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家乡的风俗端午节范文

家乡的风俗端午节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家乡的风俗端午节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家乡的风俗端午节

第1篇:家乡的风俗端午节范文

一、风俗描写寄托怀念之情。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全国各地都会有不同的风俗习惯,而作者却由端午想到鸭蛋,因为这的确是作者的故乡――江苏高邮最具特色的事物了。但是作者并没有开篇就写鸭蛋,而是先介绍家乡过端午节的种种风俗习惯,诸如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等等,既有和其他地方相同的风俗。也有自己家乡所独有的做法。描写这些内容无疑是为了引出“端午的鸭蛋”,但是这些描写又不仅仅具备这个引领作用,因为写到“端午”,作者的情绪便被调动起来,于是自然会想到儿时故乡的种种做法。这就说明:这些影象,已经深深的留在作者的头脑深处,所以,作者所进行的这些节日风俗描写,实际上就是对儿时家乡怀念的一种体现。

二、端午鸭蛋凝聚留恋之意。

作者叙述了端午节的种种情形之后,很自然的引出自己家乡的另一个特色,也是全文的正题――端午的鸭蛋,给读者营造出一种“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感觉。接着,作者便一一道来:先是介绍高邮的双黄鸭蛋,让人惊奇不已。接下来又介绍天下腌蛋以高邮为最,这里不仅引用清代诗人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中对高邮鸭蛋的描述,而且还拿高邮咸蛋的口感和颜色同别处的成蛋做对比,目的都是为了突出高邮的“咸蛋”质细而油多的特点。紧接着作者的思路又回到了儿时的记忆之中,选取了一件颇具当地特色的风俗――挂鸭蛋络子,进行叙写,如果说刚才介绍高邮的咸蛋洋溢的是一种自豪感的话,那这段描述透露出的则全是儿时的快乐。因此,我们在阅读时所了解到的就不仅仅是作者对家乡习俗的简单介绍,还能够感觉到凝聚在端午鸭蛋中作者对昔日岁月的那种无尽的留恋。

第2篇:家乡的风俗端午节范文

汪曾祺用他特有的平淡而有味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他的家乡江苏高邮地区丰富的端午风俗,并且通过家乡特产——高邮咸蛋的精细介绍,表现他对童年生活的怀想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文章善于在平实的生活中发现诗意的美,而且灌注了作者的深情,蕴藏着作者独特的人生体验,写得趣味盎然。不仅让读者品尝到鸭蛋的原汁美味,还能品读出鸭蛋的味外之味——民俗风味、生活趣味、思乡情味和语言韵味。

一、品鸭蛋之原汁美味

“不识高邮人,先识高邮蛋。”高邮鸭蛋以其独特的口味、多样的吃法、良好的口碑和悠久的历史被人们所熟识。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质细油多,因为“筷子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吃法多样,因为“可以带壳切开吃”,“可以用筷子挖着吃”,“可以和豆腐炒着吃”。

“高邮咸蛋的蛋黄是通红的。”蛋白“鲜、细、嫩”,蛋黄“红、沙、油”,最特别的是多为双黄蛋——声名远扬,因为“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

高邮鸭蛋是“老品牌”、“老字号”——历史悠久,因为清代诗人、诗论家袁枚就曾在他的《随园食单·小菜单》里提到“高邮腌蛋”。袁枚写随园食单中的腌蛋一节距离现在少说也有200年了。

如此特别的鸭蛋:质细油多,吃法多样,一蛋双黄,红白相间,珠联璧合,看着就令人垂涎欲滴!何况名声远扬,历史悠久,难怪汪老会对它难以忘怀。感谢散文大师汪曾祺,是他通过作品让我们品尝到高邮鸭蛋的原汁美味。

著名作家贾平凹在一首记游诗中这样评价汪曾祺:“汪是一文狐,修炼成老精。”汪老作为一代文狐,以超脱的平常心态描写出闲情逸致来,内涵看似单一,其实常有味外之味。

二、品鸭蛋之民俗风味

民俗风味表现在对高邮独特端午风俗的描写。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全国各地的端午风俗差不多。主要是吃粽子、赛龙舟来纪念屈原,有的地方还有系百索子、插杨柳、戴香包等习俗,用来驱虫和祈求吉祥平安。作者家乡的端午风俗有何独特之处呢?

作者先介绍家乡端午节的风俗: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挂鸭蛋络子……系百索子、做香角子等,这是全国各地差不多的风俗,但放黄烟子、吃十二红、挂鸭蛋络子,却是作者家乡特有的风俗。

越是有特色的风俗,就越能体现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越需要浓墨重彩地描绘。“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十二红里我只记得有炒红苋菜、油爆虾、咸鸭蛋,其余的都记不清,数不出了。也许十二红只是一个名目,不一定真凑足十二样。不过午饭的菜都是红的,这一点是我没有记错的,而且,苋菜、虾、鸭蛋,一定是有的。这三样,在我的家乡,都不贵,多数人家是吃得起的。”为什么要吃“十二红”呢?吃十二红代表着老百姓祈求吉祥平安的心愿。因为红是红火的意思,老百姓都希望自己的生活越过越红火。咸鸭蛋越红,就越能成为十二红,越能代表老百姓希望过上红红火火生活的美好心愿。十二红把咸鸭蛋与高邮紧紧的连在一起。

