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河道整治论文范文

河道整治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河道整治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河道整治论文

第1篇:河道整治论文范文

一、撰写政治小论文的积极意义

由于撰写政治小论文需要与时政热点相结合,有利于促使学生更多地去关注时事政治,了解社会百态,进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对现实问题的深入分析也有助于巩固课本的基础理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初中生由于受知识水平、生活阅历所限,理解新闻事件时可能过于片面,通过写政治小论文,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使学生更全面、客观地认识新闻事件。

二、如何指导学生撰写小论文

1.引导学生选好题目

政治试题中常常给出一则或多则材料,要求围绕材料内容撰写小论文,题目通常为自拟。假如论题太大,学生必然泛泛而谈,说理空洞且缺乏说服力,所以选题必须要“小”,或从“小”现象切入来讲“大”道理。例如,一次考试的试题材料中倡导广大网民要遵守“七条底线”,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有的同学便立题为“上网安全”,这样的题目使人读不出所写论文的主旨内容,如果把它改成“文明上网,人人有责”或“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就会通俗易懂,论点明确。优秀小论文的题目应该立意新颖,富于启发性,体现与时俱进的特点,使人一看题目就有一种新鲜感,并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2.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提炼观点之后就要对观点进行说理论证,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尽量把政治理论生活化。如针对“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这一论题,可以收集有关环境污染的资料,了解国家针对环境问题制定的方针政策,思考青少年能为保护环境做哪些事情。针对“责任一路相伴”这一论题,可以收集201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事迹材料,并结合材料阐明学习先进人物的优秀品质、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重任的重要性。

结合生活实际撰写政治小论文,既有利于巩固书本知识,又有利于学生养成关心时政、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习惯,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凸显创造性思维

写小论文时教师要给学生思维和想象的空间,使学生在写作中能够表现出对情景材料认识的深刻性、灵活性、独立性和批判性。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通过参观、访问、调查、实践等活动搜集材料,并将其归纳整理,结合材料对一些社会问题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这是学生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过程。

4.通过批改以提高其写作能力

批改、分析、校正是撰写政治小论文不可忽视的几个重要环节。教师在批改小论文时切忌包办代替,直接把自己的理解或想法灌输给学生,让学生写进小论文里,这样的结果往往是“画虎不成反类犬”。所以,要通过批改小论文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指导学生如何修改小论文。此外,也可以采用学生互批的方式,引导学生在互批过程中借鉴他人的优点、查找自身的不足,借此提高写作水平。

三、其他常见问题和应对方法

我在指导学生写作政治小论文时也发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对此总结了几点应对方法:

问题一:对时事的认识不深入,对文章的分析不透彻。一部分学生由于学习时间紧,对时事政治了解得少,平时看电视也不关注新闻;部分学生关心时事,但对许多问题的理解大多停留在感性认识上。针对这些情况,在教学中我把课本知识与时政热点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把握写小论文的要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题二:对政治小论文的文体特点把握不好。有些学生片面追求华丽的语言,未能遵循政治小论文的文体特点和写作要求,有些学生的小论文逻辑和条理不清晰,缺乏推理性。针对这些情况,我经常张贴范文供学生学习,让学生在学习模仿的过程中克服对写作的畏难心理。此外,在教学中我还结合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内容组织写作比赛,帮助学生养成敢写、乐写的好习惯。

第2篇:河道整治论文范文

关键词:质量问题 管道施工 控制重点 排水

1、引言

市政给排水工程是城市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之一。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排水管道工程质量的优劣不仅影响城市功能的充分发挥,而且对道路完好、城市环保以及城市安全度过汛期等都有直接的影响。因此,确保其施工科学管理至关重要。

2、排水管道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其原因

2.1排水管道线位置偏移的问题及其原因

施工中缺乏精确测量,导致管道线位置走样或接头对接错误;管座浇筑等工序未严格依照工艺导致灌注高度过大而发生管道位移;意外避让原有构筑物导致线路改变等,都可能造成其线位置的偏移,并使立面上出现积水甚至导致倒坡现象的发生。此外,管材的选取未依照设计标准,管道内径和厚度未得到控制和统一,也会造成位移和积水现象。

2.2管道渗漏问题及其原因

管道渗漏的原因首先来自其材质质量,一些不合格的管材本身就存在裂缝或抗渗能力不强;而接口处等施工细节处理不完善,或在外力作用下使其发生破损或开裂,也均可能导致管道渗透的问题。其次,基础不均匀导致的局部积水、闭水段端头密封不严、井体施工缺乏控制等,也可能导致渗漏,无法达到闭水试验的合格要求。

2.3检查井变形下沉的问题及其原因

检查井变形下沉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其井盖质量不高、爬梯随意性大、井底下沉等方面。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包括:检查井配件质量未达标准,砂浆、填料等原料质量差,影响了井体的整体强度;井面、井底高程超标,圆井收口不均,机具操作随意而影响压实效果,填料含水量控制不力等,都可能导致进水口与路面高程不匹配、井墙断裂、井盖坍塌、回填土沉陷等问题的发生。

3、排水管道施工的质量控制重点

3.1测量放线的质量控制

要求测量员在定出管道中心线及检查井位置后,要进行复测,其误差符合规范要求后才能允许进行下步施工。施工中如遇到构筑物须避让时,应要求监理单位和设计单位共同协商,在适当的位置增设连接井,其间以直线连通,连接井转角应大于135度。同时,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控制管道流水平面的标高,每一道工序都必须进行高程的控制测量,确保施工质量。

3.2沟槽开挖的质量控制

地面可见障碍排除后,即可照图撤灰放线。放线时要考虑中心线、沟底宽度、沟底标高和放坡的边坡系数。若开挖面非变窄不可就要考虑沟槽内设置支撑保证安全施工。

首先,在沟槽开挖前,施工放样要结合水文地质条件,按照管道埋里深度和设计要求以及有关规定放样,且必须进行复测检验其误差符合要求后才能交付施工。同时,施工时要严格控制开挖宽度和深度,按需要的宽度放线避免沟槽开挖过大。

3.3平基管座的质量控制

在沟槽开挖验收合格之后,就可按照图纸设计要求进行管基的施工。在沟槽内有积水和淤泥的情况下,应先将沟槽彻底清除干净,清除淤泥,并铺设砂垫层,保证干槽施工,如果槽内有地下水应采取排水措施;同时严格控制平基的厚度和高程,在浇筑混凝土平基前,支搭模板时,要复核槽底标高和模板弹线高程,在确认无误后,再浇筑混凝土,以保证管座厚度。同时在浇筑混凝土平基前,支搭模板时要复核槽底标高和模板弹线高程,在确认无误后,再浇筑混凝土,以保证管座厚度;并检查管座模板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支杆的支撑点不能直接支在松散土层上。

3.4安管的质量控制

在圆形检查井中,为避免管头露出井壁过长或者缩进井壁,要求正确计算管道铺设长度,根据规范确定两检查井间管道铺设长度、管子伸进检查井内长度及两管端头之间预留间距。在安管过程中要严格控制,防止管头露出井壁过长或者缩进井壁。同时针对管道局部位移超标,直顺度差,管道反坡、错1:3等现象,可采取以下措施并随时检奄:安管时要在管道半径处挂边线,线要拉紧,不能松弛;在调整每节管子的中心线和高程时,要用石块支垫牢固,相邻两管不得错口;在浇筑管座前,要先用与管座混凝十同标号的细石混凝土把管子两侧与平基相接处的三角部分填实,再在两侧同时浇筑混凝土。

