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引言
数学与应用数学在高校并不算是热门的专业,大多学生在对这一专业选择时,对以后的就业状况并没有深刻的了解。而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也没有认真的制定,故此在就业之际就略显迷茫。
二、数学与应用数学的就业现状分析
从当前我国的整体就业形势来看,不仅是高校的毕业生在数量上不断的增加,同时在岗位的结构矛盾方面也比较突出,在制造业以及技术型的人才就为缺乏。对于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学生而言,公务员选拔制度的严格以及数学与应用数学的特点,造成了到国家机关的毕业生也大量的减少。根据实际的调查了解到,诸多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毕业生对职业的满意度普遍不高,总认为自己所学的知识荒废了,总体来看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就业情况还依然比较严峻。
三、数学与应用数学就业问题原因及就业前景分析
1.数学与应用数学就业问题原因分析
出现这一就业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比较重要的就是学生存在着眼高手低的状况,认为做老师比较辛苦并且薪酬不高,在工作的心态上没有得到有效的调整。还有就是在实际的经验上相对比较缺乏,因为当前的企业对招聘的要求就是要能够有着丰富的经验,或者是只能作为实习生进行招生,在薪资上又相对较少,所以有诸多的学生就被挡在门外。
除了以上的相关原因之外,还有就是在学生的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上比较缺乏,或者是没有合理化的进行指导。从实际来看,学生的就业指导老师有很多都没有得到重视这一环节,从而导致了学生也对你就业指导课程不重视,在没有完整的职业规划下,对其以后的实际就业就存在着很大的障碍。另外就是学校的数学与应用数学的课程设置还存在着不合理的情况,造成了理论和实践相脱轨,没有和市场的需求相结合,这也造成了学生的就业陷入了困境。
2.数学与应用数学就业前景
对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教学要能够从多方面进行实施策略才能创造更好的就业前景,在这一方面主要能够对就业政策的宣传进行加大力度,多开展就业讲座。作为学校以及学院的就业执行者要能够最大化的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可通过计算机网络以及学生会等进行对就业的政策和制度进行加大宣传的力度,对学生的就业方向和规划等进行辅助,从而帮助学生走出忧虑的困境。
另外在社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数学与应用数学的专业人才需求量也将不断的增加,所以在就业的前景方面会比较广阔。而当下需要做的就是要能够将专业课程以及就业指导工作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以此来促进学生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增长,为以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相近专业比较多,多以在选择上就相对比较广泛,在择业的过程中只要能够具备扎实的基础就能在工作上得到潜力的发挥。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学生要能将个人的综合能力进一步的加强,这样才能对市场的需求得到满足,要在交叉学科上进行加强学习。与此同时还要能树立良好的择业观,正确的对职业目标进行确定,对自我进行评价,权衡自身的能力和工作岗位的需求两者间的关系。注重整体素质及技能的培养,这样才能将自身的综合竞争力得到有效提升。老师要能够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让学生积极的参加社会实践,鼓励学生进行社会实践,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提升。
从近些年的招生分配制度的改革情况来看,日益壮大的毕业生队伍使得就业问题格外严峻,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也显得较为严峻。当务之急最为主要的就是要能够将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得到进一步的强化,以此来应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要能够将数学与应用数学的教学和市场需求得到有机的结合,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这样在就业上就能起到有效的缓和作用,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够真正的为市场所用。
四、结语
总而言之,面对当前的整体就业形势的压力,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学生要能加强自身的知识技能锻炼,将创新思维在学习中得到充分发挥,从而来应对市场的变化。由于本文的篇幅限制,不能进一步深化研究,希望借此研究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待后来者居上。
参考文献:
[1]杨玉娟.高师数学专业学生就业追踪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J].华章,2014,(11)
[2]刘静,芦伟.数学专业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意识的调查与分析[J].宿州学院学报,2014,(11)
[3]黄永明.高师数学教学实习的模式探索与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4)
在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领域教学较好的大学有如下三个:
1、北京大学,简称北大,诞生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也是最早以大学之名创办的学校,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开创了中国最早的文科、理科、社科、农科、医科等大学学科,是近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奠基者;
2、复旦大学,简称复旦,位于中国上海,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985工程、211工程、双一流A类,是一所世界知名、国内顶尖的全国重点大学,以文理科为基础的综合性大学;
