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职业素养教育论文范文

职业素养教育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职业素养教育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职业素养教育论文

第1篇:职业素养教育论文范文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是教学活动的保证。在我国的职业教育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刻不容缓。因为高职教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要经过一定的实践活动,所以就需要既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很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在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中仅进行理论教学,则这种职业教育是很难成功的。所以,在面临专业教师严重不足的今天,学校首先要加大教育投入,让教师去学习、去实践,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职业学校健康快速发展。

二、加强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意义

1.站在个人发展层面来说,职业素养是决定自身的发展的重要因素

如果一个人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就会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情去做,当成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就具有“以厂为家、以公司为家”主人翁意识,这样就会得到用人单位的赏识和重视,进而为自己成就一番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2.站在企业层面来看,企业需要的是推动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的人才

只有较高职业素养的员工,才能为企业制定良好的发展规划,为企业提供较强的创新能力,为企业降低成本、提高企业利润增长点,并带动全体员工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为企业的发展献智献力献策,进一步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生存、发展能力。

3.站在国家的层面来看,国民整体职业素养直接影响

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是社会稳定的前提职业素养教育的根本出发点是为国家和社会服务,只有每个人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才能有对人民、对社会、对国家高度负责的忠诚之心和奉献精神。

三、职业素养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

1.缺乏职业素养教育独立课程

现在一些职业学校都是把职业素养教育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课合二为一,还是按照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模式,让学生被动接受,重理论,轻联系目前形式的发展。或者是同就业指导合二为一,对职业素养教育简单只是说说,只重视就业技巧和职业技能这些硬件上的培养,轻视或忽视职业素养教育这一软件对学生的成长的长远影响。

2.教师在职业素养教育中没有起到应有的表率作用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多数教师只是擅长把职业技能交给学生,而没有认识到自身职业素养对学生的影响。尤其现在,少数教师受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德业分离、知行脱节、学术腐败、以教谋私等现象,这些都严重削弱了教师在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中的示范性作用。

四、加强职业素养教育的建议

1.进一步加大职业素养教育的宣传力度

国家应当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充分弘扬许振超等技能楷模的先进典型正能量,使整个社会都关注他们扎实的职业素养,并号召广大技校学生向他们学习。

2.通过学用结合来加强职业素养教育

第2篇:职业素养教育论文范文

1.树立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理念

学校要真正推行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就必须树立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办学理念,它决定着学校职业素质教育的类型和内容,决定着职业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和方向。学校要树立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理念,并能在旅游专业教学中,真正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为核心展开教学活动,并积极研究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内容,明确其蕴含的内容是很广泛的,包括知识、能力、人格、涵养等,只有树立素质本位的教育思想,职业素质养成教育才能获得成功。

2.明确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随着我国旅游行业的迅猛发展,企业对员工的职业素质要求更高了。其中,对员工职业素质的要求更多地体现在隐性方面的素质要求上,也就是对员工的人格修养和品质方面应具备的职业素质要求很高。因此,根据旅游行业的发展特点,学校要明确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旅游专业职业素质人才。具体内容更要详细斟酌,笔者认为应包括以下内容:

(1)诚信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

(2)具有服务和责任意识;

(3)具有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具备职业心理和职业习惯;

(5)具有应急处事能力和学习创新能力。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要综合这几方面的内容,进行教育内容创新,才能真正培养出高素质的职业人才。

3.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学校要根据学生职业素养的需要,根据行业发展的需要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要建立以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其中,要包括隐性课程,要开创旅游专业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文化模式,通过课程化教育模式和企业顶岗实习模式的综合应用,使学生能不断体验,不断进行感悟实践,使学生在体验和实践中能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在教育的过程中,要根据教育的具体内容,选择合适的养成教育的方式途径,使各种方法能有机融合,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综合发展。

4.建立有效的旅游专业职业素质考评体系

要通过考评体系的建立,对职业素质人才培养的过程进行动态管理,不断调整完善教育内容方法,使职业素质养成教育能够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具体而言,考评体系要包括以下内容:认知测试、行为考察、实验测试,要重视考核评价的过程性,能以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实施过程为主线进行考评,通过考评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提升。

二、结语

第3篇:职业素养教育论文范文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 职业素养; 提高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6-108-001

根据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2月出版的中职语文教材的编写意图,中职语文课程主要是强调为专业学习打基础的功能,为学生更好地接受职业教育提供适度、够用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训练,同时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必要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基础。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中职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岗位适应不良的情况,有些学生在面试时就出现不会礼貌地问候,答非所问,填写个人资料时不知道该如何下手等问题。我们的语文课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开设,可是学生学了十多年,到工作岗位时,在听说读写各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不足,是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出现什么问题了吗?

