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生消费情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调查目的: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大学生的消费支出逐年增加,且增幅越来越大,大学生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特殊消费群体。本次调查主要是了解目前我校大学生消费状况及消费心理,分析学生的消费构成,引导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
调查内容:学生收支情况,学习支出情况,一是消费情况,电子通讯情况,电子通讯消费情况,消费观念。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形式,针对在校大学生可能出现的消费现象设计问卷调查内容,并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
调查结果与分析:
1、 月消费总额有一定的差距。目前在校大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城市占比重较小,大学生总体的月消费额主要集中在400元~500元和500元~800元这一幅度,少于400元或多于1200元的两极分化现象比较少。而备案贫困生的消费额基本是少于400元。贫困生的生活标准与消费能力与普通学生差距较大。
2、 饮食方面开销大。饮食开支在消费总额中占了绝大部分,这是符合健康的消费构成的。调查发现,大学生中还兴起一股外出聚餐和请同学吃饭的热潮,这方面的开支虽然不算大,但也是造成大学生消费高的一个原因,这说明大学生已经逐渐有了社会交际方面的消费。
3、 平常购买学习资料的钱。在校大学生每学期购买学习资料的钱,10元以下的占41.5%,10元~50元占49.5%,50元~100元占6%,100元以上占3%。可见大学生平时买书的并不多,除了一部分考研、考各种资格证的学生外,一般不买教科书以外的书。
4、 通讯网络费用过高。被调查人群中,对手机的拥有率为100%,MP3使用率70%以上,调查发现,大部分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集中在30元~80元,也有 14%的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高达100元以上。电脑的普及率在学校中也是较高大概在30%左右,按照学校网费预算,每月收取网费20元,没有电脑的同学每月的上网费用也差不多20元以上。
5、 当手中有余钱时最愿意选择的消费项目。吃喝,旅游,穿着打扮占比重最大, 30%选择储蓄,5%选择买书,1%选择其他。可见民以食为天,吃喝还是主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大学生们也重视自己的穿着打扮,追求时尚成为部分学生的副业。女生中购买化妆品衣服的比重较大,男生用在交际娱乐方面占比重偏高些。
6、 在校大学生在购买衣物,生活用品方面,品牌意识有所增强,更多的学生愿意购买品牌较好的用品,特别是女生对衣饰化妆品方面。这也表明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整体上有所提高。品牌虽然很重要,但是不能盲目的只相信品牌,我们要结合自身的情况,以自身的需求为主,以质量为主。
7、 日常资金来源和家庭收入。调查发现,大学生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家里提供。其中勤工俭学的人数比普通学生多出十个百分点。而有些学生对于外出兼职比普通学生有更热切的期望,也会付出更多的努力。家庭月收入方面,大学生家庭月收入整体上以1000元~4000元居多,而有些同学的家庭月收入以800元~2000 元居多,有8%还是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
分析结果:调查发现目前大学生消费情况呈现出这样两个主要特征:一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带动了大学生消费水平的提高,表现为数量和结构两方面的变化;二是大学生群体内部的消费情况存在明显差异。
大学生的消费构成跟与社会发展逐渐接轨。从调查中可至,大学生外出聚餐、请朋友吃饭、外出旅游、通讯网络方面的费用较多,俨然大学生圈子也成了一个小社会,大学生更多地意识到了要提早接触社会上的一些新的生活消费方式,进而提早融入社会。而银行卡、信用卡等消费方式逐步得到认可和接受,可见,大学生作为社会上一个活跃的群体,虽然在经济实力上未能跟上社会,但消费意识上却早已和社会发展同步。
理性消费仍为消费主流。大学生的绝大部分支出是用于饮食方面,而娱乐方面的支出不算多。由此可见,大学生还是清楚知道自身的使命还是以学习知识为主,而不会沉迷于玩乐。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消费时都会较为谨慎,尽量精挑细选,不会一味求贵,或者只注重便宜的价格而不注重质量。所以较为理性的消费是大学生消费的主流。
消费呈现向多元化发展。大学生在实现温饱的同时,也在服饰装扮这一方面明显消费。而作为饱读圣贤书的天之骄子们,学习之余也会不忘逛逛学习用品店和书店,为取得各类证书的补课充电也成了大学生的一个消费热点。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取向逐渐向多元化发展。
合理理财和储蓄观念仍十分淡薄。调查中,极少数的大学生会有规划自己的消费组成的意识。他们大多会在不知不觉中地追随了流行于校园中的消费大潮,而缺乏了一定的规划。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大学生都感觉钱不够花,有许多的东西需要购买,只有少数的学生能够有一定的积蓄。
调查问卷涵盖三个主要方面的内容:基本生活消费,包含衣、食、住、行等;学习消费,包含书籍费、电脑、各种培训考证费等;人际交往消费,包含朋友、同学、恋爱消费等。
物价上涨下的无锡大学生消费现状
大学生消费基本是理性的调查共分两个时段,一个时段是2006年1月至2006年6月,另一个时段是2007年9月至2008年3月。在两个时间段中,月消费总额都在400元以下的有47人,约占6.12%;月消费总额都在400-600元之间的有421人,约占55%;月消费总额都在600-1000元之间的有123人,约占16.01%;月消费总额都在1000元以上的有26人,约占3.39%。月消费在400元以下的学生并不都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说明无锡市大学生的消费基本是理性的。
大学生消费具有主见接受调查的768名学生中,来自农村的有650人,占84.63%,来自城市的占15.37%。受调查者中有38%的学生认为每月消费偏高,有43.8%的学生认为正好,认为偏低的学生有18.2%。在38%的认为每月消费偏高的同学当中,有98%认为不可能会降低消费。可见,无锡大学生消费都有一定的主见。
生活消费比重大在调查中,大学生生活费用占总消费的比重最大,超过其它费用的总和,调查的两个时间段中,均超过65%,其中伙食消费占总费用的比例都超过47%,恩格尔系数较高,但是并没有因为物价上涨而显著增加,在总费用中的比重只增加了0.54个百分点。月均总费用的比重也在上升,月均学习培训费逐渐减少,旅游费用和服饰费用所占比重也在减少,而人情交际消费却在增加。说明物价上涨并没有降低无锡大学生的生活水平,但影响到大学生的消费实际,改变着大学生的消费习惯。
另外在调查家庭经济收入时,85%左右的同学表示后一时间的收入并没有比2006年下半年有明显增加。因此,在家庭收入没有增加的情况下,大学生每月费用支出增加了19.27%,给家庭经济带来了较大的压力,也给无锡高校的经济困难大学生资助工作带来更多的问题。
物价上涨对无锡大学生的影响
加重了大学生的家庭负担无锡大学生每月消费(不含学杂费)2007年下半年比2006年上半年上涨了105.85元,涨幅达19.27%。食品消费在大学生消费支出中占主要地位,价格上涨使其食品消费支出增加、生活负担加重,其他开支减少,家庭的负担也在加重。
降低了大学生的生活质量面对价格上涨造成的生活开支增加,不少大学生不得不适当降低生活标准,减少食品的消费量和消费品种,压缩培训、文化娱乐等支出,以满足基本生存需要。部分大学生还尽可能降低所需消费品的质量。
改变了大学生的消费方式不少大学生不得不改变消费习惯和消费行为,比如有的学生原来每天吃一些水果现在不吃或者少吃;有的学生原来早上喝牛奶现在改喝豆浆;有的学生原来每两天吃一次大荤菜现在改为一周吃一次等等。常有衣食之忧的大学生心理上容易产生不满、苦闷、焦虑、急躁等情绪,难以自我调适,进而容易对父母和家人产生怨恨,产生不良后果。当然,也有不少的学生改掉了坏习惯,如有的学生在物价上涨的压力下,走到了戒烟队伍当中等。
正确引导大学生合理消费
分清主次,保证学习在价格上涨背景下,部分大学生以牺牲学习费用为代价降低总消费,自购学习资料减少、参加培训与考证的次数减少等,引起学习和实训的质量下降,得不偿失。因此,应正确引导大学生进行合理的消费,根据自己的实际适度消费,尽量压缩不必要的开支,坚持学习第一、其他开支第二的原则,保证将有限的财力用在学习上。
强化合理消费大部分学生在物价上涨的大背景下能根据家庭收入情况合理地安排好自己每个月的生活,家境较好的学生,对金钱有正确、清醒的认识,反对浪费和乱花钱,反映出无锡大学生有正确的理财观念;有些学生能坦然而对家境的贫困,勤俭节约,经常能自己挣些钱减轻父母的经济负担,反映出大学生们要求上进、积极向上的良好风貌。但调查中也有一些学生想花就花,觉得需要就花,缺乏节制,理财能力较差。因此,非常有必要进一步强化合理的消费主流,给大学生安排理财、节财的教育内容,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消费观,养成良好的消费行为和消费习惯。
