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护理体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R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8)5-0075-02
早产儿又称未成熟儿,指胎龄不足37周,体重在2500g以下的活产婴儿。早产儿全身脏器发育不成熟,免疫功能存在缺陷,对各种感染的抵抗力差,即使轻微的感染也可以引起败血症等严重后果;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皮下棕色脂肪极少,体表面积相对大,常因寒冷而导致硬肿症的发生;
1 临床资料
2007年我科共收治了33例早产儿,男20例,女13例,体重1900~2550 g,孕周为34.0~36.8周。
2 护理
2.1 环境:保持新生儿室安静,环境应保持50 分贝~90分贝,最高不要超过120 分贝,噪声大易发生呼吸暂停,导致生命体征波动。室内光线应柔和,穿衣、换尿布等一切护理操作动作轻柔,避免不良刺激诱发异常反射而引起呼吸暂停。早产儿应实行保护性隔离,室内每日紫外线消毒30分钟,严格限制探视人员,工作人员如有急性感染应调换岗位。
2.2 :采取仰卧位头应偏向一侧,予软垫垫高肩部1~2cm,使颈部轻度伸展,呼吸道处于通畅。坚持每2 h翻身1次,并轻轻按摩受压皮肤,发现皮肤破损者及时处理,严格交接班;
2.3 保暖:早产儿室温度应保持在24℃~26℃、相对湿度55%~65%,将体温维持在36.5℃~37℃之间。早产儿保暖方法最常用暖箱,一般体重在1500~2000 g 者,箱温在30℃~32℃;体重在1000~1500 g者,箱温在32℃~34℃;体重
2.4 吸氧:早产儿呼吸中枢及呼吸器官未发育成熟,易发生呼吸暂停及发绀;因肺泡表面活性物质降低,可致肺透明膜病,还易发生吸入性肺炎、肺不张等疾病。应给予头面罩吸氧,不提倡鼻导管给氧,避免对鼻粘膜的刺激。氧浓度为30%~40%或测定动脉血氧分压值,检测该值在13.3 kPa内尚属安全,不宜长期持续吸氧,以防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致视力障碍[1]。
2.5 喂养:早产儿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如喂养方法不当,极易发生腹胀、排便次数少等肠蠕动缓慢症状。因此,选择正确的喂养方法,是减少腹胀的重要手段。一般情况良好,无腹胀,排便正常者,主张早期、足量喂养,可于生后4 h~6 h试喂糖水,无呕吐者给予早产儿配方奶喂服。尽量避免单纯经胃管喂养,因胃管喂养可造成吸吮及吞咽功能的减弱和消失,经口喂养能帮助早产儿建立有节律的吸吮和吞咽模式,刺激胃肠道的发育与成熟。喂奶后30~40min 行腹部抚触,方法为以手掌心抚触腹部,并以脐为中心由内向外依次按顺时针方向抚触。抚触时,手掌心用力应均匀、柔和,力度适宜,若患儿腹胀,抚触时间可适当延长,3~4次/天,10~15min/次,以增加胃肠动力,刺激消化功能,促进吸收和排泄[2]。
3 体会
早产儿由于身体各个系统发育不完善,要求医护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耐心,爱心,精心护理患儿,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家长的心理护理,对家属提出的问题及时解答,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
参考文献
【摘要】目的:中风是以突然昏扑,半身不遂、语言蹇涩或失语、口舌歪斜、半身麻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通过对清醒患者和意识障碍患者不同的临床护理,以及康复期指导,健康宣教,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和致残率尤关重要。
【关键词】中风护理体会
中风以突然昏扑,半身不遂、语言蹇涩或失语、口舌歪斜、半身麻木为主要表现,并具有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快,如风邪善行数变的特点的疾病。
一、临床护理
(一)、意识清醒患者的护理:
1、心理护理由于起病急,病程长,患者对疾病知识的缺乏,往往产生恐惧、焦虑、悲观失望等各种心理,护士应多关心体贴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和睦的家庭关系,介绍病区环境及主管的医护人员,告之其发病原因及诱因,给患者讲成功案例,及时消除紧张心理使患者很快融入当前环境,能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护理。
2、病情观察急性期严密观察患者的神志、瞳孔、体温、博脉、呼吸、血压,舌苔、脉象以及尿量、颜色,尤其是血压,不宜降得过急过快,做好记录并及时报告医生。
3、绝对卧床休息头部制动,抬高床头15-30cm,以利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限制陪伴及亲属探视,保持病室安静,舒适。
4、饮食护理,以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为主。多食蔬菜水果,忌食辛辣肥甘厚味之品,勿用力排便。
5、用药护理:遵医嘱准确、及时、快速输入脱水剂,并观察用药后患者的反应,如头痛有无减轻等。
(二)、意识障碍患者的护理:
1、病情观察:严密监测并记录患者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观察有无恶心、呕吐以及呕吐物的性状和量,准确记录出入量。观察使用脱水剂后患者尿量及水电解质变化,防止水电解质紊乱及肾功能损害。
2、保持呼吸道通畅,头偏向一侧,开放气道,取下活动性义齿,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和痰液,防止舌后坠、窒息、误吸或肺部感染。
3、饮食护理:给予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补充足够的水分,鼻饲者应定时喂食,保证足够的营养供给,喂食前抬高床头,防止食物返流。
