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返乡创业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F304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2)03-0117-06
创业是一个跨度巨大的社会现象,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创业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深入的研究。德鲁克认为,创业主要表现为利用高效的企业管理手段,提升创业过程中有限资源的利用率,以引导市场需求倾向[1]。Schumpeter认为,创业其实是创立一个将从未有过的生产条件和生产要素的全新组合加入到“生产函数”的体系中,创业者的任务就是实现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2]。创业会刺激原有的社会经济体系持续前进,并不断给经济的发展提供助力。特别在中国,返乡农民工的创业不仅推动了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进程,而且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和创造就业机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成功率和积极性受到各类因素的影响。深入分析和探讨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影响因素,并消除农民工创业困境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农民工返乡创业困境分析
根据GEM(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 即全球创业观察)2009年的统计数据,我国的创业活动活跃指数由2002年的122上升到2009年的188,创业率超过了50%[3]。受金融危机等的影响,我国农民工返乡创业非常活跃,据统计,自2000年以来,我国返乡创业农民工的数量以年均增长7%的速度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但是,由于我国农村创业环境较差、农民工创业相关政策的缺乏以及农民工自身素质低下等原因,返乡农民工在创业起步阶段还是困境重重。
1金融支持缺失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超过八成的返乡农民工认为创业的首要困难是资金问题。只有不到25%的农民工创立企业得到扶持贷款,但是贷款数量十分有限。创业起步阶段一个最重要的条件就是能够拥有足够的起步资金,虽然农民工在外务工有一定的积蓄,但是这对于创立一定规模的企业而言却是非常之少。而农民工返乡创立企业得不到足够的贷款资金,会极大伤害农民工创业的积极性,不利于农村企业经济的发展。如果金融机构和政府不给予资金上的扶持,多数返乡农民工会停留在创业起步阶段而无法前进。
2政府扶持力度不够
农民工返乡创业离不开政府和各类创业相关优惠政策的扶持。我国多数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没有对返乡农民工创业给予应有的重视,既缺少积极地引导,更缺乏创业优惠政策。
另外,企业的用地问题也是制约农民工返乡创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大部分返乡农民工创业的起步厂房是临时租借的,有的甚至把自家房屋当作厂房。这虽然能使问题得到暂时的缓解,但始终是企业发展的一个不稳定因素。企业一旦有发展需求,需要扩大生产规模时,土地问题还是会显露出来。
3创业教育与培训不足
教育和培训是创业活动得以开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创业者将潜在商业机会变为现实的基础。因为通过创业教育和培训,可以让创业者掌握创业的相关常识和技能,学会主动关注市场的变化。这无论是对创业方向的选择还是未来企业发展路径的把握,都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目前,返乡创业农民工由于自身文化素质的限制和创业知识与技能的缺乏,大多数农民工在创业选择方面依然存在盲目性。由于盲目性而创立的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上会受到较多限制,最为显著的便是未来企业竞争力的缺乏。
4农村基础设施落后
目前我国农村在通讯、公路和水电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方面普遍存在滞后的问题,这给农民工创业增加了投资成本和困难。在农村的客观环境中仍存在不利于企业发展的因素――商业环境不完善,市场开放程度低等诸多问题仍亟待解决。
从上述关于农民工创业困境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第一,创业环境是农民工创业的关键性外部因素。金融和政府政策会直接关系到农民工的创业导向、创业选择甚至是创立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返乡农民工的教育与培训工作也会直接影响农民工文化素质的提高和创立企业的相关知识的获取;国内商业环境和市场的开放程度更会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选择产生直接的导向性作用。促进农民创业的关键是制定和出台积极的政策措施,开展农民创业教育,营造良好的农民创业氛围,优化创业环境,促进农民创业[4]。总的来说,创业环境是农民工返乡创业最重要的外部因素,所以,研究创业环境对于分析影响农民工返乡创业活动的因素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二,农民工作为返乡创业的主体,其自身素质会对创业的意向、创业的选择甚至是创业的成败产生直接影响。农民工自身的心理素质决定了其是否有勇气放下在城市打工的工作机会,回乡创立自己理想中的企业,实现自我价值,这也是农民工返乡创业导向中最关键的因素,对于农民工是否创业的边际效应最大;而农民工主要从事以体力打工为主的粗放型劳动,能接受到的科学文化知识相对匮乏,文化素质低下,这对于创业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门槛;并且在前两者基础之上的以创业机会识别和创业机会把握为主的创业能力,更是创业起步阶段的重要个体能力因素;加之农民工外出打工所积累的社会经验、社会网络以及与之相关联的技术带头人、客户群体等等,都是外出打工的农民工所特有的创业资源。返乡创业农民工的这些个体因素属于影响其创业活动的内部因素,是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根本性因素。因此,深入探讨和研究农民工的个体特质是本文研究的一个关键内容。
二、农民工返乡创业活动影响因素模型构建
基于以上论述,为了更加直观和全面地讨论农民工返乡创业活动的影响因素,本文构建了一个影响因素与农民工返乡创业活动关系的模型,以期能够为改善农民工创业环境提供解决方法和建议。
1 理论依据
Katz指出,创业环境是创业活动活跃度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也是创业研究领域的一个核心问题[5]。这是因为一方面通过对创业环境的研究,可以优化现有的创业环境,形成有利于创业行为发生的良好创业环境导向,另一方面还可以发现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创业失败率。Grundstén把创业活动的外部影响因素分为理性和感性两大环境要素[6]。Gnyawali和Fogel认为,创业环境是创业者在进行创业活动的过程中必须认识和能够掌控的各个因素的总和[7]。Romanelli指出,外部环境中的资源的可得性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同时也会对新创企业的融入产生影响[8]。Austin等将创业环境的概念界定为不受创业者控制的但却会左右创业者创业成功或失败的因素总和,包括宏观经济环境和社会政治环境[9]。Gartner则把创业环境定义为人们的创业意愿、技术转移程度、资源的获得性以及政府的干预作用等[10]。
英国伦敦商学院和美国百森商学院于1999年共同发起的GEM重点而系统地讨论了不同国家的创业环境以及创业环境对创业活动的影响。通过收集全球各个参与国的创业环境数据,对每个国家的创业活动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对比不同国家之间创业活动的情况和差异来揭示一国创业活动水平的内在因素,并给出促进该国创业的政策建议。尽管GEM是从一个宏观的角度来研究创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但是GEM所提供的对于创业方向的研究方法却是我们可以加以利用的,而且对于我们研究国内其他领域内的创业活动与行为具有指导意义。GEM课题组提出的GEM2009的研究模型如图1所示。
GEM2009重点研究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外部环境对本国或本地区创业活动的影响,然而对创业者个体的一些相关重要因素却没有划入重点考察范围之内。例如,返乡农民工的个人特质就是影响其创业活动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王国华基于我国农民创业的基本情况和农民自身的特点,指出影响农民创业的关键性因素主要有外部环境因素和农民自身因素。影响农民创业的外部因素主要有体制性因素、政府的政策、社会文化水平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影响农民创业的自身因素包括心理素质和能力素质[11]。黄德林在GEM模型的基础上,调查和讨论了创业环境因素、自身创业能力因素和心理因素等基本条件和素质对农民创业活动的影响[12];郭军盈在GEM传统创业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影响中国农民创业的影响因素有外部环境、创业者自身素质和体制性因素,并把创业者的自身素质作为研究农民创业的影响因素之一,并将其进一步细分为能力素质和心理因素[13]。但是,农民工这一特殊社会群体与农民最大的不同在于其在外打工的经历,这也是农民工返乡创业最为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在大城市数年甚至数十年的经历使其身上具备了普通农民所不具备的特点,例如较强的心理素质、初具雏形的经营理念以及一定的创业能力等,这些影响因素都会对返乡农民工的创业活动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研究的创业外部环境特征是以GEM2009为依据,并在王国华、郭军盈和黄德林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而得的,外部环境特征包括:金融支持、政府政策、商务环境、教育与培训、文化与社会规范和城乡二元结构等;对于返乡创业的农民工个体特征的选择上,是以郭军盈、黄德林所分析的返乡农民工个体特征因素为基础,最终确定个体特征包括:心理素质、文化素质和创业能力素质等;打工经历主要基于农民工经历方面的分析,包括农民工外出打工的地区、在外务工所持续的时间以及所从事的行业等。对于在外务工的农民工来说,最为重要的还是在打工期间所掌握的工作技能和所积累下来的以人脉或客户源为代表的社会资本,这些对于农民工返乡创业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
2农民工返乡创业活动影响因素模型构建
基于以上几位学者的研究,本文主要讨论的是外部环境如何通过影响农民工的自我因素来对农民工的创业活动产生影响。因此,本文把外部环境特征和农民工的个体特征同看作是影响创业活动的主要影响因素。而打工经历作为主要影响因素之外的一个独特因素,在返乡创业的农民工与创业活动之间起着重要的调节变量的作用,如图2所示。
三、我国农民工返乡创业活动影响因素具体分析
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可以看出,农民工的个体特征在返乡农民工创业活动的影响因素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外部环境特征则通过作用农民工的个体,影响农民工的创业活动,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既可以直接影响农民工的创业活动,又可以通过对返乡创业农民工产生影响来提高农民工自身的创业导向和创业能力,使其可以更有效地进行创业活动。
