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水利概论论文范文

水利概论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水利概论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水利概论论文

第1篇:水利概论论文范文

1.1准备工作不规范

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数量在不断的增多,并且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导致工程建设数量和监理总量之间出现了不协调的情况,出现了很多的业主为了追求速度对项目的设计以及准备时间进行了压缩,导致实施前的准备工作不科学、不到位以及不规范的情况,导致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了没有任何规律就进行变更和更改,在提高施工建设难度的同时,使得工期出现了延长,最终在施工质量方面无法保证,导致施工隐患的出现。

1.2建设工程的投标招标不符合标准

建设工程的招投标出现不符合标准的情况,会导致施工建设任务以及技术水平较高的施工单位出现不被选择的情况。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对招投标制度进行了明确,但是还是存在着违法违规现象,导致整个招投标过程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导致招标的公开公正选择施工单位的准则没有得到实现,出现这种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原因。首先,行政干预的出现导致领导参与招标的现象经常存在,虽然其在名义上是空开招标,但是其实对承包人已经确定。其次,施工建设单位之间经常会出现围标以及串标的现象。最后,相关的监察力度不足,导致施工单位的施工检验以及信用度没法进行控制,对施工质量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1.3建设施工企业资质挂靠、非法进行转包和分包现象十分严重

近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也在不断的增加,在市场经济的不断冲击下,工程建设方面的巨大利润导致很多的人对这个行业比较向往,但是,也出现了很多文化素质不高以及技术水平较低的人员进入到了行业中,对工程的施工质量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很多的建设工程企业在投标完成以后出现了转包或者是分包的情况从中获得利润,导致最终施工的单位利润非常的少,只能通过降低工程的质量或者是偷工减料来获得更多的利润。施工现场监察的力度得不到体现,施工的质量将受到很大的影响。

1.4施工单位的目的是使自己的利益得到最大的提高

很多的施工单位在内部管理方面也存在着问题,其在发展过程中对利益最大化给予了重视,导致施工中经常会出现人员和设备的投入较少的情况,原材料和相关的配件在使用方面也和原有设计以及合同的标准存在着不同,因此,在质量管理方面经常存在着较低的现象。

1.5施工单位没有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

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导致施工方案和实行标准都不标准。施工单位内部职责不清,在设计方案方面也存在着不合理的情况,导致施工中经常会出现意外的情况。

1.6监理落实不到位

我国只有很少的大规模监理咨询公司比较规范,很多的小规模资质监理机构并不是十分的规范。建设监理人员在专业配置方面并不能满足监理的要求,同时,监理人员在施工现场也不能履行自己的职责,其和业主之间出现了联合起来对施工单位施压的现象,同时,也存在着和施工单位联合起来获得更多经济利益的情况。监察人员在监察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将空白现场签证交给施工队,这样施工队可以进行任意的填写。

1.7政府的质量监察体系不完善

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中,政府的质量监督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一方面,很多的建设项目法人都是由质量监督结构的负责人来担任,这样就形成了下级监督上级的怪圈,导致很多整改措施没有办法落实。另外一方面,我国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发展比较缓慢,很多的监督人员在监督观念和方法方面没有对相关的要求进行体现。最后,质量监督机构在执行工作过程中存在着力度不足的问题,导致政府监督力度不足。

2改进水利工程监理企业现状措施

2.1提升监理企业素质

监理企业要想获得长久发展就要对企业信誉进行良好建设,对质量监控体制进行完善,同时,制定详细的监理计划,对监理的实施细节进行明确,对验收以及评比体系进行明确,建设企业也要制定相应的质量保障制度,为工程建设提供保障,并且为施工设计提供支持。

2.2业主要给予监理机构

足够的信心和支持监理合同在本质上来说是一个委托的合同,它是业主的一种认识,流入对监理机构的信心方面,对业主吱声的责任方面,在对设计的细节方面,在对施工的各道工序方面,对施工现场意外情况的出现方面,在有些特殊意外情况出现时,业主的行为取代合同方面等的认识。这些认识与监理机构工作人员的认识存在着差异,要想使这些问题得到彻底的解决,监理机构的工作人员必须要考虑;是与业主开会解决还是与业主进行单个的沟通解决;是出现问题立刻解决还是在问题出现后冷静一段时间解决;是自行解决还是向领导报告让领导帮助解决。

2.3承包商要对监理机构的工作

给予理解和配合换一个角度讲,承包商生产了建筑商品,签订的监理合同和承包合同是监理工作人员开展工作的依据,应该秉承公开公正的原则,而不是为承包商提供质检服务。一部分建设施工企业不把验收的各项工序放入眼中,有些环节没有通过检验就要求监理工作人员进行直接的验收,。生产管理人员对自己的责任认识不够到位,到真正出现问题进行追究是酒互相的推卸责任,这些问题对工程的建设质量方面存在严重的影响。

3结束语

第2篇:水利概论论文范文

我国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历史几乎与我国近代灌溉的历史一样长,因为只要灌溉就应当考虑节水,在早期的泾惠渠、渭惠渠和洛惠渠等老灌区就在优化地面灌溉技术要素方面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浙江一带就开始推广三合土和混凝土地下渠道。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就有部分地区开始进行喷灌的研究和试点。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喷灌技术受到普遍的重视,相继召开了几次全国性的技术研讨和推广的大会,不管在交流技术经验,还在是造舆论方面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到1977年全国喷灌面积已达290万亩。水利和中科院,一机部等部委紧密配合组织广大科技人员成立联合设计组在喷灌机具研制,田间对比试验,喷灌系统设计方法,区划等方面作了大量的科研工作,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可以说在喷灌方面我国已经具备了自己的一整套设备和技术,为喷灌的大面积推广创造了条件。从而使得现在全国喷灌面积达到一千三百万亩左右。在这过程中喷灌的发展也出现了两次低潮,一次是由于初期机具不过关从而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造成的,一次是由于农业生产体制的变化,而早期喷灌技术一时无法适应造成的。而滴灌技术是从1974年从墨西哥引进三套滴灌设备开始的。我国科技人员吸收了国外的先进经验,研制出了一整套适合我国使用的滴灌和微喷灌设备,现在全国微灌面积已达几十万亩。由于塑料工业的发展,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地下输水技术又得到了新生,发展成为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主要采用低压塑料管输水,也还有用素砼管等其他低压管输水,据1993年不完全统计,全国推广面积超过333万公顷。至于渠道防渗技术的发展更有悠久的历史,它是随着灌溉规模的发展和新型材料的产生而不断更新发展的.近几年来,各级领导对节水灌溉日益重视,各种新闻媒体也大大加强了节水灌溉的宣传力度,一个大力发展节水灌溉的新已形成。这一次热潮的特点是:不是单一地发展某一种节水灌溉技术,而是各种节水灌溉技术一齐上。

