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营运能力;指标分析;改进措施
营运能力是指通过企业生产经营资金周转速度的有关指标所反映出来的企业资金利用的效率,是企业资金的运用能力,反映企业资产管理水平和资金周转状况。企业生产经营资金周转的速度越快,表明企业资金利用的效果越好,效率越高,企业管理人员的经营能力越强。
一、主要指标分析
吕梁市开新宇超市成立于1996年,经营方式主要以批发零售为主,有大量现金销售。因此为便于分析,本文只收集了资产负债表中资产的相关数据以及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收入及主营业务成本的相关数据。在利润表中将主营业务收入视为营业收入,将主营业务成本视为营业成本,且仅从营业周期、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五个主要指标做一一分析。
二、针对数据分析提出的问题
1.对现金流的管理
从所收集的2011年和2012年的数据来看,该超市在2011年期末库存现金较年初骤降,但通过2012年的重新整顿以及各部门的调整,工作效率显著提高,各方运转颇有秩序地加快开展,又有各项营销计划的实施,使得在2012年度末,该超市的库存现金有了显著的提升,说明在2012年,对该超市使用的各项现金流的管理措施是可取并有效的。
2.存货的管理
开新宇连锁超市因其分部达八家以上,必然拥有数额巨大的存货量,这既是它未来顺利发展的保障,也是其产生各种风险的主要来源。从目前开新宇超市的管理现状来看,它的存货持有数量是比较稳定的。但是同2012年相比,2011年的存货周转率较低,这与它在2011年度为降低采购成本和利用商业折扣而大批量采购各种产品有关,后因同一年度,本地区居民对这部分产品的“不买单”而导致该大批量进入该超市的产品产生滞销;还因投机性目的而囤积了一些存货而等待有利时机出售获取高额利润而使得存货积压。因此使得在2011年度存货周转率相对2012年度较低,而2012年该超市采取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及方法使得2012年度其存货周转率又缓慢加快。
3.应收账款的管理
在所有的非现金资产中,应收账款是最容易变为现金的。该超市与各大企业以及事业单位的合作也渗透了信息化的影子,比如在重大节假日一些企业或事业单位会购买大量的超市购物卡当福利发放给企业员工,而款项却没有进入该超市的银行账户,因此而形成的该超市的应收账款,也会增加应收账款额。从表中数据来看,2012年年末,该超市应收账款增加,一方面表明其营业利润的增加,但是是否能够及时的收回还是未知数,这需要有有效的政策来操作。
4.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的具体考察有欠缺
考察企业营运能力的指标中,主要是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企业总资产中除了日常周转使用的流动资产外,还应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主要的资产。开新宇超市发展十六年,在离石区有口皆碑,这是一项隐形的资产,可视作该超市的商誉,均应作为考察评价的指标。
5.对人力资源没有进行有效的评价
一个企业劳动的主体是智力劳动,开新宇超市,它的销售人员的态度和他们满足顾客需要的能力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该超市的销售收入。而在计算各项指标时,只是单从账面上得出的数据来计算并分析该超市的营运能力的好坏,从广义上来看的话,该超市员工的素质也对其整体的营运起到一定的作用,所以忽视人力资源的评价难免有失偏颇。
三、提高该超市营运能力的相关措施
1.对存货进行科学管理
该超市为大型超市,存货的种类、数量都很繁杂,而且每天的存货进出都很快,因此弄清楚存货都包括哪些项目,以及这些存货项目已保存了多长时间是做好存货管理的第一步;之后每日进行一次的存货盘点,应该尽量减少存货损失,提高存货的质量;严格明确存货的范围;适度控制存货的数量;还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功能来对存货进行有效的管理以减少记录等方面的繁杂。此外,明确仓储人员的职责分工也极其重要,这样就不会在每日有大批存货到达时因分工不明确而导致无法及时盘点记录,影响超市整体的运营。
2.完善信用政策,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
对应收账款进行经常性的分析。重视信用调查,如对于经常往来的客户与偶尔往来的客户应该分别确定不同的信用等级,再根据这些不同的信用等级确定赊销额度;制定一套合理的收款策略,可以每月或每周都对应收账款进行检查以尽早确定有拖欠行为的客户;还有诸如对能够迅速付款的客户给予现金折扣等鼓励性优惠,而对拖欠货款的客户加收额外的利息等。
3.做好企业现金流的管理
对于开新宇这样的大型连锁超市,每天都会有大量的现金收入与支出,要使现金的收支在数量上和时间上相适应相衔接,就必须对它进行全面严格的管理。首先必须按照国务《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使用现金;其次,建立健全本超市现金收支业务的会计处理程序和内部控制制度,保持均衡有效的现金流;第三,利用计算机的方便快捷对每日的收支逐日逐笔进行严格核准登记;第四,可以设立内部银行,进行企业内部日常的往来结算;还可以发展推广本超市的会员消费制度等,都是对现金的有效管理。
此外,引进优秀的企业管理人才,充实本地的人力资源,对员工进行定期的培训,不断学习新的高效的管理办法,提高服务质量,开展一些促销活动,学习世界优秀连锁超市比如沃尔玛的管理经验并建立交流沟通也是提高公司营运能力的一些可取的方法。
四、总结
通过对上文中开新宇超市营运能力五大指标的分析,大致对其营运能力有了较为明晰的了解。在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后,可以清晰地看到与2011年相比,开新宇超市在2012年各大指标均较上年有所提高,可以粗略地得出该超市近两年来营运能力是逐步增强的;在后期的实践调查过程中,发现该超市对存货以及应收账款的管理比较科学,虽然也存在某些方面的不足,但并没有很大地影响该超市的整体发展。若要继续保持这种态势,必须加强各个方面的管理水平,坚持“走出去”、“引进来”战略,与优秀企业进行交流学习,提高管理人员及员工的素质,这样才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杰斯汀隆内克.小企业财务管理[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49.
[2]林世怡、林华.财务报告和分析[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199-200.
