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信息平台论文范文

信息平台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信息平台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信息平台论文

第1篇:信息平台论文范文

1.1记录管理模块

设计实施了患者生命体征录入查询、入院评估表单、住院评估表单、压疮/跌倒/坠床/管道滑脱/窒息/泌尿系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风险因素评估表单、生活自理能力评估表单、健康教育表单、危重护理记录表单、疼痛评估表单、手术风险评估单、手术安全核查表、基础护理计划单等,使电脑端与移动掌上电脑(personaldigitalassistant,PDA)同步实施录入,保障了护士床边的工作时间、数据的正确性、及时性。病人一览卡显示病人总数、分级护理病人数、新入、手术、病危、压疮、跌倒/坠床高危、管道滑脱/窒息/泌尿系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高危病人数及基本信息

1.2质量管理模块

依据《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山东省三级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标准》(试行)及《山东省三级医院护理质量监测指标》(试行),我院设立结构、过程、结果护理质量检测指标,并制订了各种质量评价标准,将其以结构化形式嵌入,护理部、科护士长、护士长将质量检查记录实时录入,检查结果可自动统计分析查询,实现了质量评价的数据化管理,提高了护理管理工作效率。

1.3业务管理模块

包括了护理部、科护士长、护士长的年、月度工作计划,工作计划完成情况查询、工休会记录、护理查房/疑难病例讨论记录等,实现了护士长工作记录的电子化管理。

1.4人员管理模块

根据医院实际情况规范了排班字典,实行电子排班,自动进行班次和人员的出勤统计,并纳入绩效管理,各级管理人员也可及时掌握全院人力资源的动态,便于紧急情况下人力资源的调配。增设了护理人员分级管理档案及查询统计功能,使各级管理者能够随时掌握护理人员的信息、接受教育情况及科研论文的发表情况。开发使用了护理人员资质准入申请程序,资质审核可在网上完成。

1.5风险管理模块

科室填写、系统自动上传难免压疮预报表、压疮报告表、跌倒/坠床报告表、给药错误报告表、给药近似错误报告表、非计划性拔管报告表及其他不良事件报告表,并能完成各报表的自动统计分析功能。

1.6测评统计模块

设计实施了PDA使用率、入院评估率、住院评估率、压疮风险评估率、跌倒/坠床风险评估率查询,以及压疮、跌倒/坠床、管路滑脱、窒息、泌尿系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重度依赖等高危患者统计查询,护士分管病人工作量统计、治疗护理项目工作量统计等功能。护理部、科护士长、护士长能够实时监控,对偏离目标值的科室给予及时跟进督导,保障了危重、高风险病人的安全。

1.7手供一体化追溯系统模块

构建了回收→清洗→打包→灭菌→发放(手术室无菌间)→领取(器械护士)→使用(病人关联)→回收(手术室污物间)→回收(供应室)的闭环式无菌物品管理追溯系统。

1.8门、急诊输液系统模块

病人就诊→医生开具输液处方→药房发药→门、急诊输液中心护士收药→打印输液贴及条码→配药核对→输液时用PDA扫描腕带和输液贴条码,核查病人身份。

2护理管理信息平台应用效果评价方法

便利选取200名护士,在信息平台应用前(2012年6月)与信息平台应用后(2013年10月)重复测量,问卷回收率分别为97.0%、96.5%。

2.1整体护理质量检查

根据《山东省三级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标准》(试行),制订了责任制整体护理质量检查标准,项目主要包括病人病情评估、查对制度落实、护士掌握病情、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健康教育等内容,每项内容共100分。由护理部副主任、科护士长去临床督导检查,将结果进行汇总。2次检查分别在2012年6月(应用前)与2013年10月(应用后)进行(使用同一标准)。分别随机抽查了内、外、妇、儿科室共200名护士。

2.2护理工时测算

为减少误差,选取胃肠外科患者60例,病历30份,分别测算出构建信息系统前后同一名护士完成每名患者的体温单绘制、处理与核对医嘱、入院评估、健康教育所花费的平均用时及质控30份病历中护理文书所花费时间。

2.3护士工作满意度

采用自设护士工作满意度量表,在参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咨询5名临床专家进行修改、补充,量表主要包括4个因子,分别为护理管理、工作负荷、工作认可、与同事关系,共30个条目,采用Likert5级计分,由“完全同意”到“完全不同意”分5个等级,3分为中等水平,分数越高,表示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越高。本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52,平均CVI为0.95。

2.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录入Excel表格,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描述采用x±s,2组定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1以信息化为依托,全面提升体护理水平

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为提高临床护理服务能力和水平,要全面推行责任制整体护理服务模式。为进一步深入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加强护理管理信息化建设迫在眉睫。经研究统计,信息平台应用前后病人病情评估、查对制度落实、健康教育、专科护理、护士掌握患者病情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可能是:①护理管理信息平台将多个护理模块整合,完善了护理记录的相关内容,并将入、住院评估单,压疮、跌倒风险评估等表单嵌入PDA及电脑终端,护士手持PDA对新入、转入、住院病人进行详细的护理评估,第一时间掌握病人主诉、既往史、用药史及病情变化,在提高护理评估能力的同时使护理工作更加省时、准确、细致。②信息化实现了条码化管理,如静脉输液、静脉用药、口服用药、标本采集、测血糖等各项护理操作前均需经PDA扫描患者腕带进行查对,既落实了查对制度,又避免了不良事件的发生。③信息平台通过完善各专业、专科病种的健康宣教内容,使其更专业化、具体化。PDA的应用,实现了将时间还给护士,将护士还给病人的愿景,护士将大量工作时间花费在对病人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病情观察、护患沟通等方面,从护理角度对病人的用药、饮食、病情进行专业指导,提前干预,预防并发症发生,真正体现了护士职业价值、实现了人本位护理。

3.2信息无纸化管理,节约了护理工时,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

本研究经科学测算得出,处理与核对医嘱、体温单绘制、环节质控(护理文书)、入院评估、健康教育5方面护理工作用时,信息平台应用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护士通过信息平台实现了医嘱自动提取与核对、表单自动生成等功能,减少了办公室护士、责任护士及治疗护士转抄医嘱与手写输液卡花费的时间。主要体现在:①通过信息平台实现了体温单的自动生成,责任护士只需用PDA录入病人生命体征,系统将自动绘制体温、脉搏曲线,解决了因手工书写、绘制体温单而造成的反复修改等冗杂难题。山东大学研究证明,体温单单次测绘用时为13.29s,智能用法为7.5s,信息化不仅减少了绘制体温单时出现的错误,且节省了大量的时间。②护理文书方面信息系统自动设置报警节点,对错误操作加以提示,强化了环节质控,减少了护理文书差错率,缩短了查阅病历花费的时间。③护士在病人床边利用PDA可完成病人生命体征、出入量的采集录入、各种风险因素的评估、入/住院评估、生活自理能力评估、专科护理记录及相关健康教育工作,与以前护理评估相比,缩短了因资料查找、打印、索取、储存等环节所耗费的时间。有研究报道,护理信息化应用在质量管理、临床护理工作流程优化、绩效考核等方面,使得护理工作更加方便、快捷、安全、有效。

