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胸肌锻炼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双杠臂屈伸。此项运动作为胸部的热身动作,主要重点是在于打造下胸部。双肘夹紧,上身前倾,下巴内收,略含胸,无论起始还是结束都要保持这一姿势,动作底部不要放得太低,以免给肩关节造成太大压力。
2、杠铃平板卧推。这项运动可以锻炼整个胸部围度,杠铃不同的握距对胸部肌肉所造成的刺激也不同。与肩部相对比,握距略小于肩部则锻炼中部胸大肌,与肩同宽锻炼整个胸肌,比肩稍微宽一点的握距锻炼的是胸肌外侧,再宽一点的话则是侧重于三角肌后束的锻炼。
3、上斜哑铃推举。上斜哑铃推举的运动放大是锻炼上部胸大肌比较有用的方法。和杠铃想比,哑铃的好处就在于没有横杠的限制,运用哑铃进行胸部锻炼能全面的拉伸胸大肌。但是这里的锻炼需要的注意事项是哑铃不能下放的太低,否则容易导致拉伤胸肌。
4、拉力器十字夹胸。此动作主要锻炼下部胸大肌和中部胸肌。用轻重量多次数的方法,尽量保持双肘微弯,保证低头然后含胸。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力量训练;动作方法;训练计划
一、中学生力量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1.对力量训练不够重视
很多中学生忽略力量训练,感觉力量训练枯燥无味,太辛苦,对力量训练不感兴趣。
2.力量训练方法不科学,器械使用不规范
在力量练习过程中,中学生没有掌握合理的训练方法,在训练过程中对器械的使用不得当,没有掌握正确的技术要领,这样的训练效果会引起运动损伤。
二、力量训练的技术动作讲解
1.平板卧推
平板卧推主要练习胸肌和肱三头肌。平躺在器械上,集中注意力,双手正握器械,深呼吸并控制动作的速度,把节奏放慢,吸气时缓慢放下,想象胸肌被拉长,此时保持肌肉用力,让杠铃距离胸部5厘米左右,此位置是在胸大肌的拉力线上,以便胸大肌发力收缩时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先小重量多次反复练习,体会正确位置,形成动作定型,以保证练习的效果。胸肌的力量比手臂力量大很多,所以练习的时候注意从胸肌主动收缩开始发力,带动手臂将杠铃举起,同时呼气。随着杠铃的推起,直至两臂伸直。全脚掌着地,以保持身体平衡。
由于卧推训练的负荷较大,所以在训练时应该有学生保护,保护的学生站在训练学生头后位置,双手抓住杠铃,根据训练学生的状态实时给予助力,保证训练顺利完成,达到训练效果,防止训练伤害。
2.杠铃划船
杠铃划船主要练习背部肌肉和肱二头肌。站立双脚与肩同宽,微曲膝,上体前倾,保持背部挺直胸部稍挺,先直臂向后把杠铃拉至小腿前下,然后利用背阔肌收缩的力量带动手臂,屈肘将杠铃上提至膝盖以上,继续发力,将杠铃继续上提至大腿上部,呼气。在还原过程中,一定要用背阔肌的控制力将杠铃原路慢速放下,直至臂伸直放松、背阔肌充分伸展。在训练过程中,注意杠铃上提过程中不是垂直的,练习的时候不能借助惯性,否则会影响训练效果。
3.哑铃侧平举
两脚稍微分开站立,背部挺直,双臂垂直于身体两侧,双手抓握哑铃,向侧上方平举哑铃至双肩水平,肘部微屈,再返回起始位置。此动作主要锻炼三角肌。
4.哑铃弯举
建议采用坐姿,两臂自然下垂握铃,拳眼向前,上臂夹紧肋部,手腕保持稳定,弯举至最高点进行顶峰收缩,然后控制还原。锻炼时应该注意使肘关节成为唯一运动的关节,但不要移动它。不要借惯性悠起哑铃,上身不要晃动,运动时保持一定节奏。此动作主要锻炼肱二头肌。
5.坐姿双手哑铃藕蟊矍伸
两手合握一个哑铃,将其高举过头顶后,屈肘,让前臂向后下垂。两上臂靠近耳侧,保持竖直,不晃动;肱三头肌收缩用力,逐渐伸展肘关节,把前臂向上伸,直到两臂完全伸直,肱三头肌彻底收紧;保持一秒钟不动,再屈肘,让前臂缓慢向下到起始位置,使三头肌尽量伸展。
6.深蹲
将杠铃放于肩上,双手抓紧杠铃,身体保持挺直,两眼平视前方,两脚左右站立与肩同宽。脚后跟垫一块杠铃片,因为肩部负重后,人体和杠铃的重心向后移,而背部不能前倾,只有脚跟垫高,使重心被动前移,才能还原成稳定的支撑状态。屈膝慢慢蹲下至大腿平行于地面,停一秒钟,股四头肌等收缩用力,蹬腿伸膝还原成直立。此动作主要练习腿部肌肉。
