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怎样写汇报材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1A-0025-01
在课程改革逐渐深入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已经成为教师关注的重点。但聚焦当前课堂中的操作活动,不难发现,很多操作活动有“形”无“质”,有些操作低效、甚至无效。如何才能提高操作的有效性呢?
【问题一】教师指导“简单盲目”,学生操作“偏离目标”
在一次常规听课中,教师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让学生利用手边的工具摆出喜欢的图形,看看在规定的时间内能摆出多少个,再计算自己刚才用了多少工具,并用加法表示出来。结果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5+5+3+3;3+3+4+4+5;5+5+5+5;4+4+4;5+3+4+3+3……从这一情况可以看出,教师的要求不够明确,对出现的情况没有预见性。
【分析】在上述课例中,如果教师能够给学生更多的关注,就能够避免这样的问题。
【对策】明确要求,提升学生理解能力
有效的动手实践操作要求学生在活动中必须明确自己“为何而动”,懂得该“如何而动”,所以,引导学生进行操作活动,目标与任务需清晰可行。对于二年级学生,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操作要求提供操作模式,让学生边操作边讲解,有层次地把操作过程演示清楚。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摆小棒吗?都会摆什么图形?想动手摆一摆吗?
接着教师有序引导学生进行操作:
1.摆一摆:动手操作
(1)摆一个自己喜欢的形状,边摆边说。
模式:我摆的是( )形,用了( )根小棒。
(2)再摆几个相同的图形,摆完后数一数、说一说。
模式:我摆了( )个( )形,1个( )形用( )根小棒,一共用( )根小棒。
2.画一画:数形结合
把所摆的的图形画在本子上并列式。
上述教学设计,教师不仅明确操作要求,同时还提供了操作的顺序和恰当的操作方法,这样能让学生在操作中体会,通过观察和交流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问题二】教师选材不当,学生操作无效
在教学“四边形的认识”时,我的教学意图是:先让学生用小棒拼四边形,并在拼的过程中感知四边形边和角的不同特征,然后再根据四边形边和角的不同进行分类。但是在操作活动时,我发现学生拼出来的四边形各不相同,从而导致分类的标准也是五花八门,这些都是我没有预设到的,由于无法控制整个教学过程,当然也就没有完成教学目标。
【分析】反思整个操作过程,我认为是操作学具(小棒)没选择好。因为要使学生能顺利地按照四边形边和角的不同进行分类,那么拼四边形的小棒必须有一些要求,如有些小棒要一样长的,有些小棒不要一样长的,不能随意地想用哪根就哪根。
【对策】选择适当材料,提高操作效率
学生经过选择学具,拼出来的四边形有:四条边都相等的、对边相等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在这基础上分类很顺利,有效完成了教学目标。学具的选择使学生对知识有更深的掌握与理解,学具操作真正发挥了作用。
【问题三】教师忽视操作的价值,让学生操作与思维分离
在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时,教师引导学生采用分小棒的方式进行“52÷2”的计算,这一过程使学生掌握了很多计算方法:
(1)40÷2=20,10÷2=5,2÷2=1,20+5+1=26。
(2)50÷2=25,2÷2=1,25+1=26。
(3)40÷2=20,12÷2=6,20+6=26
……
之后,教师让学生尝试竖式计算,但是很多学生的竖式都不完整。
【分析】在这个教学活动中,教师认为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笔算的模型,但结果却相反,学生虽然能得出正确的结果,但是他们不能将笔算与这一过程相联系。教师过分追求动手操作的形式,却忽视了动手操作活动的目的,在活动之后教师又没有及时地加以总结和引导,使得活动失去了原有的价值,没有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起到更多的作用。
【对策】教师要引导学生的操作活动
操作前,师提出要求:
①分小棒时你分了几次,在竖式中怎样反映出你每次分的过程?
②先分什么,在竖式上该怎样写,再分什么,在竖式上又该怎样写?
③把操作的过程说给同桌听一听。
然后进行操作汇报,完成竖式书写过程。
师:你们是怎样分的?(生:我把小棒平均分成2份,最后剩余一捆。)
师:竖式上应该怎样写呢?(生:2捆就是20根,所以2就应该写在十位上。)
师:余下的这l捆写在哪儿呢?(生:刚才其实分了4捆,也就是2×2=4,5-4=1。)
师:然后我们怎么分呢?(生:将l捆拆开变成10根,与2根合并在一起变成12根,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根。)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将活动与知识相互联系,让学生通过操作过程进行思考,了解列竖式的过程,对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和体会,同时还能提高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1.读画结合。数学课外阅读常常需要边阅读边画出重点、难点、关键点或者疑点,可以用一些数学符号(如,问题用“?”标,重点用“”记,关键点用“……”注,公式和方法等用“”圈等)做上标记。阅读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教材P102页的“你知道吗”,学生就可以边读、边画出一些词、句。边读画出这些词、句,学生也就能了解阅读素材的主要内容了。
2.读思结合。“你知道吗”语言凝练,言简意赅。对有些字词、句子或者数学符号要细致分析和推敲,体会其用词的准确性、简洁性和内涵的丰富性。也可以多问几个为什么或者对阅读内容进行评价和注解。阅读上面的“你知道吗”时,学生就可以写出自己的想法:“2000多年前”“1700年前”和“大约1500年前”说明了我国古代数学家研究圆周率比较“早”。“直到1200年后,西方人才找到了类似的方法”和“他求得密率的时间,至少要比国外数学家得出这样精确的数值早1000年”进一步说明了“非常先进”。如果学生能有这样的想法,甚至把它写下来,教材的编排目的也就达到了。
3.读练结合。有的阅读内容需要学生把阅读与动手操作或练习相结合。苏教版五年级下册P30页的“你知道吗”先介绍了用“辗转相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再介绍了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最后介绍了用( )表示最大公因数和用[ ]表示最小公倍数的知识。其中用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相对教材要求学生掌握的一一列举的方法要简便,尤其是求较大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时更方便。学生可以边阅读边尝试练习。如果学生能自主掌握这种方法,就能实现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方法的多元化。如果暂时不能掌握,他们就少了一种选择余地。
二、创设阅读氛围,让数学阅读走向自觉
1.营造教室氛围。在教室的左墙壁、右墙壁上可以悬挂一些读书方面的名言,在黑板上方贴上“今天,你阅读了吗?”在班级黑板报上可以设置“我阅读我进步”栏目:有时用学生的“SOS”,把学生阅读过程中悬而未决的问题公布出来向其他同学请教……当然,黑板报是经常更换内容的。这些无声语言无时无刻不在提醒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2.激活课堂氛围。我在讲解某些数学知识时,往往有意识地应用课本以外的一些数学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学“分数的意义”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单位的意义,我事先有意引导个别学生阅读“池塘水可以装几桶”的故事,当学生引经据典讲述精彩故事时,其他学生都很羡慕。当学生通过阅读在课堂发言闪烁着智慧光芒时……我在表扬学生的同时,都会让学生说说获得信息的途径和方法,为其他学生树立课外阅读的榜样。