3.5接口的质量控制

严格控制抹带的施工质量。水泥砂浆要按配合比下料,计量要准确,搅拌要均匀,要保证砂浆的强度及和易性。抹带前先将抹带部分的管外壁凿毛,洗刷干净刷水泥浆一道。管径大于400mm时分2层抹压,管径小于等于400mm时,可一次抹成;对于管径大于等于700mm的管道,管缝超过10mm时,抹带时应在管内接口处用薄竹片支一脱垫,将管缝内的砂浆充满捣实,再分层施做。抹完后应覆盖并洒水养护,防止抹带空鼓、开裂。

3.6检查井的质量控制

3.6.1严格控制枪杏井基础的质量。不能带水浇筑垫层和基础,要保证基础的几何尺度和高程符合设计要求,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才能砌砖。

3.6.2严格控制井墙的砌筑质量。井壁必须竖直,不得有通缝;灰浆要饱满,砌缝要平整,抹面要压光,不得有空鼓、裂缝等现象。

3.6.3流槽的做法要规范。

3.6.4严格控制踏步,井圈、井盖的安装质量。

3.7闭水实验的质量控制

闭水实验是排水管道施工过程中检验工程质量好坏的最关键步骤,做好闭水实验,对有效降低t程质量隐患,减少不必要的返工有重要作用。闭水试验的管段,应再次仔细检查每根管道的接口处是否严密。闭水试验按标准要求进行,注意灌水的留工时间。闭水试验时要做好管道的固定工作以避免管道上浮,但应留出管道的接口用以观察接头是否渗漏。

3.8回填沟槽与恢复路面的质量控制

沟槽的回填,应从管道两侧平衡进行,沟内不得有积水,不得使用腐土、垃圾土和淤泥等,回填土中不得含有碎砖、石块、混凝土碎块及大于10mm的硬土块。回填之后要迅速、仔细地复原所有施工地面,测录其密实度,以保证压实率达到95%以上原道路结构情况,使之恢复施工前的状态。为此要求在恢复路面时必须认真地对照设计要求,进行道路恢复。

4、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民经济的不断提高,排水管道所承载的压力将会越来越大。我们应挖掘适合我国排水设施情况的施工工艺及方法,大胆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在施工中总结经验,不断提升,以适应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原则。

参考文献:

[1]柯有才,赵俊秋.浅谈室外排水管道的施工控制要点[J].福建建筑,2005.12.

第3篇:河道整治论文范文

关键词:鞍山市,河道,防洪减灾

 

鞍山市地处辽河流域的中下游,是以重工业为主体的工业城市,是全国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同时又是辽宁省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高新农业发展区,防洪位置十分重要。全市河流密布,1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35条。西部有辽河、浑河、太子河、大辽河、绕阳河五条大河,东部的大洋河流域又是山洪多发区,历史上洪涝灾害频繁而严重,河道防洪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1.河道防洪工程建设及存在问题

根据河道特征和所处地位,将全市河道工程分为西部平原各大河、东部山丘区的中小河流及城镇河段三大方面进行分析讨论。

1.1西部平原区的大河防洪

1.1.1堤防工程建设

鞍山市大河堤防共274km,其中西部平原区239km。“七五”至”十一五”期间全市重点对辽河、太子河、浑河、大辽河、绕阳河5条大河进行了整治,完成整个大河堤防长度230.03km,土石方3358.43万m3,投资28061.2万元。

现在辽河干流鞍山市堤段洪防洪标准100年一遇(考虑石佛寺水库的调蓄);太子河、浑河、大辽河和绕阳河堤防也都达到了50年一遇标准。

1.1.2、河道兑岸险工整治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鞍山市对河道兑岸险工整治的主要措施是修建护岸工程,绝大多数是平顺护岸,少数修短丁坝工程。经调查现有大河兑岸险工22处,主要分布在辽河、浑河、太子河等河道上。鞍山市西部大河险工以右岸居多,而且发展迅速,险情严峻。尽管近年来每年都整治了几处,但仍有一些兑岸险工离堤较近,尚待整治。

1.1.3、存在一定阻碍行洪设施

阻碍行洪设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有些河道出现了上冲下淤,鞍山市及其下游一些河段发生淤积,平槽流量减小,而浑河、太子河的辽阳、辽中河段却发生冲刷;

(2)河道内行洪障碍也有“上清下没清”现象。如跨河的大型桥闸,辽干上游的腰屯桥、红庙桥等均已扩孔重建,加大了通洪断面,而台安县下游的盘锦大闸,却还没实现扩孔;

(3)河道内套堤、民堤、树木等阻水也是下游比上游严重。

1.1.4、堤防重建轻管问题突出

河道堤防管理机制滞后,一直是鞍山市河道管理一个主要问题。尽管鞍山市曾率先从财政每年争取近三十万元补助乡镇护堤人员,实现每公里一人管护。但由于堤防管理体制不顺,缺乏堤防养护资金,管理与养护不力,护岸工程石料不足,致使部分堤顶破损,护堤林受破坏、河道行洪障碍加重,亟待实行大河堤防“管养分离”。论文参考。

1.2东部山丘区中小河流防洪

1.2.1、山洪的主要特征

山丘区的山溪性河流洪水的主要特征是:

(1)陡涨陡落,洪水历时短。由于山区河道比降大,河道一般为窄深型。一遇暴雨,汇流迅速,山洪暴涨暴落,水势迅猛。

(2)流速快,冲刷力强,挟带泥沙多,破坏力大。尤其是山区河道陡弯多,易受洪水顶冲,常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

(3)预见期短,洪水来的快,防御难度大。

(4)洪水发生的机率大,山洪有时甚至连续发生。

1.2.2、山丘区河流的主要问题

鞍山市境内小河流长约1173km。有堤防长度942.1km,保护耕地8.24万公顷。虽然中小河流众多,但由于过去投入资金少,山丘区河流的堤防没有正规的规划设计,又多为乡镇自行修建的工程,所以工程标准、质量普遍偏低,多数达不到十年一遇。中小河流防洪工程建设,将成为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的河道工作重点。

1.3城区河道防洪

1.3.1、鞍山市区河道防洪问题。

鞍山市区有南沙河、杨柳河和运粮河等三条小河穿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城市防洪、排涝标准低,排水设施老化、排水吐口不畅。南沙河城区段堤防为二十年一遇,现正在进行综合整治,整治后防洪标准将有显著提高。论文参考。杨柳河防洪能力也仅为10年一遇,而且河道行洪障碍严重。运粮河现有防洪能力仅为5~7年一遇,亟待全面整治。

1.3.2、海城市及岫岩镇河道防洪问题。

海城河市区段防洪能力为20年一遇,但由于海城河上游没有控制性水库工程,受洪水的威胁仍然很大;岫岩镇东洋河段,虽有的已达到50年一遇防洪能力,但上游也没有控制性工程,加之还有公路桥阻水及其他因素影响,防洪安全保障仍待进一步增强。

1.3.3、其它河道工程防洪问题

近年来,在市(镇)区段河道内,修建橡胶坝、翻板闸等其它拦蓄水工程,对汛期防洪工程的运用管理也提出新的课题,亦成为今后防洪工作的一个重点。

2.落实“十一五”规划,不断提高河道防洪能力

鞍山市“十一五”水利建设规划中,对河道堤防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大河堤防的防渗工程、河道险工险段整治和回水堤防提高防洪标准;修建中小河流防洪工程。当前首先要搞好位置重要的城镇段的中小河防洪工程建设。为保障“十一五”规划有效实施,除积极多方筹措建设资金外,计划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前期工作。

