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范文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我的空中楼阁教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

第1篇:我的空中楼阁教案范文

多年的教学经历告诉我:作为教育人的教学活动应该是一种艺术,而更应该是一项技术。而对于语文来说这种理念也许更能支撑我们幻想诗意般的教学。不可否认,教学是一项改善人的心智的艺术性的活动,在教学改革的今天,我们提倡注重教学的自由创造,以至于达到灵活艺术化的美感程度的心灵塑造活动。然而回首自己的教学行为,我们还真达到如此至高志纯的境界了吗?看看我们身边的课堂,缺乏必要的教学基本功和准备,随意天马行空般的发挥,懒散随意教学行为常常出现,而往往建成的是一个个空中楼阁,学生云里雾里,不知所以然,美其名曰:为了追求教学法人艺术化,还带上个这是新课程的自然生成的体现呀!所以在我们的身边出现了不写教案上讲台,不做准备进教室的状况,真是艺高人胆大吗,还是敷衍塞责?基于此,作为初入教坛的教师首先要抓住一个层面:“教育是一项技术,然后才能在此基础上磨练成一项艺术,只有掌握了熟练的教学方法,拥有充足的知识储备,才能做到游刃有余,”要把自己炼就成为一个教育艺术者,请关注自己是不是首先真的过了教学的技术层面,只有这样的心态才会有利于自我的成长。

对于教学技术的把握,首先在于教者拥有相关的知识体系,是否拥有教育应该达到的丰富内涵。一个教学语文的人,既做到博学,又要达到专业知识的深刻;既要了解中外优秀文化精华,又要体悟语言的独特魅力和作用;既要拥有对教材的把握驾驭能力,又要能很好把口语和书面语结合起来,把复杂的语言明白化。有了积累,所有的知识最后积淀成为一个语文教师的内在功力和气质,这就成为一个语文教师上好课的基础,所以要做好这个技术层面,语文教师一定要做一位阅读者,一个读书人。

教学技术的提升,很重要的在于教学课堂上的表现技巧。如何把教材传达出的信息以及教育者的独特体验与学生的学习真正融合起来,教师的表达语言尤为重要。其中最重要的要数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的技术表达,只有通过长期的系统训练,教学才能进入一个美妙的境界。单说朗读所包含的技术层面就是非常广的,对于一个天赋并不太好的人如何在课堂上为学生示范朗读,唯有加紧练习熟练掌握朗读技巧。气息的调节,节奏的快慢,旋律的疏密,语音的抑扬,语句的内在情感流露,都需要通过仔细体会,自我的实践,逐步把握而成熟练而高超的技巧。再者对于面部表情的喜愁,本文由收集整理,眼神目光的运用,手势的收放伸展,服饰外表的修饰,都有很深的学问。一投足,一举手,皆成为教学的独特语言,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不可忽视的,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练就这些必要技巧,我相信有一天,待到山花烂漫时,一定成为自由创造的艺术教育者,在舞台演奏出最华丽的乐章。

第2篇:我的空中楼阁教案范文

关键词: 《人体解剖学》实验课教学设计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及结构的学科,是医学主要基础学科之一,其特点是“看得见、摸得着”,运用实物标本、模型等教学,因此,在学科教学设计中实验课占的学时数相当高,比如临床医学专业实验课与理论课比例为1∶1,由此可见该学科的实验课的重要性。

实验教学是检验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实验课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整体教学效果。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学到并掌握更多的知识?通常教师都是关注学生的状态,却很少留意自己的状态,因而师生间的互动有时看似空谈。在此我就专科教师如何上好解剖实验课谈谈一些自己的教学设计

一、备课

1.备教材、教案、备教具。

教师对教材和教案的熟悉程度直接决定了教师本人的业务水平,但不代表授课水平。由于实验课教师要利用教具不看书讲解,这就要求教师对教具非常熟悉,如不熟悉教具,即使再过硬的理论基础也都是空中楼阁,无法讲出来就无法教学,更谈不上成功教学。

随着教育理论的发展、教育思想的不断更新,教师除了要熟悉教材、教学大纲和教具外,更要加强课堂教学设计的创新性研究。

2.备学生、备教法。

要将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引入课堂,教师就不能墨守成规,而要首先考虑到学生的现有水平。例如我校是专科院校,我校教师就要承认并面对大多数学生的接受水平和学习习惯及状态达不到本科院校学生的现实。另外,各专业录取时的分数线不同,也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学生的整体状态。

教师应尽可能用学生已经“明白”的知识带出“不明白”的知识,即本节课的内容,这样能让学生觉得学习的过程被简化了,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一流的教师应该知道如何伴随、如何引导,并能激发学生的共鸣,如此才能有效地传授知识。

二、上课

1.注意自己的状态。

每位教师上课都有独特的风格,有些教师语速较慢、温文尔雅,有些教师语速很快、激扬文字,相同点是都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但同一位教师同样的教法,并不是每节课都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其自身原因在于不能一直保持很好的教学状态,也就是教师不一定能很好地掌控好自己的思想情绪,影响的客观因素很多,例如教师在生活工作中碰到很棘手的事情而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上,或是由于教学任务重而导致体力不充沛。因此,教师在上课时应该及时调节好自己的状态。

2.观察学生的状态。

上课初始,教师应该观察学生是否已经进入了学习状态。教学的过程是信息传送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关键在于回应,如果学生没有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就不能把自己的知识有效地传送给学生。

大多数学生来到实验室后会表现出聊天等未进入学习状态的迹象,这时急需教师解决的最大问题是:如何调整并伴随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通常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会静等学生安静下来,等学生的情绪从兴奋高点下降到低点后,用一分钟左右的时间讲一件有趣的事情或笑话,或是做一个专注力的小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情绪在低点处出现小的波动高点,然后顺势将话题转到上课的内容,这样学生就会在我的伴随和引导下很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

3.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进行教学。

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熟悉并掌握所学内容,教师要尽可能利用教学技术引导和培养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兴趣。因为“教学”不仅是“教”学生“学”什么,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如何“学”。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1],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例如,锁骨的上方有个窝,我在教学过程中用标本示范并问学生:假如让你给这个窝起个名儿,你们叫它什么?学生回答说叫“锁骨窝”。我说这个答案不好,为什么?因为锁骨的下面也有一个窝,如果上面叫“锁骨窝”的话,下面又该如何命名呢?然后我告诉学生正确的名字应该是“锁骨上窝”和“锁骨下窝”。然后反过来问学生:什么是锁骨上窝?答案是:就是锁骨上面的一个窝。

同样,在讲到胸椎的重要标志时,我从字面解释给学生听,所谓“肋凹”就是肋在胸椎上相关节的一个凹面,然后让学生自己在胸椎标本上找出肋凹,学生发现肋凹有3对分别在椎体后部两侧的上、下和横突末端,再让学生立即学以致用给这3对肋凹起名字,学生回答说分别叫“上肋凹”、“下肋凹”和“横突肋凹”。我表扬了学生的正确回答,并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通过这样的“理解记忆法”,学生很容易记住教学内容,学生反映原本认为很陌生,会很难学的解剖学内容竟然如此简单而有趣,因为这种记忆方法看上去就像是在玩“文字游戏”。

实验课相比理论课最大的优势在于学生可以直接接触标本。大多数学生对标本有很浓厚的兴趣,尽管部分学生会害怕接触尸体标本,但同时因为这种莫名的“怕”又产生了更多的好奇。曾经有女生第一次看到尸体标本被吓哭,却又不离开实验室,只是边哭边远观尸体标本。教师可以巧妙利用学生这种“又怕又奇”的心理引导学生亲自动手与标本接触。