作者怀揣一颗童心介绍家乡过端午节时的各种别具一格的民俗活动,使人顿觉仿佛有酒香扑面而来,这由高邮湖水发酵而成的民俗美酒的醇香令人心醉神驰,回味无穷。鸭蛋是高邮的特产,也是高邮的招牌,更是高邮的文化,小小的鸭蛋寄寓着高邮的内涵和品质。原来一枚小小的鸭蛋居然包含着这么浓郁的民俗风情,我们品到的不仅是作者家乡的民俗风味,还从平淡语言中读到了一件件童年趣事和一颗思乡之心。

三、品鸭蛋之生活趣味

王安忆说:“汪老的文章最好读,他已是世故到了天真的地步,最好读往往最不易读,犹如武侠的最高境界,看似无招,实为至招。”文品如人品,在《端午的鸭蛋》一文中,汪老抛下身份,丢掉架子,完全以孩童的视角写家乡的有关鸭蛋的生活趣事,热切、痴心,仿佛一切都是美的,都是有趣的。

打,打络子。“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丝线打好了络子(手巧之极,宠爱之极)。”

挑,挑鸭蛋。“端午一早(心情之急),鸭蛋煮熟了(勤劳之极),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郑重之极),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自信之极)!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慎重之极)。”

挂,挂襟上。“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心爱之极)。”

吃,吃白嘴。“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美味之极)。”

玩,玩萤火。“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头,不把蛋壳碰破(小心之极)。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鸭蛋壳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里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有趣之极)!”

高邮孩子的心中,鸭蛋不仅只是果腹、解馋的食品,还是他们的玩具、饰品和伙伴,是他们生活中很重要的东西,于是,端午的鸭蛋自然充满了童年生活趣味,成为汪老特别的回忆,成了他记忆中一块乐土,成为他创作的动力源泉。

四、品鸭蛋之思乡情味

第3篇:家乡的风俗端午节范文

那一年我们出口玉米到日本川崎,玉米运到,要熏舱消毒,船员都要下地住宿3天,所以我们就有机会在日本过上一个别样风味的端午节了。

餐厅的门口不知什么时候挂上了鲜艳的鲤鱼旗,餐桌上也早已摆放好用一种当地人称为栎树叶包的豆馅糯米糕,吃时蘸些白绵糖,又甜又可口,还有冲好的咖啡,外加每人两个荷包蛋。吃时自然而然就让我们每个人想起家乡阴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这一天,全国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都有吃粽子的习惯。在我老家的辽西只是没有龙舟赛事,这一点就不如南方热闹。北方的粽子也是用芦苇叶子包的,因为北方不产竹子,粽子里的馅料品种也没有南方的多。不过我们当海员的走遍南北,品起粽子来还是觉得用芦苇叶包的口感好,也许我是北方人的缘故。

日本的端午节为何定在阳历5月5日?我们是带着这个问号请教餐厅中国通老板的。

日本的端午节又称儿童节,是男孩子的节日。这一天有男孩子的家庭,竖起鲤鱼旗,吃粽子和柏叶饼来祝贺。

竖鲤鱼旗是希望孩子像鲤鱼那样健康成长,有中国“望子成龙”的意思。从下面看鲤鱼旗,浮现在蓝天下的鲤鱼就很像在水中健壮地游。另外,为了避邪,他们把菖蒲插在屋檐下,或将菖蒲放入洗澡水中洗澡。说到避邪,还有着这么一段传说呢:从前,有个叫平舒王的君主,诛杀了一个不忠之臣,这个奸臣死后的魂化为一条毒蛇,不断的加害于人。有个有智谋的大臣,头戴红色的蛇头帽,身上洒满菖蒲酒与之激战,最终制服了毒蛇。从此,在端午节时,插菖蒲,薰艾叶,喝菖蒲酒,就流传开来,成为传统的风俗。日本人称“艾旗招百福,蒲剑斩千邪”。

端午的习惯是在日本的平安时代以后由中国传入日本的,到现在,与中国有完全不同的意义了。在中国是在阴历五月初五这一天为纪念屈原而吃粽子和举行赛龙舟活动的。而在日本,主要是为了避邪而吃粽子和柏叶饼。菖蒲是因为叶子的形状像剑,而用来避邪的。从客观情况讲,这个时期是万物生长的时机,同时也是百病可能发生的季节。菖蒲是中药,能够消除病魔。

那么为什么在日本端午节变成男孩子的节日呢?芽这是因为在日语中“菖蒲”和“尚武”是谐音,因此,渐渐地变成了男孩子的节日。人们希望男孩子茁壮成长和事业发展,而且竖鲤鱼旗,摆上武士偶像、盔甲和战帽。

第4篇:家乡的风俗端午节范文

再过些日子,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即将到来,那一天将会放假。国家为何把这传统节日调整为法定假期?我向全班同学抛出一个问题:原来“五一”假期缩短,而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将放假,有什么新的意义呢?学生的交头接耳表明学生只知道假期的调整,不懂其意义。于是,我决定让学生对“端午”进行一次课外搜集,促进课外阅读。同时,这还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绝佳机会。为了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积极的参与精神。我让学生自主处理、设计和组织活动,布置任务――弄清端午节的来历及它的节日习俗。用两周时间进行一次“端午文化之旅”活动。

