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赵州桥课件范文

赵州桥课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赵州桥课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赵州桥课件

第1篇:赵州桥课件范文

【关键词】小学 语文 多媒体 推动 教学

一、通过多媒体构建情景导入新课。可以引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只要运用一定的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那么学生就会自主积极地进行学习。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灵活应用多媒体课件构建和教学内容相符合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到学习内容当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整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比如在讲解《富饶美丽的西沙群岛》之前,教师预先准备一些展现西沙群岛富饶美丽的图片,在网上搜集有关西沙群岛的影像资料,在上课的时候将一幅幅精美的图片,一段介绍其丰富物产和自然风光的影像展现并播放给学生观看,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西沙群岛的富饶和美丽,认识到这是我们民族的财富和自然的宝藏。教师接着要问学生是否想进一步领略这富饶美丽的岛屿的美,那就要认真学习文章对西沙群岛的详细介绍,这样自然而然的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使其形成学习的内在动力,自主积极的参与到其中。

由此看来,运用多媒体课件构建教学情境带领学生进入到新课程的学习,不仅能够形成轻松活跃的学习气氛,更能激发学生兴趣,使其主动学习,自主参与,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效果。

二、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分析,可以有效解决教学重难点

小学生因为年龄和心理认知水平的限制,对语言的感受和理解能力比较弱,特别是现实生活中接触不到的内容,其理解起来更加吃力。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构建能够解决这方面问题的学习媒介,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的重难点,转化学习内容的表达形式,使学习过程变得简单。多媒体课件能够将动态事物变为静态事物,可以把抽象的文字转化成形象的景象,这一特点能够有效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

比如在学习《赵州桥》一文的时候,因为学生生活的地方没有条件直接观看赵州桥,那么对文章中桥的结构设计,理解起来就比较吃力。所以在进行这篇文章的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事先在网上查找资料,将赵州桥的相关图片,纪录片资料搜集起来整理成教学资源。然后再进行课文教学的时候,根据文章的描写思路教师将自己搜集的图片运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观看,然后通过影像资料将赵州桥的整体形态和各个角度状况展示给学生。这样学生就会对赵州桥有形象的认识,对其结构特征有了细致的了解,自然对文章中的文字描写有了深入的理解,这种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深化对知识内容的了解,教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也会轻松不少,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重点和难点。

三、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应用,能够实现生动的语言训练

小学语文教学除了要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还要培养并锻炼学生的各种语文能力。要通过扎实稳定的训练强化学生的能力,在课堂上有效运用多媒体课件,能够强化教学节奏,节约更多的时间用于对学生进行文字和语言训练,能够有效扩充课堂容量。另外多媒体课件能够丰富训练形式,能够实现全体学生的能力提升。

在进行写字训练的时候,教师分析小学生写字不规范,错别字较多的状况,运用多媒体课件对学生实施字形教学和书写指导。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学习中经常出现的文字,带领学生分析文字的结构特征,然后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动画作用,伸展或者移动文字的比划结构,使文字呈现出规范正确的比例和位置。在纠正错别字训练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将学生日常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错别字展示出来,组织学生一起修改,同样也通过动画作用将修改的步骤展示出来,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实现纠错的目的。教师在纠正错字“目”的时候,在“口”字内设计上下三只眼睛,然后用动画手段去掉其中一只,并告知学生写“目”字的时候要想到人的眼睛,人只有两只眼睛,千万不要写三横,那样就变成三只眼睛了。这样形象的纠错方法,能够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使其在日后写字的时候不自觉的想起学习的场景,不再出现类似的错别字。这种教学方法的应用,要比单纯的依靠罚写和硬性记忆的效果要好的多。所以,在小学生书写训练的过程中适当应用多媒体课件,能够使枯燥的练习变得生动,使课堂气氛更为活跃,更能帮助学生加强理解记忆。

在进行作文训练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将学习内容形象的展示出来,帮助学生感受,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深化作文训练水平,提升学生作文质量。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课件,能够使写作训练进入写人、写物、写景、写事等再现其物的境界。另外多媒体课件能够将动态的景象定格在某一画面,可以让学生对其结构进行细致的观察;还能够将静态的事物进行动态演示,帮助学生深入分析其发展和变化;还能够从全方位的角度展现写作对象,让学生有整体的把握:另外可以展现特写镜头,能够帮助学生实现文章的细节描写。在作文教学中熟练应用多媒体课件,能够提升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丰富写作素材,强化作文指导,完善写作训练,对学生的作文水平提升有很明显的作用。

四、适当运用多媒体课件,能够提升语言累积

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大量的语言材料,只有不断的积累语言内容,才能够提升学生的预感能力,提升其语文学习的整体水平。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将多种内容形式的素材作用到学生的感官,深化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在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的时候,因为学生多各种植物的形态不是很了解,教师就用多媒体课件将苍耳,蒲公英等植物的形象展示出来,然后介绍其种子生长的方式和过程,这样学生在看到其形态的特点的时候就会对文章中它们的生长办法有所理解和感受,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对其内容的感受。这种通过感官感受形式开展的教学,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理解,进而实现教学的最终目的。

