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技校毕业个人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技工学校;品德素养;“做中学”
[中图分类号] G71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2)04?0068?04
近年来,技工教育事业迅猛发展,技工教育以其突出技能训练、强化动手操作能力的特色获得了市场和社会的认可。由于长期以来对技工教育的定位过于狭隘,不少技工学校建立了以就业为导向,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体系,把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摆到了重要位置。但是,在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对品德素养和人文素质等方面的培养往往重视不够,使得技校学生人文素养缺失、品德能力培养不力、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技工教育是就业教育,却又不能仅局限于就业教育,而更应关注个人的可持续发展,技校的终极目标应该是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当技工教育探究自身的定位时,其培养的人才规格和标准如何满足社会和市场的需求,从而为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提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支撑成为解决技工教育发展问题的关键。
一、“做中学”的历史渊源和现实理解
“做中学”的理念最初是由美国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和心理学家约翰?杜威(JohnDewey)提出的。杜威认为,“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让学生把学校里知识的获得与生活过程中的活动联系起来。杜威认为,如果学生能从那些真正有教育意义和有兴趣的活动中进行学习,那就有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杜威的“做中学”教学方法论进行了批判的继承,进一步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论。用陶行知先生的话说,“教学做合一”就是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他用种田为例,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在陶行知看来,“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由此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
与前两者不同,当代的“做中学”是指教师通过学生提出问题,或教师提出一个源于学生生活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有的感官“摸、尝、看、闻、听”,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问题的答案,在探究中通过探讨、感悟、分享、总结来构架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做中学”对技校学生品德培养的现实必要性和作用的客观依据
1. “做中学”在技校学生品德素养培养中的现实必要性
对技校学生品德素养的高低最具发言权的就是用人单位。通过我们近一年时间对企业的调研与访谈,了解到企业对技校毕业生品德素养的整体满意度较低。主要体现在技校毕业生存在心态浮躁,依赖性强,服从性差,只对感兴趣的事情关注;法律意识、社会公德意识低下,缺少自律、自觉、自重;主动性、积极性不强,而个性较强,团队意识淡薄等问题。在此,笔者通过两个具体的调查数据来直观感受在品德素养方面,用人单位需求与技校毕业生实际情况之间的差距。一是企业对技校应届毕业生的职业素养或品质的需求情况:①敬业精神和职业素质;②是否对企业忠诚,有团队归属感;③是否带着激情去工作,有上进心;④能否在短时间内认同企业文化;⑤专业技术能力;⑥团队神和协作能力(见图1)。二是技校应届毕业生在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①解决问题能力不够;②心理素质不够;③专业知识与技能不够;④时间观念不强,经常迟到、早退;⑤没有工作责任感;⑥没有工作状态,做事非常散漫;⑦独立性欠缺,依赖性很大;⑧工作不积极主动;⑨社交能力不够;⑩缺乏诚信(见图2)。
从调查的数据来看,企业界普遍认同与一般中专学校的学生相比,技校学生在实践方面略有优势,但在品德素质方面的欠缺,亦是社会公认的事实。技校学生普遍缺乏人文知识,品德素质较低,非专业知识浅薄,这种“工具人”倾向必然会影响技校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最终导致学生素质的不全面,缺乏可持续发展力,不能更好地满足现代企业的人才要求。
时满龙:还可以。
记 者:荣誉对你的生活有改变吗?
时满龙:觉得有压力,有些事要起带头作用。
记 者:以后的目标是什么?
时满龙:平平凡凡做好自己工作。
一切从技校开始
还不到正式开学的日子,辽宁丰田金杯技师学院的校园里有点冷清。学生们都还没返校,但教师们已经提前上班。时满龙站在楼梯口等我,高高的个子,军绿色的户外装上衣,笑起来很爽朗。他是这里汽车工程系副主任。
先聊起的是如今职校的招生。“早些年,宁可当工人,不当公务员。现在不一样了,实在考不上高中、大学的,才肯念职业教育,大部分孩子都千军万马的去挤独木桥。”时满龙想说的是,“你怎么知道念技校、当蓝领就一定不好呢?”
确实,蓝领早就不是低收入和没地位的代名词,蓝领行业也已经被细分为普蓝、深蓝和锐蓝。普蓝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所指的从事劳务性事务的工人,深蓝、锐蓝都是具备熟练专业技能的技术人才,这部分人才的缺口也最大,是人才市场上最紧俏的商品。一个适合从事蓝领行业的人选择读职校,是他找到人生道路的开始。
时满龙自己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翻翻时满龙的简历,你似乎能看到和听到那一路的鲜花和掌声。他2006年就成为全国技能大赛的冠军,近十年来,他的人生几乎被各种荣誉填满了,每年都有所斩获。
2002年,他获得“辽宁省铣工状元”称号,破格晋升为高级技师,被省总工会授予“辽宁省五一奖章”。2003年,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授予他“全国技术能手”称号。2006年,他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第二次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2007年,他获得“沈阳市第二届百佳科技创新能手”和沈阳市中等职业技工学校“学科专业带头人”称号,同时获得金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特殊贡献奖”。2009年,辽宁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授予他“辽宁省铣工技术能手”称号……
2012年,时满龙格外火,因为他被聘为第四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辽宁队(铣工)的技术指导。他指导的4名铣工选手,分获全国第一、二、四、五名及团体第一名的好成绩。他从状元变成当之无愧的状元之师。
一路走到今天,时满龙说自己很幸运,如果问他有什么成功经验,他会告诉你,一切都是从选择读技校开始的。
鱼找到了水
时满龙出生于1977年,典型的工人子弟。“初中时成绩中等偏上,毕业报志愿时,看这学校介绍不错,是和丰田合作办学。我只知道报了技校就不能报高中,但毕业就能上班挣钱,其余一概不懂,家长也不过问,我就自己报了技校。”
就这样,1993年,他考进了当时的中国汽车工业丰田金杯技工学校,也就是现在的丰田金杯技师学院。“当时还以为铣工是用油清洗零件的,后来进校老师解释,我才知道,原来铣工负责机械的基本加工。”
一个少年的懵懂选择,奠定了他一生的基调。不过,后来证实,他的选择没有错,他的幸运从此开始了。
“一上学发现,除了数学、语文,其他学的东西都和原来不太一样,不过挺有趣,能听懂,也不吃力。再到实习厂一实践,嘿,咱不差!”这种既动脑又动手的学习方式,让时满龙如鱼得水,他从初中时的中等生,一下子成了技校的优等生。
那时沈阳市劳动局规定,丰田金杯技工学校的毕业生为中级工,分为四级、五级和六级,六级最高。“进技校前,我从没在学习上这么自信过,当时我就想,这3年我好好学,未必不能搞个六级工毕业!”
