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旅游资源调查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明确乡土语文教学范畴,立足于农村教学实际。
乡土语文是广泛的一个概念名词,对于农村初中的学生特点,搞好乡土语文研究有利于增强家乡成就的认同感,培养健康积极的思想情操。
多年来,民乐镇是北流市亮点多多的乡镇,该镇有全国农业旅游点罗政村、广西历史文化名村萝村、投资2.5亿元的中国青春大世界旅游项目、国家级大容山森林公园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课题研究的材料比较充分,可挖掘的历史名人、语文素村很全面,利于课题组开展研究工作。
课题一开始就制定了操作性比较可行的计划,组织好学生学习家乡、热爱家乡,说出一二个家乡的名人与故事;家乡中有哪些先进优秀人物,农村中蕴藏有什么历史文化。通过两个学期材料准备,通过材料带动了学生的写作,特别是萝村的国学大师陈柱勤奋好学的事迹感动了许多学生,学生们在平时作文中的记叙文,除了对家庭成员有所温情表达之外,难以形成妙笔生花,空洞无物。经过乡土语文的教学实践,原来家乡是如此多的精彩文化,学生在作文中可写的题材就多了,有了活水,学生的写作源泉就多了。
据统计,年春季期九年级语文段考成绩比上一学期提高了平均10.2%,而且优秀作文出现了上升的趋势。这充分体现了乡土语文实践中的成功之处。
二、科学探究乡土语文途径,提升研究成果的推广价值。
乡土语文研究不能够简单等同于印发历史资料、学生抄写事迹的初级手段,而是从研究中提升语文文化的涵养能力,来实现语文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1、材料收集与研究应用同步。在学习罗政村钟耀荣支书先进事迹中,课题组就成功地将生态家园文明的理念引入了“低碳教学”理念。既然农村是进行了生态优美的建设,那么在学校中也应该实现生态化的教学,也就是“低碳教学”理念的形成。要知道,农村初中管理成本因各种原因是比较高,老师费力不讨好,表面上看似是老师能力的问题,但更深层次的是学校管理与教师育人方式转变的问题。农村初中学生由于视野狭窄、可接触的现实社会有限,直接影响了发散性思维的扩展,就造成了学生在校不知道如何学习,更加谈不上进步了。
所以,课题组针对上述问题,有效地引入乡土语文“低碳教学”的理念,让语文教学回复简单清新的面貌,让人文思想回归自然,自然就会引起教师观念的转变,将“低碳教学”发挥得自如有加。
2、拓展课题宣传力度,提升课题的影响力。自一至终的课题研究,凝结了课题组成员的心血,只有通过有效的宣传,才能体现研究劳动的价值所在。年6月7日《玉林日报》和玉林教育信息网均对该课题研究进行了充分报道,吸引了周边学校的注意,而且了课题组顾员林秀兰老师的《罗政村旅游资源调查》的综合实践教学设计获得了玉林市教育学会评比一等奖。
3、优化课题研究的途径,建立科学评价模式。只有建立了科学的评价体系,课题研究当中的价值才能体现出来。课题组按照表格化、质量化、应用化的“三化”模式构建了评价规格体系,每一个课题成员都能够从细节中强化乡土语文自觉行为,然后通过课题中期研究会,不断优化研究成果,使得研究有章可遁。
三、综合乡土语文资料整理,设计课题研究开发方案。
根据研究计划,可通过相关书籍、网络、电视报道、报刊杂志等各种途径收集所需资料。要求学生学会向村民或村支书、主任及镇政府人员进行采访,弄清尚未开发的旅游资源或已有的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前景等。各调查小组在调查结束后应将收集的资料,所做记录及相关设想等,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写成调查报告。
比如说在具体实践活动中,以八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的学习,我们领略了不同的旅游文章写作与美景,比如,巴东三峡的雄奇秀丽,周庄水韵的“中国第一水乡”美称,青海湖如梦如幻的美境,还体验了纽约的勃勃生机异域风情。然后引导学生这样设计:在你的家乡有尚未开发的山川湖泊或名人名村吗?有成片的果园可以让游人去观赏采摘吗?有特色景观的风土人情可以吸引游客吗?已有的旅游景点,又该如何进一步开发旅游资源?
