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精英教育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实物演示情景。利用食物、服装鞋帽、文具书刊、小玩具、小器皿等实物的不同摆设,进行实物演示或形成不同物体情景。2.图画再现情景。利用多种多样方式创设多种画面进行英语教学。可以利用现行的各种图画,而利用简笔画更好。因为简笔画线条简单,生动活泼,易学易画,省时省力,趣味性强,使用方便,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启发思维。3.电教多媒体情景。多媒体辅助教学的途径有很多,使用原版录音可以使学生充分领略原汁原味的语音语调,有助于其模仿纯正的语音,培养语感。幻灯片可以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而录像、VCD、CA的应用,可以化静为动,使呆板的东西变得生动有趣,丰富学生的视野。
二、课堂实施情景教学的方法
1.小组合作。
在教学过程中创立语境,营造氛围,制造合适的语言学习环境,小组合作的方式是个不错的选择。首先我们将班上的学生分类,英语较好,表现能力强的分为一类,一般的为一类,较差的为一类,然后随机分组保证每个组类各个类别的学生人数差不多。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利用他们攀比竞争的心理,看到表现优秀的小伙伴,那些表现稍差的孩子会努力去学习。背诵课文、单词记忆、编排对话、模拟表演为主要形式,以抓两头顾中间为方针。评价方式做到科学合理,对优秀学生严格要求,而对学困生就降低要求,鼓励为主。
2.游戏与图画结合教学。
游戏和简笔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很实用,对于一些课文,我们不能局限于李磊和韩梅梅的对话,我们可以将课文改编为情景剧。比如我们可以将这小时候大家都玩过的游戏搬到我们的教学上,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孩子扮演father,mother,child,不仅帮助他们记住了单词,也对他们的责任感进行了培养。我们还可以用实物来教学,比如我们讲到表示“水果”的单词,可以准备一些水果,然后在进行实物教学后,将这些水果作为奖品发给优秀的学生。而对于不便使用实物的课程,可以举行简笔画比赛,鼓励学生动手动脑,激发学生积极进取。
3.多媒体运用。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手段的运用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有着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比起枯燥单调的课本更具有感染力。我们可以通过声音、色彩、动画、视频把一些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抽象的问题变得具体,教学内容变得直观,摆脱传统教育机械僵化的局面。
4.经典童话教学。
外国经典童话很多小朋友都很熟悉,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白雪公主》、《美人鱼》。小朋友们都很憧憬童话里的人物,抓住他们这一心理,契合时机地进行英文童话教学,势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更深层的一个优点是能让学生感受外国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差异。我们可以结合情景剧的模式,让孩子们表演童话剧,之后再播放原版童话剧,让孩子们在比较中进步。与此同时教孩子们唱童话剧里的英文歌,不仅能发掘孩子在歌唱方面的才能,而且能帮助他们记忆单词词组。这一切都契合时代对学生素质的要求,为培养孩子全面发展能做出独特的贡献
三、情景教学的意义
1.有利于儿童兴趣培养。
兴趣是一切学习的起源和动力,情景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忘记在上课,在完全放松的情况下学习。研究发现,积极调动各种感官的参与会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孩子一旦产生兴趣,就会有动力主动地去接触了解学习内容。
2.促使孩子精力集中。
老师上课的重点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抓紧传授新知识。而情景教学新颖有趣的教学方式将大大提高孩子们的注意力,孩子们很开心地学习,甚至意识不到时间的流失,那是最理想的状态。精力集中了,学习效果自然很好。
3.强化记忆。
科学研究表明,通过听说读写获取的知识在大脑中停留的时间最长。情景教学的特点就是集听说读写于一体,将知识具体形象化地表现出来。比如我们演情景剧,就算孩子会一时忘掉表演的内容,当他们再次接触到熟悉的场景时,会立刻唤起他们的记忆。这些都是传统教育无法做到的。学习就是重复记忆的过程,我们如果能让孩子记得更牢,何愁他们学不好呢?
4.促进孩子多方面发展。
就如今社会需求来看,人才的需求也从曾经的专业化转变成了全面化,社会需要高素质的复合人才。因此,从小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也是现今教育的重要内容。情景教学可以发掘孩子在音乐、绘画、表演、组织、交际等方面的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很容易发现孩子的天分,而根据天分因材施教,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极为有利。
四、总结
初中学生由于接触英语知识不是很深,有非常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对其加以引导,激发出学生的热情,在教学中能够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情景教学最大的好处是丢掉传统式枯燥教学方式,利用情景教学来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让学生进入到一种比较生动的学习状态,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学生对英语课的理解能力,使情景教学模式在教学中体现出自身的价值。
(一)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其主动性
在进行英语情景教学时,要以陶行知的核心思想进行教学,教师需要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习热情。英语课堂教学中可以适当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游戏,提高学习中的趣味性。这样能够减少学生对英语焦虑情绪,使学生保持长时间学习状态,例如,设置一个游戏主题,如“Happybirthdaytoyou”主题,把学生们组成几个小组每一个小组作为一个家庭,选出一个同学作为生日对象,整个游戏过程使用英语交流。这样更加生动的表现出了情景教学的趣味性。打破课堂限制,让学生更加自由地发挥和表演,能够锻炼学生之间更加深入的游戏交流。在做游戏当中完成了教学任务,这不但满足了学生爱玩的天性,而且还创新了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二)合理设计教学情境
陶行知教学理论以全新的视角对教学内容进行定义,打破了传统式的教学理念,寻找适合现代学生教学的切入点。情景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要求就是提高教师素质,高素质教师组成的情景教学代替传统的教学观念,对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设置的教学情景不但可以满足学生对课堂的兴趣,而且各情景之间有很强的衔接性,保持学生思维的连贯性。情景设置内容应当贴近学生们的生活,根据教材内容的主体进行设计,使情景设置生活最大化,有针对性的进行情景设置。教师要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参与的情景教学进行监督和指导,教师对其的操纵性很强,这是对陶行知教学理论最好的验证。
