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领导的评价范文

对领导的评价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领导的评价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领导的评价

第1篇:对领导的评价范文

[关键词] 乳腺癌; 冬凌草甲素; 细胞凋亡; 活性氧

[Abstract] Oridonin, which is an ent-kaurene diterpenoid isolated from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abdosia rubescens, displays various bioactivities, including anti-inflammation, anti-bacteria and anti-tumor.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oridonin on apoptosis of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MDA-MB-231 cells and its underlying mechanisms.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oridonin on proliferation of MDA-MB-231 cells was measured by MTT assay; Apoptosis was analyzed by flow cytometry with PI staining and Annexin V-FITC/PI staining; Intracellular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level was determined by ROS detection kit, and expressions of PARP, Bcl-2, caspase-3 were analyzed by Western blo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oridonin exhibited a significant effect in inducing apoptosis of MDA-MB-231 cells, enhancing intracellular ROS level, down-regulating expression of Bcl-2 protein, and promoting cleavage of caspase-3 and its substrate PARP.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apoptosis-inducing effect of oridonin on MDA-MB-231 cells might be correlated with increase of intracellular ROS level, down-regulation of Bcl-2 protein and activation of caspase-3.

[Key words] breast cancer; oridonin; apoptosis; reactive oxygen

乳腺癌是世界范内严重危害女性健康与生命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近年来尽管其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乳腺癌在发展中国家的发病率依然快速增长[1]。目前,外科手术、放疗和化疗是乳腺癌最主要的治疗手段。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均为阴性表达的乳腺癌,为三阴性乳腺癌(TNBC),该亚型的乳腺癌占乳腺癌病例数的12%~24%[2]。TNBC具有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预后差等特征,并对内分泌治疗和抗HER2的靶向治疗均不敏感[3-4]。因此,寻找新的作用机制的治疗药物对TNBC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冬凌草甲素是从中药冬凌草Rabdosia rubescens中分离得到的一种贝壳杉烯二萜类的天然有机化合物,具有抗炎、抗菌、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5]。其中,抗肿瘤作用的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研究发现,冬凌草甲素对肺癌、结肠癌、胰腺癌等显示了良好的抗肿瘤效应[6-8],且毒副作用较低,尚未见对骨髓、肝脏、肾脏、心脏等重要脏器有明显损伤作用的报道。该化合物以其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及低毒副作用等优势,显示了作为新型抗肿瘤药物或辅助抗肿瘤药物的应用前景[9-10]。但冬凌草甲素抗肿瘤作用的具体机制并不明确。近年来,有研究表明某些化疗药物或化合物可通过升高肿瘤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杀伤肿瘤细胞[11-12]。本实验将从ROS出发,探讨冬凌草甲素诱导三阴乳腺癌MDA-MB-231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细胞株 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购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库。于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中,5%CO2细胞培养箱中常规培养。

1.2 试剂 DMEM培养液(Hyclone公司);胎牛血清(Gibco公司);冬凌草甲素(Merck公司),以二甲基亚砜(DMSO)溶解;MTT,PI(Sigma公司);Annexin V-FITC凋亡检测试剂盒(索莱宝公司);ROS探针DCFH-DA,0.25%胰蛋白酶(碧云天生物技术研究所);PARP,Bcl-2抗体(Santa Cruz公司);caspase-3抗体(Abcam公司);β-actin,HRP标记的山羊抗兔IgG(博士德公司)。

3 讨论

ROS依据其分子类型的不同可分为非离子型和离子型,包括过氧化氢、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单线态氧、烷过氧化自由基、脂过氧化自由基等。细胞内氧化还原状态的平衡对于细胞的存活及功能至关重要,低水平的ROS在维持细胞内稳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3]。研究表明,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进程中,细胞内的氧化还原状态通常发生异常变化,引起肿瘤细胞内ROS水平的升高[14]。升高的ROS不仅使肿瘤细胞更易于发生基因突变,且使肿瘤细胞对异常升高的ROS较正常细胞更为敏感[15]。许多抗肿瘤化合物可通过升高细胞内ROS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16-17]。通过调节Bcl-2蛋白家族的磷酸化和泛素化,ROS可上调促凋亡蛋白的表达、下调抗凋亡蛋白的表达,进而诱导细胞凋亡[18]。Hildeman等报道,细胞内ROS的升高可通过下调Bcl-2蛋白的表达引起线粒体膜电位的下降,从而诱发细胞凋亡[19]。本实验以DCFH-DA为细胞内ROS探,检测到冬凌草甲素可升高MDA-MB-231细胞内ROS水平,同时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冬凌草甲素可下调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提示其可能通过升高细胞内ROS而下调Bcl-2的表达参与细胞凋亡的诱导。

细胞凋亡是受死亡信号调节并伴随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s)活化的一种自主而有序的细胞死亡形式,是多基因严格调控的过程[20]。Bcl-2蛋白家族在细胞凋亡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分为抗凋亡成员和促凋亡成员两大类,前者包括Bcl-2,Bcl-XL,Mcl-1等,可保护线粒体膜的完整性;后者包括Bax,Bak,Bad等,可促使多种凋亡诱导因子的释放,通过激活caspases触发细胞凋亡[21]。caspases蛋白酶家族在细胞凋亡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caspase-3是介导细胞凋亡的关键分子,该分子被上游信号Bcl-2等激活后可引发酶促级联反应,通过切割其底物白PARP,导致细胞凋亡的发生[22]。本实验中,冬凌草甲素处理MDA-MB-231细胞24 h,可下调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并引发caspase-3和PARP的切割,提示冬凌草甲素可能通过提高线粒体膜的通透性、激活caspase-3而诱导细胞凋亡。

本实验结果表明,冬凌草甲素可诱导MDA-MB-231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升高细胞内ROS水平、下调Bcl-2的表达并激活caspase-3相关,但ROS下调Bcl-2表达的分子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Ferlay J, Soerjomataram I, Dikshit R, et al.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sources, methods and major patterns in GLOBOCAN 2012[J]. Int J Cancer, 2015, 136(5): E359.

[2] Rakha E A, Ellis I O. Triple-negative/basal-like breast cancer: review[J]. Pathology, 2009, 41(1): 40.

