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感动中国颁奖词范文

感动中国颁奖词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感动中国颁奖词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感动中国颁奖词

第1篇:感动中国颁奖词范文

【关键词】“感动中国”;颁奖词;传统美德;叙事方式

期待已久的2010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于2011年2月14日晚8时在中央电视台隆重举行。英雄的行为无论是惊天动地,还是平实质朴,都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整台节目实现了“感动中国”的震撼效果。颁奖仪式如此“感动中国”的原因是什么?最重要的当然是人物事迹本身,但又不仅如此,还因为中央电视台凭借现代传媒手段为节目进行了成功的宏观策划与精心的细节设计。可以说,颁奖仪式是以2010年度最“感动中国”的人物组合与精彩的叙事构成视觉、听觉和感觉全方位的震撼人心的审美效应。在颁奖典礼中,颁奖词无疑是颁奖仪式的聚焦点和所在,也是最能够实现“感动”效应的刺激点。

品读历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尽管每个篇章叙述的人物各不相同,但“感动”是不变的旋律。我们发现2010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的文本意蕴和话语组合的方式更具有民族特色,擅长运用传统叙事方式编织“感动”。

以传统叙事的关键词概括人物品格,实现叙事境界的升华

“人文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浩如烟海的汉语文献承载了祖国的悠久历史,代表着一个古老民族认识、阐释世界的一个“意义体系和价值体系”[1]。汉语传统叙事的关键词是民族精神最凝练的符号,承载了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精神信仰。2010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特别擅长用传统叙事的关键词概括人物品格,在回归传统中编织“感动的言说”[2]。

在颁奖典礼上,孙水林、孙东林兄弟的事迹催人泪下,他们用生命和行为告诉人们什么是“守信”。2010年2月9日,在北京做建筑工程的孙水林携26万元现金赶往家乡,想在大年三十之前给农民工兄弟发放工资。次日凌晨因路面结冰发生重大车祸,一家五口全部遇难。弟弟孙东林为了完成哥哥的遗愿,克服重重困难,在大年三十前一天让60多名农民工如愿领到工钱。他们坚守“新年不欠旧年账,今生不欠来生债”,被称为“信义兄弟”。他们的获奖名片是“信义”,颁奖词为:“言忠信,行笃敬,古老相传的信条,演绎出现代传奇,他们为尊严承诺,为良心奔波,大地上一场悲情接力。雪夜里的好兄弟,只剩下孤独一个。雪落无声,但情义打在地上铿锵有力。”

颁奖词以“忠信”和“笃敬”与人物名片“信义”相映衬。“忠”、“信”、“笃”、“敬”、“义”是中华民族美德的核心内容、汉语传统叙事的关键词,是中华典籍与民间话语中永不退色的经典词汇。

百年来域外文化席卷大地,特别是随着全球化兴起、中西方文化交会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与传统叙事的方式遭受巨大冲击,汉语的词汇体系正在被全新的生活场景和新的价值观所颠覆而发生重大改变,“忠”、“信”、“笃”、“敬”、“义”所代表的传统美德成为当代社会最紧缺的道德信念。党和政府提出“以德治国”,弘扬传统美德,提倡社会主义荣辱观,人们深情回望祖国历史、重拾被岁月烟尘遮蔽已久、在传统叙事中曾具有关键词意义的母语词汇。颁奖词选用传统叙事的关键词,用承载了中华传统美德的词语品评人物,这不仅是传统叙事方式的回归,也是对民族文化传统的回归。

第六位“感动中国”的人物是草原曼巴王万青,他的获奖名片是“仁者”,颁奖词为:“只身打马赴草原,他一路向西,千里万里,不再回头,风雪行医路,情系汉藏缘。四十载流年似水,磨不去他对理想的忠诚。”

颁奖词用“仁”与“忠诚”评价人物,而“忠诚”与“仁”正是传统叙事的关键词。数千年来中华道德之树常青;而“仁”是中华道德之树的主干和根,由“仁”生发出了中华道德之树的枝叶。“仁”的本义是“爱人”,“爱人”始于爱亲人,这就是“孝悌”之德。心怀仁德的君子将爱亲人之心施及他人,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表现为“忠”、“诚”、“信”、“谦”、“让”、“慎”、“谨”、“俭”、“勤”、“忍”、“恕”、“义”等具体道德内容。王万青被称为“仁者”,这是中国语境中最崇高的赞誉,“仁”字既浓缩了他“只身打马赴草原,一路向西,千里万里,不再回头”的四十年人生经历,也凝聚了他对藏族同胞的大爱真情和他对理想的无比“忠诚”。

颁奖词以传统叙事的关键词语评价人物,实现了叙事境界的升华,“在大众传媒‘泛娱乐化’的时代”,坚守社会责任,弘扬传统美德,“提倡善良、正义和纯真”,传播“严肃文化”[3],让每个敬仰民族历史、仰望传统美德的观众在颁奖盛典中被深深地“感动”,在品读当代英雄与重温文化传统中获得道德精神的提升。

整句选择与词语锤炼――汉语修辞传统的回归

现代叙事擅长以长短参差的散句自由灵活地表达思想,而传统叙事讲究语句锤炼,喜用整句追求语言形式的整齐和谐。颁奖词是经过千锤百炼的文学语言,多用整句叙事,是对汉语修辞传统的回归。