关键词:营运能力 营运能力评价指标 局限性 优化对策
一、企业营运能力分析的相关概述
企业营运能力就是企业经营运作的能力,是企业为了得到更好的生存发展从而对已有资源进行优化利用的能力。能力越强,表明企业对自身资源优化配置的效率越高,同时企业的获利能力就越强。具备良好的营运能力是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站稳脚跟、谋求长足发展的基础。
而营运能力分析则是对企业这种资源优化配置能力的深入解读,企业试图通过营运能力分析发现、解决在运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判断运营状况对企业当前和未来发展的影响。它为企业管理者对资本收益能力、保全程度、风险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提供了更好的评价依据。目前的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一般是通过对相关财务数据的采集、整理、计算从而形成一定的评价指标,然后依据现有的行业平均值进行参照对比分析,从而判断企业营运能力水平的高低。
二、企业营运能力分析的局限性
(一)企业营运能力分析的内在局限性
1.差异化的会计核算方法影响了评价指标的准确性和可比性。根据现行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企业可以依据自身的特点和经营发展需要选择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而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则会产生差异化的财务数据,这会使评价指标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受到影响,还会使会计核算方法的可比性受到影响。例如在计算企业的存货周转率时,如果企业采取了不同的存货成本计算方法,就会产生不同经营成果的财务报表,进而影响指标的准确性。存货成本计算方法的不同对销售成本和期末存货价值的计算有着直接的联系,采用“后进先出法”计算的存货周转率会因为该方法中存货的数值大于采用“先进先出法”计算的数值,从而使得存货周转率虚增,其准确性和可比性下降。
2.数据本身的局限性以及来源的单一性。通常情况下企业进行营运能力分析时所采用的数据仅仅局限于从企业财务报表中获得的数据,而财务报表中的数据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种数据自身的局限性会被随即转嫁到企业营运能力分析过程中,导致相关评价指标也具有了相应的局限性。例如在计算应收账款周转率时,数据来源于企业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进行对比得出数据。但是财务报表中一般只列示期初、期末余额,而我们一般会取两者的平均值,这就会忽视那些销售易受季节影响、经营波动较大的企业。除此之外,现有的企业营\能力评价指标往往都是将企业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中的相关数据进行捆绑式的分析,然而资产负债表反映的是特定日期的时点值,利润表反映的是某一经营周期内的时期值,而这一时点值可能是整个经营周期的一个低点。所以利用这种捆绑式评价指标分析出的数据可能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出企业的营运能力水平。
3.缺乏较为科学的指标评价基准。在我国现有的营运能力分析体系中,通常使用行业平均值作为衡量企业营运能力水平的参照物,但是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企业自身的营运能力和企业外部环境始终处于变化之中,一味地采用行业平均值作为衡量标准其实并不科学。例如当整个行业或者行业内大多数企业经营状况趋于下滑时,行业平均值将不足以用来佐证分析结果。此外,在进行跨行业企业营运能力分析比较时,行业平均值的实用性也会相对降低,企业之间的可比性也会削弱。
4.部分人为因素的存在影响了评价指标的真实性。例如:某些企业会通过期末减少采购或者期末之前接受大笔订单等手段人为地提高存货周转率。还有企业为了得到较高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可能会采取紧缩型的信用政策,而长期使用紧缩型信用政策将不利于企业规模的扩大和长期发展。所以在被人为因素影响下得到的分析结果难以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营运能力。
(二)企业营运能力分析的外在局限性
1.管理者缺乏重视,导致营运能力分析地位下降。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在财务分析过程中,企业管理者更加倾向于注重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而对企业的营运能力分析却缺乏重视,这种短视行为使企业营运能力分析难以在企业中深入开展和广泛应用。
2.财务人员专业分析水平有限,难以满足营运能力分析的需要。企业的营运能力分析是一个相对复杂的分析过程,这要求财务人员对企业的资产状况、营运周期、销售状况等方面有一个很好的掌控。目前许多中小型企业财务分析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还无法满足企业营运能力分析的需要,其工作侧重点更多地集中在企业账务处理方面,在进行财务分析特别是营运能力分析方面的经验较少,只是停留在较低的层次,如进行一些简单的指标计算等,难以深入开展和发掘深层次的内容。
三、企业营运能力分析的优化对策
(一)选择一致的会计核算方法
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使得分析企业营运能力评价指标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受到影响,这就需要企业在运营过程中选择一致的会计核算方法,不要随意、频繁地进行更换。企业可以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专业意识,使其在某一经营周期或者较长时间内采取统一的会计核算方法。但是,企业管理者在选择会计核算方法时也需要充分考虑到外部社会环境的因素,适当变动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使其更加适合市场标准,从而在与其他企业进行营运能力对比分析时,可以保证其相关指标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二)加强相关数据的采集整理工作,拓宽数据来源
在对企业营运能力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数据来源一般仅限于财务报表,然而由于报表数据本身的局限性,可能会导致评价决策出现误差。这就需要相关财务人员加强数据的采集整理工作,拓宽数据来源。获取数据的方式,不能仅限于财务报表,还应该加强对企业日常运营过程中的数据采集,通过加强对资金、存货、应收账款等方面的关注来获取数据。例如在计算应收账款周转率时,财务报表只列示了期初和期末余额,我们可以通过加强数据统计力度,将期初、期末应收账款平均余额更换成月度应收账款平均余额。这样可以得到更加均衡、准确、真实的数据分析结果。
(三)制定科学合理的指标评价基准
制定科学合理的指标评价标准有利于企业找出自身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企业制定更加明确的企业目标和方向。制定科学合理的指标评价基准需要分析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各个经营时期各个营运指标的变化,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特点和所属社会经济环境的不同,总结出企业营运能力发展的趋势及速度等数据,从而制定出适合企业的营运能力评价指标基准,而不是在每次进行营运能力分析时仅仅只依据行业平均值,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企业营运能力分析。
(四)引入非财务性指标,丰富评价形式
因为部分人为因素的存在,可能会导致企业原有财务评价指标失真,所以企业在进行营运能力分析时还可以引入非财务指标,例如客户满意度、客户投诉量、员工满意度和保持力等。将非财务性指标融入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体制中,可以从多个层次、不同角度更加全面真实地进行数据分析。此外,相关数据使用者在评价企业营运能力水平时也不能仅仅一味地依赖评价指标,还应该更加深入地了解企业的运营情况,挖掘背后的因素。
(五)加大管理者的重视程度,提高营运能力分析在财务分析中的地位
营运能力分析作为企业财务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获利能力有着较大影响,企业管理者不可以也不能够忽视该分析对企业的作用。首先,企业管理者可以将营运能力分析指标与业绩考核、人员升迁、工资变动相结合,以此来刺激相关人员对营运能力分析的重视程度。其次,在企业的日常管理和财务分析过程中,企业决策者要加大营业能力分析重要性的宣传,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提高其在财务分析中的地位。
(六)提高财务人员专业素养,加强企业财务队伍建设
从当前来看,缺乏专业素质的财务人员是我国许多企业在进行营运能力分析时举步维艰的重要原因之一。想要提高财务人员财务分析能力,必须做好以下几点:首先,企业应该对相关财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和财务分析水平。其次,企业应积极开展相关交流活动,鼓励财务人员不断学习提高自身专业技能。例如组织专题讲座、专业技能竞赛等,调动员工投身学习的积极性。再有,企业还应该积极吸收高素质、综合性财务人才,建立一支高效率的财务管理团队,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孙哲.创新对中心微企业营运能力的影响分析――基于南京地区企业调研数据的实证研究[J].金融经济,2016,(12).
[2]董育,金晶.湖北上市公司营运能力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04).
[3]刘贤昌.基于财务比率的企业营运能力浅析[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4,(04).
