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格言的启示范文

格言的启示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格言的启示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格言的启示

第1篇:格言的启示范文

鹿山小学 卢浙镔

前几天,我学到一句格言:“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你说,我是从哪里学来的?那可说得从前几天我数学成绩进步开始说起了。

那天,沈老师发现我数学成绩进步了,字也有明显的好转了,就夸了我两句。我被夸得得意忘形,好像踩在云朵上,飘飘然的。回家后,竟对爸爸夸下海口:“你的儿子进步了,你给我出几道数学题,保证做得全对!”爸爸看我那一副洋洋自得的模样,就说:“好吧,就给你出几道题吧!”我漫不经心地说:“快出吧!”

爸爸说:“一个西瓜切4刀,有9块果肉10块皮。该怎么切?”我脱口而出:“太简单了,切成井字形不就行了?”爸爸说:“算你答对了。”我高兴得几乎要跳起舞来。我说:“快出第二道题吧!”爸爸说:“第二个问题可有点难度啰!”我说:“什么难题不难题,我都能迎刃而解。”“你这个小子,人不大,口气倒不小!”爸爸接着说了第二个问题,“12个同学,去买汽水,商店正在搞促销活动,买3瓶送一瓶,那么,他们一共需要买几瓶汽水?”我摸着头:“这……那……”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脸憋得通红,就是想不出答案。我只好举起手“投降”:“爸爸,我认输啰!”

老爸意味深长地说:“镔镔,你难道没有听说过‘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句话吗?世界上有许多科学家,比如爱因斯坦、爱迪生、牛顿……都是世界的名人。你们什么时候骄傲过?所以,你应该像他们一样,胜不骄,败不馁。”我听了爸爸的话,像鸡啄米一样,频频点着头。

第2篇:格言的启示范文

在小时候,我没感觉到时间有多么宝贵,你看:一年有365天,一天有24小时,一小时有60分钟,一分钟又有60秒。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数字啊!所以我从来不懂得珍惜时间。

后来,我上了小学,知道了要珍惜时间,知道了当天的事情当天完成。可是怎样才能珍惜时间呢?我心里没数自从我看到了华罗庚爷爷的“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做出更大的成绩来“这句话让我恍然大悟。

从这句话我不由想到了雷锋叔叔,他的”钉子精神”不正是这句话的最好说明吗?在电影开始的几分钟时间,他总是拿出书来读,这样日积月累,他所得到的知识不就比别人多了许多了吗?我想或许是这样才使雷锋叔叔迅速地由一个放牛娃成长为一位优秀的战士。

自从我看了这句格言后,我也总把生活中的零星时间利用起来,例如:每天放学回家离吃饭时间还有十分钟,过去我总是一会到家就休息,而现在我总是把这十分钟利用起来,翻一翻字典,尽管只会学两三个字,可日积月累,1个月就可以多学100多个字。我相信只要我做一个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就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第3篇:格言的启示范文

10.EVP实验

EVP(超自然电子异象)是一种经常在录音机、无线电噪音和其他电子媒介中被捕捉到,来自未知来源的、听上去像人声一样的声音。但是,这种神秘的声音在录音的时候听不到,只是在重放录音时,人们才会听到这些声音。

9.死人体重实验

1907年,美国马萨诸塞州的邓肯・麦克杜格尔医生将6个奄奄一息的病人放到一个特制的床榻上,在他们离开人世的那一刻测量其体重。根据麦克杜格尔实验的结果,人死后的那一霎那的体重比死前轻了21.3克。麦克杜格尔还在相同条件下对15条狗进行了测量,结果发现它们的体重并某发生可以察觉的变化。他由此得出结论:人的灵魂有重量,而狗确实没有灵魂。

8.“上帝头盔”实验

“上帝头盔”实验是指加拿大劳伦森大学神经科学家迈克尔-波辛格实施的颇具争议的神经神学实验(研究神经活动和宗教体验的关系)。他让参与者带上一个经过改装的摩托车头盔,然后接通磁场并开始刺激大脑。波辛格宣称,通过这种方式,参与者产生了濒死体验,如看见亮光、上帝现身或见到已故亲属。

以批评宗教著称的无神论者理查德・达金斯毛遂自荐,主动提出测试波辛格的“上帝头盔”。但没有上述体验发生。另外,一个以前经历过濒死体验的人也接受了测试,但结果并没有复制相同的体验。

7.菲利普实验

菲利普实验是由加拿大多伦多精神研究学会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实施的,目的是了解虚构的历史人物是否可以通过参与者专注的努力“死而复生”。他们给这个人物取名为“菲利普”,并赋予其个性和完整的背景,甚至还为他绘制了一幅肖像画。这个研究小组的努力在最初的几个月毫无成果,直到1973年,“招魂”实验出现了转机。研究小组发现,当他们提出问题,用敲一下代表“是”,敲两下代表“否”时,他们确实可以同“菲利普”进行交流。

6.“捉鬼队”实验

美国一个调查小组来到传说有鬼出没的地方。为锁定鬼的踪影,研究人员动用了盖格计数器、电磁场扫描仪、红外摄像头、夜视摄像头、便携式数字视频摄像机、数字录音机等仪器。捉鬼队宣称多次录下了奇怪的薄雾、灯光、移动物体和阴影的录像,这些事物在镜头前稍纵即逝。但批评者和质疑者认为在这个实验中,捉鬼队的调查缺乏科学的方法和至关重要的核查。

5.哈里・胡迪尼密码实验

哈里・胡迪尼是20世纪初美国著名魔术大师,以其不可思议的脱逃术名噪世界。胡迪尼后来注意,到了一个当时非常兴盛的行业一通灵,即生者与死者之间的交流。从此,胡迪尼开始了一场与“通灵大师”的较量。利用自己独创的幻术技法,胡迪尼可以再现通灵者制造的各种恐怖神秘的灵异、悬浮和怪音现象。由于防备通灵大师会在自己死后假装与他接触,胡迪尼死前给妻子留下了密码,密码用词是从著名的福尔摩斯侦探小说的作者柯南・道尔写的一封信中随意选取的。

在胡迪尼于1926年10月31日病逝后,道尔的朋友亚瑟・福特牧师宣称,通过心灵指导,他在一个招魂仪式上同胡迪尼及其已故母亲取得了联系。福特表示,收到的信息正是胡迪尼死前琢磨好的密码。但是,多数人认为这是福特伙同道尔搞的一场阴谋。

4.灵魂实验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心理学教授加里・施瓦茨2002年写了一本名为《灵魂实验》的书。在实验中,施瓦茨利用“中间人”和“参与者”(即与已故之人关系非常亲密的人)调查人死后是否还存在生命。“中间人”不停提出有关“参与者”去世亲朋好友的特定事情和名字,这些事实是质疑者不能以欺骗行为或侥幸命中为由加以解释的。

对于第一个“参与考”来说,结果显示“中间人”的准确率从77%到95%不等。准确率平均为83%。第二个“参与者”的准确率同第一个“参与者”的准确率相同。为排除侥幸命中的可能性,施瓦茨还邀请来自亚利桑那大学的68名学生作为控制组,取代“参与者”,结果准确率只有36%。

3.威廉姆・克鲁克斯实验

威廉姆・克鲁克斯爵士是英国伦敦皇家化学学院的科学家,他的一个重大成就是发明“克鲁克斯管”(阴极射线管),这最终导致阴极射线、X射线和电子的发现。克鲁克斯实施这种实验提出的条件是:“必须是在我自己的房间,我自己挑选朋友和观众,根据我自己出的条件进行,我可以干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在克鲁克斯所说他看到的现象当中,就包括远处的尸体在移动、尸体的重量不断改变、尸体漂在空中、出现发光物体、幽灵现身以及在看不到人的情况下笔在写字,这一切均指向灵异事件。克鲁克斯在1874年实施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些现象无法用科学解释清楚。多数科学家相信灵异事件都是骗人的把戏,以致于有人建议剥夺克鲁克斯皇家学会会员的资格。

2.灵魂转世实验

澳大利亚心理学家彼得・拉姆斯特1983年拍摄了一部名为《灵魂转世实验》的纪录片。实验期间,拉姆斯特自称发现了灵魂转世的颇具说服力的证据。在纪录片中,一名当地妇女回忆起她在法国大革命期间的生活。在恍恍惚惚的状态下,这个人竟然能讲一口流利的法语,且非常纯正无口音,知道一些旧时街道的名称,而这些街道的名称早已改变,只有在旧地图上才能找到。乔治・巴顿将军也坚信转世一说。巴顿经常说见到了他的祖先,并栩栩如生地加以描绘,还认为自己就是迦太基将军汉尼拔转世。

第4篇:格言的启示范文

语言政策是当下宏观社会语言学的热点话题。顾名思义,语言政策是关于语言的法律、条例、规定、措施等。语言政策可以是显性的,也可以是隐性的( Wiley 2001:112 ),前者指国家宪法或法律(包括地方法律、法规)规定的有关语言的官方政策,涉及国家通用语、民族语言、外语等方面的政策,后者指非官方实施的语言惯例、措施等,如通过规定或实际采用某种语言作为政府工作语言、法律语言、宗教语言和媒体语言,或在入学、就业等方面提出语言要求(胡明勇,雷卿2006)。显性语言政策往往体现为政府层面的语言规划,主要包括语言地位规划(statusplanning )、语言本体规划(corpus planning)和语言习得规划(acquisition planning )(赖特2012。显性语言政策的制定者一般是中央或地方政府的专门部门,语言工作者可以为相关决策部门提供政策咨询和建议。隐性语言政策的制定者则一般是教育、就业等各类机构甚至是民间用人单位的管理者。