二、追寻――端午,我们要知道些什么

要让学生感受端午的传统文化,必须了解它的历史渊源。所以查询资料、搜集资料、阅读资料是这次活动的前提条件。也是重要环节。于是,我把学生分成小组,并提供话题。让学生自主选择,时间为一周。探寻调查表格设计如下:

一周后,我让学生展示自己对端午节的认识。

起源探寻组:讲故事――品人物

生:纪念屈原说。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着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汩罗江身死。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汩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逐渐就发展成今天的粽子。(生评:屈原是个非常有才华的人,他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影响深远。他热爱祖国,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生:纪念曹娥说。东汉时代,有位年仅14岁的孝女曹娥,因父亲溺死江中,沿江嚎哭寻找父亲尸体17天,却依然不见其父尸首。于是,在五月五那天投河自尽。几日后,村人赫然发现,曹娥抱着其父,两人的尸首一同浮出水面。当地人为纪念其孝行,将那条河命名为“曹娥江”,并在每年五月五日在此划龙舟竞渡。 (生评:曹娥非常孝顺父亲。)

生:纪念伍子胥说。有人认为赛龙船是为纪念吴国大夫伍子胥的。吴王中了越王勾践的离间计,迫令伍子胥自杀,并令手下把他的尸首装在一个皮囊里投入江中。江南一带的人民,怜悯伍子胥,在每年五月五日他尸首投入江中的日子,都要划龙船迎接潮神。 (生评:伍子胥善良忠诚、视死如归。)

特色调查组:展风俗――议特色

学生展示自己感受到的家乡传统习俗和了解到的其他地方的风俗。

生:端午节吃粽子,这是我国人民的传统习俗。由来已久。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我们家乡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繁多。

生:从粽子的馅料看,我查的资料是北方多为枣粽,而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

生:吃粽子的风俗,不仅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生:我从搜索的资料中得知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文学诗词组:诵诗谣――悟文化

课堂中先让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端午诗词和童谣。在小组间互相交流后进行诵读,品悟赏析。例:

端午(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老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端午童谣

五月五 过端午 赛龙舟 敲锣鼓 包粽子 插艾蒲悼念屈原也祈福

喝雄黄 把虫除 取井水 正中午 立鸡蛋莫心浮端午习俗传千古

三、策划――端午。我们该做些什么

我创设“学校端午节活动策划任务”这一情境。让学生策划并说出理由。

主题一: “手拉手”――民俗文化。建议学校在端午节期间带我们走进农村“结对子”学校,走进结对子同学家里,和叔叔阿姨们一起包粽子,体验生活,感受农村端午气氛。

策划理由:走进“手拉手”结对子学校和小伙伴们一起包粽子,体验生活,一来有利于我们对地方端午民俗的了解,二来也可以和农村伙伴们一起了解端午文化。

主题二:进校园――赛事文化。建议学校在端午期间举行与端午有关的讲故事比赛和诗谣诵读比赛,还可以进行端午童谣创作比赛。

策划理由:通过诗谣的诵读,一方面能体会和宣传端午文化,另一方面在创作童谣中培养同学们的语文能力。

主题三:进课堂――广告文化。建议学校开展“走进商场,为‘宁化客家粽子’设计包装及广告(包括语言和图案)”的比赛。

策划理由:在活动中培养我们的实践能力。同时展示同学们的创新能力。

另外,也有学生建议:端午节过后,天气变热。百虫活跃,为福利院进行大扫除搞卫生,撒放生石灰。以除“毒气”。

四、感言――端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现在,人们过端午节除了吃粽子以外就没什么活动了。那么,通过这次活动,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呢?

起源探寻组:我们组同学认为,收获最大的是了解到端午节的由来。原本只知道是纪念我国伟大诗人屈原,现在知道它还是纪念伍子胥、曹娥的节日。

习俗特色组:我们组最大的收获是了解到端午节是我国两千多年的习俗,除了吃粽子,还有不少地方赛龙舟,它是端午节最热闹、最隆重的活动。

第5篇:家乡的风俗端午节范文

又到一年粽飘香时,端午节是中国人民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学生会打算策划哪些节日活动呢?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学生会端午节活动方案,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学生会端午节活动方案1

夏历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过端午节是我国两千多年来的习惯。端午节同时是一个可以和亲友团聚一起度过的节日。作为当代大学生许多同学因为在外读书不能回家与家人团聚,四川警安职业学院团委学生会社团联合部决定在端午节之际开展以"我们一起过端午"。让大家了解端午佳节。

一、活动目的:

以游戏的形式体现端午的风俗,弘扬民族文化,烘托节日气氛,丰富校园文化,活跃同学们的课余生活。

二、活动时间:

六月六日三、活动地点:男生公寓门口

四、主办单位:

__警安职业学院院团委

五、活动具体安排:

(1)吃粽子大赛参赛人员以三人为一组,蒙好眼睛,待主持人宣布比赛开始后,参赛人员在原地转五圈,然后找到自己的粽子,以最快的时间将粽子解开以最快的速度吃完,当完全吃完后举手示意,工作人员检查无误后,由我们的主持人宣布比赛结束,根据用时最短选手获胜,发放奖品.其他两位发放纪念品。

