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地理初中知识点总结范文

地理初中知识点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地理初中知识点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地理初中知识点总结

第1篇:地理初中知识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中地理 地理知识 学习地理

入高中文科学习以来,地理便成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由于它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的双重性质,所以其学习既不同于理、化等理科课程,也与政史等文科课程迥异。古人云:“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学”就是要有好的学习方法。从个人的地理教学学习经验出发,我就高中地理的学习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成几个方面,希望能够对读者的地理学习起到一些有益的作用。

一、注重地理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学习就会从“享受”变作“忍受”,成为负担。要让学习地理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获取,才能够轻松地学好地理。因此,学习地理,首先就是要培养对地理的兴趣。只要我们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生活离不开地理;只要我们联系实际学习就会感觉到地理非常实用且趣味横生。不少同学的父母会把地图压在学习桌的玻璃板底下,这一方法十分奏效。因此,为了培养兴趣,建议大家把世界地图与中国地图挂在自己经常看到的地方,这样随着时间推移,地图的每一个细节都会潜移默化刻入我们脑中。

二、做好课前预习以及课后复习

高中课程较紧,且相对初中知识来说,知识量增加了很多,单单只靠学生上课听讲并不能完全消化当堂课的知识,甚至会出现,学生还没有理解知识点老师就已经讲完了的局面,就会使得学生仍然停留在上一个知识点,影响以下知识的学习。例如地球运动这一节,很多知识都比较难理解,学生在一个知识点弄不懂时就会影响以下知识的学习,所以就需要学生提前进行预习,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有总体的把握,对理解难度较大的地方做出标记,这样,在老师上课时就可以更加专注去解决此难点,加快学生的反应速度,能够尽快的跟上老师的思路。课后的复习,可以巩固知识,是地理学习中的重要环节,在复习的时候可以采用多种方法,首先就是要看书,先对本节课的所以知识进行回忆,加强各个知识点的记忆。其次就是家强知识的运用能力,学习知识的目的是要会运用知识,所以,我们可以采用做练习题的方式进行复习,加强知识点的运用。如气候的相关知识,各个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影响因素容易弄混,我们就可以通过练习题的方式来加强记忆。熟能生巧,只要练的多了自然就会记住。

三、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融会贯通

高中地理是建立在初中地理学习的基础之上的,初中地理中区域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地理要素,往往是解决高中地理问题的基础。因此,具备必要的初中地理知识是学好高中地理的保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同学的初中地理知识已经淡忘,影响到高中地理的学习,因而有必要在高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不忽视初中地理的知识的学习。注意高初中知识的有机联系,把系统地理知识落实到具体的地理区域中去理解、分析、解决问题,才能使知识得以融会贯通。同时,要想学习好这一学科,建议大家多接触一些课外知识,以拓展自己的视野与思路,达到高屋建瓴,居高临下的境界,获得天马行空,恣肆的效果。我在平时学习时,经常会去看《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或者是上一些地理网站,通过这些,我了解了更多的地理背景、原理。书本知识由此得到深化、升华。在试题中引入新的知识背景时,往往就能够做到轻车熟路,进而迅速找到相应的知识点而不至于一头雾水紧张害怕。

四、地理学习必须重视图文结合

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必须重视地图,识图、用图也是地理学科最重要的基本技能。高中地理教材中有着丰富多彩的各种类型的插图,与文字配合,使教材内容的呈现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学习时,不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都要重视图的学习和运用,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掌握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地理规律和原理,使地理易懂易学、好记好用。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和学习地理最重要的工具,运用地图记忆地理知识是最准确、最牢固、最有效的记忆方法。地理内容纷繁复杂,但几乎所有的地理知识都源于它在相关图上的位置。学习时要做到看书与看图相结合,将地理知识逐一在图上查找落实,熟记;平时要多看地图(还可以填图、绘图),“图不离手”(每次看几分钟也行),把地图印在脑子里,并能在图上再现知识。这样,当我们解答地理问题时,头脑中就能浮现出一幅形象、清晰的地图:“地球运动”,“大气分层”,“山河分布”,“洋流流向”,“国家位置”,“铁路干线”,“工业中心”等,于是,我们就可以从中准确而有效地提取需要的信息,从容作答。学习地理,应该养成读图用图的习惯,培养读图用图的能力,只要胸有成“图”,定 能事半功倍。

五、理清地理知识的网络,建立知识框架

第2篇:地理初中知识点总结范文

一、课上高效记忆

学生们只有懂得如何去记住知识,才能更好地掌握和运用知识,最终站在学习效率的“金字塔”的顶端。想要实现这样的目标,看似短短的课堂时间,其实是重中之重。下面,我将着重阐述一些引导学生们寻找记忆窍门的教学方式,让同学们紧紧抓住课上得宝贵时机。

1.理解记忆法。

这是一种把需要记忆的内容,通过抽象成对自己来说容易记住的内容的一种方式。曾有一位老师这样做:在七大洲辨别的学习中,这位老师把学生们分成七个小组进行讨论,先让他们自行观看七大洲轮廓图,然后想出记住他们的办法。最后他们竟编成这样的口诀:“亚洲南面三半岛,非洲东南一大岛,北美东北最大岛,南美三角几无岛,南极像朵鸡冠花,欧洲海岸最曲折,大洋洲上有驼峰。”且不论韵律,但这样的口诀由大家一起讨论得出,记忆深刻,同时他们的观察力与创造力可见一斑。

