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技术创新发展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06-0160-03)
从后发区域技术创新的历史和现实来看,后发区域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是多元的,其中区域文化和政策共同构成了影响区域技术创新的环境因素。分析我国后发区域技术创新的文化和政策环境,研究其对后发区域创新发展的影响机制,有助于构建更有利于我国后发区域技术创新发展的文化和政策环境。
一、影响我国后发区域技术创新的区域文化因素
一般来说,在同一自然环境中生长的人在意识形态诸方面都有一些共性特征。这些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特征,是该区域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影响的长期积淀,反映着该区域的民众性格、生活方式、乃至行为方式,等等[1]。它们造成了区域间的文化差异,影响了当地技术创新相关要素的发展,也构成了影响区域技术创新发展的、带有明显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环境。消极的区域文化是区域技术创新发展的障碍,而积极的区域文化则会成为区域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
(一)影响后发区域技术创新的消极文化因素
1.小农意识。我国自古以农业立国,农业经济至今在后发区域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比重,以至于后发区域的区域文化中大多存在着浓重的小农意识。小农意识是指对生活没有更高要求,小富即安的思想。表现在事业上即为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反映到工业生产和科技开发中,就是缺乏自主创新的动力,满足于小改进和小革新。
2.投机心态。改革开放初期经济领域存在着很多投机机会,于是一批头脑灵活的人很快富了起来。由于致富快,其中一些人滋生了一种不健康的暴发户心态,表现为虚荣心膨胀。反映在行政工作中就是喜欢做表面文章,甚至弄虚作假。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即为不讲科学,盲目做大。这种心态貌似积极向上,实际是不讲科学,对于真正科学的创新思想的传播和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有很大危害。我国后发区域人口素质差、受教育程度低,很容易受这种错误思想的影响。
3.保守心理。我国有古训“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众,人必谤之”,时时提醒我们不要冒尖、不要率先变革,以免遭他人攻击。于是,有些人以和大家一样为满足,不做出头鸟,在思想和行为上都不敢创新。这种保守心理压制着创新思想的产生,阻碍着技术创新的发展。在信息相对闭塞、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后发区域影响尤其深刻。
(二)影响后发区域创新模式发展的积极文化因素
伴随着后发区域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区域文化环境已有所改善,一些有利于创新模式发展的人文因素,逐渐构成了促进技术创新的文化潜力。
1.敬业精神的增强。随着后发区域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体制改革和工业结构调整带来的部分人群的就业困难使人们的敬业精神有所加强。过去企业中普遍存在的开小差、干私活等现象越来越少,企业生产效率有所提高。
2.都市文化的影响。随着后发区域交通、通讯、文化传播设施的建设完善,信息交流越来越便利。人们受到现代大都市文化的影响,逐渐走出小农意识的文化氛围,开始向往高品质的生活,讲究生活质量,对高科技产品的需求有所提高,区域技术创新动力有所增强。
3.移民精神。随着发达地区市场趋于饱和,后发区域以其低廉的劳动力资源、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相对空虚的市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和打工者。区域内移民的增加,使地方文化多元化发展。最重要的是,移民带来了更多的开拓精神,表现在工作中,就是敢于创新。这种移民精神使美国的技术创新从最初的使用技术创新模式逐渐发展成为自主创新模式,并最终成为世界上诞生突破性创新成果最多的国家[2]。而我国的深圳能在全国区域技术创新发展中独占鳌头,也是得益于这种富含创新因素的移民精神。
4.游子效应。近年来,后发区域游子返乡发展或以提供资金、技术、信息等形式支持家乡发展的例子屡见不鲜。这些游子成为后发区域与外界联系的纽带,加快了后发区域与发达国家或地区间信息、资金、人才和技术的流动。利用好区域内“游子”资源,挖掘地方人文潜力,对改善后发区域技术创新基础条件、实现后发区域创新模式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二、影响我国后发区域技术创新的政策因素
影响我国后发区域技术创新的政策因素包括宏观区域发展政策和地方政府行为。宏观区域发展政策是指国家针对区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任务所采取的特殊政策,其总体目标是追求经济增长效率和社会经济公平最大化。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宏观区域发展政策对区域技术创新系统的形成与发展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地方政府行为则决定了区域技术创新的中观政策环境。
(一)影响我国后发区域技术创新的宏观区域发展政策
我国历届政府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都推行了相应的区域发展政策,这些政策造成了我国后发区域与发达地区在技术创新基础条件上的差异,影响了我国后发区域的技术创新。本文着重分析计划经济时期的内陆发展政策、改革开放后的东倾政策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对后发区域的影响。
1.计划经济时期的内陆发展政策
近代以来到解放前为止,我国70%以上的工业偏集于面积不到12%的东部沿海地区,面积占国土68%的西南、西北和内蒙古,其工业总产值仅占全国的9%[3]。解放以后,中央政府出于平衡生产力布局以及政治、军事上的考虑,大举在中西部地区投资建设。其中“二五”和“四五”时期,为了备战,国家对内地的基本建设投资从1953年的36.5%进一步提高到占全国基本建设投资的64.7%。在1949―1979年的30年内,沿海和内地工农业总产值的比例由7∶3转变为6∶4[4]。
这段政策的实施,使我国重工业及其相关科技水平有了很大发展,在一些重点发展的老工业基地集中了一批工业科技力量,为当地发展奠定了扎实的科技与工业基础。这段时期,区域差距有所减小,但由于我国在西部建设的多为技术层次不高的资源型工业,对当地科技文化的发展带动不大,使西部在经济文化方面的落后局面并没有根本扭转。还有一些地区受到这一特定时期发展政策的负面影响而导致科技与经济发展滞后,如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就因战略位置不佳,重要的科研机构和工业设施都不予设立,只发展了一些日用轻工业,致使当地科技与工业基础十分薄弱,经济发展明显落后于其他沿海地区。
2.改革开放后的东倾政策
1978年,我国地区发展战略由地区平衡发展转变为地区不平衡发展,转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迅速提高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然后再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和技术合作,扶持落后地区经济发展,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这一时期主要采取的区域发展政策是:国家基本建设投资大规模向沿海地区倾斜;对沿海地区在外资准入和税收、金融方面给予优惠,使其更加有利于吸引外商投资;实施放权让利的财政政策,给予沿海地区更大的自我发展空间。
20世纪70年代实施东倾政策以来,沿海地区吸引了大量外商投资,迅速提高了工业技术水平。据统计,1980―1994年,全国累计外商投资1 300多亿美元的88%投资在东部沿海地区,仅1993年所提供的工业总产值就占全国的2/3以上[5]。相比之下,中西部地区工业生产发展缓慢,先后成为工业品的净输入地区。与此同时,大量资金和人才流入沿海地区,与沿海地区从国外引进的资金一起推动了沿海地区科技与经济的发展。
因此,东倾政策实施的结果一方面是积极的,既加速了沿海地区的发展,又迅速提高了全国的综合经济实力,加快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很大的负面效应,使中西部与东部的差距急剧拉大,中西部国内生产总值在全国所占份额由1980年的49.4%下降到1994年的41.4%。
东西部科技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了两大地区技术创新基础的差距,如前页表1所示,东西部技术创新基础数据比较显示,西部技术创新基础明显落后于东部,这势必造成西部技术创新发展的滞后。
3.西部大开发战略
新千年以后,我国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2000―2002年的3年间?熏国家在西部仅国债投入就达1 600亿元,占同期国债发行总额的35%[6]。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1999―2004年?熏西部12省、市、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3943亿元增加到13 749亿元?熏增长2.49倍,西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从14 394.63亿元增加到22 920.87亿元,增长59.2%,这是西部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增长速度。由此,西部成为了东南沿海、上海浦东之后的又一个主导发展区域。
