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安全管理职业生涯规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市场经济最大的特点是竞争,适者生存,优胜劣汰,一流公司与其竞争者之间的区别往往在于员工的素质。良好的员工素质不但促进了行业形象提升,也推动了经营业务的健康发展。针对本人所在化工企业员工特别是一线员工综合素质不是很强的现状,结合实际情况,浅淡一下怎样提高基层员工的综合素质。
一、本人所在化工企业人员综合素质现状及特点
1.员工年龄结构年轻化,文化程度结构优化,后备力量比较雄厚。然而由于青年员工缺少工作经验及相应的系统技术培训及技能指导,不能快速适应专业技术、技能要求。
2.青年员工工作经验不足,安全意识较弱。
3.青年员工基本都足大专以上学历,文化素质相对较强,但是,存在责任感缺乏、吃苦精神淡化、心理素质欠佳及不安心本职工作等问题。
二、针对企业人员现状及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快速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1.从安全人手,强化安全管理。员工的综合素质是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的前提条件,随着化工企业机械化生产程度的日益提高,对员工各方面素质的要求也水涨船高。就目前而言,公司一线员工的综合素质离科学、规范化管理还有一定的距离,特别是操作技能层次不齐,该会该懂的掌握还不扎实,没有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这种状况已影响到公司的发展。安全生产重于泰山,无论什么样的情况都应把安全放于首位。绝大多数事故的起因足由于工作时粗心大意,安全意识差所酿成的。要发展必须把安全意识培训放于首位。而安全意识的培养并非朝夕之事,足个长期渐进的过程。要让员工把安全意识象吃饭、穿衣和睡觉那样时刻带在身边。要想培养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一方面:要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它将直接带动每名员工向自警自律方向发展,让安全警钟永久地在员工的脑海里敲响。如采用各式各样的安全教育与宣传。另一方面:就是进行安全防范意识培训,而实质上培训也是个缓慢过程,它不单单足理论上传授,也足日常个人行为的日积月累。职业安全健康的第一项内容便足危害辨识,让员工自己找出身边的危害因素,从而达到自警的目的。还有对以往事故进行深刻剖析,寻找其发生的根源,进行安全隐患摸排,同时不要死搬教条,要灵活运用,像讲故事那样,使员工易于、乐于接受,只有这样才能进行更好的管理。
2 从培训教育人手,加强员工技能培训。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也足现代化大企业一项重要福利,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竞争正在从有形竞争转向无形竞争,主要取决于员工的知识专业能力,所以不断增强员工的头脑中的知识量,足提高员工综合素质的必经之路。首先,专业技能的培训。专业技能足员工工作的基础,足员工立足于社会,生存于社会的基本保障,所以公司要非常重视这项工作,针对不同层次员工进行不同层次的培训。在具体培训中要做到四个结合。公司集中培训与部门平时培训相结合,常规培训与专项培训相结合,理论训练与实战演练相结合,专项培训与战术培训相结合。其次,结合公司及分公司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培训方式。对员工进行培训,应将单一的灌输式培训与启发式和随机式培训有效地结合起来。灌输式培训大家都已熟识了,而启发式并不为常人所知,所谓启发就足假想一种情况或提出一个问题,或利用一幅漫画,让学员自由畅想,自由谈论,然后拿出自己的见解或处理方案,有专人记录,最后集思广益,选出最佳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方案;随机式就是要深入现场,采用传、帮、教等方式,由具有丰富操作经验的人,对那些技术能力不强的员工进行讲解渗透,最终达到提高员工素质之目的。
3.从企业文化建设人手,增强员工凝聚力。企业文化是全体员工在长期工作和企业发展过程当中培育形成的共同遵守的最终目标,企业的文化理念要深入员工内心,让员工真正感受到企业文化的归属感及公司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一个正确的发展平台。个人成长计划与个人职业规划相结合,受人于鱼,受之于渔,也就足说,让员工有一个发展方向,有一个明确的思路,有明确的一个奋斗目标。
4.从青年职工人手,增强后备力量。青年职工是单位可持续发展蓬勃动力的源泉,青年职工的精神面貌、综合素质预示着单位发展的快慢。
首先,提高青年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如今青年职工基本都是大专以上学历,文化素质相对较强,但是,在商品经济充斥社会生活之各个角落,物质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不少青年员工的理想信念模糊、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应以法制教育、思想道德教育为重点,以加强员工素质建设,创建和谐培训中心为主线,开展一系列讲座、培训,切实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其次,提高职业道德,建立合理职业规划。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分析自我,确立人生的方向,奋斗的目标;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准确评价个人特点和强项,在职业竞争中发挥个人优势;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可以评估个人目标和现状的差距,提供前进的动力,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准确定位职业方向;通过职业生涯规划重新认识自身的价值并使其增值,通过自我评估,知道自己的优缺点,然后通过反思和学习,不断完善自己,并将事业与家庭联系起来,让生活充实而有条理。第三,履行岗位职责,做好本职工作。岗位职责足职工的分内工作,做好本职工作是职业道德的根本体现,每个职工都做好自己分内工作,整个单位作为一个有机体才能合理高效安全运转。青年职工的基础本领、业务技能只有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才能夯实;青年职工的才华、能力只有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才能发挥。做好本职工作与公与私都足明智之举。公司可以从几个方面提高青年职工做好本职工作的能力:一是以人为本,切实抓好青年职工的岗位技能培训。二是树立青年职工靠自身能力参与竞争的新理念,充分认清素质低下对自身、对单位的不利性。三是立足岗位努力成才,激励自己不断进取,激发自身的学技术、学业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浓厚的岗位练兵氛围。四是让青年职工要树立好学上进,追求精湛技术的思想意识。
5 从激励人手,采取不同方式有针对性地对新员工进行激励以提高员工为企业着想的奉献素质
激励不仅足对员工物质上的给予,更应该注重精神上的给予,我国的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多次讲“孩子需要鼓励,就如植物需要浇水一样。”同样,我们企业新进的青年员工,都足80后,甚至90后的孩子,他们刚从学校大门步入工作岗位,我们不能用单一、简单的方式对待他们,应多采取鼓励形式的精神激励,多给他们创造锻炼及表现自己能力的机会,让他们知道自己的行为可以给自己和别人带来积极的影响。在鼓励的作用下,认识到自己的潜力,不断发展各种能力,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6 创造条件为员工排忧解难
关键词:安全环保 管理 属地责任
一、目前企业属地管理现状
1、体制革新产生的大倒班形势,使得岗位员工远离家庭,人心浮躁,情绪不安,常常出现人在岗,心在游的思家局面。上班期间两班互相接替交换,你好我好大家好,一天混到头就万事大吉,人员思想松懈,责任心怠慢,岗位责任落空。
2、基层属地管理人员自身技能欠缺,安全知识储备缺乏,规范标准掌握少,只知皮毛,无法指导基层开展工作。井区、班站长安全检查仅仅停留在查表面上,无法触及隐形的问题,问题看不到、原因查不透,属地管理仅仅落实在生产上任务上。
3、各级管理者思想懈怠或疏于管理监督,主要是现行体制的改革缺乏点亮员工的心灯,管理层看不到职业生涯的前路,没有了远行的驱动力,付出再多都不如一纸文凭来的重要和有用,未来的人生蓝图灰暗了,心中的灯火蒙灭了,前进的道路缺乏光明,职业生涯一片漆黑,没有了发展目标和奋斗的去向,源于人的懒惰天性,自然就有了思想懈怠或疏于管理监督,员工自然跟着懈怠。
二、改变现状,有效落实岗位责任和属地管理,想法如下:
1、完善安全生产制度建设,推进安全科学化管理