4.多种方法巧学妙计。

例如,在讲肱骨时,我让学生分辨该肱骨是左手的还是右手的,很多学生“依据”书本对照说:肱骨头朝向内后上方,鹰嘴窝在后面,就能分出来左右。我表扬学生掌握得非常快,然后请学生伸出自己的同侧手掌平放在桌面上,接着五根手指由平放改为五指朝向掌心,再抬起手并在手指保持原状的情况下微微蜷缩手掌,最后跟手里拿的肱骨相对比,学生惊奇地发现手掌跟手里拿着的肱骨下端是如此的相像。学生均反映,尽管已经能分辨了肱骨的左右,却是死记硬背下来的,这种形态对比记忆法还是第一次知道,真的很有趣、很直观。

又如,在讲到脑神经名称时,我告诉学生用每个名称的特别字来编成口诀记忆:“一嗅二视三动眼,滑车三叉六外展,七面前庭九舌咽,迷走副加舌下全。”学生只要记住了口诀,便能依次说出这十二对脑神经。

5.总结重点。

下课前的总结很关键,教师要把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复习一次(可以以提问的形式进行复习或让学生自己讲述重点内容),在加深学生印象的同时,也让学生检验是否仍有不懂的问题。

实验课结束,学生愉快而轻松地掌握了所学内容,教师也达到了教学目标。

三、课后小结

在实验课教学时教师不能像理论课一样灌输给学生很多内容,而要先给学生讲重点内容(但不要占用很多时间,毕竟理论课都讲过),然后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参照标本实践所学理论知识,遇到不懂的知识再问教师。对边讲边实习的内容,教师同样只讲解重点和难点,在讲解中要不断重复,以便加深学生的印象。

第3篇:我的空中楼阁教案范文

但与此同时,“不用多媒体上课,便不是好课” 成了许多人的共识。于是,不管使用多媒体是否是课文内容的需要,都千方百计使用多媒体。一位教师执教《我的空中楼阁》,就组接风景图片,忽略了对课文的品读。一位教师执教《雷雨》,竟把电影《雷雨》的镜头翻作多媒体课件,让电影镜头代替教师的教学。而不用多媒体课件的观摩课,一律视为“没有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而被冷落。如执教《鸿门宴》,显示连环画式的静态画面的多媒体课件的是好课,相反则不被肯定。其实,文言文的教学主要是翻译课文和体会文章精湛的表现技法,运用多媒体的画面对这些没有太大作用。这种评课标准的误导倾向值得注意。

笔者认为,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一定要注重实效。为此,我们应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重视对文本的品读,不要舍本逐末

语文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其媒介是语言文字,语文教学是通过语言来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水平。学习语言,不用心去读,不潜心去体会,是不会有收益的。多媒体其实就是把文本重新包装,投学生感官愉悦之所好,它正如网络、电视等传媒一样,迎合了学生对当前大众文化消费的快餐化的追求,刺激着学生的感官,却削弱了学生对文本阅读的兴趣。因此,我们应该首先引导学生认知语文教材,从最基本的阅读、写作、听说能力训练起,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那种淡化教材甚至脱离教本,不是解读品析课文而是炫耀多媒体课件的做法是一种舍本逐末的行为,它使语文教学的意义丧失殆尽。语言文字虽然表象上稍显单调,但并非枯燥无味,而是有声有色、有情有味的,它所蕴含的魅力是无穷的,是用多媒体等传媒难以形容和传达的。电视剧《红楼梦》拍得再好,也不如读原著精彩,因为该小说的魅力尽在传神的描写中。所以说,学生只有通过对文本语言的感受领悟,才能真正吸取到艺术营养,仅通过多媒体并不能理解语言的深层内涵。

二、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不可图解诗文

图解诗文指用图形图像表现诗文内容,使人看图知义。有这样一个关于《沁园春・长沙》的课件,出于表现内容的需要,把由“看”字领起的一幅绚丽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秋野图,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等都一一配图呈现给学生,做得很细,却使得原本优美的句子变得毫无生气,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其实,学生完全可以通过对文字本身的阅读尽情地展开想象。人们常说“诗中有画”,这种画只存在于读者的心中想象之中。汉语言文字博大精深、魅力无穷,它带给学生的是无限的遐思和广阔的想象空间,探究语言的过程就是理解和感受语言魅力的过程,只有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让其对语言文字进行认真品味,从中体验各种情感,才能体会语言的精彩,培养审美情趣,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三、要重视语文的人文教育,不要知识灌输

近几年来的语文研究成果表明,语文教育有其鲜明的人文性特征,它一方面是语文教育,另一方面又是人文教育。语文教学很大程度上是利用教材中的文学资源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不是只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单纯地进行“汉语”教学。若运用多媒体课件,一味提供与课文有关的大量背景材料,或对课文词语、段落、结构、逻辑关系等作出形象的解释,力图使学生读懂文章,这并不能让学生达到对文学的感悟,产生情感的共鸣和人文的熏陶。

四、引用多媒体材料要恰当,不能饥不择食

第4篇:我的空中楼阁教案范文

一、优化课堂教学,加强诵读训练

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教学必须重视诵读的训练,加强对诵读的指导与训练。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语文教学的内容增加了课时减少了,但要求却提高了。如果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过于细碎的分析文章的内容和思想不仅不能按课时完成课标要求,课堂上读的背的时间少了,课堂上语言积累的效果就相对差了。所以我们在教学时要淡化内容分析,加强朗读和背诵的训练。强化诵读的可行性和有 效性,已为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完全证明。古人为学,一开始只是读、背、头脑里只不过装满了一堆“死”的语言材料。书读得多了,背得熟了,学生对书中的文与道似懂非懂,愤悱在心了,教师才开始讲解。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经过一定的时间,就会产生如朱熹所说的“豁然贯通”的效果,既领悟了道,也掌握了文,头脑中那堆“死”的语言材料一下子活了。 通过朗读可以看到作者的神思匠心及文章的要义,对于文章的妙处只有通过反复朗读才能体会到,对于各种语文知识、技能的获得也只有靠反复的朗读,在不断的语言感受中领悟。

二、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指导学生理解课文,是目的、更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手段。这里说理解课文是目的,只是阅读教学近期的目的,而不是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说理解课文是手段,意思是,作为教材的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教师要凭借这些课文训练学生学会“举一反三”,教师教“一”的时候不能只管这个“一”,同时还要想到“三”,要指导学生学会“反三”。能够触类旁通地独立阅读、理解教材以外的书籍、报刊。这是阅读教学要达到的最终目的——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这才是阅读教学的成功。

在阅读教学中,理解词语是理解课文的前提。《义务教育大纲》要求:一是正确地读出和写出学过的词语,二是懂得词语的意思,三是注意积累词语并能运用。理解词语主要是理解重点词语、特别是对表现中心有重要作用的词语。有的熟词在新课文中有了新的含义;有的词语在课文中有特殊的表达作用;有些词语不理解影响理解课文的内容,这些词语应当指导学生准确理解。理解句子是理解课文的基础,但并不是说课文的每个句子都要深入理解,要抓重点。指导学生理解句子,主要是理解句子的意思,有的可以揣摩句子的形式,学习说、写这种句式的句子,但小学阶段不宜讲语法、修辞方面的名词述语。当然还应理解自然段、理解篇章。理解篇章是一种综合的阅读能力,要在理解词、句、自然段的基础上进行。