语言政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语言文字管理的核心部分,一般包括三个组成部分:语言实践选择;语言信仰或语言意识形态选择;语言规划或语言管理(斯波斯基2011:7),可以包括通用语语言政策、方言政策、民族语言政策、外语政策。不同国家由于历史、民族、文化、政治制度、国家定位等会采取不同的语言政策,其中最重要的几种是:语言多元化(linguisticpluralism )、语言同化和民族化(linguistic assimilationand nationalism )、语言纯化(purism)、语言国际化( internationalism)和语言本土化(vernacularization )(胡明勇,雷卿2006;Daoust 2001)。在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中,其语言政策既与国民生活息息相关,又关系到该国自身的政治、经济利益,影响国内民族关系。

美国与中国相似,也是世界上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语言国家,目前大约有270多个民族,使用200多种语言,在其历史进程中采取了既相对稳定又复杂多变的语言政策,值得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方面的学者特别是中国学者给予充分的关注。例如,蔡永良(2002,2007)分三个阶段梳理了美国语言政策的历史变迁,讨论了美国语言政策的主要特点。胡明勇、雷卿(2006)从美国的民族语言政策、移民语言政策、双语教育政策等角度探讨了美国的语言政策,并与中国的语言政策进行了多方面比较。鲁子问(2006,2007)从国家安全的高度总结出美国语言政策的若干经验和教训。

本研究基于两点而开展。其一、现有文献在对语言政策的界定方面采取了过于宽泛的定义,将一般民众的语言态度都上升到政策层面,不利于正确认识美国语言政策的由来与发展;其二,中国目前处于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的高峰期,尽管相关政策与规划总体科学,切合时代需求,满足国家、社会需要,但也有部分政策与规划引发较多争议,特别是当下英语高考改革方面的决策更是热议纷纷,函待引入科学的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理论加以阐释和解读。因此,本研究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追溯、梳理美国语言政策的历史沿革,一方面有助于揭示其背后指导思想的变迁,深化对美国语言政策实质的认识,另一方面对于我国制定语言政策、实施语言规划、开展语言教育与实践都具有重要的启示。

第5篇:格言的启示范文

关键词:江鲍 沈谢 元嘉体 永明体 沿革

[中图分类号]1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326(2010)03-0128-08

鲍照、江淹和沈约、谢眺的诗风承续关系,钟嵘《诗品》在四家诗评中曾经提及,但学界一直对此存有怀疑,或认为句意难通,或认为认错源流。笔者近来再次细读南朝五言诗,觉得钟嵘之评不为无据。对钟评的理解其实关系到如何把握元嘉体向永明体过渡的脉络,如何看待“元嘉之末,雅俗沿革之际”的事实。由于目前罕见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系统论述,本文试图联系笔者近来对南朝五言诗古近之变的认识,就江鲍和沈谢之间诗风递嬗的具体表现加以辨析,藉此进一步阐明从元嘉体发展到永明体的必然性。

进入正题之前,首先要辨明“江鲍”并称的提法。文学史上一般把江淹归入齐梁诗人,与刘宋时期的鲍照似乎不能并列。但是江淹之诗大都作于宋齐之交,是谢胱的前辈诗人,钟嵘在沈约诗评中就曾提到“于时谢胱未道,江淹才尽,范云名级故微,故约称独步”,因此江淹诗歌创作的高峰期在沈约、谢胱、范云这些永明体的代表作家成名之前。同时,前人也多认为江淹的诗风主要还是太康、元嘉旧体,所以有学者指出:“江淹的诗风与鲍照颇为相似,以至自隋以来屡有‘江鲍’并称的提法。”

江鲍和沈谢之间的关系,最早见于钟嵘对江淹和沈约的评论:

梁光禄江淹诗:文通诗体总杂,善于摹拟。筋力于王微,成就于谢眺。

梁左光禄沈约诗:观休文众制,五言最优。详其文体,察其余论,固知鲍明远也。

关于上一段话,有学者认为“成就于谢胱”句意难通,按同书沈约诗评中所说,江淹才尽之时,谢胱尚未遒,何以江诗“成就于谢眺”?所以疑“谢眺”为“谢混”之误。因为江淹《杂体诗三十首》曾拟谢混《游览》。嘲(I=310)至于下一段话,许文雨说“陈祚明以为此评明远,讹厥源流,易其说曰‘休文诗体全宗康乐……’”,认为沈约并非效法鲍照,而是全宗大谢。上一段文字中,如将“谢眺”改为“谢混”,从句意的解释上是比较通顺的,江淹确实拟过谢混和王微,而且诗集中也有类似谢混的游览和类似王微的卧疾题材,加上钟嵘又在谢眺的诗评中说谢眺“其源出于谢混”,所以“谢眺”为“谢混”之误并非没有可能。

但是也有一些学者并不认为“成就于谢眺”句意不通,而是从江淹和谢胱的相似之处去理解这句话。如许学夷说:“江淹(字文通)与谢眺、沈约同时,而其诗多宋齐间作。淹五言调婉而词丽,然不能如沈、谢之工。以全集观,当自见矣。”陈延杰认为:“文通诗亦能极体物之奇,而声调格律,皆逼肖谢胱,故钟氏谓成就于谢眺者,差近之。”据此,句意就应理解为江淹诗中已经出现的这些变化端倪至谢眺才获得成就。这样理解或许不一定合乎《诗品》的原文,但指出了江淹的诗句在体物以及句调格律方面与谢眺的相似,却符合事实。钟嵘又说谢眺“奇章秀句,往往警遒,足使叔源失步,明远变色”,认为在奇秀警道方面,谢眺超过谢混和鲍照,那么谢眺不但源于谢混,与鲍照也有可比性。所以许学夷同时提及鲍照和永明体的关系:“明远五言,既渐入律体,中复有成律句而绮靡者。……然此实不多见,故必至永明乃为四变耳。”这些论述已经从诗歌体调趋近的变化方面,将钟嵘似乎已经看到但没有讲清楚的源流联系初步发掘出来。笔者拟在前人论述的基础上,从题材的开拓、体式的创新、抒情结构的处理、以及对偶句式的新变等方面再作申论。

一、题材的开拓

元嘉末被视为雅俗沿革之际,主要因为这是诗歌体调的古近之变的一个转关时期。所谓雅,指汉魏以来从太康延续到元嘉的五言古调;所谓俗,指其后在学习南朝乐府民歌的同时兴起的新体。前人看古近之变,往往着眼于声律。但五言诗的雅俗沿革,并非源于声律,而且在齐梁相当长的时期内,也并非完全与声律同步。这种变化是随着诗歌题材、体式、表现的渐变逐渐发生的,四声八病的提倡正逢其时,于是自然融入五言趋俗的潮流,最后在梁陈时期形成格调浅俗的近体,冲击了格调沉厚的古体。而元嘉末到永明年间,正是这一变化的开始。

元嘉末诗风的代表是鲍照和江淹。鲍照有大量古题乐府,从主题、内容、句调、表现都恢复了魏晋古乐府的传统。他的五言古诗也多以拟古的方式抒写自己的情志。江淹的五言诗绝大多数都采用太康、元嘉旧体以对偶为主的多层结构,而且也与鲍照一样,多拟古人之作,多用比兴之法。因此相对齐梁诗而言,他们的作品主要属于元嘉旧体。永明诗人的代表是沈约和谢眺,他们是新体诗的开创者,但是仍然有不少诗仍能延续古调。因此仅仅从律句近调来看他们与江鲍的联系,是不够的。事实上从元嘉到永明的诗风变化,渗透在各个方面,首先值得注意的是题材内容和体式变化的新动向。

行役诗和离别诗是自诗经以来就有的传统题材,但是将行役与山水描写相结合,是在晋宋时期,陶渊明和谢灵运都有这类作品;而离情与山水的结合,则是主要涌现在齐梁时期。不过陶渊明仅有少量行役诗,主要抒写出仕与归田的思想矛盾,其中写景的成分不多。谢灵运的山水诗多为登临游览和证悟玄理,虽有一些与行役有关,却很少涉及离情。鲍照和江淹都有一些大谢式的专写登览观景的诗歌,有的是随从应酬之作。多罗列景物而极少言情,一片板实。但他们都有一部分诗,将行役或客游途中所见之景色与离情乡思结合起来,这类内容后来成为齐梁诗的大宗,可以说正是始于江鲍。如鲍照的《登翻车岘》、《登黄鹤矶》、《日落望江赠荀丞》、《吴兴黄浦亭庾中郎别》、《赠傅都曹别》、《和傅大农与僚故别》、《送盛侍郎饯候亭》、《还都道中》、《上浔阳还都道中》、《还都至三山还望石头城》、《行京口至竹里》、《发后渚》、《岐阳守风》等,江淹的《步桐台》、《秋至怀归》、《望荆山》、《渡西塞望江上诸山》、《陆东海谯山集》、《赤亭渚》、《渡泉峤出诸山之顶》、《迁阳亭》等,都作于羁旅行役途中,既有景色的精细刻画,又有孤游苦旅和流连光阴的复杂感叹,显然已经有意地将大谢式的登览诗与行役山水诗区别开来。这类诗歌在刘宋亦不多见,却成为江鲍的显著特色。而沈约诗中便有一些这类内容的作品,如《新安江水至清浅深见底贻京邑游好》、《早发定山》、《循役朱方道路》、《登玄畅楼》、《留真人东山还》等。小谢则更以这类诗歌见长,他的山水诗不但主要作于宦游羁旅之中,以抒发乡情离愁为主,而且有些题目都与鲍照近似,如《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休沐重还丹阳道中》、《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落日怅望》等等。再看后来齐梁山水诗主要在行役和离别诗中发展,对比大谢式的寻幽览胜之作逐渐 减少的趋势,不难见出江鲍在山水诗发展中的转关作用。

