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岗位能力提升工作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培训师岗位能级激励机制
在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的情况下,企业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竞争力提高的关键则在于提高员工的素质。当前已经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非常快,需要人们树立起终身学习的信念。企业培训是顺应时代的必然趋势,是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林放,2009)。企业培训不仅可以增进新员工知识、改善员工工作态度、增强员工工作技能等多个方面提高受训者的综合能力,而且有效的企业培训还可以改善企业员工行为绩效,减少企业员工流失率(李辉等,2011)。但目前企业培训的效果总体上不是很理想(陈奎伟等,2009),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企业培训管理方面存在不足,企业培训师缺乏相应的激励来提高培训效果。
为了提高企业培训师的积极性,既要有物质方面的激励,也要满足其在事业上成功的追求。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培训中心(简称上汽培训中心)实行“双通道”晋升模式,通过培训师岗位能级评定,有效地提高了培训师队伍的积极性,为提高集团的培训效果打下了良好基础。
一 培训师岗位能级评定工作开展的背景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培训中心隶属于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汽集团),它既是上汽集团教育培训管理机构,也是上汽集团中高级人才的培训基地,同时还是上海市汽车行业协会培训基地。上汽培训中心在长期的教育培训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支以自有专职培训师为主导,行业内各级领导、专家,以及社会兼职培训师为主体的培训师队伍。自有专职培训师(以下简称培训师)作为上汽培训中心创造价值的核心群体,如何有效地调动培训师工作的积极性,更好地激励培训师,帮助培训师实现职业发展,一直是上汽培训中心长期思考的问题,也是上汽集团人力资源部非常关注的问题。
自2008年,在上汽集团人力资源部的大力支持下,上汽培训中心就从培训师岗位入手,着力探索建立如何有效地评价培训师的能力现状,帮助培训师正确地认识自己,并通过培养不断提升培训师岗位工作能力的有效新机制。通过近三年的努力,在充分借鉴国家《企业培训师》职业标准、上汽集团工程技术人员岗位能级评价标准,同时深入分析培训师岗位的工作特点,在广泛研讨,多方调研的基础上,基本形成了上汽培训中心培训师岗位能级评价体系。
培训师岗位能级评价体系的建立是上汽培训中心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项有力举措。通过这一机制的建立,一是基本形成了公平、公正、公开的培训师岗位能级评价方法,帮助培训师正确地认识自身的能力现状,从而明确未来的知识、技能提高方向;二是提供专业发展通道,改变员工职业发展模式,将以往推动式的职业发展模式,改变为拉动式的职业发展模式,将企业让员工学,改变为员工自己要求学,引导培训师不断提升岗位工作能级;三是为培训师的成长、成才、成功,建立了科学有效的管理平台和激励机制;四是为培训师的薪酬调整、教育培训、职业发展工作奠定基础,完善了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二 培训师岗位能级评定工作的要求
第一,规范性。培训师岗位能级评定工作是一种新机制的建立。在工作之初,上汽培训中心就非常重视该工作开展的规范性,重新修订了《培训师岗位能级评聘管理办法》,明确了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建立了培训师岗位能级评定委员会,规范了评定的时间和流程等,为培训师岗位能级评定工作的开展提供制度上的保障。
第二,整体性。在培训师岗位能级评定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上汽培训中心无论是在职业发展通道的设计,还是评价标准的设计,始终将培训师与上汽集团工程技术人员放在同一平台上,以充分体现上汽集团对人才要求的一致性。
第三,特殊性。在政策制订的过程中,上汽培训中心将新课程的开发能力及教学科研能力作为了培训师能力评价的重点,将授课量及授课满意度作为衡量培训师价值的主要依据,充分体现了企业培训师岗位的特殊性。
第四,操作性。在培训师岗位能级评定过程中,上汽培训中心采用了个人申报、管理部门初审、评委会打分相结合的方式,使整个评定过程更直观,评定工作更具操作性,也为后期员工职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参考。
三 培训师岗位能级评定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1.培训师“双通道”职业发展模型的构建
作为一家比较典型的国有企业,上汽培训中心在员工职业发展上长期实行的都是单一的行政发展序列,即员工岗位的提升主要是通过职位晋升来实现的,如专员晋升为主管、主管晋升为部门经理、部门经理晋升为总监。但这种单一的职业发展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员工的职业发展需求,职位的晋升一直被形象地比喻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这对于有效地激励和保留优秀人才是非常不利的。为了改善这种现状,2009年下半年开始,在充分借鉴上汽集团工程技术人员职业发展通道的基础上,上汽培训中心就以培训师岗位为试点,着手构建“双通道”的员工职业发展模型,即除了行政晋升序列外,还增加了技术能级晋升渠道,如图1(培训师岗位双通道职业发展模型)。
培训师岗位技术能级发展通道从一级开始一共分为六级。其中,六级培训师代表培训师岗位技术能级的最高级别。六级培训师即代表着企业培训师行业内的佼佼者,对行业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在发展通道中行政序列和技术能级序列可以实现互通。在双通道职业发展模型中,每位培训师都能够找到自己的职业定位,同时能够清晰地看到,自身未来的发展方向。培训师“双通道”职业发展模型的建立,为
培训师岗位能级评定工作的开展理清了方向。
图1培训师岗位双通道职业发展模型
2.培训师岗位工作分析
企业培训师作为一个相对特殊的职业,对于知识和技能的要求相对来说比较高,它是一个传播知识和技能的职业。对于培训师岗位工作特点的分析,是构建培训师岗位能级评价体系的基础。为了准确描述培训不同岗位职责和要求,上汽培训中心与华东师范大学合作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经理访谈、培训师个别访谈、查阅资料等多种方式对企业培训师的岗位工作特点进行了分析,发现企业培训师除了要具备教师的基本素质,如沟通能力好(普通话标准)、学习能力强、工作计划性和逻辑思维突出、外表端正等外,还要了解企业员工岗位工作特点,讲授的知识和技能不能脱离企业的生产和工作实际,具备良好的知识整理和提炼的能力。2008年下半年,结合分析调研的结果,上汽培训中心开始着手编制《培训师岗位工作说明书》,明确了培训师岗位的汇报关系、任职资格、能力素质要求和岗位职责描述等。《培训师岗位工作说明书》的建立,对培训师岗位的工作情况进行了规范,同时也为后期培训师岗位能级评价标准的制订奠定了基础。
3.培训师岗位能级评价标准的设定
有了培训师的职业发展通道,那么如何帮助培训师正确地定位?这就需要对一级到六级培训师制订清晰的、科学的、可评价的岗位能级评价标准。通过对培训师岗位工作特点的分析,基本明确了培训师的知识、技能、能力和工作职责要素,也基本形成了评价标准的主要指标体系。培训师岗位能级评价标准主要指标包括知识(20%)和技能经验(80%)。知识主要包括教育及工作背景、应用工具(外语/计算机运用程度)、培训师体系知识、专业知识(专业知识掌握程度/继续教育完成情况);技能经验主要涉及教学工作量、新课程开发、教学科研以及综合技能(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绩效考核、带教及指导)。培训师岗位能级评价标准框架形成后,上汽培训中心组织了专题研讨,广泛征询上汽集团人力资源部、企业领导和员工的意见,使标准在研讨中不断完善,并得到认可。
4.培训师岗位能级评定工作的展开
第一,设定评定原则。在培训师岗位能级评定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上汽培训中心严格遵循公平、公正、公开、公示的原则;设置梯度,逐级发展的原则;依据条件,注重实绩的原则;评聘结合,薪酬挂钩的原则。