三、在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渗透阅读方法,给学生展示“才华”的机会

教师要有教给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的意识。在备课的时候,把指导阅读方法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目的写进教案,并且设计出实施的步骤和方法。在上课的时候,要把阅读方法渗透在教学过程之中。具体做法是读前提出要求,读中相机指导,读后引导学生回忆刚刚经历的学习过程,小结阅读方法。从感性到理性、到运用逐步掌握 一种阅读方法的习得,不可能一蹴而就,立竿见影,必须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反复运用,逐步熟练,最终形成能力。

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学生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掌握了许多的精妙词句,他们就非常渴望自己的努力得到别人的肯定。所以我给学生提供尽量多的机会让他们展示“才华”。我的做法是:1)在黑板报上设 “开眼界”、“背一背”、“谁的句子最棒”和“知识角”等小栏目,发动学生把课外阅读中学业到的精词妙句、百科知识等摘抄上去,以互相交流学习。2)在班上的学习园地中,我还专门开辟了“我会画”和“我会写”两个专栏。如此一来,学生的阅读成绩获得了肯定的展示,心理上产生了极大的满足感,从而更加激发了他们课外阅读的热情。未来社会更需要人才,需要有口头和书面交际能力的人才,需要再学习,而这些,都要求学生必须有较高的语文素质。

四、加强训练、讲求实效

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关键在“独立”,阅读过程中的思考、探索、领悟、获取、掌握以及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等都是学生自身的事,不能由别人代替。学生要达到“独立阅读”的理想境界,只有靠加强训练,在训练中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性得以体现,教师为学服务的主导作用得以发挥,这是改进阅读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第5篇:我的空中楼阁教案范文

校园青想的演讲稿

大学,我们梦寐以求的地方,也是我们梦想实现的地方!当我们怀着憧憬的心情踏入大学校门时,意味着我们真正的成为了一名大学生,关于大学青想的演讲稿。我们远离父母及亲人,带着他们对自己深深的期望,只身来到一个陌生的但能实现梦想的地方。然而,大学生不仅是一顶耀眼的冠冕,而且还肩负着更重大的责任。我们必须全力以赴我们的大学生活,我们必须携着理想、充满信心,精彩的度过我们的大学生活。在大学世界里,我们要学会坚强与独立,我们要学会友好的与人相处、礼貌待人,要学会慢慢长大。我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为我们的人生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们各自怀着自己的梦想步入大学,都希望自己可以有一番作为。但梦想往往是虚幻且美好的,梦想能否成真的关键在于行动。大学,一个给我们发展空间的地方,为此,我们必须志存高远,我们必须努力奋斗。航标是指引我们前进的“引路人”,而风帆是助我们成功的“终结者”,要想实现梦想,就必须坚守成功的信念,用踏实的脚步夯实我们前进的路基,用行动来铸就梦想的辉煌。

进入大学,首先开展的是新生入学教育活动,通过教育,能够帮助新生更加了解学校、专业和毕业后的前景,使我们尽快的适应大学生活、转变角色,尽早确定与大学相适应的思维和生活方式,为今后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听到一位位教授和书记那语重心长的话语,我感到醍醐灌顶,心中由生感动。是的,领导及老师都对我们给予厚望,我们又怎能忍心让他们失望呢?不能,我们绝对不能辜负他们对我们的期望,我们必须用理想与信念去完成那属于我们的光荣使命。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只有一开始就全心全意、尽心尽力地去做,成功才会有保障,成功的大门才会愿意为你而启。

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崇高的理想信念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浓厚的文化底蕴来升华我们的精神境界。我们只有怀着理想信念,才能坚定不移的往前走,唯有这样才能朝着目标前进。理想信念给予我们无穷的力量,带着它上路我们才能看到目标就在前方向我们招手。是的,心中装有理想信念,再难过的关我们也可以度过,再难吃的苦我们也能熬。坚定的理想,才会迈向人生最远的方向;坚定的信念,才会开启人生的最顶端。我们现在所走的每一步都很关键,必须瞄准方向再前进,绝对不能在选择方向上出现了差池。

行走在美容医学院里,听到一位位导师深情的讲述,很感谢他们对我们的深深厚望。作为一名大学生,我必须好好的规划人生,将来的路要我自己去走,所以必须慎重选择。医学美容,学校里面的王牌专业,我很庆幸选择了它。之所以选择医学美容技术这个专业,是因为对美容很感兴趣。然而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导师,我相信通过四年的大学生活我可以变得很优秀的。职业生涯规划,一件对于我来说很重要的事。人生漫漫长路,我将在这里为其添上华丽的一笔。规划事业、规划人生,仔细思考,我相信我能行!

但是,我清楚的知道,任何一个成功者都不是轻而易举获得名就的,他们都是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不断克服前行道路上的困难才取得成功的。学校的知名人士是学校的骄傲,我必然的也会以他们为榜样,努力向他们学习,努力向他们看齐!我深知成长的道路上布满荆棘,但就算风雨再狂再大,只要我们能够坚持住,阳光总在风雨后,相信定会有彩虹。只要我们勇敢的跨出每一步,前方便是理想的天堂,加油一定行!

大学入学教育,收获的是一种信念,一种一如既往的信念。既然已经选择了大学这条路,即使再苦再累,跪着也要走完!大学,需要我用自制力去完成我的梦想,需要我用行动去证明我是优秀的。既然选择了大学,我就要与大学风雨兼程。所以,脚踏实地、勇敢向前将是我大学所奉行的信条。

大学是精彩的,未来是美好的,我相信我可以在大学里创造一片属于自己的晴空!!

校园青想的演讲稿

亲爱的朋友们:

理想是风,吹起饱满的帆。理想是帆,带起前进的船。理想是船,驶向憧憬的海理想是海,载你向遥远的彼岸。

一个人有了理想就好像是找到了人生努力的方向,就像迷途的扁舟发现了灯塔一样,便会为之而努力奋斗。我也一样,有了理想,才能促使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更加努力,更上一层楼,才能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

当一名教师是一个神圣,辛苦的职业。它的任务是为祖国的未来培养人才。作用很大,很神圣,全国到处都需要教师。但这个职业同样也很辛苦。每天要讲课,有时学生不听话,还要管纪律,甚至会大发雷霆,遭受那些不听话的学生的白眼。即使受到再大的委屈,也还要坚强,因为国家需要他。每天晚上,当人们都进入梦想时,有一个屋子里依然有灯光,那是老师在批改作业,写教案。一夜一夜,教师们都是这样熬到很晚,第二天还要打起精神给学生讲课,这是何等的辛苦。

正因为这样,我更想要做一名老师,为祖国培养人才,体会教师的辛苦,所以我立志要做一名教师。

从很小开始我就很想做一名教师。在家里还经常把自己当成老师,学习讲课。现在我觉得,当一名教师,要把知识掌握好,还要有自己的见解,这样才能把知识更好的传授给同学们。另外,还要把性格变的开朗些。最后,还要有耐心。

教师是我的理想,它会为我敲响警钟,提醒我不犯错误,更加向上,促使我努力学习,勇往直前,坚持不懈,顽强拼搏,为理想的实现而奋斗!

谢谢大家!

校园青想的演讲稿

只有坚持远大的人生梦想,才不会在生活的海洋中迷失方向。托尔斯泰将人生的梦想分成一辈子的梦想,一个阶段的梦想,一年的梦想,一个月的梦想,甚至一天、一小时、一分钟的梦想。当你听到这里,同学们,你是否想到了自己的梦想?