2.电影图像记忆法。

就像拍照时胶片曝光一样,用人眼对图像的长时间观察对大脑相关区域进行“曝光”,达到记忆效果。有一位老师曾运用过这种图像记忆法:在七大洲四大洋的学习中,让同学们先看分布图两分钟,紧接着闭上眼睛,尽量让图像在脑海中浮现出来,这些图像在很多同学的脑海中会像放幻灯片一样出现,没有反映出来也没关系,可以再睁开眼睛“拍”一遍。另外,这个方法在中国地形区的分布、世界气候类型分布、中国气候分布等学习中效果同样非常明显。

3.区域联系总结记忆法。

我们都知道,任何事物的存在都不是孤立的,地理事物也是一样的,想要存在,就必须具备其存在的各种条件。举一位教师的例子,在八年级地理的东北区域学习中,他首先让学生只看地图册,然后让他们根据地图和学过的知识,列出有关东北的所有知识点。在这些知识点中相联系的是哪些呢,学生们就会自己摸索。按照这种方式,学生在以后区域地理的学习中,就会感觉有章可循。

4.区域对比差异记忆法。

事物之间有互相联系,就注定有差异,所以我们可以依靠地理中知识点的差异进行对比记忆,这也正是地理学独具的特点。在不同区域,如果它的地形、地势、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气候等条件相似度很大,它们会具备相似的区域性特征。但是其他原因也会造成区域之间的明显差别:比如同处黄河流域且纬度也差不多的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与华北平原就有着显著差异。这些特征,就需要在教师引导后,让学生们自行探索,发现这些差异并形成记忆。

二、课后合理温习

当然,课后的及时回顾,对知识印象的加深也很重要,这就需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作业的布置、评价。作业布置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多地记住课上内容,更好的消化吸收的知识。然而经过长期发展,作业布置本意被扭曲,大量地理作业席卷而来,这些作业不但没能让学生们真正记住什么,反而造成了学生们的兴趣缺失问题。所以让学生减少这样的心理负担,并从这种大量效果不佳的作业中解脱出来是十分必要的,布置有针对性的作业,而不是要每次都布置。但凡布置就一定要有重点,让学生们不仅将知识很好的消化,更要达到举一反三温故知新的效果。对于每次安排的作业,教师也要认真的做作业评价,客观地将学生做作业的优缺点指明,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同时也能增进师生感情交流,让学生真的感受到自己在学习地理。作为教师,不要总是抱着让学生在考试中多拿几分而教学,而是让学生掌握更多学习能力而教学,这样进行下去,学生的考试成绩一定不会差。

三、地图贯穿始终

第3篇:地理初中知识点总结范文

丰富多彩的知识课堂,谁都会喜欢。高中课程中,地理学与其它各门学科比较,其中一个最突出特就是要文理兼融。它既具有理科上的逻辑与严密性,同时又兼容文科中生动形象的灵活性。在高中地理课中,其主要部分是自然地理,它包含宇宙、陆地、大气、海洋等,主要内容偏属理科。特别是关于地球的运动和时间上的计算、太阳的高度角计算、以及各种的日照图、洋流、气候、各种的等值图线等内容,其理科特征极其鲜明,需要具有较强逻辑推理能力。学习时,老师应强调理解的重要性,以会运用为目标,侧重对地理中的原理、地理的规律加以理解与运用,联系现状分析问题加以解决。老师要让学生们日常还需多做些练习,要重视答题的思路,特别是要多画一些图,以增加对所学知识的巩固理解和理解。在高中所学地理中,人文地理(主要体现在必修二与必修三)主要归属文科范涛,因此学习时要在以理解为前提以此来增强强记忆是很必要的。叫学生们学习的时候要认真看书,熟悉掌握要点知识;要会看书,对教材的主观思想和脉络要有有一定的把握;还要善于思考、时常总结,形成个人的想法。人文地理的学习侧重在观点和方法的使用,结合一定的实际情况进行反思和评价。学生们接受老师的任务多了,基础自然就会打牢,教师的上课效率自然就会提高。

2地理教师讲课要做到图文并茂,思路清晰

教师的对地图的灵活运用能力,直接影响学生们学习积极性。地图是学好地理这门课的重要载体和工具,在记忆地理中的许多知识时,最有效最好的方法就是借助于地图进行记忆。地理中的大部分内容很繁杂,但基本上所有的知识都来源于相关图的相关位置上。因此,要求学生们学习的时候要学会看书的同时,一定要看图,把其结合起来学习,把文字知识在相关图上逐一查找并落实熟记;平时也要多看些地图(或是自己做一些绘图填图),把地图深记于脑海中,并且可以使知识再现在图上。这样,我们在解决地理问题的时候,脑海中就可以浮现出来一幅幅生动形象的地图:“地球的运动”、“分层的大气”、“洋流的流向”、“山河的分布”、“国家的地域位置”、“铁路公路干线”,“工农业中心位置”......于是,学生们就能从中有效并且准确的提取相关的知识信息,从容应对。因此地理这门课的学习就是要学会看图。

3地理老师讲课要联系实际,要求学生学以致用

第4篇:地理初中知识点总结范文

2021年北京各高中录取分数线即录取的最后一名考生分数7月29日出炉,不知对于北京八中学校的录取分数线你们了解了多少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2021年北京八中录取分数线须知大全,欢迎参阅。

2021年北京八中录取分数线2021北京八中录取分数线:631分

录取结果查询时间2021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录取统一招生批次录取结果7月29日可查,各高中的录取分数线即录取的最后一名考生分数出炉。