[4]杨有红,成晓翠.O2O商业模式、盈利能与风险管控:以携程为例[J].商业会计,2016,(21).
作者简介:
【关键词】营运能力 周转率 分析层次
在设计营运能力分析指标的过程中,明确了主要是分析资产的利用效率之后,可以按资产的流动性来划分营运能力的分析层次。除了企业的投资者关心其营运能力以外,企业管理层也非常注重其营运能力,因为营运能力既反映企业资产周转效率,还会进一步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企业在设计营运能力分析的过程中,首先应确定其设计原理,然后就能比较准确地选择和确定其营运能力分析的指标体系和计算过程。
一、营运能力分析指标的分子的确定
如前所述,营运能力分析主要使用营业收入与资产项目来进行相关比率的计算与分析,我们希望通过营运能力指标了解每一元的资产,在一段时间的周转利用之后,能带来多少收入,所以常见的营运能力指标的计算公式确定为营业收入除以某资产项目。以营业收入做被除数,即分子。实际上,在探讨资产的周转的时候,我们能收回成本费用一次,就已经可以反映其周转能力,而营业收入中有一部分是形成的利润,所以如果能每项资产与其对应的成本费用相除,倒可以准确地反映周转率。但是很多资产都不能找到正好与之对应的成本费用,例如:与流动资产对应的成本费用我们无法准确确定,与总资产对应的成本费用我们也无法准确确定。营业收入与资产项目相除可以模糊反映周转效率,在无法取得对应的成本费用的情况下,某些情况下的指标比较特殊,如存货周转率的计算。存货周转率是用营业成本来除以存货,原因在于存货一旦销售则可以确定其成本。另外还有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分子,由于赊销收入无法直接从利润表中读数,所以一般用营业收入净额来代替赊销收入做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分子,并且利润表中不显示现金折扣和折让,所以有时为求简便而直接用营业收入来代替赊销收入即可。
所以,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营运能力的指标的分子,大部分是一种模糊的确定,是通过收入来弥补投入的资金,而非探讨成本费用的弥补。虽然比较模糊,但也能反映投入资金的收回次数及时间(通过周转天数来反映)。
二、营运能力分析指标的分母的确定
在财务分析中企业三项专项能力的分析里,最特殊最难理解的就是营运能力分析的指标。其难度主要是因为分母的确定。无论是在学术探讨和授课的过程中,若能充分理解分母是如何确定的,也就基本明白了营运能力分析指标的设计原理,应用于学术研究中和授课过程中就能更准确和更容易。
(一)资产周转能力分析层次
在财务分析中,营运能力又称资产周转能力,关键研讨的是资产周转效率,因此重点探讨资产项目。在探讨的过程中,首先应对其进行层次的划分。按其流动性进行划分可划分为如下层次:
第一层:总资产周转能力分析。
第二层: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周转能力分析。
第三层:流动资产中的存货周转能力、应收账款周转能力和现金周转能力分析;非流动资产中的固定资产周转能力分析。见图1。
图1资产周转能力分析层次的划分
(二)资产项目的确定
资产项目中比较特殊的是存货、应收账款和现金这三个项目。存货在分析其营运能力的过程中,应注意存货过少的这种情况,当存货太少可能是带来较高的存货周转率,但并不一定对企业经营有利,可能是停工待料带来的。在分析过程中应注意根据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的标准值来确定如何评价存货周转能力。应收账款的确定也较为特殊,这里的应收账款指的是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之和,即是指与销售直接相关的应收款项。现金这个项目主要是指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所以必须是货币资金与交易性金融资产之和。另外,固定资产周转率也比较特殊,固定资产可以取净值也可以取原值,在应用中应注意能取净值的情况下尽可能取净值会更准确。
三、营运能力分析指标的分子分母之间的对应关系的确定
营运能力分析的指标分子主要使用利润表数据,是一段时期的积累值;指标分母是资产负债表数据,是一个时间点上的值。时期数和时点数不能直接相除,为了准确反映其两者的比率,应以资产负债表的一段时期平均数为营运能力分析的指标分母。例如: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项目,如果在一年内只发生了三次变动,期初为30万元,6月5号为50万元,12月31号为70万元,那么,一年内平均持有存货为(30+50+70)÷3=50(万元),当然,一年内变动次数通常不止三次,则准确地说应当以全部变动次数之和除以变动总次数来计算存货平均数。但是,为了简便计算,我们只将(期初存货+期末存货)÷2作为平均存货的计算公式即可。因此,最后可以确定为,营运能力分析指标中周转率指标一概是以营业收入或营业成本/平均资产项目金额,平均资产项目金额=(期初资产项目金额+期末资产项目金额)÷2。
参考文献
[1]李秀英.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体系[J].现代经济信息,2008(07).
一、营运能力及差额计算法概述
企业营运能力主要是指企业营运资产的效率和效益。它可以分为内部因素分析(财务指标分析)和外部因素分析(非财务指标分析)这两个方面。差额计算法是连环替代法简化而成的一种简化形式,运用差额计算法,在确定其他影响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分析一项营运能力指标,可直接利用该影响因素的报告期数与基期数的差额,得到其对营运能力财务分析指标的影响程度。
二、总资产营运能力分析
1.总资产收入率
总资产收入率反映了企业总资产与总收入之间的的对比关系,其计算公式为总资产收入率=营业收入/平均总资产,分解式为总资产收入率=(总产值/平均总资产)*(营业收入/总产值)*100%=总资产产值率*产品销售率,而总产值约为主营业务收入加上期末库存商品成本减去期初库存商品成本。
根据数据2014年和2015年碧水源的营业收入为344916万元和521426万元,平均总资产为933416.5万元和1446220万元,2014年期初、期末库存商品成本分别为11206.15万元和16880.32万元,2015年期末库存商品成本为18901.26万元,所以2014年和2015年的总产值为350590.17万元和523446.94万元,总资产产值率为37.56%和36.19%,产品销售率为98.38%和99.61%,计算得出碧水源2014年和2015年的总资产收入率为36.95%和36.05%。对碧水源总资产收入率作如下分析:
计算结果表明,公司近两年的总资产收入率下降,主要原因是总资产产值率降低幅度大于产品销售率增长幅度,说明公司销售速度快,能将生产出的产品更快更多的销售,但资产生产效率却不高。所以碧水源需要增强其总资产的产值,加快产品生产速度,提高企业资产营运能力。若生产不出更多的产品,企业销售虽快却不能销售更多,资产的利用效益就不能得到有效增长。
2.总资产周转率
总资产周转率主要是反映出企业总资产的效率,它的计算公式为总周转额(营业收入)/平均总资产,虽然这个计算方法与总资产收入率相同,但是总资产周转率是从资产的流动性方面来反映总资产的利用效率。而它的分解式(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可以更好的对总资产周转率进行分析,并为提高总资产周转速度指明了方向,我们将从这个分解式来对碧水源总资产率相关指标展开分析。
根据数据碧水源2014年和2015年总资产周转率为0.3695次和0.3605次,流动资产周转率为0.8157次和0.7789次,流动资产占总资产比重为45.30%和46.28%,得出碧水源2015年总资产率比2014年慢了0.009次。对碧水源照片那个资产周转率作如下分析:
计算结果表明,碧水源2015年总资产周转率下降,主要原因是流动资产率下降,至于流动资产周转率下降的分析将在后面进行说明。其次就是碧水源的资本机构发生了一些变动,从2014年的45.30%增加到了2015年的46.28%,说明其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提高,公司资产的流动性增强,也提高了公司的总资产周转速度。
三、流动资产周转速度分析
1.流动资产周转率
