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会计分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会计分录包括三要素:记账方向(借方或贷方)、账户名称(会计科目)、金额。
会计分录是指预先确定每一笔经济业务所涉及的应借、应贷账户的方向、账户名称及其金额的一种会计分录,简称分录。会计分录是由应借应贷方向、对应账户(科目)名称及应记金额三要素构成。按照所涉及账户的多少,分为简单会计分录和复合会计分录。 简单会计分录指只涉及一个账户借方和另一个账户贷方的会计分录,即一借一贷的会计分录;复合会计分录指由两个以上(不含两个)对应账户所组成的会计分录,即一借多贷、一贷多借或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
(来源:文章屋网 )
借:待处理财产损益,
贷: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借:其他应收款,营业外支出等科目,
所得税汇算清缴会计分录的做法: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贷:应交所得税。
会计分录亦称"记帐公式"。简称"分录"。它根据复式记帐原理的要求,对每笔经济业务列出相对应的双方帐户及其金额的一种记录。在登记帐户前,通过记帐凭证编制会计分录,能够清楚地反映经济业务的归类情况,有利于保证帐户记录的正确和便于事后检查。每项会计分录主要包括记帐符号,有关帐户名称、摘要和金额。会计分录分为简单分录和复合分录两种。简单分录也称"单项分录"。是指以一个帐户的借方和另一个帐户的贷方相对应的会计分录。复合分录亦称"多项分录"。是指以一个帐户的借方与几个帐户的贷方,或者以一个帐户的贷方与几个帐户的借方相对应的会计分录。为了保证帐户对应关系的正确、清晰、便于了解经济业务的内容,会计分录必须严格掌握一借多贷或一贷多借的基本原则,不允许多借多贷。
(来源:文章屋网 )
出借包装物归还是会计分录为:借记包装物,二级科目为库存已用包装物;贷记包装物,二级科目为出借包装物;同时借记其他应付款,贷记银行存款。
出借时包装物时,会计分录为借记包装物,二级科目为出借包装物;贷记包装物,二级科目为库存未用包装物;同时借记销售费用,贷记包装物,二级科目为包装物摊销;同时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其他应付款。
(来源:文章屋网 )
1.1借贷方向不清楚
部分同学对于编写会计分录的借贷方向尚有疑问,有时候会出现借贷方向弄反的错误。如这样一笔经济业务:经双方协商,A公司将所欠B公司的货款60000元转为B公司对A公司的投资。有部分学生写成:借:实收资本60000贷:应付账款60000正确的会计分录是:借:应付账款60000贷:实收资本60000对于借贷方向不清楚的问题,我分析了一下,主要原因是:
(1)会计核算对象模糊,没有分析会计分录核算的对象;
(2)清楚会计分录核算的对象以及业务涉及的会计要素的性质,但不知道什么时候记入账户的借方,什么时候记入账户的贷方。
1.2借贷金额不平衡
部分同学出现借贷金额不平衡的问题,如这样一笔经济业务:购进汽车一辆,计250000元,其中100000元已用银行存款支付,其余尚欠。有部分学生写成:借:固定资产250000贷:银行存款100000正确的会计分录是:借:固定资产250000贷:银行存款100000应付账款150000对于借贷金额不相等的问题,我分析了一下,主要原因是:(1)忘记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2)不清楚如何写复合会计分录;
(3)对于需要自己计算的经济业务,计算错误。
1.3书写格式不规范
书写格式不规范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1)“借”、“贷”两个字没有错开写;
(2)借方、贷方金额数字没有错开写;
(3)先写贷方,后写借方;
(4)金额书写错误,如“50000”写成“5万”;
(5)金额后面多写了单位“元”;
(6)复合会计分录借方或贷方会计科目没有对齐;
(7)复合会计分录借方或贷方金额数字没有对齐。
1.4复杂经济业务无所适从
对于稍微复杂点的经济业务,部分同学不知如何解答。如这样一笔经济业务:从银行借入短期借款80000元,直接偿还应付某单位的货款。有部分学生写成:借:银行存款80000贷:短期借款80000正确的会计分录是:借:应付账款80000贷:短期借款80000复杂经济业务无所适从的问题,我分析了一下,主要原因是:
(1)编制会计分录的过程思路不清晰;
(2)对经济业务的分析不透彻;
(3)对于经济业务的发生,不知道该用一个分录还是多个分录。
2编制会计分录的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从以上初学者编制会计分录常见的错误及原因分析,可以总结出同学们在学习编制会计分录的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
(1)不了解编制会计分录的步骤;
(2)混淆经济业务所涉及的核算对象;
(3)不知道经济业务所涉及的会计科目;
(4)会计分录的撰写格式不熟悉;