4、预防并发症:
①脑疝:严密观察患者有无喷射性呕吐,躁动不安,血压持续升高,脉搏减慢,呼吸不规则,一侧瞳孔散大,意识障碍加重等先兆表现,一旦出现应立即报告医生配合抢救。
②上消化道出血:观察患者有无呃逆,解黑便,呕吐咖啡色胃内容物,鼻饲者回抽胃液若呈咖啡色,患者面色苍白,呼吸急促,皮肤湿冷,血压下降,舌淡苔白,脉细弱,躁动不安等应考虑上消化道出血性休克,应立即通知医生,并遵医嘱用止血药、禁食、抗休克治疗。
5、加强日常生活护理:
①绝对卧床2-4周,抬高床头15-30cm,卧气垫床,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减少皮肤的机械性刺激,Q2h翻身、拍背,按摩骨突处,预防压疮。
②做好大小便护理,行会阴护理每日2次,
保留尿管者每日更换集尿袋,遵医嘱行膀胱冲洗,每周更换尿管一次,预防尿路感染。夹闭尿管定时,训练患者膀胱功能。
③每日行口腔护理2-3次,预防口腔感染,不能进食者2-3天后行鼻饲流质饮食,注意保持胃管通畅固定,每周更换胃管,双侧鼻腔交替插管。
④詹妄躁动者加床栏,必要时适当约束,防坠床,自伤。
⑤冬天慎用热水袋,防烫伤。
二、康复指导和健康教育
1、鼓励患者树立生活信心,坚持功能锻炼,但不能急于求成,锻炼必须安全,时间以不感到疲劳为宜。
2、保持心情舒畅,切忌恼怒忧思悲伤。
3、起居有常,按时就寝,勿过劳过逸,识寒温,及时增减被服。
4、清淡饮食,忌食肥甘厚味、辛辣刺激之品,戒烟酒,保持大便通畅。
5、按时服药,定期监测血压。
6、若有异常情况:如头昏、语言不清、肢体无力、不能持物、昏昏欲睡、一侧手足麻木、头痛等,应急时就医,防复中。
【关键词】剖宫产;围术期;护理
剖宫产围术期的护理措施已经成为了广大医护工作者关注的热点问题,长期以来我院一直努力提高护理水平,拉近护患关系,近年来我院通过临床实践证实,在围术期给予剖宫产产妇全面的综合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促进产妇的术后48h泌乳量,减少产妇的术后疼痛,缩短产妇的手术时间,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2月期间的剖宫产产妇100例,随机分为综合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有产妇50例,其中综合干预组产妇年龄25-46岁,平均年龄为(34.74±2.63)岁,产妇体重66-89公斤,平均体重为(76.92±3.85)公斤,初产妇有32(64.00%)例,经产妇有18(36.00%)例。常规护理组产妇年龄27-45岁,平均年龄为(35.46±2.81)岁,产妇体重65-87公斤,平均体重为(75.85±3.92)公斤,初产妇有34(68.00%)例,经产妇有16(32.00%)例。两组产妇在年龄、体重、孕产次等方面相互比较,其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两组产妇均予以硬膜外麻醉,均可排除妊娠并发症。
1.2 研究方法
观察两组产妇的术后48h泌乳量、术后疼痛程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排气时间以及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总结剖宫产围术期护理体会。
1.3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采用SPSS 19.0 for Window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计数资料均采用百分比的形式表示,所有计量资料均采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计数资料相互间的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相互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综合干预组产妇的术后48h泌乳量、术后疼痛程度、手术时间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产妇(P0.05)。
3 护理体会
3.1 围术期常规护理
常规护理组产妇均予以围术期常规护理,术前认真做好术前检查,详细记录产妇的各项检查结果,术中配合医生实施麻醉,并配合医生进行手术,术后密切观察产妇和新生儿的各项生命体征,指导产妇的饮食、起居,并且详细记录切口渗血情况、子宫收缩情况以及阴道恶露情况。
3.2 综合性护理干预
3.2.1 环境护理
住院环境对产妇的身心状况具有很大作用,因此护理人员应该为产妇营造良好的住院环境,注意室内通风,保证住院室内空气清新,同时保证室内安静,避免产妇受到噪音的刺激,严格控制住院室内的温度和湿度。通常情况下,产妇在产后会大量出汗,护理人员要及时帮助产妇擦拭汗液,保持产妇身体清洁,产妇所使用的床单。衣服、毛巾、水杯等物品,要保持清洁,产妇所穿的衣服要宽松柔软,并且要采用棉织品。
3.2.2 心理干预
产妇在术前大多会出现紧张、恐惧等心理,尤其是对于初产妇而言,消极心理会更加严重,因此护理人员要及时与产妇沟通,为产妇讲解剖宫产的优势,鼓励产妇积极的配合医生。当产妇进入手术室之后,护理人员要用动作和眼神来鼓励她们,可以握住产妇的手,向产妇点头示意。当胎儿降生后,要尽快将婴儿抱到产妇身边,让产妇及其家属感受到喜悦,对于初产妇,要恭喜她们成为妈妈了。
结语
剖宫产术的应用已经十分普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提高剖宫产围术期的护理质量,不仅有利于避免护患纠纷,同时也有利于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减少产妇的疼痛感和不适感,本次研究结果证实,在围术期给予剖宫产产妇全面的综合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促进产妇的术后48h泌乳量,减少产妇的术后疼痛,缩短产妇的手术时间,希望对临床护理工作有所启示。
【参考文献】
[1]戚琳,张惠丽. 剖宫产围术期预防应用美洛西林的护理体会[J]. 中国实用医药,2011,10:209-210.