第二,建立评定组织。组建由上汽培训中心领导、职能部门负责人、资深培训师等组成的培训师岗位能级评定委员会。明确评定委员会是培训师岗位能级评定工作的最高权力机构,同时明确评定委员会的职责、评定委员会的议事规则,为培训师岗位能级评定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组织上的保障。
第三,明确评定流程。评定流程依据评定原则设定,充分体现公开、公平、公正、公示的原则。评定流程从个人申报开始,即培训师可依据申报条件申报相应的培训师岗位技能等级,由所在部门的部门经理进行推荐,提出推荐岗位技能等级意见,再由教学督导部和行政人事部进行初步的资格审查,最后提交培训师岗位能级评定委员会进行评定。评定流程的明确,确保培训师岗位能级评定工作的顺利开展。
5.培训师岗位能级评定后期工作
培训师岗位能级评价体系的建立,评价并不是主要的目的,真正的目的是帮助培训师正确地认识自身的能力现状,从而明确未来职业发展的方向,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同成长。所以,评定工作结束后,需要重点做好评定结果的逐一反馈工作,提出培训师下一阶段职业发展的建议。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也需要提供必要的职业发展工具,如培训、带教、岗位轮换、下企业见习等,以满足员工的职业发展需求,同时人力资源主管部门还要依据培训师岗位能级评定结果,做好培训师的薪酬调整工作,合理地激励培训师。
四 推行培训师岗位能级评定工作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通过三年多的实践和探索,上汽培训中心的培训师岗位能级评定工作取得了预期成果,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他们不仅主动学习,时刻寻求提高自己的机会,同时,还能够积极探索,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培训工作上,如培训课程设计、培训方法。此外,在工作方法上主要还有三点值得关注的地方。
1.要获取企业领导层对该工作的全力支持
领导的高度重视,对于培训师岗位能级评定工作开展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在工作开展之前,要充分了解企业领导层对该工作的看法,将领导的意图正确地融入到方案的设计当中。在方案执行的过程中,要通过会议的形式主动汇报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寻求领导层对工作顺利推进的支持。在后期还要寻求领导对于激励配套方案的进一步支持,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该工作的顺利实施。
2.要正确认识“沟通”在培训师岗位能级评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任何一种新机制的建立要想取得成功,有效的沟通都是非常必要的,有效沟通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与领导层的有效沟通,可以获得领导对该工作的全力支持;二是与各部门间的沟通,可以获得各部门对该工作的理解;三是与新机制适用对象之间的沟通,可以使适用对象感觉到尊重,同时也可以打消他们的逆反心理。这三方面的沟通缺一不可。
(一)实践教学不能满足社会实际需求
目前,市场营销学的实践教学主要通过在仿真实训室,进行情景模拟,但是这样的模式难以让学生产生职业认同感,难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市场营销人才的培养应该面向各类公司、企业,能够灵活应对营销对象,开展市场营销策划与组织、运用推销技巧,具有一定的商务谈判能力,并且能够拥有法律知识和一定的现代企业管理能力。在实训室中,难以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实践教学方法主要集中在实训、顶岗实习等方式,实践教学方法亟需创新
(二)实践教学缺乏考核与评估体系
建立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市场营销学等应用性强的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评价工作的重要环节和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关键之一。技工学校没有根据中职教育的特征,有效地确立各学科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继而构建一种较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
(三)注重技能培养而忽视职业素养提升
技工学校学生市场营销学实践过程中,强化的是知识体系构建与职业技能提升,而缺乏对于学生职业素养提升教育,从而导致技工学校毕业的学生职业认知能力普遍偏差,对于所学专业的应用方向把握不准、没有契合实际的职业目标、缺乏完善的职业规划等。这种注重技能而缺乏系统性的职业认知教育,也会弱化实践教学效果。
二、技工学校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一)贯彻“能力本位+学生主体+实践导向”的教学指导思想
技工教育要求各类技工学校贯彻“能力本位,学生主体,实践导向”的教学指导思想,各类技工学校学生应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市场营销学》应用性极强,但是传统的理论教学,难以满足人才培养要求,过多强调理论也弱化了教学效果,因此,适用社会需求的市场营销学的课程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二)技工学校学生培养目标和要求的体现
中等职业学校又分为普通中专、职业中专、职业高中、成人中专、技工学校等五个类别。中等职业学校属于职业教育,主要培养生产一线的技能型人才,同时也承担着为高等学校输送人才的任务。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中等职业学校是以培养中、高级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其毕业生的主要出路在就业。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方向、培养目标的调整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密不可分,更重要的是来自于经济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巨大需求。技工学校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就是要加强学生的就业能力的培养,也就意味着技工学校的市场营销学必然强调技能应用。
(三)结合技工学校学生的特征培养人才的要求
技工学校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摇篮,招生对象主要是初中毕业生,生源层次不高,学制3年,学习期间,这些学生年龄不大,心理成熟度不高,文化素养不高,自我约束性不强,市场营销学过分纯理论教学,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这样的学生特征,市场营销学必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改革。
三、技工学校市场营销学的实践教学改革路径
(一)以“就业+创业”为导向的市场营销学教学模式创新
以“就业+创业”为导向的市场营销学教学模式创新就是要求市场营销学的教学过程中,构建与创业型组织、创业过程中的系统知识培训,培养学生的知识系统,传授就业与创业过程中的营销知识,包括商务运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创业营销知识、商务谈判能力等。成立创新创业工作室,孵化学生的一些小型创业项目,在这些项目中加强学生对于市场营销学知识的学习与实践运用,也就是说通过创业活动,服务于市场营销学的教学。
