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走过四季范文

走过四季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走过四季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走过四季

第1篇:走过四季范文

阅读天地,聆听万籁,大自然的一年四季都给人殷切的期盼。

春季是四季的开始,它没有夏天的烈日当空,没有秋天的秋风萧瑟,更没有冬天的冰天雪地,而是温暖适宜,暖风拂面,生机盎然,

为四季开了一个好头。

当东风慢慢吹拂时,标志着春天已到来。春姑娘驱逐走冬天的严寒,向大地撒下一缕缕温暖的阳光。到了晚上她又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细雨带给人间。小草因春雨的滋润,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柳树大口大口吸吮着贵如油的雨丝,使自己“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桃花更是抓住这难得的机会尽情地享受雨水的沐浴,花朵因此竞相开放……是春雨,让我们领略到了充满诗情画意的春天。

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几个月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然后,便有了夏。

夏天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烈日当空,那一轮火球无时无刻不挂在蔚蓝色的天空上,但植物们却似乎欣喜不已:荷花越是在炎热的天气里,越能显示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生机;树木也越发的葱茏,粗壮的枝杆上长满了碧绿的叶子……一幅幅生机盎然的画面,为夏天增添了别样的光彩。

就这样经过一个夏季的蓬勃后,我们迎来了丰收的时节——秋。

秋天栖息在农家的果园里,随处可见累累的硕果;秋天栖息在江面上,渔民们总是满载而归,和秋天游戏在渔船上。秋天的风景也毫不逊色,俗话说“霜叶红于二月花”,秋天的枫叶红遍了漫山遍野。秋风一吹,它们便如一只只展翅的蝴蝶,在红艳艳的山林里翩翩起舞,无比生动,无比华丽。

秋天一过就是冬天了,冬天是四季的终点。漫天飘飞的雪花为大地裹上了一层银白色的雪被,构成一道别样的风景。

虽说冬天被冰雪覆盖着,但它并不死气沉沉。瞧,傲然挺立的松柏,独放枝头的梅花,给冬天增添了生气,让寂寞的冬天有了陪伴。于是,它信心满怀地走向来年的春天,让四季的接力棒再度传递。

这就是由春、夏、秋、冬组成的四季。春,以她的盎然生机、秀丽妩媚动人心弦;夏,以她的热情奔放、炽热强悍激人奋发;秋,以她的朴实功劳、累累硕果催人勤勉;冬,以她雪白无暇、不畏严寒让人敬佩。让我们走进四季,感受四季带给我们的启发!再让我们走过四季,领略四季的魅力!

教师点评

第2篇:走过四季范文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与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并列的相对独立的课程组织形态,是超越了单一学科的界限,它将人类社会的综合性课程和学生关心的问题以单元的形式统一起来,通过学生主体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它有机地将知识与经验、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促进知情意行和谐统一的发展。它要求学生从实践中获得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通过综合性学习,“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新课程改革注重语文的综合性,而在语文综合性学习课上更应该强调美育,更应该体现美学价值。

我国的语文教育,历来主张文道结合,要求学生读书做人。孔子“克己”、孟子“善养浩然之气”、屈原注重“内美”、司马迁讲“忍性”、诸葛亮“俭以养德,静以修身”等等,他们莫不是通过读书学习,领悟到人生的真谛,从而实现自我价值。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的教学中,我们应充分照顾美育的特点,把读书与美育结合起来,把思想情感的陶冶和知识学习结合起来,用“美”来吸引学生,用“美”来丰富语文教学艺术,使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真正具有美学价值。下面以七年级语文(人教版)第三单元的综合性学习的“走过四季”为例,阐述美育的运用。

一、诵读“美”