(三)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情景教学
教学改革,成为以科技产品为一体的教学课堂,完全可以通过多媒体中的各个功能来进行更加完善的教学体验。多媒体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通过图像和声音的完美结合,达到一种多媒体教学效果,同时对媒体是创设情境最直接、最经济和最有效的手段,它能使英语课堂教学形象化、趣味化、交际化,很大程度上丢掉了传统式的抽象学习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和新事物的掌握,通过多媒体中的各项功能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诠释,让学生更加直观的对知识有清晰的梳理,进而达到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结语
本文作者:肖巧慧工作单位:陕西理工学院
目前,许多地方院校的英语教师群体呈现的主要特征是:学历层次总体偏低、研究能力整体较弱、高级职称比例极小、女性教师数量过多等。调查显示,大学英语教师承担着繁重的基础课程教学任务,科研能力相对较弱,发表纯学术性论文、申请课题的人数少[2]。这些现象背后体现的是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困境。1.承受提高学历和晋升职称的压力我国高等教育已步入大众化阶段,其发展非常迅速。自1990年以来的大学扩招过程中,大学英语教师的需求数量迅速增加。但是,由于扩招之初在研究生层次以上培养英语师资的规模没有提前扩大,甚至在一段时期内未能同步跟上,伴随着扩招引进的教师和原有的大学英语教师一样,以本科毕业生为主。2000年以后,具有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的大学英语教师人数逐渐增加,根据教育部的调查结果,“拥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教师人数所占比例分别为1.5%和60.1%”[2]。由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具有很大的不均衡性,许多地方院校特别是远离省会城市的学校的英语教师在学历方面依然存在很大差距。与此同时,大批教育部直属院校的目标定位动辄为研究型大学、世界高水平大学,省(市)属地方院校则普遍定位为教学研究型大学、国内知名大学等,不仅对教师的学历,更对教师的科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形中增加了大学英语教师群体的学历和科研压力,而这种学历和科研压力又间接地转化为职称压力。在当前的教师评价体制中,学历、科研和职称具有很大的关联性,高校教师职称晋升需靠和科研项目作为支撑。论著数量和成果层次达不到一定水平,职称晋升希望渺茫。地方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师在学历和职称方面承受的心理压力更大。2.背负繁重的课时和单调的重复长期以来,由于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在四年制本科教学中课程开设时间长达两学年四个学期,其教学任务量非常庞大。教育部的调查显示,大学英语教学平均周课时为10.4,教师平均周课时达13.5[2]。课时繁重的结果是大学英语教师成果难出,起步困难。不少中青年教师执教之初就满负荷乃至超负荷工作,时间和精力难以分散出来投放到科研上面。前述教育部的调查还表明,我国大学英语教师中女教师总数为16893名,占大学英语教师总数的80.1%。从性别分工角度而言,女性在家庭事务和子女抚养方面需要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比男性要多。整个以女教师为主体的大学英语教师群体要在科研方面拔得头筹显得尤其困难。除此之外,教学单位也难以安排教师进行专业进修,教师的教学知识和观念得不到及时更新。大学英语教学繁重的课时量主要是简单的重复。尽管平行班级教学重复可以适度减轻教师的备课量,增加教师的自信心,但也会导致教师的教学兴趣和热情的衰退,教师身心受到严峻的考验。大学英语教学通常是两年一个轮回的重复,一套教材重复使用多届的情况也比较普遍。从教师发展角度看,这种重复减少了教学内容对教师自身的挑战性,使得教师自身专业知识难以长进。3.身处改革漩涡和应对过剩危机早在本世纪之初,就有专家指出:“我国面临外语教学转型期,即基础外语教学的重点将由高校转到中学”,“中学培养基本外语能力、高校结合专业进行提高。”[3]“我国外语教育要作战略性的调整,要点是把普通英语教学任务全部下放到中学阶段去完成,以便学生进入高校时便可专注于专业英语的学习。”[4]较长时间以来,大学英语教学一直在“改革———上台阶———再改革———再上台阶”的呼声中进行,但是还是忽视了战略方面的问题。猛然回头才发现,今天的大学英语教学已经身处两难境地:前要应对高中英语教改之后的衔接问题,后要应对学科英语兴起后的自身定位问题。今天,随着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推进,高中毕业生的英语水平呈现出不断提高的趋势,大学英语作为基础课程的地位正在受到动摇。部分高校已经开始压缩大学英语(CollegeEnglish)教学课时,增加专业英语(EnglishforSpecialPurpose)课时。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大学英语基础课程教师过剩将不可避免。虽然专业英语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由于长期从事单调的重复课程教学,现有的大学英语教师难以直接胜任。目前,“大学英语教师过剩”成为许多专家学者比较一致的观点。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蔡基刚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的出路是基础英语向专业英语转移。”[5]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英语教师的发展空间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所以,我们不仅要为大学英语教师寻找出路,更要思考大学英语教师过剩可能带来的相关问题。
1.以专业化作为大学英语教师的发展目标大学英语教师要想突破上述困境,需要认清高等教育的发展形势和自身条件,准确定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走专业化可持续发展之路。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需要在三个层面进行努力:第一,大学英语教师作为社会中的知识阶层,需要考虑个体和群体的价值实现和目标追求。既要考虑其物质生活是否能通过从事教学活动和研究工作得到保障,也要考虑其精神生活能否通过传播和创造知识得到满足。第二,大学英语教师作为语言教师,其基本语言技能、中外文化知识及教学素养必须得到提高。这需要考虑如何为大学英语教师提供获得外国文化体验、参加国外语言进修和教学交流培训的机会,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自信心。第三,大学英语教师作为大学教师,需要考虑结合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和个人职业生涯,培养在英语教学与研究领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这种可持续发展能力既满足职业需要,还要满足自身发展需要。2.以多元化作为大学英语教师发展的方向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蔡基刚认为,随着我国基础英语的重心下移和大学基础英语教师的过剩,今后会出现一种趋势即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充实到中小学,其中包括刚毕业的英语专业本科生和硕士,也包括现在的大学英语教师[5]。