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课改培训总结范文

新课改培训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课改培训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课改培训总结

第1篇:新课改培训总结范文

1 重管理,重建课改新制度

1.1 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和一系列保障制度。为使课改实验工作健康有序地发展,中心校及各中小学校成立了不同层次的实验组织机构,制订了《课程改革方案》。为了把《方案》落到实处,中心校建立和完善了《新课程学习制度》、《新课程教师培训方案》、《教育教学评估方案》等。此外,中心校还要求各校依据制度,冉修订出具体的实施细则,并在教育教学中认真执行。

1.2 在奖金、政策上给予一定的保障。中心校及各中小学校都筹措了一定的课程改革专项经费,为课程改革提供了必要的经济保障。为满足课改实验需要,中心校还出台了一系列奖励措施和配套政策。如设立了课改先进奖,奖励先进个人和先进单位;把通识培训作为新一轮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把是否参加通识培训及考核成绩与教师评优、晋级挂钩等。

1.3 加强调研,及时指导。中心校依照各项制度,狠抓新课程实施中的调研与指导。中心校人员经常到分包学校,通过走访、座谈、问卷调查、查阅资料等形式,对各校新课改相关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督导,使新课改在我乡得以顺利有序的实施。

2 重过程,春风化雨勤耕耘

万事开头难,但坚持不懈比开头更难。为使新课改在我乡尽快进入健康有序的快车道,我们着力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即:具体指导、课堂调研、总结交流。

2.1 具体指导。我们以一中、乡小实验年级为切入点,狠抓具体指导。在中心校校长的领导下,发挥中心校每个成员的优势,分包到一中、乡小实验年级各学科之中。一抓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对教师的业务素质、敬业精神、课改实施能力的调查了解,全面考核、物色新课改骨干教师。经过多次理论培训、上课指导、课后交流与研讨,李瑞静、陈玉燕、范增玉等老师课堂教学有了很大的改观,体现了新课改理念。以此引领其他教师实现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二抓集体备课。由骨干教师提出备课、上课、作业布置等方面的具体要求,组织教师集体备课。备课内容力求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我们不定时随机抽查、了解与研讨,以便给教师实实在在的指导。三抓资源的共享。鉴于学校和教师缺乏新课程教学及其研究的学习资料,为了帮助教师系统地理解新课程,借鉴新课例,中心校多渠道搜集资料、案例,通过新课改专题报告、下发新课改案例、交流心得体会等形式,使广大教师对新课改有了明晰的认识,达到了借鉴与吸收的目的。

2.2 课堂调研。我们对新课程的指导与建议应源于课堂,又高于课堂。为确保教学过程的实用性、针对性,我们深入学校、教师,吸收课堂“活水”加以提炼,形成指导性建议。对此,中心校成员经常深入到课改实验的每一个班级,听课调研,及时了解教师课堂教学实情,随时解决教师教学中的难题。

2.3 总结交流。教师是新课程实实在在的推进者,没有一线教师对问题的发现、对教学经验的总结和推广,新课改就不可能整体有序的推进。因此每学期,我们对实验年级的教师至少召开两次课改实施情况交流会,让教师讲困惑、谈体会、谈经验,人人发表看法,个个参与交流。我们分层次举行了校长、教导主任及骨干教师新课改论坛,论新课改与课堂教学、新课改与教学管理,谈新课程实施中的困惑与思考、新课程实施中的经验总结。通过交流、总结,相互借鉴与吸收,推动新课改的进一步实施。

3 常培训,提升实力壮群体

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程度直接影响课改实验的成败。基于此,我们坚持“乡校结合,研训一体”和“边实验,边探索,边培训”的原则,开展了行之有效的研训活动。

3.1 多层次、多渠道开展培训。①进行宏观通识培训。秋期,中心校召开了新课改实验动员会、新课改专题学习会,利用课改学习日,以校为单位组织了通识培训。中心校定期抽查教师学习笔记,并对教师学习掌握情况进行了理论考试。③微观针对性培训。小学以乡为单位,初中以校为单位,由教研组长牵头,分别组织各学科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具体解决各任课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及对新教材的准确把握等。③以《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为依据,开展“备、讲、说、评、论”为主线的教研活动,促使教师运用新课程理念和思想指导课堂教学。中心校组织了校长、教导主任及骨干教师新课程论坛,举行了实验教材示范研讨课、优质课竞赛及说课比赛活动。

3.2 注意改进培训形式、方法和内容。不论是中心校集中培训,还是校本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坚持做到“四个结合”:即通识培训与学科培训相结合,全员培训与骨干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自主学习相结合,实验教师与非实验教师相结合,培训方法上采取中心校集中培训和校本培训相结合,集中研讨与个人探究相结合,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相结合。培训中,让教师现场观摩,即时反馈,小组研讨,集中交流。

