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课堂教学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传统的课堂教学管理主要采取管、卡、压等办法以控制学生的问题行为,而结果往往是问题行为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现代课堂教学管理则强调为促进学生积极的学习行为和争取成就的行为,创设积极的课堂学习气氛,同时预防问题行为的产生。课堂教学管理的两个基本功能:维持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和创建积极的课堂学习气氛 。
一、 维持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
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组织、有领导的师生共同进行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有时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或干扰。例如,有的学生精神不振,打瞌睡、开小差,有的学生上课玩游戏、发短信,有的学生做怪相、哗众取宠等。这些情况如果不及时处理,必将造成课堂秩序的混乱,进一步还会造成整个班级学习纪律的涣散。为此,一个切实有效的措施就是,在学生入学一开始,就应当制定为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行为准则,即教室常规。它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
习惯;另一方面,对学生的违纪行为能起到预防的作用。在制定教室常规时,务必使全班每一位学生都认识到规则的意义,它是为了维护学生们自己的学习利益;同时,还应考虑到学生执行起来是否有困难,比如可以采取民主的方式由师生共同来制定,这样的教室常规才不致流于形式。
二、 创造积极的课堂学习气氛
制定了基本的教室常规以保证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教师精心准备的教学内容、步骤得以实施,是否就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和优异的成绩呢?答案是显然的。因为上述因素仅仅是相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的外因。学生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才是决定教学活动成败的关键。这就要求作为教师,还必须在课堂上营造出积极的课堂学习气氛,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努力追求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尽力克服各种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真正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那么,教师的教学活动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谓课堂气氛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由师生的相互作用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综合的心理状态。课堂气氛按照师生所表现出的不同特点,大体上可以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种类型 。为了建立有利于教与学的积极的课堂气氛,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工作。
(一) 了解学生的需要
这是课堂学习管理的心理依据。毕竟,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为此,教师应当把自己置于学生的地位,设身处地去体会学生的心理状态及学业水平;平时应主动和学生交流、谈心,听取他们的各种想法和意见,了解他们的学习动机、态度和期望。例如,在刚开学初始阶段,收集学生对老师的要求和对自我的期望;半期或期末考试后,布置学生写试卷分析和自我总结等。事实上,通过收集学生对“我心目中的数学老师”的描述,我了解到学生普遍喜欢知识渊博,讲课生动形象,富有激情和幽默感,平易近人,能和学生交朋友的老师;而不喜欢老师抽烟,衣着不整、无精打采, 处事不公正,体罚学生。部分优生还具体提出老师应当多讲学习方法,典型题目以及解题技巧,平时还可以布置一些思考题以锻炼思维等;而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则希望老师讲课放慢速度,深入浅出,多讲基础题目,甚至要求尽可能减少作业和考试等。 通过这样一些做法,教师可以提取出很多有用的信息,从而制定出适合学生的心理需要和学业程度的教学目标。
教师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近年来,人们越来越注意到,教师对其教学过程的控制与调节是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重要方面,它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和身心发展有重要的影响。课堂管理上教师不只是制止学生的不良行为,而是要将纪律管理与教学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为此,我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了解学生,多表扬,少批评。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对一名好教师而言,只有了解了每个学生的特点,才能引导他们成为有个性、有志向、有智慧的完整的人。教育是人学,是对人类灵魂的引导和创造。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
小孩子对成人的表扬与批评其实很敏感。不幸的是,我们许多教师认为捣乱行为更应引起注意,因此总是对捣乱行为而不是认真行为作出反应。表扬与批评,是那么神奇,特别是对想法单纯的低年段的小孩子来说,教师的每一句话都可以对他们产生影响。我也尝试过,当我批评某学生不认真时,其他人依然在闹,而当我说“看看今天谁做得昀好”时,所有学生马上就集中精神了。
二、创造积极和谐的课堂气氛。心理学上认为,人在心情愉快时,更容易接受事物。因此,好的课堂气氛是非常重要的。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创造精神,与他们平等相处,用自己的信任与关切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与学,互为关联,互为依存,所谓教学相长。“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一个好教师会将学生放在平等地位,信任他们,尊重他们,视她们为自己的朋友和共同探求真理的伙伴。
三、运用丰富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根据低年段学生的年龄特点,有趣的东西更容易吸引学生的兴趣和保持注意力。而对那些强硬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的东西,学生往往只是机械地执行,而精神涣散,无法集中注意力来学习。因此,当整个课堂吵吵闹闹的时候,教师也应从自身去寻找原因:你的课堂吸引力呢?