打那以后,时满龙好像进入了一个他可以大展拳脚的空间,他有兴趣、有信心、有动力,经过3年努力,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毕业,直接成为六级工,然后正式开始了他的职业道路。
他被分配到当时的金杯公司车桥厂,但只在那里工作了半年,就接到学校通知,学校聘请他回来当教师。一个意外的转折,时满龙又回到技校,当了一名实习课教师,从此再也没有离开过。
大赛敲开门
第一批学生是长春一汽送来的委培生,他们高中毕业读技校,刚好跟时满龙同岁,有的比他还要大一些。“都是同龄人,处得特别好。他们淘气,我怎么说都行,罚也认真听。课上学习,课下谈心,真当朋友。”最让他难忘的是那年的教师节,他上实习课,学生们列队站了两排,20个人那天站得格外整齐,时满龙一到,他们集体鼓掌,“祝老师节日快乐!”还送了他一只钢笔。“那种感动现在还能想起来,觉得当老师真好。”
从学生到老师,时满龙是下了大功夫的。“那时天天都琢磨怎么把课讲好,让学生领会得更透彻,生怕自己教不好。”时满龙努力的成果是双份的,若干年后,那批学生大多成了长春一汽的中坚力量,他自己更是因为不断在教学中成长,一举拿下1997年金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举办的“岗位大练兵,技术大比武”铣工第一名,被授予“铣工技术状元”称号。
这次夺冠成为他后来参加各级大赛的敲门砖。2002年,金杯公司选送他参加沈阳市第六届职业技能竞赛,他获得铣工二等奖;同年,他又被沈阳市选送参加辽宁省首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获铣工第一名。顺理成章的,第二年的首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他代表辽宁参赛,得了铣工第三名。
从此,他开始在行业里崭露头角,在各种比赛中屡创佳绩。“我是比赛型选手,越到大赛越有状态,有一次考官在我身边站了3个小时,可我就像是入戏了一样,一点不紧张。”到了2006年,他在第二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铣工组一举夺魁,几乎成了一个不太令人意外的结果。大赛这个平台成了他的伯乐。
“工厂往往专注几道工序,学校的教学更强调各种加工要素和组合,更适合比赛。”时满龙认为这也是他的幸运之一。
如果说时满龙的成功是因为总遇到合适的境遇,不如说他把自己放在了一个适合的境遇里,老话说,“男怕入错行”,他是这句话的反例。
打造蓝海
从有好技术到当好老师并非只有一线之隔,时满龙在教学钻研上花过不少心思。他的论文《谈高职教学创新》被市科学技术协会评为二等优秀论文,被收录在中国科协“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专家论坛暨首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还参与编写了机械工业出版社的教材《金属切削加工基本技能实训教程》,是沈阳市职业教育培训系统优秀实习指导教师。但指导大赛和普通教学并不完全一样。
“选手不是新手,他们有雄厚的底子,每个人都有很多自己的好方法,想做合格很容易,关键就是工艺和细节。”时满龙说。他两次赴日本学赛指导方法,获得了日方教师的高度评价,“日本的训练方法非常细致,对各种操作细节都有系统的规划,怎么摆放扳手,怎么站位,怎么摇手柄都是有固定要求的,目的都是效率最大化。”
时满龙结合日本丰田教学模式总结出近10项先进的操作技法,一个月的时间里,他把这些和他久经大赛洗礼练就的独特技能,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了选手们。“我告诉他们,你们不要把自己手中的工件当做是钢、是铁,要把它当成是鸡蛋、豆腐。要知道,一刀下错,很可能全盘皆输,所以要格外小心,对每个尺寸的时间都要计算有数,是超时了还是提前了,使用频率最高的工具要放的离自己最近,时间要统筹安排,等等。他们拼的就是细节和心态。”
关键词:教育模式;工学一体化;职业指导中心;职业生涯规划
合适的职业不但能促进良好的职业发展,而且能优化个性并促进个人潜能的发挥。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连续从事和担负的职业、职务、职位的过程。一个人的事业究竟应向哪个方向发展,其一生要稳定从事哪种职业类型,扮演何种职业角色,都可以在此之前分析个人的能力、兴趣、价值观、需要等心理特征和各种具体职业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寻求个人特征与具体职业要求之间最佳程度的匹配后做出设想和设计,这就是职业生涯规划。
一、改革传统教育模式,推行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政府有关部门统计,在以往下岗、被调整的人群中,接近七成是技校和中职毕业生,而且技校生所占份额较大。当调查其原因时发现技校生的一个共同问题是:他们认为自己没有学历或学历太低,而且只是生产一线的操作工或工人,随着技术的发展,被机器替代了。当问及当初对自己将来做什么、可以做什么、能做好什么有过设想和计划吗?这时绝大数的人都是一脸茫然。对此,应该反思技工院校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所使用的课程体系等。
长期以来,技工教育受传统教育教学思想的束缚,培养目标和指导思想一定程度上与社会需求脱节,教学过程中重书本知识的传授和培养每一个具体的职业、工种和岗位上的特定能力而忽视学生的通用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况且教学资源滞后,教学越来越难以适应劳动市场变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随着技工教育的快速发展,各技工院校都在大力推进改革,但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始终没有能够真正融合在一起,从而影响了技工教育的质量。其课程体系大多都采用“理论和实践并行”或“理论为实践服务”的课程观。理论教学的内容与实际缺乏直接联系,同时对“工作”缺乏整体性的认识。更遗憾的是“理论和实践并行”模式忽视发现学习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并过多地使用技校学生不大擅长的抽象思维和演绎式为主的学习方式。这种课程理念来源于岗位培训而不是技工教育,从而过分注重满足岗位要求,对学生的职业成长和综合职业能力发展等培养目标并不关注;同时,其教学目标也没有体现出对职业的整体认知和各种技能之间的联系。它培养的学生只是生产一线的操作工,学生只会动手,不会或较少动脑思考“怎么做,如何更好”之类的工作策划和工作策略等问题,其结果导致学生在职业生涯中发展空间较小甚至没有空间等,仅仅是“复印机”、“传真机”、“电话机”等“机器人”,随着技术的发展,被机器所替代。而现在技工教育有了自己的理论支撑,即工学一体化课程体系和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它是职业教育的一种类型,其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的构建与以往技工教育有着很大的区别,其任务主要是培养具备综合职业能力的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技能型人才。
为此,我校各教研组结合本专业的实际情况,从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及构建课程体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等出发,借鉴以德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职业教育成功经验,建立了一种“着眼于时代要求,以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为本位、以职业素质的需求为主线”的集通用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等为一体的课程结构体系;以工作过程为顺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真正地融为一体,形成职业特色鲜明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相和谐的课程体系,其核心理念就是“工学一体化”,学习内容不再是脱离具体工作情境和工作过程的点状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而是反映本专业的最重要的、综合性的“典型工作任务”,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完成一些难度不同的工作任务,从而获得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积累初步的工作经验。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学会认知、学会工作、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发展等,即培养符合市场需求和学生职业发展规律的、具备综合职业能力的高技能人才。
二、技工院校职业指导中心的作用
技工学校一般都设立了就业指导中心,但它的功能仅仅是帮助学生得到职业、参加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几乎没有考虑学生的职业兴趣、性格、能力倾向等,学生想往哪方面发展、能往哪方面发展、可以往哪方面发展等问题,几乎没有提供咨询服务与指导。当学生进入职业学校选择专业以致毕业步入社会、走上职业岗位,应该考虑这些问题,他们的职业生涯其实已经开始了。目前技校生就业比较容易,但他们往往不重视第一份工作,工作中遇到一丁点不顺或挫折就立刻辞职,相当比例的学生一年更换3-4个工作单位,漂泊不定、随意性大。致使有些学生人到中年还是一事无成,找不到自己应有的位置,甚至失去对生活的信心。