问题总结:
(一)理性消费仍是主流
质量、价格、外观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的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商品的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这使他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 600-800 元之间,家境较好的能达到1000元以上,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日用品及日常社交活动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追求性价比高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由于同龄人、城市时尚气息以及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他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商品的价格一定得配得上它的质量。
(二)消费层次一定程度两极分化
据调查,在大学校园中,月消费相对高的同学的月消费可比月消费相对低的的同学的月消费高出3—5倍,其原因是,家庭收入越高,对学生的经济供给越多,构成大学生消费的一种特殊的奢侈格局,主要表现在旅游、电脑、手机、社交娱乐等方面的消费上。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这在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有其一定的必然性,我们也应该在大学生的教育中逐步改善这一问题。
(三)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调查过程中显示,一些同学为了拥有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来满足这一不切实际的愿望;有些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虚荣心,同时为了所谓的面子,大学校园里的攀比心理也是异常的严重,别人没有的,自己得有;别人有的,自己的得是最好的。
解决办法:
构建节约型社会是我国xx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构建节约型的消费模式是解读节约型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用节约型的消费理念引导消费方式的变革,在全社会树立节俭、文明、适度、合理的消费理念,大力倡导节约风尚。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加强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在当前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大环境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正确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大力提倡调查研究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科学方法,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注重在研究他们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从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当然,调查研究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首先培养自己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思维。针对不同问题的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给出不同的解决办法,有针对性的解决大学生消费观念存在的偏差问题
(二)教育学生要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科学的消费意识
引导大学生在考虑个人消费时不忘传统观念,科学规划安排,使自己的消费水平与家庭的收入水平相适应。当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不断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繁荣市场这个角度看,需要鼓励大学生进行积极、合理消费。如果不考虑个人经济状况和支付能力,盲目追求奢侈的消费模式是十分有害的。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客观的分析社会上的消费主义现象,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心态,不依赖父母而进行奢侈消费而应该自强、自立的作一个清醒的消费者。
结尾: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基本掌握了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趋势及现状。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大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如攀比心理、不合理消费、不理性消费,这主要是生源来自全国各地,由于家庭情况的不同和消费习惯的差异造成的。大学生中,培养独立的理财能力、科学的价值观应是当务之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当代大学生一定会形成一种更合理,更现实的消费观。
1.消费的理性化需求
享受与潮流已变成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与消费习惯,需要调整以及改善。所以我提出了消费的理性化需求。题目虽然说起来很大,但做起来却需要我们从细处着手。比如对自己每天的消费情况进行记录,以方便自己查找超支消费的原因。也要同时做好对未来消费的计划与打算,做到心中有数,不能由着兴趣不加节制的扩大自己的消费,从而导致自己的消费脱离了自己的生活档次。这两点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保证自己在个人的生活水平下有个尽量好的享受水平。
2.拒绝奢侈品的消费
目前有的家庭收入很高,对学生的经济供给也较多,构成这部分大学生消费的一种比较奢侈的格局,主要表现在旅游、娱乐以及电子产品等方面的消费上。这点在我们的调查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可见,大学生的消费结构需要调整,当然这种情况的发生也是与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的必然性有一定联系。作为一个学生我们应该为自己、为家庭负责,减少那些只为虚荣心而存在的不良消费。
3.调整消费结构
中国大学生的生活消费从20世纪的70年代至经济高速发展的前几年,有一个方面是一直在传承的,即大学生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以饮食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体。而在最近几年消费结构的失衡,不仅反映了学习风气的恶化,也反映了人心的浮躁与社会对于大学生消费心理的影响。我们必须加以调整来使之适应我们的消费水平。
4.杜绝攀比心理,不过分追求时尚
现实中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相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减少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又例如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都可以反映出学生们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从而导致恶性循环的生成,所以我们必须杜绝自己的攀比心理。而对于不过分追求时尚,我们大学生本来就应该以学习为主,这些次要的东西本就不应该成为每天最让我们操心的事。而在这方面的改进必然有助于大学生好的消费习惯的养成。
关键字 大学生 消费 网络资源
一、新时代大学生网络消费研究的现状