现在我国采用过的和正在研究或推广使用的节水灌溉技术有数十种之多。各种技术都各有利弊,各有不同的适用条件。只不过有些技术成熟一些,有些技术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有些技术优点更多些,适用范围更广些,而有些技术稍逊而已。节水灌溉技术大致可分为灌水方法、输水方法、灌溉制度和田间辅助措施等四大类别。

一、节水灌水方法灌水方法即田间配水方法,就是如何将已送到田头的灌溉水均匀地分布到作物根系活动层中去。按灌溉水是通过何种途径进入根系活动层,灌水方法可分为地面灌溉、喷灌,微灌和地下灌溉。

(一)地面灌溉地面灌溉是古老的传统的灌水方法,一般说来它是作为比较是否节水的基点。但是地面灌溉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不断完善,所以最近也有许多比传统地面灌溉技术更节水的方法。

1.灌水技术要素的优化灌水技术要素指沟、畦规格、入畦(沟)流量,改水成数。这些灌水技术要素的合理的组合就会得到节水的效果,一般经验表明对沟灌和畦灌采用较小的畦、沟尺寸,就可以大大提高灌溉均匀度和灌水效率,即常说的小畦短沟畦。至于沟畦尺寸多大为宜,则因不同地形与土质而异,各地要通过试验来确定。

2.新的沟畦灌水工具传统的沟畦灌水是用人工从配水渠开口放水入沟畦,这样既不准确又不方便,而且常因放水口渗漏造成水的田间损失,国外早巳采用虹吸管(用于明渠输水的情况)或闸门孔管(用于管道输水的情况)放水,我国已做了一些试验,证明可提高田间水利用率5—10%,但目前有关的工具尚未批量生产,而且农民也不习惯,推广还有待时日

3.波涌灌溉近代国外又研究出波涌(沟)畦灌或称间歇沟(畦)灌,就是放入沟(畦)的流量是间歇的,向田间放一段时间(几分钟或几十分钟)的水然后停止放水一段时间(几分钟或几十分钟),如此反复,这样可以使沿沟(畦)长度方向的水量分布更加均匀。田间水利用系数可达80%一90%。是一种有希望的节水灌溉方法。我国90年代初开始有一些单位对此作了研究与试点,不过为了达到间歇放水的目的在田间就要布置可控制间歇放水的装置(有机械阀和电子控制阀两种)。要生产出工作可靠,价格低廉的间歇放水装置是推广本技术的关键。

4.尾水回收系统在土壤入渗速度较小时,每条沟的入流量大一些容易灌得均匀一些,但是往往使得水已流到沟尾时,沟首还没有灌够,这样就不可避免地造成沟尾泄水,如将泄水排掉就会浪费灌溉用水,如果此时在沟尾安装集水系统把泄水收集起来用于更低地块的灌溉,或用水泵抽到高处重新灌溉。这也是一种节水的措施。但我国目前还很少采用。

5.膜上灌(又称膜孔灌)在地膜上做成沟状,水就在膜上流动,到作物长出孔处才渗入土地,这样灌水效率高,一般可节水25—35%;增产15—20%,又不要专门的设施。全国现有地膜种植面积近533万公顷。因此,此法很有推广前途,1993年仅新疆就推广了24.7万公顷,今后应加强相关农机具与农艺的配套与完善。在采用地膜的田块上积极推广

(二)喷灌喷灌是通过空中进行配水,由于需要压力所以常用压力管道输水。一般说来,其明显的优点是灌水均匀,少占耕地,节省人力,对地形的适应性强等,主要缺点是受风影响大,设备投资高等,经过20多年的努力,现在我国已有喷灌面积80多万公顷。喷灌系统的形式很多,其优缺点也就有很大差别。在我国用得较多的有以下几种:

1.固定管道式喷灌干支管都埋在地下(也有的把支管铺在地面,但在整个灌溉季节都不移动),这样管理更省人力,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只是设备投资很高,目前使用塑料管道的系统单位造价也有800—1200元/亩之间。有的甚至达到1500元/亩。

2.半移动式管道喷灌干管固定,支管移动,这样可大大减少支管用量,从而使得亩投资仅为固定式的50—70%,但是移动支管需要较多人力,并且如管理不善,支管容易损坏。近明了以下一些由机械移动支管的方式,可以部分克服这一缺点。

3.滚移式喷灌支管是将喷灌支管(一般为金属管)用法兰连成一个整体,每隔一定距离以支管为轴安装一个大轮子。在移动支管时用一个小动力机推动,使支管滚到下一个喷位。每根支管最长可达400mm,这种机型我国已有产品,适用于矮杆作物(如蔬菜、小麦等)要求地形比较平坦。

4.时针式喷灌机(又称圆形喷灌机)是将支管支撑在高2~3米的支架上,全长可达400m,支架可以自己行走,支管的一端固定在水源处,整个支管就绕中心点绕行,象时针一样,边走边灌,可以使用低压喷头,灌溉质量好,自动化程度很高。我国已有产品,在华北和东北已有一定的使用经验,适用于大面积的平原(或浅丘区),要求灌区内没有任何高的障碍(如电杆、树木等)。其缺点是只能灌溉圆形的面积,边角要想法用其他方法补灌。此机在美国应用广泛,也值得我国大平原地区大规模农场推广。