所以,解决未来的大学英语教师相对过剩问题,无疑是具有前瞻性的重要环节。在如何对待过剩的大学英语教师问题上,我们需要警惕两种极端观点:一种是搞简单的“一刀切”,搞简单化的“优胜劣汰”;另一种是彻底的“去外语化”,即大学英语教师从外语语言或外语文学学科转向外语语言文学学科之外某种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专门研究和课程教学上[6]。实事求是地讲,在大多数地方院校,正是这些目前陷入困境的大学英语教师的坚守,才使学校在“引不来,留不住”的年代走出困境。我们“对教师自身的关注不仅仅是为了提高教师质量,更代表的是一种新的教育价值观”[7]。所以,需要考虑更好的解决途径。而彻底的“去外语化”,则会使多年来凝结着大学英语教师身上的智力资本出现隐性流失。笔者认为,应该以多元化作为大学英语教师发展的方向,鼓励大学英语教师立足英语学科并结合个人志趣和教学需要获得发展。一是鼓励部分教师依托内容教学(Content-basedIn-struction,CBI)。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大学英语的课程设置的要求是:“各高等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按照《课程要求》和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设计出各自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将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机结合,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1]80这部分教师有望通过实施专项内容教学、坚守阵地成为专家型教师。二是鼓励部分教师配合双语教学开展专门英语教学(ESP)或学术英语教学(EAP),成为复合型教师。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更高要求”是:能较为流利、准确地就一般或专业性话题进行对话或讨论,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篇幅较长、有一定语言难度的文本或讲话,能在国际会议和专业交流中宣读论文并参加讨论;能阅读国外英语报刊杂志上的文章,能比较顺利地阅读所学专业的英语文献和资料;能翻译介绍中国国情或文化的文章。因此,鼓励有条件的教师配合双语教学开展专门英语教学或面向研究生开展学术英语教学,既可以更好地落实大学英语教学要求,也可以使教师自身获得专业化发展。三是鼓励部分教师以开展教学研究为主,成为教学研究并重型教师。周燕等通过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验研究发现,创建以项目为基础、由不同经历的教师构成的教师实践集体,是促进教师在实践中实现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8]。大学英语教师基于课堂并用于课堂的教学研究具有不可替代性。对于一些经验丰富、研究功底扎实的大学英语教师而言,基于教学的研究是最熟悉也是最可能取得成果的领域,以此作为专业化发展方向之一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文化语境理论;高职英语;词汇教学
语音、语法和词汇是构成语言的三大要素,其中词汇是语言最主要和最基本的单位,没有词汇就没有语言。众所周知,在英语学习中只有掌握了充足的词汇量,才能听懂他人的话语和读懂他人的文章,才能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也才能在跨语言交际中收放自如。而高职学生英语词汇量是与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课后实践密不可分的。词汇学习应贯穿于高职英语教学的全过程,学生不掌握一定量的词汇,听、说、读、写、译都无法顺利进行。由于词汇教学是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况且词汇量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致使高职英语词汇教学的改革成为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不管怎样,词汇教学都是高职英语教学中最基本的内容,倘若忽视了这一环节,便很难完成高职英语的教学目标。高职英语教师在词汇教学中,应起到很好的组织作用,根据词项的形式、意义和内容,很好地组织材料,对学生进行有计划地指导,使其增强信心,克服畏难情绪。本文旨在探讨如何运用文化语境理论改善高职英语词汇教学,以推进高职英语教学的进一步改革。
一、文化语境与词义的关系
文化语境这一术语最初是由马林诺夫斯基在上世纪20年代提出来的,他认为:文化语境是用来描述言语活动中参与者所共享的意识形态领域中的背景知识;人们所说的话语只有放在它所处的文化与生活方式的整体语境中才能被真正理解。对于文化语境,Halliday等功能语言学家也十分重视,Halliday本人曾多次论述文化语境对语言意义的产生和理解所发挥的作用以及文化语境与情景语境之间的辩证关系。文化语境包含很多方面,几乎囊括了一个族群中的人们从外部活动到内心信念的所有方面,也涉及单词或语段所处的文化背景。
任何一种语言的产生和发展都依赖于该语言群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社会文化,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传授与传播必然借助于语言。语言受文化的影响,反过来又对文化施加影响。词汇是语言的基本构成要素,是语言赖以生存的支柱。东、西方文化存在着巨大差异,这种文化差异在词汇层面上的体现尤为突出,涉及面也最为广泛。词汇是文化的最大载体,词汇本身蕴涵丰富的文化意义。因此词汇问题往往是文化问题,文化背景是影响词义的最主要因素。文化语境与词义有着紧密的联系:一方面,词汇只有放在它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才富有意义;另一方面,词义能够反映人们赋予它的文化含义。
词语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意义,不同语言文化在历史传统、社会政治、、民族文化、思维方式和自然地理环境等方面的差异会使某一词语在不同文化语境中产生不同的词义。词汇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词汇层面,应跳出词汇范畴,与文化背景结合才能够使词汇教学活跃起来。
如果熟知词汇所被应用的整个文化背景,就会给我们提供更加宽广的语言之外的语境。著名的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曾经写到过:“语境的概念必须打破纯粹的语言学界限,并且进入对所讲语言的整体环境的分析。对于任何语言的学习,如果学习者不属于此语言所在的文化和言语环境,那么他也必须连同文化和言语环境一起学习。”
二、高职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也应是文化教学过程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英语词汇,高职英语教师需要认真研究词汇的文化内涵。然而长期以来,我国高职英语词汇教学一般被置于“发音、拼法、词性、意义”的框架中,很多情况下忽视了词汇存在的特定语言文化环境,孤立地教词,导致高职学生的词汇学习因缺乏文化语境意识而思维简单,只靠机械性地将英语单词与中文意思一一对应来强化记忆。学生在头脑中混乱地大量堆积词汇,却未能掌握正确应用单词的方法,造成实际能力低下的现象。
语言离不开文化,英语语言自有其特定的文化内涵,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也应是文化教学过程。语言和文化这一密不可分的关系决定了英语学习者除须获得一定的语言知识和技能以外,还必须熟悉英语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否则必会影响正确表达和准确理解,也不可能真正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传统的高职英语教学基本上是围绕着语言知识进行的,存在着重语言基本技能训练、轻文化教学的现象。然而今天看来,纯粹的语言教学已远远不能适应全球化语境时代的现实需要。英语教学从某种意义说是教育学生掌握英语语言文化体系,并用该体系认知、感受、阐释物质世界,因此,高职英语词汇教学不能与英语语言文化脱节,必须引入英语文化教学。