由日常生活中偶见偶遇的小事触发感想,兴起吟咏,也是晋宋之前罕见的取材方式。江鲍有少数作品正是取材于自身经历的某些小事。如鲍照的《行药至城东桥》,写晨起驾车到城东门所看见的沿路景物,由来往行人扬起的飞尘引起感触,批评市井的游宦子扰扰营营只知追名逐利,并以孤贱隐沦之人与之对照,自叹蹉跎失志。诗中的主题和对照的格局均同魏晋传统古诗,但为进城行药途中所见的景象所触发,便觉新鲜。又如《见卖玉器者》取材于路见买卖玉器的一个场景,用买者和卖者对话的口气写买者恐卖玉为假、不肯成市的一件小事,借以调侃那些不识真玉、瑜瑕莫辩的市井中人。又如《玩月城两门廨中》在公府夜宴歌舞的背景上描写观望月出升空的过程,想象月照珠栊、琐窗、离人、花树的情景。

《观园人艺植》因观看园丁种植而兴起对田园淳朴生活的赞美,《梦还乡》首尾完整地记述自己某夜梦见还乡与妻子团聚的情景和梦醒后的惆怅,也都是取材于生活中随时可遇的一些实事实景。这类诗在江淹集中很少,但《秋夕纳凉奉和刑狱舅》写秋夕日斜时虚堂渐暗、暮霞生成的景象和濯发纳凉的经过,《就谢主簿宿》记述住宿谢家当晚的景色和惆怅心情,《冬尽难离和丘长史》由冬日寒寂之时收到对方书信一事引起岁暮之离悲,也都是因日常生活中某一个具体情景的触发。尽管这些诗并非江鲍的代表作。但其取材方式越出了传统古诗的固有题材范围,后来也成为齐梁诗扩展题材的一种趋向。如沈约的《梦见美人》、《学省愁卧》、《冬节后至丞相第诣世子车中》、《为邻人有怀不至》,何逊的《早朝车中听望》、《临行公车》、《夜梦故人》、《刘博士江丞朱从事同顾不值作诗云尔》、《塘边见古冢》,刘孝绰的《遥见邻舟主人投一物众姬争之,有客请余为咏》、《咏有人乞牛舌乳不付因饷槟榔》等等,从题目就可以看出都是因日常生活中某个事由或情景而引起的一时一地所感,虽然这类诗在齐梁的发展趋势是内容渐趋浅俗,但开了唐诗取材多样化和日常化的先声。

以咏物为题的诗作增多也是江鲍取材的特点之一。从楚辞中的《橘颂》到刘桢的咏松,莫不借物兴寄,其意不在刻画形貌。而鲍照的某些咏物诗虽然也有寄托,如《咏白雪》、《咏双燕》等,但有些则仅以赋法咏物,无甚深意,如《喜雨》、《苦雨》、《望水》、《望孤石》、《春咏》、《咏秋》、《秋夜》其一之咏灯等。江淹的咏物赋不少,诗则仅存《咏美人春游》、《云山赞》中的《白云》等,但其不重寄托的取向与鲍照类似。沈约与谢眺则对此种咏物路数大加开掘,数量剧增。沈约不但沿袭了江鲍的《春咏》、《秋夜》、《白云》及咏雪等题目,还将题材扩大到咏篪、笙、筝等乐器,咏青苔、新荷、柳、山榴、桃、麦李、桐、梨、甘蔗等植物果木,咏蝉、反舌等虫鸟,咏竹火笼、帐、盘、几、履、等日常用品。谢眺的咏物诗多与沈约等众人同咏,同时也有不少沈约所未写到的题材。钟嵘批评鲍照“贵尚巧似,不避危仄,颇伤清雅之调。故言险俗者,多以附照”,当然包括鲍照那些操调险急、词采华丽的乐府诗,但咏物诗的取材也是趋俗的表现之一。沈约从咏物一路大力发展,促使咏物诗成为齐梁写作新体诗的重要题材。这应是钟嵘说沈约“鲍明远”的原因之一。

二、体式的创新

江鲍对沈谢的影响还可以从诗歌体式方面见出,最显著的是乐府诗。东晋百年诗坛罕见乐府诗,至谢灵运才接续乐府古题的创作传统。刘宋不少诗人都有几首拟乐府古题之作,但存诗不多,惟鲍照在继承魏晋古题乐府诗歌传统方面的成就最为突出。之后大量写作古题五言乐府的主要是沈约。沈约的乐府除了宫廷雅歌以外,自己创作的古题乐府计有二十多题。其主要内容大多是感叹征途如惊涛峻岭,光阴如奔箭闪电,揭示财尽交绝、花落爱终的世俗常理,抒发人生易老、壮心消歇的衰暮之悲,借乐府古题的传统主题来寄托自己在仕途中的衰荣浮沉之感,其创作原理与鲍照的古题乐府是相同的。这类古题乐府还有不少使用递进、顶针、叠字、重复等多种修辞,有意模仿汉魏诗歌的句调,在对偶中穿插散句,甚至探索了散偶相间、散多偶少的旬式结构。显然试图运用汉魏古诗和乐府自然流畅的构句原理来组合当代的白话散句,这与沈约提倡“三易”的主张有关。而鲍照的乐府诗也正是在恢复古乐府自然平易的句调方面,显示出与晋宋古诗全对偶的缜密结构不同的语言特色。由此可以看出鲍照的古题乐府在创作原理方面对沈约的启发。

除了恢复古题乐府传统外,鲍照在效仿当代新兴乐府方面的尝试对沈约的影响更为直接。《白聍舞歌辞》是拟东晋新兴的舞曲歌词,鲍照所拟同题乐府词是其七言诗的代表作之一。其后再作此题的就有沈约的七言乐府《四时白聍歌》五首。七言是当时被视为“俗而小”的体裁,这也应是钟嵘讥鲍“险俗,,的原因之一。不过对于永明体影响最大的还是南朝乐府民歌,鲍照正是刘宋首开学习当代民歌之风气的诗人。如《吴歌》是模拟吴声歌。《采菱歌》亦取题于南朝乐府民歌,七首诗均为五言四句,意脉顺序相连,学习清商小乐府每首情思集中于一点的表现方式。其一写水上采菱歌以点题,其二写采集香草,其三写景物引起的心意撩乱,其四写约人幽会于洲屿间,其五以烟深水急之景烘托离悲,其六写步登大堤感慨春芳将落,其七为怀古思今的感叹。七首诗虽用民歌语调和组合方式,但词采华丽凝练,尤其末二首以人比春芳,惆怅古今,已经寄托了文人的人生感慨和时空意识。所以王夫之认为王维《辋川集》中的《孟城坳》和《华子岗》诗出自末首。《幽兰》五首取琴曲歌辞的古题,但也是五言四句小诗的组合,写思妇怀春之怨,前三首化用楚骚意境和语词,第四首将诗经中蠕蛸见喜的典故和南朝民歌常用的双关语“丝”比“思”结合,反衬妾的缺乏自信,第五首用诗经陈风和郑风中《东门》之诗的典故暗示夫君在外游乐,立意既新,又含蓄有味。不仅以古题与南朝民歌风格相结合,而且努力运用古诗的意境和用典提升了民歌的表现力。此外鲍照的古题乐府《王昭君》也是四句体小诗。他还用五言四句体写了十首歌颂太平的《中兴歌》,并进一步运用这种体裁写了不少小诗,如《酒后》、《讲易》、《可爱》、《夜听声》、《春咏》等等,涉及叹老感时、潦倒失意、谈论哲理等各类内容,将内容从民歌的男欢女爱扩展到文人诗的常见主题中去,这些努力为永明体诗人创作新体小诗提供了不少创作经验。

沈约和谢眺的新体诗正是循鲍照改造乐府的路数发展。他们一方面继续效仿南朝乐府民歌,如沈约的《白铜踞歌》三首;一方面将古题乐府改造成讲究声律的新体诗,如《芳树》、《江南曲》、《洛阳道》、《怨歌行》、《东武吟行》、《悲哉行》、《有所思》、《钓竿》、《湘夫人》等,同时又继续创造新题乐府,如沈约的《夜夜曲》,谢剧E的《玉阶怨》、《江上曲》、《秋竹曲》,以及多人同作的《铜雀悲》等等。这些乐府题的新体诗虽然并不都是四句体小诗,但其原理与鲍照用四句体写《王昭君》、《幽兰》等古题乐府是相同的。他们也像鲍照写《中兴乐》一样,制有歌颂盛明的五言四句体《永明乐》,并且用五言四句体写作了大量咏物诗。谢眺的新体小诗名作《玉阶怨》、《王孙游》也是借古题乐府或楚辞之意结合南朝乐 府民歌的形式创作的新题乐府。由此可以清晰地看出永明新体诗与乐府的关系,以及从鲍照到沈谢用文人诗技巧改造和提炼南朝乐府民歌的发展轨迹。此外与五言四句体密切有关的联句体在谢眺、沈约及何逊等齐梁诗人中颇为流行,其实也早见于鲍照。鲍照集中存联句三种,其中《与谢尚书庄三连句》尚有一半五言和七言夹杂:“兮”字的骚体句,可以想见,刘宋时联句尚未完全定型为五言四句的连缀。但《月下登楼连句》已经具备各人以四句五言相连的形式,与齐梁时流行的联句完全相同了。