人生的花季是生命的春天,它美丽,却短暂。作为一名大学生就应该在这一时期,努力学习,奋发向上,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青年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每个人主宰着自己的明天。

有一位哲人说过:“梦里走了许多路,醒来还是在床上。”它形象地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不能躺在梦幻式的梦想中生活。是的,人不仅要有梦想,还要大胆幻想,但更要努力去做,在梦想中躺着等待新的开始,如果不仅遥遥无期,甚至连已经拥有的也会失去。同学们,你们是否也正在梦幻的梦想中彷徨呢?

前人说得好,“有志之人立长志,无志之人常立志”,那些无志之人的“志”,就是美梦,就是所谓的“梦想”,他们把自己的蓝图构画得再美好,再完善,也只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罢了。同学们,你是立长志之人,还是常立志之人呢?

最后我想用梁启超的话来结束今天的演讲:“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让我们洒一路汗水,饮一路风尘,嚼一跟艰辛,让青春在红旗下继续燃烧;愿每一位青年都怀抱着自己的梦想,在人生的航程上不断乘风破浪,奋勇前进!

校园青想的演讲稿

大家好!首先请允许我做一个简短的自我介绍。我是来自经济系国贸1033班的尹阳平。很高兴能够站在这里,下面是我的演讲,主题是我的梦想。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梦想是我们给自己铸造的一座城池,是我们奋斗的最远的目标。听过马丁.路德.金慷慨激昂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让每一天听众心潮澎湃。他的梦想是如此的伟大,而我的梦想没有他那么的伟大,但是我坚信每一个人的梦想都是神圣的、值得尊重的。

我的梦想是能够在我50岁的时候修建一所希望学府,这是一所集小学到高中的信息化教学的学校,在这里全部实行信息化教学,老师都是硕士学位以上的出色的老师,教学内容与世界接轨,教学方法以体现学生的个人素质为主。我希望通过修建这样一所学校,能够上更多的穷苦孩子能够走进明亮的教室,能够让更多的孩子接受到好的教学,能够上他们发挥自己的优点,挖掘自己的潜能,能够让他们与社会的差距缩短,能够为他们提供一个实现梦想的平台,能够为社会增添一片爱的云朵,让社会充斥着爱心。

也许有人会质疑,你的梦想是真的吗?我可以很恳诚的告诉你这是真的。因为我曾是一个不幸的孩子,但是正是在很多好心人的帮助下使我成为了一个幸运的孩子。所以我应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让爱心的圣火继续传递下出。只要每一个人能献出一点爱,这个世界将更加的温暖。我会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努力学习,从各方面提升自己的能力,在专业领域中能够占有一席之地,为自己的梦想打下坚实的基础。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青春无畏,行者无疆。让我们扬起生命的航帆,向梦想进军!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毕。

校园青想的演讲稿

郭小川《闪耀吧,青春的火花》:在青春的世界里,沙粒要变成珍珠,石头要化做黄金——青春的魅力,应当叫枯枝长出鲜果、沙漠布满森林——这才是青春的美,青春的快乐、青春的本分。

我的青春,我做主。

青春,坚持也。成长路上少不了挫折,我们能做的是坚持。西汉司马迁着《史记》,费时20xx年;宋代司马光着《资治通鉴》,费时20xx年;清代曹雪芹着《红楼梦》,费时20xx年;俄国列夫·托尔斯泰着《复活》,费时20xx年。他们都为之付出坚持,正是因为坚持才创出如今的这一部部名着啊!青春,因坚持而美丽。

青春,责任也。青春路上,有责任,路会走得更加平坦,因为身上背负着——责任。杨利伟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成功地完成国家与人民交付给他的伟大使命,肩负着神圣的责任遨游于浩渺的宇宙。正是有了责任,使中华五千年的飞天梦想顺利实现了。青春,因责任而闪耀。

第6篇:我的空中楼阁教案范文

一、分析课堂教学新模式的要素

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教学的神圣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学生仅是单一容纳知识的容器,教材的编写上也存在着繁、难、偏、旧等弊端,如重知识,轻技能;重理论,轻实践;重分数,轻能力等。由于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因而抑制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学生被动地学习。

新的教学模式由四个要素构成: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媒体。构建教学新模式应具备以下几点:一是须以先进的教学思想和学习理论作指导。教师要转变旧的教学思想观念就要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学习先进的学习理论,并以此作为教学的指导,才能彻底废除“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做,学生看”“教师写,学生抄”等不利于学生主体发展的陈旧的教学模式。二是充分利用和发挥教育技术优势。要积极营造发挥教育优势的氛围,创造一个使用先进教育技术的良好教学环境。三是要转变教学过程要素的关系。国外学者把教学过程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和“教师为主导”。如何摆正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是至关重要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组织、启迪、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动手在学习实践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把自己当成是学习的主人――探究者、发现者。四是要改变教学进程结构,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那么,教师就应做好教学设计,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展现教师的教学思路,并及时获取教育效果的信息。

二、构建课堂教学新模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由于传统的教学思想、教育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时展的需要,阻碍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降低了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因此,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教育体制的改革,新课程改革,创建新的教学模式等越来越成为教育界普遍关注和重视的热门话题。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就要求教学工作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心等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发展学生的个性,挖掘学生潜能,就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21世纪人才竞争的需要,构建课堂教学新模式也是新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目的之所在。

三、构建课堂教学新模式应体现的课堂特点

(一)学习主体化

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被动的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导参与者。”学生学习主体化的核心是自由化,即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学习积极性的驱动下,学生主动参与,充分体现其学习的主体地位。

1. 学习主体化的具体表现形式。首先,要真正把学习时间交给学生,把教师课堂活动时间压缩到最低限度,即把课讲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其次,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保证学生课堂活动的频率,必须保证活动人数多,活动层面广。针对难易程度不同的知识疑点,充分让好、中、差各层面学生活动。再次,要求学生课堂活动的质量,在质疑、解惑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提出的问题必须有深度,回答问题要有精度,即回答问题要精确、精要、精炼。

2. 落实学习主体化地位的必要条件。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化离不开教师教学的主导化,学生主体的发展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因此,落实学生学习主体化的必要条件应是教师的全方位“导”。首先,教师要树立教师服务于学生学习的观念,教学的实质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其次,教师要善于导“趣”,以趣激学。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向学生提供信息刺激,开始为学习的好奇心,发展为学习兴趣,终结为求知欲望。致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再次,教师要善于导“思”,学生的独立思考是学生创新的萌芽和基础,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好习惯是实施创新学习的重要途径。学生的知识积累和能力形成,无一不与思维相关。因此,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来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积极思维尤为重要。最后,教师要善于导“行”。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操作、模仿和表演。

(二)学习环境宽松化

自由是创新的前提。罗杰斯说过:“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只有心理安全才能导致心理自由,也才能导致学习的创造性。”语文课堂必须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

1. 学生学习环境宽松化。一是在必要物质环境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运用教具、学具以及现代教学手段,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二是良好的师生关系,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在创设氛围的过程中教师起支配作用。所以在课堂中,教师要把感情全部投向学生,通过师生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作用、形成活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三是良好的生生关系。学生之间只有在良好的交互合作中沟通信息,相互模仿,相互取长补短才能扩大眼界,开阔思路,产生一人难以想到的新想法、新主意。

2. 教师还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①把微笑带进课堂。成功的课堂一定有笑声,一定有愉悦。课堂中,教师把对学生的期望用微笑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学生就会受到鼓舞,进而亲其师信其道。