作为一直工作在语文教育一线的教育工作者,笔者一直在反思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职语文课到底该教什么,学生最需要什么?社会需要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不妨来个逆向思维,先问问用人单位最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专业素养这里不再讨论)。笔者曾向一些单位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人员做过调查,他们认为中职毕业生主要会出现以下情况:在面试时,无法清楚地表达自己想要找一份什么样的工作;自己的兴趣、爱好,有些虽然能够回答个大概,但是,很显然,那只是网上的复制,没有个人的特点,或者说离开那些网上的提示,学生就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只有一些公式化的答案。而个人简历上的自我推荐很多都是统一版本,都说自己拥有精湛的操作能力,扎实的专业知识……很显然,这不是真的。就这些问题反问学生时,他们会说:老师,我不知道怎么写,我看别人也是这么写的。

所以,问题又回到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上,到底该教什么?学生需要什么?笔者认为,语文教学目标非常的明确和合乎实际,但是具体到课堂教学中操作性却不够强。根据学生现有的语文能力,结合用人单位的需要,在完成教材所规定的课文教学任务的同时,笔者建议从以下几方面来加强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以使他们更快地适应社会。

一、口语交际

应该根据学生的需要,以“自我介绍”;“如何说服别人”;“如何真诚地道歉”,“如何和陌生人打交道”,“如何向领导提意见”,“如何拒绝别人”等。教学过程中重在学生的实际会话,要反复训练。同时可以向学生征集话题,展开讨论,如何更好地和同事、领导、朋友交流。如怎么样和你的班主任提意见,怎么样和你的上司提意见等实用话题。当然,也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感受他人高超的语言艺术。

二、常用文体写作的能力

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目标中不可或缺的,但是作为中职生,他的写作能力不应该向普高或者重高那样,应该有侧重点,应该着力培养的是他们的应用文写作能力。对于这一块,现在各种版本的教材中都有要求,但是,这恰恰是学生的一个薄弱环节。学生到了单位里,计划、总结、思想汇报、请假条,甚至是离职报告都不会写,或者格式不对或者语焉不详等。说明我们意识到应用文体的重要性,但是并没有真正的在课堂教学中引起重视,并对学生开展强化训练。

而对于文体格式的教学,我们应该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开展课堂教学。在教学中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学生手写的时候会写,可是一旦打印成电子稿就会出现格式上的问题,而现在大部分人都是借助电脑进行写作的,所以在这块内容的教学中,建议直接利用微软的办公软件进行,这样比较有针对性,不能讲-练脱节;讲-用分离,这样就达不到实际的教学效果。

三、阅读与分析的能力

阅读是整理自己的思维,形成自己的观点的过程。我们很多人在阅读的过程中,纯粹的只是看书,很少有人能够形成自己理性的独立的观点,人云亦云。就如毕淑敏在《精神的三间小屋》中所说的,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搜罗最新信息网络八面来风的集装箱。在信息时代,学生可以从网络、平面媒体、老师、家人以及亲朋好友那里接收到各种信息,但是却没有能力对这些信息进行再加工,从而形成自己独立的思想,独立的人格。我们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重点不是说这篇文章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而是应该问学生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你认为怎么样?突出学生而不是文本本身。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这才是阅读的真正目的。

四、信息收集与整理的能力

在我们的一生中,经常需要去收集相关信息、整理信息,撰写各类应用型的文章,填写各种表格。那么到哪里收集、怎么整理,这些涉及到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中职生的应用课程虽然开设的比较多,但是就这一块来看是有点割裂的,教学与应用会出现两张皮的情况,课程学习与实际应用出现脱节。在一些发达国家,小学生就会在图书馆、互联网上搜集资料,独立撰写小论文,可是我们的中职生在面临毕业择业时,居然连到网络上搜集有用的资料都不会。

我们的语文课程很有必要补上这一课,可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插入这些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五、指导学生按规范填写各类表格

第4篇:职业素养教育论文范文

现今,语文教学肩负着加强学生文化底蕴,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任。因此,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强化语文的实用性,重视语文教学与专业结合,注重职业素养的渗透,在新形势下对中职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

“职业素养是个很大的概念,首先,专业是第一位的,但是除了专业,敬业和道德是必备的条件,体现到职场上的就是职业素养;体现在生活中就是个人素质或者道德修养。”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职业素养,以下从几方面进行论述。

一、中职语文教学学生职业素养现状

当前,中职生整体素养相对来说较差,文化课基础薄弱,纪律意识淡薄,自我认同感低。中职学生大都文化课成绩不理想,学习考试是他们的软肋,谈“学”色变,谈“考”色变,不爱学习、淘气顽皮。加之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大多学习态度不端正。有的表现为不听家长话、个性强、追求与众不同、好奇心重。在家长、老师眼里他们也不算是严格意义上的好孩子,自控能力弱,缺乏良好的道德修养,得不到大家的认同。

他们很多人表现出不自信、胆小怯懦,有的学生甚至自暴自弃、任意放纵,所以形成了许多坏习惯,如在课堂上睡觉、捣乱、肆意说话、不写作业、无故旷课、迟到等。

二、中职语文教学学生职业素养培养

(一)培养学生行为习惯,做到文以载道和以文化人

1.以阅读为突破口,拓宽学生视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诵读古典美文有“娱目、动情、激思、励志”的功效。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语文教师可以利用每天的早读课让学生朗读《论语》《弟子规》《三字经》等国学经典。采用教师范读、学生领读与跟读等形式培养学生阅读习惯,让学生在诵读中思考人生哲理。通过齐声朗读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课前让学生查阅资料,疏通字意,品读、赏析经典名篇。教师结合社会现象,引导学生用古人的智慧审视现今生活,给予学生“正能量”,通过“文以载道”的方式让学生从理性角度认知世界。“通过感知、内化,从而潜移默化影响学生思想,甚至行为习惯,做到以文化人,滋润心田。”

