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生对职业规划的看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职业规划 高等教育 作用
[作者简介]冯涛(1979- ),女,新疆库尔勒人,清远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广东 清远 511510)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6-0101-02
随着大学扩招政策的推行,我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式培养转为大众化培养,加之近几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成为社会广为关注的问题。为此,国家采取了系列促就业措施。而从国际经验看,职业规划教育对大学生职业发展相当重要,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对此,许多高等院校业已意识到这一点,并把职业规划教育作为重要一课,从人力、财力以及政策制度上予以支持。职业规划教育无论对大学生个人发展,还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高等教育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这也是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一、职业规划教育的价值
职业规划就是个人综合自身各方面的因素,经过衡量比较,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制定相应的行动规划,并通过实施规划,实现个人的就业期望。职业规划理论发展已有一百多年,它的提出以弗兰克・帕森斯(F.Parsons)在1908年出版的《选择职业》(Choosing a Vocation)一书为标志。这是一个纯西方的理论,发展到今天,在西方教育发达国家已相当成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职业规划教育也越来越受到企业、学校的重视。职业规划到底在高校教育中起到什么作用,对学生、学校乃至社会有什么意义,以下将从不同的角度予以解读。
1.从学生的角度来看。首先,职业规划使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刚入大学的莘莘学子,对什么都充满好奇,同时对未来又感到迷茫。对于这些困惑,职业规划给出了解答,那就是学生入学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认识自我,只有找到和自己性格爱好相契合的职业,才能工作高效,身心愉快。其次,职业规划使学生明确职业目标。职业规划教育会帮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培养方案和未来就职情况,通过一系列教育学生会逐步明确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最后,职业规划使毕业生大大提升就业竞争力。通过职业规划教育,毕业生已经客观全面地认识了自我,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这就使他们在择业就业时有计划、有针对性,不至于四处盲目求职。职业规划还训练了学生的客观分析能力、各种技术能力和实践能力,这都大大有利于学生在未来的择业就业中提高个人竞争优势。
2.从学校的角度来看。高校教育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它为国家的建设发展提供着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21世纪的今天,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社会发展迅速加快,职业分工越来越精细,每年都有新的职业出现,同时也有旧的职业因不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而消失。在这样的背景下,高等教育的职业规划会促进人才市场的规范化和科学化,使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盲目择业”“高就业成本”“高违约率”等现象得到有效控制,扭转人才市场秩序混乱的局面。当前的社会建设又急需大量的技术实践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等,这不是传统教育模式就可以培养出来的,因此源于西方的职业规划将在新型人才的培养上发挥重要作用。
3.从社会的角度来看。高等教育的职业规划,乍一看完全是为高校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服务的,因此很多人简单地认为职业规划对个人意义非常重大。只能说这是很肤浅的看法,其实,职业规划小到个人意义非凡,大到社会也是意义重大。比如中国目前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名副其实的人力资源大国,却称不上人力资源强国,而像英、法、德、日等这样的国家,虽然人口不多,却称得上人力资源强国。什么原因促成这样的结果?很大一个因素就是这些国家的职业规划教育做得非常好,有利于每一个人做到人尽其才,从而产生最大的社会价值。
二、职业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
相对于西方发展百年的职业规划教育,我国的职业规划教育虽然起步晚,但发展迅速。当然,在这种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很多问题。
1.职业规划意识薄弱,具体行动缺乏。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高等院校师生的职业规划意识还比较薄弱。例如,在欧美发达国家中,中学生都有强烈的职业规划意识。他们在中学阶段就有自己的职业规划,到了大学职业规划也随着个人的成长和变化进行调整,以达到更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一些人甚至还请专业的职业规划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职业规划,有些国家甚至立法支持职业规划教育。反观我国,许多学生根本就没意识到职业规划对自己就业和职业生涯的重要性。一项调查显示:本科生中仅有8.88%的学生有详细的职业规划,其余基本没有规划或只是了解一点而已。
2.学生自我认识和综合素质不足,职业目标模糊。高校学生正处在自我认知的关键时期,虽说这一阶段他们的知识和能力都有明显增长,对自己也有清醒的认识,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也在初步形成,但是,因为他们的年轻和不成熟以及社会各方面的诱惑和影响,导致他们对自己的认识不够全面和客观,对一些事物的看法缺乏理性。因此,一些学生可能对自己的性格、爱好、能力等还不清晰,职业目标定位难免偏颇。市场经济下,一些学生还陷入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一味追求金钱利益,不顾个人兴趣爱好,甚至不惜放弃自己的专业特长。这些情况都无不在提醒我们:学生对自己的认识还不够,综合素质也需要进一步提高,这样才能在职业规划中准确定位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
3.职业规划教育专业化程度低,教育效果欠缺。西方教育发达国家的职业规划教育在发展百年的基础上,已经形成了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相互配合且非常专业化的教育体系。而我国职业规划教育的专业化则相当低,无论是师资力量、制度建设还是指导方法上,都不够专业化。目前高等院校的职业规划教育课程基本都是思想政治、心理健康方面的教师兼任,严重缺乏专业性特征,也没有法律法规以及系统连续的制度保证职业规划教育的连贯实施。在指导方法上,基本上还停留在传统生硬落后的授课模式上,即教师纯理论地灌输,学生被动地接受,缺乏职业规划的专业化指导,教育效果可想而知。
三、加强大学职业规划教育的建议
开展职业规划不仅可优化人才配置、促进社会稳定,还能最大限度发挥个人才华,这自然而然会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蓬勃发展。为了学生、学校以及社会的长远发展,急需改变当前高等教育职业规划的现状。基于对职业规划教育现状的思考,以及借鉴西方教育发达国家开展职业规划教育的经验,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制订切实可行的职业规划教育方案,提高职业规划意识。这一点最重要,也最基础,因为意识是行动的先导。目前,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各方对职业规划教育的重要性认识普遍不够,导致学生职业规划意识淡薄,而且在认知上存在偏差,很多人将职业规划简单地理解为职业辅导,开几次讲座就以为进行了职业规划教育。应该积极学习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从多方着手增强学生和社会各界的职业规划意识。
从根本上讲,学生职业规划意识的提高,需要建立科学的、系统的、操作性强的职业规划教育方案。这样的方案不但应该贯穿高等教育的始终,甚至应该贯穿于学校教育的每个阶段,只是在不同的阶段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进行不同的设计。当然,职业规划教育作为教育的一部分,需要依赖教育改革的整体推进。因此,从现实的角度看,可以先从高等教育阶段开始,因为高校学生毕业后就将踏入社会,开展职业规划教育对他们有着现实的意义。
高校毕业生要想在就业大军中取得优势,就必须发挥他们在学校接受职业规划教育的益处。所以,在职业规划教育方案制订、实施过程中,需要相关部门、行业的专家学者进行科学的研究、论证,制订的方案要跟上时代、贴合实际,让学生乐于接受,从而规避当下职业规划教育中走形式、走过场的尴尬。
2.培养大学生综合素养,科学定位职业发展目标。毋庸置疑,开展职业规划教育的落脚点在于大学生本身,而衡量职业规划教育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是否能够进行科学的规划、准确的定位。当前,毕业生在就业时有时会感到盲目,没有明确的方向感和目标,不知道自己该从事什么职业,对自己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有些学生因为一点成绩可能沾沾自喜,忽略自己的短处;有些则一味只看到自己的缺点,缺乏信心;有的学生好高骛远,追求与自己能力不相符的职业或职位;有的即便有不错的就业机会,也不去积极争取,而是被动等待人家的选择。显然,这是大学生职业规划素养较低的表现。
要改变现状,需要在高等教育中注入职业规划教育要素,从而提升学生职业素养,通过职业规划,做到知己、知彼和决策三个核心。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大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养,因为找准职业发展方向是一方面,如何驾驭自身的职业发展是另一方面。具体说来,就是学生要在学好自己专业课的同时,积极涉猎其他方面的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因为通过涉猎其他知识,拓展个人的知识面,从而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综合素质,这更加有利于学生认清自己,认识到什么职业更适合自己,最终能够最大化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
3.健全相关规章制度,提高职业规划教育专业化水平。开展职业规划教育不是一校一地的问题,而是高等教育乃至整个教育系统待解的难题。我国高等教育的职业规划要想彻底改变现状,就必须从制度上着手,做出改变,达到职业规划教育的专业化。从国家制度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健全相关规章制度,这也是西方教育发达国家开展职业规划教育的关键经验。这就要求教育主管部门、人力资源部门根据我国实际,进行科学的规划,从而制订科学的方案。如此,职业规划教育才会有正确的导向。
具体到高等院校来说,也需要健全具体相关规章制度,完善职业规划教育教学方式。比如,职业规划的教育不能再依附于高等教育的思政教育,而要将其单列出来,予以专业的教师进行专业的指导和教育。在师资方面,也需要对任教教师进行定期的专业培训,还要和国外同行经常交流,学习他们在职业规划方面的优势。
总之,职业规划无论是对学生个人的发展,还是院校自身的长远发展,以及社会经济建设的作用,都是效果显著。因此,职业规划教育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会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受重视。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职业规划还不够专业和完善,存在诸多问题。这就需要社会各方面齐心合力,积极出谋划策,为高等教育职业规划的专业化和完善出一份力,从而使得职业规划教育能够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慧瀛.当代大学生职业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探[J].教育与职业,2013(9).
