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李白的长相思范文

李白的长相思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李白的长相思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李白的长相思范文

1、千年的等待,却只换来一句:我的爱早已不在。

2、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

3、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李白《三五七言》

4、红尘画卷,画得是谁的生死之恋?最后却只能守着那不变的容颜,一守就是一千年。

5、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黄景仁《绮怀诗二首其一》

6、看樱花满天,悲伤在流转,却掩不住斑驳的流年。

7、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张籍《节妇吟》

8、谁的指间,流转的是你淡淡的娇颜?

9、兽炉沈水烟,翠沼残花片,一行行写入相思传。-张可久《塞鸿秋》

10、谁将烟焚散,散了纵横的牵绊。

11、静水流深,沧笙踏歌;三生阴晴圆缺,一朝悲欢离合。

12、岁月落尽了繁华,鲜血染透了戎甲,谁能为你君临天下?

13、待浮花浪蕊俱尽,伴君幽独。

14、是谁在风雨破碎的茫茫人间,找寻前世紧记的容颜?

15、倾国倾城,而又为谁倾覆了天下?

16、谁抚我一丝秀发,谁欠我一生代价?

17、谁伴我归田卸甲,谁陪我相守天涯,谁又负我一生韶华?

18、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19、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没人知。

20、是谁在你的墓前,葬下了一生的诺言?

21、君若扬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曹植《明月上高楼》

22、嗟余只影系人间,如何同生不同死?-陈衡恪《题春绮遗像》

23、互相猜度的爱情,往往只有分手。

24、凄凉别後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纳兰性德《虞美人》

25、君在天南,我在地北。是谁说:月有阴晴圆缺,花有盛放残飞?

26、记着你爱他,就必须接受他的一切!

27、欣赏对方的一切,欣赏这段爱情带给你的开心幸福!

28、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徐再思《折桂令》

29、燃尽的风华,为谁化作了彼岸花?

30、用我一世凄凉,换你一生欢颜。

31、望着眼前你含笑的容颜,我的泪还是落满了整个冬天,转身后,再也找不到丢失的诺言。

32、尘缘从来都如水,罕须泪,何尽一生情?莫多情,情伤己。

33、看那天地日月,恒静无言;青山长河,世代绵延;就像在我心中,你从未离去,也从未改变。

34、妙笔难书一纸愁肠,苍白的誓言,终究抵不过岁月的遗忘。

35、关心的程度表现你对她的重视程度。

36、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37、听弦断,断那三千痴缠。坠花湮,湮没一朝风涟。花若怜,落在谁的指尖。

38、思君如明烛,煎心且衔泪。

39、一个人的单程旅途,一个人的朝朝暮暮,一个人的韶华倾负。

40、没有曾经的花前月下,何来今时的思君天涯?

41、经流年 梦回曲水边 看烟花绽出月圆。

42、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回得了过去,回不了当初。

43、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张先《千秋岁》

44、曾经的誓言,早已风轻云淡,谁还在门前掌灯盼我归还?

45、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苏轼《江城子》

46、分享伴侣的喜与忧,是最简单的责任。

47、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

48、那一次刻骨铭心的相许,那一刻为谁声声催天雨。

49、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佚名《诗经。邶风。击鼓》

50、情最重要的是心,用心去爱。

51、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

52、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53、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李白长相思二首其一》

54、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顾敻《诉衷情》

55、当泪水化作雨水,那一刻,谁的誓言还能轮回?

56、露恨晨曦花怨秋,醉后,只落一地愁。

57、为谁倾尽一生,为谁把千年等待刻成一个永恒?

58、金凤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59、风沙贯满早已湿透的双眼,为何还能看见你的容颜?

60、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61、多少红颜悴,多少相思碎,唯留血染墨香哭乱冢。

62、为你轻洒千年血泪,为你袖手天下,远走高飞。

63、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64、痴守千年,月老红线谁为我牵?

65、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

66、既不回头,何必不忘。 既然无缘,何须誓言。 今日种种,似水无痕。 明夕何夕,君已陌路

67、泪纵能乾终有迹,语多难寄反无词。

68、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

69、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70、那三生七世的相许,只为祭奠一次曾经的相遇。

71、给你倾城的温柔,恋我半世的流离。

72、醉知酒浓,醒知梦空,原来看残花凋尽也是一种痛。

第2篇:李白的长相思范文

现结合中学语文教材中涉及到的古诗词,对其意象的丰富意蕴解析如下:

水,象征了别离的情感。水的纤柔,象征着离情的缠绵;水的悠长,象征着离思的绵邈。因此,古代作家常用水来写照离情离思。宋代欧阳修《踏莎行》有句:“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所望之人在暖风中摇着马鞭远行,行人越行越远,女子心中的离愁越积越深,如丝如缕,绵绵不绝,恰如迢迢春水。最善于将水作为别离主题的作家无疑是李白。其中,最为传诵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与《赠汪伦》。前诗云:“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目送帆影远去,将无限惆怅之情倾注在浩浩东去的一江春水中,流向目力难及的水天交接之处。后诗云:“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用“桃花潭水”进行烘染,景色丽如画。既然桃花潭水既美且深,不免触动作者的离怀,使他将水深与情深联系起来,从而迸出“不及汪伦送我情”一句。水深已达千尺,犹不及汪伦的送别之情,则其情该是何等之深?除此而外,李白以水喻情或显情的佳句还有许多,如“寄情与流水,但有长相思”,“东流若未尽,应见别离情”,“黄河若不断,白首长相思”,“西行有东音,寄与长河流”等。

水象征着某种障碍,用以表达主人公面对可望而不可及之事物时的惆怅、痛苦心理。中国古代许多爱情诗以水象征障碍,难以跨越。宋代词人晏殊“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蝶恋花》),就是对这种阻隔的感叹。汉末《古诗十九首》中有歌咏牛郎织女为天河阻隔的诗句:“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诗中不写河汉宽阔无边,而是强调它“清且浅”,二人相距并不遥远,却只能隔着轻盈闪烁的水光含情相视。这才是让人心摧骨毁的伤痛,地老天荒的遗憾。柳永的“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雨霖铃》),茫茫烟波,隔断望眼,隔断离情,却让离情更加深沉。

“流水”常象征流逝的时光。“水”强烈地触发着人们产生感叹光阴流逝的时间意识,如李煜的“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浪淘沙》)喻帝王生活如花落去、春已逝、流水尽一样一去不复返。《三国演义》卷首的《临江仙》开篇云:“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借滚滚东流的长江,感叹历史风云人物的浮生短暂,面对一去不复返流水,在怀古自伤中发出永久的长叹。类似的还有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汉乐府诗“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长歌行》)等著名的诗句。

诗人尤其喜欢以流水比喻愁情,水的连绵不断,恰如愁情挥之不去,诗歌是诗人对人生的独特体验,这其中必然会有对家国兴衰、人生悲欢的抒发。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演奏的是时代的怨曲与悲歌,水声呜咽盈耳令人不忍卒听,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怀销愁愁更愁。”(《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更是以水流无限,比喻愁之长;用一江春水,比喻愁之深;抽刀断水的奇妙比喻,写出了诗人的悲愁似水难以斩断。因此成为描写愁情的千古佳句。

水也是诗中人物传达情感的媒介。水可以流动,因而水又具有沟通之意。“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一对有情人被江水阻隔,又共饮一江不为不幸之幸,江水于他们既是痛苦的根源,又是精神的慰藉。诗人以这种既是阻隔又是沟通的矛盾统一,将爱情写得缠绵悱恻。造成阻隔的水自然是无情之水,沟通情感的水又是多情之水。这种把水作为沟通情感之媒介的用法在诗歌中亦是多见,如我们熟悉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友人所乘之舟已从视线中消失,眼前的长江却流向天际,那正是孤帆远去的方向,茫茫的江水,不正像诗人牵连不断的离别之情吗?