3.3 注重培训质量。在培训过程中,我们改变了过去一人培训一人受益的弊端,对外出参加培训的教师提出目标,规定任务,完成任务方可报销培训费、车票和伙食补助。即让他们回来后搞好乡级、校级培训,登台汇报新理念,示范讲课传授新经验,使外出教师进一步增强了责任感,做到了学有所获、学以致用,又发挥了辐射带动作用。在乡、校培训过程中,我们要求参加培训的教师有笔记、有心得体会、有案例分析、有

实施课改的新思路。同时,中心校不断加强对教师学习的考核和检查力度,实行定期与不定期考核相结合、全员检查与个别检查相结合的办法,充分调动了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形成了“要我改”为“我要改”、“要我学”为“我要学”的学习氛围。

4 重探索,建构教研新体系

课程改革,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方案验证,而是一个充满探索的实践过程。这对当前颇为流行的灌输式教研方式提出了质疑和挑战。因此,我们着眼于“三变”,逐步建立民主和谐的主体参与式教研体系。

4.1 变表演为探索。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其着力点在于探索,探索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可不知始于何时,这种探索却成了一种一厢情愿的表演,教研课演变成了表演课。教师只有听和看的权利,少有参与的机会。新课程要求我们从新理念出发,还教研以本来的面目。我乡举办的研讨课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索与交流,达到以研讨课为载体,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目的。

4.2 变指导为服务。我们的职责是指导教师的教育教学,可在具体的操作中,我们常常把个人的思想观点强加给教师,不经意中削弱了教师的自主性。新课改背景下,我们不善于有效利用《课堂评价标准》,常常对照《课堂评价标准》严格要求教师,逐条评价课堂教学。殊不知在新课改的今天,教师们没有“特级”的潇洒,更没有“专家”的脱俗,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我们也不能完全拘泥于一个统一的模式去评价形形色

色的课堂教学。要使新课程真正在现实中得到健康发展,就必须抛弃求全责备、面面俱到的评价标准。也许这一堂课只有一个闪光点、只有一个地方值得大家学习,但只要是符合新课程思想的、只要有创新的东西,就应得到肯定和赞赏,使教师感到欣慰、得到满足,以保护教师参与课改的热情和积极性。同时,要注意强化服务意识。我们的目的是服务课改、服务教师,引领教师逐步成长,逐步走向新课程。

4.3 变观众为主角。课程变了,参与教研活动的教师的角色也应随着发生变化,教师不再是活动中的观众,而是活动的主角之一。我们的做法是营造和谐融洽的人际环境和民主开放的研讨氛围。每次教研活动前,我们都要求教师明确研究的主题、熟悉教材内容、组织参与式讨论,鼓励教师大胆尝试,在理念创新上鼓励百家争鸣,让每位教师都有述说自己感受的机会。

5 重验收,总结反思促发展

课程改革是一项艰巨的系统的工程,不可能一下子做得尽善尽美,只能从一点一滴做起。领导、教师、学生所改变的点滴就是良好的成绩。为了了解课改实施情况,我们根据实验进展情况分阶段开展了一系列检查、验收、评估、总结活动。首先,对校本培训、教师新课程理论学习情况进行了检查和考核。然后,以“三优”、“四课”活动为载体,开展了实验年级教师说课、讲课比赛活动.又进行了新课改优质案例、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中心校选取实验优质课在全乡观摩,予以推广,将部分优质教案和优秀论文打印下发各校相互借鉴。随着课改实验的逐步深化,中心校每两个月组织一次阶段性检查和验收,重点查课堂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情况,查校本培训、校本教研、课程开况,查教师对学生和课堂教学评价改革情况等。对检查中发现的优秀典型,及时总结经验,在全乡推广。今年4月,我们在乡小召开了课改实验现场会,会上校长介绍了本校在新课改培训、教研及评价方面的尝试:教导主任介绍了在落实教学常规中体现新课改理念的做法:会上对乡小教案、作业、听课记录、教师学习笔记进行了展览。同时,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学校在实施新课改中存在的困惑进行了反思和交流,并要求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制订措施积极整改。5月,课改评估小组深入学校对各校课改实施情况又进行了详细而认真的检查和评估,评出了一批课改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第2篇:新课改培训总结范文

一、新课改,转变了教师的观念,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高。

新课程的改革不仅是一种教材的改革,更是一种文化的改革,一种观念的改革,作为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要适应新的课程改革的需要,必须更新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同新课程一起成长,以适应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为此我们做了以下工作1、加强培训,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落实文件精神,提高认识,明确新课程观念,把握新教材特点,立足课堂,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除积极参加县教委组织的各种课改培训、现场学习、学习交流外,我校自己利用网络、利用图书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使教师对新课程有足够的认识,对新课改作好充分的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在如何对待新课程上,如何对待新课改上,统一了认识,转变了观念。

2、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力度,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把教科研作为一个载体,让教师在教育科研中,通过"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过程确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和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增长教育教学能力。