[2]罗曼.浅谈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制定和实施[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8).
[3]林玉正.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
[4]飞.浅论高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及指导的意义[J].考试周刊. 2012(57).
职业生涯规划也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结合时代特点,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有效安排。并对个人近期和远景目标进行规划和职业定位,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筹划未来,进一步了解国内环境的优势和限制,在“衡外情,量己力”的情形下设计出各自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
一、大赛宗旨:大赛以大学生励志、成才、创业、就业为主题,以提高职业素养,提升就业与创业能力为宗旨。
二、主办单位: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三、承办单位: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学生会
就业指导部
四、参赛对象: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11级、10级在校学生
五、活动意义:通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的活动形式,传播普及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引导我院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就业观和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指导大学生学习掌握职业规划的一般方法,认识自我、了解就业环境,树立正确的职业目标,进一步推动我院就业工作的深入开展。
六、比赛方法:
比赛形式:大赛以征集
“职业规划设计参赛作品”形式进行。规划书征集初赛:征集参赛作品,通过初评和复评,最终筛选出优秀作品参加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作品采用A4打印稿,并自留电子稿以备后用)
七、宣传方式
1、此次大赛将于2012年3月12日早发放通知到各班级并由班长在各班召开第三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的动员大会。
2、组织就业指导部各成员到相关班级对第三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的目的及意义进行讲解,并对同学再次进行动员。
3、发放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材料。
八、评选规则:
1.作品评审将以合理性、真实性、逻辑性、创新性、可行性为主要评选标准,淡化文学性和艺术性。
2.本次大赛参赛作品的评选将以近期目标规划为评选重点,近期目标规划是指大学期间和毕业后五年内的职业生涯规划。可自行选择就业或创业。
九、活动流程:
1.活动前期资料和宣传准备:就业指导部负责将职业生涯规划相关参考资料以电子档形式存储,并创建活动公共邮箱分享公布。
2.规划书征集:由各班班长在3月28日晚上8:00及时把作品上交到学院会议室131。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其他年级由各班班长负责征集规划书,并于规定时间上交。
3.作品筛选:由就业指导部邀请专业评审团进行初评和复评,最终确定优秀作品。本着“自我评价、确立目标、环境评价、职业定位等”的职业生涯规划基本步骤,公平审核,量化细化,统一评选标准,做到客观公正。
十、奖项设置:
比赛将评选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若干名并颁发荣誉证书。并且择优上报一些作品参加曲靖师范学院举办的第三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决赛。
十一、比赛日程安排:
宣传及作品征集时间:2012年3月12日到3月28日
十二、注意事项:
1、参赛选手可以登录相关网站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测评》,根据自己的人才素质测评报告,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社会需求,从专业、就业、职业等方面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设计。
2、参赛选手可使用学校招生就业处网站提供的职业生涯规划自主系统提供的辅助功能撰写《职业生涯规划书》的主体内容后,下载word版本进行进一步润色加工,完成参赛作品的撰写。撰写作品期间,参赛选手可寻求老师辅导。
参赛选手也可以自主选择其他软件系统或手工撰写完成《职业生涯规划书》。
作品内容可自行选择就业或创业。
3、参赛作品须符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参赛作品规范》的要求。(见附录一)
4、参赛者必须是参赛作品的原创作者,如有盗用、抄袭等现象,取消其参赛资格。
5、参赛作品使用A4纸打印装订,黑白、彩色均可,不提倡对参赛作品进行豪华包装。
6、《职业生涯规划书》必须有扉页,扉页填写参赛者的真实姓名、性别、学院、班级、学号、联系电话、电子邮件地址。
十三、联系人:
解春爱
15287810580
魏莉
15288031006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学生会
就业指导部
2012年3月9日
附录一: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评选标准
一、
比赛内容与形式
大赛各阶段以“职业规划设计参赛作品”、“个人作品现场展示”和“用人单位面试”为评选标的。参赛选手提交的“职业规划设计参赛作品”须符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参赛作品规范》的要求。
二、
作品评分细则
评分要素
评分要点
具体描述
职业规划
设计书内容
自我认知
1.自我分析清晰、全面、深入、客观,能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优劣势
2.将人才测评量化分析与自我深入分析综合客观地评价自我,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价值观、个性特征分析全面、到位
3.从个人兴趣爱好、成长经历社会实践中分析自我
4.自我评估理论、模型应用正确、合理
职业认知
1.了解社会的整体就业趋势,并且了解大学生就业状况
2.对目标职业所处行业的现状及前景了解清晰,了解行业就业需求
3.熟悉目标职业的工作内容、工作环境、典型生活方式,了解目标职业的待遇、未来发展
4.对目标职位的进入途径、胜任标准了解清晰,深入了解目标职业对生活的影响
5.在探索过程中应用到文献检索、访谈、见习、实习等方法。
职业决策
1.职业目标确定和发展路径设计要符合外部环境和个人特质(兴趣、技能、特质、价值观),要符合实际、可执行、可实现
2.对照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的结果,分析自己优、劣势及面临的机会和挑战,职业目标的选择过程阐述详尽,合乎逻辑
3.备选目标也要充分根据个人与环境的评估进行分析确定,备选目标职业发展路径与首选目标发展路径要有一定相关联系性
4.能够正确运用评估理论和决策模型做出决策
计划与路径
1.行动计划对保持个人优势、加强个人不足、全面提升个人竞争力有针对性、可操作性
2.近期计划详尽清晰、可操作性强,中期计划清晰并具有灵活性,长期计划具有方向性
3.职业发展路径充分考虑进入途径、胜任标准等探索结果,符合逻辑和现实,具有可操作性和竞争力
自我监控
1.对行动计划和职业目标设定评估方案,如要达到什么标准,评估的要素是什么
2.能够对行动计划实施过程和风险做出评估,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调整方案
3.调整方案的制定充分根据个人与环境的评估进行分析确定,充分考虑首选目标与备选目标间的联系和差异,具有可操作性
参赛作品
设计思路
作品完整性
内容完整,对自我和外部环境进行全面分析,提出自己的职业目标、发展路径和行动计划。
作品思路
和逻辑
职业规划设计报告思路清晰、逻辑合理,能准确把握职业规划设计的核心与关键。
作品美观性
格式清晰,版面大方美观,创意新颖。
三、
现场展示评分细则
评分要素
评分要点
具体描述
主题陈述
陈述内容
1.对职业规划的自我探索、职业探索、决策应对等环节的要素及分析过程陈述完整全面
2.在陈述中能够正确理解、引用、应用职业规划基础理论及各项辅助工具
3.对各项探索分析过程及规划结果表述准确,与职业规划设计作品内容吻合
4.PPT设计精巧,重点突出,简明扼要,能够精确提炼职业规划设计作品要点
陈述过程
1.整体设计合理,环节紧凑,调理清晰,层次分明,结论明确
2.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人职匹配、职业路径论述充分
3.思路清晰,逻辑性强
4.表达自然、流畅、无明显停顿,语句通顺,措辞恰当,语言组织畅达
5.讲普通话,声音洪亮,口齿清晰,语速语调适中
6.富于激情,善于引导现场观众,肢体语言恰当、丰富,能够感染他人
基本素养
1.衣着发型整洁、大方、朴素、得体
2.仪表端庄稳重,坐立行为大方、自然,表情丰富真诚,有良好的个人气质
3.言之有礼,情操高尚,谈吐文雅,富于思想内涵
4.精神饱满,有信心,有独立见解,能充分展现大学生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和职场新人的职业形象
即时效果
1.按时完成主题陈述
2.现场观众注意力集中,情绪高亢
个人特色
1.在职业规划和主题陈述中具有创造性
2.特长特点鲜明
回答问题
应答能力
1.能正确理解评委提问,作出有针对性的回答
2.在评委提出问题后马上作出反馈,及时作出回答
3.答题过程流畅、无明显停顿,语句通顺,措辞恰当,语言精炼
4.应变能力强,能够灵活的、创造性的应用职业规划知识作答
回答内容
1.回答内容切合题意
2.答题过程调理清晰,层次分明,结论明确
3.回答内容准确精炼,重点突出,能够有针对性的就提问要点归纳阐述
4.回答内容真实可信,运用事实论据,论述有说服力
四、
面试评分细则
评分要素
评分要点
具体描述
通用能力
责任
1.服从工作安排,按照要求完成任务,工作成果令人放心
2.勇于承担责任,遇到问题在权限范围内勇于决策,主动承担与自己职责相关的工作任务
3.维护整体,能够为组织需要主动放弃个人利益
4.有组织及社会责任感,在点滴行为中维护组织的社会形象,时刻以组织发展为己任
诚信
1.品行正直,言行一致,实事求是,不传播没有被确认的信息或流言,能够采取行动阻止流言的传播
2.能实事求是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表明态度,面临与诚信相矛盾的问题时,仍能够按正确的价值观行事
3.承诺必践,用明确的表述做出承诺,对于无法兑现的承诺,及时坦诚沟通、主动提出挽救补偿措施;
4.能够按照职业道德标准和组织原则办事,能够以个人魅力和实际行动树立和维护组织的诚信形象
追求卓越
1.工作认真,做事中规中矩,尽力完成任务
2.能够认识到自己与他人的差距,努力提升自己,能够为自己设定有挑战性的工作目标并采取行动去努力实现
3.精力充沛、乐观进取,充满激情和热情,做事情能全身心投入,在压力和挫折下坚忍不拔
4.精益求精,力求每一个细节的完美,不断的反思自己,持续突破并完善自我
沟通协调
1.能够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条理清楚,易于理解,能够主动与他人交流对问题的观点和看法
2.愿意倾听他人,清楚理解他人要表达的想法,具有换位思考的意识,让对方感到被理解
3.尊重沟通对象,以真诚赢得他人的信任和支持,运用沟通技巧,针对性地传递信息,施加影响,有策略地达成沟通目的
4.善于利用和挖掘资源,营造和谐,能够通过与他人的有效互动,促进协作、消弭分歧、整合资源以达成组织目标
系统推进
1.能够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作,设定关键点监控自己及合作者的工作过程
2.遇到问题保持冷静,解决问题有方法、有技巧、有力度
3.关注规则实施的效果,能够完善或建立制度和流程,协调合作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4.引导每个合作者将工作任务与整体目标建立联系,有意识地建立团队共同的行为模式
专业技能
能力
1.具有全面的良好的知识储备
2.对于专业领域的知识有相当的了解
3.工作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实践
面试过程
应答能力
1.能正确理解考官提问,作出有针对性的回答
2.在考官提出问题后马上作出反馈,及时作出回答
3.答题过程流畅、无明显停顿,语句通顺,措辞恰当,语言精炼
4.应变能力强,能够灵活的、创造性的作答
回答内容
1.回答内容切合题意
2.答题过程调理清晰,层次分明,结论明确