现在国家各部委都已颁布了许多优惠政策配合西部开发,许多国内外企业抢滩西部,各种促进西部资金、人才、技术流动的交易会、会、论坛相继在西部举办。经过五年的努力,西部地区技术创新的基础环境已经有所改善,以广西、贵州、四川三省为例,在1998至2001五年间,R&D/GDP年均增长率已明显超过北京和上海(如表2所示)。
以上分析显示,区域发展政策对后发区域技术创新各相关要素有非常大的影响,后发区域市场机制还不完善,资源配置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政策,也就是说,后发区域技术创新发展对区域发展政策有很强的依赖性。因此,区域发展政策的制定要有前瞻性和全局性,要考虑到各区域的均衡发展。
(二)影响我国后发区域技术创新的地方政府行为
我国后发区域地方政府行为对后发区域技术创新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引导技术创新发展、规范技术创新活动、营造技术创新激励机制三个方面。
1.引导技术创新发展
我国区域技术创新现状显示,地方政府对区域技术创新发展引导得当的地区大多区域技术创新水平提高很快、创新模式已实现了向更高层次的转变,而技术创新发展缓慢、创新模式滞后的地区地方政府大多疏于引导,或是引导不当。
以区域创新发展迅速的深圳为例,对于深圳区域技术创新的中长期发展目标,市政府都有过前瞻性描述:“以高新技术为先导,先进工业为基础”(八五)“深圳建成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九五)“科技域”(十五)。这一过程正是深圳区域技术创新逐步走向高级化的形象概括,与此同时,深圳市政府还先后编制了《1990至2000深圳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深圳市科技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深圳市年度科技开发项目指南》等等关于区域技术创新的中长期计划。
相比之下,我国后发区域的技术创新发展导向政策大多不够细致、缺乏前瞻性,在技术创新中长期计划的制订上盲目跟风。“九五”计划显示,许多不具备条件的省市都集中选择汽车、电子、冶金、石化和机械作为各自重点发展的产业,以至于西部和中部工业结构相似率已达97.9%,足以说明许多后发区域在导向政策制定上的盲目性。
2.建立技术创新激励机制
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地方政府在区域技术创新的总体过程中应发挥的主要作用之一是:充分利用地方政府的职能与政策的作用,鼓励技术创新活动、营造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以及为技术创新活动提供高效的服务。按照这一职能定位,后发区域政府都积极地颁布了一些鼓励区域技术创新发展的优惠政策,旨在建立区域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这些激励政策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为区域技术创新提供税收优惠、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开发高新技术产品、为区域技术创新提供资金支持、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吸引国内外高新技术成果和高新技术人才,等等。
总的来说,目前大多数后发区域的优惠政策都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区域技术创新体系的完善和技术创新模式的发展,但也有一些地区政府工作流于表面,“重制定,轻兑现”,使区域技术创新激励政策的实施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后发区域地方政府的职能转换应该首先转变工作作风、强化各级政府人员的服务意识,否则所有旨在促进区域技术创新的地方政策都将难以收到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傅正华.试论民族文化传统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J].科学管理研究,1999(6).
[2] 贾蕾.美日企业创新的启示[J].上海经济,2000(2).
[3] 姜绍华.我国地区差距的现状及其走势分析[J].齐鲁学刊,1999(2).
[4] 李戈.区域差距的制度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1999(5).
[5] 孔德涌,等.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报告[M].北京:科技出版社,1999:53-54.
在这里,我首先代表市委、市人民政府对各位专家的精心评审表示感谢,对各位专家对课题成果提出的建议性意见和看法表示认同,对各位专家对工业经济发展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敬意。
各位专家对工业经济发展路径与思路主报告及三个子报告已经给予了高度评价。我认为,这份报告的分析基础是扎实的,从国内外宏观背景和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深入分析,深刻揭示了当前工业经济发展所表现出的三大矛盾:即工业经济快速增长与资源相对紧缺之间的矛盾、工业经济平稳发展与产业结构相对失衡之间的矛盾、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迫切需要与经济创新能力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这份报告提出的发展路径是可行的,就如何破解上述这几对矛盾,从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出发,着眼我市的现实基础和要素禀赋,给出了内部提升传统产业、外延拓展新兴产业的集约发展之路。这份报告提出的发展思路是新颖的,我想在这里把它补充概括为“五个三”,即三个要求(增强企业内在素质、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三个方向(纺织产业要加快提升,机械装备与新型医药产业要努力壮大,技术密集的新型产业要大力发展);以及建设现代纺织、机械装备、新型医药三大支柱产业;构筑电子信息、新型建材和有色金属加工三大支撑产业;实现工业经济的产品结构、产业结构、经济增长方式三大转变。这份报告提出的措施是很有针对性的,从政府导向服务、企业主体提升、生产组织协同三个层次构建起了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强力三角。
下一阶段,工业经济的发展要围绕报告提出的路径和思路,着力于创新,努力走出一条发展新路。创新发展是工业经济发展今后的主题。前段时间,基础重化行业和电子信息业成为经济增长热点,我市对是否发展基础重化业也出现了一些争论,可以说这份报告也给出了解答,要解决产业结构不协调的问题,如果走发展当前增长和效益潜力大的基础重化产业,对于有了原始资本积累的企业而言,资本门槛的影响不大,但我市的区位条件决定了无法克服能源和基础性原材料的制约,也无法满足“大进大出”的物流要求,重化产业发展有一定的资本基础,但缺乏区位和资源禀赋,只能有选择的适度发展;从现实出发,应着力发展的是具有一定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也即高加工度化的产业,主要精力要放在现存产业特别是纺织业的提升上,同时创造条件发展一定规模的高新技术产业。
产业的提升要着力在研发和品牌方面的创新。中低档劳动密集型轻工产品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产品的需求弹性低,当前我市纺织等产业在生产率提高产量增加的后面,却是“增产不增收”,因为这种生产率提高的只是同类产品的量,而没有实现产品的差异性,量大了价却低了。因此,如何通过研究开发促进产品升级实现产品差异,如何通过品牌建设实现产品差异,即差异路线和高端路线是今后劳动密集型产业要走的路。
市委、市政府为解决制约经济新一轮发展的深层次原因也及早采取了相应措施。早在20*年7月,在市委五届三次全会上就提出了要按照“优化创新、加快提升”的发展主线,在工业经济领域实行六大创新,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由数量扩张性向质量效益型提升;在20*年底召开的市委五届四次全会上就提出了“13458”发展战略,提出工业发展重在结构优化和集约发展,要实现产业的高级化;今年3月,市委市政府又出台了扎实开展十大创新发展系列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对工业经济创新发展的认识,深化了创新发展的举措。
下一阶段,我市工业经济工作重点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要加强领导、优化服务。
要加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政府运作机制,实行政府经济管理方式创新,以“加强服务、培育机制”为工作重点,把精力集中到服务企业、优化环境、化解矛盾上来,把工作重点放在搭建服务平台和鼓励创新上来。当前重点要通过搭建优化以创新型企业家、知识型人才、技能型员工三位一体的人才服务平台,以国家级技术中心、区域性技术中心两级技术创新体系和技术转移转化中心为基础的研发创新信息交流平台,以网上政务为基础的政府公共服务平台,以银企合作和中小企业创新基金为基础的企业融资服务平台,以协会转型为基础的行业服务平台,加快我市工业经济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形成极具优势的工业经济发展环境。要建立和完善政府对企业创新投入的补贴政策,逐步将政策引导转移到对创新的引导上来,重点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集成性创新,同时要加强对创新成果的保护。通过引导和保护,增强企业进行创新投资的意愿和信心。要解决行业信息不对称问题,消除企业投资的盲目性,促使企业投资重点从扩大规模型向创新发展型转变。要探索多种投资形式,建立公共技术中心、工业创新中心、技术转移中心,形成多层次的创新服务体系,加快形成对提升块状经济的技术支持,加快实现高新技术的产业化。
二、要整合政策、加强引导。