08-09学年度,我校主要重新修改和制定了各种新课改的教学教研制度,确定实效性课堂为课堂模式改革的重点;09-10学年度,我校主要以导学案的规范撰写和实效使用为新课改的重点;10-11学年度,我们又确定“抓好2+x拓展性课程建设,创建科技教育特色学校”为新课改的拓展和延伸目标的课改重点。为达到这些课改目标,我们不断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力度,分期分批到课改实验基地如东溪中学、隆盛中学、赶水镇中等观摩学习,组织全部语文教师赴重庆听初中语文全国课堂教学大赛,组织全员教师进行了为期一个周的ntet学校自主培训,等等,让教师尽快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二、新课改,使我校的教学研究气氛空前浓厚

集体备课早已成为学校的常规工作,新课改以来,我校的教学研究更加活跃,老师们在进行常规教研活动以外,又进行了的尝试,使我校的教学研究气氛空前浓厚,为新课程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3篇:新课改培训总结范文

    三年来的课改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我们学校于XX年7月组建后,7月份进行了南北二区一年来课改工作的回顾摸底,并在此基础上制订了课改实施方案。理清了工作思路,明确了理念先行、机制保障、校本研训、改革评价、设备投入、反思改进的工作思路。 

    一、理念先行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不是简单的教材的修改,而是对我国的教育进行了一场脱胎换骨的变革,它反映时代精神的教育观念上的革命性改革。新课程秉持的民主、科学、开放的理念,是课改的灵魂,它包涵了三层意思: 

    1、倡导全面和谐的发展的教育; 

    2、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探究、勤于动手,注重过程与方法及实践体验。 

    3、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

力、交流合作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活动的能力。 

    我校利用XX年暑期师德培训和每周一的教师工作学习例会进行学习、宣传、谈体会、写心得、小组交流、大会交流,并利用周六下午多次召开专题会、报告会,先后两次邀请嘉兴教育研究院书记朱建人来校作报告,今年暑期结合师德培训在全校开展了校园文化和教育思想大讨论,使全校教师明确上述理念,内化成教师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自身专业成长的需要,从而指导新课改实验工作。 

    二、机制保障 

    做好课改工作,需要组建相应的机构,明确职责分工负责,制订和改革原有的一系列规章制度,以确保课改工作的顺利实施。 

    1、组建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为副组长,教研组长为组员的课改领导小组。领导全校新课改的实施和推进。  

    2、制订了课改实验方案,明确工作思路和工作措施。各学科组也分别制订了学科课改实施方案。科学组还申报了市课改实验基地学校。 

    3、制订了学生的评价细则,注重学生的发展性评价,设计了学生发展性评价和家长联系卡。 

 

   4、制订了教师的考核与奖励细则,并在细则中注重教师的发展性评价。 

    5、制订了学生评教办法。 

    6、制订了校本研训制度。 

    7、制订了教导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职责和奖励办法。 

第4篇:新课改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 新课改 创新教学模式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通过两年多的实践,从总体上说,新课改给学校带来了生机,给课堂带来了活力,给学生带来了兴趣,给发展带来了空间。可是就个体情况看,新课改的情况不容乐观,仅从数学科的教学情况来看,存在着“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主要表现在:

1 对教育目标茫然

新课改思想指导下的数学教育,首先要落实好“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学会“数学的思维”,掌握数学方法,获得更高的数学素养,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理性精神,形成求真务实、认真严谨、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等良好的个性品质,为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而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仍以高考为目标,对新课改的目标显得茫然,又试图坚持新课改教育目标的想法,又生怕高考砸锅,因此就形成高考考什么就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结果让师生都成了高考的奴隶,在新课改旗帜下沿袭着老的教学模式,使新课改步履艰难。

2 迷恋老教材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新课标”的要求,“课标教材”将一些知识点螺旋上升地安排在整套教材中,并删减了部份内容,在对知识的理论推导上有所减弱。而把知识的发现过程提到一个较高的地位,从实例出发,及时地展现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使学生能够从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使他们注意到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对所学知识的推广和转化,进而加强了学生的能力培养。

但是有些教师在授课时却回归到老教材“一步到位”,把遍布在各模块甚至是选修教材中的内容拿到一块儿来讲。对概念的引入也是一步到位,并把已删减的内容也随意进行补充。这样做既增加了难度,又挤占了课时,严重地违背了新课标理念。

“课标教材”还强调“问题性”,设置了“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为学生的主动思考、自主学习指明了方向,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供了平台。有效地激发了学生阅读数学教材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有较好作用。

可是相当部分的教师没有充分利用这些内容进行辅助教学,而对老教材中被删减的内客却津津乐道,手执新教材,讲的是老内容,给学生增加了较大的负担,改了半天,又回到了原点。