安全环保重在管理,管理重在现场,现场重在落实。生产活动是一个变化的动态的过程,作为生产活动主体的各属地人员,由于受各类环境因素和自身条件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经常会有各类不安全行为的发生,这就要各级管理人员、尤其是生产现场的班站长、井区长等属地管理人员,要多督促、多检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认真落实好班站长安全生产责任制。各类检查人员要深入现场发现问题、发现违章,解决问题、严纠违章,而不是在办公室听汇报。
1.1发挥好理念先导作用。心态安全是安全生产健康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最能体现安全意识。无论是管理者还是岗位员工,只有心态安全才会行为安全,才能保证安全制度落到实处。以安全价值观为核心的安全理念是心态安全文化建设的灵魂。追求健康是人皆有之的基本需求,可是为什么在一些单位“三违”现象屡禁不止?最根本的问题就是观念问题,就是没有树立正确的安全理念。比如说,一些单位盲目追求效益,迫使或诱发本单位员工拼设备、拼体力,违章冒险蛮干;又比如,上级组织安全大检查是帮助下级查出隐患,预防事故,可下级往往百般应付,恐怕查出什么问题,查出问题便想方设法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如果上述错误观念不破除,正确的安全理念不树立,那么,安全生产的建设就永远是一座空中楼阁。
1.2发挥好亲情感染作用。从理论上讲,促使全员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宣传教育。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适应了每个员工对安全生产的内在需求,从主观上讲员工是愿意接受的。要解决安全问题入脑入心的问题,还应注重情感投入,可采用亲情教育法,时时提醒员工牢记亲人的嘱托;如为员工过生日,送警句,兄弟交心等方法,不失时机、潜移默化地向员工宣传安全思想;再就是开展安全环保观察、沟通。
1.3是发挥好管理规范作用。员工安全素质的高低与安全管理者的方法是有直接联系的。过去,管理者抓“三违”更多依赖的是批评教育和经济处罚。不可否认,批评和罚款能使违章员工的思想受到触动,但仅仅通过经济手段控制“三违”现象是不现实的。尤其是个别管理人员在执行制度过程中方法简单粗暴,很容易使员工感情上受到伤害,进而对安全管理人员产生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使经济处罚的有效作用大打折扣。属地管理人员要发挥示范作用,当生产条件达不到安全、危害员工健康时,不得盲目指挥、违章指挥。尤其当威胁到员工生命安全时,要把保障员工的安全放在第一位。此外,要为员工创造优美、舒适的工作环境,确保员工心情舒畅、精力充沛地去工作。
1.4落实制度“严”字当头。岗位员工即是安全工作的受益者,又是出事故的受害者,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因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从我们每个人成长的艰难性,可以看到父母之心难违;从失去亲人悲痛的难忍性,可以看到亲缘之情亦难违;从党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高度负责性,我们深知党心民心更不可违。因此,抓好安全生产工作是每一个属地管理人员的基本要求,也是每一个企业搞好安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必须从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作为基本出发点,看待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加强安全教育培训
2.1发挥好宣传教育作用。安全管理的落脚点在班站,在最前沿属地,防范事故工作的终端是每一位员工,目的就是要努力保证他们的人身安全。因此,如何认真地确立起每一位员工的安全意识、属地观念,使之实现“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根本性转变,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中心任务。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方针,营造“人人关注安全”良好氛围,必须拓宽宣传教育形式,建立起整体性的、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的安全环境。通过电视、报刊、板报、标语、读本等媒体和安全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歌咏文艺演出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攻势,培养人的安全心态。
2.2 加强安全环保教育培训,是确保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举措,也是培育安全生产文化之路。安全事故的发生,除了员工安全意识淡薄是其根源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员工的自觉安全行为规范缺失、自我防范能力不强。应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坚持重安全意识、重安全规程、重安全行为规范、重细节养成;应以安全意识教育为先,以提高安全技能为重,以养成安全生产行为规范为目的;培养员工的安全行为规范,全面提升安全防范技能,确保安全生产。生产一线是企业安全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一是要源头参与,对于企业涉及到保障员工安全与健康内容的制度、规定,依法规范、强化责任,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二是要立足班站,提高员工自保互控能力。要夯实班站安全基础,一方面要加强员工的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员工应变能力和安全技能,以适应岗位工作要求。另一方面要建立班站自保互控体系,以自保为主,互控为辅,不断增强员工保安全、反违章的内在驱动力。三是要突出重点,强化安全生产专项检查。围绕安全重点开展专项监督检查。采取定期检查、突击检查、巡回检查和跟踪追查等方法,督促属地管理责任的有效落实。
3、企业要做好管理人员的职业生涯规划,点亮员工的心灯。
企业要想开发出员工的最大潜能,使员工最大限度地为企业创造财富,那么就必须从员工的职业生涯上下功夫,真正帮助员工规划好未来的人生蓝图,点燃员工心中的灯火,让灯火照亮员工前进的道路。只有帮助员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员工才能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才有可能增强自身的责任意识。只有员工走得远,企业才能走得更远。在没有任何希望和前程的企业,责任心能从何而来。
关键词:高职学生;英语专业;顶岗实习;过程管理
顶岗实习让学生零距离接触到工作现场,以其工作岗位的真实性、工作环境的复杂性、工作经历与体验的综合性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综合素养。[1]因此,顶岗实习这一实践教学活动在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鉴于目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期间问题较多,把PDCA循环引入顶岗实习管理中有助于改善对学生顶岗实习工作的管理,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毕业质量。
一、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现状
1.商务英语专业的职业岗位群匮乏,影响学院顶岗实习工作的具体落实
高职顶岗实习要直接面向职业岗位,使培养出来的人才具备相关岗位所必需的基本知识与业务能力。然而,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职业岗位比较匮乏,与专业相似度接近的岗位主要集中在翻译、文秘、外贸、报关、跟单等几个方面,而且相应职业岗位用人需求量少,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无法实现类似于餐饮、旅游等文科类专业或纺织、机电等理工类专业一次性可以接受数量较多的学生进行规模化顶岗实习,方便学校统一安排和统筹校外实习管理,往往是某一个单位或特定岗位只能容纳一名学生顶岗实习,给学院顶岗实习工作的落实安排带来很多困难。
2.商务英语专业顶岗实习学生分散,影响学院顶岗实习工作的有效管理
受制于职业岗位用人需求量少,难以成规模化顶岗实习的影响,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除极少部分学校能够帮助联系安排顶岗实习单位外,多数学生通过学院召开的“双选会”上与用人单位主动联系或通过网络投递的方式进行撒网式联系以及通过家长、亲戚等社会关系寻找,导致学生参加顶岗实习地点分散,学校定期的巡视检查困难加大,管理成本增加,影响学院的有效管理。
3.商务英语专业顶岗实习管理流于形式,影响学生岗位技能的综合培养