高中新生入学须知1.培养自己多看书的习惯

虽然很多人说这看书的习惯都是从小时候养成的,大了再养不是迟了。但是学大教育小编和你说一点也不迟。初中毕业这么久了,相信很多同学都没有看什么书,整天一起吃喝玩乐,抱着手机大半夜才睡。那么现在你就应该放下手机,拿起书看看了。高中语文与别的科目相比能占用的时间相当少,我们必须养成爱看书的习惯,然后才能让语文自然而然积累。

2.学会思维导图

和初中相比,高中的特点就是更系统,更复杂。初中你可能虽然不是很明确这门课的框架,但是考的知识点很小很少,你还是掌握了,但是到了高中,就不能这样了,很多内容你只有掌握了框架,才能系统掌握知识点,才能学好。而思维导图是很好的形成系统框架的方法,学会思维导图不仅可以学好知识,还能让自己的思维更清晰。

3.提前看看高中内容

很多家长会让孩子去参加高一预科班,这当然好,但是很多同学觉得作用不大,不想浪费大好的假期时间。那爱上学小编也建议你去看看高中各科目的书,去好好预习一下。为什么呢?首先很多知识会与初中内容相关,趁现在初中知识没忘,多联系一下很有好处。然后高中刚上去时间变紧很多人可能提前适应不了,如果你提前预习了就不会觉得紧张,也不会落后于别人。

高中新生开学计划一、做好预习。预习是学好各科的第一个环节,所以预习应做到:1、粗读教材,找出这节与哪些旧知识有联系,并复习这些知识;2、列写出这节的内容提要;3、找出这节的重点与难点;4、找出课堂上应解决的重点问题。

二、听课。学习每门功课,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要听好课,听课应做到:1、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2、听课要特别注重“理解”。

三、做课堂笔记。做笔记对复习、作业有好处,做课堂笔记应:1、笔记要简明扼要;2、课堂上做好笔记后,还要学会课后及时整理笔记。

四、做作业。1、做作业之前,必须对当天所学的知识认真复习,理解其确切涵义,明确起适用条件,弄清运用其解题的步骤;2、认真审题,弄清题设条件和做题要求;3、明确解题思路,确定解题方法步骤;4、认真仔细做题,不可马虎从事,做完后还要认真检查;5、及时总结经验教训,积累解题技巧,提高解题能力;6、遇到不会做的题,不要急于问老师,更不能抄袭别人的作业,要在复习功课的基础上,要通过层层分析,步步推理,多方联系,理出头绪,要下决心独立完成作业;7、像历史、地理、生物、政治这些需要背的科目,要先背再做。

第5篇:地理初中知识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地理 教学 地图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5-0085-01

地理是一门揭示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学科。在地理的教学上,以往普遍出现的问题有:教师、学生积极性不高,态度上简单应付,对地理学习中知识的掌握程度要求低,学生僵硬地死记硬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地理学科教学的思路和方法有了很大的突破。

福建省的地理会考对考纲虽然做了明确的知识点要求,初中的学习要求集中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范畴,但作为地理教学者,我们希望学生在初中阶段掌握地理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学会利用地图,真正培养起地理的空间思维,掌握好学地理的精髓。正所谓“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地图教学是地理教育中其他任何工具都无法取代的。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初中地理教学实现地图化的具体做法。

一 直观读图教学法,教会学生学会读图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所谓的直观教学,就是发挥教师的教授能力,直接利用地图开讲,教学生读图、识图、用图。因此,在第一节课上,教师就有必要明确要求学生备好地图,确保学生在地理课上有地图,会看地图,会用地图。

读图本身是记忆的过程,首先,学生要学会分辨在地理学科中会出现的各个种类的地图,如在读等值线图时,教师要教会学生掌握方法,可根据等值线大小、疏密程度、排列方向、形状的变化等来判断;读区域地图时,学生要会辨识山川、河流、铁路、沙漠等地理标识;读世界地图时,学生要细化到记忆重要国家的地理位置、边界形状、首都等。总的来说,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明确地教会学生学会读图。

其次,直观读图教学需要有技巧地记忆。例如,中国的地图形状似啼鸣的公鸡,河北像一只耳朵,广东是鸡腿,湖南是人头等象形记忆方法,这样就便于学生记忆。再如,同样还是一幅中国地图,要分析长江和黄河的流程图时,教师可以先让同学们在这幅图上分别找出长江、黄河流经的区域及流经的地势高低。长江和黄河都源自青海省,都是自西向东流经中国地势的三级阶梯,黄河整个流程呈现出一个巨大的“几”字形,而长江则支流较多。如此对比就不难看出长江流经的区域广,而黄河流经的区域小一些。这就使用了“综合记忆法,巧妙分析法”,达到了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融会贯通。不过,现实教学过程中仍然会接触到很多图,需要靠教师反复讲解来让学生熟记。总之,教师要勤用图,带动学生一起养成看图的好习惯。

二 自主填图教学法,教会学生学会辨识

填图法不仅有助于学生记忆,而且更能帮助学生掌握图图互换和图文互换的能力。因为在填图过程中,它必须基于是对地图的熟识,需要具备对不同图的辨识能力,需要严谨的思考过程,所以,教师要多给予学生动手尝试的机会,学习在地图上标明出具体事物。