2.认清语文与所学专业的关系,确立学习目标,明确就业方向

要想让学生通过学习改变以往的陋习,前提是让其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如何去做以及做完之后a生的效果。语文教师需把语文学科与学生专业有效结合,让学生了解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进而制定适合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计划。比如,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需重视 “一词多解”的语言训练和扎实的应用文写作能力,汽修专业的学生需培养他们良好的沟通力以及基础的应用文写作能力等。

笔者以曾教过的旅游专业学生为例,把旅游专业从业者所需要的技能和语文基础的知识技能一一列出,让学生清楚就业前景,明确不同层次的技能、职业素质与职位薪金的关系,让学生明确语文学习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例如,导游、地勤需要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超强的记忆力。中层管理者需要极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灵活的应变能力、文字写作能力。决策者需要应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过硬的文字运用能力以及良好的人文修养等。从宏观让学生明确专业技能与语文技能内在联系,明白基础学科对所学专业的重要意义。如下图所示:

第5篇:职业素养教育论文范文

关键词:职业素养养成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建设岗位模拟综合实训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中独立的、无法替代的高等教育类型,突出的特点是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作为药学职业教育工作者,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等,将学生职业素养养成教育落到实处,这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实践的课题。

一、当前药学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

教学管理者面临着传统普通教育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的转变,教师受普通高校传统教学观、质量观和评价观的影响,注重学术型、研究型人才的传统三段式教学专业课教学本科学科型教学模式依旧存在,注意理论性、系统性,不注意或忽视技术技能教学理论课教学习惯于以教师为主导的,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忽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设计与实际应用的有效对接,学生实验、实训尤其是模拟实际工作场景的综合性实训的力度不够,因此,难以较好地实现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目标。

面临的问题还表现在重视学生的专业素质的培养,忽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而用人单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要求往往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可见这是当前高职教育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二、对药学职业素质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一)更新教育思想观念

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管理者和教师基本上都是学科型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对职业教育不熟悉,职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都非常的缺乏。所以,建立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它要求广大教师要从原来的学科型教学思维中摆脱出来,转变教学观念。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要积极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教师不是一个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同时又是具有丰富实际业务能力的职业人。

(二)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改革人才培养的模式,必须有“双师型”教师队伍作保证。而“双师型”专业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办学机制改革有待突破等等,严重制约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渊博知识、先进技术和娴熟技能。因此,及时引进在药厂、营销企业、医院具有丰厚实际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做专职教师,或聘请作为专业实践课的指导教师,或者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尤为重要。

(三)探究药学职业能力培养内涵,构建适应高职高专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课程体系

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首先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计划,以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这是学校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关键。我们首先在企业、医院等学生可能就业部门进行问卷调查,确定药学相关专业一线就业岗位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以建立适应药学相关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

1.课程设置由“多而全”转为“少而精”,避免课程设置专业面太宽,专业知识不够精的弊病。基础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度,通过课程整合适当减少系统的理论内容讲解按照岗位能力需求设置必须的专业课课程,重点加强实践课程的教学力度,以提高学生的职业专门技术能力。

2.实践课程设计实践课程设计是提高学生职业专门技术能力的重要环节,以学生“就业为导向”进行实践课程规划是课程设计的主要指导思想。如增加实验、实训课的学时比例,尤其是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设计并实施药学专业技能的综合实训,从学生人学初安排学生去未来的就业岗位医院、药厂、药品经营企业参观,加强专业技能的感性认识,逐步确立自己的职业规划学习期间根据课程特点设计课间实习课,创造与实际工作岗位零距离接触的机会毕业前设计校内模拟性药品生产、药品市场开发、药品零售服务、药品调剂等综合实训。

3.重视并加强职业关键能力课程设置职业关键能力为除职业技术能力外,职业人才所应具备的跨行业、跨专业、跨职业的基本能力,包括计划和组织活动的能力、交往和合作的能力、学习和运用技术的能力、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这也是药企近年来人才招聘别看中的能力,而且需求迫切。因此,在必修的公共课基础上,我们选取社交商务礼仪、人际沟通、演讲与口才、营销与消费心理学、商业应用文写作等课程作为必修或选修课,以加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四)以课堂教学与工作实践紧密结合为教学改革切人点,推进课程建设