基于商务英语专业的特殊性,学院很难统一为学生联系到专业相适应的顶岗实习单位,进行统一管理,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成为一个“走过场”、学生被学院草草推入社会进行“放羊式”的实习[2],与教育部要求的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教学目标相去甚远;再加以学校不愿投入必要的管理经费,缺少真正具有实践管理经验教师的跟踪指导,学生在企业的表现和实习效果缺乏过程管理和实时监控,很难考量学生能将课堂上所学的商务英语专业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岗位中,并能在岗位实践锻炼中不断增强自身的专业技能,提高综合的职业素养。
4.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对顶岗实习认识不够,影响未来职业生涯的良性发展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许多学生对自己三年毕业后的就业行业和就业岗位不了解,对顶岗实习实践教学认识也模糊不清,认识不到顶岗实习是自己职业发展的必经过程,未事先很好地规划自身的职业生涯,在选择顶岗实习单位时没有认真考虑专业对口性,而是随意地选择自认为感兴趣的岗位或企业进行实习,当在实习中遇到各种专业知识不对口或人际交往不畅等挫折时,极易产生心理恐慌和委屈感[3],有的学生便以无法适应岗位需求或不喜欢为由,高频率地更换实习单位和岗位,致使顶岗实习结束之后,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依旧一片迷茫。
二、PDCA循环在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中的具体应用
按照PDCA循环四个阶段的工作程序,其在高职商务英语顶岗实习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具体应用为:
1.策划(Plan)阶段
根据教育部[教高(2006)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的高职教育应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就业的总目标,明确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培养目标是所学专业知识和今后的工作相结合,在实习中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学生毕业后顺利踏上工作岗位。基于顶岗实习过程管理多重特性的考虑,如管理时间的长期性,管理客体(学生)身份的特殊性,管理内容的复杂性,管理主体的多元性,实习地点的分散性、安全管理的隐患性等[4]。
首先,建立一套顶岗实习管理工作保障机制。学院成立了系-专业教学团队-实习领队-专兼职指导教师四级顶岗实习管理机构,把顶岗实习管理工作纳入学院教学考核之中。出台一系列管理考核文件,如顶岗实习管理规定、顶岗实习过程学生管理细则、学生顶岗实习安全管理细则等。形成了一套较成熟的顶岗实习工作流程:编写顶岗实习实施计划和指导书-审核-落实顶岗实习企业-开展实习动员与安全教育-顶岗实习计划实施-考核与成绩评定-顶岗实习工作总结-记录归档。
其次,落实实习单位和岗位,合理制定实习计划。结合学生专业知识学习情况、个人的兴趣爱好、所取得的岗位职业资格证书和未来就业意向等,落实与专业相对应的实习企业和岗位,与企业商定企业兼职指导教师,负责学生的业务指导,并解决学生在实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如安全、纪律、礼仪等;校企双方共同商讨顶岗实习方案,制定实习计划,共同设计实习任务、内容和目标要求,签订顶岗实习协议书[5]。
再次,做好学生顶岗实习各方面的服务工作。如明确顶岗实习各阶段的目标任务和考核要求;在学生深入企业顶岗实习之前,下发人手一份《顶岗实习指导书》和《顶岗实习工作手册》;积极引导学生调整心态,转变角色,融入企业。
最后,建立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参与的顶岗实习考核评价体系。企业对学生在实习期间完成的具体工作任务、做出的工作业绩、实习纪律情况、工作态度积极情况、个人专业发展潜力等方面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并在学生顶岗实习企业考核表给出相应的考核等次;学校指导教师结合学生顶岗实习过程小结完成情况、中期巡回检查情况、顶岗实习报告完成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学生根据自身对工作流程熟悉程度、有利于自己未来专业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吻合度、顶岗实习取得的效果等进行自评。
2.实施(Do)阶段
实施阶段是PDCA循环中最关键、最重要的一步,是对顶岗实习期间学生管理工作的全面控制。在策划阶段把所有的操作性措施制定完成之后,就必须保证所有的计划都能得到有效实施,努力实现预期的目标。让学生明白顶岗实了训练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外,也要强调职业道德、责任感、组织纪律、创新意识、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综合培养。
3.检查(Check)阶段
检查阶段是对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培养岗位实践能力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监督,是承上启下的一环。通过检查,可以总结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又可以将检查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形成检查报告,为下一步工作提供信息依据。由于实习地点的分散性,给顶岗实习管理和指导带来诸多不便。为此,学院引进了顶岗实习管理监督平台,通过现代化技术手段将校内管理教师、企业指导人员、企业主管人员对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种种情况上传到平台,学院相关部门随时可通过校园网了解学生实习动态,使学生在实习中在不可避免地遇到的各种技术、生活、思想问题时获得及时地帮助和支持。
4.处理(Action)阶段
处理阶段是对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工作进行经验教训总结的环节,对确认为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好做法需进行标准化、规范化,并在今后的实习管理工作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对某些不妥当的措施和做法要进行整理、分析、记录备案,防止再犯同样的错误,同时对工作中表现突出或产生严重问题的部门及个人进行奖惩,以维持管理工作的严肃性。将未解决或新出现的问题转入下一个循环之前,应对这一循环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重新分析原因,制定新的方案,待下一循环中提高,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PDCA循环管理体系。
三、结 语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顶岗实习是学生必须经历的一个实践环节,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实现与用人单位良性对接的有效途径。PDCA循环是使这一实践环节良性运行的质量控制工具,利用好PDCA循环将有效地解决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企业个数多、地点分散、教师指导困难、安全管理难等问题,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职业教育改革等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6]。
参考文献:
[1] 李宁.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组织、实施与管理[J].
教育与职业,2010,(11):172-174.
[2] 王永福.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和监控的改革与实
践[J].教育与职业,2010,(11):46-47.
[3] 杨晓红.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顶岗实习的问题分析及
对策研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
(4):139-140.
[4] 戴海燕.对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的再认识[J].职教论
坛,2009,(9):17-18.
[5] 徐暄.PDCA循环在园艺技术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管理中的
运用[J].江苏教育,2010,(3):57-58.
