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通信科技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用户方面所带来的影响因素
在使用该系统的过程中,所有用户都受到用户终端设备设置的影响,因此,确保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可靠性至关重要。这不仅关系到了计算机通信网络的整体运转状况,还关系到了用户端能否实现日常的高效维护,而只有时刻确保计算机通信网络终端处于高效的运转状态,并具备较强的交互能力,才能提高该通信网络系统的可靠性。
2网络管理方面的影响因素
一般情况下,如果计算机通信网络的规模相对较大,那么其在设计的过程中必定是十分复杂的,这是基于设备供应商以及相关网络产品的差异性所决定的。针对规模大、系统复杂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就需要配备相应的网络管理技术。只有实现网络管理技术的同步化,才能实现对网络运行状态的全方位监控,这样才能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实现有效的解决,从而在降低甚至避免故障发生几率的同时,以实现计算机通信网络的高效运转,提升系统的可靠性。
3信息传输设备方面的影响因素传输设备方面
对计算机通信系统可靠性所造成的影响因素来源于计算机的布线系统,以及网络集线器,这方面的影响因素通常都成为了当前计算故障诊断中的最难环节。所以,这就要求在设计布线系统时,首先就需要使用符合标准的设备,并要将其冗沉以及容错的能力考虑到其中,需要确保留出一定的发挥空间。在设计网络集线器的过程中,要明确如果一旦网络集线器出现问题,就会致使整个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可靠性丧失,这是做好提升计算机通信系统可靠性的首要环节。如果集线器出现了故障,那么所有与这一集线器相连接的用户都不能工作。
二在设计计算机通信网络可靠性时应遵循的原则
在实施可靠性设计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三点原则:首先,要以国家的相关标准为设计前提。当前,我国对计算机通信系统可靠性的设计提出了如下标准:要采用开放式的设计结构,并要具备与异构系统以及易购设备相连接的能力,在不断提高系统扩展能力的基础上,保证系统的实用性,同时也要确保系统的先进性与稳定性。其次,要确保此系统具备较高的互联能力。只有计算机通信系统具备较高程度的互联能力,才能够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实现对多种通信协议的支持,这样才能保证在提升网络稳定性的基础上,实现系统运转可靠性。最后,要建立健全的管理条例。建立健全的计算机网络通信管理条例,是强化网络管理人员意识、实现网络的定期维护的有效途径,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为计算机网络的可靠运行创造出必要的环境。
三提高计算机通信网络可靠性的途径
1提升计算机网络软件的可靠性
作为计算机可靠性保障系统中的重要环节,只有有效地提升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性,才能更好地避免计算机被恶意病毒侵袭。这就需要设计者对网络软件进行周密的设计。通常上对计算机的防火墙地址进行规则转换能够有效提升计算机网络软件的可靠性。实行这一安全措施之后,计算机在和互联网或者局域网进行信息传输与交换的过程中能够建立起安全级数较高的安保系统,阻止其他计算机群对系统内信息的截取,从而实现了计算机通信可靠性水平的提高。
2对计算机系统进行分层处理
计算机系统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的整体,其由多个系统层次组合而成,因此对计算机整体通信可靠性与单一层次通信可靠性的要求也存在一定的差别。而为了更好地提升计算机的通信可靠性水平,科学合理地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是十分必要的。而要实现计算机通信可靠性的提高,一方面需要依赖于先进的网络设备,另一方面也需要依赖先进的网络层次结构与网络体系结构。网络设备高性能的发挥需要建立在合理的网络层次结构与网络体系机构的基础上,只有确保网络层次结构与网络体系结构的合理化,才能够实现网络设备高性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最终促进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提高。如果网络层次结构与网络体系结构存在不合理的情况,不但无法促进网络设备高性能的充分发挥,反而会造成设备资源的浪费,对网络数据传输造成影响。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与计算机网络信息传输量的增加,网络服务向着分布式方向不断发展,交换设备也向着用户级不断完善,最终形成了适应网络发展需求的高速网络分层设计方式,实现了计算机网络的模块多层设计。网络多层设计中的网络容量具有自我调节的功能,会随着网络节点的增加而不断扩大。多层次网络结构的确定性较好,在运行的过程中能够对故障进行快速的查找与定位、排除,促进了其运行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3做好计算机通信系统的容错设计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5595(2015)05-0092-04
科技期刊载文信息包括期刊刊载论文中包含的信息及刊载论文在传播过程中衍生出的一些相关信息。[12]对于期刊编辑和办刊单位来说,统计分析载文信息可以为改进编辑工作、评估期刊现状和制定期刊发展规划等提供重要的参考和依据。[36]科技期刊编辑是办刊单位的骨干力量,日常工作中接触的是载文信息的第一手资料,应该有意识地肩负起统计分析载文信息的重任,为编辑工作的改进和期刊的发展建言献策。
一、科技期刊载文相关的一些重要信息
(一)载文量信息
载文量包括期刊的总载文量和期刊下属各学术性栏目的载文量等。总载文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期刊在某时期内吸纳和传递学术信息的能力,是衡量某期刊在同类期刊中地位的重要指标之一。[7]各学术性栏目的载文量在一定程度上既反映了期刊的学术方向,也反映了某时期内的学术动态和热点。载文量的变化则反映了期刊稿源和编辑出版工作的稳定性。因此,通过统计分析期刊的载文量信息,既可以了解期刊在同类期刊中的水平和地位,又可以了解某行业的学术动态,为期刊的准确定位和发展规划的制定提供依据。
(二)作者群信息
作者群是期刊刊载学术论文的作者的集合体,是期刊的“衣食父母群”。通过对作者群的统计分析可以了解作者群的特点,为采取合理的措施吸纳更多优质的稿源提供参考。期刊的作者群同时也是期刊的读者群,所以对作者群的统计分析也可以为期刊的出版发行和宣传工作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1.作者群分布
作者群分布包括作者群的地域分布、所属单位分布、年龄分布和职称分布等。[8]科学研究通常与地域和研究群体有重要的联系,所以作者群的地域和所属单位分布可以反映某项研究的热点区域。作者群的年龄和职称分布可以反映从事某项研究的主力群体,职称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论文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2.核心作者群统计分析