永明新体诗的体式除了五言四句以外,较常见的是十句体和八句体。江鲍的创作高峰期早于沈约,虽然没有受到永明时期流行的声律理论的影响,但是已经有不少十句和八句的五言诗。江淹的十句体有《学魏文帝》、《寄丘三公》、《刘仆射东山集》、《悼室人》十首、《外兵舅夜集》等等,八句体有《感春冰遥和谢中书二首》、《清思诗》(其五)、《无锡舅相送衔涕别》、《就谢主簿宿》、《当春四韵同口左丞》、《云山赞》四首等。鲍照的十句体有《自砺山东望震泽》、《赠故人马子乔》六首(其三、其四、其五)、《发长松遇雪》、《绍古辞》七首(其二、其四、其五、其六)、《学陶彭泽体》、《怀远人》、《夜听妓》(其一)、《咏白雪》、《咏双燕》(其一)等等;八句体有《登云阳九里埭》、《三日游南苑》、《赠故人马子乔》六首(其一、其二)、《答休上人》、《箫史曲》、《古辞》、《学刘公干体》五首、《拟阮公夜中不能寐》、《咏秋》、《和王义兴七夕》等等。后来在齐梁时期发展起来的十句体和八句体比较接近,十句体仅仅比八句多一联,尤其在新体诗里,不少十句体删去一联并不妨碍篇意的完整。从江鲍的这类诗看,十句体和八句体的差别大致也是如此。虽然其结构不如齐梁诗规律,但是在元嘉“体语俱俳”的诗坛上,这些诗的出现以其较为疏朗简短的篇幅冲淡了凝重沉滞的诗风,突破了五古自晋宋以来就已经形成的多层次结构。晋宋五古一般每层句子至少四句,每诗的层次也至少三层,所以一首诗大都在十二句以上。江鲍多数诗篇也是这种模式,尤其江淹,多数诗篇采用四句一层、每诗四至五层的整齐结构。而他们的十句体和八句体则减少了层次,不少只是前四句和后四句两个层次。更重要的是由于篇幅缩短,内容随之集中,抒情也相对简化,每层可以减为两句。因而这类诗里两句一对作为一层的结构比较常见。江鲍的组诗中多见十句体或八句体,正是因为组诗可以将复杂的意思分割成一诗一意的连缀,所以更便于每首诗里两句一层的小转折。如江淹的《悼室人》十首、鲍照的《绍古辞》都是写恋情,由于两句一层,情与景的组合和转折比较自由。既可以是首尾抒情,中间以两对或三对写景烘托,也可以是前半写景后半抒情,更可以全篇写景结尾抒情,或者情与景交替。后来发展起来的新体诗多用十句和八句体,情景层次的组合无非也就是这几种。因此,江鲍的十句体和八句体虽然没有讲究声律的意识,但是在体式结构上为后起的永明体奠定了基础。

三、抒情结构的处理

与题材和体式的变化相应,江鲍诗歌在抒情结构方面,也发生了不同于颜谢五古的一些变化。首先是情景关系的处理。在登览、行役等较多描写山水景物的题材中,大谢处理情景的方式较之前人已有突破,能注意结构的变化,但大体上主要是两种,一是景和情、理分咏,或前半景,后半抒情说理,或情与景分层穿插交替;一是以游踪为主线贯穿全篇,这类诗景与情的结合较为自然,但还做不到景与情的融合。这是山水诗兴起时必经的阶段。从晋宋到齐梁,山水行旅诗从情景分咏逐步发展到由景见情、情景交融,有一个较长的过程。鲍照在此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主要是从寓目辄书式的全面铺写进展到对景物有所选择,使之与诗人的心情趋于一致。他也有一些登览诗,既不作大谢式的过程交代,也没有明显的主线和作者的身影,而是类似赋体的铺陈,如《登庐山》、《登庐山望石门》、《从登香炉峰》等,正如方东树所说:“细绎鲍诗,而交代章法,已远不逮谢公之明确,往往一片不分,无顿束离合、断续向背之法。”不过在一些抒写离愁乡思和有所寄托的山水行旅诗中,他就只取那些能够表现自己心境的景物,借景物的氛围来烘托愁情。如《登黄鹤矶》中“木落江渡寒,雁还风送秋。临流断商弦,瞰川悲棹讴”,商弦棹讴的悲哀与落叶秋风、雁唳波寒的凄凉景色正相协调。孟浩然的名句“木落雁南度,悲风江上寒”即由此脱化。《吴兴黄浦亭庾中郎别》中“风起洲渚寒,云上日无辉。连山渺炯雾,长波迥难依。旅雁方南过,浮客未西归”,取景与前诗亦相同,都是以淡墨渲染江上清寒渺远的景色,以烘托游子的旅愁。此外如《送盛侍郎饯候亭》:“北临出塞道,南望入乡津。高墉宿寒雾,平野起秋尘。”在离别的津渡和路口,只取笼罩平野的寒雾和秋尘,以渲染心情的凄寒和迷茫。小谢的山水行旅诗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善于以清淡的笔墨描写清远平旷的原野和江上景色,开出了与大谢不同的境界,溯其缘起,当始于鲍照。只是鲍照笔下的江景较为阴寒迷茫,不如小谢明净清朗。

鲍照某些诗歌还能由情思牵引出独特的观景角度。如《日落望江赠苟丞》:“旅人乏愉乐,薄暮忧思深。日落岭云归,延颈望江阴。乱流灌大壑,长雾币高林。林际无穷极,云边不可寻。惟见独飞鸟,千里一扬音。推其感物情,则知游子心。”咧‘啪’旅人在江阴落日下极目远眺,视线越过高林暗雾、大壑乱流,直到不可穷极的林际云边,最后突显出一只孤独的飞鸟,引出游子的感物慕群之心。飞鸟同有比兴之意,但诗中的视野随旅人忧愁的目光向天际扩展,这种取景角度自然令人联想到小谢的《和宋记室省中》:“落日飞鸟还,忧来不可极。行树澄远阴,云霞成异色。”诗中之行树远阴、云霞变色的暮景,都是随着诗人目极飞鸟远去的视野展现。《还都至三山望石头城》写游子还都途中登上金陵附近的三山俯瞰大江和城阙的情景:“泉源首安流,川末澄远波。晨光被水族,晓气歇林阿。两江皎平迥,三山郁骈罗。南帆望越峤,北榜指齐河。关扃绕天邑,襟带抱尊华。长城非壑险,峻阻似荆芽。攒楼贯白日,摘堞隐丹霞。”层次分明地展现出晨光照耀大江的澄明宁静,舟船南北交汇的繁华热闹,皇都依山傍江的雄伟地势,城楼辉映丹霞的壮丽气象。而小谢的名作《晚登三山还望京邑》题目大致相同,只是离开都城而去,在三山回望京邑的景色中抒发对故乡的眷恋之情。由于观景角度相同,取景也是像鲍诗一样以白日辉映之下大江的澄净和京城的繁华相互映照,只不过一写晨光,一写晚霞。虽然二诗繁简有别,谢诗更为简练集中,且有“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这一对名句传世,但其为乡情所牵引的观景角度以及构景方式与鲍诗显然有关。

观景角度的选取和景色与心情的协调,可以促使诗人集中视野,剪裁画面,自然减少面面俱到的铺写,是取境由大谢的繁富密实发展到小谢的空灵简洁的重要过渡,距离小谢的景中见情、写出活景又走近了一步。但鲍照的不少诗还是以情为主线将景自然串联成一气,这仍是古诗的传统表现,只是增加了写景的成分,如《送从弟道秀别》、《送别王宣城》、《秋日示休上人》、《和王丞》、《送盛侍郎饯候亭》、《还都道中》等等。其实小谢也有不少诗歌是以抒情为主线的,有的诗结构和构思方式与鲍照颇为相似。 如鲍照的《上浔阳还都道中》构思很见匠心和新意:“昨夜宿南陵,今旦人芦洲。客行惜日月,崩波不可留。侵星赴早路,毕景逐前俦。鳞鳞夕云起,猎猎晚风遒。腾沙郁黄雾,翻浪扬白鸥。登舻眺淮甸,掩泣望荆流。绝目望平原,时见远烟浮。倏忽坐还合,俄思甚兼秋。未尝违户庭,安能千里游。谁令乏古节?贻此越乡忧。”全篇以诗人从荆州还归扬州的旅途为主线,前写赶路的行程,中写瞻前顾后的悲伤,末以离情结束。而景色描写被“登舻”两句分为两部分,前者重点写晚风夕云下尘沙飞扬、白鸥翻浪的景象,藉平陆之昏茫和水流之急湍暗示水陆兼程的辛苦和悲哀。后者着重写远望平原烟雾飘忽、离合不定的景色,关合人生旅途去者似烟、来者似秋的感慨。因此,前眺淮甸和回望荆流的动作就成为全篇抒情的焦点,既写出了诗人向往扬州和留恋荆州的矛盾心情,又包含了诗人毕生奔波不息、珍惜逝川的倦旅之感。对比小谢的《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也是以踌躇于扬州和荆州两端的矛盾心情为全诗中心,串连起大江行舟的全程,以此展开前瞻金陵的夜景和回望荆州忆念中的晨景,使诗中前后两部分景物形成对照,巧妙地烘托出诗人既庆幸脱离网罗,又眷恋故主的复杂心绪。所以方东树评鲍照和小谢这两首诗“各极其情文之盛妙,可谓异曲同工”。小谢此诗虽为名作,但若就抒情结构紧密配合构思的创意而言,鲍照自然是先于小谢。