3.3信息平台优化了护理工作流程,提高护士满意度

本研究发现,在护理管理、工作负荷、工作认可、与同事关系4个方面,信息平台应用前后护士满意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护理信息平台的不断完善,本院对工作体制、流程进行重组和改革,信息平台及PDA的应用,优化了护理工作与服务流程,契合了临床一线护士的迫切需求。首先,信息平台应用后,新设护理质量控制模块,将检查过程、结果、检查者、被检查者等信息录入数据库,护理管理者可通过电脑终端实时查看质控结果,责任到人,赏罚分明,使临床一线护士工作得到认可。其次,信息平台应用后,能自动统计护士护理不同级别病人的数量,电子排班实现了自动统计护士每月各岗位数量,并与绩效挂钩,做到同工同酬、优劳优得,提高了护理工作积极性。

3.4局限性

第2篇:信息平台论文范文

第一,教育信息的共享性。由于网络信息技术,世界上所有的教育资源都可以拿来学习使用借鉴,有利于教育水平批判地提高发展,因此大学生和教育本身通过网络联系起来成为主体的因素构建了一座新的生活中的学校,破除了传统学校教育环境束缚,使教育资源播撒到网络社会的方方面面,通过网上学校、网页、视频、软件等进行远程的教育学习,人们就能随时地接受思想品德教育。

第二,教育学习的互动实效性。作为教育的主体,大学生在课外时间通过网络信息平台的网络、QQ、电子邮件、视频、教学软件等方式更方便地与教师交流学习,探讨问题,改变了传统课堂单纯的灌输知识,教学效率不高的思想品德教育方式。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上课时间固定,教学内容过多,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不注意听讲,学习效率不高,造成了当前传统教学模式实效性较低的现状。网络信息充斥整个社会生活环境,那样学生在上网时就可以随时随刻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学习,灵活自由的安排学习计划,或者在上网中接触思想品德方面的信息就可能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大大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

二、关于网络信息平台的思想品德教育的策略分析

1.加强网络信息平台建设,丰富思想品德教育内容

作为网络思想品德教育的基础,高校首先应着力建设新的光纤校园网络、多媒体课堂、计算机室、网上图书馆和校园区域无线网络,更要注重网络上思想品德教育资源的丰富,各个院系每位教师都应建立自己特色的网络信息主页,作好思想品德教育的”引导者“角色,扩大增强网络思想品德教育平台的覆盖面和专业性;其次针对网络上思想品德教育信息资源收集整理,建立资源库、高校思想品德学习主题网站、官方网站、微博、人人、博客、QQ等网络信息平台,将思想品德教育的专业知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及时事政治宣传到网络中,为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进行提供基础支持和模式的创新。建立完善的网络信息平台系统,做好为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服务的软件支持,营造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氛围,增强大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和吸引力。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与技术人员更好的研究如何将网络与教育形成合力,开发教学应用软件,提升服务质量、影响力、覆盖范围。教师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主体因素,应充分发挥其作用,调动积极性并进行网络教学方式的培训,深入研究讨论网络教育的发展模式,汇聚形成专业性丰富的网络思想品德教育知识,并在学校与教师中应用扩展,学生既可以了解学校的管理制度、行政方针和教学通知,也可以学习到教师的专业知识与人格魅力,还可以广泛真实的听取学生对学校教育管理和教师教学服务的建议,有利于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构建一种不断完善的网络信息平台系统。

2.完善网络信息平台上的教育方法,合理引导大学生网络学习交往活动

面对网络信息时代的机遇与挑战,如何运用网络优势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活动,首要应该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立场,广泛接触现代化的网络信息知识,联系学生的生活学习实践,通过交流互动,汇聚开发网络教育资源。倪力亚认为,要积极引导,培养学生的上网意识;精选内容,组织网络道德和法制教育;双向互动,针对性地开展网上教育。其次对于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教师在网上引导大学生关注社会各方面信息,融合到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理解大学生的心理需求,有针对性的组织进行教育实践,从而解决大学生的疑问,激发了学习热情又潜移默化的受到思想教育;教师与学生网上的交流互动,可以掌握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扬长避短,促成大学生独特优秀的人格魅力,能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更好的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开展以人为本的自我教育。这样通过教师的网上教育与学生的自我教育的结合,大大提高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比如教师可以在网上电子课件、影音资料,形成自己的网络教育特色系统,学生既可以预习复习学业内容,又可以与老师在网上交流,讨论中互相学习解答疑问听取建议,与时俱进的完善教学方式改革。

3.在网络环境下提升大学生思想品德素质,提高大学生自我学习教育能力

网络社会汇聚了各种各样的复杂信息,而我国法律和思想道德规范对网络垃圾低俗信息以及上网人言行举止的制度控制还不是很健全,这就需要大学生个人思想品德素质的提高。很多在校大学生面对网络纷繁复杂的信息时,有多少是能够对他们的学习、社会生活和精神思想产生助力的呢?大部分现状是:大学生被网络虚拟世界的惊奇、花花世界所吸引,主观上对网络信息判断辨别能力不足,很容易被低俗、不健康的信息所捕获,不自觉的做出不文明,甚至违法的事情,一旦思维被腐蚀并养成一种习惯将严重影响自身素质的未来发展。因此教师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宣传教育正确的知识,教会学生识别不良信息,引导他们认识分析不良信息所带来的危害和根源并自觉抵制,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辨别能力,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识,又严于律己的自觉行动,加强自身思想品德素质修养。所以教师应该站在网络思想品德教育的先锋线上,用知识武装头脑,敏锐的预示新生事物的诞生、走向,辨别分析网络信息的优劣,结合网络的优势,因势利导的提高大学生的自我学习教育能力。

三、结语

第3篇:信息平台论文范文

1.1国内社区信息化建设现状

上海社区信息化建设己有十多年历史,经历了从简单的社区便民服务信息转向整合各类社区事务服务的综合体。广州把社区信息化作为提高社区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推动了市、区、街、居委会四级联网。重庆基于三网融合和多屏互动建设了“信息化社区平台”,市民可在电视或手机上实现实时路况查询、医院挂号、水电费交纳等。福建将全面建设“民生信息化社区”作为为民办实事项目,在街道、社区推广使用“海西智慧社区平台”,基本覆盖全省。一些地市还开展了富有特色的社区信息化建设,潍坊高新区推出的数字社区,是以社区服务中心为主,整合各方资源的综合性信息服务平台。中西部地区积极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兰州市建设了实现城市社区多元数据共享集成的“三维数字社区”集成管理应用系统。呼和浩特赛罕区建成了集行政管理、社会事务、便民服务为一体的社区综合信息服务网络,为市民提供上百项服务。

1.2社区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的情况可以看出,我国社区信息化建设还滞后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水平仍然偏低,还有较大提升空间。目前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信息基础设施不完善;社区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和协调机制不完善;缺少统一的规划,缺乏统一的标准;基础数据有重复采集的现象,数据采集质量不高;资源开发力度和开放不够等。

