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生个人自评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 高中物理探究性学习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图1)
2 高中物理探究性学习评价指标体系 (表1)
3 对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评价的方法
积极的评价机制是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究性学习的关键,要建立多角度,多元化的学习评价机制.评价方式也是多样性的.包括个人自评,小组内成员互评,组间互评,教师评价等.(教师评价指标体系已叙述)
(1)学生个体自评.学生个体自评的内容要侧重于:个体在探究实验中分担责任完成情况是否理想、个体与小组成员间的配合是否默契、个人的实验感受等.
(2)同一小组成员内部互评.同一个探究小组内的成员对小组内探究实验过程中各个成员的表现最清楚、最真实,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通过小组内成员间的相互评价更能反映探究操作的真实情况.利于教师对全班探究性教学时效性的把握和了解.
(3)不同小组成员间互评在实验中往往会出现小组操作快慢不一致现象,这时教师可以安排已操作完的小组成员间交流实验操作心得或参与到没有完成实验的小组进行指导,并要求他们把组间交流的结论和心得记录在实验报告中,记录的形式可以是实验的操作感想,也可以是对交流对象实验效果的评价.作为深入到其他小组进行指导的学生,教师要让他们记录指导的过程或方法、分析解决策略和自己的帮扶体验等.
(4)教师对实验小组总体评价.在探究性教学中,教师对探究实验小组的整体评价要考虑大局的原则,评价或赋分的目的是为了能促进小组成员的有效合作,使他们产生个人责任和对团队负责的情感.在实际评价时,要尽量找出每组,每个同学身上的闪光点,要确定学生的成就,充分肯定各组探究方法的优点,当然也也要恰当地指出其存在的问题.评价结果要简洁明了.
4 探究性学习评价的原则
评价要从保护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出发,体现尊重和爱护,关注个体的处境和需要,评价应突出发展、变化的过程.评价中要注意几点原则:
(1)教育性原则.即评价应以促进学生发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为目标.教师要注重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关注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积极主动的态度,努力把学生引向思考和解决问题上,而不是引向只让学生掌握物理知识程度上;
(2)民主性原则.即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评价,转而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通过评价,启发和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学生对学习评价的参与感和自我体验,并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
(3)及时性原则.现代心理学效应规律告诉我们,当学生某种良好行为出现之后,如能及时得到相应认可,就会产生某种心理满足,形成喻悦的心境,并使同类行为向高层次需要作出积极努力.为此,在探究性学习评价过程中,注意评价时机的及时性.一方面,满足学生自我肯定的需要,进一步激活学生的潜在能力;另一方面,则能起到防微杜渐,堵缺补漏的作用,确保学生学习的顺利进行.
例如,在“重力加速度”的课题研究中,全班学生自动分为八个小组,利用两周的时间,完成课题研究并撰写出详细的实验报告.每个小组选派一个代表上台总结课题开展的具体情况,然后接受其他学生的提问.笔者只在必要时参与活动,给以恰当点拨;最后归纳出以下六种可行的方案:
①查阅文献资料数据直接得到本地的重力加速度g值.⑥用倾角为θ的气垫导轨,按a=gsinθ,求g.通过比较、讨论,学生们一致认为:方案①过分依赖现成结论;方案②是课本上给出的示范;而方案、③、④、⑤、⑥的设计则富有创意,得到一致好评.更为可贵的是学生在交流、讨论与评价的过程中所展现出的渐趋缜密的实验设计思想和严谨的科研精神.例如,方案②设计组经过组内讨论得到:该实验初始条件是球必须从静止下落,而且下落高度h不能太小,否则会相对地增大下落时间t的测量误差;在争论时更有学生提出落球的材料选择问题,经过激烈争论确定最佳选择是体积小、密度大的钢球.看到学生的进步和他们在探究过程中体现出的创造精神,笔者更加坚信:只要给学生以足够自主的空间,恰到好处地加以指导,要实现探究性学习“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目标是不难的.
(4)注意评价语言艺术性的原则
【关 键 词】 中小学;评价机制;问题;探究
【作者简介】 罗贤宝,老河口市洪山嘴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襄阳市骨干教师。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改进美育教学,推行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也指出,要适应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大力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对照《决定》和《意见》精神,我们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去尝试与实践。
我市中小学教育不仅存在教育评价手段过于单一等问题,还存在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相互脱节的现象。高中埋怨初中不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送入高中的学生质量不高,学生在高中没有发展潜力;初中指责小学忽视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和养成教育教育的落实,过早地分化出大量的后进生。而小学并不理会初中的指责,初中也同样不理会高中的意见。这就造成了三个学段无法形成一个统一的体系,直接影响老河口“教育梦”的实现。2013年3月,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勇同志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对这一现状作了深刻剖析,提出建立“倒评机制”的观点,切中要害,发人深思。
众所周知,教育质量评价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是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环节。结合我市的教育实际,在推行以教育局为主体的综合评价和学校自我评价模式的基础上,尝试以高中为主体评价各初中、以初中为主体评价生源地各小学的倒评模式,可以有机整合全市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这样各初中必将考虑按照高中对学生培养的要求合理安排本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各小学也必将考虑按照初中对学生培养的要求合理安排本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如此,科学合理的小学教育必将为全市初中的教育质量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而更高质量的初中教育必将助推我市的高中教育水平大幅提升。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做到全市教育一盘棋,振兴老河口教育的梦想才可能实现。
2013年秋,洪山嘴中学(简称我校,下同)在学生的养成教育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通过制定养成教育考核细则,组织养成教育周考核、月总结、期末考评等活动,基本形成了一套养成教育的落实和考评机制,学生的养成教育评价结果将纳入教师的学期绩效工资考核之中;同时,我们正逐步推广在各班建立学生个人成长档案,尝试运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现结合我校的一些实际做法,提出关于在全市推行倒评机制的一些设想。
一、评价的基本原则
1. 综合性评价原则:综合考查学生发展情况,既要关注学业水平,又要关注品德发展和身心健康;既要关注共同基础,又要关注兴趣特长;既要关注学习结果,又要关注学习过程和效益。
2. 集体性评价原则:通过考查学生群体评价整个学校的教育质量,评价结果不针对个人。