3、南开大学,简称南开,成立于1919年,是由严修、张伯苓秉承教育救国理念创办的综合性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211工程和985工程,入选首批2011计划、111计划、珠峰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被誉为学府北辰。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知识结构;教学方法;师资力量
从当前的师范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教学成果来看,主要存在教材难度大、学生知识结构不健全、教学方法不合理、师资力量不够等问题。针对这种现象,为了提高师范院校数学教学成果,必须促进教材建设,在完善教学手段的同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数学与应用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从当前的师范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教学过程来看,由于专业设置过细,过于专业,在选修课较少、必修课较多的环境下,对学生综合素养以及知识面培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从数学与应用数学的学科特征来看,交叉性与前沿性要求教学过程不断更新,但是很多师范院校对于课程设置都是几年调整一次,这样不仅影响了知识更新力度,还会让教学跟不上社会的节奏。长期以来,科研人才和教学人才作为高等教育的重点培养对象,很少注重数学与应用数学教学过程,在实践机会少、实践过程简单的环境下,不仅不利于教学方法革新,对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造成了很大影响。
二、数学与应用数学的教学方法
为了提高师范院校教学质量,培养创新性专业人才,必须强化数学专业学生的教学方法,完善改革进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培养学习兴趣,完善教学建设,还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与方法,在情境教学、互动教学中,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和学习空间,这样就能提高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并且提高创新品质。通过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尊重自主精神与学习精神的同时,让学生的首创与主观能动性得以发挥;通过打破传统的“轻实践,重理论”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学习观念,将课堂教学和实践过程结合起来,这样就能提高学生实践创新的能力。
另外,数学与应用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系统的工作,它需要将教育上升到全新的空间,在对相关问题进行创新与探索的同时,改变现代教育的弊端,从源头上注重思维训练,这样才能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教学空间,在推动经济建设过程的同时,进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创新型人才作为数学与应用数学教学的培养目标,在现代化教学中,必须以创新的思维、途径和举措,从各方面强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培养方案;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5-0052-02
一、现状分析与专业方向定位
从上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随着收费的并轨和大学的持续扩招,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教育的时期,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进行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培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国外,上世纪40年代初以来,数学尤其是应用数学的一些思想和方法受到了重视和发展,到上世纪后期,数学作为一门技术已经从国防、科技、生产管理、政府管理、经济金融等领域的后台走向前台,许多应用数学软件(如,Mathematica,Matlab,SAS等)得到了广泛地应用,使得数学与应用数学的地位在生产实际、科研以及经济管理等领域中越来越重要。我校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继2000年开始数学学科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招生后,在2005年开始数学学科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招生的,而这时扩招后的就业压力刚好显得十分明显,所以培养方案、培养模式在很大程度还需要适应就业的需求。
作为工科院校,我们不能沿用上世纪80年代数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必须探索在新形势下的培养模式,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必须加强实践环节、动手能力、实际技能的训练与培养,真正体现出数学不只是一门重要的理论学科,而且是一种可以应用于实际的技术,即探索应用数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方法。在加强基础,拓宽口径、强化实践、重视应用,、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素质和创新意识的共识下,根据我校的实际,借鉴已有的经验[1-3],确定我校数学与应用数学的专业培养模式的定位为一个基础,两个发展方向:即培养学生厚实的数学理论基础,这里既包括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概率统计,近世代数等经典的数学理论,也包括运筹学,数学建模,优化算法设计,离散数学等现代应用数学基础理论,依此作为两个发展方向的强有力的支撑;在方向的选择上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取软件工程方向或数理统计与金融方向:在软件工程方向通过开设数据库结构,数据库原理,操作系统,软件工程等课程和相应的实践环节,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软件的使用、开发研究能力;在数理统计与金融方向通过开设现代统计分析,西方经济学,保险学与保险精算,银行货币学,数理金融等课程及相应的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用现代数学理论与方法处理金融领域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为该专业开设数学软件实验的课程,开设加强学生数学软件使用能力的实验课程,力求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二、培养模式与培养计划