核心作者群是指在某期刊中发表学术论文数量较多且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作者群体。核心作者群通常具有较好的研究基础,能够对某个研究方向进行持续深入的研究,研究成果的取得具有较好的连续性,发表的学术论文在行业内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关注度。核心作者群可以相对稳定地为期刊持续提供高质量的稿源,是期刊正常出版和期刊影响力的保证。所以,统计分析期刊的核心作者群及其特点可以为维持和扩大核心作者群提供参考。
(三)合著信息
合著论文是指作者有两位或多位的论文,论文合著率是指合著论文占期刊总论文量的比例。[9]论文的合著率可以从侧面反映研究的复杂程度和研究是否需要多学科的专业知识。一般来说,论文合著率越高,研究的复杂程度越高,涉及到的学科专业越多,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合作越密切。
(四)基金项目资助信息
论文基金项目资助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研究成果及论文的质量。一般情况下,受到基金项目资助的研究,其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都经历过同行专家的严格论证和把关,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具有较好的理论价值或应用价值,而且基金项目资助的级别越高,研究成果及论文的学术水平往往也越高。所以,基金项目资助下的研究成果转化成的论文一般具有较高的质量和影响力,基金项目资助情况已成为当前评估论文学术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10]
(五)关键词信息
关键词是从文章题名、摘要和正文中抽取的能够简洁、直接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词或词组,是科技论文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11]对关键词的统计分析是文献计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以揭示学科的研究特点、结构及内在相关性,反映学科的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对期刊的定位和发展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12]
1.关键词数量
科技期刊刊载的论文一般都要求有关键词,不同期刊对关键词的数量要求也不太一致。论文关键词个数的多少虽不能直接反映论文水平的高低,但不能过少或过多。对于科技期刊来说,论文的平均关键词数量的稳定性侧面反映了期刊编辑和出版的规范程度。通过对关键词数量的统计分析可以为规范编辑工作提供参考。
2.关键词出现频次
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越多,说明该领域内的研究成果越多,该领域是研究的热点领域。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越少则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可能该方向或领域较为冷门,从事这方面研究的较少,成果和论文较少;另一方面可能是该方向的研究具有前瞻性,所以从事该方向研究的较少,取得的成果也较少。对于出现较少频次的关键词要注意统计分析,这对于办刊单位和编辑及时把握学术动态和调整期刊学术栏目是非常有参考意义的。
(六)引文信息
科技论文中引用以前发表的文献既是对前人成果的继承,又是对所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引文信息包括引文来源、引文类型、平均引用文献数量和引文语种等。通过对引文信息的统计分析可以了解论文作者更注重从哪些途径获取文献、更侧重于参考哪一类文献、对国内外研究进展的把握等。一般来说,刊载论文的引文来源和类型越丰富、引用文献数量越多、引文语种越多,说明论文作者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把握越全面。
(七)审稿专家信息
审稿专家为论文的学术性和先进性把关,审稿环节的质量直接影响着论文的学术质量。科技期刊编辑应注重对审稿专家信息的统计分析:一方面,编辑要统计审稿专家的联系信息;另一方面,对于一个大的学科来说,通常又分为许多细小的研究方向,编辑还要统计分析审稿专家的研究方向,提高送审的准确性和效率。除此之外,编辑还可以统计分析审稿专家的审稿效率、审稿态度,筛选优秀的审稿专家;统计分析审稿专家的性格特点,便于工作过程中更好地与之进行交流与沟通。
(八)载文收录信息
载文收录是指科技期刊论文的摘要或全文被国内、国际权威数据库收录的情况。目前,国内的数据库主要包括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等商业数据库,国外的主要有SCI、EI 和 ISTP三大检索系统,以及其他行业内的数据库等。[13]论文部分或全文被数据库收录后,读者能够通过这些数据库检索和下载论文摘要或全文。所以,对论文收录情况的统计分析可以了解期刊及论文的受认可程度及影响力,为评估期刊的网络传播情况和影响力提供参考。
(九)载文被引信息
载文被引是指科技期刊论文被其他期刊、书籍等出版物引用的情况。期刊论文被引用的次数越多,说明期刊的受关注度越高,期刊的影响力越大。[14]衡量论文被引情况的指标包括被引频次、被引率、篇均被引次数、高被引频次论文分布、被引论文年份分布、被引论文作者分布、施引期刊分布等量化数据。因此,统计分析期刊的被引信息可以为评估期刊的受关注度和影响力情况提供参考。
二、统计分析科技期刊载文信息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做好稿源吸引工作
科技期刊的稿源一般可分为三种:一是作者的自由投稿,这是期刊主要的稿源;二是开辟专栏时对专栏所属领域专家的约稿;三是对行业权威专家的约稿。做好这三方面稿源吸引和邀约是确保载文质量和学术水平的关键。
为了更好地吸引作者自由投稿,科技期刊编辑要了解作者的特点和兴趣,关注学术动态,有针对性地做好期刊的宣传工作及与作者的沟通工作。此外,无论是开辟专栏时对专家的约稿,还是对行业权威专家的约稿,编辑都要首先了解这些专家的研究方向和特色研究领域,了解专家的联系方式和性格特点,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约稿。所以,在吸引稿源和约稿过程中,了解作者的信息、学术动态和专家的研究方向等信息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而通过对以往载文信息的统计分析恰恰可以获取这些信息。
(二)有助于提高送审准确性和审稿效率
审稿环节的把关直接关系到论文的学术质量,是论文编辑和出版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同时,审稿环节涉及论文的送审、与审稿专家的沟通和审稿意见的反馈及整理等,也是非常繁琐的一个环节,审稿环节工作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稿件的出版周期。