2012年5月至10月, 笔者对河北省秦皇岛市六所高校的部分大学生进行了网络消费情况问卷调查。在被调查的六所高校中,有重点院校、普通院校,专科院校和民办院校, 且均为专业设置比较全面的综合性院校, 是比较理想的区域组合; 在被调查的学生中, 调查对象的专业覆盖面较广, 包括理工类、文史类、艺术类等方面的多个专业。同时, 在学历层次上,有本、专科各年级的学生,以及少量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生作为参照。因此, 本次调查得到的数据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可信度, 能够较客观地反映出河北省大学生的网络消费状况。笔者在河北省秦皇岛市开展了大学生网络消费情况问卷调查,此次研究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对大学生网络消费情况进行调查,依托燕山大学,燕山大学里仁学院,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河北省建材学院,河北省石油学院进行调研,共发出调查问卷2000份,收回1652份,有效调查问卷1652份,有效回收率为82.6%,通过对回收的问卷进行分析和总结,汇总得出大学生网络消费的基本情况,进而分析当今大学生网络消费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引导大学生理性网络消费,充分享受网络带来的方便与快捷。
二、大学生网络消费的基本现状
2.1网龄时间较长
近年来,人们对网络资源的利用意识越来越强,对网络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在网龄上表现得特别明显,网龄作为网民对上网时间和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几乎所有的大学生都有着不低于2年的网龄, 超过4年的大学生网络消费者为62.8%,还有19.6%的大学生在中学阶段就接触到了网络,4年以下的大学生居多, 网龄最长达5年的占11.3%。
2.2涉及网络的消费较高
近几年来, 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生活的质量有了显著的提升。大学生消费的增长幅度也是非常的迅速。据调查表明,大学生在校的每个月总开支额从400元到1500元不等,平均月消费额为700 元左右。大学生网络消费也随之逐步增加, 由过偶尔上网到自己购买网络硬件设备在寝室上网。调查中,我们发现,受访者中有64.9%的大学生独自拥有自己的电脑,8.2%与他人共同拥有一台电脑;此外,有55.6%的大学生每月上网费低于50元, 23.7%网费在50元至100元之间,11.3% 网费在100元至200元之间,8.2%网费超过200元。
2.3依托网络平台消费
通过查找资料我们了解到大学生网络消费主要是通过B2C和C2C这两种方式。B2C是指商业企业对消费者的商务模式,企业直接通过网站把商品和服务售卖给消费者的方式;而C2C是通过网络中间商,消费者个人与个人之间进行买卖交易的方式。B2C的企业有当当网、亚马逊书店、京东商城等。C2C主要有淘宝网、易趣网和拍拍网等。
三、大学生网络消费现实困境
3.1大学生对网络的认知程度较低
通过调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大学生对网络的了解和使用是浅层次和低水平的。调查中提问网络知识的来源,有53.6%受访者回答是上网实践得来的,这一方面反映了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网络知识的欠缺不仅会影响到学生对网络的充分利用的能力,更主要的是限制了学生对网络的自我防护能力。还有38.1%回答为同学传授的,再就是10.3% 认为是老师教授的。
3.2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略有偏差
大部分大学生表示最希望从网络上获得的休闲娱乐、学习资料和与他人交流,但实际使用情况存在一定的偏差,对学习活动的利用情况相对滞后,只有32.9%的学生才是首先用于学习的。
四、大学生网络消费的引导对策
4.1培养大学生健康消费网络的观念
虽然大部分学生对网络利用的自我认知比较满意,但这反而显示出大学生网络消费中存在一些问题。大学生的网络消费不一定都是健康的理性的。为此,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网络消费观念的引导,做到对网络的合理使用。学校可以通过开设网络消费课程、网络知识讲座等形式,引导大学生正确的认识自我,树立起正确的网络消费观。
4.2加强大学生网络知识教育
大学生在进入高校以都有不少的上网体验,但是大学生的网络知识体系既不系统,也不规范,所以学校应该急需加强这方面的指导和教育工作,作为学校,不仅仅需要进行网络法律法规的普及工作,更需要根据学生以往网络知识的欠缺,加强网络知识的系统化教育。总之从此次调查反映的大学生网络消费现状的概况来看,学校应从多方面加强学生网络知识的建设和普及,加强新时期网络时代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建设,培养具有高素质的思政队伍;时刻关注学生网络消费观念及其动态,及时发现和理解网络传播中所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学会进行自我教育,正确思考,从而进行合理健康的网络消费。
Abstract: This paper made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on Xi'an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participation in sports consumption 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questionnaire,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analysed their consumption motivation, consumer content and influence factors,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sports consumption level.
关键词: 女大学生;体育消费;调查与分析
Key words: female university students;sports consumption;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2-0270-02
0 引言
随着2012年伦敦奥运会刚刚落下帷幕,一股体育消费的经济热潮正席卷而来,体育消费作为一种时尚也已经进入大学生的生活。高校女大学生,是学校的半边天,她们正处在身体素质以及体育运动强度和频率的巅峰时期,并且有着相对自主的消费能力、较高的文化素质、深远的思想和强烈的主体意识。她们是新时代的消费群体,她们代表着新的消费理念,有着不同于其他消费群体的独特见解和适应自己的消费方式。本文对西安市高校女大学生的体育消费状况及消费动机进行调查研究,归纳出西安市女大学生的体育消费特点,揭示其进行体育消费的目的,指导女大学生正确的体育消费,提高其体育消费意识,形成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念。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对象为西安市高等院校在校女大学生,随机抽取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外事学院、西安欧亚学院、长安大学、西京学院、西安翻译学院、西北政法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八所高校作为样本进行调查研究,样本总数为3623人。本次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3623份,回收有效问卷2133份。被调查学生学历:本科74%,专科24%;年龄在19~25之间。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搜集及参阅了当前国内关于消费、体育消费、消费心理学、动机理论等方面的文献资料。
1.2.2 访谈法 通过本人在2010年9月至2012年4月在陕西省西安市多所高校的进行观察访谈,并与部分女大学生就体育消费进行交流。
1.2.3 问卷调查法 本文依据研究目的设计了《西安市高校女大学生体育消费调查问卷》,根据专业进行了抽样调查,随机在八所高校现场发放调查文卷3623份,回收有效问卷2133份。
1.2.4 数理统计法 运用计算机软件SPSS对数据进行录入。
2 结果与分析
2.1 问卷调查整体分析
调查表明,女大学生对体育促进身体、心理、审美和社会性各方面功能的认识较为全面,形成了一定的价值观体系。尤其对“形体健美、学习需要”等比较重视,这表明女大学生特有的态度和现代女性在塑造自我、身心完善等方面的需求。
如表1所示,女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与体育联系越来越紧密,且体育意识较强。即78.8%的学生认为人的一生应该常锻炼;有18.5%的学生同意这种看法,但自己做不到;有1.5%的学生的认为只是在情绪不适时或在某种约定下才会去锻炼;只有1.2%的人表示不接受这种观念。
如表2所示,女大学生体育实物消费中的100元以下占18.6%,100~150元的占32.30%,150~200元的占35.70%,200元以上的占13.30%。经过调查研究西安市女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较低,体育实物消费水平高于体育劳务消费水平,购买水平多集中在100元~300元之间,而且是以耐用品为主。在全国女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之下。
2.2 不同年级体育消费动机
