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管理的知识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学习型班;组知识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7)05-21 -02
班组是企业最基层的组织单元,企业的发展战略、管理思想和目标最终要落实到班组。电力设计企业按照单一或相近专业设置班组,是班组员工高学历、高技能、高素质的特征。电力设计企业属于知识密集型企业,以知识资产为核心的知识管理是企业能力建设的重要管理活动。因此本文以班组为切入点,将学习型班组与知识管理理论相融合,在学习型班组建设中导入知识管理理论和方法体系,可为班组注入更大活力、带来更高效率。
一、电力设计企业学习型班组与知识管理理论的融合
(一)学习型班组与知识管理
陈国权认为学习型团队的团队成员能够有意识、系统和持续不断地获取知识、改善行为、优化团队体系。学习型班组作为学习型团队的一种,具有系统而有意思学习、不断修正以及成员和谐健康发展等特点。
而知识是企业在知识社会中竞争力的源泉,但知识本身并不会产生价值,知识只有通过管理和利用才能发挥作用。知识管理是指为了增强组织的绩效而创造、获取和使用知识的过程。知识管理是组织采取的一种有意识战略,它保证能够在最需要的时间将最需要的知识传送给最需要的人。知识管理是对一系列活动和过程的管理,从而使知识价值最大化,提升组织竞争力。中国国家标准定义知识管理是对知识、知识创造过程和知识的应用进行规划和管理的活动。
(二)学习型班组与知识管理融合的理论探讨
两种理论都突出了知识在组织中的核心、主导地位,但两者在视角、模型、管理方式等方面存在不同之处:学习型组织重视组织内部学习氛围的创建以及人行为的改善,通过个人学习和组织学习的结合来推动组织的进步;知识管理从知识的角度分析知识在组织中的存在方式和活动过程,不仅重视知识获取,还强调知识共享和创新。学习是知识产生的过程,而现有知识又影响到未来的学习。学习和知识相互交织、促进的关系,为学习型班组与知识管理理论的融合提供了切入点。因此,两者共同之处使两者的融合成为可能,而不同之处又能形成互补,使融合成为必要。
知识与学习应始终贯穿于班组工作和建设中:一方面,可依托学习型组织理论,以创建学习型班组为重点来促进班组的建设。如营造良好环境,建立激励机制,引导员工将学习与岗位成才相结合,实现工作和学习有机融合、互相促进。或是搭建学习平台,打通学习交流渠道,形成全员、全过程学习局面。另一方面,依托知识管理理论方法对班组实施知识管理,鉴别梳理班组知识,对知识进行科学分类,运用知识管理技术和工具,与生产管理系统相结合,在工作与学习中进行知识的获取、存储、共享、应用和创造,以提高个人和班组绩效。因此,在班组建设中,创建学习型班组与实施知识管理相辅相成。
二、电力设计企业学习型班组的知识管理应用
(一)学习型班组的知识分类
根据电力设计企业的知识特点,在创建学习型班组活动中对班组知识进行科学分类,可以有效地储存、维护管理班组层面产生的知识,帮助员工快速、准确地检索到所需要的知识资源,有利于共享、学习和传递知识。班组层面的知识主要分为标准规范、专业业务建设内容两大类。
1.企业标准规范体系一般由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组成,班组内部的管理制度则是班组根据自身的特点,依据企业管理标准、工作标准的要求进一步细化而形成的,更具操作性、适用性。其分类如表1所示。
2.专业业务建设作为班组的基础建设工作,所形成的知识是开展学习型班组活动的重要资源,也是班组知识管理的核心内容,对设计人员具有重要的技术指导作用,可帮助设计人员提高设计质量和工作效率。其分类如表2所示。
(二)学习型班组的知识管理应用
学习型班组的知识管理正是以班组的知识资源为核心对象开展获取、存储、共享与传递、应用和创造等系列管理活动来提高班组绩效。
知识管理的核心流程由知识获取、存储、共享与传递、应用、创造等核心活动构成,知识管理包括了能推进整体核心流程的所有方法和工具。在创建学习型班组活动中,可以运用知识管理的方法、技术和工具开展各项知识活动,来推进知识管理在班组层面的实施,其具体应用如下所述。
1.建设和谐的班组文化,创造有利于知识共享和传递的环境
和谐的班组文化,能够创造出共享共通、共同感知的情境和氛围,有利于在员工之间建立起相互信任与尊重、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工作感情,有利于保持员工间沟通交流的顺畅,促进知识特别是隐性知识的共享和传播。SECI模型中“隐性知识转化为隐性知识的社会化过程”,是一个通过共享经历建立隐性知识的过程,如共享思维模式、隐性技能等。获取隐性知识的关键是“经历”,特别是那些“共享的经历”。
2.构建专业知识门户,形成班组知识存储和共享的知识库
设计作业指导书、设计校审要点、强制性条文汇编、施工图常见多发病、设计过程文件模板等知识和经验不仅需要存储、维护和更新,而且需要共享和传递的便利手段,才能被有效地利用。班组按照前文所述的分类体系构建专业知识门户,汇集设计工具、设计参考、质量信息等专业基础知识,由班组技术负责人负责管理、建设,是员工学习专业知识的重要园地。
3.建立专业知识论坛,开辟员工自由交流、传递知识的渠道
论坛里的知识形式更为自由、活泼,讨论的范围比较广泛,既有对技术问题的认知和理解,又有个人对工程设计的心得体会,特别是员工的见解、感悟、经验等隐性知识在论坛中易于共享和交流。在专业知识论坛中,由技术负责人担任坛主并负责版面架构、成员和资料维护,由业务骨干担任分版的版主并负责版内文章内容和质量,从而保证了论坛知识的正确性、严肃性。专业知识论坛可以作为专业知识门户的有益补充,坛主可以定期将论坛中的精华知识进行归纳、整合,纳入到专业知识门户中,形成正式的组织知识。
4.组建专项技术小组,在知识共享基础上促进班组知识创造与创新
班组可以运用实体知识社群的理论,引导员工组成一些专项技术的钻研小组,规模一般在3~6人,可由具有某专项技术特长的专家和有共同兴趣的员工构成,也可以由某专项技术设计经验丰富的资深员工和一些计算机能力强的新员工组成。专项技术小组的成员由于对某项技术怀有共同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而自愿组成团队,更能激发出学习、研究的活力,而且成员间对知识和经验的交流、共享更为积极、热烈。这样既能使专项技术知识在小组内扩散、转移,降低人员流动造成知识流失的风险,又能通过成员间不断地交换思路、进行知识共享和互补,迸发出灵感,产生新知识,实现知识创造、创新。
班组的知识管理应用还有很多,如专业业务学习、“师带徒”的培训方式、电子化学习、员工的个人知识管理等,就不再一一介B。
三、结语
本文对依托学习型组织理论、以创建学习型班组为重点来促进班组建设,和通过知识管理理论指导学习型班组工作和建设两方面进行研究,认为学习型班组和知识管理两种理论相辅相成。根据电力设计企业的知识特点,提出了班组层面的知识分类,并结合知识管理的方法、技术和工具在知识活动中的应用,具体介绍了班组实施知识管理的实践活动。随着我国积极推进“互联网+”,需要传统班组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突破班组在知识、人力资源等方面的限制,在知识管理方面更加深入研究、创新发展,在知识获取、共享、应用和创造等方面实现拓展,逐步形成新型的工作、学习方式。
关键词:电力施工企业成本控制
一、电力施工企业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1、控制对象与决策对象不配比
在承接工程项目之前,根据工程项目的施工图纸等资料,决定工程项目的报价、预计工程项目未来成本。而在项目成本控制中却只把工程项目所消耗的直接费用作为成本考核对象,将与项目直接相关的经营费用、管理费用等作为期间费用,计人当期损益,使项目核算的成本与预算费用不能相互对比,不利于企业管理者准确了解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的真实情况。
2、控制范围狭窄
成本控制的范围主要集中在直接成本项目上,未能将期间费用、风险成本、安全成本和质量成本纳人项目成本控制的范围。使一些企业将管理费在工程项目上随意列支,歪曲了工程项目的实际盈亏状况,不利于企业在宏观上对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水平进行考核与控制。