美具有直觉性。所以,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吟诵课文是感知教材的重要途径,也是直接获得文章美感的重要途径。通过朗读吟诵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例如,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春》的生动的语言,再加上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就会产生关于“春”的有光、有色、有味、有态的形象,就会使文章变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又如,学生通过逐渐增加人数的方式来朗读《夏感》,就会体会到《夏感》中夏天的磅礴,夏天的升腾之势,从而也就会体会到作者梁衡先生所歌颂的夏天,以及梁衡先生的语言的阳刚之美。“读”作为阅读教学的重要形式,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语言,通过目睹、口诵、耳闻、心记,使文中的人、物、情、景跃然纸面,形成学生的立体思维,从而全方位感知教材,直接感受审美对象的美。

二、 体会“美”

美具有情感性和愉悦性。以情动人,以情育人,是语文教学孜孜以求的一种教学艺术。语文教材所选课文大多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力作,是“情”的喷涌结晶,字里行间跳动着“情”的音符。教师应该想方设法把学生带入文章特定的情景中,拨动学生情感的心弦,使学生置身其境,如扪其形,如闻其声,如嗅其味,在亲身的情感体验中,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例如,在《春》之中,让学生发挥想象,将自己置身于桃树、杏树、梨树底下,使劲一吸,就能闻到桃花、杏花、梨花的香味,一睁眼就能看见轻飞曼舞的蜂蝶,从而感受到春勃勃的生机,满满的希望……又如,在《夏感》中,让学生想象“快割、快割”“快打、快打”“赶快追肥、浇水”的“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情景,从而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农民的艰辛,梁衡先生对农民的歌颂赞美之情。

三、 品味“美”

美具有形象性。教学中,应注意品析,引导学生沿着文章思维轨迹入情入境,认识文章中具体生动、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景物形象,抓住美学价值,启迪学生的思想,在品“美”中识别什么是真、善、美。例如,无论是在《春》里还是在《济南的冬天》里,作者都向我们展示了绘画美、形象美、音乐美和意境美。老舍先生顺着“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这条主线,紧扣“山”和“水”,为我们铺展了三幅淡雅的工笔画:小山摇篮图、雪霁晴峦图和空灵水晶图。作者通过这三幅画面,使我们看到了一幅济南“慈善”暖冬的完美画面,这简直就是一幅中国的水墨画。朱自清先生不仅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美妙绝伦的充满意境的春天的画面,他还给我们带来了一曲曲美妙的旋律:有鸟儿清脆婉转的曲子,也有牧童嘹亮的短笛调,更有清风流水的歌。

四、感悟“美”

美具有规律性。通过对《春》《济南的冬天》《夏感》和《秋天》学习我们可以发现这些文章美在:第一,文章的立意美。立意美,就是立意新颖,不落俗套,格调高尚,感情健康,能给人以新鲜的感受和生活教益。第二,文章的语言美。文学语言是形象的语言,是美的语言。美就美在准确、简练、生动、朴实。第三,文章的结构美。结构美是整体的美,美在均衡、对称、和谐、统一。古人形象地称之为“凤头、猪肚、豹尾”,即文章开头要像凤头那样漂亮,内容要像猪肚那样饱满,结尾要像豹尾那样响亮。第四,文章的表现手法美。优秀文章之所以魅力无穷,多因为表现手法运用得成功巧妙。有的叙述娓娓动听,平中见奇;有的描写惟妙惟肖,栩栩传神;有的议论入情入理,恣肆;有的抒情扣人心弦,动人心魄。引导学生学习美的表现手法,既有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可提高学生表现美的能力。

五、 抒发“美”

第3篇:走过四季范文

这里有许多赏花的人,也有许多的蜂、蝶在这儿翩翩起舞,热闹极了。来到树林,树枝上的小鸟唧唧喳喳地说个不停,它们好像在说:“欢迎大家来树林做客。”树林里有松树、柏树、枫树等。一棵柳树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级,只看见伫立在草地上的树根。还有一棵长满果子的树,它们遮住了盘虬卧龙般的枝干。

看到这些美丽的景色真是令人赞不绝口。

夏天像一束火把,它向人间走来。烈日当空照着,美丽的荷花开了,吸引了许多人群在池塘边观赏着。这时从树林中飘来了一股香气,人们追寻着香气来到了一棵长得十分茂盛的荔枝树下。树上挂着小小的红灯笼,令人垂涎欲滴。摘下荔枝放进嘴里,香甜爽口,人们都夸奖荔枝格外好吃。