第一位获奖人物是科学家钱伟长,他的名片是“赤子”,授予他的颁奖词为:“从义理到物理,从固体到流体,顺逆交替,委屈不曲,荣辱数变,老而弥坚,这就是他人生的完美力学,无名无利无悔,有情有意有祖国。”

这段颁奖词的突出特点是整句叙事,“从义理到物理,从固体到流体”是字数相同、结构方式一致的对偶句,叙事角度非常切合钱伟长作为科学家研究领域的特点;“顺逆交替,委屈不曲,荣辱数变,老而弥坚”是一组四字整句,凝练地概括了人物漫长一生的传奇经历;“无名无利无悔,有情有意有祖国”是字数、句式基本一致,并用“无”、“有”反义相对三次的整句,语义的旨归与名片“赤子”完美结合。作者追求整句叙事的和谐与工巧,但注意整句的长短变化与句子的参差错落,并用散句“这就是他人生的完美力学”将前后的多组整句相连缀,可谓整中有散、参差错落,尽显句式锤炼的功力。

第七位获奖人物是“烈焰之中筑大爱”的王茂华与谭良才。这对“英雄翁婿”多次冲进火海救出5名孩子。王茂华因严重烧伤,救治无效而牺牲,年仅27岁;谭良才烧伤面积达85%。他们的获奖名片是“炽爱”,授予他们的颁奖词也是一段整句叙事的话语。“烈火是一场生死攸关的测试,生命是一道良知大爱的考验”,上下两句同为主谓句,结构与字数相同,以整句高度概括英雄事迹和他们因心怀“炽爱”而超越平凡的生命意义。

第八位获奖者是被誉为“神兵”的三栖尖兵何祥美。颁奖词中“百折不挠,百炼成钢,能上九天,能下五洋”是四字整句,“执著手中抢,百步穿杨”与“胸怀报国志,发愤图强”也是句式大致相同、句中字数一致的整句。这些整句短促而有力,凝练地概括了“神兵”的高超武艺与报国精神。

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品读2010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用心体味作者锤炼词句的精心与细致,使人联想到古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修辞传统,正因为颁奖词的确是有“文”之“言”,才具有如此感动人心的审美效应。

大众传媒是大众文化的最佳载体,肩负着阐明“国家发展目标和社会理想”、凝聚民族力量、实现“共同目标和理想”[4]的神圣职责。“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作为公益宣传型节目,主旨是彰显社会道德规范、对民众进行道德教育;它以精心锤炼的语句承载了深刻的思想,“让人类文明的信息以赏心悦目的形式传承延续,使人类的文化成果同时在‘心’与‘智’两个层面上哺育人类的精神”[5]。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道德核心文化,崇德意识渗透于中华文化的各个层面,也蕴积在汉语传统叙事的字里行间。在复兴国学,重温经典,弘扬民族精神的今天,我们欣喜地看到2010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以传统叙事的关键词品评人物,用精心锤炼的话语叙事,在回归传统中编织“感动的言说”,用中华传统美德的源泉滋润人们的心田。

[本文为重庆市社科规划重点项目《经典阐释与建设当代民族精神研究》(项目编号:2010ZDXC08)]

参考文献:

[1]申小龙.汉语与中国文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2]卢阳旭.感动的言说――对《感动中国》颁奖词的内容分析[J].湘潮.2009(2下).

[3]焦作通.加强新闻观的培养[J].新闻爱好者,2008(2下).

[4]许鹏.新媒体节目策划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5]李良荣.新闻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第2篇:感动中国颁奖词范文

陈家顺:“变身”民工的“卧底局长”

【颁奖词】为乡亲卧底,你吃遍所有的苦,为百姓打工,你换来群众最多的甜。你乔装改扮,却藏不住心底最深的惦念;你隐姓埋名,可我们都知道你是谁,为了谁。

【事迹】人物介绍:1968年出生,云南省沾益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沾益县驻浙江义乌劳务工作站站长。为保障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利益,从2007年9月起,陈家顺先后深入多家用工企业,以农民工的身份应聘到企业“卧底”打工。

在很多被陈家顺关照过的农民工眼里,“陈老师”好像什么都不怕。但陈家顺说自己有“软肋”,最怕的就是“老百姓说你们干部骗人”。

现年45岁的陈家顺,是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记者在演播室内见到他,腰板挺直,但身材明显单薄,脸上多少看得出知识分子气息。虽然在舞台上尽力放慢步伐,但他仍没法儿掩饰平日走路频率很快的习惯。

几年前,陈家顺被派往浙江义乌,担任义乌劳务工作站站长。麻烦事接踵而来:此前劳务输出由乡镇、村负责宣传动员,但是乡亲出去后常说外面的情况和听到的宣传不一样。陈家顺成了乡亲们的“出气筒”,有打工者甚至想揍他一顿。

陈家顺辗转反侧,问题出哪儿了?为把真实的用工信息传达给乡亲,也为了更好地给乡亲们维权,他下了决心:以一个普通农民工的身份去求职,实地体验农民工的生活工作。

不曾想,一“卧底”就是好几年。他几次进出工厂和农民工子弟学校,当过组装工、装卸工,看过仓库,当过“猪倌”。“你是农民工吗?”他说刚开始“卧底”时,别人常直截了当地问他,因为他的书生气与干活手势,看着十有八九是个“假民工”。去一家养殖场面试时,陈家顺特意摘掉了400多度的近视眼镜,厂方说他不像养猪人,他立马回应“别看我像不像,要看我是不是能干得下来!”