3 使用老教法

新课改的精髓就是要构建开放的教育课程体系,要改变教师单向、死板地教授知识,学生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的做法。要构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立体交叉、开放性的全方位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氛围。变“接受性学习”为“创造性学习”,尊重个性差异,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真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课标教材”的另一个特点就是适当使用信息技术这一有效的认知工具,为抽象的问题提供直观的背景,使数学教学具有真实的质感和表现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本质。

但是,仍有部份教师固守着传统的教学模式,一堂课灌到底,根本没有留给学生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干扰了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片面追求课堂的流畅,而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此外,靠一把尺子,一支粉笔,一张嘴来完成教学任务,课堂气氛死板,课外作业缺乏探究性,甚至仍搞题海战术,这种情况不仅在中老年教师的工作中存在,而且在青年教师的工作中也屡见不鲜,结果使新课程理念得不到具体的落实。用老教法去完成新教材,难以达到“新课改”的目标。

4 思想观念老化

“新课改”强调一个“新”,重在一个“改”,要接受新事物,要创新,首先要创新思想观念。要树立新思想、新思维,要改革,就要有勇气,有行动,有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从理念、内容到实施都有较大的变化,就需要教师转变思想观念,转变教学方法,不断更新知识。这是让我国的教育与世界接轨的需要,也是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

可是,有部分教师习惯于应试教育,缺乏改革的勇气,怕担风险;缺乏创新的意识,怕花力气;缺乏探究精神,怕挨批评;思想观念老化。原因之一就是现行的高考制度和对教师的评价体系没能和“新课改”接轨,这也严重地影响了教师实施新课改的积极性。这些都是令新课改“穿新鞋,走老路”的根源,如不改变,则会严重影响新课改的进程,严重影响新课改的实施。

当然上述现象的存在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客观上讲,应试教育源远流长,老式教法根深蒂固,教育评价存在缺失等等。从主观上讲,人们对新课改准备不充分,重视不够,措施尚不得力,指导培训不足,教师还不积极主动等等。这些都需要各方面的努力。

新课改实施两年,我们穿上了新鞋,迈出了可喜的脚步,但我们不能一味地去走老路,为使新课改得到步步深入,我们必需闯出一条适合培养创新型人才,“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中国教育改革之路。

为此,一是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新课改的领导,加大宣传力度和思想动员,制定适合于新课改理念的教育评价体系,组织专门队伍对各校新课改的实施进行督促、指导,总结经验,不断推广。

二是学校要落实好新课改的具体措施,有专人分管。教学科研处要将实施新课改作为工作的主要内容,组织教师深入学习新课标,加强培训,充分认识新课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完善设备、设施,加强新教学手段的培训,强化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教育手段进行教学活动的要求。加强教育教学过程的管理,围绕新课改的有关要求,修订对教师和学生的考核办法,把实施新课改列入对教师考核的主要内容。力争新课改有特色,有成效。

三是教师要对照新课标不断更新思想观念,按照新课改的理念、新课标的要求努力去实践,要以极大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投入新课改活动,树立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善于总结提高的精神,认真研究教材,努力探索教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力争创造教学实绩,同时不断更新知识,真正成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工程师。

四是要做好学生的工作。新课标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提出教学活动要由“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向“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数学课程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演绎,而是更具有活力的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新课程把实践和空间都还给了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由此可见,做好学生的工作很重要,要让学生明白学习目标,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培养自己的能力,做有知识、有能力、有创新精神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型人才。

新课改的号角早己吹响,我们早己踏上了实施新课标的征程。两年前,我们和老大纲、老教材说再见;到如今我们将彻底与“穿新鞋,走老路”告别。“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我们相信在各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广大教师的辛勤努力,一个崭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和课堂教学氛围必将完全形成,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将成为教师们的共识,新课改必将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第5篇:新课改培训总结范文

一、以课题为突破口,推动学法教法革新

自实施新课改以来,许多学校都及时找准定位,树立走,“科研兴校”之路,作为新课改的我,应该抓住机遇,以课题为突破口,努力推动学法教法革新。我更注重情境教学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精心设计情境的呈现方法,如借助语言描述、实物陈列、电教手段、多媒体技术、局域网传递等途径。当然我更多的是利用电教手段、多媒体、局域网传递这三种手段,来激活学生的思维,点燃创新的火花,加强学法指导,促进相互的交流与合作,真正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舞台,成为教学不断生成的平台,竭力摆脱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的教学模式,采用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的教学模式,大胆尝试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的教学模式。本人担任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兼班主任工作。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新课改精神,我的课堂教学目前主要以课件、学件为突破口,充分发挥校园网的优势,借助共创动画这一软件,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努力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目前这两个班的学生已经能够根据自己所编的故事制作音乐动画,受到来校领导、专家的好评。