7.仰卧起坐
准备动作是躺在垫子上,弯曲膝盖以放松背肌和脊柱,两腿并拢并伸直,然后身体抬起,但臀部不能离地,脚部也不能移动或者抬起,直到身体与地面成90°为止,然后重复。
双手握拳放于耳侧,以起身后额部接触膝盖为准。此动作主要锻炼腹部肌肉。
三、力量训练方法
1.星期一:胸大肌及肱二头肌训练
平板卧推8-12次*3-5组。
哑铃弯举8-12次*3-5组。
仰卧起坐20-30次*3-5组。
2.星期二:三角肌及腿部肌肉训练
哑铃侧平举8-12次*3-5组。
深蹲8-12次*3-5组。
3.星期三:背部肌肉及肱三头肌训练
杠铃划船8-12次*3-5组。
坐姿双手哑铃劲后臂屈伸8-12次*3-5组。
仰卧起坐20-30次*3-5组。
4.星期四:胸大肌、三角肌及肱二头肌训练
平板卧推8-12次*3-5组。
哑铃侧平举8-12次*3-5组。
哑铃弯举8-12次*3-5组。
仰卧起坐20-30次*3-5组。
5.星期五:背部肌肉、肱三头肌及腿部训练
杠铃划船8-12次*3-5组。
坐姿双手哑铃劲后臂屈伸8-12次*3-5组。
深蹲8-12次*3-5组。
仰卧起坐20-30次*3-5组。
星期六、星期日休息
每次力量训练前,要做好充分的热身活动,以免受伤,训练结束后,要做放松活动,使肌肉得到充分放松,为下次训练打下基础。中学生的力量训练要有科学的计划,有持续性,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制订训练计划,力量增长后训练计划也随之改变,使中学生力量素质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呼吸功能锻炼,是进行有效的呼吸,以增强呼吸肌,特别是膈肌的肌力和耐力为主要原则,以减轻呼吸困难、提高机体活动能力、预防呼吸肌疲劳、防治发生呼吸衰竭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目的。常见的呼吸功能锻炼方法有腹式呼吸、缩唇呼吸和全身呼气体操。
1.腹式呼吸
可选择立位、坐位或平卧位。初学者以半卧位最适合。步骤:两膝半屈(或在膝下垫一个小枕头)使腹肌放松;两手分别放在前胸部和上腹部;用鼻子缓慢吸气,使膈肌松弛,放在腹部的手有向上抬起的感觉,而放在胸部的手原位不动;用口呼气(缩唇状),使腹肌收缩,放在腹部的手有下降感。每次腹式呼吸重复8~10次,每天2~4次。
2.缩唇呼吸
闭嘴经鼻吸气;口唇缩成吹口哨状呼气,收腹、胸部前倾,缓慢呼气;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 1∶2 或1∶3;呼气力度能使距口唇15~20厘米处的蜡烛火焰倾斜又不至于熄灭。每次10~20分钟,每日2次。
3.全身呼气体操
提肩运动:两手自然下垂站立;吸气的同时提双肩;呼气的同时下降双肩。
胸肌锻炼Ⅰ:两手交叉放在胸前后吸气;双手压住胸部呼气的同时头往后伸扬;吸气,呼气的同时头部回原位。
胸肌锻炼Ⅱ:两手交叉放在头枕部吸气;呼气的同时双手上扬;呼气末头稍前倾吸气;呼气的同时双手回到头枕部。
背肌锻炼:两手互扣放在胸前后吸气;呼气的同时充分伸展双手,再吸气;呼气的同时双手回原位。
肋间肌锻炼:一只手放在颞部,另一只手放在对侧腰部,吸气;呼气的同时身体倒向一侧再回原位;换方向再做。可先从每次1~2遍做起,逐渐增加到每次做4~6遍,每天1~2次,量力而行。
从医学和人际功效学角度来讲,工作时的活动量是被动的,精神处于紧张状态,起不到放松身体、消耗热量的作用,更无法替代主动的健身运动。很多调查研究表明,坚持适当体育锻炼的人,其心脏、肌肉、骨骼的健康水平以及精神状态与不锻炼的同龄人相比要年轻许多。日常生活中,人的某些行为或肢体活动的特定方式与强度于健康是有一定意义的,不妨一试。
小跑运动健脑 当你感到大脑疲劳或者短暂的精神恍惚时,最好的办法是什么?是吃药、吸烟、休息或睡觉?或许这些都有作用,然而最好的办法是跑步。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健康教育专家莱斯提出的妙招是:到室外去跑一阵子。他对很多人做了长期观察,并作了有关的实验,证实大脑累了时,跑步最有效,可使脑功能恢复到58%,而吃药只能恢复到40%~50%。