(二)基于岗位能力培养的市场营销课程体系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企业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企业日益重视营销工作,市场对于营销人才的需求旺盛。市场对于营销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但是社会营销人才培养难以匹配。因此,本文认为各个技工学校应该基于岗位能力培养,设置市场营销课程体系。通过师带徒制度、校企合作、校中企等模式提高学生对于岗位的适应能力,基于岗位培养学生的市场营销各方面技能,通过校企协同培养,根据企业需求,设置课程,以保险行业的市场营销人才为例,学生市场营销技能的实际运用能力非常重要,结合保险行业特征,培养学生保险行业的市场营销知识,包括客户沟通技巧、保险推销、保险高级客户维护与管理、保险电话营销等等。也就是说,基于保险行业岗位能力分析,要求学生掌握金融保险综合知识,精通金融保险基本业务技能,熟悉金融保险业务,初步具备保险和经纪业务能力,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具备保险市场的开拓与客户开发管理能力、具有保险公司的基层管理能力等。
(三)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市场营销学教学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也就是基于工作过程来完成各项教学工作。市场营销学的实践教学环节基本可以确定为,明确任务—制定计划—做出决策—实施计划—检查控制—评定反馈。也就是说坚持模块教学—任务驱动—目标管理的方式。将教学分成若干模块,模块中分解若任务并设置学习目标,学生自行进行目标管理干任务,学生在比如,市场营销中的产品开发,首先要求学生对于同类产品进行市场调查与分析,找出产品需求的影响因素,并叫学生分组讨论,进行营销策略选择并进行有效组合。加强与企业合作,学生参与实践环节,完成教学工作计划。
(四)创新市场营销的教学环境
创新市场营销学的教学环境,构建独具职业技术教育特色的营销实践教学环境,市场营销学创设的教学环境,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学生主动创造机会,创设丰富的信息资源环境,强化教学环境对于学生职业认识和职业素养的认同,尽量减少情景模拟的虚拟环境,而是真实的营销办公环境,通过实体经营,从而提高学生的营销技能与营销水平,加强团队协作与合作能力,强化真实环境下的体验式学习,从而实现学习目标。
(五)构建实践教学质量评估系统
20xx工会女工工作计划范文(一)在学校党政及工会领导下,充分发挥女教职工半边天的作用,使我校女工工作在新一年里再上新台阶,为学校内涵箭射、特色发展做出贡献。
一、指导思想
在校工会的领导下,女工工作要紧紧围绕教育教学中心工作,认真贯彻《妇女权益保障法》、《婚姻法》,依法维护广大女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努力提高女教职工的整体素质,带领全校女教师继续深入学习,促进女教师思想业务素质的提高,切实维护女工的合法权益,加强女工组织的亲和力、凝聚力与感召力。以服务维权为主线,维护女职工的特殊权益;以加强妇女组织的自身建设为抓手,不断增强女工的创造力、凝聚力、影响力,引导广大女教工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完成学校各项任务贡献智慧和力量,共同创造师生共享的幸福校园。
二、主要工作
(一)以深入学习党的会议精神为主题,积极引导女教工为学校发展贡献才智,提升自身素质。
1.内强素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我们将组织全校女教师进行政治业务学习,充分发挥女职工的主人翁意识,鼓励广大女职工勤奋学习,专研业务,发挥全体女教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女职工思想素质,促进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2.外树形象,搞好家庭文化建设
结合学校教育现代化提升工程建设和学校文化建设,加强教师师德建设。教育全校女教师发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不断进取,超越自我。按照精神文明建设要求,鼓励女教职工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经营和睦幸福的家庭,搞好家庭文化建设,努力提高家庭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做到家庭和睦,邻里关系好,社会影响好,树立健康、积极向上的社会形象,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多作贡献。
3.立足岗位,投身现代化建设
组织女教职工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形成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严谨笃学、勇于创新、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高尚师德。鼓励女教职工致力岗位学习、岗位创新、岗位成才、岗位奉献,为加快推进我校教育现代化进程发挥积极作用。
(二)以深入建设女教工维权工作机制为重点,切实维护好女教工的特殊权益,为女教职工的健康发展办实事。
1.继续做好帮困送温暖工作。我们将在生活上关心生病住院的女教职工,学校及工会及时慰问;遇到其无法解决的困难时,学校要出面协调帮助解决。
2.全面关心女教职工身心健康,普及科学保健知识,培养女教职工健康习惯,提高女教职工的生活质量。切实依法维护女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把促进解决女教职工的权益保护作为维权工作的重点,切实维护好女教职工所应该享受的权利。
3.做好学校计划生育宣传工作。女工委员会要创造适当的机会继续宣传计划生育政策,向未婚未育的女教职工宣传优生优育的好处。
4.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我们将结合学校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展现女工的风采。女工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半边天”作用时,在文化建设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使女教职工队伍成为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三、活动安排
1.制订女工工作计划
2.开展庆祝“三八” 国际妇女节系列活动
3.组织女职工进行身体健康检查
4.组织女教职工心理健康辅导讲座
5.女学生健康知识讲座
6.开展“我和我的学生”师德征文活动
7.开展暂差女生“三助一”帮扶活动
8.组织女教职工培训学习
9.协助团委开展“麦田计划”
10.组织女教职工参加市教职工田径运动会
11.女工工作总结
12.开展评语评先活动
20xx工会女工工作计划范文(二)1,指导思想
以党的会议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按照县教育局女工委,妇联的工作部署,在各级党委,工会组织的领导下,以提高女工素质为根本,突出女工工作特色,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实际,配合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心工作,结合女教职工的工作特点,加强女工自身建设,促进女教职工发展,积极开展多种多样活动,坚持与时俱进,真抓实干,团结协作,为构建和谐校园发挥积极作用。
2,积极开展教育培训活动,提高女教职工整体素质
(1)积极配合学校党支部和工会组织,在女教职工中开展各项政治活动,组织全体女教职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和人才观,用科学理论指导教育教学工作。
(2)组织和动员广大女教职工,采用多种形式学习好,宣传好,落实好精神,充分认识加强学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牢固树立主动学习,超前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广泛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教职工活动,不断提高女教职工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业务技术素质,增强女教职工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争做学习型女性。
(3)积极开展学习读书活动,要求每位女教职工多读书,读好书,并能撰写读书心得,组织女教师开展读书交流会,让好书同分享。
3,依法维护女教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