2.1河道兑岸险工观测分析研究

对辽、浑、太、绕、大辽河等大河的22处兑岸险工做观测桩,设定观测断面,测定坐标,定期进行观测。纵向深度观测每年汛后进行一次,横向平面观测每次洪水(平槽流量以下)各观测一次。绘制险工发展变化趋势图,分析其变化规律。根据轻重缓急,及时做好整治方案的规划设计,争取适时整治,以提高整治效果和节约建设资金。

2.2做好中小河流的前期工作,落实治理计划

重点抓好杨柳河和小柳河的规划设计。在进行山区中小河道整治中,要本着上游以生物措施为主,下游以工程措施为主,工程与生物措施结合、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则进行综合治理,使河道堤防既是防洪安全保障线,又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2.3搞好河道清障

对大河堤防外的阻水套堤、民堤、树木及其它建筑物,要按照省防汛指挥部统一要求,及时清除;对本市境内中小河流的树木、建筑物等行洪障碍,市应组织并督促有关县(市)区,按照统一标准进行清除。

2.4搞好河道防洪工程管护,不断巩固和发展建设成果

河道防洪工程的养护与管理非常重要,也就是“三分建七分管”。论文参考。但在目前普遍存在“重建轻管”的现象,当前鞍山市河道管理部门应从“落实管护资金、依法管护、管护分离”三方面着手认真搞好堤防养护。

3.河道防洪要坚持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减少洪水灾害损失

河道防洪工程建设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给洪水以出路的科学理念,要以城市及县级城镇防洪体系建设和中小河流治理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大河堤防工程建设,搞好砂基砂堤防渗、险工险段整治、河道清淤疏竣,提高河道防洪减灾能力,确保安全度汛,为建设和谐鞍山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黄河下游防洪减灾对策建议.中国减灾,1992,(02).

[2] 柳江流域防洪减灾综合对策 .广西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03).

[3] 利用雨洪资源缓解我省水资源紧缺和防洪减灾对策 .河北水利水电技术,2003,(09).

[4] 防洪减灾对策及洪水风险评价中须妥善处理的几个问题 .中国水利,2005,(17).

第4篇:河道整治论文范文

摘 要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市河道的环境日益恶化。鉴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生活环境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城市河道作为城市的血液,其生态也逐步被重视,“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整治理念也孕育而生。

关键词 城市河道;生态;以人为本;人水和谐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70-0078-02

1 城市河道整治存在主要问题[1]

1)城市建设不断地向河道侵蚀,导致河道过水断面减少,行洪能力降低,牺牲河岸景观的同时,也给城市的行洪埋下了隐患;

2) 城市污水处理能力不足,导致城市河道正逐步成为城市的污水排放渠道。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以及生活垃圾的回收和处理的滞后,导致诸多污染物直接排入河道,造成水体和空气的污染,严重影响了生态的平衡和河道环境;

3) 河道整治理念的缺失,长期以来,城市河道的整治仅以行洪为主要目的,而忽略其生态的建设。导致河道断面单一,且河道多采用混凝土和砌石等衬砌。表面上的整齐,掩盖了其对水环境和土壤环境的隔离,最终导致水质的恶化。

2 城市河道整治的理念

2.1 人与自然

人类社会对于自然的改变起着不可逆转的作用,这中作用在短时期内对自然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使得自然界的物种受到了不可逆转的危害,必须从深层次上彻底解决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确保河流、湖泊等生态水资源能够很好的循环利用,要彻底更新这些水资源的片面功能,使得水资源在利用上能够更好的发挥其本来的作用。

致使河道越建越窄、越修越直,河流的自然形态和生态体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人类开始认识到尊重自然才是明智之举[2]。

2.2 可持续发展

在保证适当人口规模的基础上,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做到良好的配置。目前面临的主要课题是要解决良性发展的问题,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做到环境和人类的生存可持续性发展。需要指出的是,这是一个系统的庞大工程,需要对现有的不合理因素进行重组。

2.3 保存河流

对于自然界内已存在的河流要加以认真的保护,要确定该河流的流量、走向、地形构造等特征,不轻易破坏河流已有的形态,对于河流周边环境要加以很好的保护和利用。在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发展河流文化,创造河流的新发展。

3 河道治理的措施

1)保证河道的过水断面,对河岸建筑、河道桥梁等相关建筑进行规划和整治,使河道与周边建筑完美统一。同时在整治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河道构造的多样性;

2)完善城市污水处理和垃圾回收设施。污水处理是水环境整治的重点,城市应加强污水处理的建设和污水处理新技术的应用。对于污水的收集和管道的布置进行规划,能使处理后的中水可以直接排放到内河;

3)生态整治设施的运用

生态挡墙是近年来开始推广的使用的以预制混凝土块为建筑材料的新型挡土结构,其所具有的特点:

(1)预制混凝土块中留孔,自重较轻;

(2)砌块施工快速,且块体之间相互咬合,块与土体间通过土工格栅联成整体,增强了剪切强度,从而提高了抵抗土压力的能力;

(3)可进行土壤与水的交流,同时可以在挡墙顶部种植水生植物。保持生态的多样性和环境的美观[3]。

生态护堤:

由传统的单一的水泥防护改为现在的可以适合各种生物生长的土体、水体等形态,使得水资源在可协调利用的基础上能够自我循环,保证河道内的各种生物的正常生长,保证河体自我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生态护坡的类型:

(1)框格混凝土植草护坡;利用不同形状的混凝土砖块铺设在坡面上,在砖块的空格之间进行回填土,保证坡面的草的生长,并起到绿化的作用,这种方法起到了很好的护坡作用,保证水土不流失;

(2)连锁块护坡;独特的自锁性设计保证每一块的位置准确并避免侧向移动,水流作用下也能保证整体性[4];

(3)生态砖护坡;在混凝土中加入纤维制成含有高新技术含量的特殊生态砖,载能力强,铺设稳定性好,同时,板块空隙中适合植物的生长。

4 人水和谐的开发

如今人们对水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单要欣赏到水,还要能亲近水。因为水的功能已经不局限于旅游观赏,其对周边环境的呼应以及生态保护等功能得到更多人的注意和重视。人们渴望见到天蓝水清、绿树成荫、鱼虾畅游、飞鸟盘旋河道生态景观。亲水平台就为接触水生动植物、了解水环境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亲水设计提倡在各类生物的栖息环境、自然教育、环境绿化美化、岸边旅游休闲和人类日常生后之间寻找一个最佳平衡点,通过建设休闲道路、沿岸设施等形成亲和的水边空间。

5 水文化的开发

城市河道作为城市的名片,实质是城市文化的体现,河道整治中应注意文化与水与人的结合。使河道或彰显大气或突出细腻、或回顾历史、或展望未来,使人们在享受河道时光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文化的熏陶,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5]。

6 结论

城市河道整治过程中,只有保持生态优先,实现河道的自我良性循环,发展人文河道文化,确保河道在自然状态下,发挥自身优势,形成良性生态环境。塑造“人水和谐”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徐国宾,任晓枫.城市河道整治中景观生态设计.第七届全国泥沙基本理论讨论会论文集,460-466.