在审稿环节中,合理地利用载文信息的统计分析数据可以为审稿工作提供很大的便利。在送审时,利用载文信息统计分析数据有助于更加准确地找到“小同行”审稿专家,提高送审的准确性。在选择审稿专家时,根据对以往审稿周期的统计分析数据,可以选择审稿效率高的审稿专家。由于通过统计分析掌握了审稿专家的相关信息,在遇到问题时可以更方便地与审稿专家进行沟通。所以,载文信息的统计与分析数据可以有效地提高审稿工作的准确性和审稿效率。
对于编辑工作者来说,利用载文信息的统计分析数据有助于更好地开展编辑工作。基于统计分析获取的学术热点和动态信息可为编辑对稿件的审读提供参考;获取的专业术语可为编辑加工和修改稿件提供参考;根据关键词统计分析结果,编辑可以更好地对论文关键词进行把握,提出意见,以提高检索率和扩大期刊的影响力;根据对摘要内容及结构的统计和分析,有助于编辑对论文的摘要进行修改和加工,提高所刊论文的规范性。
(四)有助于改进期刊出版发行和网络传播工作
在当今信息化的社会,做好期刊出版发行和网络传播工作是期刊持续发展和影响力不断扩大的保证。通过利用载文信息的统计分析数据可以了解期刊的读者群信息、载文的网络传播情况,对当前的读者群和载文传播情况进行评估。通过统计分析载文信息还可以了解不同传播途径的载文传播情况,了解不同传播途径的传播效果,获取载文传播的新途径和发展动态,为期刊出版发行和网络传播策略的调整和规划提供参考。
(五)有助于进行期刊的定位及发展规划
期刊的定位是期刊的创办者根据市场调查情况,对期刊的办刊宗旨、读者对象、主要栏目、主要内容、发行方式等诸方面内容的确定。在市场调查过程中,将本期刊与同行业、同类科技期刊载文信息的统计分析数据进行比较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对本刊载文信息的统计分析可以分析期刊的运行情况,找出自身的不足,为进一步改善办刊水平提供参考;通过将本刊的统计分析数据与其他期刊的统计分析数据进行比较,可以找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判断本刊的水平和位置,为下一步的发展和定位提供依据。
三、统计分析科技期刊载文信息的途径
(一)基于商业化数据库的载文信息统计分析
目前,国内外许多公司或出版集团都建立了商业化的科技论文全文或摘要数据库,例如国内的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等数据库,国外的爱思唯尔(Elsevier)出版集团旗下的ScienceDirect数据库、Thomson Scientific公司ISI Web of Knowledge检索平台下的三大引文库(SCI、SSCI和A&HCI)等。这些数据库的出现为载文信息的统计与分析提供了方便。
利用这些商业化数据库,可通过两种方法来进行载文信息的统计与分析:
1.许多大型的且覆盖范围比较广的数据库都提供部分载文信息的统计和分析功能,可以利用商业化数据库自带的这些功能来统计分析载文信息。商业化数据库提供的统计分析功能一般是普适性的,可以对部分载文信息实现横向和纵向比较,利用起来比较简单,但不同的商业化数据库提供的统计分析功能不尽相同,所以编辑需要事先了解不同的商业化数据库分别提供了哪些统计和分析功能,以及如何应用这些功能。
2.对于部分载文信息,商业化数据库没有提供统计分析功能,此时就需要编辑根据自己的需求,利用商业化数据库的检索功能来检索相关的载文信息,然后再利用相关软件和方法来统计分析这些载文信息。这种方法的定向性很强,可以满足不同情况下的特殊需求,但操作起来比较繁琐,工作量比较大,需要编辑具备一定的文献检索功底和掌握一些数据统计分析软件及方法。
(二)基于编辑个人掌握信息的载文信息统计分析
除了商业化数据库中收录的出版论文中的信息,每个编辑在吸引稿件、组织审稿和进行稿件的编辑加工等环节也会掌握一些重要的载文信息,例如作者的研究“小方向”信息和审稿专家的单位、地域、研究方向、联系方式等信息。这些信息是与作者和审稿专家相关的第一手、最准确的信息,也是商业化数据库无法获得的信息,更是非常有利用价值的信息。因此,编辑对所掌握的这些载文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分析是非常重要且非常有必要的。编辑统计分析载文信息可以借助于不同的工具或软件,例如可以利用office软件中的Excel表格进行简单的分类统计、分析和查询,也可以利用专用的数据统计分析软件进一步对数据信息进行专门的统计分析。总之,科技期刊编辑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利用自己较为熟悉的软件,选择性地统计分析自己需要的载文信息,改善工作方法。
[参考文献]
[1] 王强,杨忠民,许建礼,等.《西安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30年刊载论文统计分析研究[J].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3(1):122126.
[2] 孙凡.《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影响力及网络传播趋势分析[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6(8):211216.
[3] 田美娥. 基于中国知网的《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传播统计分析[J].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5(6):9699.
[4] 胡竹萍,龚雪,王曙明,等.《暖通空调》杂志文献统计数据对分析受众群体需求的启示及思考[J].编辑学报,2011,23(增刊):6972.
[5] 胡小洋,游俊,赵燕. 文献计量分析: 专业编辑的可选学术研究方向――以江汉大学1980年以来三大索引收录论文的统计分析为例[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0(4):5458.
[6] 史丽文. SCI引用《水土保持学报》论文的统计与分析[J].水土保持学报,2014,28(4):334336.
[7] 陈亦强.《高等教育研究》2000―2002年载文统计分析[J]. 高等教育研究,2003,24(6):101105.
[8] 金伟.《编辑学报》1995―2004年载文作者群统计分析[J].编辑学报,2006,18(1):7880.
[9] 杨光,纪淑文,王宪.《太阳能学报》创刊以来载文及作者群的分析[J].太阳能学报,2001,22(3):246249.
[10] 冯向春.《化工学报》1998―2002年论文作者统计分析[J].化工学报,2004,55(11):19251927.
[11] 邱均平.文献计量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8:440446.
[12] 安秀芬,黄晓鹂.《中国科技期刊研究》论文关键词的统计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4,15(6):661663.
[13] 张诗乐,刘雪立,盖双双.我国编辑出版类期刊在 WoS 数据库被引情况统计分析[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8):990993.
[14] 潘志萍.《环境昆虫学报》2001―2010 年载文被引统计分析[J].环境昆虫学报, 2012,34 (2): 259263.