要把报告的路径思路贯彻到“*”工业发展规划上来,贯彻到下一阶段工业经济的具体工作上来。要通过制定一批重点产业集群、重点培育企业、重点建设项目、重点技术中心、重点培育名牌、重点发展产品等导向目录,同时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有效整合企业资源和政府资源,形成合力,尽快实现产品和产业升级的突破,加快形成我市工业在上述方面的核心基础和核心竞争力。重点要加强对纺织产业升级与转型的引导,促使纺织业从不同产业环节特点出发,采取相应的竞争和发展方式,引导前导原料规模化、化纤差别化、织造印染品质化、服装品牌化,进一步发挥纺织业的独特优势,打造先进纺织制造业基地。我市工业企业研究开发和营销能力薄弱关键在相关生产行业的滞后,生产力其实不仅仅是个效率的问题,更是一个进行质量和差异创新的问题。要把政策引导的着力点从追求制造效率向追求制造品质转变,从注重生产环节向注重研发和品牌环节转变,从依赖价格竞争向品牌以至于标准竞争转变,促使我市工业中间产品进入高端供应链,消费产品进入品牌销售渠道。
三、要落实载体、加快转型。
当前,我市工业经济的转型升级已经到了关键时期,下一阶段要以工业经济发展路径和思路的确定为契机,努力“争创工业发展新优势”,切实抓好工业经济的产业转型升级和加快发展。一是抓重点项目促调整。有投入才有调整、有投入才有提升、有投入才有发展。要抓好重点工业技改投入项目建设,实施好我市第一批单体规模投资1亿元以上的100只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实现工业经济的存量提升和增量提质;二是抓重点企业促升级。要加快大企业大集团培育,着力抓好88家重点培育企业建设,通过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品牌创新、人才创新等途径,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能力,不断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三是抓科技进步提能力。要深入开展企业技术中心试点示范工作,在抓好现有国家、省和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同时,集中力量抓好20家重点示范企业技术中心。围绕先进制造业基地技术创新体系支撑平台建设,着力构建国家级技术中心支撑平台和区域性技术中心支撑平台两级技术创新体系。四是抓管理创新提素质。积极引导企业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制造过程信息化和管理创新,重点推动企业加快以erp为重点的信息化建设,以企业管理现代化为方向,有效引导企业运用信息技术开展管理创新,全面推进企业上网和电子商务。五是抓节能降耗促集约。全面开展以工业循环经济为核心的节能、节水、节材活动,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集中抓好主要行业的节能、节水、节材工作;集中精力举办好节能产品展示和循环经济示范大会和有关宣传活动。
工业是我市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20*年工业增加值占gdp的53.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60%。去年8月省委在视察时,要求在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优化经济结构方面走在前列。工业经济是经济发展的支柱,经济要率先发展,工业首先必须实现率先发展,的要求也就是对工业经济发展提出的要求。让我们以科学发展观和省委“八八战略”统领全局,以攻坚克难的信心和意志、创新发展的思路和举措,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转变增长方式,着力谋求工业经济的新一轮发展,努力争取工业经济走在全省前列。
一、论文名称、课题来源、选题依据
论文名称: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与评估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课题来源:单位自拟课题或省政府下达的研究课题
选题依据:
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是企业技术创新决策的前提和依据。通过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可以使企业对未来的技术发展水平及其变化趋势有正确的把握,从而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以减少技术创新决策过程中的主观性和盲目性。只有在正确把握技术创新发展方向的前提下,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才能沿着正确方向开展,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才能得到不断加强。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商业中,企业的技术创新决定着企业生存和发展、前途与命运,为了确保技术创新工作的正确性,企业对技术创新的预测和评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现有的技术创新预测方法可分为趋势外推法、相关分析法和专家预测法三大类。
(1)趋势外推法。指利用过去和现在的技术、经济信息,分析技术发展趋势和规律,在分析判断这些趋势和规律将继续的前提下,将过去和现在的趋势向未来推演。生长曲线法是趋势外推法中的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技术创新预测方法,美国生物学家和人口统计学家raymondpearl提出的pearl曲线(数学模型为:y=l∕[1+a?exp(-b·t)])及英国数学家和统计学家gompertz提出的gompertz曲线(数学模型为:y=l·exp(-b·t))皆属于生长曲线,其预测值y为技术性能指标,t为时间自变量,l、a、b皆为常数。ridenour模型也属于生长曲线预测法,但它假定新技术的成长速度与熟悉该项技术的人数成正比,主要适用于新技术、新产品的扩散预测。
(2)相关分析法。利用一系列条件、参数、因果关系数据和其他信息,建立预测对象与影响因素的因果关系模型,预测技术的发展变化。相关分析法认为,一种技术性能的改进或其应用的扩展是和其他一些已知因素高度相关的,这样,通过已知因素的分析就可以对该项技术进行预测。相关分析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导前-滞后相关分析、技术进步与经验积累的相关分析、技术信息与人员数等因素的相关分析及目标与手段的相关分析等方法。
(3)专家预测法。以专家意见作为信息来源,通过系统的调查、征询专家的意见,分析和整理出预测结果。专家预测法主要有:专家个人判断法、专家会议法、头脑风暴法及德尔菲法等,其中,德尔菲法吸收了前几种专家预测法的长处,避免了其缺点,被认为是技术预测中最有效的专家预测法。
趋势外推法的预测数据只能为纵向数据,在进行产品技术创新预测时,只能利用过去的产品技术性能这一个指标来预测它的随时间的发展趋势,并不涉及影响产品技术创新的科技、经济、产业、市场、社会及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在现代商业经济中,对于产品技术发展的预测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产品过去技术性能指标按时间的进展来类推,而应系统综合地考虑现代商业中其他因素对企业产品技术创新的深刻影响。相关分析法尽管可同时按横向数据和纵向数据来进行预测,但由于它是利用过去的历史数据中的某些影响产品技术创新的因素求出的具体的回归预测式,而所得到的回归预测模型往往只能考虑少数几种主要影响因素,略去了许多未考虑的因素,所以,所建模型对实际问题的表达能力也不够准确,预测结果与实际的符合程度也有较大偏差。专家预测法是一种定性预测方法,依靠的是预测者的知识和经验,往往带有主观性,难以满足企业对技术创新预测准确度的要求。以上这些技术创新预测技术和方法为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为企业技术创新的预测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但在新的经济和市场环境下,技术创新预测的方法和技术应有新的丰富和发展,以克服自身的不足,更进一步适应时展的需要,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和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先进的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
目前,在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评估中,一般只考虑如下四个方面的因素:(1)技术的先进性、可行性、连续性;(2)经济效果;(3)社会效果;(4)风险性,在对此四方面内容逐个分析后,再作综合评估。在综合评估中所用的方法主要有:delphi法(专家法)、ahp法(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估法、决策树法、战略方法及各种图例法等,但技术创新的评估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其中存在着广泛的非线性、时变性和不确定性,同时,还涉及技术、经济、管理、社会等诸多复杂因素,目前所使用的原理和方法,难以满足企业对技术创新评估科学性的要求。关于技术创新评估的研究,在我国的历史还不长,无论是指标体系还是评估方法,均处于研究之中,我们认为目前在企业技术创新评估方面应做的工作是:(1)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技术创新评估指标体系;(2)建立一种适应于多因素、非线性和不确定性的综合评估方法。