下蹲运动强心 常见一些人从蹲位站起时出现头晕感,或眼前冒“金星”,原因固然很多,但不可忽视心脏功能,可常做下蹲运动。方法是双腿屈曲,屈曲的程度量力而行,体质好者可全蹲,蹲下后停几秒钟再站起来,体质差者或老年人可半蹲,或只略呈曲膝状,逐渐加大下蹲的力度。一般每天做2-3次,每次下蹲30-40下即可。
扭腰运动健胃 肠胃功能不佳者宜做扭腰运动,站立后,两膝分开与肩同宽,放松上身,将腰部最大限度地转向一侧,然后转回来,再向另一侧转去,如此反复。每天早、中、晚各做一回,每回做100次,可使肠胃功能获得改善。
屈指运动养眼 每天早晨,将小指被动向掌心做屈曲运动,然后向掌背做伸展动作,各做10余次,对视力有益。奥妙在于小指外侧基部有一个 穴位,叫做老眼点,故激发此穴对老化眼及眼睛生翳有一定保健疗效。
哼唱运动益肺 哼唱既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运动,强体效果比单纯听音乐好得多。首先,歌声能促进体内一种称为肽的物质大量分泌,从而活跃包括肺脏在内的全身器官的动能。同时,声带与声音的振动可扩张肺部,兴奋胸肌,增加肺活量,对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病症有独到的收益。每天清晨或傍晚之间,面向苍穹哼唱几曲,或吆吼几声将受益匪浅。
多笑运动强肝 巴黎著名医生享利・吕斑斯博士称“笑是一种类似于原地踏步的锻炼方法”。人在笑时,面部表情肌的运动,使胸肌与腹肌也参与共振,对肝脏等消化器官起到锻炼与“按摩”作用,促进肝胆蠕动,增加胆汁分泌,有助于增强肝功能。南斯拉夫医学博士波卡斯要求男子每天笑14-17次,女子每天笑13-16次,奥秘之一就在这里。
跳跃运动壮骨 美国诺丁汉大学研究人员以绝经前的女性为对象进行观察,发现每天坚持上下跳跃(或跳舞)的女性,一年后骨密度增加,最易发生骨折的髋部增加了3%。究其奥妙,乃是跳跃运动既加快了全身血液循环,而地面的冲击力又激发了骨质的形成之故。只要每天坚持做50次跳跃运动,就能收到防范骨质疏松的效果,如跳绳、踢踺子等形式均可。
跪拜运动护脊 脊柱是体后背正中的骨性支柱,分为颈椎、胸椎、腰椎、骶椎等几个部分。最易犯病的颈椎、腰椎病是人们熟悉的常见疾病之一,对中老年人威胁最大。如果你能像清代名臣翁同和那样经常坚持做跪拜运动,是模仿磕头作揖的动作,使脊柱的关节、肌肉、韧带在有节奏的伸缩中得到锻炼,从而使气血流畅,脊柱获得充分的氧气及养料供应,自然强健少病。
【关键词】男性乳腺癌 患者 围手术期 护理
男性乳腺癌较罕见,但近年来发病有上升趋势,其发病率在男性人群中约为(0.85~1.30) /100 000,由于男性乳腺的退化,肿瘤常累及和乳晕处皮肤,易早期侵犯胸肌及区域淋巴结,可与皮肤胸肌相连,确诊时多为晚期,瘤体较大,常已发生淋巴结转移,预后差,死亡率高。男性乳腺癌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同时联合放射、化学药物和内分泌治疗。要提高男性乳腺癌的存活率,早期诊断及治疗显得尤为重要。现将我科2010年02月和2011年03月收治的2例男性乳腺癌患者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一例患者年龄76岁,肿瘤位于右外上象限,另一例患者年龄52岁,肿瘤位于左乳晕下,两例均无淋巴结及远处转移,二例乳癌病理类型均为侵润性导管癌。
2 治疗方法
两例患者均行乳腺癌根治术,手术范围将整个乳腺连同癌肿周围至少5厘米宽的皮肤,胸肌筋膜及腋窝、锁骨下所有脂肪组织和淋巴结切除,切口置引流管加压包扎,三天后拔除引流管,2周后拆线,伤口愈合良好。术后两例均行化疗,术后恢复良好。
3 护理
3.1 术前护理
3.1.1 心理护理 男性乳腺癌较少见,作为男性很难接受这一现实。患者的心理变化主要表现为对癌症的认识、害怕手术、恐惧预后。因此护士应主动与他们交谈,多了解和关心患者,向患者和家属解释手术的必要性,向其介绍有关乳癌治疗新进展以及取得成功的典型病例,并耐心听取患者提出的有关问题,满足其心理需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1.2 术前准备 完善有关检查,做好手术区备皮,特别是腋窝处,备皮动作轻柔,避免刀片划破皮肤,穿刺区用消毒纱布敷盖。