四、公平对待所有学生,保持学生学习热情。据有关教师人格特征的调查,在学生眼里“公正客观”被视为理想教师昀重要的品质之一。他们昀希望教师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不厚此薄彼,他们昀不满意教师凭个人好恶偏爱,偏袒某些学生或冷落、歧视某些学生。公正,是孩子信赖教师的基础,也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
但是,在一个五六十人的大班级里,教师要担负起协调这么多学生的活动,注意力和学习的责任,确实很不容易。因此,制定一系列课堂管理规则,是非常必要的。规则的制定,可以使课堂更井然有序,教师也更省时省力,如用手势来暗示学生,使课堂安静,或用简短的指令来整顿纪律或表扬学生,或制定其他的课堂原则等等。
关键词: 课堂教学管理 教室常规
课堂教学是学校最基本的教学单位,它是一种有组织、有领导的师生共同进行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其过程可以分为教学、评价和管理三个方面。教学,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共同活动,其特点是通过系统知识、技能的传授与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评价,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对教学效果所作的价值判断,也是提供教学活动反馈信息的途径,具有诊断、调节和强化的作用。而管理,则贯穿与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是教师运用管理学、心理学的知识和技能,对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运作进行计划、决策、组织、指挥、监督和调节。其目的是建立良好的课堂学习的环境,促进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从而提高教与学的效率,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传统的课堂教学管理主要采取管、卡、压等办法以控制学生的问题行为,而结果往往是问题行为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现代课堂教学管理则强调为促进学生积极的学习行为和争取成就的行为,创设积极的课堂学习气氛,同时预防问题行为的产生。
课堂教学管理的两个基本功能:维持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和创建积极的课堂学习气氛
1.课堂教学秩序是重要保障
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组织、有领导的师生共同进行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有时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或干扰。例如,有的学生精神不振,打瞌睡、开小差,有的学生上课玩游戏、发短信,有的学生做怪相、哗众取宠等。这些情况如果不及时处理,必将造成课堂秩序的混乱,进一步还会造成整个班级学习纪律的涣散。为此,一个切实有效的措施就是,在学生入学一开始,就应当制定为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行为准则,即教室常规。它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另一方面,对学生的违纪行为能起到预防的作用。在制定教室常规时,务必使全班每一位学生都认识到规则的意义,它是为了维护学生们自己的学习利益;同时,还应考虑到学生执行起来是否有困难,比如可以采取民主的方式由师生共同来制定,这样的教室常规才不致流于形式。
2.精心设计、积极有利的课堂学习气氛
制定了基本的教室常规以保证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教师精心准备的教学内容、步骤得以实施,是否就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和优异的成绩呢?答案是显然的。因为上述因素仅仅是相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的外因。学生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才是决定教学活动成败的关键。这就要求作为教师,还必须在课堂上营造出积极的课堂学习气氛,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努力追求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尽力克服各种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真正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那么,教师的教学活动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谓课堂气氛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由师生的相互作用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综合的心理状态。
(1)接近学生、了解学生、设计符合学生的教学目标
这是课堂学习管理的心理依据。毕竟,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为此,教师应当把自己置于学生的地位,设身处地去体会学生的心理状态及学业水平;平时应主动和学生交流、谈心,听取他们的各种想法和意见,了解他们的学习动机、态度和期望。例如,在刚开学初始阶段,收集学生对老师的要求和对自我的期望;半期或期末考试后,布置学生写试卷分析和自我总结等。事实上,通过收集学生对“我心目中的数学老师”的描述,我了解到学生普遍喜欢知识渊博,讲课生动形象,富有激情和幽默感,平易近人,能和学生交朋友的老师;而不喜欢老师抽烟,衣着不整、无精打采,处事不公正,体罚学生。部分优生还具体提出老师应当多讲学习方法,典型题目以及解题技巧,平时还可以布置一些思考题以锻炼思维等;而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则希望老师讲课放慢速度,深入浅出,多讲基础题目,甚至要求尽可能减少作业和考试等。通过这样一些做法,教师可以提取出很多有用的信息,从而制定出适合学生的心理需要和学业程度的教学目标。
(2)建立融洽、健康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思想共鸣、情感交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由教师和大多数学生的共同态度和情感的优势状态所形成的课堂气氛,是课堂教与学活动的心理背景,对课堂教学的效率有着很大的影响。良好的师生关系和理性的教师权威,不仅有助于教师传授知识,而且满足了学生对教师、对课堂的心理期望,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教师与学生彼此之间具有较大的相容性,相互产生积极主动的促进作用:学生尊重、喜欢教师,主动接受老师的指导,接纳各项教学措施;教师的语言和行为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学活动得以顺利高效地展开。
学生的群体,不论是正式的班集体、团队组织,还是非正式的友伴群体,同样对学生的学习动机、态度和价值观有着很大的影响。