引入文化教学的目的,是使高职学生增强语言判断和理解能力,提高其跨文化交际的水平,从根本上掌握运用英语语言的技能。在文化教学中,高职英语教师应根据学生和教学环境的实际情况,恰当地选择文化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帮助学生有计划、有步骤、有系统地拓宽英语文化知识。高职英语教师应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如课文背景知识介绍、启发联想法、交际实践法、中西文化对比法、文化讲座、问题讨论等等,让高职学生在掌握语言知识的同时,尽可能多的受到英语文化的熏陶。
三、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比较
比较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差异,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比较词汇的概念意义与内涵意义的异同也就是词汇的对等性。
(一)意义重叠词汇
由于自然环境与人类心理的相似性,中国人与英语世界中的人对世界有着相似的认知,因此产生了很多概念意义与内涵意义两者都相似的中英词汇,也就是意义重叠词汇。
比如英语单词“mouse”和“peony”。在英语中,“mouse”有着鬼鬼祟祟的文化含义,例如“He moused about for money”(他偷偷摸摸地四处寻找钱);“The burglar moused about for valuables”(这个盗贼鬼鬼祟祟地四处寻找值钱的东西)。在汉语中,“老鼠”(mouse)有着相同的文化内涵,例如“贼眉鼠眼”和“鼠窃狗盗”。
一般说来,像这类意义重叠词汇对学生来说并不难掌握。在跨文化交际中意义重叠词汇能够很容易地被识别与理解,而且不会引起学生的误解与误用。
(二)概念意义相同、内涵意义不完全相同的中英词汇
有一部分中英词汇具有不止一个联想意义,有些联想意义在中英词汇中是相同的,有些却是不同的。共有的内涵意义象征着不同民族对世界相同的态度与理解,而词汇内涵意义中不同的部分又揭示了不同文化的不一致性。
“Rose”和“玫瑰”在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中都象征着爱情,但有关“rose”的英语成语如“under the rose”,却是“秘密和沉默”的象征,这就反映了在会议桌上方悬挂玫瑰花意味着所有与会人员必须保守秘密的古老习惯。在中国文化中,人们常用带刺的玫瑰比喻那些容貌美丽,但却不容易接近的姑娘。
在词汇教学中,像这类概念意义相同、内涵意义不完全相同的中英词汇应该被重点强调。学生能够很容易地识别和理解英汉词汇文化内涵的相似性,却不能轻易地识别它的差异性。词汇教学中如果忽视中英词汇文化内涵的差异,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就会感到困惑,并导致其对词汇的误解与误用。
(三)概念意义相同、内涵意义不同的中英词汇
由于人们在居住环境、思维方式、、世界观、价值体系和历史等方面的巨大差异,中英词汇中出现了很多概念意义相同、内涵意义不同甚至完全(下转封三)(上接第131页)相反的词汇。虽然内涵意义是附加在概念意义之上的次要意义,但它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却不容忽略。
“peacock”(孔雀)在中国文化中是吉祥的象征,人们认为孔雀开屏是大吉大利的事情;而“peacock”在英语中的意义基本上是否定的,表示“one making a proud or arrogant display of himself”(一个洋洋得意、炫耀自己的人),它不强调孔雀美丽的一面,而强调骄傲的一面,在英语中有“the young peacock”(年轻狂妄的家伙)、“proud as a peacock”(像孔雀一样骄傲)等用法。
在词汇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更多地去关注这类具有不同文化内涵的词汇。只有这样,语言才能被学习者灵活运用,跨文化交际中的词汇误解与误用现象也就会减少。
(四)概念意义相同、内涵意义一语独存的中英词汇
由于文化的差异,一个词在一种文化中除了概念意义外可能会有很多联想意义,而在另一种文化中就只有一个概念意义。
英语中有些动物词的文化内涵在汉语中也是没有的,例如英语中“swan”(天鹅)用来指才华横溢的诗人。根据希腊传说,音乐之神阿波罗的灵魂进入了一只天鹅,由此产生了毕达哥拉斯寓言:所有杰出诗人的灵魂都要进入天鹅体内,因此“swan”就代表了杰出的诗人;“beaver”(河狸)指为讨好上司做事过于卖力的人,河狸主要产于北美洲,活动积极,在啮树筑巢方面有很高的技艺和独创性,因此有“eager beaver”(卖力的河狸)之称,常用来喻指“急于做成某事而特别卖力,但有点急躁的人”,略带有贬义。
从以上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像这类概念意义相同、内涵意义一语独存的中英词汇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特定文化所具有的特征,它们是不同文化的写照。
(五)文化专有词
文化专有词也就是词汇空缺现象,它是由于不同民族某些独特的文化元素而产生的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由于文化和语言的差异,一种语言中有些词汇在另一种语言中也许没有对应或契合的词。简单地说,词汇空缺现象就是某些词汇在一种特定语言中的缺失。英语和汉语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文化,所以一些词汇仅在一种语言中存在,而在另一种语言中找不到它们的对应词。
我们以“太极”来举个例子,它是汉语中一个常见的用法,但在英语中却找不到它的对应词。在北京2008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开幕式上,有一个精彩的太极表演。“太极”在汉语中非常流行,但在英语中却没有与之相关的词汇,因为它是中国历史上特有的文化产物。在中国文化中,“太”意味着“最高的、至上的”,“极”意味着“最终的、极限的”。传说武当派创始人张三丰在看到一只鸟与一条蛇打架后模仿长蛇的动作创造出了“太极拳”。“太极”代表着一种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它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英语国家的人用汉语“Tai Chi”来表达这个汉语文化专有词。
尽管一些文化专有词汇可以译成相对应的英语或汉语,但人们并不能借助其字面意义理解它的文化意义,还需要进一步解释说明。学习语言的同时,必须了解其文化背景,才能准确理解和运用这类特殊词汇。因此,在英语词汇教学中,让学生认识和掌握词语的文化内涵非常重要。在高职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引导学生掌握词汇的发音、意义、拼写、搭配等,又要掌握词汇所具有的特定文化内涵;既要注意比较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差异,又要深究词汇的概念意义与内涵意义的异同即词汇的对等性。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词汇接受能力及实际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彭利元.情景语境与文化语境异同考辨[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1):108-113.
[2]陈莉明.语境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D].西南师范大学,2005.
