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学生课程总结范文

学生课程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生课程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学生课程总结

第1篇:学生课程总结范文

2018年,我院学生科在学工处和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其他科室的配合和全体学管人员、学生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同心协力,认真做好各项工作,顺利完成了本年度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规范制度,抓内部建设

学生科是学校学生管理教育的主要职能科室,只有不断加强科室建设,全面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和管理能力,才能完成好各项工作。我科室不断完善岗位职责和科室值班制度,进一步深化年级辅导员考核制度、班主任工作制度、班主任考核细则,做到人人岗位职责明确,事事有章可循,关键的时间段,重点部位,时时有人值班,及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服务学生,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加强班主任和辅导员管理,严格考核制度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和管理者,是学校实施教育、教学的得力助手,班主任在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班主任工作是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基础。专职辅导员队伍建设是我校学生管理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为了增强班主任对班级管理的责任意识,加大年级辅导员对班级学生的管理力度,学院在班主任和辅导员的任用上下功夫,由专业老师自己报名,学院党委考核,筛选一些责任心强,有能力的人负充实学生管理队伍。学院经常召开辅导员、班主任工作会议,对班级管理和年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点评,然后根据《班主任考核细则》和《辅导员工作职责和考核制度》,对班级考核和年级常规工作量化考核相结合,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的积极性,使我院学生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同时,学院要求班主任、辅导员每学年撰写学管工作论文,在今年的班主任工作研讨会上,辅导员张丹老师的论文被评为一等奖。

三.加强学生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抓德育教育是学生科工作的重点之一,在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上以及怎样做人方面狠下功夫,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突破口,狠抓学生的职业养成教育。要求学生日常活动中做到不穿奇装异服;不涂脂抹粉,画眼描眉;不讲脏话,粗话;不乱扔杂物;不乱倒饭菜;保持校园整洁;不损坏公物,节约水电;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等。培养学生的公德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切实抓好寝室环境卫生,美化环境育人

校园的卫生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文化品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但能提高学生的文明程度,而且有助于大家的身心健康。因此,切实抓好寝室环境卫生工作也是学生科工作的重点之一。我院实行每周一次寝室卫生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寝室卫生、违章用电和各种安全隐患,每月评比一次文明寝室,颁发流动红旗,并且长期坚持开展此项工作;对情况较差的寝室,及时通知整改,对破坏环境卫生的现象及时予以纠正,实施严抓,严管;检查评比的结果及时公布,并将评比结果与班级考核捆绑在一起,奖优罚劣,大大提高学生讲卫生和维护环境卫生的自觉性。

五.加强学生干部、党员的管理和培养

学生干部和党员在学校和学生之间发挥着桥梁与纽带作用,学生干部和党员也是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骨干力量,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真正发挥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有利于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我院常年坚持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挂靠寝室工作,每个寝室都有党员或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各项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学院每年都会从低年级学生中选拔一批能力较强,素质较高的学生加入到学生会的队伍之中,为了让他们在学生管理中发挥作用,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培养和教育,通过讲座,交流,座谈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通过考核和老学生干部的经验介绍,提高他们工作水平,通过督促,检查,评比提高他们的自身素质,目前这批学生骨干在学生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干部队伍也较稳定,学生自主管理工作走上规范之路。

六.抓好常规管理,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

1.积极配合学工处开展“宿舍文化艺术节”活动,在今年的宿舍文化艺术节中,我院各项活动成绩突出,以绝对优势获得“优秀组织奖”荣誉称号。

2.积极主动地配合财务处收缴学费,年学杂费在学生科和全体辅导员、班主任的配合下,收缴率达到99%以上,圆满地完成任务。

3.根据上级的统一安排,顺利完成了全院学生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贫困助学金的数据统计和申报工作,完成省教育厅关于发放学生零时生活补贴的发放工作,以及全体困难学生的认定和发放工作。

4.按照学校规定圆满完成了奖学金、综合素质测评和优秀干部、三好学生等评先评优工作。

5.顺利完成新生的入学和军训工作,军训获得“优秀连”的荣誉称号。

6.完成学校交给的其他各项工作任务。

七.积极配合开展各项文体活动,活跃学生的第二课堂

积极支持配合校团委工作,在今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我院社会实践队由于成绩突出,被评为“江西省先进社会实践队”荣誉称号;在井冈山大学第五届校田径运动会上取得了总分第一和优秀组织奖的好成绩;在第十二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大赛”中,我院精心组织,科学安排,学院有1件作品获全国二等奖,2件作品获省级奖项,学院也获得“挑战杯”优秀组织奖。我院所取得的成绩较以往有了大的突破,极大丰富了同学们的第二课堂,有力促进了学生全面进步。

八.存在的不足之处

今年虽然努力工作,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取得一点成绩,但仍然存在不足之处:

1.辅导员队伍的建设还要进一步加强,管理水平有待创新;

2.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需进一步完善。

3.学生的学风建设有待提高,考研和专升本和先进院系相比有一定差距;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待我们去探索和提高。

总之,总结过去工作中经验教训,是为了明年更好地工作,在各级领导支持下我们力争明年的学生管理更上一层楼。

第2篇:学生课程总结范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课程目标与内容”中对“综合性学习”目标的表述没有大的变动,与实验稿对比只删去了“书籍”两个字。可见,新课标依然坚持原有目标的精神。但在新课标的实施建议中,综合性学习提出的具体建议内容有所增加。新课标增加的新建议,进一步明确了有效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要求。增加的4条建议如下:

1.综合性学习应贴近现实生活。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开展学习活动,在实现语文学习目标的同时,提高对自然、社会现象与问题的认识,追求积极、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增强抵御风险和侵害的意识,增强在与自然、社会和他人互动中的应对能力。

2.要加强教师在各环节中的指导作用。

3.跨学科学习,也应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目的。

4.积极构建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平台,拓宽学生学习和创造的空间,支持和丰富语文综合性学习。

增加的第一条内容强调了开展综合性学习要贴近学生生活。表现为以下两点:一是突出了综合性学习的途径,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在实际问题中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走出校门,走出课本,走进生活。让学生知道,语文学习不等于教科书,广博的自然中、多彩的社会中,小到一座桥,大到一座城,都是我们探索语文的空间。让学生知道学习语文不等于死背课文、硬写作文、枯燥无味。语文学习的内容是鲜活的,跳跃在生活的每一处。生活中处处都可以学习语文,让学生感受语文学习更广阔的天地。二是突出学习语文的目的。综合性学习让学生知道学习语文不是死记硬背、应付考试,而是为了我们今后更好地生活。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我们可以探究自然的奥秘,增强抵御风险和侵害的意识,增强社会交际能力,懂得怎样更好地与别人交流,怎样独立处理实际生活中的交际问题。让学生知道语文在生活中的妙用,一举手、一开口都与语文息息相关,综合性学习活动就是连接语文与生活的桥梁。

增加的第二条建议,是突出教师的指导作用。都说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主活动。自主不等于自由,教师参与指导,才能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所收获。有的教师直接让学生自己设计活动方案、或者完全按照教科书的活动方案执行,只是布置学生去做,至于学生怎么做并不关心。最后观看一下展示成果,活动就算结束。这样的放手效果一定不会太好。很多学生的方案不适合,很多学生在实施过程中不认真或者遇到困难,面对这些情况教师都要及时指导。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过程重于结果。教师要全程参与,才会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指导也是全程的,而不仅是展示一个环节。三维目标在综合性学习中体现得最好,教师在指导时,要关注学生所探索的知识,关注学生在探索知识中能力的形成,还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探究方法、合作能力,关注学生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态度。所以从活动的方向调查、方案设计、小组分配,到方案实施、成果展示、总结评价,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

增加的第三条,强调了综合性学习的语文性问题。语文教师要把语文放在本位,综合性学习活动也是从属于语文课程的,它的开展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语文,树立大语文观,并不是让学生抛开语文去畅游,所设计的一切活动都要体现语文学科的实践性、综合性特点。在平时的活动中,有的教师过于注重活动的开放性,而忽略了它的本性。把综合性学习变成了政治课、音乐课、美术课等。如果把它比做一个圆,语文就是圆心。不管这个圆有多大,涵盖了多少领域的内容,他们都是连着语文这个圆心的。否则这个圆就不是圆,这个课也不是语文课标要求的综合性学习课。

增加的第四条,强调资源意识。新资源意识是新课标与修改稿在理念上的又一传承与发展。要求我们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互联网资源,拓宽语文学习空间,增加语文学习方式,将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全面养成语文素养。

第3篇:学生课程总结范文

我在长期的历史教学过程中思考、总结和探索,发现了一种对农村初中历史教学有一定帮助的教学形式――“名词化”教学。所谓“名词化”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名词的使用,用名词展示课程目标,以名词作引线贯穿课程教学,拿名词作为学生合作和讨论的命题,以名词作总结课程内容的提纲,等等,从而调整课堂教学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我就“名词化”教学的基本操作流程做简单介绍,希望能得到教育同仁的批评和帮助。

一、课程标准的“名词化”解读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是初中历史教学的指导性纲要,是初中历史教学的目标和教学效果的检验标准,所以教学的首要环节是对课标的解读。农村初中教师对《课标》的学习和理解度比较低。如何做到相对恰当的课标解读,既能做到相对清晰地解读课标,又不会造成学生的理解混乱,我认为“名词化”解读是不错的方法。我将目标初步拆分为“识记”、“理解”和“运用”三个层次,而后,把更主要精力放在找寻课程标准描述的内容上,把表述中“人物”、“地点”、“事件”等内容用名词进行概括。如人教版八年级第一课《》相关课标的表述是“讲述林则徐的故事;列举中英《》的主要内容,认识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我们能清晰地看见里面三个事件的概念“”、“《》”、“”。从表述的层次看,“”是识记层次,“《》”为理解层次,而“”则是运用层次。我们再将三个名词根据层次用不同颜色表示:“”用黑色表示“了解”,“《》”用蓝色表示“理解”,“”用红色表示“运用”。这样就对课标进行了相对简单的“名词化”解读。

二、学习目标的“名词化”展示和课程重难点的“名词化”表述

课标解读完成后,就存在一个目标展示问题。关于目标展示,我们大可以“名词化”。在学习目标后展示几个名词,把重难点用不同颜色标识,这样就既能让学生基本了解课堂学习的中心内容,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再以《》为例,我的学习目标展示就是“”、“《》”、“”三个名词,而在“《》”、“”两个名词上,分别标识蓝色和红色以示本课的重难点。

三、“名词化”“探宝式”阅读

学生课堂教学中的自主阅读是比较重要的环节,这个环节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的能力,也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内容、了解相关知识的过程。农村中学的学生综合素质是比较低的,我便使用了相对简单又好操作的“名词化”“探宝式”阅读。