技工院校职业指导中心应为学生的职业生涯提供终生的咨询和指导服务或管理。从学生进校选择专业开始帮助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尽早确定职业发展方向,明确努力的目标。在学校学习三年是职业发展早期,应该鼓励学生在一体化课程学习中尽量争取或把握展示才华的机会,勇于承担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和责任,有利于他们未来职业发展。学生就业之前对其进行培训,这时主要告诉学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的处事之道。美国教育家卡耐基认为,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的85%要靠人际关系、处世技巧。卡耐基对人际交往的重视程度基于他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领悟。今天尽管我们无法测定卡耐基的量化数值的精确程度。但是,几乎没有人否定交际在人生、家庭、事业中的重要性。首先告诫学生在工作中如何与同事相处。同时还要告诫学生切记不要成为“牢骚族”。人在遭受挫折与不当待遇时,往往会采取消极对抗的态度。牢骚通常由不满引起,希望得到别人的注意与同情。这虽是一种正常的心理“自卫”行为,但却是领导心中的最痛。大多数“牢骚族”与“抱怨族”不仅惹事生非,而且造成组织内彼此猜疑,打击团体工作士气。
三、职业指导中心指导学生完成职业生涯规划应注意的方面
职业指导中心指导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时必须注重以下方面:①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对自我及环境的了解越透彻,越能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因为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不只是协助学生达到和实现个人目标,更重要的也是帮助学生真正了解自己。学生刚入校门选择专业时职业指导老师与学生家长和学生本人一起讨论、分析学生的兴趣、特长、性格、智商、情商、思维方式、思维方法等,帮助他审视自己、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评估自己,并详细估量内外环境的优势与限制,设计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并通过对以往毕业生的经历及经验的分析,找出学生自己对专业的兴趣点,并结合学校相关专业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和目标等内容帮助学生选择专业;学生在校期间除了所学专业培养了相应的综合职业能力外,还需要培养哪方面的能力,从而需要接受哪些培训、参加哪些课余活动包括校内校外的活动等,这是职业规划的第一步。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学生甚至家长往往认为选择最热门的专业就意味着对学生最有前途。选择专业重要的是能正确地分析自己,找到学生最适合的专业,然后努力成为行业的佼佼者。②清楚目标,明确梦想。如果一个人不知道自己要到哪儿去,那通常哪儿也去不了。每个人眼前都有一个目标。目标的设定要以学生自己的最佳才能、最优性格、最大兴趣、最有利的环境等信息为依据。通常目标分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和人生目标。确立目标是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需要切实可行的目标,以便排除不必要的犹豫和干扰,全心致力于目标的实现。③制定行动方案。正如一场战役、一场体育比赛都需要确定作战方案一样,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也需要有确实能够执行的生涯策略方案,这些具体的且可行性较强的行动方案会帮助你一步一步走向成功,实现目标。④停止梦想,开始行动。行动是所有职业生涯规划中最艰难的一个步骤。职业规划成功的案例都是在有明确的职业目标后,在求职过程中不断向那个目标看齐。当然,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具有远见,定下自己的目标,并有计划地不断朝这个方向努力的,但这一点对职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⑤评估与修订。在学生毕业之前择业时的职业生涯早期或学生工作相当时段的职业生涯中期,职业指导老师指导学生审视在学校学习这段早期或工作相当时段中期的职业生涯规划实施情况,重点找出偏差及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帮助设计纠偏的措施和修订职业生涯规划,选择适合学生的企业和职业,明确今后职业发展方向。
四、完善综合职业能力、经验定位和学历三者之间的关系
在职业生涯发展的过程中,综合职业能力、经验定位和学历的契合程度决定了你的发展高度和方向。它们既是晋升的砝码,同时也有可能成为失败的罪魁祸首。把握好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突破职业发展瓶颈的关键。
首先要提高学历。一个比较好的学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仍是找到好工作和晋升的阶梯。而技校生,在寻找工作的过程并没有大费周折,因为用人单位认为技校生动手能力强、工作踏实、不好高骛远,一般安排在生产第一线当操作工。学生有机会在工作表现出自己的能力,也有可能在公司晋升中受到重视。但是,如果要往比较高层次晋升,除了工作经验和实际能力以外,一个有说服力的文凭也可以帮助其较轻松地达到较高或更高的目标。对于技校生来说,不管是高技生还是中技生,仅有技校的学习背景是远远不够的,只有不断地学习和进修、提升文凭的档次,才是保持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对职业保持热情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式之一。
其次是明确自己的经验定位。经验是能力的铺垫、是晋升的资源和前提。一个人的职业发展都存在着不可逆转性,它的职业定位都要基于过去工作经验的高度和自身的发展潜质。工学一体化课程体系培养目标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梯是从初学者高级初学者有能力者熟练者专家,并通过对技术(或服务)工作的任务、过程和环境进行整体化的感悟和反思,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的统一,促进职业领域内的学生生涯发展,具备综合职业能力的高技能人才。技校生的职业生涯中期阶段的晋升问题更多地是考虑做一线实践专家还是做管理者这个环节。这类职业问题大多在职业经历5-10年后出现,这时的技校生已经有了较长时间的行业积累,做专家还是管理者?这是任何想继续发展的人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其关键就在看他们的经验是往何处积累,如在职业规划早期或工作中自己有没有明确定位往那方面发展,中期面临问题的更多是如何取舍。如果向专家方向发展,自己是否有那方面的资源;如果往管理方向发展,自己这几年的工作经验又有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需要学习和借鉴的。
最后是不断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写作能力、沟通能力、管理能力、决策能力、领导能力等通用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或适应职业变化能力,这是判断你在工作的过程中是否可以达到相应高度的重要指标。在工作中能从上司和同事那里学习到很多新知识、新理念、新方法等等。但很多人会认为单位并没有提供合适的培训机会或详细的培训体制,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作为一个懂得学习、善于学习的职业成功人士来说,自己也可以安排一系列丰富的学习计划来提高自己。所以认识自己、找到自己的综合职业能力、学历和经历之间的契合度,不断提升综合职业能力,增强自己的职业含金量,才是突破瓶颈的最终方式和手段。
关键词:技校班主任;问题;心理;教育对策
我国相关的教育法规定:“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班主任在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中,起着导师作用,班主任的首要职责是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在这个大的前提下,技校的教育又有所不同,它既不是义务教育,又不同于成人的高职教育,多数学生是由初中升高中筛选下来的,素质条件相对于同龄的其他人来说要差很多。所以,作为技校的班主任,除了教授学生文化知识外,更多地要教授这些才十几岁的学生怎样做人,怎样适应社会,怎样去适应所选专业、职业等。
技校的学生文化功底普遍不好,纪律性较差,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贪玩等。但是他们往往聪明,好动,精力旺盛,对待他们要有耐心,善于引导,指导他们去如何做人,为了自己的将来掌握一技之长。因此,作为技校的班主任,其工作就要更为务实,付出更多一些。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经验,谈一谈技校班主任的管理工作。
一、要有吃苦受累的思想准备
班主任工作不是谁都愿意承担的,也不是谁都可以承担的,尤其是职业学校。技校学生来源复杂,学习基础普遍较差。他们具有品德发展不够健全,责任心缺乏,自身心理素质普遍较差,个性心理、自制力不稳定,意志力薄弱,自信心不足,成就感低等不同于普通高中学生素质的特殊性。因而,把一盘散沙的学生凝聚成一个团体将有很大的难度。班主任工作要比任课教师多付出几倍的努力。笔者接手的这个班级是学校的“题问班级”,全班男生心特别齐,在第一学期时曾四处打架,所有男生一起上,而女生也是异口同声地支持男生。但越是这样的班级,越能锻炼一个人,对于一名教师来说,只有带过这样的班级,并将这个班级带好,才能算是一名好的教师。