关键词:学生宿舍;管理;宿管部;舍长;学风建设
学生宿舍,是高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和服务的重要场所,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健康和谐的宿舍环境具有促进学习、净化思想、陶冶心灵、培养创新意识等功能,宿舍管理是学校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宿舍是学风建设的主要阵地,随着学生课外自由支配的时间越来越多,网络、计算机等各种信息媒体的发展进入了学生宿舍,使得宿舍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休息场所,而是成为学生学习、休闲、思想交流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场所,对学生各方面的影响越来越大,从近年来大学生中发生的各类问题来看,有相当一部分是与宿舍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如何有效地提升宿舍管理模式值得我们的思考,而通过管理大学生宿舍促进学生的学风建设更是我们高校教师值得探讨的课题。
本课题报告是在结合了多位高校辅导员、指导教师对以往学生宿舍管理办法的经验之上,参考了大量的图书、论文形成的研究报告,通过探究更为有效的宿舍管理模式及通过对宿舍的管理来促进学生学风建设为今后的宿舍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宿舍是大学生思想最活跃、最外露的处所,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第二课堂,提升学生在宿舍的文明程度,不仅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而且也是学院促进学风建设的重要阵地。优质的宿舍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宿舍成员的人生观、价值观、事业观和恋爱观等思想道德观念的形成。目前高校普遍采用由系部辅导员指导学生组建宿舍宿管部,制定完善的宿舍制度,宿舍制度包括卫生制度、学习制度、安全制度、帮扶制度等一系列内容。按照宿舍管理制度引导宿管部进行自觉管理,一般由宿管部部长、各层层长和宿管部成员带领舍长一起管理本系部的宿舍事宜。
首先要加强宿管部的队伍建设,宿管部职责作为宿舍管理组织,是学生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宿舍的安全、卫生、秩序等负有直接责任,为了使各宿管部成员更好地履行本职工作,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应制定宿管部日常管理办法,明确宿管部职责。宿管部成员应率先垂范,带头遵守学校的各项纪律制度,积极主动工作,乐于奉献的同时,还应加强自身修养,刻苦学习文化课,努力提高成绩,增强个人管理能力,严格执行工作职责。辅导员定期召开宿管部例会,传达学院相关政策并及时沟通交流宿舍现状。宿管部日常检查形成“日报制”,对于突发事件在第一时间上报指导教师和辅导员,以使得事件能够及时得到正确的处理。宿管部成员加入学生会应严格考核,在新生入校r,通过参与学生会纳新活动,积极参加竞选,可以先成为宿管部临时成员,经过一段在校时间的考察后,宿管部可由辅导员在综合考察基础上成为正式成员,原则上选拔学习成绩优异并且有责任感的学生。制定系部宿管部考核办法,定期对宿管部的工作进行考核,宿管部例会、每日例行卫生检查情况、学生监督宿管部学生违纪情况等方面予以考核。公布监督管理电话,自觉接受普通学生的监督举报。同时,对于任期内经及时教育不能履行宿管部职责的,表现不好的成员应及时更换。
其次,应该加强宿舍舍长队伍的建设。定期召开宿舍舍长座谈会,建立舍长信息员制度,及时收集各宿舍学生的基本情况,尤其是心理健康、安全信息等各类安全隐患,对于突发事件在第一时间内解决,能够建立安全维稳的第一道防线,协助辅导员对宿舍管理全天候情况的监控,做到全面覆盖。 舍长对宿舍同学的思想、学习等状况又非常了解,因此进一步加强宿舍长的教育培养,充分调动宿舍长参与自我管理的积极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宿舍长工作职责的制定,应切合学生宿舍实际,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建立学生宿舍长奖惩制度为了引导教育宿舍长做好各项工作,建立学生宿舍长奖惩制度,对工作成绩突出者进行奖励,同时对有失职、渎职行为的宿舍长进行惩戒。奖励可从定期举行“优秀宿舍长”、“优秀宿舍”等评选活动,制定评选细则,给予相应的精神、物质奖励,同时,在评优评先各方面给予重点倾斜。对于宿舍长故意隐瞒实情、知情不报、虚报、谎报等行为给予通报批评,造成严重后果、影响恶劣的将视情节给予行政处分。同时,可以从降低奖、助学金的评定等级直至取消,取消该学期“推优”资格。
加强宿舍长的个人能力提升应融入到学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之中,使学生对个人职业生涯有初步的理解和规划,营造提升个人能力的氛围,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舍长工作对自己个人职业生涯的重要意义,变被动为主动,有意识的提升自己个人能力,并带动其他同学参与,从而使宿舍水平得到整体提升,形成良好的舍风。
宿舍氛围建设关系到高校培养目标的实现, 从一入学就做好大学四年发展规划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确立自己的就业和创业目标,敢于推陈出新,能够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己的择业竞争能力、就业适应能力和创业能力。使得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兴趣,刻苦勤奋读书。在学习中能够坚持真理,善于发现,勇于质疑,活跃研究;在实践中能够大胆心细,善于总结,勇挑重担;以旺盛的求职欲望和孜孜不倦的学习毅力完成学业,完善自我。
参考文献:
[1]凤杰,许琦.《加强宿舍文化建设,创新素质教育模式》.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3(5):149,150.
工商企业管理是一门应用十分广泛的专业,它的目标是培养掌握现代工商企业管理理论,具有较强企业管理能力,能在工商企业从事基层管理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其就业面向的是各类企业的基层管理岗位。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不要求有高深的理论知识,而应突出综合应用性,对人的关键能力、综合素质有较高的要求。但在现实中,一方面高职毕业生经过三年学校的系统学习,仍然需要用人单位用较长时间、进行较多方面的岗位培训;另一方面,大量工商企业管理类高职毕业生直呼就业困难但用人企业却报怨招聘不到合适的人才,结果造成“有需求没人才”的尴尬局面。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高等院校在课程设置、知识传授、能力训练等方面远不适应工商管理活动的需要和企业的需求。因此,加强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改革,开设面向企业需求的相关课程,无论是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育的发展,还是对促进经济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1 企业班组管理课程开设的目的和意义
进行专业课程体系改革,首先必须从对企业职业岗位群的调查开始,然后对岗位群所包含的工作职责与任务进行逐一分析,确定本专业的职业能力结构,并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确定知识结构与课程体系以及能力培养的实施模块。
高职工商企业管理的学生毕业之后首先从事的是企业的基层综合管理工作,主要有采购、生产、设备、质量、销售、人力资源、仓储等一线管理和执行岗位。这些基层管理人员被人们形象的称之为“灰领”。灰领是指具有较高的知识层次、较强的创新能力、掌握熟练技能的人才。培养“灰领”正是高职院校的办学方向。这些岗位需要一定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知识技能。职业素养包括:团队精神、社交礼仪、职业道德、法律知识和社会适应等。专业知识技能根据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能力要求,如生产管理岗位须具备的能力包括:生产计划编制与安排、现场管理、生产调度、设备管理、库存管理、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等。
企业班组管理正是基于基层管理岗位能力分析创新开设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核心课程。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管理学、心理学、环境学及生产设施设备等相关知识,及时有效的获取和处理各类信息,准确把握班组生产现场现状,制定班组作业标准、工作流程、规章制度和应急预案,配备生产必要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具备从事企业基层管理工作的综合职业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通过该门课程内容“班组现场5S管理”的学习,借鉴现代企业管理“5S”管理模式和理念,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职业意识,使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脚踏实地从身边小事做起,在创造令人心旷神怡的学习、生活环境的过程中培养对持续学习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提升学生们的职业素养,缩短学生在企业的适应期,增强他们的职业竞争能力。
2 企业班组管理课程建设
2.1 课程简介
2007年,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工商管理系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被评为自治区级优质专业,为此工商管理教研室制定了优质专业建设方案,提出了改革与调整专业核心课程的计划。对部分用人企业和学生进行专业调研分析后,经批准,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在2007级教学计划中创新增设了企业班组管理课程。
企业班组管理课程从我国企业班组管理的实际出发,针对班组的重要地位和班组管理的工作特点,详细介绍了班组长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并结合制造型企业的特点,重点讲解班组管理从理念更新到实务操作的诸多方面,包括班组人员管理、团队建设、计划管理、现场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库存管理和安全管理等。将企业员工的工作理念、工作技能等知识技能通过课程融入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当中,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具有高度敬业精神与职业操守的优秀人才。
2.2 教学内容设计
2.2.1 教学设计
根据课程的培养目标和企业班组管理职能来设计课程教学。在设计过程中,首先对班组长(制造型企业)岗位能力进行分析和归纳,然后对班组作业流程和工作任务(管理职能)进行分解,归纳出典型工作任务,最后按照职业能力和企业班组作业流程的要求,开发和设计学习情境,选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2.2.2 内容选取
在对教学内容的选取时,遵循以下四个原则:(1)符合《企业班组管理》的课程目标;(2)满足企业班组长岗位能力要求;(3)遵循企业班组作业流程要求;(4)参照职业、行业标准。因此,归纳了7个学习情境及相应的学习工作任务如下表1所示。
表1企业班组管理教学内容
本课程总课时为56学时,理论教学占28学时,实践教学占28学时。教学重难点体现在:班组人员管理和团队建设、生产现场5S管理。
2.2.3 教材建设
由于该课程属于创新开设的课程,暂时没有比较合适高职学生学习的教材,课程目前使用的是由工商管理教研室老师编写的课程讲义。经过近四年的教学实践,课程教材及相关教学资源正得到逐步完善。
3 工商企业管理课程设置思路
工商企业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对此类人才的培养,更应突出其实用性特征,就必然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以职业岗位能力和专业素质培养为特色,实现就业与岗位的“零距离”对接。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但现行课程体系下培养的学生不适应市场和社会需求。因此,必须对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其思路是:
3.1 课程设置应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
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在课程体系设计上,应充分考虑区域经济对人才的需求特点,及时了解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向,加强岗位能力调查分析,及时、合理地调整培养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逐步形成独特的办学优势与办学特色。
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启动和发展,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泛珠三角区域协作的深化和承接东部产业的大背景下,区域内中小企业的数量会急剧增加,对人才的需求也进一步扩大。而这些中小企业当中又以加工贸易企业居多,生产一线员工普遍缺乏系统的管理知识培训,因此企业大多愿意招聘经过系统学习的高职院校毕业学生,到基层锻炼培养成为技术能手,再担任生产一线管理职务。基于对广西区域经济发展与本专业的毕业生以及企业部分管理人员的调研与走访,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创新增设了企业班组管理课程作为专业核心课程,旨在为企业输送具备一定职业素养、持续学习能力和管理知识技能的班组长和生产线长,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同时,针对部分学生不愿意到企业基层工作的情况,还应开设相应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念,满足企业人才需求。
3.2 课程设置应与岗位能力需求相结合
就企业生产一线管理岗位而言,须具备相应的能力(上文已有所阐述)。因此企业班组管理课程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选取及教学方法的采用上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相应能力,比如“结合顶岗实习工作谈谈假如你是班组长”的讨论,开展宿舍5S运动等。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企业班组管理的基本知识与方法,熟悉了企业基层管理的基本技能及作业操作的基本原则与程序,具备了一定的职业素养,毕业后部分学生也走向了企业班组长岗位。由于课程开设时间不长,对学生岗位能力培养的作用评价尚需进一步论证,因此,对于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也在持续进行中。
3.3 课程设置应与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相结合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强调要“注重培训受教育者的专业技能、钻研精神、务实精神、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一大批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应用人才。” 作为“以学生一毕业即可上岗”为教学目标的高职院校,毕业生获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便显得尤为必要。而对于什么都学,什么都不精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而言,在职业资格考试方面却显得比较迷惘。考什么,怎么考常常是学生们向笔者咨询的问题。因此要解决以上问题,就必须将“职业资格(技能) 证书”考试大纲和国家职业标准直接引入到高职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中。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可根据不同的方向设置不同的考证制度并开设相应的专业选修课程,如人力资源管理(可考取人力资源师),市场营销(可考取营销师)等课程,让学生根据职业生涯规划自行选择学习。同时,对于教师来说,将职业资格培训纳入课程体系,必然要求教师具有培训资质,进一步推动教师去考证,获得培训资格。这必会促使更多的教师达到“双师”的要求,推进学院师资队伍建设。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生管理 中国 芬兰 比较
21世纪国家之间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中国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特别是积极发展高等教育事业。芬兰已经将工作重点转向培养人才的学校,多次在全球竞争力国家排行榜中名列前茅。
学生管理工作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学生管理工作在高职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现状
(一)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体制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体制与高等院校基本相同,采取校、院二级管理,由校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校学生工作部开展相关工作;各学院党支部书记主持该学院学生工作,辅导员开展相关工作。
(二)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职能
主要职能有:负责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档案管理、宿舍管理、人身财产安全管理、校园文化活动指导等,而高职院校特有的学生管理职能有学生实习期间的实习管理工作、学生实训时的安全管理等。
(三)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特色
1.对学生实行分段式管理
根据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内容的特点,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按照学习时间的划分,对学生实行分段式管理。通常分为学习期管理、实习期管理及就业期管理。
2.采用校企合作管理
高职学生的培养与本科类院校的培养不同的是高职以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除了在校内开设实训基地外,学生要去企业实习、实践。这段时间的学生管理工作具有高职特色,即采用校企合作管理。
3.对学生采取分层式管理
高职院校的招生有3种类型:自主招生、三校生高考及秋季高考。复杂的生源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特色与挑战,不同类别的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背景和社会经验也有很大的区别,高职院校要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即采取分层式管理。
二、芬兰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现状
(一)芬兰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体制
董事会与校长共同对多科技术学院进行全面管理,顾问委员会在必要时也会参与其中事务。在组织构架上,采用一级管理,由学校的副校长负责“学生指导”的工作,学生指导面对该校区的所有学生,学生没有指定的学生指导,可以在办公室内预约或者发邮件给任何一名指导老师,咨询自己的问题。
(二)芬兰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职能
芬兰国家教育委员会在国家核心课程中规定了“学生指导”的具体目标,这些即主要职能:能充分向学生提供教育培训的相关信息;提供学生职业规划、择业、创业相关的信息和体验;提供学生个人指导,并指导学生制定个人学习、生活及职业规划的计划;提供学生所学专业的课程和职业信息。
(三)芬兰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特色
1.以学生为中心,全员参与学生管理
在管理中,芬兰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改变了传统的教和学的模式,即单向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理念,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线,学校的管理工作由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后兼任。
2.在师生关系平等中实现管理
在芬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学生可以与教师约时间进行交流,教师也会从专业的角度给予学生帮助。学生管理者与学生的关系相当密切,但不影响管理。这种管理既体现了管理的公平性,也不影响管理的职能发挥。
3.采用校企合作管理
在芬兰,企业的工作人员会参与学校的课程设置、授课和实习方案制定等,加入职业元素。学习的后半段时间中企业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的机会,企业的工作人员在工作环境中对学生进行指导。双方互相交流沟通,能够无缝隙衔接,做到全覆盖管理学生。
三、中芬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比较
(一)中芬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组织机构的差异
在中国,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是以党政合一的二级管理为主,由校党委负责,由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具体负责工作的开展。在校内设立学生工作部,开展校系两级分层管理,逐层上报。而辅导员则是学生的直接管理人和管理上的第一负责人,对学生开展学生管理工作。
而芬兰,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以一级管理为主,由副校长负责学生指导部门,其中每个校区只有一个学生指导部门,平均每200个学生分配一名学生指导,但是学生不固定某个学生指导。授课教师也可以参与到学生的指导工作中去,形成全员育人的模式。
(二)中芬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主要职能的差异
在中国,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职能比较“宽”,涉及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管理以及学生日常事务方面的管理。例如学生谈话、学生思想动态排摸、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思想政治课程教育、奖学金助学金管理等方面的管理。
在芬兰,高职院校的管理在管理职能上主要负责学生的日常事务管理以及职业规划和心理方面的帮助。例如授课教师进行学业方面的管理、奖学金助学金的行政工作、招生方面、心理健康、职业规划等。
(三)中芬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管理理念的差异
在中国,高职院校在思想上的学生管理方法主要以强压式为主,以教师为主导。校方在学生事务方面的管理主要以行政命令为主,缺少服务意识。管理理念方面,中国教师比较崇尚于交谈、沟通为主,甚至于对学生的教育会牵涉学生的父母、家人。
在芬兰,高职院校在管理方法上是以学生为本,服务为主导。在芬兰推崇学生自我管理的制度,在行为规范、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上,从义务教育阶段起就开始实行自我管理。在管理理念上,芬兰教师是以网络为主、交谈为辅,完全实行自我管理,学生对自己负责,不牵涉其家庭。
本文以高职学生管理为研究内容,以我国与芬兰两国的高职院校为比较研究对象,通过梳理学生管理中的现状、特色等,比较我国与芬兰高职学生管理的差异,以期为中国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改革提供新的理论和实践思路。
【参考文献】
[1]檀慧玲.高等教育在芬兰国家创新体系中的角色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10(5):77-80.