[3] Stagg J, Allard B. Immunotherapeutic approaches in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latest research and clinical prospects[J]. Ther Adv Med Oncol, 2013, 5(3): 169.

[4] Foulkes W D, Smith I E, Reis-Filho J S.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J]. N Engl J Med, 2010, 363(20): 1938.

[5] Wang S, Zhong Z, Wan J, et al. Oridonin induces apoptosis, inhibits migration and invasion on highly-metastatic human breast cancer cells[J]. Am J Chin Med, 2013, 41(1): 177.

[6] Xiao X, He Z, Cao W, et al. Oridonin inhibits gefitinib-resistant lung cancer cells by suppressing EGFR/ERK/MMP-12 and CIP2A/Akt signaling pathways[J]. Int J Oncol, 2016, 48(6): 2608.

[7] Liu Q Q, Chen K, Ye Q, et al. Oridonin inhibits pancreatic cancer cell migration and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by suppressing Wnt/β-catenin signaling pathway [J]. Cancer Cell Int, 2016, 16: 57.

第2篇:对领导的评价范文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由各级审计部门对负有经济责任的领导干部任职期间个人履行领导、管理经济活动职责,遵守财经纪律和廉洁自律等情况进行监督、评价的行为。区别于其它审计“就事论(评价)事”原则,经济责任审计是“就事论(评价)人”,即审计结果“人格化”。在实施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如何恰当地作出审计评价,是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对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不仅仅要作出定性评价,而且还要作出定量评价,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综合审计评价分出等级,将评价结果反映为“优秀”、“称职”或“不称职”。作出客观、公正的审计评价,关键是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二、现有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的弊端及改进思路

目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缺乏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党政、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普遍运用的指标量化计分法,将审计结果以直观地分数形式呈现,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审计评价的主观性问题。但是指标量化计分法还存在诸多弊端:一是指标量化计分法使用难度较大,指标设置、权重分配、打分原则一般比较复杂;二是指标体系建立难度较大,若指标数量不能涵盖经济活动的整个环节和各个领域,就会造成审计评价不完整;若各指标设置不能充分考虑各行业、各单位经济活动的特色,就会造成审计评价不实用;三是指标权重分配比较困难,对不同的指标分配不同权重,没有客观的标准,不可避免主观性和随意性;四是指标打分对审计人员坚守独立、公正的职业操守要求比较高。

鉴于现在审计评价体系的缺陷,本文构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的思路是:借鉴限制理论将审计评价体系予以改进,使审计评价体系更具权威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在评价标准确定上充分运用调查法,逐项依次评价得出审计评价等次,克服标准固定缺乏科学性、评价含糊缺乏操作性等弊端,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公正,最大限度地降低和防范审计风险。

三、限制理论在审计评价中的应用

限制理论(Theory of Constraints,TOC)是由以色列学者伊利雅胡·高德拉特所发展出来的一种管理哲学,主张一个复杂的系统隐含着简单化。即使在任何时间,一个复杂的系统可能是由成千上万的因素所组成。但是只有非常少的变量,称为限制,它会限制(或阻碍)此系统达到更高的目标。限制理论是一种“过失”决定论,给我们的启示是:对“人格”的评价可以采取对影响“人格”的重要因素进行分别评价的方法,根据对重要因素的评价等次推导对“人格”的评价结果,使“功劳”不能够掩盖“过失”,形成客观、公正的评价结果。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中,限制和制约审计评价结果的指标只有可数的若干个,对各个指标进行评价,就能得出评价最终结果。构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就是从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职责的过失入手,对照指标评价标准,逐一对指标体系的各项指标进行评价,有一个指标评价为“不称职”,则综合评价为“不称职”;评价均无“不称职”,有一个指标评价为“称职”的,则综合评价为“称职”;评价均达到“优秀”的标准,综合评价为“优秀”。

基于限制理论构建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结构简单,便于操作,有利于各级领导干部的理解和支持;具体指标的选取重点突出、具有针对性,有利于审计人员作出明确、客观、公正的审计评价;由于不用分配权重和打分,仅在指标评价标准设定环节进行等次分配,有利于审计人员避免经验和专业判断不足,造成评价结果主观的问题。

四、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构建

(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应该是动态的、可扩充的,体现在根据不同审计对象选取不同定量指标,同定性指标组成被审计对象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也可以根据被审计对象职权特性设置其它指标,从而保证审计评价结果的科学性、真实性。

1.违纪违规定性评价指标。对任职期间廉洁自律情况进行评价,一般对存在严重违反财经法纪情形的直接评价为“不称职”。

2.目标任务完成率。对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和围绕重点开展工作、取得事业成果情况进行评价。计算公式:目标任务完成率=年度目标完成金额/年初目标任务金额。

3.经费监管到位率。对执行法规、制度和标准,健全内部控制,资金监督管理情况进行评价。计算公式:经费监管到位率=1-查出经费监管不到位金额合计/审计期间收入支出总金额。

4.经费保障率。对经费保障情况进行评价。计算公式:基本经费保障率=经费拨款金额/按保障标准计算的拨款金额。

5.基层经费投入率。对基层经费投向投量情况进行评价。计算公式:基层经费投入率=任内基层工作经费金额/任期内各项经费收入总额。

6.负债建设率。对大项工程建设管理情况进行评价。计算公式:负债建设率=资金缺口金额/项目批准投资总额。

7.装备达标率。对车辆装备、信息化建设配备情况进行评价。计算公式:装备达标率=装备实有配备金额/上级下达的装备配备金额。

8.经费超支率。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可针对“三公”经费预算执行情况,设置公务接待费开支率、公务用车与运行维护经费超支率、因公出国(境)经费超支率进行重点审查。计算公式:经费超支率=年度超预算金额/年度预算总额。