二、更新教育理念,奠定课改理论基础

新课改刚启动后,结合本组教研计划,我先后认真学习了语文导报上新课改专版,到图书馆借阅新课标解读,同时利用业余时间向《语文周报》、《中学语文研究》、等报刊杂志学习,向《教育在线》等教育网站讨教,取别人的新课改理念、新课改精神为我所用,努力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对此我们笑称为”换脑行动。在此基础上,我还努力利用自己的信息技术技能,融入课堂,大胆整合,积极撰写经验总结、教学感悟或课例论文,或借助教育网站这个平台,建立自己的个人专题集,坚持写教育随笔。目前,网上的一个个教育随笔记下了我与新课改同成长的经历,到手的一张张论文获奖证书,引领着我一步步走进了新课改。

三、投身实践活动,构建三结合网络

我校身居陇西西北角,地处农村,远没有良好的城市科研条件,但我积极创造条件,投身新课改所倡导的综合实践活动,建立与生活实践相沟通的教育体系,克服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践的弊端,竭力让学生自主动手实践。努力做到四个结合:1.与学校德育工作相结合。2.与学校中心活动相结合,在我校开展争创”绿色校园”的活动中,我组织学生开展了”环境污染知多少”的综合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走进生活,调查、了解环境污染情况,并上网查找环境污染的相关内容,通过活动,学生知道了身边的环境污染状况,懂得了相关的环保知识,树立了人人争当环保小卫士的信心,陇西县电视台曾对我校“争当环保小卫士”的活动作过报道。3.与教学工作相结合,鼓励学生运用上网、去图书馆收集、整理相关内容,创办黑板报、手抄报及电子小报,丰富了学生的课外阅读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自主阅读的热情。4.与家庭社区教育相结合,网络世界带给学生和教师源源不断的交互的优秀的教育资源,也是现代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人脑本身就是一张网,是最丰富的活资源,教师自身是一种教育资源,学生自身是一种教育资源,家长同样也是一种教育资源,社会生活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资源。我考虑学生发展的实际,开办了两期学生家长信息技术培训班,培训内容有基础知识、基本操作及共创动画软件,努力建设学习型的网络社区,受到家长的一致好评。同时引导学生踏入社会,走进生活,迈进自然,运用所学知识,认识社会,了解自然,服务社会和改造自然,受到良好的活动效果。

第6篇:新课改培训总结范文

一、积极参加课改培训,加强理论学习、促进观念转变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我与备课组其他老师顶高温冒酷暑在暑期7月31日至8月2日奔赴泉州市泰和大酒店参加了高二地理学科新课改培训。三天培训期间,通识培训,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进行了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的专家从教材编写方面对人教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地理2》、《海洋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的设计思想和教材内容作了介绍;广东省的一线教师介绍了课改实验区的教学经验和教训;省地理教研员对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地理学科的开设时间、方式、课时安排、教学和教研等提出了指导意见;科学的培训使我们对国家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背景、理论、目标、策略、步骤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理论学习的加强是走进新课程的第一重要关口。。二、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及高一地理备课组长的工作本学期切切实实做好高中地理会考工作,力争全部学生达标,重点做学习困难学生的工作。注重对高二文科班打好基础及培优,组织高一备课组成员做好下列工作:

1、学习地理课程标准,做好新课程培训工作认真学习和钻研学科课程标准新教材,对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反思与调整,力求实现突破课改中的重点和难点。

2、安排每一个星期的教学进度、课时安排,每堂课的大致上法,从而保证十个班级的教学进度一致。高一备课组内,每位科任老师上俩次公开课,取长补短,教学相长。

3、做好期中、期末复习工作、认真学习考试说明,探讨复习教学策略,做好期中、期末考试的组织、阅卷、分数统计和阅卷分析等有关工作。

第7篇:新课改培训总结范文

课改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简称。它把学生当成课程建设的主体,并以学生为中心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课改的具体内容就是从应用教材、教育模式、教育理念到考核模式所发生的有目的、有标准的、有成果的新尝试、新变化。课改的性质是教育发展中的一个必然阶段。课改的实质就是唤起教师的教学热情,唤醒学生的内在潜力,唤醒本我,塑造人格,建构人生发展体系,让学生发展走向健康之路。

现如今高考题型越来越注重考察学生的能力,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在这种大环境之下,课改势在必行!