关键词:说课;教学研究;旅游资源学
说课,是授课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专家,系统的解说自己的教学设想和理论依据,以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简言之,说课就是教师说教什么、教给谁、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以及怎样学的思路和规划,说课要进行精心设计。在高职院校中,积极开展说课这一形式的教研活动,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说课需要进行精心设计,把课说好,应从明确课程的性质和作用、吃透教材、掌握学情、探索多种教法学法这几个方面入手。本文以高职旅游专业《旅游资源学》课程为例,尝试探索高职院校的说课教学研究。
一、明确课程性质和作用
明确课程性质和作用,是说好课的基础。教师应从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和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来确定课程的性质和作用。高职教育的特点是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高职旅游专业尤其重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与专业技能的培养,很多高职院校已经将旅游管理专业的证书制度从单一的“学历证书”转向学历与职业资格的“双证书”制度。在说到为什么开设这门课,这门课程的性质和作用时,应充分体现出以上特点。
如《旅游资源学》课程的性质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方面,《旅游资源学》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根据社会需求,当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大多分为旅行社经营管理、酒店管理和会展管理三大方向。其中旅行社经营管理方向主要面向旅行社计调、门市接待、导游、景点讲解员等岗位培养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在毕业时具备旅游产品设计和行程制定、旅游产品销售、撰写导游词、熟练运用导游语言进行讲解等职业能力。为达到这样的培养目标。必须建立层级递进的知识体系。首先初步了解旅游学的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旅游资源相关知识进行深入学习,全面掌握;只有对旅游资源的概念、类型和价值等有了深刻的认识,才能够对旅游资源进行组合完成旅游产品的设计,以及对旅游资源进行剖析,撰写导游词,讲解景点。与层级递进的知识体系相对应的是课程设置的先后顺序,《旅游资源学》课程就处在从基础过度到技能的连接点上,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学科。该课程恰当地衔接起《旅游概论》、《管理学原理》等先导课程和《旅游市场营销》、《旅游景区管理》、《旅游文化》等后续课程,在整个专业教学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另一方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大多有报考国家导游员资格证书的需求,而《旅游资源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国家导游员资格证考试科目《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具有高度一致性,因此这门课程对学生的考证也有一定的辅导作用。《旅游资源学》课程可以与《导游业务》、《旅游政策法规》等课程同期开设,共同构成一个导游资格证书考试的辅导体系,将考证辅导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
二、吃透教材
教师应结合专业教学需求选择教材。对教材的定位、教学目标、重难点和课时安排系统把握,同时还有注意分析教材优缺点,扬长避短。要做到吃透教材,熟练驾驭教学内容,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总体把握教材结构。
教师可以通过通读教材从结构上对教材进行分析,提纲挈领地掌握教材内容编排的主次、教学的重点难点。如《旅游资源学》课程选用了鄢志武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1世纪旅游管理专业系列教材,该教材分别从旅游资源学的理论和实践两个环节出发,从地质学和文化学的角度分析了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成因、特征和主要类型,阐明了旅游资源学的研究内容、不同类型旅游资源的特点以及旅游资源学的实践研究。
2.根据需要取舍内容。
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是应用型技能人才,因此要紧扣培养目标,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遵循“必需、够用”的原则。如《旅游资源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在实际教学中分为三个模块,即旅游资源学基础知识模块、旅游资源类型体系与典型旅游资源介绍模块、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模块等。
《旅游资源学》全期54课时,理论教学时数学30学时,实践教学24学时。其中:
(1)旅游资源学基础知识模块6学时。
(2)旅游资源类型体系与典型旅游资源介绍模块36学时。
(3)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模块12学时。
根据本课程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的重点主要是梳理旅游资源类型体系,介绍典型旅游资源,对旅游资源的调查评价。这样的教学内容安排,舍弃了教材中理论性过强、难度过大的一些内容,如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资源研究的gis技术等,遵循了“够用”的原则;将旅游资源类型体系与典型旅游资源介绍作为课时安排的重点,更符合高职考证的需求,遵循了“必需”原则。
3.选择教辅弥补不足。
一本完美的教材是很难寻觅的,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材难免有一些不足之处。
这时应选择适当的教学辅导用书作为参考,弥补选用教材的不足,做到扬长避短。
例如:前文所述《旅游资源学》课程选用的教材,其优点在于全书以“篇”作为最高级别的结构单元,构建了较为完整的旅游资源类型体系,层次分明,条理清晰,便于学生更好地把握所学内容的结构和联系。其存在的不足是:教材中的案例不够鲜明;作为考证辅导课程而言,重要知识点的不够突出。
根据这一情况,我们选择了清华大学出版社的高职高专旅游类专业精品教材《旅游资源学》和国家导游员资格证考试指导书《全国导游基础知识》作为课程的参考教材。前者每一章节都设置了经典案例,作为对案例教学的补充;后者是考试指定用书,对考点的把握更加明晰。
三、掌握学情
掌握学情是指要充分了解授课的对象,做到有的放矢。
1.了解学生总体特点。
说到高职学生特点,人们常常想到的是文化基础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自我要求不严格,自律意识差;注意力易分散,兴趣容易转移,往往还表现出心理素质较差的状况。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的生源一般是达不到普通高校录取分数线的普通高中毕业生和中专、职高、技校的“对口生”,因此学生底子薄,文化基础差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我们也要能够看到,高职学生往往对新鲜事物接受快,对动手实践感兴趣、能力较强的优势。掌握了以上特点,在课程教学安排上,就要注意夯实基础知识,同时加强实践教学的安排。如在《旅游资源学》课程中,枯燥讲解旅游资源的类型往往效果不佳,而安排学生自己调查本地旅游资源类型和价值,形成调查报告;前往实际旅游景区现场识别则受到学生的欢迎。
2.把握学生当前需求。