3、控制手段落后
由于目前的成本控制对象仅限于产品的直接成本进行控制,因此其相应的手段,也仅限于采用制定标准成本和财务预算、成本预测、差异分析等方面。
目前许多电力施工企业一旦采用某种控制方法和控制标准,就长期保持不变,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和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原先所采取的控制方法和控制标准有可能不太适应。企业应当不断地对目前所采用的各种标准进行可行性和符合性评审,以确保这些标准一直保持合理有效。
二、加强电力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的主要措施
1、实行目标成本制度
目标成本的制度主要包括确定目标成本和进行成本预测,参与经营决策、编制成本计划,建立责任成本中心、实行成本归口管理等内容。对各项生产活动进行具体指导,限制和监督,及时发现偏差。
(1)建立责任成本中心、加强业绩考核。责任成本中心是指具有一定的管理权限,责、权、利相统一的、对所发生的成本费用能够加以控制并承担相应经济责任的企业内部单位。组建项目经理部,选聘德才兼备的项目经理,项目经理对工程项目的经济效果负完全责任。按照不同的成本要将目标成本进行细分,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目标责任制体系,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项目成本管理格局,严格考核、奖罚分明。
(2)确定目标成本,进行成本预测。工程中标后,应根据项目合同条款,施工条件和各种材料的市场价格等因素,测评该项目的经济效益。在不断优化施工技术方案和合理配置生产要素的基础上,通过人材机消耗分析和制定节约措施之后,制定现场的目标成本。施工预算成本总额应控制在责任目标成本范围之内,留有余地,并应确定目标利润、施工预算与投标预算进行对比,其差额实际就是计划施工盈利。同时还要编制施工管理费支出预算,严格控制分包费用.避免效益流失。项目预算员要协助项目经理审棱和控制分包单位的预算,避免“低进高出”,保证项目获得预期效益。
2、严格执行成本控制计划
成本计划执行过程,实际上就是工程项目从开工到竣工的生产全过程,成本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管理是对照成本计划进行日常控制。
(1)人工费的控制。在企业与业主的合同签订后,应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范围确定劳务队伍,劳务分包队伍一般应通过招投标方式确定。一般情况下,应按定额工日单价或平方米方式一次包死,尽量不留活口,以便管理。在施工过程中,就必须严格的按合同核定劳务分包费用,严格控制支出,并每月预结一次,发现超支现象应及时分析原因。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预控管理,防止合同外用工现象的发生。
(2)材料费的控制。对材料费的控制主要是通过控制消耗量和进场价格来进行的。
① 材料需用量计划的编制适时性、完整性、准确性控制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每月应根据施工进度计划,编制材料需用量计划。计划的适时性是指材料需用计划的提出和进场要适时;材料需用量计划至少应包括工程施工两个月的需用量,特殊材料的需用计划更应提前提出。计划的完整性是指材料需用量计划的材料品种必须齐全,不能丢三拉四,材料的型号规格、性能、质量要求等要明确。避免临时采购和错误采购造成损失。计划的准确性是指材料需用量的计算要准确,绝不能粗估冒算。需用量计划应包括需用量和供应量,需用量是作为控制限额领料的依据,供应量是需用量加损耗,作为采购的依据。
② 材料领用控制材料领用的控制是通过实行“限额领料”制度来控制。这里有两道控制,一是工长给班组签发领料单的控制,二是材料发放对工长签发的领料单的控制。控制的依据是材料需用计划。超计划领料必须检查原因,经项目经理或授权人签字认方可发料。
③ 工序施工质量控制工程施工前道工序的施工质量往往影响后道工序的材料消耗量。土石方的超控,必定增加支护或回填的工程量;模板的正偏差和变形必定增加混凝土的用量。因此必须受控,以分清成本责任。从每个工序的施工来讲,则应时时受控,一次合格,避免返修,增加材料消耗。在计划阶段通过合理地安排施工进度,采用网络计划技术进行优化,采用先进的施工方案和先进的周转工具。控制周转工具使用费计划数低于目标成本的要求;在施工阶段控制租赁数量和进退场时间,减少租赁数量和时间,选质优价廉的租赁单位,降低租赁费用。使用阶段通过建立规章制度、建立约束和激励机制,控制周转工具的损坏、修理和丢失。
④ 施工机械使用费的控制施工机械使用费的控制与周转工具使用费的控制相似。凡是在确定目标成本时单独列出租赁的机械。在控制时也应按使用数量,使用时间、使用单价逐项进行控制。小型机械及电动工具购置及修理费采取由劳务队包干使用的方法进行控制,包干费应低于目标成本的要求。
3、及时竣工结算,加强成本核算
加强项目成本核算是建筑企业外部经营环境的要求,也是建筑企业战略发展的需要。重视项目成本核算、分析,为成本控制提供数据和依据,为成本预测和计划提供信息。
(1)技术资料的准备与竣工决算的管理。合同条款对工程竣工验收有十分明确的界定,因此,要做好工程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汇总、归档,以确保工程竣工时技术资料的完整性、可靠性。技术资料是否齐全、是否及时交付甲方和归档,将影响工程的竣工决算。在竣工决算阶段,项目部将有关决算资料提交预算部门,对中标预算、材料实耗、人工费等进行分析、比较、查漏补缺,确保工程竣工决算的正确性、完整性。
(2)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工程竣工后要及时进行结算,以明确债权、债务关系。项目部要专人负责与开发商联系,力争尽快收回资金,对不能在短期内清偿债务的甲方,通过协商签订还款计划的协议,明确还款时间、违约责任等,以增强对债务单位的约束力。
(3)成本核算、分析与考核。强化成本核算管理,提高核算质量。通过对工程项目成本构成和影响成本因素的分析,弄清未来成本管理工作的方向和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根据项目部制定的考核制度,对责任部门、相关人员进行考核,实行奖优罚劣的原则,以提高其成本节约意识。
4、加强工程索赔
任何工程对施工单位都潜在风险,加强工程的索赔意识,能有效避免承担工程项目本身的成本。
(1)及时收集费用索赔资料,运用必要的索赔技巧。切实加强合同管理,全面履行合同条款,健全基础工作,妥善保管签收文件,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是开展工程索赔工作的前提,也是索赔工作的必要条件。工程索赔的开展必须着眼于项目内部管理的完善,制度的建全。一旦发现索赔情况,应及时作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并发出索赔意向通知。
(2)建立健全的项目管理制度。充分的证据是提出索赔的必要条件,它构成了索赔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证据或证据不足,索赔足不能成立的。项目管理人员尤其是资料员、预算人员必须认真作好各种报表、施工日志、台账、来往信件、备忘录、会议纪要、天气预报,有关文件、工程图片等的填写和记录,还要注意整理积累与索赔有关的各种资料、数据。
(3)在工程项目费用的索赔时,要特别注重索赔技巧。首先确定索赔目标,分析被索赔方对索赔可能接受的程度;然后确定谈判策略,采用适当的对外关系公关。在工程项目费用索赔的整个过程中采取以下索赔技巧,有利于创造更多的索赔机会,确保索赔成功的可能性:三、结束语
电力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工作,只有不断加强施工项目不同方面的管理,才能有效的降低工程成本,为企业争取最大的利润,使电力施工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王世欣.浅议电力企业成本控制[J].商品与质量,2010(3).