充分利用网页,黑板报,橱窗等宣传阵地,广泛宣传《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帮助广大女教职工学法,懂法,用法,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要树立主动维权,依法维权,科学维权的意识,促进女教职工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与男职工平等的权利。
4,积极为女教职工办实事,办好事
(1)关注女教职工的身心健康,开展女教职工心理健康辅导讲座,倾听她们的心声,缓解她们的工作压力。要坚持落实每年一次的女教职工健康体检工作
(2)关心特困,单亲女教职工家庭生活,实施困难救助。及时关心女教工的工作,生活,身体,遇到特殊情况给予及时关心,帮助。
(3)举办女教职工健康知识讲座,新时期女性修养讲座。让女职工接受健康知识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增加女教职工的人格魅力,提高社会形象。
(4)深化巾帼立功活动,促进岗位成材,认真组织好三八妇女节庆祝活动。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纪念和庆祝活动,充分展示新时期女教职工风采,不断增强女教职工组织的凝聚力。
5,积极开展文体活动,促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
开展创建文明学校活动,开展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组织女教工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关心女教工的身体健康,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使她们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学会享受工作,享受学习,享受生活。
6,加强组织建设,提高服务能力,积极做好日常工作
(1)加强对女教职工干部的培训,努力提高女教职工干部的岗位能力和素质。定期组织交流活动,探讨学校女教职工需要解决的问题,努力把妇女组织建设成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群众组织,为学校分忧解难,做姐妹的知心人。
(2)关心,了解女教职工的学习生活情况,关心女教工四期卫生,要倾听她们的心声,要把她们的疾苦放在心上,对孕产妇,身患疾病等女教职工要及时组织探望,慰问,对需要帮助的女教工要力所能及的给予帮助,有困难的要及时向校级行政部门汇报,以取得校领导和工会组织的支持和帮助。
(3)学法知法,加强法制宣传,引导广大女教职工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切实维护广大女教职工的合法权益。
(4)要积极配合校工会,共同做好工会工作,对工会组织的活动,要组织女教职工共同参与。
7,月工作计划
2月,制订工作计划,做好开学准备工作;
3月,配合行政检查学期初工作;组织三八活动。
4月,组织女教职工开展健身活动;女职工读书活动。
5月,参与教职员工文体活动;计划生育,人口知识宣传。
6月,六一儿童节系列活动;开展读书活动。
7月,协助行政做好期末工作。
9月,开展教师节庆祝活动。
10月,参与教职员工文体活动;组织女教师学习《妇女权益保护法》知识。
11月,组织教师学习新师德规范,并完成心得体会的撰写;青年教师公开课竞赛;继续加强维权服务工作,关心女教工的身心健康;组织教师参加区级运动会的教师比赛项目;组织老年教师旅游。
12月,组织乒乓球赛,篮球比赛,元旦晚会及向工会汇报前期女工工作;女工年度工作总结。
20xx工会女工工作计划范文(三)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医院确定的工作思路,以组织女工参与医院发展建设, 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和提高女职工素质为重点,以开展各项活动为载体,更好地调动广大女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依法维权推动和谐,凝聚妇女共建和谐,认真履行职责,扎实工作。
二、工作任务
一是深化开展“巾帼建功”活动,充分发挥广大女职工在工作中的“半边天”作用。
开展女职工“岗位创新,建功立业”活动,支持和鼓励广大女职工在本职岗位上创新、创优、创先,以作为求地位,以能力求生存,以素质求发展,培养造就一批适应新形式的学习型、创新型、复合型的建功立业标兵。
为把活动落到实处,开展“岗位创新四个一”活动,即在岗位中“确立一个目标,提出一个创新,做出一个改进,提出一个建议”,量化活动内容,使女职工能够立足岗位,做出更大的成绩。
二是深入实施素质提升工程,为医院发展开发女性人才资源。 以提高职业技能素质为核心内容,以促进岗位成才为主攻目标,以深入开展“学习四个一”活动即:“精读一本业务书,学习一门新知识,掌握一项新技能,达到一个新水平”为载体,建立和完善女职工终身学习、全过程学习的动力机制,切实把女职工素质提升工程育于岗位实践之中,努力提高女职工的科学文化、技术技能和业务素质,增强女职工的创新能力、竞争能力。
三是深入实施爱心帮扶工程,切实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
做好困难女职工的帮扶,特别关爱贫困母亲和单亲母亲,实施困难生活帮扶、重大疾病医疗帮扶,切实帮助她们解决在经济上和精神上遇到的双重困难。
根据业务范围、岗位层级对员工能力要求的差异,可从现代酒店企业的直线职能制组织机构当中规划出两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路向,在每一条专业发展通道中划分出若干个岗位等级:一是业务职业发展路径,通过在专业技术岗位上的能力提升选择递进式专业技能晋升路线,即业务部门的“合格服务员→领班→主管→部门经理→总监”;二是职能发展路径,通过在行政管理岗位上的能力提升选择递进式职能管理晋升路线,即职能部门的“职员→主管→部门经理→总监”。由此,得出了双轨制递进式这一酒店管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定位。通过追踪现代酒店企业的岗位设置,进行“双轨制递进式”职业发展的培养模式定位,进而以岗位序列和层级为基础,建立与岗位能力等级相匹配的课程体系,为学生储备未来职业发展所需的职业能力。
“双轨制递进式”职业发展导向的培养模式旨在帮助学生确立职业生涯的阶段性目标,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部分,是本专业所设置的课程相互间的分工与配合,用指导人才培养实施的整个过程。“职业发展导向人才培养模式是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传统表述‘培养生产一线应用性高等专业技术人才’或‘培养生产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进行再造。”按照酒店企业的“双轨制递进式”职业发展路径,对传统的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改进,课程方案开发应遵循三个层次的目标:初级培养目标应是实现就业,培养学生首岗胜任能力,帮助学生顺利转换为合格的酒店从业人员;中级培养目标应是基本的职业发展,培养学生基层管理岗位胜任能力,帮助学生获得领班或主管等一定级别的酒店管理岗位;高级目标应是长远的职业发展,培养学生中高层管理岗位胜任能力,帮助学生获得部门经理或总监等更高级别的岗位晋升。课程设置应围绕这三个目标,分类细化专业课程,提供与不同职业发展阶段要求相匹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按照“双轨制递进式”职业发展培养模式定位与课程方案开发的基本思路,根据酒店管理人才的成长过程进行模块化设计,对课程体系和内容进行整合与优化。以2012级入学新生为例,依次根据不同岗位部门及层级构建七个学习单元,并针对每个单元职业岗位特点和素质能力要求设计课程科目和学习内容,从而形成适应酒店行业职业发展的课程体系。第一单元(2012.09-2013.01)业务部门合格服务员,要求掌握酒店前厅、餐饮、客房服务的基本技能和常规礼仪;了解酒店行业的服务理念,具备酒店服务意识,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职能部门基层文员,要求了解现代酒店管理以及相关行业发展趋势;掌握基本的管理学知识、原理以及酒店基层职能管理的理论基础;具备基层文员岗位的能力素质。针对这一岗位层级进行的课程设置如下:文化基础课包括中国古代文化、实用英语听说(初级)、旅游史话;专业理论课包括酒店基础知识、前厅服务、客房服务、餐饮服务、酒水知识;管理课包括管理学、专业技能实训课包括酒店服务礼仪与服务技术、语言交际、办公系统软件应用、公文写作。第二单元(2013.03-2013.05)业务部门领班,要求掌握酒店基层业务管理的基本技能;具备初步的基层管理能力、经营能力、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较高的专业服务技能;能够对所辖的接待服务工作实行例行督导、检查,保证日常接待工作和重大接待任务正常、顺利进行。针对这一岗位层级进行的课程设置如下:文化基础课包括中外民俗、实用英语听说(中级);专业理论课包括旅游概论、食品营养与卫生、世界饮食文化;管理课包括酒店管理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实训课包括前厅接待技能、客房服务技能、餐厅服务技能、康乐服务技能、茶艺技能、调酒技能。