[2]李粉英,宋冬冬,汤小均. 剖宫产围术期护理干预的疗效观察[J]. 中国当代医药,2011,21:159-160+163.
肠套叠是指一部分肠管套入其相连的肠管腔内,是婴幼儿期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也是引起婴幼儿肠梗阻的常见病因,多发生在两岁以下,尤以6~8个月的男婴为最多,主要表现为腹痛、呕吐、血便、腹部包块。80%以上的肠套叠为回肠末端套入结肠,由于连同附着的肠系膜一起套入,肠系膜血管受压使套入的肠管容易发生绞窄,绞窄时间过长便可发生肠坏死。我科于2009年4月20日对1例肠套叠患儿进行钡剂灌肠未复位,再进行手术治疗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护理措施
1.1 术前护理[1] (1)行钡灌肠的护理:①复位前遵医嘱给小儿肌注适量的镇静剂和解痉剂,备用氧气袋及有关急救用品;②行钡剂灌肠,肠复位成功后,观察钡剂的排出,表示肠套叠已整复;③如钡灌肠后,患儿仍然有哭闹不安,呕吐或血便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④密切观察腹部体征,如果有呼吸加快、脉速、面色苍白、腹胀和腹肌紧张应高度怀疑肠穿孔,应迅速通知医生,积极做好术前准备,行紧急手术。(2)心理护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家长解释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取得家长的信任消除对手术的恐惧感。(3)术前嘱患儿禁食水,并行胃肠减压以减轻腹胀,防止呕吐。(4)应早期建立静脉通道,纠正脱水和电解质、酸碱紊乱,必要时应加入抗生素。(5)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腹部体征变化。
1.2 术后护理
1.2.1 保持呼吸道通畅[2] (1)由于患儿手术时多采用全身麻醉,且呼吸系统发育不健全,手术后易发生呼吸困难,如不注意观察甚至会发生窒息,所以患儿术毕返回病房,应头偏向一侧去枕平卧6小时,床旁备好吸痰装置以备必要时需要,给予氧气吸入0.5~1升/分,保持吸氧管通畅,在麻醉未清醒前要专人观察和护理。(2)雾化吸入 因患儿长期卧床容易引起肺部感染加之胃管刺激咽喉和腹部切口疼痛,使患儿不敢咳嗽排痰,可采用雾化吸入,使痰液稀释易于排出以减少肺部并发症,每日2~3次,每次20分钟。
1.2.2 生命体征观察[3] 婴幼儿病情变化快,护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敏锐的观察力。术后2天进行心电监护,监测血压、脉搏、呼吸和氧饱和度及每日监测体温6次,若是3天后出现发热或体温持续不退,提示伤口有可能感染,应遵医嘱使用有效抗生素和退热药,并同时进行物理降温,如用温水或50%的酒精擦浴,必要时可给予皮质激素应用。术后最初几日,患儿大便次数常会较平常增加,并伴有血便,出现这种症状与肠套叠后肠管水肿,肠粘膜出血,梗阻解除,肠内容物排出有关,应告知家长不必惊慌,一般术后数日可缓解,但应注意大便性。如大便次数过多,可引起脱水及酸中毒,应及时报告医生,根据医嘱给予抗生素及补液对症治疗。
1.2.3 持续胃肠减压 由于手术刺激及麻醉影响,胃肠道处于麻痹状态,术后应持续胃肠减压,保持胃管通畅,待胃肠功能恢复,方可拔除胃管。减压期间应每班用生理盐水冲洗胃管一次,防止胃管堵塞,并准确记录胃液量、颜色及性质,如有鲜红色胃液吸出,说明术后有出血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有效的胃肠减压可降低伤口腹腔张力,减轻腹胀,防止吻合口漏。
1.2.4 口腔护理 由于胃管对咽部长期摩擦和刺激会导致咽喉部的炎症和溃疡,患儿又禁食水,容易造成口干、口渴,应做好口腔护理,每日用0.9%的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护理2次。
1.2.5 切口护理 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有污染时应及时更换敷料,操作时应严格执行无菌原则。给予半卧位,减轻缝线张力,可用镇静剂,避免患儿术后哭闹不安,使腹压增加造成伤口裂开,当发现腹胀及伤口有浅红色液体渗出时,提示有切口裂开的可能或患儿出现面色苍白、烦躁不安、心率加快、血压降低、腹胀、腹痛的症状,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行肠造口手术后要保持肠壁造口周围皮肤清洁,防止造口周围皮肤病、腹壁感染等并发症。还要保持造口通畅,观察排出液情况,常进行扩肛,若近端肠管发生脱出须及时还纳,以免水肿嵌顿。
1.2.6 静脉营养补充 术后患儿的营养和水分的摄取非常重要,主要由静脉输液来补充,要准确记录出入量,以便计算每日输入量,使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必要时可输入白蛋白、血浆来增加机体营养以促进伤口愈合。
1.3 健康宣教 指导家长合理喂养,恢复期应从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普食,选择清淡、易消化,避免辛辣、产气的食物,并且向家长强调此病有复发的可能,如有类似的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2 体 会
小儿急性肠套叠是婴幼儿中常见的急腹症,起病急,病情变化快,加上患儿年龄小,不能用语言主诉病史,并且不能很好地配合体检和治疗,若延误治疗时间,会危机患儿生命,因此在工作中要求护理人员要有高度责任心、同情心和敏锐的观察力,而且还要有坚实的护理理论知识,才能提高治愈率,促进患儿康复。