(2)追忆历史,端午有奖问答我们在场地周围悬挂长绳,绳上按顺序粘上有关端午节风俗,歌谣等的问答题目.同学们若知道题目答案的可将题目拿下,到对奖处回答,答对者发放奖品。

(3)夹弹珠游戏每组2名参赛者,各1双筷子,1个水杯.工作人员宣布开始后,计时1分钟,选手开始夹弹珠,时间到,工作人员宣布结束并检查各杯中弹珠数目,数目多者获胜,发放奖品。

(4)镖王争霸端午有射箭的风俗.由于条件限制,我们以飞镖代替射箭.射镖距离为2米,以超过3镖总数超过18环者为胜。

(5)观看与端午有关的电影此项活动由电影协会主办,首先我们在网上下载有关端午习俗的电影,如划龙舟和各地在端午节的习俗,让大家增长见识,最后播放有关纪念屈原的电影,活动在电影中结束。(6月3日晚开始,放假期间每晚播出)

六、经费预算:

横幅:30元飞镖盘:40元(买两个)纪念品:200元粽子:50元共计:320元

学生会端午节活动方案2

一.标题

屈原报梦灵机一动

二.活动概况

_月_日中午11点半,实践部在食堂门口开展主题为“屈原报梦灵机一动”端午节猜灯谜送粽子的活动,得到同学们的积极配合

三.活动整体评价

此次活动的前期准备时间仓促,我们实践部在一天内完成了海报及传单的制作。但是参与活动的同学积极性高,活动现场的气氛十分活跃。此次活动的目的是希望给同学们带来一些节日气氛,也想提醒大家中国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四.成绩经验

成绩:此次活动圆满成功,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给同学们带去了节日的问候,同时也呼吁大家重视中国的传统节日。活动反响不错,贴近同学们的生活。

经验;此次活动提高了我们部门委员对活动的组织能力,虽然策划到执行的时间较短,但是对活动的宣传,海报的制作及活动执行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为今后更好的开展工作打下基础。

五.存在问题及教训

1.前期的准备时间短,宣传力度不够,影响力较小,没能让更多同学参与。

2.由于经验不足,购买的材料不够。

六.今后努力方向

吸取这次活动的经验和教训,运用在今后的工作中。多做贴近同学生活,同学自身感兴趣的活动。发扬团结和努力的工作精神,避免此次活动出现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出现。让同学们在校园里一样有过节的气氛,让校园充满温情。

学生会端午节活动方案3

一、活动主题:

让学生充分了解各地在端午节里各种各样的风俗习惯,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了解这节日的渊源,形成,民间各种不同的庆祝方式以及其中所承载的中国所独有的文化内涵,以此来体验的意义;体会班级就是一个大家庭,人人都是班级大家庭的成员,应该相互关心,相互爱护;增强学生爱父母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同时通过这次活动,使学生初步理解中国传统节日中所蕴涵的文化内核,真正了解节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帮助青少年增强科学节日文化理念,弘扬创新节日文化,让节日真正给我们带来快乐与幸福。

二、活动目的:

1、学生通过上网查找资料、调查访问等方式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及民间习俗。

2、能使用多种方式获取资料,合理整理资料,对资料进行归类。

3、通过对家人、邻居、同学等的交流,养成良好的口语交际能立于主动学习的能动性。

4、通过亲手尝试包粽子,提高劳动技能与操作能力,体验成功的乐趣。

5、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激发团结互助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

三、活动时间:

5月26日——6月6日

四、活动对象:五年级全体学生

五、活动内容:

1、举办一次端午节知识竞赛

五年级每班选五名同学参加,6月5日中午12点集中五(5)班教室。

2、组织一次屈原故事巡讲活动

五年级每班选三名同学准备好一个有关屈原的故事讲给一、二年级的同学听,讲故事时间为5月29日晨会课时间。(请一、二年级班主任拍好照片。)

五(1)对应一(1)一(2)一(3)

五(2)对应一(4)一(5)一(6)

五(3)对应二(1)二(2)二(3)

五(4)对应二(4)二(5)二(6)

3、学包一个屈原爱国粽子

五年级班主任发动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学包粽子,拍好照片。

4、出一张关于端午节的小报

五年级每班出三张小报。

5、写一副屈原爱国书法作品

五年级每班交两幅作品,硬笔、软笔都可以。

6、制作“端午时节话屈原”的晨会PPT,并利用晨会课进行宣讲

五年级每班制作一个PPT。

备注:所有材料于6月6日前交给钱亚琴老师(邮箱:394347643@qq.com)

第6篇:家乡的风俗端午节范文

翻翻我们的历史或者典故,竟会吃惊地发现,很多不同朝代的历史名人居然都和这个节日有着不一般的

渊源。

首先要说的是楚国大夫的屈原。粽子的来历妇孺皆知,这个爱国人士的自杀国行为两千多年来给华夏人民的生活缀上了记号。每年的这天,全国几亿人一块吃粽子,大家都完全忘了这东西当时造出来是为保得屈原的全尸,拿来扔到江里喂鱼虾的。