这种情况下,神经网络技术就有其特有的优势,以其并行分布、自组织、自适应、自学习和容错性等优良性能,可以较好地适应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这类多因素、不确定性和非线性问题,它能克服上述各方法的不足。本项目以bp神经网络作为基于多因素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构建的基础,bp神经网络由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构成,各层的神经元数目不同,由正向传播和反向传播组成,在进行产品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时,从输入层输入影响产品技术创新预测值和评估值的n个因素信息,经隐含层处理后传入输出层,其输出值y即为产品技术创新技术性能指标的预测值或产品技术创新的评估值。这种n个因素指标的设置,考虑了概括性和动态性,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影响产品技术创新发展的主要因素和导致产品个体差异的主要因素,尽管是黑匣子式的预测和评估,但事实证明它自身的强大学习能力可将需考虑的多种因素的数据进行融合,输出一个经非线性变换后较为精确的预测值和评估值。据文献查阅,虽然在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的现有原理和方法的改进和完善方面有一定的研究,如文献[08]、[09]、[11]等,但尚未发现将神经网络应用于技术创新预测与评估方面的研究,在当前产品的市场寿命周期不断缩短、要求企业不断推出新产品的经济条件下,以神经网络为基础来建立产品技术创新预测与评估模型,是对技术创新定量预测和评估方法的有益补充和完善。
三、论文预期成果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本项目研究的理论意义表现在:(1)探索新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技术,丰富和完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方法体系;(2)将神经网络技术引入技术创新的预测和评估,有利于推动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方法的发展。
本项目研究的应用价值体现在:(1)提供一种基于多因素的技术创新定量预测技术,有利于提高预测的正确性;(2)提供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综合评估方法,有利于提高评估的科学性;(3)为企业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工作提供新的方法论和实用技术。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研究目标:
以bp神经网络模型为基础研究基于多因素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并建立科学的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及设计相应的模型计算方法,结合企业的具体实际,对指标和模型体系进行实证分析,使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实用价值。
研究内容:
1、影响企业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佑的相关指标体系确定及其量化和规范化。从企业的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两个方面入手,密切结合电子商务和知识经济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系统综合地分析影响产品技术创新的各相关因素,建立科学的企业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并研究其量化和规范化的原则及方法。
2、影响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各相关指标的相对权重确定。影响技术创新发展和变化各相关因素在输入预测和评估模型时,需要一组决定其相对重要性的初始权重,权重的确定需要基本的原则作支持。
3、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研究。根据技术创新预测的特点,以bp神经网络为基础,构建基于多因素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
4、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计算方法设计。根据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的基本特点,设计其相应的计算方法。
5、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学习样本设计。根据相关的历史资料,构建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的学习样本,对预测和评估模型进行自学习和训练,使模型适合实际情况。
6、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技术的实证研究。以一般企业的技术创新预测与评估工作为背景,对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技术进行实证研究。
创新点:
1、建立一套基于电子商务和知识经济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目前,在技术创新的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方面,一种是采用传统的指标体系,另一种是采用国外先进国家的指标体系,如何结合我国实际当前经济形势,参考国外先进发达国家的研究工作,建立一套适合于我国企业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此为本研究要做的首要工作,这是一项创新。
2、研究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及其计算方法。神经网络技术具有并行分布处理、自学习、自组织、自适应和容错性等优良性能,能较好地处理基于多因素、非线性和不确定性预测和评估的现实问题,本项目首次将神经网络技术引入企业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这也是一项创新。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技术路线的可行性论证
1、重视系统分析。以系统科学的思想为指导来分析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发展和变化的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并研究影响因素间的内在联系,确定其相互之间的重要度,探讨其量化和规范化的方法,将国外先进国家的研究成果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立我国企业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的指标体系。
2、重视案例研究。从国内外技术创新预测与决策成功和失败的案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归纳和总结出具有共性的东西,探索技术创新预测与宏观因素与微观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
3、采用先简单后复杂的研究方法。对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的研究,先从某一行业出发,定义模型的基本输入因素,然后,逐步扩展,逐步增加模型的复杂度。
4、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研究工作与具体企业的技术创新实际相结合,进行实证研究,在实践中丰富和完善,研究出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的成果。
六、开展研究已具备的条件、可能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及解决措施
本人长期从事市场营销和技术创新方面的研究工作,编写出版了《现代市场营销学》和《现代企业管理学》等有关著作,发表了“企业技术创新与营销管理创新”、“企业技术创新与营销组织创新”及“企业技术创新与营销观念创新”等与技术创新相关的学术研究论文,对企业技术创新的预测和评估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也从事过企业产品技术创新方面的策划和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与许多企业有密切的合作关系,同时,对神经网络技术也进行过专门的学习和研究,所以,本项目研究的理论基础、技术基础及实验场所已基本具备,能顺利完成本课题的研究,取得预期的研究成果。七、论文研究的进展计划
xx.07-xx.09:完成论文开题。
xx.09-xx.11: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的指标体系研究及其量化和规范化。
xx.11-xx.01: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的构建。
xx.01-xx.03: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计算方法研究。
xx.03-xx.04: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体系的实证研究。
xx.04-xx.06:完成论文写作、修改定稿,准备答辩。
主要参考文献:
[01]傅家骥、仝允桓等.技术创新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02]吴贵生.技术创新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xx
[03]柳卸林.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04]赵志、陈邦设等.产品创新过程管理模式的基本问题研究.管理科学学报.xx/2.