9.家底积累率。对强化管理、厉行节约,促进家底适当积累情况进行评价。计算公式:家底积累率=任期家底经费净增加额/接任时家底经费额。

(二)评价指标标准的制定

制定评价指标标准是应用限制论进行审计评价的一项基础工作,指标标准的制定要综合考虑法律法规对经济指标的具体要求和不同行业、不同地区对经济指标的不同要求。考虑行业、地区对评价差异性的影响,制定指标标准的具体措施是充分运用调查法,以特定区域的全部单位为样本,统计测算出经济指标的一般水平,作为对被审计领导干部经济执行情况的最低标准要求,即“称职”标准的评价起点。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一个重要的职能是为各级党委运用审计结果合理选人用人提供决策范围,同时达到促进各级领导干部廉洁勤政的目的,具体比例设定,可以运用国际公认的二八定律(帕累托定律)法则,将统计样本按从“优”到“差”排列后,按2:8和8:2划分,前20%左右的为“优秀”、后20%左右的为“不称职”,比例可以根据不同指标和经济管理对指标的不同要求以及考虑实际可操作性进行调整。(作者单位:重庆市公安消防总队审计处)

参考文献:

[1]张英福,马丽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通用指标体系的构建.会计之友,2008.3

第3篇:对领导的评价范文

关键词:履职审计 评价 量化 探讨

一、量化计分的意见

探索人民银行领导干部履行职责审计(以下简称履职审计)评价量化方法,对于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履职审计工作,充分发挥履职审计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促进履职审计工作的规范化

履职审计评价是整个履职审计工作的重点、难点、焦点,如果能采用一种用分数“说话”的评价机制,必将有力地促进整个履职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具体体现为三个方面:一是量化计分能够避免审计者的主观随意性,使不同的审计者对同一问题评价按照量化计分的方法得出的结论具有一致性。二是量化计分给被审计人用分数“说话”,人人平等的感受,减少被审计人与审计人之间磨擦。三是量化计分的评价统一了管理层、审计人和被审计人评价的标准,审计结论具有公允性。

(二)有效地为党委和组织、人事部门管理和使用干部提供直观的决策参考依据

履职审计的最终目的,是考察被审计人在任期内履职情况,并以此给被审计人一个直观的、明确的结论。这也是党委和组织、人事部门最为关注的。如果通过履职审计,不能为党委正确使用干部提供直观明了的决策参考依据,就会降低党委对履职审计的关注度,履职审计就难以充分发挥作用,甚至会“穿新鞋走老路”(相对于离任审计),失去其本来意义。

(三)有助于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和防范审计风险

履职审计评价结论与被审计人的荣辱升迁密切相关,备受被审计人的关注,加上履职审计正处于探索之中,因此,存在较大的审计风险。只有寻找一种客观的评价方法,客观地进行审计评价,公正、公允地出具审计评价意见,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和防范审计风险。

(四)有助于领导干部勤政廉政、忠实履责

履职审计评价量化的方法来量化政绩,使领导干部任期的履职情况直观明了地反映出来,有助于领导干部全面、客观地了解自己,从而有效地克服重形式、轻实质,虚作假为、飘浮的工作作风,忠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同时,能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自觉遵守财经法纪和规章制度。

二、量化计分的原则

实行履职审计评价量化计分,必须坚持以下几项原则:

(一)重要性原则

任何事情都要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履职审计也应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特别是设置审计评价指标和分值时,要重点突出,不能平均分配,对于一些重点问题、关键问题分值分配应适当倾斜。

(二)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要求审计人员进行履职审计评价时,摒弃个人好恶、杜绝感情用事,以审计的事实为依据,不附加任何主观成份,不使自己的结论依附或屈从于持反对意见的人的影响和压力,按照客观事实的本来面貌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职责情况作出符合客观实际的审计评价。

(三)谨慎性原则

履职审计评价应坚持:审计评价紧紧围绕被审计人履职情况进行,与被审计人职责不相关的事项不评价;审计评价应在审计范围内进行,审计未涉及或者不属于审计范围的事项不评价;审计评价应按照查明的事实进行,审计证据不充分的事项不评价;审计评价应按照内部审计准则和法规制度进行,责任不清或者没有评价依据的事项不评价。

(四)历史性原则

履职审计实务需要针对已发生的情况,对被审计领导的履职责任进行责任认定和评价,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坚持历史性原则,历史性的问题应放在历史的环境和条件下去考察。如果脱离当时、当地的经济环境和历史条件,就会导致审计结论失去客观性、公正性。坚持历史性原则,就要正确区别“四个责任”:现任领导责任和前任领导责任、主面责任和客观责任、故意违纪责任和预违纪责任、个人责任和集体责任。

三、量化评价的基本要求

履职审计评价量化计分的基本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根据履职审计办法和内部审计准则进行审计和评价

《中国人民银行领导干部履行职责审计办法》是履职审计的行为规范,内部审计准则是衡量审计工作质量的基本尺度。履职审计评价量化计分所依据数据和资料必须是真实、全面、可靠的,而严格按照《中国人民银行领导干部履行职责审计办法》和内部审计准则进行审计,是确保审计质量和审计评价依据的数据资料真实可靠的关键。

(二)合理设置评价指标和分值

履职审计评价量化计分的核心是科学、合理地确定履职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和各项指标的分值。各级行可根据审计对象和审计内容的不同,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评价指标和各项指标的分值,可以单位领导、部门负责人、所属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的情况分类别设置,毋需一概而论。

(三)综合评分,确保评价结论客观公正

为谨慎起见,在对被审计的领导干部进行打分时,开有分管行领导、内审部门负责人及审计组全体人员参加的审计评价会议,审计组汇报审计情况,提出对每项审计评价指标扣分、加分的初步意见,会议成员各自发表意见,集体打分,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通过集体打分,综合评定分值以保证审计评价结论的公正性、公允性和合理性,最大限度地规避审计风险。

(四)按分值划分档次,进行综合评价

综合评价按百分制进行考核,根据评价内容分项确定分数,依据审计结果确定得分,按照得分多少分履行职责好、履行职责较好、基本履行职责、失职四个档次进行综合评价。

90分(含90分)以上的,为履行职责好;

80分(含80分)至89分的,为履行职责较好;

60分(含60分)至79分的,为基本履行职责;