[2]许士国,高永敏,刘盈斐. 现代河道规划设计与治理[M].中国水利出版社,2005.

[3]林渠.生态景观挡墙在河道整治工程中的设计应用[J].福建建筑,2008(4).

第5篇:河道整治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阿什河,纳污能力,升级改造,人工湿地,水资源调度

 

1 概况

阿什河为松花江右岸的一级支流,发源于尚志市帽儿山镇尖山砬子张广才岭北端,全长213km,流域总面积3489km2。河道自东南向西北流经哈尔滨市阿城区和市区,并在市区东北角汇入松花江,全段蛇曲发育,河槽宽25~60m,比降约1/2500。西泉眼水库(总库容4.78亿m3,其中兴利库容2.89亿m3,调节库容2.45亿m3)将河道一分为二水资源调度,西泉眼水库以上段长73km,西泉眼水库以下段长140km,汇水面积为2400km2。

由于流域截污治污能力远滞后于地区的经济发展,导致污水直排入河现象比较严重,引起河道水质恶化,尤其是阿城区段及哈尔滨市区段,水质基本为劣Ⅴ类,主要超标因子为COD和氨氮。每年春夏之际,污水横流,臭气熏天,并已经影响到松花江干流的水质。目前,阿什河已被列入《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中水质较差的支流,急需整治。

为科学合理推进阿什河水环境整治,研究采用水环境数学模型从纳污能力角度对纳污总量提出限排要求,并提出水环境治理的量化指标。

2 阿什河干流纳污能力分析

2.1研究计算基本条件

(1)采用的水文、水质边界条件

典型年型:枯水年型(90%保证率);

下游入松花江口水位:115m~116m;

上游西泉眼水库下泄量及水质条件:下泄量为0.1亿m3/a(折合为0.32m3/s),水质达到Ⅲ类地表水标准核心期刊目录。

(2)统计分析方法

将全年划分为冰冻期(1月~3月以及11月~12月,共计5个月)与非冰冻期(4月~10月,共计7个月)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分析的水质指标为COD和氨氮。

(3)水质改善目标

2011年全段消除黑臭(COD达到Ⅴ类,氨氮不高于3.0mg/L),2013年达到Ⅴ类水,2015年全段水质达到水功能区划要求。

(4)现状污染源

目前水资源调度,阿什河全段污染物年入河污水量10133.9万t,COD 34830.9t,氨氮3972.0t。

2.2纳污能力计算结果

不同目标年下阿什河干流的纳污能力见表1。

表1不同时期阿什河干流纳污能力统计(单位:t/d)

Tab1. Statistics of pollutant carrying capacity of Ashi-river in different period(Unit:t/d)

 

目标年

COD

氨氮

非冰冻期

冰冻期

非冰冻期

冰冻期

2011年

21.63

16.13

1.97

1.47

2013年

21.63

16.13

1.18

0.90

2015年

14.74

11.10

第6篇:河道整治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河道整治;“二级悬河”;黄河口治理;泥沙;水资源;黄河下游

黄河治理特别是黄河下游的治理,历来是中华民族兴国安邦的大事。新

1 必须把握未来水沙变化规律

研究某条冲积河流的演变规律时,首先应搞清来水来沙条件,因为来水来沙条件是塑造河床边界的主要因素。黄河下游河道的河型及其河相关系乃至悬河态势,主要是历史上来水来沙条件形成的。上段宽阔的河漫滩及下段堤距不大的窄河段,基本上能适应当时的水沙条件。

1986年以来,随着黄河上、中游治理开发的进行,下游来水来沙条件发生了变化,来水持续偏枯,大洪水发生几率减小。洪峰流量也显著降低。现在所讲的千年一遇洪水的洪峰流量,是在一定的假定条件下分析出来的,对目前的工程设计有一定借鉴意义,但这方面的论证毕竟不够严密,主要应该把伊河、洛河夹滩地区的滞洪作用及上游工程的影响研究清楚。否则,未来黄河下游防洪及河道整治工作很难在科学的水沙条件下开展。

笔者认为,黄河下游稀遇洪水的洪峰流量可能有所减小,防洪标准也不应过高。世界各国防洪多以实际发生过的历史最大洪水或百年一遇洪水作为防御标准。水利行业以外的人士根据国外的方法,常常对黄河堤防防洪标准及我国常用的洪水频率分析方法提出质疑,认为确定百年一遇洪水流量要有千年的样本,千年一遇洪水流量应有万年的样本。实际上没有那么长的水文资料,确定几百年以上一遇洪水的洪峰流量值,难免受人为影响。但必须承认,未来黄河下游治理所对应的泄洪流量的趋势是减小的。按照水沙条件决定河道边界的认识思路,上游大洪水的洪峰流量减小了,下游自然不需要那么宽的河道,否则,边界条件与水沙条件不相适应,用目前宽河道的堤防直接防洪,必然会出现众多问题,平面上、剖面上都会出现畸形图案,让人们治理的思路也难以清晰,甚至会自相矛盾。例如,一方面主张破除生产堤,甚至对河道整治措施也有怨言,目的不外乎是希望增大洪水的漫滩几率,加强滩槽水沙交换;另一方面又希望通过小浪底水库的调水调沙运用,给下游一个所谓的“有利”水沙条件,减小漫滩几率,显然这两方面存在着矛盾。

从另一个角度讲,人们根据当年三门峡水库运用初期下游河道冲刷的实测资料,大都认为小浪底水库在拦沙期对黄河下游减淤作用巨大。小浪底工程投入运用几年来,在水库已累计淤积泥沙10多亿m的条件下,下游仅冲刷3亿多t(人海泥沙仅1亿t左右),而且还经常出现上冲下淤的不利局面。究其原因,主要是近几年遇到了偏枯的来水条件(来水量只相当于原设计入库水量的一半,年均来沙量仅有3亿多t)。显然,如何用好小浪底水库这张黄河下游治理的“王牌”。其前提是必须研究清楚黄河未来水沙的变化规律。

2 黄河下游治理要重视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问题

黄河下游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属长期性、区域性、资源性缺水,缓解黄河下游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根本措施是从外流域调水济黄。为增加来水量,需要同淮河流域甚至汉江流域的河流相沟通,尤其是在淮河流域、汉江流域的暴雨期,可将淮河流域、汉江流域无法承受的洪水调入黄河,把黄河下游河道作为淮河及汉江上游各大支流洪水的入海通道。只有将其他流域的灾害水变成黄河下游河道的冲沙、灌溉及生态环境用水,小浪底水库在调水调沙运用时才会有更多的余地和更好的效果,也才能通过现有的下游引黄工程,包括引黄济津、引黄入冀、引黄济青工程,向河南、山东、河北等相关地区供水。此外,还可进一步通过河北水系的局部调整接济京津,最大限度实现黄淮海平原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把所替代出的输沙用水量再加以分配,尽量考虑黄河中、上游用水,缓解水资源短缺局面,使黄河上、中游地区植被建设维持基本的生态用水量。这类措施对于黄河治理效果最佳,应作为主攻方向,否则,10年甚至20年后,黄河下游的状况将仍旧难以改观。