诗人还常用水营造的氛围来衬托特定的心境或用来寄托自己的心志。如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描绘了清泉在石上奔流,月下浪花晶莹清澈见底的优美意境,衬托了诗人回归自然的喜悦心情。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借极具动态的画面,体现了诗人悲秋的情怀以及由此引发的身世飘零之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抒怀》)则体现了茫茫夜色中江水奔流的气势,更加反衬出诗人孤苦伶仃的处境。白居易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琵琶行》)以水的清冷借以表达了和友人离别时惨淡的心境。曹操“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短歌行》)用大海的容纳万有的气度来寄托作者渴望招纳天下贤才的愿望。

第3篇:李白的长相思范文

一、整体感知导入

1. 趣味性感知导入。古诗词由于内容、形式的凝练与精练,语言文字意义的古今差异,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教师必须根据古诗词的特点,或用有趣的故事讲述与生动的情景描绘,或用与诗词内容有关的遗闻轶事,或用诗词作者有趣生动的曲折经历,作为教学导入,从而有效地排除学生的畏难心理。例如,学白的《赠汪伦》一诗,教师可先简介李白与汪伦以及他们的交往经历,让学生对“汪伦一介乡绅用什么办法与当代狂妄桀骜的诗仙交上朋友并获得赠诗”形成悬念,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 多形式朗读感知。古诗词文字精练,讲究押韵、节奏,富有乐感,朗读起来抑扬顿挫,声韵和谐,十分动听,很有魅力。多形式朗读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有助于学生整体感知。对那些容易在听中整体感知的诗文,如骆宾王的《鹅》、孟郊的《游子吟》、李绅的《悯农》、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等,可以先声情并茂地朗诵或播放配乐朗诵,甚至可以学习古人吟诵作为导入,既激发学生兴趣,又有助学生初知内容,为进一步品读、理解诗文酝酿积极主动的心理情感。

3. 自主性预习感知。高年级学生已初具自主性预习能力,因此,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性预习,为课堂上的品读、议论、质疑与拓展做好充分准备。例如学习《秋思》一诗,学生在预习中通过看注释理解了“意万重”“行人”“开封”三个关键词含义后,初步理解诗意;再抓关键词“家书”“说不尽”与诗题“秋思”之间的联系,而后通过观察诗中插图理解诗中“行人临发又开封”的含义,初步感悟诗人蕴含在诗中的思乡、思念亲人的绵绵深情;又通过查找资料知道作者写诗的背景,进一步感悟诗中意境;最后,再模仿诗人反复吟诵诗歌来体验诗情。这一系列的自主预习感知,是多数学生力所能及的,可以为课堂上的精细品读与拓展延伸奠定扎实基础。

二、理解具体诗意

对于古诗词诗意的理解,除了联系上下词句、图文结合外,笔者十分重视引导学生对关键词,尤其是“诗眼”的品味、感悟,运用了“扩、换、留、嚼”四法。

1. 扩。对于浓缩语义的单音词,要引导学生扩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词或多音词来解释,使词义明显,具体准确,易于理解。例如《登鹳雀楼》一诗,“白日依山尽”的“尽”、“黄河入海流”的“流”,可扩展为现代汉语的“尽头消失”和“奔流不息”之意,再通过联系对比、展开想象等,让学生品味作者登鹳雀楼看到的是白天的太阳依傍着群山尽头西落,渐渐消失,浩浩荡荡的黄河水奔流不息东流入海的壮丽景观。

2. 换。古诗词中不少词的含义有变化延伸或用法不同,影响了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因此,必须引导学生进行词义转换才能准确品味。例如《嫦娥》一词中“云母屏风烛影深”的“深”,按现代汉语多理解为夜深沉之意,但与烛影如何联系起来解读呢?这就必须知道古汉语之“深”还有暗淡之意,若作为动态则表示逐渐暗淡之意,若作为静态则表示十分暗淡之意。云母屏风上映出的烛影之光逐渐暗淡或十分暗淡,都表明“夜深”之意。这一换,学生就易于理解诗人借云母屏风烛影深(暗淡),来描述嫦娥思念人间而彻夜难眠的冷清情境。

3. 留。虽然古汉语中不少词与现代汉语在词义上有差异,但也有不少词的词义延续到现代汉语之中而基本一致,这在古诗词中也不少见,学生也容易理解,品读时,可以作保留解读。例如《秋思》一诗中,“复恐匆匆说不尽”的“匆匆”“说”的词义古今通用,可以保留。又如《长相思》一词中的“风一更雪一更”的“风”“雪”“更”都是古今通用,可以按今义保留解读。

4. 嚼。古诗词中形象传神或富有哲理、意蕴深长的关键词,要引导学生细心咀嚼,并展开想象,多角度品味。例如《嫦娥》一诗中“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心”,虽然古今义都有“心情”之意,但具体指怎样的心情呢?可联系上下文理解为“烛影深”时的孤单寂寞之心情,也可理解为“应悔偷灵药”的悔恨心情,还可延伸为羡慕人间欢乐的思念之心情、向往之心情……对“心”的反复咀嚼,可充分理解品味嫦娥的复杂心情和作者对嫦娥命运的深切同情,从而准确感悟、体验全诗的内在情感。

三、想象体验诗情

1. 想象景物画面,体验诗人情意。诗中有画,诗蕴深情。这是我国写景抒情类古诗词的传统特色。因此,古诗词教学应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具体品味的基础上,抓住诗词中精练含蓄的语言,想象其所描述展示的画面,从而体验画面中所蕴含的深情。例如《长相思》一词下半阕“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生动描绘了行军途中夜宿军中帐,聒噪不停的风雪交加之声时时打断将士们的思乡之梦,从而进一步抒发了对故园种种温馨欢乐之声的深切思念之情。理解具体含义后,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对比军帐中听到的聒噪之声与梦中思念的故国温馨之声,尤其是在想象“故园有何声”中进一步感同身受地体验征途中的将士们,尤其是词作者纳兰性德的“长相思”之深情,并感悟词中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2. 想象情节画面,体验诗人情趣。小学语文课本的古诗词有不少是叙事抒情的,简短的诗句中含有精练而又有趣的情节,并寓情趣于事(情节)之中,因而引导学生想象其中具体生动的情节,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诗文情趣的体验。例如《回乡偶书》中的“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乞巧》中的“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宿新市徐家店》中的“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这些叙事诗句所展示的富有情趣的情节及其中所蕴含的情感,需要引导学生展开丰富想象才能深刻体验。