把握学生的当前需求是指,教师一方面应了解所授课程的承接关系,能否为先导课程和后续课程建立有效联系,也就意味着当前开设此课程是否必要;另一方面,应了解本课程是否与学生报考职业资格证书有联系,对学生考证、参赛有无指导意义。如《旅游资源学》课程一般开设在第二学期。此时的学生通过第一学期《旅游学概论》等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对旅游学的入门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可以进一步的开展专业知识的学习。同时第二学期也正是学生备考导游资格证考试的黄金时期。近年来,校内外各类旅游职业竞赛频繁,学生参赛热情较高。比赛常见的线路设计,导游讲解等技能环节都需要《旅游资源学》的知识作为基础。综合上述情况,在此时开设这门课程学生都表现出较大的兴趣。
四、探索多种教法学法
教法是指教师怎么样进行教学,学法是指学生怎么样进行学习。这两者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一种互相结合,相辅相成的关系。学生的学法往往会随着教师教法的改变而变化,教师教法也常因学法的变化而调整。因此在分析教法和学法时,需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积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二是引导学生配合教法进行学习。
如《旅游资源学》课程主要采取了讲授法、案例教学、任务驱动、野外考察、竞赛激励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做到了互动式教学。
1.讲授法:采取重点、难点精讲,一般知识略讲的方法,主要针对旅游资源相关理论知识的讲解,如旅游资源的概念、形成,各类旅游资源的特色等。通过讲授,使学生掌握旅游资源相关理论知识和常识。与之相配合的学法是上课听讲,课后通过习题巩固练习。
2.案例教学:主要针对我国具有的各类典型旅游资源分布等知识,通过对应案例,分析讨论,把课堂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加强了学生对旅游资源特点和分布以及典型资源的认知,帮助学生记忆。与之相配合的学法是学生分析案例,通过讨论,辩清案例地旅游资源的类型和价值。
3.任务驱动:属于多维互动式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一个个任务,由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主动解决问题,旨在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问题,继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要求学生根据旅游主题,有效组织旅游资源,设计一条旅游线路,综合训练了学生对于旅游资源类型和特征的把握,以及对旅游资源分析评价的能力。与之相配合的学法是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掌握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分析旅游资源类型、特征,结合交通方式组织线路。
4.野外考察:学期中将带领学生前往周边旅游景区,实地了解旅游资源的分类,各类旅游资源的特色等。与之相配合的学法是提前掌握考察地旅游资源类型和分布,实地辨识旅游资源。
5.竞赛激励法:通过鼓励、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的导游讲解大赛、线路设计大赛等,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做到以赛促学。与之配合的学法是学生在班级内分组模拟比赛项目,互相评判,互补提高,推选最优者参加校外竞赛,听取指导老师意见,不断完善。
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模式的改进离不开教育工作者的思考和实践。说课可以促使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思考,进一步理清教学思路,明确教学重难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改进教学过程。同时,说课也促使教师不断学习教学理论,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在说课中注意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能有效避免思路不清、主次不分、方法单一的现象,帮助教师说好课,并在说课的基础之上,灵活多样地开展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庭之.人才培养评估中的高职课程说课设计案例[j].职业教育研究,2010, (2).
[2]宋清文.关于高职院校教学方案设计的思考[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0,(2).
【关键词】旅游学概论;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作为国家教育部指定的旅游管理专业必修课程之一,旅游学概论课程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课程通过对人类旅游活动以及旅游活动的三大要素(旅游主体—旅游者;旅游客体—旅游资源;旅游介体—旅游业)的研究,全面系统地介绍旅游活动的发展历史和规律。同时,作为旅游管理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通过掌握旅游基础知识、熟悉旅游业发展现状,具备用旅游专业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养成旅游职业综合素质三个学习层次,从而达到专业基础知识的获得、专业基础能力的培养、专业基础素养的初步提高,为培养旅游企业一线服务和基层管理人员提供专业基础知识、能力和素质保障。如何构建有效的课程教学模式是高职教育一直探索的重要课题。在此教学模式中,教学重点是如何从注重知识的传授转为注重技术能力的培养,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在长期的高等职业教育模式探索实践中,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项目完成为载体开发课程,建立课程体系,全方面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将是目前及未来高职教学的主要发展方向。由于课程特点,旅游学概论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还是侧重于理论的学术研究,在课程改革方面还存在很大不足,如课程理论内容冗余,缺乏设计与整合,理论内容枯燥;教学方式主要依赖理论讲授,跟学生的互动很少,以致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职业能力缺乏训练载体,实践教学效果很不好。学校的传统理论知识教学缺乏对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不能真正实现工学结合的开放式教学,非常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综上,从高职教育要切实培养旅游人才角度看,旅游学概论的教学迫切需要进行改革,尤其是课程理念的改革和课程内容设计的改革。课程教学应围绕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来展开,要在对旅游行业职业岗位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在实践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以典型的课程实践任务为载体,引导学生“做中学,学中做”,通过完成项目任务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课程设计的思路
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在高职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重中之重。按照“以职业能力本位,以实践行动为导向,以工作项目为先导”的原则,结合长期的教学经验积累,旅游学概论课程积极探索并打破传统的照本宣科的理论教学体系,构建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工学结合、任务驱动的课程体系。具体来说就是,将课程的理论内容首先进行整合,并针对性地设计具体实践任务,引导学生完成这些实践任务,在此过程中,始终强调“教、学、做”合一,力求达到“学中做,做中学”的效果。课程以工作项目为中心展开教学,打破固有的课程理论框架,结合旅游行业需求、职业岗位能力、注重培养技能和培养学习兴趣四个方面,本课程具体设计了“1个原点、3个模块、5大项目”的“135”学习体系。1个原点就是旅游活动的分析;3个模块分别是旅游活动基础知识、现代旅游三要素、旅游相关问题;5大项目包括走进旅游世界、成为一名旅游者、介绍家乡旅游资源、为父母安排一次旅游活动、我的旅游我做主。教学模块与项目的设计充分将实践任务与理论内容完美融合起来(见图1)。课程突破传统教学中注重概念轻视实践的误区,更侧重于学生的学习体验和积极参与过程,对课程多元化的教学目标的实现有重要作用。