3.回答内容准确精炼,重点突出,能够有针对性的就提问要点归纳阐述
4.回答内容真实可信,运用事实论据,论述有说服力
第三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比赛报名表
姓名
班级
学号
【关键词】高职生 职业生涯规划 影响因素
职业生涯规划也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针对个人职业选择的主观和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和测定,确定个人的奋斗目标并努力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新兴的事物,大学生对他的接受还是处于一个很低的水平。大多数企业更倾向于有明确职业规划的毕业生。对于个体来说,职业生涯规划的好坏必将影响整个生命历程。我们常常提到的成功与失败,不过是所设定目标的实现与否,目标是决定成败的关键。职业定位是决定职业生涯成败的最关键的一步,同时也是职业生涯规划的起点。个体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概念,它和个体所处的家庭、组织以及社会存在密切的关系。在校期间是高职生就业的关键时期,如何做好合理的职业规划,确定就业目标是十分重要的。在这个规划和选择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个人因素
个人因素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一般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根据相关统计,有些高职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对个人成功不能起决定性作用,而存在这种想法的人占大多数;还有些人认为在大学阶段进行职业规划有些早,那应该是走向社会以后干的事。这些想法都是因为高职学生生涯规划意识淡薄,未能从根本上认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而我国大学生普遍缺乏职业规划意识这已经成为一个群体病。很多学生以为成绩好,拿奖学金就能有很好的就业,至于应该如何选择职业,学校、学生、家庭都很少去关注这些问题。
2、自我评价不够客观、对本专业情况了解不够清晰。刚毕业的大学生往往对自己认识不清,期望过高的薪酬忽视本身能力,造成了社会大众对毕业大学生产生“高不成、低不就”的看法。不少高职毕业学生的眼光往往盯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一线企业,给自己制定过高的不切实际的目标,缺乏对社会的整体认识,对社会的整体评价不够客观,不能清楚的认识自己给自己正确的定位。而专业知识不足是一个影响高职生就业的重大问题。有些毕业生,对本专业不了解,无法确定目标,缺乏学习的主动力。只有正确对自己有个清楚的定位,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业,才能在自己的岗位上有更好的发展。
3、对职场缺乏感性认识。目前高职生就业信息来源大多是互联网、就业指导课、大众传媒等间接渠道,而互联网又是因为方便快捷成为高职生就业的主要途径,互联网信息的不真实性使得高职生对职场缺乏正确认识。一方面各大高校的扩招造成毕业生数量增加,就业难度增大。另一方面,又出现了“技工荒”。高职学生应通过各种途径,了解社会所需,特别是将与自己所学专业或特长有关的岗位需求情况了解清楚,再结合自身情况,做出相应的职业规划以达到规划目标。
4、职业目标不够清晰。职业目标是个人在进行职业规划时所设定的成果或者输出。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到个人情况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不可随心所欲。一个人选择什么样的职业目标必须受到社会环境的制约。只有职业目标符合社会发展规律,能跟上时代进步和企业的长远利益才能最终得以实现。学生就业压力逐渐变大,越来越多的同学注重学习,很少考虑工作上的问题,很少参加社会活动,看到某种高收入职位就想从事,把自己的规划全部丢弃。
二、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是作用于个人外在的因素,影响个人职业的发展趋势、方向及结果,这些因素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个体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概念,它和个体所处的家庭、组织以及社会存在密切的关系。
1、学校教育:由于历史遗留的问题,我国多年就主张实行的素质教育一直未能贯彻落实,真正主导教育行业的还是应试教育和学历教育。职业规划问题贯穿一个人的一生,是一个连续而又系统的工作。国外发达国家职业规划从小学教育开始,获得诺贝尔奖的丁肇中说:“二十世纪和二十一世纪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很多,但他们在学校很少是第一第二名”。教育应该注重学生自由发展,应该放飞自由。自由是聪明之源,自由的教育可以培养出杰出的人才,而中国偏重于灌输式教育,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的心理能力特征和多元化的个人成长和培养模式需求,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一步步抹杀在大学之前。到了大学阶段,高校的学科管理制度使得学生很难根据市场变化来调整自己的专业,甚至很难选择自己真正喜欢的专业,与学校与市场需求“盲婚哑嫁”,这使得大学生就业压力相对增加。高职学校的教师队伍、校企合作、就业指导以及学校的社会地位等都是影响学生的就业的因素,所以学校应根据社会需求和高职生就业目标来定位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并为其提供各种准备条件。
2、家庭教育:就个体而言,每位学生的家庭教育均不相同,家庭作为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的态度和说话方式等一切行为,都对一个人理想的树立,人生观的形成,尤其是性格的形成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美国学者鲍姆林德把父母的教养方式分为权威型、专制型和放任型,而放任型又可进一步分为溺爱型和忽视型。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父母和子女的选择存在一定的差异,孩子的最终职业选择很大一部分受到父母观念的影响。家庭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职业规划。有些家长以自己的选择左右孩子未来发展的方向,并不关心子女的兴趣、爱好,从主观愿望出发影响子女的就业目标,使学生产生叛逆、厌学等负面情绪,以致于压抑自己的个性发展,最终影响学业成绩和专业技能的发展,从而影响职业。
3、社会教育:社会教育的发展状况是一国教育水平和国民素质的重要标志。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经济和社会等因素不断变化,社会的分工也越来越细,职业种类也越来越多样化,人们的职位地位差别更加明显,直接产生社会歧视职业教育的现象,这让很多高职生的价值取向发生扭曲,对就业目标产生动摇。“公务员热”高烧不退其实就是社会价值取向病变导致的。处于高等教育学历底层的高职生如果没有没有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不提前做好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就业准备不充分,大学光阴虚度,毕业后求职就业到处碰壁。
社会教育的开放性、群众性、多样性和融合性也影响着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如何更好的去适应社会的发展,如何在社会的前进中给自己一个很好的定位,成为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三、努力营造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有利条件
高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和前瞻性等特点,需要社会和学校公共努力为高职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环境,尤其是学校更应承担起重要的责任,在师资、教学管理、课程安排、以及学生个人的指导和就业市场等多方面齐抓,努力形成一个有利于促进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良好的氛围,让他们从学校开始打好人生高楼大厦的第一步,使他们能更好地迈向社会,立足社会,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企业需要招之即用的人,高职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搭起了学校教育向社会转化的重要桥梁。所以说学校职业生涯教育对高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学校在抓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1、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建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构
高校要充分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职业规划教育作为高职学生的必修课程,列入到专业的教学计划,开展并完善职业规划教育体系。从新生入学开始就向学生分阶段的传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向学生讲授当前社会的职业发展方向,使大学生明确今后的发展方向,建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大二大三分别开展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让学生从认识、分化、强化、定型几个历程来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避免盲目学习,盲目报班考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奋斗方向,最大限度激发学习的能动性。
2、 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职业生涯作为我国的一个新生事物,在师资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求专业性较强,指导人员必须对市场的职业方向了解,并且能够按照学生的自身条件,正确指导学生的职业生涯,帮学生确立正确的就业方向。在就业压力逐渐变大的今天,各大高校纷纷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这一措施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师资建设却不容乐观,大大地制约着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因而各高校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建设已经成为一个刻不容缓、必须解决的问题。
3、加强校企之间的协作,共同建立信息交流平台
校企合作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学校培养学生是为了能够满足企业和社会的需要,但是企业和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在不断变化,学校应及时了解企业和社会对人才需要的变化,这就需要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以便在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及时做出调整。当今社会一方面出现大量毕业生无法就业,一方面很多职位要求的专业性较强,职位空缺,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学校教育未能更好适应企业和社会的变化。所以应当大力推进校企合作,这就需要学校,企业、政府等多方位的协作共同完成。学校要根据用人单位需求引导大学生在校期间调整专业学习方向,及时修正职业规划,将就业磨合期提前到在校期间。
4、开展职业规划咨询辅导,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定位