[2] 李富源.我国电力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研究[J].当代经济:下半月,2008,(4).
一、建立以单项工程为中心的财务责任指标考核控制体系
(一)电力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的主要财务责任指标包括:月度现金流量偏差率、应收账款回收、利润总额、成本收入比、成本指标控制情况分析。单项工程成本项目控制主要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施工间接费用分摊、其他直接费、分包费用的控制。1.现金流量控制指标。即根据项目部上报的资金计划,经统筹审批后作为资金支出的可控制责任指标下达到项目部执行。各项目部要准时报送施工进度,以便及时回收工程款,避免资金占用。2.人工费用控制指标。工程施工实行人力资源优化组合,合理配备劳动用工,测算人工费用,经审批后作为可控制责任指标。3.材料费用控制指标。各单位根据施工图纸预测材料费用计划,经审批后下达可控制责任指标。自购材料的采购量控制在合理损耗范围内,及时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便于抵扣进项税金,对于业主供应材料,多出并剩余的材料及时办理退料手续,避免浪费。4.机械费用控制指?恕8?据有关单位上报的包括运输设备、机械设备等费用计划,合理调配施工机具,提高利用率,减小投入费用,对机具设备要进行经济分析,优化采用购买、租赁和研制相结合的方式。经审批后作为可控制责任指标下达。5.施工间接费用控制指标。即办公费、差旅费、修理费等间接费用,根据有关单位上报的费用计划,经统筹调整审批后,作为间接费用可控制责任指标下达到相关单位执行。6.分包费用:加强分包管理,重点加强分包优选,分包合同签订,分包过程管理,分包结算,分包评价。7.其他直接费用控制指标。根据中标合同报价清单,合理预测工程各项其他支出,经审批后下达作为可控制责任指标。加强临时占地及线路走廊费用控制,临时占地面积做到规范施工,赔偿标准控制在项目属地赔偿标准以内,赔偿协议必须要有明细清单。
(二)成本责任指标的控制对策。加强成本控制指标的刚性。成本责任指标下达后,原则上不予调整。1.加强成本费用日常监控,利用ERP,对各项费用进行限额预警,以达到有效控制。若发现某单位财务责任指标出现偏差,应立即通知有关单位进行分析,申请追加,填写预算外调整申请表,履行预算外审批程序。对于控制指标外的项目,必须经过相关审批,否则,不予支付和办理。2.为加强成本责任指标的控制,降低成本费用,对经批准下达的财务指标,要求成本责任主体,将所下达的责任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单个工程的项目部,并进一步分解到职工个人,明确各自的责任。3.为加强成本指标的控制,财务部门在各成本责任中心核算的基础上,按月将各责任中心的成本指标完成情况以书面资料反馈给各责任中心,使其能及时了解和掌握本单位的成本责任指标的执行情况,相互配合在事前、事中、事后做好成本控制工作。4.为加强成本责任指标的控制,要适时分析指标完成情况,对项目部进行绩效考核,并与薪酬挂钩,会对控制成本费用起到较好的作用。
二、建立反映社会责任的考核指标
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必要树立良好的社会公众形象。电力施工企业,要打通输变电线路走廊,必须与当地群众密切联系,以期顺利施工,否则会造成窝工,拖延工期,增加工程成本。只有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得到当地群众的认可,才能为工程施工打开线路走廊奠定基础,才能为企业赢得市场创造条件。建立与社会的沟通渠道,重视舆论宣传,必须将投诉等有损企业形象的行为加以量化,列入考核体系,这也是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
三、成本目标控制的组织保障
组织保障是成本控制的基础,没有组织保障,难以实现成本有效控制。因此,必须建立严密有效的成本管理体系,形成“分级管理、逐级负责、层层分解、严控执行”的成本管理机制。具体应建立以总经理为第一负责人,有关生产经营主管领导参与的成本控制组织体系。由总会计师牵头组织实施,各业务部门参与成本费用的控制,体现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管理的结合。该成本控制组织系统的主要职责包括:(一)审批公司成本管理制度和成本控制目标的编制,确定考核办法;(二)组织、协调企业的成本控制执行工作,审批公司成本控制指标调整事项和调整方案;(三)控制、监督、审查成本控制指标的执行情况,制定并批准成本控制考核方案,并考核执行效果;(四)协调解决成本控制执行中的重大问题。
四、明确成本控制中有关部门的责权利
企业应在区分可控成本与不可控成本的基础上,明确成本责任主体,将成本控制的责任予以分解,确定各项成本费用的责任归属。在企业成本费用的控制管理过程中, 使各责任主体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责权利,树立成本管理意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节省每一张纸,每一个螺丝,每一根导线,使成本控制顺利开展。
五、重视工程施工的过程审计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内部审计部门应该参与审计。审计是成本控制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审计可以清楚成本费用支出的有效性和合理性,有助于对成本控制责任主体的绩效进行正确的评价,并有效遏制浪费性支出。工程项目必须要有过程审计。
六、成本目标控制的考核与评价
对单项工程成本控制的考核与评价,包括施工前成本控制指标编制,施工过程成本管理,工程竣工后的业绩评价。考核与评价内容:月度现金流量偏差率、应收账款回收、利润总额、成本收入比、成本指标控制情况分析。即施工前的成本控制指标编制的质量,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指标分析情况,工程竣工后,利润情况。企业要建立成本控制管理工作考核制度,将各所属分公司、项目部的成本控制管理纳入绩效考核范围,对其进行考核。建立激励机制,对单项工程的合同收入与合同费用进行对比,以财务盈利能力指标“成本收入比”对该工程进行评价。对因为加强管理而节约费用效果突出的单位,由成本控制管理组织,按节余费用相应比例进行奖励,超支按同比例扣罚。
关键词:企业档案 知识管理 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 C29 文献标识码: A
21世纪的主导型经济形态是知识经济。在这个以知识为主导的时代,知识是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知识创新能力则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核电行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工程项目建设真实记录的核电项目档案,是延续企业记忆的重要途径。因此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核电企业档案管理理应寻找更加适合企业发展的管理方式,知识管理随之提上议事日程。
知识管理的含义
就企业而言,知识管理可以有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从宏观上说,企业知识管理是一种新型管理模式,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管理活动,是企业信息管理在知识经济时代的深化和发展;从微观上说,企业知识管理是对企业内部的知识进行组织和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内容。[ 注释:引自郝建苹,知识管理环境下企业档案管理研究现状分析,档案管理,2003(2)]
从上面对知识管理含义的分析可知,既然企业档案是企业重要的知识资源,那么,企业档案管理本身就是对知识的一种管理活动和过程,企业档案管理完全可以纳入知识管理之中。
二、核电企业开展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许多企业已经意识到了伴随企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知识管理所带来的效益增值已经成为一个企业发展重要的推进因素。而核电企业档案作为核电企业文化的承载者,理应纳入知识管理之中,从而去适应知识经济条件。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为我国核电企业档案管理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目前核电企业档案管理中仍存在以下问题:
核电企业档案的实体保管难以适应当前的信息化建设
随着信息化建设进程加快,从事核电建设的企业均建立起信息化办公系统,随之而产生了大量的数字化信息,这些数字化信息进而转化为大量的电子文件,企业需要对这些电子文件进行存储与保管,核电企业在面对实体档案与电子文件共存的情况下,实行“双套制”保管模式,但往往会在处理电子文件与纸质文件的过程中出现不一致的情况,使两者处于游离状态,。
核电企业档案信息零散、提供的服务不够系统
核电企业往往是规模较大的公司,加上核电项目分散于全国各地,这些核电管理企业或者施工企业往往有许多的分公司或项目部,而这些分公司或项目部出于自己方便利用等诸多原因,并非完全将形成的档案全部移交,导致公司档案零散,形不成系统。另外,当前的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虽然一直为人们所倡导,但至今,真正的图情档一体化也没有实现,即使部分核电企业设立了信息中心,将企业的资料、档案以及信息的管理都归置其中,但是并未对图书、情报、档案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 提供系统的信息服务。
综合我国核电企业档案管理的现状,尽管有些企业已经意识到信息资源的重要性,并已经开始付诸实施,但仍有许多企业在档案管理方面存在种种问题,而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我们要做的便是针对当前“实体保管模式难以适应企业信息化建设”以及“信息服务不系统”等问题引进知识管理,进行信息的资源整合,实现知识增值,实现核电企业效益最大化。
核电企业开展知识管理的可行性
知识管理与企业档案管理尽管存在差异,但这不意味着企业档案的知识管理是不可行的,相反,核电企业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具有与生俱来的联系。
(一)核电企业档案管理参与知识管理的有利因素
两者都是对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管理
企业知识管理的目标是在管理企业显性知识的同时,发掘企业隐性知识,促使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实现企业知识的传播与创新。核电企业档案所记载的内容各种各样,但共同点都是记录和存储了核电企业的各项活动,并记载了其所形成的知识,它具备了知识储备功能,并且对于保存核电企业知识,维护核电企业发展记忆,保护核电企业合法权益等具有重要意义。
两者都是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为核电企业服务
核电企业档案管理工作面临问题不仅仅是开发企业档案的信息内容,更为重要的是发掘隐性知识,发挥显性知识,实现核电企业的知识传播和知识创新。从此角度来说,核电企业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的共同目的都是为本企业服务,实现企业效益。
(二)核电企业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的一致性
核电企业档案是核电站的重要知识资源
核电企业的项目工程档案记载显性知识,并实现隐性知识的转化
显性知识是记录于一定物质载体上的知识,而隐性知识是存储于人们大脑的经历、经验、技巧、诀窍、灵感等尚未公开的秘密知识。核电项目档案作为施工现场活动最真实的记录,凝结了活动者在从事各项活动中所形成的经验、认识和体会等,是最直接的显性知识的记录者。隐性知识大多存储于员工个人的大脑中,相对显性知识而言,实现共享难度要大得多,但隐性知识往往是企业竞争力的根源,所以除了要建立一套有效的知识共享激励机制外,还要对现隐性知识进行显性化。
(2)核电企业的文书档案反映知识型企业文化,并且可以培训员工
知识管理不仅仅是一种先进的手段方法,也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思想,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更是一种新型的企业文化——知识型企业文化。核电企业的文书档案记录了核电企业发展的历史、企业活动的体会、企业管理的理念、企业文化的精髓等,这些都蕴含了企业的价值观,从某个侧面反映出知识型企业文化。在知识管理中,企业重视员工的培训,而企业档案则充当该项活动的重要角色。通过对企业的价值理念、规章制度、业务职责、操作方法等各方面在企业档案中的提炼,可以向员工传授本企业的生产理念等,使企业员工尽快融入工作,提高业务水平,在最短时间内产生最大的现实效益。
核电企业档案管理在知识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将档案信息材料进行加工,使档案信息资源变成有用的知识。
通过档案管理,可以对档案的信息材料进行有序组织和精加工,并对企业生产经营的管理方法、技术手段等进行研究,将其转化为对本企业有用的知识信息,从而为企业的技术进步以及实现效益最大化提供文件资料。
建立知识网络,促进知识传播
知识管理最主要的方式是建立庞大的知识网络,促进知识传播和学习。作为核电企业重要知识资源的企业档案,理应成为这个网络中的重要中介成员。核电企业档案管理部门不仅要提供企业活动所需要的文件材料,更要积极引导各部门提供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技术等,并且通过主动提供服务以及积极引导,从而实现知识共享,创造知识的更大价值。
综上所述,尽管知识管理与档案管理之间存在差异,但这并不能成为阻止核电企业档案知识管理的障碍,核电企业档案管理参与知识管理具有的有利因素以及两者存在的一致性足以促使核电企业档案知识管理的开展。
知识管理对核电企业档案管理的要求
发掘隐性知识,同时拓展企业档案管理的职能
核电企业档案工作者应该从自身优势出发,积极发掘企业档案中的隐性知识,为企业的经营决策、生产管理等活动服务。同时,为了适应知识管理对企业的管理模式、业务流程等各方面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这就要求档案人员转变观念,将职能重心从实体管理转向信息管理、知识管理,将档案管理真正看成是企业知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知识管理的整体要求和规划下完善档案管理的职能。
创新档案信息开发,介入人力资源管理
引入知识管理等新的管理思想与理念,就要加大档案信息的深层次开发,并重视推动企业部门之间、员工之间、决策者和执行者之间的知识共享、知识交流,促进知识应用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之中。创新档案信息开发离不开人的管理,人力资源作为知识管理很重要的内容,核电企业档案部门要抓住关键,把握机遇,以人力资源部门中个人档案为基础,收集企业员工的业绩、技术等,完善个人档案,介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这一方面可以将企业中个人的知识提升为企业拥有的知识,另一方面也可以使企业避免因员工的离职而造成知识的流失。
当前,核电企业应该把知识管理引入档案管理之中,从而发挥企业档案的重要信息资源、知识资源的作用,为企业文化记忆的发展延续、为企业效益的最大化提供信息知识支持。
参考文献:
①张斌 徐拥军,知识资源管理:企业档案工作改革的新思路,中国档案,2004(10)
②郝建苹,知识管理环境下企业档案管理研究现状分析,档案管理,2003(2)
③张斌 周晓英,企业的记忆与知识管理,图书情报工作,2003(1)
④徐拥军 王宏,论企业档案在企业知识管理中的作用,档案学通讯,2004(3)
在国家“厂网分开”的政策实施以后,近年来各大发电公司打破地域限制,纷纷走出家门,跨地区建电厂,各发电集团规模急剧扩张,于是许多新电厂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其主要特点包括跨流域广,涉及的行业较多,前期(或基建期)项目多且所处发展阶段不同,地区差异大,母公司对各子公司的控制情况各异。
以上种种新情况,也给发电集团财务部门带来不少新问题。本文将主要探讨分公司制度下的经营,特别是财务管理模式。
一、分公司财务负责的主要工作
