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营销创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论文摘要: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的经济增长模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发展山区农业经济和营销创新来说,是一种经营行为的新要求、新模式,而循环经济框架下山区农业企业的营销创新,不仅能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而且还是推动山区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本文对循环经济框架下山区农业的市场营销创新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索。
随着市场经济的全面开放,经济全球化的程度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市场营销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可以说,营销创新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可靠保证。循环经济模式对发展山区农业经济和营销创新来说,是一种经营行为的新要求、新模式。而循环经济框架下山区农业企业的营销创新,不仅能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而且还是推动山区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循环经济的涵义及主要特征
(一)循环经济的涵义
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布尔丁(Ken-nethBoulding)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循环经济”一词。所谓循环经济,就是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线性增加来发展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通过循环利用生产物资,减少资源的消耗,减少垃圾等污染物的产生,其宗旨是在健康的环境下发展经济。“循环经济”的实质就是生态经济,是在全球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蜕变的严峻形势下,人类重新认识自然界、尊重客观规律、探索经济规律的产物。它倡导的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这样一种废弃物不断循环利用的经济发展模式,也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最佳模式。
20世纪90年代,源头预防和全过程污染控制逐步成为发达国家环境与发展政策的主流,人们在不断探索和总结的基础上,以资源利用最大化和污染排放最小化为主线,逐步将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产设计和可持续消费融为一套系统的循环经济战略。总理在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别提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国务院2005年7月提出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我国在多个层次上开展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探索,并取得显著成效。循环经济正以一种崭新的态势,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和全球经济发展的新潮流、新趋势。发展循环经济是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各种新技术作为支持和需要相关法律规章作为保障,还需要营销创新这个动力源。
(二)循环经济的主要特征
首先是科学的发展观,它强调任何经济活动只有建立在资源的承受能力之内,才有可能实现持续性发展。打破了过去认为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传统观。其次是超前的科技观,循环经济是一种善待地球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其实质就是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的经济活动,它强调人类在应用科学技术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更要充分考虑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修复能力,所倡导的技术载体就是环境无害化技术。再次是务实的生产观,即在生产过程中,尽可能节约资源,采用循环使用资源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它将经济活动组织成为“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的闭环式流程。使有限的资源在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最合理的利用。最后是系统的整体观,要求人类以整体的观念研究人、自然资源、科技这个大系统内在的经济规律,包括价值、消费等,它把环境、资源、产品、价值、消费、科技、发展等有机地系统地联结起来,形成整体、协调、循环、可再生的生态链。
山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及前景
(一)水土流失严重且生态环境脆弱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山地占陆地总面积的70%,而南方红黄壤地区的80%为丘陵山地。山地农业经济的发展在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山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生物资源、水资源等,但山地坡度高的高寒气候不利于农业开发;一些山地土层贫瘠,植被差,水土流失严重,导致生态失衡;缺乏循环经济意识,低层次的、粗放式的无序垦殖、过度放牧、过度猎捕、化肥农药等加速了生态环境的恶化,使山区农业经济可利用土地减少,土地养分下降。据《浙江省生态农业建设现状与对策》中的研究显示:1995年该省水土流失面积约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24.3%,比1985年扩大590km2,年土壤流失量>6000万t,损失土壤N、P、K近120万t。近20年来,我国经济增长了6倍,而资源的消耗却增长了几十倍,这使我国的经济增长因资源短缺而面临不可持续的危险。
(二)区域弱势使经济发展缓慢
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山区交通密度低,人文环境相对较差,科学技术力量薄弱,信息化建设滞后。人们的思想保守,观念落后,其生产模式往往是传统的生产管理模式,农产品的质量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农经作物大路货多,精品少且产业化低,新农业技术、新品种、新管理模式推广、扩散缓慢,营销创新意识低,综合经营差,规模小,农产品加工、流通服务业滞后,经济发展缓慢,资源丰富但经济贫困。
(三)山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前景
我国农村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发展循环经济的精神指导下,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初步形成一个把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资源培育与高效利用融为一体的新型综合农业体系。如一些山区农业的果—粮、果-草-牧结合的复合生态模式;江苏丘陵区的庭院生态型模式(鸡粪喂猪、猪粪沼气、沼渣沼液肥田);浙江丽水“山顶树、山腰果、果间鸡、山脚稻”立体生态护理模式以及种养结合的“种草-养鸡-鸡粪肥园”、“稻田养鱼”等生态良性循环小系统模式,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增加了经济效益。又如浙田的“稻田养鱼”于2005年被正式确定为首批4个世界农业遗产保护项目之一,引来了国内外游客观赏,获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三赢。实践证明,循环经济对山区农业经济快速协调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循环经济框架下的营销创新
(一)市场营销与营销创新
市场营销是个人或组织通过创造和交换产品与价值以获得自身需要的一种社会过程。营销活动既实施于流通领域,又不限于流通领域,真正的营销是以市场为起点,上延到生产领域,下延到消费领域。市场营销对于山区农业经济而言,是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对接的有效途径。传统的市场营销侧重于商品推销的销售观念,已愈来愈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现代的市场营销,其实质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营销创新是指企业在营销过程中,结合目标市场的具体情况,为实现既定目标而进行的有针对性的、有效果的创造性活动。营销创新也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可靠保证。
(二)循环经济模式下山区农业的营销创新
农村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和消费需求的复杂性制约着农业经济发展。发展循环经济,是遵循生态规律,促使山区农业的资源循环利用,节能减耗,保护环境的必由之路;是保障农产品优质、安全、无公害,市场竞争力提升的必然选择。
市场营销在循环经济模式的策划、布局、设计、服务、管理等方面具有导向作用,营销创新则是开拓、发展市场的先锋,是适应或领导消费者需求,以新制胜、以质量制胜,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并促进山区农业循环经济与环境良性发展的最有效、最可靠的措施。
营销观念创新。市场营销观念是企业各部门有效的组合与顾客满意及企业长期盈利的整合。观念的形成是由多种感知汇集而成的,观念一旦形成后,要想使其转变比树立一种观念要难得多。因此,要持续发展山区农业经济,必须树立绿色营销和生态营销观念。绿色营销是指企业以环境保护战略作为其经营理念,以绿色文化作为其价值观,以消费者的绿色消费为中心和出发点,力求满足消费者绿色消费需求的一种战略。所谓生态营销观念指的是企业如同有机体一样,要同它的生存环境相协调。