(3)实施有效的教学措施,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最优化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每一节新课的导入,都应当像磁石一样,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这就要求教师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或讲述科学趣闻、名人佚事,或介绍学科的最新发展、社会实践的迫切需要,或是就具体教学内容结合实际生活背景,提出值得探讨,富有趣味的问题等。目的是使学生产生出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高涨的学习热情,把学习活动真正变成学生自己的需要,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就会集中到课堂上来,然后适时地抓住时机进行教学活动。
接下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使学生保持自始至终都积极参与的状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也是一名优秀教师每节课都应当追求的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各种必要的教学手段和组织策略。以下一些具体方式可供参考:
紧扣教学内容的课堂提问。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它是一种手段又是一种艺术。通过提问,可以了解学生的情况、激发兴趣等。
关键词: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管理
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必须重视课堂管理。课堂教学活动对于学生而言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对于教师而言是一个组织、协调和控制的过程,因而也是一个管理的过程。
课堂教学是一种群体性活动,这个群体活动表现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关系。要使学生提高感知效率、理解能力和具备应用技能,就必须遵循人的认知规律和教学规律,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组织教学活动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际上是一种管理行为,这就是说,课堂教学活动自然渗透着管理因素。教师的管理措施是否得当,影响着课堂教学活动能否得以顺利进行和效能能否提高。因此,教师的教学活动和管理行为是互相伴随、浑然天成的。从实践角度来看,教师的管理能力强,其课堂教学效果相应地就好;课堂教学效果差,往往都能在教师的管理能力方面找到原因。古往今来,很多教育家都深刻地认识到教学与管理之间的密切关系,因而强调提高教师的管理能力,重视对课堂教学中管理问题的研究。20世纪初,杜威干脆把教师称为教学活动中的“管理者”。不仅明确讨论了课堂管理规则的建立问题,而且阐述了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营造积极的课堂气氛、实施恰当的奖惩措施、给学生提出合理的希望和要求等问题。同时,还向教师们提供了集中学生注意力、消除课堂紧张气氛的方法,提出了避免师生课堂冲突的有效措施和帮助提高课堂管理水平的策略等。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具有知识的传授者、智能的培养者和课堂活动的管理者等多重身份。这说明课堂教学管理的特殊性决定了课堂教学管理是课堂教学实践的需要,也是课堂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
课堂教学管理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创设一个和谐的课堂环境,建立合理的课堂教学活动规则,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尽可能取得显著的课堂教学效果。
一、明确课堂教学管理的目的,遵循课堂教学管理规律
任何一种管理行为都是有目的的。目的就是方向,目的就是应达到的预期标准。目的明确,才能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课堂教学管理的目的是培养高质量的人才,而要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就必须优化环境、组织学生、创造条件,提高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心灵的绩效。
与任何事物都有规律并且必须遵循规律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一样,课堂教学管理也必然存在着客观规律,并且只有遵循它才能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因而,对课堂教学管理规律的研究就必然成为课堂教学管理学理论体系中重要的和具有前提性的内容了。列宁认为:“规律就是关系……本质的关系或本质之间的关系。”规律有两个基本特征,即客观性和必然性,我们应据此来认识和揭示课堂教学管理的规律。例如,按照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安排教学活动的规律,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规律等。
二、掌握课堂教学管理方法,讲究课堂教学管理艺术
管理方法是管理者在管理工作中为了达到目的所使用的手段和措施。与人类的一切知识来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一样,课堂教学管理方法也是来源于课堂教学管理活动,是对课堂教学管理规律的自觉运用,是教师在长期的课堂教学管理活动中形成的经验性的结晶,并在课堂教学管理活动中经受检验和发展。
课堂教学管理方法应是多系列的,其中常规方法有:说服方法、集体教育的方法、自我管理的方法、分组控制的方法、制度约束的方法、环境熏陶的方法等。激励的方法有:目标激励方法、情感激励方法、榜样激励方法等。
管理艺术是一种管理技巧,它比管理方法更带策略性。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难免会有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纠纷,以及其他一些处理起来难度较大的事件。要化解这些矛盾和纠纷,处理好各种事件,就必须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管理艺术。课堂教学管理艺术通常有相互沟通的艺术、化解矛盾的艺术、表扬的艺术、批评的艺术、提醒的艺术(眼神提醒、语言提醒、动作提醒)、指导的艺术、集中学生注意力的艺术、评价学生的艺术等。
课堂气氛的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有利于正气的树立和对不良学风的遏制。同时,良好的课堂气氛还是创造一个和谐集体的基础。
三、遵守课堂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矫正学生不良课堂行为习惯