在分公司管理模式下,分公司统管所属各电厂的财务工作,分公司财务不插手各电厂具体财务业务,更不能沉溺于日常业务的处理之中不能自拔。具体业务由各电厂财务自己去办,分公司财务主要负责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负责组织各电厂预算编制、预算审批,并监督预算执行情况,并依据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绩效考核;(2)负责与电网协调,统一行动,及时回收电费;(3)负责全分公司范围内贷款合同的审批签订工作;(4)负责全分公司范围内的资金调度管理工作;(5)负责全分公司统一财务制度的制定及监督执行工作;(6)负责组织全分公司范围内的财务报告编制、审批工作;(7)负责全分公司财务基础工作检查及审计工作;(8)负责全分公司范围内的财务分析工作;(9)负责全分公司范围内财务人员的考试考核工作。
二、分公司的资金管理模式
根据分公司发展历程,分公司的资金管理可分三个阶段:
(一)分公司筹备阶段
此时不仅分公司本身还处于筹备阶段,其所属的项目公司还都处于电力建设前期阶段,主要表现在没有独立的资金来源,前期费主要由母公司代垫或者是就近的一个已投产的发电厂代垫;财务人员较少或不设财务,从代垫款的电厂借款后,支付各种前期费用,然后凭报销单据回有关电厂财务记账,冲销借款;没有工商执照,没有国税、地税的税务登记,由于处于筹备阶段,所以一般不能取得工商执照,因为按《公司法》有关规定,筹备处是不能核准登记的。正是基于以上原因,以及母公司工资,保险等管理的实际需要,分公司人员的各种工资,工资附加费由有关电厂代管。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住房公积金、企业年金等(简称“五险两金”)由有关电厂核算,按属地原则缴纳。
这样情况下,会产生种种弊端,其一是分公司资金调度受电厂限制,不能独立运作、自主调度资金,常常出现资金调度不及时情况。其二是资金管理与前期工作进展脱节,无法真正实现财务的核算监督职能。其三是分公司支出,由有关电厂代垫,这样处理的合理合法性受到质疑。其四是如果分公司及各项目部不能完全独立核算,由有关电厂代垫费用,代为核算,不符合会计准则的“会计主体”假设。
(二)分公司所属项目核准,正式成立公司,即处于基建阶段
在此阶段,分公司已经至少有一个项目公司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取得工商登记,正式动工,就可以取得银行借款了。工程建设,需要大量的建设资金,除了用资本金以外,其余建设资金全部靠贷款解决。所属项目公司有了资金来源,就相当于分公司有了自己的资金来源,可自主调度资金。
(三)电力项目投产后,即进入生产阶段
在此阶段,分公司下属的项目公司投产发电,资金来源除了资本金及银行贷款以外,资金来源方面又增加了电费收入,分公司根据需要,负责与电网的协调工作,催收电费,设立电费专用账户,每月收回的电费先在电费户归集,然后再根据需要拨付各电厂(或项目公司),按照资金计划(或预算)及贷款合同,归还银行长短期借款。如果资金还有剩余,可通过和银行做工作,提前归还一部分长期借款、这样可以减少企业财务费用,降低资金使用成本,增加企业利润总额及净利润。
三、分公司的会计机构设置及核算方法
分公司体制下,分公司不是法人,只是一级派出机构,负责管理境内各发电公司。我们常说“企业管理以经营管理为核心,经营管理又是以财务管理为核心”,因此我们若想实现分公司的管理职能,必须在分公司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各电厂的经营管理工作。要实现分公司对各电厂经营工作的领导,就必须施行分公司对各电厂(项目筹备处)财务工作的统一领导。我们不妨建立一种“大财务”管理方式,即各电厂在分公司的统一领导下,执行分公司统一的财务规定,统一调度资金,统一编制预算及依据预算完成情况进行绩效考核。
这种财务管理体制,主要的优势就是:
首先是各电厂的财务工作由分公司财务部统一领导,对各发电厂能实施有效的监督和监控。在该体制下,各电厂的主要财务业务,都在分公司财务的实时监控之下,可以充分发挥分公司的管理效能,加强内部控制,极大的减少各电厂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
其次是能够整合企业资源,更好的发挥整体实力。统一调度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企业财务费用,降低企业财务风险。
最后是可争取合并计算增值税,合理降低分公司税负。除国务院另有规定外,企业之间不得合并交纳企业所得税。按企业所得税法有关规定,以企业为单位缴纳企业所得税,分公司一般不能合并交纳所得税,但特殊情况,国务院另有规定,就可以这样处理。分公司可以向所在省(市)税务局申请,请求其所属所有企业汇总缴纳企业所得税,这样如果部分电厂有亏损情况,按盈利企业和亏损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合计金额计算应纳税额,这样盈亏相抵后计算的应纳税额,小于单个企业交纳的所得税合计,可以合理降低整个分公司的税负。特别是分公司所属企业,多元化经营涉及行业较多,个别企业受国家宏观政策影响出现亏损时,分公司合并缴纳所得税,比各企业分别计算缴纳所得税,可以依法合理降低分公司整体税负。目前已有某国有大型化工企业取得此项优惠政策,其所属所有境内子公司合并计算交纳企业所得税。
四、分公司的财务人员人事管理模式
(一)实施内部正常轮换制度
在分公司范围内,财务干部正常交流,对财务人员进行正常换岗,既能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又能减少舞弊的发生。
【关键词】石化企业 建筑电气工程 质量管理
1 建筑电气工程质量管理的问题分析
现代建筑发展已经远远超过人们的预期,面对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人们更应该知晓的是,使得这些庞然大物得以顺利运行的前提就是建筑电气工程。在当代,电气工程早已经不只是埋管穿线,使电通灯亮的简单内容,还包含着大量的现代化电气设备的安装和使用,并已经成为该建筑建设水准与安全性能的关键性指标。
随着人们的重视程度的提高,对建筑电气工程的研究也得以深入,尤其是在质量管理方面,取得了一些进步。然而,我们更应该看到,在当前行业迅速扩张,规模急剧扩大的繁荣背后,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深思。
1.1 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知识储备不足,对电气质量管理不重视
人在企业管理中出于关键地位,是所有管理最终的落脚点和直接受众。管理学家早已对人的重要性做出过精辟论述:在任何管理中,忽视人员的重要性,最终都只能失败。建筑电气工程由于其特有的专业性,人员素质的高低对其有关键性的影响。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员专业知识缺乏,经验不足,导致电气工程安装和管理方面存在巨大的隐患和漏洞,甚至有可能直接导致灾难性后果的产生。二是缺乏系统的培训,使得对安装过程与环节不够重视,在许多时候追求快,而忽视了一些必要的细节。三是人员对电气安装工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存在重主体、轻安装的质量意识。在安装过程中常常盲目追赶工期,简化正规安装程序;认为工程合同结束就等于圆满成功,根本没将电气施工质量放在心上;有的企业甚至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给工程带来巨大安全隐患。
1.2 建筑电气工程的原材料质量采购过程不透明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好的工程人员,如果没有合格的原材料,他也无法造出安全可靠的房子。同理,原材料对于建筑电气工程安装来说,其意义深远,影响重大。这不仅因为原材料的优劣决定了成果的合格与否,而且关系着使用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当前,原材料问题表现在采购过程、以次充好、质量不过关等问题上。原材料的采购中存在的普遍的回扣现象,采购人员受高回扣利益的驱使,欺骗企业与一些不正规的厂商签订购买合同这就使大量的不合格产品用在工程上,影响了工程质量。另一方面,现在市场上假冒伪劣产品很多,如果企业没有很好的区别,很有可能购买到不合格的产品。这些都有可能对电气工程产生巨大的影响。
1.3 建筑电气施工过程粗制滥造,管理混乱