3.创生课外氛围。教材为了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学习,常常要求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如,教学“奇妙的图形密铺”后,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正五边形不能密铺。正五边形为什么不能密铺呢?我布置学生带着问题课后去查阅资料。这样留白,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深度,还为学生的写作积累了素材。这样,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阅读也就越来越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
三、培养阅读习惯,让数学阅读走向自然
1.组织阅读交流。我每个月在班级举行一次读书交流会,让学生交流自己课外阅读的收获和体会。有一次,我布置了一个阅读专题——古诗文中的数学,学生通过广泛阅读和小组合作,从课本、从图书室、从网络……积累了很多资料,经过精心准备,班级召开了阅读汇报会,学生从“一字诗”“一到十的数字入诗”“古诗文中的计算”和“古诗文中的应用题”四个专题进行汇报和交流,非常精彩,令人回味无穷,久久难以忘怀。
2.鼓励数学写作。要求学生分析所阅读报刊上的数学小论文或日记,分析他人的写作素材取自哪里、是怎样写的?结合自己的经验、模仿或借鉴他人的作品,写数学作文,做到学以致用。学生有的写自己如何灵活运用课外阅读获得的方法解决问题,有的介绍自己的学习方法,有的介绍自己发现课外阅读材料中的错误,有的介绍自己对问题的思考或对习题的不同解法,有的介绍自己如何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3.编辑数学小报。所有的数学作文经过修改和加工后,或者由我统一设计版面、或者由学生自主设计,把大家写的数学作文或者看的数学题目、笑话等编成数学小报。经过评选,把大家一致认为好的手抄小报张贴到学校橱窗供大家欣赏,并选送优秀作品参加市教研室组织的评选活动柜或者推荐到数学报纸上发表。学生经常看到自己的阅读成果获得别人的承认,能不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数学课外阅读就成了学生每天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小学语文活动课是新开设的一门课程,开设活动课应以诱发、培养、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为目的,以活动为主要手段,以思维为核心,以已掌握的语文知识、技能为载体。作文知识教学在小学语文知识技能训练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它为小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素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一、寓教于情趣活动之中“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1、角色游戏的天地是孩子们的乐园
课堂是一个静态的空间,在这静态的空间中,充分进行动态教学,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在教学第六册看图作文《春游》时播放儿童歌曲《春天在哪里》,采用扮一扮图片中的人物,演一演课文中的有关情节的方法,使静态的图片,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孩子面前。让全班学生边观看表演边思考:谁演得像?哪些对话是他们自己加进去的,加得合适吗?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中,学生加深了对作文内容的理解,同时对“捉蝴蝶”、“逮鱼”等动词的动用,理解得更为透彻,学生创造表演的能力得到发展。学生在作文创作兴趣的培养过程中,还蕴藏着儿童善感的潜能。在教学《春天来了》的景物描写时,可让学生根据自己习作的内容绘制一幅《春景图》,在活动课中,边朗读自己的佳作,边欣赏图画,学生笔下绿的叶、五色的花、可爱的小鸟、蓝蓝的天、嫩嫩的柳条、调皮的青蛙,构成了一幅幅美妙、充满童趣的画面。在教学描写状物练笔后,可让学生结合所描写的电冰箱、邮筒、黄瓜、苹果等,绘制成美术作品,并附有文字介绍,在活动课中供大家赏心悦目。
2、交际生活中耳闻目睹离不开交际手段
学生进行书面表达,首先接通思维的线路是言语的交际。如《秋游卜塘》的习作前,我们上了一堂以汇报为内容的活动课,先让学生在小组自由交际感受最深的印象,再由小组推荐代表,在全班交际,引导学生品析,最后围绕交际内容,归纳出以下练笔片断:盼秋游、发生在汽车上的事、祭扫烈士墓、我来到了百果树爷爷身旁、我终于登上了山顶、野炊啦、我遇到了难题、归途。学生通过活动课的交际,既提高了观察生活的能力,又拓宽了选材的思路。
二、寓教于操作活动之中
1、动动做做
在教有顺序描写一事物时,可要求每位学生带针、线、钮扣、布头,完成整个钉钮扣过程,再想想,你遇到了什么困难?整个过程的顺序如何?然后进行第二次尝试,比较两次钉钮扣的速度,效果有何不同。此外,操作小实验、制作贺卡、课程表、削水果、编抄报、设计读书角、整理书包、抽屉,都是操作的好材料。
2、玩玩比比
儿童喜欢做自己所喜欢的活动,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利用学生无意注意,召唤起他们有意注意,促使他们走进情境,从而达到感受情景、创造情景。不少学生各具特长,唱歌、跳舞、画画、集邮等,应鼓励他们多参与一些有益活动。活动课中,教师让他们介绍自己这些方面的亲自体验,一到此时,孩子们真诚的感情自然争先恐后的表露,并启迪不少没尝试过的学生跃跃欲试。让学生寻找同一类事物的两件物体进行比较观察,找出异同点,进行交流,从而感受“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绿叶,人不可能两次跨入同一条河流”。从小受到逻辑思维训练以及辩证唯物思维的渗透。
3、拼拼摆摆
在教学描写景物方位时,可设计一些图块,让学生摆摆、拼拼,按顺序说出先摆什么,后摆什么,最后再摆什么。有些拼图,又可构成孩子想象创造作文的材料,如学生自己设计造型别致,形象生动的《鸭子戏水》、《熊猫打煞》、《动物运动会》、《小鸟盖房》……在口述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练笔,学生的读写能力得到培养。
4、组织社会活动。作文活动课不能局限于课堂,而要将学生带进社会大门。如组织各类作文竞赛、社会考察、信息调查、参观访问、书评影评、读书读报、知识竞赛、主题征文……使学生在受到高尚情操陶冶的同时,意志的磨炼,毅力的培养,能力的训练也随之发展。
三、寓教于学法活动之中,一位有成就的教师不单是知识的传递者,更重要的是探索真谛的引导者
1、指导学法
小学生作文常用的体裁一般是记叙文,其中包括写人、写景、记事、状物等,每一类文章都有其内在的规律。通过教学,使学生思维过程趋向于写谁?写什么事?为何写?怎样写?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寻找出学法,从而用这些学法积极主动地阅读大量文章,获得阅读、思考、钻研的能力。
2、作文评析
“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评析课上,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学生品析原文优缺点,提供修改方案,小到标点,大到结构选材,大家畅所欲言,提高了作文审美能力。通过自评、自改的方式,让学生从小发现自己的错误,形成独立学习的习惯。
首先,情感能诱发写作活动。对学生来说,主观上没有作文的积极情感,则会使作文成为折磨人的苦差事,使学生产生逃避应付的态度。这样,是不能写出好文章的。下面一个实例,足以说明情感对写作的诱发作用。两位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文《我的同桌》。一位教师从确定中心、选择材料、使用语言等方面作了详细的指导,但到落笔时,学生仍然觉得无话可说。另一位教师在写作前组织学生开展“同桌比美”活动,并要求把同桌同学在活动中的表现向他们的家长汇报。学生觉得自己的作文有实用性,有一种向同桌家长报喜的激情。这样,学生都有一吐为快的感觉,产生“情动而辞发”的效果,写出来的文章言之有物,情真意切。
其次,情感能推动写作活动。情感是写作的原动力,学生爱作文,有成功感和创作欲,精神就振奋,面对作文题目,就能自觉地集中注意,精心思考,寻找材料,选择恰当的人、事、景、物来写。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认真研究学生作文心理,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十分重要。那么,怎样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呢?