The Statistic and Analysis of Paper Information in Technical Journals
LI Juan
(Periodical Press,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Qingdao, Shandong 266580, China)
2013年新入选 CODE 期刊名称
G749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G832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G642 中国肿瘤
G133 中国肿瘤临床
G636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G255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N072 中国铸造装备与技术
G667 中国综合临床
G529 中国卒中杂志
G299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G134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G502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G135 中华病理学杂志
G195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G136 中华传染病杂志
G408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G137 中华创伤杂志
G138 中华儿科杂志
G139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G743 中华耳科学杂志
G140 中华放射学杂志
G141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G251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G474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G286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G142 中华妇产科杂志
G689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G262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G231 中华肝脏病杂志
G235 中华高血压杂志
G143 中华骨科杂志
G728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G691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G263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G335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G144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G145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G146 中华护理杂志
G555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G302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G174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G147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G159 中华精神科杂志
G579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G148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G280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G149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G639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G833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G876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G150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G692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G693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G824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G152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G153 中华麻醉学杂志
G154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G282 中华男科学杂志
G155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G736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2013
2013年新入选 CODE 期刊名称
G156 中华内科杂志
G157 中华皮肤科杂志
G254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 G462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G158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G473 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 G463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G526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G515 中华全科医学
G505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
G472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G900 中华烧伤杂志
G197 中华神经科杂志
G976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G160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G446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G161 中华肾脏病杂志
G737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G162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G703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G163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G773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G367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G848 中华手外科杂志
G506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G739 中华糖尿病杂志
G164 中华外科杂志
* G761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
G165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G296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G740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G793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G166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G167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G847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G285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G978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G168 中华消化杂志
G169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G892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G170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G171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G172 中华血液学杂志
G191 中华眼底病杂志
G173 中华眼科杂志
G873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G990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Q920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S590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G705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G307 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
G489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 G915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G175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G176 中华医学杂志
G194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G591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G610 中华胰腺病杂志
G177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3年新入选 CODE 期刊名称
G859 中华中医药学刊
G910 中华中医药杂志
G858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G179 中华肿瘤杂志
G039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K001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H053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A550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G599 中南药学
G180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G181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A036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X539 中外公路
S020 中文信息学报
G842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G597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G442 中西医结合学报
R775 中兴通讯技术
G183 中药材
G564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G685 中医学报
G681 中医药导报
G764 中医药通报
G943 中医药信息
G812 中医药学报
G010 中医杂志
G643 中医正骨
G184 肿瘤
G185 肿瘤防治研究
G412 肿瘤学杂志
G522 肿瘤研究与临床
G695 肿瘤预防与治疗
H103 种子
J021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X029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N757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512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G186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G225 重庆医学
R559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N022 轴承
H026 竹子研究汇刊
N075 铸造
N081 铸造技术
N034 装备环境工程
A133 装备学院学报
N990 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
Z022 资源科学
R737 自动化技术与应用
S026 自动化学报
N013 自动化仪表
S501 自动化与仪表
R611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A905 自然杂志
E137 自然灾害学报
Z012 自然资源学报
G229 卒中与神经疾病
N088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G701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L018 钻井液与完井液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2013
2013年新入选 CODE 期刊名称
H034 作物学报
H410 作物研究
关键词:生物统计学;精品课程;教学改革
一、引言