第4篇:李白的长相思范文

【关键词】高中 语文 诗词 赏析

现结合中学语文教材中涉及到的古诗词,从营造意境和传达感情两个方面对高中教材中出现的“月亮意象”作一个简要的分析。

一、营造意境

(一)宁静、美好之境。在不少古诗词中,文人墨客常常以明月来营造一种宁静、美好的意境。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皎洁的月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林间留下斑驳的影子,星星点点,特别的明净、清幽,在这样的月光下,在这样的氛围中,即使是劳动也变成了一种享受,所以浣女洗衣归来,渔夫下河捕鱼,具有诗情画意,此所谓“人在画中游”,人与自然和谐的融为一体,这样的宁静、美好之境,真是令人回味无穷、向往不已。又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在这首诗中,月亮以动态的形式出现,一个“惊”字打破了宁静,唤醒了一个息息相通的世界。在这夜静春山空中,一轮明月的出现,更加渲染了清幽与雅致!

(二)冷寂、伤感之境。“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李白《月下独酌》)表现上看,是写诗人在花下与月、影相伴、相舞、相酌成欢的美好情景。实则是诗人用这美好的情景来反衬出自己内心的孤寂与悲苦。而这一切,皆因月起。若无此月,诗人恐怕也不会有此感伤。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清冷的月光,浸在茫茫的江水之中,又被秋风吹碎,反射向无尽的苍穹,两岸的枫叶荻花也在秋风中瑟瑟发抖,满目凄凉,此情此景,主客“惨将别”,友人近在眼前却又即将远在天边,怎能不让人伤感呢!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一曲终了,所有的一切都陶醉了,所有的一切都停止了,月亮也仿佛沉浸在优美的旋律之中,静静地把月光洒在江面上,泛出点点白光,随着波纹闪闪而动,与曲调余韵相互应和着,一同营造出曲终之后的冷寂之境。

(三)阔大、磅礴之境。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抒怀》大江之中,江水浩浩荡荡东流,一轮明月映照在江水中,随着江水的流动而浮荡着。岸上星垂,原野广阔;舟前月涌,大江东流,形象而细致地描绘了江上的夜景。 “星垂”、“月涌”是以细腻写阔大,塑造了一个宏阔非凡、宁静孤寂的江边夜境。

二、传达感情

(一)思乡怀人之情。在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者的眼里,月亮这一意象或是寄托恋人间的苦苦相思,或是蕴含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无限思念。在众多的咏月古诗词中,这一类是最多的。从月相的形态及其变化来看,圆月如盘,团团圆圆;残月如勾,残缺不全。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圆,自然勾起人们的想象和联想。宁静的月夜里,沐浴着清幽柔和的月光,人们很容易陷入沉思,展开遐想,产生缠绵而渺远的情思。离家在外的人,仰望明月,思绪常常飞越空间,想起同在这一轮明月照耀下的故乡、亲人、朋友。

李白《静夜思》中的乡情,就是这样生发出来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当诗人“举头望明月”时,一缕乡思便从心头油然升起了。这样一个乡思引动的过程,不但人们很容易理解,而且不少人都亲自体验过,这就突破了诗人与读者之间因生活经验不同可能产生的感情上的隔膜,因而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诗中的月亮已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李白的诗作中,有大量都是咏月的诗歌,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只到夜郎西”(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帏望月空长叹”(李白《长相思》)等。

(二)孤苦感伤之情。在失意者的笔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寄寓了文人墨客的身世感伤和流离之苦。“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春花争艳,秋月高悬,本是自然界中难得的具有季节特征的美景,然而在词人的眼中,这些却成了打开他记忆和感情闸门的导火线,花儿无情地一次又一次地盛开凋零,月儿无情地一次又一次地升起落下,让他的亡国噩梦一次又一次地浮现,让他的美好憧憬一次又一次地破灭,让他的脆弱心灵一次又一次地受到打击,让他的精神一次又一次地面临崩溃,其苦之深,其愁之重,让人不禁掩卷而泣。

(二)怀古伤今之情。人生转瞬百年,短暂无常,而江山万古长青,明月永恒不变,面对它,唐代诗人张若虚发出了“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照初人?”“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感慨 。明月啊!你就像一位历史的见证人,目睹着中华民族的兴衰、荣辱,于是,月亮在古诗文中又有了吊古伤今的含义。这一类月亮出现在刘禹锡的《石头城》里“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临照过六朝豪华之都的“旧时月 ” 见证了这里的彻夜笙歌、纸醉金迷、欢乐无尽。然而曾几何时,富贵风流,转眼成空 。如今只有那“ 旧时月”仍然从秦淮河东边升起,来照着这座“空城”,在夜深的时候,“还过女墙来 ”,依恋不舍地西落,真是多情!这里并不只是发思古之幽情,诗人感慨深沉,实寓有“引古惜兴亡”之意。诗人通过明月这一意象,深寓着对六朝兴亡和人迁的慨叹,悲凉之气笼罩全诗,读之怆然。

第5篇:李白的长相思范文

1诗与乐──诵得其韵

小学语文新课标中对每个学段的小学生古诗词教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第一学段的要求是: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第二学段的要求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第三学段的要求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新课标在“读”和“背”中均强调了一个“诵”字,这既符合传统诗词的文体特征,也符合诗词的审美及教学特征。因此,如何在“诵”字上下功夫是小学古诗词教学的不可或缺的环节。何为诵?对其一直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认为同“吟”、同“咏”,“就是拉长了声音像唱歌似的读”;一种认为同“吟”、同“咏”有区别,“就是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读”,侧重强调语言本身的节奏,而非音乐的节奏。其实,“吟”、“咏”、“诵”的内涵早就混同合一,之间难以区分明确的界限,当前,丰富多彩的诵读方式的探索恰恰就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在这里用“吟诵”一词代替“诵”的称名。用吟诵的方式学习诗歌是先秦以来就建立起来的最基本的方式,其优越性、实效性早被证明,现在强调这种方式不过是对传统的回归。