5.大型平移喷灌机为了克服时针式喷灌机只能灌圆形面积的缺点,近代在时针式喷灌机的基础上研制出可使支管作平行移动的喷灌系统。这样灌溉的面积就成矩形的。但其缺点是当机组行走到田头时,要专门牵引到原来出发地点,才能进行第二次灌溉。而且平移的准直技术要求高。因此,没有时针式喷灌机使用的那么广泛,我国也已有产品。其适于推广的范围与时针式喷灌机相仿。

6.绞盘式喷灌机用软管给一个大喷头供水,软管盘在一个大绞盘上。灌溉时逐渐将软管收卷在绞盘上,喷头边走边喷,灌溉一个宽为两倍射程的矩形田块。这种系统,田间工程少,机械设备比时针式简单,从而造价也低一些,工作可靠性高一些。但一般要采用中高压喷头,能耗较高.适合于灌溉粗壮的作物(如玉米、甘蔗等)。也要求地形比较平坦,地面坡度不能太大,在一个喷头工作的范围内最好是一面坡。该机型我国也已有系列产品,桁架式绞盘机可采用低压喷头。

7.中、小型喷灌机这是我国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用得最多的一种喷灌模式,常见的的形式是配有1—8个喷头,用水龙带连接到装有水泵和动力机(多为柴油机与电动机)的小车上,动力功率为3~12马力居多。使用灵活,亩投资约为固定管道式的20~60%,移动费劳力大,管理要求高近年来,发展的规模,似有降低的趋势,只适用于中小型的农场和田块。但投资较低,使用灵活机动,以上各种喷灌溉形式各有利弊,各自适合于不同的条件,因此只能因地制宜地决策选用

(三)滴灌这是用小塑料管将灌溉水直接送到每棵作物根部的附近,水由滴头慢慢滴出,是一种精密的灌溉方法,只有需要水的地方才灌水,可真正做到只灌作物而不是灌土地。而且可长时间使作物根区的水分处于最优状态,因此既省水又增产,我国现有面积34万公顷(包括微喷灌),但其最大缺点就是滴头出流孔口小,流速低,因此堵塞问题严重。对灌溉水一定要认真地进行过滤和处理,目前我国还都只注意到防止物理堵塞,而同样严重的生物堵塞和化学堵塞问题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1.固定式地面滴灌一般是将毛管和滴头都固定地布置在地面(干、支管一般埋在地下),整个灌水季节都不移动,毛管用量大,造价与固定式喷灌相近,其优点是节省劳力,由于布置在地面,施工简单而且便于发现问题(如滴头堵塞、管道破裂、接头漏水等),但是毛管直接受太阳曝晒,老化快,而且对其他农业操作有影响,还容易受到人为的破坏。

2.半固定式地面滴灌为降低亩投资只将干管和支管固定埋在田间,而毛管及滴头都是可以根据轮灌需要移动。投资仅为固定式的50—70%。这样就增加了移动毛管的劳力,而且易于损坏。

3.膜下灌在地膜裁培作物的田块,将滴灌毛管布置在地膜下面,这样可充分发挥滴灌的优点不仅克服了铺盖地膜后灌水的困难,而且还大大减少地面无效蒸发。

4.地下滴灌这是将滴灌干、支、毛管和滴头全部埋入地下,这可以大大减少对其他耕作的干扰,避免人为的破坏,避免太阳的辐射,减慢老化,延长使用寿命,其缺点是不容易发现系统的事故,如不作妥善处理,滴头易受土壤或根系堵塞

(四)微喷灌有的地方称之为雾灌,与滴灌相似,只是为了克服滴头太易于堵塞的缺点,将滴头改为微喷头,由于微喷头出流孔口大一些,流量大一些,流速慢一些,所以不象滴头那么容易堵塞,但流量加大了,毛管相应也要加粗些。在每棵作物或树下装1—2个微喷头一般即可满足灌溉的需要。微喷头仍有堵塞问题,因此也要对过滤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每亩造价与固定式滴灌相仿。在国外有逐渐以微喷灌取代滴灌的趋势。但是在温室(或大棚)内使用微喷灌会大大提高室内之空气湿度。而不利于对湿度敏感作物(如黄瓜)的生产,这时只好用滴灌近年来我国微喷灌设备生产逐渐完善。微喷灌面积的发展很快,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节水灌水方法。特别适用于灌溉果园

第3篇:水利概论论文范文

1.1缺乏渠道工程的配套设施,不能实现设计的灌溉面积

普定县渠道灌溉主要集中在化处片区,而灌区的水源工程通过除险加固等工程项目的处理,但是,输水干渠却是由粗糙土和石渠构成,时间过久,导致很多干渠不能正常使用。而灌区内的田间渠道配套率则更低了,串灌和漫灌现象十分严重。水利工程虽然能够得到供水的保障,却不能实现渠系的配套,使蓄水工程不能真正发挥出灌溉的作用,导致水库弃水严重,田间却无水灌溉现象的发生,甚至渠道前段田土被淹,后段田土则受旱。

1.2灌溉设施老化,效率低,使灌溉成本增加

本项目现有提灌工程设施主要分布在坪上片区,该片区现有提水泵站:对门1#、2#、毛栗1#、毛栗2#均建于普定水库的库区,修建于20世纪90年代初,为水库移民安置项目修建,因运行时间过久,管理不到位,其中对门1#、2#、毛栗2#提灌站已经完全报废,已经不能运行,现仅可见原泵站的泵房及管道镇支墩的基础。毛栗1#提水站勉强能运行,但提灌工程设施老化,机组出力低,灌溉成本较高。

1.3田间灌溉方式落后,水量浪费大

现有水源设施布局基本形成网络,但灌溉措施不配套,衬砌灌溉措施总长度还不到一半。带病运行的水利工程多,用水户观念陈旧,“福利水”思想严重,使水费征收难以达到预期目的。

1.4后期管理不到位,导致配套设施成为摆设

现灌溉区内,根据相关部门规划种植烤烟,工程实施完工以后,因后期管理不到位,灌溉区内一些土地未按规划种植烤烟,导致配套实施成为摆设,或者因建筑物修建影响农民耕种而遭到人为损坏,而使项目建设未达到预计目标。