60分以下的,为失职。

综合评价要特别关注一些特殊情况:对于领导干部履职审计中发现的领导干部本人失职、渎职行为或其他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应当给予行政处分的,均评价为不称职,内审部门还应当按有关规定提出行政处分建议,移交纪检监察部门;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四、评价的内容和计分方法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领导干部履行职责审计办法》的规定,被审计领导干部的履职责任认定为三类,按轻重依次为:一是领导责任;二是主管责任;三是直接责任。因此,在设置评价指标及其分值时,对每一项指标分值的设定应以领导干部所承担的领导责任和主管责任为基础进行设定,同时对其所承担的直接责任事项进行加分和扣分。对特殊问题作出特别规定,如提供的资料或账目不齐全,或提供虚假账目和资料的,从其所得总分中酌情扣分。

领导干部履职审计评价具体内容和计分办法

(一)金融法规、方针政策、上级行决定贯彻落实情况(20分)

1、未及时转发或传达上级行的有关文件,扣1-2分;

2、未严格执行上级行的有关决定,扣1-2分;

3、未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贯彻落实措施,扣1-2分;

4、所制定的措施、办法有与法律法规和上级行的规定相冲突的情况,扣1-3分;

5、贯彻和落实上级行精神取得明显成效,被上级行通报表扬的,加3-5分。

(二)组织参与决策的情况(30分)

1、重大事项未实行集体研究决策,扣1-5分;

2、未建立明确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扣1-3分;

3、决策过程有关记录材料不完整、不规范、不真实,扣1-5分;

4、决策失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严重不良后果的,扣5分。

(三)内部控制管理情况(30分)

1、本单位、部门岗位职责、工作制度、业务流程及应急处置预案等不健全,扣1-2分;

2、各项审核、审批权限不明确,扣1-2分;

3、岗位职责分工和不相容职责分离制度执行不严格,扣1-3分;

4、内控机制不健全,扣5分;

5、对发现的问题纠正和处理不及时,扣3分;

6、内部管理方法有创意,得到上级行肯定并在系统内推广的,加3-5分。

(四)履行业务管理职责情况(20分)

1、未严格履行有关审核、审批职责,扣1-2分;

2、未按规定开展调查研究,扣1-5分;

3、对重大突发事件未及时报告并妥善处置,扣5分;

4、本单位、部门及所管理的单位各项主要业务出现重大业务差错,扣5分;

5、对严重或突出的风险问题未及时处理或报告,扣5分。

以上四项总分100分,对负有领导责任和主管责任的按上述标准计分,对负有直接责任的按上述标准的2倍扣分。每个分项得分最少为0分,最多得该项满分。

五、几点体会

第4篇:对领导的评价范文

从2014年开始,在国家各部委招考公务员面试过程中,部分单位开始采取尝试采取无领导小组讨论的面试形式。这种面试形式相比于结构化面试更为科学、客观,并且效率极高,很有可能成为将来公务员面试的主流。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吉林省在招考公告中明确,报考市州及其以上机关(含长春市所辖区、垂直管理部门)的考生采用无领导小组讨论面试法进行面试;报考县(市、区)及其以下机关(含垂直管理部门)和报考公安机关带编招录职位的考生及报考市州以下机关选调生采用结构化面谈法进行。先行确定面试方式,也让考生在准备过程中更具有针对性。

无领导小组讨论(LeaderlessGroupDiscussion,简称LGD)主要是通过给一组考生(一般是5-7个人)一个与工作相关的问题,让考生们进行一定时间(一般是1小时左右)的讨论,来检测考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辩论能力、说服能力、情绪稳定性、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非言语沟通能力(如面部表情、身体姿势、语调、语速和手势等)等各个方面的能力是否达到拟任职岗位的综合要求,由此对考生作出综合评价。

在无领导小组讨论中,评价者不给考生制定特别的角色,也不制定谁是领导,也不指定每个人应该坐在哪个位置,而是让所有考生自行排位、自行组织,评价者只是通过安排考生的活动,观察每个考生表现,来对考生进行评价,这也就是无领导小组讨论名称的由来。

一、无领导小组讨论的试题特点

面试过程实质是对应试者的刺激反应过程。一套有效的选拔性试题具备以下特点:

1.容易为应试者接受。

无领导小组讨论的试题取材应是应试者日常学习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材料的表述形式也应该是应试者能理解的。背景资料提供多少要看应试者对取材的熟悉程度。

2.能够引起应试者在测评目标方向上的足够数量反映。

无领导小组讨论的试题所引起的反应必须是与测评目标相关.从统计上来说,行为样本的数量越大,考官对应试者内在特质的推断越准确。

(1)能够引起每个应试者的反应,并创造反应均等的机会。在目前我国的公务员考试过程中,考官必须对每名应试者评分,因此,每名应试者都有机会作出独立反应。另外,由于应试者的理解能力、个性、言语表达、认知风格等个性因素对其外显行为产生影响,而这些因素又不是测量目标,所以在讨论过程中应尽量减少个性因素对应试者表达真实能力和素质的影响。

(2)反应必须是外显的或可以被外化的。只有外显的反应才能被考官知觉,并作为评价的依据。

(3)必须能够引发被试者间的充分互动。在讨论中,应尽量为应试者创设相互作用的机会,以反映应试者的能力特质。

二、无领导小组讨论基本特点

(一)基本特点

1、人际互动性

无领导小组讨论最突出特点就是具有生动的人际互动性,应试者需要在与他人的沟通和互动中表现自己,无领导小组讨论考查的维度也与人际交往有关,例如言语表达能力、人际影响力等。

2、对考生的实际行为进行评价,更加客观和准确

在结构化面试中,评分者主要依据考生的口头回答进行评价,但说得好并不一定做得好。而在无领导小组讨论中,评分者是依据应试者实际表现的行为特征来对其进行评价的,因而评价更加客观和准确。