根据专业模式与方向的定位和学校培养计划的总体部署,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按照适应学科理论与专业方向理论、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把培养课程分为: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方向和实践环节五部分。通识教育主要是科学与文化、公民与社会、民主与法制、文学与艺术类对全校所有专业都要求的能力的培养,这里既包括了文化艺术修养、公民法制意识的培养,也包括了外语、计算机使用能力的培养,也是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的普遍要求,特别在新的计划中把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作为现代科学技术对人才的普遍要求,把数学建模课也列入通识教育的范畴;学科基础课主要包括经典的数学理论,主要是从事相关专业的必备的理论基础和必备的素养,包括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经典的三基,以及常微分方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值计算方法、运筹学几门应用数学基础,以培养学生数学理论和数学应用的基础;专业基础主要根据专业方向的要求包括离散数学、数据结构和随机过程等软件工程和数理统计与金融两个方向都需要的基础;专业方向课分别包括了数据库原理、操作系统、软件工程等软件工程方向的前沿课程和现代统计分析、西方经济学、银行货币学、数理金融等数理金融方向的现论;同时还开设了近世代数、泛函分析、拓扑学基础等数学专业的现代基础课程,使学生的数学修养有较大的提高。然后再经过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及课内实验与独立开设的实验等相应的实践环节的训练,使学生达到既有坚实的数学理论基础,又有软件工程方向或数理统计与金融方向的必要知识,还具有应用数学方法的建立和求解数学模型的能力,以及较熟练的使用数学软件和必要的外语交流能力。据此,我们对2005版的培养方案不断进行修改完善,先后形成了2006版、2008版、2011版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培养计划。
三、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要实现培养出适应现代要求的复合型人才,只对课程的设置进行重组,而不进行实质的改革是不够的,必须对教学的理念、教学的方法与教学的实践环节进行彻底地改革,强调大众教育与通才教育意识,尽量做到一专多能,使我们培养的学生是具有坚实理论基础和较强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通过数学的专门教育,能将数学的思想、方法用于科学技术领域,特别是软件工程和数理统计与金融领域。因此,在系统的数学知识和专业方向的教学中,应注意应用意识的培养,让学生面向科技领域、面向实际生产领域,了解数学在军事科技、工农业生产、行政管理、经济经营以及金融等领域的重要作用。
课程体系的改革也不应只停留在形式上,应该构成从数学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到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以及计算机编程求解和软件的应用、开发能力的训练这样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把素养、素质教育与创新意识、能力培养融于整个教学体系中。这就要求改变过去的教学模式,把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融解于实际问题教学、实际案例教学之中,使得到多年实践的数学建模的教学模式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
加强实践环节不应仅仅停留在计划上、口头上,而要把实践的各个环节落到实处,不要只停留在课本知识的验证和实际情形的模拟上,而应该加强实践教学跟实际生产的结合,让学生到生产实际、社会实际中去调查、去学习,发现问题,寻求解决的方案,特别是用所学的理论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我校在一年级第二学期安排一周的认识实习,通过参过软件企业、培训机构、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实习基地使学生对这些企业有所了解,促进学生尽快地确定自己的专业方向,进而制定自己的学业规划。在大二第二学期末学生根据自己的规划选取学习方向,大三开始分方向教学,在大三第二学期末安排三周的专业实习,分方向进行,软件设计方向的学生到软件设计相关的企业、培训机构实习;数理统计与金融放行的学生到政府统计部门、保险、证券及银行等金融企业实习。在大四第一学期末和第二学期,根据学生的就业意向和就业企业的要求和需要,学生可以选取到就业意向的企业进行毕业实习,实习时间根据需要确定,其余学生按培养计划到实习基地进行为期三周的毕业实习。这些实习环节有力地保障了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培养模式的实践。
我们在数学和应用数学教育的基础上,选取与之有着紧密联系的两个交叉的应用学科软件设计和数理统计与金融作为专业方向,一方面是为了达到宽口径、分流培养的目的,另一方面也是满足这两个领域人才对坚实的数学理论基础的要求,因为要在这些领域做出开创性的工作或者解决一些目前面临的问题,没有坚实的数学基础作后盾在现在的形势下几乎是不可能的。
在学时的分配上,基本按照通识教育占40%,学科基础占30%,专业基础占15%,专业方向占15%,实践环节融于各部分之中,而且实践环节的学生不低于总学时的25%,在通识教育和专业方向的教育中实践环节应有较大的比例,应避免理论教学时数过多,影响实践教学的情况的发生,在教学计划中适当地增加选修课的比例,增大学生选课的自由度,在一定的范围内,学生可在所选方向上自由地选课,这样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长,有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四、培养模式的进一步完善
由于我校数学与应用专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培养模式还需要经受教学实践的检验,我们将在实践中不断地吸取经验、教训,不断地对培养模式、培养计划进行调整和完善,对课程体系的设置和改进都将不断深入,因此这一课题、项目的研究在实践中还将继续进行。在这一实践过程中,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将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董玉婷,赵秀鸟.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J].科技信息,2008,(17):537-538.