2社区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总体设想

2.1总体需求

(1)政府需求对政府来讲,大力发展社区信息化有助于加强对社区的治理,也使对社区的服务更完善、更便捷,从而实现和谐社会。总体上来说,政府需求主要是信息采集、信息、统一管理、全面服务等方面的内容,需要建立一种简单有效的获取、信息的渠道,通过该渠道还可以对社区进行管理和服务。基于数据库、网络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而构建的社区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能够满足这样的需求。(2)企业需求在社区信息化中,企业多指一些跟社区居民有关的商家。商家要求社区信息化平台提供的服务应该是准确、合适和及时的,能够通过平台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或者能够通过社区信息化获得一个简单的途径来获取市场信息,远程完成一些工作,优化自身的供应链,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方便了社区居民。此外,企业也可以通过社区信息化系统实现与社区管理机构之间的协同工作,通过系统解决如审批、报税和审计等一些行政性事务。(3)社区居民需求社区居民是社区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最主要的用户,在一定程度上政府和企业也都是为居民服务。居民对这一平台的需求主要集中在服务方面,要求政府提供的服务要方便快捷,企业提供的服务要全面周到,最好是能够覆盖生活的每一个方面。社区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为居民提供的服务应及时有效,并且能方便获取。居民所需的各类信息和服务有:医保、社保、公积金、养老保险、低保等相关电子政务服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电子娱乐、商务信息,包括电视家教、电视健康监控、电视银行、订票、天气等多种增值服务。此外,还有针对特殊群体的一些服务,如针对儿童、老人、孕妇、弱势群体等的专门服务。总而言之,政府、社区居民和相关企业是社区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的三大类主要用户。从哪些方面来满足这三者的需求是社区信息化建设所必须考虑的问题。

2.2总体架构设想

综合运用云计算技术、互联网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和有线电视网络技术,构建安全高效、通畅规范的社区信息化系统。系统框架如图1所示。通过社区服务与管理信息共享系统,实现对社区的网格化管理;为社区居民提供生活工作服务;实现社区数据采集,包括社区范围内人口信息、地理信息、事件信息、物品信息、组织信息的采集。建设社区基础数据库,数据库内容包含人、地、事、物、组织的相关信息。实现服务方式的多元化,用户通过电脑、电视、电话、移动终端设备获取相关信息,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提供主动服务。

2.3总体功能

2.3.1社区管理功能建设社区管理信息平台,覆盖社区各类业务,以社区综合数据库为支撑,全面支撑社区管理工作,实现社区管理无死角、公共服务全覆盖的目标。(1)可视化管理以社区综合数据库为基础,引入空间地理框架建设的GIS数据,结合虚拟现实技术与仿真技术,实现基于空间位置的可视化社区管理和服务。使社区日常管理、报表统计等工作实现网络化与可视化,街道和上级政府部门可对辖区信息进行浏览、查询和统计、分析、管理,实现信息共享。(2)一站式服务系统主要涉及事件受理、办理监督、办事指南、公共办事查询、申请、服务办理材料管理、服务收费、服务项目管理、统计分析、报表处理等模块。通过一站式服务系统,把这些待办事项整合到一个统一的平台中,同时与社区综合数据库中的数据交换,通过调用数据库中的数据简化了操作,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方便这些事项的办理。(3)社会救助信息系统社会救助信息管理平台可分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低收入、教育救助、医疗救助、社会救助、住房救助等多方面的管理。具备网上受理、网上审批等功能,还具有对被救助人员的分类统计、管理、查询等功能,可以实现救助工作从申请、受理、核准到审批全过程的信息化、网络化和透明化。(4)社区养老服务信息系统对老年人基本信息、补助申请与审批信息、服务信息等进行统一管理。主要包括老年人信息管理、老年人优待证管理、居家养老补贴管理、居家养老服务管理模块。2.3.2社区服务功能(1)社区呼叫服务可以在公众服务热线的基础上,以因特网、移动电话网、固定电话、有线电视平台“一键通”等为接入方式,建立社区呼叫系统,服务对象为社区全体居民。在社区呼叫系统的基础上还可以建设社区平安联防系统。(2)社区生活服务结合线上线下的模式,建立实体与网络、电视相结合的社区生活服务超市,为社区居民提供属地的电子商务、生活便民服务,居民在服务点通过刷卡的形式办理购物、通讯费、水电燃气费、有线电视费缴纳、公交卡充值等业务。居民还可在社区平台、电视平台上、查询相关生活工作信息,如物品交易、求职招聘、房屋租售等。(3)社区教育建立社区、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全方位社区青少年教育网络。(4)商务服务通过电脑、电视、手持设备等媒介,可以实现B2C、C2C、O2O等模式的商务活动。2.3.3数据归集功能建设社区综合数据库,具体内容涵盖社区楼院、辖区人口、地理位置、重点对象、社区组织、社工队伍、公益性设施及服务记录等基础信息,整合公安、民政、劳动、国土、文化、计生、卫生、建设、工商等部门相关信息。社区工作人员、居民依权限对社区居民、流动人口的相关信息进行录入、更新到社区综合数据库。工作人员在进行相关事项办理时,可以直接调取数据库中信息,避免了信息的重复录入。社区综合数据库的信息通过交换平台传送到上级政府部门,分别用于公安、民政、劳动、国土、文化、计生、卫生、建设等部门,与基础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比对、更新,使社区成为最终的数据归集点,如图2所示。

2.4使用途径

社区管理信息平台系统建设多种展示方式,为社区居民提供多种方式的使用,包括电脑、手机、电视机访问、电话咨询、大屏幕展示、触摸屏展示等。

3结束语

第4篇:信息平台论文范文

随着宿迁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化与信息化的结合越来越密切,广大农民与农业领域急需农业信息的正确引导。将农业化与信息化通过产、供、销产业链的方式整合起来,建设权威中立的宿迁农业产业综合信息服务应用平台迫在眉睫。

1.1宿迁农业产业信息产品数据库集成系统

宿迁市建设开发了价格数据库、产能产量数据库、进出口数据库、企业客户库、需求量数据库、指数数据库等十种关系型数据库,将农业产品从生产到销售各个层面全覆盖,为制作各类研究报告提供数据基础,为定量分析预测市场提供支持。系统也为宿迁农业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全面权威的数据支持,指导广大农民科学种植,避免因为信息不对称在种植与养殖、加工过程中只凭经验做出的错误决定造成的惨重损失,降低这种盲目性导致产品滞销或供不应求的风险加剧。

1.2宿迁农产品交易数据挖掘系统

建设网上交易平台,实现农超对接服务,覆盖面从农资到农产品。计划与各地超市、大型农贸市场、农机推广站等单位建立合作关系,搭建农民与企业的直接沟通桥梁。结合宿迁农业发展现状,搭建更为适合宿迁广大农民易于操作且安全的电子商务交易模式,争取将农产品网上销售在广大农民群众中普及,帮助解决农产品产销信息不对称、销售难的问题。

1.3宿迁物联网大数据的采集应用

采集农业产业相关产品在物流过程中需要的各种信息,建设大田种植、果蔬、畜禽、水产、农产品物流信息服务系统。实现物流与信息、物流与实体经济交易的网络连接,及时预测行情发展动向,实现远程监控、交易警示等功能,了解区域仓储存量差异,实现跨区域货物调配,对从业者分析判断交易量提供极具价值的参考。

1.4完善宿迁农产品指数,提升权威性

通过对农产品长期不断的跟踪、估价、记录、分析研究,研发生成了宿迁农产品综合指数,后续还将建立“模糊数学+三层神经元网络模型”进行市场中远期预测,并形成价格先行指数,供农业相关从业人员、协会和政府相关机构决策参考。随着宿迁农产品指数的完善和影响力的扩大,今后在国际贸易中,可以利用卓创农产品指数的权威性和市场认可度,在国际商品交易中提高我国的议价能力和话语权,在国际贸易中掌握更多的主动权。