其实,很多作品可以配乐吟唱,可以拉长声调吟诵,这些不仅仅本身是切入诗词情境的方式,也由于其形式活泼更能激发儿童的兴趣。

2诗与画──悟得其境

宋张舜民有诗云:“诗是有声画,画是有形诗。”自古至今,便有诗画同源之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能诗者多识画,能画者多知诗,二者同体也。人们也常说“如诗如画”,由此可见,诗与画这两种艺术形式经常是“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诗歌里的画,即诗中的景物及其所诱发的想象空间、场景;诗歌里的诗,即诗中的景物及其所诱发的想象空间、场景里蕴含的情思韵致。诗画相融的境界即是所谓的意境。中国的优秀诗歌都是有意境的。而阅读、欣赏诗歌一个必要的也是一个很难的环节就是入画入境。诗有可解、有不可解、有不必解,小学阶段学生所接触的诗词多属于不必解作品,教师除了帮助学生作必要的字词疏通外,不必把过多的精力放在旨意的挖掘上,而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入画入境。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就是一首将多幅富有动感的画面高度浓缩于46字之中的传世佳作。但它又只不过是等待读者激活的一串符号,在教学中如何能让学生从文字进入画境,让他们在脑海中形成一幅幅气韵生动的画面,显得尤为重要。窦桂梅老师执教该课时,她先引导学生想象茅檐、青草、小溪等单独的画面,然后又通过小溪这条线将“瓮媪”、“大儿”、“中儿”、“小儿”等多幅画组合成一幕有立体感的生活场景图,然后,她又引导学生想象画中人物的动作、神态……不知不觉中,孩子们脑海中的画面被激活了,变得有血有肉有生命了。

这就是诗中的画,它的意蕴无限,内涵无穷,它能将人带回到古代诗人的生活中,让读诗的人走进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们在教学中抓住诗激活画,让孩子们脑海中的意象立起来的过程,不就是学生读懂诗词的过程吗?

3诗与情──品得其意

白居易说:“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诗歌的目的即表情达意,情意统称为意蕴。意蕴中情是根本。因此读诗的最终旨归是入得其情、会得其意。

在《清平乐·村居》的教学实录中,我们可以看出有的老师可谓引导学生在诗画中品情会意的高手。例如:

师:让我们好好看看这个“卧”。看图,小儿的“卧”是什么意思?

生:(七嘴八舌)趴、躺。

师:把“趴”“躺”送进诗句中,说说感受。

……

师:小儿的两个脚丫翘起来,想分开就分开,想合上就和上,想前后摆就前后摆……总之想怎么样就怎么样。送他一个词!

生: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天真无邪。悠闲自得……

师:这是“卧”动态的时候,可“卧”还指“睡觉”或休息的时的安静,例如“卧佛”,多么安详宁静。那你再看小儿“卧”剥莲蓬的表情,再送小儿一个词!

生: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全神贯注。旁若无人……

……

老师从诗中的一个“卧”字入手,让学生反复咀嚼想象,不仅激活了孩子们脑海中关于小儿的那副画面,而且又透过画面十分自然的想到了使这幅画面有灵性的小儿身上流溢出来的那份悠闲自得,若无旁人之情。

同时,“醉”字也是窦老师引导学生反复推敲的一个诗眼。当学生明白了瓮媪为什么而醉,醉成什么样的时候,我们也醉了。诗人心中那丰富的生活情趣,极富人情味的内心世界不就跃然纸上了吗?诗中有画,诗中有乐,画乐中渗融情意。从教学步骤看,似乎是诵韵在先、悟境其次、品意为终,实则不分先后,尤其入情品意贯串始终。

4诗与诗──联得其类

当我们立足教材和孩子们一起诵诗赏画品意之后,我们还得丰富拓展诗词的学习空间,以一诗为端绪,联类引带,诗外觅诗,以诗带诗,用诗比诗。使孩子们在老师的比较教学中学会举一反三,自读自悟。如:

同一词牌不同作者的对比,纳兰性德有《长相思》、白居易不是也有《长相思》吗?

同一题材不同诗人作品的对比,刘禹锡的《浪淘沙》、王之涣的《凉州词》、杜甫的《黄河二首》、还有李白的《将进酒》。

第6篇:李白的长相思范文

[关键词]听觉能力;专注力;音乐文化

古筝课属于高校音乐专业教育中的技法类课程,授课形式大多采用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口传身授的方式。这种沿袭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授课方法,需要注入更多新的理念和教学手段,尽可能地体现教师主导的意义,也需要多种不同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独立思考感受音乐和更好地学习的能力。笔者以文化角度作为切入,谈几点自己的想法:

音乐要摆脱纯技术的道路升华到形而上学的层次,从来都是依靠哲学、文学和其他艺术学科的滋养而成就的,这条路是学习音乐的康庄大道。(《庄子》第四篇“人间世篇”)上载道:“颜回曰:敢问心斋?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于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庄子的这段话最早是体现运用于古琴演奏中,听之以“耳”、“心”、“气”的不同状态反应了琴学的层次:即“技”、“艺”、“道”。最基础的是“技”的层次,这时候的学习主要是训练技巧,通过耳朵来监督自己的技巧掌握情况;再往上就是“艺”的层次,这时候的演奏不仅仅局限于技巧,而是运用技巧来表现内心的音乐,演奏中内心听觉和精神的修养就起到主要作用,同时演奏的状态也不仅仅是浅显的靠耳朵来监听,而是大脑意识――即“心”在起全神贯注的作用;最后的阶段是道家所说的“道”的阶段,“道”是“艺”的升华。此时技巧已经自动化,专注心达到忘我状态,呼吸和周围打成一片,产生奇妙而强烈的音乐感染力以及丰富的意境。

然而音乐的道路是相通的,脱离了“艺”的纯技术不能称之为真正的音乐。因此笔者认为以上这三个层次同样可以作为古筝演奏和教学的指导目标。

要达到由技入艺的道路,充分地了解作品的音乐内涵尤为重要,我们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全面掌握作品想要表达的音乐内涵:

一、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

需要了解作曲家创作乐曲的过程,对于创作中灵感的来源和情境了解得越详细越好,或许是一首诗词,或许是一个人物故事,或许是一场身临其境的旅行体验到的山水风光或异域风情,或者仅仅是作者的一次喜悦或思索,了解这些有助于我们深入到作品产生的情境中,更好的体验作品的根源。深入到作者的创作过程,会对作者的巧妙思索和天赋产生碰撞交流和分享,激发对作品的热爱之情。

作曲家的生平性格以及创作特点也是非常重要的。熟悉大量古筝作品的学生都会发现,不同的作曲家会有不同的创作风格,比如何占豪先生的作品往往大气而不失丰富细腻,音乐中正纯和,耐人寻味,艺术魅力经久而不衰;王建民先生的作品则倾向婉约流转,清雅韵彩,旋律优美而华丽。了解这些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诠释作品,尊重作曲家的创作意图。