3 加大宽河道整治力度,重点研究“二级悬河”治理对策

黄河下游河道上宽下窄,其中宽河段堤距较宽,最宽达24km,河势游荡多变,经过多年整治,主流摆动幅度大大减小。然而,由于近20年洪水漫滩几率小,泥沙淤槽不淤滩,一些河段“二级悬河”发展迅速,使不少河段“槽高、滩低、堤根洼”的现象更加突出,对两岸防洪的威胁急剧加大。因此,“二级悬河”成因、危害及治理对策应是黄河下游治理的主攻方向。建议在调查“二级悬河”分布部位及分析其形成过程的基础上,通过河工动床模型试验和数学模型计算等手段,预测其演变趋势,判定各级洪水可能发生滚河或顺堤行洪的危害状况,制定相应治理对策。

河道整治是宽河段治理的有效措施之一,需要抓紧整治黄河下游游荡型宽浅河道,尽快建成理想的泄洪输沙通道。河道整治工程还是防洪和防治畸形河势的前沿阵地,只有把这项工作做好,才能减轻大堤的直接压力,防止发生横河、斜河、滚河。2002年7月习城滩万寨渠堤冲决,并经串沟直接逼近大堤,这实际上与河势下挫、工程控导不力有关,如果河道整治工程配套,就可避免这一险情的发生。

所谓的“二级悬河”,实际上是超饱和挟沙水流在已成为悬河的宽河段上,沿固定流路长期造床的必然结果。人们在游荡型多沙河流模型试验中发现,只要滩地空间足够大,即使没有生产堤和护滩工程,在某一时段内也能形成槽底高于滩面平均高程的悬河,若堤外地面低于堤内河床高程,此时即相当于“二级悬河”。这说明在黄河下游上段这种宽河条件下,滩地不可能产生均匀的淤积,即使不修生产堤,不建河道整治工程,由于自然堤逐渐形成(造成滩唇高仰)的原因,大堤内侧的堤河也会存在,堤根还会低洼。

非游荡型模型小河试验表明,超饱和挟沙水流致使滩槽高差减小的速率较大,表面上看流路较稳定,但随着主槽河床抬高,水流逐渐漫溢,出现滩唇和滩地横比降。当槽底比滩面高到一定程度时,即形成了严重的“二级悬河”局面。滩地逐渐出现串沟,又逐渐夺溜改河,最后主河还是“滚”过去了。在黄河下游窄河段也存在这种可能,例如,在山东长清顾小庄一桃园段,黄河溜势往东北方向急转,1958年及1976年洪水期在桃园附近都曾发生过裁弯取直、河势改变的险象。近20年来该河段主槽淤高了2~3m,滩地淤积很少,滩唇普遍高于洼槽2~3m,形成了更为不利的局面,目前的设计洪水位比1958年及1976年最高洪水位高出3m左右。以此为依据,赵业安等专家预测,一旦发生8000~10000m/s的大洪水,洪水很可能撇弯走直,在顾小庄一桃园之间改道,顺着洼槽直冲长清归德镇、长清区城区一带及玉符河右岸睦里闸一北店子大堤,致使部分滩区发生毁灭性灾害,并危及上下游河段的河势变化及防洪安全,进而威胁到济南市新市区的开发。

笔者进行的清水造床第一组试验,选用密度略大于1t/m的塑料沙铺成河床边界,河床可动性强,易形成游荡型小河;只是由于挟沙水流没有处于超饱和状态,因此河床未出现严重堆积,没有形成“二级悬河”。第四组试验与上述第一个组次试验的水沙及河床边界条件相同,只是加上了河道整治工程和一些生产堤。试验结果表明,河道整治工程及生产堤的修建,加快了“二级悬河”的形成速率,同时加重了“悬”的程度。这时小的河槽摆动虽然少了,但又可能不断孕育着大的摆动、大的灾害。

人们最关注东明、长垣等几个“二级悬河”局面严重的河段是否会出现滚河,所以在两岸修了不少防护工程。实际上,在中、上游泥沙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的前提下,“二级悬河”的范围会不断扩大,程度也会逐渐加重,造成危害的可能性也将加大,引起的灾情将越来越重,易出险情特别是易滚河的河段也会增多,例如在东坝头以上河段也会出现滚河现象。1996年笔者进行花园口一东坝头河段小浪底水库正常运用后的河势变化预报试验时,曾采用了包括高含沙水流过程的水沙系列。模型中花园口河段淤积严重,主河高程比老滩还高,试验中出现过部分水流在双井工程上首进入支流的不利局面,甚至流量在10000m/s左右时,大河曾从双井工程下首分流进入原阳高滩,最后全部夺溜滚河。多年前这一试验结果说明,这一河段的河势已相当严峻。

“二级悬河”的根治必须同黄土高原的治理及从相关流域调水结合起来,即运用工程手段,改变多沙来源区的侵蚀基准面,拦减泥沙。黄委正大规模修建淤地坝,这是一个机遇。实际上,如果修建“石埂梯田”,也能长期有效地保持水土,中东地区数千年前修筑的这类梯田,现在还发挥着作用。20年前笔者曾设想,如能把黄河下游数万名修防人员抽调一半到中游搞水土保持工作,那么下游治理的压力可能自然减轻;体制上的变化,又会促使本来准备堆放在下游的大量石料上移到黄土高原,减沙入黄效果将会提高,下游河道的危险局面也将必然改观。应该承认,如何通过机构调整把节省出的大量人员划拨到黄河上中游管理局,大规模建设水土保持工程,专治黄河多沙这个症结,也是值得研究的。

4 黄河下游宽河道边界应有新的布局

谈“二级悬河”成因时,涉及宽河段这个边界条件。宽河段内广大的滩区,既是行洪区,又是滩区181万群众生活生产的家园,同时也为“二级悬河”的形成提供了空间。鉴于滩区民众完全迁出和完全破除生产堤既不现实,也没必要,并且水沙条件难以在短时间内有根本改善,因此“二级悬河”的治理措施必须在改善宽河道边界条件上做文章。

黄河下游河道治理的图形应该与未来洪水相适应,目前大堤堤距太宽,但又不可能废弃,因此在大堤上还要有目的地修建防护工程,确保万无一失。两岸大堤相当于历史上的遥堤,应成为后方防线;生产堤需要在原基础上对易受主流顶冲部位加以改造,同时使两岸生产堤保持必要的行洪、滞洪宽度。新的生产堤与控导工程相结合,与行洪相适应,可减小生产堤被冲决的可能性,因而该堤一般不需要裹护,而且在有些地方还要预留分洪口,让洪水上滩,以便在滞洪的同时不断淤滩。控导工程与生产堤共同构成了第一道防线,生产堤实际上相当于历史上的缕堤,堤距5km左右,已给大洪水留有足够的空间。由于有控导工程约束河势,因此第一道防线的安全性是历史上的缕堤难以相比的。

因控导工程需要经常防护,故在大堤与控导工程之间需要修路。若将该路的修建标准提高一些,迎水面加以护坡,或在路两旁特别是上游种植一些与水流相适应的灌木,同李殿魁设想的“软约束”类似,这种可用于防汛抢险的路相当于历史上的格堤。滩上的村庄与大堤连接的地方也要修建起格堤作用的道路。有了格堤后就可以有计划地淤滩治滩,遇到超标准洪水时又可分洪、滞洪,使各方面运作的空间增大。