如表3所示,女大学生把强身健体作为体育消费的主要目的,不管在哪个年级中都占了比较高的比例。体育成就方面,四个年级差别不大。而愉悦身心、审美追求、社会交往和追求时尚需求这几个方面,都是随年级的升高而越来越受到重视。这说明女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动机越来越明确。但是,随着女大学生体育消费群体对器材、服装等的要求越来越高,体育消费没有了明确的目的,往往会使消费资金降值,造成原本就有限的体育消费资金短缺。
2.3 女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外在表现形式 在研究西安市大学生体育消费市场时女大学生的体育消费结构是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因为只有具备了合理的体育消费结构,女大学生体育消费市场才能得到蓬勃、健康的发展,这是女大学生体育市场完善的一个前提条件。根据鲍明晓、左新荣等人的研究成果,女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概括起来主要有下面几种划分方法:第一种:直接性体育消费与间接性体育消费。直接性体育消费结构的特征为经济上的投入[1]。其中主要包括运动服装、鞋、袜的消费、去多功能场馆、参加健身辅导班、买体育明星画像与体育书刊。间接性体育消费结构的主要特征为情感上的投入。其中包括看电视、听广播、看报刊和书刊、观赏比赛等[2]。第二种:概括起来基本上将体育消费结构分为下面两个方面,三个层次。第一类实物型体育消费。第二类,非实物型体育消费,包括观赏型体育消费和参与型体育消费。在体育产业研究中,体育消费种类主要是根据个人有支付能力的、可以从体育市场中购得的体育消费资料的不同来划分。
2.4 女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心理动机 女大学生体育消费心理动机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求实:以追求体育产品使用价值为主要目的的消费动机,注重商品的实用性;②求廉:以追求价格低廉的体育产品为主要目的的消费动机,注重商品物美价廉、经济实惠;③求名:以追求体育产品品牌为主要目的的消费动机,注重产品的知名度与影响力;④求新:以追求体育产品的时尚为主要目的的消费动机,讲究商品的前卫性与时尚性;⑤求乐:以休闲娱乐、追求精神享受为主要目的的消费动机,重视参与体育活动的娱乐性与趣味性;⑥求健:以追求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为主要目的的消费动机,讲究锻炼方法,注重锻炼效果。
2.5 影响女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因素分析
体育消费品单价水平过高,是影响女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最主要因素。除了昂贵的运动鞋服和运动器材之外,体育赛事的场馆门票价格过高,也已经成为重要的影响因素[3]。同时运动场所设施的相对匮乏甚至缺失,已成为影响体育消费的第二因素。因为运动场所设施的不成比例,而导致运动、锻炼的良好愿望有时反而成为人们的负担。当然,不参加体育消费也有其他原因,例如参加体育活动在他们心目中处于较后和次要的位置。有这样思想的被调查者,普遍会把空余时间用于其他方面,而表面上则显得缺乏时间。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通过对女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的调查分析可知,女大学生整体消费水平低下。
3.1.2 影响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是体育消费价格高。同时运动场所设施的相对匮乏甚至缺失,没时间和经济条件不好等大学生去收费健身场所活动以多功能体育馆为最多,绝大部分女生参加体育活动时是去免费场所。
3.2 建议
3.2.1 高校体育要加强对女大学生体育消费观念和体育消费意识的培养,让学生理解体育消费是满足健康需求的主要消费形式,是提升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接受“花钱买健康”的现代体育消费观念[4]。
3.2.2 用新颖的宣传方式长期进行示范性宣传,让女大学生明确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意义。大力宣传体育消费的社会与经济效益,灌输“健康第一”和为健康投资的理念,以促进大学生养成健康、科学的体育消费行为。
3.2.3 高校可以延长体育场馆的开放时间,合理的安排好大学生参与体育消费的时间,满足大学生参与体育消费的需要,高校也可以在周末开展一些大学生所喜爱的体育活动,以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参与体育消费。
3.2.4 各省各市的有关部门领导要重视体育设施的建设和投入。学校也要在现有的条件下,以学校为主要活动场地,整合社区内体育资源,在高效益、少投入的原则指导下进行扩建和改建,并适当开发有偿的体育活动场所和适合大学生消费的体育项目,以引导学生的消费动机,以较小的代价获得最佳的健身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朝晖.我国居民体育消费合理化问题初探[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0,(47):21-24.
[2]詹建国.我国城市居民现阶段体育用品消费特征研究[J].体育科学,2000,(5):38-40.
【关键词】超音段音位英语语音知识 习得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101-02
一、研究背景
超音段音位(suprasegmental phonemes)是指比音段音位(segmental phonemes,即元音、辅音)大的语音单位, 在英语中它包括重音、语调、节奏、连读、弱读、同化,省音等,这些语音现象共同构成英语的旋律,和音段音位一样具有表达意义的作用。
国内外许多专家对超音段音位语音知识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翟士钊等(2001:118)指出:“语音不是以单个的形式存在的,语音要连贯起来形成语流才成其为语言,而这个语流的形成主要就是靠节奏。……英语的节奏规律和汉语有极大区别,我们有些人说的英语不怎么像英语,或者说没有英语的味道,……更多的原因是节奏有问题。”陈桦(2008:44)更是明确指出“大多数(中国)学习者(在朗读英语时)的节奏特点呈现典型的汉语 (音节节拍语言 ) 的特点。” 王桂珍(2002:244)认为“掌握英语的节奏规律,主要涉及:句子的重音模式、节律模式、音的连读、音的同化、省音与缩约、弱读等方面。……掌握英语节奏规律可以提高话语的流利和自然程度以及听力理解水平。”Peter Roach(2000)在阐述弱读规律时也指出,“所有的以英语为母语的英美人都使用弱读。如果你不熟悉弱读的使用,你很有可能会听不懂英美人在说什么。(P102)”
由此可见,超音段音位知识的掌握与否对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的好坏有很大影响。那么,现在的大学新生在入校前对这部分知识掌握情况如何?如果习得情况不理想,那么这方面知识的缺失会对他们的英语听说能力产生什么不利影响?笔者就此开展了一系列调查。
二、研究过程
1.研究对象:本研究的调查对象是首读师范大学485名大一非英语专业新生。
2.研究方法:笔者采用问卷调查、英语句子听写和访谈这三种方法调查学生对超音段音位语音知识的掌握情况。首先,笔者请这485名学生填写了“英语语音知识调查问卷”,调查他们在理论上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情况。其次,笔者从Peter Roach (2000)的《 English Phonetics and Phonology: A Practical Course》一书中挑选了弱读、连读等使用较多的5个句子,让学生做了听写测试。最后笔者对其中的60名学生做了访谈,请他们朗读了若干句子,从他们口头表现判断他们对超音段音位语音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
3.研究内容:超音段音位知识包括许多内容等。Roach (2000:F29)认为“省音是在快速、随便的语言中才出现的,外国人不必学。”因此本研究将重点考察被调查者对英语句子重音、连读、弱读、同化及语调的习得情况。另外,“英语作为典型的语调语言,语调十分发达,形式多样,功能复杂(陈虎,2009)”。但王桂珍(2005)认为,作为外语学生,掌握三种语调(升调、降调和升降调)就能基本上表达我们所需要说明的信息了。J.C. Wells(2006)在他的专著《英语语调》中也只详细介绍了以上三种语调,因此,我们的调点也放在这三种语调上。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
1.问卷调查结果
笔者对485名大一新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最后确定有效问卷450份。问卷结果如下:了解并能正确使用部分弱读知识的学生占总人数的20.4%;了解并能正确使用部分连读知识的学生占总人数的19.6%;了解并能正确使用部分同化知识的学生占总人数的31.6%;了解并能正确使用部分重音知识的学生占总人数的31.1%;了解并能正确使用部分基础语调知识的学生占总人数的66.2%。
结果表明,大部分人对英语超音段音位知识不了解或不能正确使用,主要原因是以前老师没有系统讲过(学生反馈)。
2.听写测试结果
笔者让这批学生听写了5个弱读、连读等使用较多的句子,每句话听4遍。这5个句子如下:
1)He wants to come and see us at home.