2加强小型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建设的建议

2.1政策的保障

加强水利改革发展,在开展小型农田水利灌溉建设的区域一定要有地方政府政策的支持,例如:普定县委、县人民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省委2号文件精神,切实加强水利改革发展,针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专门成立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领导小组与建设管理办公室,负责项目的组织,协调和实施。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负责对资金的监督、检查工作。规划项目区各级党委、政府对水利工作非常重视,关心和支持,各级各部门责任明确,措施有力。政策的保障是实现小型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建设的基础保障。

2.2水源的保障

只有水源条件好,水资源丰富的地方,才适合开展小型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要因地制宜的进行水利设施的兴建,才能使节水灌溉技术得到真正的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可以在水资源缺乏的情况下,对有限的水资源进行最大的利用,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与节水灌溉有机结合,将喷灌和滴灌等节水技术真正落实,为农业发展和国家节省大量资金。以普定县为例,2013年项目区灌面分布在化处镇、坪上乡及城关镇,灌区内主要水源为普定水库(已成大二型水库)、窄口水库(已成小一型水库)、青山水库(已成小一型水库)、后寨河泉水水量较大,水质适宜农作物生长,能满足项目区的用水要求。

2.3加大资金投入的力度

要建立健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投入机制,每年土地转让金要拨出一部分作为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费用。对农田水利资金的渠道进行开拓,要实现农田水利资金的投入,将农田水利的基础设施建设列入政府的财政支出重点内容。加大农田水利资金的投入,也要加强金融机构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扶持。政策积极引导农民自愿地开展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提高农民修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积极性。

2.4对管理机制进行创新

第4篇:水利概论论文范文

1.1输水过程中的节水措施

在长期的农业生产过程中,在传统的农业生产中,采取的节水灌溉措施为挖土成渠,然后把水输送到田间地头。这种灌溉方式是一种传统的灌溉方式,在输送水过程中,水分的蒸发和流失量比较大,浪费比较严重。相关的统计数据显示,在目前的农业生产中,灌溉渠道中的水并未得到有效的利用,利用率仅为50~60%,只有这个比例的水被用于农田灌溉,表明农业灌溉用水的重点是搞好输水管道的节水,制定可行的节水措施和方案。这是节约灌溉用水的关键。

(1)加强输水渠道的防渗。由于防渗可采用多种材料,而各种材料的性能不同。一般情况下,应用较多的防渗材料包括浆砌块石、混凝土预制块、干砌块石和现浇混凝土护面等。在当前的农田水利建设中,大都是建设的“三面光”渠道。如果使用的为混凝土护面,则如果渠道较小,则可选用U型混凝土渠道,改善输水流量,降低过水断面。

(2)在农田水利灌溉中,输水管道不仅为渠床渗透,在输水过程中,也可能出现水面蒸发或者渠床上杂草的蒸腾,如果使用输水管道便可降低输水过程中的损耗,则无须采取其他的措施。如果对滴管、喷灌等的要求较高,可从地面灌溉中选择低压输水管,压强通常小于200MPa。

1.2节水灌溉的方法

一般所谓的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是指农田田间的配水,如果灌溉水达到根系的水分配方式不同,则效果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现阶段,节水灌溉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微灌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一般涉及到的技术主要包括滴灌、脉冲灌溉和微喷雾等技术。如果参照微灌技术设备性能划分,分为两种:①重力微灌;②常压微灌,如果按照灌溉设备分类,同样分为两类:①地下灌溉;②地面灌溉。微灌技术的最大优点在于,可对灌溉用水量进行严格的控制,该技术主要包括输水管道、水过滤系统和灌溉控制系统等。

(2)如果在农田灌溉中使用喷灌技术,则应选择合适的设备,通常包括动力机、加压水泵等。而同时可采用水自然下降的势能,把水压缩在管道中,从而进行输水,然后经过喷嘴把水喷到空气中。这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可为灌溉区域内的农作物提供水源。从目前的灌溉技术看,喷灌技术的应用最为普遍,同时,在各种农作物灌溉中均有使用。

(3)在目前的渠道防渗中,经常使用的灌溉渠道防渗技术包括石头衬砌、混凝土衬砌、塑料薄膜材料防渗等技术,且应用的效果十分理想。

(4)步行式灌溉由于在设备拆装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是一种可快速拆卸和组装的节水灌溉设备,可用拖拉机实施灌溉。由于该技术可有效改善灌溉的效率,因此可从源头上完成水资源的节约。

(5)低压管道输水技术的应用,一般采用的方式为,从井内提取水源,然后用灌溉管道系统把水输送到灌溉区域。低压输水管道技术主要应用于水到农田之后,这是由一种比较常用的地面灌溉方式。

1.3节水灌溉的系统

(1)不充分灌溉理论。充分灌溉方法,不仅能够获得单位产量最大化,同时可提高农田灌溉用水的利用率。但这并不意味着单位水量用量最多,收益便最高。因此,基于这一认识,提出不充分灌溉理论,即该理论认为,灌溉的目不是实现单位面积产量的最大化,而是单位用水量尽可能提高作物的产量。在我国水资源日渐紧张的背景下,水资源短缺的年代,该理论的提出显得意义重大。

(2)水稻薄浅湿晒灌,通常水稻灌溉为长期保持较深水层。但是一些地方采用的仍然是串灌、漫灌的方式,水肥流失比较严重。近年来,学者研究采用薄、浅、湿、晒的灌溉制度,在节水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该系统制度的基本做法为:薄水插秧、浅水返青,在分蘖之前,加强田间湿润管理,而在分蘖之后,通过晒田、拔节抽穗保持薄水,以及乳熟保持田间湿润,确保黄熟湿润落干。

1.4节水田间处理

任何一种节水灌溉措施,在农田水利中的应用,主要的目的是湿润农作物根系活动层土壤,通过湿润土壤,这达到作物吸收的需求。节水田间处理方式,主要包括:①中耕保墒;②麦秆覆盖。其中,中耕保墒方式为在灌溉之后,耙松表层的土壤,进而把毛细管切断处理,最终确保水分不轻易蒸发。而麦秆覆盖方式,也即是把麦杆切碎之后,铺在土表上,从而建立一个覆盖表面,降低水分的蒸发量。