二、课程教学目标的设计
课程培养目标的设置是学校办学目标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结合。旅游学概论课程总目标是培养具备三个基础的高素质的导游人员、计调、景区景点讲解人员、旅行社从业人员。课程注重旅游基础知识的掌握和专业基础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要达到以下三方面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旅游学的基本规律,了解旅游学科体系的结构;(2)掌握旅游活动的三要素(主体—旅游者;客体—旅游资源;媒介—旅游业)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3)系统了解中外旅游活动的产生和发展;(4)理解旅游业的构成及旅游业的影响。2.能力目标:(1)能够运用旅游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旅游实践问题;(2)能够进行简单行业调研并总结归纳;(3)能用所学的专业术语表达对某些问题的分析及见解;(4)能够为今后从事旅游工作奠定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5)培养独立学习能力。3.素质目标:(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学习的积极性;(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3)初步奠定诚信敬业、有激情、会创新的专业素养。
三、课程教学的组织实施
1.课程内容的整合
结合课程设计思路,联系课程教学目标,课程具体教学内容安排上将学习项目进一步进行任务分解,从而确定理论学习内容结构,每一个学习项目都设计有对应的实训活动,且合理安排了32个理论学时和16个实践学时。具体来说,本课程将内容整合为五大项目,分别为:走进旅游世界、如何成为一名旅游者、介绍家乡旅游资源、为父母安排一次旅游活动、我的旅游我做主。每一个项目又进行了学习任务分解,项目1“走进旅游世界”分解为两个任务,即追溯旅游发展历程、旅游活动分析;项目2“如何成为一名旅游者”分解为两个任务,即旅游者的界定、旅游者类型分析;项目3“介绍家乡旅游资源”分解为3个任务,即旅游资源分类、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旅游资源保护;项目4“为父母安排一次旅游活动”分解为5个学习任务,即旅游业认知、旅行社分析、认识旅游交通、走进旅游饭店、认识旅游商品;项目5“我的旅游我做主”分解为4个任务,即旅游市场分析、认识旅游组织、把握旅游影响、推动旅游可持续发展。
2.教学方法的选择
通过家庭背景、文化基础、行为习惯、个性心理等几方面的学情分析,确定了教学形式上首先要多方式多途径让学生了解旅游业,第二就是要让内容直观生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最后要活跃课堂气氛给予学生表现机会。所以,课程教学上选择了五种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分别是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情境教学法、调查研究法、课堂讨论法。讲授法:该课程理论性较强,一些重点内容还需要详细阐述,对各类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讲解,教学中既强调对教学内容的传递,又强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案例分析法:通过大量典型旅游行业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境教学法:通过问题、影像等多种途径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相关情境中,通过提供直观、生动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教学目标的完成;调查研究法:利用课后调研作业设计,加强学生调研分析能力和对旅游行业企业的了解;课堂讨论法:将学生分组,教师向各小组布置讨论任务,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共同进行讨论得出结论。
3.教学模式实施
本课程实施问题引领主题式6步教学法,以问题为引领,分为展示评价,分析问题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互动讲授,探究问题拓展训练,解决问题交流总结,反思问题布置任务,关注问题等6个教学环节,每一问题环节对应相应的教学活动和具体教学方法的使用。以项目3“介绍家乡旅游资源”中的旅游资源分类任务为例,在明确了学习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的前提下,按照问题引领主题式6步教学法来开展教学活动。具体如下:首先,展示评价,分析问题环节,教师组织小组对提前选择好的热点问题进行汇报展示,教师点评;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环节中,教师播放南京旅游资源介绍视频,导入讨论情境,提出关于旅游资源分类的引导性问题;互动讲授,探究问题环节中,教师组织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并进行代表发言,教师将各组观点进行记录,进行比较和总结讲评,并讲授旅游资源主要分类及其分类标准;拓展训练,解决问题环节中,教师设置课堂小思考和小测验,考查知识点掌握情况;交流总结,反思问题环节中,教师组织两位同学谈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哪些知识和能力方面的收获,并进行知识总结;布置任务,关注问题环节中,教师布置课后任务即对家乡旅游资源进行分类调查,按照国标法简单分类,并撰写简易调查报告,用ppt汇报展示。该教学模式力求突破传统理论课授课模式,融“教学做评”为一体;注重以生为主,师生互动,进行课堂上的合作探究教学;同时开拓第二延伸课堂,注重能力培养。在教学实践中,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课堂气氛热烈,师生互动良好,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课程评价体系设计
打破以考试成绩为学习质量的传统评价标准,重视考查学生的职业能力,实施过程考核重视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试卷内容开放化的三维考核方式。
1.过程考核重视化。课程的考核不再是将期末的闭卷理论考试作为重点,而是更注重学生一个学期的学习过程表现。其中,过程性评价比重占50%,考核内容包括实训任务40%、出勤情况5%、自评综合表现5%等几个方面。
2.评价主体多元化。在考核评价主体上,适当削弱主讲教师的考核分量,将学生个体、学生小组、旅游企业等纳入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中来,共同构成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其中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和企业(社会)评价分别占30%、50%、20%。
3.试卷内容开放化。在闭卷考试中,试题将考核要点放在考查学生的思维方式与应用能力等开放试题上,不禁锢学生思维,同时答案也不是唯一的,而是开放的、多元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的发散思维。高职教育课程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应实施教育观念和教学观念的转变,才能适应旅游行业的不断发展,适应旅游人才培养的需要。旅游学概论课程的建设与改革仍处于不断深化的过程中,下一步课程改革的方向是进一步精心设计与行业、企业密切相关的教学情境与任务,提高教学参与性与实践性。同时,针对目前教材普遍理论化、缺乏实践性的问题,尝试编写以项目引领、任务驱动为特色的课改新体系教材。
【参考文献】
[1]邓梅.高职“旅游概论”课程设计与课堂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3(23):134-135.