2)Have you taken them from that box?
3)It’s true that he was late, but his car could have broken down.
4)I shall take as much as I want.
5)Why am I too late to see him today?
可以看出,这5个句子都不难,对高中水平的学生来讲都是比较简单的句子。但测试结果却令人失望。485个学生没有一人全部写对。其中后三句话几乎是全军覆没。通过访谈得知,学生对其中一些单词的弱读式几乎没有了解,再加朗读者用了不少连读和同化,更让他们摸不着头脑。这个结果印证了以上问卷调查的结果。
3.口头朗读分析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学生对句子重音的掌握情况不能令人满意。一方面大多数学生在遇到实义词时都能重读。但在遇到虚词时,情况就复杂一些。一少部分人会轻读部分虚词,但是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问题,比如他们经常重读冠词、Be动词及助动词,有的人甚至会重读代词、介词和连词。陈莹(2004:1-2)指出:“汉语是一种音节节拍语言, 由于汉语音节的声调具有辨义功能, 声调的作用比重音重要得多, 虽然汉语的音节也有轻重音之分, 但远不如英语那样明显、 重要……人们说汉语时对重音的敏感程度远不如声调”。母语的影响可能是造成学生出错的原因。
从表2可以看出,学生对连读的习得情况也不容乐观。按照一些学者(何善芬,2002等)的观点,这也与母语影响有关。“汉语语句中字与字之间的过渡表现为语音上的间断,而英语语句中或与语音段中词与词之间的过渡表现为语音的平滑而无间断地连续。(何善芬2002:77)”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在读英语句子时没有连读意识,尽管有人语速较快,但同一意群中的词与词之间存在明显间断,过度不自然,可见母语习惯影响很大。王桂珍(2005)指出连读是英语口语中非常普遍的语音现象。她归纳了5条连读的方法。Roach(2000)、朱鑫茂(2003)、何善芬(2002)等也对连读规则作了归纳。但是从问卷与访谈中笔者发现,有的学生对这些规则有一些了解但不全面,大部分学生对这些规则知之甚少,原因是“以前老师没有提到过(学生反馈)”。
表3说明学生对弱读的习得情况令人堪忧。 “英、汉语的轻音在语句层所起的作用可以说大不相同。……最主要的差别是轻重音在两种语言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功能负荷的不同……(何善芬(2002:70)”这似乎也表明学生掌握不好弱读也与母语的影响有关联。Roach(2000)指出在英语口语中有40个左右的常用词是经常被弱读的。但调查发现,很少有学生在朗读时用到这些词的弱读形式。从问卷与访谈中笔者得知,大部分学生对这40个词的弱读情况了解甚少,原因还是“以前老师没有提到过(学生反馈)”。
表4说明学生对同化掌握的情况也不能令人满意。虽然Roach (2000:F29)认为“同化本质上是一种自然现象,外国人学英语发音时不必刻意追求”, 但这些学生在该用同化的时候没有用,使他们讲英语时的流利度大打折扣, 究其原因,还是“以前老师没有提到过(学生反馈)”。
总之,学生对英语句子重音、连读、弱读及同化的习得都难以令人满意,这势必会影响到他们对英语句子节奏的掌握。王桂珍(2005)指出英语的节奏为“重音定时节奏”,“其规律是以重音为主干, 轻音为陪衬, 轻重音交替, 且每个重读音节 “等时距” 地出现。…… 即 ‘每一个重读音节出现的时间间隔大致相等, 而不管重读音节之间的非重读音节的个数。’(陈莹,2004:1)”而汉语是“音节定时节奏”,即“每个音节出现的时间间隔相等(王桂珍2005:243)”,母语与目的语的这种巨大的差别或许是影响学生掌握英语句子节奏的重要因素。笔者要求学生朗读三组句子(每组两至三句话)以判断他们对英语句子节奏的掌握情况。其中一组句子是:1. People plant trees. 2. The people are planting trees. 3. The people should have planted some more trees. (王桂珍,2005:133)。一般来讲,这三句话中的重读音节都是三个,因此按照英语节奏的要求,这三句话读出来的长度应该大致相等。但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在读这三个句子时都表现为第一句用时最短、第三句用时最长。从问卷与访谈中笔者发现,绝大部分学生对英语节奏规律的认识处于茫然状态,原因依然是“以前老师没有提到过(学生反馈)”。综上所述,对英语语音节奏规律的无知、弱读、连读及同化知识的欠缺,再加上母语的干扰以及长期缺乏语音训练(为了应付中考、高考整天搞题海战术导致的),导致学生无法习得正确的英语句子节奏。
从表5中可以看出,学生对基本降调的习得还是令人满意的。对基本升调的习得还有些欠缺。许多学生用平调或降调来读英语的一般疑问句。虽然汉语是声调语言、英语是语调语言,但升、降调在两种语言里都是存在的,虽然调值不同,但习得并不困难。之所以出现错误很可能与平时缺乏训练有关。至于降升调的考察,由于条件限制没有进行,但估计掌握情况不容乐观,因为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发现降升调的习得不容易。
四、研究结论
笔者用问卷调查、英语句子听写和访谈这三种方法调查了高校非英语专业大学新生对超音段音位语音知识的掌握情况。三种方法的调查结果相互佐证,结果表明这批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很不尽人意,理论知识方面的缺陷导致了他们实际英语听说能力的不足,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他们在中学阶段很少接触与这方面知识。
罗立胜等(2002:23)认为“学生的语音问题已经影响了他们在大学期间英语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妨碍了他们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因此需要引起英语教学界的足够重视。”高晶(2006:III)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英语学习者的发音及朗读能力和其听力水平之间存在正相关;对英语学习者进行发音及朗读能力训练能促进其听力能力的提高”,并建议“语音能力训练应该在英语教学中受到足够重视(pIV)”。王初明(2001:9)也指出,“发音虽然只是外语学习的一部分,但是初学阶段发音学得好坏对后续的整个外语学习会产生关键性的影响”。由此可见,为了切实提高我国学生的听说能力,这一问题需要尽快解决。一方面,笔者建议国内中学英语教师应该得到及时、系统的培训,以便他们在教学中把这些知识渗透进去;另一方面,语音教学在中、小学,包括大学中的比重应该加大,方便学生对这些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和训练。
参考文献:
[1]Wells, J. C. (2006) English Intonation: an Introduction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Roach, Peter (2000) English Phonetics and Phonology: A Practical Course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3]陈虎.2009,英语语调研究百年综论,《外国语学院学报》,第三期,13-20。
[4]陈桦、毕冉.2008,英语专业学生朗读任务中语音能力的发展模式研究,《外国语学院学报》,第四期,43-49 。
[5]陈莹.2004,英汉节奏对比分析,《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第二期,1-4。
