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等职业技术论文范文

中等职业技术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等职业技术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等职业技术论文

第1篇:中等职业技术论文范文

>>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现状及改进策略 昆山市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的研究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师资培训工作现状、问题及对策的探索 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的现状及对策探讨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的现状及对策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现状及应对策略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技能培训现状及对策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现状及对策 中等职业学校文书档案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 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改革现状及对策探讨 浅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及教育对策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现状及对策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教学现状及对策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及对策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现状及对策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现状及对策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现状及对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刘晓,史旦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配置及编制核定的实证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2):14-21.

[3]杨宗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职业教育核心竞争能力――浅谈我国中职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21):80-82.

[4]王向东.浙江省中职师资培养培训现状调查与对策建议[J].职业技术教育,2013(10):47-50.

[5]解丽娟.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策略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Research on Current Situation of Teacher’s Allocation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in Ningbo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YU Dong-wei

(Teaching Research Office for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Ningbo Education Bureau, Ningbo Zhejiang 315000, China)

第2篇:中等职业技术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本文针对中等职业教育中英语教学所存在的缺陷,从五个方面提出了改革措施。

我国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侧重于有关专业技术的需要,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英语的能力。但是,现在中职英语教学一直沿用单一的教学模式 ,使学生一味地依赖于教材和教师,缺乏思考,失去了应有的教学效果。并且局限学生的思维,限制了学生学习潜能的发挥,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学效果相当差。

1 我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英语教学的现状

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英语教学的对象主要是普通初中毕业生,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和知识,但整体水平不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对英语不感兴趣。面对这种多层次、水平参差不齐、基础较差的学生 ,我们原有的教学方法已完全不能适应 ,教学内容也偏深,必须改变教学方法和内容。在教材方面 ,由于学生生源复杂,知识结构、层次不一,目前尚没有一套完整的符合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使用的英语教材。在设备方面,中职学校普遍存在语音设备简陋、落后及资料缺乏等问题。现代化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亟待充实和提高,使其在提高整体英语教学水平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教师方面,我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普遍存在师资不足,师资队伍不稳定的问题。有些学校英语教师比较紧缺,甚至借用其他专业的教师上英语课。

2 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措施

针对目前我国中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应当从教学观念、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几个方面着手,采取相应对策。

(1)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教学观念。首先,应转变把外语考试看作是英语教学的终点,把考试通过率视为衡量英语教学质量的尺子的错误观念与认识。在这方面的做法是实现 “五个转变”,即教学内容必须从语言点的讲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为中心 ;教师地位应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实践能力的指导者和质量监控者 ;课堂教学模式由教师为中心转变为学生为中心;教学应由句子水平转变到语篇水平;由单纯重视语言运用的精确性转变为既重视精确又重视流利。在教学思想和观念的转变过程中,一定要着重处理好两对 “关系”,即知识、能力与素质三者之间的关系和教与学的关系,前者要树立学习知识是基础 、培养能力是关键、提高学生综合索质是目的的思想 ,后者则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由语言能力培养转变到语用能力培养上来。

(2)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是整个教学改革的重点。英语教学内容包括传授语言知识、训练语言技能、发展语言交际能力等,其目标是通过英语的语言教学把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培养起来,并最终把学生的创造潜力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课程设置应充分考虑完成这一教学内容并达到这一教学目标。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生产现场使用英语的机会 日益增多,如进口设备、仪器的说明书和使用手册、国际通用技术标准、正在使用的成熟技术和先进技术的原始资料等。另外在现代信息社会中,计算机的使用已十分普遍,人机沟通能力成为必备的职业素养。英语教学对有关计算机的操作指令、提示信息、通用和专业软件的使用说明、互联网络调用命令等都可纳入教学内容,成为高职英语教学十分实用而生动的教学内容。

(3)优化教学方法,向改革方法要质量。一定的教学目的总是要求一定的教学方法为其服务。当前,制约英语教学质量提高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学方法改革滞后,可以说,如果不能大面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就很难有指望。教学方法是在教学思想和教学原则的指导下,师生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开展的教学活动的一切方法的总和。研究中等职业教育现代教学方法,就是要探索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需要、适应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和特点,构建能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体现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以实践为主线的中等职业教育现代教学方法体系。

目前,英语教学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偏颇。英语教学在整体规划和科学性、系统性方面欠佳,教材、教法有待改进。在教改中应该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作为改革的重点,在教材编写、教学改革、实验设计中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突出教师的指导作用,强化作业的设计性、连续性和复杂性,倡导研究性学习。在考试方法上,改变一统天下的闭卷考试为开闭卷相结合。

(4)完善教学手段,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这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当今以推行多媒体为主的现代化教学已成为英语教学手段改革的标志。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离不开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任课教师,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对广大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充分开发先进教学设备的功能,尽快建设起一支能够适应现代化教学要求的师资队伍来。

(5)加强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当前加强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增加 “双师型”比例 ,不仅影响职业教育职能的实施和体现,而且关系到职业学校发展的规模、速度和人才的质量。因此 ,加强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已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课题。 “双师型”教师是指具备良好的师德修养与教育教学能力、良好的行业职业态度、知识、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持有 “双证”的专业教师。 “双师型”教师除具备教师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外,我们在能力和素养方面对其还有特殊的要求:①行业职业道德;②行业职业素质;③组织管理能力;④协调交往能力 ;⑤创新能力。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教育者、领导者和组织者,在教学中占主导地位。高水平的 “双师型”师资队伍是高质量教学效果的保证。

第3篇:中等职业技术论文范文

一、强化师资培训,教师队伍质量稳步提高

教育的兴衰与成败,人才是关键的因素,建立一支政治思想过硬、业务素质高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根本。我们十分重视教师的培训工作,一是选拔80余名优秀老师参加了省中职教师培训;二是组织了全市中职教师大培训。8月26日在市职教中心精心组织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新大纲、新教材的培训。全市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德育5科专任教师,职业学校主管教学副校长和教务主任,共1210人参加培训。帮助一线老师学习领会中职教学改革的新精神、新举措,尽快熟悉、掌握新教材,把握课本知识和技能结构,能够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本学科本专业的基本题目,做好教学工作,提高教育质量。此次培训由国家新大纲、新教材主要编审人员直接授课,培训层次和规模为我市历年之最。8月27日的《邯郸日报》和8月28日的都做了专题报导,广大教师交口称赞。三是以学校为主体由参加省市培训的骨干教师组织了全员培训,通过培训全体专任教师领会了中职教学改革的新精神、新举措,尽快熟悉、掌握了新教材,新大纲,为更好的教育教学打下了基础。