3.1.3 术前教会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排痰的方法,鼓励患者做咳嗽、床上排便练习,预防术后肺部并发症。
3.2 术后护理 3.2.1 观察病情变化 患者回病房后应给予平卧位,监测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的变化,血压平稳、患者清醒且生命体征平稳后给予半卧位,抬高患侧上肢,以利于呼吸和引流,避免或减轻术侧肢体水肿。注意伤口有无渗出及患肢皮肤的颜色。做好负压引流管的护理,妥善固定,我们科特自制了一个类似肩包的布袋,内置负压引流球,既防止滑脱,也方便患者活动,注意负压引流是否通畅及术侧肢端血运。观察引流液颜色、性状、量,引流量每小时超过100 ml提示有活动性出血,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3.2.2 防止术后水肿和功能障碍 向患者讲明术侧肢体水肿的可能,即由于手术时腋窝淋巴结清扫使淋巴液及静脉血液回流不畅和术后胸部伤口加压包扎所致,使其配合。术后患侧上肢严禁测血压、抽血、静脉或皮下注射等,以防水肿发生。指导患者及时进行患侧上肢功能锻炼,以防发生功能障碍。活动一般在术后第一、二天即可开始做前臂、肘关节屈伸运动及掌握的动作,术后第三天可试用健康的一侧上肢帮助手术的一侧上肢做前面上举动作,使患侧肢体举高到与头部相平,术后第四天,可用健康侧手握住患肢的大拇指、帮助患肢向上抬举,直到超过头部,术后第五天、可用健侧手托起患侧肘部慢慢向前上方抬举,使之超过头部,尽可能伸直,术后第六天可用患肢的手指顺着墙渐渐向上滑行,逐步提高,术后第七天和第八天使患肢手掌越过头顶,触摸对侧耳朵,术后第九天起可以肩关节为轴心用患肢做旋转活动。术后第十天可试用患肢举起物体超过头项,手术第十天以后可根据体力、伤口愈合情况经常逐渐做上肢抬举、旋转、外展等各种运动。活动要适量,活动幅度要由小到大,通过功能锻炼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及淋巴回流,以减轻或防止患侧上肢水肿、肌肉萎缩及关节强直等并发症。
3.2.3 防止肺部并发症鼓励患者咳嗽、排痰,并做深呼吸运动,有利于肺扩张。 3.2.4 饮食指导 由于创面大,对机体的创伤和消耗也大,嘱患者多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等营养丰富的食物,多吃蔬菜和水果,戒除烟酒。利于伤口愈合,提高机体抵抗力。 3.2.5 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和睡眠条件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和适宜的温湿度是良好睡眠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室内相对湿度50%~56%,温度18~24℃。夜间应调弱照明灯的亮度,避免灯光直射患者面部,最大限度地减少噪音。各种检查、治疗、护理应尽量集中进行。以减少不必要的打扰,保证患者的休息。 4 出院指导 出院指导是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帮助患者认识和预防疾病、促进和恢复健康起到一定的作用[1]。在护理及治疗中,向患者宣教康复知识:①饮食:加强营养,宜食用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类食物,忌食高脂饮食。②活动:乳癌根治术后最常见的后遗症是患侧肩关节活动障碍。术后抬高患肢,避免用患肢搬动、提取重物,加强功能锻炼,冬天要注意保暖。活动可加强术中保留下来的肌肉的力量,,最大限度地恢复肩关节的活动范围。要求在术后1~2个月即完全恢复肩部运动。③及时复诊:定期化疗和放疗,把治疗和护理方案记录于出院病历上,嘱家属密切注意患者的心理和病情变化。乳腺癌患者经治疗出院后第1~5年,每半年来医院随诊复查。5年后,每1年随诊复查1次直至终生。
参考文献
[1] 田婉珍,龚小红.运用祖国医学特点做好患者出院指导[J].当代护士,1997,6:14.