构建创新型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思考
1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现状及存在问题
首先是专业划分过细,设置过于专业化。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划分过细结果导致学生知识结构单一,专业特色很难体现,造成课程内容重复。一些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多年来,许多高校按照过多、过窄、过细的专业设置,制定了严格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编写了统一的教材,造成基础课过窄、专业课过专、必修课过多、选修课过少的状况,这些都不利于拓宽学生视野、扩大学生知识面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其次是大学生学习内容和教育模式落后,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学科特点决定了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前沿性和交叉性,而且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日新月异,那么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使之适应当前社会需求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但很多高校在课程设置上几年如一日,很少进行调整,这样做的直接后果是造成大学生学不到最新的知识,使教学和社会脱节。第三是课堂教学时数多,大学生自学时间少,不给学生留出思维的空间和余地,难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主要是重点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课程内容陈旧老化,不适应新的人才培养的要求。任何时期的经济理论都是为现阶段的经济建设服务并指导现阶段的经济活动的,由于教育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致使很多教学内容难以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需要。
2构建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创新型课程的思考
传统的教育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记忆,认为把知识都记在脑子里就是真正学到了东西。这种教育观念在高校里占据着统治地位,积累和学习前人留下的知识遗产成为学校教育的绝大部分内容。在知识经济及全球一体化的今天,知识的更新换代的频率越来越高,传统知识就像电脑一样“贬值”很快,很难适应未来,这就要求全社会都要更新教育观念,强化创新意识,拓展创新教育手段,尤其是高校教师和学生。
培养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其创造能力,是高校开展创新教育的前提。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要以构建学校创新教育系统工程为保证,学校创新教育系统工程是一个庞大的社会教育创新系统工程和复杂的学校创新教育系统工程。高校不能只注意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具有自如运用这些知识的创造能力,以及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高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开展创新教育,应以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以拓宽专业口径、增加人才创新适应能力为目标构建创新型教育体系。同时要注重学校创新教育系统工程的协调发展,并形成整体合力和优势,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创新模式。
发展创新教育,培B高素质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创造型人才,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培养教育方法的改革是极其重要的一环。改革传统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培养教育方法和教育模式,改革现行的教学方法。首先,应改变长期以来盛行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法。要倡导互动式的教学方式,要给学生留有自己思考的空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创新的品质。其次,要真正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创新教育的学生观,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自主精神,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首创精神。
高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教育是全新的领域,许多问题需要不断探索。现有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教育教学模式还存在着诸多弊端,不少课程仍采用刻板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忽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训练,学生只是被动的听众,缺乏促使大学生创造个性发展的良好环境。构建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必须重点突出“创新”。高校应努力适应科技发展和社会变革的需要,积极地进行教育观念的更新及教育体制的改革,实现从应试教育模式向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模式的转变,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心理健康、适应能力强、开拓创新的复合型人才,以便能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教育必须加强人力资本与智力资本的培养,其关键在于创新。只有以创新的精神、创新的途径与创新的举措,才能推进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教育不断跃上新台阶。
3结语
数学与应用数学,不仅与人们的基本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在科技、信息、机械等更高的领域也离不开这一专业知识的应用。只有它得到更快速的发展,其它专业才能有所突破,时代离不开数学,也呼唤着有应用数学能力的社会人才。
参考文献:
(1)近些年来的高校扩招,使得大学由精英化教育转化成为大众化教育,生源质量下降;(2)随着计划生育的严格执行,适龄生源减少;(3)一些家长不再一味追求孩子学习方面如何理想,而是强调个性发展;(4)高职学校自身的困境,培养模式、培养目标都不是很清晰.上述原因导致高职学校招生情况普遍不是很理想,生源匮乏,学生的学习素质也不是很强.对待像“工程应用数学”这样一门传统的纯理论课,往往都望而生畏,很多同学还没来得及学习,就已经放弃了.工程应用数学要求有一定的数学基础,譬如高中学习的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等等,都要有所了解,而学习工程类的同学,有很大一部分是中专生、文科生,甚至于初中生,他们的数学理论、数学概念都不是很清晰,自然在学习工程应用数学的时候就显得很有难度.针对目前的这种现状,就迫切要求我们转变教学的模式和思路.