[2]朱中原,朱景平.高职院校“概论”课项目化教学改革探析[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3):273-275.
[3]孟秋莉.提高“旅游学概论”教学有效的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05):170-172.
[4]臧传芹,王慧元,赵美微,郐凯.高职《旅游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1(04):74-76.
[关键词]旅游景区管理 实训 课程改革
高职院校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实践教学是将知识转化为技能的关键环节,是高职院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景区实训课程改革的研究有利于高职院校为景区培养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较高的景区管理人员。景区管理实训课程改革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兴趣,理论和实践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能力为理念。且进行景区实训课程设计时充分考虑高职院校学生、教师特点,注意把握教学难易程度。
一、景区管理实训课程目标体系
1.知识目标。旅游景区管理课程涉及市场营销、规划、生态等领域的知识,牵涉的面较广。旅游景区实训围绕景区管理课程展开,这就使景区管理实训有多个知识目标。景区管理实训课程知识体系包括旅游景区行业动态、景区规划知识、景区市场营销知识、景区游客管理知识、景区安全管理知识、景区环境管理知识、数据统计软件的使用等。
2.能力目标。以围绕培养学生能力为理念进行实训设计。景区实训课程教学大量采用任务驱动法,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完成授课教师布置的任务。任务包括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找出景区中存在的问题,并解决问题和根据要求提出景区设计的具体方案。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由小组进行总结提出解决的方案。这样的实训课程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知识运用能力、创新能力等。
3.素质目标。景区管理实训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也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实训为学生提供了接触景区、与业内人士交流的机会。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对景区管理的感性认识,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旅游行业的热爱,增进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另外,实训课程教学中任课教师设置的实训课程教学项目需要学生用系统、缜密的思维方法才能解决。这有利于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形成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另外,景区管理本身注重可持续发展,任课教师要求学生在完成各项目时注意遵循环境和资源保护为原则。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环境责任感和保护意识。
二、景区管理实训课程内容体系
1.景区规划。景区规划课程涉及地理、经济、生态等领域,其理论、方法较多,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加之高职院校规划方面的师资缺乏,景区规划课程一般未纳入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但景区规划课程中的内容与景区管理课程中景区资源、环境保护、游客管理、景区产品类型等方面的内容直接相关。鉴于以上原因和景区规划所具有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将景区规划教学内容通过实训完成。这样可以避免因理论过多给学生带来的枯燥和乏味感。但应把握好实训的难度,引导学生了解景区规划的内容、方法和目标。以规划文本作为蓝本,给学生教授景区规划的内容和分析景区规划的成功之处等。景区规划实训中的子项目根据景区规划的顺序进行安排:一是旅游资源调查评价。要求学生掌握旅游资源分类和评价的方法;二是旅游环境质量评价。要求学生掌握景区环境构成的要素和理解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三是景区的空间布局。要求学生了解景区空间划分的意义,掌握景区空间布局的方法和模式;四是景区项目设计。要求学生掌握各功能区项目设计的原则,各种项目的要求,并根据所给的功能区的主题、功能设计出景区项目;五是景区游览线路的设计。要求学生了解合理线路设计的要求、原则、方法。
2.景区市场问卷调查。要求学生掌握问卷设计的方法和学会使用SPSS统计软件。景区市场问卷调查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选取一个周边的景区(建议学生选择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湿地公园等)作为调查的对象开展问卷调查。授课教师讲授学生问卷调查的步骤和设计问卷的方法及设计问卷应注意的问题。学生以组为单位首先根据调查的目的设计问卷。授课教师对问卷进行指导,指出学生所制作问卷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修改意见。学生对问卷进行修改后在景区内发放调查问卷,然后对收回的问卷进行整理与统计。教师以学生所收回的调查问卷为例教授学生使用SPSS17数据统计软件进行问卷统计和数据的分析方法。学生根据统计和分析的结果撰写调查报告。该实训内容能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市场调查和分析市场的实际操作能力,以便为毕业后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做准备。
3.游客行为管理。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在景区内以文字或照片的形式记录游客不文明行为和景区引导游客行为的方法。这项任务不仅让学生认识到游客不文明行为给景区带来的不良影响,而且有利于学生环境意识的培养。学生在完成这项任务的同时反省自己游览景区时发生的不文明行为。