1农民工个体特征与创业活动的关系分析
(1)心理素质。心理素质在Dollinger的创业学中是成功领导者的基本素质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这不仅仅表现在创业过程中对于机会的把握和企业的掌控,更为重要的是对于创业失败的态度[14]。心理素质是成功创业者所必须具备的素质,而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在这方面的素质参差不齐。由于农民工自身素质的限制,拥有敢作敢为、拥有冒险精神的农民工的比例相对较小,而思维禁锢、行为保守却是多数农民工的心理素质写照[15]。
(2) 文化素质。创业者的文化素质属于基础素质中的个体资源禀赋中的一项基础素质,也是创业者必不可少的一种基本属性。这不仅表现为创业者学历的高低,更为重要的是这一方面会在创业阶段对创业活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尽管有外出务工的经历,但是文化教育和科学知识十分匮乏,文化素质整体低下,机会识别能力较差,在创业起步阶段和企业发展阶段都会制约企业的发展。较低的文化素质不利于返乡农民工理性分析市场形势,明晰创业的方向,尤其是对于创业机会的发现与创业前景的预测更为不利。
(3) 创业能力素质。创业者的能力素质主要表现为机会感知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返乡创业农民工的机会感知能力受制于其较低的文化素质,表现为滞后性和盲目性,无法及时把握市场机会成功创业,更多的是盲目地模仿别人进行重复创业;在组织协调能力方面,由于多数为家族式的创业,不具备领导者与员工之间的权威关系,从而导致在起步阶段的企业管理混乱,组织协调能力下降。返乡创业农民工的这一特质对创业活动更多的表现为负面的影响。
2外部环境特征对创业活动的影响分析
(1) 金融支持。金融支持直接关系到返乡创业农民工的首笔创业资金。良好的金融支持不仅可以在创业起步阶段解决创业者的资金困难,更会给返乡创业的农民工以心理上的安全感与可靠感,使其在创业机会的识别与把握上更有信心,提高创业能力素质,为创业活动在起步阶段和成长阶段提供坚实而可靠的基础。因此,良好的金融支持可以正向地刺激农民工创业活动的发展。
(2)政府政策。创业扶持政策的缺失对于返乡创业愿望迫切的农民工来说影响深远。政府的政策扶持不仅包括政府提供的资金和相关项目的引导,而且包含了政府为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提供的服务、帮助和支持性的组织,从而使农民工能够尽快地摆脱创业困境。政府可以通过调节,将与创业相关的资源和技术从资源富足区引向创业需要区,增加创业活动的生命力和持久力,提高创业活动的积极性;还可以通过调节税收相关政策,降低农村新创企业的税率,从而提高新创企业的生存能力和调动企业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因此,合理的政府政策可以正向地影响农民工的创业活动。
(3)商务环境。商务环境主要涉及四个方面,即创业企业能够获得哪些资源,包括供应商、咨询机构等;创业企业能够获得哪些服务,包括金融服务和非金融服务;创业企业能够找到哪些资源;创业企业能否用得起这些资源。对于返乡创业的农民工而言,能够把握到的资源十分有限。首先,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尽管有在外务工的经历,但是对于自己的企业需要哪些资源、哪些服务以及如何获取这些资源和服务,都还是未知数;其次,根据GEM2009的统计数据,我国的商务环境服务在国际排名相对靠后,大环境也决定了返乡创业的农民工获取创业资源的难度很大。良好的商务环境能够给创业的农民工提供急需的资源和服务,这不仅可以拉动和促进农民工的创业,更能点燃农民工内心的创业成就感。因此,良好的商务环境可以正向地影响农民工的创业活动。
(4) 教育与培训。教育与培训指的是教育和培训系统在小型企业或新创企业内的普及程度,以及社会提供给创业者学习和提高创业知识和技能的机会。由于农民工自身文化素质低下,教育与培训对于农民工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在农村开展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和创业教育培训,可以为初创企业和新成长型企业提供良好的知识储备。农民工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开阔视野,拓宽创业思维,还可以得到培训机构提供的市场经济指导以及创业企业成长等创业相关方面的知识,从而提高创业活动的目的性和效率性。因此,良好的教育与培训能够正向地影响农民工的创业活动。
(5) 文化与社会规范。良好的文化与社会规范,可以给予创业者更为宽松的社会文化及舆论环境,不仅在创业感知和创业机会的把握方面影响着创业者,而且基于对创业失败的社会认同,会在心理素质方面正向影响创业者。良好的文化与社会规范也可以在财富创造的态度方面对创业活动产生积极的影响,通过财富创造相关指数,来形成创业竞争的良性循环,刺激创业的发生与发展。但是在我国农村,几乎没有这样的优良的文化与社会规范环境,所以在创业初期就会对农民工返乡创业者产生负面的影响。创业的盲目性和担心创业失败所带来的心理压力,是创业发展的重要障碍之一。因此,鼓励和培养农村良好的文化与社会规范,除了可以协助农民工明确创业的方向和创业的选择外,还可以给予创业失败的农民工更多的鼓励,减少心理负担,因此,良好的文化与社会规范可以正向地促进农民工的创业活动。
(6) 城乡二元结构。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政策的原因所出现的城乡二元结构,相对于前五种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这一特点对于返乡创业的农民工的心理素质、基础文化素质和创业能力素质而言作用不是太明显。但正是由于这一结构的出现,实际上在创业导向和创业意愿方面促进了农民工的返乡创业活动。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让在外务工的农民工坚定回乡创业的信念,促使城市劳动力回流农村,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从而拉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4打工经历的调节作用
打工经历是返乡创业的农民工与普通的农民创业最本质的区别。农民工在外务工经历因素对于个体素质特征的形成以及创业资金和创业技能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首先,农民工在外打工的经历,会使其从创业的选择到创业全程都有参考依据,并且在心理素质方面有着重要的强化作用,会在创业意识和信心方面都有很大的正向影响作用;其次,农民工在外务工的经历其实在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在打工期间所积累的专业知识是农民工自身文化素质的一个很好的补充,这些必备的创业知识更是农民工创业的有力支撑;最后,农民工的在外务工经历会逐渐积累起一定的社会网络和固定的客户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资本以及忠实的顾客群体,这是创业起步阶段非常重要的资源,对于创业活动的开展也起着正向的推动作用。所以,打工经历在农民工个体特征与创业活动的关系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四、结论
农民工返乡创业是我国现阶段增加农村就业、拉动农村经济增长和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创业环境是影响农民工创业的关键外部因素,良好的外部创业环境可以作用于农民工个体,提高其创业成功率。因此,各级地方政府应针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特点和影响因素,积极制定政策,改善当地的创业环境。针对返乡创业的农民工这一创业群体出台相关优惠政策,提供专门的金融财政支持;积极改善当地的商务环境,努力为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提供良好的创业相关支持,并且针对农民工自身的一些不足,开设创业教育和培训课程,提高农民工的文化素质和创业积极性;除了农民工自主寻找创业机会和创业项目之外,政府也应当积极引导和帮助农民工创业,寻找那些进入门槛不高,创业资金较少的项目。积极鼓励和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优化农村创业环境,不仅有利于农民工返乡创业活动的开展,解决农民就业和收入问题,更是对构建农村创业型经济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彼得・德鲁克创新与创业精神 [M]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18
[2]Schumpeter,J The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M]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3457-94
[3]Kelley, J, Bosma, N, Amorós,JE 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GEM [R] Global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Association (GERA), 2009
[4]闫敏四川省农民创业因素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5]Katz, J A The Chronology and Intellectual Trajectory of America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1876―1999 [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3,18(2):283
[6]Grundstén,H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 and the Entreprneurial Environment:A Study of TechnologyBased New Venture Creation[D]Helsink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2004
[7]Gnyawali,DR,FogelDS Environments for Entrepreneurship Development:Key Dimensions and Research Implications[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1994,(1)
[8]Romanelli, EOrganization Birth and Population Variety:A Community Perspective on Origins [J]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 Behavior,1989,(11):211-246
[9]Austin,J,Stevenson,H,Skillern,JW Social and Commercial Entrepreneurship: Same, Different or Both [J]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2006,30(1):11-20
[10]Gartner, WB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Describing the Phenomenon of New Venture Creation [J]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85,10(4):696-706
[11]王国华农民创业因素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D]扬州: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12]黄德林中国农民创业研究 [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33-39