“最受不了难闻的气味,开始两天连饭都吃不下去,直到一周后才基本适应。每天早上起来最辛苦的就是清洗猪舍,刚开始时要花3小时才清洗完,后来熟能生巧,只花1小时就能干完了。”一个月后,陈家顺在重点收集了工作环境、生活条件、工资待遇、子女上学等“情报”后辞职,推荐了几位乡亲来这里务工。

为了尽可能多地了解各行业信息,陈家顺逼着自己快速学习、上手。比如,刚学会养猪,又得适应工厂流水线上的作业。“卧底”打工时,但凡找到用工条件相对优越的,总会眼前一亮。他曾应聘到一家中等规模的饰品厂,待遇和条件很不错:保底工资不低,因工作需要加班,厂里会补发加班费,还有免费的工作餐。一个月后,他介绍了20多名老乡过来,事先郑重其事和老板谈好条件:报销工人过来的车费,每月的工资按时发,尽量给工人安排技术性岗位……

第3篇:感动中国颁奖词范文

比喻就是打比方,将甲事物比作乙事物,从而达到生动、形象、浅显的目的。比喻是写文章时最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可感,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比喻在“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辞中也多次出现,创造了感动人心的艺术佳境。

何玥颁奖辞:正是花样年华,你却悄然离开。你捐出自己,如同花朵从枝头散落,留得满地清香。命运如此残酷,你却像天使一样飞翔。你来过,你不曾离开,你用平凡生命最后的闪光,把人间照亮。

【赏析】 颁奖辞中,“你捐出自己,如同花朵从枝头散落,留得满地清香”,把12岁的何玥姑娘比做花朵,对其生命过早地凋零给予同情;“命运如此残酷,你却像天使一样飞翔”,这里又把何玥比做天使,多么美丽的意象,对她有一颗善良之心给予高度赞美。

对偶,是指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对偶根据上下句的形式可以分为严对和宽对。

高淑珍颁奖辞:粗糙的手支起课桌,宽厚的背挡住风雨。有了爱,小院里的孩子一天天茁壮起来。你的心和泥土一样质朴,你洒下辛苦的种子,善良会生长成参天大树。

【赏析】 颁奖辞中,“粗糙的手支起课桌,宽厚的背挡住风雨”,用对偶句的形式来热情讴歌高淑珍十多年来致力于教育的精神,同时通过一个对偶句将这个农村妇女耗尽家产,矢志不移,致力于残疾儿童教育的艰辛具体化,语言闪耀着凝重典雅的光芒,给观众留下了强烈的印象。

陈斌强颁奖辞:小时候,这根布带就是母爱,妈妈用它背着你。长大了,这布带是儿子的深情,你用它背着妈妈。有一天,妈妈的记忆走远了,但爱不会,它在儿女的臂膀上一代代传承。

【赏析】 “小时候,这根布带就是母爱,妈妈用它背着你。长大了,这布带是儿子的深情,你用它背着妈妈”,这句颁奖辞开篇就以一副宽对来表达陈斌强的反哺感恩之情,语言整饬,读起来朗朗上口。

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对比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运用对比,能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陈家顺颁奖辞:为乡亲卧底,你吃遍所有的苦;为百姓打工,你换来群众最多的甜。你乔装改扮,却藏不住心底最深的惦念;你隐姓埋名,可我们都知道你是谁,为了谁。

【赏析】 “为乡亲卧底,你吃遍所有的苦,为百姓打工,你换来群众最多的甜”,这里将“苦”和“甜”形成鲜明对比,凸现陈家顺当官为民做主的思想,心系百姓的公仆形象,在对比中表达了对陈家顺的崇敬之情。

双关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性和同音(或音近)的条件,有意识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使其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方式。双关分为“语意双关”和“谐音双关”。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周月华、艾起颁奖辞:她背起药箱,他再背起她。他心里装的全是她,而她的心里还装着整个村庄。一条路,两个人,二十年。大山巍峨,溪水蜿蜒,月华皎洁,爱正漫漫地升起。

【赏析】 “月华皎洁,爱正漫漫地升起”这句巧妙地从获奖者的名字切入,一语双关,意境优美,韵味无穷,真是让人拍案叫绝!

在说话或写作中恰到好处地引用一些诗词名句、人文典故等,是提升文章内涵和增加语言可读性的途径之一。巧妙地引用古代诗文,能使文章内涵丰富,增强说服力,增添文采。引用分为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

林俊德颁奖辞:大漠,烽烟,马兰。平沙莽莽黄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剑河风急云片阔,将军金甲夜不脱。战士自有战士的告别,你永远不会倒下!