1.5建立完善的宿迁农业信息化培训体系

在指导和帮助农业相关从业人员利用宿迁农业产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提供的信息推销农副产品,购买质优价廉的生产资料和消费品的同时,还将在土地流转、金融保险、生产补贴等方面开展从种到收、从生产决策到产品营销的全过程培训,全面带动农业产业竞争力提升,大力推动宿迁农业信息化,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1.6开展宿迁“订单农业”和“信用农业”服务

开展宿迁“订单农业”和“信用农业”服务,搭建宿迁农业订单交易及流转平台、现货信用交易支持平台,为农牧行业的客户和广大投资者提供服务。实现以信息服务推动农产品供求,以交易服务引导和方便农民推销农副产品,购买质优价廉的生产资料和消费品,促进工业品下乡,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2服务特色和创新之处

宿迁农业产业综合信息服务应用平台提供完善的全产业链信息服务,从农资、农产品至深加工以及各类各级采购销售环节,完整地构建出一个专业服务三农的信息平台。

2.1服务特色

应响应国家号召,为三农提供免费的数据信息服务,以填补了国内空白;专人进行市场跟踪及信息采集,信息和数据的质量有保障;除了网上信息,平台还借助更广阔的手机客户端信息平台、微博、微信平台等,加快传递惠农信息,为农业生产经营保驾护航;建设网上交易平台,实现农超对接服务,覆盖面从农资到农产品。计划与各地超市、大型农贸市场、农机推广站等单位建立合作关系,搭建农民与企业的直接沟通桥梁。将农产品的网上销售在广大农民群众中普及,帮助解决农产品产销信息不对称、销售难的问题。

2.2创新之处

信息和数据范围广泛,涉及三农的各个领域,涵盖种、收、加工、销售、养殖等方面;完备的数据及信息网络支持,研究成果深入,符合国家政策,具备深远的社会效益;服务及时到位;平台投放的信息量丰富,对于服务“三农”,加速“三农”信息化发展,提升整体产业链竞争力有重要的意义。

3发展前景

第5篇:信息平台论文范文

关键词安全管理,区间信号,数据库设计,计算机辅助测试

城市轨道(简称城轨)交通区间信号系统是安全性苛求系统。在区间安全性控制和防护设备的研制、生产、使用过程中,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对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进行科学、高效、全面、按标准的检测和评估,以取代目前国内主要依靠专家经验进行的手工测试和实际线路试运行的非完善的方法,是十分迫切和必需的。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领域,这方面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的研究正是基于这一背景。文中所建测试平台对城际铁路同样适用。

1区间信号系统测试平台的结构

城轨交通区间信号系统测试评估平台(以下简称平台)硬件采用分布式结构,如图1所示。平台由主控机、数据库机和仿真机组成[1]。被测系统通过网络与平台互联。网络通信采用TCP/IP协议。

图1平台分布式硬件结构示意图

平台软件系统结构框图如图2所示。其中:主控及测试案例自动生成子系统一方面向仿真子系统发送区间状态的仿真设置命令,另一方面动态监控现场信号状态等,实现测试案例的动态扩展和连续加载、测试结果的动态判定,并将测试结果存入数据

图2区间信号测试系统的软件结构库。传输信道仿真及区间现场仿真子系统为被测系统提供了一个模拟的传输仿真及现场环境。数据采集与处理子系统在被测系统与仿真信道之间进行数据处理及转换。测试用基础数据生成子系统通过读取区间拓扑数据文件,生成区间测试用基础数据。专用数据库子系统负责存储各种测试用基础数据和测试结果。本文重点阐述平台专用数据库子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2平台专用数据库设计

平台的数据库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数据库应用,它还负责协调各个子系统之间的数据联系。平台数据的类型与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整个平台的测试水平。基于对平台数据以及平台分布式结构的考虑,经过深入的比较,选择SQLServer作为平台的数据库开发工具。数据库设计一般分为四步: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应用数据库设计理论,平台专用数据库设计的具体步骤如图3所示。

图3数据库的设计过程

2.1需求分析

平台的数据按其对时效性的不同要求可以分为动态数据和静态数据两大类[2]。动态数据是指具有严格时效性的数据,并且随着时间推移而动态刷新;静态数据则指相对稳定,不随时间变化的数据。

2.1.1动态数据及其传输

平台动态数据是维持平台正常运行的基础,主要包括下列3类数据:

·列车运行仿真命令、故障及干扰仿真命令。由主控机发出,用于控制仿真子系统进行相应仿真活动。

·区间信号设备状态及动作信息。指仿真机所模拟的实际区间信号设备的状态(如轨道区段是否有车占用等),主控机采集这些信息用于动态判定及显示测试过程的实际状态。

·测试结果信息。平台的测试结果记录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动态数据,包括经信道传输前后的实时电信号(数据)。它们是评价被测系统的重要依据,必须完整、正确地记录。

动态数据传输首先必须满足实时性要求,当不能及时传送时,根据数据特性的不同,或丢弃,或重发。例如被测系统发送的数据如不能及时传送,或数据有误,则该数据必须丢弃。主控机发给仿真子系统的故障及干扰仿真命令、列车运行仿真命令,在网络传输出现差错的情况下,为了确保命令被正确执行,必须重发。

2.1.2静态数据及其复制

生成和校验正确后的静态数据,在平台对被测系统进行测试的过程中不再变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同样需要对静态数据进行存储、查询、校验和修改等操作。平台静态数据可分为以下几类:

·信号设备数据。记录发送端、接收端、闭塞分区的排序序列号与设备名称之间的映射关系,设备的一些属性特征。例如:闭塞分区的编号、名称、位置、长度,道岔的编号、名称、位置、类型等。

·基本数据。包括区间基本特征、钢轨线路的一次参数、钢轨线路四端网参数、列车运行线路等重要数据。其中区间基本特征数据包括闭塞制式、轨道电路类型、道碴与枕轨类型、坡度、曲线及长度等。列车运行线路数据包括线路运行方向、经由闭塞分区编号、经由发送端、接收端编号。

·区间现场拓扑数据。包括闭塞分区、发送端、接收端的位置和相互关系。这种描述有两方面用途,一方面用于现场仿真的动态显示,另一方面是作为测试用基础数据生成的原始依据。静态数据的复制是通过开放式数据库互连(ODBC)机制实现的。

2.2概念设计

在数据库设计中,笔者使用实体-联系(ER)模型作为概念设计的工具,得到概念设计的E-R图。E-R图由实体、联系和属性3个基本成分组成。测试用基础数据所处理的基本实体是城市轨道交通区间的信号设备:接收端、发送端、闭塞分区;设备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最直接的实体间联系。通过E-R图,可以十分清楚地描述测试用基础数据的结构。图4为列车运行线路数据的E-R图。