二、熟悉作品的文化主题

一首作品的主题思想不能脱离人事物以及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以人为主题的作品就需要学生掌握好曲中人物的生平和性格事迹,找到每个人的个性特点,同时又要借助哲学的高度和美学等艺术视角,寻求最恰当的表现方法。比如《临安遗恨》和《长相思》这两首乐曲,题材同样是表现被奸臣陷害,有志不能伸展的悲伤。我们做了人物性格和社会环境的资料了解,发现岳飞作为一名大将军,具有临死不惧的勇敢和心忧天下的抱负,音乐应该更多体现他从容大义,铮铮硬汉的形象,悲伤的程度应该倾向于悲愤,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同时具有被奸臣陷害即将临刑失去生命,国仇家恨不能报偿的极度绝望和嗔怒。可是出于“艺术应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美学和哲学角度,我们在演奏学习时应该将后面所说的这种嗔怒心完全转化为爱国主义情感和临危不惧的浩然正气,那么这种悲愤的音乐将能带给人积极意义上的觉醒和转化。而后一首乐曲中的主人公唐代的诗人李白,这是一位婉约派的浪漫主义诗人,具有丰富的文采和为国的抱负。那么被迫要离开长安时,这种悲伤应该是时而含蓄时而喷发的率性自由的表现特点,显得离愁满满,却有洒脱和不羁一面,充分体现诗人的气宇和风骨,而要离开心爱之人的相思之情也要通过悲伤表现出来,那么则是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的,这种悲伤应该表现得空灵悠远,凄美而富有诗意。

写物的作品通常分两种:一种是直接赞叹大自然造物的神奇,一种是以物拟人,通过山水、花草树木、飞禽走兽来表现人的精神和形象,或表达作者的某种思想。同样是表现山的作品,有些是表现山的威严耸立,雾霭缠绕的景象,有些则是表现秀丽的山色风光,山间的松涛和小溪,鸟语花香。有些则通过山的形象直抒胸臆,表现人生的通达无碍。清楚细致地把握好乐曲的情境,才能更好的学习和表现。

三、赏析作品的音乐来源及流派

很多乐曲的创作素材来源于某一段音乐的旋律或者节奏。那么找到源头直接欣赏是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比如《溟山》的音乐素材来自湘西的一段音乐,直接欣赏这段湘西地方音乐以后,会为这种现代技法创作的乐曲注入神秘的气息和浓厚的民族风格。音乐的背景同时也应该考虑到不同的流派风格以及时代。不同的流派和时代有各自的音乐特点,这些都是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

学生独立的搜集各类资料,然后在课堂上交流讨论,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不同类型音乐的学习中成就多方面的知识素养,熏陶出良好的人格和性情。

四、充分重视想象和意识的作用

如果说以上几个方面是音乐演奏中内心听觉的来源和基础,那么将其转化为音乐表现则需要高度清晰的想象力和全神贯注的意识专注能力。通过循序渐进的训练,引导学生学习面对自己演奏中内心的各种杂念和懒散松懈的状态,认识到良好的演奏状态是可以通过调整监督自己的专注心,并集中于想象而逐渐形成,那么人的听觉在这个阶段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而对于学生这种听觉能力和表演状态的培养老师也起到了主要作用。

教师的审美水平会深刻影响学生,教师身临其境的对于音乐意境的描绘可以让学生在充满想象的状态中获得对于音乐内涵的一种积极的共鸣。师生的探讨可以激发学生对于理解音乐文化的兴趣,开始逐渐重视音乐背后需要表达的意义。课堂交流之后布置一些作业让学生独立去收集资料,理解音乐,诠释乐段乐句,使其独立思考,增加音乐审美和理解的能力。演奏中听觉能力的形成则需要教师在课堂上通过示范讲解和师生的对弹,以及对比弹奏,让学生学习正确的演奏状态,耳濡目染的进入音乐专注力的乐趣之中。在这些过程中,教师需要保留一定的灵活性,因为音乐没有绝对的定义,凡是以真善美为标准的都是好的音乐,因此需要尽可能的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现他们的优点,保留珍惜并逐步得到发展。音乐理解的不当之处则可以在师生共同商讨的情况下解决,教师应有广博的知识,指明学生缺点时应有充分的说服力,也需要保持良性切磋。

五、收放自如

第7篇:李白的长相思范文

【关键词】古诗词优化教学策略

古典诗词历史悠久,是我国一笔瑰丽的文化遗产。而古诗词产生的年代距离我们的学生十分遥远,背景也是非常陌生。对于小学生而言,引导他们理解古典诗词的意境,却存在着较大的难度。近年来,在语文教学工作中我深深的体会到对古诗词的教学,不应该只停留在背诵的层次上,应经常地逐步地指导学生理解与欣赏,并感知、品味中国古典诗词之美。

一、熟读成诵,整体感知

选入语文教材的古诗词,大多是学生已经能背诵的,这使得我们在教学古诗时往往忽视读通读顺的环节,在古诗教学伊始,就让学生急急忙忙解诗意。其实,尽管有些诗学生早已在幼儿园就能熟练背诵,但是,他们往往只是模模糊糊的背,并不清楚每个字怎么写,甚至有些连字音都读不准确。因此,教学伊始,我们首先要让学生自由地读全诗,读准字音、读通全诗、认清字形。在初读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要放得开,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读的方法,读的重点,一定要反反复复地读。尔后,教师再帮助学生一起扫清障碍,读通全诗。

这个阶段,有三个任务,一是把题目意思读明白了。有些题目意思难懂,也不好读。如《饮湖上初晴后雨》。初晴后雨是雨后初晴的意思,学生不易理解,饮是喝酒,学生更不懂。按照现在的语言习惯应该是“雨后初晴湖上饮”,词序明显与现在不同。只有理解了意思,学生才能把题目读好。二是把每个字都读准了。如《泊船瓜洲》这首诗,多音字特别多,有“间、数、重、还”,学生一开始不一定能读准确,这就需要教师从旁指导,纠正读音。三是把大概的意思读出来。有些诗意思浅显易懂,学生基本能读明白;有些诗的意思学生比较难懂,如《天净沙.秋》: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词中28个字,写了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鸿影、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12种景物,要让学生说诗的内容太不容易了。

二、突破疑难,理解诗意

理解重点词与重点句是理解诗句的关键。教学时我力求做到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学中,不过多的讲解,少给点“标准”答案,鼓励学生多点个性化的理解,用自己的话串出诗句的大意,在串句意时,有时要重点把握好诗句的“序”,使“疑”得到了及时的排除,从而使学生在初步感知内容的基础上对诗文进一步的理解。比如《石灰吟》中“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就引导学生了解是因为“要留清白在人间”所以才“粉骨碎身全不怕”,这样顺序一变动,学生对全诗的理解就加深了。在理解词语时,我还把主要的精力花在古今不同的词义上,如《暮江吟》中的“可怜九月初三夜”,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有的就会提出“可怜”是不是可以理解成“值得同情、怜爱”呀,这样一发出疑问就引起了大家的激烈争论:这样和“露似珍珠月似弓”就联系不起来了呀,这显然是不对的吧!这个时候我用投影仪出示初秋的夜晚,淡淡的月光下草地上布满了晶莹的露珠的优美的画面,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发现月光下的露珠是那样的晶莹透亮,犹如一颗颗可爱的珍珠发出迷人的光芒,便恍然大悟――“可怜”在这边所表示的很明显不是现在所通用的“值得可怜、怜爱”的意思,而是“可爱”的意思,他们对这首诗的诗意也就随着“疑难词”的理解而领略了大半了。在古诗文的教学中,突破疑难,让学生细细品味,体会诗人的感情和用词之精妙,要引导学生入其“境”,才能使学生“悟其神”,会其“意”。