二、落实教学常规,对口升学再创佳绩

常规教学管理的好坏,是衡量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也是职业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各职业学校深入贯彻《职业学校教学常规》,规范、完善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学校每学期检查各学科的教学计划是否切合学生实际,教学方法和措施是否得力。要求每位教师超周备课,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具等。教务处和学科专业教研室定期检查和随时抽查教师的备课情况。我们职业教育研究室不定期听推门课,定期举办有关学科示范课。组织语、数、外等学科模拟考试,全市实行统一命题,统一评分标准,统一印制试卷,由各职业学校统一组织考试,从而大大地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对口升学为例,二00九年全市职业学校参考人数为4775人,比去年增加1015人,上线人数达到3367人,占全省人数的15%,比去年增加779人。本科上线人数542人,占全省对口升学本科人数的29%,比去年增加238人。对口升学万人口上线率前三名的学校分别为武安市职教中心、磁县职教中心、曲周职教中心,特别武安职教中心上线人数达到1556人,占全省计划的7%,本科上线人数达到385人,占全省本科人数的20%,不仅在我市,在全省也是独树一帜。

三、组织开展教师教科研评比活动

为促进我市广大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者深入开展理论与实践研究,推动我市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并办出特色,提高职业技术教育理论水平,举办了邯郸市中等职业教育优秀教学论文的评选表彰活动,经各单位层层筛选,共有百余篇论文参评,评定一等奖10篇、二等奖20篇、三等奖40篇。

9月份,鼓励广大中青年教师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促进专业教师业务素质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联合高等教育出版社举办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说课比赛,通过精心选拔,我市有8名教师代表我省参加书法、服装、英语、动漫、旅游5个专业的比赛。

四、中心教研组活动深入扎实,教研再上新台阶

我市共有11个中心教研组,分布在9所职业学校,它们在全市的教学研究工作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年初指导各中心教研组制定活动计划,确定活动的内容,审核计划的可行性。开展活动中督促各中心教研组严格按计划进行。每个中心教研组今年活动次数都在2次以上,规范处理每个活动阶段的中心工作和急需解决的问题。组织丰富的教研活动,听课、评课、请人做示范课,到外地参观学习,学习外地的先进研究理念和教学方法等。4月份,做好各学科对口升学的备考工作,考试前精心组织各中心教研组出3~5套模拟试题。

五、校本课程及校本教材建设,全面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建设,培育精品课程和地方特色教材,组织开展了中等职业教育优秀校本教材评选活动,经过层层评选我市第二职业中学和曲周职教中心两所学校去参加全省的比赛。邯郸市第二职业中学的校本教材《基础礼仪与语文素养》和《办公自动化实训》均荣获省二等奖。

虽然2011年我市职业教育教研管理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

第4篇:中等职业技术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职业学校 心理问题 职业道德

论文摘 要:中等职业教育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主体。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年龄一般在十五六岁至十八九岁。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这一时期是人的心理变化最激烈、心理困惑最多的时期。

职校生中的大多数是基础教育中经常被忽视的弱势群体。这决定了他们的心理问题和教育问题多发易发而且日益复杂。教育者在职业技能教育的同时,不仅要加强学生的德育,帮助学生疏导心理问题,而且要加强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建设。本文就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和教育问题以及教师职业道德谈一些看法和认识。

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心理问题

1.心理问题

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对象以初中毕业生和部分高考成绩不理想的高中毕业生为主。这部分学生中考、高考成绩分数较低,生源素质差,学生的学习动机层次不高。不少职校生在初中阶段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知道怎样学更科学、更有效。由学不好到不愿意学,最后发展到厌学、逃学。学习焦虑现象比较普遍,不少职校生是读不进书又不得不读书。对考试或学习存在比较严重的恐惧心理,有明显的厌学情绪和行为。学习目标也不够明确,只求能够过得去,混一天是一天,得过且过。

2.性格心理问题

第一,自卑自贱心理严重。看轻自己,对个人的能力与品质做出不符合实际的偏低评价,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由于长期处于被别人瞧不起的地位,常常听到的是指责和不满,看到的是歧视的眼光。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矮人三分”。容易出现自暴自弃、破罐破摔的消极表现。

第二,自私自利心理广泛存在。现在的职校学生在部分是独生子女,长期受到长辈的过分关爱,依赖性强,过分关注自己的感受,少考虑别人的想法利益。习惯于随意支配、指使别人。由于缺乏合理正当的表现机会,一些职校生就试图通过逆反或对立的角色和行为如恶作剧、夸张炫耀、故意捣乱、标新立异等表现来突出自我的存在,设法引起别人对自己的关注,以此获得自我满足感。

第三,不良极端性格普遍存在。一部分职校生的个性特征表现为狭隘、暴躁、依赖、妒忌、孤僻、抑郁、神经质、偏执攻击等。说谎、欺骗、敲诈、偷窃等现象经常发生。社会上很多人都忽视职校生,他们成了“不上进”、“不可教”、“没希望”、“不学好”的典型。职校生的人格尊严问题比较突出。

第四,缺乏理想和人生追求。不少职校生进入职校时就觉得自己是被淘汰的或被遗弃的人,认为自己将来肯定没有出息,因而常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思想上不求进步,学习不思进取,生活自由散漫,混世度日,甘愿沉沦,听天由命。

二、人际交往心理问题

第一,回避社会交往。在初中阶段,职校生由于学习成绩不好,被老师和同学评为差生,大家都不愿意与他们打交道,一些家长甚至不允许自己的孩子与他们来往相处。久而久之,职校生对正常的社会交往心存疑虑,不愿意与过去熟悉的人打交道,有意回避正常的社会交往。

第二,缺乏对老师的信任,师生交往关系不良。对老师自然会有一种疏离感,担心老师会向家长告状,想与老师亲近又怕受到冷落。当老师处理自己的事情不恰当时,则会出现对立情绪。不配合、不支持老师的工作。