【赏析】 “平沙莽莽黄入天”“将军金甲夜不脱”这两句引自唐代诗人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表现林俊德长期工作在狂风怒吼、黄沙飞扬的绝域大漠这样恶劣的环境,以及重任在肩、以身作则的科学精神;而“剑河风急云片阔”引自岑参的另一首诗《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颁奖辞直接引用古诗名句,尺幅之间,文采飞扬,读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

化用,是写作中经常使用的艺术手法,通过化用,可以使原有的句子在新的表达载体上又一次焕发出夺目的光彩。化用有了自己的“创造”成分,更显文采,可增强语言的意蕴。

高秉涵颁奖辞:海峡浅浅,明月弯弯。一封家书,一张船票,一生的想念。相隔倍觉离乱苦,近乡更知故土甜。少小离家,如今你回来了,双手颤抖,你捧着的不是老兵的遗骨,一坛又一坛,都是满满的乡愁。

【赏析】 这一则颁奖辞化用了余光中《乡愁》中的“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的诗句和“近乡情更怯”“少小离家老大回”等古诗意境,恰到好处地表达获奖者高秉涵和他的战友们浓浓的乡愁,语言典雅,古韵悠扬,耐人寻味。

拟物是根据情感的需要,故意把人当做物或把此物当做彼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借助拟物的手法,既可以增强语言的绚丽色彩,鲜明地表达作者的喜怒爱憎情感,也可以激发读者的想象,对描写的事物产生鲜明深刻的印象,感受着作者的强烈情感。

李文波颁奖辞:二十年坚守,你站成了一块礁石,任凭风吹浪打,却只能愧对青丝白发。你也有梦,可更知肩上的责任比天大。你的心中自有一片海,在那里,祖国的风帆从不曾落下。

【赏析】 “二十年坚守,你站成了一块礁石”,这一句运用拟物辞格,说李文波站成“礁石”,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获奖者李文波以透支生命、牺牲青春和家庭幸福为代价,长年坚守在祖国南疆的感人事迹,“礁石”一词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在语言实际运用中,有时在一句话或一段话里,把几种辞格结合起来使用,这样可以把事物记叙得更加具体、生动,把道理阐述得更加深刻、透彻,把感情表现得真切、动人。在“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辞中经常使用这种技法。

罗阳颁奖辞:如果你没有离开,依然会,带吴钩,巡万里关山。多希望你只是小憩,醉一下再挑灯看剑,梦一回再吹角连营。你听到了么?那战机的呼啸,没有悲伤,是为你而奏响!

【赏析】 “带吴钩,巡万里关山”化用李贺《南园十三首》中的诗句“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醉一下再挑灯看剑,梦一回再吹角连营”化用南宋辛弃疾词作《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诗意地表达了罗阳同志以航空报国的赤子情怀,称赞他以国家之振兴为己任,兢兢业业,鞠躬尽瘁,将自己的全部精力和生命都奉献在了工作岗位上,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奉献精神。

“那战机的呼啸,没有悲伤,是为你而奏响”这一句运用了移情的修辞手法,所谓移情,是指为了突出某种强烈的感情,有意识地赋予客观事物一些与自己的感情相一致,但实际上并不存在的特性,这样的修辞手法叫做移情。运用移情修辞手法,首先将主观的感情移到事物上,反过来又用被感染了的事物衬托主观情绪,使物、人一体,能够更好地表达人的强烈感情,发挥修辞效果。

在这则颁奖辞里,把“悲伤”这一用于人的思想感情的词语用到了战机上,表现出国人化悲痛为力量的决心,以完成罗阳未竟的事业。

第4篇:感动中国颁奖词范文

获得“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荣誉称号的是:独臂英雄丁晓兵、蓝领专家孔祥瑞、排爆专家王百姓、气象学家叶笃正、好军医华益慰、著名学者季羡林、爱心大姐林秀贞、阳光少年黄舸、青岛爱心群体微尘、慈善家霍英东。此外。“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颁奖典礼还将向曾经改变中国历史的英雄群体――中国工农表达特别的敬意。

丁晓兵:二十多年来一直是英雄

[感动印象]这个用左手敬军礼的人,我们以他为骄傲。战时敢舍身,平时能忘我,从逆境中挣扎启程,在顺境中保持清醒。沙场带兵敢称无愧无悔,把守国门能说有骨有节。他像一把号角,让理想与激动,在士兵心中蔓延。

[颁奖词]一条臂膀,也能撑起血染的军旗,他是真的勇士。

王百姓:排除炸弹1.5万多枚

[感动印象]十年时间,1.5万多枚炸弹,专门与危险打交道。谁能不害怕,平常人只要一次遭遇炸弹,就已经惊心动魄了。而他和我们一样,有家有妻有娃,只不过头顶上有警徽,警徽上有国徽,所以他才把家人的担忧、战友的期盼,一肩担起。

[颁奖词]王百姓时时命悬一线,老百姓才能天天平安。

华益慰:“值得托付生命的人”