二、解决办法
(1)改变传统的以计算为主的教学模式
在工程应用数学的教学工程中,往往注重传统的高等数学的教学安排,注重教学生学习极限计算、导数计算以及积分计算.这些计算,本身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基础,另外还要有一定的灵活性.譬如∫xex2dx的计算,要使用第一类换元积分法,使用其他的积分方法就做不出来.学生往往对于不同方法的区别和使用题型没有清楚的认识,导致计算题做不出来.从近些年的教学工程中就发现,学生在平时练习、测试以及期末考试中,对于计算题,往往都是错多对少,甚至有些同学根本就觉得无从下手.虽然计算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是有帮助的,但不可否认,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往往用处不大.而随着计算机的普遍运用,计算往往可以通过一些软件来实现.我们数学的计算通常都可以用Mathematics系列软件来实现.为什么我们不把教学的重点由如何计算转化为如何应用呢?这样,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觉到工程应用数学对于实际的专业课学习,对于他们以后的工作是有实实在在的帮助的.
(2)教学内容需要改革
虽然我们对工程应用数学在教学内容上已经较过去有了更贴近于专业的改革,但是离目标还相去甚远.在教授工程应用数学的时候,往往注意的是这门课的体系性.没有教授极限,如何教授导数?没有教授导数的计算,如何讲授导数的应用?总之,工程应用数学是一门知识性、理论性很强的课程,想要让他们清楚地了解导数,就必须这样来讲课.所以导致出现了这样一个结果,学生用不到的东西,因为在理论上来讲,非常重要,我们就要大讲特讲;而学生真正用得到的东西,我们却鲜有提及.从高职院校出来的学生,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空间解析几何往往都不是很懂,而这些东西在实际的工作中恰恰会用到.所以教学内容的改革还需要继续进行.譬如砍掉极限的计算、导数的计算相关的章节.主要讲解极限的由来、导数的由来以及导数在建筑工程方面中的应用就可以.而添加一些概率的计算以及实践中的应用、线性规划等学习内容,让学生做到学有所用.
(3)重视数学建模在实际工程应用数学中的作用
现在学生在学习工程应用数学的时候,往往只是把它作为一门课程来学习,学完了也就忘了.原因很简单,数学的学习内容跟专业的学习似乎没有多大关系.正是这样一个问题的存在,导致数学作为一门课程在高职院校生存下来越来越困难.很多专业直接就砍掉了数学这门课,而保留这门课程的系部以及专业,也都尽量地压缩课时,使得数学越来越沦为边缘课程,似乎可有可无.所以,我们应该让学生感觉到数学与专业是紧密联系的,数学就是他们在处理专业问题时候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工具.如何做到呢?那就是让学生具备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也就是我们在数学建模中着重培养的能力.所以一定要重视数学建模,才能让高职学校重视数学这门课程的基础作用和工具作用.
三、总 结
通过上面的分析和探讨,我们发现,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之所以基础,是因为它对于其他科目的学习往往是工具性的作用,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多地强调数学的应用,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成为数学问题的能力,而不是一味地强调计算.
【参考文献】
[1]徐美进,朱广振,杨文杰.数学建模、数学实验与工程数学课程教学改革.辽宁工学院学报,9(7).
【关键词】高职教育 应用数学 工学结合 职教特色
一、存在问题
高职工科类专业主要有机电专业、电气专业、材料专业、计算机专业等。这些专业在第一学期高等数学学习的基础上,第二学期如何开设应用数学?过去通常的情况和许多高职学院的情况,一是“一刀切”,各专业都是一样的应用数学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二是,应用数学的内容是线性代数和概率的基础部分,即应用数学实际是工程数学。这两种情况显然不符合高职教学教育要求,主要问题是应用数学实际上“没有应用”,以及没有与学生专业结合。那么如何改革发展呢?