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关注人与自然的共同发展问题。在国际市场上,适度无污染,保护环境的产品和服务已成为世界消费的热点和趋势。越来越多的国家政府把贸易与环境问题结合起来制定相关政策,构筑“绿色壁垒”,“绿色”食品的价格一般要比同类食品高出40%~100%,在日本则有超过90%的消费者对绿色食品感兴趣。在我国国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消费者越来越注重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生产无公害优质农产品是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和保证人类健康的需要,是提高整体社会效益、生产者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是增强出口竞争力的需要。同时,加强公众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使山区农业循环经济得以持续发展。绿色营销和生态营销的实质都属于循环经济范畴,是促使山区农业经济发展并顺应国际贸易新趋势的必然选择。
营销服务创新。山区农业生产经营受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交通等诸多因素制约,其经济发展具有不确定性。而农产品加工,尤其是农产品深加工的严重滞后则是制约山区农业经济发展的瓶颈。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需求的变动,迫使农业结构不断调整,市场信息是山区农业经营管理决策的基础和前提,搞好营销调查研究,正确作出市场预测,则是营销服务创新的根本。营销服务创新还要遵循两个原则:“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生态农业原则;依靠科技进步、科技创新为支撑点的原则。在营销策划服务中,要根据物种特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立体开发、多层经营。打造山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生态良性循环的基础上开发优质、安全、无公害的农产品,并不断改良农产品的品种,提高优质率,保证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不断换代升级。建立生态园区,发展生态农业产业化,开发特色农业,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创建无公害名牌产品,创立网络营销平台,不断增强营销后劲。
营销管理创新。进行营销创新的前提就是科技创新和质量管理体系创新。要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监测,各个环节必须遵循生态技术规范,同时重视市场、农产品、营销策略、营销组合的创新。比如在循环模式设计阶段,广泛采用绿色设计技术,如减量化设计、可回收设计等;在实施阶段,对农产品的质量、卫生指标、包装、保鲜、运输、储藏、销售等实施严格监控,确保绿色食品的整体产品质量,并提高整个生产过程的技术含量;在消费阶段,发挥品牌效应,倡导绿色消费,使循环型消费成为主流的消费方式;在处置阶段,基本消灭废弃物,使资源最大限度地得到回收再利用,对确实无法回收利用的废弃物进行最适当的处置。还要加强信息化建设管理,使营销网络向系统化、规范化、全球化发展。并通过注册商标、申请绿色食品认证,对农产品依法实施统
一、规范的管理,以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胡桂兰.发展循环经济—给地球疗伤[J].生态经济,2006(1)
2.张霞.以“循环经济”理念打造我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J].北京农业,2006(2)
关键词:证券投资基金持续营销创新基金复制基金分拆大比例分红
前言
在基金行业大发展的背后,国内单只基金特别是绩优基金规模下降的现象特别值得关注:自2007年二季度以来,股票型与混合型开放式基金的单只平均规模不断下降:每只基金平均规模从2007年二季度的25.21亿一直降为2008年底的14.19亿,,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平均份额缩水率高达43.7%.大多数绩优基金的资产规模也在不断下降,有的基金缩水程度甚至已经达到700X一80%.国内单只基金规模的不断下降和绩优基金“优而不胜”的现象,都与国外成熟证券市场“基金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越长,业绩越优异,基金越受欢迎,规模也越大”的现象背道而驰,其背后隐藏的原因令人深思。
基金“持续营销”由于较少受到监管限制,不影响基金正常运作且可借助以往业绩实力进行宣传,己被所有基金公司放到了战略高度。自2009年2月开始,开放式基金的“持续营销创新”开始出现在中国的舞台上。
本文正是以基金行业最新出现的开放式基金“持续营销创新”为主要研究对象,旨在深入分析基金营销困境的源头,“持续营销创新”的目的和实质,“持续营销创新”是否能解决国内基金营销困境,以及不同“持续营销创新”方案的优劣和实际效果,并对今后我国基金“持续营销创新”提出自己的建议。
一、我国开放式基金营销困境的源头
我国开放式基金营销困境源头是国内投资者特别是个人投资者不成熟的投资行为。
在成熟的证券市场中,基金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越长、业绩越优异,基金越受欢迎,富达的旗舰基金麦哲伦基金在彼得林奇(PeterLynch)管理下规模猛增过百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海外投资者关注的是基金以往业绩、基金规模、基金经理履历、基金经理投资策略等因素,而非基金份额净值这一数字.
而在中国,无论在下跌市场还是上涨市场,基金都出现了“优而不胜”的现象。以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的眼光来看,这是由于投资者以“便宜的就是安全的”为标准选择基金所致。由此,国内的开放式基金营销市场上出现了下列两个怪异现象:
(1)投资者“买低不买高”:许多投资者在购买基金时偏好份额净值较低的基金,他们认为用同样多的资金购买净值低的基金能获得更多的基金份额,这样比较合算。而实际上,开放式基金并无贵贱之分,其业绩的衡量标准应当是投资回报率而非单位价格高低。换言之,开放式基金并不存在价格与价值的差异,衡量开放式基金是否具有投资价值的依据是投资回报率,而投资回报率与基金当前的份额净值高低无关。由于国内投资者无法很好地理(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解其中的原由,仍然“执着”地偏好低价,因此导致了其买便宜不买贵的偏执投资行为。
(2)投资者“畏惧高价”,没有理解投资组合是动态调整的过程。许多投资者认为基金与股票一样,高份额净值基金等同于高价股,价格越高,风险越大。因此,他们对高份额净值基金产生购买顾虑。这主要也是因为许多投资者无法理解基金的投资组合实际上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基金份额净值的背后对应着不同的投资组合,而这一点恰恰是组合投资与个股投资的最大区别所在。
二、我国基金“持续营销创新”方式及其统计分析
本节首先点明三大“持续营销创新”方式的实质,其次分析三大“持续营销创新”的意义和海外经验在国内的适用性;最后用对三大“持续营销创新”分别进行统计分析验证其实际效果。
为解决由投资者“买低不买高”,“畏惧高价”的心理所导致的基金营销困境,国内的基金管理公司自2006年初开始试图找出迎合投资者心态,继续扩大基金规模的营销创新思路。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我国基金公司所使用的“持续营销创新”方式总共有三:“基金复制”、“基金分拆”和“大比例分红”:
“基金复制”:英语(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CloneFund的意译,它又可直译为“克隆基金”,是通过利用衍生产品来复制一只己经存在基金的业绩表现或者投资策略的一种基金。“基金复制”通过模仿一只成功基金的模式来成立一只新基金,从而分流原本将流入老基金的资金。
“基金分拆”:英语(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FundShareSplitting的意译,指将基金的份额按照一定比例分拆成若干份,分拆后基金单位净值将下降至1元面值,同时原持有人所持有的份额则会按一定比例扩大,所持有的总资产不变.
“基金分拆”就像拆股一样,将一份净值较高的基金“变身”为若干份净值较低的基金,这样,申购者可以按照较低的价格来申购、赎回该基金。从原理上看,“基金分拆”与ETF的份额折算较为相似。
假设某投资者持有1000份基金A,当前的基金份额净值为1.20元,则其对应的基金资产为1.20X1000=1200元。现在该时点进行基金份额拆分操作,拆分比例为1:1.20.即:将原有的1份基金份额拆分为1.20份基金份额。在实行基金份额拆分后,基金份额净值由原来的1.20元下降为1.00元。该基金投资者持有的基金份额由原来的1000份变为1000X1.2=1200份,其对应的基金资产仍为1.00X1200=1200元,资产规模未发生变化。
三、我国基金“持续营销创新”方式的优劣比较
本节紧跟第四节,在完成三大创新模式的统计分析后,从三大创新的形式内容区别所导致的基金投资策略不同和对投资者的不同影响来分析其各自优劣。
(一)关于“大比例分红”
为了吸引新增资金的进入而采用“大比例分红”在三大基金“持续营销创新”方式中是最不利于投资者及基金管理公司的创新方式。
作为专业的投资机构,基金管理人对于市场判断的准确性理论上高于普通投资者。基金经理经常会认为投资组合中所持有的股票还具有一定的上涨空间而不愿意提前卖出。但是基金份额净值持续上涨又往往阻挡了越来越多投资者特别是个人投资者的进入,这对基金销售产生
一定的困难。因此,基金管理人总是在权衡利弊后,基于“有利于销售”的考虑,被迫采用分红方式来降低基金份额净值,从而吸引新增资金。因此,严格意义上,“份额净值过高导致投资者不愿意申购(投资)’’与“基金经理认为组合中所持有的股票还有一定上升空间而不愿提前卖出”构成了一对非常突出的矛盾。
份额净值越高的基金,越需要“大比例分红”,才能将基金份额净值降低到一元面值附近,以吸引偏好低价的国内投资者。当这些绩优基金为应对赎回、在流动资金准备方面捉襟见肘时,为了实现现金分红,基金经理将不得不卖出投资组合中持有的获利股票。而在完成分红派现后,如果基金经理仍然看好这些股票,他将会果断地在短时间内重新买回原有投资组合中的这些品种。这样的“卖出一买回”操作无形中增加了交易成本与冲击成本(甚至非常显著),直接损害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与此同时,频繁的交易
也会进一步加大证券市场的波动,对证券市场的稳定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
因此,为促进销售而采用的“大比例分红”方式存在着较大的弊端,是三种“持续营销创新”方式中劣势最为明显的一种。
(二)关于“基金复制”
“复制基金”在发行完毕后,作为一个新生基金,需要从零开始建仓,这时即便遵守同样的投资理念和投资方法,建立与“样本基金”完全相同的股票投资组合,也可能因为建仓时期市场成本高企,而导致投资业绩不如“样本基金”。
当然,如果“复制基金”在发行完毕后,市场正处于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低位,或者“复制基金”发行完毕之后市场连续上涨,那么“复制基金”的建仓成本就相对较为低廉,这种不利因素就会变得足够得小,以致于不会影响到“复制基金”的净值增长率。国内有限的几个“复制基金”实例在建仓后面对的都是连续上涨的市场环境,所获得的净值增长率也与“样本基金”基本相似。从这一角度,还不能完全认为“复制基金”对基金的净值增长率没有影响。
与此相比,“基金分拆”有着更大的优势。分拆后的基金,只存在规模的变动和基金份额的增加,虽然基金的仓位因为新申购资金的到位而有所降低,但由于基准仓位的存在,使“分拆基金”重新建仓的成本小于“复制基金”,因此更容易有优异的表现.