另外一个不得不提的人是春秋时期的介子推,这位敢于割自己的肉给重耳吃的明士,却最终被已经成了晋文公的重耳,给一把火烧死在山林里。虽然晋文公是过失杀人,但是每年过寒食节的时候,人们还是要扼腕叹息一阵。据说把端午当成寒食节来过的,只有山西一带的老百姓,所以,介子推和端午节的典故是有一大部分人所不知道的。

再有就是伍子胥也和端午节有关联。从“伍子胥迎涛神”的传说来看,这个左派人士的牺牲虽然没有屈原般的轰轰烈烈,但是却在临死前跟神仙搭上了话茬。伍子胥确实死得窝囊得很,他因为主战被夫差赐死,然后把尸体投入了江中,并且临死摆脱不了公报私仇的干系。

饮食文化

端午节要吃粽子,这似乎是全国各地的习俗,但是老百姓的智慧是不会允许这么单调的事情重复几千年的。中华民族南北地域跨度大,饮食文化也有很大差别,端午节是最能展现各地饮食文化不同的一个特殊日子。

甘肃省有些地方这天要蒸“面扇子”。发好面,弄成扇形,层层撒上碾细的熟胡椒粉,表面捏成各种花纹,还得染上漂亮的颜色。这种食俗据说是由端午节制扇、卖扇、赠扇的风俗演变而来的。

江西南昌地区端午节要煮茶蛋和盐水蛋,套上五颜六色的网袋,挂在小孩子脖子上,以求平安。

东北地区端午节要吃打糕,温州地区要吃薄饼,而福建地区却要吃一种叫做“煎推”的东西,面粉、米粉、番薯粉打成糊糊,然后再下油锅煎成一大片。不过,“煎推”可不是光用来吃的,雨季来了,家家户户都预备着要“补天”呢。

精神崇拜

端午节是古代的卫生节,在我看来,不仅是生活卫生节,还是心理卫生节。

古人称五月为“恶月”或“百毒月”。端午前后阳光炙热,百毒齐出,于是古人就寻找了很多东西来避毒,当然,水土不同,所选的东西也不同。实际一点的北方人用艾草和蒜头,浪漫一点的南方人就用菖蒲和石榴花。

端午要防五毒,尤其是儿童,他们对这类东西几乎没有抵御的能力,所以端午又叫娃娃节。民间的五毒也各有说法,中原地区的五毒是蝎子、蜈蚣、蛇、毒蚧、壁虎。家乡的端午前后,大人都会给小一点的孩子缝肚兜,红色或者黄色,上面绣了五毒的形状。不过,不知道我小的时候有没有享受过这样的待遇。

第7篇:家乡的风俗端午节范文

端午节是我青葱少年的企盼,吃粽子,喝雄黄酒,额上还被父亲划上一个大“王”字。入得午宴,少不了吃五红:黄鳝、苋菜、鸭蛋黄、龙虾、黄瓜,在回味美味佳肴中品咂着母爱的温馨。傍晚,总爱到青弋江看“龙舟竞赛”,赛手一色的白头巾,红衫衣,灯笼裤,一双双手紧攥木浆奋力齐整地划着,还喊着号子“冲——冲!”岸边人声嘶力竭鼓劲加油。夺冠的队员个个戴花披彩,好不威风。夕阳西下,余兴未尽的我随父回家,我问父亲为什么不早点开赛,他告诉我:端午是毒五月。正中午太阳毒不能出门,我们边说边走,不觉来到深巷,父亲指着家家户户门楣对我说:你看哪家门上都插了菖蒲、艾草、石榴花、龙船花,这就是为了“避邪”。父亲说他们小时候在乡下,大人很讲究“避毒驱邪”,他说江北人端午节还有“丟灾”活动,家家门框上贴有葫芦花,上刻五毒即蝎子、蜈蚣、壁虎、蛇、蛤蚧,贴在一张纸上。端午一过就统统摘下扔到门外,完成“丟灾”活动。你妈妈小时侯每逢端午,外公外婆总把她打扮得漂漂亮亮,头戴石榴花用以辟邪。你妈妈嫁到我家后,每逢端午她都要回娘家,用绫罗制成小老虎、桑葚、樱桃等用彩线穿成串悬在钗头,简直成了“唱戏的彩旦”啦!当时乡下习俗就是如此,小孩子也是这样,还要用艾叶泡水洗澡意在消毒避邪。

父亲是个饱学之士,他还给我说了许多有关端午的故事:大诗人屈原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最后投江而死。端午节人们投粽子到江中就是表达了人们企盼江中蛟龙、鱼虾不要吞噬诗人的尸体,江上龙船竞渡也是为了造声势,赶走蛟龙。他还说了“白蛇传”的神奇传说,至今,我心里对许仙与白蛇娘娘的爱恨情仇记忆犹新……

少不更事的我,懵懂感受到端午节好玩,有吃有戴还看龙舟比赛听故事。随着岁月的沉淀,知识的积累,我如今已成了老人,越来越深地体味到端午节的深刻文化内涵。每当吃上爱人包的粽子,我就情不自禁吟上唐代诗人元稹的《表夏十首》的诗句:彩镂碧筠粽,香梗白玉团。津津有味的粽子吃进肚里,暖遍全身,它可是爱人将爱和情一齐包进我的心房。如今过端午节,每当在姑溪河畔目睹诗城龙舟比赛时,我就想起了2000多年前战国时期的三闾大夫,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不朽诗作《离骚》《招魂》《天问》,篇篇似座座丰碑矗立亿万人心间。我为诗人赤诚的爱国信念所感佩,为他救国无门的痛苦而忧伤,更为他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得上下而求索”的不屈不饶精神而震撼。每逢过端午我总一遍又一遍吟诵屈原的诗作,一次比一次感受深刻。