滩地的居民完全搬到黄河大堤以外给国家造成的压力巨大,而且会给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新的问题,可行性较差。在这种情况下,应从新的管理体制或模式上下工夫,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例如村台建设,不能不断改建,房屋建筑应制订出“与时俱进”的方案,创造出适应滩面不断淤高的新结构,要研究出专门的框架结构的房屋,一方面可不断加高,另一方面洪水上滩时又可避水。整体来讲,要对宽河道平面形态和滩区房屋结构加以改善,使其既能适应流量越来越小的中常洪水,又能在大洪水到来之时确保黄河安澜和滩区群众安全,走“弹性治河”之路。

5 黄河口治理可采取“输,挖、分"并举的方案

对黄河口治理方案应加强研究,笔者认为要围绕3个字做文章,即“输”、“挖”、“分”。

(1)“输”,就是束水攻沙,输沙人海。首先要加强河道整治工程建设,这样可起到束水攻沙的作用,同时要认识到,黄河河口地区来水有限且不断减少,如果不强调借用河口海洋动力,河口会不断延伸、摆动。李殿魁提出的“三约束”理论,特别是巧用海洋动力这一点,对黄河口治理十分重要。数学模型计算发现,人海后泥沙迅速淤积且主要堆积在海岸两侧,只有充分利用河口海洋动力,把刚淤积在近岸的泥沙不断地掀起并输运人海,才可能长期保持河口稳定。近海区束水攻沙要靠特殊的工程控导,若按照李殿魁的双导堤布局思路,以何富荣水力插板技术为依托,也许可以通过科学攻关,找出一个影响拦门沙形成过程和减弱拦门沙的途径。不难想像,双导堤深入海内越远,受海洋动力的作用就越强。

(2)“挖”,主要是挖沙疏浚。挖沙可以抑制河床抬高,稳定深槽流路,也可以消减拦门沙,甚至降低侵蚀基准面。但是要解决堆沙空间,并选出好的挖沙措施。目前河口地区有大量的平原水库,既然建有平原水库,那么在两岸就可以建平原沙库,利用这个空间把挖出来的泥沙储存起来。挖沙疏浚措施中应首选水力冲填的方法,再结合山东黄河河务局研制成功的“汇流集浆器组合系统”,就可远距离输送高含沙水流,这种方案不仅输沙效率高,而且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同时,把泥沙输送到两岸平原沙库中,相对提高了地面高程,土地盐碱化程度可随之减轻;细颗粒泥沙的增加,也增强了土壤肥力,对当地农业发展有实际意义。

(3)“分”,就是分洪。多年的河口治理实践表明,黄河可以保持独流人海的局面,但对于稀遇洪水,应利用原钓口河流路进行分洪,解决防洪和其他相关问题。目前西河口10000m/s流量相应水位不超过12m,但该标准是在当时的特定历史条件下给出的,目前来看,其约束条件并不十分确切、科学。实际上,出现10000m/s洪水流量的几率很小,且通过分洪(而不是改道)的途径同样能满足西河口相应水位不超过12m的要求。

第7篇:河道整治论文范文

关键词:城市防洪 生态景观

中图分类号:P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对城市的水利建设有了更高的要求。在确保防洪安全情况下,城市水利建设要加强景观生态环境建设。

1合理的堤防走向

在城市防洪规划中,最常见的工程措施是将河道拓宽、清淤整治、裁弯取直、修筑堤防,以便减少河道糙率,增加河道泄洪能力,减少水流对凹岸的冲刷,从而达到抵御洪水的目的。从防洪方面看,综合采取以上措施,可以达到减少防洪工程占地、减少工程投资等目的。然而,从景观方面看,以上措施的采用或多或少都会损害河道的景观价值。曲折、自然的河道代表着富有生命和变化,给人以良好的视觉感受。为了保留河道的景观价值,在河道防洪规划时,除河道瓶颈外,河道走向应尽量保持河道的自然弯曲,不必强求平直;沿河应尽可能布置一些蓄水湖池,在河道拐弯急刷的河段,将凸岸段堤防后移,洪水期形成湖泊,不强求等宽;或利用水流的分与合,形成河心小岛,做到河流水系曲折变化,有聚有散;堤防的布置也应灵活多样,在保证城市主要地段的防洪安全前提下,允许局部淹没,做到有防有放。考虑河道景观后,河道的占地可能增加,但河道的占地综合利用价值提高,并不会造成土地资源浪费;而且,避免了河道大面积的土方开挖,减少了对环境的破坏,降低了工程投资。

2利用防护堤发展地面的景观建设

地面的排水系统建设虽然扩大了城市的排水能力,加大了暴雨排入河流的速度,可是,这样的改造工程也应注意和谐共建。对于城区原有的河道整治要保证其河道的直通和宽广,对其河道的行洪断面进行加固,保证洪水来临时的输水能力;最大限度的提高其调蓄能力,使其排洪的压力减少。同时,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也要兼顾防护建设和景观安排。堤背的景观利用十分重要,防护堤的作用虽然是要避免城市遭到洪水的侵害,可是高高的堤背确实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居民的视野,对城市的整体布局造成了影响。针对这一矛盾,在堤身结构允许的情况下,将堤顶加宽成城市道路,使路堤结合,既方便城市交通,又利于汛期防汛。具体来讲.可以将堤背坡采用缓于l:5的坡道与原地面相连,背面种植草皮,这样既美观又有防护作用,可谓一举两得。

3对防洪堤断面形态及护岸的景观处理

由于雨量在时空上的不均匀分布,同一河道在设计洪水标准下的洪水流量可能是枯水期流量的几十或几百倍。从景观方面看,在枯水期河道应有一定的水匝宽度和水流深度。为了满足洪水期泄洪要求.河道必须有较大的行洪断面:而为了保持枯水期河道景观,河道断面不宜太大。解决该矛盾的最好方法是河道采用复式断面。主河槽采用较小的宽度。保证枯水期有一定的水深,能够为鱼类、昆虫、两栖动物的生存提供基本条件,同时又能满足防洪要求。主河槽两岸的滩地在洪水期间行洪,平时则成为城市中理想的开敞空间,具有很好的亲水性和临水性,适合居民自由休闲游憩。

4滨水区城市绿地系统

影响滨水绿化带的宽度控制的因素很多,水体沿岸陆域开敞空间控制主要为了滨水绿化带建设,滨水绿化带要体现主题性。滨水绿化带应以树林布置和草地布置相结合,一味模仿国外以大片草地而无遮荫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水与绿的结合是环境景观的基础。自然美是滨水地段的主要美学特征,应该设法营造自然环境和自然景观,保持岸线的纯自然性,从而给人以回归大自然原始美的感觉,这是滨水地段绿化的首要意义。滨水地段的绿化布置相对于水的位置关系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要求,从近水的滩地到堤岸护坡、堤顶,再到水岸空间的,从水中到岸上,从堤内到堤外,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4.1近水的滩地上种植地方性耐水植物

这样的滩地在丰水期被淹没,但大部分时间露出水面。要依据水生植物适应水深的情况,配植选种多样水生植物,使其与两侧河滨绿地的乔木、灌木景观形成呼应,重构水生植物、鱼类、昆虫类动物的良好栖息场所,营造丰富水景景观,形成类似天然的湿地生态环境。

4.2在护坡上种草

在现有的护坡上砌筑混凝土框架,在框架内填土、种草,是结合堤岸防洪、并在现有条件下进行改造的较好办法。对于比较适宜种植的护坡,可进行多种植物的组合搭配,可达到丰富的视觉效果。在堤岸上面及堤岸以外的步行空间应以高大乔木为主,为步行和活动提供足够的硬地面积,同时也提供足够的树荫面积,又能保证视线的通透。