规章制度是保证课堂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管理的规范性。用规章制度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管理,属于常规性或基础性的管理,这种常规性管理是不可缺少的。没有常规性管理,就不可能有正常的教学秩序。因此,常规性管理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其对于培养良好的教风和学风、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和行为规范有着重要的作用。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课堂教学管理的基本任务之一。优秀学生的特点之一是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一个学生班级中,总会有一部分学生的行为习惯不良,这就需要在课堂教学管理中不断予以矫正。
参考文献:
1、王天一,夏之莲.外国教育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
2、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
3、张焕庭.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M].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关键词:信息时代;高校课堂教学;教学管理策略
一、课堂教学管理的重要性
课堂教学是师生学校生活最基本的构成,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石。教师除了必备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在强大的信息时代下掌握课堂教学管理技能,这样才能熟练地开展教学工作。课堂教学管理举足轻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课堂教学管理是教学目标实现和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保证,并且是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基本环节[4]。好的课堂教学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刘金文等[5]认为,课堂教学管理包括爱、备、活、严四要素,四种要素的合理运用,促进学生更好地汲取知识,提升学生能力,提高教学质量。(2)好的课堂教学能提高学生纪律性,实现学生由他律到自律的改变,通过转换思想达到让学生蜕变的目的[3]。(3)好的课堂教学有助于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根据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反馈,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效果等实行有效的监控、调配和指挥,保证受教育者能够按照预定教学目标得到培养,成为合格的高素质人才。
二、课堂教学管理的现状分析
课堂教学内容一般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对象进行知识的讲授与练习。然而,新媒体的普及,移动通信的便捷,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参与课堂教学的两大主体,即高校教师和学生面临新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在信息时代的冲击下实现好的课堂教学。
(一)高校教师在信息时代课堂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堂教学信息更新跟不上步伐,不能激发学生兴趣。信息时代的冲击下,高校教师面临着严峻挑战。照本宣科俨然成为教学的一大禁忌,课本知识受到版本更新换代较慢等因素的限制,其新颖度和知识量远不及网络所提供的信息广阔。此外,部分教师不太擅长多媒体手段或者仅仅停留在课件的简单制作层面,仍然一味地将学生困在课堂和课本上,脱离时展步伐,不能及时地将互联网、移动端媒体的新技术、新手段应用在教学上,迎合学生的需求和关注点。部分教师不善于寻求改革与突破,对信息技术的掌握远不及学生,部分程度上会导致学生负面情绪的滋长,不利于提高学习积极性.2.新时代课堂教学管理缺乏多元性,模式较为简单。有的教师课堂教学管理方法过于简单,还停留在依靠点名控制出勤率或单一的口头表扬、批评讽刺等方式上,缺乏利用信息技术对课堂进行多元管理。实际上,信息手段的发展,使教师可以用多种手段增强与学生间的交流互动。比如,面对面建立讨论组,通过网络技术对学生采用问答等。但大部分教师未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学生互动,不了解学生心理,对不同层面学生的个体化管理不足,利用新媒体进行教学研讨不充分。3.新时代课堂教学管理情感较封闭,关系冷漠化。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学生受到其他信息因素的干扰较少,师生之间容易建立深厚的感情、密切的联系[8]。在信息时代下,移动网络影响了教师与学生的知识传递关系,某些教师认为只要不影响到课堂秩序,不妨碍其他人学习即可,任由部分学生沉迷于移动聊天、手机游戏、网络小说等。对这些教师而言,信息时代的通信、娱乐等干扰因素反而成了“安抚”不听课学生的手段。对学生关爱不够,师生间的感情培养呈消极态度,导致师生关系冷漠。
(二)信息时代课堂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堂学习兴趣转移。学生是课堂的另一主体,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由于信息时代的发展,日益普及的电子设备对学生产生很大影响。尤其对刚从高中的严管重压下“解放”的大学新生来说,大学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很多学生放松了自律性。对于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当面对艰深的大学课程时,电脑、Pad尤其是手机等高科技产品成了其兴趣所在,课堂上刷微博、朋友圈、玩社交、看小说、听音乐的大有人在。部分学生只是为了出勤率,为了学分,敷衍课堂,敷衍教师。2.信息技术发展造成的“新式懒惰”。事物具有两面性,新的信息产品和技术的发展,一方面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便利,使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接触新知识;另一方面,也助长了技术时代下的“新式懒惰”。比如,传统模式教学中,课堂笔记是记录知识点的重要手段,记笔记也是对课堂重点再巩固的过程。然而,随着手机拍照功能的日益强大,认真记笔记的学生越来越少,很多学生对教师讲授的重点只是用手机拍照,认为这样就是做好了记录,且不论拍照和手写在记忆和理解程度上的差异,拍完后真正能够将照片资料应用于复习的人更是寥寥无几。又如,部分学生听课积极性差,借着微信、QQ等便捷的通讯工具,当教师准备点名的时候请同学通知再迅速赶到教室,进入课堂只是为了应付教师点名,这几乎成了所有大学存在的普遍问题。
三、课堂教学管理的策略分析
针对信息时展下教学课堂管理中教师和学生存在的问题,本文从教师修养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新资源的延伸、课堂新模式的融入以及课堂表现评定比例的提升方面,探讨增强课堂教学管理效果、提升教学质量的策略。
(一)运用新媒体更新授课资源,结合最新信息分享