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只有定性的结论已不能满足实践的需要,实现生物科学结论定量化是人们长期追求探索的目标;生物统计学是生物学科定量化的重要分析理论与方法,生物统计学是生物学科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素质,与生命活动有关的各种现象中普遍存在着随机现象,大到森林陆地生态系统,小至分子水平,均受到许多随机因素的影响,表现为各种各样的随机现象,而生物统计学正是从数量方面揭示大量随机现象中存在的必然规律的学科。因此,生物统计学是一门在实践中应用十分广泛的工具学科,它是生命科学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对后续生命科学课程学习和生物科研有重要作用。
同时,生物统计作为数理统计在生物学领域的应用,是教学难度较大的一门课程。因此,在生物统计学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针对各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因材施教,更新教育理念,加强实践训练,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进行改革和大胆探索。
二、二十一世纪对生物统计学课程的重新定位
(一)新世纪对生物统计学课程提出的新要求。
二十世纪上半叶农业和遗传统计学首先获得了发展,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生物统计学、统计流行病学、随机化临床试验学已经成为攻克人类疾病的一个里程碑。这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显著提高了人类的期望寿命。
21世纪人类基因组,基因芯片等实验科学产生出的巨量数据,需要新工具来组织和提取重要信息。
将数据转化为信息需要统计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洞察力、技术和训练。
未来的生物统计学将会与信息技术密切结合,较少侧重传统数理统计,而会更多注意数据分析,尤其是大型数据库的处理。生物统计学越来越不同于其它数学领域,计算机和信息科学工具至少和概率论一样重要。
(二)生物统计学对大学生素质培养的作用。
生物统计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通过样本来推断和估计总体,这样得到的结论有很大的可靠性但有一定的错误率,这是统计分析的基本特点,因此在生物统计课程的学习中培养了一种新的思维方法———从不肯定性或概率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和分析科学试验的结果。
生物统计学是通过个别的试验研究得出其一般性结论,属于归纳推理的范畴。但其有别于简单枚举法和科学归纳法,是一种或然性归纳推理或者概率归纳推理。在生命科学的研究中绝大多数涉及到的是随机事件,因此,生物统计学不仅是试验设计与统计方法的教学,更重要的还是大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这对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很有必要。
生物统计学包括试验设计和统计方法两个有机联系的组成部分。通过试验设计的教学可提高大学生设计研究课题试验方案的能力,使之明确课题的研究目的、试验因素与水平以及试验设计方法等方面的内容。通过统计方法的教学除让学生弄清各种统计方法的内涵外,还需要使学生能够正确地选择最适合的统计方法,以揭示资料潜在的信息,达到研究的最终目的,从而提高大学生科学研究素质。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一)加强电子课件及网络平台建设。
生物统计学是应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原理研究生物界数量变化的学科,而概率统计的理论和思维方法对本科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加之课程学时的减少(由原来的60-70学时,降到现在的40学时左右),如何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入门,并使学生在了解概率统计思想的基础上,掌握常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应用及使用条件是课程的教学难点。为此,我们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了与教材配套的课件,通过在课堂上把抽象内容形象化与直观化,收到了良好教学效果。建设了一个生物统计学教学网络支撑平台,现有课程简介、教学大纲、师资力量、授课教案、电子版《生物统计学》教材、课程录像、实习指导、在线测试题、参考文献、其它教学资源等栏目,免费向全校师生开放。
(二)将多媒体教学优势与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机结合,用较少的学时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具有信息量大、形象化、直观化的特点。
但是如果不能很好地将多媒体这些特点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相结合,多媒体教学就可能会带来一些弊端诸如:(1)内容多,幻灯片变换快,由照本宣科变为照屏宣科,为新的“满堂灌”;(2)课件图片多,内容以展示为主,缺乏启发性;(3)教学内容常用满屏的方式显示(即所谓“死屏”),老师照着屏幕上的内容给学生讲解,失去了传统教学方法,老师边讲边板书能给学生留下比较深刻印象的特点,缺乏吸引力。
而多媒体在教学中只能充当工具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将多媒体信息量大、形象化、直观化的特点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制作课件时,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精炼教学内容,模仿传统教学书写板书的过程,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采用逐字、逐句、逐段显示教学内容的动画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仍然保持传统教学方法的教姿教态,在授课的过程中与学生保持互动,根据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知识的能力,掌握屏幕上显示内容的速度,必要时辅以板书进行讲解。这样做既发挥了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又充分照顾到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内容没有缩减,学时减少近三分之一的情况下,仍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长期坚持教育教学方法及教学规律的研究。
生物统计学的理论基础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从这个层面上讲,它有非常浓的数学味道,但是它又有别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生物统计学更主要强调的是概率论及数理统计的思想和方法在解决生命科学中一些具体问题的应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存在一个“度”的把握问题,如果将概率论及数理统计的原理讲得太多,一是学时不允许,二是学生难以消化,得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如果只注重方法的讲解,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就会误入乱套公式的歧途。经过将教学的重点放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重点掌握统计方法的功能与用途,方法与步骤,防止各类方法的误用,淡化定理的证明与公式的推导。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采用“保干削枝”,即在学时减少很多的情况下,将一些次要的统计方法去掉,也要保证有足够的学时讲授理论分布与抽样分布、统计假设测验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掌握生物统计学中所蕴含的概率论及数理统计的思想精髓,从而避免学生乱套统计公式。
(四)密切跟踪生命科学发展的前沿动向,探索生物统计学解决前沿问题的理论与方法。
统计学在生物学中的应用已有长远的历史,许多统计的理论与方法也是自生物上的应用发展而来,而且生物统计是一个极重要的跨生命科学各研究领域的平台。现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与生物信息学的蓬勃发展,使得生物统计在这些突破性生物科技领域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在课程建设中,随时注意纳入生物统计学在前沿领域研究应用的内容,增强课程的活力,提高教师和学生面向生物产业主战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生物统计学要不要开实验课,怎样开实验课,一直存在争议,在此认为生物统计学不仅应该开设实验课,而且还要将实践教学的重点放在计算机技术和统计软件的应用上,让学生不仅掌握统计方法,而且加深对原理的认识,获得就业或升学的必备计算机统计技能,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一)开展统计软件的实习,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素质。
20世纪20年展起来的多元统计方法虽然对于处理多变量的种类数据问题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但由于计算工作量大,使得这些有效的统计分析方法一开始并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很好推广开来。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诞生与发展,使得复杂的数据处理工作变得非常容易,所以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技术,通过计算机软件将统计方法中复杂难懂的计算过程屏障起来,让用户直接看到统计输出结果与有关解释,从而使统计方法的普及变得非常容易。在课程体系改革中,各课程的教学时数与达到培养目标所需完成的教学内容相比还是不足的。为此,可以通过标准的统计软件的教学实习来达到以点带面,扩大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素质。
为此我们建立了一个专用于实习教学的生物统计电脑实验室。现共有50余台电脑,并连接到校园网。实验室配备有指导教师,负责对上机的学生答疑。除按教学计划进行的正常实习教学外,实验室还对优秀学生免费开放,鼓励他们结合教师的科研活动,应用所学生物统计学知识,学习新的生物统计学知识,掌握应用计算机解决生物统计学问题的技能。
(二)全方位、多层次的实践教学。
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必须将本课程的实践教学活动延伸到课堂教学外,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实践教学。
在原绵阳农专期间,主要在作物育种、作物栽培、动物营养等课程实验与实习中,根据相关内容加入了试验设计方法以及数据统计分析的相关内容。
组建了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以后,由原来的单一农科专业变成了理、工、农三大学科均有专业的格局。虽然专业的学科归属不同,但有一点是相通的,其内涵均属于生命科学的范畴。以科学研究的方法进行划分,均属于实验科学。
掌握正确的实验设计方法,从不确定性数据中挖掘事物的客观规律,是实验科学工作者必备的技能。因此,我们将原来只是在农科专业上延伸实践教学的作法推广到全院的所有专业,结合实验课教学的改革,对发酵工艺学实验、植物细胞工程实验、食用菌实验、微生物学实验等课程的内容全部或部分改为用生物统计学指导学生自主进行实验设计,把过去单一的实验流程、样品观察或检测实验改变为试验条件的优化试验,提出在不同条件下对样品测定的比较试验设计、单因素试验设计、多因素试验设计、正交试验设计、均匀试验设计,对试验结果要求学生使用统计学的方法对进行分析和讨论,最后得出最佳试验条件。
这样的实验教学改革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从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的角度看,改验证性实验为设计型、综合性实验,增强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从生物统计学角度看,将课程的教学实践延伸到课程外,弥补了学时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学生将自己学到的统计学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知识得到很好的内化。
此外,在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中指导学生选用正确的实验设计和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提升科技作品的档次;在毕业论文(设计)中要求学生采用恰当的生物统计学方法进行设计与分析,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设计)。
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训练了学生的统计思维能力,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掌握生物统计学这一工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了学生学好用好这门工具的信心,提高了学生从复杂的生命现象中挖掘事物客观发展规律的能力。
精品课程是集科学性、先进性、教育性、整体性、有效性和示范性于一身的优秀课程。作为精品课程的载体,应具有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学管理等特点。与之相比,我们在生物统计学精品课程的建设上,才刚刚起步,今后还要在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加大力度,将生物统计学建设成体现现代教育教学思想、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和适应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深受学生欢迎的一门课程。
参考文献:
[1]何风华,李明辉。生物统计学多媒体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综合),2004,25(6):25~27
[2]洪伟,吴承祯,陈辉,等。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学科、队伍建设与科学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4,6:50~51.
[3]崔相学。提高学生统计分析素质的实践与探讨[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6(2):67~68.