(三)关于“基金分拆”
如果将“基金分拆”与基金“大比例分红”到净值附近的方式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基金分拆”能将基金份额净值精确地调整为1.00元,而“大比例分红”需根据当时市场情况卖出股票获得己实现收益后才能进行分配,因此无法精确地调低净值,基本只能调整到1.00元左右。因此,“基金分拆”在技术操作上较为简便。
同时,“基金分拆”通过直接调整基金份额数量达到降低基金份额净值的目的,不影响基金的已实现收益、未实现利得、实收基金等会计科目及其比例关系,对投资者的权益无实质不利影响。而根据前面的分析,“大比例分红”却可能影响基金本身的投资。
另外,与“基金复制”比较,由于“复制基金”的本质是一只新基金,只不过采取的是与“样本基金”相同的投资思路和投资方法;而“基金分拆”是净值较大的基金拆分为了净值较小而规模扩大的基金,因此“基金分拆”相比于“基金复制”,对基金组合的影响更小,不容易影响基金的投资机会,对市场的冲击成本也更小。
综上所述,“基金分拆”无论是对基金持有人还是对基金管理公司乃至对整个证券市场来说,都是三种“持续营销创新”中最优的创新方案。
(四)研究结论
通过横向比较三大“持续营销创新”方式,本节得出如下结论:
1)“大比例分红”会影响基金投资,对市场造成较大的冲击成本,且影响基金持有人的利益,因此是三大“基金持续营销创新”中劣势最为明显的一种。
2)与“基金分拆”相比,由于没有基准仓位且入市时间晚于“样本基金”,因此“复制基金”存在更大的不确定性,不一定能达到“样本基金”的运作水平。
3)"基金分拆”操作简便,不影响基金投资运作和基金持有人利益,又因为有基准仓位,使其重新建仓成本小于“基金复制”,因此是三大“持续营销创新”中最优的一种,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四、对今后我国基金“持续营销创新”的建议
本节对今后我国基金“持续营销创新”提出了不同于“基金复制”、“基金分拆”和“大比例分红”,更新颖的“持续营销创新”建议。
(一)“封转开”后的重新发行
封闭式基金契约制定时就规定了基金的存续期,我国最早一批小盘(规模5亿左右)的基金于2006年开始已陆续出现存续期满的情况。国内最早一例封闭式基金转开放
(以下简称“封转开”)案例发生在2006年下半年,是华夏基金旗下的“基金兴业,’o该基金在最后到期日提前转型为“华夏平稳增长混合基金”,并在2006年8月9日以23亿的募集规模成立。
从目前国内实际情况来看,各基金管理公司在旗下封闭式基金到期前,都会选择召开持有人大会,公布“封转开”方案,上述方案经基金持有人大会同意后,将转入“封转开”进程.
由于投资者在投资“封转开”基金时,最关注基金产品的类型、特点、投资范围以及价格等事项。因此,国内基金在“封转开”进程中,己经开始采取“持续营销创新”手段,通过“大比例分红”、“基金分拆”的形式进行发售.这样“封转开”后的基金既有过往的业绩作为参考,又跟新基金一样能以1元面值进行申购,这满足了国内投资者“畏惧高价”的投资思路。
本文认为,除了目前已经出现的三大“持续营销创新”方式,对于“封转开”的老基金,还可采取如下新老基金吸收合并的“持续营销创新”方案气
1,假设基金A是即将到期的封闭式基金:
2,申请设立一个新的开放式基金B,该基金与A有同样的投资理念和投资范畴:
3,开始募集新基金B并在募集完毕后开始建仓;
4,基金A到期后跟基金B进行合并。
上述方案的优势是,可以避免基金A在“封转开”后短时间内出现大比例申购,从而导致基准仓位下降,摊薄基金净值,影响基金净值增长率。同时基金B作为“新发基金”,可以按照一元面值进行申购,能满足国内投资者“偏好低价”的心理。
2007年上半年,除了基金同智和基金景业已经“封转开”外,还有9只封闭式基金将到期转型,2008-2017年,我国所有封闭式基金都将到期,如果这些到期的封闭式基金能加快转型节奏,采取更有新意的“封转开”方案,必定能取得更佳的营销业绩和基金净值表现。
(二)创新型封闭式基金
国外的创新型封闭式基金主要投资于衍生产品,兼具了封闭式基金的规模固定和开放式基金的按净值申购和赎回的优点。我国目前还没有成型的创新型封闭式基金品种。本文认为,如果能采取国外的创新型封闭式基金方式,结合开放与封闭的不同形态优势,必将开创一片更新的基金天地。
本文建议的创新型封闭式基金的基本方案如下熟
1.该创新型封闭式基金可以由到期“封转开”的基金更改契约或延长契约得到,因此仍可归类为基金“持续营销创新”
2.修改原有封闭式基金契约,允许该创新型封闭式基金投资权证、股指期货等风险较高、收益丰厚的金融衍生品,同时保留原有股票和债券投资资格.
3.允许该创新型封闭式基金有封闭式基金规模固定的特点;但设定定期开放模式,例如每月开放一次申购和赎回;
4.开放日的申购和赎回价格按照基金净值而非通常意义上的封闭式基金交易价格进行。
5.在封闭式基金到期前二月提前召开持有人大会,审议上述创新型封闭式基金方案,方案通过后马上进入实施期。
上述方案的优点是,可以利用类似于封闭式的规模(相对)固定的优点,投资于风险大且收益高的权证、股指期货等品种,避免开放式基金规模频繁波动所导致的基金经理被迫加仓和减仓行为,从而能最大程度地满足基金经理的投资偏好,防止对市场造成冲击成本。同时,该创新型基金按照开放式基金以份额净值进行交易的方法,能避免基金交易价格的炒作,使投资者对基金价格和价值有明确的预期,稳定持有心态。
五、总结
本节在前文深入分析我国三大基金“持续营销创新”方案“基金复制”、“基金分拆”和“大比例分红”各自优劣的基础上,提出了不用于以往的“持续营销创新”方案,如“封转开”的新老基金吸收合并方案;创新型封闭式基金方案,是在全文总结基础上的提高。
参考文献
[1]ChitruS.Ferrnando,SrinivasanKrishnamurthy,PaulA.Spindt.DoesSharePriceAffectMarketability?EvidencefromMutualFundShareSplits[R].Wharton,1997,06:2-54
[2]ChurchBenefitsBoard.BalanceFundNAVSplitcontinued[EB/OLJ.CBBInvestmentsFundHighlights,2007:
[3]GraduateSchoolofBusinessTheUniversityofChicago.CRSPSurvivorBiasFree-USMutualFundDataBaseFileGuide[R].Chicago,1998(1231):
[4]2006年经济回眸:股票市场阳光灿烂中欢乐走过【J].中国信息报社.2007(0209):
[5]陈辅.市场涌现绩优基金“拆分潮”[N]国际金融报,2007(0323)第06版.