对学生职业能力职业关键能力和职业专门技术能力的养成教育,有了相应的课程体系构建,更重要的是由教师实施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将学生全方位职业能力培养作为课程建设的重点。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课程带头人和任课教师在思考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改革时,也要注意考虑是否将课堂上的学习与工作实践相结合,使学生看到与实际工作上的联系。如药理学课程教学中药品名称杂,内容多,学习后印象不深刻,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学习药理学的意义。在学习药物的基本知识之后,如教师设定角色由学生充当医药商品购销员和医药公司经理、药店营业员和患者,在进人角色中考察学生对药物知识、礼仪知识、推销技巧、心理学知识掌握的情况,不仅使学生在自然、和谐、愉快的氛围中复习、巩固了药理知识,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还对学生进行了礼仪、营销、心理等方面的职业素养养成教育。实践性强的课程如医药市场营销学、物流管理、电子商务、企业管理概论聘请一线专家授课,并组织学生去相应企业参观,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阔知识面,扩大眼界,对学生就业选择也会有所帮助。

(五)开展贴近实际就业岗位的模拟性综合实训

药学相关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主要为药物制剂岗位、药品检验岗位、药品营销岗位、医院药品调剂和管理岗位等。几年来,为使学生到达就业岗位能够尽快顶岗实习或顶岗工作,我们在培养学生实践技能方面做了一定的尝试。

1.学生自主设计实验

某些专业课程由教师给学生布置药物提取、药品检验的工作任务,学生按照实际工作岗位的工作程序进行资料查询,设计实验工作流程,进行实验物品的准备,开始实验过程,最后进行实验结果的统计分析和总结。通过自主性实验的训练,学生们对将来所面临的工作有了感性认识,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都有了显着提高。

2.药物制剂实习前模拟训练—“药学综合大实验”

按照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号文件所要求的“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人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文件精神,我们在实验课也加大了教学改革的力度,各主干课程在实验教学内容尽满足实际需要方面做了大的工作,开展了药物制剂实习前模拟训练即药学综合大实验。

“药学综合大实验”即学生从生药鉴定、提取、制备、药物分析多个环节参与实验过程,创造仿真工作场景,较好地实现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是学生到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前的重要培训环节。实践表明,药学综合大实验使学生对专业核心课程在实际工业生产中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培养学生纵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从事药物制剂岗位的职业技术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职业技能培训与考核

第6篇:职业素养教育论文范文

关键词:本科教学;毕业论文;“团队”模式;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1-0106-02

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本科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实践教学环节。毕业论文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通过毕业论文,创建一种新型的毕业论文教学模式也已经成为推进高校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对学生整体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2]。

一、毕业论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自21世纪以来,实践环节薄弱是本科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当前实践教学环节薄弱,严重制约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3]。目前,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和整体水平下滑,其原因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来自于学校方面。学校重视不够,具体体现在学生毕业论文经费、实验设备、实验用房等教学资源紧缺。二是来自于指导教师方面。例如部分指导教师的工作责任心不强、学术与技术水平有限、缺乏指导毕业论文的教学经验与方法、教学工作任务繁重、指导人数偏多等。三是来自于学生自身,例如学生对毕业环节认识不足、忙于就业、重视不够、平时缺少锻炼、理论知识不扎实等。这些问题导致毕业论文的选题、过程指导、论文评阅、学生答辩等环节不够严谨,影响了毕业论文质量;加之毕业论文管理工作难度较大,尤其是部分学生离校去企业实习,导致学校对学生监管不够,直接影响了毕业论文质量。因此,改革毕业论文教学模式,提高毕业论文整体质量,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二、团队毕业论文教学模式的实施

1.团队毕业论文教学模式的含义与优势。团队指导模式是一种在理工科大学生实践教学工作中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新机制和人才培养新模式[4]。我们的团队模式包含三层含义,一是指教师团队,根据团队中教师特点进行分工,同时也有利于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提高指导教师素质,加强教学团队建设;二是毕业论文与科研课题紧密结合,以教师承担的实际科研课题作为学生毕业论文题目,将科研团队与毕业论文相结合,即形成一种“团队—科研”模式来指导毕业论文工作,这样有利于开展大型科研课题,提高工作效率,利用有限的时间获取充分的实验数据;三是学生团队,根据课题研究内容,将一个大课题分成几个子课题,分配给不同的学生来完成,同时又要求学生注意到课题间的联系与衔接,使学生得到更全面的学习和锻炼,学生在毕业环节通过参与实际科研课题,通过系统培训与锻炼,强化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综合素质。