第三,虚拟网络交往频繁失度。现在职校生普遍存在上网成瘾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现实交往中难以满足,便想在网络世界中得到补偿。更有一些学生热衷于网络交友,迷恋上网寻找所谓的友谊。沉溺于虚拟网络而忽视真实人际交往。使人际关系更加冷漠,产生严重的人际交往心理障碍。

三、教师职业道德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中所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准则。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双师型”教师亟缺。职业教育的特点要求教师不仅要精通专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十分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即成为“双师型”教师。一般来说,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难以完成胜任职业教育的效果对技能培训的要求。教师的威信越高,教育的效果越好。崇高威信获得的最基本条件是,崇高的道德品质和优秀的业务能力。对于一所学校的领导来说,要管好学校,首先要抓出一支良好的师资队伍。在师德建设上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师德,二是师能,无德的教师得不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无能的教师培养不出优秀的学生,会误人子弟。

教师的职业道德本身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教育手段。青少年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发展时期,有极强的可塑性和模仿性。学生观察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甚至老师脾气、秉性、爱好都逃不过学生的眼睛,都是学生模仿的对象。同样那些脾气暴躁、性格古怪、生活作风邋遢的老师也为学生不良行为的养成起到了示范的作用。因此高尚的道德品质使教师提高了威信,教育过程能顺利进行。

教师爱生的崇高精神境界,主要来自优良的职业道德素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的教师,能够正确认识教师职业的社会价值。如何才能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呢?我认为:首先,努力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知识水平、专业技能水平。第二,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教育中受到锻炼。第三,向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学习。第四,不断增强自觉性,提高自制力。

职校生是一个不容忽视、不可小视的社会群体。应该是富有活力、充满朝气的青年群体,也必定是未来社会发展进步和城乡建设的生力军,职校学习时期是职校生从心理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是他们的个性人格趋于定型时期,是对他们进行心理教育的最佳时期。心理教育在职业学校素质教育体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又担负着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帮助学生疏导心理问题。用自己的言行威信影响他们,做“人之楷模”。这关系着教育事业的成败,进而影响着国家的命运和未来。

参考文献

[1]李萌. 浅谈教师职业道德在教育中的作用,中国论文中心, 2010.7

[2]赵霞.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中国论文中心,2009.6

第5篇:中等职业技术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中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市场经济对高技术人才要求的增加,中职毕业生的就业需求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竞争也日趋激烈,切实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改革,是满足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促进中职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环节。

一、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

中等职业教育尽管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体制的改革起到越来越深刻的影响,但是近两年来却遇到了较大困难。原因是在新形势下职业教育遇到了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挑战。

首先,超前的择业观念。根据我国“加强第一产,提高第二产,发展第三产”的产业政策,本该有更多的人去爱农学农务农,爱工学工务工,为工农业的现代化贡献力量。但是,很多青年学生、家长和社会在择业观念上却与现实发生了严重差位,有相当多的学生不再选择学农科专业和工科专业,而纷纷拥向第三产业中的一些热门专业,表现出择业观念的超前性。超前的择业观念,使中职学校的招生数量急剧下滑、生源严重不足,学校面临着停办或转向的危机。

第二,社会转型期就业压力。90年代后期是我国经济的转轨期,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经济转轨能激活我国的经济。但是,经济转轨使企业释放出大量的多余劳动力,从而造成大量的社会失业。职业技术教育是为劳动者就业而进行的职业准备教育,学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在校学生专业学习的热情以及学校今后的招生。近几年来,高等院校扩招、社会失业人数剧增、企业用工乏力,社会所能提供的职业岗位有限等多方面的影响下,导致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就业更加困难。学生接受职业技术教育本想能借以谋得一份理想职业,但当这一目标难以如愿时,自然也就不再选择职教,因而导致近几年来职教缺乏吸引力。

第三,社会追求高学历。 由于我们在有限的教育投入下,对教育结构的战略选择,只能是重点保障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积极稳步发展高等教育。但是,随着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接受高层次教育的物质承受能力已明显增强,因此,许多家长不希望也不需要孩子过早就业,只希望能多读一些书。而社会对高学历的追求,使众多初中毕业生选择读普通高中,至使职业技术学校“门庭冷落”。

第四,一些理论、舆论负面影响。80年代以来,我国对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方针一直是十分明确的。然而,理论界和舆论界始终对此存有不同观点。但是,如果对某些国外的理论不详加分析地引进来,这很可能构成对我国职教发展的负导向。

二、改革措施

1、转变思想

当我们用传统智力理论去观察中职的学生,就会感到其素质低下;去组织教学,就会感到成效不明显。虽然一直以来,我们也在呼唤:相信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但是,在传统的智力理论下,一方面,缺少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另一方面,由于传统智力理论(智商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智力是以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以整合方式而存在的一种能力,并以此作为衡量智力水平高低的唯一标准,进而使学校教育主要以测验语言智力、数理逻辑智力为本位的学习,忽视了其它智力的存在,从而也就忽视了学生的其他才能,因材施教也就无从谈起。而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中技能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在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视角下,中职的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智力强项,有自己的学习的风格,只要我们在教学思想、教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方面,充分考虑他们的智力强项并创设适当的情境,最大限度地开发他们的潜能,中职的学生会同样出色。

2、转变理念

理念是一个人具有的准备付诸行动的信念,它既是一种观念,也上一种行动。传统的教学理念是在传统智力理论与评价体系主导下的学科本位、知识本位,这一教学理念的必然产物就是不断通过语言、数理逻辑等少数智力相关的知识的考试和筛选,优胜劣汰。一部分人(语言、数理逻辑智力占优的人)获得成功,另一部分人被淘汰。而中职的学生大多是这一教学理念教育下的失败者或亚失败者。如果中职教育继续沿用这一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势必会恶性循环,产生恨铁不成钢的急躁情绪,从而严重影响教育效果,制约教育质量的提高,阻碍中职教育的发展。为此,中职教育要从教育理念上,由淘汰式教育向潜能开发的职业素质教育转变。

3、完善课程内容设置

中职教育是培养中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教育。这就使得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中等教育在类型上区别开来。