3. 自评和他评相结合原则:以学校各职能部门考核学生群体的他评方式为主,同时参考学生对照考评细则进行的自我评价,两部分以不同的权重相加为综合评价结果。
4. 发展性评价原则:评价中体现对学生发展、进步的关注;评价方式上不仅关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最终结果,而且更加关注学校进步和努力的程度。
二、评价方法
1. 建议首先由初中制定考评生源地小学教育质量的倒评细则,依据细则引导小学培养出符合自己期望的学生;高中结合我市目前的实际情况评初中教育质量亦需拟定出相应的倒评细则,以指导各初中学校为高中输送优质的学生。当然,教育局可以对倒评细则的拟定给予宏观的指导意见,或者,在各校意见的基础上拟定统一的倒评细则。
2. 主要通过测试、问卷调查、查阅资料等方法进行评价,辅之以现场观察、个别访谈等多种评价方式。这就要求相关参评和被评学校要建立学生成长记录档案,充分利用学生成长记录档案考查学生的品德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身心发展水平等指标,通过学业水平考试、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等成果进行综合性评价。
三、评价的前期准备
1. 建立倒评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各项指标考核小组,组建各班级的考评小组等组织机构,对倒评工作进行领导、组织和具体实施。
2. 深入学习《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切实转变当前以学习成绩为主的教育观和评价观,在此基础上,广泛征求意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学生品德发展水平测试卷、调查问卷、及相关指标的考评细则,并组织教师和学生学习,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指导师生共同提高的一个过程。
3. 推行并落实养成教育,逐步探索出一套科学可行的养成教育考核评价方法,其考评过程和结果是综合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4. 建立学生个人成长档案。学生个人成长档案的内容应涵盖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方面,包括学校的养成教育评价、参加活动的记录、取得的点滴成绩等。这将作为学生品德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身心发展水平等指标考核的重要资料。
四、考评程序
1. 开学第一个月(9月份),学校通过学生自评、书面测试、问卷调查、班组评议、现场观察等多种形式对新生进行考核评价,月末汇总分析,结果视为基础性评价,作为生源地学校的评价成绩的80%。
2. 此后三年中对学生的综合评价成绩(包括毕业综合成绩),汇总后视为发展性评价(或者称之为“增值评价”),作为生源地学校的教育评价成绩的20%。
3. 分两个阶段分别把以上结果上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并反馈给被倒评的学校,指导被评学校的教育教学。
五、考评细则
1. 初中倒评小学考评细则。
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以等级方式呈现的评价项目按照一定的权重折算成数据,五个大项的数据再按以上权重折算后汇总,成为最终评价结果。反馈给低学段学校的评价报告不仅有数据,而且亦将此数据得来的依据(评价过程)予以详细说明,以引导他们搞好相应的教学工作,切实加强薄弱环节。
考评等级的数据折算可考虑以下方案:
方案一:单项考评得分=单项考评中学生群体的A等率×100+B等率×50-C等率×100
方案二:单项考评得分=单项考评中学生群体的A等率×100+B等率×50
2. 高中对初中的倒评细则,应在充分体现《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我市优质生源大量流失的现状和高中的实际需要进行制定,应考虑把各初中送入高中的学生学习水平、流失到我市以外的优生比例以及高考中来自不同初中学生的上线率等指标纳入到对初中的倒评中,促使全市初中将优质学生送入我市高中,进而提高高中的教育教学水平。
六、考评中应注意的问题
1. 考评中过于注重甄别的做法不可取。考评的目的在于引领和指导教育教学,应以鼓励和引导为指导思想,让优秀成为多数。
2. 考评中突出学生个体的做法不可取。考评工作以学生为考评对象,是对学生群体的综合分析来考评学校的教育教学。
3. 考评中疏于宣传学习的做法不可取。考评虽是对生源地学校的考评,却也必将对学生在校的继续学习和生活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宣传学习能让学生知道哪些是对的,应该如何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比如,养成教育的考试就是一场事先让师生知晓标准答案的考试,考评前的宣传就是重要的导向。
七、关于倒评机制的思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训教学隐性知识管理
高职教育以培养高层次技术应用性人才为根本任务.就培养模式而言,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实训教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实训教学的主耍目的是通过在真实或仿真的情境中进行反复训练的活动.试图使学生熟练掌握一定的职业技术技能.从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目前,关于高职实训教学的研究尽管已比较丰富.但主要集中在诸如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训教材的编写、实训师资的培养等显在层面.对于更深层面的研究则相对不足,主要表现之一即是以显性知识作为教学的唯一媒介.忽视隐性知识的潜在影响.从而导致实训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因此.我们必须明晰隐性知识管理的价值并通过适当的路径实现这种价值。
一、隐性知识的内涵和特点
知识观是隐藏在学习与教学理念后面的基础高职实训教学应当秉持怎样的知识观?实践表明,基于完全显性知识的授受只能部分达成实训教学目标。在此背景之下.隐性知识及其管理进入高职实训教学理论研究的视野关于隐性知识的研究.始于英国科学家、思想家迈克尔.波兰尼,随后陆续有更多学者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波兰尼在其著作《个人知识》中首次明确提出“隐性知识”的概念。他指出.人类有两种知识.一是可以用书面文字或地图、数学公式来表述的知识,即所谓显性知识;另外还有一种知识是不能被系统表述的。即所谓隐性知识隐性知识在量上远超忡知以,以至于可以将显性知识比喻成隐性知识海洋包同着的几座岛屿在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并存的诸多情境巾,隐性知识居于知识体系的内核。
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处于知识连续体上的两极.与显性知识相比,隐性知识具有一系列特点。第一.隐性知识难以通过符号作出逻辑的阐释,是一种“不清晰的知识”.这种知识一般零散地存在,具有浓厚的个人性和情境性第二.隐性知识的拥有者与使用者既然对知识不能清晰地加以表达.则这种知识也不能象显性知识一样以“正规”的形式加以传递和分享,因而“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第三.相对于显性知识而言.隐性知识还处在尚未编码的状态,缺少逻辑推理的基础.不能依靠理性过程对隐性知识作出批判和反思。此时.隐性知识更多地依赖个体的技巧、习惯、信念等形式来表征。从类型来看.隐性知识可分为隐性的“陈述性知识”即狭义的知识和隐性的“程序性知识”即通常所讲的技能。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学作为实践性环节在内容上无疑同时包含了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就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学而言.隐性知识党内在地依附于实训教师。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秤大量地运用显性知识。然而.实训内容主要是一定的技能.它属于广义知识领域所指称的“程序性知识”.这种知识并不能全部清晰地表达。因而“不可言传”。其次,学生通过实训也必然形成己关于实训学习的信念、习惯,乃至于技巧,这也属于隐性知识的范畴。因此,隐性知识分布在不同的主休之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以实现主体际的流动就单个仁体而言,隐性知识既包括个体自我形成的隐性知识,同时还包括通过流动共享等途径获取的隐性知识。