三、寻找诗眼,理清思路

在教学中,启发学生寻找诗眼,对巩固加深对诗句的理解,探明诗人写作思路,感悟诗人的情感大有裨益。如《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 送我情。”这首诗主要写友情,但是它突出 的却是一个“深”字,以水之深喻情之深, 既形象又浪漫,既夸张又恰当地流露了对汪 伦情谊的赞美。所以“深”是诗眼。它不仅 概括了诗的内容,而且将“潭水之深”与“友谊之深”巧妙地联系起来。又如李白的《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 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楼的特征,也是这首诗着力刻 画的核心内容,为全诗的着眼点即诗眼。“危”本来就是高,“百尺”是描绘高,“手可摘星辰”是强调“高”,“恐惊天上人”是夸张“高”。在这首短诗中,无一不是在写“高”。通过多侧面的 描摹刻画,反复渲染,山寺危楼那高耸的形象就深深留在读者的 脑海中了。

四、品味欣赏,体会情感

由于古诗词的创作时代离现在已经是非常久远,学生不了解诗词的背景,不懂古诗的韵律,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诗词呢?我认为可以采用品味诵读的方法。在教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这首词中,我先播放一段描绘初夏夜乡村田间的美丽景色让学生欣赏,在学生欣赏优美画面的同时,我动情动容地吟诵,极力地感染学生,以声传情,让学生从老师的“音”、“调”中去体会古诗的韵味,领悟其中意境。接着,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如何读出“音”、“调”,读出感情。这样学生的“读”不仅“多”,而且会充满了激情,逐渐进入作品的意境,仿佛身临其境在微风习习,有月,有鸟,有蝉、有蛙,还有稻花香的乡间小道上散步,从而就容易悟出作者所要表达的因丰收之年而喜悦的情感了。

五、积累学习,拓展延伸

一堂课的教学时间有限,怎样才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让学生多积累一点古诗文呢?除每节课尽可能适当安排多一点教学容量,教学内容的理解不要追求一步到位之外,还要讲一点“多多益善”的策略。如在教学古诗三首《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时,我就让学生讨论:“这三首诗的时代背景不同,诗人的境遇也不同,为什么教材要把它们编在一起让我们来学习呢?它们都有什么相同点呢?”由于学生对古诗已经基本理解,所以很快就能领悟出教材的编排是“别有用意”的。虽然时代背景不同,诗人的境遇不同,但这三首诗有一个共同点,都表达了羁旅之人一个共同的心声――“对亲人,对家乡的思念及热爱。”在古诗中,像这一类的古诗还有很多,希望同学们利用课余的时间,好好地上网找一找,并认真地抄出来,在班级中好好地交流。由此达到拓展延伸的目的。

参考文献

第8篇:李白的长相思范文

--题记

一、云

江南,总是那么美,是一幅充满诗意的完美的山水画,而我和他便相遇在这里。我叫云,出生于书香世家,父母早逝,现兄长当家。那天,江南小镇正下着??飨赣辏?影渡涎盍?岱鳎?矣胧膛???蜃派??献摺2痪?饧湮姨?废蚯派峡慈ィ?醇?幌?滓碌乃?K?殖忠话驯?#?恢?铮?挥写蛏。?忧派匣翰阶呦隆K??业牡谝桓芯醣闶卿烊鳎?耷椤K?抢渚?掳廖耷榈难垌?钌钣橙胛倚牡祝?蚵伊艘唤?核??艺鸷常?唤?A私挪健A??⒕趿宋业囊煅??嵘?盗松?盒〗悖?僖?乖诩依锏茸拍兀∥沂樟擦诵男鳎?崆狎ナ祝?呱鲜?牛?胨?谇磐凡良缍??5谝淮蜗嘤觯?闶悄敲疵溃?从治弈巍?墒俏抑?溃??纳碛敖?釉谖业男闹校?涝痘又?蝗ァ

二、风

我是风,出生于武林世家。可是,一场浩劫的降临,使全家只剩下我一个。身上的家庭恩怨,江湖纷争压得我喘不过气。为了寻找仇人,我执剑浪迹天涯,访便天下高手,只为了有一天能报仇雪恨。每日都经历着江湖的血雨腥风,心早以死了。本以为,今生注定孤独,没有人可以打破我冰封的心,便只是冷眼观遍世间的一切,不再去理会世间的一切情爱。可那日,偶然间在桥边遇见了她,一切都变了。她那绝美的容颜,从容的神情,眼里的倔强与纯洁,西子般的弱体,远远看去,仿佛是迷失人间的仙子。她直闯入我的心底,冰封的心得到一丝温暖,我不禁震撼。可是,我们只是在桥头擦肩而过,彼此都不曾说话,甚至不曾对视,只是路人甲乙而已。但她或许是唯一一个使我心波荡漾的女子。

三、莲儿

世间的事为什么总是那么出人意料。那日在与小姐上香的归途中,遇见了一位男子,一切都好像发生了变化。那天,我与小姐正在河岸上走着,小姐突然间停下了脚步,我诧异地看向她,却发现她呆呆地望着一个地方。我顺着她的视线看过去,看见桥上正走下一位似曾相识的白衣男子,那男子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无情冷血。直觉告诉我,不能让他与小姐有任何纠缠,否则小姐以后的日子不好过,一定不能。我急忙提醒小姐,催她快走。

四、云

无奈的初遇,也许是巧合,可没想到,我们还有再次相遇的一天。真是巧,他竟然是兄长的朋友,可为什么我没有见过他呢?刚才兄长邀请他来做客,他欣然应邀。兄长告诉我说,他叫风,然后在我耳边悄声说,他的名字与我的正好相配!说完就笑了。我先是一惊,然后在心底苦笑。我向他行礼,向他笑了笑。我抬头看向他,发现他的脸上并无变化,可我却分明觉得他眼底有一丝不可言说的变化稍纵即逝,虽然被他掩饰得很好!