每个女人心底都存在一种“情结”,众多沦为扁平一族的“太平公主”都梦想着有一天能有丰满的胸部。坊间流传的丰胸方法林林总总,到底哪些有效呢?来看明星们的说法:
吴佩慈的美胸秘笈
坚持喝红枣汤和鸡爪汤,对滋养皮肤、身材发育等都大有好处。有空的时候,吴佩慈也会买护胸产品来用,经常是好多种牌子换着用。因为一种牌子它可能只有几种维生素和营养成分等,而换着用,可以弥补互相之间的不足,只要坚持,还是很有效的。
最常见的:饮食疗法
食物中能提供足量的钙质结合适当的胸部锻炼,对于的丰隆会更加有效。应多饮用牛奶。为促进青春期发育,可以吃一些富含维生素E以及有利激素分泌的食物,如卷心菜、花菜、葵花籽油、玉米油和菜籽油等。维生素B族也有助于激素合成,它存在于粗粮、豆类、牛乳、牛肉等食物中。因为内分泌激素在发育和维持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雌性激素使乳腺管日益增长,黄体酮使乳腺管不断分枝,形成乳腺小管。
对于发育不丰满的女性,还应多吃一些热量高的食物,如蛋类、瘦肉、花生、核桃、芝麻、豆类、植物油类等,使瘦弱的身体变得丰满,同时中也由于脂肪的积蓄而变得丰满而富有弹性。
林志玲美胸方法
坚持服用健康食品,涂抹丰胸霜,然后每天按摩,中午再喝一碗用豆煮的水来丰胸。林志玲还特别推荐“洗澡时一定要顺便按摩胸部,而且一定要按到痛为止,最后一定要用冷水由下往上冲”。
最普遍的:丰胸产品―丰乳霜、丰乳膏、丰胸药
目前,市场上有不少所谓的健美丰乳霜,丰乳膏,张可颐、何超仪、孙佳君、吴君如等一众港台女明星们更成为各种丰胸药或丰胸膏的代言人。效果如何不得而知,产品产生的反应因人而异,而且还与使用者的生理状态条件和遗传背景有关。经有关部门测定,大多含有雌激素特别是己烯雌酚,将它涂抹在上,确实能使有所增大,但效果并不持久,停药后恢复原样,尤其是它还会引起色素沉着、黑斑、月经不调等不良反应。凡是月经正常的少女,体内并不缺乏雌激素,如果为了丰乳而人为地大量使用雌激素,即会抑制自身体内雌激素的分泌,结果弄巧成拙,反而抑制了的发育。
至于服用丰胸药的妇女要注意不要大量滥用雌激素,患有甲状腺机能亢进或其它甲状腺疾病,有女性受体如卵巢、子宫、乳腺肿瘤、乳腺增生、泌乳或其他肿瘤的患者及妊娠期、哺乳期妇女禁止使用。特殊医护期的女性请遵医嘱。
朱茵美胸方法
每晚都按摩胸部15分钟,然后不戴胸罩睡觉。不喜欢跑步,认为容易让胸部下坠。每星期游泳两三次,每次至少一个多小时,健胸效果很好。习惯每晚临睡前才洗澡,沐浴后趁皮肤未干,涂上胸部肌肉紧缩霜。她强调:“不是搽上去这么简单,一定要以逆时针方向打圈按摩,每次15分钟。”
最健康的:运动丰胸
这是最多人选择的丰胸方法,女性选择锻炼上身的体育项目。虽然组织并无肌肉,不能通过运动使之增大,但运动可增强下面的胸肌,胸肌发达可使突出,看起来就会丰满一些,因此早晚做扩胸、深呼吸运动,有利于胸肌的均匀发达。特别是游泳,对年轻女性更是有理想健身丰乳的活动,不但水对有“按摩”作用,而且游泳有利于腹、腰肌锻炼,更可达到消除多余体脂、保持苗条婀娜姿态的效果。平时注意有意识地锻炼胸部肌肉发育,比如练健美操、跑步、做俯卧撑、做扩胸运动、打排球、举杠铃、做美胸操等适量的体育运动,能促进胸部肌肉变得发达健美。
徐若美胸方法
月经来的第11~13天,为丰胸最佳时期,第18~24天,为次佳时期,把握这10天,有空就多做胸部按摩,效果会相当明显。
最放松的:精油丰胸+自我按摩法
按摩是促进健美的有效方法。建议每天用温水洗澡后,首先调好精油:玫瑰2滴+茴香4滴+天竺葵3滴+20ml甜杏仁或玫瑰2滴+依兰5滴+佛手柑3滴+20ml甜杏仁,然后就按摩10-15分钟,以促进这些经脉的气血循环与淋巴循环正常,加强胸部的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刺激乳腺组织吸收成长的养分,最终达到丰胸目的。力道不要太粗暴,否则是拔苗助长,反而容易得到反效果。方法如下:
A法:1、以双手手指,圈住整个周围组织,每次停留3秒钟。2、双手张开,分别由处往下平行按压,一直到。3、在双乳间做8字形按摩。4、每个动作重复20次。
最值得期待的:内衣调出好身材
美国创造了一种“神奇胸罩”,据说慢跑者佩戴这种胸罩跑步,30天内能让胸部增大一个罩杯的级别。原理是在慢跑时锻炼佩戴者中腹部和腋下的肌肉,从而增部。
好胸罩的确可使的血液循环通畅,防止乳腺血流阻滞,有利于发育和增强抗能力。应注意的是,胸罩的型号要与大小相适应,不能太紧,尤其是少女发育期,随着的发育,要及时更换适合的型号,其次,制作胸罩的材料,不要太硬,要柔软、有承托力和一定的透气性能,以薄棉布和的确凉为好,其他化纤如尼龙等吸湿性和透气性都较差,对某些人还会引起皮肤过敏,最好不用。胸罩的背带不能太细太窄,应有二个手指宽度,不能用细绳代替,以免损伤皮肤。第三,每天要有一定的调节时间,夜间就寝时应把胸罩取下,使和胸、背部肌肉放松,有利于局部血液循环。
最有中国特色的:针灸
关键词:男性乳腺癌 患者 围手术期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729-2190(2007)11-0075-02
男性乳腺癌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的乳癌,由于男性乳腺的退化,肿瘤常累及和乳晕处皮肤,易早期侵犯胸肌及区域淋巴结,可与皮肤胸肌相连。与女性乳癌比较,男性乳癌发现时往往多为晚期,所以肿瘤会比较大,也常伴随有淋巴结的转移,且病程长、病期晚、预后差、死亡率高。目前以手术治疗为主,同时联合放射、化学药物和内分泌治疗。我科2006年9月~2007年3月共收治2例男性乳腺癌病人,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例年龄83岁,肿瘤位于左外上象限,另一例52岁肿瘤位于右乳晕下,两例均无腋窝淋巴结转移,都行乳腺癌根治术,术后病理诊断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2 治疗方法
2例患者均行乳腺癌根治术,手术范围将整个乳腺连同癌肿周围至少5厘米宽的皮肤,胸肌筋膜及腋窝,锁骨下所有脂肪组织和淋巴结整块切除,切口彻底止血并置引流管加压包扎,三天后拔除引流管,2周后拆线,伤口愈合良好。术后1例行化疗,另1例行内分泌治疗,目前恢复良好。
3 护理
3.1 术前护理
3.1.1 心理护理
男性乳腺癌心理护理极为重要,由于本病少见,预后不良,病人极度恐惧,护士应热情、真诚、主动与他们交谈,并给予心理支持,增强机体调节系统机能及其对疾病的耐受能力,针对病人的自卑心理,耐心开导同时作好其周围人的工作,争取家人及组织的配合,使病人能安心治疗[1]。
3.1.2皮肤准备
男性乳腺腺体小,腋毛多,术前备皮动作轻柔,避免刀片划破皮肤,穿刺区用消毒纱布敷盖,贴身内衣宜穿棉织品,以利透气。
3.2 术后护理
3.2.1 心理护理
术后主动关心患者,了解患者的需求,针对手术前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耐心地予以疏导,耐心传授护理知识和技巧,根据患者的爱好有选择地给予音乐治疗法。
3.2.2 病情观察
观察生命体征,术后24小时给予吸氧保持呼吸平稳,对有原发疾病的患者进行严密监测,血压平稳后取半卧位。
3.2.3伤口护理
根治术后绷带的加压包扎,应注意患肢远端的血液供应情况,若皮肤呈紫绀色,伴皮温低,脉搏搭不清,提示腋部血管受压,应及时调整绷带松紧度,以患侧上肢血运恢复正常为宜;如绷带松脱滑动应重新加压包扎,减少创腔积液,使皮瓣与胸壁紧贴以利愈合。1例患者术后出现皮下积液,经消毒患处后用空针抽吸尽积液并加压包扎,伤口愈合良好,伤口引流管应予以妥善固定,分别引流,并保持持续负压吸引状态,注意观察引流液的色、质、量。一般术后1-2天,引流量为50-100ml,逐渐减少,术后3-4天左右拔管。
3.2.4 患侧上肢的护理