二、隐性知识管理在高职实训教学中的价值
在重视知识管理的背景下,所谓隐知识竹理就是重视隐性知识的价依,通过有效途径使隐知识的生产过程高效化,并且为隐性知识的流动、共享、创新与应用提供良好的内外部条件〔、实训教学对隐性知识的忽视并不意味着隐性知识不起作川,事实上隐性知识能够自发地对实训教学产生影响,甚至是产生阻碍或干扰的影响。隐性知识存在于学生实训过程的每一个阶段,大量存在的隐性知识,不仅是实训教学的目的,也是实训教学成功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必须承认隐性知识管理的价值。
(一)促进实训教师的专业成长
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是教学的主导者,同时也是知识创新的主体,教师作为专业化的职业,首先是因为教师个体中存贮着知识,其中包括大量隐性知识。实训教学单凭显性知识的传递不能完全实现教学目标。例如,实训技能是难以用明晰的语言尽善尽美地表达的。另一方面,显性知识的传递只有通过隐性知识的参与才能获得成功。挖掘存在于教师个体中的隐性知识是促进实训教学资源增长的基础。因此,促进教师隐性知识的显性化是提升实训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教师对隐性知识的把握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然要求。
(二)促进学生职业技能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学生的发展从横向分析有认知、情意、审美等方面的发展;从纵向分析,不仅指学生当下的发展,更是指学生未来的、终身的发展,是学生未来的适应能力、继续学习能力、接受挑战并改造环境的能力的发展,即个体的可持续发展。实训教学不只是为学生获得暂时性、固定化的某种职业技能.而是有着更为宽泛的目标。实训教学对学生技能的强化从某种意义上是对一定模式的固化,从而不利于学生的创新。创新是对原有模式的背离,此时,隐性知识会扮演玉要的角色)学生不仅要学习已经格式化、系统化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更要探索和学习处于隐性状态的知识〕从隐性知识的角度进行实训教学,引睁学生从关注自身的隐性知识开始,学会自我反思和自主成长,逐步培养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对于提高学生在实训时的体悟水平产生较好效果。
(三)促进实训教学的组织管理改革
隐性知识能否高效流动、共享、创新与运用是关涉实训教学成败的关键之一。实训教学中“知识管理’,概念的引人,能够将分散的个性化的知识整合成有机的组织知识体系。在实训过程中可以形成实训共同体,通过隐性知识管理可以充分实现实训共同体的知识资源的整合、发展、共享和增值。在高职实训教学中,不同特点的学生具有个性化需求和表现。因为,学生个休的隐性知识不仅促进自身显性知识的提升,同时还可以成为公共资源,实现共享。同时,学生个人也在不断学习和吸收实训共同体知识的基础上,学习他人的优秀成果和成功经验过程中,不断提高个人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即显性知识又内化为学生个人的隐性知识。在这个意义上,进行实训教学的组织管理方式是先决条件。
三、隐性知识管理的路径建构
隐性知识在高职实训教学中的重要性自不待言,但是隐性知识很难通过训练这种正规的形式进行传承。因此,隐性知识管理主要取向不外乎是:个体自身积累隐性知识,实现隐性知识的增长;主体际隐性知识的交流与共享。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个体隐性知识的积累必然导致成为“知识源”而主体际的交流与共享也会促进各个不同主体的隐性
知识的积累。
(一)教师对话教学方式的实现
高职重视实践实训教学就必然要求关注隐性知识对教学方式的影响。教学过程是传递、掌握和批判显性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使隐性知识显性化并得到检讨、修正和应用的过程。教师在观念上必须承认教学中大量隐性知识的客观存在,从而改变自己只是一个显性知识“传递者’,的观念。通常的实训片面强调实践技能的示范与模仿,但由于隐性知识的不清晰性,教师应该使实训教学过程变成一种师生双方之间真诚的、自由的对话过程。对话是师生双方基于理解的视界融合,在问与答的辩证过程中,对话双方深化自己对知识或问题的理解,能够揭示出更多的东西。正是在对话这种语言形式中,双方构成真正平等的关系,相互尊重与包容,真诚接纳与分享,每一个人缄默的认识立场、观点或模式才能得以充分的显现,从而既可以为自己也可以为他人所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检讨、修正、批判或利用。缺乏对话的教学,师生双方既不可能认识和理解他人的也不可能认识和理解自己的隐性知识。
(二)实训教学考评方法的变革
实训教学考评要超越基于显性知识的评价方式,首先合理选择评价目标。除分析常规的实训报告、实训总结外,从隐性知识管理的角度出发,教师还应分析学生的隐性知识对于他们理解与解决问题的影响。另外,教师要善于运用逸事记录作为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标志,分析其成功与不足。在阶段实训完成后,要指导学生撰写反思札记、实训叙事,并对其进行质化或量化的评定。教学考评方式的核心是将学生已有隐性知识外化,以便于评价者对学生进行评定。在此过程中,学生的互评与自评显得尤为必要。通过互评学生可以亲历评定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掌握评价的标准,既有利于自评,也无形中使学生个体实训学习自觉收敛于教学目标。学生的自评不仅使实训教师减轻工作负荷,同时也是学生个体实现自我发展的前提与基础。
(三)隐性知识共享机制的创设
知识的共享,能够为新知识的创造、开发和运用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知识生命力的焕发离不开共享过程,建立在个人经验基础上的隐性知识更是如此。然而我们应当看到,隐性知识的共享机制并不是自发形成的,常有两种倾向阻碍共享的实现:隐性知识的所有者有时并不愿意将自己的知识与人共享;相反,并非所有人愿意接受别人尚不能“明言”的知识并加以运用〕因此,在实训教学的组织过程中,除倡导对话教学方式外,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之间进行相互交流,促进学:有意识地对自己的隐性知识加以反省,井月川几富形象的语言把自己的隐性知识尽,能地表达出来尤其是分散在不同实训环竹或岗位的学生往往拥有更多的关于具体环节或岗位的隐性知识,这种交流,.丁以扩大隐性知识发挥作川的范。
一、引导学生与“素材”对话,发展“规划习作”能力
在习作教学中,“素材”主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对学生而言,素材是客观的、外在的“物”;由“物”生“意”是学生确立习作中心的过程,需要教师的关注和引导。对学生来说,由“物”生“意”的过程较为困难,因为既要产生观点,又要将观点转换为句子或段落。在教学《写童诗》一课时,第一个教学环节即体现了学生理解素材时由“物”生“意”、确立习作中心的过程。
师:我喜欢到厦门的环岛路看云,所以收集了一些云的图片,我们一起欣赏。(配乐并出示图片)看完图片,同学们有什么感受?
生1:云有各种各样的美丽和壮观。
生2:云是千变万化的。有的像一只狗,有的像一条鱼。
师:同学们,我们不仅可以用“美丽”“壮观”等词语表达感受,还可以用句子表达感受。
……
在教学《写童诗》一课时,第二个教学环节是尝试用一至二小节诗描写云。教师可让学生自由交流,充分表达对素材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重点关注两方面:一是学生理解和处理素材时的由“物”生“意”,二是不同学生对同一素材的不同理解和处理。进而引导学生经历观察与感受、联想与想象、立意与选材等过程。
在教学《亲情测试》一课时,第一个教学环节是请学生在纸上写下最爱的5个人,然后“5选4”“4选3”“3选2”,最后“2选1”。学生完成选择后要交流选择的理由,交流选择理由的过程就是学生与素材对话的过程。接下来,学生根据素材组织信息,生成口头表达或书面表达,即初步“规划习作”。这是学生“自能作文”的首要条件。
二、引导学生和语文知识对话,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存在差异,导致写作质量的不同。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和自己已有的语文知识对话,帮助学生谋篇布局、表情达意。
1.让学生在习作实践中探究和体验习作技法
习作课堂的重心是让学生在习作实践中探究和体验习作技法。因此,教师要做到:在学生原有语文知识的基础上,帮助他们串联旧知识和新知识,整合与规划素材等习作信息。
例如在教学《晴天有时下猪》一课时,学生都很想拥有故事中那个在上面写什么都能变成现实的神奇日记本,于是学生的写作兴趣被激发了,写作情感被调动了。那么,童话故事怎么写呢?