一般教材比较注意学科的体系性,但从认识的原理和信息的接受方式上看,却往往是最与众不同的信息才能引起人们的充分注意。而这种体系也恰恰在一定程度上淹没了信息的不

同特性。干扰了认知者对重要信息的注意力。教师要能够结合实际应用,把这些重要信息提取出来,必须尽快由书本(教材)为中心,向以实际的应用操作技能为中心转变,充分引起学生足够的注意力。对于中职校学生来说,书本知识只是一些前提准备,应该精简和筛选,并且集中在一、二年级学习;相应地,大幅度增加应用技能的操作和训练,有些原理性知识还可以在实际操作训练时再加以“补习”,这样不仅使枯燥的、抽象的理论知识有了应用性的支撑点,也使学生对课程的应用性有一个切实的感性认识,提中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重视程度。只要明白了课程的应用意义,学生对这门课程的认识与兴趣就会提中,从而就会主动利用业余时间去学习。即使有些内容教师没有讲到,但这种认识与兴趣会促使学生主动把知识补充得较为完整。

4、改进教学组织形式

学生的智力结构与生俱来就不相同,他们没有相同的心理倾向,也没有完全相同的智力,而都具有自己的智力强项,有自己的学习风格。结合中职学生多起点、大跨度的现状,中职教学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智力弱项与智力强项,张扬个性化学习才能取得较好的学习功效。根据学生基础、个性特长,帮助学生选择课程、制定学习计划;要通过改进教学方法、解放教师的有限时间,使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差异、区别解决问题。

5、完善教学方法

改革教学方法,引入现代教育技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要因材施教,积极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教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中职学生基础较差,常常是因为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上存在问题,所以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至关重要。出于对课程应用性的考虑,与掌握某种技能相比,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更为重要。因为,走出校门的学生必然会遇到更新的知识、技术及设备,甚至不到几年,在学校掌握的设备技术可能就会被淘汰,相关技能也就失去了应用价值。而且,庞杂的课程内容全部利用课堂来解决,也几乎是不现实的。这些都要求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有计划的自学。

教学设施、设备、实习基地和师资队伍等是职教办学的基本条件,是保证人才培养的物质基础和必需力量。但由于我国的教育投入不足,职业技术教育长期在低水平的条件下运行,教学质量不高,人才质量难以保证,因此,进一步拓宽经费渠道,应是未来需着力解决的主要问题

6、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

以传统智力理论为支撑,以语言和数理/逻辑智力的测定为主干的传统教学评价体系,虽然简便、易行、好操作,甚至长期以来被认为科学、客观、公正。而对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由于语言和数理/逻辑智力处于劣势,是这一评价体系下的失败者,也可以说是这一评价体系的最大受害者。为此,中职教育应根据多元智力理论,改革教学评价体系,以价值多元、尊重差异为主干,最大限度内给学生以肯定。

7、采用适用的考试形式

中职学校的课程考试不同于中考中的课程考试,也不同于普高生的入学考试,其主要目的不是为了选拔人才,而是为了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师的教学质量。限时完成的规范化试卷是不能准确地评价出这种质量的。对于中职生的考核除笔试外,还可以采取口试、答辩和现场测试、操作等多种考试形式。内容上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改革考试方法,促进学生个性与能力的全面发展;形式上可以考虑化整为零,就是把传统的每学期两次考核,变为结合教学内容不定期多次进行,每一部分教学内容进行完毕后,即可进行考核。课程应用性的特点决定了每一部分知识几乎都以应用为主,因而考核主要侧重于应用能力,变单纯的笔试为灵活的考核方式。当然,对应用能力的强调并不意味着对基础知识的忽视。基础知识的测试可以在应用能力测试中反映出来,也可以放在期中或期末考试中进行。

参考文献:

[1]教中[2004]1号.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

[2]田玉芳.加强学法指导提中学生自学能力[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11)

[3]刘兰明.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办学体制研究[J].中等教育研究,2003.(5)[4]祁柱晓.中职创新办学初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14)

[5]珍妮特.沃斯 《学习的革命》上海三联书店 98年版P364、P401

第6篇:中等职业技术论文范文

二、中等职业学校教授级高级讲师为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三、本条件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申报和评审委员会评审时掌握的基本条件,评审委员会可以依据本条件制定相应的实施办法。用人单位向评审委员会推荐人员的条件,由用人单位根据工作需要和岗位要求自主制定。

四、本条件适用于国家和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的在职在岗教师。

分则

一、申报条件

(一)热爱祖国,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勇于探索,开拓创新,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

(二)具有相应教师资格。

(三)身心健康,能全面履行岗位职责,完成规定的教学、教研工作任务。任现职以来年度及任期考核均为合格以上。

(四)外语水平符合国家和我省有关政策规定。

(五)学历和任职年限具备大学本科毕业以上学历,担任高级讲师或高级实习指导教师职务9年以上。

当年年底年龄在45周岁及以下的人员须得硕士以上学位。

(六)专业课教师须取得非教师系列相关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或相关专业(工种)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关专业执业资格证书。实习指导教师须取得相关专业(工种)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关专业执业资格证书。

二、教授级高级讲师任职资格评审条件

(一)专业理论知识和能力,符合下列要求:

1、具有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具有本专业广博、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掌握本专业国内外发展现状和相关专业领域职业教育发展趋势。

2、治学严谨,教学经验丰富,形成有一定影响的教育思想和教学风格。

3、具有主持本学科、本专业教科研课题的能力,研究成果处于省内领先水平,对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建设、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有较强的指导作用,在本地区起到学科带头人作用。

4、专业课教师具有丰富的职业技术教育经验、生产实践经验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对本专业的开发与建设有较系统研究与突出建树,在同行中影响较大。

(二)教育教学水平,符合下列要求:

1、公共基础课教师系统担任过1门课程、专业课教师系统担任过2门课程全部教学工作,指导学生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受到学生好评。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工作量,专职教师年均教学工作量不少于200学时,教学效果优秀,讲授过校级公开课、示范课,获学校年度教学质量考评3次以上优秀。

兼职管理工作的教师年均教学工作量不少于专职教师的1/2,在省辖市(厅)以上范围开设研究课、示范课或专题讲座3次以上。

2、任现职以来,获得省辖市以上学科带头人等称号。

3、深入开展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着力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积极参与学生管理工作或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担任班主任、辅导员、教研负责人或学校社团、兴趣小组、专业训练指导教师2年以上,教书育人成果显著。或主持学校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带领团队进行教学改革,专业建设,成效显著。