[05]王亚民、朱荣林.风险投资项目ecv评估指标与决策模型研究.风险投资.xx/6
[06]赵中奇、王浣尘、潘德惠.随机控制的极大值原理及其在投资决策中的应用.控制与决策.xx/6
[07]夏清泉、凌婕.风险投资理论和政策研究.国际商务研究.xx/5
[08]陈劲、龚焱等.技术创新信息源新探.中国软科学.xx/1.pp86-88
[09]严太华、张龙.风险投资评估决策方法初探.经济问题.xx/1
[10]苏永江、李湛.风险投资决策问题的系统分析.学术研究.xx/4
<11>孙冰.企业产品开发的评价模型及方法研究.中国管理科学.xx/4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依靠劳动力、土地等资源优势以及灵活的经营,我国的中小企业以强大的生产力支撑起了“中国制造”。但是,这种要素导向型经济的弊端也正在日渐显现。由高消耗、高成本、高污染、低效益的生产模式引发的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由西方发达国家频繁发生的专门针对中国的高技术出口封锁,到国际产业界频繁发生的专门针对我国企业的专利费索取案例,林林总总,我国经济的可持续性和竞争力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很显然,告别传统的要素导向型经济的发展模式,推动中小企业向创新导向型经济转变,已经迫在眉睫。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已占据全国企业总数的99.6%,其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9%,提供的出口占出口总额的68%,交纳的税收占全部税收收入的48%,并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机会。显然,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市场繁荣和就业扩大的重要基础,并以其灵活的运行机制和市场适应能力,成为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体制改革、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推动力量。然而,鉴于科技创新的高投入、高风险,以及技术能力的内生性、累积性,以及我国广大中小企业长期形成的技术上的“路径依赖”等矛盾和问题,短期内简单、笼统倡导所有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也必须一概地在技术特别是核心技术上实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赶超和创新战略,是既不太现实,也是很难有所作为的。因此,研究如何促使正处于产业技术链下游且还不具有开发自主知识产权能力的我国多数中小企业能够以最有效的方式直接掌握和运用当代科技创新发展的最新成果,策略性地选择那些最适合自身状况的关键技术领域及其创新路径与模式进行创新开发,在此过程中获取创新能力的积累与提升,进而缩短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最终实现自主创新水平的超常规赶超,无疑就是本文所试图要解决的问题。
二、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战略定位
自1912年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提出“创新”(innovation)这一概念至今,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和系统的创新理论体系,并在引领世界各国经济增长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熊彼特看来,“创新”包括以下内容:(1)引入一个新产品或提供一种新的质量;(2)引进新技术,即新的生产方法;(3)开辟新的市场;(4)开拓并利用原材料新的供应来源;(5)实行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例如建立一种垄断地位。由此可见,熊彼特的创新概念包含的范围很广,涉及技术性的创新(如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及非技术性的创新(如服务创新、组织管理创新或制度创新)两大方面。
然而,目前对于创新的理解,无论是在产业界还是政府部门,甚至学术界,人们的首先反应往往就是原始创新、根本性创新。因此,基于创新的不可预测性或明显不可管理性以及大投入、高风险性,导致了我国的企业,特别是大量的中小企业,都视创新为可望不可及的事情。而实际上,创新并不意味着一切都要从零开始,这就好比做麻婆豆腐不必从种豆子开始一样。企业的创新能力,不仅在于能产生科研成果,更重要的是成果的转化、产业化应用和市场开拓。所以,我们必须要突破对于创新模式的狭隘理念与误区,拓宽视野,从一个更加广泛的维度来思考创新的模式。
诚然,现阶段条件下,对于我国广大的中小企业来说,在技术创新的战略定位上,总体而言无疑应当倡导、鼓励和支持其在核心技术领域里实施创新,开发并争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但与此同时,当前更要注意引导广大中小企业关注并及时跟踪核心技术的发展趋势,积极地同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争取比竞争对手更快、更优惠地取得核心技术的使用权。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应充分认识到,企业所谓的独特的竞争优势,它的产生往往具有形成的累积性、环境的匹配性和整体组合性,离开了企业特定的历史因素和环境条件,往往就产生不出其特有的效果,亦即别的企业所“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我们在强化企业的非核心技术创新的同时,还要特别提倡加强非技术方面的创新,诸如经营观念、营销手段、服务质量、管理模式等许多方面。国内外许多知名企业之所以成功,很多并不完全是其技术方面如何世界领先,而是在这后一方面内容的不断创新发展,有其独到之处。
三、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策略选择
1、准确的市场细分与定位
市场不败的秘诀在于是否选准了免予竞争的领域。从西方发达国家中小企业发展的实践看,中小企业的成功,依赖于它在特定市场领域中的科学定位,依赖于企业在市场中能否寻找到处于领先地位和免于竞争的“生存空间”。美国经营学家保罗·索尔曼曾提出,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应寻求“生态空间”。因此,基于企业自身实际,科学的市场细分与准确定位就成为了中小企业寻找市场成长空间的重要方法。
对于我国众多的中小企业来说,提出并运用“生存空间”的创新理念,实际上就是要在大企业涉足的边缘地带、企业之间相互协作的生存空间、其他企业进入之外的自然生存空间、市场夹缝生成的空白地带、潜在的科技产品市场领域、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的综合应用以及特殊资源的利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技术能力和专业化优势,争取在一些特殊产品市场和技术上成为佼佼者。
2、潜心掌握技术转化为商品和市场的手段与方法
技术是企业盈利的手段。然而,技术本身永远不应该是目的。追求技术的原动力是市场和竞争,但市场和竞争同时也可能成为追求技术进步的一个制约因素。企业在技术上的领先,并不一定就能够转化为现实的经济利益。因此,企业懂得如何开发技术固然重要,但如何应用这些技术,并把它和市场更好的结合,同样是一个重大挑战。
现阶段条件下,我国中小企业所面临的创新生存与发展的威胁,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并不是我们技术创新能力的不足,而是技术商业化能力的严重缺失。中国科协《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报告(2003年)》所显示的数据对此现象给予了有力的佐证:我国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或者应用于生产的项目数,人均仅为0.78件;其中成果转换为产品或者应用于生产的项目数为零的高达74.5%。相比之下,日本等发达国家专利和科技成果转化率一般却高达70%至80%。因此,对于我国广大的中小企业而言,不仅要潜心于核心技术的研发,更要潜心于掌握把技术转化为商品的方法,尤其
是掌握如何有效地把技术转化为商品并推向市场的方法。这正是一个企业积累技术能力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企业走向成功所必须遵循的发展规律。3、重点寻求“know-who”而不是“know-how”
创新活动的结果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在研发的早期阶段更是如此。目前我国广大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现状决定了我们的创新策略必须要实现从寻求“know-how”(技术诀窍)到寻求“know-who”(合作者)的转变。
如果说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早期,竞争能力的关键在于缩短从开发到实际投产的时间,以求快速响应客户的需求。那么,在技术和市场变化快速,产品寿命周期日渐缩短,研究开发项目越来越耗时耗资的今天,以至仅关注企业内部关键技术开发已不能再产生竞争优势。企业的竞争力已经更加取决于有效学习、取得和运用最新知识的能力以及将发明转变为突破性创新的能力。
日本是少数达到西方国家工业发达程度的东方国家。日本的崛起曾引起西方社会的极大震动。因为在过去的40多年中,日本恰恰在西方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技术领域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并在许多领域打败了西方的大企业。而其中的成功秘诀之一就是,在西方公司非常强调本公司自己的发明创新(know-how)的时候,日本公司则十分清楚自身的弱项,通过大量的正式与非正式手段,寻求外部的知识支持,也就是说强调“know-who”的寻找。佳能、索尼和丰田三公司就通过技术突破的外源化,从大学、供应商和海外实验室补充专业技能等手段,竞相“寻求合作者”(know-who)而妥善地解决了技术和产品创新两方面日益增长的难题。日本企业这种通过向外部企业“借用”技术源的做法,应该成为我国企业学习的楷模。
4、战略性运用反向工程技术
学习竞争者创新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就是对“反向工程”(reverseengineering,RE)技术的战略性运用。国外的历史和实践已经证明,在一定阶段,通过反向工程实现企业创新能力的积累和提升是一个国家创新战略实施过程中的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一项针对500多家欧洲企业所做的调查研究表明,接近50%的企业认为,通过反向工程所积累的技术知识对企业自身的创新活动极其重要。日本的丰田公司就通过非直接的技术移植,或反向工程进行原创性产品开发的做法,获取成功。远在20世纪30年代早期,KiichiroToyoda就确信他能复制和兼容福特、雪弗莱和克莱斯勒各家之长。他发现这种做法能迅速、有力地加强他的工程师的适应力,即使在丰田的研究和开发能力坚实地壮大了的今天依然保持着这一传统。
目前,“反向工程”作为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的一种基本途径,在我国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反向工程”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其往往不是单个企业就能够独立完成或有能力承受的。因为“反向工程”的费用通常也需要到原始开发成本的60%到70%,而且需要大约三年的时间才能够成功。因此,为了促使企业能够更快地通过“反向工程”的实施获取技术创新能力的跨越式发展,相关的政府部门应当对企业集成性“反向工程”系统的开发建设从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支持。在此,日本和韩国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当然,对于广大的中小企业来说,更重要的还在于通过“反向工程”学习、消化、吸收已有的先进技术,进而研制与开发出“青出于蓝胜于蓝”的新产品,同时通过专利保护手段的及时采用,摆脱对于技术创新的“路径依赖”,以最终实现“突破性创新”的真正跨越。
【参考文献】
[1]张雅:中小企业登上大舞台[N].经济日报,2006-9-14(13).