[6]程阅.我国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的营销组合策略研究【D].四川.四川大学,2005:
[7]胡清泉我国基金管理公司营销战略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3:
[8]姜坤,王欣.我国投资基金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5,2:55-57
【关键词】寿险营销 渠道创新 策略创新
一、寿险营销及其重要性
所谓寿险营销,即是指以寿险这一特殊商品为客体,以消费者对这一特殊商品的需求为导向,以满足消费者转嫁风险的需求为中心,运用整体营销或协同营销的手段,将寿险商品转移给消费者,以实现保险公司长远经营目标的一系列活动。寿险营销主要可以分为营销策略和营销渠道两个方面。寿险营销策略主要是指是保险企业以客户的需求、购买力等为基础,有计划地组织各项寿险经营活动,并且通过协调一致的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策略,为顾客提供满意的商品和服务而实现企业目标的过程。而寿险营销渠道,则是寿险产品从生产者向消费者转移过程的具体途径。
寿险营销对于整个寿险业的发展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甚至是决定寿险产品能否顺利出售以及其市场份额大小的关键因素。同时,一个良好的市场营销是保险公司塑造良好企业形象的战略性途径,它可以通过市场需求分析、目标市场定位、产品结构优化、销售渠道畅通、和促销、广告、公益性活动等系列策略,在向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也提高了公司的知名度和传播美誉度,从而塑造了公司的良好形象,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赢得了公众对公司的好感。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形象的良好与否,公众的认可度高低甚至可以及决定一个公司是否可以蓬勃发展。
二、寿险营销创新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当今社会中,经济与科技发展越来越迅速,企业想要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立足,就必然要进行创新。创新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是一个企业想要不断发展前进的动力和根源。同样的,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创新更是其促进其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
我国保险公司在寿险营销过程中存在着颇多问题,只有对寿险营销进行进一步的创新,才能更好的促进整个寿险行业的发展。当前我国寿险营销策略普遍采取粗放型的经营方式,大部分保险公司注重销售市场的开拓而忽视了保险公司内部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完善。此外,保险公司在首先经营的培训上过于急功近利,便使得营销人员无法获得专业的寿险营销知识,甚至不具备一个寿险营销人员的职业操守,这便导致了公众的不信任,于是在当前寿险市场上这种只重视规模的扩张而忽略了经营效益的大环境下,整个寿险营销每况愈下的前提下寿险行业自然也无法蓬勃发展,
而从寿险营销的渠道上来说,当前我国的寿险营销渠道有明显的欠妥之处,就我国寿险营销来说,个人销售依然是占绝大的比例的,虽然近些年来,银行销售寿险产品已经越来越普遍,但是由于其在管理宣传与建设创新上并未有太多的突破。在国内,银行已逐渐开始成为保险产品销售的另外一个重要渠道,但在宣传和建设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深化。除了这两种营销渠道之外,网络营销和电话营销虽然也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但与国外相比,依旧存在着明显的不足。营销渠道的单一化与浅层化也是我国寿险营销的另一个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由此可见,我国传统的寿险营销内部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弊端,这使得寿险行业在这个经济日益发展,科技日益创新的环境里越来越举步维艰,寿险营销策略和营销渠道的创新已经迫在眉睫了。
三、如何进行寿险营销的创新
首先,对于市场经济下的公司经营者来讲,诚信经营与创新是其是立业之本、兴业之道。不得不承认我国寿险经营中存在着不诚信经营的问题,因此,选择以诚信作为寿险经营的原则,是一种必然。此外,寿险行业应当注重企业产品的创新研究,根据市场的需求以及消费者的具体情况,利用科技创新积极开发新的产品,进行更多的产品创新、服务创新以及营销战略创新,对于目前寿险市场上呈现出的这种因为寿险产品品种而诱发的“供不应求”的现象,寿险公司要注意多样化、多层次,注意研究和开发新险种,充分结合消费者的经济条件、所处地域以及对寿险产品的需求从而进行寿险产品的设计,真正做到寿险行业“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的境界,以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者需要,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去解决寿险经营当前所面临的窘境,实现寿险经营的更好发展。
从营销策略创新的角度来说,既包括寿险的经营方式的创新,也包括寿险的服务管理的创新。当前我国寿险营销方式大都属于粗放型的,因此以效益为中心,走内涵式发展之路是我国寿险经营想要得到提高所必然需要的创新选择。寿险公司在开展业务的时候,要注重边际效益,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保单利益的最大化,是在公司的盈利;此外在营销管理上,要在追逐利益的基础上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同时必须按照现代企业的要求,对自身的发展做出调整与创新,实现更好的盈利与发展;而寿险的服务管理方面的创新,则着重体现在加强售后服务意识上。总之,加强寿险营销策略的创新,提高产品创新与服务质量,才能提高寿险行业的公众信誉度,从而提高整个行业的地位。
除了进行营销策略的创新,营销渠道的创新也是必不可少的。总体来说渠道创新包括银行联保、电话营销以及网络营销三种方式。首先,银保的新模式有利于银行与保险公司进行强强联手,获得客户的第一手资料,为保险公司提供更多的客户的同时也增强了客户对保险公司的信任度,从而是保险公司可以更加轻松的获得展业;而对于电话营销,必须要求保险公司开发研究出一套适合于电话营销的软件系统技术支持,从而可以对寿险营销管理起到定量分析、定性决策的作用。最后一个创新渠道即是网络营销,当今社会随着电子技术日益发展,网络已经得到普及,寿险公司在这种情况下更应该与时俱进,通过网络建立一个营销平台,吸引更多的投保者,在销售产品提供服务的同时也促进了寿险营销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鱼建光.当前我国寿险营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革途径[J]上海金融,2004,(12).
[2]金伟,周靖.寿险公司保险营销策略及对经营品质的影响,《现代商业》,2009,(11).