建筑电气工程的最终成果是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才能完成,最终为使用者验收。毋庸置疑,施工过程的管理秩序,人员的责任心和专业素养等因素都对最后结果起着重要作用。而当前的建筑电气施工过程则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具体来说,主要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线路的设计和铺设上存在施工不严的现象。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此问题,厚壁钢管对焊连接,会产生内部结瘤,使穿线缆时损坏绝缘层,薄壁钢管熔焊连接会产生烧穿,埋入混凝土中会渗入浆水,导致导管堵塞。这些现象都是不允许发生的。二是照明器具安装存在问题。照明器具的型号、规模和安装都是需要专门设计的,然而很多时候工程师却没有重视这些问题。
2 从质量管理角度对建筑电气工程的对策分析
2.1 电气施工人员应具有相应的责任心及工专业素养
作为一名专业的电气技术人员,首先应该具有过硬的专业素养的责任心。这就要求应对所承担的电气工程负责,还要充分运用自己的专业水平,深入、细致地搞好电气工程的技术、质量、签证、进度、安全等管理工作。这里要特别强调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问题,因为很多建筑电气工程出现事故的根本原因不是由于知识不够,而是过分相信自己的能力,或者是根本不重视手头上的工作,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这个问题值得整个行业的从业人员的重视。
与此同时,专业的电气施工人员还要不断学习,落实和强化新的知识。现阶段强电各系统的技术已比较成熟,但电气设备、材料及元件种类繁多,要全面掌握各种电气产品的性能,只有不断地努力、才能积累经验,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
2.2 强化对建筑电气工程的质量管理
建筑电气工程的质量管理是控制施工过程,保证最终结果的重要手段,也是改进程序,提高效率的关键所在。我们要从整个施工过程着手,把质量管理贯穿到所有的施工程序之中。首先,在施工准备阶段,要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作为一名电气技术人员不能只停留在按图施工的水平,要全面熟悉设计图纸,努力并善于发现图纸中的不足,及时提出处理意见,对业主而言是维护其利益,对自己也是技术能力的提高。其次,对于工程要求比较高,对人员要求也比较高的项目,要求施工前要对施工队伍及人员进行考核和评估,并调整好技工和普工的比例。对技工进行培训、考核后持证上岗。
2.3 加强对建筑电气工程的安全管理
安全是永远是第一位的,对于建筑电气工程来说,安全尤为重要。这里的安全,不仅仅是指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而且还指使用安全。要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首先就要提高施工人员相应的规范的工作措施,还要对其进行必要的安全训练和培训,同时要强调施工的程序性,杜绝赶快超快的现象发生。而对于使用安全而言,则在更广的层面对建筑电气工程提出的更高的要求。要确保使用安全,首先就要求我们的施工方保质保量,对工程兢兢业业,使之不出现问题,其次还要对使用者做好相关培训,使其能正确的使用。最后,更要做好服务措施,对于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沟通和指导。
3 结语
随着建筑电气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建筑电气工程的管理要求也越来越高。电气工程施工中应把“质量第一、安全第一”放在首位,根据施工特点,人员结构,本着安全、优质、高效的原则,认真管理好从材料采购、施工过程到工程验收的全过程,建立良好的质量监督体系,充分调动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提高电气工程的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 高振亮.浅析建筑电气工程质量管理和控制[J].民营科技,2011(8)
[2] 王志强.加强建筑电气工程质量管理对策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7)
关键词:需求侧管理;电力企业;经济管理;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F407.6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6-000-02
当前,电力行业的市场化改革,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电力企业也成为了自主运营、自担盈亏的实体。从长久发展的角度讲,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应用能够产生一定的价值,能够给企业收获一定的利润。电力企业是电力交易的部门,它直接和用户进行交易,提供需求侧管理的服务,电力企业是这一服务项目的提供者和主宰者,而且在这一过程中,电力公司占主导,因而,在电力企业中,研究制定并落实一些关于需求侧管理服务的监管制度,对增加需求侧管理 的应用范围,促进其更好、更科学发展,意义非凡。
一、需求侧管理的概念
电力企业所谓的需求侧管理,指的是通过制定实施相关的激励、引导办法,结合适当的运营管理办法,电力企业和电力使用者一起合作,提升用电的效率、让用电方法更科学,在同样的电力资源供应情况下,减少不必要的消耗和要求,以求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降低供电成本,提升用电效率。需求侧管理和节约电力资源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也有着必然的联系。两者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都是减少电力资源浪费、让用电效率更高、让环境更优美。二者的区别在于,需求侧管理更关注用电高峰期的电网优化,它更注重提升电网的使用效率。在电力行业中,需求侧管理是综合资源规划的重要组成。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伴随着的石油危机爆发,综合资源规划应运而生,它的出现,改变了过去一味由增加供应量满足用户需求的模式,将能够节约的电力也看做一种能源,它把需求侧、供应侧进行对比,以成本最小化为基本原则,来使方案更加优化,让企业的利润和社会效益达到最大化。
二、需求侧管理在电力方面的作用
需求侧管理在电力行业的应用,能够让社会、电力使用者、电力供应者等多方受益。
1.让社会受益
第一,需求侧管理可以在保证同等资源供应的情况下,减少新电厂的建设,降低社会资金投入,减少”三废“的排放,降低环境保护的费用,防止环境进一步恶化。
第二,在需求侧管理下,可以让资源节约、资源开发平等竞争,让资源的配制更合理,利于社会、环境、经济的长久、健康发展。相关研究显示,节约1KW电力的成本是新增1KW电力的五分之一。
第三,需求侧管理可以促进节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将节能技术的潜力充分挖掘出来,让社会的发展更优质、更高效。
第四,需求侧管理能优化资源消费体系,提升电气化覆盖率,有利于经济的健康、绿色发展。
2.让电力使用者受益
第一,需求侧管理的应用,能够督促用户改变以往较为“奢侈“的用电模式,主动参与到节约能源中来,同时也降低自己的用电成本。
第二,需求侧管理的使用,能够把电力浪费降到最低,把电力企业运营成本、用户的资费也降低,使得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就随之提升。
3.让电力企业受益
第一,在用电高峰期,适当统筹调配,缓解电网的压力,增加电网的经济性,提高供电效率,降低了拉闸限电的压力。
第二,有效抑制电价的上升、让电价稳定在一定范围内,降低边际成本。
第三,从减少电网的电量成本中,累积一部分资金,投入到需求侧管理中,用节电创收推动节电进一步发展。
4.让发电公司受益
提升发电设备的工作实效,降低生产成本及相关消耗,降低电站建设频率,最大限度减少电站的新建投资。
总之,电子需求侧管理,迎合了市场的需求,将我国的能源战略(节约为先,节约、开发同时进行)充分体现出来。在电力企业的相关政策、方法不断改革的今天,需求侧管理无疑是一种很科学的管理方法,这一管理模式的探讨、应用,将利于我国电力市场的逐步完善。
三、电力企业需求侧管理激励机制
1.短期激励机制
在美国,需求侧管理起步较早,国家允许电力企业将实施需求侧管理的成本资本化,确保企业能够得到一定的投资回报率,这一回报率,要比企业自有资金的回报率高出百分之五。然而,我国目前的电力市场情况,还不能把需求侧管理的成本资本化。目前,最有实效的激励办法就是筹到实施需求侧管理的资金,适当地奖励需求侧管理实施者。目前,可行的办法就是,成立需求侧管理资金管理基金库,这些资金无疑从电价中取得,可行的方式有:提取部分销售电价,设置需求侧管理基金附加条例;提取部分上网电价,即适当降低上网电价;同时提取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二者分摊的比例为三比一;提取销售电价的城市公共附加费;节能带来的效益要分享。