[2]计剑褐行∑笠凳亲罨钤镜拇葱禄騕N].文汇报,2005-01-06(5)
[3]张玉利:企业家型企业的创业与快速成长[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84
[4]PrakkeF.,TheManagementoftheR&DInterface,DoctoralDissertation,MIT,1974.
[5]吴贵生:技术创新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10
[6]Teece,D:(1986)Profitingfromtechnologicalinnovation:implicationsforintegration,collaboration,licensingandpublicpolicy’,ResearchPolicy,15,285-305
[7]计红梅:成果转化究竟难在何处.[DB/OL]:
[8][瑞典]西格法德·哈里森(SigvaldHarryson).华宏慈、李鼎新、华宏勋译:日本的技术与创新管理:从寻求技术诀窍到寻求合作者[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016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儿童调查报告》
创造一向被视为人类本质的最高表现,没有创新就没有人类的进步,自然也没有人类的未来。在大力提倡创新、创业的当下,很多企业的产品和技术部每天都在进行着创新的尝试,但新技术、新功能、新概念只是工具或手段,产品设计更应该关注的是创新的目的和受众,即“为什么创新”和“为谁创新”。那究竟为什么要创新呢?“创新的目的不仅在于开发新奇的消费品,更在于满足最弱势群体的需求,确保他们的权利得到广泛实现。”这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鲁晓波在10月12日举办的清华大学益童全球创新中心(TUGICC)启动仪式上对于创新目的的解答。
作为该创新中心的主任,鲁晓波表示:“我们相信,设计与科技创新能够打造新的产品、服务、商业模式和工作方法,帮助儿童、妇女,特别是弱势群体获取信息、机会和选择,最终实现生存、发展和发挥潜能的权利。”
TUGICC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清华大学共同创办的一个服务于全球儿童和弱势群体的创新、研发合作平台,致力于给最弱势儿童、妇女以及他们的家庭和社区带来切实的帮助,探索和展示创新性的合作伙伴关系,激励和促进年轻人运用自己的才能创造全球公共产品和公益服务。活动当天,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全球创新主任辛西娅・麦克弗雷(Cynthia McCaffrey)在会上发表讲话:今天,很多儿童正在面临食品安全、气候变化、战争、城市化等问题。他们流离失所,难以获得优质的教育。我们希望通过此次合作以及TUGICC的成立,继续寻找、测试并规模化能够更快地造福所有儿童的创新。
据了解,未来一至三年,TUGICC将致力于应对母婴和儿童健康、气候变化和可再生能源、全纳性学习三个重点方向的挑战。针对以上重点方向,创新中心将建立跨学科的团队,运用创新的技术和设计手段,与社会各界广泛合作,开发面向弱势儿童、家庭和社区的产品和服务,开展各种形式和规模的创新项目和活动。目前,中心已启动母婴健康和全纳性学习的部分项目,已筹建儿童心理学、医疗产品、可再生能源专家工作组,其它一系列项目正在筹备阶段。
其实,在企业社会责任渐成主流的今天,很多企业也在积极寻求创新方法,改善儿童权益。例如半导体知识产权提供商ARM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共同举办“Wearables for Good”设计挑战赛,征集新颖、革新设备的创意,解决新兴经济国家中妇女与儿童的健康需求。这项竞赛以“可穿戴和传感器技术是否能掀起下一波移动技术革命”为题,展开为期六个月的竞赛时程。开发者、设计师、社区合作伙伴、解决方案供应商共同参与,设计解决方案。目前竞赛已圆满结束,优胜者正在进行进一步研发试点。
最近几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创新团队联手合作伙伴,运用科技和设计创新取得了不少成果,其中包括将乌干达的出生登记率翻了一番,将艾滋病检测结果时间缩减一半,为聋哑儿童开发了手语识别腕带及太阳能助耳器等等,这些创新合作让众多儿童受益。为此在仪式结束后,笔者就“企业如何通过创新保护儿童权益”对辛西娅・麦克弗雷进行了专访。
一问:如何有效鼓励企业通过创新产品和经营模式去关注儿童权益?
辛西娅・麦克弗雷:儿童消费群体将是未来企业必须重视的领域。伴随着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到2030年之前世界14岁以下的人口预计将会达到现在的两倍。儿童市场的潜在成长空间及价值是无法预计的。这一市场的吸引力对于企业而言可见一斑,必将推动着企业通过创新研发新型的儿童产品,去解决全球儿童面临的挑战。
二问:企业通过创新去保护儿童权益对其自身有什么潜在利益?
辛西娅・麦克弗雷:企业投入更多的精力通过创新解决当前儿童问题,对培育发展未来的成人消费群体市场也有着重要意义。在今后的数十年中,现在的儿童群体会成为未来的主要消费人群,因此企业现在对儿童权益的尽责,对儿童生存状况的关注也等同于对未来客户群体的重视,也是为了提升未来消费人群的购买力,为未来建立更大的市场做准备。
三问:企业要如何做到创新呢?联合国儿基会有没有相关的指导工具?
辛西娅・麦克弗雷:企业创新需遵循“技术创新发展原则”(Principle for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in Development)。技术创新发展原则是联合国儿基会2014年年底的,旨在为企业建立一套指导创新工作的方针,用于引导企业实践并支持技术创新。与一般法律法规不同的是,创新发展原则并没有条条框框地严苛规定企业必须按照其条例创新发展。企业在参照创新发展原则的同时将会被赋予很大的自由度,有益于不同行业的企业根据其自身特点进行量身定制并应用合适的条例。
四问:具体到企业通过创新保护儿童权益的案例上,您有哪些可以与我们分享的?