一、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使学生对作文具有需要感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学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情感及一切材料都来自现实生活。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学生参加实际活动,作文就有东西可写;积极地参加实际活动,写出的文章就有特色。所以,中学作文教学要向生活开放。
笔者在作文教学中曾经做过一个实验,有一次指导学生写作《春天来了》,在一个教学班是常规做法: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如何构思、选材、开头、结尾,然后让学生开始写作。结果,从学生的完成情况看,大多数学生的作文缺乏具体、生动的描写;有的甚至分不清哪些景物是春天的,哪些景物是秋天的,明显是胡编乱造。在另外一个教学班,改变了做法:上课时正值春光明媚的上午,于是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踏进校内的花园,感受春天,触摸春天,和春天“亲密接触”,然后,再让学生写作。这一次的作文,可以从学生作文的字里行间,真切地体会到花的鲜艳、草的清香、鸟的欢快,春天真正地“来了”。两次作文的效果,不言自明。
二、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使学生对作文具有兴奋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兴趣是一种内在力量,它促使学生萌发强烈的求知欲,从内心产生一种自我追求,向着认定的目标前进。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可以从多个方面着手。第一,向学生进行写作目的教育,让他们懂得写好作文的重要性;第二,经常表扬那些认真学习和刻苦学习写作的学生;第三,创设情境,强化学生的内心体验,使他们自始至终处在情感的氛围之中;第四,自由命题,写自己见闻,适当开展作文竞赛活动。
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可以多种方法并用。某学期,班里的一位女生,参加市作文竞赛,获得了三等奖。我抓住这个契机,把获奖证书张贴在教室内,并在班上进行了适当的宣传。从那以后,有很多平时怕写作文的学生,经常拿着写好的作文让我修改,经过修改后,我鼓励他们投给报刊,竟然有几篇见诸报端。后来,班上的写作气氛越来越浓,写作水平有了整体提高。
三、作文指导要耐心细致,让学生对老师产生亲切感
没有情感的作文指导是苍白无力的作文指导,是徒劳的作文指导。因此教师要耐心、热情、细致、周到,让学生产生亲切感。
作文指导,首先是观点、态度方面的指导,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写”,明确作文的目的和要求,调动写作积极性。同时还要在方法上给以指导,引导学生认真地观察事物,广泛地搜集材料,通过思维和联想,使他们懂得写什么题目,选择什么样的材料。教师还要向学生提示写作思路,必要的词语和其他注意事项,如结合范文对所作的提示进行具体的分析说明,依据过去学生写作中较普遍的毛病,适当地指出容易出现的问题,启发他们在下笔之前考虑清楚“为什么写”、“写什么”和“怎样写”。必要的时候,可以有针对性地单独指导,即“面批”。
四、作文批改要多加肯定,使学生克服自卑感
中学生的自尊心很强,他们都喜欢自己的作文得到老师的肯定。如果鼓励适当,往往能使他们增强信心,提高作文积极性。因此,教师在作文批改时,要注意发现每个习作中的点滴优点,即使是一个词语用得恰当,一句话说得中肯,也要给予鼓励,加上表扬性的符号或者写上批语,从而鼓励他们发扬成绩,激发他们继续提高。
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教过一个班级,学生们学习基础差,成绩低,丧失了学习信心。一次,钱老师出了一个作文题,只提三条要求:题目写在中间,分段,每段开头空两格。他批改作文时只看这三条,只要符合这三条,至少打90分。学生看到90分很高兴,钱老师对他们说,根据老师的要求,你经过自己的努力,达到了要求,那你就应该得90分。第二次作文,钱老师又提出了几条要求,学生们写得很认真,就这样慢慢地提高了学生的作文兴趣。
我认为,钱老师的“高分”做法很值得我们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推广。写作能力较差的学生也能达到某些要求,只要达到这些要求,就可以得到“高分”。以后,循序渐进地提高要求,让学生在“高分”中培养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五、作文讲评要采取各种形式进行表扬,让学生具有欢乐感
作文讲评,应注意多表扬,多鼓励,多进行正面引导,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作文积极性。讲评课的表扬与鼓励,不仅要放在作文本身写得好这个问题上,还要注意对写作刻苦努力、方法又准确的学生予以鼓励。比如,有些学生准备了笔记本,经常摘抄作文选、课本及课外读物中的精美词语,有些学生平时能够坚持写日记,教师就应当在讲评课上介绍他们的做法,加以推广。另外,表扬面要注意宽一些,力求注意发现稍有进步的作文,哪怕是“一鳞半爪”,特别对那些写作基础较弱的学生来说,发现其局部有优点或者几句话还写得不错,抓住“闪光点”,给予鼓励。这将大大增强他们作文的兴趣与写好作文的进取心。当然,对程度较低的学生的作文也要进行剖析与针砭,但要慎重,不能嘲笑讽刺,以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认识
在皮亚杰看来,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方式,儿童并不只是受教于成人,自己也独立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在一定的环境下,他们能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认识新问题,同化新知识,并建构他们自己的意义。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发展学生的自我探索技能,使学生成为自主的学习者。学生应该认识到成为一个自主的学习者的重要性,逐渐提高自我控制学习过程的能力,学会在学习者共同体中支持合作。该理论对学生提出了挑战,他们必须改变传统的被动听讲角色,承担更多的责任,积极地建构理论知识,积极地与教师、同伴合作,解决真实世界中的复杂问题。这个理论指导下的数学教学与传统数学教学相比,要求学生承担更多的责任来管理自己的学习。
基于以上认识,我在践行课改的课堂教学中渐渐确立了自己的教学模式――利用自学提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以自学提示为手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1.重视课前预习
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每次讲新课前,我都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预习时不准互相议论。有时我边巡视边鼓励他们:“看谁不用老师讲,能在预习时就把知识学会。”所以学生在预习时,都是埋头看书、积极思考。要求他们凡是能自己学会的自己要学会,重点地方要画上横线,自己看不懂的要标出“问号”,准备上课时提出来,和同学、老师研究、讨论。
2.自学提示的问题突出点
(1)自学提示中的问题要突出“趣”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认识事物是从感性到理性,从形象到抽象,要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情感,首先使课堂教学充满趣味性。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的自学提示:
①你的年历是哪一年的?
②一年有多少个月?
③哪几个月是31天的?哪几个月是30天的?
④你的年历二月份有多少天?
(2)自学提示中的问题要突出“引”
自学提示的问题设计要依据教学内容体现引导的作用。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三角形的面积进行了猜想,要想得知猜想对不对,就要进行验证,因此教师在此时引导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进行验证。此时,学生兴趣正浓,思维处于亢奋状态,为了使学生能在活跃的气氛中找到目标,因此出示了自学提示,以帮助学生有的放矢地学习。
自学提示(1):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把手中的学具摆一摆,拼一拼,看看能拼成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
学生汇报后,再出示如下提示帮助学生梳理思路,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自学提示(2):两个 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 ,就等于 ,因为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 。
所以:
三角形的面积=
通过以上两个提示的引导,学生就能把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梳理清晰,并形成完整的推导过程。
(3)自学提示的问题要突出“实”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想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与发展。设计提示要起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作用。如,在教学《比的意义》时,这是一节概念课的教学,内容较多,并且学生通过自学又可以学会,因此,设计了如下自学提示:
①几比几怎样写?如何读?
②比的各部分的名称分别叫什么?
③怎样求一个比的比值?
④比值可以怎样表示?