秋天来临了,田里的稻谷像金子般成熟了。树叶都像下雪一样从空中飘下,铺成了一条黄色的地毯,只有松柏树依然还披着自己的绿袍。它们像勇猛的战士一样,保护着美丽的树林。秋天又像一阵风,悄悄地走了。

冬天,天气寒冷,河流结了一层厚厚的冰。小朋友们在河流上滑冰,他们都不怕寒冷,一双小手冻得通红,他们也没察觉到。晚上,寒风呼啸,下起了雪,雪花落在树枝上在寒风中一颤一颤的,好像就要飘落下来了。

早晨,万物都披上了白棉被,这样的景色,令人想起一句俗语:“瑞雪兆丰年”。小朋友有的打雪战,有的堆雪人,有的把雪装进瓶子里。大家玩的开心极了。

第4篇:走过四季范文

白昼黑夜交替,不知不觉,我已走过十几个春夏秋冬了,目睹并感受着哪纯的和煦与温柔、夏的炎热与骄躁,秋的喜悦与凉爽,冬的唯美与诗意,但在这不同的季节中,我读懂了同种的东西—生命的律动。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和煦的一抹阳光洒向那睁着惺忪睡眼的大地,一切万物都仿佛着了魔一样,精神抖擞。看,那边枯黄的草不知何时绿了起来,像被镶嵌上的绿宝石,闪烁着生命的绿色。每一缕细小亲热的芬芳充盈着我敏锐的呼吸,每一寸彩虹样清晰的阳光,普照着大地,在那些草长莺飞的日子里,桃花开遍每一片绿色的上岗。红色像是融化的颜料般渲染在上坡上,雾气氤氲的扩散在每一个人的瞳孔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提起夏,无疑不让人想起那聒噪的蝉声,给原来炎热的夏天又增添了一份骄躁与不安。但是那池中的正人君子却挺着那婀娜的身姿,成为骄阳下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那红与绿的视觉效果给人一种宁静、心旷神怡的感觉。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秋天的夜晚像潮水一样从地面上涌来,一秒一秒地吞没了天光……而那些到了秋天就会落叶的树木,现在只剩下了光秃秃的枝干,朝着冻得发出灰蓝色的天空伸展上去,大大小小的树枝,像是被墨水瓶滴在纸上沿着纹路浸染开去。

逃不开被诅咒了几个世纪的孤单,韵味和霉味在空气中窜来窜去,眼前再次浮起初秋的光景:风裹着激情,打着旋飘飞,金色的,在阳光下闪烁着美丽的光圈。

当夕阳将那种融化后的黄金粉末喷向整个世界,天地混沌一片,暮色中,遥远的风声描不出任何事物的轮廓。此时,天空一群飞鸟刷刷地飞过去,翅膀交叠的声音响彻天空……

忽如一些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寒风充斥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是人们不得把自己尘封起来抵御这无情的风。不知不觉飘飞着“柳絮”,于是孩子们共同欢呼,在苍白的天穹夏,成了孩子们共同欢呼,在苍白的天穹夏,成了最美的白色精灵。此时大地已消失了寒冷,只剩下庞大的温柔与唯美,用白色渲染着这个世界……

第5篇:走过四季范文

臆想里仍遥远的下一个365天,此刻已始于足下,开始“四季之旅”吧,以愉悦的心情迎接春的新鲜,夏的浪漫,秋的丰收,冬的考验。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列车经过的春是这样,是令人陶醉的美景之中而顾不得享受末至的冬眠之乐。抬头望去,寥廓的原野重又披上绿色,田间地头,娃娃在燕子呢喃中追逐嬉戏,花香肆意,蝴蝶蜜蜂闻香而至,忙着采新蜜时不忘展现自己柔美的舞姿。远处几片茂密的树林呈现出生机勃勃生长的势头,灿烂的春光中,树影婆娑,仿佛贮满了绿意的精神。阳光明媚,风和日丽,“走,下车去,一同与春共舞!”