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教学内容,古人云,活到老学到老,书本知识已无法满足信息时代下学习者的要求,这就需要强化教材建设。而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不同媒体的优势,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归拢学习知识,围绕课程展开定位,或以学科发展文献为范围,或以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为基准,强化教学教材的立体研究。教师可结合QQ、微信、公众号、微博、APP等新型信息分享最新资源,养成学生每日一练的习惯,丰富学习生活。
(二)融入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提升seminar教学法
2OO7年,美国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开创了翻转课堂,随后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和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被提出。新模式的运用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认可,正以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取代传统的枯燥教学模式。教师应为学生选择合适模式融入课堂,利用信息技术课前制作教案、PPT课件及录制微视频,制定练习题上传至网站;学生观看课件、微视频,有针对性地做练习题,并做好思考笔记。课堂上,教师采用seminar教学法集中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由于课堂教学的后半段是学生容易疲劳和倦怠的时刻,也是课堂违纪行为的多发时段,应让学生分组做小组汇报,组内交流,组间协作,共享成果,适当播放大家都感兴趣的小视频,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合理融入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提升seminar教学法。课后延伸上,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撰写实验报告,整理成果,并完成思考题。
(三)增加新时代课程考核方式,推动课堂APP的使用
注重教学效果的跟踪与反馈,是考量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内容。经过一段时间的课堂学习,利用多样化的课程考核方式来验证学习效果与质量,除了可通过传统考试考核、写报告等外,最重要的是增加学生学习过程评价的比重,提升学生课堂表现评定比例,对学生APP每日练习完成情况进行检查,交流谈心。学生可通过邮箱等方式反馈学习心得,教师通过设计网络调查让学生对课堂及教师进行真实客观评价,改掉不足,建立师生一体的完整的、动态的、多维度的评价体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师教学的热情。
关键词:
众所周知,体育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与其它课程完全不同。基于这一认识,我们有理由说:在体育教学中,课堂管理者——教师在管理过程中,必须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能顺利地完成课的教学任务。从事体育教学多年,在课堂教学管理中笔者积累了一些教育管理经验,以飨读者,共享其成。下面就谈谈几种“效应”艺术在体育课堂教学管理中的运用。
一、蝴蝶效应
196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洛伦兹研究“长期天气预报”问题时,出现了疑难问题:她在计算机上用一组简化数据模拟天气的演变,原来是想利用计算机的高速运转来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但是,事与愿违,多次计算表明,初始条件的极微小差异,会导致错误的结论。洛伦兹发现了微小差异导致的巨大反差,她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表达这个发现:一只小小的蝴蝶在巴西上空振动翅膀,它扇动起来的小小漩涡及其他气流汇合,可能在一个月后的美国德克萨斯州引起一场风暴——这就是混沌学(气象学)中著名的“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在我们体育课堂教学管理中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有的时候在教学管理中要避免“蝴蝶效应”。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总会有一些学生是“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学生自己也常常对此不以为然,习以为常。而作为课堂教学的教师呢,也就默许这种现象的存在。诚然,这类学生一段时间内对班级不会产生不良的影响,但时间长了,就难说了。对学生本身来讲,将来肯定会带来不良后果,俗话说得好“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任其发展的话,不仅会影响他今后的工作、事业、婚姻。甚至毁掉其人生。故而,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即便犯的是小错,作为教师也要审视其严重与否,及时帮助学生矫正。
有的时候,我们又要充分发挥“蝴蝶效应”的功能。教师在课堂组织教学时,要敏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优点),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在教育学生的同时,既要恰如其分的表扬,也要尽可能将其放大。这在体育课堂教育管理中虽然只是让班上的“每只蝴蝶”轻轻“扇动翅膀”,但最终能在班级中“引起一场风暴”。
二、鲶鱼效应
从前,挪威人在海上捕得沙丁鱼后,如果能让它们活着抵港,卖价就会比死鱼高出好几倍,但只有一条渔船能做到带活鱼回港。后来,人们发现这条船的鱼槽内不过是多了一条鲶鱼而已。原来当鲶鱼装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就会四处游动,而沙丁鱼发现这一“异类”后,也会因紧张而加速游动。如此一来,沙丁鱼便延长了生命,这就是“鲶鱼效应”。
在班级管理中,我亲眼目睹了治班闻名的班主任,班上学生的个性几乎被扼杀光了,几十人的思维、语言、行动等几乎如出一辙。因为我上这个班的体育课,一个问题下去,如同石沉大海,学生只会照着老师的指令做出各种动作,虽然课堂纪律好得让我上课不费一点气力,但是学生今后的发展大家是可想而知的。这样的班级在学校管理评价中绝对是“优胜”,但是学生的发展是滞后的,毫不夸张的说一句,学生用其生命为代价,成就班主任所谓的“事业”。这样的班级,犹如一群沙丁鱼,久而久之,就会“死亡”。为了生存,我们在课堂管理和教学中需要“鲶鱼”——各具个性的学生。
谈到个性,过去的体育课堂教学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强调共性,忽视个性发展,因此出现了这种现象:公开课、研讨课,课堂是死气沉沉,没有一点活力,在教学中,由于教师习惯于统一要求、统一标准、统一方法,自己成了木匠,学生成了任你打制的木桩。记得有位教师上前滚翻教学,教师根据动作的教学技术要领,要求学生完成动作后成蹲撑,可总有能力强的学生在动作结束时蹲撑之后骨碌跳起来,这位教师就上前进行了干涉。其实这位学生想表现自己,教师大可不必加以批评和限制。相反,应给予一定的鼓励和正确的引导,才有助于学生个性发展。所以说,在体育课堂教学管理中,为了班级的活力,学生个性健康的发展,请及时放入“鲶鱼”!