参考文献
[1] 林素音,梁沛然. 婴幼儿急性肠套叠135例临床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7A):800~801.
肠外瘘是腹部外科中常见重症疾病之一,病情复杂,并发症多,可引起全身及局部病理性理功能紊乱[1]。肠外瘘治疗中存在着治愈率低(30%~50%)[2]、费用贵、病程长等问题。本科自2006年10月~2010年10月共有9例术后出现肠瘘患者,均采取滴水双套管低负压持续吸引、控制感染、肠内外营养支持等治疗,及加强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9例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1 临床资料
9例肠瘘患者,男6例,女3例,年龄在45~78岁,平均年龄685岁。9例均为本院手术后并发肠瘘,其中4例为十二指肠残端瘘,2例为胃空肠吻合口瘘,2例为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1例为结肠癌术后吻合口瘘。9例患者出现肠外瘘症状后均行第二次手术,行腹腔冲洗及放置自制的滴水双套管低负压持续吸引,术后抗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1~3个月后瘘口闭合痊愈。
2 护理体会
2.1护理评估
对肠瘘病人应了解患者受伤情况、身体情况及心理和社会支持情况等,以利于对患者病情作出评估:①了解手术情况,肠瘘发生的时间及外漏肠液的性质;②有无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肝硬化、贫血等影响机体愈合的疾病,有无全身盆血、营养不良等情况;③了解患者的腹部情况:有无腹膜炎症状及体征,瘘口基本情况;④了解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判断患者肝肾功能等;⑤了解患者心理情况:患者是否因担心疾病的预后感到不安,是否对疾病治疗失去信心,家属经济情况,能否给病人积极有效的心理支持。
2.2一般情况观察
严密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腹部体征及自觉症状变化;正确记录瘘口引出液量及性质。
2.3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禁食、胃肠减压、保持有效吸引,避免肠液大量分泌,减少消化液持续漏出。长期丢失大量消化液可导致水、电解质紊乱,如果患者瘘口远端仍有一定长度可以利用的肠管,肠内营养加肠液回输,可以使部分患者完全摆脱对肠外营养的依赖。朱晋国等[3]认为肠液回输是一种经济、有效、简单的营养支持模式,可以有效促进患者对肠内营养物质的吸收,明显减少机体消化液的丢失,有助于机体内环境的稳定。肠液回输要求回输肠袢长度必须>50cm,且腹腔感染得到控制、肠道功能开始恢复.回收肠液用双层无菌纱布过滤后及时回输,可与肠内营养液通过不同的输液瓶借助3通管相连同时输入远端肠管[4]。
2.4滴水双套管充分引流及控制感染
腹腔感染往往是外渗肠液未能引流充分所致,有效引流是防止腹腔感染的关键.具体采取以下措施:(1)取半坐卧位,以利漏出液聚积于盆腔和局限化,减少毒素吸收及便于引流。(2)加强负压引流及灌洗护理:负压引流时一般情况下负压以10~20kPa为宜,同时应根据引流情况调节负压大小,注意避免负压小引流不充分或负压大造成肠粘膜损伤而出血,保持引流管通畅,固定引流管,保持引流管连接紧密,避免扭曲或脱落,定时挤压引流管,以免堵塞,可通过灌洗和吸引的声音判断引流效果:吸引过程中听到明显气过水声,表明引流效果好.通过腹腔灌洗可稀释浓稠的肠液,减少其对周围组织的刺激,同时有利于保持负压吸引的畅通。根据不同引流目的及引流液性质调整冲洗液的滴速,一般每24h的冲洗液总量为2000ml,不可过快或过慢,过快则滴入的液体来不及被吸出,积聚在腹腔内,反而增加感染的机会;过慢会造成干吸而导致出血和引流不畅。若引出肠液量多且黏稠可加大灌洗液量,相反可适当减少;灌洗液以等渗盐水为主,若有腹腔感染可加入敏感抗生素,灌洗时注意保持灌洗液的温度在30~40℃,避免过冷造成的不良刺激。
2.5营养支持护理
肠外瘘病人,由于大量营养物质从瘘口流失,加之禁食、感染及消耗,建立良好的营养通道是非常有必要的。本组病例均采用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相结合的办法,取得满意效果。
2.6瘘口周围皮肤护理
瘘管渗出肠液有较强的腐蚀性,常造成瘘口皮肤糜烂、溃疡及出血,瘘口周围皮肤护理有一定难度,为防止肠液从引流管旁漏出,加强观察,保持双套管引流通畅,及时发现并吸净漏出的肠液,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局部清洁后可涂抹复方氧化锌软膏保护,若皮肤有糜烂及溃疡可用微波治疗。
2.7心理护理
随着现代医学向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已成为现代护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出现肠外瘘后,患者常产生焦虑心理,护理上应讲解肠外瘘疾病相关知识及治疗效果,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对每位患者应耐心细致,以情感人,用我们的实际行动使患者有良好的心态,为患者营造良好的治疗氛围。
参考文献:
[1]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42-348.