图4列车运行线路ER图

2.3逻辑设计

关系数据库的逻辑设计过程是把概念设计的结果(如E-R图)转换成关系模式的过程。为了消除关系模式的存储异常问题,需要对其进行规范化。

在本子系统数据库模式的规范化设计过程中,既要考虑减少数据冗余、消除存储异常情况,也要考虑现场仿真、主控等子系统读取数据及运算的花费。规范化测试用基础数据的关系子模式包括:发送端表、接收端表、闭塞分区表、列车运行线路表、区间基本特征表、钢轨线路一次参数表、钢轨线路四端网参数表等。

2.4物理设计

物理设计要根据具体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和相应的操作系统、计算机硬件所能支持的存储结构、存取方法以及资源来进行设计。SQLServer提供索引或表键机制来帮助SQLServer优化对查询的响应。在测试平台上,对结果数据的查询,是将记录计数号与测试项目的组合作为索引。这是因为大多数的查询都要直接或间接地将该两项作为SQL语句中WHERE子句后的首列。

3平台专用数据库接口的实现

平台采用客户端/服务器体系,后台数据库服务器采用SQLServer,前台应用程序开发工具采用VisualC++。前台应用程序对数据库的访问是通过ODBC机制实现的。

VisualC++对ODBC提供了两种支持:一种是API函数[3];另一种是对API函数进行封装的MFCODBC类,包括CDatabase(数据库类),CRecordSet(记录集类)和CRecordView(可视记录集类)。两种方式在平台上分别应用于不同的场合。

·ODBCAPI使客户应用程序能够从底层设置和控制数据库,完成一些高层数据库技术无法完成的功能。例如检测数据库是否连接、数据源配置是否正确等。

·MFCODBC类封装了多种数据库访问功能,使用简单方便。平台专用数据库定义了11个CRecord2Set类的子类,每一个子类对应专用数据库中的一个表,例如,B-JSSet类对应接收端表,B-BSFQSet类对应闭塞分区表。

4结语

建立在SQLServer上的平台专用数据库要兼顾通用数据库的设计要求和区间测试平台的特殊性。只有综合考虑这两方面的因素,才能使专用数据库既高效又安全。当然,随着平台水平的不断提高,专用数据库的功能必将随之扩展,日趋完善。

参考文献

1吴芳美.铁路安全软件测试评估.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1.23

第6篇:信息平台论文范文

关键词:本科毕业论文;管理平台;B/S结构;信息资源库;架构

中图分类号:G642.4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04-0912-02

Architecture of Network-based Thesis Management Platform

GE Fang-zhen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aibei Coal Industry Teachers' College, Huaibei 235000, China)

Abstract: Undergraduate thesis is the comprehensive inspection of the students' ability to analyze issues and solve problems by using their basic knowledge, basic theories, is also the comprehensive examination on the quality of four-year undergraduate teaching. Therefore, thesis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teaching process. According to the process of undergraduate thesis management, we propose architecture of thesis management platform based on the Internet and the GSM network environment. The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the design concept is feasible.

Key words: undergraduate thesis; management platform; B/S structure; information resources database; architecture

毕业论文是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综合运用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进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察和进行科研训练的一种有效形式,是本科生四年教学计划中一个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1-2]。本科毕业论文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通过亲自动手实验或设计,进行科学研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的过程。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及数量的不断扩大,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加,论文管理工作压力不断增大,而目前大多数高校的论文管理工作还是处于人工管理阶段,难以兼顾公平与效率。同时高校毕业论文具有一定的学术及收藏价值,但学生论文数量多、纸制论文或光盘刻录的论文不易保存,并且增加了对往届论文检索的难度。为方便毕业论文的管理和查询,提高毕业论文的管理水平、工作效率和节省管理资金,我们设计了基于Internet和GSM网络的毕业论文管理平台,实现了毕业论文管理工作的数字化和网络化。

1 毕业论文管理的过程

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关键是加强毕业论文的过程管理,使毕业论文各环节中的问题及时得到解决,从而确保学生按时地保质保量完成毕业论文。基于此,高校基本都建立了“选题开题中期管理评审”的毕业论文过程体系[3],确保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

1) 选题。选题是开展毕业论文工作的第一步,毕业论文选题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毕业论文的质量。一般是指导教师填写毕业论文选题表,提出选题,然后,开展学生选题。

2) 开题。每位学生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完成选题后,要充分地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自己研究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完成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实验方案等基础性工作,为正式开始论文工作做准备。

3) 中期管理。在毕业论文中期,指导教师对毕业论文工作进程和论文质量进行认真指导、监督、检查,与学生交流,并帮助他们解决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困难。通过中期管理,强化指导教师和学生的工作责任心,使学生顺利推进毕业论文。

4) 评审。在学生毕业论文完成后,指导教师组对学生毕业论文的撰写情况、答辩情况、评分情况以及论文的归档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以保证论文答辩的质量,从而确保整个毕业论文的质量。

2 毕业论文管理平台的需求分析

本平台设计需求是利用高校完备的校园网络系统,设备档次高、配套设施齐全的有利条件,充分发挥网络在教学管理中开放、交互、共享、协作的特征及网络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的特点,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校现代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4]。毕业论文管理平台的设计要应现代教育的教学模式及管理模式,符合本科毕业论文管理的基本过程[5]。因此,本文基于先进的计算机网络、通信网络理论和软件理论构建毕业论文管理平台。

本平台采用B/S结构,帮助指导教师通过网络向学生提供毕业设计课题以及课题介绍,供学生选题,之后,系统就自动在指导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链接。指导教师的指导或要求可以直接发送到学生的电子邮箱内,同时通过GSM网络,发短信息到学生手机,达到及时通知学生的目的。学生也可以直接从指导教师的公告栏上获得导指导教师的指导或要求。学生可以在BBS上咨询某指导教师,平台会自动将咨询内容发送指导教师的电子邮箱内,同时平台可以通过GSM网络,发短信息到指导教师手机,达到及时通知指导教师的目的。平台可以帮助指导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电子函件建立联系与帮助,以及通过电子函递名单、BBS专题组建立公共联系、讨论和互助。

3毕业论文管理平台的架构

3.1 网络系统架构

毕业论文管理平台的设计开创性地将新兴的移动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和现代通讯终端引入校园管理,在学生、教师和学校间架起一座空中桥梁,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方便快捷的沟通平台,有快捷、方便的特点。毕业论文管理平台为学校毕业论文管理提供可监督、管理的环境。

本平台的网络结构示意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服务器、连接服务器与GSM的短信中心接口、校园网等几个重要的部分。

3.2 软件系统架构

软件主体框架由“在线审核”、“信息资源库”、“论文交流”三部分构成,具备网络化管理、资源共享、学习支持及过程管理监控等基本功能。

1) 在线审核

在线审核依据本科毕业论文管理流程设计,支持毕业论文各主要环节的申报及审核管理。在线审核包括:指导教师资格审核、课题审核、答辩小组审核、成绩审核等模块。

指导教师资格审核模块:对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学历、职称、教学经历等资格条件进行审核,对每学期每位教师的论文指导总量进行控制,防止指导超篇。

课题审核模块:对学生或指导教师申报的论文初步选题进行审核。选题审核通过后,学生方可进入毕业论文设计和写作环节。对没通过审核的选题,学生或指导教师可根据系统提示的反馈意见进行修改或重新申报。