生1:4月1日,星期一,阴。今天早上10点钟蔡老师会变成学生,年龄只有11岁。
[众生大笑,鼓掌。]
生1:10点钟到了,变!
师(惊讶):怎么回事?讲台怎么变得这样高?啊,我的声音怎么变了?我身上怎么穿着校服……
[众生大笑。]
生2(严肃):小蔡同学,现在是上课时间。小声讲话会被蔡老师批评……
[众生大笑。]
生2:咦,蔡老师怎么不见了?
师:我就是蔡老师啊!
生3:小蔡同学,你整天想当蔡教师想疯了,还真以为自己是蔡老师吗!
师:可我真是蔡老师啊!
[众生笑。]
生4(端详):不过,仔细看你还真有点像蔡老师。
[师苦笑,众生大笑。]
师:别闹了!校长要来听课。如果校长发现我没上课,奖金会被扣光!
[师愁眉苦脸,众生笑。]
生5(对师):小蔡同学,你不是整天想当蔡老师吗?给你一次机会,让你冒充一回蔡老师!
[众生欢呼,一起把师推到讲台桌前。]
师:同学们好,现在开始上课!不对,我现在11岁,读五年级,没那么多知识,怎么当老师?
生6(扮校长,严肃地):蔡老师怎么不在上课?(对师)你一个学生为什么站在讲台前?
[众生大笑。]
师:我就是蔡老师!
[众生大笑。]
生6:胡闹!
[众生大笑。]
生1:报告校长,他真是蔡老师!
生6:蔡老师也真是,上课到处乱跑。要严厉处罚!我一定要找到他!(下)
师:同学们,救救我呀!
[众生大笑。]
生1:没关系,我在日记里把这一段擦掉就是了……
师(变回蔡老师):再想想别的办法,怎么让校长相信老师变成了学生?
生1:我把校长也写进去,让校长也变成11岁!
[众生鼓掌。]
师:这多有意思!
学生创编的《校长来听课》既是童话故事,又融入现实生活场景。这一童话故事的创编把学生的想象融入课堂、融入生活,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备。可见,只有让学生在习作实践中探究和体验习作技法,才能使学生创造性地运用已有语文知识,发展习作思维。
2.让学生在习作实践中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习作课堂的难点是让学生在习作实践中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因此,要注重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指导。具体而言,要做到两点。首先,尊重学生的自主表达,即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其次,针对不同学生作文思维的差异进行及时而有针对性的指导。例如在教学《写童诗》一课时,教师可设计这样的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根据平时生活中的观察及刚才所看到的图片,谁能用句子说说云像什么?
生1:我每次回家都能看见云,那里的云很像一只鹅。有时吹来一阵风,云又像一只海星。
师:去掉多余的文字,突出描写对象的特征。
生1:云很像一只鹅,吹来一阵风,又像一只海星。
生2:我看到的云,有许多小火苗高低起伏,就像天空中燃烧的一片火海一样。
师:用一句话概括描写对象的特征。
生2:云像一片火海,高低起伏,那是天空中多么美妙的一个场景啊!
生3:天空中的云像一个大大的棉花糖。
师:棉花糖有什么特点?
生3:不仅白白的,还甜甜的。
师:想吃这样的棉花糖吗?
生3:云像一个大大的棉花糖,不仅白白的,还甜甜的。嘴馋的时候,真想飞上天去咬它一口。
生4:云有许多种颜色,这些颜色会变化。
师:生活中人的脸色也善变。
生4:我妈妈是一朵善变的“云”。她安静时,脸色柔和,好像白色的“云”;她发火时,脸色通红,好像“火烧云”。她生气时,脸色一沉,好像“乌云”。
学生就“云”这一习作素材进行口头语言表达时,运用了阅读教学中掌握的表现手法,例如比喻等修辞方法。其实,学生天生是诗人,生活本身是诗歌。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及时纠正学生语言表达中的不当之处,使学生的语言更加准确、具体、生动、简明和扼要。
三、引导学生与同伴对话,发展感悟能力
习作教学强调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在交流和探讨的过程中形成对写作的正确认识。
1.习作前自评
作文评改关注学生个体的内省、感悟与构建过程。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习作过程。例如在教学《写童诗》一课时,教师可在习作之前就让学生对自己的写诗能力进行自评:“我能马上写的在稿纸上画‘’”“我需要想一会儿才能写的在稿纸上画‘’”“我需要老师帮助才能写的在稿纸上画‘’。”习作前的自评旨在引导学生思考习作过程,反思与重构自身的习作能力。
2.分组评改
教师可根据学生习作前的自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各组最先完成习作的学生负责组织习作交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自己的习作或他人的习作,自主讨论、悉心评改。例如在教学《写童诗》一课时,学生完成习作后,教师可让习作前自评时画“”的学生互相交流,习作前自评时画“”的学生互相交流。习作前自评时全班有三个学生画“”,教师对他们进行辅导,最终他们也都写出童诗。分组评改直面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利用课上时间,让学生在与同伴的交流中进一步感悟习作。
3.自然评价
关键词:会计实训 教学评价 多元
国外职业教育,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就出现了评价内容多元化的趋势,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德华・加德纳在分析、批判和改造传统评价的基础上提出并建立了多元智能观的评价理论。近年来,教育部及江苏省教育厅也多次发文指出:评价的核心是促发展,评价的功能在于导向、激励、诊断和发展,评价的内容要多元,应重视学习过程评价,强化综合实践能力考核,建立以能力为本位、评价主体和方式多元的评价体系。
一、我院会计实训课程教学评价现状
会计实训课程是以提高会计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融会计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于一体,由学生通过分析、设计、操作等过程来完成的训练课程。为深化课改、洞悉我院会计专业实训课程教学评价的现状,《会计专业实训课程教学评价研究》课题组对我院会计专业部分班级的学生开展问卷调查,调查方式为整群抽样,共下发调查问卷176份,回收176份,回收率100%。分析研究调查数据后,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一)评价导向不明确。目前,我院大多数会计实训课程都采用期末考核一种评价形式,过于强调考试的作用,教学评价标准重共性、轻个性,重知识、轻能力,重智力因素、忽视非智力因素,重综合评价、忽视特殊能力评价。这种教学评价难以起到充分发挥和引导高职学生个性发展的作用,学生的知识、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很难通过一次考试就可以检测出来,教师也无法较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二)评价方式比较单一。在现行的测评方式中,主要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来进行评定,缺乏学生按照指标体系进行自评,学生不能有针对性地找出自身的差距与不足,限制了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和提高。
(三)忽视过程性评价。高职学生综合能力(包括创新能力)的评价,大多随同其他方面的评价在期末集中进行,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及其不同的学习阶段均采用相同的评价标准。这种“一考定全程”的评价方式,忽略了过程性评价的要求,难以全面、及时、准确地跟踪评价学生的个体发展状况,既不能体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变化,也不利于学生及时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同时,也不利于教育者采取适时的激励措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
(四)评价结果静态绝对化。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只是他评,学生的独立意识、创新精神、竞争观念都难以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高。科学的评价应重视自评,让学生参与评价的全过程,引导学生对照创新人才的规格和要求自主进行内省和衡量,了解自身的长处和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进而上进心和进取精神也得到增强。
二、对会计专业实训课程教学评价的思考及应用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一般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诸因素的评价,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
目前,我院开设的会计专业实训课程分为校内实训课程和校外实训课程两部分。校内实训课程主要包括:基础会计实训、出纳、会计电算化实训、会计综合模拟实训等主干实训课程,珠算、点钞、键盘录入等应用技术实训以及证券模拟实训等拓展课程;校外实训课程主要包括暑期见习和顶岗实习。课题组通过分析调查后反映出来的问题,对我院会计实训课程教学评价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改进:
(一)评价主体多元化。单一的教师评价模式往往不能充分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职业技能,评价学生的主体除了授课教师、企业技术指导人员,还应该包含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同行、顾客等。建立以专任教师、企业实践指导教师评价为主,其他评价主体为辅的模式,全面考察学生“称职”情况,以评定职业技能的高低。
1.在《出纳实训课程教学评价方案》中,广泛采用教师评价、组长评价、学生自评的多元评价模式。针对出纳工作的特点,将其分为填制账簿启用及交接表、填制与审核原始凭证、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登记日记账和备查簿等八个项目进行项目化教学,由于每个训练项目的内容不一样,侧重点也不尽相同,课题组对每一个实训项目制订了评价表,其评价的内容、模式和比重也不尽相同。如在“处理现金收支业务”和“处理出纳岗位综合业务”实训项目中,课题组制订了包括实训作品评价、模拟情境操作评价的量化评价表,通过教师评价、组长评价、学生自评等多元的评价,使学生能较全面地掌握现金收支业务的职业能力。
2.在校外实训中,注重第三方评价。
(1)课题组开发的《学生见习手册》,主要包括见习学生基本情况登记、见习单位情况登记、见习周志、见习小结、指导教师评价等内容,将学生暑期见习成绩总评明确为:专业见习最终成绩=见习周志(20%)+见习小结(20%)+见习单位评价(30%)+见习指导教师评价(30%)。
(2)课题组开发的《关于学生岗位实践的有关规定和成绩评定方案》和《学生岗位实践手册》,将岗位实践成绩的评定由实习单位评价(占比60%)、学校指导教师评价(占比20%)以及实结(占比20%)三部分组成,且实习单位评价具有一票否决权,强化了社会评价。设计了“岗位实践基本情况表”、“与学校指导教师联系记录”、“实习周记”、“岗位实践检查表”、“学生岗位实践总结”、“实习单位意见”、“学生岗位实践量化评价表”、“成绩总表”等栏目。其中的“学生岗位实践量化评价表”分别由实习单位和学校指导教师来评价,实习单位评价是站在“单位看员工”的角度,侧重于该生是否遵守劳动纪律、财务纪律等;而学校指导教师评价是站在“学校看学生”的角度,侧重于实习计划完成情况、与指导教师的联系程度、实习材料质量等,并特别设计了加分和扣分项目,体现了学校、学生和实习单位“和谐发展、互荣共进”的指导思想。
通过填写“实习周记”,可以敦促学生认真做好实习工作记录,培养其档案意识。通过填写“与学校指导教师联系记录”和“岗位实践检查表”,可以强化过程评价,同时也可以与学校指导教师自己填的联系记录核对,起到相互稽核的作用,以加强学校对实习学生和指导教师的管理。
(二)评价内容侧重于实践操作能力的评价。将会计实训课程的评价内容从传统的对理论学习的评价逐步转为对实践操作能力的评价,以努力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理论、概括理论和运用理论的能力,实行以实践为主,笔试为辅的考核方式。鼓励教师根据课程特点及学生的任务完成度来选择灵活多样的评价形式,如笔试(开卷、闭卷)、调查报告、现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1.在出纳实训的“到银行提取现金”这一项目中,主要考核学生对现金支票签发的准确性、持现金支票去银行办理取现业务时的注意事项、取回现金后回单位如何进行账务处理等情况,不一定考核每个知识点,重点是考核学生的会与不会。侧重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考核,突出应用性、操作性;减少死记硬背,增加能力权重,减少生搬硬套,强调实际应用。
2.在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课程采用实训综合评分法,主要由过程评价、结果评价以及其他评价三部分组成,从实训参与度、协作情况、工作态度、业务能力、工作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价。具体如下表。
期末,学生完成财务会计报告编制、凭证装订、实训成果归档以及撰写实训报告等实训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对本学期的实训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汇报后,安排进行结果评价,除了组内评价、学生自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外,学校再聘请校外专家对学生的会计档案进行评价,主要针对实训任务的完成度、实训作品质量以及实训报告等进行评价。
实训综合评分法,借鉴了人力资源中的绩效考核,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提高过程评价的比重,通过对团队协作精神、会计档案资料、实训报告等方面,运用学生自评、组长评价、教师评价和社会评价,实现了对学生的多元评价。通过在多个班级中试行实训综合评分法,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动手能力、沟通能力以及独立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三)评价模式以过程评价为主。将评价模式由“期末一考定终身”转为对其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结合评价,且以过程评价为主。按照教学目标要求,将岗位能力训练的最终目标分解为多个单元,进行全程分段考核。评定成绩的时间,按实际课程中所含职业技能内容的具体情况确定,重新组织课程资源,构成技能的考核模块,根据模块的具体教学情况安排考试的时间。
例如,在点钞、珠算、键盘录入等实训课程的教学评价中,将评价划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结果评价两部分,并在原有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了三个方面的改进:一是将过程性评价的比重确定为70%,结果评价的比重确定为30%;二是将过程性评价中的评价标准实施梯度化(即随着学生训练的深入,逐步提高评价标准),三是在方案中添加各级各类技能比赛获奖加分项目。同时,将考核次数由原来的期末考一次转为每月考核一次,各月取最好的一次成绩计入平时考核成绩,通过在2010、2011级的会计专业班级的技能课中试行,强化了过程评价的重要性,学生的主动性有了显著的提高,整体技能水平也在稳步提升。
(四)在部分课程中试点实施“以证代考”。鼓励学生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认证考试、参加国家指定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的鉴定考核(珠算)、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大赛,成为技术业务的多面手,获得就业准入的“通行证”,以“一书(毕业证书)多证”,确保毕业生在合格的基础上有特长,增强就业竞争能力。
(五)在系科管理中引入“学生实践能力成长档案袋”。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向社会输送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而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不能只看学生本学期实训课程的评价结果,必须加强过程管理和督促。为此,课题组建议相关系科为每一位学生建立“实践能力成长档案袋”,档案袋内容主要包括:个人发展规划书、齐全的学期考核手册、各实训课程记录及总结、代表作品、课堂精彩瞬间等。由任课教师及时收集学生每学期开设的会计实训课程的成绩、代表作品、实训记录等,交由系科保管。力求通过比较全面的材料与作品,将学生在校期间的会计实训能力立体呈现出来,为自己的成长立此存照,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动力,同时,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档案意识,也有助于其会计职业道德的养成。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科学;评价方法;实施方案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8-0238-01
《科学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科学课中的教学评价就是要通过评价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课程宗旨,即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使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提高和发展就成为小学科学课教学的根本任务,健全的科学教学评价机制有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
一、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1.教师评价。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发展和成长至关重要。