填图的对象有很多,各种图皆可尝试,与此同时,教的方法也有很多。如“拼图”是其中较为有趣的一种,可以将中国各个省、自治区拆开,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迅速拼好。也可以尝试在班级举办一次活动,比赛拼世界地图,如此具有挑战性的活动,自然能激起一部分学生的斗志和兴趣,引起整体的好奇心和关注。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调动起了学生的热情,将更有利于师生互动,推动地理教学。训练填图有助于优化学生辨识的地理能力,增强“对图的敏感,对图的灵活运用,对空间的记忆能力”,可以多多采用。

三 多媒体动态教学法,教会学生学会探索

地图教具发展到今天,除了初中地理课本中常见的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交通图之外,还有新型的电子地图、卫星遥感地图等,其用途广泛,功能齐全,这也都成为了地理学习的一种良好的辅助工具。笔者就曾用视频辅助教学“地形”,经常随手打开百度地图,和学生一起查找大家所不知道的“神秘地带”,也经常播放动态讲解视频,将遥感技术所展示的魅力运用多媒体展现在学生面前,也曾直接播放“海底世界”,用视频来代替笔者讲解的“海洋是广阔魅力的”,也曾用视频解说“地球多样的温度带,多变的气候”等。网络是强大的,为什么不好好利用呢?

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快,多媒体在地理课上的广泛运用,让学生可以通过它直观体验地球宇宙的浩瀚神奇,地理的奇妙迷人。当前初中生的地理学习不应该只停留在原始简单的、机械的记忆水平上,身为教师,更不能在教学上闭门造车,与时俱进地学习是教师和学生应该共同具备的精神。

总之,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通过互动地理教学与地理地图知识的系统学习,加上网络环境下和计算机辅助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细致生动地传达地理思想,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和初步能力,促使其从“认识地理”到“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的海阔天空。

第6篇:地理初中知识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微课视域 初中英语 教学策略

“微课”就是按照新课标和新的教学实践要求将教师在课堂内绕某知识点的教学过程和环节以短视频的形式记录下来,并通过这些视频展开教学活动。微课的组成与传统课堂的组成大体一致,都包含了相关的教学设计、反思、练习及教师评定和学生反馈等辅的内容,但不同的是,课堂教学短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部分,微课是在传统课堂教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一、微课

微课作为新兴的教学手段逐渐走进初中英语的教学课堂,微课相比于传统课堂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其一,教学时间短,中学生的学习规律和认知特点决定了其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不会超过十分钟,因此微课的时间大多为5~8分钟,相较于传统课堂将近一个小时的教学时间,可以将微课看作是教学片断。其二,教学内容精炼简短,传统的课堂教学较为宽泛,微课的教学主题突出,只针对某一知识点进行讲解,或是针对此知识点开展教学活动,与传统课堂的繁杂内容相比,微课更加简短且精炼,也被称作“微课堂”。其三,资源使用便捷,具有情景性,微课将真实具体的典型案例包含其中,学生可以从中了解到一些隐性的知识,教师在微课资源的影响下也会对教学方法等作出改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这是开展教学模式改革的根本基础。其四,较强的针对性和及时的反馈,相比于平常的课堂,微课的教学评价具有较强的即时性,经过总结和改进,在进行正式教学时便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教师的压力,教师作出的评价也会更加客观准确。

二、微课视域下的的英语教学

1.讲授法: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微课中最根本的教学方法就是讲授法,讲授法就是教师将知识的教授过程融入到教学微视频中,比如语句的语法、词组等,以口头讲述为主要模式,视频作为教学载体,微课当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教学类型便是讲授法。

课前演习:进行课前演习的目的是给予学生一个过渡期,作为精神散漫和精神集中之间的过渡和连接,便于学生在进入正式学习的过程中快速集中精力,同时也缓解学生在正式听讲前的紧张不安情绪。例如在进行动词过去式和过去分词的教学时,先为学生在视频中列举几个例子,let-let-let,hurt-hurt-hurt,beat-beat-beaten,come-came-come,find-found-found,drink-drank-drunk,之后引导学生总结出动词在进行原形、过去式和过去分词之间转换的规律,并鼓励学生依据此规律对单词表中的单词进行归类总结并进行记忆。这个演习的环节是学生和教学小视频间的互动,教师不需要亲身指导,带给学生不一样的教学感受,使其能够以轻松愉悦的心态去完成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了难懂的问题,可以通过视频的回放让学生加深记忆,将知识牢固掌握。

正式教学:正式教学的开展是建立在课前演习基础上的,这部分内容也是教学视频的重中之重,其中包含了重点的讲解部分和对于知识的运用,将微课教学的有效性充分突显出来。例如在进行系动词am,is,are的区别和用法时,可以先教授给学生系动词的使用口诀“我用am,你用are,is连着她他它,单数名词用is,复数名词都用are,变否定很容易,be后not别忘记,变疑问往前提,问号千万别丢弃,否定疑问随你变,句首大写勿迟疑。”经过精炼的语言对系动词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最大程度上节省了教学时间,教师可根据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情况和掌握程度进行进一步的教学,系动词在一般过去时中的变化,am和is在一般过去时中变为was,are变为were。这样不仅节省了教学时间,并且扩大了教学内容的容量,整个教学过程中知识的传授都用教学视频完成,将教师从教学中解放,更好地为学生答疑解惑,帮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所学习的英语知识。