⑤比和比值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这样学生就把书中的文字与算式通过问题的形式读通学会。这样的问题就能让学生扎实学会书中的知识,并能进行思维训练。
(4)自学提示中的问题要突出“整”
所谓整是指有些教学内容的知识点比较分散,两课时完成课堂太散,一课时完成还有些紧,所以针对这样的教学内容采取的方法是化零为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系统的知识。
如,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这一课的重点内容有三个知识点:一是两个字母相乘,二是1和字母相乘,三是数字与字母相乘。如果让学生自己学起来会很散,因此这位教师采用一个小故事的方式,把三个知识点穿在一起,并出示自学提示问题:①听故事后你知道了什么?②在小组内交流,并能列举出类似的例子。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这天的早朝上,零国王正在听乘号汇报工作,“陛下我们和乘号长得很相近,人们总愿把我们混淆,您得想个办法才行啊?”于是零国王传下命令,加号、减号、除号先行退朝,留下乘号议事。第二天的早朝上零国王宣布了三条命令,第一,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数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省略不写,但一定要把数写在字母的前面,如:x×2可以写2・x也可以写成2x,第二,1与任何字母相乘时,1可以省略不写,如1×b可以写成b。第三,字母和字母相乘时,中间的乘号可以省略不写,也可以记做一个小圆点。如a×b可以写成a・b,也可以写成ab。b×b可以写成b2,读作b的平方。于是数学界就有这样的规定。边听故事,屏幕上边以动画的形式演示故事中的内容,学生印象深刻。带着提示问题听故事后,通过汇报交流列举,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整体系统地感知了新知识。
3.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授之以渔比授之以鱼更重要。因此在进行此模式的探究中我还注重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必须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懂得运用归纳、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逻辑方法,由“要学”到“学会”,最后过渡到“会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训练语言表达,掌握有条理的思维方法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也是思维的结果。正确的思维方法,离不开语言的支持。学生的每一句表述,体现的是其思维的动态过程。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有顺序、有条理地阐述数学问题,体现自己思考问题的过程。但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因人而异,鼓励每个学生大胆用语言表达算理,逐步学会用准确而简练的语言完整地叙述数学概念的含义,促进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达到语言和思维的一致性。
(2)指导学生学会看书,养成自学的习惯
很多知识来源于课本,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自学提纲学会看书,明白书本上教学语言的表达方式,抓住重点部分,理解知识间的来龙去脉,学会思考的方法,养成自学的习惯,为自主学习奠定基础,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3)加强直观操作,学会抽象概括的学习方法
单纯的数学知识具有不同程度的抽象性,而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导,这就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尽量从生产、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直观材料,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分析获得大量感性知识,建立表象,以此作为抽象数学知识的支柱,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
(4)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在自学的时候,有些学生独立能够解决,而有些问题则需要通过小组合作才能完成。因此非常重视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分工明确,落实到位。
初级中学历史教学由于受传统教学方法和“应试教育”的影响,有的教师不在改变“教”的方式上下功夫,致使有的学生也不在“学”的方式方法上去探究。“穿旧鞋,走老路”,历史课堂上,教师照本宣科,机械授课,只是把知识点加以强调,为应付统考而教;学生则被动接受,死记硬背,不在理解上多思考,重知识积累,轻能力培养,各种活动开展不到位,为提高升学分数而分数。长此以往,致使历史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失去了蓬勃生机和吸引力,课改难有进展,《课标》精神也难以贯彻和落实,不利于素质教育的真正实施。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改革历史课堂教学的弊端,向课改要效率,要质量,就必须实施和加强历史课教育科学研究,找到改革历史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和有效途径。“思之思立,鬼神通之”。我在教学实践中认识到:组织中学生撰写“单元反思”,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深化课改的切入点和有效途径之一。
2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列宁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主席说:“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古人说“前师不忘后师之师”,“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览可以知兴替……”。这些都强调了并折射历史教育的重要作用。因此,我认为中学历史课教学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革除原有教学的弊端,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大力开展“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科研,探索新的行之有效的教学之路是当务之急,迫在眉睫。
(2)《历史课程标准》中指出:“历史课程应克服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端,……改革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法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的过程……注重探究式学习,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习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培养对历史的理解力。”“努力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创造条件……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历史问题,以利于学生的探究式学习。”“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习历史,培养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在历史教学中,为了深刻领会《课标》精神,全面贯彻落实《课标》精神,加大课改力度,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方法,引导中学生通过“单元反思”的探索与尝试,培养其发现历史问题并结合现实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一条新颖而富有创意的良好方法。
(3)同志在《实践论》中深刻地指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里的“认识”、“再认识”,就是对事物“由表及里,由外到内,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思考过程,如果缺少了对事物的“认识”,“再认识”,就不能深刻地了解和把握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就是一知半解,囫囵吞枣,浅尝辄止,如坠五里雾中。联系到中学历史课的教学,学生在学习一课,一单元之后,如果不及时反刍,对有关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社会变革等问题去粗取精,“认识,再认识”,就是浮光掠影,达不到把握历史真谛的目的。这里的“认识再认识”就是学生的认真“反思”。有鉴于此,每课之后、单元之后教师及时组织引导中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某几个方面进行“认识、再认识”,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认识分析,把握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社会现象,结合现实问题,进行深刻反思,从反思中受到启迪并形成文字材料,就能吃透教材,汲取精华,学以致用,从中受益。
3 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
(1)研究目标:中学历史课本中每个单元相对独立,历史发生的时间、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有相近或相似之处。“单元反思”就是每教学完一个历史单元后(含若干课),教师组织引导中学生结合现实及时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变革等项问题进行归纳总结,认真反思,在反思中加深对知识的掌握了解,培养能力、融会贯通,受到启发,学以致用。