[13]郭军盈影响农民创业的因素分析 [J]现代经济研讨,2006,(5):77-80
[关键词]创业培训;主观情绪;创业意向;行为转化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9172
创业培训目前是一个相对较热门的教育方向,潜在创业者通过创业培训最终实现了创业,创业培训的对象可以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事业人员、高校毕业大学生以及农村的返乡创业人员。主观情绪是潜在创业者在经受了好的情绪或者是坏的情绪影响后进行的创业行为。创业意向是潜在创业者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下进行创业意识的提高而进行的创业行为。在创业的研究领域,多数研究者都是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进行影响创业行为转化因素的分析,很少采用案例分析法进行创业行为转化因素分析,文章就业培训、主观情绪与创业意向三个方面对于创业行为转化影响利用案例分析法进行研究。
1文献综述
国内创业研究领域,多位学者已经对创业培训、主观情绪与创业意向这三个影响创业行为转化的因素进行了多种研究方法的分析,并得出了这三个因素都有利于实现潜在创业者创业行为的实现。例如李发表在国内杂志中《成果示范与短期培训对农民创业行为影响的比较研究――以河南省农民创业培训为例》,在该篇论文中,李对于创业行为转化影响因素研究的方向是成果示范与短期培训,在论文中采用的是问卷调查的方法,最终得出结论,通过成果示范与短期培训可以使农民进行创业行为的转化。此外硕士生何良幸在毕业论文《创业情绪、创业认知能力与创业行为倾向的作用机制研究》一文中,同样利用调查问卷的研究方法,最终得出积极的创业情绪将会对潜在创业者进行创业行为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消极的创业情绪对潜在创业者带来不利的影响,会导致潜在创业者放弃创业行为。最后,纳敏、李丽发表在《经济师》中《大学生创业意识影响因素调查研究――以昆明学院为例》一文,通过大量相关的数据最终得出学校对于大学生创业意识的重视和相关引导,最终也能够实现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向创业行为转化。
文章只针对于发表在国内期刊杂志上的相关参考文献进行了阅读和分析,对于潜在创业者创业行为转化因素的分析,多数学者都针对于创业培训、主观情绪与创业意识三个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最终证明这三个因素是可以对于潜在创业者进行有效的创业行为影响,本文基于此研究成果,通过案例分析法进行创业培训、主观情绪与创业意识三种因素对于潜在创业者创业行为的影响研究。
2创业培训对于创业行为转化影响研究
21创业培训对于潜在创业者创业行为的影响分析
创业培训是针对潜在创业者进行创业知识的培训,最终使得潜在创业者拥有创业的思维能力,通过不同的培训模式使得创业者付诸创业的实际行动。一般创业培训经常采用的培训模式有SYB培训模式、三段式培训模式、各地自创模式、远程创业培训模式等,利用培训的模式使潜在创业者进行创业行为的转变。这种模式的优点是:通过创业培训,可以使潜在创业者的心理、管理、经营素质得到提高,对于市场的应变能力增强,能顾让潜在创业者对于创业的条件、创业知识、创业技术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解。这种模式的缺点是:缺乏创新意识、创业环境。
22创业培训对于创业行为影响案例分析
山东邹平县在县职校举行某国企带薪培训、职校农机培训启动仪式。这次培训有18名学员分别来自长山、魏桥、西董,参加了为期半年的带薪培训。通过对参训者的采访了解到,邹平县依据传统的优势,已经创造出了一个“邹平麦饭石”和西董豆腐为主的餐饮品牌,在有利的创业环境下,通过创业培训指导,参与培训人员纷纷表示愿意进行创业,并依托邹平县已有的创业基础,参与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环境中。
通过邹平县的创业培训,得出创业培训可以对潜在创业者起到创业行为的促进作用。
3主观情绪对于创业行为的影响研究
31主观情绪对于创业行为影响作用分析
情绪分为积极和消极。通过对于相关文献的阅读和分析,积极的主观情绪更加有利于潜在创业者进行创业行动的实施。乐观的情绪是创业者迎接创业困难的强心剂,积极的情绪可以是潜在创业者自我提示来获得的,也可以是通过对于事物的主观反应来获得。
32主观情绪对于潜在创业者影响案例分析
结合相关的生活实例,文章举出如下案例来证明积极的主观情绪对于潜在创业者的创业行为影响:“一名退伍军人,在从事混凝土的外加剂销售工作,通过自己的努力,很快做到了全公司的销售冠军。在原部队的领导得知此事后,就打电话给这名退伍军人,鼓励他进行创业,成立自己的公司,并且承诺愿意对其进行帮助,通过这件事情,退伍军人内心更加坚信了创业的想法,并对于创业开始付诸行动。”从这样的案例中,分析得出积极的主观情绪是可以转化为创业的行为,主观产生积极的情绪除了来自个人的意识,还会受到外界环境以及事件的影响。
4创业意向对于创业行为的研究
41创业意向对于创业行为影响分析
要成为潜在创业者,收藏先需要有一个积极的创业意向,通过对于创业意向的培养和指导,潜在创业者会通过创业意向的内动力将创业付诸与实践。
42创业意向对于创业行为影响案例分析
大学生进行创业的案例越来越多,尤其是国家对于大学生创业政策的出台。在大学相当一部分都具有创业想法的冲动,但是由于创业条件的限制,创业想法一致未实现。近年来,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战略影响下,大学生成为了创业的先锋。由此表明,在创业意向转变为行为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只要有强烈的创业意向加上创业环境的支持,潜在创业者就会将创业意向转变为创业行为。
5结论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研究,利用相关的案例分析法,对于创业培训、主观情绪与创业意向的研究,证明在创业行为转变的过程中,这三种因素是可以起到积极的转化作用,因此,对于潜在创业者进行相关的培训指导时候要综合考虑这三方面的因素,制订合理的培训计划。
参考文献:
[1]李成果示范与短期培训对农民创业行为影响的比较研究――以河南省农民创业培训为例[J].农业科技管理,2014,33(4):62-64
[2]何文韬,郭晓丹创业培训、主观情绪与创业意向――行为转化[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37(6):137-144
[3]纳敏,李莉大学生创业意识影响因素调查研究――以昆明学院为例[J].经济师,2015(10):34-36
[4]陈奎庆,毛伟大学生创业研究在中国:回顾与展望――基于2004―2013年CSSCI期刊文献的分析[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109-114
【关键词】互联网+;三农问题;电子商务
一、前言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纷纷利用互联网的资源,结合行业优点,提高运营效率。中国传统的三农问题亦可结合互联网的资源共享,解决三农问题。解决三农问题实质:要解决农业增长、农村稳定、农民增长。本论文首先分析中国传统农业存在的问题与弊端――三农问题,并浅析互联网+对解决三农问题的创新性对策。
二、传统农业存在的问题与弊端
1.小农为本位的经营方式。茂名市的农业主要是以家庭独立分散经营为主,农业家庭生产分散,农作物种植面积小,总产量低,使其规模细小。而且,这种家庭式的生产,造成了农户抵御自然和市场风险的能力是十分薄弱的。
2.产品缺乏品牌的竞争性。由于缺乏一个强大的品牌作为支撑,农户很难获得一个稳定的市场,对于农产品的价格没有话语权,对市场的依赖性强。缺乏品牌更意味着缺乏龙头企业,缺乏合理市场的规划。缺乏了龙头企业的农业,所以也只能依靠市场而不能扩大市场乃至开发市场。
3.农村市场信息化体系的不完善。要建立完善的农村市场信息系统,需要将互联网联通,将市场信息延伸使之到县、市,甚至于省。农户缺乏与外面市场的沟通联系。市场信息的不完善,会带来很多的损失,也会失去很多的机会。
4.过量使用农药化肥,导致农村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农民一味追求高产量和高效益,滥用农药化肥,导致农村土地和水资源污染加深,严重影响消费者的信心。农民的环保意识薄弱,随地乱扔垃圾、排放生活污水,生活的环境不再是绿水青山,取而代之的是垃圾包围农村。
5.“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问题日益严重。农民单靠种植或贩卖农产品,收入较低,无法支付医疗、教育和养老等一系列高额的费用。因而,大量青壮年农民选择离乡奔赴大城市务工,使农村存在大量的“老人+小孩”的家庭生活形态,为农村社会的快速发展带来不稳定的因素。
三、创新性对策
1.政府+电商企业+农户
(1)政府积极招商引资,除了传统的企业,更加要借力互联网+,让更多的电商企业进驻高州根子镇,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增加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
(2)利用互联网+平台促进电商企业投资农业,逐步加强企业+农户的产业模式,统一标准,风险共担,使农产品的生产走向产业化、规模化和无公害化。
2.互联网+电商企业+品牌
(1)村委会培训农民如何在工商局注册商标,政府开通绿色通道,减去不必要的手续,方便农户注册商标。
(2)村委会通过口头或书籍宣传无公害水果、绿色食品的重要性和安全性,相关机构免手续费,为农户办理无公害水果和绿色食品的认证。
(3)政府出资与相关广告公司协商,免费农户的农产品拍摄广告,借助互联网、电视、广播等渠道宣传,形成强大的广告攻势,提高知名度。
3.互联网+政府+网络建设
(1)政府需要发挥其主导作用,尽快完善农村的网络设施,加大互联网在农村的覆盖范围,解决农村网络信号差等一系列相关问题出现。
(2)中央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引导地方强化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基础电信、广电企业和民间资本通过竞争性招标等公平参与农村宽带建设和运行维护,同时探索PPP、委托运营等市场化方式调动各类主体参与积极性。
4.互联网+农户+环保
(1)当地农科所结合互联网资源优势,向农户宣传各项农产品种植知识,开设免费培训班,提高农民的科学种植意识。
(2)政府出资出力,与农科院共同大力探究生态农业高效环保的生产方式,开发环保的农业技术,研发有机肥料和生物防治技术,降低农药残留。倡导和辅助农民开展生态农业。
(3)政府出台有关农业环保法律,明文规定使用化肥与农药的种类和剂量,培养农民环保意识。
5.互联网+农户+社会问题
由政府牵头,电商企业组团,深入农村家庭积极宣传“互联网+”创业和就业前景,鼓励青壮年返乡创业或就业。其次,政府与电商企业沟通与合作,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工资福利水平,稳定青壮年农民。发展“互联网+农业”的产业模式,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带来大量的就业创业机会和巨大的经济收益,促使青壮年返乡。这既解决了人力资源的问题,也可以使得“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等老大难问题得以解决。
四、建议
1.完善机制,加大加强对农民的电商培训
除了加快农村网络的普及,加大政府的补贴资金,在这些硬件与软件的设施都做M织外,政府仍需从技术入手,政府应大力投入资金聘请大量专业人士,下乡培训农民们,使其能够自主开展电商业务
2. 与农业大学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组建大学生帮扶团体
政府应与名牌农业大学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充分利用大学的科研条件,攻克农产品种植、加工等环节的难关,将相关技术广泛推广应用。政府组织农业专业的大学生,定期的下乡指导农民科学地种植农作物,帮助农民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不仅增加农民们的经济收入,还带动了农业向科学化、规模化和产业化的方向发展。
五、致谢
在论文撰写中,多谢罗太生老师、苏立新老师等人对我细心地辅导。在此,对他们的帮助,表示衷心感谢!