最近,又有一种方法很可行,那就是让上网侧、销售侧的电价联动尽快实施,使用经营电网的企业节省下来的购电费用,实施需求侧管理。
2.中期激励机制,即:实现成本资本化
在短期激励机制中,初步解决了需求侧管理实施所需要的资金以及如何奖励电力企业。然而,要想让电力企业长久、科学地将需求侧管理发展下去、应用起来,国家必须出台相应的政策,用法律的手段,保障电力企业的回报率,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便是将需求侧管理的实施成本,进行资本化。
成本资本化,即是将需求侧管理的投入成本,看成是电力企业的净投入,或是在基数评估中,将需求侧管理的成本用做定价过程,这样即能保证成本能够回收,又能得到合理地回报率。
成本资本化这一激励机制,理论上讲已经很成熟,在国外,已经有很多国家正在实施,然而,在我国,将这一机制作为需求侧管理的中期激励机制,还需要国家完善相关的政策。然后在法律的保障下实施。
3.长期激励机制,即:售电收入脱离机制
需求侧管理的出发点,是本着不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不减少企业的生产能力的前提,它是借助合理使用能源的相关技术,来降低电力负荷、减轻能源耗费,当然,投入这些先进的节能技术,最终会收到很高的经济回报。
当前,我国实施的需求侧管理,只是意在缓解电力紧张的局面,目前使用的技术,只是注重蓄冷、蓄热等负荷转移的方法,对于使用节能设备、节能电器、用天然气代替电能等技术的重视程度不高。
从企业以及我国的电力市场长远发展的角度讲,需求侧管理的作用不能只是局限于缓解当前用电紧张的局势,更有意义的是保障我国未来电力供求基本平衡,甚至是供过于求,利用价格等方式,激励人们广泛使用一些科学节电的用电方法,在这一方面,我国关于需求侧管理的经济激励办法不是很多,尤其是长期的激励办法,更是缺乏,这一方面严重制约着需求侧管理的长久、健康发展。
售电收入脱离机制指的是让企业的售电收入、售电量之间不再有任何关系,这一机制能够消除需求侧管理应用的制约,同时还有一些奖励办法,很大程度上有利于需求侧管理的推广,提升需求侧管理的使用效果。这一机制包括两个部分:电价调整机制、售电收入机制,它明确指出电力企业的售电收入和售电的总量没有任何牵扯。然而,电力市场的改革幅度相对较大,国内关于这方面的探究还不是很深入。所以,这一机制目前来讲,不适合我国的电力市场,它是一种长期的激励机制,只有当我国的相关政策、法律与其同步,逐渐完善的时候、电力商品化程度较高时,政府不再干涉电价,电力企业完全处于自由竞争状态时、各个利益牵扯方对需求侧管理的认知更上一个层次的时候,才能在我国推广并使用。售电收入脱离机制,理论上讲,非常科学、合理,但是在我国缺乏实际的可操作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推广、应用需求侧管理,对于缓解我国目前的电力资源紧张、减轻供电的压力、提高电力企业的工作效率,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笔者在本文中,结合我国目前的电力市场情况,进行了需求侧管理激励机制相关的探究,将激励机制分为短、中、长期三种激励机制,并针对每一阶段的激励机制,分析了其实用性和不足之处。不可否认,在我国,需求侧管理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很多的实际操作问题上,还存有很多困难,因而下一步,需要结合电力市场的具体情况做更深层次地研究。
参考文献:
[1]常全军.电力公司适应电力需求侧管理策略探讨[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2(02).
[2]韩旭,曾鸣.电力需求侧管理资金运作机制及其应用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4(10).
一、前言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市场竞争目益激烈,电力市场也是如此。为保证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电力施工企业应加大改革力度,做好企业管理工作,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从现阶段来看,电力在安全质量的管理及控制上,受到了施工人员、施工材料、施工方法和机械设备,以及工作环境等几种因素的影响,致使电力工程在施工建设中还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安全质量问题,同时,由于电力工程的安全质量管理力度不够所引发的一系列安全事故问题,也日益成为了人们所关注的焦点,需要电力工程相关的施工企业或单位加以综合考虑,加强对电力施工建设过程中的安全质量的管理和控制,最大限度提高工程质量,减少安全问题的发生。
二、电力施工建设中的安全质量管理概述
1、电力企业施工的特点
在电力企业施工过程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工程量大,工期长,工程流动性强、施工人员复杂等。一方面施工人员要面临多样的施工工序,确保施工中施工工艺的发挥。另一方面施工人员要面对不断变化的施工环境,要具有对工作多变的适应性和不同施工技能应用能力。其次,电力企业施工过程中施工专业性强且表现出多样性,如土建施工、电器安装施工等都要求施工人员具有很强的施工技能,并要具有专业的施工水准,确保工程的质量、施工效率及施工安全。再次,电力企业施工人、机、料密集,且流动性强。施工使用大型机械多,交叉作业多,易导致不安全事故的发生。第四,电力企业施工对安全用电、防火有更高的要求,安全管理的不当易造成严重的火灾等施工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工程质量损失,给企业造成巨大经济伤害,降低了企业施工效益。
2、电力施工安全质量管理的必要性
电力企业做好施工安全质量管理工作,首先,确保了施工人员的健康和安全,避免了在施工过程中因意外事故造成的施工人员伤亡事件的发生。一方面确保了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家庭完整、幸福。另一方面避免了企业因安全事故赔偿所承担的经济损失。其次,电力企业施工安全管理确保了企业的施工效益。一方面施工安全管理避免了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降低了企业的赔偿支出,提高了工程效益。另一方面安全管理确保了施工的按质、按量有序进行,确保了工程的施工质量与施工效率,提高了施工效益。再次,电力企业施工安全管理对施工过程的环境保护、卫生条件等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提高了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并通过卫生、环境的改善保障了施工人员的身心健康,确保了电力工程的绿色、环保,提高了我国电力企业施工在世界大市场环境中的竞争力。
三、电力施工建设中的安全质量管理对策
为了更好地加强电力施工建设中的安全质量管理问题,通常电力施工企业或单位需要严格把握施工的各个环节,包括施工前期的准备阶段、施工建设阶段等。具体如下分析。
1、施工准备阶段
施工准备阶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接下来的整个施工建设阶段,同时这也是有效控制电力工程安全质量管理的前提。在此阶段中,电力企业或单位需要认真落实设计图纸的规划工作,以确保图纸的科学、合理,同时,要熟悉设计图纸,并严格按照图纸进行施工。在施工人员方面,相关的电力施工企业或单位应严格把关,认真做好施工人员的聘用、考核及评估等工作,技工和普工要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调节,技工需要持证上岗,需要检验其技术水平是否符合要求等。在制定计划方面,组织落实业主或是土建工程的各类计划,包括根据总体进度编制的电气工程进度计划和人员计划等,并在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及时修改和完善。
2、施工建设阶段
在电力施工建设过程中,相关的施工企业或单位应严格按照电力设计图纸、技术文件等进行作业,不允许擅自修改设计图纸或文件,并在完成后做好验收工作,以保障电力工程的安全质量。
(1)总体施工过程的安全质量管理强化