4.景区可持续发展。要求学生掌握景区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方法并树立环境保护意识。选取就近的森林公园作为实训场地,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调查景区内存在对环境和资源的破坏。然后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环境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法。另外,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在森林公园内寻找景区内遵循“减量原则、再用原则和循环原则”进行生态设计的项目。
5.景区安全管理。要求学生掌握处理安全事故的方法和程序并牢固树立安全意识。景区安全管理实训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在景区内通过实地考察找出景区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制作成PPT进行说明。通过小组讨论提出排除景区安全隐患的措施。另外,在实训实验室设置景区情境,由学生演练处理景区安全事故的措施和方法。
6.景区行业动态。邀请景区方面的专家讲座和座谈,为学生提供与业内权威人士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专家的讲座是订单式讲座。授课教师建议专家讲授的内容包含学生上课时理解有困难的内容,如景区经营模式问题。同时,专家介绍现阶段景区发展现状,包括景区规模、经营模式、经营状况等以及现阶段景区经营存在的问题。专家座谈可以拓宽学生的眼界和知识面,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行业的认识。
7.园林知识。要求学生能认识一定数量的园林树木和园林花卉;对园林中铺地、花坛、花镜、绿篱等有一定的认知。
三、景区管理课程实训的教学方法
1.小组讨论法。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授课教师可将需要解决的问题设置为讨论题目要求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然后分组发表意见,最后老师对各组的意见进行归纳,总结出问题的答案。例如,在授课景区游客管理、景区安全管理时,教师要求学生分组讨论景区管理游客的方法、景区安全管理的措施。为某景区线路设计是否合理等。
2.角色扮演法。在授课过程中授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情境和角色,要求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例如,在讲授处理景区安全事故时,授课教师设计一位游客在游览景点过程中遭到抢劫的情景,并要求学生分别扮演游客、景区管理人员、医务人员、警察、歹徒等角色,处理该安全事故。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案例分析法。景区实训课程教学中可大量使用案例分析法。例如,在讲授景区分区时,以某一森林公园的功能分区为例进行说明,帮助学生理解功能分区的目的、方法等。
4.专家座谈法。邀请景区行业的专家来跟学生座谈,为学生提供一个跟景区专家学者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专家给学生授课后,学生可以就自己在学习中碰到的难题请专家解答。经过专家的剖析,同学们以前的疑惑便迎刃而解了。专家采用实际案例的方法为同学们破解在课堂上难以理解的问题。
5.实地考察法。授课教师带领学生在景区内进行实地考察,要求学生认识景区内的铺地、树木、花卉、绿篱、花坛、花镜、驳岸等园林景观要素;要求学生在景区实地考察景区解说系统、道路设计、功能分区等。实地考察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直观的认知。
四、景区管理实训课程的教学环节
在景区管理实训课程教学环节设计上,遵循认知、模拟、实习相结合的原则。通过专家座谈、实地考察、案例分析、图片展示等方法引导学生景区管理的内容和方法等有直观的认识。在实训室内进行的模拟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和理论,并培养学生运用有关知识和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要直接提升学生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以及零距离就业,需通过顶岗实习的方式实现,这样可以在真实岗位上培养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学生参与景区规划部门、市场营销部门、接待部门等部门的顶岗实习。学生在顶岗期间的岗位安排实行学生与景区双向选择。这样既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特长和优势,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学校在制订教学计划时注意将顶岗实习的时间安排在景区对人力资源需求的旺季。
五、景区管理实训课程教学实施的条件
1.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师自己的实践能力和职业实践经历都直接关系到对学生技能水平的培养。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教师参与景区规划项目的机会较少,缺乏景区管理实践工作经历,这些都大大影响了授课教师的教学水平、科研水平。高职院校应注重景区管理师资队伍的培养。培养方式包括将教师派往景区挂职锻炼、让教师参加景区管理培训班、参与景区规划。
2.校企合作,建立工学结合的实训课程教学模式。景区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开展实训的重要基地。校企合作,将景区建设为旅游管理专业实训基地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必然条件。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模式不仅给学生带来了实惠,而且有利于提高旅游专业教师教学和科研的水平。旅游专业教师可以在与学校合作的景区内挂职锻炼,积累景区管理的实践经验,以提高科研水平和教学水平。学生在景区顶岗实习期间,由学校派专业教师进行指导,授课教师可以从中发现景区课程教学安排的不足,为构建合理的景区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提供依据。另外,也可以请景区管理方面的专家参与景区课程设计,使景区课程更贴近景区用人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陈端海.浅析校外实训基地对高职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J].现代阅读,2012(2).