第三单元(2013.06-2013.09)校外顶岗实习,初步接触职业角色,形成端正的实习态度;了解酒店行业基层岗位的实际工作流程与操作规范;适应酒店一线业务岗位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强度;学会人际关系沟通;在岗位上确立正确的服务意识、吃苦耐劳精神;实现职业角色的过渡。第四单元(2013.10-2014.01)业务部门主管,要求熟悉本部门的经营管理制度、服务标准、岗位职责、操作规范、运作程序;能够组织和调配人力、物力资源;能够督导一线员工按照工作程序和标准为客人提供优质服务,并提供技术指导;能够负责辖区内各服务班组的日常管理工作,以及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工作往来。职能部门主管,要求具有熟练的公文撰写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行政管理能力;熟悉本部门的经营管理制度、岗位职责、运作程序;细化并落实部门日常工作计划;熟悉本部门的各项管理工作,并配合业务部门做好本领域的职能管理。针对这一岗位层级进行的课程设置如下:文化基础课包括实用英语听说(高级);专业理论课包括旅游心理学、中国旅游地理、中国烹饪概论、旅游法规;管理课包括酒店物资管理、前厅管理、客房管理、餐饮管理、基础会计学;专业技能实训课包括菜单与宴会设计、导游业务拓展、酒店英语听说、酒店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第五单元(2014.03-2014.07)业务部门经理,要求具有良好的职业形象和先进的管理理念;能够制定本部门的经营管理制度、服务标准、操作规程和年度预算;能够负责本部门业务的日常运作;能够组织本部门的机器设备、办公用品、固定财产的维护与保养;能够开展本部门的业务培训工作。职能部门经理,要求具备开拓意识、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以及一定的经营能力和管理能力;能够胜任企业生存与发展所赋予的管理职责和任务,编制并组织实施本领域的相关规章制度和年度工作计划;能够全面负责本部门的日常行政管理事务;能够沟通本部门与其它部门之间的关系。针对这一岗位层级进行的课程设置如下:文化基础课包括酒店专业英语;专业理论课包括酒店信息系统、酒店法规;管理课包括酒店管理概论、酒店工程与设备管理、酒店康乐服务管理、酒店安全消防管理、财务管理、服务营销;专业技能实训课包括公共关系、酒店主题活动项目策划、广告策划。
【关键词】护生;综合素质;社区护理;教学
高技术医学的发展和老年人对医疗需求的增加,使医疗投入急剧增长,医疗费用居高不下。通过开展社区护理服务,能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快增加,合理使用卫生资源,所以社区护士已成为一个必需的职业岗位。社区护士的培养问题尤为重要[1],目前提高社区护理人员的学历及综合素质,转变护理观念是当今社区护理教育迫在眉睫的任务。因此,护理教育者要重视《社区护理》教学中护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其主要体现在:综合能力的培养,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本文针对社区护理教育现状,探讨护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问题,从而推进社区护理教育的发展。
1综合能力的培养
1.1专业能力目前社区卫生服务模式是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指导和基本医疗服务“六位一体”的综合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核心内容和基本特征决定了社区护士岗位的职业要求需具备五种核心能力[2]:即人际沟通能力、团体合作能力、健康教育能力、社区预防能力、卫生服务管理能力。在“贴近学生,贴近社区,贴近岗位”的基本原则下,注重专业培养,强化知识层次,贯穿社区护理教育的教学目标,适应新的医学模式的转变即:“突出社区,体现社区”。 在日常教学中[3],采用项目教学法,并结合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既能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自主探究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领导组织能力。在课程设计方面,首先让护生在宏观上认识社区护理,接着根据社区护士实际工作岗位任务从轻到重、从易到难进行教学项目的设计和安排,例如,评估社区护理问题、解决家庭护理问题、建立和管理社区居民健康档案、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开展新生儿和产妇家庭访视、处理社区紧急突发事件等,紧紧围绕社区护理这一主线,使学生总是站在社区这一视角去观察、去思考、去学习、去实践,掌握社区护理必备的知识、技能和素养,加强护生社区护理专业能力的培养。
1.2方法能力要求护生要具有较好的学习新知识和技能的能力、解决问题和制定工作计划的能力以及查找资料和获取信息的能力。比如,教学中,让护生以小组为单位,查阅相关学习资料,讨论设计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计划,并进行角色扮演,这样更有利于培养护生的方法能力。
1.3社会能力要求护生具有较强的计划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具有较强的沟通和交流能力。教学活动中,护生通过参与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社会能力也会逐步得到提升。
2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
2.1增强信念,热爱社区护理事业护生理论学习期间,不断加强社区护理专业思想教育。为护生讲解国内外社区护理专业的发展前景,使之对未来的职业充满自信和热爱,从而稳定护生的专业思想。
2.2知识传授与职业道德教育结合教学中巧妙的将职业道德与之融会贯通,专业与素质教育并行,使护生在学习社区护理专业知识的同时, 得到职业道德的熏陶,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
3体会
3.1有利于促进教学模式转变,改变教师角色让护生参与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能极大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她们能主动去查阅资料、开动脑筋、讨论时积极发言,改变以往老师讲学生听、课堂气氛沉闷的局面。而教师的角色也随之改变,成为一名顾问,一名交换意见的参考者。
3.2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将社区护理实践融会到课堂教学中,促进了护生从理论知识到实践能力的转化,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理论讲授与实践应用联系不紧密的不足,开阔了学习视野,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3有利于培养学生协调合作与独立自主的能力由于实际社区护理工作的特殊性,社区护士必须具备协调合作与独立自主能力,这也是社区护士的岗位能力要求之一。比如教学过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这就使护生必须动脑,互相启发,互相补充,既发挥了个人独立钻研分析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合作与协调能力。
4小结
总之,护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必须贯穿于整个社区护理教学过程之中。作为护理教师应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培养出高素质、实用型的社区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张为华.我国社区护理现状对护理教育的启示.医学新知,2011,24(3):462.