在接下这个班后,笔者做好了管理计划。首先,去掉惯常的“有色眼镜”,以发展的眼光,满腔热情地对待班级每一位学生,把每一位学生都看成独特的个人、发展的个人,都是可塑之材;把全班40多名学生的基本情况掌握清楚,做到心中有数,并与每个学生至少详谈一次,了解每一个人的思想动态;建立问题学生的心理档案,追踪调查,关注进展,发现问题及时引导和帮助。其次,既不以成绩作为唯一的标准来衡量一个学生是“好生”还是“差生”,也不绝对地以过去的档案记录来看待每个学生。帮助学生正面评价自己,正视现实和压力,乐观向上地面对困难,学会自我接纳、自我欣赏。在自己没课的时候尽可能地多在班级随堂听课,监督管理每一个学生。然后利用班会时间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开设心理讲座,引导学生采用合理的心理保健方法进行有效的自我调节和情绪控制。
二、班主任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
因为生源复杂,班主任要面临的情况也是多种多样的。通过笔者对相关资料的分析,可以发现,技校学生的心理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考不上高中,感觉低人一等,在家人朋友面前抬不起头,表现极为消沉。
2.家人对学生的失望,导致学生破罐子破摔。
3.因为家庭经济条件差而无法继续上高中,所以既不满现状又无处发泄。
4.学生成长于单亲家庭、离异后结合家庭,性格孤僻。
由于上述原因,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为:睡觉、说话、不看书、不听讲,严重的甚至顶撞教师。作为班主任,在处理这些问题时,难免就会与学生出现冲突。但笔者注意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多与他们沟通谈心,生活上给予帮助,从根本上转变了师生之间的关系,毕业时这些学生都成为了合格的好学生。
三、技校班主任的最主要工作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只有先学会做人,知识才会有用,所以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就尤其重要。为此,班主任工作要重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身心健康教育。“言传身教”不是一句空话,用自己的知识、感情、人生观、道德观去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笔者把自己工作以来的经验和社会上常见的成功或失败的例子讲给他们,为他们在踏上社会的第一步上把握好方向。
班主任是学生人生旅途的引路人,是健康个性的培养者,心理治疗的工作者,担当着影响学生人生命运的重要角色。技校的学生所具有的特殊性,也为技校班主任的工作带来了艰巨性和挑战性。
1986年,她迈出了人生创业的第一步,先到郑州一家服装裁剪班学习服装裁剪技术,接着,又到上海服装进修学院学习两年。
1988年金秋时节,她回到了泌阳县城,靠一把剪刀起家,在商城南头租赁了四间民房,办起了全县第一家服装裁剪培训班,这便是民政技校的前身,她既当校长,又当老师。创业之初,所收学员,了了无几。常常入不抵出。没有生源,她就白天办班讲课,晚上提着浆糊桶沿着大街张贴广告,扩大宣传面;没有资金,她就东挪西借;没有课桌,她就把家里的家俱拆散改制;没有设备,她就让一些学员自带机器;由于创业之初条件艰苦,冬天常常是冻的双手红肿。夏天热的全身出痱子,经过一年苦心经营,结果却是大失所望,不但没有获得利润,还赔了不少。家里埋怨、个人烦恼一起袭来,真是欲哭无泪。她一个人走在大街上,思索着如何把培训班办好,办出成效来。“恒心搭起通天,勇气吹开智慧门”。在认真总结一年来的办学经历的同时,她明白了一条真理:只要坚守“诚信”二字,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第二年,她贷款5万元,增添教学设备,聘请了10多名教职工,民政技校正式挂牌成立(此名一直沿用至今),按照正规的办学模式,制订各项管理制度。并向学员做了两条承诺:一是凡来该校学习的学员,本期学不会的,下期免费继续再学,直到学会为止;二是凡来校的学员毕业后,由学校负责就业。当时,这在泌阳县城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而这些年来她也是一直信守着这两条承诺。办学之初,学校负债累累,为了给老师发工资,她就到处借款、贷款,银行不让贷了,她就找亲戚朋友借,自己可以不拿一分钱.但也要保证教师的工资兑现。
当年为了给毕业的学员找到工作,她亲自带着20多个学员来到深圳。由于当时泌阳的经济还不发达,农村普遍都很穷,有的学员出门连路费都没有,一路上.她给她们购买车票,安排住宿。初到深圳,当时人生地不熟,她把学员先安排住下后.就冒着南方的高温一个厂一个厂的跑,了解招工信息,向他们推荐自己的学员、自己的学校,渴了就着水管喝,饿了就简单地买碗面吃,一天下来全身跟散了架一样。可是第二天还要继续跑,就这样,第一次在深圳跑了1一个多星期,才算把她带的20来个学员全部安排进了厂。当她回到泌阳时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又黑又瘦,自己刚满1岁的小女儿都不认识她了。当时禹宗圻的泪一下子流出来了。第一次到深圳虽然吃了许多的苦.但也有不小的收获,通过与各个厂家的接触,了解到不少招工的信息,知道了厂家的用人需求,也使他们了解到河南省泌阳县有一所民政技校,为以后安置学员就业打下了基础,也更加坚定了她的办学信心。
金碑银碑,不如学员的口碑。由于她业务精,守信用,学员逐渐多了起来,就这样又干了一年,情况大有好转,除还完欠债,还有盈余.她用这些钱又添置了缝纫机、学员寝室床位、用具。为拓展业务,根据我县国营企业职工需要劳保服的信息,成立了校办服装厂,到各企业联系加工制作工作服,增加了经营收入,从而奠定了民政技校的基础。
想干一番事业难,女人要想干一番事业就更难,因为她离不开家庭的支持。为了不影响办学,女儿是婆婆带大的,儿子不到l岁就送回了娘家。她和丈夫全身心的投入到办学之中。丈夫郝义成是她的坚强后盾,为了学校的管理,常年住在学校,既是副校长,又是教师,既是管理员,又是修理工。最终积劳成疾,于2010年春病逝,为民政技校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一生。禹宗圻失去了亲爱的丈夫。也失去了工作中坚强的后盾。但她化悲痛为力量,继续把民政技校办好。
20多年来,泌阳县民政技校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人才辈出。先后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10多万各类合格专业技术人才,社会就业率达95%以上,解决了大量下岗职工、退伍军人、社会青年的再就业问题。每年为我县挣回劳务收入上亿元,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农村脱贫致富,为减轻社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深得用人单位、学员家长和社会的信任与好评。
在困难中起步,在拼搏中发展,在发展中振兴,一把剪刀创出了辉煌。如今,经过20多年的风霜雪雨,民政技校已拥有了一支40余人的教师队伍,其中有大专以上学历8人,中专以上学历1 0多人,高级工程师3人,高级教师8人,中级职称28人。现代化计算机房及各类实习实训设备配备齐全,学校由当初服装剪裁缝纫一个专业已已经发展为厨师、计算机、电工电焊、美容美发、家政服务、车工钳工等13个专业,每期可容纳在校生500余人,成为我县规模最大的民营职业技术技术学校。
泰山庙乡男青年张德钊,在民政技校文秘和财会专业培训后,现在已升任广东深圳一家皮革公司的总经理,在2009年时年薪就达20多万元。马谷田镇青年涂付培,在民政技校焊工专业培训后现在武汉船厂当高级焊工。唐河县大河屯镇农民齐乾成,在民政技校服装专业培训后,现在当上了深圳天成服装贸易公司总经理,走上了主要领导岗位。他们二人年收入均在10万元以上。
好雨润物细无声,以诚相交情意厚。长期以来,民政技校向浙江绍兴“商盈进出口”的大型服装贸易企业输送了大量技术工人,双方建立了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合作关系。“你们把大量优秀学员输送到绍兴,我们为什么不能把工厂设在泌阳?”商盈进出口公司总经理吴健萌发了在泌阳投资办厂的想法。2011年3月,浙江绍兴商盈进出口公司与泌阳县人民政府签订了丰盈制衣有限公司的投资协议。
2012年9月丰盈制衣一期项目顺利投产,拥有200多名工人和6条大型服装生产线,每月生产的女士服装可达到10万件以上。但仍然难以满足来自欧洲和北美的巨大需求。丰盈制衣二期项目投产之后,就可容纳800多名工人,每月生产能力可以上升到40多万件。丰盈制衣的美好前景,引起了德国一家服装贸易公司的高度关注。从2012年10月份以来,德国泰克服装贸易公司多次代表来泌阳县,考察丰盈制衣的生产经营情况,对该厂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予以高度的评价。这家德国企业准备近期在泌阳县兴建大型服装加工厂,一期投资为1230万欧元,折合人民币超过一亿元。
这家德国企业还准备继续追加投资,在泌阳县开办一家布料水洗厂,对布料进行防静电、酴甲醛、防缩水等技术处理,以满足欧洲消费者对服装的苛刻要求。布料水洗厂的出现延长了服装加工企业的上游产业链条,大型布料水洗厂在河南全省都屈指可数。如果泌阳县建成了布料水洗厂,就可为周边市县的服装加工厂提供经过技术处理的高端环保布料。
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获。20多年来,各级领导多次来学校视察指导,学校先后被省、市授予“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定点培训机构”“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河南省阳光工程品牌学校”“劳务输出先进单位”“驻马店市巾帼科技培训基地”等20多项荣誉称号,被省劳动厅评为“优秀办学单位”。她本人也多次受到国家和省、市县多级政府的表彰,曾荣获“全国老区妇女创业标兵”“省先进工作者”“省劳动模范”市“星火带头人”市“三八红旗手”“位秀创业女性”等荣誉称号,被县政府授予“十强星火带头人”,并被推荐为泌阳县政协委员。