4、具有指导和培养青年教师的能力,在教师中享有较高的威望。系统指导过2-3名青年教师,其中至少有1名获县(市、区)以上综合表彰。

(三)教科研成果和职业技能,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主持完成1项省(部)级以上教科研项目或2项省辖市(厅)级以上课题研究或教学改革试验,或主持完成2项企事业单位新产品研发、技术革新项目,并通过相关业务主管部门的鉴定或结项验收,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取得一定的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

2、省级三等以上成果奖的主要完成人;或省辖市(厅)级以上2项教科研成果一等奖的主要完成人(限前3名)。

3、获得与本专业相关的国家发明专利1项以上(限前3名)。

4、直接指导的学生参加省以上政府部门组织的专业技能竞赛中获得省一等奖2次以上,且本人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

5、从事艺术、体育及实践技术课教学工作的教师,在省以上政府部门主办的专业技能竞赛或评比中,获得省二等奖2次以上。

(四)论文、著作,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在CN学术刊物上发表教育教学研究论文和学术论文共计5篇(其中至少2篇为学术论文。文科和教改论文均为独著,理工科至少2篇为独著或第一作者,其余限前2名。下同)以上,其中至少2篇发表在国内核心学术期刊或本学科领域公认的权威性学术刊物上。

2、在CN学术刊物上发表教育教学研究论文和学术论文共计3篇以上,其中至少2篇发表在国内核心学术期刊或本学科领域公认的权威性学术刊物上,同时正式出版本专业较高水平著作1部(本人撰写8万字以上),或主持编写(主编或副主编)正式出版的省级以上统编、规划职业教育教材1部(本人撰写6万字以上)。

3、艺术类学科教师在CN学术刊物上发表教育教学研究论文和学术论文共计3篇以上,其中至少2篇发表在国内核心学术期刊或本学科领域公认的权威性学术刊物上,同时有2件以上作品在CN专业刊物上公开发表或被省以上专业机构收藏、采用。

论文、著作和教材经专家鉴定,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或较强的指导作用和应用价值,达到教授级高级讲师水平。

附则

一、本条件规定的申报条件和评审条件须同时具备。工作业绩须是专业技术人员任现职以来取得的本专业或本学科领域的业绩。

二、教学质量考评情况须提供学校相应文件。示范课、研究课或专题讲座须附本人教案或讲稿、主办单位证明。奖励以正式文件和获奖证书为准。成果的获奖者是指等级额定获奖人员,须附获奖证书。

三、“主持”是科研课题或工程项目的总体设计、论证、组织和指导者,并承担其中重要工作。“主要完成人”是在科研课题或工程项目中承担主要工作或关键工作,或解决关键技术难题的人员。以上均以项目计划任务书或有关文件为依据。项目(课题)须附立项报告和鉴定、结项证书。

四、的刊物不含增刊、特刊、专刊、论文集等形式的刊物。著作、教材不含论文集、习题集等。

五、同一课题的成果奖励、项目课题、著作和教材不重复计算。

六、本条件所称“以上”、“以下”均含本级。

第7篇:中等职业技术论文范文

论文摘 要:文章通过对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分析,并对职业鉴定、培养方法、培养周期等几个关键因素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新的思考。

引言

职业教育不是我国独有的,更不是我国创造的。是世界各国都有的一种教育方式,职业教育存在的历史非常悠久,应该说,原始社会进入石器时代,狩猎需要一定技能,她不是人类天生的,是靠人类后天学习得来的,这时就开始了“职业教育”,当然这种职业教育是零碎的,是个别的。自从人类进入工业时代以后,各种技能相继出现,技能种类相当多而且复杂。技能人才需要越来越多,技能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传授技能、技能深化作为一种独立的新型的教育形式诞生了。随着工业化的深入,职业教育更是世界各种教育方式中不可或缺的方式,人类还会将这一种方式继续下去。

一、职业教育的概念

职业教育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修订的关于技术与职业教育的建议》中指出:“技术与职业教育还进一步被理解为a.普通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b.准备进入某一就业领域以及有效加入职业界的一种手段;c.终身学习的一个方面以及成为负责任的公民的一种准备;d.有利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手段;e.促进消除贫困的一种方法”。这显然是对职业教育的广义的理解。狭义的职业教育是以各级职业学校为载体的职业教育,探讨狭义的职业教育概念对我们在基层从事职业教育工作的同行具有更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黄炎培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首创者,他在《中华职业教育者宣言》中指出“用教育方法,使人人一方获得生活之供给与乐趣,一方尽其对群之义务”。并认为“职业教育,则凡学成后可以直接的谋生者皆是”。北京师范大学高奇教授在其《职业技术教育概论》一书中认为“狭义的职业教育系指对全体劳动者在不同水平的普通教育的基础上,所给予的不同水平的专业知能教育,培养能够掌握特定劳动部门的基础知识、实用知识和技能技巧人才的教育”。顾明远、梁忠义在其主编的《世界教育大系——职业教育》中指出“职业教育的基本涵义是什么呢?简单地说职业教育就是为了培养职业人的,以传授某种特定职业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职业意识的教育”。

以上种种对“职业教育”的概括,虽然表述各不相同,但它们的含义大体上还是一致的。

第一,职业教育从属于“教育”这一概念,是作为教育的一类活动。“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所以它必然具有教育的特性。

第二,职业教育的独特性在于其“职业性”。职业教育既然从属于“教育”这一概念,那么它与其他类别的教育当然有相通的地方。但是它的独特性应该是其“职业性”。职业教育的教育目的是为社会培养从事某种职业的、应用型的专业技术人才,使具有某方面职业兴趣的个人学一技之长用于谋生与发展。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使受教育者通过一定时期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掌握某种职业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职业意识,成为社会所需的高素质劳动者。顾明远、粱忠义认为,职业教育作为社会所特有的活动,起源于人类社会营谋物质生活资料的需要和人类自身生产的需要;职业教育是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以传授生产、劳动经验和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教育,也是一种使人由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的教育。杜威认为职业教育就是为从事职业工作作准备的教育。斯内登也认为,凡是为生活做准备的教育都可称为职业教育。梅斯在《职业教育的原理和实践》中同样指出,职业教育是为学生将来从事某种特定职业作准备的教育。