(2)研究内容:①什么是反思。②学生怎样反思。③为什么要反思。④教师在学生反思中的地位和角色是什么。⑤怎样写反思材料。⑥每次反思材料的收集和处理(班内交流,相互启发,利用班级手抄报、墙报、宣传专栏对优秀的反思进行张贴交流)。⑦教师对每次反思的指导与讲评。⑧反思的内容: “单元反思”可以是对某课的反思,可以是对整个单元的反思,可以是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也可以是对某个历史事件、社会变革的反思,还可以结合现实问题进行分析比较反思,更可以是对学习方法、活动探究的反思,在不断反思中“认识再认识”,修正认识上的误区,直至把握问题的精髓。
(3)研究方法:课题组制订计划,任课教师布置指导,实验班级全体学生共同参加,课题成员跟踪,解决问题,班级内交流成果,及时纠正出现的问题,优秀反思展示,期末总结等。①课题组制订计划。每学期开始,课题组要召开实验筹备会议,依据确定的研究课题,集思广益,充分论证,确定本学期的工作思路和安排,做到目标明确,有的放矢。②任课教师布置指导:每教学完一单元历史课,任课教师要及时布置全班同学复习、思考、撰写反思材料,然后在同学们之间相互交流的基础上收齐,教师抽阅一部分,将出现的问题在班内讲评指导并向课题组书面汇报。③实验班级全体同学参加:不允许有不参加反思和写作的同学存在。④课题组成员跟踪靠上解决问题:针对学生反思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课题组成员要主动配合,任课教师研究改进方案,不断完善和提高。⑤班级内或课后交流:任课教师可将优秀反思打印分发给班内学生,相互研读交流。一学期内出2—3次反思展览、展示成果。⑥期末总结:期末课题组要对一学期的“单元反思”情况进行总结,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下一学期打下基础。
关键词:学习方式 四步导学 自主学习
课堂教学改革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构建高效课堂,首要任务是要改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习惯。
柳树中学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借鉴名校经验,大胆创新、不断完善,结合学校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成功地创建了“四步导学”课堂教学模式。这种“四步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导学案为载体,以课堂展示为平台,以现代教育技术为辅助,以师友互助为补充,以追求高效课堂为目的,其核心是倡导学生自主学习。那么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
新课标强调自主学习,许多教师经常在口头上说要改变教育观念,但是在具体操作中保留着落后的教育模式的惯性,总是不相信学生,不放心学生,这是教师首先应该解决的心理问题和认识问题。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学习都是学习者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作为老师就要研究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语文的特点,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和进取精神,把课堂还给学生,尽最大限度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在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培养学生主动汇报学习情况的习惯。我通常是让学生站起来就说话,避免举手指名等烦琐形式,学生说话不拘束,课堂呈现气氛热烈,思维活跃,情绪高昂的场面,讨论、争论中不时碰撞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二、营造自主学习氛围,让学生体验课堂生活的愉悦
课堂是教与学双边活动的主阵地,课堂气氛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否主动参与。在教学中,教师应尽最大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关爱、平等自主、尊重个性的学习氛围。善于营造情景、利用情景,建立丰富多彩的课堂情景机制。树立“双主体”观念,提倡平等互动交流,着眼“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建立课堂平等交往的对话机制。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和引路人,在教学过程中应适时地赏识、肯定或使用表示夸奖和钦佩的手势,如伸出大拇指、鼓掌等,这样做能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对于学困生要“分层教学”,尽可能多分配一些让他们“得分”的课堂活动,使他们在参与中体验到课堂生活的愉悦。例如,在《背影》的教学时,一学生提出为什么要买橘子,不买别的水果?一学困生脱口而出“橘子就是吉祥的象征”,我立即夸奖他这个解释多么富有文化内涵,也许作者根本就没这么想,但这样解释应该是最好的。
三、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古人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陶行知先生则更简洁地指出:创造始于问题。真正的知识就存在于疑处。李镇西老师在教学中提倡学生对所有课文养成“四问”的习惯:(1)写了什么?(2)怎样写的?(3)为什么这样写?(4)还能不能写得更好些?正如著名的教育家顾名远先生所言“不会提问 题的学生不是学习好的学生。”学习中只有大胆地提问、质疑,学生的主体意识才会得以发展。面对学生的质疑,做教师的不能采取漠视或压制的态度,要给予这一行为以充分地肯定,并激励其进一步地思索。问题意识其实是主体意识的一个突出方面。我在课堂上经常鼓励学生对不明白的问题大胆发问,提倡学生给老师提意见、找岔子、挑毛病,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发表独立见解,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当学生想法与老师不一致时,教师切勿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应耐心倾听,多问学生是怎么想的,对思考不够深入的问题要鼓励引导学生进一步去探究,将学生思维活动引向深入。
四、教给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要善于“授之以渔”,引导学生学会“织网”“捕鱼”的方法,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获取无穷无尽的知识之“鱼”。一堂好的语文课,不是看教师教了多少,而是看学生学了多少,学会多少;教师能指点一条路,学生可循此去探索思考;教师能给予一点启示,学生可以有的放矢去拓展知识;教师能引导学生归纳一些方法,学生可以举一反三去实践运用。比如在语文学习中,教给学生如何精读,如何略读,通过阅读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同样如此,教给学生观察生活,积累材料,选择材料,突出主题,准确审题,严谨构思,妙语成文的方法,形成写作能力。还可以引导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包括《读者》《故事会》《演讲与口才》《意林》等鲜活的报刊,在阅读时指导学生写读后感和随笔等。学生掌握的方法越多、越细,自主学习的能力就越强,就可以去广泛地自学,把课内的学习主动迁移到课外去,并将所学的知识技能用来解决新问题,加以创造性的发挥。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在现代学制建立后,培养学生作文能力、提高学生作文素养随之成为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成为各类考试与社会公众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但由于受古代视写作为圣贤“立言”方式之神圣感与写作本身所涉及到众多复杂因素的共同影响,学生不敢写、不愿写、不能写的情况普遍存在着。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虽复杂多样,但不正确的写作动机与不明确的写作意图,却是影响学生写作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代语文教育大家张志公先生从个体学习与生活、综合能力的发展与提高、展现才华与证明自我价值等“需要”的视角,全面具体地论述了为什么要学习写作这一课程的认识与实践问题,这对提高师生的作文认识水平、端正作文的写作动机、提高写作主动性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写作是个体适应学习与生活的客观需要
在语文课程实践中,许多人都把作文看做是:课程标准与语文教材有作文教学设计,语文教师就得对学生有写作要求;而教师有写作要求,学生就得有写作行动。实际上,这一认识没有把课程看做是文化选择与社会进步、个体发展的必需,更没有把作文视为个体适应学习、生活客观需要的必需。就是说,语文课程标准与语文教材之所以要规定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并以此提高其写作能力与写作素养,是由于这一能力和素养与学生的学习实践、现实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并是促进学习实践、应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必需行为。或者说,学生学习写作的客观必要性与学习语文课程的客观必要性是基本一致的:学习语文,是个体为适应学习、生活之需要;学习写作,也是个体为了适应学习、生活之需要。
正是在此认识基础上,张志公先生认为:“为什么写?答案很简单:因为要用。生活里需要书;念书作学问,需要写;作任何工作都需要写;抒发点思想感情想影响别人,需要写;搞科学研究,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需要写。所以,只要不是文盲,人人都得有一支笔。”[1]“只要不是文盲,人人都得有一支笔”的论断说明:个体在学习中要系统全面掌握各科知识,这离不开写;个体在生活中要及时传递信息、沟通情况、相互协调,也离不开写;个体在工作中要及时了解问题、准确反映情况、正确提出建议、有效推动工作,更离不开写;个体在科学研究中要把对事物的发现、研究的成果展现给社会公众,自然也离不开写。这就是,“只要不是文盲,人人都得有一支笔”。根据张志公先生对“为什么写”这一具有根本性问题的回答,我们自然就可得出:“为什么要写作?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就如同问我们为什么要吃饭一样。在现代社会,写作是对人的基本能力的要求,不会写、不常写、不善写的人,其生存发展会受到很大影响。”[2]在论述写作是个体适应学习、生活客观需要的基础上,张志公先生还指出,人们运用语言(无论是口头语言还是书面语言)目的不外两大类:“一类是为处理具体的实际问题的,是要办事情的;一类是用语言作工具搞点艺术,去感染听者或读者,使人受到熏陶,在思想、感情、情操等各方面受到影响。……以前一类目的而写,形成了多种的应用性文体;以后一类目的而写,形成了多种的文学性文体。”[3]在教育普及程度大为提高、资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下,每一个个体随时随地都会以书面语言来“处理具体的实际问题”,这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同时,部分个体还会以书面语来“搞点艺术”以表达情感,这已经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如此看来,个体要接受教育、传递信息、彼此配合、抒感、表达思想,就要学习写作。因此在张志公先生看来,之所以要学习写作是个体实际学习之所需,也是个体实际生活之所需,更是个体实际工作之所需。