一个企业所有的资产中,属于流动资产的流动性最强,所以流动资产周转速度快慢对总资产的周转速度影响最大。它既能单纯反映出流动资产周转速度,又反映了流动资产利用的效果。流动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流动资产平均余额,为了能够具体分析导致碧水源公司流动资产周转速度变化的原因,更好的为公司找到可以加速公司流动资产周转速度的方法,从影响流动资产周转速度指标来进行因素分析。流动资产周转速度分解式为:流动资产周转率=(营业成本/流动资产平均余额)*(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流动资产垫支周转率*成本收入率。
根据数据碧水源2014年和2015年营业收入分别为为344916万元和521426万元,营业成本为260504万元和374441万元,流动资产平均余额422862.5万元和669457.5万元,计算得出2014年和2015年公司的流动资产周转率为0.8157次和0.7789次,流动资产垫支周转率为0.6160和0.5593,成本收入率为132.40%和139.25%。对碧水源的流动资产周转率作如下分析:
分析对象=0.7789-0.8157=-0.0368(次)
流动资产垫支周转率的影响=(0.5593-0.6160)*132.4%=-0.0751(次)
成本收入率的影响=0.5593*(139.25%-132.4%)=0.0383(次)
计算结果表明,2015碧水源流动资产率下降主要是流动资产垫支率下降导致的,而流动资产垫支周转率是反映了企业流动资产的真正周转速度。公司2014年和2015年的成本收入率均大于一,且2015年较上年有所提高,当成本收入率大于一,流动资产垫支周转的速度又越快时,公司流动资产营运能力越强,所以碧水源应该尽量加速流动资产垫支周转速度,提高企业流动资产利用的效果,使公司营运能力增强。
2.存货周转速率
存货周转率是企业一定时期营业成本与存货平均余额的比率,它是可以衡量和评价企业对于取得的存货用于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状况的综合性指标。
根据数据碧水源2014年和2015年的存货周转率为8.969次和9.8732次,2015年较2014年有所提高。引起该数据上升的主要原因是营业成本的增加,说明了这两年碧水源经营销售水平上涨。虽然存货周转率上升说明企业销售水平提高,但是存货周转率太高也不代表企业的经营水平优秀,这可能是企业为了扩大生产经营销路降低产品价格出售,使其存货水平变低导致的。而一个合适的存货周转率需要既考虑企业自身的水平外,还需要参考同行业该数据的相对水平。如下表1:
根据表1可知,2015年碧水源的存货周转率在行业中处于中上水平,且存货周转率较上年有所提高,说明企业的该项指标还是令人满意,但公司还可以提高自身在存货方面的各项管理,投资开发创新技术产品,使公司资产能达到更佳的利用状态,能保持存货周转的稳定增长,进入行业先进水平。
3.应收账款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是对企业流动资产周转率的补充说明,它反映了企业应收账款变现的速度,正确有效的分析企业应收账款,可以提高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减少企业坏账。
根据数据碧水源2014年和2015年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为2.3753次和2.4878次,2015较上年有些许提高。而2015年碧水源的营业收入与应收账款平均余额比2014年都有所上涨,说明应收周转率提高主要是因为企业营业收入增加幅度大于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增加幅度形成的。虽然企业应收账款周转率变高,表明它整体收款速度加快,一定程度可能减少了企业坏账,使得企业整体的资产具有较高的流动性以及短期偿债能力加强,但是应收账款的有所增长,需要企业管理者引起较强的商业保护意识,做好应收账款的管理责任落实和完善企业的催款制度等,以免造成资产损失。参考同行该数据相对水平,如下表2:
根据表2可知,碧水源公司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处于同行业上游水平,且2015年较上年还有所增长,说明碧水源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发展态势较好,公司需保持该项指标的增长率,加速其营运资金的运用。
4.流动资产周转加速对流动资产的影响
加快流动资产周转,可以使企业在销售规模不变的条件下,运用更少的流动资产,形成流动资产节约额。其计算公式为:流动资产节约额=报告期营业收入[(1/报告期流动资产周转次数)-(1/基期流动资产周转次数)。
碧水源2014年和2015年的流动资产周转次数为0.8157次和0.7789次,平均流动资产为422862.5万元和669457.5万元,2015营业收入为521426万元。
计算得出,2015年碧水源流动资产总节约额为30201.49万元,其中绝对节约额为246595万元,相对节约额为-216393.51万元。而流动资产节约额为正数,说明企业因流动资产周转速度减慢而浪费了一部分的流动资金数,但相对节约额为负数,说明碧水源公司这两年在不增资或少增资的条件下增大企业生产规模。
5.流动资产周转率对收入的影响
流动资产周转加速,可使企业在一定的资产规模中所得的收入增加。其计算公式为:营业收入增加额=基期流动资产平均余额*(报告期流动资产周转率-及其流动资产周转率)。
根据数据2014年碧水源流动资产平均余额为422862.5万元,2014年和2015年的流动资产周转率为0.8157次和0.7789次,计算得出2015年碧水源营业收入增加额为-15561.34万元,说明因这两年流动资产周转速率减慢,而使企业减少了15561.34万元的销售收入。
四、固定资产利用效果分析
1.固定资产收入率分析
由于一个企业的收入指标能更好的反映企业的经济效果好坏,为了能更好的反映固定资产利用效率,所以选用了固定资产收入率而非固定资产产值率来分析企业的营运能力。其计算公式为固定资产收入率=(营业收入/固定资产平均总值)*100%,分解式为固定资产收入率=(总产值/固定资产平均总值)*100%*(营业收入/总产值)=固定资产产值率*产品销售率。由于用固定资产净值计算时会与实际脱节,所以在选用固定资产平均总值时,一般选该项固定资产的原值进行计算。
根据数据2014年和2015年碧水源总产值为350590.17万元和523446.94万元,营业收入为344916万元和521426万元,固定资产平均总值为38967.3万元和48201.65万元,所以2014年和2015年固定资产产值率为899.70%和1085.95%,产品销售率为98.38%和99.61%,最终计算得出碧水源2014年和2015年固定资产收入率为885.12%和1081.71%。对碧水源固定资产收入率作如下分析:
1 企业资产运营综述
资产运营,即企业通过组合、裂变、流动、优化配置等各种方式,对其所拥有的各类资产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以获得最大限度的增值。资产运营已成为现代企业内部管理的一种手段。世界上很多企业家都利用资产运营实现了企业的超常发展与骄人业绩。比如,史蒂格尔普(世界著名经济学家)就曾对全球排名前500家企业做过分析,发现这些超级企业无一不是利用收购、兼并、控股、参股等资产运营手段而成功实现了企业的扩充。倘若企业仅是依靠自身缓慢的资本积累,做大做强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资本运营已成为企业获得快速发展的一种外部途径。在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之下,资本运营还是市场的产物。其以企业所拥有的资产为对象,通过合理配置,实现企业内外部资源的有效结合,实现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优化资本配置的目的。
2 资产运营与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2.1 良好的资产运营能够有效帮助企业抵御经营风险