在材料选择方面,例如电气管材、线盒等,需要在采购时严格把握质量关,按要求采购。一般要求镀锌钢管的壁厚在2.5mm或以上,薄管>1.5mm,厚管>2.5mm,且镀锌钢管的镀锌层要保证完好无损;要求PVC管最好采用重型管或是中型以上,且要属于阻燃类型。同时,在采购完成后要做好报表的填写,经审核通过后方可用于电力工程之中。在施工过程中,一般预埋电线管按照规定不能铺设在钢筋外侧,且不能有3条(或以上)的管路交叉在同一处,以免影响到工程结构或是使保护层的厚度受到破坏。另外,管与管、管与盒在连接后,要检查绑扎、连接是否牢固,且要检查是否有堵塞。位于住宅部分的墙体上的开关或插座,墙体需要准确定位。在强弱电的线盒方面,则应保证两者间距符合标准。
(2)安装与调试过程的安全质量管理强化
首先,位于配电箱、线盒等内部的压线,需要进行样板测试,并保证布线整齐、压接稳固,并为多股线搪锡,以避免不必要的返工影响工程进度。其次,接地线的接地端子预留以及连接等,要严格按照要求布置;并为位于建筑外部的大件金属物做好防雷工作,保证各设备的外壳接地性能良好;另外,在安装电缆、插接母线,以及设备和导线之前,需要在经过绝缘测试后再按程序进行调试,以防冒然送电导致安全事故发生。
在调试时,应遵循“先空载后带负荷,先单体后联动”的原则,并将重点放在吊顶内部的线路的检查上,确保吊顶内部的导线穿管敷设合理。消防泵的安全质量管理由于涉及工作面较广,需要相关的电力施工企业或单位在降压起动、现场手动及消防控制室手动等各个方面加以控制。此外,在发电机自启动、与市电切换和双电源末端切换等方面的安全质量控制,也应引起注意。
3、电力施工建设的安全工作
在电力施工建设的临时安全用电方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一步避免电力施工建设的安全质量问题发生。
(1)临时用电系统
通常临时用电系统可采用TN-S供电系统,即三相五线制。可以有效用于承接故障电流,让保护装置正常动作。不过PE线不能断线,需要在供电干线末端为其重新进行接地工作。
(2)漏电保护器
一般漏电保护器在设置时,需要严格按照三级保护进行,遵循“一机一闸,一漏一箱”的原则,以确保临时用电的安全可靠。
(3)安全电压等级设定
根据我国《安全电压》规定,安全电压等级主要包括42、36、24、12、6V等几种。若电气设备使用的电压超过24V,按规定应做好预防直接接触带电体的相关防护措施。
(4)电气设备方面
电气设备在安装、防护及配电上,应该严格按照临时用电规范的要求进行,且在安全维护及质量管理方面要有专人负责,检查、维修等要做好记录。
(5)人员方面
定期组织维修人员进行技术培训,要求各类用电人员要熟悉了解安全用电的基本知识,以及所用的电气设备的性能和具体操作,促使在电力施工建设后期的安全质量管理得到有效保障。
[关键词]:供电企业 成本核算 实施控制
供电企业的建设在秉承着“一强三优”的原则进行,将企业的管理模式不断强化、稳固。然而,对成本管理也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建立一套能够适用于供电企业发展特性的成本核算管理模式,成为当务之急,对企业控制成本支出,并将企业的经济效益发展稳步提高。
一、 供电企业当前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对成本核算不够重视
很多供电企业对成本核算的管理意识不够深入,特别是基层,更没有这样的意识。业务部门会普遍将成本核算当做是纯财务工作,和自己完全没有关系。甚至还有很多企业认为,成本核算管理,就是刚好完成指标,确保不超支,也不会造成浪费。正是由于这样的认识,导致很对企业对成本核算认识不够全面,疏忽了管理工作,在总额上控制,根本无法得到理想效果。先入账,后干活的情况,对企业的经营带来极大的风险。
(二) 成本核算不精细,无法达到理想效果
从实践中判断,供电企业的成本核算主要是依靠历史数据来进行,缺乏合理的成本核算标准。业务规划和生产管理与成本管理之间无法紧密联系,很多计划也只有年度计划,没有细化到季度、月份的核算,让企业无法及时对其进行管理与考核。大部分供电企业都是在采用增量核算法,这种方式很容易导致某些不合理费用,出现长期合理化情况,对企业的发展极其不利。
(三) 成本核算不规范
在对成本进行核算的过程中,一旦不能规范化进行管理,很容易导致其他问题接二连三的出现。供电企业和其他企业不同,业务类型和版块都较为复杂,没有可比性,会造成在成本核算过程中,出现不规范、不统一的情况。核算不清楚,比如差旅费、招待费等费用,在整个成本核算明细之中,没有详细记录,收益性支出、资本性支出无法进行区分,将其当做固定项目,在其他项目中列举出收益性支出,这样的情况在很多企业中都习以为常了。
(四) 成本控制不好
在企业的成本核算过程中,普遍重视成本核算的下达指令和结果,在对成本的控制上,却没有进行落实,无法将成本控制得当,也会导致在企业的运转过程中,造成影响。
二、 供电企业实施成本核算的管理实施建议
(一) 规范成本核算,将管理相关规定进行完善
根据供电企业的生产特点进行成本核算,建立一套健全的科学标准体系。将成本核算的科目进行梳理,将内容进行明确。所给出的成本核算,必须要符合成本管理的需要,财务与业务之间必须要相互协调,紧密合作,才能彻底让成本核算更具科学性、精益性。在进行成本使用过程中,必须要进行控制。
要有一套统一操作规章制度、操作流程,能够将成本核算概念深入,并对核算对象进行分类,将其预算进行细化,在核算过程中的标准、程序,都必须要进行规定,为发展科学成本核算的管理措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成本合理化
在以前,供电企业偏向于增量预算,以原来存在即为合理的原则进行成本核算,这样的逻辑一展开,便会很容易将错误进行掩盖,原本存在的浪费也将会持续下去。现在所需要实施的新策略,就是要在完全零基础的情况下进行成本核算,将传统预算方式中所存在的不足进行补充,使得在成本核算的过程中,不会受到既成事实所带来的影响,执行单位的积极性也可以充分调动起来。
将成本标准化是成本核算在管理过程中的基础,这个标准是否能够很好的制定,与供电企业的成本管理息息相关。标准成本的建设,与全体员工的工作都有密切关联,想要将一套切实可行的标准成本建立起来,需要全体职工的参与,特别是供电企业的技术型人员,更是要积极响应,才能将标准成本实施到位,反应出正常条件下,各项业务进行过程中的消耗。
当然,在进行标准成本之时,也需要结合企业现在的实际情况进行,参照行业的先进企业实施方针,以求将效果真正实施到位。从以往支出的数据中,去查找费用性质、费用关联、费用依据等,制定科学化标准成本,并将历史数据作为成本费用制定的重要依据。供电企业需要深入开展成本研究,制定标准成本之后,将其分解到各个岗位上,并对其进行层层落实。规定标准的操作工序,将所有产生的成本进行归集,在这个环境中的标准成本进行制定,彻底实现成本全过程控制,落实到企业的每一个岗位。
在进行成本核算过程中,要对标准成本的建设成果进行充分应用,将成本管理达到标准化、精细化的管理状态,并将其进行持续性的改进。每一次下达的成本指标,都必须要坚持在合理、客观的基础上,指标不能过高,避免无法实现的状况出现,也不能过低,无法将管理目的达到。在实施过程中,如果有定额标准存在,那就按照定额标准进行,如若是没有定额标准,那就直接根据生产过程的实际需要进行。将所制定的成本指标,尽可能细化,并对执行单位进行严格的控制。
(三) 加强成本预算实施力度
在成本核算已经完成,并且已经将其下达之后,相关部门一定要从资金、费用上进行严格控制。如若在资金上超出成本预算,将拒绝进行支付;并且严格控制对材料领用、工资的超额支付、无计划支付费用等。企业需要逐层进行实施,一层层下达相关指令。逐月对上级单位下达的成本核算进行分解,并将此计划真正落实到每一个岗位上,每一个员工的工作之中。不仅如此,还要在月末对相关实施情况进行考核。加强管理意识,至关重要。
(四) 成本预算信息化建设加强
成本预算的管理模式,必须要建立在信息化轨道上,各个部门统一使用成本管理软件,与会计核算进行建立连接,建立起以成本核算为基础的财务一体化管理系统,将成本控制信息进行实时监控,便捷、有效。
结语:
实时成本核算的管理概念,对电力企业的发展是一项绝对的支柱性管理模式。从源头对成本进行控制,减少企业不必要的支出,改善传统成本核算模式中所存在的弊端,将企业的成本管理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 李海清.加强供电企业成本预算管理的思考[J].会计之友,2011,(15):104-105
[2] 贺翠璐.关于企业成本核算问题的探讨[J].投资与合作 ,2013,(6):145-145.
[3] 郑超.供电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法项目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保定),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