(5)不了解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6)借贷双方登记增加还是减少难以理解。对于以上问题,可以看出在编制会计分录的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核算对象的理解;
(2)会计科目的理解和记忆;
(3)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及其具体内容;
(4)会计分录编制的格式和内容;
(5)会计分录编制的步骤。也就是说,对于编制会计分录的学习和理解,要把基础会计各个章节的内容和知识点结合起来,才能很好地编制会计分录。其中,涉及的知识点主要有:
(1)会计主体;
(2)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
(3)会计科目;
(4)账户和复式记账;
(4)编制会计分录。所以在编制会计分录的教学中,需要加强以前章节中所学到的知识点的理解和联系,才能使学生在编制会计分录的时候不容易出现错误。
3编制会计分录的教学思路
针对初学者编制会计分录常见的错误,我整理了一下在编制会计分录教学中的一点想法,总结如下:
3.1首先,教会学生会计分录的格式和内容
会计分录的格式如下:借:会计科目1金额贷:会计科目2金额如这样一笔经济业务:A公司用银行存款10000元偿还前欠某企业账款。会计分录是:借:应付账款10000贷:银行存款10000对于复合会计分录,格式为:借:会计科目1金额贷:会计科目2金额会计科目3金额或者:借:会计科目1金额会计科目2金额贷:会计科目3金额如这样一笔经济业务:购进汽车一辆,计250000元,其中100000元已用银行存款支付,其余尚欠。会计分录是:借:固定资产250000贷:银行存款100000应付账款150000我们总结,编制会计分录的格式为:先写借后写贷,借在上贷在下;借贷错开一空格;金额后不必写元字。应注意的问题是:
(1)写入一个账户的借方(贷方),必然写入另一个或另几个账户的贷方(借方);
(2)借方、贷方金额相等;
(3)一笔业务能用复合会计分录反映的,不要硬拆为简单分录;多笔不相关的业务不能硬编成复合会计分录。
3.2然后,引导学生理解编制会计分录的步骤
总结下来,完整的编制会计分录的过程有以下6个步骤,我们结合案例来理解。如经济业务:A公司从B公司购进汽车一辆,计250000元,其中100000元已用银行存款支付,其余尚欠。请为A公司编制会计分录:
(1)明确会计核算的对象。会计核算对象即为会计主体,本案例中的会计主体是A公司,即购买汽车的公司,而不是出售汽车的B公司。
(2)分析经济业务的发生对哪些账户产生影响。在这一步骤,需要加深对会计科目的理解。每一个会计科目特定的核算内容,当经济业务发生时,应根据会计科目核算的内容来选择使用。对常用的会计科目及其核算内容,在这里可以再次教学。对此笔经济业务,A公司购买汽车一辆,形成公司的固定资产,一部分用银行存款支付,其余尚欠的形成公司的应付账款。受影响的账户有固定资产账户、银行存款账户和应付账款账户。
(3)判断这种影响是使得账户金额增加还是减少。本案例中,A公司固定资产增加、银行存款减少、应付账款增加。
(4)对账户的性质,也就是所属的会计要素进行归类。这一步骤,需要联系之前章节所学习的会计要素进行分析。固定资产属于资产类会计要素,银行存款也属于资产类会计要素,应付账款属于负债类会计要素。
(5)根据账户的性质和账户的增减变动确定该账户是放在借方还是贷方。这一步骤需要结合借贷记账法的内容来判断。账户的方向“借”和“贷”与增减不完全相同,究竟什么时候记入账户的借方,什么时候记入账户的贷方,取决于会计要素的性质。一般来说,资产的增加记入资产账户的借方,资产的减少记入贷方。负债、所有者权益记录方向与资产类相反,即负债、所有者权益增加记入贷方,负债、所有者权益减少记入借方。收入类呢?由于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所以收入记录方向与所有者权益类相同,即收入的增加记入贷方,收入减少记入借方。由于费用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所以记录方向与所有者权益类相反,即费用的增加记入借方,费用的减少记入贷方。对于增加减少方向的记录还有另外一种记忆方式,这与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结合起来。由于动态要素与静态要素之间的关系等式为: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所以资产、费用类的增加减少记录方向相同,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类的增加减少记录方向相同,且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类的增加减少记录方向与资产、费用类的增加减少记录方向相反。我们只要记住资产类的增加记入借方,资产的减少记入贷方,其余各种要素就可以类推得出。本案例中,A公司固定资产增加、银行存款减少、应付账款增加,也就是资产类增加、资产类减少以及负债类增加。可以确定固定资产记入借方,银行存款记入贷方,应付账款记入贷方。
(6)按照会计分录的编制规范编写会计分录通过以上步骤分析,我们按照会计分录的编制规范编写会计分录如下:借:固定资产250000贷:银行存款100000应付账款150000最后我们可以回顾前面的分析检查一下会计分录的格式、内容和金额是否正确。