2节水灌溉技术在农业水利中应用的注意事项

在农田水利中应用节水灌溉技术,毫无疑问,存在着各种不利的条件和制约因素,但是不能回避和无视这些不利的条件和因素,而需要正视它们,通过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克服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最终促进农业灌溉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这有利于提高我国农田水利的灌溉水平。在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推广中,应注意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土壤条件和农作物的类型,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合理选择节水灌溉技术。在应用和推广节水灌溉技术过程中,应根据种植的农作物类型,以及当地的土壤条件,合理选择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对于农作物产量相对较低的大田粮食作物,在应用节水灌溉技术时,应重点考虑改进地面灌溉的方式,把节水灌溉技术作为主体,通过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利用机械化免耕秸秆覆盖技术、膜垄沟灌溉技术,加强这两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加大资金投入,采用喷灌和滴灌技术。

(2)按照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方案,合理确定农业节水技术。根据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方案,也即是压缩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尤其是缩小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合理确定各种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单方水的效益和经济产出。

(3)积极转变工作思路,以农民为主体。在技术推广和应用中,应切实尊重农民意愿,在技术推广中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每一项水利工程的建设,应站在优化水资源配置,建设环保型社会的高度,而不能仅仅重视经济效益,还要注重社会和生态效益。

(4)在投入的形式上,改变传统的以农民义务劳动为主的方式,通过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吸纳社会等多方面的资金,在建设过程中,广泛收集和采纳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发动社会各界的力量,提高农田水利建设的整体水平。

(5)在污水处理方面,应采用污水分级制度,在一些水资源比较短缺的地区,可采用滴灌技术,把水直接喷洒在植物的根部,这不仅有利于增强吸收,而且可以降低蒸发量。在我国中西部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地带,可应用和推广喷灌、滴灌等技术。总而言之,在应用和推广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同时,应结合当地是实际情况和各种节水灌溉技术的特点,合理选择节水技术,从而实现节约水资源,提高农作物产出效益的目标。

3结语

第5篇:水利概论论文范文

1.1混凝土的搅拌要点

要进行混凝土的搅拌之前一定要先有科学的配合比例,根据比例和技术参数来确定材料的用量和用法,配料的搅拌顺序和搅拌时间都是有详细规定的,要保证搅拌之后的混凝土能够通过试验审查合格。一旦配比材料的比例、搅拌时间和搅拌顺序等确定下来就不能更改,一定要严格遵守,保证混凝土的质量。混凝土的运输也有着特殊的要求,是确保搅拌和浇筑完美连接的必要环节,要满足随时搅拌、马上运输、即时使用的要求。

1.2混凝土的浇筑要求

在水利工程的实施过程中一定做好相关的试验例如确保配料顺序的准确无误,只有试验结果满足预期目标才可进行下一步的操作。首先确保渠道装置以及模板已经成功固定后方可浇筑混凝土。之后核实混凝土的具体配料单,要依照严格的配比、顺序进行机械搅拌,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安全。以上工作有序进行后需立即将混凝土运至所需工程中,尽快投入使用。

2水利工程灌溉施工质量控制对策

水利灌溉工程的有效实施需要相应的质量控制对策,为保证施工质量,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不断引进先进设备,提高施工人员技术水平,合理设计灌溉渠道,规范施工操作,做好质量监理日志的记录,加强对工程资金的管理,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使水利工程灌溉施工质量控制对策更加完善有效。

2.1对灌溉渠道施工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

在进行灌溉渠道施工之前,首先要针对灌溉渠道做好相应的设计。灌溉渠道施工以设计为基础依据,在工程设计阶段要对施工方法、投入资金以及原材料进行综合考虑,为施工人员在具体操作时提供理论依据。因此,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是灌溉渠道施工企业的首要任务。

2.2施工操作一定要规范

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施工,才能为灌溉工程施工提供有效的质量保障。灌溉工程施工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在多方面做好质量控制。首先,合理选择施工场地是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的前提。施工时所需的堆料场、预制场和拌料场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合理的选择。其次,在配置混凝土时,要选用合格的材料,这样才能确保混凝土的使用性能。同时,要按照操作规范的要求,在进行混凝土配置时对施工温度和气候等环境因素做好控制。最后,对施工过程中的水泥行严格的控制。要做好进场把关工作,严禁质量不合格或不符合要求的水泥进入施工场地,同时选用统一的砂浆和灰斗拌制砼按照设计好的配合比进行拌合。另外,在水泥的购买运输等方面要实行统一管理,按照施工进度进行发放,这样就对水泥的使用情况实现了有效管理,在源头上防止了偷工减料的发生。

2.3加强施工技术人员管理力度

为保证施工人员在长期与紧张的施工过程中能够得心应手,更加积极稳妥的落实工作,提高相关技术水平,定期进行技术培训,及时更新相对落后的技术知识,使施工人员的自身态度也能达到充分的高度,拥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对所分配的任务有合理的认识与调配能力,使施工过程更加有条不紊的推进。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划设计的要求进行施工,同时要按照已规划好的断面尺寸比例安排专人进行管理。另外,在测量放线、制作坡尺、发放灰斗和模具时也要进行统一管理。

2.4做好质量监理日志的记录

在水利灌溉工程施工中,要注意防渗技术的合理利用,以提高工程的防渗水平。要对防渗工程施工进行质量控制,施工质量监理日志的记录是非常重要的手段。通过记录质量监理日志才能对施工质量进行有效的动态控制,为开展施工控制活动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对于实现施工质量控制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2.5加强对工程资金的管理

对工程资金的宏观调控是确保整个项目顺利实施的重要前提,同时,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与进度都能得到良好的保证。通过加强对工程资金的管理,针对质量差、安全系数低的工程单元应按其满足的规范程度进行拨款。有关部门需采取多方面手段监管水利工程的质量,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3结语