二、写作是个体提高分析与综合等能力的客观需要
一些学生(公众)常把作文视为升学、提职、成名等的“实用工具”,把写作与考试升学、升职简单对应起来,没有看到写作对写作者自身能力素质所产生的多方面的巨大能动作用。张志公先生则认为以语言为基本工具来表述观点、描述事实、说明事物、陈述情况、抒感的作文训练,对个体分析与认识事物的综合能力有着明显的促进与提高作用。这是由于在练习写作或实际写作时,常能集中而明显地反映出个体在思想认识、生活经验、组织能力、情感态度、语言基础和表达能力等多方面的水平与能力,这又是因为,写作要表达认识,就可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观察事物能力的提高;写作要反映生活,就可使学生关注生活、感悟人生的意识增强;写作要谋篇布局,就可促进学生首尾一致、前后贯通写作技巧的形成;写作要遣词用句,就可促进学生字斟句酌、反复推敲习惯的养成……如下例就是一则能反映学生综合能力的习作:
我沿着溪边走,看见岸边很多紫花地丁。远看嫩绿的一片。走近看,一簇簇,一丛丛,伏在地上。叶子翠绿,细细的叶柄顶着长椭圆的液汁,花色鲜亮,每株上都有三四朵小花。看上去,它是那么娇小、柔弱,但却又给人积极向上的感觉。特别是当风抖动的时候,它没有被风吹得低下头,而只是迎着风颤抖几下,仍然傲然挺直,显示着它的力量。我认为它是最能看到大自然的生命力的。[4]
这段不到200字的描写语段,却需要写作者具有多项能力才能完成:观察能力,就是只有善于观察,才能发现紫花地丁的特征(“虽然娇小柔弱,但是当一阵风吹来时,它并没有低下头,只是迎着风颤抖了几下,仍然挺直”);联想能力,就是只有善于联想,才能从紫花地丁迎风傲立的姿态联想到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概括能力,就是只有善于概括,才能从描写、联想中提炼出紫花地丁的特征。自然,除此几种思维能力外,遣词用句、比拟描摹等语言表述能力也是写作时必需的。总之,从这段文字中就可看出,写作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它是一个人语言能力、思维能力、认识水平、表述技巧等全面真实的反映。长期而科学地进行写作训练或从事写作实践,自然可提高学生(写作者)分析问题、刻画事物、说明现象、表达思想、抒感的综合能力。
正是在看到写作对个体素质提高所具有的多方面价值与功能的基础上,张志公先生就强调指出:“写作能力是一个综合性的能力。首先,要求对于所写的内容有正确的理解和看法,就是要有一定的认识事物的能力;要有逻辑思维的能力,要有清楚的思路,从而能写得清晰、严密,要有足够的语言能力,包括掌握足够的字、词和写出通顺、流畅的语句的能力。”[5]在全面深刻论述写作综合性特征的基础上,他还提醒我们:“要正确的对待写文章这件事,既不忽视它,也不夸大它的重要性和艰巨性……要把写看成是提高思想、锻炼思想、掌握语言、培养能力的一件事,把它看成是生活、工作中的一件实际应用的事,看成是使自己具有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能力的一件事,而不是为达到任何个人目的的或是为作文而作文的,和一般说话、交际截然不同的事。”[6]这就说明,在书面语言与口头语言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写作已变得和说话一样的寻常,已成为个体适应工作、生活要求的一种必备能力。与此同时,写作虽不神秘但也绝不简单,因为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主体具有多方面的能力与素质,也正因如此,写作自然就能使学生(写作者)多方面的能力得到锻炼、提高和完善。因此,“为什么要写作?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就如同问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一样。学习可开发智力、提高能力、熏陶情感、完善人格。写作也是开发智能的重要手段,它可使我们的感悟能力、联想能力、想象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都会获得显著提高。”[7]
三、写作是个体表达认识与展现自我的客观需要
在张志公先生看来,除了适应生活、学习这些外部需要外,写作还满足个体情感倾诉、见解表达、自我展现等众多的内部需要。因此,他在回答论述“为什么写”这一问题时也揭示了写作在个体情感倾泻、认识表达等方面的客观需要:(个体为了)“抒发点思想感情想影响影响别人,需要写”。[8]就是说,写作也是个体抒发内心情感、表达自我认识、发表意见建议、展现自我、实现价值的一种客观需要。或者说,通过写作,个体就可把自己的情感、认识、需要、见解、意见与建议等展现出来,从而使别人了解、理解、领会乃至接受。对个体的倾诉、表达与表现等需要,我们可从三方面求得证实。
首先,人作为一个富有情感的生命个体,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总会有一定的情感需要和情感表现。譬如面对学习上的困难、工作中的挫折、家庭的变故等事情,个体就需及时应对并做出适当反应。对此,叶圣陶先生也曾明确指出:“人类是社会的动物,从天性上,从生活的实际上,有必要把自己的观察、经验、理想、情绪等等宣示给人们知道,而且希望愈广愈好。有的并不是为着实际的需要,而是对于人间的生活、关系、情感,或者一己的遭遇、情思、想象等等,发生一种兴趣,同时仿佛感受一种压迫,非把这些表现为一个完好的定形不可。根据这两个心理,我们就要说话,歌唱,做出种种动作,创造种种艺术;而效果最普遍、使用最便利的,要推写作。”[9]其次,人作为富有思想的生命个体,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现象与问题时总会有一定的看法与见解。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常见:人们由于社会地位、客观需要、认识事物角度、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不同,因而在面对同一问题、同一现象、同一事物时,就自然具有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并具有不同的理由与依据。如个体把这些见解、看法、观点及其支撑的理由、事实有条有理地写出来,就是在“作文”。正是在此基础上,张志公先生认为在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基本一致的前提下,每个人特别是学生在学习、生活实际中都时时处处进行着或口头的或书面的作文:“作算题,证命题,这些经常不断的练习,培养了学生分析事物、论证问题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正是写作中极端需要的。任何一门功课,学生都时常要用口头的或书面的方式回答问题。这其实都是最生动的作文练习。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要有正确的内容,同时他也会考虑怎样安排材料,怎样叙述事实,描写事物,论证道理,发表意见。在这中间他就很自然地考虑到用些什么词,用些什么句子。”[10]这就说明,作文不但是十分需要的,有时还是十分简单的:我们在对多种多样的事物与问题发表看法之际,实际上是在进行着分析论证,也就是在写议论文;我们在对多种多样的现象进行描述说明之时,实际上是在进行着记叙描写,也就是在写记叙文……最后,人作为富有创造的生命个体,面对日新月异的复杂社有一定的自我表现欲。自我表现欲是人类基本欲望之一,也是人类基本特征之一,同时,自我表现欲也是个人实现和展示自身价值的一种积极意念与行动。正是在此认识基础上,张志公先生认为作文教学一直不太成功的原因,主要是作文教学违背了学生的本性,与学生实际生活、情感没有必然联系:“学生本来没有那个情,你出个题目硬要他抒,他就只好说一些并没有真情实感的话,发表一些并没有真知灼见的见解,东抄西摘,东拼西凑……所谓命题作文要用之得当,首先是题要命得得当,所出的题使学生必然能写他确实知道的事情,抒他确实有的感情,不要让他搜索枯肠,没话找话说,不要鼓励他说空话,说废话。”[11]这就说明,成功的作文训练,总是能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才能使之愿意写、敢于写进而达到善于写。相反,不成功的作文练习,总是让学生有“无米之炊”之感,只能使学生说空话、说假话、说大话。基于此,张志公先生认为写作并不玄妙,而是与个体成长密切相连的一种学习现象,是学生或社会其他成员展现自我、表现自我的一种重要途径与方法,但同时必须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真实情感相联系,才能取得实效。事实上,对中小学生来说,他们有着强烈的表现欲,喜欢老师重视自己、表扬自己并乐于展现自我才华。因此,中小学作文教学实践就应该根据学生的这一表现心理而使用多种方法,如在教室或校园内创办作文园地、组织编辑优秀作文选编、向报刊杂志推荐发表优秀习作等,来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其写作能力的形成与提高。
总之在张志公先生的作文教学观中,作文虽极为重要但却是现代社会中人们的一种常见表达行为;作文在发展个体综合能力中具有重要能动作用;作文是个体表达情感、展现自我的重要途径。正是作文的常见性与普遍性,就决定了作文与作文教学的重要性;也正是由于作文的重要性与普遍性,又决定了作文教学的复杂性与艰巨性。如此看来,语文课程标准之所以规定要进行写作教学,语文课程实践中之所以要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根本原因还在于写作本身是个体生活、学习、成长及展现自我之必需,或说写作过程在促进个体适应学习与生活客观要求、促进素质不断发展完善、提高分析认识各种事物与展现自我价值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这就是张志公先生所指出的:“作文很重要。一个有文化的人必须会写。生活、学习、工作中要写信,要写日记,要写便条、假条、学习笔记、读书摘要、汇报、总结、计划、实验报告、科学论文,等等。所有这一切,都是生活、学习、工作之中必要的。写得好或不好,对于生活、学习和工作很有影响,所以,任何一个有文化的人,必须学会写,忽视写的教和学,是错误的。”[12]如此看来,现阶段我们要改进与完善中小学作文教学,就必须:确立以实用为基本导向的作文教学观,并使作文训练过程与学生实际生活、学习、成长密切联系,并充分调动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展现自我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作文教学才能取得实效,这就是张志公先生留给我们的宝贵作文教学遗产。
注释:
[1][8]张志公.张志公论语文教学改革[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7:176.