二、教改要求
近年高职学院在示范建设发展中,对教育教学提出了:走校企结合、工学结合的发展方向,教学要尽可能与学生专业和今后的工作结合。那么对于应用数学学科的改革目标:一是应用数学课程要结合专业,即结合学生不同专业要求涉及的应用数学;二是应用数学课程要联系实际,即应用数学不能是像传统“工程数学”“纯应用数学”,而是要在内容上突出应用,以及在教学中注意改变学生“脱离实际”的状况,注意引导学生了解实际、重视“实践、实验、猜察”等“实际思维” 。
三、专业调研
应用数学要与专业结合,首先就需要了解专业,了解专业应用数学情况。我们进行专业调研的方式:一是到各专业系部召开应用数学座谈会,请各专业系部领导、教师介绍专业方面的情况;二是找各专业课程负责人、带头人专门交谈,并请这些老师到数学教研室作专业内容和应用数学专题讲座;三是我们自己查阅各专业所有教材及相关资料,了解学习各专业的应用数学内容,包括上网查阅。
通过这些途径主要是调研:各专业应用数学的基本情况、内容要求和专业应用数学例子。
四、课程设计
通过调研了解到工程类各专业应用数学有一些共同的内容,更有较大差异的不同内容,为了更好与专业结合,我们设计:各大专业应用数学有不同的教学大纲、不同的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上主要分为三部分:一是理论基础,即为了讲解某个应用数学方法,需要为它准备一些基础数学,如机电专业需要讲“最小二乘法”,就需要在前面讲一些偏导数及在求极值中的应用,这部分是为理论的严密性,但需要贯彻“必需够用”原则;二是专业应用数学部分,如电气专业需要的拉普拉斯变换及应用,计算机专业需要的图论及应用等等;三是一般常用的应用数学,如矩阵及应用、正态分布应用等等。
五、教材新编
按专业应用数学调研和教学教改目标要求,我们的应用数学就与传统的工程数学有很大的不同,相应教材也就有很大不同。
我们设计的工程应用数学新教材,是工程类各专业应用数学为一本教材,分为两大部分,基本结构如图:
第一大部分为各专业应用数学的基础和公共部分,包括①空间解析几何及多元微积分学基础部分,②矩阵及应用基础部分,③随机变量及正态分布应用部分等;第二大部分是在此基础上各专业不同的应用数学部分,例如机电类专业:初等数学在机械中的应用、微积分在机械中应用、最小二乘法与曲线拟合、矩阵应用、正态分布(这后两部分内容属于上述“应用数学公共部分”)。
六、教学要点
相应,应用数学的教学(理念)应当与微积分基础理论的教学有所不同。根据高职学院培养生产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工人的总体要求,微积分的教学以素质教育为主,应用数学的教学则与专业结合强调应用为主。
教学要点一是联系实际,要注意转变学生“理论思维”的习惯。我们发现,我国许多高中生由于中国教育的传统及高考应试教育的深刻影响,高中生遇到问题首先的习惯是“理论思维”,即习惯从理论出发、作理论分析,但实际工作,尤其生产现场、技术工作应该首先“实际思维”,即从实际出发、动手、做实验、试验、猜察。
要点二是结合专业,讲应用数学的方法和例子,都要争取结合专业的情况。典型例子如机电专业中数控专业讲最小二乘法与曲线拟合,首先要简单介绍数控加工的基本情形,然后提出数控加工基本问题:如何加工曲线?那么首先问题是如何得到加工曲线的函数?