2.演示法:协助学生进行知识的理解。演示法是微课教学中的核心环节,该方法能够将微课的教学有效性和其特征特点凸显出来,教师在使用演示法进行教学时,首先要将实例以视频的方式展现给学生,可以将课程内容分解为多个知识点和知识片段,并分别制作相应的微课视频,也可以通过动画视频演示英语对话,对学生学习的语法进行巩固,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也通过这种方式促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在一问一答的模式中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片段式知识点:可以将语法知识分解为多个片段,每个微课视频针对一个知识点,便于学生学习和理解,也能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完善,微课视频由于其自身特点限制,每个视频的时间只有几分钟,在初中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可以将这一特点利用起来,对学生进行点式和片段式的知识点教学,例如,在讲解被动语态时,可以将被动语态的定义、句式组成方式、被动式的时态变化、特殊动词的变化形式五个片段部分。充分利用“微课”化整为零的特性特点将学生的知识负荷降低,提升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同时也能对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进行巩固,增强学生对英语的应用能力。

互动式教学:教师应当秉承启发式的教学原则,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教学主体作用,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和设计者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将学生被动式接受式的学习模式转变为主动参与到课堂中,互动可以是师生之间的互动,也可以是学生之间的互动,形成立体的多方互动模式。教师可以将某一容易出错的知识点利用微课视频以人物对话的情景模式展示出来,让学生对其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判断和讨论,并指出改正的方法,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判定,之后再利用视频向学生公布正确的对话片段,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将知识进行强化,掌握其中的难点。例如,在进行名词复数形式的特殊变化知识之后,可以播放卡通版的动物对话,对话中心为“How many feet do you have?”其中foot的复数形式为特殊变化,在视频对话中穿插foots、foot等错误的变化,让学生进行讨论并指出其中的错误之处,再给出正确的复数形式。新颖的动画形式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增加了动态课堂的趣味性,并且通过视频的形式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深度。再譬如,教师将学习的经典语句设计制作成一个2分钟的场景对话视频,之后在课堂上进行播放作为知识的应用实例,组织学生分组在课堂上进行对话场景的表演,学生以视频范例为基础,通过小组讨论可以自行添加原创的内容进行表演。这样的形式促进了学生间的沟通并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意意识和创新能力,帮助学生将所学的重点内容再一次进行回顾,视频形式的知识运用也能够加深记忆。

3.探究法: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微课教学中的另一重要组成就是探究法,探究法能够将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深化,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应用能力和掌握程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精神,充分调动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一般情况下,在课堂接近尾声的时候会使用到探究法,教师通过教学视频对学生进行引导,组织学生以团队合作和师生互动的形式进行问题的研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拓展思维空间。

团队合作:微课是以短视频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在视频的指引下进知识的探索和研究,将所学知识牢固地掌握。由于初中生并不具备完善的知识结构构建能力,因此还应当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以团队模式进行知识探究。譬如在总结动词原形和其过去式、过去分词的转换类型和规律时,单词表的单词数量过于庞大,并且学生凭个人理解所进行的归纳并不准确,这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每个人负责一种转换类型的归纳总结,之后在小组团队内互相交换和审查随后进行补充,最后将总结的知识点进行分享和讨论。

探索研究: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下载微课教学视频,反复对知识进行记忆和理解,将教学中出现的典型语句进行记录,或是将自己发现的较好的教学视频带到课堂上进行分享,形成衍生课堂,增加学生的知识容量,但是由于初中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并不强,且其内心仍然存在玩乐的心理,因此教师要对学生收集的视频进行筛选和把关,避免由于视频的数量和质量问题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理解程度。

三、结语

教师在进行微课教学时要将讲授、演示和探究这几个环节有机地融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英语知识点掌握牢固,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并进行自主拓展,充分发挥作为课堂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形成高效的教学和学习活动。

参考文献:

[1]潘情情.新课改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12).

[2]王丽梅.试析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J].英语教师,2015(14).

[3]赵喜雷.浅析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材料的有效选择[J].英语教师,2015(14).

[4]张小琴.“互动―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英语教师,2015(14).

[5]赵欣娥.谈初中英语作业设计的优化[J].学周刊,2015(08).

第7篇:地理初中知识点总结范文

一、设计好教学,使内容条理化

知识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特别是高中地理难度大、知识体系复杂,只有把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才能帮助学生更容易掌握知识。由于初中地理比较浅薄,涉及面窄,且初中的多数地理知识被遗忘或根本就未理解。再加上高中地理自然部分很抽象,人文部分发散思维很强,因而不仅存在高、初中地理知识衔接不够,还有高中地理又难以理解、跨度又大,因而无形中增加了学生对高中地理的畏惧感。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有必要把高、初中知识联系作为一项重点来讲,如补充一下经纬度和地球运动等等初中内容很有必要,才能完善知识体系,初高中连贯起来。有时高一上学期所开科目多,受课时限制更加剧了难度,在短暂的几课时内很难完成教学任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把知识内容梳理好、条理好,这样学生才容易深入浅出、化难为易。例如:

(一)高中地理知识很多用到经纬度,教师不但要补充初中内容而且还要带领学生总结它们的递变规律:

1.东经度数向东递增,西经向西递增。

2.北纬度数向北递增,南纬度数向南递增。

(二)时区计算、日界线等等的规律,东加西减,相差一个时区相差一个小时。东时区按正数,西时区按负数算,来求时区数。国际日期变更线是人为规定的,所以认为是“不正常的”,向东日期反而减少。这些高中地理部分没有单独讲解,而且还是难点和重点,还需要补充初中内容和总结。

(三)人文地理部分内容如关于农业、工业、城市、商业区位因素的问题。尤其是农业区位因素的总结:

1.自然因素包括水土光热,水包括降水和河、湖水等灌溉水源,土包括土质和地形,光一般指需求光照多的作物(棉花、水果等,另外光和降水往往相反,干旱地区一般不利于降水有利于光照,湿润地区一般有利于降水不利于光照),热包括温度的高低和昼夜温差(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等;

2.人文因素包括市场、交通、劳动力、科技、政策等,人文因素主要指的是商品农业区位而言。

二、设计好教学,使学生学习主动化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一个主动思考总结内在消化的过程,所以教师一定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而不是传统的说教法、填鸭式的老思路。本来高中地理知识就难,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教学带来一定的障碍。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以灵感。

(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要多采用开放式、分组讨论式、抢答式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各抒己见,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例如关于地球运动的教学,就可设计一些思考性和发散思维性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和总结,以便更好地掌握知识。例如地球只公转不自转,那么地球上会有哪些变化?还有没有昼夜交替现象?那一天有多长时间呢?地球有没有季节变化?通过学生的主动思考和讨论参与,不但能掌握地球运动的知识,而且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也能得到很好的锻炼。

(二)多创造让学生参与的活动,也可借鉴教材上的活动内容。如讲到工业区位时,可以假设学生是一位企业家,你应该选在什么位置最好,什么原因。让学生分组讨论,最后夸一夸哪位企业家是最棒的。如此这样讲农业区位时就比作是农场主,商业区位时就比作老板,城市区位时比作市长等等。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形式参加,更能激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还有其他形式如课堂讨论,要求学生以尚无明确意义与答案的开放性热点话题为主题展开讨论与辩论;也可做课外调查,要求学生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社会调查和实地考察,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与危害,并提出可行性的改进意见。教学中可因课制宜,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知识的理解、能力的提高。

三、设计好教学,使学生答题技巧化

学生素质能力的高低主要体现在地理问题的发散思维上,如何具备这一点呢?关键在于知识的规律化、术语的专业化、答题的条理化。例如,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是学生的学习难点,因此地理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在课堂上最容易疑惑不解的知识点,准确把握住学生的易错关键点在哪里。例如让学生掌握等高线“凸高为低,凸低为高”和相邻的两条等高线的高差不会大于两个等高距,以及多等高线一般不会相交(除陡崖外)的一般规律。如果发现有条线与多条等高线分别相交,那么这条线就应该是一条河了,进而可以判断地势高低和“凸高为低,凸低为高”。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规律,才能做到答题准确无误,同时就可化解学生的思维障碍。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得出等高线地形图判读的一般规律。通过以上规律的总结,不论等高线地形图如何变,学生只要抓住图中的关键点,只要掌握了解题的规律,解题难点是容易攻破的。再者答题时一定要用专业术语既精炼又准确。如回答温带季风气候特征“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炎热往往与干燥少雨相连,高温与多雨相连。这样就不如用“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准确。还有要答题条理化,就是要分成一二三点来回答,如农业区位从自然因素考虑的话,可以列出①水…②土…③光…④热…。

四、设计好教学,使学生读图能力化

地理始终离不开地图,没有地图那就没有地理。地理知识很多的内容都反映在图上,所以必须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该强调地图的重要性,因为它能反映出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它是了解地理知识的突破口。

(一)判断图表题时,首先要看图的名称,因为它能告诉你这幅图的有关哪方面;其次要看图列,因为它反映地理要素的内容;最后看图上图列中地理要素的分布情况。

(二)判断地图掌握地理要素空间分布规律特征。要注意一些重要的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规律,如果是点状事物分布规律那就是从它的分布哪多哪少;如果是线状事物分布规律那就是哪密哪稀等等。强化地理空间位置,熟悉并掌握它们的地理分布规律,并能通过看图找出地理要素分布规律的原因,特别要注意观察图上其他每一个地理要素与本要素之间的关系。

第8篇:地理初中知识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中生物 实验 教学策略

课程重视提高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提高探究能力除了要有一定的基础知识,还要有基本的实验技能和方法,还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实验设计和研究性学习活动,为此教师应该为学生进行探究实验时指点迷津,包括改变实验探究点、实验材料,实验方法,实验器材等。为了让初中物理实验课堂教学更高效,我有已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

在以往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采用灌输性的教学方法,但难以对学生的思维过程进行科学性的引导,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教W过程中,教师要重视“点拨式”教学方法的运用。例如,在进行“探究电力”一课实验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了解自变量和应变量的概念,并掌握相应的测量与控制方法,然后再对各类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进行分析,最终放手学生,让学生自主地操作实验和分析实验结果。“点拨式”教学方法需要教师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突破知识的重点与难点,并且结合实际实验的现象和教材知识理论进行解释,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的知识。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进行引导和帮助,在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的前提下,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点拨”让学生在获得基本解题能力的基础上,可以结合教师的引导进行进一步的学习与思考,实现了对自身知识体系的完善中,并且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自我动手能力,保证了实验教学的实效性。

二、重视实验教学过程

现阶段的生物实验教学中,很多实验的目的都是为了探究某一知识点和概念的。在进行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抓住这一探究过程的优势,并且对于实验的目的与要求进行规范化的调整,提高实验过程的可控性。在进行教学实验时,教师要对验证内容进行划分的,并且避免验证内容过多,造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被分散,影响重要知识点的学习效果。教师在学生进行实验学习的过程中,也要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进行培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避免教学过程过于僵化,并要立足于教材知识,对实验教学的内容进行升华。通过在探究试验中引入实际生活中的小常识,让学生对实验的过程进行自主设计,这样可以更好地对学生的探究欲望进行培养,并且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在实验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注重对学生的合作意识进行培养中,通过共同思考的和交流,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地发散,拓展学生思维宽度。例如,在对力学这一节内容进行探究时刻,教师要对学生的思考过程进行有目的的引导,并且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基本的常识,让学生了解实际现象背后所蕴含生物的科学规律。在进行实验教学中,教师也要对学生的学习的状况进行跟踪,并且引导学生采用正确的思维方式来进行探索,再进行问题的假设与验证。实验进行的过程中,学生的也要做好相应的记录与分析,并且做好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形成良好的思考习惯。