[感动印象]不拿一分钱,不出一个错,这种极限境界,非有神圣信仰不能达到。他是医术高超与人格高尚的完美结合。他用尽心血,不负生命的嘱托。

[颁奖词]一辈子做一件事,就是对得起病人。爱人知人,医乃仁术,大医有魂。

霍英东:聚财有道,散财亦有道

[感动印象]生于忧患,以自强不息成就人生传奇。腾达于盛世,用赤诚赢得生前身后名。他有这样的财富观:民族大义高于金钱,赤子之心胜于财富。他有这样的境界:达则兼济天下。

[颁奖词]聚散有道,义利兼能。五星和紫荆维系他一生的光荣。

季羡林:最难时也不丢掉良知

[感动印象]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自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颁奖词]学问铸成大地的风景,他把心入汇传说,把心留在东方。

叶笃正:“让外国人来同我们接轨”

[感动印象]风华正茂时已经是奠基人,古稀之年仍然是开拓者。让外国人同我们接轨,这是一个年过九旬的大学者的大气象。笑揽风云动,睥睨大国轻。

[颁奖词]定力与信念,让他上下求索,世间的路上,生命融入科学。

孔祥瑞:“蓝领专家”带来的效益

[感动印象]不管什么时代,劳动者都是社会的中流砥柱。但在今天,更值得尊敬的,还应该是那些不仅贡献汗水还贡献智慧的人。150项革新,给国家带来8000万元效益,这就是一个工人的成就。

[颁奖词]在轻视铁锤的时代,工人何为?他说:“全世界的门口,我都能开!”在英雄辈出的年代,工人有为。

林秀贞:三十年来赡养六位孤寡老人

[感动印象]用三十载爱心让一村之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鳞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富人做这等事是慈善,穷人做这等事是圣贤,官员做这等事是本分,农民做这等事是伟人。这位农妇让九州动容。

[颁奖词]善良在村庄流淌,她用三十年的热心,去温暖世道。

黄舸:“感恩之旅”当面谢恩人

[感动印象]我们需要静下心来体会这个场面,一个四肢无力的孩子,每天都在和死神赛跑,跋山涉水、万里迢迢。他就像一小截被命运丢弃的蜡烛,善良的人点亮他,他就欢快地燃烧起来。藏起眼泪,还给人们光明和希望。

[颁奖词]生命的倒计时,滴答、滴答扯动人们的心弦,人生路上,他是阳光少年。

“微尘”:上千笔捐款来自“同一人”

[感动印象]他来自人群,像一粒尘土,微薄微细、微乎其微,寻找不到,又随处可见。他自认渺小,却塑造了伟大,这不是一个人的名字,这是一座城市的良心。

[颁奖词]微尘有心,微尘有情,尘埃落定,大爱无声。

特别奖

第5篇:感动中国颁奖词范文

第一个奖项是:见义勇为奖,获奖者:谭千秋。

这位工作了20多年的教导主任,为救出被围困在地震中的四位学生,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从记者发回来的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宁死也不肯放手的勇气与信念,这是常人无法想象、无法理解的爱!

颁奖词:

他张开双翼,与霞光一道,与无悔一道,完成了他生命灿烂的涅。他的“翱姿”催使我们学习、效仿,在一切灾难和危机中,义无反顾地绽放人生的春天。

第二个奖项是:最佳英雄奖,获奖者:韩英。

自己的父母与孩子都在灾难中死去了。可她却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当她抱着别人家跟她自己孩子一般大的,已经脱离生命危险的活着的孩子时,她倒下了,她再也坚持不住了。

颁奖词:

工作为重,家庭为轻。她是一名人民的好警察。有人说:“她是当代的任长霞”。她同时也在用另外一种方法向孩子诠释着博大的母爱,她也用特殊的方式表达了对父母的回报。

第三个奖项是:集体荣誉奖,获奖者:15位空降兵。

5月14日,他们从4999米高空冒险空降茂县地震灾区。15名空中飞行员,在地震灾区6天6夜,冒着多次余震的危险翻山越岭,徒步270公里,先后在7个乡,55个村庄侦察灾情,向上级报告重要灾情30多批次。

颁奖词:

在他们心里,时间就是生命,他们几乎忘记了自己是谁?他们只知道:我是中国人民的子弟兵,当中国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义不容辞。

第四个奖项是:特殊贡献奖,获奖者:全世界人民。

美国共捐款2.3亿人民币,日本派兵援助中国,德国带来了卫生团队,俄罗斯……都伸出了援助之手。灾难发生后国际社会通过各种方式向中方表示慰问,并提供各种形式的救灾援助,俄罗斯是最先向中国提供人道主义援助的国家之一,日本是第一个向中国地震灾区派遣救援队的国家,朝鲜在艰难的情况下从牙缝里省出钱来给我们援助10万美元,巴基斯坦捐出了所有的帐篷……

颁奖词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中国人民将同世界人民一道,谱写世界更加辉煌的篇章。对于外国人民对我们的援助和表达的同情,我们要永远记住。不论是中国人、俄罗斯人、日本人、巴基斯坦人……在自然面前,在灾难面前,我们只有一个名字:人类。

“颁奖盛典”在《人在青山在》的旋律中拉下了帷幕……

创新点评:

第6篇:感动中国颁奖词范文

一、我与安妮面对面

谈话节目是各电视台的强档节目,其特点在于拉近人物距离,直面交流,真诚坦荡,受到观众青睐。文中的安妮和初三学生年纪相仿,心理接近,加之《安妮日记》内心独白的形式,似乎与朋友交谈,有一种自然的亲和力。在对课文内容整体梳理后,我引导学生:看了安妮这些日记,同学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安妮呢?学生多角度概括出:向往和平的安妮、热爱生活的安妮、渴望自由的安妮、外表并不美丽的安妮、乐观自信的安妮、执着理想的安妮……

师:安妮在“吉蒂”面前,敞开心扉,她纯真活泼的笑貌、丰富的人物形象仿佛就在我们面前,同学们想不想也敞开心扉,对安妮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呢?学生表现出很浓的兴趣,教师进一步提出要求:1、言之有物,要针对《安妮日记》中给你感触最深的某一则说;2、言之有情,面对面说真心话,最好结合个人体验。

学生先分成6人小组,小组内部交流后,再推选一名同学到班级交流。下面摘录几则学生发言。

安妮,谁说你不美丽?谁说你不富有?你总是这么快乐,并且希望人人快乐,这是多么美丽的心灵啊!你在这样困窘的环境中都能快乐起来,我们生活在21世纪的青少年又有什么理由不快乐呢?你的文字,使我们再没有哭泣的理由;你内心的力量,将是我们永远的财富!(第六则)

安妮,你身处硝烟弥漫的战乱之时,整日禁闭于不见天日的密室之中,根本不能感受到自然美好的你却永葆一颗热爱自然的心,从未放弃青春的梦想。你把艰苦的生活当成一场探险的经历,甚至认为有着“很多福分”,“下定决心要有和其他女孩子不一样的人生”,你用你的思想和性格成就了你的伟大――你成为二战最值得记忆的人之一。(第九则)

安妮,你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作家,尽管这个梦想很遥远,但是你摆脱杂念,振奋精神,坚持每天的努力。成功不是一步就可以跨越的,只有一步一步的攀登,才会达到成功的顶峰。也许你自己还不知道呢,你虽然只生活了短暂的16年,但你已为自己的人生划上了完美的句号,实现了你的人生价值。反思同龄的我们,是不是因为缺少了磨难才如此的彷徨与浮躁呢?(第八则)

……

学生的发言涉及到所有的日记内容,既有日记内容的深刻分析,又有联系生活的理性思考,情感与思维碰撞,课堂沉浸在感动的气氛之中。

师: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劫难,即使这样的环境,也没有扼杀安妮的梦想和人性美。她用生命的坚韧和顽强,奏响了一首生命的赞歌,感动着无数的心灵。正因为如此,《安妮日记》自出版以来,已译成55种文字,全球销量达三千万册,在欧洲被评为二战以来影响世界的一百本书之一!她的身影出现在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要是安妮今天在我们现场,听了同学们的话,她又会说些什么呢?

同学们小声的议论开来。于是我要求同学们推荐一个最有安妮形象和气质的同学上台作为安妮发言人。

同学们,感谢你们真诚的交流,也感谢你们对我这么高的评价。说实话,我真的羡慕你们今天的生活:你们没有战争的侵扰,可以幸福快乐的生活;你们没有自由的限制,可以尽情感受自然的美好;你们可以安静的坐在教室里,追逐自己的人生梦想。但是每个人都会遇到自己的坎坷,只有那些保持乐观向上、执着人生理想的人才会跨越障碍,谱写出高亢的生命之歌,在此,我祝福你们。

战争是残酷的,它制造出苦难、贫穷,扼杀着生命、人性。让我们一起祷告吧:不要战争,永远和平!

二、设计“感动二战”――安妮颁奖词

中央电视台连续几年的“感动中国”人物感动着不少的中国人,成为茶余饭后感动的话题。鲜明的人物,隽永深刻的颁奖词,给人无穷的回味。要是安妮被评为“感动二战”人物,我们该为她写一段怎样的颁奖词呢?我先准备了2005年“感动中国”颁奖词,选择了其中两则让学生感受颁奖词的风格。

杨业功:铸就长缨锐旅,锻造导弹雄师。他用尺子丈量自己的工作,用读秒计算自己的生命。未曾请缨提旅,已是鞠躬尽瘁。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他是中国军人一面不倒的旗帜!

费俊龙、聂海胜:谁能让全世界1/5的心灵随着他们的节奏跳动五天五夜,谁能从前所未有的高度见证中国实力的飞跃,他们出征苍穹,画出龙的轨迹,升空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他们是中国航天的黄金一代。

学生在课外也曾为“感动中国”人物感动过,此时在课堂上再读这两则颁奖词,情绪很容易被调动起来。安妮人物形象突出,也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创作素材,教师创意一出,大多数学生就表现出创作欲望。学生们写道:

忘却灾难的恐惧,执着心中的梦想。身体穿行在方寸之地,心灵翱翔于蓝天之上。与乐观为伍,用理想做伴,以善良祷告,和执着同行,生命停止在十六岁,光芒永留于人世间。

她不是作家,她的作品超过了作家的影响;她不是英雄,她的形象胜过英雄给人的感动。一支笔,一个日记本,记下了生命的痕迹,折射出人生的价值。五十五种文字,三千万册的销量,她用生命的坚韧和顽强、乐观与向上,感动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她不能改变战争,但她改变了自己的心情;她不能增加生命的长度,但她拓展出生命的厚度。面临死亡,却不绝望;折断翅膀,用心飞翔――她是我们永远的榜样。