3、考生较难掩饰

在无领导小组讨论过程中,考生往往会处于压力情境下,难以掩饰,往往会在无意间表现出自己各方面的优点和缺点。

4、效率较高

评分者能够同时考查多名应试者,节省时间,提高面试工作效率。

5、直接竞争性

无领导小组讨论是将竞争同一职位的人放到同一时间、空间及场景下,相比较与结构化面试,考生压力更大,更具压迫感。

三、无领导小组讨论的优点及缺点

1、LGD的优点

第一,LGD能提供给被评价者一个平等的相互作用的机会。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被评价者的特点会得到更加淋漓尽致的表现,同时也给评价者提供了在与其他被评价者进行对照比较的背景下对某个被评价者进行评价的机会,从而给予更加全面、合理的评价,即考生在相对无意之中能充分地暴露自己各方面的特点。

第二,LGD具有生动的人际互动效应,通过被评价者的交叉讨论、频繁互动,能看到许多纸笔测验乃至面试所不能检测的能力或者素质,如被评价者在LGD中会无意中显示自己的能力、素质、个性特点等,有利于捕捉被评价者的人际技能和领导风格,提高被评价者在真实团队中行为表现的预测效度。

第三,LGD具有赛马场效应,即LGD提供了一个“赛马场”,在赛马场中选马(被评价者),有利于识别最具有潜能的千里马。

第四,LGD具有真实诱发效应,即讨论中的快速反应和随机反应,有利于诱发被评价者真实的行为模式,大大减少了行为的伪饰性。

2、LGD的缺点

第一,LGD的一个突出缺点就是基于同一个背景材料下的各个不同小组讨论的气氛和基调可能完全不同。有的小组气氛比较活跃,比较有挑战性,而有的小组的气氛则比较平静,节奏比较缓慢,甚至显得死气沉沉。一个被评价者的表现会过多地依赖于同一小组中的其他被评价者的表现,一个很健谈的人遇到了一些比他更活跃的人物时,反而会让人觉得他是比较寡言的,一个说服力不是很强的人在一个其他人更不具有说服力的群体中,反而会显得说服能力很强。这说明不同LGD小组之间缺乏横向比较性。

第二,LGD对测试题目的要求较高,题目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对被评价者的评价的全面性与准确性。

第三,这种评价方式对评价者的评分技术要求比较高,而且评价标准相对不易掌握,评价者必须接受专门的培训。

第5篇:对领导的评价范文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以科学发展观作为考核、评价和使用干部的重要指导思想和检验标准,坚持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明确了综合考核评价的指导思想、遵循原则和方法构成,要求综合运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意调查、实绩分析、个别谈话和综合评价等具体方法进行干部综合考核评价。

严格提名程序,扩大民主推荐。《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指出,选拔任用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必须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的要求和程序,经过民主推荐提出考察对象。为进一步扩大提名环节的民主,地方党政领导班子换届考察,在全额定向会议投票推荐和个别谈话推荐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按一定差额比例进行二次会议推荐。

民主测评主要了解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履行职责情况及领导干部德才表现。《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要求对领导班子的民主测评,主要包括政治方向、精神面貌,贯彻科学发展观、执行民主集中制、驾驭全局、务实创新、选人用人、处理利益关系、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以及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围绕以上测评内容,设置了“政治鉴别力和敏锐性,大局观念,工作指导思想”、“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联系本地实际贯彻落实的能力”、“发展速度,发展质量,发展代价”、“思想道德和纪律教育,履行廉政职责,班子自律”等14个评价要点。

对于领导干部的民主测评,《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按照“德、能、勤、绩、廉”设置测评内容,主要包括政治态度、思想品质,工作思路、组织协调、依法办事、心理素质,精神状态、工作作风,履行职责成效、解决复杂问题、基础建设,廉洁自律等方面。根据以上测评内容,设置了“理想信念,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坚定性,政治纪律,理论素养”、“发展观、政绩观,创新意识”、“事业心、责任感,敬业精神,学习态度”、“分管工作完成情况,抓班子带队伍情况”、“遵守廉政规定,对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与要求,接受监督,生活作风”等12个评价要点。

民意调查主要了解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成效和形象的社会评价。《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规定,对地方党政领导班子民意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方面群众直接感受到的工作状态与成效,设置了“群众物质生活改善情况”、“依法办事、政务公开情况”、“公民道德教育情况”、“城乡扶贫济困情况”、“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情况”、“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干部队伍、人才队伍建设情况”等12个评价要点。

对领导干部的民意调查,主要包括工作作风、履行职责、公众形象等内容,设置了“开拓创新与敬业精神”、“深入基层、联系群众情况”、“分管工作完成情况”、“为群众排忧解难、办实事情况”、“廉洁自律和接受监督情况”、“道德品行”等6个评价要点。

《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要求对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实绩分析,主要通过有关方面提供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情况和群众的评价意见,重点分析任期内的工作思路、工作投入和工作成效,以充分体现从实绩看德才、凭德才用干部。具体包括上级统计部门综合提供的本地人均生产总值及增长、人均财政收入及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及增长、资源消耗与安全生产、基础教育、城镇就业、社会保障、城乡文化生活、人口与计划生育、耕地等资源保护、环境保护、科技投入与创新等方面的统计数据和评价意见,上级审计部门提供的有关经济责任审计结论和评价意见,还包括群众的评价。

个别谈话是深入了解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建设状况和领导干部的德才素质的重要途径。《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了个别谈话的方法,要求分别不同情况确定谈话要点,提前发放谈话预告,提高谈话质量。对在现工作单位任职不满两年的拟提拔人选考察对象,还可到其原工作单位采取个别谈话等方式进行延伸考察,同时引入考察组集体面谈的方式,增强了个别谈话的针对性和深入程度。

第6篇:对领导的评价范文

一、突出重点、力求精简,增强考核目标设置的合理性。该县在考核班子、评价干部时,始终把发展作为重要的衡量标准,把工作实绩作为突出的考核指标,坚持“围绕中心、突出重点、尽量精简、力求考实”的原则,合理设置考核目标。今年,根据全县“三线富民、八业强县”的总体目标和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建设等方面的实际情况重新修定的乡镇领导班子考核目标,由原来的20项精简为11项,包括财政收入、三线农业、项目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精神文明建设、计划生育工作、工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反工作、安全生产工作,其中财政收入、三线农业、项目建设为重点考核目标,占考核目标总分值的三分之二。通过合理设置考核目标、加大重点目标考核力度,树立了干部考核的正确导向,营造了一种“重实干、创实绩、争一流”的竞争氛围。