三、对实验就行总结与思考

在实验教学完成之后,教师要善于对教学过程进行总结与反思,将教学中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行指出来,并且为提高后续教学效果提供良好的经验借鉴。例如,在进行物理摩擦力实验的过程中,有时候会出现摩擦力不够的问题,导致摩擦力现象受到阻碍。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对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进行准确分析,并且通过保证合理的解离时间和提高制片压片的效果来避免这一问题的发生。与此同时,学生也可以在自我总结与反思中,认清自己的生物知识的薄弱环节,以便于调整后续的学习重点,提高整个生物课程学习成效。

四、让初中物理实验知识接轨

新课改后,虽然初中物理课程标准都加强了实验探究教学内容,但由于初中生物八年级会考后,九年级不再学习,使学生有关物理学科的知识内容学习出现了断层,在学生头脑中,初中实验教学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脱节。物理学第一个实验的难度并不大,在原先基础上要求掌握使用天秤的方法。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对天秤的操作并不如预期般的顺畅,有的学生不知道用砝码对重量。这种情况下,要求初中教师上课前帮助学生回忆相关实验步骤和要领,以及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方法,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复习可以避免学生做实验时会出现错误,为以后实验教学打下了扎实基础。初中教材中有许多实验完全依赖初中生物实验基础。初中教师在讲授该部分的内容时,要对学生严格要求,努力做到与高中知识的接轨。

第9篇:地理初中知识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区域地理;地理备考;教学策略

区域地理部分是高考重点考查部分,在高考地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地理知识点繁多,各章节知识点自成体系,而试卷所呈现的题量又不足以覆盖整个知识体系。所以以区域地理为载体,考查自然或人文地理知识的题目十分常见,成为高考出题的主要套路。但在近些年的高考中,并没有直接考查所熟悉的国家或地区,往往以陌生国家或地区为背景,给出图文材料来考查考生的能力。这一方面是一种减负,因为不再过分要求对几个国家的各种地理事实的准确识记,但在另一方面,却是加大了难度。它突出能力的考查,加强了对宏观把握、读图识图、运用地理原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

从近三年的新课标卷来看,每张试卷的主观题都至少有一题是给出一个新地理区域来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在笔者的学习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由于对新情景过于陌生,导致对这类试题的惧怕,不敢下笔答题。在答题中也只敢写一些自己所记忆过的知识,不会结合材料,导致分数很低。笔者认为,考生不能对这些新的地理区域完全陌生,完全不知道这类问题的研究方法与思路,而盲目地去应对这些新地理区域下的问题。对这类问题的准备,应该在区域地理的备考过程中完成。

在高中学习的区域地理,一般以初中的地理事实为依托,运用高中所学的地理原理。而在义务教育阶段,种种原因使得大部分高中生的区域地理事实基础不牢,使得在高一高二的区域地理教学中普遍以教授地理事实为主,甚至将高中原理所适用的区域的现象也要求识记。这显然是淡化了对地理原理运用在地理事实上的教学目的。而在区域地理的备考环节,不应该简单地重复对地理事实的要求,而应该更注重地理原理在具体区域的应用,着重锻炼在区域情景下,如何利用所学的原理来解释地理现象,同时关注高考对区域地理的具体要求,有针对性地复习备考,才是高效的。

【经典例题】(2014全国新课标2卷36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如图1所示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冻土发育,沼泽广布。

(1)分析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8分)

(2)分析叶尼塞河泥沙含量较多,而鄂毕河泥沙含量较少的原因。(6分)

(3)通常大河河口的鱼类资源丰富,但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相对较少。说明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较少的原因。(8分)

这道试题就是以亚洲为背景来考查自然地理知识的。背景是熟悉的北亚,这道试题并没有在区域定位上为难考生。也有很多考生在备考时对这一地区所发生的凌汛现象做了复习。但题目所问的并非是凌汛。三道试题都发力在对地理现象的原因解释上。力求考查考生的地理基础知识与地理思维能力。这道试题由于背景熟,所以答题易上手,但正由于题目背景熟悉,导致考生直接按照固定模式不仔细审题,加之题目信息量大,所以很容易导致题目答不全。

在第一问中,如果考生能从沼泽定义(指地表过湿或有薄层常年或季节性积水)出发,加之题目所给的条件(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冻土发育)和平时所学知识(此地多凌汛)就可以完整得到满分。

在第二问中,在所学知识中,惯用的通过植被覆盖率作答已无法奏效,但考生在充分解读图文信息后,就可以从河流侵蚀、沉积角度作答,从而得到较高分数。

在第三问中,通过材料解读,可以得出水中营养物质含量低与纬度高、水温低的特点,但无法继续作答,这时就要借助题目分值所给暗示,挖掘河流与河口地区的水文特征并与题中所给的水温和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相对应,从而得到因结冰期长和北冰洋营养物质少。这也是本题的难点所在。但试题答案也是可以通过合情的推理结合所学推断出来的。