3.3加强练习,提醒学生编制会计分录时应注意的要点
编制会计分录的熟练掌握还需要不断地练习,通过练习熟悉会计分录的编制过程、会计科目的正确理解以及借贷方向的确定和会计分录格式的规范。同时,需要提醒学生编制会计分录时应注意:
(1)每笔经济业务均需要编制一个会计分录;
(2)理论上,会计分录只能编写一借一贷、一借多贷、多借一贷的会计分录;
关键词 会计分录 账户结构 教学内容 教学策略 教学设计
1 探究的背景及理论依据
在会计工作中,对经济业务的确认是以编制会计分录的形式进行的,编制会计分录是会计工作的起点和关键,是会计教学中的重点,同时它又是会计基础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本人多个学期任教会计课程,从很多学生的反馈中,尤其是中等水平的学生及差生中了解到:会计难学,第一个难点就是编制会计分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笔者认为,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他们缺乏社会实践经验,而会计又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这个矛盾的存在本身就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一定的困难;第二,从教材的角度来自看,很多教材在编写时,只注重罗列专业知识的基本内容,却忽略了教学方法的指引。
2 两点思考
会计分录的编制不外乎包括这几个步骤:(1)分析经济业务的性质,确定其涉及的会计要素是增加还是减少;(2)依据各类账户的结构确定所涉及的会计要素应记入该账户的借方或该账户的贷方;(3)依据记账规则检查会计分录是否正确。在这几个步骤中,学生感觉最为困难的是第一步,较为困难的是第二步。针对这种现象,笔者作出了以下两点思考:
2.1 关于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要素。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会引起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这种变动,在本人所查阅的各种版本的教材中都将其归纳为9种情况、4种类型,这个结论从理论上讲并没有错,但过于复杂,也不全面:(1)类型太多,使学生容易混乱;(2)以用银行存款支付办公用品费等业务为例子,这些业务并不在9种情况的范围之内,它所涉及的是资产和费用两个会计要素。而运用复式记账法,对企业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必须同时在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进行登记并在金额上保持一种内在平衡,这其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可以是六大会计要素中的任何账户,并不仅指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账户。所以简单地将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归纳为9种情况、4个类型,并不严谨,只能作为论证会计等式的例子,不利于帮助没有实践经验的学生理清思路,找出规律。为此,我们可将会计要素进一步归类列表如表1:
表1
并通过举例论证,初步得出以下结论:任何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所引起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变化的规律为:左右两方内部变化,一增一减; 左右两方同时变化,同增同减。这样,化复杂为简单,学生容易理解,也容易记忆,从而为今后学习会计分录打下基础。
2.2 关于会计科目的分类和账户结构
表2 常见的会计科目
通常,人们都认为会计科目按其性质或所反映的经济内容分为五大类,即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和损益类。这个分类也不够细致,且与会计要素也没有产生对应关系,会影响学生对经济业务进行逻辑推理。出于这个考虑,我们也可将常见的会计科目细分如表2(简单举例,与表1保持一致):
对会计科目按这种方法分类:(1)它可以与上面的结论相呼应,也为以下的账户结构的归纳作铺垫,使前后的教学内容能紧密地联系起来。
在笔者所查阅的教材中,有些详细列出了各类账户的结构,不作归纳,有些既详细列出了各类账户的结构,也作了归纳,但其又将各种不同类型的账户结构仅归为一个,使学生感觉混乱。而笔者认为:在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结构可归纳为以下两大类(见表3):
表3 账户结构
这样归纳后,账户的结构就显得既集中又不混乱,学生就容易记住它们。在对这些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整合之后,那么,教学策略的运用就是影响教学效果最关键的因素了。