参考文献:
【关键词】精准服务;新生代农民工;生命历程;远程教育;职教体系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3)02-0094-05
新生代农民工是指“1980年之后出生的,外出从业6个月及以上的农民工”。这样的指称只是基于务工人员出生年龄划分的,并未深入这一代人的内心世界。从生命历程理论角度分析,新生代农民工随生活环境变化,必然呈现出阶段性心理需求的变化特征。深入分析其各阶段发展对职业教育的不同需求,有助于为其设计出精准服务的远程职教体系。
一 远程职教体系在新生代农民工生命发展中的意义
从生命历程视角考察,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明显缺乏系统性。或者为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提出发挥远程教育的培训策略;要么站在电大利益立场,研究人口红利后新生代农民工学历教育问题:要么从解决农民工市民化问题出发,提出企业加大培训的责任等。都是站在解决社会问题角度,提出短期治标教育策略,没有形成以人的发展为本的职教体系。
1 生命历程理论视野下新生代农民工的职教缺失
生命历程大体是指在人的一生中随着时间变化而出现的,受到文化和社会变迁影响的年龄角色和生命事件序列。关注人生命历程中的“轨迹”和“变迁”,是目前生命历程研究范式中的基本分析主题。从生命历程角度考察,新生代农民工的基本轨迹可分为务工前的中学生角色、务工中的“农民一工人”双重身份,定居城市的市民或返乡的农民角色。在其人生角色的转变中,最为关键的是“农民工”双重身份的过渡期。这一时期不仅因为被双重边缘化,造成其生存处境艰难,而且是决定其走向市民或返乡当农民的转折期。从生命历程理论的生活时空原理分析,现有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教育,除了县、乡务工前组织的务工常识短期培训外,缺乏后续发展阶段的培训,尤其缺乏针对务工岗位的城市社区技能培训。在空间上,缺乏送教入工棚的职业教育资源和全天候随机选择接受教育的条件。根据生命历程理论相互联系的生活原理,职业教育的有限性,反过来会影响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人际关系网络之中,尤其是片面的职业技能训练,从融入意识和文明素养上造成了障碍。生命历程理论的生活时间原理认为,“某一生活事件在何时发生甚至比这一事件本身更具意义。”由此反思现有农民工教育,初中阶段失去了务工常识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务工初期缺乏针对岗位的技能训练,务工中后期更是缺乏提升综合素质的职业教育,对其生命轨迹变迁没有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因此,必须从新生代农民工生命历程阶段发展的时机性、能动性和联系性入手,全程、全方位地系统设计其职业教育体系。
2 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生命历程发展必须立足远程职教
首先,远程教育能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生命历程的全时空职教需求。远程教育既突破了时空的界线,又能整合多种教育资源,以有线和无线网络形式对新生代农民工实施教育。新生代农民工要实现从农民向市民的转变,既需要在预备务工阶段接受相应的先导教育,更需要在务工初期接受针对岗位实践的技能教育,还需要接受成为市民的学历综合教育。这就需要将注重人文的学历教育和突出技能获得的短期培训结合起来,实现企业岗位培训、职教院校、远程职教多种教育资源的整合。由于新生代农民工的根在农村,而且其人生职业规划和最初技能起源于农村,有一半左右的新生代农民工最终还要返回农村。根据生命历程理论的生活时空原理,其远程职业教育的设计就应该立足农村,涵盖所有务工区,实现城乡职教资源的无缝衔接,而且最终还得以务工区岗位职业技能训练为核心,实施学历教育。因为,如果仅限于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广播电视教育,则没法满足新生代农民工务工城区岗位技能培训和定居城市后学历提升的需要。所以,必须以电大为支柱,整合城乡职教网络体系,形成覆盖城乡社区的职教远程教育平台。其次,立足省市电大形成新生代农民工远程职教网络体系,是城乡二元割据利益机制的要求。通常情况下,中国的企业不愁招不到初、中级技术人员,为了获得更多利润,企业将以加班形式挤占农民工受教育的时间。又因新生代农民工不属于流入地正式居民,务工地政府同样缺乏职教热情,而把培训农民工的责任转移给其出生地的县和乡镇。因此,以电大学历教育为支柱,联合本地劳动和培训部门,形成系统的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远程职教工程,既便于以新生代农民工户籍所在地为主实行统一管理,按照学员学习业绩实施统一的国家补贴制度,又便于根据其流动性、参与学习时空的转化需要,将远程职教延伸到工棚及其运动途中,利用3G手机、微型平板电脑等便携设备随时、随地开展项目培训,从而构建起适合中国城乡二元体制下全程、全面服务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教育新体系。最后,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远程职教工程有助于提升务工群体的素质,得到中央政策支持。以电大和当地培训机构为支撑平台,建立新生代农民工生命历程职教体系,不仅具有低成本、大规模、高效率的优势,而且其卫星电视网络、无线局域网功能,还能将职教资源送到务工者的工棚之中,呈现于手机之上,大面积提升整个群体融入城市的文明素质。2010年中央1号文件第23条强调“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2012年中央1号文件第13条,提出“整合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等网络资源,搭建三网融合的信息服务快速通道。”这两个文件分别从服务新生代农民工和整合农村远程教育资源的角度提供了政策支持。
二 服务新生代农民工生命历程的远程职教体系设计
新生代农民工流动性大、干活时间长,对其实施系统的职业教育困难重重。生命历程理论的轨迹和变迁分析框架,紧扣其务工前、中、后期职教取向的变化规律,设计精准服务其生命历程各阶段的职教体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 新生代农民工生命历程内涵及其需要的职教体系
根据生命历程理论,需要对新生代农民工经历的文化和社会变迁影响形成的年龄角色和生命事件序列进行分析,才能理解职业教育在其生命历程中的内在涵义。新生代农民工从小生长在农村,但远离农业生产,对城市充满向往但又缺乏进入城市生存的技能,由此形成了从“农民”到“市民”两极区间的生命变化历程,更多的新生代农民工处于市民与农民之间的过渡带。在这个区间的过渡中,“他们在不同的生命阶段会有不同的生活压力和目标方向”,由此导致其不同阶段对职业教育的不同需求。怀特海的教育节奏论认为,“无论是人一生的发展还是某一次知识的掌握,都要经过浪漫、精确和综合运用这三个阶段”。初中毕业即将外出务工的学生,对外面的世界充满憧憬与向往,力图通过外出务工成为永远生活在城市的市民,这时还处于浪漫的学生阶段,主要是接受先导性职业教育。当其进程城务工后,很快体验到竞争的激烈,促使其产生接受精确职业技能教育的需求。如果在城市务工阶段获得了精确的岗位技能,并具备了在城市生存下去的条件,则逐步过渡到提升自身综合职业技能的学历教育阶段。反之,在其城市期望彻底破灭后,就开始为返回家乡做好相应的从业打算。新生代农民工生命历程中的三个阶段两种转折路径,决定了其完整生命周期的教育应该从务工前的职教准备开始,将重点放在立足城市的务工期教育,最后转向成为城市人的学历教育或成为新农民的创业教育两大类,从而形成了对应新生代农民工生命历程各阶段的完整职教体系,其呈现出的层次和特征如图1所示。
2 新生代农民工生命历程发展需要的远程职教体系结构
根据新生代农民工生命历程分为在校生、新生代农民工、回乡新农民或市民的阶段性变化特征,形成分别对应中小学“农远工程”、农广校和电大教育体系三大支柱。其中农广校和电大教育网络具有城乡一体化的特征,具有追踪新生代农民工在城乡之间实施流动教育的功能。因此,在教育部相关职能部门的统一指导下,充分利用现有三大职教支柱,整合其他有线和无线网络可以形成远程职教平台(如图2)。硬件设施上,以原有农远工程卫星电视、互联网、光盘播放为基础,增加手机、500元左右的平板电脑等新生代农民工能够自备的移动学习设备。教育功能上,形成针对新生代农民工各个发展阶段需要的职业教育资源库,按照其阶段发展需要提供对口的职业技能训练和文化教育,根据其生存处境提供切实有效的微型课程和教育媒体,充分发挥远程职教网络精准服务功能,“在生命发展阶段中实现职教时空的具体统一”。
从图2中可以看出,依托农远工程、农广校、电大系统三大支柱,整合多种教育资源形成的远程职教平台,能根据新生代农民工生命发展阶段中不同的职教需求,结合其工作场景变化,为其实施贴心、贴身的全方位、全天候精准服务,“将远程教育满足社会及时需要的短期物化功能,转变为满足各类人群长期发展和及时获益需要的精准服务新功能。”首先,农村中小学的“农远工程”能针对务工前期,处于学生阶段的新生代农民工实施初级职教,为进城务工做好相应的心理和技能准备。其次,以城市电大的网络系统为基础,建成以岗位群为核心的务工技能分类教学平台。由农民工聚集地电大系统牵头,联合当地职业技术学校、培训机构,按照岗位和专业技能分类组织新生代农民工接受中等技术水平的远程职业教育。利用节假日,由当地培训机构组织面授,利用移动网络采取分散的在线答疑,实施送教入工棚、到掌上的精准服务。对考试合格者,发给单科结业证书或技术资格证书,修满规定学分则颁发中专学历证书。最后,发挥精准服务新生代农民工务工后期创业和学历提升的职教功能。一是以农广校为支撑,联合地方高校、农村中职校和各种协会,为返乡创业的新生代农民工开展创业教育。这类教育旨在从返乡农民工创业需要的角度,提供最新的信息和技能训练,为其回乡办厂、开矿、从商等提供及时的市场信息,实施技术革新培训。二是以电大系统为支撑,满足新生代农民工成为文明市民的学历教育追求,促使其技术和人文素养的综合提升。
三 远程职教体系发挥精准服务功能的突破口
精准服务新生代农民工,既需要其个体对整个生命历程各阶段的职业技能变化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建成针对个体发展的职业生涯辅导网站,让其明确自身发展的方向和路径。又需要形成政府牵头,企业参与的送教上门社区网络运行体系,确保职教资源随时随地可以获得。
1 建立新生代农民工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网站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根据这一定义,结合新生代农民工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过程,辅导网站的建设内容应包括:职业生涯辅导路径导航,个体情况综合诊断库、就业环境分析库、用工信息数据资源库、职业规划相关信息资料库、互联网资源交互平台等。借鉴台湾的做法,结合新生代农民工生命历程的三个不同阶段,笔者设计出如下建设框架(图3)。自我综合诊断库主要包括基本情况登记、能力倾向测试、自我知识技能水平测试题库、核心就业技能状况四个方面。其中能力倾向测试可以直接购买相关能力性向测试软件,知识、技能水平测试可以按技能考试和学历测试题进行,核心技能检测主要通过沟通技能、问题解决、分析能力、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试题、虚拟情境进行检测。求职信息数据库资源,主要由行业、企业、劳动就业部门提供,将不同类别的求职信息分类归档,以便被测者根据自身需要随时调用。环境信息资源分析库,主要汇聚国家的就业政策和制度,明确各个行业的发展趋势、总体从业人员数、国家各阶段的宏观统计数据及其表现出的就业趋势、竞争激烈程度等,可以相关行业的统计年鉴为基础进行建设。