2.学生是评价的主体。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活动中,让学生直接参与教学评价,鼓励他们进行自评与互评,反思自己的学习状况,评价同伴的学习,甚至于让他们对教师的教学方法进行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伙伴关系,形成一种激励机制,激发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互帮互学,共同改进教学。
3.家长是科学评价的参与者。我们可以适时举办家长辅导班或与家长取得书面联系,使他们掌握一些激励为主的评价方法。从而与学校教育和教师的要求保持一致,建立一种家长与教师共同关心学生学习的机制。
二、评价内容的全面化
新课标要求:“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安排,我们把评价内容分为四大部分:
1.科学知识。主要评价各单元各课时最基本的、对学生今后发展有较大意义的知识,即课程中要求了解、知道、掌握、运用、探究的知识。
2.活动能力。重点评价学生动手动脑“做”科学的能力,即主要评价学生观察、操作、实践、制作、创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主要评价学生对待科学学习与探究活动中的态度。
4.能力表达。学生把平时从课外看到的关于自然科学的知识。
5.行为习惯。主要评价学生在科学学习与探究活动中的行为表现,以外显的信息为主。
三、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科学课程的评价应以真实的科学探究活动为基础,包括师生日常的课堂教学活动和课外实践活动。所以,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应该,而且必须伴随于科学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而且其评价方法也不应拘泥于书面测验和考试,凡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素养的评价方法都应得到肯定与赞赏。
1.观察法。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表现,据此调整教学进度,改善教学方法,必要时展开个别的教学指导。教师对学生长期、系统的观察应作好记录。
2.谈话法。教师应以平等的身份向学生询问一些探究性的问题,了解学生对这些问题的看法、想法。
3.测验与考试。在探究性学习的评价中有两种用法:一是在学习开始前对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进行摸底;二是在学习告一段落时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总结。
4.活动产品分析。学生探究学习的一切结果都可以用来评价。例如,课堂笔记、图画、小诗文、实验报告、科学调查报告、手抄报等等,通过学生的自评和互评,逐步学会分析个人探究学习的特点,以利扬长避短。
5.学生成长记录袋。成长记录袋可以详细地记录学生的成长轨迹,通过具体材料的对比,看到自己的发展变化。
6.作业法、专题任务评定法。教师根据本学期的教学重点,布置一个专题任务,从学生的完成情况判断其综合能力。专题任务可分短期和长期两种。短期任务由教师当堂布置,学生当堂完成,教师通过现场观察其完成的速度、质量与效果,评价其某些方面的水平。如:教师提出一句话“米饭中含有淀粉”让学生提出研究课题,设计研究方案,并进行方案实施。长期任务是由教师布置任务后,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可以经历一段时间,期间教师全程管理,并且对学生的探究过程进行评价。如对蚕一生的观察。
7.评优激励法。学期结束时,由师生根据上述的评价总和,民主评议。选出单项先进分子,如我是“最佳观察能手”、“最佳记录者”、“最佳操作手”等和综合性的“小小科学家”“科学小博士”等荣誉称号。
四、评价时机的全程化
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因此评价就不能仅在学习过程结束后再进行,而必须伴随于教学过程之中。这就需要教师随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反应,及时给予必要的、适当的鼓励性、指导性的评价。
关键词:会计 实训 会计综合实训 经济业务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1.138
1 会计模拟实训的教学相关内容
1.1 节点模拟
节点模拟也可以说是单项模拟,这是根据上课进度,依照当前实际来组织训练的,它以会计基础教材为依据,按照各个章节的不同来分别设计实训内容。这样更有利于有针对性地解决进行实际操作时遇到的问题。这样的模拟训练能够更好地加深学生对于该部分专业知识的印象,更容易理解并掌握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重难点知识。
1.2 一门课程全部结束后进行模拟实训
这种实训通常安排在一门会计的相关专业课程授课完毕后,利用一两个星期对整个课程中所讲授的经济业务及其对应的会计角度应该如何操作的手段、该遵循的程序进行系统地模拟训练。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深刻记忆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也是对于节点模拟的一种系统化连接,使单项模拟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系统化的整体。
2 现阶段会计综合实训中出现的问题
2.1 实训的内容不够全面,事例结构单一
现在的会计实训通常是围绕着三个方面的循环来进行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报表,这样只能训练学生的核算技能,而对于所学的有关会计的其他相关技能或者是会计任务并没有过多的涉及,这势必会造成实训出现断层,对于整个知识系统的融合造成阻碍,不利于学生会计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在实际操作中也会缺乏全局意识,这极其不利于学生的职业成长。另外,由于实训时所用到的资料所列举的事例主体单一,易造成对于会计主体实际上存在的多样化特点欠缺考虑,与社会需求脱节,不利于将来学生广泛就业,限制了学生就业的选择面。
2.2 墨守成规,形式老套
实训过程中往往采取老师辅导、以学生个人为主体独立完成目标任务的模式来进行教学实训。这种以个人为单位进行的实训忽视了团体操作的重要性,没有团队意识,不能实现团体间的配合操作,一个人完成所有实训的内容,无视会计实务中核算凭证是需要传递的客观性,没有做到真正的仿真模拟,不可能为学生营造出真正在进行会计工作的氛围。
2.3 实训成绩考核太主观
当前,会计实训对于学生成绩的考核通常是看实训最后得出的结果是不是与标准结果一致,这就忽略了步骤的重要性,于是很多抄袭的结果被认为是实训取得了好成绩,而实训过程中真正出现的问题却没有得到体现,也得不到解决,导致实训的质量大打折扣。
3 会计综合实训该如何改革
3.1 丰富实训内容,完善实训资料
教师应有意识地在会计综合实训中掺入有问题的票据,如出差住宿用来报销的发票金额超过规定金额、打车的发票是连号的、出差后用来报销的车票上显示的时间并非出差时间等。这种联系实际生活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的实训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实训的积极性,使得他们在实训中更加认真仔细,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这对于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的提高也是有很大帮助。
当前,会计综合实训主要是制造业销方面涉及到的经济往来的核算,缺少有关预算控制的实训,因而会计综合实训改革应该注意添加这一块的内容,实现有关预算控制的有效实训,如怎样编制预算、怎样做好日常的预算计划、怎样落实执行预算计划等等。
3.2 去掉标示性的文字题目提醒
一般票据都有文字题目提醒学生这是哪一类票据,学校在组织学生实训过程中可去掉这些题目的提醒,让学生自己想办法了解具体发生的经济业务,使得学生不得不去审核相关的原始票据了,这一措施一定能使学生的审核原始票据的能力更上一层楼,也能让他们更加适应会计工作。
3.3 加强团队合作
让实训分工更为细化,将会计的工作任务进行有效分解,按照不同行业的不同特点设计相应的经济业务,并使之相互关联,进而让学生对不同经济业务中涉及到的交易凭据进行处理,逐一完成工作任务。
根据实际会计工作中岗位设置的不同划分,让学生组成小组,让小组成员相互扮演不同的会计岗位角色,分角色演练,并填写相关票据,将整个系统化的会计实训工作分解为一个个小的部分,不同环节由不同的小组成员负责处理相应的交易凭据,并进行小组成员间的轮换。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不同行业中会计岗位的工作任务的不同,也能更好地熟练掌握会计的职责。
3.4 改革考核方式
在学生实训过程中,重视学生在各个环节的具体表现,将平时表现与最终结果联系起来考核学生的实训成果。在平时成绩的考核中,可让学生在不同阶段写出相应的自评报告,报告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对于做账的过程进行自我总结、评估实训中做出的账目的质量、自评分数。报告的好坏也计入考核之中。
参考文献:
[1]王芬,刘岳兰.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2):130-132.