[2]黎介寿,任建安,尹安,等.肠外瘘的治疗[J].中华普通外科2002,40(2):100-103.
[中图分类号] R713.4+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7-193-01
人性化护理是一种创造性、个性化、整体的有效护理模式,其目的是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精神上处于满足而舒适的状态,减少或降低不适的程度[1]。我院妇产科逐步完善并落实了一系列人性化护理措施,倡导主动服务、满意服务、人性化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以剖宫产术前、中、后全过程为例,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9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妇产科共收治子宫下段剖宫产患者1089例,孕36-42周,持续硬外膜麻醉65例,腰硬联合麻醉1024例,平均住院6d,均康复出院,无医疗及护理纠纷的发生。
2 护理体会
2.1 入院宣教 当产妇及家属走进病区,接诊护士就要面带微笑,彬彬有礼,亲切地称呼产妇并进行自我介绍,带产妇走进病房,热情主动地进行详细的住院介绍:主管医生、主管护士、护士长、住院环境、规章制度等,并发放住院病人问卷卡。里面有全科护士的姓名,服务、技术好、一般、差均可打“√”,有意见及建议可填在意见栏内或直接向护士长反映。主管护士和护士长要及时访视病人,耐心热情地与产妇及家属交流,了解产妇的情况,增进护患之间的友谊。
2.2 手术前护理 得知产妇确定手术后,针对大多数产妇和家属都具有的紧张、恐惧、焦虑的心理,主管护士根据产妇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耐心地进行安抚,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产妇及家属说明手术目的、必要性、手术过程和麻醉时的感觉及注意事项,详细客观地介绍手术室环境、仪器设备及手术医生的精湛技术、麻醉的可靠性,增进产妇及家属的信任感,消除上述不良心理因素,使其配合手术,确保顺利实施。并做好术前准备工作,与麻醉师做好交班,交待家属在手术室门外等候。巡回护士要在产妇进手术室前15min调节好手术室的温度(22℃-24℃)、湿度(50%-60%)。
3 手术中护理
3.1 做好接诊工作 当产妇送入手术室后,护士热情友善地迎接病人,作自我介绍,仔细核对姓名、年龄、科别、床号、住院号、诊断、手术指征、手术名称、术前用药、过敏史等。并与麻醉师、手术医生填写《手术安全核查表》,告诉产妇不要紧张,护士会一直陪伴左右,有什么不适或者需求请尽管告诉护士,护士会尽力解决。
3.2 协助麻醉 说明麻醉与手术时的注意事项及配合。实施麻醉时,巡回护士应面对产妇,站在床边,说明摆好的重要性,帮助产妇屈躯,握住病人的手,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增加其安全感。同时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胎心音的变化。麻醉成功后即留置导尿管,可以最大限度减少产妇插尿管的不适感。
3.3 术中的关怀护理 麻醉成功后,护士要做到细致关怀,再次调整室温在产妇的耐受范围。在各项护理工作中做到稳、准、轻、快,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保持输液的通畅,观察尿袋尿量、色。告知产妇:手术就要开始了,你很快就见到你的宝宝了。分散其注意力及缓解其紧张情绪。在术中牵拉脏器及出胎儿时出现的不适及恶心、痛感时,护士要指导其深呼吸,头偏向一侧,并及时用肢体语言来安慰、鼓励产妇。与此同时,新生儿娩出后处理好,让产妇确认性别,做好早接触,让产妇感受当母亲的喜悦。有个别对新生儿性别不满意者,应积极安慰产妇:现在的年代,生男生女都一样,最重要的是宝宝健康可爱!及时纠正其不良心态,防止不良心理因素引起的产后出血。在手术结束时,对产妇告知其手术已经结束,准备送回病房,要及时擦净皮肤上的血迹,穿好衣裤,盖好棉被,注意保暖。由巡回护士和麻醉师亲自护送产妇到病房,注意保护切口及各种引流管勿脱落,尽量减轻产妇的痛苦,搬动时切勿拖、拉、推,注意轻抬轻放。将产妇安置在床上后,向病区护士详细交班。
4 术后护理
4.1 接出室工作 与巡回护士和麻醉师做好交接班,予去枕平卧位,用多参数监护仪监测生命体征,观察腹切口、子宫收缩、阴道流血情况及各种管道(氧管、输液管、尿管、镇痛泵)是否通畅,并做好相关记录。同时向产妇及亲属交代在手术中的情况及手术后应注意的事项,比如、禁食、保暖的必要性等;做好新生儿的出室核对工作,观察新生儿的面色、反应、脐部、大小便情况等,并交待保暖、观察、安全工作。告知产妇及家属,直到出院,产妇的饮食由食堂负责;产妇的翻身、换会阴垫、新生儿的喂养、换纸尿裤、换衣服等基础护理工作均由我们的护士去完成。让产妇安全、舒适,让家属放心、轻松。
4.2 健康宣教及技术指导 每天下午及必要时,主管护士会根据产妇的生命体征、排气、大小便情况、腹切口的愈合及新生儿的情况,做好相关宣教及技术指导工作。
4.3 出院指导 包括简化各项出院手续,发药,发出生证到床位详细交待注意事项,示范脐部护理,留下咨询电话,确保顺利出院。
5 评价工作 “对我们的服务及技术是否满意,产妇及家属说了算”。出院当天,收回问卷调查表,了解家属及产妇对科室工作的评价,征求对护理的意见,以便改进服务。