在整个网站设计上,从注册开始就需要针对新生代农民工不同人生阶段,做出不同类别的区分。第一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对象,是求职前的初、高中毕业生。主要是开展职业能力性向测试,以明确其相对优势的从业方向,指导学生根据拟从事的职业,搜集尽可能多的岗位需求信息,拟定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第二阶段,针对的是外出务工不久的新生代农民工,规划重在就业和获得较好的发展空间。一方面,需要结合务工所在地企业用工需求情况,提供翔实的职业咨询:另一方面,需要提供有针对性的理论指导、就业岗位推荐等,并从就业观念、求职技巧等方面提供帮助。第三阶段以稳定就业的新生代农民工为主开展辅导,为其长远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指明方向。通过提供网络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和成功发展案例,让他们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借鉴,切合自身近期以来的从业情况,结合该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拟定出长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明确立足和飞跃的起点。从整体看,各阶段职业生涯规划具有相同流程(图3):第一步:个人注册-进入导航系统-个人测试分析-形成个体综合评价。第二步:就业环境分析:大环境-地区环境-个人环境优劣势分析。第三步:确定职业路径与目标:求职信息一个人的SWOT(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分析-职业生涯目标设定。第四步:职业生涯发展策略与预期成效。发展策略-具体路径-综合分析报告-输出规划文本。第五步:将文本上传专家、老师、同行前辈,吸纳其修改建议,完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打印正式文本。
2 建立送教上门的城乡社区双层职教网络体系
农村地区双层职教网络体系建设。根据生命历程理论中生活的时空原理,新生代农民工生命历程远程职教体系的运行,一是要紧扣生命历程的阶段性;二是要紧扣生命历程空间特征,尤其需要从其生存处境出发予以设计。为此,首先要建设好农村中小学“农远工程”,发挥好务工准备阶段的职教功能。由县教育局统一部署,将农村中学绿色证书教育、信息技术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为现代技术基础、职业生涯规划、城市务工常识课程,由农村中学对准备进城务工的初三学生开展系统的务工基础知识教育。同时,在教师指导下,针对学生务工职业取向为其提供1~2门远程职教选修课程,引导其利用电视、收音机、光碟开展自学。然后,参加由农广校或中职学校统一组织的技能测试,对测试达标的学生发给技能证书或课程结业证书,并纳入学分成为修完学历证书的积分,将普通中学教育与远程职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其次,建设好服务返乡农民的县域中、高级职教体系。由于县城以下的农村乡镇几乎没有中介和民办培训机构,因此农村中、高级职教网络建设只能由政府主导,组织县域内的中学、中职学校、劳动部门的培训机构予以开发。针对返乡后的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类型多,行业分布广的特点,可由县教育局牵头,将对口主管局、行业协会、中职学校、培训机构、骨干企业、专业大户等融为一体,充分利用中央农广校的课程资源平台开展职教服务。县域中职学校,应根据当地经济和产业结构优势,筛选出专门针对新生代返乡农民工回乡致富需要的系列远程职教技术课程,开发出宣传典型、传播致富信息和技术训练等微型课程,利用县广播电视台,县职教网站为新生代农民工返乡致富提供专业化的职教服务。
青年农民成有志青年
taobaofu让他月赚三万
青年农民潘晓芬偷偷拿着父母卖猪的2000元建立了省略网站后,现今每月的收入都稳步上涨,从最开始的每月几千元到如今的每月三万多元,潘晓芬过上了稳定舒适的生活,他成为一个让很多人羡慕的网络淘金者。但任何财富的获得都不是那样容易的,潘晓芬为他的网站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每天不是待在办公室里整理信息,就是出去考察项目,每一个项目都到市场考察验证,觉得可行才在网站上,不合适的,都放弃了。潘晓芬诚实守信、细致入微地为每一个客户服务,赢得无数投资创业者的信赖,通过口碑相传,客户越来越多,生意也越来越好。
潘晓芬能够通过网站创业成功,还和他敏锐的发现商机的头脑有很大关系。随着当前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很多企业员工下岗,很多的大学毕业生、待业青年、打工一族等都想自己创业,创业人群的不断壮大给创业网站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那些创业者看到他网站上的一些好项目、一些中小企业看到网站上适合自己行业发展的文献等,自然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购买这些项目的费用都不贵,几十元到几百元,大家都能接受,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潘晓芬的网站客户会越来越多。投入2000元,而月收入数万元也在情理之中了。
小本创业利润看好
总部扶持安心创业
潘晓芬建立的省略 (淘宝富)网站在《创业百事通》报道后,特别是当前金融风暴下,他的业务不但没有受影响反而越来越好,这引起了读者的极大关注,很多读者都给编辑部打来电话,对潘晓芬投资2000元钱就能月入万元产生了兴趣,想做(淘宝富)网站的加盟商,但心里还有一些疑问,就咨询各种各样关于(淘宝富)网站的问题,记者带着读者的疑问采访了淘宝富网站创始人潘晓芬先生。
记者:淘宝富网站主要通过什么盈利?
潘晓芬:我们主要面向国内广大创业者、发展中的中小企业、商家等为目标客户群体,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电子商务技术,为他们提供创业项目、创业信息、小型致富机械等;为发展中的中小企业提供市场信息、行业新技术收集、参考文献查询等;为商家提供最新的畅销产品货源等;以提供增值服务来赚取合理的利润,这个行业永远不会过时,例如前几年流行的剪报公司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互联网普及的今天,我们的优势更大,发展空间也更大,是一个利民利已可长远发展的行业。
记者:网络技术不太好的能做淘宝富网站的加盟商吗?
潘晓芬:并不需要专业的网络知识,会基本的电脑操作就可以,例如会打字、会发邮件等即可。所有网站建设、更新、维护等工作均由总部来完成,加盟商不用担心网站的建设和维护。只要对电脑有一定了解、多了解一些科技信息、能吃苦、讲信用,并且对这个行业看好的人就能做。
记者:做淘宝富的加盟商需要多少投资?
潘晓芬:这是一个小本投资项目,主要通过网络提供服务,加盟致淘宝富不需要繁华地段的门面,在家办公或兼职创业均可。总部给加盟商制作独立网站(含域名、空间,免费维护,网站上所有联系地址、电话全是加盟商的,成本价我们网站上所有技术资料、专业文献、专利技术、新奇特产品等,加盟商直接收款直接发货,独立经营,另赠价值数万元的专利文献和学术文献光盘),加盟商只需一台电脑,一部电话,投资三千元即可开始创业。
记者:淘宝富加盟商的利润空间有多大?
潘晓芬:依托现有网站和已经成功的项目,经营利润最高可达500%,普通经营管理预期年收入5-10万元或以上,商业化经营管理预期年收入10-30万元或以上,这些统计都是现有加盟商的平均盈利,但只要用心做,收入是非常可观的。加盟商还可以找当地商家或新奇特产品厂家、各类技术持有人共同合作,开发当地独有的技术及产品资源等,确保长期利益。
记者:为何要对外招加盟商?
潘晓芬: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业务范围的扩大,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地域限制,有些客户想详细了解各种技术的具体内容,有些客户担心诚信问题,想上门亲自购买而又因路途遥远不方便等,而造成大量业务流失,因此我们经过深思熟虑,以客户利益为出发点,决定在全国招收加盟客户,以便让全国各地的客户就近购买,这样既可以方便客户的同时,也能让更多的科技信息爱好者加入网络创业的行列,走上致富之路。
记者:总部对加盟商都有哪些扶持?
潘晓芬:我们为加盟商提供数百项实用致富技术和教学光盘,数万篇行业研究报告、二十多万篇学术论文、以及二百多万项专利文献、五千多万篇参考文献,这些资源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和多年的收集、累积并投入巨资陆续引进的,加盟后均可与总部共享,为加盟者节省了大量的引进资金和收集资料的时间,为保证合作者的利益,我们会不断投入资金开发引进新技术,每年对现有数据进行更新,并针对每一位加盟者的情况量体裁衣,制定最适合发展的方案,教会客户疑难解答、网站快速推广技巧、业务记录方法、新技术来源、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打开市场、以及信息行业其它疑难点等,保证让加盟商在最短时间内成为行家里手,并全年跟踪服务,出现问题即时帮助解决,彻底帮助加盟商在最短的时间内投入运营。
点评:随着网络经济的飞速发展,网络创业已成了热门创业项目的一大选择,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相结合的一个新生产物,对于没有多少资金、没有什么背景的普通平凡人来说,确实是个不可多得的创业机会。
地址:广东高州市谢官路9号创业工作室
联系人:潘晓芬(先生)
手机:13727724455
关键词:农民工;经济危机;城镇化
中图分类号:F304.6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我国现阶段的城市化水平还比较低,农村人口相对比重比较大,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就是减少农村人口的数量,是农村城镇化。但是由于我国传统体制的不足,农民意识的不足,同时城乡差距很大,所以在城镇化过程中充满着艰辛。
二、农民进城的决策分析
农民是理性的,讲究实际的“经济人”。目前,统计学意义上的中国农民主要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尚未实现或部分实现产业转移的农民;另一种为已经实现产业转移的农民。以下将分析不同农民的进城决策问题:
(一)尚未实现或部分实现产业转移的农民。这一类农民通常具有以下特征:①居住在偏远的农村,信息相对闭塞,土地是其基本的生产资料,农业是其主要的收入来源;②生活方式和观念意识比较传统,自身受教育程度较低,素质普遍不高。对于他们来说,在不考虑任何迁移成本的情况下,他们在心理上是愿意进城的。首先,在支出同等劳动的条件下,农民在城市可以获得比在农村更高的收入,获得比在农村更有发挥个人才能的机会和条件;其次,进城能享有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活,享有较高的文化教育,较好的医疗保障,更齐全的基础设施;再次,还能提高实际上低人一等的社会地位。
1、对于前者,即专业农民来说,不愿进城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情况:他们从事的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耕生活,务农是他们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低收入使他们或无法偿付或舍不得支付昂贵的迁移成本。他们认识到自己在知识技能、精神状态等方面的不足,无法进行谋生进而融进城市生活,即他们进城的预期收益为零。一部分农民由于环境闭塞、信息不畅,对城市知之甚少;一部分农民对现有的务农收入已经满足。