一、观点
营销创新是电力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1)买方市场的形成
1996年下半年尤其是1997年上半年以来,全国电力企业发生了很大变化,电力供需紧张趋缓,电力发展速度不断下降,全国性电力买方市场宏观环境已形成。其特点:供需矛盾相对缓和,发电量、售电量低速增长;电网峰谷差加大,高峰需求旺盛,负荷率逐年下降;发电设备年利用小时数逐年下降;欠电费数额增大。电力企业严重缺电和数量扩张为主的发展阶段已经结束,正向以平稳增长和整体素质提高为特征的新阶段过渡。电力工业从“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将会给电力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带来重要影响,而且这些影响是带有根本性、战略性的。
(2)知识经济的挑战
21世界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它将逐步替代工业经济成为国际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作为一种创新经济,强调创新应成为企业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在知识经济的条件下,企业竟争力的大小取决于其不断创新能力的强弱。企业创新力包括多个方面,营销创新是其重要方面,企业只有大力进行营销创新,才能更好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
(3)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电力企业的市场机制发展得还不够理想。这不仅影响电力行业自身发展,还制约了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运行效率的提高。电力工作是由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等部门组成,他们之间具有连续性和统一性,是一个紧密联系、协调一致的大系统,同时电力是资金、技术密集型的行业,因此,电力系统都实行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二、措施
电力企业营销的四大创新:
1.观念创新
一是亲情营销观念。
要认清用电客户是牵动一切电力活动的源头,是电力企业的衣食父母。从而实现从用户思维向客户思维,从粗放型管理到向制约性管理,从皇帝的女儿不愁嫁思想到市场竟争中找饭吃思想转化。从以往的依赖意识和任务意识向市场意识、风险意识、竟争意识、创新意识和业绩意识转化。建立敞开式办公的客户服务中心,从细微入手,如放置免费的用电宣传资料、饮水、报纸等,为用户提供舒适的办事环境。加之温馨的文明用语,热情的服务态度,会大大加强供用双方的感情交流,缩短彼此之间的心灵距离。
二是知识营业观念。
21世纪知识经济不同于20世纪的工业经济,智力资本将成为重要资本,决定着企业面向未来的竟争优势。它高度重视知识、信息和智力,在日益激烈的市场营销中取胜。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营销观念也要相应改变,应树立知识营销观念。提高供电营销科技含量,实现销售无纸化操作,建立完善的用电管理系统,实现营销服务的自动化。通过现代化协同办公信息网络,建立起与客户信息相互交流的桥梁。
2.市场创新
(1)实施灵活的价格政策。价格是市场的灵魂,要充分利用价格杠杆,制定鼓励用电的价格,想客户之所想,急客户之所急,保证客户连续、稳定使用电力。维护客户利益,减轻客户用电成本,以专业精神,指导客户合理配置设备容量、节约资金和电费,重视配电无功补偿。
(2)要对电力市场进行细分析,对不同类别的客户争取不同价格政策。具体做法:①鼓励多用电。设定最低用电消费标准,制定平均用电水平。超过平均用电水平,用电量愈多,价格愈低。②对高耗能企业适当给予电价优惠。③不同电压等级,不同负荷率,峰谷不同时段的电价要不同。④清理和整顿各种形式的加价,取消供电中间层,努力实现城乡同网同价。
要充分认识到居民和商业用电已在市场上占有重要的市场份额充分研究居民和商业用电心里,进行居民和商业客户用电市场研究,这是供电营销一个重要课题。
(3)随着第三批农网升级改造建设不断深入进行,农村电网不断完善和夯实。农村经济的大力发展,农民的用电消费意识不断提高。深入研究农村电力市场,也是电力市场营销创新的又一个重要课题。
3.市场创新
在电力企业的营销实践中,一方面要敢于把国际先进的营销做法加以应用,另一方面要大胆提出和实践新的营销方法。
(1)柔性营销。即企业适时灵活的调整营销活动以适应并满足个性需求的一种方法。采取这一营销方法要求企业改革以往高度统一、程序标准化的集中管理,实行面向实际、灵活性的分散管理。虚拟经营就是一种可行的方式。它可以借用外部力量整合外部可以利用的资源。客户的增加、服务终端的延伸,用户要求和需求的改变,内部工作量的增大,导致内部经营环境改变。在这种形势下,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借助外部社会资源,实行人员或功能的虚拟,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实现供电营销职能虚拟延伸。
(2)网络电力营销。即在互联网络开展营销活动的一种方法。电力企业可通过互联网络传播电力商品信息,在网上实现电力商品销售和服务。
(3)银电结合,电邮结合。与银行合作委托POS机收费,实行异地缴费存折一本通。解决排队缴费难等问题,为城乡居民收费模式创出了一条新路。
(4)宣传营销。与客户沟通不能被动等客户上门提意见,而是延主动走出去和客户沟通。对一些热点问题和业务发生政策性变化时,要通过媒体及时向客户传达,消除客户疑虑。定期在有关媒体企业形象宣传广告,实际上是在告诉广大的客户“我们是光明和动力源泉,未来的光荣与梦想源自我们的动力”。坦诚相见,方能肝胆相照。身正立行,自然能增强供用电双方的亲回力。
4.人才创新
关键词:电话营销;网络营销;比较分析;创新
一、相关理论阐述
(一)电话营销
电话营销是通过使用电话,来实现有计划、有组织并且高效率地扩大客户群、提高顾客满意度,维护老客户等市场行为的手法,将产品卖出去的同时还保持不间断地客户服务的过程。而保险电话营销是保险公司的电销人员利用保险公司的服务热线直接与客户取得联系,对保险产品进行介绍以及保险服务咨询的一种营销模式。据相关的数据统计,2015年保险电销业务的总体势态良好,人寿保险仍然是电销的主力险种,全年实收保单258万件,同比增长10%,行业件均保费约为5000元,同比增长6%。由此看来,电话营销给保险行业带来了巨大的保费收入。
(二)网络营销
互联网发展至今,世界各大公司纷纷利用互联网提供信息服务,拓展公司的业务范围,市场营销不可避免与互联网联系到一起。而2016年我国网民规模已达到7亿,我国的网络营销也渐渐凸显其重要地位。保险网络营销是以个人保险网站为主要营销工具,结合传统保险营销方式,积极有序地展开各类网上的营销活动,以达到综合性提升保险公司竞争优势,多样化客户体验渠道的目的。
二、优劣势分析
目前我国国内有二十多家保险公司开展了电话营销业务,它能够成为保险公司的一个新型销售渠道是基于自身的优势。首先,电话营销能够降低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本。传统的营销模式是买卖双方面对面进行沟通,最终达成协商的交易行为。在这个过程之中,买卖双方多为异地的需求和供给,双方对某一事件存在争议,需要双方的不断协调,这就耗费了一定的交通成本。对保险公司来说,很多沟通其实并不一定需要保险销售人员亲自到投保人面前,可以通过电话与投保人交换意见,最终促成签单。营销支出的成本的降低,也为保险公司节省了开支,保证其偿付能力。其次,保险电话营销工作效率高,客户覆盖面广。传统的营销方式有明显的地域限制。据了解,保险公司的寿险人平均一个人手下有30名客户的详细资料,这是通过传统的营销模式获取到的客户,数量较少,而通过电话营销,可以实现客户的全国覆盖。最后,电话营销能够减缓销售人员的压力,同时提升客户满意度。在传统营销模式中,面对面的沟通,买方通常处于优势地位,而卖方处于劣势地位,卖方需要对买方察言观色以便于施展营销技巧。尤以保险产品的营销为代表,保险人经常会碰壁而归。而在保险电话营销模式中,因为电销人员看不到投保人,顺利使用营销手段扩展客户。在这个过程中,保险公司通常会对电销人员进行话术培训,提升沟通质量,也增加了客户的满意度。电话营销在保险公司的运用在发展并且不断壮大的过程中,同样也遇到了不可避免的问题。第一,大多数客户对电话营销的认可度不高。这与我国国民的保险意识不高有很大的相关性,国民对采用传统的保险营销方式的保险公司尚存在不足的认识,那么对于采用电话营销的保险公司的认可度就更低了。大多数人对保险公司电销人员的来电抱着消极的态度,甚至在预留信息的时候不愿透露自己真实的电话号码,这使得保险公司损失一部分客户。
第二,营销人员缺乏专业知识。保险公司对电销人员的培养大多强调应变能力,却忽略了保险专业知识方面的培养,这使得电销人员无法对一些专业的保险条款进行解释说明,投保人或者被保险人的利益会因此受损。而网络营销相较于电话营销而言,一方面它给客户带来了决策的便利性和自主性。“大数据”和“互联网+”的时代下,各大保险公司都有官方网站,便于客户在线投保。保险消费者通过保险公司的网站浏览一些与自己需求相关的保险产品,他们不必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只要有需求,通过操作鼠标就可以达到目的。另一方面,网络营销也优化了服务。网络营销大多是一对一服务,保险公司的官方网站上都会有24小时在线客服,前文所述的投保人对保险条款或者其他有关保险方面的问题可以直接通过客服进行咨询。此外,网络还可以做到对客户的浏览体验的满足,通过设计一些精美的界面来吸引客户群。总的来说网络营销是优于电话营销的,所以现在保险公司的电话营销渠道所获得保费也只是网络营销所获取保费的七分之一。看似完美的一种营销方式,实则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是网络的安全性问题,我国的网络信息安全水平较低,使得我国网民的信息安全频频受到威胁。保险网络营销囊括了关联到客户相关的重要信息的产品,一旦密码泄露,损害的就是保险消费者的利益。其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从网络营销的市场分布范围来看,网络营销覆盖的客户群体大多集中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而少数边远地区的没有网点,这就制约了保险公司客户群的扩大。最后,网络的虚拟性萌生了诚信问题。诚信是企业的生存之本,一些犯罪分子通过保险公司的网站进行诈骗,被骗的保险消费者却无从寻之,随之而来的是对国家立法的挑战。
三、结束语
通过对当下两种保险营销方式的比较分析,笔者总结出两者如下的创新点:保险电话营销不仅能够准确定义自己的目标客户,还建立了良好的营销数据库。通过电话回访,建立起被保险人的信息数据库,明确客户的需求,从而提升服务质量。网络营销的创新点体现在它突出导向,凸显信息,并且实现全球营销。投保人根据保险公司的网站能够自主购买保险,这一便利性是今后营销方式发展的方向。保险公司应该是将电话营销和网络营销相结合,辅之以传统的营销模式,关注客户需求,丰富行销的内容和内涵,实现营销模式的又一次飞跃。
参考文献:
[1]殷纾.浅析电话营销向网络营销发展的必然性[J].经营管理者,2012,(19):287.