职业规划是个复杂而动态的设想、计划,受课时、授课教师能力、学生个体接受差异等的限制,职业规划课堂教学只能解决学生部分知识层面的问题。学生能否正确认识自我和社会需求,做出科学的定位,还需要进一步咨询辅导。如职业测评是对学生进行就业定位的依据,但是并不是唯一依据,因为其虽然可以为高职生提供客观评价,却不能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测评,一个学生的情况还受到他本身和周围环境的影响,这就需要咨询教师以其丰富的经验和理论知识进行科学分析,才能得出符合学生发展的科学的评估结果,才能帮助学生做出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在后期的规划实施中还需要实时修正,需要就业指导师进一步的跟踪和评价,这都需要高校有专门的的咨询机构,全天候地为学生服务。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教研室负责学校的职业规划教学以外,还应作为高校职业规划咨询指导机构,全天候的为学生做课外咨询辅导和评价。
5、加强高职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的完成岗位需要,现在很多企业要求上岗条件是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而这些恰恰是刚毕业大学生所缺少的,由此增加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在校期间学校应积极鼓励高职生参加实践活动,增加其对专业技能的熟练把握,增强职业针对性。学校应加大力度建立相关的专业社会实践、实习和就业基地,组织相关专业的学生到工作岗位上去锻炼,从实践中积累经验,让学生明确自己学习的不足,及时修正职业规划,明确自己要努力的方向,这将成为毕业生就业的一个重要筹码,也将成为今后学校加强职业指导的一个努力方向。
结束语
本文从职业生涯规划个人、环境和如何努力创建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有利条件方面分析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因素,其中个人和环境因素在其中发挥着重大作用,但是社会和学校的努力也不可或缺。“凡事预则立,不立则废”,这句话充分证明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在通往职业目标的路上,必须稳扎稳打,做好规划,才能通向成功。高职生的职业发展关系着自身的成长,也关系着家庭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是个非常重要的命题。
在高职发展已经成为占据高等教育大半壁江山的今天,党和政府已经出台了很多有利于高职学校发展和高职生就业的优惠政策,解决我们高职就业难的问题关键是先解决我们自身的观念问题、自我认识问题和对社会对企业的适应问题,究其实关键是我们怎么找到并且抓住机会的问题了。我们高职生应当积极把握大学三年这一人生发展的关键期,树立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正确地认识个人和社会,确立科学的职业规划,努力实践,争取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最大限度地实现个人价值。
参考文献
[1]郭必裕.开展创新教育是培育创业人才的基础[J].煤炭高等教育,2002(6).
[2]胡放.谈创业教育中的育人观念[J].中国高教研究,2002(10).
[3]叶育旺.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反思[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1(3).
关键词:职业指导实践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变,高校的扩招以及国家新的就业机制的确立,如何实现大学生的充分就业和就业后的职业稳定已成为当今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一项关乎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及学生个人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在这样的一种大背景下,做好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一、大学生职业指导的涵义
我国的职业指导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左右,它是指社会职业指导机构和各级各类学校运用职业评价分析、调查访谈、心理测试等方法和手段,按照社会求职者和学生的个人条件、求职意愿以及单位用人要求等提供咨询与指导,帮助社会求职者和学生了解社会人才需求状况、职业结构和有关人事、劳动政策法规,了解自己的职业志趣、职业能力倾向与个性心理特征,培养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良好的职业道德、综合的职业能力,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最终获得职业的成功并实现人一职科学匹配的过程。
大学生职业指导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职业指导应着眼于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主动学习和适应社会大环境,端正择业观念,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二、大学生职业指导现状分析
大学生职业指导已经引起了各高校的重视,如何在现有形势下进一步做好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已经成为研究热点。目前,职业指导工作的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职业指导机构职能单一,缺乏全面性
为了更好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大部分高校成立了就业指导中心,但大部分的就业指导中心行政职能较为突出,停留于组织校园招聘会、联系用人单位等初步职能,而没能对大学生的职业发展起到真正的指导作用。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以就业率为考核的重要指标,使得有些学校一味追求就业率,从而忽视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端正正确的职业理想,从而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
2、职业指导组织形式单一,缺乏针对性
职业指导形式单一,对大学生的职业指导通常采用传统的“说教式”方法。常见的有校园招聘会、企业专题讲座、职业指导师面试技巧培训、优秀毕业生就业经验报告等等,而这样的一种说教式教育所收到的效果往往不是很好,缺乏互动性,难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从而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
3、职业指导对象范围较窄,缺乏普遍性
目前,大学生职业指导的对象大部分以即将毕业走向社会的毕业生为主,认为职业指导工作只应在就业前进行,指导对象范围局限于毕业生,而对其余的在校生缺乏职业生涯指导,从而导致职业指导缺乏全程化跟踪管理,无法让学生及时树立职业理想,进行职业规划。
4、职业指导人员配备不足,缺乏专业性
现阶段,大学生职业指导人员除了就业指导部门的专职教师之外,大部分是由高校辅导员担任,而大部分的辅导员往往没有经过专业的职业指导培训,缺乏职业指导知识。虽然在工作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但是大部分的就业指导部分教师和辅导员没有参与过人力资源市场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经历。由此导致了高校职业指导工作人员在就业指导中容易产生与企业、市场实际脱节的问题,缺乏专业性。
三、大学生职业指导实践经验
自2007年来从事高校辅导员工作,一直在思考着如何做好大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尝试着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1、职业指导职能多元化,完善职业指导职能
职业指导机构的专业教师和学生辅导员不应只停留于行政职能,应该更多的为大学生提供职业指导服务。比如从大一开始引导学生进行职业测试,发现学生职业兴趣,指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开展生涯规划比赛。在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中,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个性特征、职业能力,从而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而为了实现职能转换,学校应该设立专门的职业指导课程,由专业的教师来承担教学任务。
2、职业指导形式多样化,提高职业指导效度
职业指导的内容与形式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好的内容要以有效的形式去实现,脱离行之有效的辅导形式,职业指导的效果将无法体现。在职业指导中,采用什么形式,有两个关键的依据:一是根据不同的内容特点选择最合适的形式。例如,职业规划的知识和技能,适合通过专门的职业指导课程来教授;职业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则应当以拓展训练、职业规划比赛、专业实习等实践活动的方式;就业政策宣传和简历制作、求职信撰写、面试技巧指导,适合采用讲座、模拟面试的形式;个体的特殊性职业问题辅导,则要采用个体咨询一对一指导的方式。二是职业指导的形式必须为大多数学生所接受和喜欢。大学生是职业指导的对象,指导有效性,取决于学生对指导内容的理解和受益情况,因此,职业指导开展形式的选择,必须符合大学生接受知识的特点和偏好,如果所采用的形式为学生所排斥,则再好的内容也无法达到良好的效果。比如在职业指导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情景模拟游戏、职业案例、职业探索团队辅导等方式,在面试技巧培训时邀请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来以沙龙形式进行互动流。由此可见,职业指导应采取多样化、针对性的辅导形式,才能确保职业指导工作顺利、有效的开展。
3、职业指导对象多元化,做好职业生涯指导
职业指导的对象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毕业生,而应该对所有的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需要培养他们的规划意识,引导他们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做出前瞻性的规划和设计,从而减少在人生路上的徘徊与困惑,不断朝着其生涯发展目标迈进并最终取得成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可进一步细分为职业规划意识培养、自我认知辅导、职业环境探索辅导、职业定位和目标确定辅导、生涯发展计划制定与实施辅导、生涯规划的反馈评估辅导。
学生在大学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发展任务,大学生职业指导要根据学生发展不同阶段,有计划、分层次地安排指导内容,具体而言包括:大一时,学生主要面临入学时的适应问题,无暇关注自身的发展问题,所以这个阶段的职业生涯教育的重点是专业认识、养成教育,在新生入学之际,开展有关生涯规划的讨论会、主题班会、新老生学习经验交流会等系列形式多样的活动,侧重职业规划意识培养和自我认知、自我探索;二年级主要是丰富自我、完善知识结构教育,要让学生了解未来职业需要具备的各种素质,鼓励学生努力提高自我素质,帮助学生拓展自我,培养学生较强的使命感、责任感,为职业目标打下基础,同时通过开展职业测评、职业信息等方式,帮助学生认识职业,根据自身条件、职业志向和未来职业的发展,侧重职业生涯设计,夯实基础;三年级则侧重于强化实践、创新教育,帮助学生自我发展,树立开拓务实的职业观和择业观。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决策的修正,帮助学生形成现实而正确的个人发展评价,确定合理的职业定位和择业期望标准。通过参加实习、企业调查、职业信息的收集、就业技巧培训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提高职业成熟度,实现人生发展与社会需要的内在统一侧重职业生涯诊断,拓展素质;四年级主要是职业指导、职业导航教育,对学生进行专项指导,应邀请往届毕业生回校,交流其职业生涯经历和求职体会,组织学生接受择业技巧培训,参加招聘活动,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素质、能力要求,以及毕业生的求职心理,求职倾向,缩小供需双方差距,提高双选成功率。侧重职业生涯导航、生涯规划实施,择业就业。四个阶段相互贯通,有机联系,构建一个比较完善的职业指导体系。
4、职业指导人员专业化,提高指导人员素质