[4]邓华玲,傅丽芳,孟军,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大学数学,2004,20(1):34~37.
1类平衡探测-正交频分复用技术
类平衡探测-正交频分复用技术(QBD-OFDM)结合类平衡探测编码技术和OFDM技术[14]。OFDM信号数据被分为多个数据块,每个数据块有两个符号的数据。在相同的数据块,第二个符号中的信号是和第一个符号中的信号在运算符号上是相反的。经过理论推导,发现二阶互调制失真、直流电流、可以完全消除,而且接收机的灵敏度可以提高3dB,因此可以提高信噪比。我们采用QBD-OFDM技术,实现了可达到2.1Gb/s实际物理数据速率,并使传输距离达到2.5m。图1为所提出的QBD-OFDM实验的原理。实验中,QBD-OFDM信号由任意波形发生器(AWG)产生,经过低通滤波(LPF)、电放大器(EA)和偏置树(BiasTee)后调制到红绿蓝发光二极管(RGB-LED)不同颜色的芯片上。经过自由空间传输后,在接收端由棱镜聚光后,用滤光片将3个波长的光分开,最后采用雪崩光电二极管(APD)探测器接收。然后进行后端的均衡与解调算法处理。结合波分复用(WDM)和类平衡探测子载波复用,很好地利用了多色LED的波分复用,提供了更多的传输信道。利用类平衡探测技术很好地避免了OFDM提供更多子载波时的峰均功率比(PAPR)限制,有效提升了多色LED传输速度,提高了系统误码率(BER)性能,同时增加了可见光通信的传输距离。图2给出QBD-OFDM技术和直接探测光正交频分复用(DDO-OFDM)技术的对比。两个子信道带宽为,Sub1:6.25~56.25MHz,Sub2:56.25~106.25MHz。每个子信道对应的调制阶数分别为,红光:256正交幅度调制(256QAM)和128正交幅度调制(128QAM),绿光:128QAM和64QAM,蓝光:128QAM和128QAM。因此,红光、绿光和蓝光的数据速率分别为750Mb/s、650Mb/s和700Mb/s,总数据速率达到2.1Gb/s,实验距离可以达到2.5m。在距离为0.5m时,红绿蓝3色对应的Sub1、Sub2两个子信道的BER提升为25.6dB、31dB、30.3dB、25.8dB、21.8dB和19.3dB。当可见光通信系统的通信距离增加时,系统误码率会增加,这是因为距离增加导致系统接收到的光信号减弱,系统信噪比降低,误码率增加。继续增加距离会使BER超过前向纠错码的门限,为使距离增加,就要使系统的传输速率降低。蓝光LED采用QBD-OFDM和DDO-OFDM的对应的Sub1、Sub2两个子信道的星座图如图2(d)的(i)、(ii)、(iii)和(iv)所示。
2无载波幅相调制技术
无载波幅度相位调制(CAP)是正交幅度调制的一个变种多阶编码调制技术,可以使用模拟或数字滤波器,实现灵活的子带划分和高阶调制,减少了计算的复杂性和系统结构,在数字用户线路有着广泛的应用。无载波幅相调制信号可以表示如下:s(t)=a(t)?fI(t)-b(t)?fQ(t)(1)这里a(t)和b(t)是I路和Q路的原始比特序列经过编码和上采样之后的信号。fI(t)=g(t)cos(2πf)ct和fQ(t)=g(t)sin(2πf)ct是对应的整形滤波器的时域函数,它们形成一对希尔伯特变换对。假设传输信道是理想的,在接收机端两个匹配滤波器的输出可以表示如下:这里mI(t)=fI(-t)和mQ(t)=fQ(-t)是对应的匹配滤波器的脉冲响应。利用对应的匹配滤波器在接收端就可以解调出原始信号。我们采用了无载波幅相调制技术,结合先进预均衡与后均衡算,后均衡算法采用改进级联多模算法(CMMA),实现了1.35Gb/s可见光传输系统实验[15]。实验原理图和实验装置图如图3所示。图4(a)到图4(c)为采用改进CMMA均衡算法所测得BER和距离的关系。实验中,每个波长上采用频分复用技术,将不同用户的信号分别调制到3个子载波上,每个子载波调制信号带宽为25MHz,调制阶数为64QAM,因此每个子载波的传输速率为150Mb/s,每个波长的传输速率为450Mb/s。在发射和接收的距离为30cm时,经过波分复用后该系统总的传输速率达到1.35Gb/s。图4(d)对比了CMMA和改进CMMA的性能,改进CMMA性能要优于CMMA,尤其是在第3个子带更为明显。
3频域均衡单载波调制技术
基于频域均衡的单载波调制技术(SC-FDE)是基于单载波的高频谱效率调制技术,该调制技术频谱效率和OFDM一致,复杂度一致。可见光通信系统是一个非线性非常严重的系统,OFDM存在PAPR的缺点,高PAPR对于可见光系统是一个非常大的缺点,而SC-FDE相比于OFDM具有一定优势,因为SC-FDE拥有更小的PAPR,其调制/解调原理如图5所示。SC-FDE调制技术和OFDM过程基本一致,但SC-FDE技术把IFFT变换从系统发射端移到了系统接收端。采用SC-FDE技术,使用RGB-LED波分复用技术和高阶调制格式,并在频域采用预均衡和后均衡技术,可以在LED3dB带宽只有10MHz的条件下取得3.25Gb/s的速率[16]。如图6(a)所示。该速率是在发射和接收距离小于1cm条件下测得,预均衡后的带宽为125MHz,红光和绿光都采用512QAM,蓝光则采用256QAM。图6(b)、图6(c)和图6(d)分别为红绿蓝3色BER与距离的关系,并给出了每种颜色光有无预均衡的性能对比。
4结束语
G012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G786 安徽医学
Q906 安徽医药
G013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Z549 安全与环境学报
H340 桉树科技
F044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R024 半导体光电
R063 半导体技术
G741 蚌埠医学院学报
U521 包装与食品机械
U645 保鲜与加工
E045 暴雨灾害
N017 爆破
N012 爆破器材
N006 爆炸与冲击
A652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G002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A005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030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Y00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T020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X014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M030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G500 北京口腔医学
N001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H025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H263 北京农学院学报
G004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A010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L530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G016 北京医学
R018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G620 北京中医药
G017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A570 编辑学报
N101 变压器