4.3 远离水岸的空间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处理成大面积的绿地但要避免一览无余的绿地,也要避免过密的树木遮挡视线。沿水绿化带另一个重要的作用是可以净化水体,在沿江栽植大面积绿化有助于提高自然的渗滤净化能力,减缓污染土壤对水体的威胁。大范围连续的、多层次的河道水系绿化和水系水质的提高也为鸟类和水生动物提供必要的活动空间和容量,从而更加提高滨水地段的自然活力和生机,使水环境更具吸引力,也增强了不同滨水地段的地方特色和景观个性,而同一地区恰当的物种选择又可分明地展示出不同季节的景色变化。

5保持河道的曲直美感

河道的堤防取向要尽量与河道特点相融合,最常见的工程是将河道拓宽,清淤整治,裁弯取直,以便增加河道的泄洪能力,减少水流对凹岸的冲刷,从而达到抵御洪水的目的。然而,从与城市景观融合的角度来看,这些措施无论设计的多么完美,总是会过多过少的影响河道的观赏价值。为了保留河道的观赏价值,在具体的规划设计上应尽可能保证河道的曲直美感。例如:沿河应尽可能布置一些蓄水湖、池,在河道拐弯急刷的河段,将凸岸段堤防后移,不必强求等宽,或利用水流的分与合,形成河心小岛,做到河流水系曲折变化,有聚有散。堤防的布置也应灵活多样,在保证城市主要地段的防洪安全前提下,允许局部淹没。做到有防有放。

6结束语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的水利建设应该有着更高的追求目标,应在确保防洪安全情况下,加强景观生态环境建设。在建设中,要从河道建设,防护堤建设、行洪断面建设人手。一方面做好滩地绿化、堤岸照明等措施,来改善人民居住环境;另一方面,要以城区现有的防洪工程为基础.综合加固.提高河堤防洪标准促进流域经济、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第8篇:河道整治论文范文

【关键词】:上海;黑臭河道;治理

【 abstract 】 : according to the Shanghai black smelly river belong to the serious pollution water characteristics, analyzed the Shanghai black smelly river performance and the causes, from the physical, biological, chemical, ecological and so on various introduces river harnessing technology, combined with the engineering practic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black smelly river harnessing of Shanghai common measures.

【 key words 】 : Shanghai; Black-odors river;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V8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上海属平原感潮河网地区,除长江口、东海、杭州湾水体外,内陆主要以黄浦江、苏州河及其主要支流为骨架与众多的中小河道形成了交织成网的水系,水位落差较小,水力比降十分平缓,约在五万分之一至十万分之一之间,河道水流缓慢,污染严重,水位落差较小,又较易产生淤积黑臭现象。随着工农业生产和城市的发展,河网水系被严重污染,河道黑臭现象日益突出,其中又以苏州河最具代表性。为改善上海的水环境质量,重塑上海城市形象,提高市民生活居住的环境质量水平, 上海市近几年在黑臭河道的治理过程中应用了大量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如何将这些治理技术和方法进行优选、组合,形成适合上海城市水环境特点的成套技术集成方案体系,是今后河道整治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黑臭河道治理技术从学科分类可分为水力学技术、水化学技术、水生物学技术、水生态技术、水环境生态工程技术几大类。本文将对上述几种技术的应用情况进行介绍。

2上海黑臭河道的表现及成因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上海河道生态系统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脏、乱、差问题日益突出。在河道治理和管理过程中,由于过于强调防涝、泄洪作用,而忽视了生态、景观等其它功能,导致河道成了毫无生机与活力、缺乏美感的“臭水沟”,既有碍于城市景观、破坏城市形象,更影响了沿河居民的生活居住条件,直接威胁着人们的生存环境和身体健康。城市河道的综合治理,对于维护城市生态平衡、优化城市景观、改善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上海河道污染主要表现为黑、臭等。所谓的黑臭河道是指河道特别是河道的水体经过污染源侵入,酸雨、初期雨水、大气中的扬尘、生活垃圾的侵入,长期积累在河底的淤泥及淤泥释放的有害物质没有及时处理,水体缺少必要的循环,溶解氧过低,缺少水生动物、植物生存的环境,水体逐渐失去自净能力,加上河道底泥长期未清,使底泥不断释放分解为N、P等营养物质,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体颜色逐渐变绿,藻类疯长,最终导致“水华”现象,产生异味,容易发黑发臭。

对于黑臭河道的整治,首先要了解黑臭河道的成因,一般来讲,黑臭河道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造成:

2.1生活废水进入河道

生活废水是指炊事、洗涤、沐浴等,伴随人的生活而向公共水域排放的污水。这些废中都含有大量的P元素,极容易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如果不加处理和限制,使这些污水直接排入城市河流中,将会严重使河道污染,这是造成黑臭河道的原因之一。

2.2初期雨水夹带的污染物质

降雨初期,大量地表上的污染物随着地表径流汇入雨水管网,进而携带雨水管网内沉积的污染物,最终排入水体,形成对河道的污染。

2.3工业污水排放

工业污水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废液,其中含有随水流失的工业生产用料、中间产物、副产品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工业废水造成的污染主要有:有机需氧物质污染、化学毒物污染、无机固体悬浮物污染、金属污染、酸污染、碱污染、植物营养物质污染、热污染和病原体污染等。随着环保意识和环保执法力度的加强,工业污水直排入河道现象逐步减少,但仍存在零星、小规模企业偷排等现象,尤其是分散的食品加工、餐饮、洗衣等企业,无独立的污水处理系统,就近将生产废水排入城市雨水管网,形成对河道水质的冲击。

3治理技术

黑臭河道治理技术是指在黑臭河道的治理过程中,为改善水质而采用的各种技术手段,主要是指应用水力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生态学以及由此衍生和综合的环境生态工程学方法的基本理论、基本规律所建立起来的技术手段,旨在消除水体黑臭,降低水体污染负荷,提高水体的复氧能力和氧化能力,进而提高水体透明度,逐步恢复水体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系统技术。

3.1水力技术

根据水往低处流的水力学原理,利用水头差来控制水体定向、定量和有序流动(如控制内河水位、控制引排水流速流向、引排时间等),使水体转向有利于削减污染负荷的技术。主要包括引清调水、水力造流和筑坝造流等技术手段和措施。

3.2物理技术

物理技术是指运用机械、磁力及超声波的手段,采用曝气、浮游生物去除和污染底泥清除等技术手段来治理河道黑臭的技术。主要包括气浮法除藻技术、磁聚除藻法、超声波除藻、曝气混合法及污染底泥疏浚技术等。

3.3化学技术

化学技术是指利用化学制剂去除水体臭味、污染物、藻类,从而达到治理黑臭河道的技术。主要包括絮凝剂净水、除藻等,所用的絮凝剂主要有无机絮凝剂、有机絮凝剂、微生物絮凝剂和复合絮凝剂等。

3.4生物技术

黑臭河道水体中存在大量有机物质,腐化作用显著,有机物分解极少,自净能力丧失,需要利用生物技术来增强水体自净功能。主要包括原位生物修复技术、复合酶污水净化技术、生物促生技术、微生物技术、组合生物技术等。

3.5环境生态技术

环境生态技术是综合运用生物学、生态学以及工程学原理,利用生物的代谢活动来吸收、降解环境中污染物、降低有毒有害物质浓度或使其无害化的技术。主要包括土地处理系统、植物浮床技术、生态修复技术和生物技术等。