传统英语教学模式在教师授课、学生接受、师生互动方面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从教师授课方式看,一般采用集体授课,不能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水平因材施教;从学生接受角度看,在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下,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其内在学习动机没有得到充分挖掘,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师生互动角度看,教学过程只是单向传输,缺乏双向互动。更为突出的问题是,学生的学习主要局限于课堂学习,缺乏真实的英语语境进行课外练习和拓展,结果学生花了大量精力和成本,从小学、初中、高中直至大学花费长达十几年的时间学习英语,效果却不甚理想。语言环境的缺乏严重影响语言输入量,并制约着英语学习活动及其效果。Facebook社交网站的出现,给传统英语教学模式的变革带来契机。Facebook社交网络具有及时性、开放性、互动性的优势。所谓及时性,即具有即时通讯功能,Facebook使用便捷,可以取代MSN,中国学习者用vpn上网,能够比较容易地与母语为英语者交友、交流,并得到及时反馈,从而获得地道而真实的英语语料。所谓开放性,指Facebook社交网站对所有人开放,学习者能方便快捷地接触到丰富真实的语料。所谓互动性,包括两大功能:一是社团组群功能,学习者可以在Facebook上建立课堂讨论小组,共同讨论和编辑报告;二是语音交际功能,Facebook支持上传图片与文件,有利于学习小组成员共享。学习者还可以通过Facebook发送即时讯息、电子邮件,与朋友语音视频。2013年,Facebook推出免费语音呼叫服务,进一步完善了语音交际功能。作为一种在线的社交性网络,Facebook是一种拥有强大即时交互功能的虚拟社区。学习者能够使用语音、维基、博客和即时消息开展语言交流活动。利用Facebook社交网络的各种功能及资源构建英语教学模式,能够促进传统英语教学模式发生革命性变革———改变教师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模式,帮助学习者在真实英语语境中提高英语交际能力,这也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该理论源于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对儿童认知发展过程的研究。具体运用于语言习得研究则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吸收及内化对其产生刺激的外部信息,使之逐渐固化为已有认知结构中的既定部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同时认为,教师应该是课堂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同时身兼学生构建意义的促进者及帮助者,只在必要时为学生提供反馈指导,学生是信息加工的唯一主体。由于学习是在一定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实现意义建构,因此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是无法实现这四大要素完美整合的。情境方面,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和学习者同用一种教材,不管学习者对教学材料是否熟悉或感兴趣,都得在教师指导下按照教案、讲稿的既定步骤进行语音、词汇、语法句法、篇章结构层面语言点的学习和操练。这种模式缺失了情境创设这项重要的教学设计内容,不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进行意义建构。Facebook社交网络提供了比较真实完备的英美国家社会文化背景,方便在教学设计时进行教学目标分析并创设有利于学习者构建意义的情境。协作方面,由于传统课堂教学缺乏真实语言环境,教师与学习者、学习者与学习者、学习者与学习资源之间的教学性语言交互往往容易流于形式,建构主义所倡导的协作学习模式不能贯穿学习过程的始终。社交网络拥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交互手段,方便学习者和教师之间的双向互动与协作,学习者能够在协作基础上对语料进行筛选与分析,并由此提出假设,进而评估学习成效,最终达到建构意义的目的。会话方面,作为协作过程中必备环节的会话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传统英语教学中教师的授课方式和手段单一,通常为“讲授、PPT(板书)、录音视频”三部曲模式。囿于教学班级过大、学习者人数过多且英语水平良莠不齐,以小组形式开展口语会话操练活动比较困难。而利用Facebook社交网络的各项交互功能可以组建学习小组,通过会话形式布置学习任务,完成以任务为导向的教学目标,同时在会话过程中进行协作学习,整个学习组群共享每个学习者的成果。意义建构方面,传统英语课堂教学拘泥于既定模式,学习者主要以个体为单位机械记忆和操练教师讲授的语言点,不能达成意义建构这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Facebook提供立体多面的学习材料和途径,能够帮助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以理清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总之,Facebook社交网络的流行为具有强烈学习动机的学习者提供了真实的语言交流环境,能提高学习者的学习绩效,是一个天然的英语学习媒介和平台,在恰当的英语教学模式指导下,学习者能够把语言学习和学科知识学习结合起来,在提高学科知识和认知能力的同时,促进其语言水平的内化和提高。这些对传统英语教学模式的革命性变革都将产生极为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二、Facebook社交网络环境下英语教学模式的建构
建构Facebook社交网络环境下英语教学模式,为改变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提供了契机。为此,本课题组分别在任教的江苏科技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广西师范学院选取了三个英语专业班级进行Facebook社交网络环境下英语教学模式的设计和实践。建构Facebook社交网络环境下英语教学模式存在两种设计取向:一种是从教学现实出发,寻找并分析现有教学系统存在的问题,追溯问题的根源并着手改善教学系统,使之能够解决实际教学问题;另一种是从相关学习理论出发,建构理想的教学系统模型,并按照此模型设计实际的教学系统。笔者认为,应该综合两种设计取向,运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比较中建构切实可行的英语教学模式。
三、Facebook社交网络环境下英语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
英语习得重在习得语言的使用,习得英美文化,使学习者能对各项专项技能及广义上的知识框架进行自我吸收及内化。利用Facebook社交网络各项功能及资源构建英语教学模式,能使学习者将语言学习融入学科知识学习中,以符合自然语言习得规律的方式自然习得英语及英美文化。通过近一年的教学实践,在Facebook社交网络环境下,对于英语教学模式的建构实验取得了良好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具有针对性,可以因材施教;二是发挥学生主体性,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三是双向互动,调动了学生积极性。最为重要的是,利用Facebook社交网络可以完善目前二语课堂互动环境下学习者自我修补机制。实践表明,基于社交网络环境下的动态英语教学模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独立性,建立真正意义的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通过本次Facebook社交网络环境下英语教学模式建构研究,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第一,与传统英语教学模式对比,本模式能显著提高学习者的英语语用能力及交际互动能力。第二,Facebook社交网络环境下英语教学模式能促进学习者逻辑推理、人文社科知识、人际交往智能等多维度英语综合能力全面提高。第三,本模式在激发学习者学习动机、提高学习者学习自觉性与主动性、促进与发扬学习者参与意识和协作精神方面有着相当明显的优势。本研究囿于客观条件,受试的选取范围不够充分 及全面,后续研究应对抽样进行全局考虑并扩大受试面及范围,对合作小组分组形式、活动时间及频率、学习者个体差异因素等采用合理化措施进行细化,并与大纲、课本相衔接,结合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已具备英语水平、学习策略、参与程度、团体合作精神等进行客观多维的划分与评价,以提高此模式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以应试为主要目标的英语教育成为近几十年中国多数学校和培训机构英语教育的首选阶段,随之各类选拔和考试便将英语作为重要参考科目。所以,学生能否考上重点大学或从业人员能否取得某项职称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英语成绩。因此,为通过考试,中国人背单词,练语法,吃尽苦头,好不容易通过了考试,却在某天遇到外国人时既听不懂又对不上话,成了地道的“聋哑英语”。英语再次成了国人心中的痛。为此,英语教育者和学习者不禁反思:中国的英语教育怎么了?经过前一阶段的教训,反思后的英语教育有了明显转变。为了提高学生“说”英语的能力,英语教学所使用的教材中加入了很多情景对话;在课堂教学中,英语教师也会创设情境,组织学生进行模式化的条件反射式会话,但这只是模拟式的训练,却依旧缺少英语的应用。