2、对于后者,即实现一部分产业转移的农民,他们的现状是既可以获得农闲时机会成本为零的进城务工及其可能的潜在收益,又不要承担太大风险,彻底放弃务农。他们“进可攻、退可守”――既可以通过务农保证基本生存条件,又可以通过从事非农产业改善收入。
(二)已经实现产业转移的农民。这部分主要包括三种类型:第一种是以乡镇企业职工或业主身份住在农村;第二种是完全脱离农业的农民工;第三种是在城市从事个体经营活动的农民。
1、对于第一种:这是相对特殊的农民群体,他们一般都居住在城市的边缘地带或城中村,既享受了城市的文明又不失去农民的优势,可谓一箭双雕。在进城同样能找到工作的情况下,他们现在的收益要大于进城的预期收益,进城不仅要面临失业风险,而且要偿付巨额迁移成本,主要表现为:他们通常已经在农村投资几万、几十万元建好了宽敞的住房,享受田园风光;在现行土地制度下,他们的土地特别是区位条件较好的土地蕴藏着巨大的未来收益;农村中有较宽松的计生政策;农村集体经济发达地方的农民或已经入股的农民,在农村可享受集体福利、分红;已经建立起的各种“社会关系”。应该说,这类农民具有永久性迁移进城的最完备的条件,但是除非为了子女教育,否则在现有制度不变情况下,他们进城的动力是很小的。
2、对于第二种:他们具有承担求业风险的能力,他们的预期收益具有不稳定性和高风险性,并且要承担过高的迁移成本:他们从事的一般是城市人不愿从事的高强度、高温、高空、有害、有毒的行业和工种,收入不稳定,工作不固定;远离家属子女,要承受精神负担和春运高峰期的高价交通费用等经济负担;他们通常缺乏劳保和社会保险,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又面临着被辞退的风险。他们进城往往是一个家庭为收入最大化所做的决策,而且,通常是农户为未来创业而准备资本的一种策略。这不仅取决于他们的预期收入,而且也取决于迁移的直接成本。因此,这类农民的进城行为往往也是短期的。
3、对于第三种:他们不仅能支付迁移成本、个体经营成本,而且能够承担经营风险。其特点是:①该种类型的农民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经营能力或拥有一定量的自有资本;②在城市不受雇于他人,而是依靠自己的力量从事个体经营活动,成为小商贩、小业主;③从事个体经营活动,面临的较大风险,这不仅源于自身经营的能力,但这类农民进城后,由于收益较大,他们是一定会长久地生存下去。
综上分析,由于面临各种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即使存在预期收入大于预期成本,农民进城的推力仍然不足,而现行的户籍、劳动制度,歧视问题的存在,当前经济危机下,农民工的就业压力很大,失业人数很多,这些都提高了农民进城的门槛。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农民进城的拉力,这是导致我国城镇化滞后的重要原因。
三、农民进城动力不足的原因
农民进城的动力是一个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虽然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追求,农民有进城的意愿,但外部因素所带来的诸多不确定性,使得大量的农民仍局限于在农村中谋生。当前导致农民进城动力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城市的就业率。从根本上说,城市的就业概率取决于两个基本因素:经济发展和就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高,农民进城的步伐也较快。近几年,由于我国经济的持续低迷和频繁波动,国有企业改革的强力推进,乡镇企业的不景气,给城镇的就业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而且于2008年以来是我国经济增长速度首次低于10个百分点,2009年的经济增长速度据经济学家预测也可能只是接近8个百分点,远远低于前几年的经济增长速度。这对我国的城乡一体化的加速进城提出了新的挑战。
我国以前的经济增长大都是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依靠低的劳动力成本,加工出口劳动密集、技术含量低的产品,但是随着国际竞争的日益加剧,我国的出口产品逐渐在国际市场失去竞争优势,这就要求我国的企业逐渐转型,变粗放为集约型,提高科技含量,以技术为后盾去国际市场上竞争。但是,我国绝大多数农民文化水平不高,没有很多技术,很难适应企业的转型,若他们在没有做好充分准备之前就纷纷进城,则有很大的失业风险。现阶段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沿海地区的大量加工外向型的企业倒闭关门,很多农民工没工作回家,经济危机对我国的经济影响比较大,很多企业都在亏损、裁员、减产。这已经说明自己必须调整产业结构,变粗放型的、靠中国廉价劳动力的出口企业为靠技术进步、创新的集约型的企业进展。同时,大量农民工的返乡,也反映了农民工劳动供给对劳动力市场需求的不适应性。这些调整,不仅对我国的企业提出了挑战,同时也对我国城镇化进程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二)迁移者求业或创业能力的大小,主要受农民自身人力资本素质和适应力的制约。一般来说,文化程度高的农民市场意识较强,能够通过多渠道收集社会信息,了解职业和岗位需求,自觉地接受各种职业岗前培训和专业技术教育,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而当前我国农民平均受教育水平较低是个不争的事实,这大大影响了他们进城就业的信心,使他们无法参与或不敢参与高收入岗位的竞争,并时刻面临着被替代的风险。
(三)制度因素的影响是最深、最具本质性的。由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城市体制改革滞后,农民进城一方面可能会冲击农业生产,造成大量土地抛荒;另一方面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冲击城市职工就业。出于这种担心,一些地区政府设置种种障碍,人为地增加农民在城市务工经商的成本,这些制度主要包括目前仍维持着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劳动用工制度、土地制度、教育制度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等。在现有制度的影响下,进城农民的子女入托教育难以保证;他们自己则因劳动收入低、时间长、几乎不享受社会保障,而难以保护自身已形成的人力资本和进行人力资本的再投资;容易产生对土地的依恋等,这些给农民进城增加了直接成本和心理压力。
四、解决的方法
城镇化是人口和生产要素集中的过程。加速城镇化进程,必须充分考虑农民意愿,千方百计地减少农民进城的成本和风险,增加农民进城动力,积极鼓励农民进城。
(一)积极推进城镇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持续发展,提高城镇就业率。当前,经济结构不合理是制约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企业规模效益差,产品科技含量低,地区性结构雷同,国际竞争力弱。我们要紧紧围绕结构调整这一中心,以加入WTO为契机,加大调整的力度,促进产业结构向合理化和高级化发展。既要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又要依靠高新技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将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和劳动密集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增加城市就业机会。
(二)认真解决好农民工的问题。我国的农民工人数已经有上亿人了,而且随着以后改革步伐的加快,这个数量还会继续增加,农民工在促进城镇化进城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是农村和城市之间的桥梁,同时他们也为我国经济发展,城市的繁荣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是,现阶段我国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还得不到保障,国家立法还不够健全,现在国家必须摒弃那些已经过时的制度,废除户籍限制制度,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利,给农民工进行技术上的培训,适应企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解决农民工的家属子女的上学生活问题;同时,城市人也应该减少对农民工的鄙视态度,把他们当作城市的一部分,减少农民工心理上的障碍,真正减少农民工的转移成本。
(三)当前经济危机下农民工就业问题的解决。这次金融危机表明,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之下,稍有风吹草动,农民工的抗风险能力的脆弱性和收入不稳定性一览无余,因而他们被迫返回农村,同时部分企业裁员减员,导致下岗失业数量庞大,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当前对于农民工的问题最要紧的是加强技能培训,积极引导就业。政府可以根据本地企业用工需求及农民工的不同特点,依托农村党员夜校、农民培训学校和农村党员领导干部远程教育网络平台开展订单、定向、定点免费培训,切实提高农民工的致富本领和抗击风险的能力。同时,动员驻市县区企业充分挖掘本企业资源,专门开辟返乡农民工就业绿色通道,免费为返乡农民工提供职业介绍、就业指导和政策咨询等服务,千方百计为返乡农民工提供就业,增加收入。各职能部门也纷纷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及时掌握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型企业集团的用工需求,积极与他们联系,并与其签订劳务输出协议,有组织地输出返乡农民工。
(四)努力提高农民素质。广大农村居民接受教育层次低是造成他们就业难的最重要因素。要切实加大农村教育的投资,加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真正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同时,要引导农民转变观念,加大自身对教育的投资,将子女教育真正当作是具有高效益人力资本的投资,而非单纯的没有产出的“消费开支”。
(五)加快体制创新步伐,为农民进城创造良好的制度性前提。主要包括:改革传统的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实现户籍管理上的城乡统一;实行城乡一致的劳动用工制度,缩小农村劳动力和城市劳动力在用工成本上的差距;改革土地制度,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土地市场;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代替目前土地和农业对兼业农民的保险机制等。同时,加强成都的以“政府主导,集中发展,城乡统筹,系统推进,群众收益”的一体化探索之路,积累广泛的经验,为城乡统筹经济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作者单位:1.西南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2.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廖丹清.城市化要充分考虑农民的意愿和农村的改革与发展.中国农村经济,2001.
[2]樊小钢.论城市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06.8.
[3]经洪斌.怎么办?――现阶段农民工权益的思考.2005.10.