2.团队毕业论文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①教师团队的组建与分工。笔者所在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团队由1名老教师、2名中年教师和2名青年教师组成。老教师主要负责选题审核,保证团队的课题有较高起点,负责开题报告的审核,中年教师主要负责实验中仪器设备的使用、实验研究的开展等过程指导,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与能力培养,指导学生撰写毕业论文与毕业答辩准备;青年教师主要负责文献查阅、科技文献阅读及外文文献翻译,青年教师更易与学生沟通,加强与学生的联系,了解学生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和掌握学生动态。在团队模式指导毕业论文过程中,教师应发挥团队协作精神,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根据毕业论文进程中的各个环节开展不同的工作,对学生进行引领。②团队毕业论文教学模式的实施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团队模式指导毕业论文有利于对学生专业水平、创新能力、科学研究方法、系统思考、团队精神的锻炼。毕业论文实施的全过程能够使学生在前序课程中所学的与课题相关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得到实际运用与提升。本团队在毕业论文工作中采取一学年分阶段渐进完成、各阶段目标明确、每一阶段重点培养学生2~3项能力模式进行,采取的具体指导方式有教师讲解、跟踪指导、学生讨论、撰写总结报告等。要加强毕业论文全过程指导,实现师生良性互动。毕业论文工作在第七学期开题,整个过程分为开题阶段、研究阶段、论文撰写与答辩阶段。开题阶段,指导老师集中讲解、学生实践与讨论、老师总结与检查要分多次进行,重点培养学生文献查阅与整理、科技文献翻译、可行性方案论证的能力。研究阶段是后续撰写毕业论文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团队真正发挥协同效应的过程。可按以下步骤进行:学生提出计划,老师检查并提出建议;学生实施操作,老师指导并督促;老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并解决。注重加强学生遵守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全局意识、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的培养,锻炼其基本实验技能,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边做边整理边总结,养成良好习惯。论文撰写与答辩阶段是检验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此阶段采取老师集中讲解—学生撰写—老师再讲解的步骤,经过几个轮回最终完成。坚持预答辩做法,在正式答辩之前,指导老师集中讲解答辩注意事项,团队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预答辩,学生与老师均给予点评,帮助学生积累一些答辩经验,也提供一次锻炼机会。正式答辩时学生按照答辩规则、程序、要求进行。此阶段重点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科研思维与应变能力。

在团队毕业论文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转变了观念,树立以学生培养为本的思想,增加了质量意识,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强化了学生的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全局意识、创新意识、环境保护和服务意识,达到“知识—能力—素质”的整体优化效果,在提高了毕业论文质量和水平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高校厅[2004]14号)[EB/OL].[2008-11-06].

http:///edoas/website18

[2]常虹.提高工科院校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探讨[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4):5-10.

[3]周济.大力加强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教学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05,(1):3-7.

[4]汪灵,林金辉,龙剑平.理工科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团队指导法研究与实践[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会科学版),2008,16(4):88-91.

第7篇:职业素养教育论文范文

设计主要针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和教师专业发展的课程内容体系,包括学科教育理论、新课程、学科教育研究三个模块。各模块具体内容如下:学科教育理论模块包括学科教学理论、学科课程理论、学科学习理论;新课程模块包括课程标准解读、新课程典型课例分析———兼谈新课程学科教学设计、新课程专题研究;学科教育研究模块包括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学科教育研究简介、优秀学科教育研究介绍、教育论文写作。这三个模块分别承担着不同的课程功能。

其中,学科教育理论实现在职教师理论素养的提高,学习本学科领域的教学理论、课程理论和学习理论;新课程模块针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而设计,旨在使教师领会新课程标准中蕴涵的课改理念,提升相应的学科教学设计能力,“新课程专题研究”环节依据新课程中增设的学科专题开设,帮助教师解决在新增学科内容方面带来的困难;学科教育研究是在职教师普遍感到困难的薄弱环节,也是制约教师专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在经过大学阶段的专业学习以及多年教学实践的磨练后,这一环节的具体内容设计对有效教学将起到极大的专业提升和引领作用。

职后高师“学科教学论”的课程内容设置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贴近时代脉搏,体现新课程要求职后高师“学科教学论”的课程内容设置必须敏感于时代对课程培养目标的要求,也就是要“与时俱进”。在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就是要关注新课程、反映新课程、体现新课程。关注学习者,突出职后特点任何课程设计如果脱离学习者的具体特点,都很难较好地实现课程内容的适切性。教师学习是成人学习的一种,既有成人学习的一般共性,又有教师学习的专业特性。因此,在课程内容选择、呈现方式、评价以及教与学的方式等诸多方面都应对此特点做出回应。重难攻坚,把握教师专业化发展薄弱环节职后学习作为教师继续教育诸多形式中的一种,必须依据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针对薄弱环节,设计、选择、实施学科教学论课程,把握教师职业发展进程中的关键要素,在课程内容选择和设计上,为教师的职后学习搭建适宜平台,很好地起到专业提升与引领作用。

在前面的论述中,我们针对职后社会需求的变化和教育对象的发展特征分析,设计了主要针对新课程和教师专业发展的课程内容体系,包括学科教育理论、新课程、学科教育研究共三个模块。在数学学科中,结合学科具体特点,设计各模块的具体内容如下:

模块一。数学教育理论,含三个分支,分支一数学教育基本理论:一般教育理论对数学教育的影响;弗赖登塔尔的数学教育理论;波利亚的解题理论;建构主义的数学教育理论;“目标教学”理论与中国高考;中国的“双基”数学教育。分支二数学课程理论:课程的基本概念;数学课程理论研究概说;古代外国数学课程概况;中国古代数学课程概况与突出成就;欧洲数学课程的发展;中国近现代中学数学课程的演变。分支三数学学习理论:“学习”与“数学学习”概说;基于行为主义的数学学习理论;基于认知主义的数学学习理论;基于人本主义的数学学习理论;基于建构主义的数学学习理论。