②把游戏带进课堂。学生对玩“游戏”的兴趣十分浓厚,喜欢在游戏中获取知识。在教学中,教师针对不同的知识内容设计恰如其分的游戏,就能把抽象的知识趣味化、生动化、形象化,势必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③把竞争带进课堂。学生竞争意识强烈,他们有强烈的自我取胜和自我成功的心理需求。课堂中适时组织竞赛,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

④把鼓励带进课堂。成功与欢乐是学习的一种巨大情绪力量,教师积极的鼓励评语,能使学生产生学好知识的强烈欲望。教师决不要吝啬说出学生愿意听的语言,对学生任何成功的言行都要给予及时明确的肯定,正如“一句表扬胜过十句批评”。

⑤把民主带进课堂。教学的民主就是要面向课堂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课堂中不能让他们处于被遗忘的角落。对待学困生要耐心、细致,要多鼓励,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真正的尊重,从而保护其自信心,诱发其学习的热情。

(三)学习模式合作探究化

作为教师,应该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他们跳起来“摘果子”。教师应当放手让学生去观察、去分析、去比较、去实验、去探究、去创造。

一是教师要切实转变教学观点,对学生要信得过、放得开,使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发展思维的求异性和独创性。

二是教师要将“重结论”的教学转变为“重过程”的教学。

三是教师要注意指导、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讨论、交流的机会。

四是要注重语文教学生活化。语文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即“生活处处皆语文”。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将知识学习生活化,学以致用。除此之外,新课堂教学模式还应注重教学方法多样化、学习目标能力化、学习知识结构化等。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在智能信息时代的今天,我们应抓住契机,熟练掌握运用多媒体手段,占领教学改革的制高点。教育的智能不只停留在传授知识上,而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才是教育最重要的职能,教师必须树立新的职能观,让信息技术成为教育的制高点。多媒体技术的崛起,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多媒体的特点是容量大、密度高、信息快、网络广。可将知识变抽象为形象,变微观为宏观,变静态为动态,变枯燥为生动。多媒体手段的运用,绝不可认为是教学手段的变革,它带来的我们教育思想观念、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和教育管理等一系列的深刻变革。

五、构建课堂教学新模式应遵循的原则

教无定法,教有定则;教必有法,贵在行法。构建课堂教学新模式没有固定的方法,但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1. 变验证性为探索性原则。传统教育是将有问题的学生教育得没有问题,达到“全懂了”,而现在新课改要求我们将没有问题的学生教育得有问题,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老师都回答不了,那才是成功的教育。以激发学生产生问题始,以产生问题终,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置疑精神和创新精神等。

2. 变被动性为主动性原则。教学中,教师要始终鼓励学生自主地阅读、操作、讨论、质疑、解疑,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做的过程放给学生,使学生尽可能自主性、创造性地学习。以彻底废除过去那种“填鸭式”“注入式”的传统教学模式。

3. 变专制性为民主性原则。今天,我们应破除“权威”思想,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就有利于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并且使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顶峰”。

4. 变静态性为动态性原则。在新课改教学中,课堂教学课程是动态发展的,是适时变化的。传统教学则是完成预设方案的不变流程,上课是执行教案的过程。这样,大多数学生是观众或听众。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动创造性和学习潜能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而教师也永远是“教书匠”。这就要求高素质的教师与之相应了。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从多侧面、多角度,对同一事物进行思考,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举一反三等变式教学。

5. 变纯理论性为实践创造性原则。现实生活与实践是学生的创新之源,脱离了生活与实践,创新就会成为空中楼阁。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科学实践等,使之成为生活的主人。

第7篇:我的空中楼阁教案范文

(1)传统灌输式教学,没有突出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地位;(2)课程内容多而且抽象,教学没有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3)重理论轻实践,单纯理论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4)教学方式单一,不能吸引学生注意力。

2提高《生物化学》教学效果的改革措施

2.1改变授课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采用:教师讲,学生听。与之相应的是学生上课记笔记,考前背笔记,考完扔笔记的情况。学生的听课基本上是三分之一的学生听得很认真,三分之一的忽听忽不听,需要教师强调才能注意听课,还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处于有意思就听一点,没意思或内容难就不听。学生可听可不听,教师迫于课时限制,只是在唱独角戏,学生的思维参与度低。这种授课方式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满堂灌,学生逆反、抵制思维严重,这种教学的致命弱点就是学生的参与意识没有展现出来,你讲你的,我做我的。我们采用了完全不同的教学模式,我们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将各个知识点以问题的方式出现在教案中,教案不是照搬课本上的内容,而是由一系列问题组成。上课的过程就是以教师为主导的,学生为主体的一个个问题的解答过程。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在上课过程中教师以随机的提问并和学生共同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代替了以往教师占据所有课堂时间,学生没有时间也没有机会来参与课堂,只是被动的听讲。这样的方式至少有这样几个好处:首先,学生怕被提问到,思维时刻都在跟随整个教学过程,增加了学生在教学过程的参与度;其次,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种教学模式,按照教学内容把一个个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的问题与知识点紧密联系起来,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在教学中。比如在讲糖的酵解内容时,我们就以“糖腐败变质为何会变酸产气?”为题,在讲线粒体内的氧化分解时,以“细胞能量工厂的原材料、成品是什么?”,在讲蛋白质的高级结构与功能时以“单纯的多肽链怎样体现精妙而准确的生理功能?”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使抽象的教学内容不再抽象,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这种教学方式至少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而学生为了不在上课提问时因对回答问题完全不了解而影响平时成绩,就必须去课前预习,一些简单问题自己在自学中就已经解决,重点就放在了自己弄不清楚的重难点上了,实质上优化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和结构,同时这种方法也加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因为学会自学比学会一些知识本身要重要得多。

2.2采用多媒体教学,强化教学效果

我们教研组采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课件以丰富多彩的感官刺激给课堂提问提供大量的信息。教研组经过多年教学积累,在网络,教科书中搜集了大量的生化图片,这些图片制作精美,信息量大,给学生的影响深刻,能够非常直观地诠释很多复杂抽象的生命的化学。在大量收集了《生物化学》教学资料后,集体制作了一套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多媒体课件。有实验证明,一个伴随收音机成长的60岁老人和一个伴随电视成长的3岁的小孩的信息量相当,这说明利用多重感官刺激比单一方面的刺激给与受教育者的信息量要多得多,我们有意识的增加图表、图片、影像资料,就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果。除此外,我们也收集有较为丰富全面的小动画,视频以及名校的网上课程网址,这些影像教学资料很大程度上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平台,它至少有以下三个优点:第一,给学生一个多重感官刺激,强化了学习效果;第二,提供一个多元化的学习途径,学习方式不单一;第三,提供一个多层次的学习空间,学无止境。通过采用和不断完善以上教学资料进行教学,能够把生物化学复杂、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把复杂的知识体系进行高度浓缩和总结,易于学习和掌握,便于记忆。