二、量化计分、位次管理,增强干部考核的科学性。针对以往实绩考核刚性不强、标准不细的现象,制定了一套可操作性强、准确性高的实绩考核评价体系和实用有效的量化、细化标准。将乡镇领导班子考核赋分内容分为两大类,17项,总分150分,包括考核目标90分、综合评价60分。其中考核目标分为重点目标(财政收入、三线农业、项目建设)60分、常规目标(基层组织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精神文明建设)14分、否决目标(计划生育工作、工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反工作、安全生产工作)16分;综合评价分为民主测评15分、县直单位评价15分、县级领导评价10分、考核组评价20分。领导干部考核赋分内容分为4项,总分100分,包括民主测评20分、工作实绩40分、领导评价20分、考核组评价20分。考核评价结束后,根据既定的计分办法(考核目标按排位折分,综合评价按档次比例折分)和评价标准进行综合计分排位和档次评定。考核结果实行位次管理法,领导干部的位次分为三种,分别是同级位次,将同一乡镇的副职领导干部进行排序,看其在本单位的位次情况;同职位次,将所有乡镇同一职务领导干部进行排序,看其在同职中的位次情况;综合位次,将所有乡镇领导干部进行总体排序,看其在全县的位次情况。通过位次管理法,可以比较任何两名领导干部位次高低,由此也形成了乡镇科级干部考核数据库,增强了考核结果的连续性和可比性。

三、扩大民主、注重公论,增强干部考核的准确性。一是扩大民主测评范围。乡镇包括机关全体工作人员,所属企、事业单位和派驻乡镇的工商、税务、法庭、派出所等机关、事业单位负责人,部分老干部,县级以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村书记、村主任。县直单位包括本单位全体干部职工,部分老干部,县级以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二是扩大个别谈话范围。做到“三个必须、两个不少”,即必须与领导班子所有成员进行座谈,必须与上级主管领导进行座谈,必须与考核单位所属的县级以上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进行座谈;中层干部座谈面不少于80%,一般干部不少于20%。三是扩大征求意见范围。变单一评价为多点评价,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老干部、行风监督员等各方面的作用;组织乡镇对县直部门的服务质量、执法水平、办事效率满意程度进行评价,组织县直部门对乡镇的对口业务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广泛征求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上一级对口部门、主管部门的评价意见,建立了“上评下、下评上、横向评、纵向评”的全方位、立体式、多视角评价体系,使考核结果的群众公认程度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第7篇:对领导的评价范文

(一)预算执行和决算的审计或财务收支计划执行情况和决算审计

要对预算批复、预算收入和支出、税收等情况进行审计,认真核实财政收入和支出的结构,对财力状况要熟悉的掌握,此外还要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价。

(二)对超出预算的收支和管理进行审计

要审计超出预算部分的资金及其管理情况,防止有人把预算内的资金划分到预算之外,对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和财政资金信用化产生削减作用,与预算的管理脱节,在进行评价工作时要指出被审计领导干部的责任,避免责任不明确的问题产生。

(三)对专项基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审计

在审计工作中要注意审计专项的基金的管理情况及使用情况,如农业扶贫、社保、环保等,应对其使用情况充分掌握并进行科学的审计和评价。

(四)对管理国有资产及其使用和保值增值情况进行审计

在审计工作进行中重点要对国有资产经营管理部门是否履行了对国有财产的管理义务进行审计,以及主要的国企或国有控股企业中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并审计评价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性在企业改革或资产重组的过程中是否遭到破坏。

(五)对是否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审计评价

一切经济活动应遵循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廉政法纪以及企业内部自身的财政管理制度,在审计工作进行中要指出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人员的具体责任。将责任具体到某些人员身上,避免互相推卸责任。

二、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评价难度大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工作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审计人员的主观意识对工作的影响较大。有的审计人员在展开工作时刻意避开了评价被审计的党政领导,而是只评价审计的事项,导致审计工作不全面,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如:审计人员在审计财务报表时,没有认真核实相应的领导是否履行了经济责任,直接评价相关的领导或是忽视评价领导这部分工作。审计人员的主观判断不同对相同的问题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对审计工作造成影响,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难以保证公平、公正,缺乏客观性。

(二)难以掌控审计风险

审计的风险是审计人员在党政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审计方法和过程不恰当或对审计事项判断不正确从而审计意见不正确,导致产生损失,甚至有需要承担相应责任的可能性。审计风险隐蔽性强,风险内容涉及面广,使审计人员难以掌控审计的风险。审计风险客观存在于审计人员的意识之外,一般是由于审计人员的不小心而产生,并且审计风险存在与整个审计的过程中。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审计人员很容易违反程序的规定,大大增加了审计工作的难度。

(三)“先审后离”原则贯彻不到位

我国缺乏完善的干部管理制度,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通常是产生问题才进行审计工作。审计过程中执法不严的现象频繁发生。在实际情况中,负责委托审计的相关部门与审计部门不能做到紧密的结合,难以贯彻“先审后离”的原则。通常都是“先离后审”,即先调离并且得到任命之后才开展审计工作,违背了加强干部考核和管理的初衷,加大了审计工作的难度,对有些问题的核实比较困难,一旦被审计人出现问题,处理上也比较困难,使审计的作用得不到有效的发挥。

(四)相关的制度不够完善

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在实践中缺乏相关的强有力的法律法规。2006年经济责任审计被纳入审计法,然而在细节问题上仍缺乏相关的法规。审计党政领导干部是否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履行了自己的经济职责并进行审计评价是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核心,但目前缺乏权威的评价系统。并且,审计工作的完成需要的时间长,在此期间不能保证法律法规不发生变化,一旦改变,选择恰当的法律法规就成了难题。由于法律的滞后性,如果被审计人有新的问题存在,很难做到有法可依。综上所述,相关的制度不完善给审计工作造成了很大的不便。