3 教学策略
3.1 宏策略——教学内容的安排
从以上两点思考中可以看出,会计要素、会计科目、账户结构三者之间相互联系也相互作用。我们在教学中,第一:应该从全局的角度来考虑这三者的整体性和各自之间的相关性,利用图表来帮助学生建立新学知识与原有知识之间的联系,以便使所学内容变成结构化的有规律的知识,从而更易于被同化到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进而达到知识的拓展和迁移。第二:在讲授会计等式、账户结构的内容时,有意引导学生对“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进行分析,并将这种分析作为例子融入到这些章节的内容中,为以后学习会计分录的内容作铺垫。第三:在讲授借贷记账法的内容时,先将各要素的账户结构及结账公式作为独立的知识点,按分析经济业务—登记丁字账—结出各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等几个环节作示范和引导,有关内容安排见表4:
经过如此反复举例,让学生讨论和练习,最后再将各种不同类型的账户结构归纳为两大类(见表3)。由分散到集中,由特殊到一般,使学生能深刻理解,轻松记忆,也为进一步学习会计分录的内容奠定基础。
3.2 微策略:教学活动的过程
众所周知,新知识的获取与保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者的原有知识结构,如果学习者能通过“同化”或“固定”作新知识合并到原有知识结构中,则新知识的获取将比较容易而保持得也更好,以此为依据,也综合以上两点思考,现就会计分录的内容作教学设计(部份简略)如下:
教学方法:讲授、示范、讨论相结合,采用分组学习形式,体现生本课堂教学。学习目标:了解会计分录的含义和种类;熟悉会计分录的格式;掌握会计分录的编制技巧和方法。(重点、难点)板书设计:板书的内容包括下面的表5和实例示范过程两方面。
表5
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1):复习提问:各小组板书。
①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的会计要素变化的规律和结论(见表1)。
②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结构(见表3)。
教学活动(2):认识会计分录的含义、种类和格式 。
①教师用课件PPT展示4~5个会计分录(这些分录包括一借一贷、一借多贷、一贷多借、多借多贷等种类)。
②学生解释会计分录的概念、会计分录三要素和判断这四个分录所属的种类,并说明会计分录的书写格式。
③教学引导学生:如何将复合的会计分录分解为简单的会计分录。
教学活动(3):掌握会计分录的编制技巧和方法。
①教师板书(表5)并讲解多个实例。
例题一:从甲公司购入设备5台,价款 80000元尚未支付。
可根据表5作出推理:这笔经济业务涉及的会计要素为固定资产(资产类账户,左边)和应付账款(负债类账户,右边)。结论运用:左右同时变化,同增。按账户结构推理:固定资产增加应记该账户的借方,应付账款增加应记入该账户的贷方。由此得出会计分录如下:
借:固定资产 80000
贷:应付账款 80000
②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学生根据10~15笔经济业务讨论编制会计分录的推理过程。这10~15笔经济业务是围绕一个小企业的经济活动,并能将六个会计要素综合起来运用归纳的经济业务。
教学活动(4):学生课堂小结(略)。
1、借:生产成本-A产品、生产成本-B产品。贷:制造费用。
2、制造费用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成本。制造费用包含间接材料费、间接人工费用、折旧费等。
3、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一般有按生产工人工资、按生产工人工时、按机器工时、按耗用原材料的数量或成本、按直接成本(原材料、燃料、动力、生产工人工资及应提取的福利费之和)、按产品产量等进行分配。
(来源:文章屋网 )
合并会计报表的主体不同于吸收合并或新设合并企业的会计主体,它是由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的控股公司(母公司)及其子公司构成,各自都有独立的财务报表,进行单独核算。因此,合并会计报表的主体是,虚拟的,没有真正的会计机构和会计资料,一般是根据母、子公司的会计资料按相同项目进行汇总,然后通过抵销进行 “表结”式核算。抵销的目的在于避免虚增合并报表中的资产、负债、股东权益及实现的利润总额。
正因为合并会计报表的主体是 “虚拟”的,就使得合并会计报表过程中,“会计主体”观念显得重要而复杂:
首先,它不如一般会计主体直观,主体的业务需要事后进行确定;其次,它是编制抵销分录的依据。从集团这个主体角度看,母、子公司的交易可分为母、子公司间交易和与集团外部公司交易。母、子公司间交易属于内部交易,对于整个企业集团来说,这些交易仅仅是内部资金、存货、固定资产等的划拨,充其量是集团这个主体的一些会计事项,而不是会计主体的真正交易,应通过抵销分录予以扣除;集团内企业与外部企业发生的交易才是集团对外的真正交易,在合并报表时应予以汇总填列。