“名词化”“探宝式”阅读,就是把课程中涉及的重点名词提出,做出学生阅读的第一目标,学生阅读的第一任务是在课本中找寻到相应的名词并勾画出位置,之后以名词为中心展开相应阅读。当然在名词设计上,有时候可以适当找一些有特点、特色甚至怪异的词,容易激发学生“探宝式”的和兴趣。比如《》中,我在自主阅读环节中,就设定“”、“林则徐”、“关天培”、“香港”、“”等名词,让学生寻找位置。还把“”故意写错为“虎门烧烟”,把“鸦片”改造为“”,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难度,创造探寻名词的乐趣。学生能很开心地接受这样的引导并顺利转入自主阅读中。

四、课堂教学“名词化”流程

学生自主阅读完成后,之后就是较为简单的教学过程了。在“名词化”课堂教学中,我主抓核心词语的标识,以帮助学生找到知识点,理解知识点。还是以《》为例,在“《》”的内容环节,我让学生首先齐读两遍《》的内容,然后抛出“香港岛”和“2100万元”两个词让学生理解。这两个词是学生很容易误解的,属于考试易错的部分,很多学生在描述《》时会把“香港岛”和“2100万元”写作“香港”和“2100万两”。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因为在学生的概念里,这两组词的表述是一致的,所以需就名词给予较深层次的解释。以香港的地图说明“香港”是由“香港岛”、“九龙司”和“新界”构成的;“银元”和“银两”更不是一个概念,价值相差许多。

“名词化”的教学很容易吸引学生眼球,也便于学生找寻知识的核心,方便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所以在教学中适当地“抠字眼”也并非坏事。

五、课程讨论“名词化”议题

为了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课堂学习的参与性,对课程部分内容的讨论是必不可少的。在设置课堂讨论的议题时,我依然采用“名词化”方法,以名词作为讨论的主题。核心词、特别的、有趣的词语甚至改编的词语,都可作为议题。设置议题的目标很简单,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眼球,激发学生思考,引发学生讨论,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成长。

再以《》为例,我设置议题“民族英雄”和“虎门烧烟”。在“民族英雄”的讨论中,让学生首先总结本课出现的“民族英雄”――林则徐和关天培,之后回忆七年级曾经出现的“民族英雄”――戚继光、郑成功等,总结“民族英雄”的概念,理解什么人是“民族英雄”,并反问岳飞和文天祥是否是“民族英雄”?这样的问题能加深学生对一个历史共性概念的理解;接着是“虎门烧烟”的议题,这个名词是我有意写错让学生纠错的,学生很容易找到我把“”写做“虎门烧烟”了,也知道“销”改作了“烧”,于是引导学生讨论“销”和“烧”的区别,“”为何不是“虎门烧烟”。这个议题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深层次理解。

六、课程总结“名词化”反馈

课程知识总结是课程教学的最后环节(练外),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自主完成课堂学习内容的总结。但是这样一个总结过程操作难度较高,常用的方式和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用练结知识的点的覆盖面不够;语言总结,时间过长。此时我们不妨再用“名词化”总结。

“名词化”总结的形式主要有两种:1.板书总结,在课程开始进行“名词化”目标展示时就留白,留下足够书写空间,在课程结束时补全。这样很容易达到总结的效果。这个环节可以让学生上台补全板书,也可以采用问答方式,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补全板书。2.语言总结,学生根据板书中核心名词的展示,进行语言上的总结,甚至可以做一个“名词串联”的小游戏,让学生根据名词用语言将知识点用故事的形式复述和串联起来,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4篇:学生课程总结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5)30-0106-02

[作者简介]王中仙(1980—),女,江苏常州人,本科,江苏省常州民族中学教师,中学一级

初中数学不仅关系到学生知识储备水平及知识应用能力的提升,更关系到学生的升学,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重教学效果。初中数学教师要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探索与思考,从数学课堂切入,探究数学教学的有效方法及提升措施,突破传统教学观念,不断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最终在保障学生基本应试能力提升的前提下不断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储备以及知识的应用能力。

一、优化课堂教学内容,以教学内容的拓展不断强化教学效果

初中数学的教学工作虽然仍以基础知识教学为重点,但是整个课程的教学内容已得到了有效的深化,课程基础知识与实际的应用结合程度更高,课程教学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做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在整个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仍然只按照教材的内容照本宣科,不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与拓展,那么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就无法深化,教学效果也就不好。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强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初中数学教师首先就要从课堂教学内容着手,以教学内容的丰富化与拓展化来带动教学效率的提升。例如,在《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改变传统利用教材中的数据进行简单测算的教学方法,以班级学生身高测量、校内学生近视眼统计等数据来充实教学内容。在这种丰富的学习内容中,学生对数据的搜集、整理归纳、测算等都有了切实的体会,整个章节的知识就都能被有效地吸收应用,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能够得到显著的提升。