列车继续行驶着,下一站:夏季。夏季是一年四季中最可爱的季节,夏的节拍中充斥着激情与忙碌,农民不辞辛劳的播下了第二批种苗,也在感受着麦子成熟的喜悦,田间地头,瞧去!饱满的绿意书写着下的长幅,不光绿,五彩缤纷的瓜果蔬菜也留出最诱人的颜色,紫色的爬藤葡萄,大大小小,盘根错节的西瓜——迸发出生命旺盛的活力,莘莘学子们的学期已满,等待着学校里“终极通关”的步伐加紧,旋律匆匆。在夏季温润微潮的夜里,看着满天的繁星,默默许下自己的祝福,属于这个急促,华美的季节。

行至年中,天朗气清,秋风萧瑟。

这个季节也是令人捉摸不透的,有喜悦,有哀愁,有落寞,有留恋。田间地头,充满了农作物收成的悦意,农作物从春忙到秋,这是一份最渴望得到的回报,远山青黑,天空如洗。耳畔充斥着各种音色“天凉了,要多加衣服!”“一同踏秋,去欣赏秋景独特之美。”——花儿枯了,草儿黄了,叶儿落了,虽有些失落与哀怨,但我们同样要感知,欣赏,那秋夜中一轮皓月的皎洁,的开放,青松的不朽常青。列车仍在行进着,秋,诗意悲凉,我们要在享受中度过这独一无二的年华岁月。

“瑞雪兆丰年”,雪,是冬的脚印,往往冬日,留给人们的印象是最多的,丰富而空灵。黎明的曙光总是迟迟出现,下午阳光照耀得那段静谧时光总是早早溜走。田间地头,模样完全变了,初冬时节,作物已收整良好,不是掩入土地就是光秃秃的站立着,深冬,将有“厚白棉被”——雪把它们盖住,次年,雪融化为水,又给农作物以滋润,这是一道多么奇妙特别的景致!冬天的我们,在忍受寒冷与黑暗的考验,可也在享受着冬日阳光的温暖,家人朋友不经意留下对我们的关怀。冬天,我们同样是幸福的。

第6篇:走过四季范文

春天的一切似乎都是美好的。喜欢春天的人一定是充满朝气的。他们乐观、开朗,正像春天孕育希望一样,他们对生活充满希望。春天的一切都是新的,喜欢春天的人必是善于接纳新鲜事物的人,他们能发现快乐,愿意寻找快乐之源。正如春天的温暖,他们有一颗善良的心,会温和的对待他人。

喜欢夏天的人是热情的。在夏天,万物都已生长到最茂盛的时刻,我们的视觉不再单一,而是变得五彩缤纷,绚丽多姿。喜欢夏天的人心胸开阔,敢爱敢恨,做事很有激情。有广泛的兴趣,愿意交朋友,喜欢表达和展示自己。他们身上总带着用不完的活力,就像喜欢春天的人善于发现快乐,喜欢夏天的人则善于传递快乐。然而有时,他们面对困难也会选择逃避。

秋天则是一个有点复杂的季节。它含蓄而深邃。喜欢秋天的人必定经历过一番酸甜苦辣,有对人生很深刻的理解。他们是很有潜力的,是成熟的。他们善于思考,能发现秋天悲壮的美。感情很丰富,很独立。而且像秋天一样有奉献精神。他们等待着成功的喜悦,注重结果。

第7篇:走过四季范文

春天,人们心中充满希望,因为这是万物复苏之季。人们播下希望的种子等待开花。这个美丽的季节,绿色到处都是,树上的苞芽,地上的花骨朵。正满怀希望准备开花。春雨这时候来了。看见这些小花小草欣欣向上的景象也忍不住感动的哭了,一举两得,也好让他们快快成长。都说:“二月春风似剪刀。”那些枝枝叶叶,花花草草都被那锋利的春风修剪得魅力十足。

夏日,人们心中急躁不安,这是最热的夏天。虽说这是最热的夏季,但是,花开得更艳丽了,小溪流的更畅快了,山仿佛也更绿了。好似构成了一幅让人如痴如醉的山水画了。美丽动人,让人心旷神怡。

秋季,人们心中满载着喜悦,因为这是丰收的季节。我慢慢地走进小树林,一股香气扑鼻而来,一看才知道是树上那红红绿绿的大苹果和紫色的葡萄吸引着我肚子里的小馋虫,农民伯伯们正在采摘果实。这是民间一片丰收的景象啊!