七、教师培训
数学教师对各专业的了解是较少的,为了搞好与专业结合的应用数学教学,数学教师有一个学习与培训问题。我们的做法是,在每一轮应用数学的教学将教师基本固定,如上机电类专业应用数学老师就一直上这个专业的应用数学,便于这些教师专门了解学习这类专业需求,而且同一类专业教师形成学习小组,经常组织专业情况学习,到专业教研室请教和教学问题讨论,以及争取到专业生产现场了解,等等。
高职应用数学课程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丰富与提高,如适当修订教学计划、补充与专业结合的例题、设计习题,加强教师对专业的不断学习了解等等。例如应用数学的教学实践,使我们发现机电类专业的应用数学还需要细分,如我院机电系的汽车专业(销售服务方向),应主要讲应用统计,将在下一轮教学中改进。
*本课题成员还有李传伟、余川祥、赵家林、张磊
参考文献:
[1]李以渝.成功职教的基础:重视高中生到高职生思维方式的转变[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关键词:高职医药专业;医药应用数学;教材
高等数学是高职医药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长期以来,这门课程一直沿用省编《数学》教材第二、三册,这套教材由于其通适性故而缺少了针对性。这不仅在教学内容上与专业要求不相适应,而且医药专业的特点更无任何体现,以致出现学与用的脱节。内容繁多,而讲授课时有限;教师不好讲,学生也不易学;还有教材中的一些内容对医药专业学生来讲意义不大,而医药专业有些急需的数学知识却没时间讲。故此,高职医药专业高等数学教材内容已不适应目前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需要进行改革。尤其我们了解到,目前国内并未见相关医药类高等数学教材。因此,从2007年开始,我们成立了《医药应用数学》教材改革小组,根据高职医药专业学习高等数学的实际需要和专业培养目标,通过多次对医药类相关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的座谈、调研,对高等数学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试验。先后在省以上刊物公开发表有关教改论文多篇,编制对应的医药应用数学课程培养方案,并经过在校内三轮教学实践,反映效果良好。体现了“够用、实用、在基础课就闻到药味”的特点,该教材现已被苏州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与原教材相比较,它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实际上也是我们在编写《医药应用数学》教材中所遵循的一般原则。
一、构建数学基础,以职业实际需求为准,突出工具作用
高职课程应体现其职业性,对于高职数学,我们理解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在初等数学学习之后,为学生适应后续课程提供更高水平的数学基础;二是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所以医药应用数学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组成。必修适用于各专业学生,选修部分是为满足不同专业的学生对专业模块的数学需求以及个人兴趣和职业发展需要,为专业学习服务。医药应用数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必需、够用、实用的数学基础,是工具,而“工具”的基本要求就是“轻便”。因此,新编教材就要突出“简明”二字,除注意高等数学的内在联系外,结合医药类学生专业学习的实际需要,尽可能地精选教学内容,力达简洁易懂。
二、注重师范性,并尽量降低学习高等数学的“难”度
一方面,高等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因而学生学习时普遍感到困难,不易学;另一方面,教学内容多而授课时数少,更加重了这种“难”的程度。因而在教材的编写中应努力化“难”为易,充分吸取近些年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实际经验,对难懂的抽象的概念在引入时增加引例,然后概括总结,由具体到一般,并加强与中学知识内容的联系;对某些定理的证明改用实例验证;对难点较集中的内容尽量将难点分散开,既要降低“难”度,又要保证掌握高等数学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三、学以致用,加强与实际问题的联系
学习高等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应用,其数学的应用能力,在高职学校显得尤为重要。但以往的教材过分强调技巧的运用,而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涉及较少,教师在讲授时更是避重就轻。结果往往是学生理论也知道,但遇到实际问题不知该如何下手。为此,新编教材中尽可能地列举一些数学在医药专业中运用的例子,体验数学与医药学科的联系,尤其重视对学生进行与其专业知识相匹配的数学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训练,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学习兴趣,避免学习中的枯燥无味,一举两得。
四、注重背景和数学思想的渗透,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
数学的产生和发展,始终与人类社会的生产、科学研究有着紧密的联系,总有其现实或数学内部发展的需要。因此,在教材中对新概念的引入,我们特别突出了它的现实背景、数学理论发展的背景,以使教材显得亲切,让学生感到知识的发展水到渠成而不强加于人。教材每一章前都有意识安排相关数学知识介绍和数学家的介绍,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历史的发展、数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体会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人文价值,从而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