在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之下,经济体制也处于不断完善与发展之中。目前,无论是市场经济还是经济体制,均呈现出成熟的发展趋势。在此环境下,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对此,企业若想求发展,就必须做好风险抵御工作。然而,在实际情况中,很多企业由于受到传统经营理念和经济模式的影响,资金管理技术实际非常落后,导致企业追加边际效益的能力不断下降,经济效益十分低下。直接造成企业所面临的资金风险和市场竞争不断加大和异常激烈。而有效的资产运营手段,能够帮助企业有效规避资金风险,增强市场竞争力。因此,企业应通过有效的资产运营手段,对其所拥有的各类资产进行多元化合理配置,以抵御市场竞争中的潜在风险。另外,有效的资产运营手段,还能使企业在资产保值增值中,也实现相应目的。
2.2 有效的资产运营能够帮助企业提高其自身价值
对一个企业而言,无论是固定资产还是无形资产,能否创造价值和实现保值增值,除了取决于资产的流动量之外,还取决于资产的运营效率。另外,企业价值的真正体现形式,主要是通过企业的资产价值。同时,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无一不是通过资产的有效运用与管理来实现。资产管理主要是指企业对其内部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与配置,减少企业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充分发挥其功能。评价资产管理的状态主要通过“效率”。而不同的资产运营效率与资产管理效率,均会影响企业的总体发展。对此,企业唯有不断提升资产管理与资产运营水平,方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3 我国企业资产运营能力分析
企业的资产营运能力,通常分为流动资产营运能力与非流动资产营运能力。而企业的流动与非流动资产营运能力通常是由几大指标予以反映,主要有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具体公式如下表1。
笔者以某企业为例,根据其年末报表金额对资产营运能力进行分析。
3.1 总资产周转率
3.1.1 实例运用
总资产周转率代表企业资产总额的周转速度,用于反映企业总资产的周转情况和企业全部资产的利用效率,是企业在某一会计期间内的营业收入净额与平均资产的比值。
该企业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总资产=1022000/(790570+205800)÷2=1022000/4055775=25.20%。总资产周转率越大,表明企业的资产周转的越快,销售能力就越强。总资产周转率较大的企业,通常可以采取“薄利多销”的营销策略,通过高速度的资产周转,获得利润数额的绝对增加。
3.1.2 营运能力分析
总资产周转率是反映企业资产营运能力的重要指标。可以分别计算企业当期及以前会计期,还有同类企业的比率数值,分析总资产的运营效率及变化情况。此外,通过计算同类企业的比率数值,还能获知企业在同类企业中在资产利用上存在的差距。从而有助于企业寻找改进措施,挖掘潜力,提高资产利用效率。投资者在利用该指标对企业进行实际分析时,应充分考虑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企业自身特点,以及行业发展趋势等进行客观评定。同时,需要注意,仅通过总资产周转率的高低很难判定企业的实际营运能力,还应结合其他指标进行综合判断。
3.2 流动资产周转率
3.2.1 实例运用
该企业流动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平均流动资产=1022000/(678700+123300)÷2=1022000/401000=2.55(次)。倘若该企业上一会计年度内流动资产周转率=1.78次,从公式计算所得出的结果来看,企业当年的流动资产利用率较上年度有所提高。但是并不能以此评判企业的营运能力是否较上年有所好转。还应结合该企业在两个会计年度内的收入增减变化情况。
3.2.2 营运能力分析
流动资产周转率是营业收入与企业平均流动资产的比率,主要用于衡量流动资产周转速度的快慢。反映企业全部流动资产的利用情况。通常,该比率越大,表明流动资产在某一会计期间内的周转速度越快,营运资金的利用率越高,企业营运能力就越强。
投资者在通过该指标分析企业资产营运能力时,不能局限于指标数值的高低,还应充分考虑营业收入的增减变动情况,该指标的有效性需要建立在营业收入的增长幅度高于流动资产增长幅度的基础之上。倘若企业流动资产周转率的增加,是由流动资产的减少幅度大于营业收入的减少幅度所造成,那么即使企业流动资产周转率有所增加,也并不能就此断定企业的营运状况有所好转。
3.3 存货周转率
3.3.1 实例运用
存货周转率是企业营业成本与存货平均数的比值,是对流动资产周转率的补充说明,可以用来测定存货的变现速度。该企业存货周转率=营业成本/平均存货=560000/(88000+60000)÷2=560000/74000=7.57(次);存货周转天数=360/7.57=47.56(天)≈48(天)。即表明企业在该会计期间内,存货周转需要48天。
3.3.2 营运能力分析
该指标用于反映存货的周转速度,是用于评价企业从存货取得开始、经过投产、销售等综合管理状况的一种评价性指标。主要分析存货的流动性与其占用资金的合理性。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存货周转率除了可用于衡量企业库存状况和销售能力,其本身还是一种尺度与媒介,可以用来衡量企业供、产、销的平衡状态。通常,该指标较高,表明企业的存货具有较高的流动性,销售顺畅,存货变现能力较高。
同时表明存货的积压风险较小,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与变现能力也都较好。但是,该指标也并非越高越好。比值过高,还可能代表企业存货不多,供货水平较低,或者存货批货太小,采购较为频繁。
3.4 应收账款周转率
3.4.1 实例运用
应收账款周转率是企业营业收入与平均应收账款余额的比值。该企业应收账款周转率=1022000/(62700+51300)÷2=1022000/57000=17.93(次)≈18(次)。表示该企业在会计期内的应收账款转变为现金的平均次数为18次。该指标仅是从数值的角度、从应收账款层面反映了企业的营运能力,并不全面。投资者还需结合其他比率对角度全面分析。
关键词:营运能力 财务报表 资产周转率
营运能力主要是指行业营运资产的效率和效益,营运资产的效率一般用资产周转率来表示,营运资产的效益一般用产出额与资产占用额之间的比率来分析。评价行业的营运能力,为提高行业经济效益起指导作用,行业营运能力的实质是以尽可能少的资产和时间,生产更多的产品,实现更高的利润。行业的营运能力分析主要包括流动资产营运能力分析、固定资产营运能力分析、全部资产营运能力分析。
一、建材行业流动资产营运能力分析
流动资产是指行业准备在一年内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转化为货币或被销售或被耗用的资产。行业的流动资产在全部资产中占有的比重较高,且周转期短、形态易变,所以流动资产管理是行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下面从两方面对建材行业流动资产的营运能力进行分析。
1、建材行业流动资产周转率分析
流动资产周转率是指行业一定时期的营业收入与流动资产平均占用额的比率,该指标用于衡量流动资产的运用效率。流动资产周转率越高,表明流动资产利用效果越好;反之,表明企业流动资产利用效果越差。表2.1显示了建材行业2007年――2009年的流动资产周转情况
表2.1:建材行业2007年――2009年流动资产周转率的计算 单位:元
上表的计算结果表明,建材行业2007年至2009年的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分别为2.00,1.78,1.67,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很明显,建材行业的流动资产的利用效果在逐年变差。进一步分析,将流动资产周转率分解为流动资产垫支周转率和成本收入率,从表2.2可以看出流动资产周转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流动资产垫支周转率的下降,从07年的1.61下降到09年的1.31。所以要提高建材行业流动资产周转率就要加快流动资产垫支周转率。
表2.2:建材行业2007年――2009年流动资产周转率的计算 单位:元
2、建材行业营业周期的分析