第8篇:走过四季范文

在生产力和交通运输能力都还很落后的古代,世界上各大文化区基本上都是独立发展的。这些文化都适应了各自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并无优劣可言。也谈不上哪个先进,哪种落后。从不同文化的群体开始相互接触以来,文化的传播一直有两种方式――自愿的和强制的。一般来说,对物质文化的接受大多是自愿的,而对精神文化的接受则两者兼而有之。强势文化往往会依靠武力、权力、财力、人力强制推广自己或抵制其他,今天世界上的制度、宗教、语言、文字以至生活方式的分布,大多是这样的果。

时至今日,在世界多数国家已经基本实现工业化、现代化、信息化的条件下,物质文化的传播已经不存在障碍。但在大多数人已经具有或其他信仰,自由平等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的条件下,精神文化的传播只能以自愿接受为前提。中国文化再博大精深,儒家学说再高明玄妙,中国模式再快速高效,也别指望能取别人已有的信仰、文化、观念、模式而代之。

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其主要目的是让世界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由于主观或客观的种种原因,直到改革开放,中国与世界各国一直缺少人员和文化的交流。中国文化主动走出去,能让各国人民近距离或直接感受到中国文化的丰富多彩和独特魅力,有利于改变以往形成的片面和偏见。当大批中国人走向世界时,他们本身就是中国文化的传带者。如果他们普遍具备了优良的素质和文明的举止,中国文化的地位就能随之提升。

第9篇:走过四季范文

(一)我国各地成品油走私状况

最近几年成品油的走私大部分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其中东部沿海最为严.重,大型的石油走私案基本上是在这部分地区。其中东部沿海的湛江,珠海等地较为严重。从海关总署获悉,截至3月底,中国海关2009年查获成品油走私案件60余起。同比增长100%。据悉,2009年1―6月,广东海关查获海上偷运成品油案件105起,同比增长7.5倍,其中二季度环比上一季度增长184%,共查获成品油5714吨。

(二)成品油走私的特点

1、成品油走私有相对固定的组织和销售网络

成品油走私分子往往从供货、收购、运输、出资、分销、换汇等环节纠集人员,按照一定的组织程序,组成一个个走私团伙,从事走私活动。在走私过程中,经常设置“探头船”、“望风人”等,进行望风放哨。在销售过程中,主要通过私人加油站、小炼油厂、油贩等进行销脏,销售网络较为分散、隐蔽。

2、走私手段的转变

走私手段和方式更为诡秘,隐蔽性更强。走私分子利用快艇、船只、车辆等运输工具走私成品油,他们的快艇甚至比缉私船艇更快、更先进。走私分子较多地采用在车底装储油,在运输船只上装隔离仓的方式,油贩采用小塑料箱装油的方法,分销走私的成品油,隐蔽性较强。

二、我国成品油走私的原因分析

(一)成品油走私的背景

随着国际油价的回落,国内成品油价格已经远远高于国际价格,成品油的走私又有抬头的迹象。沿海地区沉寂多时的走私活动死灰复燃。凭经验,国内价格上涨后,走私的空间利润很大。沿海地区的“蚂蚁搬家”式的小额成品油走私将愈演愈烈。据测算,目前从境外走私进来的“红油”的价格较沿海地区通过正规渠道进口的国标柴油价格低800元/吨以上,因此在内地市场具有极强的竞争力。成品油中以红油走私的情况比较严峻。广州海关2009年1月至5月当地已查获 “红油”走私案件44宗。而深圳海关截至7月15日共在沿海非设关地查获“红油”案件47宗。