二、改善课堂教学方法,以开放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学习

受应试教育的压力及传统教学观念的限制,在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仍然采用机械化讲授的方法,这种方法在数学课堂上的应用虽然可以保持教学的稳定性,保障学生能够按着教师的要求提升自己的应试能力,但是其对于教学效率的提升来说是很大的阻碍。因此,在探究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时,教师要从教学方法上切入,以开放式教学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保障学生的充分学习以及教学效率的提升。从这一点来讲,教师应当将尝试教学法与课堂问题引导教学结合起来。以学生初次接触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为例,教师在授课之前可以先布置相关的习题让学生进行尝试练习。这不但指导了学生的预习,还能让学生在尝试练习中发现自己的学习问题,为课程的有效参与做好准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问题引导的方法,如用一元一次方程所必须满足的三个条件、等式的基本性质、方程解的检验等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让其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同时,在教师的问题引导及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在预习阶段的问题来进行有目的的提问与探究。这样,整个初中数学课堂就转变成了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内容个性化生成的平台,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得以保障。

三、强化对学生的指导,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初中阶段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认知仍然不成熟,因此在整个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探究能力及学习方法,以保障学生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获得综合性的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的同时,教师应当积极指导学生组建学习小组,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小组问题探究、随堂主题活动的形式来指导学生自主进行知识的探究与应用,教师需要扮演好指引者和答疑者的角色,并在课堂上推动学生小组之间的交流,以保障学生互助学习、数学知识探究能力的同步提升。

四、创新课程总结方法,以学生总结、教师补充的方式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课程总结是维持课堂教学效果的基本方法,传统的课程总结往往只是简单地采用教师梳理的形式,整个总结只能保障教学要求的再次巩固,无法对学生实际的知识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整理。因此,现阶段在提升课程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尝试创新课程总结方法,以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回顾,让学生对课程讨论环节及同学观点进行点评,以此来对数学课堂的教学进行总结,保障教学重点的再次展示。最后,教师要进行适当的补充。这样,整个课堂教学效果就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得到巩固强化,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就得到了提升。初中数学课程教学对学生基础知识储备水平的提升及逻辑思维的锻炼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就尤为重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应当积极从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方法的改善、学生探究工作指导的强化及课程总结工作的创新等方面来进一步完善数学课堂教学,进而保障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巩固初中数学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姚兴明.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认识与思考[J].新课程,2013(5).

第5篇:学生课程总结范文

关键词:园林规划设计;实训教学;教学模式;改革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是园林技术专业的骨干课程,学好园林规划设计也是园林技术专业学生必备的核心能力之一。课程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和设计手法的基础上,注重园林艺术基本知识的介绍和学生审美艺术的培养;在技能方面要求学生能够对一些中小型园林绿地进行规划设计。笔者在进行《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教学设计时,对实训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现将此次实训教学内容、方法、实施及成果进行分析总结,阐述自己的一些认识与体会。

一、《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传统实训教学模式

1.《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传统实训教学模式介绍

以前在对《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教学设计时,实训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真实体验该课程在实际中的应用,收集对自己设计有帮助的资料和素材。为了实现教学目标,采用让学生多参观、多调查、多感受、多总结,即“参观―调查―总结”模式。

具体教学设计过程是:参观,带领学生多出去看一些公园绿地、居住区绿地等不同绿地类型的设计作品(这些设计作品有的是成功的、有的是失败的),要求学生在进行参观、游览、使用过程中,感受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在其中的地位及重要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进行必要的讲解说明。调查,学生在进行参观游览时,以小组的形式对常用的造园要素在设计中的运用及表现方法进行调查、记录,记录时有相关的实训表格。总结,是通过对现场的参观、调查,对该处园林绿地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总结,综合小组成员的观点,提出大家的看法与认识。

2.《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传统实训教学模式的体会

(1)为学生间的交流、合作提供了一个平台

以小组的形式来完成有关实训任务,就是为了增加每个小组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大家可以各抒己见,共同探讨,最后来完成实训成果。这也加强了学生间的合作。

(2)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的有机结合

通过对现场环境的调查与记录,要求学生必需学会运用相关的理论知识去总结说明调查结果,这样可以将课本中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运用结合起来。

(3)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收集设计素材的机会

通过参观、调查、记录,学生可以收集一些设计优秀的作品,作为今后方案设计的素材,为设计思想的表现奠定基础。

(4)学生对课程实训教学认识不到位

在我们的实训教学设计中首先就是外出参观,多数学生认为《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实训教学就是去逛公园、去玩耍。学生只把自己当成一个参观者的角色,没有把自己作为一个设计参与者的角色,这种认识是非常不可取的。

(5)课程实训的成果质量不高

实训成果就是以小组的形式交1-2份实训报告、总结以及一些主要景点的效果图。从报告、总结及图纸的表现上可以看出,实训成果不能体现一个团队的合作,而是某个人的观点;有些学生作为小组成员,但实际并未参与小组的各项活动。

(6)学生缺乏参与实训教学的主动性

从实训教学设计的全过程中可以看出,实训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师,实训的全部资料都是由教师来准备,学生只是辅助教师来完成一些资料的收集与统计。而真正意义上的实训教学应是学生为主体,教师起辅助作用。学生缺乏在实训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这一点值得思考。

二、《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教学改革方案设计

1.改革背景

随着生源质量的不断变化,学生总体知识水平的差异性,相关专业学制的设置、人才培养计划的修改,结合学生对该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与理解情况,针对传统实训教学模式运用中的不足之处,提出对《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教学改革的方案。

2.《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教学方案设计

参加此次实训教学活动的为2009级园林技术专业一、二、三班,参加实训的人数为116人,学制两年,实训的时间为每班2.5天。现以园林技术一班的实训教学设计为例进行说明。