答辩小组审核模块:对本科毕业论文答辩指导委员会、答辩小组的成员构成及其资格条件进行审核。

成绩审核模块:对学生的毕业论文成绩由指导教师进行初评、由小组指导教师复评、由院校复审。复审后的成绩数据可导入学校的教务管理系统,不需要手工录入成绩。

2) 信息资源库

建立信息资源库,有效开展管理支持服务和教学支持服务。信息资源库应包括:教师资源库、学生信息库、毕业论文素材库等。

教师资源库:教师资源库包括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库、答辩教师库。指导教师信息数据,学生和管理人员可登录查询,根据需要选择适合的论文指导教师。

学生信息库:学生信息库包括学生的学习情况、专业特长等信息,有助于指导教师了解学生、对学生的指导有目的性、方向性。

毕业论文素材库:建立毕业论文素材库目的在于为指导教师和学生提供毕业论文教学全过程的支持服务。毕业论文素材库应包括:毕业论文管理文件、优秀论文、参考资料等,可以考虑按学科、专业以及课题方向来分类建设。

3) 论文交流

论文交流是毕业论文管理平台的关键部分。设计的目的就是使论文的管理方便、快捷,对论文的质量管理提供帮助。论文交流应包括:师生个人专区和专业公共论坛。

师生专区:是师生间开展个别交流互动、个性化论文指导的平台。学生可在该区提交毕业论文提纲、初稿、修改稿,指导教师及时将指导意见或修改稿反馈给学生。学生可查看指导教师修改意见,并通过历次指导纪录,领会指导教师的思路,使毕业论文的指导、修改过程具有连贯性。在这个过程中,短信中心接口及时地通知教师和学生,使他们之间交互时间尽可能的短。管理人员可跟踪学生论文进程及指导教师的指导情况,系统自动形成记录文档作为毕业论文的一部分。

专业公共论坛: 是学生间的互助协作学习、信息交流的平台,以BBS的形式设计。在交流过程中,短信中心接口仍然为学生提供及时的服务。

4 毕业论文管理平台的设计技术

本平台以SQL Server2000 作为后台数据库,采用B/S结构,即浏览器/服务器结构,用户工作界面是通过WWW浏览器来实现,极少部分事务逻辑在前端Browser实现。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端Server实现,形成浏览器、Web服务器与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组成的三层体系结构。主要采用动态网页技术,建立动态交互且高效的Web服务器应用程序,通过ODBC(开放式数据库互联技术),利用SQL语言实现数据库的访问。系统通过与数据库连接,实现数据库的相关操作。

5 结束语

基于Internet和GSM网络的毕业论文管理平台利用当前先进的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建立一个开放的、可监督的教学管理方式,对本科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有较大意义。目前已完成网上毕业论文管理系统总体框架的搭建,部分在线审核模块及信息资源库已正式启用。我们将不断完善网上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建设, 逐步完善网络环境下的毕业论文管理运行机,实现毕业论文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和网络化。

参考文献:

[1] 史增喜.高校本科毕业设计的改革与实践[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3):49-52.

[2] 赵旦峰,李刚.论科学选题在本科生毕业设计中的重要性[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0):109-110.

[3] 黄英金.进一步提高本科毕业论文整体质量的思考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 2005(9):57-59.

[4] 陶文平.网络环境下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探索[J].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9(5):88-91.

第7篇:信息平台论文范文

1微信推送内容的选择和加工设计

1.1推送期刊科技论文

1.1.1根据论文选题进行选择性甄选推介

与科技期刊刊载的科技论文不同,借助微信平台推送期刊的科技论文时,编辑需要具备用户思维、大道至简思维和跨界思维,甄选科技论文的选题,即判断其是不是期刊报道的专业范围内的热点问题,是不是易于编写成科技期刊微信阅读群体易于接收的微信阅读素材,是不是立足于期刊专业领域、且涉及交叉学科,易受广泛关注的跨界内容。对于一些具备上述选题特点的论文,在期刊微信公众号推介论文全文的方式对其公众平台关注用户有很强的吸引力。对于此类论文,可以通过技术处理首先将源文件转换为适合数字出版的XML格式,然后再转换为适合手机阅读的HTML文件,此类文件在界面展现方式、文件大小等方面都具有特别突出的优势,而且能以目录的形式进行浏览和内容定位,特别适合手机阅读。

1.1.2论文标题、摘要和图文等的加工

此外,科技期刊论文内容的专业技术性较强且比较长,而微信平台有其特有的信息传递和接收特点,因此借助微信平台推送期刊科技论文时,期刊论文内容的加工设计至关重要。在信息量繁杂多变的互联网时代,标题的吸睛度直接关系着微信内容的点击率和转发率,因此在推送科技论文时,标题宜言简意赅,突出核心亮点。大道至简,简单即流行就是这个道理。在具体题目的加工时,有如下技巧,比如一些陈述性标题可以变换成问答句,一些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但科技名词较生僻的科技论文还可以在经原创作者同意的前提下调整成科普些的标题,以更好、更快地拉近期刊与阅读群体的距离,促进传播,从而巩固和扩大期刊品牌形象。此外,在经原创作者同意的前提下,再次对微信推送论文摘要进行改写也十分重要。科技论文的摘要一般遵从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要素的原则撰写。而微信推送论文时,阅读群体先进行的是浅阅读,因此讲清研究的来龙去脉以及作者团队的研究方向和成果往往是阅读群首要关注的。在微信推送论文的摘要加工环节,建议将研究的背景、意义以导读的方式展开,再配以精选的、必要的图表、视频和音频内容以及作者团队的生活照,既简练、多元、高效地展现了原创作者的研究内容和核心观点,又拉近了作者群和阅读群之间的距离,还会对期刊的推介和引用带来益处。在微信论文的推送中,图片的作用也不容小觑。恰当的与文字呼应的图片,可以高效地突出文字想要表达的内涵,使人在阅读文字时快速产生相应的视觉联想。为了固化读者群对期刊推送论文的印象,可以将科技论文推送固化成一个微信栏目,如“优文荐读”“好文快报”等,并在每次推送时,固化此栏目的背景图片,就像知名广告宣传画一样,以图文配合的方式固化和提升期刊品牌形象。

1.2为期刊关注群体提供信息服务

结合《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期刊微信公众号两年来的运营经验,笔者发现科技期刊微信平台不但可以成为多维度承载和传播科技成果的窗口,还逐渐成为为期刊关注群,尤其是作者群、读者群和专家群的提供信息服务的平台。《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就是在实践中,立足期刊报道的专业领域,通过科技论文集锦、期刊近期策划重点、专业领域会议信息和通知、提供最新行业资讯和学科知识、科技论文写作知识和投稿须知等提升期刊品牌形象和被关注度的,吸引优质稿源的。

1.2.1科技论文集锦

科技论文集锦,往往是对期刊报道范围的一个热点分支进行重点宣传。这种论文集锦针对性强,阅读群体集中,因此如果能结合专业会议应景、定点地向与会专家推送,对期刊品牌提升效果显著。比如,《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的主办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于2017年3月9日召开了电力大数据技术研讨会,《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争取到此次会议的独家媒体支持工作。会前,编辑部汇编整理了2014~2017年期刊刊载的大数据相关论文,制作成HTML文件,以大数据论文集锦的方式集中而有针对性地推送给与会专家,获得了较好的论文点击率,也受到了与会专家的好评。