鲍照还尝试用不同于前人的构句方式将情语和景语紧密结合。除了上文已引之“临流断商弦,瞰川悲棹讴”外,又如“幽篁愁暮见,思鸟伤夕闻”(《自砺山东望震泽》),暮愁中听到鸟声见到幽篁更添一层伤感;“途随前峰远,意逐后云结”(《发后渚》),既是写前后山峰相连、云雾缭绕的途中之景,又融入了因渐行渐远而郁结的意绪;“萋萋春草秀,嘤嘤喜候禽”(《和傅大农与僚故别》),则在春草萋萋、春鸟嘤嘤的景色中直接写出了内心的欣喜;“茫然荒野中,举目皆凛素”(《还都道中》其三),在独立荒野茫然四顾的主人公形象周围画出一片素白的冰雪世界;“驰霜急归节,幽云惨天容”(《还都口号》),霜天幽云惨淡的景色,也正合急驰归去复命的行人阴郁的心情。江淹也有不少这类构句,如“愁生白露日,怨起秋风年。窃悲杜蘅暮,揽涕吊空山”(《无锡县历山集》),每句以一情配一景,愁、怨、悲等各种心情都因白露秋风、空山杜蘅而生;“心忧望碧叶,涵影顾青林”(《惜晚春应刘秘书》),涵影于青林的树荫中望着碧叶忧愁,也写出了春将老去的晚景;“曾风飘别盖,北云竦征人”(《无锡舅相送衔涕别》),风飘车盖,北天云阴,既是触目之景,又使离别的征人惊心;“蕙弱芳未空,兰深鸟思时”(《悼室人》十首其一),蕙兰芳香尚存,鸟啼犹如思苦,既写春深之景,又寓悼亡之悲。江淹甚至还有一些移情于景的构句,如“吴山饶离袂,楚水多别情”(《卧疾怨别刘长史》、“山川吐幽气,云景抱长怀”、“潮澜郁东西,汀皋日惨色”(《冬尽难离和丘长史》)等等。这类构句数量虽然不多,但开启了情景交融的一种途径,为后世诗歌所常用。

在离别诗中,江鲍的抒情有时采用对比和对照的层次结构,也开了齐梁某些离别诗的端倪。虽然陆机诗里也有个别对偶句比较离别者的不同去向,如“我若西流水,子为东峙岳”(《赠弟士龙诗》),但没有形成结构性的对照。鲍照往往在离别诗中夹用层次对称的对比,如《与伍侍郎别》在首尾四句外,中间连用四层对比:“伤我慕类情,感尔食苹性。漫漫鄢郢途,渺渺淮海迳。子无金石质,吾有犬马病。忧乐安可言,离会孰能定?”分别对照了两人的相慕之情、东西相反的路途、同无金石之同的体质,并以忧乐和离会再次总结分别的无奈。《送别王宣城》首二句点对方从郢出发,次四句用楚辞典写江郊春景,接着转到眼前送别宴会,展望行者将在颍阴、淮阳留下文章政声。全诗以出发地和所赴之地作为对照,形成对称结构。《送盛侍郎饯候亭》前半首写盛侍郎冠带驱驾出征的道途景色,后半写自己负羁草野的困顿,对比二者欣悲和甘苦之不同。《与荀中书别》以自己的孤游倦旅之感领起,继写荀中书以置酒敷文慰劳自己的盛情,接写自己思念对方无从追随的感愧,也是前后对照。江淹这类诗很少,仅《贻袁常侍》共四层,每层四句。第一层以“昔我别楚水,秋月丽秋天。今君客吴坂,春色缥春泉”的隔句对发端,第二层以幽冀和沅湘景色相比照,点出离别之人所处之不同地域,第三层以涉江和采莲典故再次对照离别者和留滞者,最后以生于水中的珠贝和生于山里的兰玉比喻双方品格,依然关合人分两地而不受阻隔的友情,也是精心结撰的对照性结构。

江鲍离别诗的这些对照性结构,为永明时期的离别诗所吸取,尤以新体诗为多见。如沈约的《别范安成》:“生平少年日,分手易前期。及尔同衰暮,非後别离时。勿言一樽酒,明日难重持。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虽然没有用对句,但有几层意对:少年和衰暮的离别之意不同:今日之酒明日能否重持难以预期;梦中相思和不识路相对。层层递进,将老来离别之苦写到极致,情切意长,感人至深。谢眺的《新亭渚别范零陵云》除首句联交代范云去向,结尾直抒离忧外,中间三联分别以云水、车船、典故三层对比两人离别的无奈和不同前景:“云去苍梧野,水还江汉流。停骖我怅望,辍棹子夷犹。广平听方籍,茂陵将见求。”沈约和虞炎、范云、王融、萧琛、刘绘等同咏的一组新体诗《饯谢文学离夜》㈣‘一’也多以人的不同去向、车马舟船的背道、旅途和故乡等各种情景对照,以抒发离别的伤感,如虞炎的“离人怅东顾,游子去西归”,范云的“尔拂后车尘,我事东皋粟”,王融的“离轩思黄鸟,分渚菱青莎。翻情结远旆,洒泪与烟波”,沈约的“湔汩背吴潮,潺谖横楚濑’’等等。这种对照性结构尤其适合对偶句和新体诗八句的层次对比,因而在齐梁新体诗中也能产生名作。如何逊的《与胡兴安夜别》:“居人行转轼,客子暂维舟。念此一筵笑,分为两地愁。露湿寒塘草,月映清淮流。方抱新离恨,独守故园秋。”四联连用对比,分四层对照居人和客子车船即将背向,一筵之欢笑即将分为两地的愁思,居人与客子各自对着寒塘之露和清淮之月的惆怅,最后是新恨与故园的对照,可说是充分发挥了八句体新体诗结构的长处。

四、对偶句式的变化

最后再从对偶句式的变化来看江鲍对于永明体的影响。明代已有学者看到了江鲍诗中一些近于律体的诗句,指出这是永明体变化的前兆。许学夷说:“明远五言,既渐入律体,中复有成律句而绮靡者。如‘归华先委露,别叶早辞风’,‘蜀琴抽白雪,郢曲发阳春’,‘珠帘无隔露,罗幌不胜风’,‘扬芬紫娴上,垂采绿云中’等句,则皆律句而绮靡者也。”又说:“淹五言,……中如‘玉柱空掩露,金樽坐含霜’,‘昔我别楚水,秋月丽秋天。今君客吴坂,春色缥春泉’,c愁生白露日,思起秋风年’,‘松气鉴青霭,霞光铄丹英’,‘绛气下萦薄,白云上杳冥’,‘电至烟流绮,水绿桂含丹,,‘凉霭漂虚坐,清香盟空琴’等句,皆调婉而词丽者也。”许氏敏锐地看到了这些句子的婉丽,及其趋近沈谢和律句之处,但是没有进一步说明。对偶句本来从五言诗产生时起就已经存在,只是到太康体中才大量增加,元嘉五言诗几乎都是全对偶。其实齐梁时期反而有一个破偶为散的变革过程,用因此对偶与否不是 区别古调和近调的关键。但是古体与近体之对偶确有格调的差异,许学夷以婉丽绮靡来概括以上句子,并非仅仅指其声律合乎近调,更应是就律句对偶的特征而言的。那么律句的对偶在句法上有什么具体的特征呢?当代学者吴小平曾在《中古五言诗研究》中详论齐梁陈诗“诗句语法关系的新变化”,我以为是目前所见论著中对律句语法关系的论述最切实有据的见解。因此本文不再赘论,只是就许学夷所列举的以上诗句略作分析。

第6篇:格言的启示范文

【关键词】施工企业;投标;注意问题

中图分类号:TU723.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招投标制度在改革开放后,从外国引进的一种经验和技术非常先进的制度。现在很多的工程都会用到招投标的方法,这种方法对于招投双方来讲会有很大的利润,所以怎样去选择好的企业去投标以及怎样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是个关键的问题,下面谈一些投标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准备工作

投标是一项质量含量很高的工作,需要提前做好足够并且细致的准备,因此投标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首先整个公司需要对投标工作有足够的重视,做出详细的工作方案,并且安排好各工作人员的任务。其中包括对工作人员和工作设备的安排。一些工作人员要求有很强的技术包括排版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一些其他人员,对这些人员的要求是技术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工作认真负责。一些设备也要提前检查好例如打印机、电脑等,防止出现问题耽误正常工作。

1.1 要竭尽可能的早掌握、多了解招标信息,并且要有足够的招标信息来源渠道,可以为此专门设立一个小组,负责对招标信息的收集工作,可以通过网络、周刊、报纸、电视等获取招标信息。

1.2在掌握足够的招标信息之后,要对招标信息进行严格的筛选,这个决策决定着本施工单位的根本利益和前途,所以做决策时一定要慎重,选择最适合本施工单位的招标公司进行投标。

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份优秀的投标书是企业在激烈竞争者胜出的基础,因此公司需要在制订投标书的过程中对公司的各个方面有全面细致的掌握和分析,对材料、人员、设备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另一方面也要对其他竞标单位的情况进行收集分析,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根据收集到的各方面情况作出相应的安排,合理利用公司的力量。在制订投标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设计好投标策略

投标策略使用是否得当不仅直接影响企业在投标过程中是否中标,而且还对本公司的根本利益以及发展前景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选择好的策略才能成就企业。企业可以通过a.良好的信誉,通过企业长期的积累在业内取得技术和信誉上的优势。b.快速的施工,通过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尽快的完成任务,可以有效的吸引企业。C.低廉的价格,通过改革技术,创新材料等实现降低工程成本。通过以上的措施,企业可以在竞标中取得显著的优势,使企业良好的发展。

2、 对招标项目进行详细的了解。

任务书的基本要求是符合业主的施工需要,即在业主的要求下尽量减少资金开支的情况并且能尽快的完成高质量的工作。通过任务书能使业主详细的了解投标单位的设计思路,因此投标单位必须对投标人须知、专用条款、清单项目和招标文件有详细的了解,不能想当然的理解其中的方面,在有地方不清楚时,需要和业主作出即时的沟通,请业主做出详细的解释说明。在全面理解投标项目的情况下做出任务书,使任务书不脱离业主的底标。

3、 对现场进行足够的考察。

在投标前需要对投标现场进行精确细致的考察,详细了解当地的各方面的情况,考察施工过程中需要用到的材料的价格、质量、产地、运输等情况后进行对比选择,确定施工中的材料、水电、临时通道、驻地建设以及雇佣人员的选择,另外还要对材料来源、机械设备心中有数,分析判断材料及雇佣人员的价格,从而确定最佳的材料选择方案。如果没有仔细的进行考察工作,只是粗略的进行一遍,很容易在施工中出现各种问题,使实际工作与预定方案不符,增加投标时没有想到的额外的投资。