……

第7篇:感动中国颁奖词范文

(一) 借助电视渠道,打开体悟视野

目前学生语文学习的主阵地仍是课堂。一位老师,一本教科书,一块黑板,一群学生构成了一个良好的学习课堂环境。然而,在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播出的时候,举国上下,不分男女,不限年龄,一方荧屏内传递的情感让观者无不震撼。一个个平凡的人,身上却有不平凡的故事,一个个伟大的人,言语中流露的是质朴的想法;一段段精彩的颁奖词深深的吸引了大家。这是一堂多么生动的语文课啊!因此,每年颁奖晚会播出的这一天,我和学生们相约在各自家中CCTV1的荧屏前,共同上一堂精彩的语文课。没有提问,没有板书,有的是纸面上留下的记录;有的是心灵的震撼;有的是思想的启迪。第二天回到语文课堂上,同学们畅所欲言,侃侃而谈。心与心的交流,思想的碰撞产生了火花。创作的激情就这样被激发起来。趁热打铁,我再讲颁奖词的写法,学生的写作的语言很快丰富起来。

借助颁奖词来提高学生语言,是一个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有效途径。因为在颁奖词中有精炼的语言,巧妙的修辞,真挚的情感。不知不觉中学生受益匪浅。对好的颁奖词,我主张学生要背诵的琅琅上口,就像背古诗那样熟练。

例如:“任长霞:她是中原大地上的又一个女英雄。扫恶打黑,除暴安良,她铁面无私;嘘寒问暖,扶危济困,她柔肠百转。十里长街,白花胜雪,挽幛如云,那是流动在百姓心中的丰碑!一个弱女子能赢得百姓的爱戴,是因为,在她的心里有对百姓最虔诚的尊重!”颁奖词中长短句的结合,读来铿锵有力,顿挫有致。不知不觉中人物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就高大起来了。练习写颁奖词既是价值观的提升,也是语言艺术的运用。感谢“感动中国”颁奖词的撰写者,让我们心灵受到强烈撞击的同时,还能把感动凝固下来,让我们充分领略了汉语言的魅力。

在教学中,可以就所学文章的作者,新闻人物,诗人、词人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撰写一段颁奖词。也可针对晚会的内容,指导学生写随笔。在随笔的创作中提升了学生的思想,净化了学生的心灵,又提高了写作的水平。一举多得。

(二)走进社会大课堂 感受语文魅力

教室内一桌、一椅、一师、一群学生是课堂。教室外蔚蓝的天,广阔的地,美丽的自然,穿流的人群亦是课堂。学生走进社会,就是走进了一个他们感兴趣的课堂,他们更是以主人的姿态融入到里面去。因此,把社会这个广大的空间作为学习的课堂一定会收效颇丰。我借助学校搭建的平台,“北京金秋之旅”“上海世博会夏令营”等尝试进行写作教学的研究,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北京对学生们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从懂事开始就知道那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教科书上写下了它的悠久历史,图片上展示出它的古朴典雅,陌生是因为北京还有好多他们想解开的谜。然而和同学老师们同去,却是新鲜而又陌生的。

每到秋高气爽的金秋十月,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就在期盼着这个日子快些到来,因为他们热切期待着踏上去北京的旅途。

作为孩子王要带着50多个学生去北京生活7天。这其中的滋味可谓酸甜苦辣皆有。那时我真想变成孙悟空拥有三头六臂,七十二般变化。孙悟空我是变不成了,但是七十二般变化通过这7天学的差不多了。我感受到了作为语文教师肩上那份沉甸甸的责任。况且把北京的大街小巷,名胜古迹作为我的课堂的欲望是那么强烈。为了上好这堂课,首先,准备工作要做得充分,才能不虚此行。我根据行程安排中所参观的景点中有大观园。我将《红楼梦》中对大观园的描写文字先领着学生们学习并且将它带在行囊中,来到大观园后,同学们兴奋不已,“怡红院”,“潇湘馆”,“稻乡村”学生参观时话语滔滔不绝,早把导游抛在了后面。有的同学诗性大发,还能赋诗一首,尽管稚嫩,但却真诚。相同的画面在清华园中也出现了。尽管荷塘中不见了象在牛乳中洗过的荷花,也没有如亭亭的的裙的荷叶,季节的原因,只有残荷一片。然而同学们仍抑制不住欣喜,情不自禁的背起朱自清《荷塘月色》中那段经典的描写,“远远的荷塘上面……”同学们徜徉在清华园中的荷塘边,饱含深情地背诵《荷塘月色》,这应该是一堂学生最喜欢、最放松的语文课了吧。

作文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很重要.根据作文的要求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感受。进而激发学生创作的冲动,激活学生的思维。像圆明园的班会课,既是情境的创设,也是学生思维的相互激活。又如游览各种名胜,学生亲历现场,回顾历史。都是在一种情境中激活作文的思维。