附参考答案:(1)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量小;下部土层冻结(永冻层),阻滞水分下渗;(凌汛等导致)河水泛滥。

(2)叶尼塞河支流多流经中西伯利亚高原,(河床比降大)流速快,侵蚀强,增加了河流含沙量。鄂毕河主要流经平原,流速慢,泥沙沉积,含沙量小。

(3)鄂毕河河口区纬度高,水温低,鱼类生长慢。结冰期长,鱼类存活率偏低。鄂毕河流经沼泽,营养物质被植物吸收,河水中营养物质严重缺乏,不利于浮游生物生长。北冰洋营养物质和饵料较为贫乏。

【笔者反思】通过这道经典试题可以看出,在熟悉的背景下,仍有新鲜的问题可以考查。并不是说简单地识记就可以解决问题,很多考生都知道鄂毕河有凌汛,结冰期长,却无法正确地在答案中写出,这并不是识记没有到位,而是思维能力还没有达到,没有完整的地理学科思维,无法准确清晰地分析与解决地理问题。这道题可以启发出我们在区域地理复习备考中的一些方法。

第一,注重高中地理原理运用于初中地理事实之上的训练。[1]在区域地理备考中,不光关注地理事实的识记,还要运用高中所学地理原理,解决地理现象。侧重通过历年高考题考过的区域,锻炼描述阐述事物的能力,自主分析其他显著地理现象,以提升知识运用能力。

第二,注重地理思维能力。在学习区域地理过程中,往往以某一或某两个区域为研究对象。在备考中,要宏观地从地理的区域性角度出发,以一个区域为单位,着眼区域整体性,同时分析不同区域的差异性,目的是培养学科思维能力。

第三,注重图像的识读认读,培养读图能力。[2]对图像的认读是一项基本能力,对图像识读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考试中得到的信息量的大小,也直接影响考试分数。尤其是区域地理问题,所给的图像尤为重要。但在备考中,由于所学地区已经十分熟悉,往往不能静下心来仔细读图,从而导致复习不高效。所以在复习备考中,要注重读图识图,还需要把某一地区的不同地图对照起来,组成一幅地图,从而做到融合多图为一图。

【新题赏析】(2015新课标2卷36部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尼日利亚人口超过1亿,经济以农矿业为主。2014年11月20日,尼日利亚与我国正式签署了沿海铁路项目商务合同。该项目总金额达119.7亿美元,全线采用中国铁路技术标准,是截至当时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史上单体合同金额最大的项目。图2示意尼日利亚铁路的分布。

(1)简述尼日利亚沿海地区的气候特点,以及针对此气候特点,我国相关人员在建设该铁路时,为保障身体安康,需要防范的问题。(6分)

(2)指出因尼日利亚沿海铁路项目而可能获益的我国主要工业部门。(4分)

这道试题的两个问题比较常规,第一问在考查学科基础知识之上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起来也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通过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到尼日利亚沿海地区是热带雨林气候,故气候特点为全年高温多雨。而根据热带雨林气候特点结合生活即可答出防范问题是蚊虫叮咬,疫病(高温湿热)中暑,晒伤(太阳辐射强)等。第二问则考查工业联系,通过材料(全线采用中国铁路技术标准,是截至当时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史上单体合同金额最大的项目)所示,可以得出有关机械制造、钢铁、管线等和铁路建设有关的工业部门均可获益。

附参考答案:

(1)气候特点:(纬度低,属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3分)

需要防范的问题:中暑、晒伤;食物中毒;蚊虫叮咬;野生动物侵袭;疫病;瘴气等。(3分)

(2)钢铁、机械、机车制造、电子通信、管线、建材等与铁路建设和列车制造有关的部门。(4分)

【笔者反思】通过这道新题,可以看出,高考并未放松基础识记部分,考查的世界气候分布图也属于高中地理学科的重点知识。同为一套试卷的同一出题位置,也沿袭了之前的风格。在第二问出现的考查联系的内容也值得我们关注。从这道题中可以总结出我们在区域地理复习备考中的所要注意的一些方面。

第一,对基本识记内容特别是有关高中部分的要落实。在备考过程中不能放松识记内容,往往识记内容在高考中得分并不高。但在备考过程中,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往往不能把初高中所有地理事实全部背诵下来,此时就应该重点注重高中知识。此外,也要注意高中原理的镶嵌,不能不知原理应用而盲目添加背诵。

第二,要有“一定”的空间定位能力。在复习备考中,要有一定的空间定位能力。如果能准确定位所考的是哪一区域下的地理事物,有些问题就可以解决,或者说提供了解决问题的一个方式。一个区域地理知识十分丰富的考生地理成绩不会太差。但在有限的时间中,大量提升区域地理知识是不现实的,因为无法短时间识记大量的知识,就算能记下来也是无法灵活运用的,而高考考查的不在于知识量的大小,而在知识的运用能力。所以笔者认为在短时间内需要掌握“一定”的定位能力就够了。

第三,适当采取对比不同区域的方法进行复习。在高考中,由于试题量不大。比较的题型因为可以考查较多的知识点而受命题人青睐。在复习中有所训练,重点是掌握这种问题的分析方法,锻炼地理思维能力。

总结上述方法,区域地理学在于三点。第一,不盲目求多,精确重点知识,真正落实好识记,对所知道的地理事实能够运用。第二,具备一定的地理思维能力,会读图识图与分析解决问题。第三,明确考查方向,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

参考文献:

[1]梁玉霞.区域地理复习中认知结构的整合构建[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3(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