4、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目的就是要招标企业选择本企业,它的要求是在满足施工要求的前提下,使报价水平接近市场总体水平并且合理可行。同时还要求有曾经投标和施工经历的阅历多的人员进行编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编写,不可以夸大自己的情况,实事求是的说出自己的实力和水平,列举出自己相关方面的设计经历。同时还要突出自己的新方法、新工艺和新的材料,做出自己的新意,使施工组织设计的生动活泼。做到自己的施工组织设计与其他公司的与众不同。

4.1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程序大致相同,有一些通用内容(例如技术保证措施、文明施工、质量保证措施、工期保证措施、事故应急预案等内容可以用在每一个项目中)是可以提前编制的。

4.2在通用内容的基础之上要加入专用内容(即编制施工进度计划、施工方案、施工设备投入计划等)。要求有关人员对招标文件和设计图纸有一定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再根据到施工现场进行查看得到的相关信息进行融合来编写专用内容。

4.3完整的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就是把专用内容加到通用内容中去,留下有用的信息,将一些过期的内容进行合理的调整,最后把符合招标要求的施工组织设计整理好就行了。

5、设计标书

标书的编写要求很严格,要求有科学性、合理性、公平竞争性等。想要写出一份完美的标书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数字是否准确无误、语言是否通顺、纸张是否完好无损且干净整洁、格式是否正确、签字盖章是否有效等等。把这些问题在出标书之前一定要改掉,试想一个拥有连语言都不通顺、纸张褶皱的标书的企业,标书这种事都做不好,怎么去把一项工程实施的有条有理、完美无瑕呢?又怎样相信这种企业中的工作人员以及企业文化的整体水平很强呢?所以,认真的去做好标书,这很重要。然后将做好的标书装订成册,这个任务也马虎不得,要给对方一个认真的形象、这个可以从对待标书的态度开始。

6、确定报价

报价这项工作是整个投标任务的根本,它直接关系到投标的成功与否,因此更是马虎不得。下面对报价工作应注意的几点做下简单说明。

6.1 对工程量进行复核。

工程量的复核工作要求把图纸设计中的工程量全部计算出来和清单进行比较,防止错误的出现,致使在报价的过程中出现错误。工程量清单的报价是投标书的制作过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对工程量进行复核是非常有必要且必须要进行的一项工作。计算出的工作量要与清单保持一致或者相近,否则就必须让企业出面解释清楚而且要处理得当。假如在工程的实施途中出现了很大的变动,一般情况下可以应用不平衡报价的方法进行报价来从而获得更多的收益。

6.2 对施工现场的勘察

对施工现场的勘查工作要求有关人员到施工的现场了解工程实施过程中所需要的物资的价格、水电价格、员工的工资情况以及当地的施工环境和风土人情等。只有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的考察之后,才能综合考虑制定出有效并且合理的报价。

6.3定额和费率的选择

这项任务要求每项工作都不要重复项目更不要遗漏项目,这样容易使投标的价格和标底的价格差距拉大,要结合实际情况以行业定额作为根本进行定价编制。想要使自己的报价更加合理,就要对业主的的预算编制有一定的了解,不同地区的业主编制预算也会有地区差异,会根据定额来计算。所以,投标时的定价也要根据定额来计算会缩小与业主预算的差距,使自己的定价更为合理。费率的选择不能太马虎,一定要根据要求进行选取,要选择的合理。

总结

总之,投标的工作要有讲究的进行,投标人想要在竞争激烈的投标过程中脱颖而出,除了具备有精良的机械设备、专业的技术人员外、良好地管理能力外,还要不断地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可以对员工进行专业的投标培训,不断地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多方面的配合与努力才能有好的投标效果,只有掌握好投标的专业技巧,来为自己的企业谋取更大的利益。

【参考文献】

[1] 汪永刚. 施工企业规范投标决策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 中国招标, 2007,(33)

第7篇:格言的启示范文

一、美国“页岩气革命”提升了美国的战略竞争力

美国“页岩气革命”加速了美国再工业化进程。美国上世纪80年代开始“去工业化”进程,将劳动密集型、资源消耗型的产业在全球进行再配置,使美国制造业占GDP的比重从2000年的14.2%降至2010年的11%,从业人数也大幅下降。(李勇竖、夏杰长、雷雄:“页岩气革命、美国再工业化与中国应对策略”,《中国经贸导刊》,2013年第3期)之后,由于长期面临“双赤字”问题,美国政府开始对制造业进行全面评估。2003年。美国制造业联盟了《结构成本如何损害了美国制造业员工和竞争力》的报告。同年,美国劳工联合会《复兴美国制造业》的报告。上述研究指出,制造业是美国经济增长和技术创新的主要动力,也是维持国防和国土安全的基础。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美国进一步强化了“再工业化战略”。奥巴马政府提出了“制造业促进法案”、“重振美国制造业政策框架”和“出口倍增计划”等一揽子政策,从国家层面提出加快创新、促进美国制造业发展的具体建议和措施。在这一关键时期,“页岩气革命”像一场“及时雨”,带来了能源价格的大幅下降,进而降低了制造业成本,吸引了许多企业重归美国,推动了美国制造业的复兴。

低天然气价格使美国高能耗行业竞争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修复。据统计,美国天然气价格仅相当于人民币0.4元/m3,同期德国进口俄罗斯的气价约合1.9元/m3,日本进口液化石油气的成本高达3.4元/m3。以低价格能源为基础的低综合成本,使美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正在提升。如,美国基础化工行业的全球竞争力在2008—2009年还几乎位居末席,今天则成为世界最强。(同上,第19页)波士顿咨询公司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目前廉价气使得美国尿素毛利率达50%左右,低成本尿素生产将弥补美国尿素缺口,中国对美国尿素出口受到最直接的冲击。同时。美国氯碱厂商充分利用低成本乙烯,提高开工率并扩大产能。受低成本价格拉动,美国制造业订单全面复苏。美国供应商管理协会的2013年数据表明,美国制造业已连续数十个月保持扩张。

事实上,美国“页岩气革命”的效果非常明显,对美国能源结构调整所作出的贡献毋庸置疑,而且“页岩气革命”不仅对美国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在全球范围内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美国和加拿大积极宣传、引领发展,在技术实践上一直带领全球在该领域向着更快发展,而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正在积极学习,努力加大本国的研发力度。

二、美国“页岩气革命”对世界能源版图重构和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综合影响

第一,“页岩气革命”改变了传统的各国能源对外依存度对比。页岩气开发正在撬动未来几十年的全球能源格局。根据BP公司的预测,世界能源消费增长将非常强劲。在未来20年里,世界石油需求增长主要来自非经合组织国家,其中,中国、印度和中东地区国家的能源需求增长几乎构成了全球全部能源需求净增长的份额。(谢晓蕾:“美国页岩气革命对世界能源结构的重构及其对中国的意义”,《党政干部学刊》,2012年第11期)从增加的能源消费结构来看,占据最大份额的是天然气液体产品。除了美国之外,几乎所有能源进口国的对外依存度都会上升。而由于“页岩气革命”的影响,美国的能源进口将大幅下降。

随着美国能源需求渐渐回归美洲,欧洲的能源需求来源也越来越趋于多元化,中印等新兴国家将成为世界主要的能源进口国。据英国石油集团公司预测,未来20年全球能源消费增长的96%将来自亚洲新兴国家为代表的非经济合作组织国家。因而,未来能源进口的主要矛盾将从欧佩克组织同经济合作组织之间转移到新兴经济体同欧佩克之间。

从全球范围内来看,替代和清洁能源产业的迅速发展,昭示着国际社会期待新能源革命。尽管由于不同的立场和观点,备方定义和理解的能源转型还有许多差异。但许多国家仍专注于未来新能源项目,以促进经济复苏和能源危机的缓解。气候变化和其他环境、生态等因素,使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全球投资受到高度关注。从长期的角度来看,新能源的转型是大势所趋,以页岩气为代表的新的能源体系和新技术支持的能源利用最终将取代传统的能源利用机制。

第二,美国国内油气产量的增加将对传统能源大国的地缘战略地位产生强劲冲击。俄罗斯的地缘政治实力与战略以其庞大的油气资源生产和出口为主要基础。目前俄年产原油量超过5亿吨,居世界首位;天然气产量也超过5亿吨油当量。美国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广泛开发和出口,使俄罗斯在欧洲的强硬定价权以及市场份额将被削弱。詹姆斯‘贝克研究报告指出,美国页岩气开发将使俄罗斯在西欧天然气市场所占份额从2009年的27%降至2040年的约13%。(James A Baker,“Shale gas and u.s National Security”,Institute for Public Policy,July 2011)这在一定程度上使欧盟市场对俄罗斯的油气进口依赖逐步降低,俄罗斯在欧洲的地缘政治地位也将受到大幅削弱。

中东地区能源战略地位将下降。一直以来,中东始终是世界能源版图的中心。随着北美能源地位的提高,中东未来将退居为亚洲的能源中心。美国将大大降低在中东地区的外交和军事介入。对于美国而言,新的世界油气版图将使美国的油气供应系统更富有弹性,也更加安全。一旦美国从中东地区全面收缩力量甚至撤出,势必造成中东地区出现“权力真空”,如何保持稳定的石油生产与出口,将给世界地缘政治格局带来许多挑战。(林利民:“世界油气中心西移及其地缘政治影响”,《现代国际关系》,2012年第9期)

随着页岩气为代表的非常规油气走向成熟和壮大,出现了一个产量快速增长的地带。即从北美洲西部的页岩油气和沥青砂岩油到墨西哥湾的海上油气,经委内瑞拉重油带到巴西深海。从近期发展潜力上看,称这个地带为“第二个中东”是有一定道理的。世界油气供应和消费的多元化新格局已初露端倪,世界地缘油气的版图正在发生影响深远的变化。