(三)强化经历意识,书写美好人生

经历是一种成长,人生要经历童年、青少年、中年、最后步入老年的行列。不同阶段都有各自的魅力。随着时间的流逝,如何保住这些美好的感觉。学校德育工作做的好,在中学七年级的时候为学生举行《离队建团 告别童年》的仪式,仪式非常隆重,我也没有错失语文写作教学的良机。

首先,引领学生搜集所有赞美童年的美好语句,抄写并适当背诵。一时间学生搜集上来的佳句无数,课堂上互相激发,扩大了知识面。“童年是一串美味的糖葫芦,又酸又甜,回味无穷。”“童年是一首歌”“ 童年是一首优美的乐曲,让人沉醉于其中。”“童年是一本薄薄的日记,酸甜苦辣,全在其中。”等等。

第8篇:感动中国颁奖词范文

苦难没有冷了他的热心,声誉不能改变他的信念。

一个人最朴素的恻隐,在人群中激荡起向善的涟漪。

打开搜索引擎,输入“阿里木”三个字,出现频率最高的就是“‘草根’慈善家”这五个简单却有震撼力的词汇。一位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走出来的维吾尔汉子,他有着平凡的生活,却有着不平凡的思想。他用8年的时间,卖出30多万串羊肉串,攒下10多万元钱,全部捐赠给贵州省毕节县的贫困孩子,让那些孩子们躲过了辍学的命运。他就是我们身边的活雷锋一――阿里木。

2月3日,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11年度人物评选”获奖名单揭晓,“新疆好人”阿里木当选2011年度十大感动中国人物。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阿里木这样的颁奖词:“快乐的巴郎,在烟火缭绕的街市上,大声放歌。苦难没有冷了他的热心,声誉不能改变他的信念。一个人最朴素的恻隐,在人群中激荡起向善的涟漪。”

10年前,阿里木来到贵州毕节市,以卖烤羊肉串为生。2001年,阿里木用500元资助了第一个贫困学生;2年后,他开始用自己辛苦挣来的钱资助贫困学生,并在毕节学院设立“阿里木奖学金”。8年来,阿里木将卖出的30多万串烤羊肉攒下的10多万元钱,全部捐助给了上百名贫困学生。

阿里木的事迹不仅感动了全中国,在他生活了10年的毕节市,“学习阿里木,做一个有爱的人”的好人好事不断涌现,“阿里木精神”在毕节正向更多的群体辐射。

回首阿里木的慈善义举,并非一时心热,而是一位维吾尔族同胞发自内心的真诚爱意。在慈善的道路上,他一如既往、慷慨解囊,感动国人,并得到全社会对他的鼓励与肯定。2010年12月31日,阿里木当选“中国网事・感动2010”年度网络人物;2011年7月,阿里木获第6届中华慈善奖“慈善楷模”称号;2011年9月,阿里木获选全国第三届道德模范。

第9篇:感动中国颁奖词范文

他就是鞍钢集团矿业公司齐大山铁矿生产技术室采场公路管理员郭明义。他很平凡,但他的事迹却处处透着伟大;他很普通,但他的精神却闪耀着感人的光辉。

只有把钱给别人了,自己睡觉才更踏实。郭明义就是这样一个“傻子”,这样一个好人。面对郭明义,感动中国人物推选委员王振耀说,长期奉献不计报酬,于普通岗位拓展慈善,的确是当代雷锋。阎肃说,谁言雷锋去?请看郭明义。盈怀热心肠,满腔浩然气!

在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上,郭明义哭了,这是幸福的泪水、高兴的泪水。郭明义哽咽地说,我们能做到今天,也有酸甜苦辣,但是我们走过来了。我们流下的热泪不是我们悲伤,是一种高兴。

“天真”、“简单”是郭明义这个“傻子”的人生法则。什么是天真?在郭明义眼里,天真就是自己做一些小事的时候,好像从身体发出自然而然的就想要去做,就要去做。什么是简单?当主持人问郭明义对简单这个词怎么理解,郭明义回答道,简单就是做了一些简单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小事。

“郭大傻”、“郭大侠”、“郭大使”,这三个绰号表达了人们对郭明义的看法。工友们虽然嘴上说他“傻”,但却打心眼里佩服他,毕竟像他这样的“傻子”越来越少。

180多名特困学生的资助者,20年来坚持无偿献血累计达自身总血量的10倍,55次无偿献血,30年把弘扬雷锋精神作为人生追求,140多张汇款单。鞍钢集团齐大山铁矿普通矿工郭明义曾被别人误认为是“精神不正常”的傻子,而正是这种执著的“傻气”让他二十年如一日,与爱同行,把奉献当做最简单的生活逻辑。郭明义的“傻气”无疑是一种崇高的生活智慧。

郭明义经常被人问起:“老郭,你这么做到底图什么?”郭明义笑呵呵地说:“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追求、人生选择。从入党那天起,我就选择了跟党走、多为别人奉献的人生道路。所以说,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一名党员最基本的责任和义务,都是我应该做的事。”

郭明义说,我什么也不需要,我不想升官,我50多岁,希望能保持这种天真,如一个小孩儿,做再简单不过的事情,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