第8篇:家乡的风俗端午节范文

2、端午节到,心中思念更甚前。艾草萋萋门前挂,粽子迷香鼻尖传。十全十美心盼望,举家团圆日夜期。短信祝福悄来到,愿你端午合家欢。

3、端午节,传承了一种情怀,悲壮而凄美,气吞山河。它向世人所传达的,是一个诗人忧国忧民、热爱故土的高尚风格。端午节,沉淀了一种精神,厚重而坚固,历久弥新。它向世人所阐述的,是一个勇士不畏暴虐、坚持斗争的伟大壮举。两千多年以来,端午节所特有的这种情怀和精神,从来未曾改变

4、屈原的一生无疑是悲壮而又伟大的。虽然他在政治上失败了,但是他始终不渝的效忠祖国的爱国热情,坚持不懈的抵御强敌的战斗精神,和他可与日月争光的巍巍人格,千百年以来,一直深深受到世人的缅怀尊崇和爱戴,感召和影响着无数中华儿女。

5、锄禾在端午,汗滴禾下土。为了盘中餐,生活不怕苦。朋友送祝福,清凉能解暑。事业展鸿图,机会不胜数。健康永常驻,快乐不迷路!端午快乐!

6、甲:今年的端午节,你们老板发的是粽子还是其它什么啊?乙:今年端午老板发脾气了。

7、风中飘过一朵哭泣的云,撕扯着六月的鳞片。如果思念的风还能吹醒季节,就像吹醒汨罗河桥头熟睡的粽子,我乘坐一枚艾叶在《离*》与《天问》之间自由的泅渡。对于那些擦肩而过的许诺,我会牢牢嵌进心里,永不忘记!

8、艾叶飘香,给你带来灵气!粽子味美,给你带来财气!屈子显灵,给你带来福气!衷心地祝你及全家节日快乐,万事顺利!

9、屈原的一生无疑是悲壮而又伟大的。虽然他在政治上失败了,但是他始终不渝的效忠祖国的爱国热情,坚持不懈的抵御强敌的战斗精神,和他可与日月争光的巍巍人格,千百年以来,一直深深受到世人的缅怀、尊崇和爱戴,感召和影响着无数中华儿女。

10、大家都夸你敏而好学,学什么像什么,我记得那天你学刘德华唱歌,真的很像耶。端午节来了,我想你也应该给大家模仿一下屈原跳江自杀,如何?

11、我也买来艾蒿菖蒲挂在门旁,看着翠生生的菖蒲,闻着扑鼻的艾香,我的思绪载着我的心儿,穿越千山万水,亲近了家乡,闻到家乡端午节特别的味道,看到家乡端午节特别的风景。

12、爱是缘,被爱是份。缘随天意,份却在人为。缘分是前世临终前的感情延续,缘分是此生轮回前不变的誓言。缘分是你我曾说过的幸福约定,缘分是再做人时还能在一起的美好梦想!亲爱的,祝你天天开心,天天快来!

13、端午节即将来临之际,提前为你端上祝福:祝你幸福安康,万事如意,端午快乐!艾叶香,麦浪黄,人间美景是端阳。

14、家乡端午节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哪家有出生后过第一个端午节的孩子,村里人特别重视,无论是不是自家的亲戚,人们都会买上两尺红布头或是一条红红的蛤蟆裤兜老虎兜,里面包上几十粒糖果,送过去给那家孩子,说这样孩子会旺旺相相地生长,孩子将来生活会红红火火甜甜蜜蜜。

15、端午节快到了,甬城街头小巷,到处飘散着粽子的馨香,也随处可看到手拿艾蒿菖蒲的人们,脸上充满节日的喜气。人家的门楣上柱子旁早挂上了一把新鲜的菖蒲艾蒿,它们为主人把持着门槛,散发出淡淡的清香,驱除着邪气,守护着安宁。

16、那时的端午节每每会到河边采来苇叶,傍晚我们围坐在母亲身旁,看着修长柔软的青叶,是如何在母亲手中变成一只只棱角分明,却又圆润的粽子。那时只是想着如何能多吃两只,而忽略了母亲看我们时的眼光。渐渐长大,渐渐明白,那一根根缠在粽子上的丝线,就像母亲的心思一样柔软。

17、【端】上一碗好运,【捂】住满满的幸福,【接】着财富的降落,【快】点吃个粽子,【乐】呵轻松一笑!祝你端午节快乐,幸福一生,甜蜜永恒!

18、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19、粽想对你表白,我的思念是多么强烈;粽想对你倾诉,我的祝福是多么浪漫。一年一度的端午节,短信声声传耳边,啊!祝你快快乐乐端午节。

20、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粽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万水千山粽是情。端午节,要吃粽,祝你粽横四海,粽是走运!端午节快乐!