二、我国职业教育的现实状况及几个方面的分析

1.我国职业教育的现实状况。职业教育在我国纳入正式的教育形式时间很短,需要不断深入地研究,因此,我国非常有必要投入人力、物力深入研究职业教育这种新的教育形式,切实搞好我国的职业教育,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保证。

我国的职业教育已开展近20年,在沿海地区,开展得更早,目前来看也是比较成熟的。我国自2001年开始设立中等职业院校,目的在于培养一大批高级技能人才,为社会主义建设更好地服务。绝大多数中等职业学院一旦从中等学校转变过来,名称很快变更过来了,经过这么多年,许多职业学院仍沿袭过去中等教育的模式,从领导到教师的观念没多大变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培养模式都未发生变化,这样下去,显然与我国教育改革不符合。

我国教育规模在飞速扩大,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规模扩大更为明显,这当然是好事,但关键是中等职业教育必须从外表到本质,她就必须是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

2.几个方面的分析。职业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有自身的规律和特点。

(1)技能性:中等职业教育目的是培养具有高级专门技能的人才,因此,技能教育的教学内容是其主要内容。

(2)实践性:要培养能够直接从事工作的技能,显然必须强调教学手段的实践性,只有利用大量的时间才能不断提高技能,积累工作经验。

(3)专业设置的动态性:社会的需求是变化的,我们培养的专业是为了满足社会需要的,必须适应社会的变化,因此专业的设置的是动态的。

(4)教学内容的动态性:职业教育的最大特点是没有一成不变的教学内容,没有严格的教学体系,而重点是强调技能。因此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案、教学进度都是动态的。

(5)教学方式的灵活性:可以是现场式,可以是课堂加现场,可以是实验室式,也可以是实验室加课堂室,还可以是课堂式等等。

(6)教学内容没有系统性、完整性:教学内容与中等教育、研究性教育完全不同,不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依据上述分析,我国目前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新形势并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且深远的意义,我们有必要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实施,进行深入的分析和严格的界定。通过对此问题的分析研究,以期引起社会及广大中等职业教育同行的思考,明确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突出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实施特点,恢复中等职业教育的本来面目,使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千万万的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唯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等职业教育唯有坚持自己的特色,才有可能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生存、发展、壮大。

三、对我国职业教育情况的几点思考

从以上分析,结合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因此有以下一些思考:

1.关于职业教育的“产品”。工厂的产品最重要的就是质量,产品质量的好坏,通过检验便可知晓。职业教育的最终产品是技能型人才,但他又不同于产品,两者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技能水平的高低比较好鉴定,实际上我国推行的职业技能鉴定考试是一种很好的方式,也比较成熟。大力推行职业技能鉴定,注重技能等级的统一标准,鉴定应主要以鉴定实际技能为主,以理论知识的考试为辅。

2.关于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中等职业学校基础设施的建设,应特别注重实验室、实训室、实训基地、实习工厂的建设,着眼于我国未来建设所需求的人才。

3.关于中职教育的培养周期。进一步规范学制,普通专业在校一年半或两年时间完成,高级专业在二半年或三年时间内完成。学制可由学校根据专业、对象和鉴定标准确定。

4.关于中职教育的培养内容。教学内容标准化,教学手段多元化。教学内容必须标准化,统一要求,统一考核。教学手段可根据专业情况和教学环境选择不同方式,比如学校实验室、实训基地或实习工厂。

5.关于中职教育的教学进度,教学进度可由各学校自由掌控,不作统一要求,可以根据对象,也可根据专业或教学内容进行设置。

结语

中等职业教育起步晚,研究的人力与物力匮乏,可能存在一些问题,所以,我国的职业教育必须结合我国实际,吸收国内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经验,真正搞好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

参考文献

[1]张栗原.教育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2]雷通群.教育社会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3]王亚栋.职业教育研究综述[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8,(5).

[4]卢洁莹.职业教育研究视阈的转换[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7,(1).

[5]史三成.对加强中等职业教育的思考[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3).

第8篇:中等职业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领导文化;校长领导力;综述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7-0205-02

迄今为止,人们对领导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是见仁见智,而对于学校的领导文化,尤其是中等职业学校的领导文化的研讨却是鲜有涉及。笔者综合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中国博士论文全文数据库,以“领导文化”、“学校领导文化”、“校长领导力”为主题进行多方位搜索,按发表的期刊水平以及被引证的次数进行筛选,保留最具实质性和影响力的文献65篇。综合文献分析及笔者在江苏省宜兴市和桥中等专业学校的教育管理实践,最终从“中等职业学校领导文化的概念”、“中等职业学校领导文化的特征”、“中等职业学校领导文化的主要内容”、“中等职业学校领导文化的功能”、“中等职业学校领导文化的构建”等五个维度对目前国内外的研究作具体阐述如下。

一、对领导文化的概念界定趋于一致,但对学校领导文化尤其是中职学校的领导文化概念辨析凤毛麟角

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在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领导文化研究长期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到了本世纪,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领导文化对于提高领导素质、提升领导力的重要性,对于领导文化的探讨方兴未艾。遗憾的是,在教育界里,虽对现代校长的领导文化、领导力作出过一些探讨,但是这些仅仅作为学校领导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未能进行系统化的分析研究,全面地对学校领导文化的研究还属于凤毛麟角。

笔者通过对筛选的65篇文献进行精度分析后发现,目前领导文化的概念已趋于一致,国内的有识之士都一致认为:领导文化属于精神文化的范畴,是有关领导这一特定角色群体的文化,是领导者群体或个体在领导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独具特色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的总和。如深圳大学吕元礼、邹育根二位教授认为:领导文化是领导成员在领导活动中产生并通过后天学习和社会传递形成的反映领导实践的观念意识,是客观领导过程在领导成员心理反映上的积累或积淀,是领导成员普遍认可的价值观念、共同信守的行为模式和广泛流传的态度作风,包括领导意识、领导观念、领导态度、领导价值观和领导行为模式等。[1]而作为学校领导文化,除了具有领导文化一般特点之外,还具有学校自身的特点。上个世纪90年代,广州教育科所秋实先生认为:学校领导文化是学校所有领导成员的群体文化。学校领导狭义的概念是指学校一级的领导,即正副职的校长、党支部书记等;广义上的概念,除了上述的校级领导为其上层外,还包括中层(如教导主任一级领导)和低层(如科组长、级组长等)。推行校长负责制的学校,学校领导文化是以校长为核心,包括上、中、下三个层次领导群体文化。[2]此观点已被大部分教育界专家学者所认可,沿用至今。虽然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类型、办学目标与普通中小学有所区别,但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在领导文化概念的界定上可以借鉴上述观点。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中等职业学校的领导文化,是属于领导领域的主观意识范畴,是属于文化领域的非物质文化类型,是学校组织内领导成员普遍认可的价值观念、共同信守行为模式和相对稳定、广泛流传的态度作风,既包含组织内法理权利,又包括个人的人格魅力,最终是用思想和行为影响人。