第8篇:职业素养教育论文范文

关键词:语文教师 专业素养 职业理想

具备扎实的语文学科专业知识和必备的相关学科基础知识,是新课改对中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最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中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还需要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在实践教学中形成的与语文学科相关的教育理念、职业理想、专业能力和完善人格等多方面的综合素养,这也是新课改为实现预期目标对中学语文教师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但是,在当前的中学语文教育中,中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令人堪n,尤其是县级非重点中学、乡村中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更是参差不齐,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新课改的实施。

一、中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存在的问题

为了深入调查中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本课题组做了一次针对中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平顶山市八中、平顶山市九中、叶县叶公中学等9所初级中学和叶县一高、鲁山一高、平顶山市二中、襄县一高等4所高级中学的语文教师125人,其中初中78人,高中47人。调查内容涉及中学语文教师教育观念、职业理想、所读教育论著论文、语文教学研究、最新教学技术手段应用情况等31项,共回收有效问卷118份。对有效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后不难发现,中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缺乏职业理想与职业热情。问卷调查中不难发现,75%的中学语文教师缺乏职业理想与职业热情,究其原因在于这一群体感觉工作压力较大。压力主要来自于身体和精神两个方面。长时间的超负荷运转以及各种名目繁复的评估、考核、总结使得中学语文教师耗掉不少的体力精力疲于应付,并逐渐产生一种职业疲惫感;而家长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期望和对教师的评价以及社会对“教师”这一职业的道德绑架带来的精神与心理压力都令他们缺乏职业的幸福感。长期的压力积累得不到释放,进而产生了职业倦怠,使得教师这一职业沦为谋生的工具,哪里还有职业理想与职业热情?怎么会努力完成好教书育人的工作?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缺乏职业理想和职业热情是教育事业的最大威胁。段落修改

二是教育观念滞后,角色难以转换。调查问卷显示,68%的语文教师教育观念滞后于时代的发展,墨守成规,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依旧按照原来的套路实施课堂教学。对于新出现的教育理念无法接受并且具有抵触情绪,认为这些新的教育理念打破了原有的教育方式,说到底其实是中学语文教师固步自封、宁可守旧不愿革新的思想所致。新课改背景下视阈下,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来了一个不同于传统教学的大翻转,中学语文教师由知识的灌输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激发学习兴趣,开拓思维创造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进而完成角色的转换。但是,大部分中学语文教师无法适应新课改的要求,离开满堂灌无所适从,角色转变僵化,使得“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仅仅停留在理论和概念上而无法实现。

三是知识更新率不高,教学方法呆板,教学技能有待提高。问卷中86%的语文教师每学期没有完整地看完一本与本专业相关的书籍,78%的人近三年没有看完过三本教育方面的论著,67%的人很少关注语文教学的教研论文。而且,问卷调查中“您课堂教学中常采用的教学方法都哪些”的回答中,仅有35%的教师能够写出“导读法”、“自主探究法”等体现新课改精神内涵的教学方法。不难看出,中学语文教师的知识更新率比较低,没能及时把握时代的脉搏,依旧满足于旧的知识体系固步自封,无法与新课改对不断更新的知识体系精神实质的要求接轨。而且教学方法单一不求新变,问卷中同样显示出65%的语文教师对于基本教学技能运用比较薄弱。

四是教学反思能力与科研能力差。调查问卷中,中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与科研能力堪忧,经常进行教学反思的教师仅占被调查对象的45%,而发表科研论文的数量与质量更是不容乐观。

二、新课改对中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

新课改要求建立一支专业素养较高的教师队伍,以崭新的精神面貌投入到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去,积极推进新课改的实施。教育部为了推进教师队伍建设,2012年出台了《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这是国家对各科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它对中学教师在职前教育的培养、入职门槛、入职后的各种职业培训、考核等各方面的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指导性意见。它从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维度出发,强调中学教师在“职业理解与认知”“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学科教学知识”等14个领域内要达到61个方面的专业素养指标与要求。从本课题组发放的问卷调查来看,绝大部分的中学语文教师持有传统的专业理念故步自封,与新课改相关的新的专业理念缺乏,专业知识结构不健全,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不全面,语文教学的专业能力需要极大的提高,与新课改以及《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对中学语文教师素养的要求相差甚远。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和新时代对语文教师从业标准的逐步提高,中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必将是一个历久弥新、持续长久值得关注的话题。

三、中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措施

中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养成非一日之功,而专业素养的提升更需要从政府教育主管部门、高师院校、中学、教师个人等各个方面、各个层面共同来努力才能达到成效,绝非是中学语文教师个人的行为。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提升中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

(一)树立职业理想。中学语文教师要从灵魂深处热爱自己的职业,发自内心的关爱自己的学生,升华专业理念,树立为人民教育事业甘愿奉献的职业理想。职业理想是中学语文教师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奋斗希望达到的个人在教育事业方面的职业目标与职业境界,是语文教师献身于教育事业热爱教育事业的不竭动力。对于每位教师来讲,树立职业理想都具有重要作用和潜在意义。只有树立了自己的职业理想,才有为实现理想而激发的内在动力,才能刻苦努力,为实现职业理想而不断加强自己的专业内涵提升和专业素养提升。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文化的传承者、灵魂的塑造者,要领会到教师这一职业所承担的历史重任,树立自己的职业理想,宁做教育家不做教书匠。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对自己所从事的教师职业有一个清晰的认知,深刻懂得教师职业的伟大和重要意义。段落修改