(1)《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题目

根据教学的进度及实训时间的安排,这次实训教学题目是中国古典园林之拙政园的欣赏与表现。

(2)《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目的

实训目的是为了告诉学生通过这次实训要对中国传统园林的立意、造园手法等方面有所了解与认识,提高徒手绘图的表现能力。从园林技术一班的实训目的(见表1)中可以看出:要求学生先去查阅、收集与拙政园有关的资料,从资料中整理出我们需要的几个方面。这方面的工作,主要通过两种渠道来解决,一是网络,二是图书馆资料。通过一系列的前期准备工作,学生最后通过图纸的表现来说明自己对拙政园的了解和认识。

(3)《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内容

实训内容是在实训目的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学生在完成任务时需要查阅、收集的相关资料。通过实训内容(见表2)的要求,学生对自己所要完成的任务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轮廓,而不是无从下手。让学生从被动、机械的学习转向积极主动的学习,把学生在本次实习中的位置由参与者转变为主导者。这次实训内容的设计非常概括,没有给学生进行详细列出,主要是为了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要求

实训要求是在整个实训教学过程中学生要遵守的规范(见表3)。同时,也要求学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来完成相应的各项任务,这样可以避免部分学生临时抱佛脚。

(5)《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作业

实训作业也是实训教学的最后成果或作品,这次实训教学的成果既有文字材料,也有相关的图纸表现(见表4)。能够比较综合、全面地反映学生在实训中的表现情况。

(6)《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答辩考核评分标准

评分标准是参与教师对学生成果作品的评价,这次实训教学侧重的是对学生图纸表现、资料整理、实训总结三个方面的评价(见表5)。

这次《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教学方案的最大特点就是从知识和技能两个方面进行训练,把学生放在了主体地位,所有的工作由学生自己独立地去完成,教师仅起引导和辅助的作用。

三、《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教学设计方案的实施

该实训教学方案把教师定位在一个“观赏者”的角度来评价学生的实训成果。参与实训评价的教师为3人,参考评价标准进行打分。具体实施分以下几个步骤:

1.自我介绍

每位参加答辩考核的学生都必须携带图纸和相关的资料,向参与评价的教师进行自我介绍,包括班级、姓名、学号等内容。

2.图纸介绍

向参与评价的教师展示自己所绘制的平面图,并对图纸进行相关的说明解释。这个过程体现了学生自己对某个古典园林的认识程度,其中包括功能分区、主要景点、著名景点、建园的目的、立意等。介绍学生自己所选择的景点并进行相应的说明,要求言简意赅。

3.回答教师提问

针对不同的学生在对作品进行汇报时的情况,参与评价的教师一般提出1-2个问题要求其进行现场解答。提问主要是针对学生在汇报过程中存在的某些不足或独到之处进行。

4.实训总结

这一步是学生在进行汇报结束后要完成的内容。也是实训成果的内容之一。通过这样一次课程实训教学,每位学生都会有自己的收获和体会,要求学生会总结。

四、《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成果分析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教学的成果评价主要依据参与评价的教师评分、学生提交的实训作业两方面汇总产生。通过对三个班级的分析(见表6)可以看出,这样的结果能够真实地反映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与实际情况相吻合。

五、《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改革体会

1.提高了学生整理资料的能力

每位学生的现场展示时间在13分钟左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该如何来讲述内容、回答问题,需要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准备。现在学生可以利用各种途径收集材料,但对于这么大的信息量,如何进行整理汇总,这是我们一直以来都在不断思考与摸索的一个问题。通过这次实训教学改革可以发现,学生在这个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

2.提高了学生随机应变的能力

现场的提问与回答,对学生随机应变能力的提高是很重要的。许多学生平时在这个方面没有锻炼过,而通过这次实训他们知道了自己该如何进行答辩前的准备。这是学生在答辩结束时说过的话。从知识运用的角度看,学生学会了如何将相关知识进行组织、联系,从以前的被动、机械的学习向积极主动地学习发展了。

3.为学生自我展示提供了一个平台

许多学生很少有机会跟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通过这次实训教学,他们在教师面前表现出自己的优势。这对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有利于今后的发展。

4.时间短、教师资源不足

这次实训教学把学生进行现场答辩的这部分内容安排了一天的时间,学生完成自己实训作业的时间相对比较紧张;每次参加评价的教师尽量是3位,涉及到教师工作量等诸多问题,所以人数不能多。今后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一种能够几者兼顾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任有华,等.园林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第6篇:学生课程总结范文

一直以来,许多教师认为“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的“任务”应该由任课教师根据当前教学主题或目标设计提出,并针对所提出的任务,采取演示或讲解等方式,分析任务并给出完成任务的思路、方法、步骤和结果。其实,这种理解不全面,在“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任务设计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任务的设计过程中应该转变思维方式,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任务的设计。在教学开始前可以与学生代表进行探讨,综合考虑专业教学的需要、课程本身的需要、社会职业岗位技能培养的需要,了解学生知识结构层次现状及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使任务具有探究性、创造性和生活性。

二、农业推广课上师生共同设计任务

1.农业推广课程性质。

农业推广学是一门建立在心理学、行为学、经济学、营销学、传播学、管理学和社会学等基础之上的一门边缘性、交叉性、应用性学科,主要研究农业推广人员如何对农民进行组织、教育、咨询、服务,使其改变行业,促进农业科技创新成果传播扩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学科。农业推广对于我国农业生产现代化的实现,提高我国农业发展水平,增加农民收入,保障社会稳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高等职业院校开设农业推广课程的专业。