6 小结 “人性化服务是护理的升华,是整体护理的具体实施,是护理质量的保证”[1]。通过对以上护理体会及做法,我们以真诚的服务感动了产妇和家属,2年来问卷好评率达100%,共收到了表扬锦旗7面。通过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护士的服务意识得到了强化,调动了护士的主观能动性,使其不断学习专科知识,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和专业素质,提高了护理质量。同时,使产妇对护士产生强烈的信赖感,增进了护患关系,使产妇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提高了产妇配合手术及治疗的主动性,以取得更好的疗效[2,3]。
参考文献
[1] 黄瑾.手术室护士为剖宫产妇实施人性化护理的体会[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5(11):1046-1047.
我院2009年共收治肝硬化患者31例,其中男19例,女12例,平均年龄56岁,其中并发消化道出血3例,肝性脑病2例,肝硬化腹水3例,除2例死亡外,其余均好转出院。总结以上31例肝硬化患者的护理体会,我觉得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1 饮食护理
合理的饮食结构对肝硬化患者非常重要,应根据病情给予相应的饮食。其基本原则是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低纤维素、易消化无刺激性的食物。多吃含锌、镁丰富的食物,适当限制动物脂肪。指导患者细嚼慢咽,禁烟、酒、及粗硬食物,以防损伤胃黏膜引起胃出血。血氨偏高或肝功能较差者,应限制蛋白质摄入,以免诱发肝昏迷。出现腹水的患者应给予低盐或无盐饮食,以避免加重腹水。
2 常规护理
预见性的护理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因此,应及时纠正诱因,做好皮肤、口腔及呼吸道的护理。必要时应严格无菌操作,以避免各种感染。避免使用对肝功能有损害的药物和氨剂。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切忌大量放腹水。晚期肝硬化患者常合并有心肺功能障碍,应嘱其半卧位,尽量卧床休息,以减轻循环负荷,缓解呼吸困难。同时,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并给予营养支持,以提高患者的自身免疫力。
3 每日测量体重及腹围,准确记录24 h出入量
4 保持大便通畅
可嘱其食用香蕉及其他果蔬,以避免便秘。必要时可用缓泻剂,以减少肠道氨的吸收,避免诱发肝性脑病。
5 心理护理
因为肝硬化是一个慢性迁延的病理过程,所以,患者大都存在焦虑、烦躁、郁郁寡欢,甚至自暴自弃心里。因此,护理人员在做好其他护理工作的同时,应不失时机地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使之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疾病。同时,为其创造安静、舒适的治疗环境,选择轻松、欢快的音乐为其调理心情。也可通过病情较稳定患者的现身说教或通过发放健康教育处方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指导,使其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6 并发症的护理
上消化道的出血是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因此,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一旦发现出血征兆应立即通知医生,并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快速输液、止血、必要时配血,以备急需时使用。因库存血含氨较高,所以,应尽量输新鲜血,以免诱发肝性脑病。必要时用三腔气囊管压迫止血。同时,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严格记录出血量及尿量,禁食水、吸氧、保暖,出血停止后可进冷流质饮食。肝性脑病也是肝硬化常见的并发症,早期发现患者神志、行为异常时,应及时应用降血氨药物,保持大便通畅,导泻或用生理盐水加少许食醋灌肠,暂禁蛋白质饮食。躁动不安者加床档或适当约束,禁用镇静剂。
【关键词】呼吸衰竭;护理体会
呼吸衰竭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使机体产生缺氧或二氧化碳潴留所致的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其主要治疗原则为保持呼吸道通畅,氧气吸入,控制呼吸道感染,改善肺泡通气及肺组织血液循环,维持营养,保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在疾病的危重阶段,患者要依赖支持生命的仪器设备,这需要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危重患者的病情观察、护理要点、生命支持技术和仪器的使用与维护。抢救护理重症呼吸衰竭患者,除了依赖有效的医疗措施外,还需精心的护理,用科学合理的方法,给予患者洁净舒适的休养环境,适合患者的抗感染治疗,符合其身体状况的康复锻炼、专业有效的呼吸道、口腔及皮肤护理、适合患者文化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心理支持。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88例,男54例,女34例,年龄24~87岁,基础疾病为:肺癌脑转移患者17例,慢性肺不张、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2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36例,重型颅脑创伤患者13例,其中死亡22例,好转出院66例。死亡原因中,主要是呼吸衰竭的严重并发症。