(二)转变教育观念。思想决定行动。任何一种改革,其先导首先是思想观念的革新,并在新的理念引导下付诸于切实行动。如果没有教育观念的彻底转变,中学语文教师不可能充分理解新课改要求将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等新的教育理念,自然不能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去迎接新课改。新课改从本质上来讲,是强调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中解脱出来,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也即是说,新课改让学生由传统教学模式中被动地适应教师的“教”向主动的适应教师引导、学生自主的“学”转变。对教师来讲,要由原来的满堂灌的“教”向“引导”转变,这就决定了教师必须进行角色的调整与转换。新课改语境下,中学语文教师已经不再是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比较全面的知识架构的呈现者、现有知识信息地整理者和传递者,而是比原来的单纯“教”有着更高要求的课堂教学设计者、课程开发者、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组织者,教师的角色由台前的主角转变为幕后的极其重要的配角。知识的更新与爆炸使得教师即便穷毕生精力也无法将其全部“教”给学生,而“引导”学生掌握如何获取知识的思维与方法并自觉养成信息处理的能力,才更为重要,正如前人所讲,“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鱼”。

(三)扎实做好中学语文教师职前教育。中学语文教师的职前教育阶段主要在师范院校,因此要从源头做起,加强师范院校对师范生的培养力度,实行严进严出的原则,对师范生高标准严要求。

从专业素养的视角来看,师范院校对中学语文教师的职前教育与培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构建科学合理的语文教师的知识体系,培养师范生的教师意识和职业理想。师范院校在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即明确培养目标是为中学输送合格的中学语文教师,课程体系设置上,除了文学类、语言类、写作类、文学理论类、语文教学法等核心专业课程之外,还要设置教育学、心理学、课件制作、等相关课程,使师范生意识到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必须掌握的基本学科知识,并且将教师意识、专业意识、职业理想和职业教育贯穿与课堂教学的内外。甚至在第二课堂活动中,举办师范生技能大赛、演讲大赛、教学课件制作大赛、三笔字大赛等学科专业竞赛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构建师范生的学科知识体系,树立师范生的教师意识和职业理想。二是树立师范生的师德观念。师范院校教师要以自己的高尚师德、渊博知识、谦逊有礼的行为处事方式和实际行动,潜移默化地熏陶师范生什么是“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明了“师范”的真正含义,帮助他们树立师德观念。三是培养师范生的教育实践能力。教育实践环节应该是一个“教育实习――反思――再教育实习”的三个阶段环环相扣的过程。而许多师范类高校只重视第一个阶段教育实习,缺少最为重要的“反思――再教育实习”后两个阶段。缺少教育实习的反思阶段和在教育实习阶段,使得教育实习生对教育实习认识不深,找不到自己在学校学习期间专业知识掌握方面的短板和不足,没有机会有针对性的弥补中学语文教学所缺少的专业知识,不能更好的做到查漏补缺。教育部充分认识到教学实践的重要性,2014年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文件中明确要求师范生到中小学教育实践不少于十八周即一个学期[2]。这一硬性要求目的在于祛除教育实习流于形式的弊端,切实提高师范生的教育实践的质量。

(四)做好入职后的培训与学历提升。入职后,中学语文教师还要不断通过各种形式的“充电”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参加各级各类的课程培训与学历提升是较好的途径。一是加强新任中学语文教师的岗前培训。大力加强新任教师的岗前培训,强化师德意识和教师的行为规范,树立新的教育教学观念,有计划有目的的拓展延伸中学语文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面,是新时期提高中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教育部通过制定并实施“国培计划”,要求对所有新任教师进行入职前岗前适应性教育培训,“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培训时间不少于120学时” 。这一举措,有利于教师专业素养的快速提高和角色的转换,更好的胜任中W语文教学工作。二是鼓励语文教师积极参加学历提升。目前,全国大部分省市提高了中学教师的任职学历标准,通过中学语文教师在职进修语文教育硕士学位、文学硕士学位等提升学历渠道以及招收高学历高层次人才投入到中学语文教育中去,使得中学语文教师队伍专业素养和学历层次得到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中学语文教育的教学、科研整体水平。三是鼓励语文教师积极参加各类短期培训。短期集中培训课程的时间一般很短,形式灵活,可以脱产集中时间学习,也可以利用晚上和周末的时间。这种培训方式具有较强的可行性,通过培训可以帮助中学语文教师解决在教育和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五)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新课改无论是从知识的广度深度还是知识的时代性来看,都对中学语文教师知识素养提出了新挑战,要求教师不断学习,不断充电,树立终身学习意识。诚如孔子所言,“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中学语文教师只有多读书勤于思考,掌握多方面的知识,活跃创新思维,才能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并逐渐适应新课改对中学语文教师提出的新要求,进而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思想,努力向着学者型教师的标准迈进。新时代的发展不仅要求中学语文教师积极了解我国语文学科领域内最新的学术动态,把握时代脉搏,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指导自己的语文教学,还要对于其他学科如教育学、心理学、历史、哲学甚至理工科的知识也要有一定的了解。否则,面对某些交叉学科的科普说明文以及与学生沟通中如何把握学生的心理世界等等将无从下手。因此,语文作为基础学科的重要性,决定了中学语文教师要树立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此外,中学语文教师还要善于向同行业专家和同事学习。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通过多观摩优秀语文教师的示范课,多阅读语文学科领域内专家学者以及优秀同行的专著、教研论文、教学感悟、教学心得体会等,可以将别人的优秀经验借鉴过来,帮助自己提高专业素养。