目前,高等职业院校的农学、茶叶栽培、设施农业、作物栽培、园艺等多个专业均开设农业推广课程。

3.职业院校开设农业推广课程的目的。

农业推广课程主要包括农业推广的涵义、发展史,以及农业推广的原理和方法、组织管理等。高等职业院校开设该课程旨在培养农业推广机构基层推广及管理工作的高等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可以使得农业院校的学生可以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在实际农业生产中,促进我国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教学目的是通过系统的多种教学活动和手段,使学生正确地掌握农业推广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加深对我国农业推广理论和实践的理解,学会灵活改变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提高基层实际推广工作水平和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工作能力。

4.农业推广课上师生共同设计学习任务。

(1)教师设计部分。综合考虑农业推广学科性质、高等职业院校开设此课程的目的、学生所在专业、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特点及教学任务设计的原则,笔者在农业推广课程授课过程中采取了师生共同对教学任务进行设计的方法。即教师将整门课程的知识点设计为一个符合课程需求的、规定了教学范围但不指定具体名称的综合性较强的教学任务(×××地×××项目的推广),这一综合任务又下设若干子任务:①农业推广人员角色认识;②×××地农业推广项目的选择与确定;③×××农业推广项目的实施;④×××农业推广项目的总结评价;⑤×××农业推广项目成果报奖。整个学科的知识点分别穿插于若干个子任务中。(2)学生具体设计任务及实施。不同专业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明确农业推广人员角色扮演的身份及工作性质与程序;然后结合社会岗位需要、个人兴趣爱好、农业专业知识掌握情况、本课程知识点、当地自然与社会条件等综合分析选择确定农业推广项目,并撰写推广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确定了具体推广项目后的工作实施过程中,学生需要结合自选项目的复杂程度、当地农民素质条件,以及硬件设施等选择确定项目的推广模式与方法,并撰写推广项目实施方案,模拟推广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农民的采纳情况随时应变使用多种方法,并锻炼学习人际交往及演讲的沟通、交流、语言技巧;项目推广演练结束后,学生需要进行双重总结与评价,一重总结为对自身所选项目及推广情况进行专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综合总结评价,并撰写总结报告,二重总结为学生之间相互对课堂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总结,总结在评价过程中相互取长补短;最后,学生们需要撰写推广项目成果请奖申请书,学习推广项目的报奖流程。

5.师生共同设计学习任务的学习效果。

第7篇:学生课程总结范文

一、优化任务教学环节,整体推进实施

任务型教学注重课程教学过程的整体联系和合理安排,从课程教学知识要点体系来优化好任务前(Pre-task)、任务中(During-task)、任务后(Post-task)三个环节,能够在增强学生主动探究学习意识的基础上,形成更有效的整体学习能力。

在优化上述任务学习环节过程中,注意凸显“目标性”和“主体性”,即要能够依靠课程教学知识、技能以及情感目标需要,确定在各个环节的任务要求。同时,要能够注意激活学生的语言学习主观潜能,尤其是倡导运用小组合作、对话交流等方式来增强学生的学习认知体验。教师可注意如下教学环节的安排:(1)提供与任务学习相似的背景知识,激活学生积极参与的主动性,让学生能够对学习任务有初步的认知。(2)任务中注意语言输入的前置性,即要能够在确定任务学习因素中设置一定的不确定学习任务模块,以便于教学双方能够有灵活自动地安排。(3)在任务后,应引导学生能够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能够形成主动学习的意识。

通过对任务教学环节的优化,能够让课程教学形成有机联系整体,便于学生理解学习。像在《牛津初中英语》(Fun with English)9A Unit 3 Teenage problems的“Reading What should I do?”教学中,可根据课程教学要求,在任务前可为学生搜集“青春期成长烦恼”相似的背景资料,让学生能够加深对阅读学习素材的认识。在任务学习后,则可要求学生能够就自己学习感受最深的地方进行归纳总结。

二、优化任务教学类型,满足教学需要

教师在明确了课程教学相关的环节后,可结合学生的学习认知特点和课程教学要求来优化任务学习类型。根据课程教学要求,目前有比较分析、问题列举、分类排序、问题解决、交流探究、发展创造等六种类型。在教学中,可根据实际情形选用合理的教学类型。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问题列举和比较分析适合于学生同桌之间的学习探究,以解决较为简单的初级类型题目。其他的四种类型则适合于小组合作探究或者角色模拟学习等。但在选择教学类型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差异性和教学目标要求来优化组合,以形成有效的学习合力,帮助学生增强认知体验,满足学习发展需求。

教师在选择任务教学类型时,应该围绕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点和发展点来进行综合运用。像在《牛津初中英语》9A Unit 4 TV programmes的“Reading The TV programmes on Saturday”中,可要求学生运用问题列举和比较分析来了解文章的表达主题大意。可建议学生运用小组、角色、师生等资源来进行优化组合,让学生在交流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来培养发展创新精神。

三、优化任务教学总结,促进反思生成

学生在任务学习中,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多总结思维学习过程和学习体验,反思在合作探究过程中的收获。通过对任务学结,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英语任务学习自觉主动意识,还能够促进学生语言知识不断生成。

在优化任务教学总结过程中,应该注意把握如下几个环节:(1)围绕课程知识要点和教学目标要求进行综合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形成有机整体认知知识结构体系。(2)引导学生能够总结表达自己的学习认知体验和感受,帮助他们积累学习经验方法,提高其学习敏锐性,培养其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3)鼓励学生能够运用书面、口头等语言表达形式进行总结反思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认知感悟能力水平。

第8篇:学生课程总结范文

Abstract: "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 course is the core of electronic specialty. It is the teaching objectiv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cultivate talents who adapt to current social needs. Combining with years of teaching experienc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 the author conducted reform practice from teaching idea, teaching content, learning method and teaching method and achieved better result.