她从平凡中走来,经过20多年的风风雨雨,洒下了一路汗水,也收获了几多感悟。
第一点:女人创业难。女同志要成就一番事业,需要承担社会、家庭等方方面面的压力,比男同志要付出成倍的艰辛。在社会上女同志在处理人际关系、自身体力等多方面都受到一定的局限,在家庭,上有老,下有小,还要料理家务,相夫教子。因此,女同志想做点事,更是难上加难。社会上有人说她坚强,殊不知暗地里流下了多少泪水;有人说她成功,殊不知成功的背后是一路艰辛。
第二点:女人当自强。人类的翻身解放首先体现在男女平等,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女人不是月亮,不能一辈子生活在男人的光环里。女人要有自己的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就要有自己的事业,就要有自己的作为。20多年创业得来的经验就是世界上只有想不到的事,没有干不成的事。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篓敢想敢做,敢立潮头,不怕吃苦、不怕挫折、永不言败、自强不息。
【关键词】 以人为本;技校生;职业指导;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9-00-01
目前,随着我国就业制度的转变以及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许多学生面临就业时无所适从,找不到理想的适合自己的职业。毕业生安置的不好,对在校生有很大影响,为了让学生顺利就业,能更好地做到人职匹配,我们认为技工学校除了开好《职业指导》课和学校成立职业指导办公室亲自抓职业指导外,“以人为本”创新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不可忽视。
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现在的技校生来源比较复杂,素质参差不齐,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心理素质较差。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在新生一入校时,我们就对学生进行“我能行”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着重解决学生中较普遍的心理问题,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品格,使他们能够正确地分析自己、把握自己,勇敢地面对困难、面对挫折,最终战胜自我,取得成功,真正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第一,“相信自己可以,努力争取能行”。
培养学生乐观自信,具有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从容不迫的心理状态,自如地、有秩序地对付外在压力。
第二,“认真分析自己,正确对待自己”。
“人贵有自知之明”,教育学生正确客观地认识自我,在与别人的对比中找自己的优势,了解自己的能力、性格、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强项。技校生由于学历低,但我们的动手能力强,要对自己充满自信。求职时要充分估计自己的优势,要有在诸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的信心。
第三,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健康心理。
学生的主要活动是学习,要时时处处表现自己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和积极的探索者。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和自强不息、力争上游的信心和勇气。
第四,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培养学生具有坚韧不拔的品质,艰苦创业,不怕困难,面对困难和挫折,不灰心丧气,而是积极应对,克服困难,战胜挫折。在不同的岗位上任劳任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例如,我07级财会专业学生张丽,在校是学生会干部,曾在全市技能竞赛中得过奖,她的理想是毕业后当一名出色的财会人员。由于当前社会上一般财会人员供大于求,造成财会人员找工作很难。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教育财会专业的学生要调整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先就业。后经我们推荐她到XX纸业有限公司做了一名普通的工人。刚开始,她对这一陌生、艰苦、枯燥的工作很不适应,但张丽想到教师说过,找一份工作不容易,就硬着头皮留了下来。不到一年时间,张丽不但适应了这一工作,而且干的相当出色。半年就当上了班长。后来公司了解到她在财会方面的特长就把她调到财务科工作。张丽并没有因为自己在微机操作方面有一技之长而骄傲,而是虚心向领导和老同志请教,了解公司业务往来情况,短时间熟悉了公司业务。现在,张丽已经成了该公司财务科的业务骨干。
二、做好三个指导,提高学生的择业观念
“职业指导”旨在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就业信息,了解自身个性特点,从而准确择业、合理就业,为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在职业教育中坚持三个指导的作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是指导学生树立与市场经济和就业制度相适应的就业观念,改变过去那种“做雇主的雇工”的观念,为“做自己的雇工”的观念。
二是指导学生学会了解社会需求,获取就业信息的作法,要求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用人制度、就业法规、市场要求、职业规范等就业信息,为将来择业定位、就业铺路确立座标。
三是指导学生把社会需要和个性特点统一起来,适应现代社会,自我定位,走出就业误区,实现个人与职业的合理匹配。
三、教会一个推荐,提高学生自我销售水平
世界著名的公共关系学家卡耐基曾说过:推销是一种才华,一种艺术,有了这种才华,你就不愁吃,不愁穿了,因为当你学会推销自己,你几乎也可以推销任何可以推销的东西。就业指导是一个系统工程,仅仅局限于理论指导是不够的,效果也是不显著的,要让学生学会自我推销技术。
一是为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择业就业水平,我们每周召开一次班级自我推荐演讲会,积极参加每个学期年级举行的自我推荐演讲竞赛会,每年参加学校举行的职业指导自我推荐演讲总结表彰会;
二是要求学生根据学校专业的特点拟写“模拟招聘广告”,发招聘信息;
三是由教师指导,学生写求职书,在班级范围内交流筛选,择优推荐,然后由班级统一印发组织学习;
四是进行实地模拟面试。例如,我们组织老师当评委,对学生进行模拟训练。在参加山东矿机集团的面试前,学生进行了综合性模拟,第一关笔试,考察一些基本知识,第二关让学生组装一个零件,考察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第三关面试交谈,考察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专业知识,第四关五个人一个小组,为矿机产品做广告,考察学生的精神和组织领导才能等。通过以上实地训练,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自我推荐和自我销售的能力,为择业就业奠定了技能基础。
四、开展系列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为达到学生自己教育自己的目的,我们在学生中每学期都进行职业指导演讲比赛,职业指导征文比赛,求职模拟训练等活动。学生在准备和实施这些活动的过程中,要查阅大量的资料,要进行认真的分析总结,有些问题要请教有关方面的专家、权威人士,要深入到工矿企业进行社会调查,要到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学习访问。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学生在浓厚的职业气氛中,进一步明确了劳动力市场需求状况,掌握了就业政策,端正了就业观念,学会了求职技巧,激发了创业动机。
五、开展创业教育,提高学生创业意识,增长创业本领
开展创业教育,实施创业教育就是让学生树立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增长创业本领,去主动适应社会,自谋职业出路,实现自身价值。
首先,我们利用班会在班级中组织创业途径和创业意义的讲座,并让学生展开社会调查,了解企业的创业过程。
第二,我们组织学生参加颇具规模的个体企业,特别是聘请优秀个体企业家讲创业的发展史、奋斗史,对学生触动很大,萌生了自我创业的意识。
关键词:机械基础 教学改革 学习兴趣
机械基础是技校机械加工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是让学生掌握从事机械类工作所必须具有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技能,并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基础。机械基础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均很强的课程,随着新形势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如今这门课的教学需要,所以有必要对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方式进行变革。为了突出技校的教学特点,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就该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实践环节等方面的问题,浅谈一些个人体会。