[2]李文新.我国保险营销模式的创新[J].中国证券期货,2011,(09):134+136.
一、以情入手,加深沟通与情感渗透营销策略
如今消费者选择商品或品牌的准则不再基于“好”或“不好”这一理性观念,而是更基于“喜欢”或“不喜欢”的情感态度观念。有着100多年历史的宝洁公司,如今已经成为在中国市场占有量最大和最受中国老百姓喜爱的企业。宝洁成功的关键是,它能够以情入手,循循善诱不断地“教育”消费者。这个以“恩师”出现的企业,将健康的生活方式、全新的健康理念和可信的健康用品,一齐送给消费者。消费者先是怀着几分敬意接受,继而是十分虔诚地礼拜了。
你听“中国人,你好了吗?”——这是宝洁这些年来天天向我们发出的善意的问候。“你洗头了吗?”——我来帮你洗。”你会洗头吗?”——我来教你洗。“你洗得好吗?”——我告诉你怎样洗得更好。宝洁,就像一位温柔的妻子,依附在丈夫的身边,不仅好言相劝,而且身体力行;不仅耳提面命,而且从善如流。
宝洁不仅教人们洗头,还教中国一代又一代人刷牙,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获得的社会效益也是空前的,更是长远的。因为,在这一切努力的背后,是人们生活观念、生活习惯的改变,是人们健康意识和水平的提高,是整个社会的文明增长。
正因如此,当宝洁公司出钱出力聘来广告明星为中国健康协会做“我天天洗头,你呢?”的大型广告活动时,竟连自己公司的名字都没有署上,宝洁让人们天天洗头,那洗头水的使用量当然就高了,而宝洁是洗头水最大的卖家,所以,最终获利的还是宝洁。
实际上,如今许多优秀企业的行为已经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营销活动或者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营销行为。当一个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关注的不仅仅是投入与产出的比例,企业也不仅仅是创造价值的机器,它们更愿意把自己定位为社会的一个细胞,他们会在很多方面更大程度地发挥企业的社会作用,从而对整个社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企业也会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
从另一个角度讲,就是把自己企业的利益与整个社会的利益放在一起来考虑,企业在整个活动中挣得的不是利润不是份额,而是一种社会信誉。正所谓“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因此,它不需要强调自己的名字。企业营销做到这种程度,应该说是进入到另类境界了。
二、思维发散,制造新的需要与满足营销策略
面对商品日益同质化,思维发散寻找新的市场机会是经营者必备的思维方式。闻名全球的联合利华旗下产品立顿红茶就有妙招。由于茶包是以茶渣为内容物,一向被地道的品茶族所排斥,为吸引消费者的青睐,1997年联合利华研发出三角立体茶包,内装一片片卷过的乌龙茶、文山茶或花茶,一旦泡了开水,该立体茶包便会鼓胀起来,里头一片片茶叶也舒展成原形,非常符合喜爱中国消费者的口味,一年便创下惊人的营业额,市场占有率超过50%,甚至抢走了不少老牌茗茶的风采。立顿通过推出新包装新内涵的产品,吸引了新一批的喝茶一族,正是它让旧的产品永保销售佳绩。
与之相类似,香港大众电信通过新的定位新的推广手法,吸引了新的消费群。大众电信PHS在电视媒体上猛打“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能讲多久”的广告,显然是当时香港铁达时表的广告语“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变化而来的,以传达PHS通讯费低的广告诉求。不管是立顿茶包还是大众电信,都秉持“人有我优”的形式创新,在既存的产品和服务基础加工改良。可知,欲对产品销售有所变革以期待标新立异的效应,不一定得研发新东西而弃老巢筑新巢,凭着经营者营销思维创新,以新瓶装旧酒,也能锁定特殊市场,开启营销新局面。
可见思维发散,制造新的需要与满足策略是指通过发现产品的互补性进而想办法把市场做大,而不是与竞争者争夺现有的市场的策略。再如20世纪60年代初,柯达公司意欲开辟胶卷市场,他们并不急于动手,因为他们深知要使新开发的胶卷能在市场上立竿见影,并非易事。于是他们采用发展互补品的办法,在1963年开发大众化相机,并宣布其它厂家可以仿制,一时出现了“傻瓜机”热。相机销售量暴增,给胶卷带来广阔的市场,柯达公司乘机迅速推出胶卷,一时销路遍及全球,“柯达”从此声名鹊起,从而实现了创造胶卷市场的新目标。
三、创造差异,营销策略才能真正到达消费者心里
1992年的中国化妆品的年销售总额不足百亿元。巨大的市场容量,较低的入门槛,相对可观的利润,使化妆品行业成为各方投资高手追逐的热门行业。著名品牌索芙特正是在这样一个竞争十分激烈的情态下进入化妆品领域的。
当时化妆品市场大部分都强调一种精神感受,但真正把功能利益点落到实处的产品还很少,于是,索芙特看准了这一市场,看准了竞争品牌的弱势。索芙特的市场选择有两个要素:其一是特殊利益需求者,其二是有购买能力者。这两个市场对价格都不太敏感,它们更关注问题的解决。面对清晰的定位,索芙特更关注的是如何使消费者支付的价格达到最大利益化。
[关键词] 横向思维 水平营销 重组市场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随着科技创新速度的加快,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需求偏好的不断变化,使得许多产品的生命周期在大大缩短。再加上国内外企业间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了市场的极度细分和饱和。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不难得出一个显而易见的结论:有效的营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关键。
但是,传统的纵向营销创新模式,往往使我们看不到其他创新的可能性,从而错失很多良机。其原因在于,它始于需求分析,进而确立可能成为潜在市场的群体和情境。这样界定的市场通常被认定是固定不变的。从短期效应来看,通过对市场的界定,然后运用市场细分和定位的手段,使得企业能够根据消费者不同的需求偏好,选择不同的市场,并结合自身的优势生产出许多各具特色的产品,这样,一方面能使产品对消费者更具吸引力,从而增加了消费频率;另一方面也促使很多潜在的顾客转化为了现实顾客。但是从长期效应来看,这样对市场的界定,往往又会产生两种后果:(1)在已界定的市场上进行重复的市场细分必然导致市场的过度零碎化,而饱和、过度零碎化的市场又必然会降低新产品和新品牌的成功率。(2)对市场的界定也就意味着我们放弃了那些产品不适合的顾客或情境。而在这样的放弃里面,也许就蕴藏着许多创新的可能。
可以看出,传统的纵向营销模式固然有其优点,但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那么如何去弥补这种缺陷呢?笔者认为,企业应该学会运用横向思维进行水平营销。
一、横向思维与水平营销的涵义。
横向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它就是将已知信息进行重组,通过更不具选择性但富有探索性、可能性和诱导性的思维,使得两种大体上看似没有任何明显或直接联系的事物产生联结。
一般来说,横向思维遵循三个简单的思维步骤:
1.选择一个焦点
2.进行横向置换以产生刺激
3.建立一种联结
这里,焦点就是我们想关注的任何东西,它可以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或者是一个要达到的目标,当然也可以是一个简单的物体。横向置换是对逻辑思维顺序的一种中断。例如,我们的焦点是格式纸,那么对格式纸用途的横向置换可能会产生如下的结果。
概括而言,这里(1)“格式纸”是焦点。(2)“无需用笔记录信息”是对格式纸用途特征的置换。(3)“格式纸”和“无需用笔记录信息”之间的空白是刺激。(4)利用信息技术改变记录信息的方式是置换。(5)一种新的想法或概念──“电子格式纸”是联结。