2.3重视实验教学,促进理论知识的应用

目前的实验教学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状况[3]。我们在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改进、精心筛选了一些实验现象明显、说服力强的实验项目。在实验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尽量每一章节都至少设置有一个实验项目。对实验教学也进行了大力改革,从实验项目的设置,实验授课方式的改进到实验考核模式都进行了大力改革。对强化理论教学效果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实验教学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学生的实验过程缺乏思考,缺乏对实验过程的分析,这样的实验过程完全是一种体力劳动,没有任何价值,因为学生知识按照实验步骤在做却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不这样做为什么不行,如果不这样做会产生怎样的结果,实验现象和理论有差异,这种差异是怎么造成的,是认为因素还是没有注意到的实验条件改变引起的。解决这种现状的方法是:首先要重视和强化实验分析,包括实验试剂的浓度、实验的步骤、实验的结果等实验的各个方面;其次要通过加大师生的互动交流,促进和鼓励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进而为创作型思维奠定基础。在学生遇到实验结果与理论不一致的地方就是学生利用理论来分析问题的最佳时机,教师不要轻易告诉学生答案或可能的原因,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分析,学生经过重温理论知识,经过多方面的思考,在做了一番努力之后,再与学生共同分析哪些情况会影响结果的因素,哪些不影响以及原因。经过这样的实验教学之后,学生不仅深刻理解了理论知识,而且尝到了独立思考和分析所带来的快乐,同时也增进了师生间的感情,增加了师生间的互动和交流。在实验类型方面逐步减少一些验证型实验,适当增加了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在实验课程里面的比例,这就为学生通过实验后必须独立思考,利用理论来解释和分析所得到的实验现象创造了条件。逐步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然后才可能有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有可能培养具备创造性思维的人才,否则培养创新性人才就是空中楼阁,没有基础。在实验分析方面我们鼓励学生去多方面分析,不强调结果的正确与否,关键在于运用发散性思维多角度地分析多方面的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学生的真正收获在于通过这个实验学会了或者加强了或锻炼了自己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验证了某个理论。

2.4及时反馈教学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利用课间、课后时间与以学习委员作为班级的教学信息员进行多种方式的交流,不断完善教学方式,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惑,学习上的困难,思想动态等方面的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方法,解除疑虑,保证教学效果。与教学信息员的交流要不限方式,给学生提供手机号码,电子邮件等多种方便的交流方式,促进与学生的交流与讨论。对于象《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这样一些较难的核心课程,学校设置了辅导答疑时间,教师每两周集中对所授课内容进行解答。在辅导答疑中教师不仅通过学生的提问了解授课的效果,而且可以更广泛的与学生感兴趣的该课程和课程以外的知识进行交流,通过这些信息的反馈,教师可以充分反思自己教学的优缺点,在不断的改进中提高《生物化学》的教学效果。这个工作很重要,不要认为是可有可无的,学生的独立思维,很多学生的思维方向是多元的,能够给我们的教学提供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信息。教师不要高高在上,而要虚心与学生互动交流,“三个臭皮匠能顶个诸葛亮”用在这个地方很适合。在交流中尽管可能部分学生的思维和思考还很幼稚,但这是他们成长必然经历的过程,是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以一份爱心去启迪他们。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也会有很少一部分学生对部分问题的钻研是相当有深度的,我们要尽最大可能帮助他们,鼓励他们去思考和探索。由于出发点不一样,现在学生的知识面较广,他们的问题从另外一个角度对我们教学的改进也有很大的启发。

2.5突出重难点,教学方式灵活多样

《生物化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所涉及的教学内容非常丰富,在授课学时有限的情况下,我们对大纲所规定的内容进行了全面梳理,对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做到了在每一章的授课时重难点突出。对学生很容易掌握的内容,在上课时一带而过,这样就节约了大量时间来有针对性地对重难点进行突破,这样对重难点尤其是难点进行较为细致的讲解才有时间的保证。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个有效手段就是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式,在对学生很难理解或容易混淆的内容采用了多种教学方式[4]。如:利用板书、提问、讨论、归纳总结、实验、比较、举例、类比等方法。例如在讲解“为何20种氨基酸组成千万种蛋白质?”时我们分别用高中所学的排列组合知识,用10个数字可以组成无数种电话号码的例子。在讲解肽键的连接和分解时,用一列同学手牵手来解释。在讲核酸的高级结构时用一小段绳子作为教具,学生很容易就理解正超螺旋和负超螺旋了。在讲解酶活性的绝对专一性和相对专一性时,分别用“非你不娶,非你不嫁”和“喜欢阳光类型的男孩”在学生熟悉而又轻松的气氛中掌握了概念。教师利用多种教学技能的转换来突破教学难点是最基本的教学要求。因此对于一个教学难点从备课开始就有用多种方法去准备,准备几种教学技能。在用基本的板书方式后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用举例的方法,也可选用精美、简练的图片,活用图表,也可以用类比等多种教学技能去向学生讲解。如在讲到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时,α-螺旋就可用具很强空间感的图片来解释,也可以用一段拉长的电话线或弹簧来说明。在讲DNA结构上的大沟和小沟时可用一条纸带,纸带两边表示两股反平行的链,中间表示小沟,而再把纸带缠绕成螺旋状,螺旋中间无纸带处就表示大沟,这种使用多种教学技能,多种讲解方式的教学必然能够在突破难点上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能够容易突破教学难点。

2.6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

在课程考核上,首先实行实验考核和理论考核的分离。其次,理论考核要增加课程论文和平时问答的考核。以期末闭卷考试占50%,课程论文占20%,平时成绩占30%,加大学生平时课堂问答在整个课程考核中的比例,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把着力点用在平时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上而不是考前的突击复习,只有平时学习获取的知识才是真正理解基础上的学习。在考试的题型上增加分析和设计类型的题目,减少客观题分值,客观题严格控制在30%以下,让主观题的分量保持在70%以上。精心设计能够全面考核学生基础知识,利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分析型的题目或设计型的题目[5]。用合理、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不仅能够了解学生学习状况,而且能够作为一个无形指挥棒,起到指引教学和学习努力方向的作用,比起单纯的“一卷定高低”和只是靠死记硬背就能得高分的方式要好得多,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大学生。

3结语

第8篇:我的空中楼阁教案范文

关键词: 教学反思 问题 培训模式 研究与实践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与深入开展,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方法逐渐渗透到中小学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中,使得目前中小学教育教学领域正呈现出一派蒸蒸日上的新气象。而其中,教学反思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则是尤为突出和明显的,既有众多研究者对教学反思的涵义、意义、具体方法策略等问题从理论层面上进行的深入分析和探讨,又有广大的一线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开展的教学反思实践活动,相关的教学案例、反思案例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可以说,时下,“教学反思”已成为教育界使用率颇高的时髦词汇,几乎成了谈教育者必谈之话题,写案例者必写之内容。如此盛行的反思之风,固然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教学反思无论对教师的发展,还是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教育的进步,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2010—2011学年,我们物理教研组承担了学校课题《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研究》的子课题《新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模式研究》的课题研究工作。但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对教学反思的理论及所进行的教学反思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和误区。尽管教学反思本身没有错,但过度的反思,为了反思的反思,形式化、模式化,套话连篇等现象则需要我们予以高度关注和深入思考,为此,本文拟就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现存的主要问题及形成原因等进行分析探讨。

一、问题与源起

(一)什么是教学反思

1.教学反思是分析教学技能的一种技术,是对教学活动本身(尤其教学技能、教学方法)的深入思考,这种深思使得教师能够有意识地、谨慎地、经常性地将研究结果(技术层面的)和教育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教师反思的目的是指导、控制教学实践。经常性地教学反思可使教师从经验型教学走向研究型。

2.教学反思是对各种有争议的“优秀的教学观”进行深入的思考并依次做出选择,是对教育观念,教育背景的深入思考。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进一步充实自己,优化教学。

3.教学反思是对教学经验的重新建构。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从而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促进其能力的发展。反思是教师理解、评价教学实践的一种手段,是对经验的重新组织和重新建构,并由此达到三个目的:(1)对各种教学活动的背景有新的理解;(2)对自身作为教师和教学活动的文化环境有新的理解;(3)对关于教学的一些想当然的假设有新的理解。研究者认为,教学反思是教师对于教什么和如何教的问题进行理性的和具有伦理性的选择,并对其选择负责任。