五、风

真不敢相信,她竟然是好友沐的妹妹。听沐说,她出生的时候,她母亲就因难产而死,十岁时父亲也逝世了,是沐把她拉扯长大的。听后,不知为什么我竟莫名地心痛。沐又说,她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是世间难得的奇女子。他又感叹到,真是奇怪,我也来了好多次,为什么每次云都不在呢?我在心里暗想,或许是缘分未到吧!后来,她在对我行礼时,微微一笑,顿时,室外春光再好,鲜花再艳,也都黯然失色。我觉得一种莫名的感情产生了,打乱了我一直所保持的冷漠,虽然被我掩饰得很好。可是一切已变样,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六、沐

刚才好友风又路经此地,我即刻邀他来作客,他很爽快,欣然应邀。与他相识纯属偶然,不料却成为至交好友。他性格冷淡,但心肠却不坏。能与他相交,真的很幸运。相识后,我曾多次邀他来家中作客,他也来了,可不知为什么,每次他到来时,小妹云都因事不在家。这次,他们终于见面相识了。我不禁脱口而出,真是奇怪,风你也来了好多次,为什么每次云总不在呢?刚想说下去,要是你们早些认识,我一定把云嫁给你,可惜了,现在她已经许配给了别人。可是想想不妥,赶紧闭口。是啊,或许把云的终身托付给他是个不错的打算,只可惜现在我已应了别人!

七、云

这几天一直未曾见到他,不知道他在忙些什么!刚才,快用膳的时候,他突然又来了。兄长留他在家中过夜,他略思索了一下,便答应了。我真的好高兴。夜晚,兄长与他在花园的亭中畅饮,我也在场。看着他放怀畅饮,我也醉了。只是他不曾正眼看过我,也看不出他对我有一丝情感,心好痛,然而,他的淡然却使我痴狂。后来,兄长醉了,下人扶了回屋,只留下我和他。我看见了我的古琴,便说,让我弹一曲吧。他颔首。我不知为什么,竟选了李白的《秋风词》,难道这预示着我注定相思,我们俩永无结局吗?他也吹着笛和着,我分明听到笛声中道:

孤城何必道风霜,风尽冷眉。人本离殇还寂寞。身过四方,不肯话凄凉。

白衣未尝解彷徨,十年秀骨。病与朝衣作故香。却将多情,换作无情肠。

八、风

这几天为了些琐事而奔波,今日傍晚,我又来到她家。好友沐留我过夜,我立刻便想答应。我很懊恼,责怪自己不该陷入儿女情长中,身上的重担是不允许的,何况我也不想她陷入这场纷争中。而后,我思索可片刻,还是答应了。或许是因为她吧!夜晚,我与好友畅饮,她静静地坐在旁边。月下她的眼眸清澈如水,美得像一幅花。可我不敢正眼瞧她,只有用眼角偷瞧,却只如此,便令我如痴如醉。后来好友醉了回房,只留下我和她。她沉默了一会儿,便抚起了琴。月下抚琴的她,即使是画技再高的画家,也描绘不出万分之一。她弹奏的竟是《秋风词》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亲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我震撼,不禁吹起笛和起来,满怀心事不禁泄露。

九、云

第二天,他走了,兄长说他一早就走了,他的行踪飘忽不定,可谓是神龙见首不见尾,走是很正常的。我很失落,以为不会和他相遇。可是,我们还有相遇的机会,可再次相遇时,一切已经变了!原来,兄长早为我订下了一门亲事,在他走后不久,就是我大喜的日子。大喜之日我穿着凤冠霞帔,听着人们的一声声贺喜,可心里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心中是阵阵失落。吉时到了,我上了花轿,我回头望望人群,怎么也找不到他的身影,罢了吧罢了吧,我在心中默念。到了夫家,正准备拜堂时,人群中却传来阵阵慌乱声和尖叫声。突然,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是他。我惊喜的想。我突然有揭开盖头的冲动,可是理智不允许我这样做。接着,我听到了一阵打斗的声音,我在也遏制不住了,一把揭起了盖头,可是看到的情形却让我大吃一惊。他正拿着剑指着我未来的公公和相公,我吓了一跳,跑到他面前,抬头看着他,眼里满是疑惑,他看到我先是一惊,然后定定地看着我。我们就这样定定地对视着,不知过了多久。终于,他还是出声了,冷冷的说,让开。不,我摇着头喊,看在我的份上,放过他们,不要伤害无辜,好不好?无辜,他重复着那两个字,突然仰头大笑而去。看着他离去的背影,心中好生不舍。过了一会,我收敛了思绪,转身扶起我未来的相公,不料却撞上他那冷冷的视线,不禁打了一个寒噤。

十、风

听了她的琴,我一夜无眠,思绪重重。第二天,我狠下决心,不告诉她便离去。类了身上的重担,为了不连累她,我只有压下心中的感情,只有舍。正是“却将多情,换作无情肠”啊!本以为我们之间不会再相见,岂料,我们还是相见了,而且再见时一切已不复原样。再见之日,是她出阁之日,我本不知道。那天,我已经找到了自己的仇人,正上门寻仇,发现仇人门前正挂着红灯笼,吹锣打鼓的。我心中暗喜,知道那是在办喜事。我在心中默念,我一定要你们付出代价,把当初你们加在我身上的痛苦加倍偿还!我冲进门内,引起阵阵轰动。经过多番打斗,我终于把仇人和他的儿子制服在剑下,刚想把他们杀了,可是一旁的新娘子,冲到我面前,我定睛一看,不,不可能,怎么会,怎么会是云!我在心中大叫。怎么可以这样,顿时我有疯掉的冲动。云只是定定地看着我,满眼的疑惑。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也只是定定地看着她。不知过了多久,心终于稍稍平静下来,硬是把自己的声音变得冷冷的,叫她走开。可是,可是她竟然说不,她说叫我别伤害无辜。无辜,我大笑,杀害我家上下几十口人的人叫无辜。我仰天大笑。本来我想推开云把他们杀了,可不知为什么竟下不了手了。最后,我大笑而去!

十一、恪

我叫恪,现是一个富商家的少爷,可原来,原来我爹却是一位武林人士。许多年前,那时我才刚懂事,不知为什么爹却突然退出武林,经营从商。前不久,爹为我订下一门亲事,妻子是一个难得的才女,她叫云。直到成亲当日,我还沉浸在喜悦中,可是,就在拜堂前的那一刻,一切美梦都被打碎了。一位白衣男子闯入,听他说,他是爹的仇人。经过一番打斗之后,他差点要了我和爹的性命。云冲了出来,她阻止了那位白衣男子,他们俩定定地对视着,我看着他们,心中快要喷火了,他们一顶认识,甚至,甚至相互爱过,直觉告诉我。后来,云对那男的说,叫看在她的份上放过我们,我一听更气了,他们之间一定有问题。最后,那男子笑着出门去,那笑声让人不寒而栗。云默默地看着他离去,我真的好嫉妒。后来,她终于回过神来,转身扶我。就在那时,我暗暗下决心,一定不让她好过!