1.2.2期刊近期策划重点

2016年起,《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邀请不同领域的业内专家为栏目特约主编,陆续开辟了“虚拟现实”、“电力大数据”、“电力物联网”、“量子通信”、“人工智能”等多个热点前瞻的专栏,并在微信平台专栏征稿通知。从微信公众号专栏的点击率看,选择期刊报道范围内的热点话题,及时开辟专栏有助于吸引和聚拢优质稿源。同时,通过邀请栏目特约主编的方式,既能更好地提升领域内专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回馈支持期刊工作的专家学者,也能给特约主编在其朋友圈分享以及定点邀约稿件带去方便。

1.2.3科技论文写作知识和投稿须知

关注期刊微信平台的阅读群往往是有投稿需求的。面对这一需求,适时开辟便于阅读、易于理解、适合传播的科技论文写作知识和投稿须知,能更好地体现期刊服务意识,拉近期刊与阅读群的距离。比如《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在微信平台创建之初就开辟了“投稿那些事儿”栏目,编辑以略带幽默而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地道出作者写稿的重点、投稿的技巧等,因语言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受阅读人群广泛关注。

1.2.4学术会议专家PPT

科技期刊编辑除了编审稿件、积累和跟踪专业知识和热点动态,还会经常参加学术会议,以开阔学术视野,结识学术专家。因此在参加学术会议时,留心与期刊报道重点相关的学术报告,积极与报告专家联络并获得其PPT权,既可结识学术专家(或与专家深度交往),还可为其提供宣传服务,并通过在期刊公众号其学术报告PPT给期刊公众号增粉,实现多赢。分析《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微信平台几次阶跃式增粉的数据发现,重大学术会议知名专家学术报告PPT很受期刊微信平台微信群体的欢迎,是给期刊微信平台增粉的好方式。

1.2.5专业范围相关的会议通知

随着科技期刊微信平台运营的积累和粉丝数量的增多,其渐渐会对期刊品牌有辅助支撑作用。因此,在一些专业对口的学术会议中,科技期刊应该多与会议主办方沟通,阐明科技期刊拥有的专业人群资源,最好能使科技期刊成为学术会议的媒体支持。这样,会前可帮助其会议通知,会后可尽快与会专家热点学术PPT,既提升会议的影响力,也提升期刊品牌影响力。

1.2.6期刊编委或审稿专家的书讯

科技期刊的编委和审稿专家往往是业内知名专家。在让编委和审稿专家为期刊审稿、组稿、期刊品牌建设出谋划策的同时,期刊微信平台也给这些专家提供了一个宣传其适合微信宣传的研究成果的好机会,比如专家在期刊的论文、专家近期出版的书讯及其研究团队的资质介绍等。这些宣传素材往往很受业内学术圈关注,因而也是科技期刊微信平台通过做好信息服务,从而助力期刊品牌提升的好方法。

2期刊微信平台增粉渠道和时机的把握

总结《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微信平台运营经验发现,借助为专业学术会议提供媒体支持,通过期刊微信平台向业内同行会议通知与会专家学术报告PPT是期刊快色增粉的好方法。同时在重大学术会议期间,适时推出期刊与会议专业相关的适合手机阅读的HTML论文集锦,也是助力提升期刊品牌影响力的好时机。另外,科技期刊编辑还应主动思考,本着为读者、作者和专家服务的宗旨,积极开拓微信平台栏目内容和形式,激活和发掘好科技期刊微信平台的宣传价值,助推科技期刊健康发展。

第8篇:信息平台论文范文

关键词:学位论文;网络评审系统;研究生教育

作者简介:黄琳(1979-),女,江西宜春人,石家庄铁道大学研究生学院,讲师;王书海(1969-),男,满族,河北承德人,石家庄铁道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教授。(河北 石家庄 050043)

基金项目:本文系石家庄铁道大学“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课题编号:110207)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4-0149-01

研究生学位论文是研究生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及书面表达能力等的综合体现,也是反映研究生学术水平和指导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各研究生培养部门都建立了相应的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保证体系,在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评审上做了不少探索性工作,特别是对全部或部分论文实行匿名评审,把匿名评审作为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监控的主要措施之一。[1]匿名评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论文评审的公正性和客观性,有利于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但与此同时,匿名评审工作中也存在不少问题。[2-6]

一、当前研究生匿名评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评审周期长

匿名评审的一般流程是:论文送审院校研究生学位管理人员联系对口院校并将论文寄送至这些院校(以下简称“受托院校”),由受托院校研究生管理秘书将送审论文下发给各学院教学秘书,各学院教学秘书再将送审论文送给评审专家,评审专家评审论文后将学位论文评阅意见返回给教学秘书,教学秘书再将论文评阅意见邮寄给委托评审院校。如此繁杂的评审流程,即便是在各环节都非常顺利的情况下也需要约1个月的时间。如果出现意外,送审时间要2个月,如此长的评审时间也挤占了不少学生完成论文的时间。

2.管理成本高

论文在评审过程中均是人工传递,自动化程度低,且每份评阅论文均以打印稿形式邮寄,既浪费纸张,又不便邮寄。据调查,各高校学位论文送审费多为130~150元/生,其中管理成本占30~50元/生。这些管理成本是完全可以通过现代技术手段降下来的。

3.很难找到合适的评审专家

由于评审工作环节多,有些院校嫌评审费少,不愿接收外审论文。另外,由于评审专家一般只在受托评审院校内找,且多是由研究生教学秘书安排,对有些论文而言,很难找到合适的评审专家。

4.评审质量难以保证

由于对评审专家没有任何约束机制,不少专家在论文评审工作中投入精力不足,加之很难找到特别合适的评审专家,故论文评审质量难以保证。

5.保密工作困难

保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评审结果的客观、公正。由于评审过程均是人为操作,缺乏必要的技术手段支持,对相关工作人员的保密责任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也给这些工作人员带来了很大的工作压力。

二、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普及提供了解决途径[7,8]

首先,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学位论文的网上评价提供了技术保障。由于网络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通过网络可以使更多、更权威的专家投入到学位论文评审当中,学位论文信息可以在网上快速流转,保证了评审工作的时间要求;现代信息技术为学位论文信息提供了多方位的展示平台和快速的处理能力。

其次,学位论文评审需要网络信息技术作支撑。评审程序是否科学严谨,评审过程是否透明,评审专家是否有权威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网络信息技术作支撑。在技术方面,基于Web的程序设计开发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比较经典的开发模式如采用B/S(Browser / 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架构,以基于.NET Framework4.0版的Visual Studio2010作为软件开发平台,以作为服务器端开发工具,开发语言选用C#,以SQL Server2008作为后台数据库,利用数据库访问技术对数据库进行管理操作等。这些技术为研究生学位络评审系统的开发提供了支撑。[9]

最后,通过建立学位络评审系统可以进一步规范评审程序,及时通报评审信息,从技术上保证评审的公平、公正、公开,从时间上尽量减少送审工作各环节占用的无谓的时间,给学生留够充足的完成论文的时间,同时也可以实现论文完成即可送审的目标。