三、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改进措施

(一)制定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

要想避免由审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带来的审计问题,就要建立完善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审计的质量、审计水平、审计成果的运用及对被审计人员评价的公正性都可以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结果中得到体现。这就要求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结果准确无误,建立一套完善的经济责任评价指标体系是保证审计结果的必要条件。审计工作的进行应在明确了党政领导经济责任之后,将经济责任具体化、指标化,并加以合理的分析评价,科学的衡量出责任的履行情况,保证审计评价符合客观事实。

(二)审核部门建立有效的监控体系以降低审计风险

审计部门应严格监督其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执行情况,并且不定时的检查工作的进行,有了问题及时指出并改正。建立并逐渐完善其监控体制,建立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争取把审计风险降到最低。例如,可以建立经济责任审计符合制度、审计联席会议制度等,定期对工作中的问题进行收集,反馈给执行审计人员,完成信息的沟通,以便及时采取解决的措施,避免审计出现差错,最大限度的降低审计风险。

(三)增加任前任中审计比重,前移审计监督关口

为了解决“先审后离”原则贯彻不到位的问题,应该加大审计力度,注重事前及事中的监督,避免在出现问题之后才进行审计的现象发生;严格监督相关领导在职期间的职责完成情况;对党政领导干部的审计不要只局限在离任时开展;在任期中充分结合年度目标与责任履行的实际情况调查审计其经济活动,将审计监督关口移到前边;认真贯彻“先审后离”的原则,将传统的事后审计向事前和事中审计转变。通过“先审后离”原则的贯彻,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审计得到作用,还可以及时发现党政领导干部在经济活动中的问题,防止的发生。

四、结语

第8篇:对领导的评价范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

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党政领导干部的行为对于单位和部门的各项活动与决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影响,进行行政事业单位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的审计评价,不仅有利于加强对于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而且对于推动行政事业单位的党风廉政工作有着积极作用和意义,而经济责任的审计评价指标作为经济责任审计对象的重要量化形式,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建立与完善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影响,甚至对于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结果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作用大小也有着一定的作用关系,是行政事业单位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研究中的一个重点。

一、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建立与完善的意义

首先,进行审计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是行政事业单位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对于经济责任审计的一个客观要求,主要体现在经济责任审计本身作为领导干部权力制约监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实现领导干部经济权力制约的重要手段,因此,通过科学、合理、标准、完善的审计评价体系,对于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进行科学、合理以及有效的评价,是领导干部管理部门以及被审计领导干部本身、广大群众十分关心的问题,所以说建立与完善审计评价体系是权力制约机制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客观要求。

其次,完善和建立审计评价体系作为审计职能的内在要求主要体现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是对于党政领导干部财务责任以及绩效责任完成情况的一种监督、评价和鉴证,因此,通过建立与完善审计评价体系,实现对于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是审计工作的本质与内在要求。

最后,建立与完善审计评价体系是审计规范化与法制化的必然要求,主要是指由于常规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之间的不同,使得常规审计的标准、规范不能够满足经济责任审计的要求,而为了促进审计工作的开展,就需要建立与审计工作相适应的制度标准,因此,建立和完善审计评价体系也是审计工作法制化与规范化的必然要求。

二、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难点分析

结合当前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任期审计评价的实际情况,在审计评价实施中面临的工作难点主要体现在审计评价依据缺乏比较严重、审计评价的内容定位模糊和审计评价标准比较笼统等方面。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中审计评价依据缺乏比较严重,主要体现在在实际工作中,在领导干部的账面财政以及财政收支审计评价中,相关的法律法规依据比较明确充分,但是在对于财务数据所反映的经济决策以及内部制约、经济效果和非财务数据领域的审计评价中,依据缺乏现象比较严重,造成审计评价的开展比较困难。

其次,审计评价中,审计评价内容的最基本要求是尊重事实、客观评价,不对于审计范围以外的事项进行评价,这一基本要求强调了审计结果及其评价的局限性,并且对于如何评价到位,不出现越位、缺位情况,却没有明确的标准,导致审计评价内容定位比较模糊,影响审计评价的实施。

最后,审计评价中,审计评价标准在遵守财政纪律和廉政纪律等方面的标准都比较明确,但是在进行领导干部责任区分上,主要是按照领导责任以及直接责任进行划分,但是对于具体的违法违规行为或者是涉及经济效益大小方面的评价标准,却没有对其责任轻重进行明确规定,导致审计评价的标准比较笼统,影响审计评价实施。

三、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

在进行行政事业单位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中,由于领导干部的任期在时间上具有一定的跨度,并且其管理范围也包括行政事业单位的政治、经济以及生活等各方面,因此,为了更好的进行审计评价,需要对于经济责任审计内容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划分,并逐项进行客观评价。结合审计评价体系,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主要包括财政财务分析评价指标、客观事实评价指标、综合评价指标。

首先,在审计评价中,按照定量评价、定性评价和其他评价等不同评价标准,财政财务分析评价指标也存在着一定的区别。按照定量评价标准,财政财务分析评价指标中,行政类的财政分析指标主要包括财政收入、财政收支、预算执行、农科教费用、招待费用比率等,事业类财务分析指标包括经费自给率、资产负债率、公用支出率、人员支出率等,它们主要是进行财政预算执行情况以及资金收入、支出情况评价的指标,用来进行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干部财政财务管理责任履行情况的评价。按照定性评价标准,在进行财政财务收支以及内控制度、管理水平等的审计评价中,需要与经验相结合进行审计评价实施。最后,在通过数字指标,即不管是定性或者是定量标准进行评价时,需要结合领导干部任期期间的政治、经济与社会环境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其次,审计评价中的客观事实评价指标是指在对于财务分析指标评价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以使经济责任评价更加完善、科学的评价指标。其中行政类客观事实评价指标包括任期财政财务收支真实性与合法性、任期资产情况、任期负债情况、代政府管理的各项基金与资金管理与效益情况、重大经济事项决策、管理制度、任期廉政与遵纪守法情况等,事业类客观事实评价指标包括任期单位财务收支情况、资产情况、负债情况、专项基金、结余资金、遵纪守法等。

最后,综合评价指标包括任期目标、实际完成情况与前任实现对比、同行业对比等。

四、结束语

总之,进行行政事业单位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有利加强对于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廉政工作的开展与建设,具有积极作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分析,有利促进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的建立完善。(作者单位: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

参考文献

[1]陈勇,王飞.浅议建立行政事业单位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J].交通财会.2011(12).