十二、云

不知为什么,婚后相公对我并不好,难道他怀疑我和风之间有什么吗,我不知道。进门不久后,身体就一直不好,整日药不离身。相公却是不闻不问,幸好有莲儿,要不是她,我简直不知道该怎么活下去才好。可是,日子还是一天天的逝去,我感觉到自己的日子已不多了。我嘱了莲儿几句后事,叫她在我死后一定要找户好人家嫁了,不要苦了自己。莲儿流着泪点头。我笑了笑,喃喃到,风,今生与你有缘无分,十分遗憾,来世愿能与你相守!远处,我看见了已逝的爹娘。

十三、风

真想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在最后关头,竟放过仇人,或许是因为云吧。那天离开后,我一直放心不下云,却又不敢去见她,不敢去打扰她的生活。毕竟自己不能给她幸福,希望她的相公能好好对她吧!之后我一直浪迹天涯,可是,我还是放不下她。几个月后,我再次折回,希望能再见她一面,确保她平安。可没想到,当我到达时,那府上正白幔高挂,大挂白灯笼。我一惊,会不会是云,不,不会的。我使轻功进入大堂,看到,看到那灵牌上分明写着,云。不,不会的,云,为什么你要这么快离我而去,为什么不等等我,为什么不让我见你最后一面?我在心中大叫。我再也受不了了,飞奔到林子里,挥剑狂物。不!我仰天大叫!后来,云下葬了。我在一旁默默地守着,等他们离开后,我才现身,扑到在云坟前。不知过了多久,我才起身离开,夕阳的余辉照在我的身上。我在心中默默地念到,云,今生无缘,我们来世再见。就让我为你写一首挽歌吧!

残叶飘零,黄泉清冷,独抚素琴。

美人千里独行,空余恨,谁会幽心。

夕阳残照孤坟,漫絮轻随风。

纵回首,悠悠往事,已随繁华淡褪尽。

花开彼岸却本无岸,唯此岸,独自享彷徨。

梦回往事依然,却怎耐,故人不在,徒留精彩。

缘尽缘生独自牵挂,约来世,相伴一生,不再隔彼岸。

第9篇:李白的长相思范文

大三女生要创作宫廷大戏

1984年,吴雪岚出生在浙江湖州一个普通家庭。小时候吴雪岚很调皮,经常跑出去疯玩,父母不放心,便把她关在家里让她与书做伴。当时家里藏书很少,《红楼梦》是吴雪岚最喜欢的,她不知读了多少遍。渐渐长大后,吴雪岚对读书产生了浓厚兴趣,每逢周末就泡在书店看书,看得最多的是古典小说。

读高中后,上课时吴雪岚最爱看小说,一开始语文老师坚决制止,后来发现她每次语文考试都能毫无悬念地考出好成绩,就默许了。可她的数学成绩很不理想,因此数学老师非常不喜欢她。高中三年的“课堂阅读”,让吴雪岚打下了扎实的文学基础。回忆当年,吴雪岚说,当时只知道看书,尤其喜爱苏童、王小波、张爱玲的小说,一分一秒都舍不得放弃,简直到了疯狂的程度。

高中毕业,吴雪岚考上了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入学后,爱好一直很广泛的她,被系里开设的现当代文学和古代文学吸引了,也逐渐明晰了自己的研究和创作方向。读大一时,在经常逃课的情况下,她仍考出了全班第一名的好成绩,并获得了一等奖学金。

从2005年起,吴雪岚开始从事业余写作,陆续在各大报刊发表短篇小说及散文。2006年新春,她厌倦了给报刊投稿,一名同学把她推荐到了“榕树下”——一个以网络原创文学著称的网站。因为可以随心所欲写自己喜爱的文字,为了追求文章的灵性和自由度,吴雪岚很快喜欢上了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作品。而网络也给了她极大回报,比如她在“榕树下”写的第二篇文章,便被推荐到该站排行榜,受到众多网友关注。这对写作技巧还不成熟的吴雪岚是个巨大激励,她的创作热情越来越高,不久便成了多家文学网站的专栏。

2006年2月大三寒假期间,吴雪岚觉得百无聊赖,天天看电视剧打发时光。那阵子,TVB第一部在大陆取景的宫斗剧《金枝欲孽》火爆播出,吴雪岚看到这部电视剧时深受启发,突然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创作冲动。

《金枝欲孽》中的清廷后宫十分残酷,没有一个角色称得上是好人,每个人都在步步为营。这让喜爱中国古代历史的吴雪岚,对正史上女性形象的缺失感觉遗憾。她认为,作为女性,能在历史上留下寥寥数笔的只是一些极善或极恶的人物,像丰碑或是警戒一般存在,完全失去个性。而女性的心理其实非常细腻,所以她极力想写下历史上那些生活在帝王将相背后的女人的故事,还原她们的真实心态。

有了创作灵感,吴雪岚脑海里出现了一群鲜活的女子,她将她们生活的环境安排在了深宫之中:这些女子或有显赫的家世,或有绝美的容颜及出众的智慧,她们为了争夺爱情、争夺荣华富贵或争夺一个或许并不值得争夺的男人而钩心斗角、尔虞我诈,将青春和美好都虚耗在永无止境的斗争中。经过严密构思,吴雪岚拟定了小说雏形——选择一个被选入宫中,经过一系列后宫斗争,最终登上王后宝座的名叫甄嬛的宫廷女子为主角,并将小说定名为《后宫甄嬛传》。

一部大戏迷倒百万网友

对于一个刚接触网络写作的新人来说,写一部长篇小说是件非常冒险又不讨好的事。而吴雪岚就因为那么一点好奇心,想去尝试一下自己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在众多小说中,《红楼梦》是对她影响最深的一部,她曾先后看过无数遍。有了《后宫甄嬛传》的整体框架,她便借鉴《红楼梦》的写法,对文字进行精巧安排,并借用古代典籍、唐诗宋词,写法上和曹雪芹的《红楼梦》如出一辙。首章写就,吴雪岚以“流潋紫”为网名,将作品上传到了晋江文学原创网。

几天后,吴雪岚又把刚写就的几章贴到了网上。小说放上网后,一开始看的人并不多,留言的也只有两三个人,但吴雪岚还是很高兴,因为写文章的人那么多,有人看自己的文章她已经觉得很满足了,于是她接着写了下去。寒假过后,吴雪岚白天上课,晚上到了11点同学们都睡下后,她才静下心来写作。每写一段,回头去看总觉得不太满意,于是修修改改。如果觉得一段文字糟糕得改都没法改,她就干脆推倒重写。

在写作过程中,吴雪岚引用了李白的《长相思》、白居易的《长恨歌》、宋朝张玉良的《兰雪集》和李商隐的《菊》等诗词。有趣的是,故事中皇上宠爱甄嬛,赞她美貌时,念的正是赞颂宫廷妃嫔的诗句,如唐玄宗的《好时光》等。小说还涉及《诗经》中的大量段落,比如安陵容为雍正唱的一曲《越人歌》,便摘自《诗经》。其中有一句:“今夕何夕兮?塞洲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深受读者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