(二)成品油走私的国际原因

国际原油价格的波动使境内外成品油产生较大的差价是成品油走私的主要原因。近年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小额成品油走私活动一直存在,时起时伏。2000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出现较大波动,境内外成品油产生较大差价。据了解,一批成品油如果走私成功,除去各种费用,不法分子从中还可获取20―30%甚至更多的纯利润。受高额利润驱使,油品走私活动甚嚣尘上,出现了一个高峰期。正是因为国内成品油市场的需求旺盛,目前成品油的走私有增加的趋势,而导致成品油走私案件不断增加,大规模的成品油走私是在受控状态的,中国油品市场的价格涨跌和供应表明了这一点。目前,中国成品油与原油市场价格变动主要是和国际市场成品油与原油价格变动相关联。

(三)成品油走私的国内原因

不同的国家其走私的状况不同,从而其走私的国内原因也不相同,针对我国的走私特点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市场需求旺盛

国内市场对成品油需求仍十分旺盛,随着近几年来我国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业,工业用油量越来越大。激烈的市场竞争使经营者想尽一切办法在取得生存的同时获取利润。而能够取得效果的一种直接手段就是经营走私成品油。因为不仅国际市场上成品油价格便宜,而且走私可以偷逃国家巨额的关税、增值税、消费税。因此经营者不仅可以迅速取得价格上的优势还能取得客观的利润收入。

2、走私成品油可获高额利润

这是成品油走私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由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特别是汽车产业快速壮大,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加上国际油价不断飚升,而国内油价没有与国际油价接轨,境内外的油价发生逆转。据有关资料显示,2009年国内汽油零售价约为4.4元,而越南汽油零售价格达1.1万越盾(约69美分),约相当于人民币5.6元/升;香港汽油价格是大陆的2―3倍;台湾汽油每升零售价为新台币27元左右,柴油每升零售价为21.5元。由于境内外成品油差价较大,走私获利丰厚,因此很多走私分子从境内走私成品油到境外。价差就是成品油走私的“死穴”,红油走私活动随着原油价差的变化而变化。

3、海关监管不严

走私在一些地方一度屡打不止,很大原因在于海关监管不够和案发当地的个别领导干部,特别是反走私一线的主要领导及执法人员,他们与走私犯沆瀣一气,纵容、包庇甚至直接参与走私。

4、打击走私力度不够

不法分子往往是在深夜进行走私活动,而且专门挑选地形、海域复杂的地方上卸货,这就给查缉工作增加了难度,所以在缉私过程中很难抓到走私嫌疑人,就算抓到也只是走私老板临时雇来的司机、渔民或是“马仔”,幕后操纵者仍然逍遥法外,达不到从根本上依法打击惩治的目的。同时,海上走私活动绝大部分都是利用超马力高速摩托艇进行走私,相比而言,缉私职能部门现有的海上反走私装备就落后了许多,严重制约了海上执勤巡逻的正常开展。

(四)我国成品油的定价机制缺陷

首先,成品油定价新机制是否经过了听证或接受公众质询的程序。按相关法律规定,既然没有经过听证程序,所谓的新机制其实没有效力,如果不让利各方,特别是消费者平等参与博弈的话,那就很难确保新的油价机制做到公平、公正。

其次,成品油定价新机制其实没有强制力。“国际油价连续20天日均涨幅或跌幅超过4%,就应考虑对国内成品油价格进行调整”,这给予了定价新机制极大的可操作空间,比如说,在国内成品油价面临降价压力的时候,有关部门既可以调整油价(降价),也可以不调整油价。而在国内成品油价遭遇涨价空间的时候,则可以顺理成章地涨价。由此看来,所谓的定价新机制其实是垄断者维护自身利益的工具。所谓的价格机制的改革只是维护了垄断者自身的利益,而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却难以得到保证,难以服众,广大民众对石油的价格是敏感的,走私过来的石油在价格上就占据了优势,这更加深了石油的走私状况。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