[2][7]解光穆,陶玉凤.汉语写作教程[C].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3:4.
[3]张志公.张志公论语文教学改革[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7:177.
[4]苏立康.阅读与作文:教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5:218-219.
[5]张志公.张志公论语文教学改革[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7:159.
[6]张志公.张志公语文教育论集(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628.
[9]叶圣陶.怎样写作[M].北京:中华书局,2007:1.
[10]张志公.张志公语文教育论集(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309.
[11]张志公.张志公语文教育论集(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198.
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在这段时间的工作中我们通过努力,也有了一点收获,我们要做好总结,写好述职报告哦。怎样写述职报告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统计员个人述职报告范文合集,仅供参考,大家-起来看看吧。
统计员个人述职报告范文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
大家好!我叫*** 首先,非常感谢各位领导给了我一个展示自我,提高自我的机会。紧张忙碌的七年已经过去,新的挑战又在眼前,过去的一年,是我积累了更多的经验和知识,工作中有成绩也有不足,为促进今后工作的进一步提高,借此机会向领导汇报:
20xx年制造部统计工作回顾 我主要负责成型、焙烧、机加及这三个车间的各种统计报表、计划、各项指标控制方面。
一、认真做好各项报表,确保数据准确。
1、报财务的报表、各生产报表、生产作业计划、原料计划、库存表制作、产品连接档案表、物资核销表等全厂资料的核对审核、统计、整理、归档。并根据公司领导的要求及时准确地提供相关统计数据供领导做出正确的决策。负责公司综合计划的汇总及编制。
负责公司综合统计分析
2、生产质量状况、指标控制:各类电极电阻、体密、能耗及投工情况。统计每月生产完成状况、每月份劳动生产率 负责车间日月产量统计。核对各种生产统计报表。参与生产系各种作业指导、操作规程等制度的起草、修改、发放。 做好内审和外审的各种准备工作和公司文件的接收传达落实和存档工作。当好内审员,整理好各种资料并存档。
二、以后的工作思想
因工作的需要,不断学习电脑知识,如果说车间统计岗位在生产车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制造部总的统计也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性,岗位的重要性就赋予很重要的使命。力争做一名合格的统计,今后我将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多学习,多总结,快速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技能。业务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工作的质量。多学习,是提高业务技能和自身素质的前提,进一步主动自觉学习,通过和车间各统计每个礼拜二上午开会、相互交流经验,来提高自己实际操作的业务技能。
2、工作讲究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方法得当事半功倍。在工作中,我会不断的调整自己,不断的总结自己;不断的总结工作方法,不断的调整工作方法。做到今天能处理的事情,今天必须处理,并要求自己用最短的时间用最恰当的方法处理。
3、端正态度。只有态度端正了,才能静心去干工作,才能定位好自己的角度。不但要做好监督,而且还要把最有效的信息及时提供给领导,做好本质工作。 4、带领统计人员积极学习在工作中积极创新:不仅学习专业的业务知识,还学习炭素工艺学方面的知识;今年统计人员的工作都有了很大的进步,特别是提出无纸化办公,直接用电脑里来统计各种数据,使统计的工作有了非常大的进步:工作有了统一的标准和程序,取得了又快又准又省纸的好效果。
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工作上不够大胆、和有经验的同事比较还有一定差距,在今后工作中,我一定认真总结经验,克服不足,信心十足地践行雷厉风行的作风,当好"员",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 我愿意用我百倍的热情和辛勤的付出工作,为****事业的发展奉献自己的智慧、精力和汗水,不辜负领导的信任。
最后,对关心和支持统计工作的各个部门和各位领导表示衷心地感谢! 我的述职完毕,谢谢大家!
统计员个人述职报告范文二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
20xx年11月23日,参加了XX投资公司新进人员培训课程,从那时候起,算是进入XX投资公司这个集体。在短短一周的培训中,不仅对X区概况有个初步了解,自己的思想理念、思维方式也有了全新的拓展。
20xx 年 12 月1日,我荣幸的被分配到经济发展局从事统计工作。到今天为止,我进入经发局工作已经一个多月了,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内,我感觉自己成长较快,学习了大量的知识。现将这一个多月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积极改造思想,实现角色上的转变
以往三年,一直在民营企业工作。民营企业的文化、管理模式和X区的差别很大。在刚开始上班的几天,对园区的组织架构、文化氛围、工作节奏还很陌生。为了使自己尽快融入X区文化氛围,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我多看X区相关资料料,多与领导和同事沟通,多思考自己要怎么做才能完成的最好。经过这一个月来的多看多问勤思考,本人已基本融入X区文化氛围,了解X区的组织架构、管理模式及发展前景等基本情况,使自身的目标和价值观与X区的趋向一致。
二、刻苦钻研业务,提高工作能力
在经济发展局,我主要从事统计工作。以前在企业,虽然也做统计工作,但由于单位性质等因素不同,与在X区所从事的统计工作截然不同。X区的统计工作,是一个区的统计工作,不单是涉及某个行业,而是涉及各个专业,也不单是某个企业,而是整个区域的所有企业。在景区和园区合署前,两乡两场的统计工作归集在新浦区统计局。现在,两乡两场的各个专业统计由X区单独统计上报至市统计局。所涉及的专业有工业、房地产、固定资产投资、建筑业、劳动工资等多个专业统计。除了市统计局外,发改委、林业局、城建局等也有相应的月报季报年报等。对于这么多的相关专业知识,并不是在大学期间和之前的工作中接触过的。对于各个专业的知识和指标,需要认真的去学习、专研。只有透彻理解各专业统计表中每个具体指标的意思,才能给各相关单位的填表人员做出正确的指标解释和填表说明,才能准确有效的完成统计报表,使最终形成的统计数据具有可靠性和可使用性。每个专业统计都有对应的统计报表软件,有一系列的统计报表,指标与指标间的勾稽关系、表与表间的勾稽关系,每个程序的`灵活使用,都要细心认真的去专研,只有达到各项平衡,审核通过后才能完成统计报表。
三、形成好的工作方式,有序有效的开展统计工作
对于经济发展局,统计职能也是一个新的职能。在这一个多月里,我无时无刻不在思考围绕着责任、能力、形象和效率开展自己的统计工作,充分发挥统计的作用,保障统计工作的顺利完成,提升统计的服务功能水平。 首先,时刻用"及时、准确、全面"的统计准则来要求自己,尽心尽力地为各级人员做好统计服务工作。其次,培养好的工作方式,在工作中运用创新思维。本月,已经完成与市统计局的对接、与新浦区统计局的交接工作。月底,统计工作已经正式开展起来。每个专业每个月都有各种报表需要上报,涉及的填报单位也很多。经常是这个表尚未收集完,另一张表又将到报送时间。为了保证工作有序的进行,我根据主次先后,列出当天的工作计划,并做相应的进展情况记录。同时,根据不同专业和服务单位,详细列出报送内容、报送时间、报送口径;根据时间顺序,列出每月报送内容。这样,什么时候报送什么表,一目了然,避免由于报送时间重叠而出现漏报等情况。认真的对待每一项工作,保质保量的完成每一张表。
作为统计人员,沟通能力也是必备的条件。统计的基础数据来源于各个单位。那么,怎么样去沟通,才能使各单位能在有效的时间内准确的提供这么多的数据呢?工作以来,一直在思考着这个问题。这一个多月的工作经历中总结出,首先,每次和别人第一次打
交道,努力给对方留下一个好的第一印象,要给对方发出一个友好的信息。其次,迅速建立信任关系,真诚的与对方沟通,态度决定一切。现在,每次要和对方初次沟通时,我都会尽力打听对方性别、大概年龄、职务、性情等信息,以便在沟通中快速建立友好关系,确保统计基础数据有效收集。
以上是我对这段时间的工作总结。我认为用实际行动更有说服力,所以在今后工作中,无论手头工作有多忙,都服从X区、经发局的工作安排,保证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和进行。
新环境,新机遇,新挑战,20xx年,我将朝着更高的目标奋斗!