4常用措施

由于上海黑臭河道面广量大,需要综合利用多种技术,采取截污治污、底泥疏浚、沟通水系、引清调水、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等多项措施,以取得较好的整治效果,从而消除上海河道黑臭现象,还原河道水清、面洁、岸绿、景美的自然风貌。

4.1截污治污

黑臭河道整治的关键是截污治污,否则不能从根本上改善水质。要加强市政污水管网建设,尽可能地将污水纳管后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再排放,对沿河单位的排水口加强水质监测,保证达标排放,严格控制进入河道的各种污染源。

4.2底泥疏浚

底泥耗氧是河道黑臭的主要原因之一,底泥是各种污染物主要归宿场所,水体污染导致底泥淤腐并加剧水体富营养化进程,所以必须彻底清除河道内已经被严重污染的底泥,再通过底泥生物氧化等方法重建河道底部生态。

4.3沟通水系

应当因地制宜地沟通水系,盘活水体,才可有效提高河道的自净能力。水系通畅后才能充分发挥现有水利工程设施的作用,加快水体循环,沟通水系为下一步的引清调水提供基础条件。

4.4引清调水

引清调水从遵循自然状况、实现水体定向有序流动着手,充分利用潮汐动力优势,通过对现有水利工程设施的联合调度运行,实现水体的定向、定量和有序流动,以达到引清冲污、科学利用水资源、全面改善水环境质量的目的。

4.5水土保持

水体的流动会对河岸产生冲刷造成水土流失,船行波、浪涌和潮起潮落以及沿岸植被的破坏都是引起水土流失的原因。水土流失将造成河道淤塞,淤泥累积而发黑发臭,因地制宜地建设生态护岸是防止水土流失的有效办法。

4.6生态修复

河流是一种开放流动连续性的生态系统,在黑臭河道的治理过程中,结合河流的生态功能采取一些适当的生化处理措施和生态技术也是改善水质非常有效的办法之一。如及时清除泛滥的藻类等,合理发展各种水生动植物,可实现水生态平衡发展。

结束语

目前河道治理技术正朝着组合工艺的方向发展,并且更倾向于采用环境生态工程来对黑臭河道进行治理,这也是现阶段河道治理的发展趋势。上述各种河道治理技术只是最末端的手段,不是根本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河道水体污染的根本措施是消减有关污染源对河道的污染贡献量,这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也代表了河道治理技术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王占生,刘文君,微污染水源饮用水处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2]刘辉BCO与BAC联用处理微染污染原水的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1

第9篇:河道整治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水土保持的根本目的是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最终目的是保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水土保持是河道治理的根本,是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的源头和基础,是与水资源管理互为促进、紧密结合的有机整体。如何进行水土保持,我们结合多年的工作实际,我们认为,应当在水土保持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注重以下几点:

一、加强水土保持法制宣传,防止新的水土流失

国家十分重视水土保持工作,将水土保持作为我国必须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1991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使水土保持走上了法制轨道。今年的“两会”,水利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中央高度重视水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继续把水利摆在重要位置,充分肯定了近年来水利工作取得的成绩,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田水利建设、节水灌溉、农村饮水安全、水资源节约保护等水利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指出: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减轻水、旱、风、沙灾害,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生产。这是相互关联、依次递进的四个层次,最终是为发展生产,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是水土保持的最基本任务。水土流失、水环境的恶化已对天津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危害,我们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的宣传力度,除了在有关水利工作会议上进行传达贯彻,还通过张贴水土保持宣传画、报纸、电视、散发传达、巡回演讲等形式,开展广泛的宣传,广大人民群众的水土保持法制意识得到了加强,同时通过执法监督,取得了显著成绩,防止新的水土流失的产生。

二、注重综合效益,改善滦河生态环境

植被的破坏是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地表植被覆盖对地面尤其是坡面土壤侵蚀影响极大,植被的减蚀作用主要表现在:植被茎叶对降雨雨滴动能的削减作用,对降雨的截留作用,对径流流速的减缓作用;改变土壤结构,增加入渗‘可以涵养水源,固结土壤,提高土壤抗蚀性作用;植被可以减缓风速,降低风力侵蚀危害。在区域内水土流失严重地区植树造林,栽种牧草,禁止毁林、毁草;同时对沟、河、路、渠的堤岸坡面布设植被或砌护措施,防止坍塌和冲淤。在河道综合整治中,除抓好河道疏浚、护岸建设外,注重综合效益,在河岸两侧堤顶大搞防护林建设,有效地防治了水土流失。经过近年来的努力,我们这里已经初步树立了高标准的景观河道新形象。并建设了一批疏浚达标、水清面洁、绿化美化、道路配套的河道整治样板段,达到“利水、治水、亲水”的综合效益,为当地居民提供新的休闲场所,为创建卫生城镇、促进都市郊区城镇化建设创造有利条件。

三、改良耕作措施,调整农作物生产结构

耕作措施的改变主要是为了增加地面覆盖率和粗糙度。主要方法有:深耕、混播与套播、增施有机肥以及起垄种植等。农作物生产结构的调整要遵循科学、因地制宜的原则。合理调整农作物生产结构也是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应积极推动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产足本地,面向全国,考虑国际。既要适应农产品市场的现实需要,又要研究和预测潜在的、未来的市场需求趋势,以满足社会对农产品的数量及多样化、多层次、优质化和动态发展的需求。

四、搞好水资源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

搞好水资源管理是水土保持的关键,其措施有以下三点:

一是坡面渗蓄、工程拦蓄天上水,使地表淡水向土体深层转化,并保持在地下。因高差形成的势能,在无雨时节,上游的地下水转换为下游的地表水,维持河流用水量,保持河道常年不断流,以补给地下水,增加水资源的可利用量,发挥以淡压咸的作用。二是减少水库、江河淤积,使水利工程延长寿命,增加效益,减轻防洪负担。

三是避免点源和非点源(面源)污染通过径流汇入受纳水体,减轻水体富营养化及其它形式的污染。这一切都有利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水环境的保护,都建设景观水利、营造亲水空间的基础。同样,搞好水资源管理可以进一步增强水土保持措施的渗蓄、拦沙效益。缺少水资源管理,就会使陆地淡水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失衡,在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分配上失调;就会使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用水的数量和质量难以得到保障,生态修复和湿地恢复难以实施;就会损害地表植被,使生态系统功能逐步退化,水土流失逐年加剧。没有水土保持,水资源管理就会失去支撑,失去生机和活力。唯有建立在水土保持基础之上的水资源管理才是健康的、稳固的、可持续的。

水土保持面临着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郊区城镇化步伐加快、生态环境建设不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大力推进等新情况,我们的水土保持工作要为实现天津总体发展战略服务。切实加大水土保持投入,继续实施河道的护岸工程建设,积极稳妥地抓好基础对城市基建、扩建、改造建设中造成人为水土流失的城市水土保持工作。高质量、高水平地实现新天津总体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杨家坦.以水土保持支撑水资源可持续利用[J].亚热带水土保持,2007(3):4~6.

[2]王跃,周林.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防治[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18~19.

[3]段巧甫著,水土保持的探索与实践,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8。水利部水土保持司、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编.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培训教材.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1,28~31

[4]杨吉华.水土保持原理与综合治理.山东: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5]水利部水土保持司.水土保持法知识问答.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2.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