所以,这一阶段的模式化训练虽以交际作为主要目标,但是固定的情境使学习者单纯地去“背”英语而非“用”英语,以至英语学习者在真正的英语应用场合中因“死记硬背”而闹出了不少笑话。此后的英语课外辅导和培训机构打着“脱口而出说英语”的口号,试图突破英语课堂教学的局限,聚集了成千上万的英语学习者,训练他们自信满满地用夸张的口型,地道的发音,把英语口语的练习推向前所未有的热情。然而,由于其中不少英语机构的教学内容安排缺乏阶梯型,没有充分考虑英语学习者的英语基础,有的英语机构甚至教学内容安排杂乱无章,致使整个教学或培训过程流于表面化。最后,从这些英语培训机构“毕业”的学员所学的英语也仅限于在相似的情境下,用固定的语句进行日常沟通和交流,如打招呼、问路、点菜等,然而遇到了外国人,除了问对方姓名、国籍和职业,就是问对中国的印象如何,再多一些的交流和讨论,如在饭桌上研究中国菜的做法,在职场上讨论专业领域的问题等还是会进行得比较吃力。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飞速发展,能否摆脱“生搬硬套”式和“中英互译过程”式的英语学习方式的束缚,能否真正将英语作为工具,像学中文那样学习英语学科知识,培养英语学习者的学科英语学习语言、学科英语思维以及未来领导力,将会成为衡量中国现代英语教育的真正价值标准。
二、洋泾浜英语的传播对中国现代英语教育的启示
洋泾浜英语作为一种以做生意和进行交流为目的而由中国人自创的“破碎”英语,在其应用和传播的过程中对中英双方语言的影响被列文森经典地总结为“西方给予中国的是改变了它的语言,而中国给予西方的是丰富了它的词汇”。对洋泾浜英语传播的进一步研究表明:洋泾浜英语的人际传播即同外国人直接接触是当时多数中国人习得并提高洋泾浜英语的主要有效途径。洋泾浜英语的空间传播,即除了在中国内地和香港传播,还向太平洋地区的传播使得洋泾浜英语的某些成分被成功应用于标准英语,甚至成为后来美国英语的日常用法。从中国人最初对洋泾浜英语的反应即用自己的母语标注外国语言的读音以便诵读和记忆到熟练自如地应用洋泾浜英语的过程表明:不管是英语还是汉语,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自给自足的,几乎所有的语言都是一个开放的符号系统,是人们约定俗成和公认的。语言的并存并用、融合衍生由它们的社会功能决定,不为行政命令或人们的主观愿望所左右。
关键词:小学英语;文化教学;方式;途径
一、小学英语“文化意识”教学的重要性
语言是伴随着人类的活动和文明进步而发展的。正是由于世界上存在有许多不同而又各有特色的社会文化环境和生活环境,因此就产生了许多不同的语言。语言与文化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载体,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语言又是一面镜子,它能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揭示一个民族的内涵。可以说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两者是交叉渗透、相融相合的。拉多(Lado1964)在《语言教学:科学的方法》一书中指出:“我们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可能教好语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到语言。”¨因而学习一门外语,就意味着要理解和接受另外一种文化的思维方式和习惯。在目前国内以英语为主要语种的小学教阶段,英语的学习意味着要去理解和接受英语国家的文化思维方式和习惯。《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基于此,在具体的小学英语教学中,应适时适宜地根据学生的特点,注重文化教学,培养“文化意识”,以此来增进学生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使学生逐步形成运用英语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和表达情感的综合语言交际能力;加深其对本国文化的理解,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Cross Culture)意识的同时,使其能正确适当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小学英语“文化意识”教学势在必行。因为我们必须要在小学这个打基础的重要阶段,就把“文化意识”教学放在突出的地位,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在有文化背景的环境下学到地道的英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意识”教学,也是新英语课程对新世纪小学英语教师提出的一个新要求。
二、小学英语文化教学的实现方式与途径
教学实践及理论告诉我们,小学英语“文化意识”教学的主要实现方式与途径应以课堂教学为主,而课外活动则可作为其重要的实现途径。
(一)课堂教学是进行文化教学的主要方式
就目前而言,课堂教学依然是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而且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的时间也最长。课堂教学是进行文化教学的主要阵地,教师应把英语语言教学置于跨文化的环境中,把跨文化交际列为英语教学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1.对比差异,激活教材。教材是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资源,然而小学英语教材的编撰对文化项目没有作分门别类系统的介绍,在教材中只是以零星、不完整的形式出现,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将教材中那些有关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和社会风俗习惯的典型实例挖掘出来,让学生领会英汉文化的差异,以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如课文中经常出现的打招呼用语,中西方的差别相当大。中国人通常用“去哪JD?”、“忙吗?”、“吃了吗?”等等表示友好的问候,并不关心答语的实质内容。而在英国人看来,这些问题是非常奇怪的,也容易产生歧义甚至于文化冲突。英国人见面问好通常用“Hello”、“Hi”、“Good morning”、“How are you?”等等。再如课文中单词“dog”的教学,教师可联系“a lucky dog”这一谚语,向学生介绍“dog”在中西方国家的地位是截然不同的。在英语国家它不单是宠物,更被视为人类忠实的朋友,甚至是家庭中的一位重要成员。“dog”在西方国家是一个褒义词,因此英语中还有 “Every dog has it’s day.”(人人都有得意时)等说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激活教材内容,进行文化比较,及时点拨学生领会文化异同现象。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让学生了解语言背景知识,培养其跨文化意识。学以致用,有效地提高其在真实场景下语言运用和交际的能力。
2.巧设悬念,激起探究。学源于思,思起于疑。教师要巧妙设疑,创设悬念,使学生产生求知欲和探索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通过巧设悬念,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外文化的蕴含和差异。
例如:在教授问候语“How old are you ?”时,教师可请一名学生配合,由学生问老师答,当学生问完“How old are you ?”后,教师只是说:“Ah,it’s a secret.”此时,教师便可以问学生:“Why is a secret?”这个极其简单又极富挑战性的问题,立刻就把学生引人积极思考的状态——为何老师不直接回“I am…….”而是用“Ah,it’s a secret.”代替,其中有何特殊含义。最后学生在教师更为具体明确的解释中了解到:在英美国家,人们是非常忌讳别人问及他们的年龄、工资以及个人活动等私事。在这里,“It’s a secret.”便是一种回避的方法。所以,当与外国人交谈时,除非他们毫不介意,否则最好不要问诸如“Are you married?”、等这类令他们非常尴尬的问题。取而代之的应是如“Nice day,isn’t it ?Lovely day ?”等等。实践证明,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活动,不仅可以较自然地导人课文教学,同时也唤起了学生对课文文化的注意,激发其获取知识、探究异国文化奥秘的愿望更能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了浓浓的兴趣,有效地保证了学生学习课本知识的质量。
3.创设情境,培养意识。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播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创设典型教学情境,正是进行激励、唤醒、鼓舞的一种教学艺术。情境是小学生身心成长的摇篮,是小学生心灵世界的培养基地,为发展小学生英语语言能力、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创设情景,让学生通过具体情境的语言实践,学习和了解异国文化,从而获得对异国文化更深刻的认识。在Do you use chopsticks in England ?这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多次设置情境,如在参加聚会与外国朋友进行文化差异的对话交流中,教师可设置如下的情境You are now in a party,you are having a new foreign friend.You are chatting,talking about the different culture between countries.这样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中英饮食文化的对比,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强化他们的语言文化认识,也能避免“中文思维交际”。