三、构建研究生学位络评审系统

各高校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的具体要求不尽相同,各省间的学位论文管理细则的差异也比较大,因此,建立一个通用的研究生学位络评审系统的可能性较小。[10]较好的解决办法是建立省级研究生学位络评审系统共享平台。因为同一省份内的各高校联系较多,在省学位办的统一领导下,各高校针对研究生学位管理方面的政策要求也比较一致,这是建立省级研究生学位络评审系统共享平台的基础。从分析河北省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业务流程出发,开发了一套能满足河北省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需要的、本土化的、人性化的、可定制且安全性高的学位论文评审工作平台,研究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系统需求分析

在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基本模式和要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对学位络评审工作的业务流程、数据模型以及系统总体功能需求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描述,为系统的总体设计打下了基础。

2.总体框架的设计和系统功能的实现

根据需求分析,评审系统划分为学位论文管理、评审专家管理、论文评审和综合管理四个功能模块。综合管理是整个系统的支撑模块,学位论文管理和评审专家管理两个模块为论文评审模块,分别提供论文和专家。

3.数据库数据模型的建立

通过建立学位论文、评审专家及论文-专家关系数据模型,设计出合理的数据结构和存储机制,为数据库建立和系统实现提供了数据支撑。

4.专家信誉评价模型的研究与实现

评审专家的信誉直接影响到学位论文评审结果的质量。通过构建学位论文评审专家信誉评价模型,以及对评审专家的静态信息和动态信息确定权重值来实现评审系统中专家的信誉度评价,为学位论文评审遴选专家提供了参考,促进了学位论文评审工作的健康发展。

5.系统网络安全的研究与实现

学位论文评审综合业务处理平台的有效运行离不开安全可靠的支撑网络环境,根据学位论文评审业务的应用环境和实际需求,从网络信息安全角度构建可靠的学位论文评审网络支撑平台,为学位论文评审系统保驾护航。

四、结束语

建立一套先进的、跨院校的、涵盖各学科的学位络评审系统不仅为各高校提供了通用的、便捷的学位论文评审管理平台,而且对规范论文评审、缩短评审周期、减少评审费用、提高论文质量、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苏日娜.对研究生学位论文匿名评审制度的实践与反思[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2009,18(1):25-27.

[2]王则温,赵张耀.关于博士学位论文评审有关问题的探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3):38-41.

[3]高立兰.我国学位论文抽检制度研究[D].长沙:湘潭大学,2011.

[4]郭垂根,李春英,崔丽春,等.研究生学位论文匿名评审过程中相关主体分析与对策[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14(1):43-45.

[5]何刚.博士学位论文评价系统的解释结构模型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6):55-57.

[6]封旭红.学位论文盲审区域合作的实践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9):22-25.

[7]李红梅.高校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监控策略研究[D].成都:西南大学,2008.

[8]张德勤,龚道华,杨勇.对研究生学位论文实行网上评阅的探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3):34-37.

第9篇:信息平台论文范文

【关键词】WIKI技术高职络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5C-0041-02

毕业论文是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实践环节,通过毕业论文写作,学生可以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培养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调查研究、利用文献等综合技能。写作毕业论文对提高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确保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教学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都可以通过毕业论文反映出来。

一、当前高职毕业论文写作环节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毕业论文写作环节存在如下问题:

首先,毕业论文写作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高职院校一般将毕业论文写作安排在第六个学期,而有些高职院校采用“2+1”的人才培养模式,从第五个学期开始就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学生分散到全国各地进行实习,教师集中辅导毕业论文写作较困难。同时,学生实习时间长、工作累,学习时间减少,准备毕业论文的时间也相应减少。而且,较多学生认为找到工作才是硬道理,毕业论文只是走过场,在这样的思想认识下,毕业论文质量不高是显而易见的。

其次,学生缺乏毕业论文写作必要的知识和能力。不少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安排与毕业论文写作相关的课程,或者仅以几个讲座代替对学生的指导。因此,不少学生对毕业论文的结构、格式以及写作过程可谓一知半解,甚至是一无所知。由于缺乏必要的指导,学生大都通过网络下载、书本抄袭等方式东拼西凑成毕业论文。

再次,毕业论文管理不到位。近年来,教育部、各省教育厅出台了不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毕业论文环节的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强毕业论文的过程管理和规范管理。各高职院校也根据政策的要求制定了一系列毕业论文管理办法,出台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但由于缺乏对论文工作的管理经验,管理办法细节或是过于烦琐,或是要求不明确,可操作性不强。

针对上述高职毕业论文写作环节存在的问题,高职院校需要探索一种新的毕业论文教学和管理模式,以提高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质量。

二、WlKI技术的特点

WIKI作为一种新型信息交流方式,为人们的信息交流提供了便利,逐渐被高校教师运用到教学中。它本质上是一种松散和开放的网络协作方式,以知识共享和构建为目的,蕴涵了建构主义、过程学习、协作学习和反思性学习等先进教育理念。

WIKI技术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操作简单。WIKI是一个简单的WEB网站,但使用的标签语言比HTML更简单,降低了对使用者信息技术能力的要求。因此,WIKI比普通网站更容易建立、编辑和维护,教师和学生经过简单的培训后,就可以顺利使用WIKI。二是具有开放性和协作性。基于WIKI技术的资源管理是开放的、协作的。WIKI能够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教师和学生应用WIKI技术可以摆脱传统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限制,通过协作的方式,针对某一个主题进行扩展和共创,也可以对自己或者他人添加的条目进行修订。学生在浏览、完善页面的同时,也实现了知识的增长和共享。因此,WIKI环境下的学习,促进了师生间的交流,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精神。三是具有可追溯性。在WIKI的网络环境下,成员可以方便地检索到自己发表的内容,并进行管理。此外,WIKI提供了“版本追溯”的功能,能够完整记录学生的思想历程和学习过程,可锻炼学生的反思能力,从而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建构和管理。

由上述可见,WIKI技术利于师生交流和促进学生进步,应用于高职络课程教学中,有利于提高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质量。

三、基于WIKI技术的络课程教学设计

基于WIKI技术的络课程教学过程,应包括搭建网络平台、导学、协作写作、提交论文和评价论文几个阶段,以教学控制和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贯穿全过程。

(一)搭建论文写作网络平台。教师需要创立一个以毕业论文为主题的框架分类目录,如关于毕业论文的政策性文件、毕业论文的讲座材料、毕业论文的大纲、毕业论文的进度、优秀案例、毕业论文的评价方法,等等。教师还可以使用视频、音频、演示文稿和Word文档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毕业论文的写作方法介绍。无论是辅导教师还是学生进人页面,就可以浏览相关的内容。随着教师和学生对毕业论文的认知程度的提高,教师和学生都可以不断地对相关的内容进行编辑,平台里面的内容也会日益丰富和完善。

(二)导学。无论是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还是学生,一开始对WIKI的应用及功能都不甚了解,这就需要对教师和学生进行必要的导学。导学不仅仅是一个教授如何使用平台技术的过程,更是引导教师和学生对传统意义上的教、学重新进行定位的过程。WIKI的开放性和协作性的特点,强调教师和学生需要通过共同合作完成一项主题的任务。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教师和教师之间互相协助,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平台的优势。而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过程,教师充当了权威的角色,教师是学习材料的组织者、学习过程的监督者、学习成绩的评判者,学生只能是服从者和接受者。WIKI让教师和学生处于一个相对平等的地位,让学生也能对学习材料进行组织、对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对学习成绩作出评判。这也是WIKI和一般意义上的网络课程的最大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