第一条为促进国家技术创新计划的科学化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技术创新计划(以下简称创新计划)是在国家财政、金融政策支持下,引导和吸收社会力量,加快技术创新,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的国家计划。
第三条创新计划围绕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针对国家产业及产品结构调整中的突出问题,通过开展技术创新,重点解决产业中的共性、关键性和前瞻性技术,并有效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产业优化升级,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第四条创新计划包括产业技术开发、工业性试验、新技术推广应用示范、产学研联合开发、重大技术装备研制、技术中心建设、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和新产品试产等内容。
第二章组织管理
第五条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经贸委)是创新计划的主管部门,主要履行下列职责:
(一)研究提出技术创新发展规划;
(二)组织确定创新计划重点领域,项目指南;
(三)编制和下达年度创新计划;
(四)组织、协调创新计划的实施与管理工作。
第六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经贸委(经委)作为项目主持单位,负责本地区创新计划的组织与实施;部分中央企业作为项目主持单位负责创新计划中本企业(集团)项目的组织与实施。
项目主持单位主要履行下列职责:
(一)组织本地区和本企业(集团)创新计划项目的汇总及申报工作;
(二)组织国家技术创新计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论证和审查工作,与项目承担单位签订国家技术创新计划项目目标责任书;
(三)监督、检查项目的执行情况;
(四)将本地区和本企业(集团)的年度项目执行情况汇总并报国家经贸委;
(五)承担国家经贸委委托的其他有关工作。
第七条创新计划的项目承担单位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法人资格;
(二)具备较好的经营管理水平和健全的财务核算管理体系;
(三)具备承担项目所需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经济实力。
创新计划项目承担单位,主要履行下列职责:
(一)确定项目责任人;
(二)编制并向项目主持单位提交国家技术创新计划项目申请表、国家技术创新计划项目立项建议书和国家技术创新计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与项目主持单位签订国家技术创新计划项目目标责任书,并严格执行;
(四)准确、如实报告项目年度实施情况和经费安排;
(五)接受主管部门和项目主持单位或其委托的机构所进行的评估和检查;
(六)及时报告项目执行中出现的重大事项;
(七)报告项目执行中知识产权管理情况,提出建议;
(八)项目完成后,及时向项目主持单位提交项目验收申请。
第三章计划编制
第八条编制创新计划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坚持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相结合,发挥整体优势,全面有效地推动产业技术进步;
(二)以开发共性、关键性、前瞻性技术为重点,形成系统配套,加快产业技术升级;
(三)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为目标,加快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
(四)以企业为主体,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研究院所联合,提高技术创新的起点和水平;
(五)鼓励自主创新,促进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
(六)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第九条编制创新计划的依据为:
(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二)国家产业发展规划和国家产业技术政策;
(三)全国技术创新纲要;
(四)全国企业技术进步工作的整体部署;
(五)近期技术创新发展重点;
(六)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制规划。
第十条编制创新计划的程序为:
(一)国家经贸委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经济运行情况以及产业技术发展方向,确定并技术创新计划项目指南,内容包括当年发展的产业技术领域、研究开发重点和技术创新目标等。
(二)项目承担单位依据项目指南提出立项申请,并提交项目申请表和项目立项建议书等申报材料。
(三)项目主持单位根据项目指南和有关要求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查后,上报国家经贸委。
(四)国家经贸委组织专家组或委托相关机构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和筛选,提出评审意见。
(五)国家经贸委根据《国家技术创新项目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对重大项目组织招标,确定项目承担单位。
(六)国家经贸委根据评审意见或招标结果,组织编制并下达年度国家技术创新计划。
第十一条申报新产品试产项目的,由具有法人资格的单位填写国家重点新产品试产计划申请表,并附省部级新产品鉴定证书、技术总结报告、专利证书、奖励证书、用户意见和检测报告等,报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经贸委(经委)审查后报国家经贸委。
国家经贸委组织专家评审后,编制并下达年度国家重点新产品试产计划。
第四章计划实施
第十二条创新计划的项目管理实行项目目标责任制。
第十三条创新计划下达后,项目主持单位应当尽快组织开展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与项目承担单位签订国家技术创新计划项目目标责任书。
第十四条项目主持单位负责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组织工作,项目承担单位具体负责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
第十五条项目承担单位应当严格履行项目目标责任书,因故延期履行的,应当按程序逐级上报审批,但延期最长不得超过1年。
第十六条项目承担单位应当确定项目负责人,并保证项目实施的各项条件,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第十七条创新计划项目开始实施后,项目承担单位应当于每年年底前向项目主持单位报告项目的执行情况总结,包括项目进展、资金落实情况以及下一年度安排等,并由项目主持单位汇总后报国家经贸委。
第十八条对重大项目应进行中期评估,其结论作为项目继续实施或调整的依据。
第十九条创新计划项目完成后,项目承担单位应及时向项目主持单位提出验收申请,由项目主持单位报国家经贸委批准后依据项目目标责任书组织验收。
第二十条项目验收时项目承担单位应提交相应的文件和资料,包括计划下达文件、国家技术创新计划项目目标责任书、项目验收申请、项目总结报告、有关测试报告、工业性试验报告、用户使用报告、项目经费决算表和有关成果、专利、查新报告和技术标准等。
第二十一条创新计划项目主持单位在组织项目验收时,应组成项目验收组开展验收工作。验收组不应少于7人,其成员应当是熟悉本专业并在本领域或本行业内有一定权威的技术、经济、管理和工程方面的专家,并且具备优良的职业道德,能够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提出具体意见。与验收项目有利害关系的人员,应当回避。
第二十二条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形成的技术成果,可以在项目验收时按照《新产品新技术鉴定验收管理办法》的要求进行鉴定工作。
第二十三条创新计划项目验收后2年内,项目主持单位应对项目进行跟踪。
第五章资金管理
第二十四条创新计划的项目资金由多渠道筹措组成,主要资金构成包括项目承担单位的自有资金、金融贷款、市场融资,项目主持单位补助资金和国家拨款等。
第二十五条对国家拨款的项目,地方也应给予相应的拨款支持。
第二十六条国家资助拨款要严格按照财政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科技部制定的《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七条项目主持单位应将当年项目经费下达、落实和使用情况报国家经贸委备案。
第六章计划调整
第二十八条属于下列情况之一的项目,应当予以调整或撤销:
(一)市场需求发生急剧变化的;
(二)技术经济指标已低于国内已有同类技术的;
(三)同一项目同时列入其他国家级科技计划的;
(四)实施项目的主要经费不能落实或挪作他用的;
(五)与其衔接的技术引进、技术改造、基本建设计划难以落实的;
(六)项目承担单位的项目负责人及技术骨干发生重大变化,致使项目无法继续实施的;
(七)项目主持单位组织管理不力的;
(八)因其他原因应予调整或撤销的。
第二十九条出现第二十八条规定的情形,项目需要进行调整的,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向项目主持单位提出调整申请,由项目主持单位提出意见报国家经贸委批准。
第三十条出现第二十八条规定的情形,项目应予撤销的,项目主持单位应当及时提出撤销处理意见,报国家经贸委批准。
第三十一条国家经贸委对项目进行评估后可直接予以调整或撤销。
第三十二条项目承担单位应保证按期完成项目内容。延期项目未验收前,项目承担单位不得再申报新项目。
第三十三条已确定调整和撤销的项目,项目承担单位应作出经费决算按程序报批。对调整的项目应当按调整方案作出财务处理,撤销项目的剩余国家拨款应当如数上缴。
第七章成果管理
第三十四条创新计划项目取得的技术成果归属,按照项目目标责任书规定执行;未作规定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第三十五条技术创新成果推广应用中所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六条技术创新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所形成的实物资产,应当按国家财务制度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第三十七条技术创新项目取得的技术成果可以作为申请国家、地方人民政府有关表彰奖励的依据。
第八章罚则