(二)教学反思的意义

1.教学反思可以改进教师的教学理念。

实践证明,凡善于反思,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努力,增强自己教学效果的教师,其自身的成长和发展的步伐就会加快。在教学中,一旦教师熟悉教材,特别容易陷入机械重复的教学实践中,处在经验性思维定势、书本定势、权威定势和惰性教学之中。因此,开展教学反思,加强教师自我评估和自律学习对教师主体的发展特别重要,教师只有把自我的发展看成是必需的和必要的,才会努力地去发展自我,建构自我,对自己的发展形成整体性的看法,从而不断促进自我学会教学,学生学会学习。

2.教学反思可以促进教师再学习的欲望。

教学反思可以进一步地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意识,不断反思会不断地发现困惑,“教然后而知困”,不断发现一个个陌生的我,从而促使自己拜师求教,书海寻宝。学习反思的过程也是教师人生不断辉煌的过程。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表达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的新方式。

3.教学反思可以改进教师的教学。

反思是一种手段。反思后则奋进。存在问题就整改,发现问题则深思,找到经验就升华。如此说来,教学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你可能在灯光下静夜思,回顾和展望;你可能倚着窗口,遥望星空,夜不能寐。正因为教学反思具有别人不可替代的个性化特征,你就有可能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多进行教学反思,等于在本来没有窗的墙上开了一排窗,你可以领略到前所未有的另外一面风光。不但多了一双眼睛、一对耳朵和一条舌头,甚至还多了一个头脑。

(三)教师在教学反思中现存的主要问题

1.教学反思的形式层面。

(1)格式比较单一,有模式化的倾向。

教学反思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对广大中小学教师来说,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已是人人皆知,但究竟在实践中该如何操作,怎样写教学反思,不少教师深感困惑而无从下手。这种情况下,介绍或给出一些教学反思的案例,让教师大致明确其格式或样子本身是非常必要的。但反观我们的现实却不难发现:许多教师写出的教学反思案例其格式基本上如出一辙,有教师将其总结概括为“先写不足之处,然后写获得启示,最后写怎样运用”,何其精辟凝练。而这种“八股”格式的套用无疑是十分错误和有害的。

(2)为应付检查,流于形式。

在教学实践中还存在这样的倾向,即不少教师把写教学反思看做是一种额外的负担,是浪费时间,往往为了应付学校领导检查才勉强胡乱应付完成。这样,教学反思的撰写就成了为反思而反思,流于形式,浮于表面,教学反思的实际价值根本没有得到切实的体现。

(3)有教学反思,但没有反思记录。

很多教师也经常进行教学反思,却因为怕麻烦,没有将反思的内容记录下来。这样,时间一长,自己的反思就忘记了,达不到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更达不到提高教学研究和论文写作水平的目的。

2.教学反思的内容层面。

(1)全面而不深刻。

通过查阅教师的教案,不难发现,比较成形的教学反思一般都在内容方面较为全面,大都从成功之处、不足之处、今后改进等角度进行论述,可以说是面面俱到,但多为蜻蜓点水,一带而过,虽然全面但缺乏深刻性,给人的感觉很是空泛,似乎大家谈的都是大同小异,没什么区别。如果所有教学反思都围绕新课标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开展,所有的教学反思转来转去都离不开同一话题,套话空话连篇,显然过于机械化、程式化,而且这种遍地开花、面面俱到的反思往往因时间、精力的有限,而缺乏具体性、针对性、鲜活性和深刻性。

(2)零散而不系统。

目前,教学反思在内容方面或多或少还存在着反思的问题比较分散、零碎,没有形成合力、不连贯、缺乏系统性等现象。一些老师常常是这次反思某一问题,下次反思就又换成了另一问题,有东一鳞西一爪的感觉,结果是每个问题都泛泛而谈,缺乏深度,以及对问题的较为连贯的、成体系的深入思考和认识。因此,反思的效果并不很明显,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也微乎其微,致使不少教师对这一方法的实效性产生了怀疑,而这反过来也严重影响了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积极性和热情,形成了恶性循环。

(3)重教师而轻学生。

许多教学反思案例所表现出的一种鲜明倾向是:反思的着眼点多集中在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方式方法、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的效果等“教师怎么样教”这一层面,对“学生的学”进行反思的并不多见,而这种做法是有局限性的。毕竟,教师的教最终应以学生的学习发展为宗旨和归宿,忽视对学生的分析和思考也就失去了反思的意义和价值。而且教学作为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其实质是以课程为中介,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或交往的共同发展的过程,“教”与“学”本身是统一的,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有机整体。因此,进行教学反思,就应该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大方面。

二、研究与实践

新课标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包括课后)反思。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学艺术,以期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那么,在“教学反思”中我们到底应该反思什么呢?

(一)记成功之举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例1:以高三第一轮复习《按图索骥——函数图像在物理中的应用》为例说明。

按图索骥——函数图像在物理中的应用

1.方法与技能:知道图像在物理学中的应用;会从图像的轴、斜率、面积、截距入手解决相关问题。

2.方法与过程:通过利用图像解题,体会图像变抽象为形象、变复杂为简单的作用,从而理解“按图索骥”在物理学习中的重要性。

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体会若干学习规则:从各类疑问的解决中归纳一般解题规律,并将一般规律应用于相关问题的解答。

重点也即难点:将物理公式与图像的数理转换。

请一学生用身体语言将黑板上三个图像所对应的运动过程进行模拟。并说明为何如此展示。

教师总结:

物理图像也是一种语言。这种语言可以使抽象的概念直观形象,使动态变化的过程清晰明了。那么,首先我们就要来认识图像。

一、识图——将图像翻译成物理函数或情景

思考:看图“看”什么?

小结:一看轴、二看斜率、三看截距、四看面积、五看交点。

二、画图——将物理函数或情景翻译成图像

思考:例2(2001年春):将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上抛.若不计空气阻力,从抛出到落回原地的整个过程中,下列四个图像中正确的是( )

小结:

一写:函数关系式。图像上每一点都对应着两个数,沿图像上各点移动,反映着一个量随另一个量变化的函数关系,因此,图像都应与一个代数方程相对应。

二建:建立坐标系。将代数方程按变量和自变量的意义建立坐标系。

三定:确定若干坐标。将可以确定的数据反映到坐标系中。

三、用图——图像与物理函数或情景相互翻译,解决复杂问题

一、图像与物理量函数式的关系。二、图像中轴、斜率、面积、截距、交点。

应用1:例6(2006年天津卷22题)某研究性学习小组

利用如图所示电路测量电池组的电动势E和内阻r。根据实验数据绘出如右下图所示的R-1/I图线,其中R为电阻箱读数,I为电流表读数,由此可以得到E=?摇 ?

课堂小结:

一、物理图像也是一种语言。这种语言可以

·1、使抽象的概念直观形象。

·2、使动态变化的过程清晰明了。

·3、使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明确。

·4、恰当地表示用汉语难以表达的内涵。

·5、避免复杂的运算过程。

可见:应用图像,既能进行定性分析、比较判断,又能进行定量的计算、论证,通过图像往往能找到巧妙的解题途径,把问题简单化。

二、图像分析中的一般规律方法(如何按图索骥?)