2.护理体会
2.1基础护理
2.1.1环境:患者住监护室,室温保持25℃左右,紫外线照射消毒1 h/d。
2.1.2: 病人绝对卧床休息,并保持舒适,昏迷者保持肢体功能位置,并进行被动功能锻炼,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肌肉张力、预防静脉血栓。
2.1.3口腔护理,用生理盐水或氧化还原液棉球2/d。注意预防细菌、霉菌感染。
2.1.4眼睑不能闭合者可涂红霉素眼膏或盖凡士林纱布保护角膜。
2.1.5营养支持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饮食,并少量多餐,避免糖分的过多摄入,适当减少碳水化合物比例。
2.1.6加强心理护理 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期间患者不能说话,通过点头、摇头、手势、写字、图片等方式与患者交流,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需要,及时提供必要的帮助,消除其紧张情绪。
2.2病情观察
2.2.1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末梢循环情况,神志清醒病人应询问呼吸困难、心悸等症状的变化,呼衰加重,可突出表现为意识障碍。患者初期表现为烦躁不安,答非所问,嗜睡,进而出现朦胧,昏迷,大小便失禁等。
2.2.2患者入院时就存在呼吸衰竭及心力衰竭的症状,入住重症监护病房,给予一对一的特别护理,准确记录出入量,限制液体入量。及时应用床旁心电监护仪,监测生命体征。注意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及自主呼吸与呼吸机辅助呼吸的配合情况。
2.2.3每日行动脉血气分析,了解pH、PaO2、PaCO2的变化,根据变化调节呼吸机参数。
2.2.4监护仪线路、胃管、尿管等多根管道,妥善固定,防止脱落,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性质并作好记录,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观察痰量及性状,了解有无肺部感染或肺水肿等。
2.3专科护理
2.3.1合理用氧 呼吸衰竭病人应给予低浓度(25%~29%)、低流量(1~2L/min)鼻导管持续吸氧,以免缺氧纠正过快引起呼吸中枢抑制。
2.3.2气道的护理 定时排痰和湿化,正确掌握吸痰操作:吸痰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动作要轻,一根吸痰管限用一次,严格防止医源性感染,严格掌握吸痰时机及时间以保持呼吸道通畅[2]。
2.3.3插管护理 ①保持气道通畅。1~2 h吸痰1次,以免时间过长使痰液结痂造成堵塞。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吸痰深度以吸痰管到达导管内口为宜。②导管全长32 cm,插管深度22~26 cm,导管外露长度6~10 cm。若导管外露过长提示导管脱出[3]。
2.3.4气管切开的护理 气管切开时上呼吸道失去正常湿化及温化作用,吸痰前后沿管道向气道注入3~5 ml等渗气滴液稀释痰液或用生理盐水20 ml+庆大霉素8万U+糜蛋白酶4 000 U+地塞米松5 mg雾化吸入(每天2~3次),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4]。吸痰前后2 min高浓度(50%~60%)吸氧,以免发生低氧血症,每次吸痰时间不宜过长,不能忽略口腔内分泌物的清理,且吸痰不宜过频。只有患者有吸痰必要时才吸痰。如以下情况:①通气机管系压力升高;②患者呼吸对呼吸机有抵抗,咳嗽,听诊有湿啰音;③患者血氧饱和度下降,一般小于90%~95%。
2.4呼吸机的管理
呼吸机指定专人管理,呼吸机各管道要紧密连接,气管导管固定牢固。调整好各种报警系统,及时解除报警。呼吸机各管道、接头、储水罐(湿化器)必须每天更换消毒。严密观察人机配合情况,呼吸机使用时均设呼吸机参数及其报警范围,护士必须了解预设参数。尤其是使用呼吸机最初24h内,更应注意病人与呼吸机配合是否协调,有无人机对抗,护士床旁监护,保持呼吸机各管道通畅。注意保持湿化器中蒸馏水量,并及时清理呼吸机管道中的积水[5]。
3.结论
通过观察、总结呼衰患者护理过程体会到:88例患者中虽然有22例由于病情严重无法治愈而死亡,不能最终挽救患者的生命,但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仍然可以获得较好的生存质量,生存期也会延长。1.重症呼吸衰竭病死率甚高,主张机械通气2.机械通气对改善呼衰患者的通气及换气功能,纠正缺氧,减少呼吸功消耗有肯定的效果3.目前,机械通气连接方式,有逐渐以无创的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代替有创的气管切开方式之趋势4.通过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患者好转后,脱机前需间断脱机、持续低流量氧2 L/min 1~2 d,血氧饱和度大于等于95%和血气分析示氧分压大于80 mmHg(1 mmHg=0.133 kPa)时,方可脱机。
参考文献
[1] 翁卫群,屠新丽.长期机械通气撤离中需要注意的九个问题[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3):8.