G410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T098 表面技术
CODE 期刊名称
E135 冰川冻土
N008 兵工学报
R730 兵工自动化
N085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G018 病毒学报
C060 波谱学杂志
V040 玻璃钢/复合材料
A808 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M005 材料保护
M103 材料导报
Y007 材料工程
M010 材料开发与应用
M008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M006 材料科学与工艺
N026 材料热处理学报
M009 材料研究学报
M704 材料与冶金学报
K512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H009 蚕业科学
H525 草地学报
H234 草业科学
H527 草业学报
H538 草原与草坪
E543 测绘工程
E600 测绘科学
E615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
E510 测绘通报
E152 测绘学报
L017 测井技术
Y022 测控技术
R711 测试技术学报
H001 茶叶科学
X036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N056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G992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W010 长江科学院院报
Z029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J066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G264 肠外与肠内营养
N024 车用发动机
E113 沉积学报
E102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G670 成都医学院学报
G019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V050 城市规划
V028 城市规划学刊
X043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X046 城市交通
J021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X029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N757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512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G186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G225 重庆医学
R559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G432 川北医学院学报
N060 传感技术学报
R532 传感器与微系统
G458 传染病信息
X010 船舶工程
CODE 期刊名称
X633 船舶力学
X635 船海工程
G322 创伤外科杂志
G552 磁共振成像
D013 催化学报
E144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E146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R051 大电机技术
H038 大豆科学
U512 大连工业大学学报
X024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H005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X001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J024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G020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E109 大气科学
E091 大气科学学报
L512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L004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S086 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
H040 淡水渔业
N004 弹道学报
T500 弹性体
T941 当代化工
Y503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Y585 导航与控制
N019 低温工程
C055 低温物理学报
本区处于西准葛尔界山与准葛尔盆地的交接地带,褶皱构造发育,大多呈高角度紧闭状态,枢纽起伏显著,有时呈倒转,使之更趋复杂化。断裂构造也极为发育,形成于不同时期,规模、性质等均不同,断裂众横交错,破坏了褶皱的完整性,在一些构造有利于部位富集成矿。
1.1 区域地层
区域内出露层主要有上古生界下石炭统希贝库拉斯组、包古图组、太勒古拉组,上第三系上新统昌吉河群,新生界第四系等。希贝库拉斯组主要分布于包古图河东侧希贝库拉斯一带,岩性主要为灰色、青灰色厚层细--粗粒凝灰砂岩与层凝灰岩不均匀互层,夹暗--灰黑色凝灰质粉砂质泥岩、火山灰层凝灰岩及凝灰质角砾岩,在局部地段可见圆砾岩、硅质岩、生物碎屑灰岩及安山玢岩的透镜体夹层。
1.2 区域构造
区域内构造形迹较为发育,主要有南北向构造体系、东西向构造体系、北东--北东东向构造体系、北北西向压扭性断裂等。其中褶皱及断裂构造各个时代均极为发育。
1.3 区域岩浆岩
区内侵入岩较发育,以花岗岩分布最广,超基性岩、闪长岩、与花岗岩有关的中酸性脉岩次之,主要是华力西中期侵入岩。
①西中期第一侵入次科果拉超基性岩体:岩体长2.3km,宽60-200m,最宽处380m。多被第四系覆盖。呈北东50-60方向延伸的岩墙状岩体。与围岩接触面不规则,产状一般为倾向北西或北东,倾角42-89。岩石以斜方辉橄岩为主,二辉橄榄岩、含辉纯橄榄岩次之。岩石均遭受了強烈的蛇纹石化,局部形成了蛇纹岩。同时在岩体边缘还有绿泥石化、碳酸岩化、滑石化等蚀变现象,分异条件较好。但蚀变及矿化均受成矿前次生构造所控制。
②西中期第四次侵入钾质花岗岩:该期侵入岩活动规模大,出露广,主要分布于区域的东南部、西南部。本次侵入的花岗岩体,结晶分异好,一般可划分出中央相带和边缘相带,个别岩体见有过渡相带。
2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1988年,新疆地矿局物化探大队在本区圈出一处综合异常,异常面积120km2,走向呈北东向,异常排序第三,类别属甲类异常。其元素组合为Au、As、Hg、Sb、Cu、Zn、Mo、W、Ti、Pb、Th等11项,其中Au、As元素浓集中心明显。亲铜成矿元素、铁族元素、钨族元素为该异常的主要异常元素。
3 矿区地质
3.1 地层
矿区出露地层为下石炭统包古图组和第四系。包古图组岩性中含砂粘土岩、长石杂砂岩及少量黑色页岩呈互层产出,界线不明显,填图过程中不易区分,故在本次填图时将其按照一个岩性组做划分,硅质岩则单独进行了划分。
3.2 构造
工作区内构造发育,共发现四条大的断裂构造,分别编号F1、F2、F3、F4。断层的确定主要依据区域地质资料中确定的断层位置,结合矿区内的地形,断层位置均为沟谷,且两边沟壁岩石破碎,据此推断出本区四条断层的位置,依据不是很充分,在今后工作中需进一步研究。
