆起状”型分配型式,与弧火山岩微量元素不同,显示洋中脊型特征。

测区超镁铁岩同上地幔一样,具有Cr、Ni明显富集,V丰度很低的特点,说明超基性岩为上地幔岩。测区火山岩某些元素比值与正常洋脊玄武岩十分相似。

3蛇绿岩形成时代讨论

区域上蛇绿岩所赋存的祁漫塔格群之上角度不整合有可靠化石依据的晚泥盆世黑山沟组;据已获得的十字沟玄武岩Sm-Nd等时线年龄为468±54Ma及辉长岩基性岩墙的Sm-Nd等时线年龄为449±34Ma。

4蛇绿岩形成构造环境

大陆造山带中蛇绿岩代表古洋壳残片,但大部分并非正常洋壳,其没有完整的层序,更多则形成于岛弧、弧前、弧后盆地,转换断层及小洋盆等构造环境。测区蛇绿岩岩石组合较为齐全,区域上未见到完整露头,均呈零星的构造块体产出,未见到完整的蛇绿岩层序。蛇绿岩形成环境利用FeO*/MgO-TiO2图和TiO2-10MnO-10P2O5图(图15、16)判定,在FeO*/MgO-TiO2图基性玄武岩均投影在洋中脊玄武岩范围,在FeO*/P2O5-TiO2图解上,投在洋中脊拉斑玄武岩区。本区火山岩氧化物含量和洋中脊玄武岩系列近似。综上所述,测区蛇绿岩中基性组分产在洋中脊,具有洋中脊构造背景。

5结论

(1)测区蛇绿岩套从超基性岩-基性岩-基性火山熔岩,稀土总量逐渐增加,其中超基性岩总量最低,轻稀土弱亏损,配分曲线显示弱亏损型分布模式,随岩浆结晶分异作用,岩石稀土总量逐渐增加,反映了岩浆房中结晶分异的特点。基性岩和基性火山岩与超镁铁质岩配分型式基本一致,说明其继承了源区地幔的特征。

(2)测区超基性岩的辉橄岩与辉长岩相比,前者在地幔中所形成的深度显然大些。

(3)十字沟蛇绿岩形成时代应为中晚奥陶世。

(4)祁漫塔格结合带超基性岩类主要为蛇纹岩、辉橄岩、橄辉岩,稀土特征为轻稀土不富集,略亏损,铕富集型;辉长岩和辉绿岩均为平坦型,轻稀土略富集,铕富集型;十字沟火山岩块具有典型大洋拉斑玄武岩(MORB型玄武岩),为弧后扩张火山作用产物,即弧后盆地。

参考文献

[1]张克信,殷鸿福,王国灿等,2001,《造山带混杂岩区地质填图理论、方法与实践以东昆仑造山带为例》.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2]拜永山,常革红,谈生祥,2004,1∶25万《库郎米其提幅(J46C003001)区域地质调查报告》.青海省地质调查院.

[3]王秉璋,王瑾,叶占福等,2004,1∶25万《布喀达坂峰幅(J46C004001)区域地质调查报告》.青海省地质调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