[2] 孙书业.气管内置管吸除分泌物的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5,14(6):259-260.
[3] 余华.经鼻气管插管治疗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J].实用全科医学,2004,4(2):371
[关键词] 脑梗塞;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1)15―0123―01
脑梗塞是身体其他部位的栓子随血液循环入脑引起脑血管的阻塞,造成脑组织缺血,脑软化,引起头痛、眩晕,肢体麻术,甚至偏瘫,发音障碍,吞咽困难和意识障碍。急性期经对症治疗后病情稳定,但遗留肢体活动欠佳,生活自理能力下降问题,需要加强康复护理指导,以提高其生活质量。现谈谈脑梗塞患者的护理体会。
1、临床资料
从2009年1月至2010年4月期间在我院的出院病人及现住院病人中,有脑梗塞患者40人,男23人,女17人,平均年龄70岁,病程2两周至4年不等。结果:40例脑梗塞病人中,14人出院,16人好转,10人稳定。
2、护理问题
2.1 生活自理能力缺陷:病人表现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或丧失,为脑血管闭塞所致,一侧肢体瘫痪,肢体活动能力丧失。
2.2 躯体移动障碍:病人躯体不能自主地移动,与脑血管闭塞、脑组织缺血、缺氧使椎体受损导致肢体瘫痪有关。
2.3 语言交流障碍:病人失语或发音障碍,与病变累及大脑语言中枢有关。
2.4 有废用综合症的危险:与肢体瘫痪及未能及时执行肢体康复锻炼有关。
2.5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肢体瘫痪、长期卧床皮肤受压、皮肤感觉减退有关。
2.6 有感染的危险:与出现意识障碍、机体抵抗力下降、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不畅、尿潴溜、留置导尿管有关。
2.7 排便形状改变:便秘。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年老体弱长期卧床和饮食形态改变有关。
3、护理措施
3.1 维持生命体征稳定,改善脑缺血区血液供应。
3.1.1 病情观察:定时监测生命体征和意识、瞳孔变化,防止血压过低、心动过缓,加重病灶区缺血。
3.1.2 防止脑血流量下降,病人应卧床休息,使血压维持在略高于病前的水平,以免血压过低而导致脑血管流量减少,使病情恶化、
3.2 保持情绪稳定,树立恢复生活自理的信心。
3.2.1 加强与病人交流,尤其是失语,、鼓励、安慰体贴给予病人精神上的支持。
3.2.2 针对困扰病人悲哀的原因,介绍疾病的基本知识与相关康复训练的计划,可恢复生活自理。例:男病人,45岁,由于发病年龄较轻,患者对今后工作、生活忧心忡忡,因而经常与其交流,在其家属护工的共同努力下,配合经行康复训练。患者现已由来院时的扶行入院,到现在能在看护下走路,患者对今后的恢复充满信心。
3.3 促进瘫痪肢体恢复。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必须注意不可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活动量由小到大,时间由短到长,被动与主动运动,床上与床下运动相结合,语言训练与肢体锻炼相结合:
消除顾虑,介绍康复知识及功能锻炼计划。
起坐步行锻炼:逐渐进行,锻炼时注意呼吸要自然。例:女病人,49岁,入院时偏瘫,保留导尿,鼻饲饮食、吞咽困难,现已拔除导尿管,有尿意时示意,能进普通饮食,并能在旁人搀扶下坐稳轮椅,用健肢带患者锻炼。
增进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锻炼手腕屈伸、取物、抓握、喝水,协助生活起居。
3.4 加强基础护理,防止感染、褥疮发生。
3.5 加强饮食护理,正确膳食搭配,促进饮食,提高抵抗力,正确喂饭进食。训练大小便功能,保持大便通畅,防止排便用力而导致颅高压。
4、体会
在脑梗塞康复护理过程中,应针对每个病人不同的生理特点,制定护理计划,并组织实施。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血压监测,保持血压在较稳定的水平。积极治疗原发病,防止再次复发。调整饮食。加强康复功能锻炼,有助于加快身体康复,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