[2]欧秀英.会计综合实训教学的改革探讨[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2,11(5):33-35.
[3]王莉.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市场,2010,(52):224-225.
中职学校传统的英语学科成绩评定体系注重考评结果,学生的成绩评定来源于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的分数。近几年,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中职学校各学科开展了热火朝天的教学改革,学科成绩评定体系的改革创新也引起了教师们很多的思考和探索。笔者所在学校通过改革,学科教学评价方式相较于传统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和进步,以英语科为例,学生的学期总评成绩由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占60%的比例)和期末考试成绩(占40%的比例)。平时成绩的构成包括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获得的分数、课后作业分数、各种小测分数。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比例较大,意在体现新的学生评价体系注重学习过程,这相对传统的重结果的学业评价方式确实有了较大的进步,然而,实践之后发现,我校现行的学科教学评价体系还有很多未完善的地方:(1)评价内容单一,只注重对学生认知能力的评价。(2)评价手段单一,只有课堂表现、课外作业、考试这几种方式,不足以展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及他们的情感态度,不利于教师获得丰富的资料。(3)评价导向错误,现行的评价方式体现出来的还是对学生的甄别作用,唯一目的就是展示学生学业水平的层次,忽略了评价的导向与激励作用。(4)平时分数的评定没有统一标准,由各班级教师自由操作,科学性和严谨性不够。(5)没有及时反馈。
学科教学评价改革是一项深入细致的工作,要把学科教学评价从只看考试分数扩展到对学生学习各方面表现的评价。新的评价应该从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条件、资源、内容、管理、支持、过程、结果等方面,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各种信息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此外,直观、清晰、简明的评价结果表述方法是教师要关注的另一重要问题。想要评价结果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表述的正确、简洁、可比是个关键的因素。把雷达图分析法运用于中职英语教学的评价中,就是一个新的尝试。
二、雷达图分析法
雷达图(radar chart)分析法是一种形似导航雷达显示屏上的图形而构建的一种多变量对比分析技术,由若干个同心圆组成;同心圆向外引若干条射线,它们之间等距,每一个圆代表一定的分值,由圆心向外分值增加,每条射线末端放一个被研究的指标,将评价对象的各指标状况(根据多种过程性评价结果来确定)标在指标轴相应的位置上,将二维平面上相邻轴上的点连接起来得到的图形就是表征该评价对象各指标状况的雷达图。如图1所示。
图1雷达图的基本形式
雷达图分析法是一种图形和数量相结合的个性化评价策略,这种综合评价方式现已被广泛应用于现代企业管理中,因为它具有以下的优点:(1)描述直观、形象。(2)实现动态分析,能直接判断出各个指标间的差距。(3)对现状和发展趋势做出科学的描述。(4)方便管理者完整、有效地掌握动态依据。纵观以上优点,如果把雷达图分析法应用到英语学科教学评价中,将能满足新型教学评价提出的形成性、导向性、激励性及关注个体综合素养发展的要求。
三、雷达图分析法在英语教学评价中的操作流程
在中职英语教学评价中实施个性化评价的几个基本操作程序是:(1)明确中职英语教学评价的目标和标准;(2)研究设计评价工具与评价方法;(3)收集和分析能反映学生发展过程和结果的资料;(4)明确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要点,制定改进计划。以上的这些操作,都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降低计算分析的难度,简化评价过程,使结果呈现一目了然。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
1.横向设定个性化评价指标轴
根据群体和个体发展目标确定英语学科评价指标体系,设有听力(Listening Ability)、口语能力(Speaking Ability)、阅读能力(Reading Ability)、写作能力(Writing Ability)、学习积极性(Motivation)、创新思维(Innovative Thinking)、自学能力(Self-learning Ability)、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八个指标,把圆周分作八等份,得到八个指标轴,每个指标轴代表被评价者的一个维度的良好评价数值。这八个评价指标的提出,摒弃了传统学业评价中只注重笔试分数的弊端,全面还原学生英语学习能力发展的多层次性。这种教学评价更注重教学过程,评价在学生眼中不再是一张张“压力山大”的考卷,也不是教师严厉目光下的“监督劳动”,而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活动、发展语言交际能力的“加油站”。
2.纵向设计个性发展等级梯
纵观教育界对学生评价等级的表述,大致分为以下几种:(1)分数表述型:如1-3,4-6,7-9,10四个等级,分数的高低代表了所处的水平。(2)“只褒不贬”型:最低等级是“good好”,往上走就是一个比一个分量重的赞扬词。(3)“公事公办”型:评价的表述有褒有贬,一般用以下汉字表述:差、及格、良、优。以上的等级表述方式都有其不够完善的地方:分数表述型沿用了传统的分数评定法,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情绪;“只褒不贬”型不够客观反映学生实际情况,容易给学生传递错误的信息,如一个各方面表现不尽人意的学生最低也能得到“good”的评定,会使其满足于现状,不做进一步的努力;“公事公办”型带有感彩的评定字眼会激励了一部分学生,同时打击了另一部分学生,没有起到关注和促进每个个体发展的作用。
综合以上的分析,根据个性发展的不同等级分别设定:A、B、C、D、E五个等级,称为等级梯。每个等级的表述如下:A(excellent卓越的); B(wonderful非常好);C(good好); D(can do better可以做到更好); E( need to try hard要多努力)。这样的等级表述以鼓励为主,但不浮夸,同时也客观地反映学生的水平,给出促使其进步的建议。
3.围绕圆心连接射线形成雷达图
将在教学过程中用多种方法评定得出的被评价者的各维度等级值标记在相应的指标轴上,等级值越接近A.excellent (卓越的)射线段越长,相反则短,直观地反映了学生个体在这项指标的发展情况。连接各个指标点,围成的不规则图形就是个性化雷达评价图(见图2)。评价对象雷达图图形的面积大小反映了评价对象英语学习状况的好坏,可进行对评价对象各方面学习情况的诊断和控制。
四、雷达图分析法的英语教学评价实例
1.制作学生个人“学习通行证”,提高英语学习能力和个性化素质诊断报告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个人“学习通行证”的方式,建立对个体学生的过程性评价体系。学生“学习通行证”由多页组成,每一页用雷达图呈现为期一个月的英语学习情况,以及该阶段的综合素养表现情况。整本“学习通行证”里的内容涵括了学生个体在学期各个阶段的英语综合素养水平及发展情况,记录了学生个体的测评模块强弱项和后续的提升记录,为教师了解和掌握学生英语学习发展状况提供科学详实的依据,为学生个人指明清晰的奋斗方向。此外,“学习通行证”的副本可以当作“家庭报告书”传送到家长手上,使其成为家长了解孩子的窗口,通过“学习通行证”来解读和了解孩子的学习特征和行为素养等。
学生的“学习通行证”上每一页都是雷达图结合文字诊断报告(见图3),这样图文结合的评价全方位、直观地透视了学生在某一阶段的英语学习能力,同时,还能挖掘出隐藏在图表中的学习行为问题。既表明了优势,也展示了有待发展的空间。教师可以较为直观、形象地分析学生英语学习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而制定出个性发展诊断报告。