1.机械基础传统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1.1.生源质量低
1.1.1.年龄差别:由于初中没有读完,在家闲呆的学生和已毕业多年往届毕业生之间年龄的差别。
1.1.2.社会阅历:在工厂打过工的,从事过机加、钳工等工作的,在餐饮饭店做过厨师和服务生,在社区当过保安的,在部队当过兵的,与初中没有读完的顽劣成性独生子之差。
1.1.3.地域之差:从外省边远农村,农民子弟与城市中等收入家庭子弟,生活成长环境差别。
1.1.4.知识能力:有专科毕业生、普通高中、初中没有毕业的学生之间的差异,大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文化基础较差。
1.1.5.家庭状况:有父母在外打工、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还有不少单亲家庭的自控能力差,厌学现象严重,玩游戏、沉迷网络。
1.1.6.行为习惯的差异:年龄大,农村孩子能吃苦,阅历丰富,自理能力强,肯钻研;年龄小,城市单亲子弟, 中学没有读完顽劣子弟的行为习惯,自理能力和自觉性较差。
1.2.传统理论教学难以调动学生积极性
机械基础传统教学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而理论学习较为抽象,没有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加之理论知识内容较为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往往都是死记硬背,因此学习积极性不大。 部分学生文化基础知识薄弱,学习目的不明确,课堂纪律松散,不愿意听讲,“混日子”“厌学”情绪比较普遍,对机械设备、机械常识了解甚少。面对学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实行目标引导,专业指导设置因人而异。了解每个学生个性特征,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学习专业课产生兴趣,精心设计课堂层次和教学环境效果,提高学生学习、动手及思维能力。
1.3.实行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传统课程下的机械基础受众不明确,教师多照本宣科,学生缺乏实践的机会,使得本来很实用的学科变成了“纸上谈兵”。 而新课程下的机械基础只针对有所关联的专业进行开设,且在课程的设置上坚持改革、发展和创新,强调的是基础过程的课程体系建设,强调教师的教学能力,突出的是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先进性。并以操作性为重点。
2.对于《机械基础》传统教学模式的改进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对于机械基础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了一些改革,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
2.1.先实践教学再理论教学,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果把机械基础比作是一部电影剧本,里面有很多台词,以往是老师作为演员,按剧本里的台词把要说的话给念白出来,学生只要当观众,进行附和就行了。但是新课程则要求转换角色,即学生当演员,老师当观众,同时还要对学生的演技进行评判。特别是在实践时,更要以学生为主角,以他们真正掌握所学知识为标准。技校学生大部分对于机械方面的各种名词概念从未听过,几乎没有见过机床设备。而传统教学模式一开始就是理论教学,学生对于没有接触过的各种抽象的理论知识,无法理解,在课程教学的初期很难产生学习兴趣,对以后的学习也就没有积极性了。而在理论教学之前,先进行实践教学,让学生亲身去实习场地参观或者直接参与拆装实训,则能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性。
2.2.理论教学与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事物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兴趣
在新的教学形势下,教师上课时如果仍然照本宣科地讲解,学生由于基础较差,无法理解老师所讲的知识内容,对于学习会越来越没兴趣,最终产生厌学情绪,“反正听不懂,也就不学了”,甚至破罐子破摔。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想办法将书本上的知识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相结合,让学生能将理论知识与平时所见的东西相关联,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针对技校学生自制力差、纪律性差的特点,上课时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听课及参与课堂学习情况,要避免出现关注的“盲点”,以免学生放松自己或感到自卑。在讲课过程中还要时刻注意学生的表情,力争从他们的表情获取他们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营造既严肃又活跃的课堂气氛,首先教师要有和蔼的态度,尽量使用赞扬性的语言,不采用批评性语言;其次,教师应该用幽默生动的语言传授知识,借用风趣的语言,将枯燥的概念和理论、繁重沉闷的知识化为轻松愉快。
例如,在讲解齿轮轮系部分轮系的传动比的变化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坐公交时经常可以看到司机师傅用右手拨动右侧的拨杆,为什么随着拨杆位置的变化,汽车行驶的速度会时快时慢?然后让学生讨论,最后让学生说出讨论的结果,教师再告诉学生,司机拨动拨杆是在调整汽车变速箱里齿轮轮系中的齿轮位置,从而改变轮系的传动比,从而改变汽车行驶的速度。经过这样的过程,既可以调节课堂气氛,又可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3.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板书结合挂图辅以少量的教具模型,进行讲解分析。教学手段较为单调,理论知识抽象并且枯燥乏味,课堂气氛也不够活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针对这些问题,可以使用新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2.3.1.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老师利用板书+模型+实物再辅以挂图进行教学,老师讲得很卖力、很详细,但学生却听得云山雾罩,效果很不理想。多媒体教学则能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可以将各种零件的外形、内部结构、传动机构中各个零件的相对运动通过Flash等计算机软件演示给学生看,学生通过观看三维动态画面演示,能够很容易地理解各种机构的运动原理。这样可以使教学内容更为生动,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3.2.进行“开放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尝试。在实际生活中,学生接触机械较少,有些学生对机械更是一无所知。而在教学过程当中,学生没有动手操作的机会。但是学生一般会有很强的好奇心,也十分渴望动手操作,因此可以尽量利用现有条件进行“开放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尝试。
例如,在讲解铰链四杆机构这一章节时,因为内容较为抽象,学生一般难以理解。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给他们一些长度不一的木片,让学生用螺栓螺母将木片组装成简易的四杆机构,并让学生对照课本上的四杆机构的类型以及运动原理,对自己组装的四杆机构进行观察、讨论。最后将各组的讨论结果向全班展示,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3.3.课堂教学内容要有一定的梯度。因为技校学生基础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在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内容时,应根据不同基础学生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分别提出要求。此外在学习中学生经常感到教学内容繁杂零散,缺乏系统性。对此,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归纳小结的能力。这样能使知识进一步系统化、条理化,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3.4. 课后总结,综合评价,及时反馈认知信息
课后总结与及时反馈可以使学生知道自己的知觉是否正确,使教师能根据反馈的信息来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同时反馈具有激发学习动机的作用,学生得到教师的肯定后,会产生成就感,这样又会激发学习的主动性。总结与反馈不仅是帮助学生学懂学好的良好方法,同时也是师生间信息互动的良好平台,且增进了师生间的感情与友谊。
总之,面临新的形势,机械基础课程的任课教师要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能利用较为先进的教学方法,理论结合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为学生今后的深造或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牟玉波.怎样培养职校生学习《机械基础》的兴趣.吉林教育,2010.1.