第6篇:水利概论论文范文

一、当前我国水利工程投资运行的特点

1.提供公共服务。

通过修建堤防等防洪工程,能够使防洪保护区的人们免遭洪涝灾害,存在很强的外部效应,可以维护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体现了公共服务的特征,满足了公众安全保护的需要。

2.不具有消费排他性。

这类水利工程所带来的益处不可分割地散布到整个影响区域,受益区的任何个体享受防洪保护的同时,不影响他人的收益,也就是说,每个受益者能获得相同的效应、互不干扰。

3.非价格性。

由于公共品性项目的非竞争性和外部性,价格机制在纯公益性水利工程项目的需求与供给方面无效。同时这类工程由于没有直接的经济效益,投资规模又较大,且由于灾情的随机性,使得减灾效益具有不确定性,本身财务效益没有或很小,很难有投资者修建这类工程,只能由政府来投资修建、运行管理。

二、我国水利工程投资运行市场化改革的措施

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水利的发展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经济的繁荣、国家的进步。现行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是长期以来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弊端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已经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必须进行改革,通过改革促进发展。其具体措施如下。

1.坚定改革原则。

(1)保证水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可持续利用原则。我国水资源贫乏,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是社会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所以,我国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必须保证水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可持续利用。(2)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兼顾原则。我国水利工程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其管理体制必须保证公益性水利工程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其管理体制一方面要追求工程社会效益的实现,保障社会、经济发展对防洪保障、水资源供给的需求,另一方面,又必须着眼于工程管理单位本身的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在盈利性与公益性之间寻求平衡点。

2.明确管理权责。

水利行政主管部门对各类水利工程负有行业管理责任,负责监督检查水利工程的管理养护和安全运行,对其直接管理的水利工程负有监督资金使用和资产管理责任。各级水利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的原则,转变职能,改善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水平。投资运行企业具体负责水利工程的管理、运行和维护,保证工程安全和发挥效益。投资运行企业管理的水利工程出现安全事故的,要依法追究企业主管部门、水管单位和当地政府负责人的责任。

3.建立耗费补偿制。

《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对公共设施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相应要求。政府投资主要用于关系国家安全和市场且能有效配置资源的经济和社会领域:包括加强公益性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推进科技进步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从水利工程的作用、功能看,是典型的纯公共服务产品,水利工程的管理、运行费用补偿完全应该由政府予以支付,政府应该建立水利工程耗费补偿制度,保障纯水利工程安全运行。

第7篇:水利概论论文范文

从企业一般的角度看,劳动者是影响企业效率的重要利益群体。企业制度改革既要考虑物质资本产权制度的改革,也要考虑劳动者产权制度的改革。但从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实践看,却是“多见物而少见人”。我国的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自50年代起,逐步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正规的统计制度和指标体系。在生产企业,以产值产量统计为核心;在流通企业,以商品购销调存统计为核心。从班组起,就建立了规范的登统制度,严格地按统一规定的口径、范围、计算方法进行核算。但近年来,我们在调查研究和统计执法检查工作中发现,企业统计基础工作明显减弱。一是统计工作得不到企业领导重视,统计部门和统计岗位被撤销或合并,统计人员变动频繁;二是企业统计台帐和原始记录越来越不健全,填报统计指标的随意性加大,统计数据质量下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所有制形式由单一的国有、集体发展到包括私营、个体、股份制、外商投资等多种形式并存,经营方式与管理模式也日益多样化,许多新企业应运而生。在这些新成立的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没有像老企业那样建立规范的企业统计制度,甚至没有明确设立统计职能部门和统计工作岗位,国家统计报表由财会人员或其他部门的人员代填代报,一些统计指标也难以准确按照统计制度的具体要求来计算填报。

在很多地方,企业资产负债率降低了多少个百分点,亏损减少了多少,利润增加了多少,一直被认为是衡量企业改革成绩的重要指标。如此一来,把企业帐面盈利的增加和帐面亏损的减少作为改革追求的重要目标,则很容易导致改革偏离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的轨道,演变为一场“扭亏增盈”运动。/为您整理在这一过程中,劳动者权益的维护、劳动者产权制度的改革,除经营管理者的地位大幅提升及激励约束制度有较大进步外,鲜有进展。

由于企业统计工作存在诸多问题,所以统计对企业经营管理者决策的参考作用就有所减弱,或者说就没有发挥过太大的作用。作用越小就越得不到重视,越得不到重视就越难以有效发挥作用。之所以陷入这样一个怪圈。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一是认识不够,企业的统计工作在很大程度上被认为是企业计划经济的产物,与现时代的市场经济没有很大的关联,因此应该抑制它的作用;二是企业统计仅仅是为了企业的高级领导服务的,主要是将工作重的数据反映上去,就可以完成各项工作了。三是各个部门并不认识到统计工作实际上关联着企业内部的各种各样的信息,它还包含着企业进行决策的重要数据。四是由于现代企业信息化程度不高,导致企业内部进行统计时间效益不能够快速和及时的反映出来,让企业经营管理者无法通过数据来管理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

二、改革当前企业的统计制度

针对当前企业存在着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应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改革。

(一)明确统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

统计数据是企业合作的核心,它是通过设计并制定本企业的统计指标体系及统计信息的报送要求。要充分考虑企业经营与管理的需要,考虑企业面向市场、参与竞争的需要,把政府统计部门、企业主管部门的要求同本企业的实际相结合,提出完整的指标体系并分解到各个部门、单位,明确其报送或提供的时间、内容及方式。明确各部门的统计责任。

通过收集、审核、汇总、提供各种统计信息。一是要对应由综合统计部门负责且由各级单位层层上报的信息进行审核,而后加以汇总;二是要收集审核本企业其他职能部门负责汇总的信息;三是要搜集分析本企业以外但对企业生产经营有参考价值的各种统计信息。在此基础上,该部门一方面应完成各种统计报表的对外报送任务,另一方面应负责向本企业领导和各有关部门提供其所需的统计信息。