2.评估英语学习小组的学习效果及发展素养,开拓学习共同体的发展性空间
学习小组是以合作学习为基本形式,系统地利用各因素间的互动,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一种高效率、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的教学形式。学习共同体的发展性素养是学生个体和群体现状和发展的愿景。对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素养的评估,要求了解该学习小组在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学习策略、自主合作精神、学习成果等方面的实际水平与班级均值之间的差值,确定变动区间、变动幅度,分析各英语学习小组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寻找发展空间和发展方向。以笔者所教的英语专业1576班为例,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三种方式,采用特定的综合评价函数,计算出各小组合作学习素养的评价值。下面这张统计表反映改班小组学习评价的函数值。
根据统计表数据,制作出该班合作学习小组素质评价雷达图,见图4:
根据雷达图,英语科任教师制定了班级学习小组诊断及发展愿景:
Group 1学习素养分析
优势:四项评价指标均高于班级平均值,居于班级首位,学习成果优秀。
上升空间:学习策略上再做一些调整,多发挥团队每一个成员的积极作用,小组合作学习效果将会有大幅的提升。
发展愿景:1.继续发挥小组优势,做好榜样的作用;2.明确小组责任分工,加强互学习。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Group 2学习素养分析
优势:四项指标发展均等,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上升空间:重视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学习其他学习小组的优势并与之竞争,小组合作学习力将会有大幅度的提升。
发展愿景:1.在小组分工学习时,要根据不同成员的能力,让他们承担不同难度的任务,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 ;2.在小组讨论、交流学习时,要尊重对方,倾听别人的意见;3.小组成员要学会自我控制,调节学习的情况,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Group 3学习素养分析
优势:小组的合作精神表现较好,高于班级平均水平。其他三项指标也贴近班级平均水平,发展空间较大。
上升空间:发散思维,积极寻求创新的解决问题办法,小组的学习策略及学习成果的形成将有很大的改进。
发展愿景:1.积极参加小组合作学习竞赛活动,在竞赛中提高;2.学会独立思考问题,积极分享自己的意见和看法;3.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干扰或困难,合理安排和调整情绪,坚持学习。
五、雷达图应用的评价效果和教育价值
1.雷达图能从最大值、班级均值及个体数值上实行动态的横向对比,可以直接判断出各个指标间的差距,客观、公正地表示出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2.雷达图能从纵向上实行个性化动态评价。雷达图上的各项指标值是来自“学习通行证”上综合而成的数据,“学习通行证”记录的是学生英语学习的过程足迹,是一种纵向的评价。
3.雷达图能把个体横向和纵向的发展状态投射到一张图上进行个性化的评价,便于教师和家长完整地掌握学生的发展动态,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策略。
一、教学常规管理方面
1.课程开设齐全
我校在课程的开设方面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规章制度,开齐开足三级课程。
2.计划周密详实
开学伊始,各课任教师教学计划都能够及时上交,并且各学科计划都内容详实,针对性强。
3.备课五到位
“备课五到位”即:备教材、备目标、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
4.教师教案达到优化
我校全体教师通过去年的市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学规范达标活动”,在备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教师的教案达到了优化。
5.上课效果明显
我校教师入课堂准时,上课组织及时。课堂上,老师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对不符合上课要求的行为应及时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批评教育,讲究教育方法和策略。教师不迟到早退,不拖堂,也不占用学生的自习课。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做到以下几点:
(1)处理好“鱼”与“渔”的关系,充分发挥教师的导向作用,积极启发学生思维,讲练结合,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讲清概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扎实双基,揭示学习规律,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寓思想教育于教学之中,做到思想性,知识性有机地统一。
(3)教学中注意新旧知识联系,重视经常性的及时复习巩固。
(4)教师应着眼于提高45分钟内的教学效果,力争课堂内解决问题。
(5)教师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总体说来,我校教师对教学的要求正逐步走向完善。都能够在日常教学行为中做到“六化”,即集体备课经常化、个人备课具体化、课堂教学艺术化、课外作业多元化、单元测试规范化、质量分析制度化。
6.作业布置与批改合理
全体教师在作业布置与批改方面,做到了如下几个方面:
(1)考虑到了学生的学业负担,不超负荷的布置,做到量度适当,符合学生实际。
(2)对学生作业批改及时,并且批改过程中术语规范。
(3)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进行调研,看是否收到预期效果。
7.质量检测方面
(1)期中、期末的大规模检测由教导处统一安排,试卷的命题符合科学的角度,能够真正的反映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2)期中检测后,要求各课任教师作出试卷分析,上交教导处。
(3)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该多样化,并且要建立多种评价机制。
8.参加教研活动方面
(1)学校积极鼓励教研组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教研活动。
(2)教研组切实配合教务处具体落实学校制定的日常教学常规。
(3)教研组开展活动要求做到活动记录详实、过程充实、内容务实。
(4)教研的研,做到备课“研”教材、说课“研”教法、上课“研”过程、评课“研”效果,达到全面提高教师业务能力,提高教研水平的目的。
9.后进生转化效果良好
通过全体教师的努力,我校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教科研管理方面
通过全体教师不懈的努力,我校教师在教科研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教师论文、案例在市级论文、案例评比中屡创佳绩。
三、德体卫艺常规管理方面
在政教处、师训处大力的工作下,我校的德育卫生工作、校园文化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四、档案管理方面
在档案管理方面,我们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基本形成档案电子管理化。档案管理也正朝科学规范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