站在集团公司这个主体角度进一步分析,属于集团内交易需抵销和剔除的项目主要有六个方面:
(1)投资企业的投资和被投资企业相应的资本;
(2)投资企业与被投资企业相互持有的债券;
(3)投资企业与被投资企业间的债权、债务;
(4)投资企业从被投资企业取得的投资收益和被投资企业向投资企业支付的股利;
(5)投资企业与被投资企业之间购货、销货业务而产生的营业收入、营业成本以及存货项目中所包含的末实现利润;
(6)投资企业与被投资企业相互持有债券,持有债券企业的利息收入与发行债券企业的利息费用。
为了有针对性,在分析每一个抵销分录以前,先分析这些需要抵销的事项在母、子公司是如何处理的,然后再有针对性地提出抵销分录。为了方便说明,假设母公司长期投资采用完全权益法核算。
一、内部权益性投资收益的抵销
分收益是子公司本期净利润中按母公司的持股比例应归属母公司的部分 (已经假定母公司按完全权益法核算)。从集团公司会计主体看,这种投资关系是不存在的,也就不存在投资收益,所以必须将母、子公司间关于投资收益的往来事项予以抵销。
为了分析抵销分录,先分析母、子公司间关于投资收益往来事项:首先,分析母公司确认这一收益时的会计处理。按照完全权益法,当子公司宣布其年度净收益时,母公司所作的会计分录如下:
①确认收益:
借:长期投资——对x子公司投资
贷:投资收益:——股权投资收益
其中:“投资收益”为子公司宣告净利乘以母公司持股比
②抵销取得成本超地取得权益账面价值的差额:
借:投资收益——股权投资收益
贷:长期投资——对x子公司投资
其金额为出的年摊销额
③收到现金股利:
借:银行存款
贷:长期投资——对x子公司投资
其次,分析子公司向母公司支付现金股利的会计处理。经子公司股东会决议以后,子公司进行利润分配:
①利润分配:
借:利润分配——应付股东利润
贷:应付利润
②支付股利:
借:应付利润
贷:银行存款
从集团公司会计主体角度看,母、子公司的以上会计处理均虚增了集团公司的财务数据,必须予以抵销,可作三个相反的抵销分录:
l、抵销母公司确认收益的分录:
借:投资收益
贷:长期投资
2、抵销母公司摊销长期投资:
借:长期投资
贷:投资收益
3.由于银行存款在母公司为收,而在子公司为付,因此汇总时自动抵销,不用再作抵销分录。至于子公司的应付股利,先贷后借亦自动抵销,也勿须另作抵销分录。抵销子公司股利分配及母公司收到股利的分录:
借:长期投资
贷:利润分配——已分配利润
以上三个抵销分录可以合并为:
借:投资收益
贷:长期投资利润分配——已分配利润
其中“投资收益”的金额为:子公司净利润乘以母公司持股比 (%)减去长期投资摊销:“利润分配”的金额为:子公司支付的现金股利:“长期投资”为二者的轧差数。
二、内部权益性投资的抵销
抵销内部权益性投资实质上就是要抵销投资企业的投资和被投资企业相应的资本,即母公司的 “长期投资”和子公司的所有者权益。
母、子公司间的投资关系在母公司账上反映在 “长期投资”中,而在子公司账上反映在 “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等所有者权益账户上,因此,应该抵销母公司对各子公司投资的账面金额和各子公司权益中属于母公司的部分。同时,由于集团公司的所有者就是母公司的所有者,所以,子公司的所有者权益中不属于母公司的部分要转作“少数股东权益”处理。抵销分录如下:
借: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末
分配利润
贷:长期投资
少数股东权益
注:该分录借方账户金额系子公司期初账面余额,因为本期母、子公司权益性投资的项目即子公司净收益已经在前面抵销了。贷方 “长期投资”的金额为:子公司期初所有者权益中归母公司所有者的部分。而 “少数股东权益”的金额则为子公司期初所有者权益中除母公司所有部分外的差额,这时会出现三种情况:
(1)如果母公司当时是平价取得子公司的权益 (即母公司对子公司投资的取得成本刚好等于取得权益的账面价值),同时,假定母公司采用完全权益法核算,此时母公司的“长期投资”和子公司的所有者权益部分全部被抵销,抵销内部权益性投资及内部权益性投资收益的工作结束。
(2)母公司折价取得子公司权益 (即母公司对子公司投资的取得成本小于取得权益的账面价值),折价部分一般在合并之时即已处理,此时母公司的 “长期投资”和子公司的所有者权益部分也会全部被抵销,抵销内部权益性投资及内部权益性投资收益的工作也结束。
(3)如果溢价取得 (即母公司对子公司投资的取得成本大于取得权益的账面价值),除非母公司“长期投资”溢价部分已经摊销完毕,否则该账户余额经过上述步骤以后必然还有借方余额尚末抵销。
母公司溢价取得的原因,一般有两方面:其一是子公司的资产被低估,其二是子公司存在商誉等无形资产,在集团公司的合并报表上必须得到正确反映,这部分价值恰好是母公司“长期投资”账户上的余额,因此可以作如下调整分录:
借:商誉(或其他相应的资产项目)
贷:长期投资
其中:借方金额为期初合并报表上相应的 “商誉或其他资产项目”的摊余价值。因为母、子公司账上都没有此项记录,这是由于合并才出现的,所以只在期初的合并报表上才能找到。
由于这些资产价值的调整或商誉的确定,集团公司的损益必然受到影响,在母、子公司的账上不可能得到反映 (因为母、子公司账上均无此项记录),因此要作补充分录:
借:(相关成本费用)
贷:商誉(或其他相应资产项目)