[6]高晶.2006,大学英语学习者语音与听力理解之间相关性的实验研究,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何善芬.2002,《英汉语言对比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8]罗立胜、张莱湘.2002,英语语音教学的回顾及对目前英语语音教学的几点建议,《外语与外语教学》,第十期,21-23。
[9]王初明.2001,影响外语学习的两大因素与外语教学,《外语界》,第6期,8-12。
[10]王桂珍,2005,《英语语音教程(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校园文化;南北方大学生;消费行为
一、引言
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本文将以校园文化对南北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为研究目的,借助问卷调查的方式,利用SPSS,对南北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做了分析,并将分析得出的结论进行进一步研究,得出结果。本文的研究对了解大学生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都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二、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特点
(1)消费类型多样化。综合以往的研究数据进行比较,除去日常必需品和饮食消费以外,大学生每月的平均消费结构主要为学习投资,娱乐休闲,服装及化妆饰品,手机和电话费等。其中娱乐休闲的消费比例最大,可见大学生的日常娱乐生活较丰富,他们并不像以前一样一味地投身学业,而是希望可以更大地丰富自己的大学生活,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2)紧跟潮流,过分追求时尚。许多大学生由于想使自己看起来紧跟时代潮流,于是着装大胆前卫,他们渴望凸显自己的个性,希望通过昂贵的服装来展示自己与他人的不同,以满足自己虚荣心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价值,这部分大学生则成为校园中的时尚宠儿,属于前为消费者范畴。
(3)储蓄观念淡薄。研究表明,当一些大学生被问及一学期结束后其经济状况如何时,大多数都回答自己的花费支出都已经超出自己的计划范围之内,只有大约极少数的同学在之前有过计划,而且到学期末还有储蓄剩余。
(4)支出结构不合理。如果学生每天都在学校食堂吃饭,一般一个学生每天的饮食花销大约在20元,那么一个月下来他将花在饮食上面的数额将是600元左右。但是,有些女生为了减肥或者甚至使自己看起来更加“苗条”,他们则会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每顿饭的饭量甚至不吃饭;另外有的男生可能会因为要支付玩网络游戏的钱而减少在饮食上的支出。
三、校园文化的影响
由于大学生的大多数时间要在学校度过,学校整体消费风气就会对大学生能否正确持有科学的消费观念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大学应该负责任地培养大学生形成科学正确的消费观念,以免他们走入歧途。具体应表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注重正确消费思想的引导和培养。也就是将科学消费观念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部分进行讲解,帮助学生了解基本的经济金融常识和消费常识,让他们学会如何正确科学地进行消费。
其次,在校园内宣扬正确的消费观念,促进积极校园文化的形成。现在大学基本上都建在经济发达、商业繁盛的街区。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北京林业大学的南边有五道口购物中心、北边有“圣熙八号”购物商场,而且这周围也是各大高校林立。这些地方确实给大学生的日常消费带来了许多方便之处,但是大学生也难免会受灯红酒绿的影响而走入消费误区。所以,这就要求学校应该在校内组织宣扬正确消费观念的活动,例如讲座或者相关比赛等,以此促进积极校园文化的形成,同时传达积极的正能量给学生。
最后,鼓励实践,培养正确消费观念。实践出真知,学校应该提供多种渠道,鼓励大学生走出学校,多多参加社会实践,亲身体验挣钱的不易,通过这种方法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 。
总之,基于其他研究者对校园文化与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研究,我发现在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中,校园文化确实对他们的影响很大。但是,对于校园文化如何影响南北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问题,并没有被指出来。因此,以此为目标,我在学校进行了抽样调查,并进一步探讨了校园文化的影响方式与结果,为结论树立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四、调查数据分析
根据以上所说问题,我在北京林业大学对校内大学本科生以问卷的形式进行了调查。调查共发放问卷80份,收回问卷80份,其中有效问卷73份,占总数的91.3%,已超过问卷总数85%。在所有调查问卷中,男女比例大致均衡、南北方大学生分布大致均衡。因此,本次调查问卷属于有效问卷。根据搜集的数据,利用SPSS模型对其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分析的结果得出了结论。
(1)调查样本比例。本次抽样所选取的样本中,南北方大学生比例大致相同,其中北方大学生和南方大学生的男女比例也大致均衡,因此为后面的分析建立了科学基础。
(2)消费比例。1)基本消费比例。根据调查,大多数大学生的生活费用集中在1000~1500元左右,而且不论是北方大学生还是南方大学生,在平时生活的比例中,排在前3位的都是吃、穿和购买生活用品,由此看来,基本的生活需要无论对北方大学生还是南方大学生都是最重要的。2)其他消费比例。北方大学生:从问卷结果统计看出,除去基本生活需要,对北方大学生和南方大学生来说,在他们的其他消费支出的比例中,排在前三位的都是休闲娱乐(包括唱歌、看电影等)、学习进修、外出旅游,其中北方大学生中,三者的得分比为177∶90∶74;在南方大学生中,三者的得分比我145∶73∶60。三者的得分比例中,休闲娱乐所占的份额大约是学习进修所占份额的两倍,而学习进修所占份额和外出旅游所占份额大致相同。由此可见,在生活费用有限的情况下,在大学开放性教育的影响下,当今大学生更看重自身的娱乐,而对于学习方面的支出则相对较少。大学生更愿意用更多的时间和朋友去唱唱歌或者看看电影,或者是利用现在相对空闲的时间到各处走走,多接触一下世界,他们更看重文化的消费,渐渐忽略了学业的消费。
(3)消费观念的转化。当被问及“来到大学后自己的消费观念是否有所改变”的问题时,在北方大学生中,认为自己的消费观念改变的大学生和认为自己的消费观念没有改变的大学生的比例大致相同;但是,在南方大学生中,大部分人认为自己的消费观念存在改变。可以看出,由于北京林业大学的地理位置位于北方,所以她对大学生消费观念的影响更趋于北方化。在认为自己的消费观念发生转化的那些大学生中,他们普遍认为是他们身边的朋友和自己的社会实践经历是他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转化。从数据还可以看出,大学生知识的积累和学生组织的工作经历对他们的影响也不容小觑。