(六)养成教学反思的习惯,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教学反思是中学语文教师对自己日常教学实践活动的深入思考和课堂教学经验的总结。通过教学反思,探索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并不断地通过教学积累形成自己独到的教学经验,使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得到将逐步提高。而且,教学反思也是中学语文教师对自身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教学实践的全方位的理性思考和自我诊断,是教师专业发展与成长的必由之路。而教师的科研能力恰恰就是在教学反思基础之上的提高与升华,没有经常性的教学反思与经验总结,很难有高质量的科研论文。语文教师将自己的教学反思和教学心得通过文字形式表现出来,并用文字将这种教学反思加以固化,就是教研活动的开端。教研活动的开始,往往意味着中学语文教师不再单单是个优秀教案的搬运工,而是一个有创新意识、有独到见解的的、善于思考和总结经验的学者型语文教师。因此,教研论文可以看成是教学反思的提高和凝练,是中学语文教师思维活动中由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迈进,也是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必由之路。所以,教学反思可以说是中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提高过程中由量变到质变的一个显著性标志。

作为应用性极强的基础学科,语文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成为学好数学、历史、物理、化学等其他学科课程的基础条件。因此,中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有效提升,对于新课改的实施和预期目标的实现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注释:

[1]教育部文件《教育部关于印发和的通知》(教师[2012]1号)

[2] 教育部文件《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教师[2014]5号)

[3]教育部文件《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教师[2011]1号)

第9篇:职业素养教育论文范文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继续以新课程标准的思想为指针,依据本校工作要点。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针对我校实际,以艺术学校,弘扬我校版画特色教学品牌,倡导和谐人文科学自然的教育教学理念,遵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规律,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积极配合市做好全国少儿艺术展演美术示范现场工作。日常工作中,要认真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形成的经验,加强对本学科教师的素质培养,做好好课题研究工作,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益。

二、重点工作:

1、加强理论学习,树立新教学理念,明确美术课课程改革方向。

2、积极开展各项美术教研活动.提高每位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专业基本功,做到互帮互助,群策群力,我校版画艺术特色而努力。

3、结合美术学科特点,积极探索教学新路子,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作为课堂教学探索的方向。

4、加强学生的校内外一体化进程,以我校的版画为平台,真对不同基础的学生进行分组教学,努力挖掘每一个学生的特长和潜能.做好全国少儿艺术展演美术示范现场和比赛工作。

5、继续开展版画特色教学,完善各级兴趣小组.切实抓好学生的基本功和美术基础知识.

三、主要措施:

1、完善校本版画教学,落实具体要求。推出以理论学习、案例分析、、经验交流、听课、说课、评课、教学咨询与指导等校本研究的基本形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

2、强化集体备课活动,每次活动认真研究教材、教参,确定集体备课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讨论教学疑点,谈教学设想。

3、以“版画特色为主的第二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开展校本教学研究活动。进一步完善校兴趣小组教学和地方特色课程。

4、继续开展本美术课教学的研究,本组所有教师根据自己实情总结经验,撰写教育教学,反思,积极参加各级论文评比。

5、加强版画特长生的培训,多出版画精品,组织参加局组织的各类竞赛争取获得好成绩。

6、积极做好全国少儿艺术展演美术示范现场和比赛工作。

7、学习开展网络研修交流学习。充分利用我校的网络优势扩大版画艺术教学的影响力,建立,完善美术教师的个人博客。

四、具体工作:

二月份

1周、制定教研组活动计划;各年级美术教学计划。

2周、布置全国少儿艺术节现场展演和版画创作相关事宜。

4、5周、进行课堂教学常规检查和美术教师素质大赛的准备

三月份

6周、进行教师读书演讲,检查教学反思和读书笔记

8周、举行”阳光下成长”少儿艺术节版画汇总、交流及修正。

9周、进行课堂教学常规检查:互听课活动:于波浪郭锦珠两节课

四月份

10周、本组教师准备参加教育论文比赛

11周、参加市美术教研展示活动

12周、各位教师辅导学生版画创作,准备参加艺术展演。

13周、协助学校搞好市公开教学周

参加组内听课评课活动:高倩朱倍漫郭锦珠于波浪执教

五月份

14周、布置全国少儿艺术展演美术现场。

15周、参加市美术教师素质大赛培训.

16周、检查教学反思和读书心得

17周、准备校本教材和兴趣小组活动的总结与成果展示

六月份

18周、布置校园橱窗

19周、组织制定复习计划、上好美术复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