水平营销是指这样一个工作过程,当它被应用于现有的产品或服务时,能够产生创新性的新产品或新服务,它们往往可以涵盖目前未涵盖的需求、用途、情境或目标市场。因此,它是一个为创造新的类别或市场提供了很大可能性的过程。实际上,它就是通过对产品作适当的改动来产生新用途、新情景、新目标市场以开创新的类别,从而重组市场。相反传统的纵向营销,则是在对市场的界定过程中,通过采取市场细分与定位策略,调整现有的产品和服务,以使市场多样化。
二、水平营销与纵向营销的关系
水平营销主要是通过对产品作适当的改动来产生新用途、新情景、新目标市场以开创新类别,从而重组市场的一种过程。而纵向营销主要是在某一特定的市场内部,通过采取市场细分和定位策略,对现有的产品或服务利用基于规格的、包装的、外形设计的、“配料”等方面的创新和调整,以使市场多样化。所以,水平营销是对纵向营销的一种互补。也就是说,企业可以运用水平营销来拓展产品或服务的市场空间,而运用纵向营销来精确的满足在新的市场空间上那些有差异性的顾客需求。
三、开展水平营销的步骤
众所周知,市场营销的管理过程应该起始于对市场需求的分析,而不是从具体的产品开始。但是,水平营销却是以具体的产品或服务为分析起点,因为创造力往往发端于具体的事物,它是从具体到一般的归纳,而不是从一般到具体的演绎。那么,在选择了一种产品或服务以后,开展水平营销的步骤就如下:
第一步:从传统的纵向营销过程中选择一个焦点。此焦点可以是“市场”、“产品”、“定价”、“分销渠道”、或“沟通”等层面。
第二步:对所选焦点的某个方面进行横向置换以制造营销的空白。这里所谓的“空白”就是指由两个互不相关的想法造成我们正常思维的一种中断。通常制造这种思维中断的操作方法有:替代、反转、组合、夸张、去除、换序等。
第三步:联结或解决空白。寻找“联结”的过程,实质上也就是对各种可能的联结进行价值评估的过程。那么,如何探寻新颖而有效的联结呢?这里介绍两种技巧:(1)站在顾客系统经济学的角度,对顾客从购买到使用某种产品过程中所能够遇到的一切困难或麻烦进行逐步跟踪,并从中找出每一个顾客都有的广泛需求──有的说了出来,有的没有说,然后从中提取那些有效的结论和观察结果。(2)寻找一个可能的情境(顾客购买或消费某种产品的各种可能的时间、地点、方式或场合)来使联结产生意义,然后通过进一步地调整直到它适合那个情境为止。
关键词:中小企业;营销创新;理念
自经济全球化以来,我国的经济实力也迅速增强,目前我国也有不少行业跻身在世界前列,但我国的整体经济实力依旧赶超不上美国和日本等其他发达国家。其原因在于我国中小企业依旧固守成规,仅仅依靠传统的营销销售理念和营销方式去经营,同时,中小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在聘用营销人员时,既没有精挑细选也不注重人才的培养,最终给中小企业带来巨大的威胁与挑战。在如今以创新为潮流的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若不想被社会淘汰,就必须顺应时代的潮流,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生产出新型的产品。
一、我国中小企业营销创新存在的问题
(一)营销理念与营销方式较传统中小企业虽然在技术上具备较强的专业化,但营销观念和营销方式却落后于大型企业。营销人员在营销的过程中,只注重推荐产品,一般都是介绍产品的性能和用途,并未进行深入的了解。由此可见,中小企业依靠的是传统的营销方法,而且营销人员比较注重业绩,为了能提升自己的业绩,往往采取一些令消费者厌烦的营销方式,这种营销心理和营销手段只能降低消费者购买的欲望。实际上,中小企业是通过与消费者直接沟通的方式来获得一定的利润,但是这种营销理念和营销方式比较单一且传统。在当今互联网时代,任何东西都是通过网络被大众所熟知。但是中小企业受人力与资金的限制,只能做到线下交易,而无法借助先进的网络进行营销。同时,不少中小企业将盈利作为营销理念的核心,没有经营好企业形象,从而造成客户的流失。由此可见,中小企业始终把营销理念放在产品上而不是放在市场需求中,所采取的营销方式也是单一的推广。
(二)营销创新策略不完善受内部资源和外部条件的束缚,中小企业制定出来的营销创新策略往往缺乏一定的完善性与创新性,一开始会吸引少数人的关注,但是由于营销创新策略的局限性使得中小企业慢慢淡出消费者的视线。这种短暂的营销策略并不能让消费者满意,反而会对中小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产生消极的影响作用。中小企业在制定一套完善的营销创新策略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各种情况,还需要有专业人士的指导,并不是简简单单地制定出来并立即去实施。盲目的营销,没有创新的营销都只是在浪费资源和时间。中小企业如果想要开拓市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需要另辟思路,制定完善的营销创新策略。
(三)缺乏具备专业知识的营销创新人才中小企业在聘用营销人才时,对人员的筛选并不是很严格。不仅营销人员缺乏一定的营销专业知识,而在后期,中小企业也没有对营销人员开展全面地培训与教育。中小企业在营销创新的浪潮中忽视了营销人才的重要性,实际上,中小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产品和技术的竞争,更重要的是人才的竞争。但是我国中小企业并未完全意识到这一点,只是盲目地聘用人员而不是筛选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从中小企业人才聘用的现状可以看出,中小企业并没有领悟到营销人才招聘与培养的重要性,只是单纯地招聘相关的营销人员,缺乏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营销人才。另外,很多企业营销人员只注重个人业绩,尚未树立较强的创新意识。
二、实施中小企业营销创新的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营销创新理念创新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发展根基。中小企业应摒弃急功近利的营销观念,放宽心态,树立正确、创新的营销理念,认真洞察市场行情变化,分析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为营销创新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提供良好的参考依据。首先,结合市场情况和消费者心理制定一系列的营销方案和营销策略,在实施的过程中进行消费者信息反馈调查,及时地调整营销创新方案。其次,中小企业应该借鉴与学习其他企业的营销创新模式,制定符合自己的营销创新方案。最后,中小企业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为消费者提供更舒心更方便的服务,增强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依赖感和满意度。实际上,消费者是中小企业发展的未来,而正确的营销创新理念又是积累消费者的基础。中小企业不能只关注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长期的发展,所以,中小企业必须树立正确的营销创新理念。
(二)采取创新的营销通道其一,实施品牌化产品和专业化售后服务。中小企业应该从市场着手,时刻关注市场行情的变化,同时也要洞察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无论是有形的产品还是无形的产品都影响着中小企业的营销创新。当今社会,无论你身在何处,购买什么东西,首选的肯定都是已经形成品牌的品牌化产品。所以我国的中小企业在营销创新中要做好自己的品牌,形成品牌效应。这种品牌效应不仅仅是指产品的实用价值,也包括售后服务和专业化产品知识。中小企业只有拥有专业的产品知识和专业的技能才能更好地营销,同时在跟踪售后服务的过程中,也要让消费者满意。消费者的满意也是中小企业在营销中实施创新的动力。其二,开展网络化产品营销。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网络已经渗透到了各行各业,虽然不少中小企业已经建立了专门的门户网站,但是并没有充分发挥网络在中小企业营销创新中的作用,仅仅为了吸引消费者的购买。实际上,企业需要耗费时间和精力在网络上进行广告宣传,这样消费者足不出户就能了解中小企业的营销产品和服务。同时,也要确保每一条广告具备真实性,广告词条也要有较强的吸引力和创新力。这样一来,才能借助网络平台扩大中小企业的营销范围。由于网络传播迅速,传播的人群也比较广泛,所以利用网络进行营销也是企业营销创新的一种策略。