三、破窗效应
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被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们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们就会毫不犹豫地抛垃圾,丝毫不觉得愧疚。这就是俗称的“破窗效应”。
“破窗效应”在体育课堂教育中有着很重要的借鉴意义。比如说,某某学生因为体育成绩不好,或在课堂中有点不良的行为习惯,就被教师贴上一个“差孩子”或“坏学生”的标签,那么,其他学生就会戴上有色眼镜看他,只要他犯了一点小错,就会抓住不放,乱扣帽子,甚至不去理睬他,因为大家都觉得既然是“破”的东西,让他再破一些也无妨。在体育课堂组织教学中,教师如果发现了一些不良倾向,要及时制止,如若不然,先可能一个或几个学生参与,到后来就会波及全班。这时你再去制止,就会事倍功半。因此,课堂教学中,一旦发现有一扇“窗户”破了,就应立刻把它“修好”,免得波及其它“窗户”。
四、南风效应
法国作家拉·封丹曾写过一则寓言,讲的是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先来,凛凛寒风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便把大衣裹得更紧。而南风呢,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因为觉得很暖和,所以开始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结果显而易见,南风获得了胜利。这就是“南风效应”。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有两种类型的教师很具有代表性:一类是“雷霆万钧”型,学生犯了错,马上雷霆大发,狂风骤雨式地进行批评、教育,真可谓是“眼里进不得一点沙子”。一类是“和风细雨”型,学生犯了错,仍然以平静的心态,平和的话语与学生交谈,帮助学生找出犯错的原因,并指明今后的行动。教育是为了使学生“从善”,这必须触及学生的内心深处才行,前类教师的处理虽能一时威慑住学生,但事后是“涛声依旧”;后类的教师初看似乎有点示弱,但却是学生的“心灵鸡汤”。
一、英语教学的特殊性及传统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首先,英语是一门语言课程,教学活动必须遵从语言教学的一般规律。因此要把英语作为语言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知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语言基本能力应该成为教学重点。传统英语课堂教学以老师讲授、学生听课为主要形式。教师所讲、学生所“听”绝大部分是语言知识内容,这种“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是错误的。在婴幼儿母语学习中,没有一个家长是从汉语语法开始教育的,但传统的英语教学却以语法为纲,违背了语言养成和习得规律。
其次,英语是母语之外的另一种语言。在外语学习初级阶段,母语这个基础既是有利因素,也有不利影响。有利方面是在母语基础上掌握的各种文化知识、能力素质(尤其是语言知识和能力)能够帮助学习者迅速理解和掌握外语学习涉及的内容,不利方面是母语具有先入为主的优势,初级阶段外语学习者常常会自觉或不自觉的用母语思考理解问题。
第三,英语和其他语言一样,具有工具性特点。我们传统教学中强调最多的是语言知识,忽视了学生自己使用语言工具自主开展学习。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成长起来的许多人,以应付各种考试为最终目的,常常是英语考试成绩优异,考试结束就将其束之高阁,根本想不起来应用,这是多年来英语教学、甚至也是教育资源的最大浪费。
第四,师生互动交流有利于英语教学。一些教师把课堂管理、控制与课堂纪律混为一谈,缺乏师生交际互动,压抑了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英语课变成了单纯的英语知识传授课,从根本上偏离了英语学习的目标,而另一种情况是,一些教师没有明确的课堂管理目标,表面上课堂活跃了,但教师对课堂缺乏必要的调控,使课堂呈现管理失控现象,导致课堂教学难以正确体现新课程理念。
二、施教者必须转变的几个观念
第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生本”观念,重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我国传统教育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总是处于被动地位,主观能动性受到抑制,自主能力的发展受到压制,这对英语等外语工具的教学更加有害,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能发挥,学了多年英语仍然不敢、不善、也不会使用,是非常可悲的。施教者必须转变观念,树立“生本”观念,培养自律的学习者。
第二,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管理理念。“师道尊严”不仅在古代、而且在当前某些人的观念中仍然根深蒂固。对传统教育而言,控制、权威是教学管理中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对教师来说,一个班级、一个团队失去控制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情,那就意味着教师威信的丧失、教师责任的丧失。学生作为被管理和被控制的一方,要绝对服从来自教师等外力的管理与控制,此种前提下所谓的自觉学习,常常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自主、自律学习,不利于其能力的提高。
第三,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管理与控制模式。教师是学生课堂学习行为的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调节者和良好学习条件的提供者,学生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在课堂管理中需要熟练的运用交往的手段与艺术,鼓励学生对课堂任务进行合作和参与,从而达到增进学习效果的目的。然而,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听课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中心环节,听课学习的时间,占课堂总学习时间的60%以上,学生学好功课的关键是“听”得如何,所听到的却常常又是用汉语讲授的英语知识,外语听力很难得到提高。传统教学把课堂上的安静作为课堂管理的目的,学生主动参与的“动”受到压制,课堂上不敢发言、不善发言、不会发言成了中国学生的常态。若这种情况不加改变,高分低能,缺乏创造力、创新力的现象是永远不能消除的。
三、英语课堂教学管理与控制的实践探索
课堂教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交往活动,平等、自由的沟通交流是交往的前提,教师高高在上或处在学生系统之外,对英语课堂教学是不利的。课堂上学生规规矩矩坐着,面无表情地听着,唯唯诺诺地举手,小心翼翼地回答,这种气氛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思维的火花。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就应该努力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学生身心愉悦、有安全感了,才能自由地、敏捷地去探索,去进行创造性的学习。为此,我采取了如下几类方法:
(一)参与式教学。提前将课程内容、学习重点和要求提出,与学生共同设计课堂教学的形式,这种方法颇受学生欢迎。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几年来我们试用了表演式、论辩式、抢答式、分组讨论式、演讲式、演唱式等多种教学形式,教学效果要远远好于传统的“听讲式”。课堂上随之出现了几种增加和几种减少的情况:课堂交流活动增加了――因为学生在上课之前在设计课堂活动时,已经掌握了教学基本内容,有了共同的话题:语言运用的机会增加了――多向交流逼着你发言:主动思考、争先发言的情况增加了――课堂已经不是老师的“一言堂”: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增加了――交流和运用必然会大大拓展课堂教学的内容;语言错误出现的几率增加了――这正好给师生提供了另一种共同学习提高的机会:思想开小差的减少了――正在发言的人可能会突然把话题转向你,不集中精力就跟不上集体的思路;“哑巴英语”减少了――随着语言运用机会的增加,不仅提高了说的能力,而且锻炼了说的胆量:英语成绩差的同学减少了――这是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以后的必然结果。
参与式英语教学法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英语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在英语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好地锻炼了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
(二)激励和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各种方式,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激励学生的成就感和进取精神。着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敢于回答:对后进生不能回答时应耐心鼓励,使不同学生都能体验成功喜悦和自身价值。
【关键词】教学管理;弊端;策略
赫尔巴特说:“如果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学都是不可能的。”课堂教学管理不仅可以通过一些适当的措施和规范保持课堂的秩序,而且可以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手段和活动消解课堂活动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冲突和障碍,以维持课堂活动的正常进行,同时还可以通过激励、引导为课堂活动不断创造动力资源。
一、传统的课堂教学管理的弊端
(一)重维持纪律,忽视学生心理
传统上,课堂教学管理被认为是应对性的。当学生的行为与教师预期的结果不一致,教师就要采取一定的行动去纠正。而对于学生的违纪行为发生的内在原因等不能清楚地意识或者提前预知,忽略了学生的心理需求,使学生作为一个简单的被传授和管理对象。
(二)简单控制,手段单一
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试图去控制学生的行为,使其行为在教师掌控之下发生变化。一旦教师发现学生的注意力、行为等违反其教师意愿,就立即中断课堂,用言语或行为制止学生的这种违反行为。教师的控制,使学生失去自我,陷入一种奴役状态。这种课堂教学管理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乱用权威,缺少交流
传统课堂教师拥有绝对权力,课堂成了教师单独表演的场所,学生被排斥在外。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基本没有交流。这使学生不会思考,不会质疑,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二、新课程下课堂教学管理存在的弊端
新课程改革后,课堂教学发生了一系列可喜变化。教师角色由“居高临下”转向 “平等中的首席”, 课堂上学生和老师的平等对话多了,参与活动多了,合作交流多了。同时伴随这些新变化,课堂教学管理也呈现出了两大突出弊端。
一是学生的主动性不能充分发挥。新课程改革后,“学生们普遍反映,现在的课堂教学,形式多样,经常开展讨论、交流和合作学习,让大家共同提高”,但在平时的课改活动中,我们也看到有的教师面对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怕课堂出“乱”,就制订了烦琐的课堂规范,课堂组织按照教师的指令,井然有序的进行,这样就使整个课堂处于教师的严密控制之下。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往往只有机械的讨论和活动,讨论不到位,活动不充分,思维不深入,这样师生之间就不能真正达到情感互动和思维碰撞。
二是学生无所适从,放任自流。新课程实施以来,课堂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课堂上不再是老师唱主角,“新”的课堂中,师生“动”起来了,学生“活”起来了,这势必增加了管理的难度。部分教师面对课堂变化,一时束手无策,不知该怎样去管理。他们不敢再用“规矩”去约束学生不良行为,生怕被扣上“不尊重学生”的帽子,担心违背了新课程理念。正因为在课堂管理上存在着认识误区,部分教师对课堂管理缺少了以往的力度,或者管理不到位、不得法,无所适从。
三、新课程下课堂教学管理的新策略
1、创设宽松、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促进课堂教学管理
新课程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不能居高临下,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对教师的态度就可以“以下犯上”。不能因为片面追求平等,而弱化自己在课堂教学管理中的作用。师生交往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其“平等中首席”的作用,积极和学生进行交往,赢得学生的尊重,树立教师的威信,这样在课堂教学管理中学生就能做到“亲其师而信其道”,自觉服从管理。
2、发扬民主,提出合理的课堂规范
教师对课堂教学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服务意识,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要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要立足于是否有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是否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师生在发扬民主的基础上共同来确定课堂规范,无疑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这样会比较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可和接受。
3、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而自主学习能否收到良好的效果,有赖于学生学习过程中自我管理能力的高低。在课堂教学管理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学习的自,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的指导,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管理中来,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事是本人的事,课堂的管理也是自我的管理,学生本人也是课堂的管理者。
4、注重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学法指导
新课程为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重要的学习方式。这样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有了一个积极参与和思维的活动,经历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但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学生根本不了解“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他们在课堂上为讨论而讨论,为探究而探究,为活动而活动,课堂改革也便成了一句空话。因而,教师要在课堂上帮助学生树立新课程理念,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掌握和实践新的学习方式,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新课程下学习的主人,才能形成有效的课堂教学管理。