第三,美国在清洁能源投资领域的领先地位有利于其维持全球霸权地位。“页岩气革命”的意义在于其提供的能源供给从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美国的能源政策。美国能源独立性为其对外政策特别是能源政策调整提供了可能。美国具有公认的超强实力,并在实际上控制着全球服务于以其霸权为主导的国际制度和机制架构。因此,“页岩气革命”使美国在复杂的相互依赖的能源博弈中具有更为优越的地位和讨价还价的能力。

而美国逐步从能源进口国转变为能源出口国,也必将对国际能源格局产生颠覆性的影响。奥巴马政府希望通过新能源政策促进美国的产业转型和升级,并使美国重获国际竞争力。页岩气在此意义上是美国最新开发出来的新能源,为美国经济复苏提供了稳定而价格低廉的能源供应,意味着美国将在兴起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中继续保持全球领先地位。此外,清洁能源的发展将帮助美国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费,从而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并使美国改善其在国际气候问题上的消极印象,重获气候谈判的主动权和领导地位。

三、美国“页岩气革命”对中国能源安全的影响及对策思考

近期。一些专家、学者认为美国前几年突然向中国兜售页岩气,意在让中国把眼光都集中在页岩气上,从而放过对未来领先的核裂变等高科技清洁能源的研发,因此“页岩气革命”是一场美国针对中国的“阴谋”。无论是以往关于气候变化的质疑还是现在的“页岩气革命”,都曾被有些人指认为是遏制中国发展的“阴谋论”。但就目前中国的现状而言,其关键点在于不管是否存在西方社会的主观恶意,中国的环境保护和能源结构调整都已迫在眉睫,必须尽快形成一个系统、科学的能源一环境发展战略才能促进国家可持续发展。

一方面,中国如果能够顺应这次能源革命的潮流,中国的能源安全形势就会得到缓解,尤其是减轻大量对外能源进口的压力(如中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55%);另一方面,如果中国错过“页岩气革命”,则中国的能源安全问题就会面临内外矛盾叠加的困境。

第一,必须坚持清洁化的发展理念。近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频现雾霾,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损害了中国的国际形象,这与我国大量使用煤炭等“脏能源”密切相关。2012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原煤占68.5%,天然气只占4.7%。而经济发达的美国,原煤占19.8%,天然气占29.6%。尽管以煤为主的能源国情难以彻底改变,但尽量减少煤炭消费,积极推广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使用已势在必行。一旦中国的“页岩气革命”获得成功,不仅能够改变我国能源供应结构、提高我国能源安全系数,而且能够增强我国在国际能源政治特别是气候谈判中的话语权。

第二,必须拓展多元化的发展思路。美国“页岩气革命”对中国最大的启示是通过不断科技创新实现了“能源独立”。根据中国能源结构的实际情况,必须把科技创新放在最核心的位置上构造多元化的能源结构。国家必须把启动页岩气的开发和利用作为国家重大战略专项。页岩气是优化和改善我国能源结构的最主要、最成熟的能源。同时也是目前唯一能大规模开发使用并能真正迅速改善环境的清洁能源。政府必须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国内天然气开发特别是页岩气、煤层气、煤制气的开发力度,鼓励多元体制的企业进入,支持拥有区块资源的企业拿出部分区块与国内外企业合作,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形成有序的开发竞争机制。

同时,本着多元化的发展思路,除了页岩气外,国内在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潮汐能、地热能等能源的研发和应用上已经取得重大进展,都应因地、因时制宜,合理配置,有序开发。在中国广大农村地区,沼气的开发条件已经基本成熟,具备大规模推广的条件

第8篇:格言的启示范文

关键词严格 爱 理解 鼓励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

传统的英语教学中,课堂教学大多以教师为中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理念无不由老师来定夺,学生无论水平、程度如何必须适应教师的要求,如达不到规定的要求则被认为不够努力或不会学习。事实上,影响与制约学生学习成绩的因素有许多种,单单以态度或能力来评判一个学生未免失之偏颇。既然认定学生学习的好坏只与态度或能力有关,教师在教学中就只突出“严”字。认为只有给学生作出硬性规定与进行严格的学习监督,学生的智力才能得到发展,学生的成绩才会有所提高。这种“严格”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表情的严肃、知识的灌输与要求的苛刻。然而,随着形势的变化,严格的内涵似乎也在发生着变化。那么,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是否需要对学生严格以及怎样严格才能产生应有的效果呢?这一问题的探讨关系到教师的人格魅力,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1 新时期大学英语教师的严格要贯穿一个“爱”字

与传统的机械、单一的“严格”相比,新时期大学英语教师的严格更多的是理解、信任与包容,是建立在爱的基础上的。

首先,大学英语教师在讲课与提问时不要面无表情或表情严肃,而是要表情舒展或面带微笑。微笑的表情或鼓励的眼神能一下子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灵距离,从而使学生树立信心、产生勇气。毕竟,英语不是学生的专业,除了少数英语爱好者外,大多数学生不会在英语学习上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他们对自己的英语水平是缺乏信心的。事实证明,大多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相对较好,但听说写作能力却差强人意,甚至很成问题。造成的结果是一些学生听不懂或不能完全听懂教师在课堂上提的问题。一些学生即使听懂了却对如何表达自己的看法很不自信,讲起话来结结巴巴、欲言又止。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慈善的表情及鼓励的目光对于学生的心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有了这种信任与鼓励,学生势必会克服怯懦、鼓起勇气,从而最大程度地挖掘自己的潜能。教师如能在语言上适当地给予表扬与鼓励,让学生看到希望、树立自信,久而久之,学生的英语水平必将逐渐地取得明显的进步。某著名教育家说:鼓励与苛求相比永远是一种更好的教育方法。过分的严格与苛求会使学生永远被挫败情绪所笼罩,从而产生绝望、丧失信心,并最终自暴自弃甚至终身产生厌学心理。

新时期大学英语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式”的严格还体现在课堂教学方式上。这种“关爱式”的严师深深懂得:学生不应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个有思想有感情有着鲜活生命与独特个性的个体。教师不应满足于机械地灌输知识,而应该通过自己的教学艺术与个性魅力来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教师在传授书本知识前应该认真备课。备课时教师不应只以自己的感觉与好恶来选择教学内容,而应时常从学生的角度对教学内容作出取舍。认为太困难或太容易的语言知识点在课堂上可以少讲或不讲;对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不妨多讲或让他们参与发表意见;对于理解全文不重要且又较枯燥的知识点或内容可以少讲或不讲。千万不要以生硬的方式逼迫学生学习不重要或无趣的知识点或内容,那样只会适得其反,学生会因学不到有用的知识而排斥甚至放弃学习。不要认为自己以任何方式讲的任何内容学生必须无条件接受,学生稍微达不到要求或态度不那么积极就声色俱厉地加以批评或惩罚。这种所谓的严格其实是一种苛刻,它企图把学生当成知识的接受机器,从而忽视了作为有思想有感情的生命个体的独特需求,也体现不出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尊重与关爱,其结果只能造成师生关系紧张与师生情绪对立。与其要求学生无条件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不如想方设法把课讲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容易并乐于接受。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再说,灌输的知识虽然经过讲解理解起来并不难,但是因为不是学生自己从实践中得到的,他们记忆起来并不容易,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教师如能利用启示法启发学生从已知推导出未知,这样学到的知识必将经久难忘。如果教师非讲解不可,至少可以一种有趣而形象的方式把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样学生不仅乐于接受而且记得牢固。一种教学方法是强迫学生记忆所谓重要的知识点与内容,学生难以记忆、苦不堪言;一种教学方法则通过生动有趣的表述方式与教师鲜明的人格魅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取了知识,受到了启迪。两种方法孰优孰劣不言自明。由此可见,干巴巴的说教,不讲方式的严格,由于其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必须在教学实践中加以改进或完善。

一个好的教师应该对学生严格要求,应该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与课后作业给出评定并作记录。但是严格不是苛刻,不是无休止地提出要求与批评。对于一贯表现较好的学生在大力肯定的同时指出其有待改进之处,这对防止他们产生骄傲自满、目空一切的心态起着积极的作用。而对于基础较差、缺乏信心的同学则尽量多鼓励少批评,这样有利于此类学生树立自信、产生动力并不断取得进步。

因此,一个优秀的教师在评价学生时绝不能不分对象固守一个标准,绝不能一味挑剔苛求、求全责备。如果这样,学生将永远生活在一种失败感中。最终学生将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将视学习为畏途而放弃。

2 新时期大学英语教学中应避免的两个误区

2.1 严格不等于苛刻

严格在任何时期的英语教学中都是有效的、值得提倡的。教师通过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达到最基本的教学要求,从而完成教学目的,这就是严格。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有指导、监督、鼓励,甚至有适当的批评。需要指出的是,批评不是苛求,在一些情况下是必不可少的。当学生犯了不该犯的错误或学习态度有所懈怠,教师如能委婉地或直接地予以警告或加以批评,必然能促使学生及时醒悟,从而避免多走弯路并迅速取得进步。

历史上有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就蕴含了严格在教育中的重要性。由于这一故事已广为人知,就不在此赘述了。这一故事固然说明了环境对学习的影响,同时也指出了严格在学习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严格如果走向极端就成了苛刻。苛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个表现是无视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学生制定过高的教学要求,甚至用同一个标准要求所有的学生。例如,一些教师在一节课中讲解过多的生词知识要求学生全部记住,如记不住就予以惩罚。实践证明,苛刻不仅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还会使学生在学习上产生畏难情绪。严重的还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从而因厌恶而放弃学习。

2.2 关爱不同于溺爱

真正的关爱是对学生负责,它体现的是对学生的理解、信任与包容。关爱不是不要严格,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加批评、一团和气。相反,对于大学英语教师来说,对学生适当的批评、及时的提醒常常是十分必要的,因为英语作为非专业并非每个学生都感兴趣,并非每个学生英语水平都很理想。

一些大学英语教师从不严格,而是走向了另一极端――溺爱。学生上课迟到甚至旷课,他视若无睹,从不批评;学生课堂回答问题或作业中有错误,他从不指出,听之任之。他这样做据说是出于好心,怕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影响正常的师生关系。殊不知,一个真正自尊的学生对老师是尊敬的,对于适当的批评是能接受的。一个不敢批评、过分溺爱的老师不仅不会使学生幡然悔悟、痛改前非,还会因其纵容而滋长学生的傲慢心理。久而久之,学生将会变本加厉、为所欲为。

溺爱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关爱,是一种狭隘的、极端的关爱。一个溺爱学生的教师从不对学生提出任何要求,也从不批评学生。实践证明,溺爱作为教学态度对任何教师都是不可取的。溺爱对学生有百害而无一利。

3 结论

总而言之,新时期下的大学英语教师应与时俱进,辩证合理地看待教师的“严格”,彻底走出传统教学中“严格”的误区,努力做到严格而不失关爱。

参考文献

[1] 崔刚等. 英语教学十六讲[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2] 朱纯. 外语教学心理学[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4.