大学生职业指导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一支具有较强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的队伍。然而,如前文所述,目前高校专门职业人员配备不足,缺乏专业性。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需要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大学生职业指导教师队伍。高校要对这部分老师进行专门培训,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外,还要走出去与人才交流中心的管理人员和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专业人员多接触,了解社会的需求,甚至可以把企业的人力资源部相关人员请进学校与学生面对面地进行交谈,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外面的世界。同时鼓励职业指导教师参加国家职业指导师的培训和考试,不断提高业务水平,走专业化、专家化的发展道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让学校的职业指导教师有机会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进行实习,同时,引进优秀的人才市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到学校从事职业指导工作。
四、小结
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不仅仅关系到大学生个人发展,还关系到国家人才培养、人力资源储备,从而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如何进一步做好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是一项需要长期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仅仅从笔者自身工作经验,探讨了一些粗浅的看法,在今后的工作中,笔者将不断学习,继续研究,以寻求更好的职业指导方式方法。
参考文献:
[1]唐尧.我国高校学生职业指导队伍建设的研究[D].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丁琪.职业指导实践的若干经验[J].职业指导,2011,(8):24-25.
[3]陈辉立.简述职业指导实践若干经验[J].企业导报,2011,(12):223-224.
关键词:工科女大学生;求职;职业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03-0214-02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正日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早在2008年总理就曾经强调中国政府必须把大学生就业问题摆在首位。不容置疑的是一直以来,在择业方面,女大学生常常处于劣势。这一劣势在工科女生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由于各方面的因素,招聘单位“男生优先”的原则不知阻碍了多少优秀工科女生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如何开展工科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帮助她们增强主体意识,开拓美好前程,已成为新形势下加强工科女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实现培养高素质工科女性人才目标的重要内容。本文根据工科女大学生的一些特点,试分析影响工科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和实施的因素,对高校进行工科女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出一些看法。
一、影响工科女大学生求职的因素分析
1.性别的歧视
用人单位常常用“只要男生”和“优先录用男生”等话将工科女生拒之于门外。同时他们对此还做出了类似的辩解:绝非歧视女性,只是考虑了工作的实际情况以及女性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如某岗位要求员工经常出差或需要干一些较为粗重辛苦的工作,女生不合适也不方便。用人者看似出于爱护、照顾妇女的良好动机,事实上却是男强女弱、女不如男的偏见,并且在客观上给工科女生就业设置了障碍。
2.传统观念的束缚
据西北某高校对女生的一个调查――如果可以嫁给成功人士,是否愿意放弃工作回家做全职太太,结果超过一半的女生选择了放弃自己职业的发展,甘做全职家庭主妇。中国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模式,让部分女大学生在求职时给自己定下家庭为主,事业为次的框子,导致相当部分女生较男生而言,事业进取心、自信心、社会责任感不足,心理承受能力也欠佳,这些无形中束缚了她们事业上的发展。
3.专业的原因
根据调查,不少工科女生当初并非主动进入了工科专业的学习,很多女生事实上对这些专业没有兴趣,但由于种种原因,扎在一群男生堆里,硬是把四年的工科课程啃下来了。即使这样,她们并不热爱自己的专业,然而在择业时,她们又觉得放弃自己的专业,另外择业很可惜。
4.以貌取人的社会偏见
尽管很多工科业务岗位和容貌的美丑实在毫无关联,可是用人单位却人为地在招聘时对女性求职者的美丑特别挑剔,他们倾向于忽视女性的真才实学,以女性作为工作环境的点缀品和工作氛围的调节剂。这对于并不擅长修边幅的女生而言,社会给她们的求职路上又多设了一道容貌的门槛。某高校在针对女生求职的访谈中,不少女生感叹:女生长的漂亮在找工作时还是很重要的。
5.实践经验的缺乏
根据调查显示,在工科女生成绩往往优于男生,但最后就业时却不一定比男生满意,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男生喜欢通过实践获得更多的锻炼,而女生则更多停留在理论学习上。而动手能力、实践经验往往是用人单位看重的。
二、工科女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大一):自我了解,认知职业生涯
自我了解是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大学是学生接触的一个小社会,是学生走向社会、走向成熟的一个通道。在这个小型社会中,学生对自己有了更新、更全面的认知,对自己的价值观、能力、技能、兴趣、人格等多方面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在这一阶段,女大学生应该根据自己本身的特质以及周围客观环境对自己的限制(如专业难以改变等),对自己有个大致的职业定位。在明晰自己对将来职业的经济利益、社会地位和自我价值的追求之后,要了解职业特别是所学专业可能从事的职业及未来想从事的职业,初步了解自己可能涉及的职业的现状和前景。同时大致了解这些职业所要求的职业素质,选择自己在大学校园内应该参加的活动或社团,有针对性地培养自己的能力。
2.第二阶段(大二):确定方向阶段
经过第一阶段的学习和实践磨炼,对自己的定位应该渐渐明晰,通过周围同学对自己的反馈,以及自我的反思,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此时需要给自己订立一个详实地科学发展方案。通过参加校级或院级活动,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可以尝试兼职、社会实践活动,并且要坚持,最好能在课余时间长期从事与自己未来职业或所学专业有关的工作,提高自己的责任感、主动性和抗挫折能力,增强英语口语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通过英语和计算机的相关证书考试,并开始有选择性地辅修其他专业以充实自己。
3.第三阶段(大三):充分准备阶段
如果是准备就业,目标应锁定在提高求职技能、搜集用人信息方面。在撰写毕业设计、毕业论文时,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锻炼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参加和专业有关的暑期工作,和同学交流求职工作心得体会,学习写简历、求职信,搜集工作信息并积极尝试;加入校友网络,和已毕业的校友交流沟通,了解往年的求职情况。
4.第四阶段(大四):分化阶段
绝大部分学生的目标应该锁定在工作申请及成功的就业上。这时可先对前三年的准备进行一个总结:首先检验自己确立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前三年的准备是否充分;然后开始毕业后工作的申请,积极参加招聘活动,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积累和准备情况;最后要预习或参加模拟面试。积极利用学校提供的条件,了解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资料信息,强化求职技巧,进行模拟面试等训练,尽可能在准备充分的前提下进行演练。
三、工科女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实施措施
考虑性别差异,按照上述四阶段分阶段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供相应的理论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是取得未来职业生涯成功必备的知识和技能。课程是教育教学的核心环节,是学生接受学校教育的主渠道。高校应配合课改,根据不同年级采取不同的职业心理指导课程,尤其是结合女生自身特点,对女大学生的就业信息进行整合,分阶段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1.第一阶段(大一)
搜集工科女生相关专业信息,通过与同专业学长学姐的交流会等形式来帮助她们更好地了解专业,增强大学学习专业的自觉性,培养专业学习目标,初步了解将来所从事的职业,为将来制定的职业目标打下基础。同时学校可完善女大学生人才测评机制(如对个体职业发展潜能、职业价值观、职业兴趣等方面的测试等),帮助个体全面客观认识自己,寻求自己的最佳的职业发展道路。在大学的初级阶段,可要求工科女生参加学校专门为其量身定做的职业规划课程,并写出个人的职业发展规划,学校方面作以备份。
2.第二阶段(大二)
通过课程以及游戏活动等形式,帮助女大学生明确自己想要追求的生活方式,帮助她们初步确立自己所想从事的职业。一旦初步确定了目标,可通过搜集信息等方式协助她们了解自己所期待的职业要求具备的各种素质,鼓励她们通过参加各项活动,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知识技能,并要根据个人兴趣与能力修订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并开始有选择地辅修其他感兴趣的专业知识充实自己。
3.第三阶段(大三)
制定明细规划,充分准备。这一阶段重点是专业课的学习,同时如果学生选择就业的话,应把目标锁定在提高求职技能上,培养独立实践能力。如学校可以通过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来锻炼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参加和专业有关的暑期实践工作;学校应加强和已毕业的校友联系,建立成熟的人脉网络系统,充分利用优秀的往届毕业生,开展求职工作心得体会的交流会活动,传授写简历、求职信的小技巧,加大了解搜集工作信息的渠道等。同时,学校应充分鼓励工科女生时刻保持与男生的交流,互相取长补短,使自己在择业时更有竞争力。
4.第四阶段(大四)
调整和评估职业生涯规划。这是一个分化期,这时可指导女大学生对前三年的准备做一个总结:首先,检验已确立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前三年的准备是否已充分;其次,开设就业指导课,有针对性地对工科女学生进行专项指导,如开设面试礼仪、化妆课堂等;最后,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条件,了解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用人公司资料信息、强化求职技巧、进行模拟面试等训练。这样可以帮助女大学生克服自卑,树立信心,在做出较为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进行职业选择。
诚然,目前各高校都把就业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并且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如组织志愿者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帮扶,为招聘企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加快职业规划课程的建设;开设相关培训课程,全方位地给大学生以就业指导;联合心理咨询中心,完善针对大学生的人才测评机制等等。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从全国范围来看,高校针对女工科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各方面工作目前还是很不成熟,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参考文献:
[1]侯丽萍,邓思清.新形势下优秀工科女大学毕业生就业案例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0).
[2]张姝,陈彤.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8,(2).
[3]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流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4]杨霞.试论女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设计[J].教育与职业,2007,(36).
Analysis on the occupation education of female student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lanning
ZHENG Xiang-guo
(Xian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710049,China)
调查人群以财专学生为主(17人,占85%),本科类学生为辅(3人,占15%)。大一10人(50%),大二8人(40%),大三2人(10%)。
在调查所学专业由谁选择的时候,70%的学生选择了选择的选项,25%的学生因学校调配学了现在所在专业,5%的学生因原因学现在所在专业。人选择父母亲戚帮选择了专业。由此可见,现在的大学生有的权力来决定所学的专业,父母给了孩子们的自由空间,不可否认这是社会的一大进步!而一学生因成绩等问题被学校调配专业有性的,学校有时要站在的角度考虑,但建议最好让学生学所选专业。
在调查喜欢所学专业时,40%的人很喜欢学的专业,40%的人有一点喜欢所学专业,15%的人不太喜欢所学专业,5%的人很不喜欢所学专业。这组数据表明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可度的。不太喜欢的人大爱好问题。而很不喜欢的人的专业他选的,当初选的时候就很糊涂,现在很不喜欢也为奇吧。
在调查小时候梦想的职业着一项中,教师(20%)、医生(20%)、金领(15%)、商人(10%)人数较多。很容易看出的道理:小孩子对乐于奉献的老师和救死扶伤的医生是非常崇拜的啊!至于金领行业,的并不长,据我所知在被调查这小时侯还未,即使了,也小孩所能想到的。
但再来看一看现在大学生们最想做的职业是。调查显示,比重最高的是开公司当老板,占20%。而想从事证券分析师、银行职员、投资人等金融领域的人占到35%。而以教师为职业的就一人,但她给出的理由是“是乱写的”。而选择医生为职业的人只能说很抱歉了。
对两组数据的对比,不难想从商的人越来越多,想从事金融行业的人越来越多,而从事教师、医生行业的人越来越少了。这是原因的呢?商人的增多可以说是大学生的市场意识了,渴望更多的物质财富,这值得议论的,“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不无道理。但教师、医生行业人数的也说明一大学生对物质文明追求上升,对精神文明追求下降吧,又或是看到了社会的阴暗面后看法吧。从事金融行业人数是调查主体是财经类院校学生,受到了所学专业。
上大学前很想过毕业后从事何种职业的人为40%,想过一点点的为35%,没想过的为25%。上大学后与所想职业差距非常大的站60%,有距离的占35%,差距的占5%。由此可见,大多数人来上大学之前是有的职业规划的。在上大学后能客观地认识的处境,直面就业的。
关键词 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教育 问题 对策
民族高校承担着为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大量人才的重任。加强和改进民族高校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有利于增强民族高校学生的规划意识,提高学生的就业层次,从而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本文以中南民族大学为例,总结其课程开设过程中的实践经验并提出若干建议。
1 关于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内容体系的思考
1.1 该校课程体系介绍
该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主要包含以下内容:在课程教学环节包括:第一章绪论职业生涯与大学生人生发展,二至五章分别从职业兴趣探索、职业性格探索、职业技能探索和职业价值观探索四个层面展开探讨,第六到八章内容分别是职业世界探索、职业生涯决策和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在实践环节主要包括大学生职业生涯人物访谈和参加招聘会。其中生涯人物访谈要求要求每三个人一组,寻找本专业在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了解其大学学习经历,求职经历以及工作现状,通过访谈增强自己职业规划的意识,了解规划方法,明确目标。访谈后需要以PPT形式对访谈进行展示,要求采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每组时间三到五分钟。参加招聘会要求同学们实地参与招聘会现场,感受面试环节和招聘氛围,并将参加招聘会的感想形成书面文字。
1.2 加强和完善该校课程体系的若干思考
《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和《关于在高等学校开始就业指导选修课的通知》为高等学校的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提供了行动纲领,各个高校在实际操作中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均总结了不同的实践经验,但总体而言,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内容和体系建设尚没有形成统一的看法,而理论界的研究也尚未形成权威性的结论。“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一个专业,作为一个体系的共识还未形成,高校对职业指导课程在职业发展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不够。
中南民族大学对于学生的早期生涯规划指导较为重视,除了在学生中间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外,针对新生的入学教育中开设了职业规划的内容。但目前阶段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改进。一方面,受制于课程安排,师资等方面的限制,尚无法对所有学生在入学的第一学期开设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目前的做法是,在大一的上学期对法学院、文传学院等文科类学院开课,而对于计算机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等理工科学院的学生只能安排在大一下学期。学生普遍反映希望在入学伊始开设课程。另一方面,高校在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时要充分考虑不同阶段学生的发展特点,根据不同年级个体的不同学习任务以及心理发展的不同来设计教学内容和分配学时。
2 关于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课程师资队伍的思考
2.1 建立专门化队伍
学校为了开设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专门设立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研室,隶属于学校招生就业处。学校形成了一支以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和辅导员为主题,招生就业处、学生工作处管理干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老师为辅的师资队伍。以2013年上半年,通过学生网上挑选的方式,共有20名老师得到了授课的机会。这些老师全部为各学院的一线辅导员老师,他们平均年龄在三十岁左右,有着丰富的学生管理经验,了解学生特点和专业情况,与学生沟通和交流较为顺畅。但是,辅导员老师承担着大量学生管理和学生服务的工作,能够投入到教学和教研中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担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主讲老师只能是他们的“副业”。另一方面,辅导员队伍往往被成为是学校政工干部的“蓄水池”,人员调动较为频繁,这些往往不利于保持队伍的稳定,影响教学效果。
2.2 提高专业化水平
“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是就业指导的较高阶段,要求从业人员不但具有扎实的就业指导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实践的技巧,对人力资源管理也要有一定的了解。而在我国高校就业指导部门中,具有专业知识的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工作人员普遍缺乏,在具体的工作中,相关从业人员对于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也缺乏全面的了解。”①在该校本年度任教的20名老师中,仅有个别老师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出身,大部分老师的教育背景为经济、法律、管理类等等,对于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高等教育学、社会学等专业等专业知识较为匮乏,而这些知识对于职业规划而言又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增强现有师资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学校通过开展校内培训,校外学习等方式对现有老师进行培训。然而面对学生对于职业规划、职业咨询、求职技巧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求,如何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这一问题便日益凸显出来。只有建立一支以专职教师为主、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专业化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才能使得该课程建设不断发展。
3 关于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思考
由于课程理论性较强,在内容安排上,如果任课老师习惯把重心放在理论讲解上,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在理论讲授之外,老师们更应该选择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经验分享等方法,才能取得较好效果。但由于较少组织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学生对职业世界认识深度明显不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同于其它纯理论的专业课程,而是一门实践和指导性很强的课程,针对当今大学生需求多样性的特点,在课程内容上应不断丰富以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和行为导向教学理论为基础的内容,增加其实操性和实践性,尤其要与社会接轨。在教学方法上应采取多元化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多种并举,相互穿插,使学生在活跃生动的教学环境中获得知识、提升能力。教学活动宜采用单班授课,项目任务活动采取分小组进行的方式。应当注重立体化教材的建设,将纸质教材、电子教材、幻灯、电教片、网络教材和实物有机地融为一体,重视加大课程信息量,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②为了保证课堂讲授效果,学校在要求讲该课堂设定为集理论课、体验课、经验课为一体。通过测评工具、人物访谈、见习实习、拓展训练等等方式帮助学生开展职业世界的探索。鼓励老师在课堂讲授讲授之余,多开展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经验分享等。
注释