21、如此悲壮的伟人,如此悲壮的事迹。时过境迁数千年后的今天,我们都忘了这一切一切。我们所记得的,只是粽子,只是龙舟,只是刚被国家确立的法定节日。没有多少人会记得几千年前的今天,有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心如刀割,绝望地投江自尽。

22、常常把你思念,喜欢你青涩的外表,爱上你美丽的内心,总是忍不住想吻你,我要大声说我爱你粽子,呵呵,端午节到了,愿你快乐相伴,万事如意。

23、端着温馨的祝福,舞起轻柔的思念,节省所有的时间,祝福亲爱的朋友,拟出别致的短信,快出动车的速度,乐在你的心上。

24、端午吃啥?粽子,吃前吊胃,吃中美味,吃后不足胃。端午玩啥?发短信,发前动心,发中开心,发后不烦心。愿你端午节吃得香,玩得乐!

25、端午节工作指导方针,以友谊为基础,以手机为平台,以短信为手段,以祝福为目标,以你为工作对象,以笑容为考核标准,工作完成以后请吃粽子宴。

26、花儿娇,酒儿醇,酒不醉人人自醉;水儿清,蜜儿浓,蜜不甜人人自甜;节儿乐,粽儿香,粽不迷人人自迷。端午,节不乐人人自乐!

27、屈原,中国着名的爱国诗人。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28、端午节各省风俗:山东早起饮杯酒,传说可以辟邪毒;陕西兴安观竞渡,兴平端午耍人偶;湖南攸县供龙首,草船泛水送瘟疫;江苏嘉定过端午,无论贫富买鳇鱼。

29、我粽言粽语的祝福你:平安健康!我粽模粽样的祝福你:幸福温馨!我粽看粽吃的祝福你:端午快乐!

30、许多年过去了,家乡的习俗有的也稍有改变,但不变是淳朴厚道的民风人情,不变的是人们对于端午节的年复一年的欢度;生活的酸甜苦辣或许会磨掉人的棱角,但磨不掉渗入骨髓的乡心乡情,磨不掉珍藏在记忆里一幅幅老照片的温馨气息。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年年岁岁端午节,岁岁年年故乡情,家乡的端午节,我无论在那里,都能闻到麦粑里你的香甜,都能看到到艾蒿里你的容貌。在端午节即将来临之际,我祈愿家乡的父老乡亲安康幸福,祝愿家乡人节日快乐!

31、家乡端午节也有插艾蒿的习俗,那些艾蒿都是在端午节那天早上,人们自己到田头地埂找到野生的一蓬,然后割回来。并不是每家每户都要亲自去割,左邻右舍只要有一个人去了,他一定会割来一捆,然后分发给其他人家。于是,一个早晨,你只看到几个人去割艾蒿,但吃完早饭,会看见村里所有人家门上都插上了青青的艾蒿。

32、端午,人早起均需饮酒一杯,传说可以避邪。日照端午给儿童缠七色线,一直要戴到节后第一次下雨才解下来扔在雨水里。临清县端午,七岁以下的男孩带符(麦稓做的项链),女孩带石榴花,还要穿上母亲亲手做的黄在鞋,鞋面上用毛笔画上五种毒虫。意思是藉着屈原的墨迹来杀死五种毒虫。即墨在端午节早晨用露水洗脸。

33、今天端午节,愿你乘坐好运的龙舟,饮一杯消灾的雄黄酒,采一株长寿的艾叶,佩一个吉祥的香囊,吃一个香甜的粽子,有一个祥和的家庭,多一个幸福的微笑。祝你端午节快乐,合家团圆,万事如意!

34、艾叶又飘香,时间近端阳;低头思好友,就在水一方;念念未敢忘,问候送心上;届时配香囊,佑你永安康;粽子尝一尝,瑞气满口香。

35、《红豆》寄相思,《糯米》呈祝愿,《大红枣》报平安,《土鸡蛋》爱装满,《荷叶》打个包,祝你端午吉祥如意,合家美满,顺顺利利!

36、忌端午节打井水,往往于节前预汲,据说是为了避井毒。市井小贩也于端午节兜售樱桃桑椹,据说端午节吃了樱桃桑椹,可全年不误食苍蝇。各炉食铺出售五毒饼,即以五种毒虫花纹为饰的饼。()滦县已许聘的男女亲家咸于端午节互相馈赠礼品。赵县端午,地方官府会至城南举行聚会,邀请城中士大夫宴饮赋诗,称为踏柳。

37、端午节的粽子真是让人惊讶不已,芦苇的长叶,江南的糯米,还有蜜制的大枣。包制成一只只粽子,开水一煮,苇叶清爽的香气,糯米浓腻的粘香,还有蜜枣的甘甜,混在一起是怎样的享受啊。什么样的人会有如此的妙构,让千古的人们都为之沉醉。

38、艾草的清新,粽子的甜香,气味缭绕,让您感受生活的美妙;人群的攒动,龙舟的赛跑,时间重要,让你体验紧张的奇妙。端午愿你玩的开心,吃的好,过的逍遥!

39、单纯的你,粽是被人关怀;善良的你,粽是被人保护;可爱的你,粽是被人疼爱。今天端午节,希望今天的你,粽是被人祝福。端午节快乐!