F1断层:为区域达尔布特深断裂的中间部分,是工作区内的主干断裂,为一逆断层,断层倾向北西,倾角约55--70,此断裂在地表形成一条宽约百余米的大沟,达尔布特河从中流过。
F2断层:位于工作区中部,走向近东西,为一平移断层,断距约120m,该断层为达尔布特断裂的次一级断层。
F3、F4断层:位于工作区南部,断层性质不明,F3断层走向南东,F4断层走向近南北,均为达尔布特断裂的次一级断层。
3.3 岩浆岩
岩浆岩主要为工作区中部出露一条辉长辉绿岩脉,岩脉沿南西--北东向呈带状断续出露。岩石具强烈蛇纹石化、绿泥石化,经地表拣块样分析,镍品位已接近或超过边界品位。从区域资料上看,该岩置与科果拉超基性岩置重合,在该岩体上曾发现铬铁矿等矿点,本次工作中采集岩石标本进行鉴定,鉴定结果为辉长岩和辉绿岩。
此外,工作区内还出露少量石英脉,出露规模均较小。
关键词:3G,通信,产业运营
一、3G时代下的中国通信产业运营
作为一个发展迅速的产业,无线通信产业经历了由lG、2G向3G技术的发展过程,3G是当今无线通信系统的最新最成熟的产品,也代表着我国当今无线通信的发展方向。3G,(3rd-generation)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是指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科技论文,产业运营。3G服务能够同时传送声音及数据信息,能够提供高速数据业务是3G技术的最大特征。相较1G和2G而言,3G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3G的发展趋势必将与社区网站进行结合,实现wap与web的完美结合。3G的到来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丰富的移动互联网服务,从而使移动互联网产业链朝向个性化服务、细分市场和差异化竞争的方向发展。而软件服务提供商、内容服务提供商和终端厂商等更多商业主体的加盟,更是不断加大分割原本电信运营商垄断的价值链系统,从而优化了整个信息产业链条的运营方式。3G通信是移动通信市场经历了第一代模拟技术的移动通信业务的引入,在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市场的蓬勃发展中被引入日程的。在当今Internet数据业务不断升温中,在固定接入速率(HDSL、ADSL、VDSL)不断提升的背景下,3G移动通信系统也看到了日益崛起的市场,益发为电信运营商、通信设备制造商和普通用户所关注。科技论文,产业运营。
而就中国而言,作为全球最大的市场大国,3G通信在中国包括企业、行业、产品、服务和贸易等功能,是中国乃至外资企业在3G网络上实现wap网站建设、移动商务运营、行业新媒体传播、无线及时沟通的集成型系统服务平台,还包括其行业联盟的推广思路和全新的3G网络无线通信营销模式,从而整合构筑成的3G无线信息网络。它的所有功能设置和增值服务,都为使用者提供完善、高效的3G体验,完美体现3G时代强势商务内涵。科技论文,产业运营。作为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消费国,2008年中国移动通信用户已经超过6亿,居世界首位,消费能力惊人,手机新闻、手机收发邮件、手机博客等系列移动互联网的新业务和新发展得到普及,然而这一切尚处于应用于个人的阶段,而对移动商务的消费需求则越来越迫切,让企业通过移动互联网实现企业与用户之间的信息互动,并由此开展深层次、全方位应用是今天企业的最大需求,伴随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成立,3G在中国已经成为下一步“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重要产业创新模式。科技论文,产业运营。
二、中国3G营销模式及其问题
同质化是中国营销模式的一贯思路,也是作为发展中国家和信息产业滞后国家的必经之路。而如何实现个性化服务和差异化战略,则是中国企业从制造向创造的根本。而当前中国的3G营销策略尚处于捆绑式模式,即“预存话费优惠购机(与用户约定预存话费额度、最低在网期及最低消费额,给予用户一定金额的购机优惠)”,“缴存押金优惠购机(与用户约定押金额度、最低在网期及最低消费额.给予用户一定金额的购机优惠)”等模式给予购机优惠,或者其他的简单捆绑销售业务,如“2G手机+通信服务”、“3G手机+通信服务”、“3G无线上网卡+上网服务”、“3G无线上网本+上网服务”、“电脑+宽带服务”等。捆绑经营的本质是一种差异化、异业联盟思维的营销方式,其实质是一种应对同质化的比较有效的营销策略。科技论文,产业运营。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就能够保持长期稳定的营销绩效。伴随着差异化的遍地开花,消费者是否认同这样的差异化、差异化能否带来利润最大化、互相之间在抢夺竞争对手市场份额的同时,由于过分的差异化而自身丢失市场份额的事件也不在少数。
三、如何优化中国3G营销模式
(一)更加主动的抢占市场
抢占市场,首先要对市场进行细分,对特定的用户进行挖掘和培养,3G时代更是要细分市场,要向家庭、商务市场延展,要对所有的用户需求进行细分,提供个性化的各种业务产品,包括传统业务和创新的融合业务切不能以2G的营销思维和营销手段来主导3G业务的目标客户一定要明确,3C业务要带着终端一起销售,通过宣传、演示等引导手段,让3G用户都能把3G业务用起来,体现出3G优势,同时再辅以适宜的资费政策。通过“融合业务”的开展,一方面体现出对不同客户群的服务差异化,根据个人、家庭、商业、集团的不同,来实施不同的个性化服务。当然,从另一个角度讲,对于同一客户群内的市场挖掘,必须要根据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提供较为配套的服务标准体系,并伴以不同策略的整合式、差异化融合营销,因此就要紧紧围绕客户需求,组合构筑出相对应的“融合业务”,结合强力的网络整合优化工作,出台适时合理的营销策略,最终,获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科技论文,产业运营。
(二)打造3G品牌化经营策略
品牌是产业的灵魂,信息产业也不例外,且更重视于此。对于手机用户,尤其是新用户而言,品牌印象将直接对用户的直观感受和选择动机产生直接影响,与2G时代简单的GPRS或WAP不同,3G带来的是更加深层和丰富的使用模式和思维,因而必须对应用品牌使之有利于推动改变传统手机上网习惯进行有效的推进,使用户的注意力不再专注于流量,而自觉地转移到个性化服务体验上来。同时,好的应用品牌不仅能够稳定用户而且便于推广和易于宣传。3G通信产业与其他产业一样,其品牌战略包括企业形象品牌、市场客户品牌、产品业务品牌、服务价值品牌等等。企业形象品牌,在品牌战略体系中处于核心位置。而市场客户品牌、产品业务品牌则是企业形象品牌的主要支柱。服务价值品牌,则是维系企业品牌价值的剂和粘合剂,融汇于整个品牌体系之中。同时,服务价值品牌是企业面向服务的环节或者流程中形成的品牌,例如客服热线、会员俱乐部、免费体验新业务等等。服务价值品牌贯穿于运营商的经营活动之中,对提高满意度和建立忠诚度,对售前、售中和售后的服务承担,对企业其它品牌价值的长期积累,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贾永毅,3G时代中国通信运营商的“捆绑销售”[J].北方经济,2010(3)
【2】陈俊勇张博吴彬,中国3G通信市场的发展竞争浅析[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
【3】张宁,面向3G时代的移动互联网价值链竞争与商机[J].世界电信,2010(5)
【4】王佳轶陈军,论3G初期联通市场策略[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