(二)以课外活动作为文化教学的重要途径
课外是一个广阔而多彩的天地,它比课内更富有吸引力。课外氛围若是充满了英语气息,就能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熏陶学生。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课外时空,创设利有于学生英语学习和文化感知的良好学习环境,使学生自由地学习英语国家的文化
1.通过学习园地渗透“文化意识”教学。小学生对图文并茂的英文内容总是兴趣盎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教室内设置“英语学习园地”,进行英语文化宣传。“英语学习园地”应尽量做到“新、奇、趣”,以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空间同时保持学生的兴趣。园地的内容可以是利于学生记忆的习惯用语和名言警句,也可以是英语诗歌和儿歌。教师也可根据班上学生的英语水平,编写一些国外小孩经常玩的游戏,如bingo游戏、猜谜语等。也可以设置展览台展示他们收集的有关英语国家的风景名胜、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等资料。当学生对这些丰富多彩、充满浓郁异国色彩的文化了解越多时,他们对英语和英语文化的兴趣也就越浓厚这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也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了解英语及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这些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内容能够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感受外国人的思维方式,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英语语感。
2.通过课外活动提高“文化意识”教学。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和延伸,是学生提高英语交际能力的辅助手段。课外活动的形式可以丰富多彩,如收听广播、观看电视节目、听报告讲座、参加英语文化知识比赛、开展英语角活动、参加课本剧排练等。此外,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让学生走出校园,与一些说英语的外国朋友接触,或者把外国朋友请进校园,让学生亲自感受地道的英语,亲自感受英语国家的文化。通过这些课外活动,让学生感受英语文化的多彩多姿,从而增强他们学习英语文化的兴趣,促进他们参与跨文化交际的积极性,逐步提高跨文化交往的意识和能力,提高文化教学的质量。
1.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研究三十年发展状况分析(1983-2012)
2.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3.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未来发展方向研究
4.大学英语教学与双语教学的衔接:现状与思考
5.高职院校英语教学EOP转向及其影响因素探究
6.再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通用英语和学术英语
7.公共英语教学的专业化与专业英语教学的公共化——我国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
8.从日本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看我国外语教学目标调整
9.一个具有颠覆性的外语教学理念和方法——学术英语与大学英语差异研究
10.《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要点解读
11.坚持科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观
12.高校开展专门学术英语教学之瓶颈与对策刍议——以法律英语教学为视角
13.浅谈形成性评价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14.激发学习兴趣,促进英语教学
15.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策略研究
16.浅谈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减负提质
17.快乐尝试小班化英语教学
18.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任务型教学模式
19.任务型教学模式下的英语语言学教学分析
20.浅析中职涉外护理英语教学策略
21.浅议职业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分层教学
22.浅谈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英语教学
23.用“情”来净化学生的心灵——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渗透
24.基于交际法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25.浅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利用网络资源优势
26.关于初中英语教学现状的分析
27.浅谈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将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
28.论“小先生制”在小学高年级英语教学两极分化中的运用
29.新课程改革下高中英语教学有效性浅析
30.对初中英语高效教学的思考
31.深化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促进职业教育发展
32.从中介语僵化看高职会展英语教学
33.从应用语言学视角看英语文化导入教学
34.中外合作模式下英语写作教学问题及改进措施
35.高中英语教学中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
36.情景教学法在高职旅游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37.浅析高职商务英语教学监控评价体系的建立
38.浅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能力的培养
39.英语语音智能测评软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开发和应用
40.“对话教学模式”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41.限制交际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有效应用的因素
42.关注视障生特殊需要,开展有效英语教学
43.谈语篇分析理论在中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44.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45.论词源学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46.初中英语教学提升有效性研究
47.雅思听力语料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作用
48.初中英语教学中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
19.交际性教学法视角下的英语语法教学探究
50.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对策探讨
51.幼儿园英语课堂常规教学思考
52.多媒体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探究
53.浅谈小学英语教学原则
54.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问题与建议
55.如何让小学英语课堂教学闪光
56.浅谈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优势
57.基于需求分析的IT行业英语教学研究
58.大学英语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的现状调查——一项基于反思性问卷的研究
59.注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60.互动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61.论文化背景知识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意义
62.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63.职业高中英语教学改革探索
64.关于大学英语教学ESP论的一点思考
65.对中国英语教学宏观模式的思考
66.行业英语需求状况调查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67.专业英语教学探索——计算机与网络的运用
68.基于微课的翻转教学模式研究——以大学影视英语课堂为例