以上相关成本费用的金额依据母公司会计制度确定,如存货的计价政策、固定资产的折旧政策、商誉的摊销政策等等。其实这是对母公司关于内部权益性投资收益的处理的一种调整,在母公司账上,是通过摊销 “长期投资”的办法对投资收益进行抵减 (已经在“一”部分抵销)。从集团公司主体角度看,不存在这一投资收益,所以改为调增集团公司的费用的办法抵减集团公司的净利润。
另外,从集团公司主体看,子公司除少部分 “少数股东权益”外没有自己特殊的所有者,合并利润分配表反映的应该是母公司的利润分配情况,而子公司的利润在母公司的利润分配中已有所反映,因此子公司的利润分配各项目数额也必须予以抵销,分录如下:
借: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
——已分配利润
贷:盈余公积应付股利
其中,向股东分配利润的抵销分录已在前面处理,这里需要抵销的只是子公司利润的其他分配,主要是提取盈余公积金,抵销分录为:
借:盈余公积
贷: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
至此,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期投资,以及子公司记录的母公司的权益全部抵销完毕,内部权益性投资抵销工作才真正完成。
三、内部应收应付账款及坏账准备的抵销
母、子公司间普通债权、债务的抵销分录很简单,一般有以下对应关系,
I、应收、应付账款,其抵销分录为:
借:应付账款
贷:应收账款
2、应收、应付票据,其抵销分录为:
借:应付票据
贷:应收票据
3、预付、预收账款,其抵销分录为:
借:预收账款
贷:预付账款
4、应收、应付股利,其抵销分录为:
借:应付股利
贷:应收股利
5、其他应收、应付款,其抵销分录为:
借:其他应付款
贷:其他应收款
以上各抵销分录的金额从母、子公司期末债权、债务明细账中分析填列。
在不采用备抵法的情况下,集团公司内部应收应付款项的抵销已经完成,在采用备抵法的情况下,还要对公司间债务计提的坏账准备进行抵销。因为对于集团公司而言,债务不存在,坏账准备也就没有存在的理由。坏账准备份两种情况:
1、当年计提的,计提时的分录为:
借:管理费用
贷:坏账准备
2、以前年度计提的。已经计入以前年度的费用,减少了期初末分配利润。
抵销当年计提坏账的抵销分录为:
借:坏账准备
贷:管理费用
抵销以前年度计提的坏账准备的抵销分录为:
借:坏账准备
贷:年初未分配利润
以上两个抵销分录可以合并为:
借:坏账准备
贷:管理费用
年初未分配利润
其中:“坏账准备”的金额为期末内部应收账款计提的坏账准备,“年初未分配利润”的金额为期初内部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的余额,即视同上年利润调整。“管理费用”为二者之间的轧差数,亦或是本期集团内部应收账款计提的坏账准备,如果本期集团内部应收账款减少,则为冲销。因此,其发生额可能在借方,也可能在贷方。
四、内部债权性投资及其收益的抵销
内部债权性投资主要是指母、子公司在证券市场上,从第三者手中购到对方的债券。与第 “三”部分不同的是,母、子公司对同一笔业务的记录不一致。至于双方间直接买卖债券的,抵销分录与第“三”部分一样。
内部债权性投资从集团公司角度看,应视为发行债券的赎回。由于第三者的存在,赎回债券的价格与应付债券的账面价值必然不相等,会有一个债券赎回收益或损失发生,形成所谓的“合并债券收益”或 “合并债券损失”。如为“合并债券收益”,集团公司必须确认这一收益,并抵销母、子公司账上关于这一债券的记录,其抵销分录应该为:
l、抵销母、子公司账上 “应付债券”、“长期投资”的记录。
(l)在回购当年:
借:应付债券
贷:长期投资营业外收入(或合并债券收益)
(2)在以后持有期间:
借:应付债券
贷:长期投资年
初未分配利润(或合并债券收益)
注:其中“应付债券”和 “长期投资”金额分别按其在母、子公司账上余额填列。借、贷方的轧差数就贷记 “营业外收入”或 “年初未分配利润”再或一律贷记 “合并债券收益”。
如为合并债券损失,则借记“营业外收入”或 “年初未分配利润”或 “合并债券损失”。“应付债券”和 “长期投资”的发生额和方向均不变。
2、抵销母、子公司本期确认的被回购债券利息费用和投资收益。先母、子公司确认费用和投资收益的分录。支付利息的一方确定费用的会计分录为:
借:财务费用
贷:应付债券
应计利息
其中,应计利息的发生额依据票面利率和计息期:财务费用的发生额则根据债券去行价格确定,上述分录是平价发行时的分录。如果该债券是溢价发行的,则“财务费用”的发生额应为应计利息扣除溢价摊销后的差额。即:
借:财务费用
应付债券——债券溢价
贷:应付债券
应计利息
反之,如果该债券为折价发行,则 “财务费用”的发生额应为应计利息加上折价摊销。即:
借:财务费用
贷:应付债券
应计利息
应付债券债券折价
收到利息一方所作的会计分录为
借:长期投资——应计利息
贷:投资收益
其中,应计利息的金额按债券面值和利率计算,投资收益则根据债券购入价格确定,以上是平价购人的情况。如果为溢价购入,则分录为:
借:长期投资——应计利息
贷:投资收益
长期投资债券投资
如果为折价购入,则分录为:
借:长期投资——应计利息
债券投资
贷:投资收益
从集团公司主体观念出发,上述母、子公司的会计分录都必须予以抵销。其中“长期投资”和 “应付债券”已经在 “l”部分中抵销,这里需要抵销的是“财务费用”和“投资收益”两项。因此可根据母、子公司账上记录作如下抵销分录:
(1)回购当年,如果回购方确认的收益比发行方确认的费用大则:
借:投资收益
贷:财务费用
营业外收入(或合并债券收益)
反之,如果发行方确认的费用比回购方确认的收益大则借记 “营业外收入”或 “合并债券损失”。
(2)在以后持有期间,如果回购方确认的收益比发行方确认的费用大则:
借:投资收益
贷:财务费用
年初未分配利润(或债券回购收益)
反之,如果发行方确认的费用比回购方确认的收益大则借记 “年初未分配利润”或 “合并债券损失”。
五、内部销售收入及存货中未实现的内部销首利润抵销
作为一个会计主体,母公司和子公司如同一家企业内的两个部门,公司间的存货购销业务如同存货在部门与部门之间转移,自不能确认销售收入实现,也不会实现利润。
当母、子公司间销售一批产品时,销货方的会计分录为:
借:应收账款
贷:产品销售收入
同时,
借:产品销售成本
贷:产成品
购货方的会计分录为:
借:(存货类科目)
贷:应付账款
如果购入该批产品的一方已全部售出所购产品,则作如下分录:
借:应收账款
贷:产品销售收人
同时,
借:产品销售成本
贷:产成品
除了“应收账款”和 “应付账款”属于内部应收及应付款项应予以抵销外,“产品销售收入”和“产品销售成本”属重复,其中,内部销售销货方的 “产品销售收入”和内部销售购货方的“产品销售成本。属于内部转移引起的,从集团公司会计主体看,都是虚增的,应予抵销,即:
借:产品销售收入
贷:产品销售成本
如购入该批产品的一方完全没有售出所购产品,相当于该批存货仅仅换了一个地方,但其成奉增加值相当于销售方确认的利润。所以,除了要抵销虚假的 “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外,还要将存货虚增的价值也抵销掉,分录如下:
借:产品销售收入
贷:产品销售成本(存货类项目)
注:其中的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均为内部销售销货方的发生额。
如果该批产品只是部分销售出去,抵销分录可以分两步进行:
①抵销己销售部分(如同全部销售一样):
借:产品销售收入
贷:产品销售成本
②抵销尚未销售部分
借:产品销售收入
贷:产品销售成本(存货类项目)
次期,当这部分未售出产品售出时,内部销售的销售方出售这部分产品的利润才真正实现,才能予以确认,因此要把原来已确认的利润转换为本期利润,作调整分录如下: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
贷:产品销售成本
如果,次期这部分产品仍未售出,即愿销售方出售这部分产品的利润还停留在存货上,则应将这部分末实现的利润和虚增存货价值予以抵销,分录如下: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
贷:(存货类项目)
如部分售出,则再将售出部分和末售出部分分别按上面的处理进行抵销。
六、固定资产内部交易的抵销
(一)不计提折旧固定资产的交易。母、子公司间不计提折旧固定资产的交易的抵销分录与存货交易的抵销分录基本一致,只有两点不同:其一,固定资产交易的盈亏被计入 “营业外收入”;其二,固定资产的交易周期较长,一般不会一方售出后另一方立即再售出,其抵销分录在交易当年为:
借:营业外收入
贷:(固定资产项目)
在持有固定资产期间的抵销分录为: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
货:(固定资产项目)
在该项固定资产售出后,其抵销分录为: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
盈余公积
贷:营业外收入
(二)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的交易。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交易与不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交易有两点不同:其一是抵销固定资产上未实现的利润,不能直接冲抵 “固定资产”,而是同时调整“固定资产”与“累计折旧”,使得该项固定资产的原值和累计折旧恢复到交易前的水平。其二是每年固定资产升值而多提的折旧费都要如数抵销,以保证同一固定资产按同样的折旧水平计提折旧。抵销分录应该为:
l、恢复固定资产原始记录。假如此时购买方以实际交易价格作为购得固定资产的原值,且此交易价格高于该项固定资产原账面净值,即出售方形成 “固定资产清理收益”,在交易当年抵销分录为:
借:营业外收入
固定资产
贷:累计折旧
其中:“固定资产”的金额为交易前原值与交易价格的差额,“累计折旧”为出售方该项固定资产的原账面累计折旧额,“营业外收入”是该项固定资产交易的利润。如果为交易损失,则将上述抵销分录中,借记 “营业外收入”改为贷记。
在交易当年后持有该项固定资产期间,原交易利润己经转化为期初未分配利润,相应地抵销分录转变为: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
固定资产
贷:累计折旧
如果原交易为亏损,则将此抵销分录中的借记年初未分配利润改为贷记。
从 抵销多提或少提的折旧。假设交易 “虚增”了固定资产价值,在交易当年将因此多提的折旧如数冲销:
借:累计折旧(升值部分的摊销额)
贷:折旧费
在交易当年以后持有该项固定资产的各年,因同样的原因要调整年初未分配利润:
借:累计折旧
贷:年初未分配利润折旧费