(三)注重营销人才的培养营销人才也是中小企业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中小企业在制定营销创新策略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营销人才的培养,不仅要丰富营销人员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针对营销人员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中小企业要始终坚守以人为本的原则,重视人文主义。实际上,营销人才是中小企业与消费者之间沟通的桥梁,营销人才的个人形象和综合素质代表着中小企业的整体形象。所以无论在任何时候,中小企业与营销人员属于一个整体。因此,培养具有创新性的营销人才是中小企业的发展方向,在招聘的过程中要选择有创新能力的人,在后期,中小企业也可以聘请有实力有影响力的成功人士给内部营销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激发营销人员对营销创新的积极性。
(四)对内部员工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部分中小企业的内部员工十分稀少,普遍存在一人多职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小企业为节约人力成本,采取内部员工调任的方式来弥补其他职位的空缺。这种内部员工调任的方式对中小企业营销创新的实施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因此,中小企业必须立足公司的发展方向,从长远目标考虑,对内部员工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一方面,中小企业应该通过对外招聘人员的方式来扩大公司的经营范围,充足的人员数量才能实现营销的创新。另一方面,营销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应加强沟通和协调,由于营销人员直接接触客户,对于营销创新拥有独到的见解,因此,营销部门应该将建议传达到生产部门及其他后勤部门,如此一来,就能够达到营销创新的目的。虽说中小企业之间的竞争压力大,但是中小企业也要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选择企业联盟,这样才能实现合作共赢。同样,中小企业需在内部实施奖惩制度,打击和制止不利于营销创新的方法或是有损营销创新的方案,而对于内部人员提供的有利于营销创新的方案和理念,可以奖励。
摘 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飞速发展,市场营销组合的涵义和营销组合的要素也随之发生变化。本文阐述了营销组合理论的演变与发展过程,通过对不同营销组合策略的比较与分析,结合当今社会的环境和复杂消费时代的需求,探求新环境下的营销组合要素。
关键词 营销组合 顾客忠诚度 责任
自从1953年,尼尔?博登(Neil Borden)首次提出了“市场营销组合”(Marketing mix)的概念后,关于市场营销组合理论就在不断的发展中,从最初的站在企业的角度来看4P,到以消费者为导向的4C,再到以竞争为导向的4R,不同的学者在不同的背景下站在不同的角度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一、营销组合的提出及演变
(一)4P营销组合
1953年,尼尔?博登(Neil Borden)在美国市场营销学会的就职演说中首次提出了“市场营销组合”(Marketing mix)的概念,他认为市场需求或多或少会受到营销变量或营销要素的影响。1960年杰罗姆?麦肯锡(Jerome McCharthy)在其《基础营销》中提出:营销管理的任务是通过对四类主要营销因素——产品(product)、价格(price)、地点(place)及促销(promotion)的处理,开发解决竞争性营销问题的独特方案。1967年,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在其《营销管理:分析、规划与控制》一书中,进一步确认了4P营销组合模型。
(二)4C营销组合
由美国劳特朋(Robert Lauteerborn)针对4p理论存在的问题,从营销者的角度提出了4C营销理论,即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力求尽量经济、方便地满足顾客的需要,同时和顾客保持有效的沟通。 包括顾客需求(Customer),要了解、研究、分析顾客的需要与欲望;成本(Cost),了解消费者满足需要与欲求愿意付出多少成本,而不是先给产品定价;便利(Convenience),考虑顾客购物等交易过程如何给顾客方便;沟通(Communication),以消费者为中心实施营销沟通是十分重要的,通过互动、沟通等方式,将企业内外营销不断进行整合,把顾客和企业双方的利益无形地整合在一起。
(三)4R营销组合
《4R营销》的作者艾略特?艾登伯格提出了4R营销理论。4R理论以关系营销为核心,重在建立顾客忠诚。它阐述了四个全新的营销组合要素:
关联(Relevancy),企业要提高顾客的忠诚度,赢得长期而稳定的市场,必须把企业与顾客看作是一个命运共同体,通过提高顾客价值,降低顾客成本,满足顾客的价值需求。
反应(Respond),面对迅速变化的市场,要满足顾客的需求,建立关联关系,企业必须建立快速的市场反应机制,提高反应速度和回应力。
关系(Relation),顾客是市场营销的起点和重点,企业经营的核心是处理好与顾客的关系,把服务、质量和营销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与顾客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实现长期拥有顾客、共赢的目标。
回报(Return),任何交易与合作关系的发展和巩固,对于双方主体而言,都是一个经济利益问题。因此,合理回报既是正确处理营销活动中各种矛盾的出发点,也是营销的落脚点。对企业来说,追求回报是营销发展的动力也是维持市场关系的必要条件。
二、营销组合的理解及评价
(一)对4P营销组合的评价
4P组合理论的提出对市场营销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被视为营销理论的经典。该理论以单个企业作为分析单位,认为影响企业营销活动效果的因素有两种: 一种是企业不能够控制的宏观因素,如人口、政治、经济、法律、人文、地理等环境因素,称之为不可控因素,也是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 另外一种是企业可以控制的微观因素,如生产、定价、分销、促销等营销因素,称之为企业可控因素。企业营销活动的实质是一个利用内部可控因素适应外部环境的过程,即通过对产品、价格、分销、促销的计划和实施,对外部不可控因素做出积极动态的反应,从而促成交易的实现和满足个人与组织的目标,用科特勒的话说就是“如果公司生产出适当的产品,定出适当的价格,利用适当的分销渠道,并辅之以适当的促销活动,那么该公司就会获得成功”(科特勒,2001),所以市场营销活动的核心就在于制定并实施有效的市场营销组合。
4P理论是营销学的基本理论,它最早将复杂的市场营销活动加以简单化、抽象化和体系化,构建了营销学的基本框架,促进了市场营销理论的发展与普及。但其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不足:
第一、4P理论是对营销要素组合的过分简化,它忽略了交换关系中其它因素的影响作用,没有强调各营销要素之间的协调整合,忽视了对“如何识别和运用主要营销因素”等问题的研究。
第二、4P中涉及到的营销要素只适用于分析微观问题,它只从交易的一方,即卖方角度来考虑问题,执著于企业对消费者做什么,而不是从消费者或整个社会利益来考虑,这实际上仍是生产导向和产品导向观念的反映,没有体现出市场导向观念,而且它侧重于企业获得短期的和纯交易性的利益。
第三、缺乏牢固的理论基础。4P理论在很大程度上是从实践经验中提炼出来的,它只是告诉营销经理应该怎样去做,但没有说明为什么这样做,这导致该理论缺乏延伸性和实用性。
(二) 对4C营销组合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