关键词:人才;计划经营管理;轨道交通企业;安全管理
一、创新管理模式,加强管理机制的完善
建立与新组织架构相配套的管理模式,遵循“集放权有度、责权利对等”的原则,实现“放得下、管得住、经营好”的公司治理效果。整体上,运营管理体现三大取向。一是领导决策上,体现“集中+分布型”。运营组织的整体层级和幅度设计,要保证重大决策的集中和全局运营的管控性,同时充分体现网络化运营阶段,作业体系的分布性。高层分工更强调所负责部门单元之间的业务互动性、技术共通性或资源共享性。在统一流程和标准的基础上,尽可能加大各业务节点的自主性,同时配套更严格的绩效评价和激励机制。二是职能管理上,体现“服务+平台化”。转换职能部门管理思路,从支配式到引领式,从考官型到教练型,从链条化到平台化。职能部门立足于公司发展战略,研究建立专业化的职能服务子平台。包括综合、企管、人事、财务、技术、安全等,逐步建立起相关领域内体现专业性和规范化的工作平台。在管理子平台上,分别实现调研规划、制度建设、工作部署、绩效评价、职位聘免和能力培养等。三是日常工作上,体现“规范+创新式”。以标准化作业为运营安全的前提基础,以开放式创新为运营发展的必由之路。新运营模式立足规范化,实现运营目标、质量可控,同时鼓励学习创新,开放交流,发挥每位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加强人才管理,重视培训体系建设
持续优化“三定”工作,对人力资源进行优化调整。定岗,要适当归并相关性强的作业内容,试行一岗多职,促进一人多能。定编,在整体编制框架内,保证不同线网阶段、不同专业领域和不同层级上的适当弹性。定员,细化职责分工和能力、绩效要求,关注团队协作中的性别、年龄及个性组合。结合地铁运营业务,开发胜任能力体系和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系统;规划和开展“学习型企业”建设,实施问题管理和课题攻关,逐步开发和共享地铁运营管理“知识仓库”。在集团培训中心规划指导下,加快自主培训体系建设。开发应用包括“学习地图、培训师、培训课件、培训机制”在内的整体培训工作体系,加快培训基地建设和培训、测评条件的建立。适度开展委外培训。至2021年底,初步形成对外培训服务能力。
三、加强安全管理,重视日常维护
全面规划、组织和监督、评价地铁运营安全、保护和保卫工作。运营分公司需要注意加强管理,面向集团进行安全责任书的签订,并且积极承担相应的安全责任,重视安全维护的工作;各业务中心、部门需要面向运营分公司进行安全责任书的签署,并且能够在发展的过程中主动承担相应安全责任。坚持生产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加强安全,安全生产各级需要保证主要负责人能够亲自抓管理,细化故障排查、应急响应及设备安全等安全技术标准及安全作业标准。与此同时,还需要注意加强民主建设,警惕长官意志、形式主义,防止部门意识和职责懈怠的发生。紧抓“人员因”安全管控。在管理的过程中,加强员工安全意识教育,安全技术培训和应急能力培养。防止乘客危害安全行为,控制大客流因素导致的不安全风险。把好“设备因”安全管控。提高设备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对于管理初期出现的相对粗放的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对维修管理机制进行创新,逐步转变传统的维护方法为TMP(全面生产维护)和RCM(可靠性为中心的维护)相结合的维护模式,在管理的过程中注重细节,提高管理的效率。加强“环境因”安全管控。结合封闭型作业和服务环境,特殊天气或其他自然灾害等环境因素,针对性细化预案,强化应急处置机制。
四、提升服务质量
1.提升服务指标
根据今后各年度运营线路规模和条件,研究确定相关运营服务指标的质量目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指标项:列车正点率、列车服务可靠度、有效乘客投诉率、有效乘客投诉回复率、乘客满意度、服务设施设备(售票机、进出闸机、电梯等)可靠度等。所定指标的目标值,一方面应体现运营水平和服务质量的逐年提升,另一方面在规划期末相关指标达到成熟型地铁运营公司的服务水平。
2.提升服务体验
为留住客流、吸引客流、创造客流,要提高服务质量,不断完善服务设施,确保基础性安全便民设施及时优质到位;推动公交一体化建设,创建城市公共出行公交枢纽,方便郊区市民的出行;持续优化客运服务流程和服务机制,同时更加重视培训和优化地铁客运服务人员的仪容仪表、服务语言、服务态度、行为举止,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业务水平。
五、加强信息化建设
基于集团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主动作为,加快运营业务信息化系统的建立和完善应用。运营信息化重在应用,将业务流程和标准内嵌其中,以支撑线网调度和安全运行为前提,以设备管理和项目管理为基础,全面支持办公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党建管理等,逐步建成功能齐备、互联共通的综合管理信息化平台。持续完善运营业务和管理信息系统,在应用和维护上更为成熟和稳定。提升客流规划能力和水平,结合城市居民分布与出行路线,考虑区位功能建设、季节、重大活动等多种动态因素,增强客流预见性和引导性能力。
六、结语
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轨道交通企业一定要注重管理效率,在发展的过程中为了提高竞争力,增强总体实力,必须要注重开展经济活动,因此,企业加强经济管理是至关重要,只有加强管理,重视创新才能够提高管理水平,及时的改进当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积极落实相关措施,提高企业形象,提高企业运营效率。
参考文献:
[1]骆志毅.轨道交通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意义与策略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11):223-225.