3.2.4.1根治术后3天内应避免上肢外展:下床活动应用吊带将患肢托扶,需他人托扶时只能扶健侧,以免腋窝皮瓣的滑动而影响愈合。
3.2.4.2患侧上肢水肿: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主要原因是切除腋窝淋巴结后,来自臂部的淋巴回流受阻或头静脉被结扎,其次是腋静脉栓塞、感染、放疗、积液、局部复发等因素,均可使回流障碍加重。术后应预防性抬高患侧上肢及使用弹力绷带包扎,按摩患肢并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避免疲劳,感染,不在患肢测血压或静脉注射。
3.2.4.3患侧上肢功能锻炼:
早期使用健身圈,促进肢体血液回流,防止手指肿胀,手术后24小时鼓励病人活动手指、腕部,3~5天后活动肘部以上,5~7天后活动肩部,并逐步活动到患肢指尖能绕过头顶摸到对侧耳门。
3.2.4.5营养支持
由于手术创面大,一定要鼓励病人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以利伤口愈合。
4 讨论
男性乳腺癌近年来有上升趋势,其发病率为女性乳腺癌的1%~2%[2] ,肿瘤转移较早,预后差,疼痛也较女性出现早。应引起临床医务人员重视,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目前以手术治疗为主,乳腺癌根治术须切除患者的乳腺,胸大肌,胸小肌,腋窝淋巴结以及结缔组织。由于切除范围较广,术后易发生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及疤痕挛缩致患侧上肢功能障碍等并发症。上述护理措施中遵循早发现早处理的原则,针对围手术期可能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使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少,恢复好,缩短了住院时间可以及时采取术后化疗或放疗措施,提高了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美玲.临床护理指南[M],武汉出版社,1994.89~98
这个时段身体功能处于鼎盛时期,心律、肺活量、骨骼的灵敏度、稳定性及弹力等各方面均达到最佳点。从运动医学角度讲,这个时期运动量不足比运动量偏高更对身体不利。这个年龄段的人可进行任何运动强度的锻炼。
锻炼可星期一、三、五隔天进行一次,每次大约30分钟增强体力的锻炼,方法是试举重物,负荷量为极限肌力的60%,一直练到肌肉觉得疲劳为止(大约每次做10~12次)。如多次练习并不觉得累,可以加大器械重量10%,必须使主要肌群(胸肌、肩肌、背肌、二头肌、三头肌、腹肌、腿肌)都得到锻炼。
20分钟的心血管系统锻炼,方法是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强度为脉搏150~170次/分钟。
二、30岁左右。此年龄段的人身体功能已超越了顶峰。
这时如忽视身体锻炼,对耐力非常重要的摄氧量会逐渐下降。但不必恐惧,因为你依然年轻。此时身体的关节常会发出一些响声,这是关节病的先兆。为了使关节保持较高的柔韧性,应多做伸展运动。还要注意心血管系统的锻炼。
锻炼仍是星期一、三、五隔一次,每次进行5-30分钟的心血管系统锻炼(慢跑或游泳),强度不像20岁时那样大。20分钟增强体力的锻炼,与20岁时相比,试举的重量要轻一些,但做的次数可多一些。5~10分钟的伸展运动,重点是背部和腿部肌肉。久坐办公室的人更要注意伸展运动。方法是:仰卧,尽量将两膝提拉到胸部,坚持30秒钟;仰卧,两腿分别上举,尽量举高,保持30秒钟。
这个年龄段的人仍可进行各种体育锻炼。若间断一段时间,重新进行锻炼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医生建议,35岁以上的人锻炼前应做心电图检查。