利用各种统/为您整理计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一是利用某一种信息进行简单分析,如分析生产进度情况;二是利用多方面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如利用生产、盈亏、质量、销售、市场行情等多方面的统计信息分析产销增减原因;三是利用各种统计信息对企业在某一方面或多方面的发展前景进行预测。分析研究的方法、形式可因研究内容不同而有所不同,但其结果应以分析研究报告的形式体现。

企业综合统计人员应具有较高素质,不仅掌握统计理论与分析方法,还应熟知本企业业务工作流程和各部门职能,掌握一定的经济理论和计算机知识、现代管理知识。在有条件的大型企业,可考虑设立总统计师岗位,以领导综合统计部门并使其有效发挥其职能,协调各个部门的工作。

企业的通过内部统计和内部数据的吸收,能够较快速度的增长。

(二)统计出来的数据应该成为企业决策的工具

企业综合统计人员在统计的时候,应该注意要统计些企业在当前运行过程中企业领导最关心的数据和需要进行数据保留的数据,因为这部分数据是企业运行的关键所在。并且企业综合统计人员应具有较高素质,不仅掌握统计理论与分析方法,还应熟知本企业业务工作流程和各部门职能,掌握一定的经济理论和计算机知识、现代管理知识。在有条件的大型企业,可考虑设立总统计师岗位,以领导综合统计部门并使其有效发挥其职能,协调各个部门的工作。

(三)将统计信息自下而上的单向运行变为上下左右之间的多向运行

这种信息运行方式应该包括三个层次:一是各种基础信息由各基层单位(如班组、柜台)向各职能部门运行,满足各职能部门的汇总需要;二是各职能部门的专项信息向综合统计部门横向运行,满足其综合对比及分析研究的需要;三是经过加工、分析的各种综合信息由综合统计部门向企业领导、各职能部门及基层单位多向运行,分别满足其管理决策、研究问题和了解情况的需要。

(四)采用现代化的方式进行快速的统计

现在很多企业还是采用比较原始的手工统计企业原始数据,因此导致的统计出来的数据不但数据已经陈旧,而且企业的数据已经不适应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要使让企业能够快速的发展,配合企业的决策,企业所使用的数据一定是最新的,最全的数据。但是要让企业能够使用上这样的数据光靠手工进行统计,已经远远不能够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因此企业的信息化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趋势。

三、需要统计的大致内容及其方法

由于计算方法可以写成若干部实用手册,且方法是由内容所决定的,所以本文将从内容上进行简要的阐述并通过各种方法进行叙述统计的重要性。在内容上,主要可从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是国家统计报表制度已有的内容。目前,国家基层表制度要求一定规模以上企业填报的内容包括企业基本情况,企业主营业务的生产经营情况,财务情况,人员及工资情况,能源及原材料消耗情况,科技开况及附营业务情况。这套指标体系已经比较简要地反映出企业产供销、人财物、投入与产出的基本情况,企业统计人员及领导者都应深刻了解认识这套指标的涵义和作用,能够最大程度地利用这套指标反映、分析、研究生产经营中的问题。由于这套指标是从国家宏观监测需要考虑的,因而比较简单,企业还应从各自的实际情况出发,在不同的部分增加相应的内容。

第二,是国家统计制度尚未包括的内容。从对企业生产经营的作用影响看,应增加的内容可以有:产品质量统计,用随机抽样方法结合排列图、直方图等统计图表,计算如平均值、标准偏差等统计特征数;市场营销及预测统计,如在对用户情况进行重点或全面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市场细分,利用德尔菲法、时间序列分析法、回归分析法等方法进行趋势预测等方法,对流通企业和劳务型企业,也可从其实际情况出发,增加相应的统计内容。

在此基础上,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就是综合统计部门根据管理与决策的需要,对集中起来的诸多数据进行排列组合,生成新的有用的统计信息。如将企业资产、负债、成本、费用等财务指标,以及人员、工资、技改投资等指标与产值、产量、销售、盈亏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将本企业情况与同行业企业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将企业微观信息与宏观经济社会信息进行相关研究分析,等等,从而为企业的发展与决策提供全面、准确的参考依据,发挥其他任何工作都难以发挥的参谋作用,促进企业管理与决策水平的提高。

第8篇:水利概论论文范文

2007年,水利部信息中心配合水利标准主管部门—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设计开发了《国际合作与科技业务系统》,该业务系统包括3个子系统,分别为:国际合作业务子系统、科技业务子系统和标准化业务子系统。标准化业务子系统(以下简称“信息化系统”)通过标准化管理功能模块、数据库系统和标准报表等功能,极大的提高了工作人员的效率,满足了水利技术标准日常管理的基本需求。随着管理程序的日益完善和标准数量的不断增多,一些问题便凸显出来,主要为以下3个方面。一是2010年以来,水利部先后出台了《水利技术标准制修订项目管理细则》、《水利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管理细则》、《水利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管理办法(试行)》和《水利技术标准制修订作业指导书》等有关标准化工作的管理规定,对标准管理从立项、编制到实施以及监督管理等各阶段工作以及职能划分都有了更明确的界定。目前的信息化系统,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新的管理规定的要求。二是近几年水利技术标准数量日益增多。截至目前,现行水利技术标准体系有958项标准,其中在编标准有260余项,对标准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信息化系统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数据的查询和统计,更应增加数据分析和跟踪的要求。三是目前标准的协调性问题和交叉重复现象日益明显,因此迫切需要标准的相关数据资源的建设。基于以上几点,有必要对目前的信息化系统进行改进,拓展其功能,增加系统的灵活性,使其能尽最大可能满足不断发展的管理需求。

2改进信息化系统的几点设想

2.1新增标准督办子模块

目前在编标准有260余项,为了保证标准编制的进度,有必要对编制进度滞后标准进行跟踪和监督。依照标准化管理工作的内容,目前的信息化系统的标准化管理功能模块主要分为12个功能子模块,分别为:立项、起草、征求意见、审查、报批、、备案、宣贯、实施、复审、标准监管和变更管理[1]。目前标准制定时间最长不应超过3年,修订时间最长不应超过2年;其中,等同采用、修改采用国际标准或水利行业标准级别调整为国家标准时,可采用征求意见、审查和报批3个阶段。局部修订可采用审查和报批两个阶段,局部修订时间最长不应超过1年[2]。标准督办模块按照以上时间要求,实现对在编标准从立项到报批阶段的时间进度的跟踪和监督。