关键词:行动导向;方法能力;车站视频监控;轨道交通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5-0098-02
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及高速铁路的迅速发展,各大中城市对轨道交通通信信号维护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而轨道交通相关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是具有一定通信系统理论基础及操作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应用发展型人才。本文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行动导向法的方式培养学生具有轨道交通通信系统,包括交换子系统、无线子系统和视频监控子系统维护的综合能力。
一、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依据课程设置的要求、城市轨道交通通信检修工职业能力的要求以及学生终身发展的需求来设定的,旨在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及社会能力。专业能力包括:掌握城市轨道交通通信设备检修的基本技能和相关理论知识,能初步应用轨道交通通信检修的基本技能完成相关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
教学情境设计。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轨道交通交换子系统、无线子系统和视频监控子系统维护三大教学情境,对轨道交通专用通信系统的三个重要子系统的设备组成、接口类型与标准、线缆类型、各部件维护、检修方法和步骤等展开教学。其中每个教学情境又包含若干子项目,学生在完成各项任务的过程中,提升能力。(1)课程设计思路。在进行课程设计时,首先对轨道交通通信系统检修流程及岗位群进行分析,在对通信检修流程的4个环节及相关岗位能力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提炼出需要学生掌握的3个核心能力,即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最后,在岗位分析及培养目标的指导下,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整个课程的教学流程,将岗位需求及综合能力培养融入到各教学环节中。
(2)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行动导向法,根据岗位需要设计教学任务,且每个教学任务都完整执行“资讯―规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个环节,强调每个环节,而不单单是实施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在资讯中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规划中运用知识,在小组决策中培养团队合作,在实施中掌握专业技能,在检查中培养规范,在评估中查找不足。
根据学生理解水平、课程内容及学校实训条件的不同,具体教学方法如下: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能够认识故障。利用校内实训室的设备,让学生学会判断故障;通过比较学习法学习国内与国外、其他城市与上海的检修方式及修程,并让学生学会分析;通过现场考查法分析、总结检修过程的组成;通过小组学习法让学生对典型任务过程进行设计。判断各子系统的常见故障;通过媒体法,利用现场工人操作视频增强学生感性认识。
二、教学案例
下面以一个具体的教学案例来说明典型任务教学过程的设计。本次课是学习情境视频监控子系统维护中项目二(模拟视频监控系统构建及检修)中的典型任务《车站模拟视频监控系统的构建》。本次课为4个学时。
1.情景设置:如果你和你的组员接到任务,需要为某地铁车站构建一个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在前两次的任务中学习了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的组成,认识了实训台设备与工具箱。
2.任务描述:合理选择实训台设备与工具箱线缆完成以下任务:(1)可以通过控制键盘切换监视器画面(即选择不同的输入摄像头)。(2)可以操控模拟摄像头的云台与焦距。
3.咨讯规划决策阶段:(1)了解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所需通信线缆。(2)对照设备与工具总表,复习实训台设备组成及各接口作用,工具箱各线缆的作用及各工具的使用方法。(3)分析任务,结合组成图与实物,选择所需设备、线缆及其他工具,填写《设备工具选用清单与自检》表中的前两列。(4)绘制设备连线图。(5)填写《工作计划与执行记录》表中的计划工作步骤部分。
4.任务执行阶段:(1)任务分工,两个同学操作,两个同学充当观察者。(2)按照每组列出的清单,根据现有实训条件,操作者完成操作。(3)观察者完成《设备工具选用清单及自检》中的自检部分与《工作计划与执行记录》中的实际工作情况。(4)在任务执行过程中,如发生故障可参考《故障分析表》学习故障处理方法。(5)学习使用《设备使用说明》操作设备。(6)使用《结果自查表》验证任务完成情况;
5.检查评价阶段。(1)教师按《教师检查表》检查任务完成情况。(2)各组对照检查表进行反思,而后进行汇报,总结内容包括:是否完成任务要求;故障与处理情况;团队合作情况等。(3)教师总结。
参考文献:
[1]姜大庆.基于行动导向的项目化课程设计与实施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32).
关键词: 数控专业课程体系 师资队伍 实训基地 实施“引产入教”教学模式 教学评价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我校加速推进教学模式的创新,以达到零距离就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以企业典型产品为载体,构建教学包项目课程体系。以教学模式改革为动力,构建“引产入教”新的教学模式。经过几年的改革与实践,深层次进行校企合作,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引产入教”的教学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果。
引产入教:在教学中引进企业的典型产品,以典型产品为项目载体,实施项目教学。结合实训教学进行“引产入教”,以达到产学相长,既使相关专业师生的技能水平和素养得到提高,又能把以往的实训教学作品转化为企业市场需求的商品,既能参与到企业的技术研发,又能投入到新产品开发工作中。并使学生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方面与企业岗位、企业文化的要求进行零对接。
一、构建引产入教课程体系
为把学生培养成基础知识牢、实践技能强、岗位适应快、创新意识高、综合素质好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以“精操作、能编程、知工艺、会维修”为目标,构建基于企业典型产品为载体的教学包项目课程体系。
图基于企业典型产品为载体的教学包项目课程体系示意图
素质课程:按照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格和企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以科目课程形式开设,由基本素质课程和素质拓展课程两部分组成,主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通用能力。基本素质课程由德育课、计算机应用技术、数学基础、应用英语、语文、体育与健康课组成,拓展素质课程由礼仪修养、心理健康、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课组成。
项目课程:与企业共同设计与开发,根据专业面向的四大主要岗位能力要求和参照数控中级操作员职业资格标准,以“精操作、能编程、知工艺、会维修”为目标,设置四个渐进式的专业能力目标。围绕专业能力目标确定专业基础能力、专业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三个教学包和一个专业拓展能力教学包。
专业基础能力教学包:专业基础能力教学包由零件的手动工具加工、普通车削加工技术、普通铣削加工技术课程组成。通过选取由简单到较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机械零件的加工项目,从图纸分析到普通刀具、夹具的选用、普通机械加工工艺的制定以及普通机床的操作训练,使学生掌握机械制图、机械制造工艺、机床夹具、刀具、机械设计、公差与测量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机械加工工艺实施能力,为学生专业能力的学习打下基础。
专业能力教学包:专业能力教学包由数控车削加工技术、数控铣削加工技术和加工中心加工技术课程组成,是在学生具备普通机械加工工艺实施能力的基础上,通过设置零件的数控加工项目,进一步训练学生的中等复杂程度零件图纸的分析能力,同时训练学生数控加工工艺设计、数控刀具夹具选用、数控机床手工编程及操作的能力,使学生达到数控机床中级工操作水平,为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奠定基础。
专业核心能力教学包:专业核心能力教学包由产品的数控编程加工与装配课程和数控加工工艺课程组成。专业核心能力是在前两个专业能力的基础上,通过综合项目的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较复杂零件图及装配图的分析能力,能完成典型综合件的加工、CAD/CAM软件应用、模拟加工等相关知识,提升数控工艺的实施能力,使知识、技能、素质综合化,达到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专业拓展能力教学包:专业拓展能力教学包由数控机床维修技术和车间管理课程组成,学生任选其一。拓展课程为拓展学生相关岗位能力而开设,主要内容为电工与电子技术、电机与电气控制、PLC、数控机床维修与检测、车间管理等,使学生的综合能力进一步加强。
二、构建引产入教的师资队伍
通过外出学习、培训、科研或教改项目、企业挂职或参与项目开发等多种形式进行师资队伍的梯队建设,通过引进高水准的兼职教师,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三、构建引产入教的实训基地