三、40岁以后。与20岁相比,40岁以上的人肌肉的可锻炼性已下降25%,体力逐渐下降,肌肉逐年萎缩,身体开始发福。
发福与肌肉总量的减少有关,肌肉少,脂肪的消耗就少,而饭量并不比年轻时少,于是肚子便开始凸起来。因此,超过40岁的人选择运动项目不仅应有利于保持良好的体型,而且能预防常见的老年性疾病,如高血压、心血管病等。锻炼每星期一、五进行两次,内容包括:25~30分钟的心血管锻炼,中等强度,如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
据我观察,很多乘客在盯着手机,或者玩游戏,或者看电子书,或者聊天,听音乐,看电影等;还有的乘客会一直盯着车里的电视看;当然也有乘客利用这段时间看车窗外的风景。对于上班族来说,工作一天已经很累了,尤其是盯着电脑一天的人们,眼睛已经很疲劳,这段时间再一味地用眼,不适当调整休息,更会加剧身体的疲劳。
现在各种慢性病渐渐年轻化,这与个人平时不锻炼有很大的关系。问及不少人不锻炼或锻炼少的原因,回答往往是没时间。那么,试问一下你是否真想锻炼,想让自己的身体健康呢?其实,运动未必非要在球场上、非要到健身房,非要抽出专门的时间去做。只要有心,处处都是健身房;只要留意,随时都是运动时间。正所谓无招胜有招,运动的真谛不在于采取何种固定的形式,只要我们动起来,让我们的身体不要总是处在一个或几个固定的姿势,就能够得到一定的锻炼。
下面,将我在清朝乾隆皇帝养生心经的基础上,结合地铁、公交的特点,总结出的一套地铁健身操,与大家分享――
运目转睛
锻炼方法:合眼,然后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左、上、右、下四方;再合眼,用力睁眼,眼珠打圈,望向右、上、左、下四方,重复3次。
锻炼意义:面部肌肉的松弛,不仅影响形象,而且会造成眼睫肌松弛,视力就容易受到影响。面部肌肉的松弛,可以通过锻炼咀嚼肌来改善。而眼部周围的肌肉,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活动眼球来改善,也有助于眼睛保健,缓解眼部疲劳。
叩齿咽津
具体做法:上下叩击牙齿,36下,用力左右咬磨交错。口微微合上,将舌头伸出口腔。从面开始,向左慢慢转动,一共12圈,然后将口水吞下去。之后再由上面开始,反方向做12圈,然后将口水咽下去。
锻炼意义:从现代科学角度分析,唾液含有大量酶,能调和激素分泌,可以强健肠胃。
振背挺胸
具体做法:直立或端坐,两肩往后舒展,胸部往前挺起。同时两臂配合,从两侧往后压。然后,双臂往前,肩部向里收,胸部下压。反复做36次。也可和耸肩一起做。
锻炼意义:缓解疲劳,扩展胸肌,使身体轻松。
扣指撞掌
具体做法:十指相扣,两手掌对称撞击,反复做36次。不要用力过猛,可配合搓手及手的抓紧松开来做。
锻炼意义:中医认为手部穴位丰富,既有三阳经,又有三阴经及其穴位,经常锻炼手部,能预防和治疗一些慢性疾病。
提肛锻炼
具体做法:吸气时,将的肌肉收紧。闭气,维持数秒,直至不能忍受,然后呼气放松。反复练习36次。建议早晚各练1次。
锻炼意义:提肛是指收缩,锻炼括约肌。括约肌是人体的一块很重要的肌肉,括约肌的供血不仅影响到周围的血液,还同时影响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的健康。括约肌老化,可以引起便秘、尿失禁、前列腺炎等一系列疾病。相传这项锻炼方法是乾隆皇帝最得意的养生功法。
抓趾提踵
具体做法:抓趾即脚趾舒展的情形下,用力往下扣抓,以达到锻炼脚趾穴位的目的。反复练习36下(此法对坐着和站着的乘客都实用)。
提踵(垫脚尖),收缩小腿肌肉。每次36下(此法适于站着的乘客)。
锻炼意义:小腿肌肉的锻炼,可以加强人的平衡能力,经常锻炼能降低摔伤,跌伤的风险。足底是人体所有身体器官的反射区。经常锻炼能起到全身保健护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