(4)消费倾向。前面的消费比例是在生活费用有限的情况下成立的,但是如果大学生的经济状况相对自由、支付能力相对较强,那么以上的比例就会有所改变。1)北方大学生。调查结果显示,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北方大学生还是比较注重吃、穿这样的基本消费,这与北方的人文地理环境有很大关系。在北方人的思想观念中,饮食、穿衣在他们的文化中占很大比重,因此北方的大学生也继承了这一传统。但是,大学生毕竟接受过高等教育,他们的思想比较开放、前卫,所以如果经济允许,出去旅游是他们享受生活的最好方式,这样不仅能放松自己,还可以看看外面的世界,使自己开阔眼界。2)南方大学生。调查结果显示,南方大学生则把外出旅游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他们更注重心灵的享受而不是物质的享受。这与南方的经济较普遍北方发达有很大关系,大多数来自南方的大学生家庭情况比较好,因此对于物质的享受并不看重,他们认为趁着年轻出去走走才是这个年龄最应该做的事。
五、结论
根据以上的数据可以综合看出,校园文化对南北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经济有限的情况下,二是在经济相对自由的情况下。
(1)经济有限的情况下。在经济有限的情况下,南北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基本趋于一致:吃、穿、用,这些基本的生活需要在他们的消费中占主导地位;除去基本的生活需要,文化消费在他们的日常消费行为中所占比重最大,大学生喜欢将自己的生活费用的很大一部分用在看电影、唱歌或者旅游方面,而对于学习方面则没有那么重视。形成这种情况的愿意有很多,经济的限制无疑是一个很大的影响因素。除此之外,身边的朋友和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经历是对他们影响最大的因素。大学生每天接触最多的人就是他们身边的同学、朋友,他们每天一起吃饭、上课、锻炼、逛街、看电影、参加活动甚至同寝室的还要每天在一起睡觉休息,因此这些同学、朋友的行为肯定会对他们产生影响,反过来,他们也在影响着他们的同学、朋友。另外,学校为大学生提供了很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或者在学校的影响下他们自发的去寻找的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这些经历会提供给他们许多之前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例如学生中有人做过超市收银员的兼职工作,那么他对于超市中商品的价位、是否有促销活动、哪些商品更受消费者欢迎等都会有大致的了解,这促使他在购物挑选商品时会有与不了解这些情况之前不同的地方;同时,辛苦的工作会让他知道挣钱的困难,那么他在以后的花费中可能会更节俭。其次,大学生知识的不断积累和他们在学校中的学生工作经历对他们的消费行为影响也很大。随着知识的积累,大学生的思想境界会发生改变,这种思想上的改变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思考方式和行动方式,因此也会影响到他们的消费行为。另外,学生工作经历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是大学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毋庸置疑,学生组织会让参与其中的大学生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方法,也会提高大学生自身的能力。同样,他也在改变着大学生对社会、未来的看法,因此他们可能投入资金到自身素质、知识以及能力的提高上。
(2)经济相对自由的情况下。首先,所谓经济相对自由,并不是指有无限的财产可以支配。这一情况就像你有一笔数目不小的存款并且计划花掉这笔存款,那么你首先会把这笔存款花在什么地方,其次是什么地方,再次是什么地方。这种情况在大学生以后步入社会之后会时常发生,比如大学生将自己赚的第一桶金如何支配等等。在这种情况下,体现出了南北方大学生在消费行为方面的差异性。对于北方大学生,即使是经济相对自由的情况下,他们还是更愿意把自己的费用首先使用在饮食和穿衣上,这与北方的传统文化是分不开的。在中国历史五千多年的演变与形成中,北方形成了对饮食、穿衣十分注重的传统习惯,相对于南方人,北方人更讲究吃穿,这也就是为什么北方的饮食种类、穿衣习惯更多而且更受世界各地的人喜欢的原因。因此,身处在北方的大学生也被这种文化影响,进而影响了他们的消费行为。另外,北方的大学生受自由开放式校园文化的影响,他们渴望走出去见见世界,看看世界的样子,因此旅游成了他们除去吃穿之外的不二选择。对于南方大学生,在经济相对自由的情况下,他们会把自己的首要选择放在旅游上面。因为南方的经济发达程度相较北方要高,来自南方的大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普遍都不错,这反而让他们不太注重物质的享受,而注重心灵的自由,因此旅游是他们最喜欢做的事。但是,受校园文化环境的影响,他们的消费行为也偏趋于北方化,因此在旅游之后吃、穿成了他们的最佳选择。
总之,即使南北方大学生在文化、价值观、行为标准等等理念,受家乡地理环境、传统文化、教育背景、经济发达状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会有很大不同。但是,在来到北京林业大学之后,他们的消费行为受校园文化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基本趋于一致化。而且根据数据显示,这一致化实际上更趋于北方化,原因是北京林业大学位于华北地区,它在其校园文化的形成上也会受北方地理、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参考文献:
[1] 马新妍.校园文化与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J].长沙大学学报,2009,23(4).
【关键词】大学生 消费行为 产业结构 调整
大学生消费群体本身基数较大,还在不断增长中,引领着青年群体消费风尚,同时对本区域的地方产业结构变动提供参照。关注大学生群体各个方面的特点,对于大学城所在区域的文化、经济、社会发展尤为重要。
一、大学生消费行为现状分析
(一)调查概况
调查内容:将大学生消费各项支出作为调查分析重点;调查时间:2015年9月5日――2015年9月15日;调查对象:约30000名学生所在的Y市大学城;调查方式:采取问卷调查形式进行;调查总量:在Y市大学约30000人的总量中,取调查样本总量为1100 名,其中有效回收率约为90.9%,即1000份为有效问卷。
(二)调查数据显示
大学生饮食费用支出情况:采用取头数与中位数的方式计算平均值,可得出大学生饮食费用支出平均数=200×8.3%+300×21.1%+500×49.6%+700×29.8%+800×8.8%=606.9(元)。预估Y市30000名大学生月平均饮食费用支出总额为1820.7万元。
大学生学习费用支出情况:采用取头数与中位数的方式计算平均值,可得出大学生学习费用支出平均数=50×22.1%+75×43.2%+125×26.4%+150×8.3%=88.9(元)。预估Y市30000名大学生月平均学习费用支出总额为266.7万元。
大学生娱乐费用支出情况:采用取头数与中位数的方式计算平均值,可得出大学生娱乐费用支出平均数=100×23.6%+150×34.1%+250×32.1%+350×6.4%+400×3.8%=192.6(元)。预估Y市30000名大学生月平均娱乐费用支出总额为577.8万元。
大学生交通通信费用支出情况:采用取头数与中位数的方式计算平均值,可得出大学生交通通信费用支出平均数=100×72.3%+150×23.6%+200×3.4%=114.5(元)。预估Y市30000名大学生月平均交通通信费用支出总额为343.5万元。
大学生消费费用月度总支出情况:据结果显示,大学生消费支出绝大部分在饮食、娱乐方面,随着交通的发展便利、智能电子设备的普及和更新,大学在交通通信费用上的支出也占一定比重。
调查小结:由于大学生的消费支出来源一般是家庭父母,所以在消费渠道和消费额上有所克制。但是随着新形势下社会发展变动,大学生参与兼职的途径增多,兼职主动性大幅提高,收入来源有增加趋势。同时消费观念也有所变化,对于个性化消费有自己的选择和侧重。总体上对于大学生消费空间的拓展还是较为乐观的。