按“引产入教”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深度合作,建数控系统实训室、数控加工仿真实训室(含数控车仿真实训室、数控铣仿真实训室)、数控铣床实训室、加工中心实训室、普车实训室、钳工实训室、机械加工实训室。以真实岗位、真实任务、真实场景把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成融教学、培训、技术服务、社会服务和技能鉴定“五位一体”的经营性、生产性实训基地,以“企业化运营管理模式”实现基地自我“造血”功能,满足教学包项目课程和职业技能培养教学需要。实训基地企业保证提供充足的学生实习岗位,让学生上学如上班,上课如上岗,实现教学与生产的高度融合。使生产性实训占校内实训的50%以上,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提供可靠保障。
四、构建引产入教的教学模式
专业能力教学包、专业核心能力教学包、专业拓展能力教学包以项目为切入点,结合典型产品进行项目教学。
教学中,教师按项目组成小组,共同完成项目教学任务。每个项目教学前,教师将项目指导书和任务书交给学生,提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内容,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制定项目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实施加工,使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融“教、学、做”为一体。这种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主动学习变为主动创新,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
五、构建引产入教的教学评价
随着国内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提升企业的市场适应性及市场竞争力,大部分国有企业都进行了企业制度的改革与创新,这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而绩效考核管理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部分,其对企业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甚至关系到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与发展前景。当前绩效考核制度在国有企业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为国有企业的改革创新与顺利发展提供较多便利,基于对绩效考核制度及其作用机制的分析,阐述了国有企业的绩效考核管理体系,并探讨绩效考核对促进国企管理的作用,以期通过完善绩效考核制度提高国有企业的管理水平,从而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
绩效考核;国企;管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
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24-0106-02
国有企业属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自十四大以来,我国提出建立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市场经济,促使大部分的国有企业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的桎梏,实行较为先进的现代企业制度。在企业管理上抛弃传统的计划管理模式,引进西方国家的经营管理模式,从而有效促进国有企业的制度创新与发展。绩效考核制度被西方国家视作企业管理的黄金准则,国有企业对此制度亦普遍采取接受、引进并应用的态度。但基于我国国情与经济发展的特殊性,绩效考核制度的运用应与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相结合,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有效发挥绩效考核对国有企业管理的促进作用。
1 绩效考核制度的概念与机制
绩效考核属于正式的员工评估制度,其通过系统的原理、方法以测量和评价员工职务上的工作行为与工作效果,是一项企业管理者与员工进行管理沟通的重要活动。通过绩效考核,企业可以对员工与团队的工作表现与组织贡献进行评价,从而为职务调整与人力资源招聘提供参考,同时还能了解员工与团队的教育培训需求,为季度工作计划的调整与预算评估提供依据。绩效考核结果对薪酬调整、职务升降与奖金发放等员工切身利益产生直接影响,其目的在于改善员工的工作表现,在充分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同时,提升员工满意程度与未来成就感,最终达到企业发展与个人成长的双赢效果。
2 国有企业的绩效考核体系
绩效考核体系一般由绩效目标、绩效考核指标及绩效考核方法等部分组成,而国有企业的组织结构具有特殊性,决定了其绩效考核制度不同于一般企业,国有企业的绩效目标属于多层次目标体系,其包括企业目标、部门目标(分项目部门和职能部门)及员工个人目标。企业目标包含总目标与战略目标,其通过各部门目标的完成而实现,属于企业最高级目标。而部门目标则通过员工目标的完成而实现,国有企业的绩效目标由上至下形成伞状的目标体系;国有企业的绩效考核指标包括部门考核指标与员工个人考核指标,部门考核指标一般为绩效目标的主要成功因素,将成分因素细分为各项考核指标,从而便于量化分析与考核。员工个人考核指标主要包括能力结构、知识结构、工作结果与工作态度;绩效考核方法无优劣之分,国有企业的考核方法多为目标管理法、360度绩效考核方法,具体应用情况应依据企业的经营实际与考核要求。
3 绩效考核对国有企业管理的作用
3.1 促进员工的合理任用
员工任用的基本标准是德才兼备,原则为因事用人、用人之长并容人之短,绩效考核制度作为一种科学评价员工的现代企业机制,其能够全面综合评价每位员工的基本情况,在充分了解人员思想素质、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及岗位职责履行情况的基础上,对人员的职业特长、能力水平、工作效率进行评价。这是判断员工能否融入新岗位与新工作环境的必要条件,并依据考核结果将员工置于适当的工作岗位,从而达到员工与工作岗位有效匹配的理想效果。由此可知绩效考核是国有企业知人的主要手段,而知人是用人的前提与依据。而员工是否具备工作岗位所需的素质与能力还需实际工作中的进一步考核,国有企业通过工作中的绩效考核可为员工的职务升降与工作调动提供依据。在严格全面的考核中,对超过岗位能力与素质的员工予以更具挑战性岗位,而对素质与能力未能胜任当前职位的员工应予以调职,既有利于员工主观能动力的发挥,又可有效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有效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
3.2 实现薪酬的公平分配
按劳分配是公认的企业员工薪酬分配原则,而准确有效地衡量劳动的数量与质量是实现按劳分配的前提,国有企业合理公平的薪酬管理分配体系建立在科学评估员工劳动力价值的基础上。绩效考核的结果是国有企业决定员工工作报酬的重要依据,进行薪资分配与调整时应充分考虑员工的绩效考核结果与工作表现。季度或年度绩效考核为优秀者可晋升一级或一档岗位薪资,而考核不合格者降低岗位薪点工资,将员工的薪酬与绩效考核挂钩不仅可以清楚考察员工对企业的贡献,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并提高其工作效率,还有助于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力资源利用效率,从而为企业长远发展与经济效益的提高提供隐形的激励与鞭策机制。但实现绩效考核对薪酬合理分配的促进作用的前提在于,国有企业应进行绩效考核体系的系统完善,并进行客观公正的考评,从而保证绩效考核的有效性,并为员工的绩效改进与职业生涯发展提供依据与支持。
3.3 推动管理水平的提升
绩效考核制度是对国有企业管理制度革新,而且企业绩效考核正逐渐走向体系化与规范化,高效的管理才能促进高效地发展,因此企业应重视绩效考核结果,并将其作为企业管理的可靠参考,从而实现企业管理制度的完善与高效运行。国有企业的最底层组织是项目部,其作为相对较为独立的组织结构,不仅是国有企业的盈利中心,而且是企业进行形象展示的窗口,由此大部分国有企业均于基层推行项目管理的管理模式,而项目所存在的问题亦属于整个企业所存在的问题,因此国有企业管理中应重视项目管理。项目的施工质量、管理水平及施工方式直接关系到项目的质量,国有企业通过对项目推行绩效考核,有助于规范项目管理,并理顺项目管理的流程,从而及时发现并纠正企业管理所存在的问题。绩效考核管理没有绝对完美的管理模式,因此国有企业应在管理中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促进管理模式的革新与改进,从而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3.4 利于企业目标的实现
企业的发展目标是企业的前进方向与进步力量,企业目标实现的关键在于竞争力的提高与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国有企业通过将发展战略与组织目标分解为每个部门及每位员工的绩效来完成,可有效保证企业战略的合理有序开展。首先,企业制定每个部门的绩效目标,而部门制定每位员工的绩效目标,保证企业战略的有效部署,并确保每位员工及每个部门的工作目标和企业的整体目标保持一致性;其次国有企业在绩效指标体系的构建中,为与企业目标密切相关的绩效内容赋予更高的比例,从而为企业目标的实现起导向与激励作用;此外,企业通过对一段时间的工作成果进行绩效考核,可有效掌握阶段性目标与总体目标的部署情况与完成进度,不仅可以为下一阶段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而且能够为战略目标与工作计划的调整提供决策依据,从而有效实现企业的总体目标。
综上所述,绩效考核制度是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企业在实际管理中应将绩效考核制度与人力资源管理、发展战略相结合,充分认识到绩效考核对企业管理的促进作用,通过完善企业绩效考核管理,实现以绩效考核促进员工的合理应用,由此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发挥绩效考核对薪酬合理分配的促进作用,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并实现企业工作效率的提高;通过有效完善绩效考核制度,促进企业管理制度的完善与管理水平的提高;最后,在充分发挥绩效考核制度各项作用的基础上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从而有效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并实现其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宁霞.加强国企绩效考核管理的措施研究[J].企业文化,2014,11(3):169-171.