二、学校领导文化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各种功能被充分挖掘,但对如何发挥学校领导文化的正面功能的研讨止于泛泛而谈

正是由于学校领导文化是组织内领导成员普遍认可的价值观念、共同信守行为模式和相对稳定、广泛流传的态度作风,所以它的正面与负面、积极与消极、优秀与恶劣必定会影响领导过程中的人、事和结果。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助理张俊华经过翔实的研究,认为:当前薄弱学校的领导与管理存在两个极端表现:一是校长的领导太少、管理太多,校长承担了许多中层干部的管理职责;二是管理者缺乏视野,领导行为比较混乱,管理粗放、无序、随意,绩效考评缺失。学校领导决定教育的本质和学校的文化,领导文化是影响学校改进、提升与发展的重要文化。[3]

综合各家之言,学校领导文化的重要作用体现在凝聚功能、规范功能、导向功能、示范功能、调适功能等五个方面。[4]而笔者认为,中等职业学校作为一种教育类型,在办学上既有着普通教育的共性,也有着其鲜明的个性,特别是在办学模式、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明显区别于普通教育。一所成功的中等职业学校既要遵循办学的教育规律,又要切合社会经济发展的产业发展规律,更要贴合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让职业教育体现其应有的价值,并在这样的价值之下实现办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所以,对于中等职业学校而言,领导文化的重要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领导文化的建设有助于构建学校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学校领导通过自身的示范、辐射和引领,能让学校领导层与教职工注入共同的目标感和价值观,把学校组织中的个体力量融汇成整体的力量,从而构建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2.良好的领导文化一旦形成具有双向调适作用。领导文化的约束规范是软性的、隐性的,一旦形成是稳定的、可继承的。它既制约和影响被领导者,同时又对领导活动具有规范作用,从而有利于和谐中等职业学校校园的建设。

3.领导文化的建设有助于促进学校现代化的进程。领导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从将领导视为上对下的“统御”或下对上的“接受”的领导观念,转型、创新为将领导视为上下互动的“影响”的领导观念,有助于“道德领导”等现代学校管理观的形成,有助于促进中等职业学校的科学待续发展。[5]

三、对于中等职业学校领导文化的建设,重在强调校长领导力的引领和影响,缺乏对学校领导文化建设的体系构建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等观点已经深入人心,且相信高成就学校和一般学校的差别之一就是校长的领导力,也就是说校长的领导文化对学校的总体氛围和教学组织等有着直接的影响。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王冰蔚教授在《中等职业学校校长与其他类校长素质调查分析》中通过对中等职业学校校长和其他类校长认为优秀校长应具备的素质进行调查问卷分析,从中职校长的角色定位来谈:认为职业学校的校长首先应具备卓越的管理才能,应是一位管理者;其次应该具备校高的决策才能,应扮演英明的决策者角色;其三应具备教育才能,同时扮演教育者的角色;其四应具有经营才能,要成为一个经营者。[6]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周文锦从复杂性视角来看中职校长的领导力可以整合成:一是人性化的柔性领导;二是注重开放的广域关联;三是注重创新的灵活领导;四是注重远景的文化引领。[7]

可以说对校长领导文化的研究是如火如荼,虽然校长的品格和精神追求决定着学校的领导文化,但是广义上的包含了“上层、中层、下层”全面的领导文化引领着学校文化的生成和发展,这才是构建学校领导文化的基础。那么如何构建职业学校的领导文化?张俊华的《影响学校改进、提升与发展的领导文化》和李伟胜的《学校领导文化的自主更新之路》给笔者以启迪。

张俊华认为构建领导文化应体现以下四大特点:专业引领的基本范式、多元分权的民主思维、精细管理的实践模式、追究问责的评价机制。核心观点之一,专业引领是学校发展和领导文化的核心要素,要构建“参与式”专业领导范式,从以个人为中心、权威为中心向群体为中心、合作为中心转变和转型,要拓展专业引领内涵,既要关注宏观层面战略定位、组织文化,又要关注微观层面的深入课堂指导教师等;核心观点之二,从上至下、从校长室到职能部门到教师到学生的多元分权让知识、技能过硬的教师参与学校决策,形成“人人都是领导者、人人参与领导”的开放式领导文化。核心观点之三,是用“精、细、实、专”的精细管理体现人文关怀,体现“人人皆管理”、“处处见管理”、“管理无小事”的领导文化氛围;核心观点之四,是用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奖惩机制追求问责,构建制度文化,形成监督机制。

李伟胜认为:学校领导文化可以区分为统合型、聚合型和融合型三种不同类型,以此为参照系,可将领导团队运用的文本资料和管理活动视为文化作品,将“通过作品更新领导方式”作为核心思路,将更新办学理念内涵、整体策划学校工作、系统更新学校制度、通过教改建立活动品牌为分领域的具体措施。[8]

综合两人观点,笔者认为建设中职学校领导文化的核心要素是“民主、人文、和谐”即要转变领导范式,构建多元分权的民主领导文化;要兼顾法理权利和个人魅力关注人文关怀;要创新日常活动切合职教办学方向构建和谐学校文化。

参考文献:

[1]吕元礼,邹育根.领导文化的概念、功能、特征及现代化[J].理论探讨,2002,(3)49-50.

[2]秋实.学校领导文化建设[J].广州教育,1991,(11)42-45.

[3]张俊华.影响学校改进、提升与发展的领导文化[J].教育发展研究,2008,(2):66-70

[4]周超.论21世纪中国特色的领导文化及其构建[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4.