二、大学生消费行为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分析
(一)相关理论分析
理论上,大学生消费行为与产业结构联系紧密,但同时大学生消费行为也具有相对独立性。产业结构在很大程度上主导着大学生消费行为内容和大学生消费方式和水平。那么这时,大学生消费行为对于产业结构的反作用较小。大学生作为消费方较为被动,只能在现有产业结构提供的产品里进行选择,消费需求得到满足与否无从自主决定,因此局限了消费状况对于产业结构的能动作用。
动态上,大学生个体消费行为影响虽小,但叠加后将对宏观产业结构的发展提供一定时期内的发展方向。在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动因辐射中,市场需求变动也时时发生,以市场需求为方向进行服务供给,进而实现产业结构的更新。
(二)相关实践分析
表5显示,饮食消费支出是大学生消费行为支出中最主要的部分,在总消费额中占比达到60.51%。随着我国总体经济实力的提升,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群体将越来越大,那么大学生消费总额也将水涨船高。显示出大学城所在的Y市餐饮行业还存在着较大发展空间。现阶段,Y大学仅设有数个校内食堂,菜色等提供的比较单一。可以预见的是:在校内扩大食堂规模,并提供更加丰富的食物,在周边开设特色餐饮店,将会取得较可观收益。
同时对表2和表5比对分析表明,大学生消费在学习支出上水平较低。在总消费额中,学习消费支出占比仅8.86%。采访中也发觉,很多学生对自学技能培训规划不足,主动消费学习书籍和文具的大学生较少,但是大四考研与求职学生对于学习消费并不在少数,而且很多学生对于课外书籍(小说、杂志等)存在着较大的消费需求,但由于图书馆更新慢、书刊报停较远购买不便等问题使消费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设立考研机构、职业资格考试辅导班、特色文具店以及书店等,并加大优惠和宣传力度,将挖掘出潜在市场,在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中也不容忽视。
关键词:大学生 服装消费
一、调查目的
通过对大学生服装消费特征的探讨,可以了解从中折射出的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以及行为准则,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对大学生消费文化进行导向,从而取得对他们的价值观、思想观念以及行为习惯产生积极影响的效果。通过此次调查我们还要了解当代大学生在目前的消费情况,并且熟悉其消费结构,以挖掘潜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有效的改善措施,从而帮助现在的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力图寻找促进大学生消费健康发展的途径。
二、调查
对象是各高校的大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法和邮件调查法相结合的调查方法。抽样方法为分层抽样。
三、调查结果分析
1.大学生的服装消费观念
通过样本的分析得到如下的结果:51%的大学生会选择适合自己的服装,27%的学生会追求潮流的影响,10%的学生是无所谓的态度,另有12%的学生选择标新立异。
从调查结果来看,在消费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大学生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
2.影响大学生服装消费的因素
在研究大学生服装消费因素里,重点谈到有五个因素:款式美观、价格合理、质量好、产品品牌、其他原因。通过样本分析,得出结论,大学生在购买服装的适合更多的是考虑产品的价格和产品的质量。
3.大学生购买服装的时间选择
通过样本的调查,200个人会选择换季打折的适合购买,这一比例是最高的,。由此可见,适应季节变化是大学生购衣的主要原因,另外,出于经济原因,大学生往往会选择换季时候的打折产品。其次是促销打折,可以看出换季打折和促销打折对大学生的服装消费是很有诱惑力的促销手段。
4.大学生购买服装的场所
大学生在购买服装时,偏向选择大型商场,表明大学生在购买服装的同时,同样追求商品的品质和购物环境,大学生消费观已向高层次发展。
5.大学生经济来源
大学生的消费经济来源绝大多数来自于家庭,出自父母,而依靠打工消费等其他渠道支持的只是占有很少的比例。家庭供给一直都是大学生消费的主要经济来源。
6.大学生的消费水平
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同国民整体的消费水平呈现出同一变化规律,即是逐渐提升,差距也日益拉大。【1】大学生在服装上的消费主要集中在50-200元和200-500元之间,其比例分别为33%和37%,服装消费在说明了大学生服装消费水平不断的提高。
7.性别与服装消费水平关系分析
通过分析得到,大学生在服装消费上女性的消费明显高于男性。这也符合现实生活中商家尤其是做服装这一行的为什么会抓住女性的购物心理,以及在服装的设计和服装的款式上更多的是考虑女性的需求,从而达到盈利的目的。
四、调查结论总述
根据上述分析,由于家庭情况不同,大学生在服装消费上的表现也不相同。有少数家庭条件优越的同学服装消费追逐名牌,且购买服装的周期很短,花费很高。大部分的学生消费观中感性和理性所占比重相当,对于流行于时尚的适度追求是公道的,能够根据自己的身份选择合适自己的服装。对品牌的追捧也并不那么热切,购衣时机也往往在换季之时,购买服装的周期较长,多为一个季度,且花费中等。还有一小部分同学,由于家庭贫困,服装消费的水平很低。但其中有部分同学的消费观念不是十分的理性,爱慕虚荣喜欢攀比,在服装上的消费颇高。除此之外,同学们多由于季节变化而带动对服装的消费需求,同时也比较看重价格、款式,对那些打折的品牌服装比较青睐。
大学生的服装消费层次差别较大,两极化现象也较为突出,但从整体上来说,大学生的服装消费比较理性。
五、对服装消费以及生产的建议
1.对大学生服装消费的建议
首先,树立一个良好的消费观。作为大学生,应该树立自力更生独立自主的理念,立节约消费和适度消费的观念,避免和克服虚荣心、攀比心理,自觉抵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消极主义的影响,不奢侈浪费。在日常生活中,大学生应对自己的每项开支做出预算和记录,经常反思自己的开支是否公道。
其次,定制一个公道的消费计划,尽大部分的大学生已是成年人,具有较高的知识和能力。定制一个公道的消费计划,可以正确规划自己的支出,为以后建立一个良好的理财观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良好的规划习惯
最后,对于服装品牌的题目,大部分同学并不是太注重服装的品牌,更注重的服装的舒适度与质量。而在这两方面做的比较好的也往往是那些有名的品牌,一些批发市场上也确实买不到什么好质量的服装。但是,在同学们购买品牌服装时一定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从自己的经济水平出发。
2.对服装生产厂家和销售商的建议
建议服装生产厂家应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生产规模和营销策略:
第一,大学生无经济来源,多数是靠父母提供,基于此,厂家生产的服装定价不宜过高,要让大学生得以接受。诚然不同地区的生活水平是不同的,厂家也可以对所要进进市场所在的地区进行调研,了解一下当地的消费水平,进而进行定价销售。
第二,大学生正值双十年华,内心本来就喜欢休闲时尚类型的服装,所以厂家可以在服装的款式、面料以及做工等方面进手,进行一下更深层次的市场调研来了解大学生更喜欢的服装类型的特点。
第三,在换季之时,也正是大学生购衣高峰期,应加大营销力度,采取种种优惠活动,捉住大学生的购衣需求时机,进行打折、赠予等促销活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