论文关键词:村镇银行;外援性融资;地方经济特色;资金需求
论文摘要:中国地大物博,各地经济发展情况也不一样,对资金和金融服务的需求也不相同,村镇银行的实际发展不尽人意。作为区域性的银行,村镇银行必须找准自己的定位,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结合当地具体的经济发展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服务政策,并通过自身发展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一、村镇银行成立的背景
进一步开放农村金融市场,逐渐增加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通过增量改革以推进存量改革就变得异常迫切。
农村金融新一轮改革开始进行,各种新型农村机构开始试点。特别是2006年12月22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人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贷款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开始广泛设立。这是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也是解决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的需要。截至2007年末中国农村金融体系得到了很大的完善,中国已初步形成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
二、农村的资金需求情况
中国地大物博,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不一样,各地居民的资金需求也难免会存在差异。根据笔者对浙江、河南、四川三地的调查,发现农户主要是通过跨期支出来满足自身的资金需求。根据供求均衡理论及对农村资金供求调查的情况,建立以下等式:
D=I+O
I=a(1-b)Y
其中D表示资金的需求,I表示内援性融资供给,0就是外援性融资供给。a表示当地农户的储蓄率,b表示农民预防性资金储蓄率,Y表示当地的收入水平。
通常来说,农户通过跨期支出来填补资金缺口主要是通过自身的储蓄、亲戚朋友的友情借款、当地非正式的小额信贷组织、商业信用、信用社借款等途径获得。其中,储蓄作为内援性的融资,受当地的收入水平影响较大,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较深。农户除了日常生活所必须的开销以外,其余的收入基本上是全数进行储蓄。所以沿海及东部较发达地区,因为收入水平较高,储蓄总额也就相应较高。以浙江的全国百强县长兴为例,普通家庭进行生猪养殖从修建猪圈、购买小猪及饲料进行生猪饲养初期要投入3万~5万元。但是玄坛庙的村民基本上都是通过自有资金解决。再加上东部沿海社保等机制建立较完善,村民安保意识也比较强,多购买医疗养老保险.所以上式中b也就数值较小。所以在东部较发达地区的O就较小,需要的外部资金也不多。
三、针对不同的经济情况,村镇银行应该采取不同的措施
到2008年12月31日,全国正式开业的村镇银行总共只有70家,其中在东部地区有2l家,中部26家,西部23家。在数量上,三地差别不大。但是70家村镇银行的平均注册资本4 516.41万元。其中东部地区平均注册资本8 150万元,中部地区2 575万元,西部地区平均注册资本为3 342万。
1.东部地区发达地区。东部地区的试点村镇银行开设时间短,但是平均注册资本和注册资本总额两项上都是远远高于西部和中部,特别是广东小榄村镇银行和浙江长兴村镇银行注册资本分别为2.5亿元和2亿元,远远高出同类金融机构的平均水平。这些特点与东部地区本身经济比较发达是有直接关系的。同时,充足的资金也为村镇银行进一步发展资金业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在东部地区,普通村民的自由资金较充裕,贷款需求并不强。例如,长兴联合村镇银行所在地长兴县下属玄坛庙全村的总人口1250,2007年的人均收入达到8 600元。当地村民主要从事种植业,其中葡萄种植为其特色产业。部分家庭还从事养殖业或是手工业。对于种植葡萄来说,由于是特色经济产业乡政府的扶持力度很大。平均每亩地种植葡萄的成本为500元~600元,政府补贴就达到200元~300元。而每亩地的平均年收入可以达到2 500元~3 000元。农户足以做到自给自足。这种情况下,村镇银行应该把更多的资源放在中小企业和一些规模较大的种植业上。
在东部地区另外一个显着的特点就是中小企业较多。这些企业往往因为自身规模小,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被认为风险过大,一般的商业银行很少会给他们放贷。但是这类小企业实际上是很具有潜力的。以山东省的莱商银行为例,从1997年的2 000万存款,3 000多万的贷款到2007年被英国《银行家》评为中国银行业100强中的第66位,‘噪商银行依靠的就是给中小企业贷款。
事实上,大学生创业多数还是集中在服务行业,整个计划的启动资金并不大,通常都在10万以下。对于东部有着较高注册资金的村镇银行,扶持这样的项目在资金上并没有什么困难。但是因为大学生创业之前往往没有什么经验,创业的失败率较高,目前浙江的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最高只有4%,所以许多银行在给他们放贷之前都有很多的顾虑。
2冲西部欠发达地区。虽然中西部的村镇银行注册资金都低于全国平均资本,甚至调查中的包商惠农村镇银行、北川富民村镇银行、陇南市武都金桥村镇银行这3家注册资金还不足1 000万,但是如果发展战略得当,村镇银行依然可以为当地的经济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以大邑交银兴民村镇银行所在地大邑为例,全县占地总面积1548平方公里,辖17个镇、3个乡,各个乡镇的发展情况也差异较大,村镇银行应该分区区别对待。比如距大邑县城10公里的新场镇就是典型的西部地区小城镇的代表。当地没有什么支柱产业或者有规模的企业。青壮年基本外出打工,村里只留下老人孩子,进行简单的农业生产,满足自己的需求。村上有一些小店,经营一些简单的日常消费品,经营资本多为自有资金。整个县城只有一家邮政储蓄。
首先类似于新场镇这样的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西部小镇很多,随着旅游资源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当地就需要配套建设一系列的食、住、行设施。但是因为本身经济不够发达,自有资金数额很少,而旅馆、饭店的初期投入及运营资本较大,村民必然会选择外向型融资方式。村镇银行要脱颖而出,必须尽早布局,并采取低利率、手续简单的一些真正有优惠性质的贷款,吸引当地村民。
在对村民的采访中我们了解到,他们不愿意选择银行贷款的最主要原因除了利率高以外,就是贷款手续过于烦琐。因为农民实际所拥有的资产不多,而金融机构出于安全性的考虑往往需要等值的担保、抵押品,所以很多农户的贷款申请都不会得到批准。在这种情况下,村镇银行可以学习尤努斯教授在孟加拉创办的格莱珉银行的成功经验,推广村民联保制度。在格莱珉银行中,每5个人组成一个小组自己进行管理,格莱珉银行给予每个小组充分的信任和权力,组员自己决定以后要做什么,怎么做。每个礼拜5个组员必须有一个讨论。组员之间相互支持、相互监督。村镇银行可以依样画壶,采取相同的策略。而采取联保方式对村镇银行有以下三点好处:(1)因为村民之间是相互非常了解的,基本上不存在信息不对称性,所以在选择组成小组的时候,村民就会自行剔除那些有可能不能按时还款者,这可以减少村镇银行在信息审核上花费的成本,在最大程度上保证资金安全。(2)形成联保之后,村镇银行只需要定期或者不定期去检查一下各小组总的资金使用情况,为需要服务的对象提供一些建议,这样就可以减少之后监督上的成本。(3)因为组员之间的相互监督必然会产生相互竞争,会刺激各成员,使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这样不仅可以保证银行的资金安全,而且可以改善农户自己的经济情况,进而带动整个农村的经济发展。
另外,村镇银行在中西部除了在13个国家贫困县、1个省级贫困县设点以外,还有35家村镇银行所在地的经济情况并不是很差,比如大邑。位于成都市半小时经济圈内,大邑工业园区是四川省唯一的现代制造业示范区和四川省首批循环经济示范区,已经逐步形成了以电子通讯、食品加工、服装生产、机械制造为主的“四大产业集群”。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3-163-02
一、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内涵
新型城镇化是一种全新的城镇建设发展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突出人的主体地位,统筹城市建设与农业现代化建设协调发展,以新型工业化发展为引擎,注重经济发展生态化的重要性,逐步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和公共服务公平化、合理化。新型城镇化的本质在于以人为本,即实现人的城镇化,能够平等地享用城市化的教育、卫生、户籍、就业、公共服务等公用资源,不断提升自身的生活水平。
农业现代化是以现代工业技术装备为依托,充分运用现代生物科学技术不断改造传统农业,并通过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村集体产权权能、完善农业保险制度等改革手段,运用现代社会化服务体系服务农业,不断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
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统筹协调推进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关键。新型城镇化本质就是“农转非”的过程,即人口与生活方式两种形式的转化,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有助于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享受城市生活,从而为城镇化可持续发展创造健康条件。新型城镇化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源动力,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撑,人才和市场支持,为农产品销售提供了需求市场,同时新型城镇化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推动农业生产的专业化、集约化。
二、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共性特征
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推进过程中体现出如下三方面共性特征:
1.强调人的重要性。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都强调了人在推进过程中的重要性,都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原则基础上。新型城镇化的实质就是人口的城镇化,其根本目的就是让中国大多数农民到城镇定居,实现农民的市民化。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只有农民的综合素质提升了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也是逐步实现农民科学文化水平、再教育机会不断改善的过程,农业现代化的目标是使更多的农民享受城市文明,即使是留在农村的人口,通过农业生产关系的深度改革,以农业工人的身份再就业,从而有更高的收入,享受更为完善的社会保障。
2.突出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体现在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共赢,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不断提升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通过户籍制度、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改革途径逐步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新型城镇化在实现城市现代化的同时更要实现农业现代化,逐步打破“城乡分割”、“重城轻乡”的偏见,切实将“三农”问题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抓手,消除城乡分割的体制性障碍,提高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影响力,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并为城市发展提供大力支持。
3.倡导集约化发展模式。近年来,城镇化建设快速发展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是由于资源浪费严重、城镇化不健康的扩张、生态环境问题也随之而来,水污染、空气污染、食品卫生等问题日益引起广大居民关注,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城市经济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农业现代化必须建立在科学发展的前提下,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原则,注重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与运用,合理有度地开发土地,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要科学规划耕地和建设用地,避免土地资源的浪费。
三、河北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存在的共性问题
河北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主要存在如下三个方面的共性问题:
1.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河北省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在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方面发展缓慢,乡镇一级污水处理厂尚未建设,配套设施项目建设滞后,收集处理率不高。城镇化建设推进过程中,单纯追求GDP,更多关注看得见、成效快、收益高的“短视工程”,而广大居民生活真正需要的交通、污水、垃圾处理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却相对滞后。农业建设方面,近年来自然灾害发生频率较高,现有的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已经严重不适应疏水、排水要求,再者用于农业建设的技术装备水平较低,抗灾减灾能力不强。
2.发展理念相对滞后。从河北省城镇化建设发展理念滞后突出表现在产业结构不合理上,河北省第一产业生产集约化程度较低;第二产业以钢铁、煤炭、建筑材料为代表的高能耗、高污染产业为主,第三产业比重明显偏低。产业发展的失衡直接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2014-2015两年的全国空气质量最差的城市排名中,河北省连续两次有7个城市入选。农业发展理念的滞后主要体现在现代管理手段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应用较少和农民综合素质有待提升。“十二五”以来,河北省农产品出口总量有了显著增加,但相对发展缓慢,农产品出口增长速度低于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劳动技能提高难度和科技推广应用难度逐渐加大,成为制约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的障碍。