[2]杨胜卫.《机械基础》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广西农业机械化,2005.4.
[3]张英梅.技校机械基础课堂教学如何实施探究性学习.中等职业教育,2010.1.
关键词:技校烹饪课 教学效果 兴趣 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饮食口味和饮食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使学生真正的学到知识,掌握过硬的技能,是当前技校烹饪课教学第一任务。学生做好菜,不在于做了多少,而在于是否用心去做,不仅要出效果,还要有所创新,这就给我们技工学校烹饪课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想达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效果,就要多想办法,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切实提高教学效果,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现在的技校学生,基本上都是“90后”,来自城市家庭的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农村的学生也大都差不多,虽不能说娇生惯养,但也是家里的宝贝。这些学生从性格上来说都比较犟,不听从老师教诲,对待什么事情都持无所谓的态度。这就给技校教育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成为我们应该认真思索、认真考虑的问题。笔者作为从教多年的烹饪课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尝试对这一问题进行一定的思考和总结。
一、提高烹饪教学的师资力量,培养合格的教学人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烹饪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由原来的温饱已经提高到了现在的营养,不仅要求食物的口味要好,而且营养的把握要合理,新鲜度要好,还要让人赏心悦目。因此,对从事烹饪行业的人员也提出了新要求。学校烹饪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懂得做出可口的菜肴,而且要懂得食物的养生之道。过去,我们对这一问题不太重视,至少是重视得不全面,学校从总体上没有要求,再加上教师不向这方面考虑,导致技校毕业生知识和操作技能都不够过硬。他们在社会上就业的竞争能力不够过硬,找不到好的单位,甚至很难就业。要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我们的教师队伍就必须过硬,必须专业过硬、德才兼备。用时髦的话说,也就是现在教育行业所提倡的“双师型”教师,既有过硬的理论知识,又有过硬的操作技能,而且对知识的把握做到与时俱进,站在行业的前沿,同时还能带好学生,这就是技工学校当前紧缺的人才。这种人才不会凭空出现,需要正确的政策引导和教师自身的努力,还要有学校和企业的联合,让教师能不断地充实和提高自己,以达到“过硬”的要求。过去,由于政策不到位,导致企业和学校的沟通和联系不够,教师不能很好地到企业去观察和充实自己,很少接触社会最前沿的资讯,这就需要学校给予帮助,把老师送出去,从企业和社会中吸取精华。这是培养合格教学人才的一个重点。
二、注重学生专业情趣的培养,以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在技工学校的烹饪教学中,学生刚开始学习时觉得有趣,是由于对烹饪专业充满期望,比如:上实践课可以烧菜吃,这是他们感兴趣的。但是时间一长笔者发现有的学生是一如既往地认真学习,可是有一部分同学就不行了,对烹饪的兴趣消失了。举一个例子,烹饪专业平时大量的切功训练,每次都切那几种菜,反复下来,兴趣全无。特别是理论课,对技校学生而言是如坐针毡,他们没有意识到理论学习的重要性,更不能将理论知识和实践很好地结合。烹饪专业要想技能过硬,凭的还是勤学苦练。怎样来培养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通过启发,让学生认清自己的专业能力
帮助学生认清自己专业能力可以从多方面入手,但是有一个重要前提是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可以通过聊天、无记名讨论,或者小小的比赛,让学生来评价打分,老师最后点评。启发可以说是最有效的方法,通过启发,也许会使学生有所触动,从而改变自己,在专业学习方面有大的突破。
2.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认识的客观规律就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进到了较高一级的程度。根据认识的客观规律,在教学中就可以对原有的教学模式加以调整,可以让学生先接触实际,然后再接触理论,理论学习完之后再加以实践,这样学生的记忆就会加深,学生有了成就感,学习兴趣自然就提高了。
3.要不断改变教学方法,合理满足学生的需求
教学的客观规律就是因材施教,由于阅历和性格的不同,学生有自己喜欢的烹调方法和菜肴,我们技校教学要很好地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要求,根据学生的情况,掌握他们的心理需求,不断更新,并合理安排课程,使课程更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从而提高学生兴趣。
4.开展别具特色的互动,激发学习兴趣
古人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以说,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没有兴趣的学习达不到好的学习效果,也降低了教学质量,老师也会失去教学信心。学生处在青春期,根据心理学分析,正是好动时期,对新奇的事物有种求知的欲望,所以在教学中就要常理教学,发展任务引领,使学生自己来探究、钻研,得出最终的结果,这样既能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又提高了学生独创的能力。
三、奖惩分明,不断施加压力
大庆铁人王进喜有一句名言:“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这句话说明了人要有压力才有动力。教育学理论证明,人在一定的适度压力之下,可以发挥出较大的潜能。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给学生施加一定的压力,可以促使学生进步,但要把握得当,有张有弛。对于表现好的学生给予一定奖励,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其他的,让其他同学知道表现好和表现不好有差距,从而产生紧迫感,促使他们进步,使每个人都能找到正确的方向。
四、烹饪教学要有创新精神
创新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吸引学生的一个要点,要想在教学中有创新,就要时刻了解社会餐饮业的现状、所采用的工艺和发展方向,从而开发新产品,创造新的成果。在丰富的知识技能和对市场全面了解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而不是简单地去学去听,要做到举一反三。学校和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创造环境和发展空间,鼓励创新,帮助学生在今后的就业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 技工院校 职业素养 口语教学
美国成功学大师卡耐基曾说:“一个人的成功,15%是靠他的专业知识技能,85%是靠他的口才交际能力。”在当代社会生活中,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每一位职场人士迈入成功的必备素养。技工院校(后简称“技校”)学生毕业后将直接走进社会,故技校语文口语课程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为目标,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口语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学习心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考核上大胆创新,打造活泼生动、富有职业色彩的口语课堂。
一、技校语文口语教学现状
1.学校轻视语文口语课程教学
为了迎合家长和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要求,当前大部分技校过于突出专业课程的地位,认为语文、数学和英语等文化基础课程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意义不大,可有可无,在制订人才培养计划时优先安排专业课程,不断加大专业课程的比例,待排满专业课程后再“见缝插针”般“塞”进文化基础课程,不断压缩课时。《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里规定,必修教学时数为224―272,一般专业教学时数不得少于224,对语文要求较高的专业教学时数应达到272,但实际上多数的技校语文课时远远低于大纲的标准。以笔者学校为例,语文课程已被压缩为40学时,只占《大纲》规定的五分之一。考虑到语文课程一般由口语和应用文写作训练组成,即能分配给口语教学的学时只有20左右,学时捉襟见肘,学生口语训练成效甚微。