营业周期是指从取得存货开始到销售存货并收回现金的这段时间,是存货周转天数和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的总和。该指标表明需要多长的时间能将期末存货全部变为现金。营业周期越短,说明资金周转速度越快,反之则越慢。
表2.4:建材行业2007年――2009年营业周期的计算单位:天
如表2.4所示,建材行业的营业周期逐渐下降,说明资金的周转速度变快了,是一种好的现象,其中降低营业周期中贡献较大的是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的下降,可能是建材行业采取了现金销售的手段。
二、建材行业固定资产营运能力分析
固定资产营运能力分析包括固定资产更新率分析和固定资产利用效益分析。
1、建材行业固定资产更新率分析
为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整个行业的固定资产会不断发生变化,行业固定资产总体新旧程度在一定意义上反映行业的实际生产能力和潜力,而固定资产更新率就是反应这个方面的指标,固定资产更新率反映一年中新的固定资产增长率。表2.4反映了2007年――2009年固定资产更新的情况,结果中只有07年是负增长的,08年固定资产更新率最高,高达67.92%,可能是受金融危机的影响。09年虽然也增长了,但增幅较小。
表2.4:建材行业2007年――2009年固定资产更新率的计算 单位:元
1、建材行业固定资产利用效益分析
固定资产利用效益指固定资产与利润总额之间的关系。由于利润变动直接受到营业收入的影响,故可结合固定资产增长率与营业收入增长率来分析固定资产利用效益。
表2.6是建材行业近三年固定资产增长率与营业收入增长率的对比情况,结果显示,只有08年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较高,因为营业收入增长率高于固定资产增长率,而其余两年都是营业收入增长率低于固定资产增长率,说明这两年固定资产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表2.6:建材行业2007年――2009年固定资产增长率与营业收入增长率单位:元
三、建材行业总资产营运能力分析
在分析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营运能力的基础上,对总资产营运能力的分析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总资产营运能力的指标是总资产周转率,是行业一定时期的营业收入与总资产平均占用额的比率,它表明行业的总资产在一定时期周转的次数。该指标越高,说明总资产的运用效率越高,行业的偿债能力增强;反之,则说明总资产的运用效率较低,最终影响行业的获利能力。表2.7是2007年――2009年建材行业总资产报酬率的变化情况,总的来说,是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说明资产的使用效率在降低。
表2.7:建材行业2007年――2009年总资产率的计算 单位:元
总之,从管理者的角度出发,影响总资产营运能力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各项资产的利用程度、销售收入的多少。因此,要提高总资产营运能力,管理者应做到以下三点:第一,合理安排各项资产的比例。防止流动资产或固定资产出现闲置。第二,提高各项资产的利用程度。有效利用各项资产,尤其是应收账款、存货和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第三,扩大销售收入规模。在总资产规模一定的情况下,尽可能扩大销售收入。
参考文献:
[1] 熊楚熊. 财务报表分析原论[ M ] . 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
关键字:财务指标 上市公司 上市前后比较
一、引言
一般认为企业上市后能获得大量资本,改善负债结构,提供资信等级;能引进科学的管理机制,改善公司治理;提高知名度和行业地位,强化品牌,从而推断企业上市后经营业绩趋好,各项财务指标将优于上市前。因此,本文以2011年国内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上市公司为样本,比较其上市前一年、上市当年及上市后一年的盈利能力指标、偿债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和增长能力指标,观察企业上市后的财务指标是否得到改善。
二、企业上市前后财务指标比较
2011年国内首次公开发行的企业共276家,由于在各个板块上市的企业存在规模差异,以下比较将分别上海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进行。
1.盈利能力指标比较
本文选择的盈利能力指标为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和销售净利率。2011年在上海主板上市的企业共37家,其上市前后盈利能力指标比较见表1-1(本文所有图表数据摘自wind资讯):
2011年在中小板上市的企业共114家,其上市前后盈利能力指标比较见表1-2:
2011年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共125家,其上市前后盈利能力指标比较见表1-3:
从表1-1、1-2、1-3的比较中可见,企业上市当年及上市后的盈利能力指标均低于上市前一年,呈逐期下降趋势,盈利能力未见提高。
2.偿债能力指标比较
2011年在上海主板上市的企业上市前后偿债能力指标比较见表2-1:
2011年在中小板上市的企业上市前后偿债能力指标比较见表2-2:
2011年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上市前后偿债能力指标比较见表2-3:
从表2-1、2-2、2-3的比较中可见,企业上市当年及上市后的资产负债率均低于上市前一年,有较大幅度下降,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也得到明显改善,说明企业上市后偿债能力提高。
3.营运能力指标比较
2011年在上海主板上市的企业上市前后营运能力指标比较见表3-1:
2011年在中小板上市的企业上市前后营运能力指标比较见表3-2:
2011年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上市前后营运能力指标比较见表3-3:
从表3-1、3-2、3-3的比较中可见,企业上市当年及上市后的各项资产周转率均比上市前有小幅下降,营运能力未见改善。
4.增长能力指标的比较
2011年在上海主板上市的企业上市前后增长能力指标比较见表4-1:
2011年在中小板上市的企业上市前后增长能力指标比较见表4-2:
2011年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上市前后增长能力指标比较见表4-3:
从表4-1、4-2、4-3的比较中可见,企业上市当年及上市后的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的增长速度均有下降,利润总额在上市后一年甚至出现负增长,而由于企业上市当年发行股份增加大量股本和资本公积金,使得当年的净资产增长较快。
三、企业上市前后财务指标变化的解释
以2011年国内首发上市的企业为样本进行上市前后的财务指标比较,除偿债能力得到明显改善外,企业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增长能力指标在上市当年和上市后一年均比上市前一年差。出现上述现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解释:(1)企业上市定价普遍采用市盈率方法,为提高每股收益从而提高发行价格,增加融资额,企业有做好上市前一年业绩的动力,上市后难以保持高速增长;(2)企业上市后为了迎合资本市场需要或市场概念,经营方向可能有所变化,与上市前相比投入主业的资源和精力可能有所减弱;(3)企业上市后经营多样化,企业可能投资一些并不熟悉的项目,造成经营效率低;(4)企业上市后原控股股东的股权摊薄,企业股权结构分散,治理结构发生变化,可能增加了成本,降低原来的决策效率;(5)企业上市募集大量资金,可能造成资金闲置,资金使用效率低。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企业会计制度讲座[J].财务与会计,2001(9).