一、抛旧识,获新生

观念转变的问题是课程改革目标的重要内容,仍有少数老师对课程改革的意义认识不足,教育观念陈旧,在教学教研和评价工作中,常常走回头路。特别是某些老师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较深,再加上应试教育的思想较为严重,而老师的教学效果也要看成绩,这使得他们思想上一时难以转变。这些都要认真加以研究解决,特别是通过学习加大校本培训力度,进一步改进培训方式和教学研究方式,也要从思想上引起重视。

二、换角色,变方式

新课改的实施,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起码要做到两点:首先,变权威者为组织者。教师担负着学习、探索的重任,不再有“经验”可谈。教学工作的工作特点和职业要求,决定了教师在课改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根据课改的需要和学科特点,积极参加各种集中学习、教材培训、集体备课,召开教学研讨会,共同探究提高教学水平的方法和途径,为广大教师展示才华、相互学习,提供机会,构建平台。其次,变指导者为参与者。新课改中,传授给学生多少知识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而教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和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要求教师从旧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探究、使用学习,着眼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目前已初步建立了问题情境――共同探究――多项交流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自由宽松、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

三、抓教研,促课改

教学课程改革注重的是在高效课堂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搞好教研是上好课改课的基础,组内认真研讨,达成共识课案,设置探究问题,搜索资料,归纳总结。这样在课堂上才能把新课改的模式应用得如鱼得水。

四、重实践,敢创新

教育教学改革的模式固然很好,但好的理论也要结合学校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得到淋漓尽致的运用。教育教学改革要因材施教,对于不同层面的学生要不同对待,分层教学,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在讨论的时候,让A层的学生给B层和C层的学生做讲解和引导,三层学生共同进步。

我们学校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是很好,能力较差,这样能划分A层的学生相对来说就比较少,讲解能力也比较差,对B、C层的同学辅导不是很到位。在这种情况下,有一些疑难问题就还需要老师在学生讨论过后做一些必要的讲解和补充,捅破那层窗户纸,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理论要应用于实际,结合我们学生的自身情况,在新课改的基本模式之上,大胆创新,勇于打破常规,开创出适合自己的一套课改套路。

五、结合生物学科谈谈课改

对于生物教学来说,大部分课程还是非常适合用新课改的模式上课的,学生在课前做好充分的预习,这样基本上对这堂课所要学习的知识了解得八九不离十,在课上,针对探究案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好学生把其中一些问题基本也能讲解得差不多,讨论结束后,教师再做一些相应的总结和补充,疑难问题简单提点一下,这一堂课也就差不多了。学生学起来轻松愉快,不枯燥,课前搜集资料和预习教材的过程还能让学生记住很多概念性的东西和生物学科的边缘常识,这对生物学习是很有帮助的。但有些课程较为抽象,比较难,学生课前预习很难弄懂,这样的课我们认为其实不太适合新课改的模式,或者说要把新课改的课堂模式稍加修改,学生才能真正把这堂课学明白。这就需要老师把握课堂节奏和时间分配的比例,适当地增加教师讲解的时间,不然学生是很难把疑难问题全部掌握的。

六、课改的经验和教训

第8篇:新课改培训总结范文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浪潮汹涌澎湃,荡漾着祖国大地的每个角落。自去年暑假新课程改革通知培训以来,我校按照县教育局及中心校的统一部署,同镇各校一样,掀起了课改的新,全体师生以饱满的热情,百倍的信心,投置于课改的热潮之中。在课改中,我们采取了不少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遇到了不少的困难和问题。现将我校一年来课改实施情况向各位汇报于后:

一.主要做法:

.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分层实施。学年初,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改领导小组,形成了“学校—教导处—教研组—教师”课程改革工作网络,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保证了课改工作顺利进行。

.根据课改要求和学校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及相关的计划制度,使之有章可循,不偏离方向。例如我们制定的计划有:新课改《教师考核方案》、〈〈奖惩制度〉〉、《班主任条例》、《教研方案》等等。

.选派年轻有为、勤于苦钻、有责任感的骨干教师担任课改实验科任教师(他们分别是:柏润平、曾慧、雷伟、柏艳芳、彭小娟、刘华丽、于美华、陈满香等教师。)

.组织教师参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组织的课改培训,使他们及时得到充电和洗脑。本学年共派出大约多人次参加省、市、县的课改培训和观摩课。其中省级人次,市级人次,县级多人次(含寒暑假培训),例如县每次教研及比武活动,我校都选派最低不少于人以上的相关人员观摩学习,去年下学期组织全体教师到东安参加课改教研观摩活动,借他山之石攻其玉,避免少走弯路。

.为保障课程改革顺利进行,课改教研有声有色,学校慷慨大方,从不吝啬,一年来课改教研费共一万多元。(其中:①市县培训费人次×元元;②市级参观摩费人次×元元;③去东安观摩费元;④去省城学习费人次多元;⑤王校长去邵阳参省观摩费多元;⑥每次参加县观摩费人次×元多元;⑦参加县各种比武购买教具及制作课件元。)

.为了使广大家长充分了解、支持和参与课改工作,我校利用开家长会的形式,向家长介绍了课改的有关情况,同时也向家长们展示他们的孩子在课改中进步的成果,受到了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坚持以校本培训为主,教导处制定了有效持续的课改培训计划,从而实行了专题培训和分科培训。特别是教导主任柏润平为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使教师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专题讲座两次,还对实验教师和骨干教师个别辅导,手把手地传授经验,而且还经常引导他们共同探讨新课改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抓点带面,创设学校新课改的新格局。我们学校抓住一年级新课改这个龙头,以点带面来推动其他各年级各学科的教育教学的改革。现在其他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学都呈现出了新的教育观念和新的教育方法,都有一点课改气氛。