2.学生参与课堂口语教学度低。
技校学生大多是中考、高考的落选者,中学期间就有了厌学情绪,进入技校后对学习抱有功利心态,认为读技校就是为了学一门技术,只愿意学习专业课程,对“语、数、外”等基础文化课程有排斥、抵触情绪,在语文课堂上常常表现得漠然、倦怠的样子,不愿配合口语训练。同时,大部分技校学生来自农村,家长忙于外出打工,对孩子的学习无法顾及,学生在中小学学习期间得到锻炼的机会不多,在正式场合说话或忸怩胆怯,缺乏自信;或口齿不清,逻辑混乱;或语言粗俗,缺乏涵养。如此种种,使得学生在技校语文口语训练课堂上表现不积极,参与口语教学度低下,难以形成轻松活泼的口语课堂氛围,口语教学效果欠佳。
3.教师实施口语教学缺少积极性、创造性。
技校教学计划对口语教学的不重视,以及技校学生对口语教学的不配合,使得一些教师对口语教学持消极心态。既然课时短缺,学生又不愿意开口说话,那就采用单向的“满堂灌”方式上课,完成教学任务即可,自己乐得轻松,学生也乐得自在,皆大欢喜。
当然,并非所有教师都是悲观消极的,也有一些语文教师希望在口语课上能够吸引学生,实实在在地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但由于他们的教学观念滞后,对技校学生专业不了解,忽视学生的职业素养,未能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角度出发开展教学,无法真正实现与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内容相结合,教学内容保守,教学设计缺乏创新,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故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二、以语文口语教学为载体培养职业素养
1.职业素养概念界定。
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
2.培养良好职业素养的重要性。
职业素养是决定职场成败的关键因素,是职场制胜、事业成功的第一法宝,是人才选拔的第一标准,是改变命运的钥匙。技校学生实际上是“半个社会人”,一只脚在校园,另一只脚已踏上社会。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有利于学生完成从“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过渡,助力学生寻得理想的职业岗位,为日后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语文口语教学是培养良好职业素养的有效载体。
首先,通过口语教学训练,让学生敢说话、会说话,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与分析能力,往往能赢得职场的主动性,在工作中左右逢源。其次,通过口语训练内容的甄选,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培养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如“即席发言”训练,让学生谈谈对工匠精神的看法,比对大国工匠的职业道德,内化为个人追求。最后,通过口语n程中对学生本专业各种职场情景的模拟,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自己未来的专业文化氛围,既能调动学生上口语课的参与积极性,又能间接地加深学生对未来专业工作的了解。
三、改革语文口语教学的策略
1.结合专业设计教学内容,对接培养职业素养。
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必须服务于职业工作中语言能力的需要,“人文性”应与专业人才的职业素养、职业精神相联系。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口才,让学生具备较强的职业交际能力,口语课程应该力求贴近学生的专业和工作,这就要求口语课程需与专业相结合,突出专业特色。在构建教学内容时,应向专业教师请教,根据职场实际场景设置相应的语文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让教学内容融入学生的职业期待、职业规划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以汽车专业为例,在讲“协商训练”时,设置客户对汽车销售和售后各环节的投诉,如客户投诉优惠价格货不对版、投诉提车等待时间过长、投诉汽车使用过程中频出问题等;讲“演讲训练”时,命题“我的职业梦想”,让学生畅谈汽车行业职业之旅,描绘职业蓝图;讲“模拟应聘”时,设置广汽丰田4S店招聘汽车销售、维修接待与机电维修人员若干名的情境,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职位进行面试……在口语教学中嵌入职业元素,让学生觉得上语文课有用、实用,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
2.营造畅所欲言的课堂气氛,加强培养职业素养。
口语教学不用局限于口语主题的教学内容,还可渗入应用文教学和阅读教学当中,教师要善于不失时机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开口说话,包括课堂讨论、学习成果汇报、畅谈学习体会与收获等。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给学生创建一个展现自我才华的平台,笔者把每节课前的5分钟交给学生自主支配,命名为“请你听我说”,学生自由讲演,形式题材不限,科普、文学、历史、旅游,甚至笑话、脑筋急转弯皆可,关键是让学生就地取材,主动开口。总之,教师善于捕捉、创造机会让学生畅所欲言,方能让学生“站起来-走上来-说出来”,有效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与羞赧心理,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对职业素养的培养意义重大。
3.组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提升培养职业素养。
学生对于亲自参与的事件会特别关注和感兴趣。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就是让学生脑、心、手、口并用,积极主动参与口语教学活动。教师可根据校园生活、社会生活和职业生活确定活动内容,设计活动项目,创设活动情境。通过举办朗诵会、演讲比赛、阅读分享会、社会调查等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演,培养职业理想和职业情感。教师在课堂上尽量做到:让学生收集、分析、处理信息;让学生自己发现、提出、思考、分析、解决问题;让学生组建团队,分工合作;让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完善;让学生归纳、总结。教师要设计好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提出要完成的任务和课堂的要求,并随时做好辅助和引导工作。
4.灵活采用多元评价模式,夯实培养职业素养。
(1)评价内容多元化
口语教学不仅要考核学生的表达技巧和效果,更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包括对道德情操、职业态度的评价;对与人合作、团队精神的评价;对学习能力、创新精神的评价。
(2)评价形式多元化
既可以用个人口试形式,如演讲、叙述等,又可以合作表演形式,如协商、模拟应聘,还可以小组成果汇报方式,如访谈。尽量采用开放性的话题,让学生自由选择,通过自主、合作和探究完成任务。
(3)评价时间多元化
改变传统的侧重“终期性评价”的做法,将“过程性评价”与“终期性评价”相结合,把平时评价、期中评价与期末评价以4∶3∶3的比例M行分配,有意加大平时的评价比重,促使学生重视平时的课堂口语实践。
(4)评价主体多元化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评价要有学生的参与,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评价结果中,学生自己或者是学生评审小组的意见要有一定比重,从而体现教育的公平与民主。对于评价他人的表现,学生尤为积极,往往会出现七嘴八舌的热闹场面,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形成自己的见解,这样体现了评价的公开性和公平性。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西方人认为人们赖以生存和竞争的三大战略武器是:原子、美钞和口才,现在他们认为人们赖以生存和竞争的三大战略武器是:口才、金钱和电脑。由此可见,口才是赢得机遇和成功的关键武器,职业教育既应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这种“硬实力”,又应重视培养学生职业素养这种“软实力”,两条腿走路,以语文口语教学为载体,通过采用多样化的口语教学策略,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方能让学生赢在起跑线上,开启绚丽的职业生涯。
参考文献:
[1]康兴婵.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课外语文,2016(19).
[2]吴军.探究中职中文口语交际训练模式[J].中国校外教育,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