统计员个人述职报告范文三
两年的工作让我有很大的进步,思考亦多,感慨亦多,收获亦多。 两年来,在办公室主任的领导与支持下,在各位同志的密切配合下,爱岗敬业,恪尽职守,作风务实,思想坚定,较好地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和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现简要回顾总结如下:
一、较好的完成日常数据统计工作。20xx年是我参加工作的第二年,对科室内很多工作都较为熟悉,因此对日常的数据统计工作都能较好的完成,并且始终保持认真的工作态度。在其他科室需要数据时,也能很好的配合,认真查阅,及时报送数据。配合同事一起完成网络直报工作,及时向相关部门提取数据,保证直报工作及时、顺利的进行。
二、完成院内出院患者电话随访工作。在科主任的带领下,20xx年我们对院内每月的出院患者均进行了电话随访,根据患者的意见及建议,为临床科室提供了许多改进意见,对患者提出的有疑问的地方,尽可能的为患者解答;对于患者不满意的地方,在与临床科室沟通核实后,尽可能的向患者说明原因;同时患者在就诊方面的需求也尽可能的满足。总结整年的随访工作,在为医院争取患者信任的同时也为临床科室提供了改进意见,也为今后进行数据分析积累了资料。
一年来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思想解放程度还不够,学习、服务上还不够,和有经验的同事比较还有一定差距,在今后工作中,我一定认真总结经验,克服不足,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
(一)发扬吃苦耐劳精神。面对统计室事务杂、任务重的工作性质,不怕吃苦,主动找事干,做到眼勤、嘴勤、手勤、腿勤,积极适应各种艰苦环境,在繁重的工作中磨练意志,增长才干。
(二)发扬孜孜不倦的进取精神。加强学习,勇于实践,博览群书,在向书本学习的同时注意收集各类信息,广泛吸取各种营养同时,讲究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效率,努力培养自己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踏实的工作作风。力求把工作做得更好,树立办公室的良好形象。同时当好助手。对各项决策和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解决办法供领导参考。
述职人:
20xx年xx月xx日
统计员个人述职报告范文四
时光荏苒,很快就要过去了,回首过去一年来的统计工作,内心不禁感慨万千,在领导和全体同志的关怀、帮助、支持下,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岗位职能,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以服从领导、团结同志、认真学习、扎实工作为准则,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工作上有了进步,总结过去、取长补短、挖掘潜力,为明年的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和规划。
一、工作表现
1.仔细认真,提高自身素质。为做好统计工作,我坚持严格要求自己,统计工作最大地要求就是仔细认真,因此,我正确认识自身的工作价值,提高自己的耐心,增强自己的细心,时刻提醒自己,要以高效率,高质量的报表数据上报给各位领导。同时细心学习他人长处,改掉自己不足,并虚心向领导、同事请教,在不断学习和探索中使自己有所提高。
2.严于律已,不断加强作风建设。一年来我对自身严格要求,始终把耐得平淡、舍得付出、默默无闻作为自己的准则,始终把作风建设的重点放在严谨、细致、扎实、求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上。在工作中,以制度、纪律规范自己的一切言行,严格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尊重领导,团结同志,谦虚谨慎,主动接受来自各方面的意见,不断改进工作;坚持做到不利于公司形象的事不做,不利于公司形象的话不说,积极维护公司的良好形象。
3.强化后勤处室职能,做好服务工作。对办公室费用方面,继续发扬以必需品为前提,节省处室费用消耗,保证各种办公必需用品齐全,确保领导与同事对办公用品的需求。在这一年里,我积极配合做好后勤工作,与同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会计较干得多,干得少,只希望把工作圆满完成。
二、工作中的不足与今后的努力方向
一年来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在今后工作中,我一定认真总结经验,克服不足,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
1.发扬孜孜不倦的进取精神。加强学习,勇于实践,博览群书,在向书本学习的同时注意收集各类信息,广泛吸取各种营养同时,讲究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效率,努力培养自己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辩证的思维方法、正确的思想观点、踏实的工作作风。力求把工作做得更好,树立处室室的良好形象。
2.多从细节考虑,紧跟领导意图,协调好内外部关系,多为领导分忧解难。继续加强对公司各种制度和业务的学习,做到全面深入的了解公司的各种制度和业务。用公司的各项制度作为自己工作的理论依据,结合实际更好的开展统计工作。
总之,一年来,我做了一定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距领导和同志们的要求还有不少的差距:主要是对政治理论和文字基础的学习抓得还不够紧,学习的系统性和深度还不够;工作创新意识不强,创造性开展不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发扬成绩,克服不足,以对工作、对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脚踏实地,尽职尽责地做好各项工作,不辜负领导和同志们对我的期望。
统计员个人述职报告范文五
各位领导:
首先感谢公司给了我们统计人员这样一次公开述职、展示形象的机会,下面我向大家汇报自己****年的职责履行情况。
在思想上:能始终把勤勤恳恳做事、踏踏实实做人做为自己为人处事的准则,做到:
1、坚持每天8小时满负荷的工作和学习。
2、坚决地遵守和执行公司的规章制度。
3、尽心尽力地为各级人员做好统计服务工作。
在工作中:能始终用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责任心和当日事当日毕的进取心来履行自己的职责,完成了公司布置的各项工作:
1、编制各种生产统计报表。
2、核对各种生产统计数据。
3、计算挡车工的产量工资。
4、参与材料消耗的统计和考核。
5、参与盘点工作,推行生产线上在制品、半成品盘点。
6、参与统计制度的起草。
7、开发设计了公司生产统计软件。
在统计队伍建设上,做了以下工作:
1、鼓励支持统计人员积极学习:今年xxx参加并通过了统计资格考试,xxx参加并通过了助理统计师考试。
2、鼓励支持统计人员在工作中积极创新:今年统计人员的工作都有进步,特别是***提出直接用电脑里的数据透视表来统计产量,并介绍到了老厂区,使统计产量的工作有了非常大的进步:工作有了统一的标准和程序,取得了又快又准又省纸的好效果。
出现的问题:
6月份xxxx的理解、执行出现了失误,进行了一次比较大的更正。事后按照财务部的要求,总结了经验教训,进一步完善了xxxx工作方法,确保准确无误。
20xx年统计工作提高的方向:
1、坚决执行财务部盘点工作安排,逐步完善生产线上在制品、半成品盘点,建立公司数据链,为公司细化成本管理做出贡献。
2、积极参与对原始记录规范填写的管理,不断地提高原始记录的填写水平,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最后,对关心和支持统计工作的各个部门和各位领导表示衷心地感谢!
述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