[2]刘冬莉.对一级市场审批制度的反思[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5(6).
[3]谢玲芳,朱晓明.中国民营企业上市前后绩效变动的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05(1).
[4]孙燕.我国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IPO前后经营业绩变化及原因分析.东北财经大学,2010.
[关键词]营运资金盈利能力偿债能力风险
营运资金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周转使用的资金,也可以理解为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使用的流动资产净额。在数量上等于全部流动资产减去全部流动负债后的余额,是流动资产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因此营运资金的特点就是流动资产的特点,即回收期短;具有流动性;多种形式上并存性和数量上波动性。
在流动资产中,来源于流动负债的部分由于受短期索求权的约束,因而企业不能在较短时间内自由使用。相反,扣除流动负债后的流动资产,企业可以在较长时间内自由使用。因为这部分流动资产净额是由长期筹资方式筹集的,它的偿债索求权时间压力小。
营运资金不仅是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二者的差额,而且其规模受企业销的影响,同时又制约着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所以,营运资金的管理不能单纯地考虑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比较差异,而需要从企业资金运动的全过程进行系统把握。
营运资金是流动资产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重要标志。一般而言,营运资金数额越大,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就越强,反之则越小。因此,增加营运资金的规模,是降低企业偿债风险的重要保障。然而,营运资金规模的增加,必然要求企业利用长期筹资方式筹集更多的长期资金而占用在流动资产上,但长期筹资方式所筹集的资金成本大,会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长此以往,最终因为盈利能力低下,影响偿债能力,而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反之,营运资金规模小,企业财务风险高,而企业盈利能力大。同时,营运资金的结构不同,也会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因此,确定营运资金的规模,对营运资金的管理,必须在盈利能力、财务风险两者之间进行权衡。可见,要对营运资金进行管理,必须从四个内容进行:
一、财务风险
从理论上说,只要流动资产大于流动负债,企业就具备了短期偿债能力。因此,企业营运资金的最低理论值为0。但这必须以流动资产的变现数量与期限结构同流动负债的偿还数量与期限结构完全吻合为前提,否则,企业就可能形成到期不能偿债的风险。从理论上来讲,在企业出现财务风险时,可以将长期资产进行变现,来偿还到期的债务。然而,在实际中企业为了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一般不会动用长期资产来偿还流动负债。再者,由于流动资产的变现数量也有极大的不确定性,这主要是应收账款坏账和库存商品削价的可能性存在,所以企业的流动资产的数量必须大于流动负债,即营运资金的数量必须大于0。同时,由于各类流动资产的变现速度和变现数量不同,作为流动资产净额的营运资金的结构不同,它的偿债能力也不同,因此,企业对财务风险的态度不同,要求营运资金的结构也不同。
二、盈利能力
如果企业单纯地考虑偿债而确定营运资金的规模和结构,势必会约束自己灵活、机动地运用营运资金,影响企业的盈利水平。因为一个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互为结果的,所以,如果一个企业的盈利水平长期低下,最终会削弱自己的偿债能力,从而给企业自身带来财务风险。企业盈利能力是受收入和成本二个因素所决定,企业营运资金的规模和结构不同,收入和成本的水平也不同。假如一个企业营运资金的规模过大,就会增加营运资金中非盈利流动资产的规模和比例,相对减少了企业的收入,同时增加了资金成本和机会成本。反过来讲,企业应根据自己的利润目标,来确定营运资金的规模和结构。
三、弹性
由于弹性在财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在营运资金管理中要考虑自身变换的可能性,以便在需要时,调整营运资金的结构。实际管理中,弹性会影响营运资金的规模,如果现有营运资金的弹性不好,又需要对营运资金结构进行调整,面对这种情况企业有两个选择:第一个选择是牺牲信用和收益,将弹性较小的营运资金强行转换其形态;第二个选择是增加具有弹性的营运资金的规模,用于准备短期债务的偿付和财务调整,这样会增加企业的资金成本,减少收益,维持企业现有的信用。
四、营运能力
营运就是经营运作,营运能力是指企业经营运作能力。狭义的理解是企业经营运作的速度,主要表现为资产管理和运用的效率,即资产的周转速度,在财务分析中常用资产的周转率来表示,主要包括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指标。:
关键词:沃尔评分法;农业上市公司;因子分析;相关分析
20世纪初,亚历山大·沃尔在其出版的《信用晴雨表研究》和《财务报表比率分析》中提出了信用能力指数的概念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综合比率评价体系,把若干个财务比率用线性关系结合起来,以此来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这一财务评价方法被称为“沃尔评分法”, 尽管其在理论上还有待证明,在技术上也不完善,但还是在实践中被广泛应用、改进和完善。
一、沃尔评分法的缺陷
1.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不足。一是指标选取的主观性大,即其所选择的流动比率、产权比率、固定资产比率、存货周转率、应收帐款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和自有资金周转率等7项指标缺乏理论依据,无论在指标数量上还是在指标权重上都未能给予有力的证明。二是指标体系的综合性低,即上述7项指标仅仅能够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营运能力,无法反映企业的综合能力。
2.财务指标标准值的灵活性不高。传统沃尔评分法中的财务指标标准值的确定是经验性的,是一个唯一性的数值。然而,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甚至是不同时期的同一企业,对于财务指标“合理状态”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适量、适度地进行调整,提高评价的灵活性。
3.评分方法的合理性不够。一是当某项财务指标的实际值大于标准值为理想时,原有公式合理;而当实际值小于标准值为理想时,实际值越小得分本应越高,而用原公式计算出的结果却恰恰相反。二是当某项财务指标的实际值略高时,会导致总得分大幅度升高,而当实际值偏低时,总得分下降的幅度远远不及上升的幅度,从而夸大或掩盖某一指标的影响,给实际管理工作造成假象。
二、沃尔评分法的改进方案
1.财务指标体系的构建。首先,从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及成长能力四方面筛选系统、全面、灵活且具有针对性的财务指标,建立评价指标库;其次,根据不同行业、不同企业规模等情况,从指标库中挑选合适的财务指标建立特定的行业指标库;最后,采用因子分析法和相关分析从特定行业指标库中提取出相对独立且具有代表性的财务指标,构建沃尔评分法指标体系。