第9篇:对领导的评价范文

[关键词]模糊数学教学质量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N945.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10-0016-02一、引言

教师和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教师对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对教师进行评价是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教师评价主要包括教学质量评价和师德师风等方面的评价。作者认为,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应包括专家评价、学生评价和领导与同行评价等,同时应把这三方面的评价按一定权重进行综合,研究教师教学质量的综合评价。在第I部分探讨了模糊数学方法在专家评教中的应用,本文探讨学生评教、同行和领导评价及综合评价。

二、学生评教

学生是教育资源的消费者,是教学过程的主体,他们对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师生关系是否良好,都有较深刻的了解,对学习环境的描述与界定也比较客观,对课堂教学的总体质量具有最直接、最全面的体验,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最有发言权。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必须坚持以学生评价为主的原则。

学生评教的指标体系应比较简单,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例如表1就是一个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并且操作起来也比较简单的评价指标体系。

近10多年来,我校在学生评教实践中不断接收到来自教师和学生方面的意见。为此,进行了以下改进:1.对每位教师的每门课程,都去掉5个最高分和5个最低分;2.在使用评价结果时(如评先评优、职务晋升、聘期考核等)将连续3年学生评教分数计算平均值;3.对连续3年学生评教都好或差的教师,由学校督导组听课评议分数或等级,为评价结果使用提供依据和参考。结果表明,从好和差的等级来看,督导组评价和学生评价基本吻合。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学生评教有相当高的信度,一般在0.8―0.9之间。目前很多学校都采取了网络评价系统,使得每个学生都可以对教师的教学作出评价。虽然评价的指标体系都比较简单,个别学生可能带有主观偏见,评分未必公平公正,但因为参与的学生人数比较多,加上采取了以上措施,所以评价结果在统计学上是具有参考意义的。

表1 学生评教指标体系

三、同行与领导评价

教师的教学质量除课堂外,与教师的师德表现、工作的勤奋程度、治学的严谨程度、学术科研水平及廉洁从教等方面都有直接的关系。而对某教师这些方面都比较了解的是该教师的同行和领导。但是很多高校忽略了同行和领导评价。同行和领导的评价,是从不同的层面或角度来进行的,也应该引起重视。因此作者认为同行和领导评价是教师评价中不可或缺的。另外,作者认为,同行和领导对教师的评价不应仅仅局限于教学质量,而应该从更高层面和多角度展开,其内容可以延伸到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其评价方法除了经常性的听课与观摩评议外,还可以和对教师的年度考核结合起来,包含5 个方面:德,主要考核教师思想政治素质、个人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教书育人等方面的表现;能,主要考核教师履行岗位职责的业务素质和能力;勤,主要考核教师工作责任心、工作态度、工作作风等方面的表现;绩,主要考核教师完成年度或聘期聘用合同规定的教学科研教研工作数量、质量、效率等情况;廉,主要考核教师廉洁自律、廉洁从教、严谨执教等方面的情况。其等级、标准和分数见表2,其中1、2、3、4分别代表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

考核方法包括:1.个人自评。教师根据考核内容,从思想政治素质、业务水平与工作能力、工作作风、工作实绩、廉洁从教等方面作个人总结,并自我评定(优秀、合格、基本合格或不合格)等次。2.开展述职和测评。召开述职会议,由教师作述职报告,实事求是地陈述自己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3.由教师所在教研室或系的全体同行和院系领导对教师进行测评,评定等次。4.教师所在单位(二级院(系))领导和下设单位领导(系或教研室主任)对教师进行测评,评定等次。测评得分Xi=(A×1+B×0.8+C×0.6+D×0.4)÷(A+B+C+D)×100,i=1,2。其中,A、B、C、D分别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票数。X1,X2分别为同行和领导测评得分,取同行测评得分X1的权重K1=70%;取本单位领导和下设单位领导民主测评分X2的权重K2=30%,则该教师最终测评得分Y=X1K1+X2K2。

四、综合评价

为比较全面和较准确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应对专家评教、学生评教、领导和同行评价进行综合,评价时间长,因此学生评教分数的信度是比较高的,作者认为学生评教的权重最大,可取α1=0.5;同行和领导对教师有长期的接触和了解并有多次的相互听课和观摩,其评价特别是年度考核每年年终都要进行,可取最近连续3年的平均分为该项得分,其信度也较大,可取α2=0.3;作者认为,专家虽然在教学方面属于权威,但是毕竟对教师的了解未必深入,因此可取权重α3=0.2。在文章的专家评教部分,被评价教师的专家最终评分为Y3=80.52,假设该教师在学生评教中连续三年分数的平均值即学生评教得分Y1=90.35,在连续3年同行和领导评价中平均得分Y2=91.82,则该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得分为Y= Y1α1+ Y2α2+ Y3α3=88.825。如果把评价分数换成等级,按4级计,设好=95,较好=85,一般=75,差=65,该教师分数85.95, 即界于85(较好)和95(优秀)之间且更靠近85,按照最大隶属度原则,该教师的课堂教学综合评价为较好。

五、结束语

教育评价一般具有实现教育判断的功能、改进教师教学的功能、促进学生学习的功能和行使教育管理的功能等。学生评教和同行领导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考核评价结果不能体现出评价的某些功能,专家评教指标体系较细,操作和计算比较麻烦,但是可以明显看出教师在某方面存在的差异和不足。例如,文献[1]中的专家评教,被评价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方面得分分别为d3=79.4,d4 =79.8,按照最大隶属度原则,均属于一般的等次。这说明,该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存在明显不足,而教学方法对教师和学生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在教师评教指标体系中占的比重也很大。这说明,该教师应加大力度改进教学方法,使其能促进学生学习,达到教师、学生和专家都满意的教学效果。可见,该体系能较好地实现教学评价中的某些重要功能,如改进教师教学和促进学生学习等。

[参考文献]

[1]汪富泉.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探讨:I:专家评教[J].大学教育,2014,(4).

[2]陈玉琨.教育评价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黄光扬.教育测量与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