·1.全局掌控——

·关注图像的函数表达

·2.局部掌控——

·关注图像中的轴、点、线、面

三、图像分析引发的几条学规

课后反思:

1.教学流程——给课堂“序”的空间

处理函数图像题主要是能进行图像与函数或实际情景的双向翻译。首先要求学生能理解图线及其特殊点或斜率的物理意义,然后能根据所给信息作出有关图线和能根据图线所给的信息解决问题。其中图像与物理公式间的数理转换是学生最难把握的。根据学生对图像问题的现有了解和认知规律,设计了“识图”“画图”“用图”这三个环节,希望这样一种按从简单到复杂的“有序”编排,让学生能层层深入,从各类疑问及疑问的解答中体会解决图像问题的一般方法策略。

2.教学载体——给题目“变”的空间

理科教学不能从概念到概念,一定要以题目作为承载,不然就是“空中楼阁”、

“雾里看花”。高三教学尤其如此,只有用题目来说话,用数字来证明,学生才能深刻理解知识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所以,每一个结论的得出都以题目来加以佐证,题目的最佳来源当然是高考题,所以本节课全部选取了历年以来的高考题。更重要的是,对高考原题进行了一些串联功嫁接式的“变式”,希望给学生的刺激强度会更大,理解会更深刻。

3.教学方式——给学生“动”的空间

在上课初让一学生自编自演,用动作和语言解释画在黑板上的三种运动(分别用S—t图,v—t图,F■—t图表述),并讲述他“识图”的方法。从而快速切入课题。在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应用结论的过程中,注意让学生分析,或让学生上黑板板演,给学生解决问题或暴露问题的机会。

(二)记“败笔”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应吸取的教训,更上一层楼。要反思自己是否在刻意追求所谓的“好课”标准:教学环节中的“龙头”、“凤尾”、“铜腰”个个精雕细琢,教学手段中的“电媒”、“声媒”、“光媒”一个不能少;学生讨论热热闹闹,回答问题对答如流。这种“好课”似乎无懈可击,但有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小组合作学习有没有流于形式?讨论是否富有成效?“满堂电”是否有越俎代庖之嫌?有没有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的变化?学生的创造性何在?对这些“内伤”必须认真回顾、仔细梳理、深刻反思、无情剖析,并对症下药,才能找出改进策略。

例2:以与学生课后交流后的感想为例。

中午,10班一学生蹑手蹑脚地走进办公室。“老师,你有时间吗?”“当然,问问题吗?”“不,只是想跟你聊聊。”我欣然应允,叫他搬来凳子坐了下来。“老师,你上课太认真了,我成绩上不去,我不喜欢。”我吓了一跳,“什么什么,什么意思?”难道我认真备课、上课还错了?搞了半天,我才终于弄清楚,他觉得我的教学节奏太快,打破了他一贯的闲散轻松的学习节奏,所以无所适从,不知所措。我不禁哑然,前几天也是这个班的另外一个学生来找我瞎聊,觉得很适应我的这套节奏较快,密度较高的复习策略。的确,高三一开学,我们就直接进入了紧张的第一轮复习,每天的课都很紧凑。但是,同样的上课方式居然有这样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响。

谈了将近40多分钟,学生似乎是有所得地走了,但我却无法平静了。说实话,教了几届高三,我一直沿袭着这样的一套复习策略,也曾出过一些成绩。所以,已经习惯和迷信了这些老教案、老思路。但是,这个学生的话犹如当头棒喝,再结合学生在期中考试中的不尽如人意的表现,看来,我需要反思:我单方面地“投入”等于教学的主动吗?我认真研究题型、分析归类、精选典型例。但是,每天从思维中来到思维去,从题目中来到题目中去,在课堂上很投入,感情充沛,热情饱满,可是学生“激”而不发,“打”而不动,所以我虽全情投入,奈何学生情难以领。再思忖,为了赶进度,追效率,我用的多是“引君入瓮”的教学方法,我讲得多,学生动得少,这样是不是遏制了学生的思维,给学生蒙上了一层物理学习神秘莫测、高不可攀的阴影?这样的课堂,学生学习的心境和课堂教学的意境会是怎样的?那么,是不是还有更高效的复习策略?是不是还有更和谐的上课方式?

看来,要教好物理,仅仅有丰富的知识是不够的。物理不好学不好教,因为随着学习的深入,物理学习将会越来越难,要吸引住学生,就要体现出教师的水平。如果你这个教师是学生喜欢的,那么他可能“爱屋及乌”因此而喜欢这门课。所以,我认为一个高水平的优秀教师必是一个会“借题发挥”、“插科打诨”的教师;必是一个深谙“一张一弛、张弛有道”的教师;也必是一个能在合适时机、合适部位给课堂添加“油”的教师。

这种“油”可以是一个问题情境的创设,将鲜活而又有探究价值的事例引入课堂。比如嫦娥一号飞天那晚恰好是物理晚辅导,学生观看了飞船起飞后,激情高涨,难以平息,根本无法进行辅导,我索性投其所好,改变原来计划转而讲人造卫星发射、变轨、回收的相关原理,学生听得津津有味,甚至旁边教室的学生也挤过来听。

这种“油”也可以是概念原理分析时的类比夸张。比如讲解波的衍射时,将波的波长比拟为人的腿,将衍射能力比拟为人跨越障碍物的能力。如此,学生一下就明了其中的关系:腿越长,跨障碍物的能力就越强。

这种“油”更可以是习题评析时的平中见奇。比如对变速圆周运动中能不能过最高点的分析,许多学生只是就题论题,而没有从力的本质来把握真正的原因,于是,可以设计以下变式分析,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这种“油”甚至也可以是方法归类时的易色翻新。我相信,严谨的物理课堂有了这些“油”的加入,教学意境会变得更优美,必能让学生学得游刃有余、收获满满。

(三)记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的,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例3:学生做题:如图所示,质量M=20kg的物体从光滑曲面上高度H=0.8m处释放,到达底端时水平进入水平传送带,传送带由一电动机驱动着匀速向左传动,速率为3m/s,已知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则(1)若两皮带轮之间的距离是6m,物体冲上传送带后就移走光滑曲面,物体将从哪一边离开传送带?(2)通过计算说明的结论。若皮带轮间的距离足够大,从M滑上到离开传送带的整个过程中,由于M与传送带间的摩擦而产生了多少热量?

经过教师评析,原来茫然无措的学生会有所感觉,原来不知甚解的学生会感叹“原来如此”。原来学生有所感觉但却“误入歧途”也终于“迷途知返”。但是,多数学生此时充其量还是处于“听懂”的程度,只是初步领会了题中所含的思维方法。如果就此省略了让学生继续思考和运用的过程,那么学生很容易陷入“上课一听就懂,下课一做就错”的怪圈。所以,要让学生既听懂又学会,就必须为学生创造和安排“学以致用”的机会,“趁热打铁”设计一些思维方法不变,而若干条件情景有异的变式题。这样就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中,回顾所学的“方法”并作出相应的选择判断,进一步打开思路。从而轻松愉快地实现知识复习与能力提高,提高思维层次。

因此,便随机一变:

将母题中皮带速度改为速度5m/s向左运动,传送带长度长为9m,则物体离开传送带时的速度为多少?此过程中由于摩擦而产生的热量为多少?

(四)记学生见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他们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以后丰富教学的材料。

三、收获与启示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也是回顾教学—分析成败—查找原因—寻求对策—以利后行的过程。教学反思可以进一步地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不断地反思会不断地发现困惑,“教然后而知困”,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最终以教促学,有效增强教学效果,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参考文献:

[1]洪明.西方“反思性教学”的兴起与成因.上海:上海教育科研,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