2.2新增在编标准阶段时间设置功能

目前在信息化系统中,在编标准在立项、起草、征求意见、审查和报批阶段各个时间段是固定值,为了适应不断完善的管理工作,新增在编标准阶段时间设置功能,即将在编标准阶段时间设计为可以改变的值,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系统的灵活性。新增功能包括各个阶段时间点的修改和保存等。

2.3建立水利相关标准数据库

目前,水利标准数据库中有1300多项标准数据,是信息化系统的基础数据库。标准在编制前和在编制过程中,经常需要查找相关标准,标准编制人员经常需要到不同的部门和网站去查找,查询的准确度和效率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建立水利相关标准数据库,可以使编制人员能快速准确的查询到相关标准,对于提高标准的协调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水利相关标准数据库应包括相关标准名称、标准编号、标准主管单位、标准类别和标准时间等。

2.4建立水利标准技术要素数据库

标准的技术要素是标准编制的比较重要的指标。建立水利标准技术要素数据库,可以方便查询到技术要素所应用的标准,可以减少甚至避免标准内容的交叉重复现象。水利标准技术要素数据库应包括技术要素名称、技术要素类别、技术要素说明、使用标准等。

3结语

第9篇:水利概论论文范文

我们国家的农业发展已经逐渐地走入了现代化,农田水利灌溉采用越来越先进的技术。但是,由于这些技术的运用还不够成熟,所以导致农田水利灌溉普遍质量不高。现阶段农田水利灌溉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农田水利灌溉管理盲目、农田水利灌溉工作中管理不细致、管理体制建立不健全、

1.1农田水利灌溉管理盲目

有的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工作中缺乏条理,容易导致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工作随意进行,灌溉质量不高,灌溉的科学性不够,高科技的运用也较少。水资源匮乏节水能力有限和缺乏水利灌溉管理的资金。2.2农田水利灌溉工作中管理不细致没有一个规范的标准,导致整个农田水利灌溉的管理“泛泛而行”,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很多时候工程的建设中就缺乏具体细致的管理规范,导致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中容易出现问题,为以后的农田水利灌溉工作埋下隐患。

1.3管理体制建立不健全

简单地说就是农田水利灌溉工作,很多时候需要像执行任务一样。但是现阶段的农田水利灌溉工作,没有明确分工,没有明确的制定引导性的管理规范,最终的表现形式就是农田水利灌溉的体制不健全,农田水利灌溉质量也很难大幅度地提高。

1.4水资源匮乏节水能力有限

在我国大多数的粮食及农作物主要产区,目前都出现过水资源不足的问题。一边水资源不足,一边又是比较大的浪费现象。在农田水利灌溉系统设计的时候,就没有对水资源的有效节约利用做出具体要求。

1.5缺乏水利灌溉管理的资金

现在国家对于农田水利灌溉建设的支持力度在不断地增大。但是,真正落实资金的支持还是远远不够的,这样就导致农田水利灌溉技术因为资金缺乏,导致农田水利灌溉质量偏低。

2提高农田水利灌溉质量的方法

针对以上农田水利灌溉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就如何来提高我国的农田水利灌溉质量,给出了以下的一些建议:

1)完善农田水利灌溉的管理制度

同时细化管理工作的内容,保证水利灌溉管理工作能够有效的进行。

2)争取更多的农田水利灌溉管理资金

利用好国家提高关注的大背景,从地方开始向上级争取更多的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建设资金和管理资金。有了资金的保障,才能更有效的提高农田水利灌溉质量。

3)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健全节水体系建设。

要在农田水利灌溉工作中拥有大局意识,要能够认识到农田水利灌溉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也是国家农业发展的大问题。所以必须要做好农田水利节水体系的建设,保证农田灌溉用水,才能提高农田水利灌溉的质量。

4)提高人员的专业素养。

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建设中,必须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专业知识和农业知识的培训,才能做好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建设工作。也需要加大对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更需要加大对农民朋友的科技知识培训,才能有效的发挥农田水利灌溉的效用。

5)增加新技术的运用。

要充分地发挥新科技的作用,在农田水利灌溉中,更多的运用新技术才能拥有新农田灌溉思想,保证农田水利灌溉工作提高效率。

3新农田水利灌溉技术

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农田农作物精确灌溉技术、农作物预报灌溉技术、农作物的调控灌溉技术和农作物的施肥浇灌。

3.1农田农作物精确灌溉技术

如今农业发展已经走进了现代化发展的时代,所以说农业发展需要更多的现代化。以往农业灌溉用水是泛泛灌溉,农作物生长的每个阶段都是一样的灌溉方式,造成了比较大的浪费。如今利用精确灌溉,能够根据农作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制定不同的灌溉用水量,然后使用各种先进的传感设备,可以对农作物生长情况,土质情况做出实时的判断分析,随时做出调整。采用新的先进农田灌溉设备进行精确地灌溉,不仅提高了农田水利灌溉的质量,更是极大地节约了农田水利灌溉的水资源。

3.2农作物预报灌溉技术

预报灌溉其实更多的还是和精确灌溉技术相结合。运用传感设备和分析仪器,对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做严格的检测分析。结合当地对天气情况的预报分析,对农田的用水情况作出预判,这样能够有效地控制农田水利灌溉的用水效率。

3.3农作物的调控灌溉技术

这种灌溉技术对于自动化设备依赖程度比较高,需要大量的充满科技含量的灌溉设备来保证。利用科技优势自动地分析土壤情况,自动准确的给农作物施肥、浇水,能够做到平衡。这不仅仅提高农田水利灌溉的质量,更重要的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作物的品质,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营养。

3.4农作物的施肥浇灌

把农田水利浇灌和施肥进行了整合,提高浇灌的效率,使用专用的化肥,溶解到浇灌的用水中,结合滴灌技术,按最低限度地提高肥料的作用效率,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农业浇灌的作用效果。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