5、注重课堂教学过程的管理
新课程强调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这无疑给教师的课堂教学管理提出了新要求。课堂教学管理根据管理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显性管理和隐性管理两大类。
①行为矫正。就是采用一套奖优罚劣的措施,树立正气,激励积极力量或行为,抵制消极因素,并长期坚持,形成制度。这要以奖优为主,罚劣为辅。奖励以精神奖励为主;罚劣应当努力将惩罚变为一种学生愉快的自我教育。如魏书生老师创造的学生学习“违法”(违反语文学习管理的规定)自我惩罚的五种方式就是很好的例子。长期坚持奖优罚劣的管理方法,可增强学生健康的自我意识,促进人格的自我完善。
②旁敲侧击。课堂上学生出现做小动作、接话茬、喧闹等违纪现象,教师理应当机立断处理。教师应慎重地考虑学生的情感和自尊心,采用旁敲侧击的方式,使对方知道他的行为已被老师注视而应立即纠正。如盯他一眼,叫他本人或周围学生答问、板演等。通过微妙的方式把信息传递过去。这样,师生情感容易沟通,见效快。
关键词:中职学校;实训课堂
一、引言
中职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中国培养技术型的人才,要提高中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学校就要加强对学生的实训教学,特别是现代社会缺乏高技术的人才,为了更好地迎合社会的人才需求,学校就应该分别从生产、建设、管理以及服务各方面加强对学生的一线能力培养,保证学生一毕业后就能投入实际的工作当中。在开展实训教学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实训教学相对较低,由此,本文就结合当前的中职学校实训教学的现状以及问题来提高以下五个关于提高实训教学效率的策略。
二、要制订可行的实训计划
教学计划的可行性是保证教学效率的重要前提,所以要提高中职实训课堂的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教师首先就要制订可行的实训教学计划。在制定实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遵守以下三个原则,分别是:第一,明确实训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在制订实训教学课堂计划的时候,教师必须要明确清楚地认识到实训教学的目的是什么,对于学生的学习要求是什么。第二,细化并且优化教学内容。要想保证教学效率,教师就要加强对教学内容的优化。在制订实训教学计划的时候,教师必须要明确实训教学的内容,对教学内容就进行细化,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对于实训教学内容的掌握。其次,教师在制定教学内容的时候也应该结合当前的社会要求以及学生的学习现状来优化教学内容。第三,提高实训教学进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实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地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调整教学计划以及教学进度,如果学生对于某部分的知识掌握程度还是比较差,教师应该适当地延长该内容的教学时间,加深对学生的教学,进而保证学生对于该教学技能的掌握。
三、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教师的专业素质对于实训教学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如果教师的专业素质较差,将无法有效地提高实训教学的教学质量,无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故此,中职学校应该加强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首先,在选择实训教师的时候,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要求,除了要提高对教师的学历要求,还应该提高对教师的实践经验的要求,因此在招聘教师的过程中,学校应该选择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作为学校的实训教师。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注重自我学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国的技术也得到不断地发展,所以教师也应该注重对于新技术的学习,这样才能保证对于学生的技术教学的时代性以及创新性,从而更好地提高实训教学的教学效果。
四、加强多媒体技术在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为了更好地将整个生产流程呈现在同学们面前,让学生更加直观和认识到整个生产操作过程中,提高学生对于实践生产技能的掌握,所以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通过加强对多媒体仿真系统的运用,可以将实际的生产加工流程呈现在同学们面前,在播放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进行相应的讲解,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于生产加工技术的认识程度,提高实训教学的效果。
五、加强小组教学方式在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注重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学习,所以在中职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小组教学方式的运用。要保证小组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教师首先就要保证分组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进行分组的时候,教师应该结合班级学生的人数来进行分组,比如班级人数为60人,教师可以加强全班分成12个小组,每个小组五人。在分组的过程中,不能让学生自主搭配,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学习能力来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避免各个小组之间实力差距过于悬殊。分组完毕后,教师应该加强各个小组之间的分工合作,并且推选出小组的小组长,保证实训任务的更好完成。在进行小组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操作演示,操作演示是实训教学的必要环节,通过正常的操作演示,可以提高学生对于实践操作的认识,在学生操作演示环节中,每个小组可以推选出小组内操作能力较强的同学作为小组代表,然后再各小组进行操作练习。不管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过程中,团结合作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中职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团结合作教学。
六、加强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实训教学的效果,验证学生的学习效果,都需要借助校外的实训基地来实现,因此中职学校应该加强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比如,学校应该加强与学校附近相关企业的合作,将学生放到企业一线生产中进行实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七、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