[2]何卓然.国有企业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经营管理者,2012,7(03):25-27.
[3]张保府.绩效考核对国企的管理作用[J].中国化工贸易,2013,5(z2):63-64.
[4]伍星.浅谈绩效考核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与策略[J].现代经济信息,2013,4(19):56-57.
[5]陈瑶.绩效考核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J].四川有色金属,2013,7(1):69-70.
[6]钱毓锋,朱亦红.关于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相关问题的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13(20):176-178.
一、实习目的
通过顶岗实习和实习期间的教学任务安排,使学生走向社会,接触本专业及相关工作,拓宽知识面,增强感性认识,培养、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不怕苦、不怕累的工作作风;培养、锻炼学生交流、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实现学生由学校向社会的转变。
二、实习时间
自20XX年3月20日至20XX年6月30日。
三、实习方式
由学校推荐与学生自愿相结合的方式安排学生进入相应的单位、企业、公司进行岗位实习
四、实习任务
实习任务包含岗位实习任务、阶段性学习任务、毕业设计任务、完成各类表格填写任务等四项。
(一)岗位实习任务
1、岗位工作思想任务
在实习工作中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思想观,进一步提高做一个合格公民的良好素质,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建设祖国、贡献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2、岗位工作专业任务
结合具体的实习岗位,提高自己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根据实际情况的综合,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专业实习具体专业方向为四类:软硬件技术类、数据库操作类、IT办公及管理类、IT营销类。(在下面的阶段学习任务中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实际岗位选择一类进行学习和提高)
软硬件技术类:
对应岗位:电脑公司、品牌维修站、企事业单位电脑及相关设备软件与硬件维护岗位
专业要求:通过实习,结合校内所学内容掌握计算机单机(家用/商用)的硬件组装、各种常用操作系统安装与维护,熟练掌握常用软硬件工具的用法,了解和掌握局部网络的安装与调试、服务器与工作站的设置与调试,了解和掌握计算机中数据备份的方法和措施,了解和掌握计算机常用件外部设备(移动设备、音箱、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等等)的使用、安装和调试。能够解决电脑使用中常见的问题
数据库类:
对应岗位:超市相关岗位
专业要求:了解和掌握超市各类数据库软件应用,了解和掌握相应公司业务中的设备使用,熟悉相关业务流程,在工作中能够完成一定的设计任务。
IT办公管理类:
对应岗位:单位、企业、公司办公、内务管理及文印室打印员岗位
专业要求:了解计算机及相关设备的(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等等)功能、使用、安装,熟悉常用办公应用软件的使用,了解和掌握电子化办公运用。能够利用所学计算机知识在实际岗位工作中提高工作效率。能够解决电脑使用中的常见问题。
IT营销类:
对应岗位:电脑公司及其它公司的业务岗位
专业要求:具备计算机相关的专业知识,综合素质强,了解计算机及相关设备的功能、使用、安装,了解并掌握相关设备的市场规律和发展趋势,了解IT行业相关的市场知识,熟练掌握常用办公应用软件、报表文件、统计分析文件的使用,了解并掌握电子商务的运用。能够结合专业特点拓展市场,与客户进行良好的沟通,为公司业务的发展作出贡献,同时自己在实践中提高。
扩展要求:
以上的分类同学们可以灵活掌握,在做好自己岗位工作的同时,为自己发展着想,尽可能利用所在公司、企业的条件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兴趣提高充实自己。
3、岗位工作职业素养任务
在实际的工作岗位和职场中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现代职业素养。
要求第一是了解国家与劳动、经济有关的法律法规。第二是遵守实习单位、企业、公司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第三是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醒同学们在实际工作岗位中树立良好的个人信誉对自己而言是一笔重要的人生财富。
(二)阶段性学习任务
第一阶段:
实习前期的熟悉实习教学内容和单位业务内容,确定岗位类别(前面介绍的四类),熟悉并适应具体岗位环境。
第二阶段:
继续熟悉实习岗位工作流程,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虚心请教和听取实习单位技术人员或管理者的业务指导,提升一定职业岗位能力。
五、实习要求:
1、 要求学生充分认识毕业实习的重要性。实习是一个人由学习阶段走向社会实践的一个过渡阶段,要有目的地应用这个过渡阶段的有利因素,多向相关人员请教。
2、要做到踏实、谦虚、认真、勤奋。实习中要主动、独立、热情地完成实习项目,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利用所学知识为社会,为企业创造财富。
3、初到社会,初到企业,要谨慎行事,注意人身安全、公共财务的安全,要遵守社会规范和企业规章制度。
4、要体现出大学生的精神文明风貌。要自尊、自爱、自强,关
心集体,爱护公物,不得做有损学校和个人荣誉的事。
5、有事及时同相关的指导教师通报。
六、实习注意事项
1、遵纪守法,讲文明、讲礼貌,充分体现当代大学生的良好精神风貌。要自尊、自爱、自强,关心集体,爱护公物,不要做有损与学校荣誉的事。
2、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严守国家与企业机密,保护公共财产。
3、认真遵守实习单位的各项管理制度,严格按照职业人的标准要求自己,端正实习态度,学生实习上班不得迟到、早退,不得无故缺勤,有事需向实习单位有关领导请假。
4、认真完成实习内容,在实习中要积极主动地做好承担的任务,加强实际操作能力的锻炼。
5、要充分认识毕业实习的重要性。实习是一个人由学习阶段走向社会实践的一个过度阶段,要有目的地应用这过渡阶段的有利因素,多向相关人员请教。
6、凡实习单位或联系方式有变动,要及时将变动情况同时通知指导老师。
八、顶岗成绩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