[2]陈启新,张耀武.高职旅游管理类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2(2).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东山中学 张建辉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并且把综合性学习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列为语文教学的五大组成部分。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通过综合性学习活动,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参与精神,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一、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开展创新教育的主阵地,当然也是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主阵地。我们应该重塑教师的观念系统,切实改善课堂的教学组织形式。通过思考和实践,基于课程理念,我们设计了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自主探究”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结构为四个环节,即“创设情境,产生问题——自主探究,尝试解决——合作交流,自由表现——多元评价,产生新疑”。其模形图如下:
创设情境,产生问题…………定 向
自主探究,尝试解决…………内 化
合作交流,自由表现…………发 展
多元评价,产生新疑…………提 高
1、 创设情境,产生问题,是教与学展开的起始环节。首先是进行学习内容的背景化和丰富化处理,这是为问题的解决做好知识、经验、技能的准备。问题的产生,既是教师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设定的共性教学目标,又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具体的困难,因而明确问题是认识活动的起点,也是探究活动的开始。问题呈现得是否恰当,是否形态清晰,直接影响到探究活动的成败与优劣。“问题”不等同于课题。课题只确定了教学内容的主题,而“问题”与学生已有水平间的差距,正是“最近发展区”。因而,教师必须深钻教材,了解学生,把问题把握得十分具体、准确,并且研究揭示问题的方式,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 自主探究,尝试解决,是教学的中心环节。学生是否积极地投入学习活动,学习活动本身的质量水平如何,是教学的决定因素。教师应帮助学生掌握一些探究的方法,学会比较、分析、概括、归纳、表达,在探究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求异,有所创新。在学生的自主探究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小组学习与个别指导的形式,体现差异教学、分层发展的思想,以弥补班级授课制教学自身的不足。这个环节。应是最活跃,最能产生积极情感体验的过程。
3、合作交流,自由表现,是前一环节的延续和发展。教师应抓住中心问题,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进行小组间的交流,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班级集体交流,让学生充分地表达各自的观点和研究的成果,直至问题的解决。在交流与表现的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有创造性地多样化地进行表现,让学生充分地讨论、辩论、争论,应避免教师的“一锤定音”。
4、多元评价,产生新疑,是课堂教学的终结环节,同时也是另一活动的起始环节。教师要特别重视学生的自评和他评,通过自评和他评,概括知识、内化学法,并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强化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反思,总结出新的问题进行探究,从而揭开另一活动的序幕。
二、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一)“文本延伸拓展型”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教材的延伸拓展往往可以帮助我们找到综合实践的广阔空间。它虽然立足于文本,但又从根本上超越了文本,让学生可以在掌握课文原有的语言材料和思想内涵的基础上,以借用、模仿、延伸、扩展为契机,使心智技能、语言技能的锤炼因范本可资借鉴而效益倍增。应当看到,教材所表现的生活当然很精彩,表现形式也会很精湛,但对学生来说,毕竟是彼时、彼地,一旦借助于延伸拓展,就有可能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融为一体,这样的感悟会十分深刻,以至成为他们无法重复的生命体验。在教学《巴东三峡》一课后,我们依据教材,设计了以下活动:
[一]创设情境,产生问题
出示启事:
三峡旅行社征集导游词及广告词启事
三峡截流之后,新三峡将掀起又一轮旅游热潮。为进一步提升景区形象,吸引更多的游人前来参观,现向社会征集导游词及广告词,真诚希望您能踊跃参与,为三峡旅游的发展出一份力。联系电话:0717——6908776 Email:pinghu@3xtour.com
三峡旅游有限公司
同学们,三峡旅游景区的发展正等待着我们一同出一份力,你愿意为三峡旅游出一份力吗?如果愿意的话就一起来出出主意吧!
[创设征集导游词及广告的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成为学生的内驱力。]
[二]自主探究,尝试解决
1、收集材料
教师带学生到电脑教室上网查阅资料。
键入网址:3xtour.com,进入“三峡自由旅行”网站。内有“三峡线路”、“三峡旅游须知”、“三峡景点介绍”、“悠游三峡”、“自助交通查询”等栏目,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欣赏图片、音乐并收集文字资料。
[语言创作应以大量的实践活动为基础,上网查阅资料,为语言实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2、编写创作
(1)讲解广告词和导游词的写法。
同学们,那好的广告词和导游词要具备哪些特点呢?
出示例子:
广告词:老三峡风采依旧,新三峡魅力无限(三峡绝版游)。
导游词:各位游客,长江三峡东起湖北宜昌南津关,西至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城,由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组成,全长193公里。它是长江风光的精华,神州山水中的瑰宝,古往今来,闪耀着迷人的光彩,无数中外游客为之倾倒。朋友,让我们开始神奇壮丽的三峡之旅吧……
(2)教师让学生读后说说好的广告词和导游词要具备哪些特点,然后小结:
好的广告词应:简洁明了;能概括特色;语言优美;具有诱感力等等。
好的导游词应是用流畅的语言清楚地介绍该景点的大概情况,如成因、特点、历史及现状等,使游客能对景点有个大概的了解。
[从具体的实例中概括特点,能使学生产生比较深的印象,从而学会方法。]
学生各自编写导游词或广告词,并力求新颖。
[三]合作交流,自由表现
1、教师巡视后展示部分同学编写的导游词和广告词。
2、以小组为单位,先在组内评选最佳,评出来后,组员群策群力进行修改,然后在班内进行评比并当场发奖。
[小组合作,有利于培养组员团结协作的精神,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学习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多元评价,产生新疑
把优秀导游词和广告词用Email发往三峡旅游。课后让学生继续收集有关资料,编写更有创意的作品进行宣传。
[情境创设有始有终,使学生感到自己的成果被切实利用了,从而产生成就感,同时也激发起学生再次学习的兴趣。]