关键词: 电子设计自动化;教学改革;教学理念;岗位职业标准

Key words: 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pedagogical reforms;Teaching Concept;professional standard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7-0172-02

0引言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在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这样的目标定位决定了高职教育要特别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除了专业技能以外,也应重视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

《电子设计自动化》是工科电子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电路设计思路、方法、步骤,熟练使用PROTEL DXP软件设计较为复杂的印刷电路,并应用课程技能制作实际功能印刷板,具有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图员(电子CAD)高级技能水平。本门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且其教学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后续专业课(包括课程设计、综合实训、毕业设计等)的学习以及学生毕业后从事工作的职业能力。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关键能力,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总结出了一些心得体会,并从课程教学理念、课程内容、学生学法和教学教法等方面做了改革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课程教学理念

为适应现代社会需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应紧紧围绕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集理论学习、现场观摩、技能训练于一体,既重视理论学习,又突出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针对本课程的岗位应用,依据企业调研、同行交流及往届毕业生的反馈信息:要求学生具有运用PROTEL DXP软件进行电子产品设计、制作、组装、调试能力。因此制定课程设计理念为: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图员岗位能力要求进行课程体系构建,以技能证书考核为主线贯穿于整个教学全过程,突出岗位标准,注重技能培养,体现工学结合。

1.1 课程教学与岗位职业标准的一致性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核高级标准就是这个岗位的职业标准,我们瞄准这个目标,让学生达到这个标准。具体做法为:制定与国家技能鉴定标准一致的课程教学大纲、实践教学大纲、课程设计大纲;选用职业技能鉴定教材为主题教材,自编实训指导报告书等为辅助教材;考核方式与国家技能鉴定考核模式一致。

1.2 体现工学结合、学以致用理念本课程有工程设计的实物制作教学环节,学生通过设计实物电路的印刷线路板,并安装元器件、调试产品等系统工作,体会工学结合、学以致用的实际意义,进一步加深对本课程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岗位的专业实践能力,更好地实现学生零距离适应岗位。

1.3 注重与相关课程的知识融合运用,提高整体专业实践能力

在课程设计教学中,我们引进了“三人表决电路”、“循环彩灯电路”等电子技术课程已经用万能板制作过的内容,让学生进行PCB设计制作,这样操作有如下好处:一是由于学生在前边的课程中做过电路训练,对原理比较熟悉,可以减少本课程制作的失误,提高成功率;二是加深学生对已学课程的温习与回顾;三是可以有比较充裕的时间设计更好更漂亮的设计作品,为毕业设计打下良好基础。

2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设计为四个模块: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工程应用、证书考核。每个模块下细分若干个项目,每个项目分为若干项任务,使学生在参与完成逐渐复杂的工作任务过程中,不仅强化专业知识能力,而且逐渐提升学生自身的团队合作、沟通交流、分析、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等关键能力。课程总学时:72学时(其中理论24学时;实践48学时)。具体的课程体系结构如下图所示。

3学法

在本课程教学中,坚持以岗位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意识,调整学生学习方法,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将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的培养渗透于学生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中。笔者从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两个方法对学生进行学法引导。

3.1 课堂学习教师以任务为引导,时刻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3.1.1 课前预习、激发兴趣:了解课程的理论知识,认真领会教师分析任务要求,明确本次课程教学目标、重难点。

3.1.2 观察学习、标准操作:教学做一体化,教师一边演示,学生一边观察、领会操作标准;一边操作、锻练动手能力、掌握操作技能。培养学生规范工作、获取新知识等能力。

3.1.3 思考总结:思考任务过程,总结操作方法、步骤。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总结的能力。

3.1.4 任务练习:学生自主操作、教师从旁指导、解决疑问。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3.1.5 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学生探讨提出存在难点、教师重点剖析,突破难点,教师总结。培养学生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3.2 课外学习从学生的发展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在课后结合《实训指导报告》,充分利用学院本课程精品课程网站资源进行自主性探究性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促进其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培养其终身学习的基本素质。

4教法

为了能够充分把传授专业知识与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相结合,结合实际条件,笔者在教学中主要运用以下教学方法。

第9篇:学生课程总结范文

[关键词] 短小精悍;巧妙呈现;视听启发;注重细节

英语知识由简入难。从小学最初的会话教学到中学越来越多的语法,很多学生感到课堂上越学越累,越学越枯燥。而微课程,集结了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以其短小精悍却不拘一格的特点,给学生带来了希望。那么怎样巧用微课程,来高效解决英语学科中的语法问题呢?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切身体验。

一、语法讲解类微课程的优势

1.时间短

短小精悍的微课程将某一个语法知识点浓缩在一段短视频中,能弥补传统课堂上教师讲解枯燥、时间难以把握的不足。相对于同一时间段坐在同一个教室里上课,这种在家看视频的方式也更加体现学习的自主性,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2.知识呈现的方式不同

微课程集结了多媒体的诸多优势,图文声像并茂,让学生在学习枯燥的语法时兴趣盎然。一个动态的启发,一首总结的歌谣,让学生不知不觉中就领会了知识,这种独特的视听优势也是传统课堂无法比拟的。