在进行电力工程的勘察设计中,部分单位为了中标,而尽量压低预算和报价,而在开展具体工作时,为了保证自身利益,只能可以减少工作量,对于部分勘察与设计项目也未进行复核,这必然导致勘察设计质量的降低。电力工程项目的建设中,地质勘察与基础设计是一项相对复杂的工作项目,相关单位和人员要经过较长时间的现场勘察、采样与实验分析,才能准确获取相关地质资料和技术参数。由于受到电力工程整体工期的限制,地质勘察与基础设计的规定时间较短,而工程项目设计单位只有获取地质勘察报告才能进行下一步的研究与优化方案,所以导致地质勘察与基础设计出现周期偏短的问题。
2电力工程勘察设计中技术的创新应用
为了能够更好的促进电力工程建设的发展,提高勘察设计这一基础工作的工作效率与质量。我们就应当对电力工程勘察设计中的技术方法与模式进行创新发展,以此来提高电力工程建设水平。那么如何才能有效的实现电力工程勘察设计中技术的创新应用呢?在此笔者根据以往的工作体会,提出了一些看法。笔者认为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体制下,技术创新已经成为提高生产力的主要途径,而计算机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也正在促使勘察设计技术逐渐走向现代化、自动化与信息化,这些条件对于提高勘察设计技术水平,创新发展电力工程建设都是有着很大推动意义的。为此,我们应当抓住机会,采取下述措施,积极努力的创新电力工程勘察设计技术。
2.1克里格法的应用
电力工程的岩层性能分析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其精确度,国内主要应用以克里格法为基础,采取高密度点法、多道瞬态面波勘察技术,并且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在电力工程基础部分的岩土勘测中,为了准确分析出岩层的承载力特征与相关参数值,国内主要应用回归分析技术,并且利用克里格法的基本统计原理,进行相关资料的整理,经过专业计算机系统或软件的处理后,为基础设计工作提供详细的数据资料。
2.2加强地基、基础方案与设计参数的技术分析
在电力工程勘察设计的工作中,对地基基础的勘察结果进行分析定性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是直接影响到基础建设方法的确定的。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应当根据具体的现场勘察条件与地质水文条件,以及电力工程的实际荷载需求状况综合分析,对地基基础方案设计中所需要的设计参数进行有效分析,这是确保技术可行性的关键,也是实现工程经济最大化的基础。当前我国主要是采用计算机技术来进行参数的技术分析和评估,以此来确保电力工程的整体性能与实际使用年限。
3工程实例
本文选某电力隧道工程为例,简要分析了勘察设计阶段的技术创新与应用问题。本工程中以隧道施工为主体,隧道全长164m,埋深10±0.3m。经过地质勘察,设计人员获取以下资料和数据,项目所在地的地下水位埋深8.6~9.1m,地层自上而下分别为:人工填土层,厚度为2.4~4.7m;粉质粘土层,厚度为1.8~3.1m;粉土层,厚度3.4~3.7m:砂卵石层,一般粒径为3.5~7.8mm。项目所在地土层的充填物主要为砂土,混有少量的砾石,含量约为30%左右。根据本工程的基本建设要求与施工方法(浅埋暗挖法),设计人员在基础设计中采取了与之相应的“马蹄型”断面。根据本工程的地质与水文条件,以及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宽度、埋置深度及施工条件等,设计人员基本确定了施工中的相关技术参数,例如:隧道的断面由规则的三心圆构成,毛洞的最大开挖跨度为4.63m,高度为4.33m,并预留2.4m×2.2m的内空间,从而形成符合相关要求的供箱形电力隧道。
4结论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征是各项技术的融合,这场方兴未艾的革命正在颠覆诸多产业现有的形态、分工和组织方式,实现多领域融通,重构人们的生活,甚至改变人与世界的关系。人类文明史中类似这样影响广泛且深远的革命性变化,可谓百年一遇乃至千年一遇。
中国必须抓住这一极为难得的“弯道超车”历史性机遇。鉴古可知,一方面,后发国家实现赶超固然不易,但每逢工业革命发起之初,由于先发国家较难摆脱路径依赖等原因,后发国家可以相对顺利地实现转型并赶超;另一方面,跟跑国家一旦错失颠覆性技术变革的先机,那么由于发达国家所占有的先发优势等原因,跟跑国家不仅很难再在技术进步平滑时期实现赶超,反而还会被先发国家(包括新的领跑者)进一步拉大领先距离。
很多新兴国家都已经意识到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而中国在所有新兴国家中的表现更是一马当先。仅以专利申请为例,去年11月,中国成为全球首个单年专利申请量超过100万项的国家,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当时对此评价称,“这一记录反映了‘非凡’的创新水平”。而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近期的《2017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中国的全球排名进一步提升至22位,中国是唯一连续两年进入前“25名俱乐部”的中等收入国家。
但中国的潜力还远远没有充分发挥。因为按照创新理论首倡者熊彼特的观点,“创新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存在某种潜在利益,创新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这种潜在利益”,那么很显然,在一个由于沉重历史包袱而依然存在诸多制度,因而妨碍创新者收获潜在利益的转轨经济体中,创新活动最起码是受到了原有体制惯性一定程度的抑制。
2011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再创新高,达到5.88万亿元,同比增长29.2%,相当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12.5%。大中型电子商务交易额2012年预计达到10.69万亿元。近两年我国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同时还呈现以下特点:
第一,刺激消费。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的营销模式,网络零售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逐步成为满足居民消费需求的有效手段。去年底,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达到1.94亿元,实现了网络零售总额7825.6亿元,同比增长53.7%,网络零售总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到4.32%,预计2013年中国有望成为全球第一大的网络零售市场。
第二,企业应用日益普及。目前我国大型企业普遍应用电子商务,实现原材料网上招标采购和网上营销等,大规模节约了企业成本。同时,我国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比例也已经超过了40%,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规模的扩大,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竞争能力,使得中小企业在外部环境恶化的状况下仍然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
第三,推动生产、生活方式加速变革。电子商务已经广泛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在工农业生产、商贸流通、旅游、社区服务等领域中应用扩展和深化,在拉动、加快经济增长等方面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电子商务缩小了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使服务链条更加简洁清晰,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受到极大的影响和冲击,变得更加高效和便捷。
第四,带动服务业快速发展。近年来电子商务服务、电子支付、现代物流和电子认证等支撑体系加快完善,围绕电子商务信息交易和技术等服务企业不断涌现。截止到去年底,中国电子商务服务企业突破15万家,电子商务服务业收入达到1200亿元,去年我国第三方网上支付交易达到2610亿元,已连续5年接近和超过100%,远远超过同期社会商品零售额的增长。
商务部的《中国电子商务发展报告》从国内外电子商务最新发展,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环境、中国电子商务服务业、电子商务在各行业的应用,地方省市电子商务发展状况,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和示范基地等6个方面全面回顾了两年来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力求梳理电子商务发展的特点和问题,分析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下一步的发展建议,以帮助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加强对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和趋势的认识,为进一步推动我国电子商务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参考。
商务部的《中国电子商务发展报告》从国内外电子商务最新发展,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环境、中国电子商务服务业、电子商务在各行业的应用,地方省市电子商务发展状况,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和示范基地等6个方面全面回顾了两年来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力求梳理电子商务发展的特点和问题,分析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下一步的发展建议,以帮助政府、企业社会各界加强对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和趋势的认识,为进一步推动我国电子商务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参考。
“十二五”期间是我国电子商务承载创新发展,实现战略跨越的关键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