.围绕课改计划,认真组织落实。

()学校行政领导加强了对教师随堂课、献优课、尝试课的视导工作。学校领导随堂课的听课从不事先通知,事后一起评价探讨,这样以来一可督促老师们上课时时认真,二来可促使教师自觉地事先备好每节课;对于公开课、优质课、学校领导亲自参与,采用先听再议,接着组织骨干教师专题研讨,之后尝试,再研讨,最后出炉的方法。

()本学年每学期都组织了各学科优质课评比活动,特别是今年上期参加的节优质评比课,含盖面广,有语文、数学、英语、美术、体育、音乐、劳技、科技、活动等学科。上课的老师大胆抛弃了过去的传统教法,用“新课标新观念”武装了自己,课堂上呈现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良好氛围,学生的所获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心灵的感悟,而不是教师硬灌给学生的。

()坚持互相听课,取长补短。一年来主要领导每人听课都有多节,每位教师听课都有多节,大大超出规定要求。而且坚持客观、公正的对所教者所上的课进行“”的点评,形成了探索与争鸣的良好局面

()注重课改教学过程和环节的指导。经常组织教师学习教材。比较新老教材的联系与区别,研究探讨适合教材的各种方法。这里,我们教导处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常抓不懈,善使善终

()认真组织我校教师参观中心校的课改研究课,学年初我校雷伟的数学课《钟的认识》作为全镇的新课改尝试课,受到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去年下学期新课改优质课评比中,我校曾慧荣获语文组第一名,雷伟荣获数学组名。今年上期新课改说课比武中,我校柏艳芳荣获语文组第一名,曾慧荣获第二名,陈满香荣获数学组第一名。新课改论文评比中我校王行东的《新课改质量思考与对策》荣获一等奖,曾云的《乐中学》、于美华的《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四性运用》、王行东的《环、做、学》荣获二等奖,柏润萍的《趣教拼音》,邓六一的《爱、细、勤、耐》荣获三等奖。

二、课改见成效,师生共发展。课程改革的实施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各项活动都取得了可喜成绩。一年来,师生参加各级竞赛获市级人次,县级人次,镇级人次,学校团体获县级次,镇级次,在课改精神的指引下,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师生参加各项活动的积极性高涨,学校的教学活动充满了勃勃生机。

三、一年来,经过一番的努力,我校的课程改革已露出明芽,初见端祥,用老师的话说,已经有点课改的气氛了,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反思和探讨。

⒈由于我校课改尚处于起步阶段,新的教育观念没在真正的转变,新课程理念不明确,全新的教育观念尚未形成。特别是今后的考试制度,评价机制如何建立,如何评价不明确,用现在的改法能否适应今后的考试心存疑虑。

⒉部分教师教育观念有所转变,但教学行为却大大滞后,他们迈不开大步,没能跳出过去传统教学的框架,还是老模式,旧方法。

⒊教学模式还不能打破旧框框,旧方法的束缚,基本上沿用老一套。教师在教学中仍受教材的约束,不能真正用教材,而是教教材。

⒋教师的引导作用与指导作用不够:问题过于宽泛,学习目标不集中;对于偏题学习方向的课堂发言不能及时指导;对学生正确意见的肯定过于简单;缺少归纳总结,缺少更深一层的认识。

⒌讨论的有效性不高:问题指向不明,不集中或不恰当,发言散、偏、长;缺少评价与辩论,不能深化认识;学生主动接受的信息不多,真正的参与不够;虽然轮流发言,但实际仍然是独立学习,没能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沟通、合作、互动和交流。

⒍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任务不适,没有分工,时间不足;有的学生成为“常驻代表”,组内外一言堂;后进生缺乏学习积极性;不能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分工合作的关系;目的与作用并不明确,为方式而方式导致形式。

四、就如何面对本校的实际,实事求是地构建切实可行又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方案,谈谈本人的一点看法:

当前课改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掌握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接受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因此,如何面对本校的实际,实事求是地构建切实可行又符合新课程,改革方案是一所学校重要课题。大家从听专题的讲座,看光盘中典型课例,都清楚地知道,这些讲座课题,都带有一定的普遍性,示范性和客观的指导性,因此都是精心的组织、演练、加工筛选、编辑而成的,听起来很动听,看起来很好看,做起来却是难上难。更何况他们的办学条件,教学用具,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素质与我们实际距离相差甚远。课改的前一段时间,我们的教师也曾刻意模仿光盘中典型课例上课,不断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恢复他们作为课堂主人的地位,尽量用亲切的语气,平等的姿态,和悦的容颜甚至于廉价的褒奖来唤醒、保持、强化所谓主人意识,课堂上尽量引导学生多讲话,用分组讨论等方式倡导学生合作学习,注意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但这一切在实践中做得多么吃力,多么形式化和表面化,而且收获甚微。原因所在是没有根据本校实际,刻意呆板的模仿所置。