2.财务指标权重的确定。首先,确定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及成长能力等一级指标的比重,依据经验性及简单易行两大原则,在总分100的情况下,盈利能力可占45分,偿债能力可占25分,营运能力和成长能力各占15分;其次,各项二级指标的权重可依据其对相应公因子的贡献度及实际情况进行确定。
3.评分规则的设置。首先,规定评分值的上限和下限,考虑到实际情况,可规定上限的一个波动区间为正常评分值的1.5~2倍;至于下限,由于企业的某一财务指标可能存在非正值的情况,理应计算负值得分并在总得分计算中予以扣减。因此,本研究认为下限的设定不是必需的。其次,标准值的设立:一般情况下,以行业平均值作为标准值是合理的。最后,设定评分的计算步骤:①每分比率的计算,每分比率=(行业最高比率-标准比率)÷(最高评分-评分值);②调整分的计算,调整分=(实际比率-标准比率)÷每分比率;③总得分的计算,总得分=评分值+调整分。
三、实证分析
(一)利用因子分析构建财务指标评价体系
1.选取63家农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以各上市公司年报数据作为分析基础。
2.构建指标库。本研究以CSMAR数据库为初始指标库,从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短期和长期)、营运能力和成长能力4个方面共挑选22项指标进行分析,指标库如下。
盈利能力: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净利率、流动资产净利率、固定资产净利率、权益净利率、息税前利润与资产比、资产报酬率;偿债能力: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资产负债率、长期资本负债率,产权比率、权益乘数;营运能力: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成长能力:总资产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营业利润增长率、本每股收益增长率。
3.构建沃尔评分法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公因子,继而从企业实际应用的可行性出发,选取相对独立且具有代表性的若干项指标来取代抽象因子的作用并以此构建沃尔评分法的指标体系。
(二)实证结果和分析
本文利用SPSS16.0对上述22项财务指标进行因子分析,根据方差解释表结果得知第一因子的方差占所有因子方差的26%左右,前六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达到86.553%(≥85%),解释作用比较明显,基本涵盖了原始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因此选前6个因子已经足够描述公司财务状况的总体水平。
为了进一步解释这6个因子对于挑选原始指标的意义,本文给出经过最大正交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如表1所示。
根据因子载荷矩阵可以看出,因子1代表短期偿债能力,因子2代表盈利能力①,因子3代表长期负债能力,因子4代表营运能力,因子5代表盈利能力②,因子6代表成长能力。综合看来,这6个因子确实衡量出了农业上市公司在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及成长能力这4方面的表现,因子分析的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因此,可以进一步具体分析每一公因子以挑选出相应原始指标,构建最终的沃尔评分法指标体系。
对于因子1,根据载荷矩阵,相关性较大的是速冻比率(0.971)、现金比率(0.950)和流动比率(0.944),都属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衡量指标;对于因子2,相关性较大的是流动资产净利率(0.983)、资产报酬率(0.969)和息税前利润与资产比(0.951),可以用来衡量企业的盈利能力;对于因子3,相关性较大的是权益乘数(0.931)和产权比率(0.931),两者皆可用来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对于因子4,相关性较大的是总资产周转率(0.939)和存货周转率(0.904),属于衡量企业营运能力的指标;对于因子5,相关性较大的是权益净利率(0.921),亦可用来衡量企业的盈利能力;对于因子6,相关性较大的是营业利润增长率(0.947)和净利润增长率(0.945),衡量的是企业的成长能力。
结合实际情况可以看出,上述从公因子中选取的各项指标均能很好地反映农业上市公司在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及成长能力等4方面的表现,且各能力指标之间具有相对独立性。考虑到评价指标体系的精简实用,本研究将采用相关性分析对相应指标进行最后的筛选,确定具有代表性的评价指标。
对于速冻比率、现金比率及流动比率,速动比率与现金比率、流动比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79和0.959,而现金比率与流动比率的相关系数为0.919,由此可见,速冻比率更具代表性。
对于流动资产净利率、资产报酬率和息税前利润与资产比,流动资产净利率与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与资产比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87和0.959,而资产报酬率与息税前利润与资产比的相关系数为0.977,由此可见,资产报酬率更具代表性。
对于产权比率和权益乘数,由于其相关系数为1,因此本研究将采用原沃尔评分法中评价指标产权比率作为代表性指标。
对于总资产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依实践应用,相对于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对于企业营运能力的衡量更具代表性。
对于营业利润增长率和净利润增长率,考虑到企业在净利润财务核算中还需考量营业外收支等其他因素,营业利润增长率则更能直接反映营业收入规模的成长能力,具有代表性。
因此,基于因子分析与相关性分析的结果并考虑到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的实际状况,本研究最终选择资产报酬率、权益净利率、速冻比率、产权比率,总资产周转率和营业利润增长率共6指标作为农业类企业沃尔评分法的参考指标。
(三)财务指标权重的确定
如前文所述,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成长能力的分值权重可设为0.45:0.25:0.15:0.15。而对于盈利能力下面的资产报酬率和权益净利率,考虑到它们是从不同的公因子下提取,意味着其各自衡量着企业盈利能力的某一方面,则应给予相同的权重,即1:1。同理,对于偿债能力下面的速冻比率和产权比率,由于其各自衡量的是企业短期和长期偿债能力,故也应给予相同的权重,即1:1。
(四)农业企业沃尔评分法评价体系的构建
综上所述,本研究最终构建的农业企业沃尔评分法评价体系如表2所示。
四、总结
本研究基于因子分析和相关分析筛选出的6项相对独立且具有代表性的财务指标对于农业企业财务状况的评价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在确定指标权重及各指标评分方面,提出的方法均以提高评价客观性为目的,为农业企业利用沃尔评分法客观定量评价自身财务综合状况提供了思路。
参考文献:
[1]张迪.沃尔评分法在实践应用中的改善——基于制造业企业的实证研究[J].会计之友,2012(04).
[2]刘红梅.对沃尔评分法几个问题的探讨[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5(06).
[3]危.沃尔评分法指标体系的探讨与改进[J].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09,24(12).
[4]王岳武.沃尔评分法的缺陷及其改进[J].财会月刊,2011(03).
[5]罗爱芳.浅议沃尔评分法的改进[J].财会通讯,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