关键词 高职新生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完善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On Vocational College Freshmen 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
MA Junhua
(Shenzhen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henzhen, Guangdong 518175)
Abstract Career planning is a major issue in life, and it's the power source to achieve their goals in life. Therefore, 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 increased emphasis on college as a student entering the final leg of the society,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 In order to do a better job during college career planning, should be grabbed when freshmen enrollment.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 freshmen; 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 improve
随着我国大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就业难问题越来越突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不少高校得到重视,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同时理论界也有不少学者对此问题进行探讨。但对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探索较少,本文从职业生涯及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入手,在分析高职大学新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完善高职大学新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1 职业生涯及职业生涯规划理论
生涯即历程、人生经历和生活道路。职业生涯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人一生中的职业历程。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人在对自己的性格、兴趣、能力,教育背景等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社会需求,选择某一职业作为奋斗目标,并为了实现职业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的过程。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最早起源于美国,1909年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帕森斯最早提出了人与职业相匹配是职业选择的焦点的观点。根据这一观点,帕森斯提出了职业选择的三原则:了解自己;了解工作;匹配,这三原则为后面学者的研究奠定了基础。20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在帕森斯三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职业类型论,他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人的人格特质等在职业生活中的表现和延伸,同一类型的职业通常会吸引相同人格特质的人。因此,霍兰德根据提出了六种不同类型的职业生涯: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传统型。另一名著名职业规划大师舒伯以新的方式对生涯发展进行思考,提出了生涯彩虹理论。该理论认为职业发展是人生成长的一部分,他把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分为成长、探索、建立、维持与衰退5个主要阶段。这三种理论不仅为高职新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持,同时也为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供了内容框架。
2 高职大学新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及重要性
2.1 高职大学新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
通过上文理论的阐述,我们不难发现认识自己不仅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更是做出正确规划的关键。笔者通过对本学院768名新生的调查,发现相当一部分同学对自我的认知不全面、不深刻,比如,兴趣爱好:喜欢看书、听音乐、喜欢人多的热闹的环境;优点:勤奋、有奉献精神,等等。在所有学生中无一人通过专业机构提供的测评方式了解自己。其次,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知识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是人生的一堂必修课,要学好这堂课首要的是要意识到这堂课的重要性。在调查中发现,84%的学生不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更没有为自己做职业生涯规划的计划。再次,就业目标不明确,过分依赖父母社会关系。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很多学生都是听从父母的建议选择专业,自己对专业的认知不够,只能从字面上去理解该专业将来的就业方向。
2.2 高职大学新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
新生入校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首先有利于其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大学是人生的重要阶段,也是很容易迷茫的阶段,尤其是高职大学生。他们在高中阶段要么成绩不理想,老师和家长对其都不抱太大希望,自己很容易自暴自弃;要么是高考时发挥失常,还深陷在高考失败的阴影中。入校后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其以前未接触过的,人本能的新鲜感会激发其对未来的设想,通过正确的引导,不仅可以使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从长远来看更利于其成才。其次,有利于新生明确学习目的,增强学习动力,进而提升综合竞争力。在高职新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通过专业认知了解学习内容,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好的动力。
3 完善高职大学新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职业生涯规划更是贯穿着人的一生,它是一项系统的工作。大学阶段是人生的十字路口,也是整个人生职业生涯规划中重要的一环,因此,职业生涯规划需要与大学生活、学习同步。
3.1 抓好新生第一课――入学教育
针对上面提到的高职新生复杂的心态和脆弱的心理,高校应认真抓好新生入学教育,并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首先要让新生了解从中学到大学改变的不只是校园,还有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生活方式。在学习内容方面由以前的语、数、外、数、理、化……变为专业知识的学习,学习内容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学习方法也由以前单纯的填鸭式变为课堂教学与实践和自学相结合。其次要组织新生深入学习职业教育的内涵、培养特点、本专业的研究领域及对口就业范围,这些可以通过专家讲座、辅导员班会、参观、学长介绍等方式让新生认知。最后,通过案例分析或者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引导学生正确客观地自我认知。
3.2 提升高职新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水平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我国开始得较晚,在进入大学前几乎没有涉及,因此新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美国的《国家职业发展指导方针》提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从孩子6岁开始,当然,中美教育体制不同,我们不能一刀切地去效仿。但是这为我们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供参考,在做出专业选择前的高中阶段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必要的。由于高中阶段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缺失,使得大学新生尚无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针对这种状况,高校应该在新生入校后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时不局限于课堂,要把生涯规划的理念贯穿到整个大学期间,并通过讲座、体验等活动提升高职新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水平,进而建立终身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3.3 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
目前,我国各级各类高校基本都是在大二或大三才开设了相关的就业指导课,只有极个别的高校是从大学一年级就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就业指导课程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有很大的差别,就业指导课主要侧重就业形势、就业政策以及求职材料的编写、求职礼仪、面试的相关技巧等,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重在知己知彼、确定目标、做好计划及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系统,就业指导是其系统中的一部分。另外,由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性、职业性更强,并且其学制是三年。所以,高职院校要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就业指导课程结合起来,从新生入校的第一个学期开始就要开设相关课程。
3.4 建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咨询室
目前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建立了心理咨询室,但有正式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咨询室的却寥寥无几。大学生职业规划咨询室主要是为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提供指导意见,其咨询主要内容为:自我认知,帮助学生深入剖析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特长、能力优势及对人生价值的看法;职业探索:拓宽学生收集职业信息的渠道和技巧;求职技巧:帮助学生完善简历、提高面试的能力和技巧;职业决策:帮助学生面对多种职业选择时,运用理性、科学的方法分析,做出最合适的决策;求职心理调适,帮助学生正确面对求职中遇到的挫折。大学生职业规划咨询室为大学新生在自我认知方面可以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指导。
参考文献
[1]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
[2] 马俊华.析辅导员在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作用[J].管理学家,2011(12).