[3] 尹刚等. 给英语教师的101条建议[M].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 隋铭才. 英语教学论[M]. 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5] 章兼中. 国外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

第9篇:格言的启示范文

关键词:图书馆个性化服务 含义 现状 特点 方法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07-0007-02

一、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现状

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是一项能够很好的满足读者需求的服务模式,给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和读者都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性,就其发展现状而言,可以从国内和国外的发展情况来说:

1.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在国外的发展状况

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模式最初是的根据读者的信息需求和爱好兴趣而定期的提供资料和相关书目以供读者查询从而更好的满足读者需求的管理模式,自建立以来,在很大程度上为读者提供了便利,还有效的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更好的完善了图书馆的职能,近些年来,在国外发展的越来越好,很多国家都专门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比如美国的康奈尔大学图书馆和华盛顿大学图书馆等,这些都是实行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成功典型,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好的经验,除却这些大学图书馆之外,还有很多专门的读书网站也陆续引入了这一服务模式,比如雅虎,就总体情况来看,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在国外的发展前景是十分可观的。

2.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在国内的发展状况

与国外这些发达国家的发展状况相比,我们国家就显得有些落后了,最初起步始于1999年,截止到现在也只有短短的十几年的时间,因此发展状况还很不完善,很多地方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我国有浙江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学校发展趋势较好,建立在信息化的发展平台上,这项服务模式定能很好的满足图书馆读者多种多样的需求,更能提升图书馆自身的服务质量,此外,还可以很好的传播图书馆的美誉。因此,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是信息时代下图书馆发展的新方向,我国还需要继续前进和提高。

二、图书馆个性化的含义以及特点

1.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图书馆也有了越来越新、越来越好的发展模式,近几年来,一种新颖独特的发展模式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即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总的来说。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就是一切以读者为中心,从最大程度上满足读者的需求,简要来说,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

1.1图书馆个性化服务需要读者明确自己的目的和需求

简要来说,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是建立在读者的需求之上的,如果读者只是无目的的一味的寻找自己的信息便会耗费很多的时间,也不会有很高的成效,这会使得读者查询资料的效率低下,也会给读者造成很大的困难,因此,读者首先要知道自己需要查询的资料有哪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更快的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这样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只有读者的目的和需求明确了,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才能很好的为读者服务。

1.2图书馆个性化服务需要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的信息整理

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总的来说是建立在信息系统之上的,因此,在读者进行查询之后,系统会自动保存读者的查询信息,这样就会把读者的查询信息进行数据保存,因此,这就需要图书馆工作人员根据读者的查询信息和记录进行有效的整理,根据读者的查询记录总结归纳出读者的兴趣爱好以及学习习惯,从而分门别类,将这些信息再次输入系统,在读者再次进行查询的同时信息系统可以很好的在满足读者爱好兴趣和读书习惯、学习习惯的的基础上适时的为读者推荐一些相关书目和信息,这样就会使得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在最大程度上得到最多的信息量,更好更快的满足读者需求,因此,图书馆的工作人员需要定期对读者的爱好、兴趣等进行整理汇总,以更好的满足读者的需求。

2.概括来说,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主要建立在信息系统的基础之上,在如今这个信息化社会里面,这很好的顺应的社会的发展需求,从最大程度上使读者获取了最多的信息,也会使得读者能够很好很快的得到自己所需要的内容,此外,还可以有效的减轻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具体来说,其服务本身也具有很多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概述:

2.1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是建立在更好的满足读者需求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这项服务需要很好的满足读者的需求和爱好,正如上文所提到的,工作人员会定期的对读者的需求爱好进行及时的整理,分门别类,由此可以很好的为读者服务,使他们在进行信息查询的同时可以在最大程度上获取一些相关信息,因此,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2.2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具有很高的智能型

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信息系统具有很强的智能性,可以很好的了解读者不同的信息需求,并且可以自动将读者的查询信息记录下来,这样可以很好的为信息的推荐打下基础,在这些信息汇总以后,信息系统可以很好的将读者所需要的一系列相关信息推荐给读者,从而更好的满足读者的需求,这具有很高的便利性,因此,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具有很强的智能性。

2.3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具有针对性

一般来说,不同的图书馆关内设置和图书分类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因此,个性化服务就需要结合图书馆自身的特点,具体分析图书馆的信息,从而制定出一套符合本图书馆发展模式的服务项目,这项独特的电子查询方式和服务方式会很好的通过图书馆和读者的互动电子界面显示出来,从而更好的更有效地为读者服务,因此,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2.4图书馆个性化服实现了与社会发展趋势的接轨

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很大一部分是建立在信息系统的基础之上的,而图书馆的信息查询服务是一项集查询、传递、搜索、推荐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信息服务模式,很好的满足了当今社会的需求,顺应了社会的发展趋势,做到了很好的与社会发展趋势接轨。

三、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具体方法

我国的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模式虽然还不太完善,但是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需要进一步改进这项服务模式的具体方法,并且促使更多的组织和机构引进这一便利的服务模式,从而更好的满足读者的需求,为我国的图书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而要做到这些首先需要我们努力使这项个性化服务不断改进,只有这样,我们国家的图书事业的很好发展才有可能,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做到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

1.做好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信息咨询工作

传统的图书馆是依托关内工作人员在固定的时间和地点来进行工作,而如果不在这个时间段,则很难完成信息的咨询工作,因此,不便于读者进行信息的咨询和沟通,所以新时期的个性化服务模式要突破这一点,做到实时的有效的与读者的沟通和服务,具体来说,就是利用网络这一便利有效的资源来对读者所提出的问题和疑问进行有效的解答,从而做到信息的有效互动,这种服务模式需要依托互联网,很好的打破了以往服务中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实现用户的互动实时交流与咨询,因此,读者不用亲自到馆,就可以很好的进行咨询服务。通过网上实时沟通系统,工作人员可以随时与读者进行即时的交流,并且解答读者有关图书馆资源与服务的相关疑问,为读者提供实时的个性化咨询服务。

2.图书馆个性化服务需要满足有效的信息检索需求

对于图书馆而言,信息检索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读者在明确自己的目的和需求的前提下,只有通过电子检索,才能很好很快的在众多的书目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因此,要完善补充图书馆内的信息检索服务,首先可以通过信息系统对每位读者都设立一个个人检索帐号,创建一个具有针对性的面向读者个人的信息化检索项目,从而确保读者进行有效的检索,还能保证读者检索的隐私和安全,具体来说,可以为每位读者设立一个单独的账户,读者输入相关信息即可拥有自己的检索帐号,通过输入相关电子就可以在检索系统中展开个人的信息检索工作,这样可以很好的促使图书馆实行个性化服务模式,并且可以根据读者的兴趣爱好、历史访问记录,建立起读者的个性化档案,最终通过工作人员的整理,归纳出读者的爱好兴趣,及时为读者推荐相关内容,将读者感兴趣的内容提供给读者,更好的满足读者的需求,更好的促使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模式的实现。

3.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应该做到信息的有效引导

以往的检索模式在读者进行检索的时候具有很低的自主性,读者如果不能很好的明确自己的目的和需求,在进行书目查询的时候便不能得到任何有效的信息,这会给读者带来很大的不便,使读者不能很好的检索到自己所需要的书目而要浪费大量的时间进行需求的获取,这会给工作人员和读者两方都造成很大的不便,因此个性化服务需要制定相应的信息系统对读者在检索的时候提供适时相关的引导与帮助,引导读者利用好馆内的个性化服务模式,帮助读者获取相关电子,从而很好的完成信息检索项目,在遇到有读者检索不到自己所需要信息的时候,设置搜索引擎来对读者输入的检索信息进行搜索,并且使读者通过用户端即可获得所需要的信息。

4.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应该做到与读者的互动与交流

图书馆的服务是针对读者而设立的,因此,读者的满意度和建议便至关重要了,只有读者对电子和服务满意,图书馆的工作才能更好地开展,因此,个性化服务应该设立与用户的互动平台,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可以通过建立博客(blog)等信息平台,来让用户了解掌握自己感兴趣的信息,保持交流的实时性和多样性,从而满足读者的多样化需求,做到使读者满意。

四、总结

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作为一项对图书馆的事业发展有着极大意义的工作,应该得到我们的足够重视,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快速发展的社会,因此,要顺应社会发展趋势,更好的完善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模式。

参考文献

[1]张爱梅;数字图书馆的个性化信息服务[J];福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3,(3):2-6.

[2]赵继海;论数字图书馆个性化定制服务[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1,(5):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