3.可自选节奏

微课作为一段网络视频,可以根据学生各自的接受能力来选择节奏。这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课堂中同一个教室、同一种节奏产生的不足。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接受能力来选择节奏快慢,选择是否重复播放某个画面,这种学习方式也是家长和学生更愿意接受的。

二、利用微课优势巧妙呈现语法知识

在熟知微课程的优势后,我们应思量如何去利用好这些优势,制作语法教学的微课片段,最高效地解决学生的疑难。语法教学一般多采用讲解法,而讲解又包括直接讲解法和归纳总结法。直接讲解法是指把要讲的语法知识直接拿出来讲,先讲理论,然后再用例句辅正,之后再进行大量练习来实践消化。归纳总结法则是先给学生一些相关语法知识点的句子,然后让学生观察、比较、归类,教师再总结讲解。比较而言,归纳总结法无疑更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那么我们在制作微课时,应该怎样巧妙地呈现出归纳总结法的步骤,达到我们的预期目标呢?

第一步骤:知识罗列

比如,要讲述be动词三种形式的运用,那么在微课的开始就可以呈现出这三个系动词am、is、are 以及一些与它们相关的,学生容易理解、容易比较的例句。如;

①I am a teacher. ②She is a teacher .

③He is a student. ④They are students.

⑤We are workers. ⑥It is a dog.

⑦You are a good man.

再如学习there be 句型时,教师可呈现下列例句:

①There is a desk in the room.

②There are two desks in the room.

③There are some girls under the tree.

④Is there a dog over there?

⑤Are there any pencils on the desk?

⑥There is a girl under the tree.

第二步骤:视听启发

罗列出典型例句后,教师可以用带图文的课件语音去启发学生比较、归类,停顿片刻后,教师再呈现预期的答案,让学生去发现这些句型的不同之处。比如:

①I am a teacher. ②She is a teacher. ④They are students.

③He is a students. ⑤We are workers.

⑥It is a dog. ⑦You are a good man.

①There is a desk in the room. ②There are two desks in the room.⑥There is a girl under the tree. ③There are some girl under the tree. ④Is there a dog over there? ⑤Are there any pencils on the desk?

呈现出归类的结果后,教师可以借助微课的语音提示来进行设问:“为什么要把它们归为同一类呢?”给学生短暂的思考时间,教师再进行解答和呈现规律。这种让学生从观察、比较中归类知识的方法,很好地利用了多媒体视野广、容量大的优势,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在制作微课时应注重细节步骤,否则很可能会将知识一堂出,变成了毫无技巧的直接讲解,导致无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第三步骤:巩固操练后进行课堂总结

对相关的语法知识进行适当的巩固操练是相当有必要的,因此教师要在有限的微课时间内,设计典型的、易错的题目来进行操练,才能产生高效率。比如,在讲解现在进行时的结构和运用的微课中,教师在操练环节中一定要解决好现在分词ing形式的常见变化,以及现在分词前面的be动词如何变换形式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课时目标,教师可以设计相应的选择填空或者用单词的适当形式填空,来解决学生的疑惑。

在巩固操练后,应该进行精简而到位的知识总结,以便学生对该堂微课的内容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在总结知识时,除了可以直接口述总结,也可以借助微课的动画优势,来帮助学生记忆总结。比如:在学习基数词变成序数词的微课中,我们就可以采用歌谣加节拍的方式来呈现如下总结:

基变序,很容易,一二三,特殊记,th从四起。八去t来九去e,遇到ve,f替,ty变为tie,后加th莫迟疑,若想表示几十几,只变个位就可以。

三、在语法讲授类微课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微课中是否要出现教师讲解的头像

笔者认为,微课的核心是一段短视频,它不同于传统课堂上教师站在台上授课的形式,如果一边听看视频一边在下方呈现教师头像讲解,不仅影响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也会占据视频的画面空间。现在一些大型微课比赛也不提倡在右下角出现头像。

2.语法讲解型微课应该注重精讲多练

英语语法知识繁多而且抽象,对于一些接受能力一般的学生来说,唯有多加练习方能真正掌握。微课一般在10分钟以内,如何在微课内做到讲与练的高效组合呢?笔者认为应该是精讲多练,可以是边讲解边举例,也可以是集中练习。教师在讲解练习时应该指向明确,必要时还要借助微课的优势,进行批注和关键处的放大处理,这样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教师还要避免在同类题目上重复而浪费时间。

3.教师要擅用不同语速、不同技巧

英语语法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学生认为很难的知识点,比如说几种时态的区分。根据笔者经验,一些学生到毕业时还有将现在进行时的结构说成是动词ing的,可见他们对be动词加现在分词的组合结构并没有真正掌握。再比如学习几种从句的时候,学生经常对一些结构和关键点概念模糊,不知道如何入手去区分,那么当教师在微课中涉及到关键处时,要尽量放慢语速,注重技巧,尽量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就能理解这个难点。

微课作为目前一种全新的课程模式,不但在时间和形式上让人更易于接受,而且更多地关注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个体差异。将繁多而枯燥的英语语法知识,巧妙地设计在灵活多样的微课程形式中,在效率上也将会是一种崭新的突破。我们期待能摸索和制作出更丰富、更灵活的微课类型,帮学生解决英语语法中的一些难点问题,让英语语法学习从此变得简单、有趣。

参考文献

[1]金陵.从微课程的属性入手认识微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