这次“征集导游词、广告词”的活动,尊重了学生的天性、激发了学生的灵性,鼓励了学生的创造性,给了学生广阔的自由空间,既是一种尊重,又是一次创造潜能释放的机会。它突破了语文学习活动原有的教学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生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它改变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渠道,体现了学科间的融合(语文与信息技术、地理等课程),使他们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中获得一种新的学习体验和成功感受。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及互助合作精神都得到了很好的培养。通过主动地学习,积极地思考,学生对于课文中蕴含的人文内涵,体会就更加深刻了。
在新课程语文版教材中,像《苏州园林》、《周庄水韵》、《桃花源记》等课文,都可以这样进行设计。
(二)“校本资源开发型”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之所以要这样做,是为了课程资源的深度开发,以有利于育人目标的实现。“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从另一侧面证明了语文学科课程资源的可开发性和可利用性,这也是一条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的有效途径。可见,懂得开发资源和利用资源,综合地提取信息,是现代人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
结合泉州申报“魅力城市”、开展“泉州十八景”评选活动,我们开展了“泉州十八景网上游”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网游泉州十八景,并提出了以下要求:
[一]创设情境,产生问题
成立XX班“泉州魅力旅游公司”,开辟“泉州十八景网上游”旅游专线,设经理、副经理、下分若干分部。向全班同学片集“泉州十八景网上游”专线,设计宣传品,通过评优筛选。
[二]自主探究,尝试解决
1、下载与泉州十八景联系最密切的你最感兴趣的相关资料。
2、收集与下载泉州十八景资料相关的照片、图画。
3、写一段你体会最深刻的旅游手记。
[三]合作交流,自由表现
将有关材料设计成“泉州十八景网上游”大型壁报张贴在教室里。
[四] 多元评价,产生新疑
将自己在实践中所碰到的问题和自己感兴趣但还没能解决的问题以小纸条的形式贴在壁报的下方,请其他同学帮忙一起解决。
“泉州十八景网上游”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意在培养学生充分开发和利用周围资源的意识,使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得到综合的培养。
(三)“文学专题整合型”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在中学语文各册课本中有许多主题近似的课文,到了一定的阶段,根据学生的兴趣与需要,将这些课文前后联系起来,在整合的基础上提出研究专题,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进行,是很有价值的策略。这样,可以改变单课教学的孤立状态和由读到写的简单程式,使语文学习呈现立体型的态势。它不仅扩大了学生视野,而且将静态的接受学习改为动态的综合研究。
中学语文教材中有多篇四大古典名著中的课文,如《美猴王》、《出师表》、《空城计》、《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等等。我们在重温这些故事后,结合学生的课外阅读,开展了“四大古典名著人物大点评”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读四大古典名著,看四大古典名著电视剧,收集四大古典名著人物故事及卡片,积累四大古典名著人物的图像资料……然后,选择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人物作一个点评,配上图像资料后贴在教室的壁报上。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了解了课文中人物的具体情况,拉近了与课文中人物的距离,并自然而然地受到了人物良好品质的熏陶。
其实,在课本中,像以上这样相关联的课文有很多,整理一下都可以作为一个专题进行研究。如唐诗欣赏专题;中外戏剧知识专题;诸子百家专题;神话专题;我和亲人故事专题;革命英雄专题等,只要我们进行整理,还可以提炼出很多的专题可供研究。
(四)“语文生活应用型”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生活是语文应用的天地,鲜活的语言总是与鲜活的生活共同构筑。加强语言训练不能离开生活实践,有能一味地局限于多读多写。这也从另一方面告诉了我们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最佳策略是生活应用。在应用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要求学生运用多元智能去解决,而解决的过程使学生实践悟的时机成熟,人的整体素质得到了全面锻炼。
[一]创设情境,产生问题
针对社会上商店招牌、广告的不规范用字,我们就设计了一个“调查社会用字情况”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二]自主探究,尝试解决
开展“社会用字调查周”,请同学们走进社会、走进生活,把自己看到的错别字记录下来,想想错别字的原因是什么,都有哪些类型。
[三]合作交流,自由表现
进行“调查社会用字情况”活动,把自己搜集到的情况向大家汇报。
[四] 多元评价,产生新疑
在活动结束后进行分析,思考该如何规范汉字,写成调查报告,向有关部门反映。
这样的活动,把生活和学习紧密结合了起来,使学习变得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学生在充满活力的氛围中学习,综合素质的提高当然就更快了。在课文中,很多材料我们都可以采用生活化的方式进行处理。如习作《写传记》,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本地人物,搜集相关材料,为本地人物立传;学习游记后,可以开展本地旅游资源调查;学习《我的老师》一文后,我们可以结合“教师节”进行“献给教师节的一份特殊礼物”活动,切实表达自己对老师的尊敬;学习《为人民服务》后,我们可以结合“三五学雷锋”,在校园里或校外进行一次大扫除或清除广告纸活动。活动,不仅是育人的方法,也是学生习得语言的重要手段。
(五)“讨论、辩证创新型”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在现代人的能力体系中,综合实践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而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能力中,发现、创新能力,则是最重要的。如果说延伸拓展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会受到课文材料的制约,那讨论、辩证创新型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则可以为学生的综合实践提高质量和开拓空间带来更为有利的条件。它可以对课文持批判性态度,可以改变思维方向,反其意而用之,对思维过程和语言表达进行新的构建与创造。
如学习《如果人类也有尾巴》一文后,学生就“人类如果有尾巴是利还是弊”产生了分歧,我们就此问题分成正反两方进行了课堂辩论赛,对自己的意见进行阐述。有时,即兴的辩论感觉没有说服力,我们还会事前进行调查研究再辩论。学习了《犟龟》后,同学们就乌龟最后是否达到目标产生了分岐,也争相发表自己的意见。……显然,这种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生命活力和思维潜力,对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欲有很大的鼓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