关键词:统筹管理程序;本专科护生;实习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11C-0082-02
实习教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达到高层次、高水准的实习效果,如何在现有医疗资源配置及教学配置的基础上优化护理带教实习,使实习带教程序不断优化与再设计,从而达到兼顾临床因素、实习效率的原则,一直是护理管理者(和或教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统筹法是一组整体统一筹划分析的管理理论,近年来正被逐步用于护理管理模式,本文将探讨统筹管理程序对完善本、专科护生实习教学管理中的作用,以期为护理教育的改善提供借鉴,具体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资料来源
通过整群调查方式,将我院进入实习程序的本、专科护生整群纳入研究资料,所有纳入人群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二)方法
1.调查工具。
调查分两次进行,分别于实施统筹管理程序前及实施后进行,具体包括本科室住院患者对护生实习期间护理满意度的评价及护生本人对当前带教管理模式的自主评价。调查问卷为研究者在参考相关文献基础上自行设计,经我院专家评审调整、修改后通过并进行预调查,具有一定的信效度。(1)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调查表:该调查表包括6个维度和若干分项构成,分别为护患沟通(共4项)、服务意识(共5项)、技能实践(共3项)、关爱行为(共3项)、健康教育(共3项)和心理支持(共4项),实行打分制,采用likert 5级评分,5分为非常满意; 4分为满意; 3分为一般;2分为不满意;1分为非常不满意,再计算总分,得分越高提示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越高。(2)护生对实习管理模式的自主评价问卷:内容包括5个维度,20个分项,即管理效率(共5项)、实习劳动强度(共4项)、职业目标及策略(共3项)、教育公平性及科学性(共4项)及职业生涯规划(共4项)5项,采用likert 5级评分,其中“完全符合”为5分;“符合”为4分,“一般”为3分;“不符合”为2分;“完全不符合”为1分。
2.调查方法。
征得调查对象同意后,由研究者向调查对象进行统一指导,说明研究意义和目标要求,实现调查对象对问卷的高度理解后,采用无记名形式。问卷由调查对象自行填写独立完成,研究者做好现场质量控制并当场收回,剔除无效问卷后进入统计程序。
3.统筹管理程序具体措施。
(1)在明确护理目标的基础上,全面研究和综合考量本、专科护生的整体状况(年龄结构、能力结构、知识结构),结合病房的实际需要,以患者为中心,从多方位、多途径、多视角出发,从人员、环境、设施、人文关怀、基础干预5个方面进行管理分析,明确护理带教滞纳环节及一切不良风险苗头,根据统筹法原则,重新制定并审核现行实习过程中护理教学管理流程及路径。(2)从“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学生还给患者”的角度出发,对目前具体教学进程、管理架构进行重新安排组合,对各方面因素(治疗、护理、医生、护士、患者、家属)进行兼顾;结合护理实际对护生临床任务、教学任务指标赋予权重值,认真分析实习工作量、教学分配率等指标,合理计划、补充资源,做到突出实习重点、教学重点,杜绝管理缺项和空白点,以保证实习效果和临床效果。(3)进一步增强实习带教中心理活动调适的效果,要注重通过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和需求,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实习、正确对待临床现状,消除心理目标与临床实际间的隔阂,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对复杂临床特点的理解和应对水平,保证实习效率和有效性。(4)在实习进程中,在对专科疾病的护理路径进行优化的基础上,要实行教学活动的“限时服务”和“操作前移”, 尽量缩短护生与临床脱节的等待环节,要在教学顺利开展的同时,确保各项治疗措施的及时准确执行。对临床中治疗复杂、治疗量大、治疗过程长、遵医行为能力低的特殊患者,带教老师要重点干预尽可能设计最佳的带教,如采取集中讨论,样本式处置,分派资深教师实行一对一指导等方式,以使护生能力得到提高、临床工作效用得以增进。(5)严格带教环节的秩序性和标准化,进一步完善教学流程管理,根据病房特殊性重建教学侧重点,明确学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病区内部每天至少进行一次小范围授课、每周至少进行一次大范围专训。(6)根据护生群体临床能力的薄弱环节,建立完整的带教质量控制链,注重发挥带教老师的系统功能和个体责任,避免护生的非专业性劳动;护理部要组成一定数量的质量圈,对实习中已知或可能风险的防范机制(如药物配制流程及危机处理预案等)进行分析和评估,资深教育专家和实习管理责任人定期抽查并集中指导,及时分析、讲评教学情况并严防护生差错事故的发生。
(三)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通过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均值的比较采用t检验,P<0.05或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 实施统筹管理程序前后,住院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调查(表1)
表1 护理满意度的调查结果(x±S)
维度项 实施前 实施后 P值
护患沟通 10.52±3.67 13.52±5.67 0.031
服务意识 13.71±4.51 17.71±4.32 0.037
技能实践 10.25±4.62 12.25±5.62 0.164
关爱行为 9.54±5.39 13.54±4.66 0.021
健康教育 8.16±2.74 15.16±6.74 0.002
心理支持 8.23±3.44 11.23±5.09 0.270
总分 60.28±11.62 81.04±12.18 0.002
表1显示,实施统筹管理程序后除技能实践与心理支持两个维度与实施前得分差异不显著外,其他维度及总分均有显著提高(P<0.05或 0.01)。
(二) 实施统筹管理程序前后,实习护生对当前实习管理模式的评价(表2)
表2 护生对当前实习管理模式的评价结果(x±S)
维度项 实施前 实施后 P值
管理效率 17.19±4.79 22.13±8.13 0.001
实习劳动强度 14.01±6.15 19.27±6.08 0.032
职业目标及策略 12.58±5.58 18.61±7.22 0.029
教育公平性及科学性 14.07±5.31 19.42±7.56 0.014
护理职业生涯规划 13.34±4.20 17.68±5.47 0.043
总分 72.61±17.25 95.02±18.23 0.000
表2显示,实施统筹管理程序后,护生对当前实习管理模式的自主认可程度大大提高,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或 0.01)。
三、讨论
护生临床实习是课堂教育的继续,是学生从教室走向临床岗位的一个过渡时期,护生临床实习期的最基本任务就是通过临床实务、教育和培训计划,将基础知识与临床实践结合,最终内化为临床职业认知和能力。医院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而制定的实习的方向、时序及每一步骤的安排都被纳入实习教学管理的范畴。然而临床护理工作是一个持续、动态的连锁过程,事务性、变化性极强且具有一定风险,既要在紧张和满负荷的临床工作中按部就班地合理完成护理计划以满足患者的需要,又要成功地实施教学任务以完成护生带教计划,对医院护理管理部门及具体教育者个人而言,都是一种较高的综合考验;探索新的实习模式,开展新的带教管理程序,使教学质量和护理实效都进入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已成为医院护理管理的中心课题。
本研究在利用统筹法指导实习教学方面筛选出了一些有益的内容,本组研究中,我院护理管理部门根据科室内部的现实状况以及学生的实际需要,遵循规范――创新――再规范――再创新的管理思路创新实习管理。管理试点启动后,在日常的实习管理中,改过去传统意义上的“宏观定性约束式”的实习管理为“微观精确定量”的统筹实习管理,将实习目标、任务进行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再设计,通过内部不断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实现实习程序的优化;在教学中,根据临床护理需要编排教学任务导向,重视教学方法的研判和改进,将病房内部纷繁复杂的护理任务与实习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并不断定位更高的标准。统筹管理程序下,我们看到,科室医疗资源进一步优化,教学缝隙进一步弥合,实习任务安排更具合理性,知识本位的教学模式逐渐转变为能力本位的教学模式,缩小了教学与需求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投入临床实务更加积极主动,学生在复杂的临床环境中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对医嘱的执行力和把握更具规范,不但学习效果显现,客观上工作效率也得以提高,护理缺陷得以减少。研究结果显示:统筹管理程序实施后,住院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提高明显(P<0.05),同时,护生对现行实习管理模式认可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显示应用此方法在管理创新方面收到了一定效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在实习教学中应用统筹管理程序,是保证护生实践能力及工作效率提高的重要基础,对提高实习效果,降低护生实习风险具有重要价值,可为教育管理改进及标准化提供依据。然而因研究者能力的制约以及临床的不确定因素,统筹管理程序的部分内容仍有待细化和改善,今后仍需不断根据科室情况及学生特点提出新问题,以超越本文的局限。
通讯作者:刘爱云,女,(1962.10~),副主任护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参考文献:
[1]弗雷德里克・泰勒.科学管理原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2]孙璇.新型岗位管理模式在ICU护士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7).
[3]黄莉莎,李亚洁.护士时间管理倾向与职业倦怠相关性研究[J].护理研究,2015,(7C).
[4]雷秋鸣.教学资源统筹与服务柔性化及包容性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6,(22).
[5]苏洁.小议我国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的发展方向[J].科技创新导报,2010,(6).
[6]余素英.累计考核管理模式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4).