第9篇:新课改培训总结范文

(一)人云:十月怀胎,一朝分娩。高中新课改,经过三年漫长等待,终于呱呱坠落黑土地。落地生根,是否健康成长,令人拭目以待!只要众人千般呵护,万般疼爱,愚以为一定会茁壮生长、造福人类。

(二)既然把课改称之为教育界的一场新革命、新实验,就必然有阵痛、有探索、有迂回曲折,决不是一条笔直坦途,甚至交些学费也再所难免,摸着石头过河的同时切不忘放胆前行。

(三)新课改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广泛参与和支持。过去人们见面打招呼爱问:吃了吗?后来又改为:上网了吗?假如现在人们见面改称:新课改了吗?那将是教育界的一大幸事!你、我、他(她)都关注和投入,一切可水到渠成,百事顺遂。

(四)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推行新课改,当以更新理念为先。单靠几次培训与专家讲学根本不能彻底解决思想问题,关键是能否用心去消化、琢磨。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全身心去思去想,领会新课改真谛,使之入耳、入脑、入心,并转化为自觉主动的行动,亦可称之为是一次洗脑换脑提炼修行的过程。

(五)面对课改这一新生事物,人们大可不必畏手畏脚、裹足不前,必然要走过相识、相知、相爱的一段路程。真心相识,虚心相知,用心相爱,专情去走近她、喜欢上她,她才会对你投抱入怀,让你尽情地感受她跳动的时代脉搏,展示出她无穷的迷人魅力。隔岸观火,走马观花,你永远也不会真正了解她、欣赏她,甚至为你所有,为你所用,更谈不上成知音朋友。

(六)在新课改面前,我们人人都是学生,无“师傅”与“弟子”之分,大家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最终的胜负要看投入用心程度,看背后的积累和实力。有实力才有魅力,有积累才可厚积薄发,在终点一鸣惊人,获得掌声和鲜花。

(七)新课改也可以看成是中国教育与世界教育的一次接轨,是高喊了多少年的素质教育在课程体系中的尝试与体现,是时代的呼唤,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学生的全面发展及健康富有个性的成长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因,没有学生发展的和谐,没有教育的和谐发展,社会和谐会成为“天方夜谭”。树立新的人才观,为学生一生发展奠基,为学生终身幸福服好务,是新课改的历史使命,也是实施新课改的每一名教育工作者肩负的时代神圣职责。

(八)新课改决不是对传统教学的扬弃,而是对传统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继承基础上的创新,是一次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的创新。以学生为主体,以师者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思想并未过时,而应赋予它新的内涵与活力,并使之发扬光大。谁能正确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对接关系,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谁就能成为新课改的先锋和强者。

(九)如果我们把新课改比作一片广阔无垠的大海,那么眼下的部分学生和老师都已经小心翼翼地“下海”摸索前进。能成为第一批“下海人”或第一个敢于吃螃蟹的人,实乃三生有幸。但也不该因此盲目乐观、沾沾自喜。海有多深、风浪多大、暗礁多高、水温如何、整体水性怎样……一切的一切都还是求知数。一步一个脚印地试,边实验边总结,边总结边创新,脚踏实地,不超速,不气馁,苦练内功,逐步提高搏击风浪的能力,练就一身硬功夫、好水性,向着灯塔指引的方向游去,仍不失为一条明智的选择。

(十)一个秋日的夜晚,月明上空,红叶飘落,闪闪烁烁的彩灯树把校园装扮得格外美丽。灯光下,与几位高一学生谈起课改的话题,他们既兴奋又焦虑,普遍感到课目太多,时间太少,一时还难以适应,未能真正进入角色。在理解和同情这几位莘莘学子的同时,带给我的是深深的思考。现在的中学生已经失去了同龄人应有的快乐和灿烂的笑容,在高考这座“独木桥”上苦苦煎熬着,埋身于书山和数不完的练习册中,家长们的殷切期盼、社会对成才与就业的偏见、残酷的升学和就业压力,巨浪般向他们打来,他们几乎没有了自我生存的空间,命运的航船自己不能完全主宰,只能乖顺地听从高考这根指挥棒的安排。好不容易盼来了新课改,但仍然是一如既往般地过着十年寒窗苦读书的生活,难道这就是新课改的应有之义?愚以为答案是否定的。究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是出自“教”与“学”方面的首当其冲,难逃其咎。有效地“教”与快乐地“学”,把课堂还给学生,留给他们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存的知识和本领,是新课改要求和告诉我们的东西。现在我们准备好和能做到的有多少?学生的课业负担减不下来,心理负担沉重决不是新课改之过!?那么板子该打向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