40、禁止端午节不理我,禁止吃棕忘了我,禁止包棕不帮我,禁止闲暇的时候不想我,禁止有搞笑的信息不发给我,端午节快乐!

41、今年送你的粽子不一般,有开心馅的粽幸福,有平安馅的粽健康,有吉祥馅的粽如意,有财富馅的粽好运,你可要收好,愿你端午节快乐。

42、端午节起源于春秋战国,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古民谣唱到: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关于节日的由来有很多,有纪念伍子胥的迎涛神,有纪念孝女曹娥,有纪念诗人屈原等等。但关于恶日的传说最早,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相传这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并且人们还避端五忌讳,称之为端午。

43、当你睁开眼晴时,希望你能看到我祝福,祝你有个阳光般的心情;闭上眼睛前,要你收到我的问候,晚上做个好梦,祝端午节快乐!

44、端午是个美好的节日,在这并不美好的现实中可以寄寓一些幽思,让凡尘蒙蔽的心,在青色的古意间得到片刻的回归,认取生命中的真意,可以让生命更加真实一些。

45、今日端午,让我托诗人的福,请你多吃些粽子;偶尔的繁忙,不代表遗忘;夏日的到来,愿你心情舒畅,曾落下的问候,这一刻一起补偿,所有的关心,凝聚这条短信,祝端午节快乐。

46、淡淡烟雨,淡淡愁,淡淡明月,上西楼,淡淡鱼儿水中游,淡淡蝴蝶落绣球,淡淡胭脂淡淡酒,淡淡酒解淡淡愁,淡淡思念给朋友,祝端午节快乐!

47、端午伴着五谷,幸福填满一屋;糖馅裹着幸福,吃下没有苦楚;香粽艾叶同煮,走过漫漫长路;粽有情艾有意,一生和你共度。

第9篇:家乡的风俗端午节范文

一、挖掘民俗文化的内涵

语文包含了语言和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兼具人文性与工具性。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以知识,也应渗透文化教育,让学生了解优秀的民俗文化,感受民俗文化之美,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传承民俗文化。所以,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在教授语文知识,分析民俗文化现象时,还需充分挖掘优秀民俗文化的内涵,巧妙渗透民俗文化的内涵与价值。在初中语文教材中,不少课文蕴涵了民俗文化气息。如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专题则是“民俗风情”。在教学这些课文时,教师可由文章注释、文章中的字词句、阅读提示切入,充分发掘其中所蕴涵的民俗文化背景,发掘其中的哲理内涵;亦或由故事情节

切入,把握其中所隐含的特定传统民俗文化内涵;还可从文章的主题出发,抓住民俗文化中所蕴含的传统美德。例如:《端午日》的作者沈从文围绕“端午日”这一话题,依照争看划船、竞追鸭子、赛事结束的时间顺序展开,描写了赛龙船、捕鸭子的欢乐场景。课文中的三个“莫不”,活画出湘西民俗、民风的特点。在描写河上赛龙船时,作者着重刻画了划船者的精神风貌,展现出奋力拼搏的画面;在描写竞赛时,引出联想,使人想象到士气高昂、鼓声震天的激烈战斗场面。这样,通过多个精彩场景,向读者展现了湘西茶峒人庆祝端午的热闹场面,表现了湘西人的淳朴民风,并展现出合作争先、奋发向上的民族精神。这样,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学生可了解湘西端午节的风俗习惯,体会民俗文化的魅力之所在,感受桨手风采,理解合作、拼搏的精神,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二、创设民俗文化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是增强学生感知知识的有效途径。同样,在渗透文化教育时,也需要创设良好的文化教学情境,让学生融于文化氛围中,受到文化感染。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教师可采取对比、外联、内引等方式进行民俗文化渗透。同时,情境创设,还需因势因时而异,依据教学需要,考虑学生学习的特点,设置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以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布置教室,教师可让学生在教室的墙壁上贴上节日风俗画、传统年画,张贴关于民俗文化的谚语诗句等,创设出浓郁的民俗文化氛围;亦或适当地引入关于民俗文化的歇后语、谚语,让学生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地体会传统民俗文化的美妙与精深;亦或根据教学内容,优选相关的视频等,巧妙地融合语言感染力与审美感受,营造出良好的文化氛围,让学生感受文化之美。如在学习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我的思念是圆的》时,因这些文章都与中国传统的节日―――中秋节相关,教师可以进行专题教学―――《走进民俗风情》。可创设问题情境,提问民俗知识:在中秋节,我们会吃月饼,会赏月。我们是否因喜爱吃月饼而买月饼?这一晚上的月饼与平时的月饼一样吗?西方有这一习俗吗?让学生认识到:我们并非是喜欢吃月饼,而是在民族传统的意识形态中,在中秋佳节中,吃月饼与赏月,象征

着美满团圆、合家欢乐,这是中国的一种特定的民俗。因而这晚的月饼独具意味。同时,中秋节的月亮,也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象征着永恒、爱与美等,也被人们赋予了不同意蕴,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因此,吃月饼、赏月,是品味民俗文化,而非简单活动。教学完

后,教师还可让学生搜集有关咏月的诗词,或以“月的联想”为主题制作黑板报。

三、组织民俗文化体验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