其中:“累计折旧”为历年累计多计提数,“年初未分配利润”为以前年度多计提数合计,“折旧费”为当年计提数。
如果交易减少了固定资产的价值,则应补提折旧,即做上述各抵销分录的相反分录即可。
经过上述六个步骤以后,母、子公司间的交易业务基本抵销完毕,之后直接汇总母、子公司财务报表和以上这些抵销分录即可编制集团公司的各种财务报表。
以上这些抵销分录在会计实务中一般是通过编制工作底稿的方式完成。另外,也可以运用特殊的勾稽关系初步检验合并报表编制是否正确,这些勾稽关系包括:
l、合并损益表上的 “净利润”和 “末分配利润”两项必须与母公司损益表上一致。
一、项目资金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
(一)合理计提原则。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核算,合理计提当期费用,客观反映政府资金的收支情况。
(二)分类管理原则。根据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区别不同类型,对年终结余资金进行分类核算,正确反映资金归属。
(三)明细核算原则。对纳入《**市市本级项目支出预算管理暂行办法》范围的项目资金,采取细化核算科目,分项目设置明细账,实现项目收支一一对应。
二、项目资金的核算范围与要求
(一)项目资金是指纳入政府预算项目库管理的财政预算资金,包括基本建设类项目、行政事业类项目及其他类项目。
(二)项目资金应当与其他预算拨款资金区分开来,分项目设置明细账,分别核算。
(三)凡纳入《**市政府采购集中采购目录》的政府采购项目资金,仍按现行办法进行会计账务处理。
(四)基本建设类项目仍按现行办法进行会计账务处理。
三、项目资金的会计处理
(一)总预算会计
在批准的部门预算范围内,市财政部门按部门用款计划拨付项目资金,年终无结余。
市财政部门拨付项目资金时,会计分录为:
借:一般预算支出(基金预算支出)—类—款
贷:银行存款
(二)行政单位会计
1.收到市财政部门拨入的项目资金时,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贷:拨入经费—项目经费—××项目
实际支付时,会计分录为:
借:经费支出—项目支出—××项目
贷:银行存款
2.收到从市财政专户核拨的预算外项目资金时,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贷:预算外资金收入—项目经费—××项目
实际支付时,会计分录为:
借:经费支出—项目支出—××项目
贷:银行存款
3.年终,预算单位应按照项目进度、合同规定及已由预算安排确定的当年应完工项目,其应付未付的项目资金结转支出,会计分录为:
(1)借:经费支出—项目支出—××项目
贷:暂存款—××项目
(2)以后年度实际支付时,会计分录为:
借:暂存款—××项目
贷:银行存款
(3)该跨年度项目全部结束后,若暂存款资金有结余的,年终将差额部分结转,会计分录为:
借:暂存款—××项目
贷:结余—专项结余
反之,则作相反分录。
4.已完工项目在年终结账时,应将该项目资金的“拨入经费”科目、“预算外资金收入”科目和“经费支出”科目对冲,并将差额部分结转,会计分录为:
借:拨入经费—项目经费—××项目
或预算外资金收入—项目经费—××项目
贷:经费支出—项目支出—××项目
(1)若项目拨入经费大于经费支出:
借:拨入经费—项目经费—××项目
或预算外资金收入—项目经费—××项目
贷:结余—专项结余
(2)若项目拨入经费小于经费支出,需动用历年结余时
借:结余—专项结余
贷:经费支出—项目支出—××项目
5.项目支出属固定资产管理范围的,在项目完工后,应同时作固定资产相关会计核算:
借:固定资产—××项目(分类详细登记)
贷:固定基金
6.预算单位已完工的项目结余资金,应纳入部门预算管理,抵顶以后年度预算经费。
(三)事业单位会计
凡纳入政府预算项目库管理的项目资金,其收支核算在“拨入专款”和“专款支出”专用科目中核算。
1.收到市财政部门拨入的项目资金时,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贷:拨入专款—××资金—××项目
2.实际支付时,会计分录为:
借:专款支出—××资金—××项目
贷:银行存款
3.年终,预算单位应按照项目进度、合同规定及已由预算安排确定的当年应完工项目,其应付未付的项目资金结转支出,会计分录为:
(1)借:专款支出—项目支出—××项目
贷:其他应付款—××资金—××项目
(2)以后年度实际支付时,会计分录为:
借:其他应付款—××资金—××项目
贷:银行存款
(3)该跨年度项目全部结束后,若其他应付款资金有结余的,年终将差额部分结转,会计分录为:
借:其他应付款—××项目
贷:专项结余
反之,则作相反分录。
4.年终结账:
(1)对未完工项目,“拨入专款”与“专款支出”不结账,在决算报表中将轧抵数暂记“专项结余”,即称为“表结”
(2)对于已完工项目,应先将该项目的“拨入专款”与“专款支出”对冲,会计分录为:
借:拨入专款—××资金—××项目
贷:专款支出—××资金—××项目
(3)完工后结余的项目资金应纳入部门预算管理,年终结账时,应将该项目资金作“专项结余”处理,会计分录为:
年末:借:拨入专款—××资金—××项目
贷:专项结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