关键词:流失率 忠诚度管理 忠诚度导向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2-244-02
加油站是劳动力密集型的服务型行业,对员工的稳定性要求比较高。但是,近年来的用工现状表明,广东地区加油站员工流动性较强、流失率偏高、忠诚度偏低。拥有一支忠诚的加油站员工队伍,不仅可以提高现场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而且还与企业的持续有效发展息息相关,因而加强员工忠诚度管理就显得迫在眉睫。
一、强化忠诚度管理的必要性
加强员工忠诚度管理,可以带来“两降低、一提升”的积极效应,好处是实实在在的,其必要性也是显而易见的。一是降低管理成本。相对稳定的员工队伍,必然使企业避免身陷“招工、培训、上岗、流失,再招工、再培训、再上岗、再流失”的怪圈,从而节省了费用、时间和精力。就招工环节而言,首先要在报纸或网络招聘信息,或到学校和劳动力市场提出用工意向,其次要从应聘者中筛选出合格人选,最后还要组织笔试和面试。就培训环节而言,要设立专门的职能机构,提供相应的培训场所,配齐专、兼职师资力量,还要编印成套的教材。如果摆脱了这些日常事务的困扰,必然会降低管理成本,也会相应地提升经营能力和盈利水平。二是降低安全风险。成品油具有易燃易爆特点,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老员工和新员工在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两个方面都存在差别,一般来讲前者优于后者。一位在加油站摸爬滚打多年的熟练工,长期受到公司安全文化的熏陶和相关知识的培训,其事故防范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应该会强一些。员工上岗时间越短,潜在的安全风险就越高。员工流动越频繁,对安全管理带来的不利影响就越大。忠诚度较高的员工,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从而降低了加油站的安全风险。三是提升核心竞争力。开展忠诚度管理,可以从三个方面提升核心竞争力。一方面,可以相应地提升员工队伍的综合素质,也就是提升团队的整体战斗力。二方面,可以相应地提升企业文化的内涵和影响力,也就是提升企业的软实力和巧实力。三方面,可以相应地提升顾客的满意度,也就是提升企业的品牌竞争力。只要拥有素质过硬、忠心耿耿的员工队伍,拥有以人为本、互惠双赢的企业文化,拥有需求稳定、关系密切的客户群,企业就会在激烈的市场搏杀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影响忠诚度的内在因素
影响员工忠诚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忠诚度的高低是内外因双重作用的结果,但内因是主要的。只有多从内部查原因,才能真正做到拴心留人。一是成品油零售业管理链条长,双向沟通往往不顺畅。加油站点多面广,管辖范围大,诸多指令随着监管半径的延长而逐步衰减。培训需求、人员调配、设备故障维修等一系列问题,在上报和处理两个环节上存在着时间差,极易引发基层员工的误解和不满。至于员工面临的实际困难及情绪困扰,管理者更是难以有效“触摸”。要想提升员工的忠诚度,就要及时、全面地掌握其所需所求、所思所想。管理者因为忙于日常事务,与加油站员工的交流时有时无,对基层的服务不冷不热,常常是心到手不到,想得到却做不到。二是工作量大、安全风险高,基层员工身心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加油站员工除了要负责整座油站的安稳运行、做好各种日常管理和纪录之外,还要应付繁多的检查和严格的考核,以及负责保管货款等,承受的身心压力之大可想而知。更有甚者,他们还要面对正常工作之外的压力――不良顾客不交钱就走人的恶意“跑单”,时有发生的偷盗案件以及精神和身体的意外伤害,等等。这些因素不断地叠加在一起,可以说是织成了一张严严实实的压力之网。弦绷得太紧,断弦的可能性就增大。心弦长期得不到适当的舒缓,员工流失的风险也就随之升高。三是希望与现实存在一定距离,容易形成较大的心理落差。年青人都想干一番事业,但是加油站这片小天地比梦想之中的大舞台显然狭窄得多。不少员工因此对前途产生了疑问,形成了所谓的“剪刀差”,觉得自己的人生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实现,福利待遇顶多也就是“还过得去”。内部管理一直处于摸索和调整之中,还有不少地方需要细化和完善。例如,用人环节还存在一定的随意性,晋升通道还有不顺畅之处,职业前景的吸引力还不够大;再如,收入与付出还不完全对等,分配和考核还不完全公平,制度的刚性有余而“人本”的柔性还显不足等。如何把握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度”,是管理者必须面对的一个紧迫考验。如果不能及时化解这些难题,加油站员工自然会见异思迁,忠诚度也高不到哪里去。四是人岗匹配性还不强,为“不忠”留下了祸根。对加油站岗位缺少实用性分析,而是盲目地引进高学历人员,使其日后产生较强的失落感,从而埋下了严重的流失隐患,形成了“走了招、招了走”的恶性循环。不少“素质过剩”的员工到加油站“屈就”,本来就是抱着骑驴找马的“走着瞧”心态,有意无意地把加油站当作一块跳板,迟早都要寻觅机会另谋高就。所以,招人的原则应该是:不一定要最好的,但一定要最合适的。
三、提升忠诚度的针对性措施
对高流失率带来的一系列后遗症,管理者要有清醒的认识,要把员工忠诚度管理当作一件大事来抓。首先,切实改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只有补齐这两块加油站自身的短板,才能从根本上消除流失的内部诱因。一方面,要大力推行人性化管理思路,切实解决基层员工的食宿和娱乐等问题。比如,可以在有条件的加油站种植小菜园,从而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并改善生活条件。二方面,要着力改进作业、休息环境,减轻员工的劳动强度,从而弥补油站“半露天”作业之先天不足。尤为重要的是,要严格落实劳动保护制度,配齐工作鞋、手套等各种必需的劳保用品,为员工安排职业卫生体检;要进一步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大自助加油的推广力度,从而提升加油站员工的劳动效率等。其次,切实强化职能部门的监管能力。即使油站远在百里之外,也要让其处于掌控之中,从而随时了解员工的迫切需求和思想动态。对有辞职意向的员工,要及时摸清其离职的原因,并真诚地予以挽留。如果对加油站监管不到位,对员工的喜怒哀乐不知情,结果必然是放任自流、人心涣散。这里所说的监管是正面的关注,而不能搞成带有对立成分的监视或者打压。管理者要正视员工所承受的生活、工作压力,认真倾听员工的呼声,帮助员工减负解压。第三,切实规划好员工的职业生涯。大力弘扬以忠诚为荣的良好氛围,对全员实行忠诚度排序管理,并且明确告知他们:忠诚最终会有回报。当高一级岗位出现空缺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提拔工龄较长、忠于企业的那些员工。这就是职业晋升的工龄要求或忠诚度导向。对任何员工而言,每一次岗位调整都事关重大,这或许就是他们“忠心不改”的精神支柱。近年来,公司每年都对加油站员工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在理论和实操两个方面对员工的技能进行综合测评,并由低到高分为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五个类别。要获得每个类别的职业资格证书,除了通过相应的理论和实操考试之外,还要具有若干年不等的本企业服务年限。这就是职业技能鉴定的工龄要求或忠诚度导向。第四,切实完善绩效考核和薪酬分配体系。如果员工认为自己的付出与收入是对等的,就会对现状满意。所以,结合实际完善绩效考核和薪酬分配体系,让员工找到一个心理平衡点,对提升其忠诚度至关重要。公司以忠诚度为导向,曾经设立过阶梯式工龄工资,工龄工资按照每月30元、45元、60元、75元、90元的标准逐年递增,一年起步为30元/月,五年就达到90元/月。对取得初级工直至高级技师任职资格的员工,分别给予每月40元、60元、100元、200元、500元的技能补贴。高级技师取证难、名额少,但补贴高、诱惑力大。管理者对任何流失个案都不可掉以轻心,必须从绩效考核和薪酬分配的角度去查找并分析其中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