[5]詹姆斯・麦格雷戈・伯恩斯.领导论[M].常健,孙海云,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30.

[6]王冰蔚.中等职业学校校长与其他类校长素质调查分析[J].河南职技师院学报(职业教育版),1999,(10):79-80.

第9篇:中等职业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历史教育;现状;原因

目前由于中等职业教育的特殊性,中等职业学校为迎合市场的需要,往往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专业、轻素质、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专业设置、课程教学等都围绕市场转动,只注重学生实用技术的训练,对于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健全心理、创新精神、适应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教育重视不够。像历史课程这种人文社会学科在中等职业学校普遍被忽略也就是可想而知的。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都没有开设历史课程,使得学生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知识和优良传统知之甚少,历史观念更为淡薄,对历史问题的思考和理解也更是无从谈起。

一、中等职业学校历史教育现状调查

1.针对学生的问卷调查

选择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以便了解学生的真实感受,能够对所研究的问题有一个客观的分析评价。

(1)你所学的专业是

(2)你的专业是否开设过历史课?(①是②否)

(3)你认为在你的专业中有无必要开设历史课?请说明理由。

(4)你对历史知识了解的情况怎么样?(①较好②一般③较差)

(5)你现在学习历史的途径有哪些?(①课堂学习②阅读历史类书籍③观看历史类节目④游览历史主题的观光景点)

(6)你心目中理想的历史课应该是什么样的?(自由回答)

通过调查发现:90%以上的职业学校没有开设过历史课;85%以上的学生认为职业学校没有开设历史课的必要,有15%左右的同学认为学职业学校应该开设历史课。工科学生认为历史学习对他们就业不起多大作用,甚至认为只要学好专业课就行了,其它课程设置可有可无;但文科专业学生,如旅游、文秘、初等教育等专业的学生约 80%以上认为历史学习有助于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有利于他们的专业学习,对他们以后的职业生涯有帮助;17%左右的同学认为历史知识有用,但可以通过其它方式了解,没必要利用课堂教学的形式;2%左右的学生认为设不设都无所谓。大部分同学认为历史课的设置应分专业进行,不提倡统一设置。还有学生指出,可利用第二课堂形式进行专题讲座,就象百家讲坛一样每周进行一次就可以。

2.针对职业学校部分教师的问卷情况

主要是针对在职教师的调查。针对历史课程的设置问题,无论是专业课教师还是文化课教师,都有自己的看法。

(1)您认为学生的道德教育需要加强吗?(①需要②不需要)

(2)您认为历史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理解问题的能力吗?(①有②没有)

(3)那您认为职业学校有设置历史课教学的必要性吗?(①有②没有)

(4)通过您的教学实践,您认为职业学校的学生只有学好专业课就可以了吗?(①是②不是)

(5)您认为学习历史知识,对您所教学科有帮助吗?(①有②没有)

(6)针对中国传统的文化被歪曲甚至被认为地掠夺的现象,您认为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历史教育吗?(①有②没有)

(7)您认为职业学校应采取何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历史文化的教育最合适?(自由回答)

调查结果显示,80%以上的教师认为职业学校的学生重点学好专业课,其次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以有利于学生自身的后续发展。80%以上的教师认为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情操要当作学校的头等大事来抓,并认为学习历史有利于推进学生的思想教育。而且认为,从当前的国内国际形式来看,更要注重保护我们固有的文化传统,要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约45%左右的教师认为职业学校可以设置历史课,在课程的设置及时间安排上,普遍认为:工科应少设或不设,文科应全设,甚至有些专业在课时上要多设。授课形式上,分小班和大班同时进行,并不局限于形式,提倡灵活办学。

二、中职学校历史教育缺失的原因分析

1.由中等职业学校的性质定位决定的

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中明确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这就决定了在中等职业学校要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强调专业学习的重要性,主要培养合格的技术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文化课要为专业课服务。

2. 学生对历史教育不够重视

中职学校的学生,主要来自应届初中毕业生,这些学生由于文化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学习成绩较差,基本上都对学校的学习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上进心严重不足,缺乏前进的动力,学习动机很不明确。大多数学生根本就不考虑在学校学好知识会对他们以后的人生道路有多么重要的影响,只是想混个文凭,到毕业时能够比较顺利的找个工作。中职学校学生的这种认识问题的态度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根本不愿意学习,更何况是历史学科的学习了。

3. 教科书编写较为落后

针对中等职业教育专用的历史课本是由教育部职业教育司2001年组织全国中等职业教科书编写组编著的。该教科书于2005年经过大修订,按通史体例以时间为序分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大块分别介绍中外历史概况。普高教科书有人教版、人民版、岳麓版等可选择,而中职学校历史教科书目前仅此一种。相比较而言中职学校历史教科书的可选择余地很少。中职历史教科书编者理念过于陈旧,书中除了史实的罗列就是历史结论的表述,过于学科化、专业化,知识偏旧、偏难,难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与普高教科书相比,不利于教师灵活地选择教学内容,同时给学生留下的空间也很少。正是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致使许多中职学校弃用职业教育司组织编写的这套教科书,直接选用普高的教科书来进行历史 教学。

4. 教师的教学理念落后

首先,在中职学校历史课的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在有限的课时中为赶任务而对教材内容不加处理,照本宣科。其次,教学方法落后。中职学生学习基础差,对于许多史料连看都看不懂,更不用说去理解了。面对这样的情况,许多中职历史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单一的讲述法进行教学,且内容重点放于教材中史料的讲解上。这样一来学生面对枯燥无味的历史课本毫无学习兴趣。加上中职学生没有考试压力,历史课在他们眼中就沦为了“休闲课”。此外,中职学校历史学业评价方面存在问题,照搬普高常用的试卷测试法。每学期期中、期末两张试卷,考前划一下范围。这就使得学生们把历史课看成一门只要考前突击一下就能过的可有可无的课。有的学生甚至出于怕去背那些繁琐的历史知识而交白卷。学生、老师面对这样的成绩都毫无成就感。

因此,在中等职业学校不开设历史课程,不重视对学生的历史教育,这不仅仅是教育的问题,更是一个不能忽视的社会问题。对占高中阶段学生总数近一半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开展历史教育,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下载于人民网。

[2]王晖:《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建设若干问题的探讨》,下载于日知网。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