五、吸收教学新成果,并逐步更新教学内容
长期以来,教材总是越编越厚,过分追求多而全,很少考虑对不适用的内容进行删除。我们认为,目前教材改革的难点就在此。怎样改?要增加内容必然要先减内容,对某些不适合医药专业的内容要大胆地删和改,教材和课程标准都应该从实际需要出发,如果用处不大,理论再好也仅仅是理论而已。我们的做法是,对有些教学内容采用“轻”处理。对一些现代数学方法,如模糊数学方法、数学建模、数学实验活动等逐步吸收到教材内容上来。
一、应用导课,抓住学生眼球,激发学生求知欲
有教育家指出教学规律应该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至理性认识,就如“人的思维活动是由客观存在所引起的,是从具体的感性认识开始的”,由此可推出数学教学中应该从简入繁,从感性入手,以生活中的贴近学生的实际问题开始导课,充分抓住学生的眼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当学生的探究情绪调动到最佳,课堂气氛活跃而有活力,那么新课新的知识点的导入就简单明了,同时更满足了学生想知道答案的迫切性。
初中数学教师一般都苦于概念教学,尤其是抽象,无法过多解释的概念。其实这些恰恰是彰显数学实用性的最佳平台。任何概念的成果都经历了提出、发现、抽象和概括的过程,其中的每个过程都渗透着数学的应用思想。比如,很多数学教师苦恼于绝对值概念的阐述,其实如果举例成功不仅有助于理解概念本身的价值,更有助于学生体会数学的无处不在。笔者曾听一位教师讲绝对值概念,新课导入时举例如下:两位同学的家分别在城市南北两端,放学后都乘坐出租车回家,尽管方向不同,但是最终收费一样。提问:“为什么他们位于城市南北两端,打车收费却一样呢?”学生最初会觉得这个问题很幼稚,但是回答时却体会到了绝对值存在的重要性,进而认识到我们生活的周围有很多时候只考虑距离,其他都不用于参考的情况。如此直白的例子很好地解决了绝对值概念的导入难题,学生体会到了他的实际应用性,自然充满了好奇心,并认真学习,以满足自己的求知欲望。生活中还会自发的用数学去解释这个世界。
有了概念的铺垫,公式学习就会比较容易,尤其是公式实用性更具有吸引力。公式展开阐述有个很好的途径就是使其通俗化,通过具体案例抽象出数学模型,阐明之间关系,重点在与条件和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条件和结论间的应用关系恰恰就是该公式的本质所在,也是应用的重点。如倍数关系,可举例一班30人,二班是他们的两倍,三班是二班的两倍,三班人数多少呢?学生刚接触该题时会很茫然,此时可引入讨论,放到学校具体情况中进行计算,很快学生自己就得出倍数的公式,很快就掌握了公式的应用性,加深了了解,更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全面素质。
应用导课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借助多种教学工具。有些教师认为数学和多媒体无关,甚至直接排斥多媒体教学。如果教师能够很好地设计适合本班学生的多媒体课件,生活气息浓厚的数学案例、逼真的三维动画、丰富的色彩,多变的形式,一定能将学生定格在数学课堂之上,更有利于知识的传递,学生的掌握。
二、深入解析数学知识点,时刻渗透数学应用思维
精彩导课可以事半功倍,随时的教学亮点,可以使学生一直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在一堂课的讲授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多设计一些或者多引用一些紧扣教学知识点的有实际意义的思考题。如几何讲圆形的相关知识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制作不同形状的汽车轮子,并且借助多媒体教学模拟安装了三角形轮子汽车、长方形轮子轿车、椭圆形轮子轿车不同的行驶状态,最后在欢声笑语中让学生自己总结圆形有哪些特点,这些特点如何被聪明的古人应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呢?学生在总结发言中,自然能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回归与生活,服务于生活。
三、通过试题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工具性”
数学的应用性对于初中生而言就是数学的“工具性”,如何在教学中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的工具性,并且在生活中主动去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教师的教学目的,也是课改下提倡的。每个城市每个学校有自己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教师可以根据这些将他们编入课堂教学,时刻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就在帮他们解决生活的问题,从而使学生切身体会到数学的应用性。
我比较推崇上海中学的数学试卷,“武侠体”试题处处为营,贯穿数学思维和数学题型,但是不会让学生畏惧,只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意识到数学在其中的重要性。我曾经做过类似尝试,收效不错。如在物价飞涨的今天,你作为一家服装厂的老总如何解决原料涨价和销售价格的矛盾?如果你是化学家,城市规划师,如何保障城市绿化面积等等诸如此类的。一些任课教师认为这种题型和数学无关的内容过多,会影响学生做题的专心,分散注意力。但是我尝试几次都得到了学生的认同,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并且很多学生纷纷将自己编写的试题拿来分享,在班级内形成了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
四、充分利用数学小知识,加深学生对数学应用性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