69.基于特征的生态英语教学效率评价方法探究
70.大班基础英语教学中以学生为授课主体的互动式课堂教学探讨
71.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教学新模式初探——南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纪实
72.基于ESP课程体系的中国大学英语教学连续体模型探索
73.建构和完善新型大学英语教学管理体系——一个解读《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视角
74.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
75.大学英语教学背景下翻译教学的个案研究
76.转变教学理念,建立新的专业英语教学模式
77.旅游管理专业英语教学优化策略研究——基于澳门科技大学旅游管理专业英语学习行为特征的分析
78.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79.走出中国英语教学的历史误区——外语教学的哲学思考
80.《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实施效果的定性研究——用英语开设相关专业知识课程的影响分析
81.输出驱动假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思考与建议
82.通用英语教学转向学术英语教学的探索——清华大学公外本科生英语教学改革设想
83.基于输出驱动假设的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模式研究——以吉林大学直博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为例
84.从外语学习角度看大学英语教学和考试的改革
85.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反思
86.从中外合作大学学术英语教学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以西交利物浦大学为例
87.交际教学法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
88.大学英语教学的动力机制构建——研究现状与理论思考
89.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的研究
90.论大学英语教学思辨能力培养模式构建
91.从教学要素角度探究多媒体环境下的英语教学策略
92.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探析——独立学院英语课程改革实践个案研究
93.我国第一份以学术英语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导文件的制定与说明
94.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设定研究——再论听说与读写的关系
95.从通用英语到学术英语——回归大学英语教学本位
96.外籍教师在我国的英语教学透析——一份中国学生问卷调查整理分析
97.翻转课堂及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98.基于网络多媒体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自主学习能力研究
在这种环境中,学习者是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式学习,随着体验的深入,学习者会逐步提高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同时,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情景教学还能够更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英语学习的目的在于实际运用这一语言,情景教学中的角色扮演能够让学生融入学习内容中的主体,像主体一样的思考和表达,从而更深刻了解到英语表达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提高真正的英语应用能力。再者,情景教学能更有利于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反思效果。学习者往往能够清晰记住情景教学中的明显效果和不足之处,从而在未来的学习中加以完善和提高。
2微课对情景教学法的推进与创新
“微课”是围绕课堂教学中某一个知识点或者教学环节,设计出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再辅之以学习指导、进阶测试、在线问答、教学评价等其他要素共同组成的“微集成”教学资源。微课的最大特点是教学主题突出明确,教学内容的结构化特征明显,多种教学方法与教学技术手段的高度融合,共同构建了一个颇具吸引力的新型学习空间。作为集成化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新应用,微课可以作为情景教学法的一项创新应用。
2.1微课模拟一对一教学情景,更有利于自主学习
传统的情景教学多作为一个教学环节植入课堂内外的教学活动中,在此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们融入教学情境,尽管这种教学方式无疑是一种进步,但是我们却不能保证每个学生在其中学习效应的最大化,因为学生的认知是有差异的,教师不可能在有限的教学时空范围内捕捉到期间的差异和变化,当然也就难以做出适合每个学生的教学决策。传统的情景教学应该说仍只塑造了一个主流化的空间,在某些情况下,这个空间会习惯成自然地形成“演员”和“观众”的角色分配与固化,由此产生的效果就是部分学习者的被边缘化,显然是与情景教学思想的初衷相违背的。微课教学恰恰能有效地化解这种现实或潜在的边缘化危机。在均等地接受微课资源的同时,每个学习者都可以将自己塑造成认知世界中与微课主体相符的某个角色,这个角色本身就会是要求去边缘化的,因为在特定的微课学习环境下个体将会更倾向于角色融入,并喜悦于由此带来的对求知欲的满足感。同时,微课开辟了面向每个学生的师生问答通道,学习者遇到疑惑可以很方便地向老师请教,教学的效果将进一步增强。
2.2微课主题突出内容精致,情景设计更易于把握
与传统授课相区别的是,微课针对具体小知识点进行讲解,用多媒体视频将讲解过程录制下来通过网络传播,时间一般控制在10分钟以内,整个微课是一个封装完整的独立教学实践活动。与课堂授课相比,微课针对知识点的讲授比传统课堂的讲解要更加深入和透彻。微课在讲解知识点的过程中,能很好地借助以多媒体技术为主的信息化手段,使得微课的内容展示更加具有鲜活特性,从而吸引更多的学生通过微课来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相对于大课堂的情境教学,微课的情景教学设计更容易把握。由于微课的主题突出,内容量相对较小,并且讲授点一般是教师相对体会更深刻更有能力解决的问题,所以对于教师而言,会更容易创建一个定位精准和便于理解的情景。
2.3微课构成元素多样,能创建更具吸引力的情境
微课的主线是一段独立的教学视频,并以此统领包括教案、学习指导、师生互动、教学评价等环境资源,一个完整的微课系统实际就是一个主题化的知识单元资源包,一个独立的微型教学资源环境。构成这个资源包或者资源环境的元素内容同样是丰富的。如一个好的微课视频,绝不是简单的教师授课录像的片段或剪影,也不是一个表面精美、华而不实的视频式课件。它以视频制作软件为开发平台,教师依据教学经验,用学生较易理解的方式对知识点进行视频化分解,音像、图片、图形、文字等动态元素是实现视频讲授过程所不可或缺的。利用这些元素,在微课中引入情景教学则更具有吸引力。学生们通过接触这些内涵丰富的感知材料,学习动机得以明确,学习兴趣也被不断激发,直接的经验范围得到了扩展,同时在多媒体素材的时空、大小和虚实变换中进一步突显教学的直观、形象、趣味与系统,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因而能更好地对知识进行学习和把握。
3微课化情景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如果能恰当地将情景教学模式融入微课教学中,会对微课教学效果的提高起到明显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微课在内容、时长方面有具体要求,因而对应用情景教学也有更为严格的要求,需要明确相应的策略。
3.1做好微课关键环节的设计
做好微课的教学设计有利于更好的组织多样化的微课教学资源,微课开发的关键环节包括教学目标确定、学习者分析、内容分析和教学媒体选择等,只有将这些环节有机结合起来统筹考虑,才能产生符合“让学习者在短时间内通过自主的学习较好地理解和掌握一个知识点,让教学者在短时间内利用组合最优化的教学方式阐释清楚一个知识点”的微课设计思想与理念,从而达成微课教学实用友好的初衷。各关键环节是相互关联的,如确定教学目标时必须做好学习者分析,学习者的学历层次和知识结构都会对目标确定产生影响,同样,合适的内容选择与教学媒体选取也会和前述两个环节产生互动。任何孤立地思考某一环节而忽视其他环节的思路都会造成微课设计的失败。
3.2合理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
信息化手段是教育改革的推进器,微课也可以说是教育改革朝便民、大众化方向发展的产物。我国微课首倡者胡铁生认为微课特点包含“资源多样,情境真实”,这其实也就要求要合理运用好多媒体技术。在创建大学英语教学的微课中,通过一个多媒体情景来创设学习英语的环境,融合视听与背景文化素材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学生通过情景化的多媒体环境,能得到有切身体验的听说读写综合训练,而情景中提供的文化背景又有利于塑造学生英语交际的思维基础。合理的多媒体技术,还能够突出微课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高效把握。
3.3从用户角度构建艺术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