3.创新驱动力不足。我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创新驱动力不足问题。城镇化建设中交通阻塞、内涝成灾、环境污染、信息分享滞后等问题集中折射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创新技术发展滞后,新型城镇化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创新技术的配套进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创新驱动力不足主要表现在自主研发能力有待于提升,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落后于农业科学研究,农业科技人员紧缺,基层农技服务队伍老龄化,农民在接受和运用科技成果能力有待于提升等方面。
四、河北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三点建议
1.统筹谋划,强化基础工作的推进。新型城镇化与现代农业建设的稳健推进离不开扎实的基础工作,其中包括道路交通、园林绿化、信息技术、土地资源规划、居民户籍制度改革等。各级政府应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统筹谋划,协调发展,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良好局面。在新型城镇化与现代农业建设推进过程中,切实注重解决农民问题。一是解决失去土地的农民的再就业问题,可通过合理规划第三产业的发展,引导闲置的人力资源投身新型服务产业,通过职业培训提高其谋生技能;二是切实推进城乡户籍制度改革,放开户籍管理,消除城乡两种身份,提高居住在城市中农民工的主人公意识,使其真正享受城镇化的各种待遇;三是改善政府的公关形象,正确处理好政府与民众的关系,通过走基层、勤调研等形式掌握基层居民的民声所需,切实解决大众关注的基本问题,树立政府威信。
2.完善教育,转变发展模式。加快完善第三产业职业技能培训、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培训,不断拓宽各种类型培养渠道,开展现代农业职业教育,使广大农民理解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知识,掌握现代农业以及新型职业的应用技巧,将返乡创业的农民工作为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对象,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相关政策措施,为其创业、再就业提供便利条件。要加强城乡协调谋划,注重生态文明建设。一是重点在城市和农村的生态系统水源地保护和综合治理方面加大投入力度,逐步推进生态保护和建设分区分类管理,促进双方良性发展。优化城乡环境,加强城乡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进新型农村建设。二是转变发展理念,将绿色发展理念深度融入城市发展的血液中,实现城市建设的人口、经济和环境齐头并进协调发展。三是倡导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建立完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加大对破坏生态环境、浪费农业资源现象的查处力度。四是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的发展步伐,实行“规模化种养――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供应链管理,进一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推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凸显农业多功能特征。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25-0021-03
引言
县域经济是指在县域范围内,以县城和乡镇为依托,以县为单位进行资源配置,经济的整体发展基本依靠于本地农业,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作为基础,同时包含其他各种经济成分的一种区域性经济[1]。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至关重要的一环,也是国民生产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壮大县域经济并大力发展。分析县域经济差异对解决三农问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区域经济差异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社会和经济现象,也是区域发展理论构成的核心之一。分析和研究区域经济差异对于促进该地区经济的发展、保持社会的稳定、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具有重大的意义[2]。
一、区域概况、研究方法
(一)区域概况
宁德位于福建省东北翼沿海、福建闽东地区,东临东海,与台湾隔海相望,西邻南平,南接省会福州市,北接浙江,是福建离“长三角”和日本、韩国最近的中心城市。土地面积1.34万平方公里。宁德市下辖蕉城区、福安市、福鼎市、古田县、霞浦县、周宁县、寿宁县、屏南县、柘荣县九个县及县级市组成,截至2013年10月,全市户籍人口340.03万人。宁德市经济总量从2005年到2014年经济发展迅速,2005年的GDP总量从309.04亿元到2014年GDP总量1238.72亿元,年增长率为16.77%;从人均来看2005年人均GDP10166元到2014年人均GDP43617元,增长了33451元。
依照行政区划宁德市分为蕉城区、福安市、福鼎市、古田县、霞浦县、周宁县、寿宁县、屏南县、柘荣县九县市作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极差分析法
极差是指一组测量值内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又称范围误差或全距,以R表示。它是标志值变动的最大范围,它是测定标志变动的最简单的指标。公式为R=Ymax-Ymin,其中Ymax为9个县市中GDP最高者,Ymin为9个县市最低者。
2.泰尔指数
为了体现宁德市各县市具体差异指数,采用泰尔指数进行分析。泰尔指数是一种已被广泛应用的不平衡系数,该系数满足达尔顿庇古转移原理以及人口和收入均质性等所有条件[3]。公式为T=∑(gi/G)xlog[(gi/G)/(pi/P)];其中gi为第i个子区域的GDP值,pi为第i个子区域的人口值,G为区域总GDP,P为区域总人口数。
3.变异系数
变异(差)系数的计算式为:
二、宁德市区域经济差异分析
(一)极差分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宁德地区各产业都在不断发展,各级产业和总量的绝对指标十年来都保持着增长态势。其中第一产业差异的增长相对较缓,评价每年绝对指标增长为13.02%;也可看出2005—2010年前极差变化相对平缓,极差增长率为4.89%,但从2011—2014年极差增长率23.88%;2011年起落实贯彻《宁德市“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规划》,打造特色农业产业带,构建现代农业产业化体系等一系列政策实现了第一产业在宁德各县市的快速发展。第二产业极差变化最大,从2005年的28.74亿元到2014年的169.74亿元,两者相差5.91倍;从2011年起变化明显增强,且第二产业对于地区GDP的发展贡献率最突出,第二产业在地区GDP的占有率从2005年35.33%上升到2014年50.66%,第二产业差异的迅速拉大是导致宁德地区差异扩大化的主要因素。第三产业的极差变化呈平稳的增长态势,每年绝对指标增长率为13.65%。在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05.9%;第二产业投资增长41.6%,其中工业投资增长42.5%;第三产业投资增长51.9%[4]。对第一产业投资增长虽大于其他产业,但农业本身GDP基数小难以充分体现其在地区GDP中的作用。
(二)变异系数分析
以人均GDP为计算重点的变异系数测算结果显示,在2005—2007年有明显的下降趋势;但2009—2014年变异系数呈显著的增长趋势,从2009的0.211428到2014年的0.293126每年的增长率在6.82%左右。这表明,近年来随着GDP的快速增长,人均GDP也不断增长,差距也不断拉大;进一步分析得出以工业为主导的县市快速发展导致与一般性县域差距急速拉大,人均GDP差距从2005年的2.09倍到2014的6.14倍。
(三)泰尔指数分析
以宁德市9个县市人口和GDP分别占宁德市总人口和当年全市GDP的份额为对象求出了宁德市从2005到2014年的泰尔指数(见上表);可以看出2005—2014年,宁德市9县市的区域经济差异呈不断增长趋势。2005年宁德市的泰尔指数为0.008816,2014年的泰尔指数为0.016587是2005年的1.88倍,其中2011年到2012年增长迅速从0.012427增长到0.014439,增长率达到16.2%。进一步分析发现有两个阶段的泰尔指数呈现下降趋势,2005-2006年从0.008816降到0.0080082,增长率为-9.17%;2008—2009年从0.010282降到0.009869,增长率为-4.02%,可见2005年宁德市经济战略的调整和2008年的经济危机对于以第二产业为主导的宁德来说使各县市的经济差异减小。但总体来说区域经济差异的扩大是明显的,平均每年的增长率为7.67%。
三、政策建议
一个地区在其经济增长和工业化进程中,都会经历一个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先逐步扩大再逐步缩小的过程,即由非均衡发展逐步变为相对均衡发展[5]。须清晰的认识到当前存在的客观事实,区域经济差异对地区发展有一定的好处,但应当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提出政策建议,促进宁德地区县域经济健康合理增长。
(一)突出重点,培育县域增长极
县城是县域工业化、城镇化的主要载体,是农村城镇化最有发展潜力的区位,是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战略支点[6]。宁德市地理位置优越,各县市发展不一,形成了以福安为代表的工业增长区,以霞浦为代表的农业增长区;宁德市应根据福建省总体的经济发展现状进行科学、合理的产业定位。建议形成以福安为依托的第二产业增长极,促进自身经济的快速增长带动其他各县市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加强对福安、福鼎等地的政策扶持,积极引进外资,承接第二产业转移,积极发展工业;巩固和突出福安机电产业优势,延长上、下游产业链,辐散到周边区域。
宁德市环境保护良好,污染较低,积极推动以霞浦渔业为代表的农业发展。继续保持和加强对环境保护的同时,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推进农产品质量保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积极开拓市场,延长产业链,发展现代农业,形成以高特优农产品为代表的农业经济增长极,吸收返乡农民工,带动当地劳动力就业,促进农业产业平稳增长。
(二)优化资源配置,增强积极性
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部署,资源是发展必不可少的要素,县域经济发展的资源除了自然资源外还包括资金、技术、信息、人力等社会资源。优化财政投入,增强财政政策的引导作用,加大对山区县市的支持力度,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提业发展的必要条件。福安、福鼎高速发展的第二产业需要继续保持和鼓励,加大政策扶持,进一步简政放权,激活企业活力,打造第二产业结构升级版。实施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利用宁德市独特的自然资源,引导鼓励农业技术、民间资本、信息等向农业领域转移,从而增强农业强县发展的积极性,早日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实现农业产业高速健康发展,延长农业产业链,增加农民收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区域经济差异。
充分调动各县市的内在发展潜力,制定各项优惠政策,鼓励当地、返乡人员把握时代契机,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予以财政、税收等方面的支持。适当提高地方最低工资标准,促进消费,以消费带发展。完善信息基础建设,融入“互联网+”的新浪潮,建立现代化信息传输网络,实现“数字宁德”网络管理目标[7]。让公众充分感受互联网带来的便利,发挥主观能动性建设区域经济。
(三)发展县域特色产业
依靠自身独特的区位优势,采取适合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积极推进国家的一村一品策略的建设,深入挖掘本地区特色文化、农业、工业的发展。从目前来看,除福安、福鼎、蕉城区形成了一定地强有力的特色产业,其余县市缺乏必要而有力的主导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撑。部分县市仍然依靠传统农业在带动,效益低,产业链短、结构单一等情况,极不利于现代化的进程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各县市应当在市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本区域特有的资源,充分发挥其潜力,从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古田、屏南、周宁、寿宁的成规模生产的食用菌和畜牧等产业,带动山区生态经济的快速发展。沿海和山区都要大力发展名优特农产品和绿色食品[8]。柘荣县应当继续提升海西药城的战略地位,保护环境是基础,加大引资力度,积极宣传,做大做强柘荣县的药城的影响力,带动以药业为依托的种植、观赏、体验、加工等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1]迟海.中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问题研
究[D].长春: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3
[2]刘旗,李旸.河南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差
异及对策[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
科学版,2006,(5):51-55.
[3]蓝丁丁,韦素琼,熊小刚.基于泰尔指数
的福建省区域经济差异及其成因分析
[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2):37-40.
[4]宁德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宁德调查
队.2013年宁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统计公报[N].闽东日报,2014-03-18
(B03).
[5]陆大道.中国区域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95-101.
[6]辜胜阻,李华,易善策.推动县域经济发
展的几点新思路[J].经济纵横,2010,(2):
34-38.
[7]赖应辉.宁德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
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5):116-118.
[8]孙同德,吴燕.福建省宁德市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研究[J].资源与产业,2006,(8):
91-94.
作者简介:吴奶金(1992-),男,福建宁德人,本科,从事农村区域发展研究;钟沛(1993-),男,福建龙岩人,本科,从事农村区域发展研究;陈颖(1994-),女,福建漳州研究,本科,从事农村区域发展研究;林丹丹(1993-),女,福建龙岩人,本科,从事金融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