对当代大学生就业观的主要特点作了分析,要用“先就业后择业、鼓励自主创业”的择业观念来引领就业观,通过调整知识结构、加强职业规划教育、调整就业心态、正确就业定位和把握就业机会等途径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关键词:
就业观;择业标准;职业规划;社会主义道德
中图分类号:
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1009302
就业观,简而言之就是个体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就业问题上的综合反映,是人们对就业目的和意义较为稳定的看法和态度。当代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的基本看法、基本观点和基本态度是怎样的呢?最近,笔者以广东省某高校管理学系的大三学生为对象,开展了大学生就业观抽样调查,以下是笔者对297份有效问卷统计数据的分析和看法。
1当代大学生就业观的主要特点
通过对本次调查统计数据的分析研究,笔者认为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呈现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1就业岗位意向还是以稳定为基础的传统就业模式
大学毕业从事什么工作?选择怎样的单位?如何认识和处理学业与就业的关系?这是所有大学生共同面临的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此次调查统计数据显示,在对“根据你的就业期望值,您会对以下就业单位做如何排序”问题的回答中,选择事业单位的人数比例最高为55.56%,其次是政府部门、外资企业和国营企业,比例分别是53.54%、53.54%和51.52%,有4444%的学生选择了民营企业和自主创业,可见90后大学生对自主创业的态度更为包容和开放。以上数据说明,多数大学生在对待就业岗位问题上的选择还是偏重于稳定,传统之中加之开放。
1.2在择业标准上,比较注重工作报酬
择业标准是就业观的核心内容。在本次调查中,笔者设计了“在选择工作的首先考虑的因素(可多选)”的问题,并提供了“薪水福利”、“地理因素”、“行业前景”、“个人喜好”和“办公环境”等选项供被调查者选择,统计结果表明,在所有被调查者的选择中,选择“薪水福利”的人数比例最高,为73.74%,选择“地理因素”“行业背景”“个人喜好”“办公环境”的人数比例分别是66.67%、64.65%、59.6%和44.44%。以上统计数据显示,多数学生把薪水待遇、地理因素和行业前景这三项作为择业时考虑的最重要的因素。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在择业标准上趋于理性务实,同时看重工作的外部条件和未来发展,学生们在进行选择时较多考虑个人因素,较少考虑社会需要,即使在追求自我实现时也折射出主要强调的是“自我”而非“社会”的需要,这种择业标准体现出强烈的时代感。
1.3大学生就业应具备的素质较为全面
当今大学生正生活在我国多元化的社会转型期,随着视野的开阔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发展,他们对就业有着多方面能力提升的共识,这是大学生们的普遍特性。同时,当代大学生对于过去用人单位最看重毕业生具有的素质和条件问题上,较之具有很大的差异性。本次调查统计数据显示,在对“你觉得大学毕业生应具备哪些素质(可多选)”问题的回答中,自上而下排列的因素依次是“知识和专业素质”、“生理和心理素质”、“创新能力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公关能力”,比例分别为85.86%、81.82%、73.74%、73.74%和6061%。以上数据说明,大学生们认为毕业生就业时应具备最基本的素质是知识和专业素质以及生理和心理素质,创新能力素质次之重要。在对“你觉得用人单位最看重大学毕业生的哪些方面(可多选)”问题的回答中,排在第一位的是社会实践经验,比例高达8384%,其次是学历及学习能力、工作交际能力、和专业知识与技能,比例分别是67.68%、67.68%、57.58%,可以侧面地看出用人单位从过去偏重求职者的学历和专业转变为社会实践经验,可见,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素质需求更加综合全面,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性。
1.4对首次择业和就业的态度表现出较大的宽容性
本次调查统计数据显示,当代大学生选择第一份工作的态度较为开放,体现出较大的宽容性。有4848%的被调查者认为“干什么都可以,主要是积累经验”,有24.24%的被调查者要看“单位文化氛围”,2323%的被调查者“很看重,需要精挑细选”,只有303%的被调查者“不惜任何代价,找一份高收入工作”,这种选择与大多数90后较为宽裕的家庭环境和物质条件有很大关系。在对待就业难的态度上,7576%的被调查者的态度是先就业再择业,18.18%是先择业再就业,5.05%和1.01%选择出国留学和考研(与国内大规模考研大潮的形势截然不同),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更加趋于理性与务实性。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各大高校加强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学生们逐渐树立起正确的就业观。二是从大学生自身的方面上来说,社会竞争愈加激烈,学生们在面对就业压力时日趋自信与成熟。三是基于现今工作岗位的丰富性与多样性,当代大学生对工作的态度由以前的保守稳定转变为多元化的尝试与锻炼,看重个人素质的提高、人生体验的追求和个人价值的实现,这是当代大学生鲜明个性的体现。
1.5学习目的更加明确,积极应对就业
当代大学生从进入学校开始学习之日起,对未来的学习就直奔于就业的目的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例如:在对“在校期间考过相关职业证书”问题的回答中,选择“考过”的人数比例高达91.92%,选择“未考过”的人数比例仅为8.08%。在“在校期间做兼职工作”问题的回答中,选择“做过”的人数比例为76.8%,选择“未做过”人数比例仅为23.2%。在“在校期间担任过学生干部(学院或系部)”问题的回答中,选择“有”的人数比例为46.46%,选择“没有”的比例是5354%。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学习目的愈加明确,就业准备愈加积极和活跃。
2加强大学生就业观的教育
通过对本次调查统计数据的分析研究,笔者认为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从总体和主流上看是合理的,大多数学生能够按照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道德观的标准去对待就业、择业和创业的问题。但是,也必须看到,部分大学生在这些问题上所表现出来的一些功利性的认识,“以自我为中心”,“金钱至上”,必须引起社会、学校和家庭的重视,并采取积极和有效的措施去加以教育和引导。笔者认为,在对大学生实施就业观教育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1用科学的态度对待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就业是大学生四年学习生涯的结束,是走向工作和个人职业生涯的必经阶段,是实现社会价值与人生价值的开始,青年人在大学阶段对知识的追求和能力的提升对未来的就业和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采取科学的态度来对待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目前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必须面对和解决好的一个重要问题。正确的态度应当是坚持引导和疏通,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学业和就业中的各种关系,坚持学业与就业、学业与创业、目前需要与长远生涯的和谐发展。
2.2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大学生的就业观
社会变革大潮之下,我国的经济成分、就业方式、职业内容和利益关系日趋多样化,因此,必须要确立在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核心地位和主导作用,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大学生的就业观。一是要引导大学生学会用理性的立场和观点来认识考试、求职和就业以及处理求职和择业中的各种关系;二是要引导大学生掌握正确的道德行为和道德评价标准,知道“什么是发扬的,什么是批判的”、“什么是高尚的,什么是卑劣的”。
2.3加强成才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
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就要在高校继续加强大学生的成才教育。在对大学生进行就业观教育中,应该向大学生强调以下两点:一是要树立远大理想。大学生作为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不仅需要理论学习和实践,更需要理想、信念和事业,如何在人生的重要阶段成才发展是他们重要的课题。二是摆正学业与择业的关系。坚持学业与择业协调发展,坚持把学业放在第一位,只有把主要的精力和时间投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实践活动上,才能为以后就业找到更好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4加强职业规划教育,引导大学生培养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
主席在2014年5月4日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说过:“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因此,从走进大学的第一天,大学生们就要根据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目标,进行科学的生涯规划,不但要有社会责任意识,客观地认识自己的能力、兴趣和个性,形成科学的职业观念,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而且要有意识地在大学期间提升未来发展所需的知识与能力,为未来的就业和事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功底。
职业道德,就是人们在职业生活中应遵循的基本道德。要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就要引导他们按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忠于职守,乐于奉献;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依法行事,严守秘密;公正透明,服务社会。此外,还要掌握择业和求职的道德准则,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责任意识,方能促进自己职业生涯的长足发展。
2.5做好就业和择业的准备
大学生就业的准备贯穿大学生涯始终,从跨进大学校门的第一天就要抓紧:一是明确目标,制订计划,掌握方法,勤奋学习。做任何事情,目标不明确就容易迷失方向。没有计划,就会杂乱无章、影响效率。二是积极参与,用于实践。各种技能是在实践过程中发展形成,并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因此,实践是培养各种技能的重要途径。三是加强锻炼,强健身心。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存压力越来越大,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现代社会各行各业无不要求就业者拥有强壮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从入学起,大学生们就应加强锻炼,强健身心,唯有如此,未来的大学毕业生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才有可能胜任本职工作,才能担负起振兴中华的重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