结论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课件,能够构建灵活有趣的教学环境,能够让学生在自由生动的环境下学习语文,使学生扎实的掌握知识内容,并且能够自主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去,使课堂教学充满感染力,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说多媒体课件的有效应用,能够推进小学语文的教学进程,对整个教学效率有很大的提升作用。

参考文献

[1]杨钦.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轻工科技.2010年第05期

第2篇:赵州桥课件范文

【关键词】情感 感悟 创造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可见,语感培养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目标,为了使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文文字,要具有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学习语文的兴趣以及提高语言感受能力等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语文老师必须重视语感的培养。下面,我将自己在教学尝试中行之有效的做法与大家共同分享一下。

一、创设情景,激活语感

德国学者说过一句精辟的比喻: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小学生的形象、直觉、逻辑和思维较差,创新思维的潜力正待发展。要使学生的思维更为敏捷,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必须要创设出有价值的教学情景。在教学中,我充分地利用多媒体教学,刺激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创设游戏活动、猜谜语比赛,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教学情境,使语言文字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的表象,从而激活学生语言表达的欲望。

例如教学《赵州桥》一课时,可运用多媒体课件,在轻柔的音乐声中,出示有关现代桥和古代赵州桥图片,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了当今大桥的现代气息,领略了古代赵州桥的风韵,不由得想进一步了解赵州桥:这座桥有什么特别之处吗?为什么它能闻名于世呢?赵州桥设计上有哪些特点?这种设计的有何好处?为什么说赵州桥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看着一张张实景图,在学生连连赞叹声中,脑海浮现出一个个疑团。老师在学生好奇的追问中,开始进行新课的教学,激活学习语言表达欲望。

二、诵读积累,积淀语感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提示了帮助学生感知语言的金钥匙――读。读是手段,更是目的,是一种最有效的语感训练的好方法。在平时读中积累,是一个内化、积淀的过程。教师除了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积累好词好句,精美篇章,感悟文意,大量课外阅读,反复吟诵,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调动学生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养成潜心揣摩以明达文意的阅读习惯,不断提高语感能力。

如在教学《妈妈的账单》最后一段中,小彼得羞愧地认错了,把钱塞进妈妈的口袋里,学生初读这一段时,只知道小彼得承认错误,然而小彼得的当时的心情体会不到。我让学生初读后,再通过 “账单”实物演示,再通过两份账单对比的朗读,师生配乐深情地读两份账单,使学生轻而易举地理解了文章蕴涵的道理:母爱是无私的、无价的。在读中感悟妈妈对小彼得的爱,妈妈为了子女,当牛作马,吃尽千般苦,受尽万般罪,没有一句怨言。我们做儿女的,理应孝敬父母,再来细细地读最后一段,有感情地读,这样,学生会深刻体会到小彼得当时的心情――羞愧地藏在妈妈怀里认错,从中也认识小彼得是一个知错能改的好孩子。这既让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又受到了思想品德教育。

三、放飞想象,激发语感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一切,推动着进步,是知识的源泉。”可见,想象能开发智力,拓宽思维,使学生触会贯通地发掘事物,激发语感,不断丰富自己的语感。学生的天性和特长是喜欢想象,乐于幻想。孩子们常常想到离奇的境界,想到小动物的语言;想到穿梭时空,想到潜入蚁穴……针对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我尽情地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如第六册《太阳是大家的》这首诗歌,我先给予学生视觉上美的享受,(观看晚霞图),再加上我声情并茂的朗读感染学生,接着我提问:“同学们,你知道太阳为我们做了哪些事呢?”这个问题很简单,我把目光投向少举手的黄超文同学,只见他愣了一下,于是,我微笑着对他再说一遍,他迅速地在文中浏览了一下,他抬起头就说:“太阳做了三件事:她把大树往高处拔。”“第二、第三件事呢?”课文中列举出来的他都能一一回答出来,于是,我表扬他有很强的阅读能力,思维很敏捷,鼓励他以后能多训练自己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老师相信他将会是优秀生。然后引导学生理解“洒”“拔”等拟人化的动词,也可以把写人的动作词用在太阳身上,最后启发学生自由创作――太阳还可能做什么好事呢?让学生先小组交流,再汇报。只见同学们都在踊跃地讨论,交流,我投以赞许目光,竖起大拇指。通过想象的启迪、开拓,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说出更精炼、准确的语言,学生就能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语感就能得到很好的锻炼。

四、重视写作,发展语感

第3篇:赵州桥课件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教学手段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优势

1.实现了情境教学

信息技术的使用,为学生创建了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实现了视觉和听觉有效结合。比如在教《爷爷的芦笛》时,就可以给学生先播放芦笛的音乐片段,配合优美的自然风光,让学生感受到芦笛声音的优美。通过这种方式,构建出一个优美的情境,引起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2.实现了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使用,方便了教学资源的存储和整合。比如教师在讲解《,你在哪里?》这篇课文时,就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播放《十里长街送总理》的电影,同时讲解的一些生平事迹,让学生自发地产生肃穆的情感,引导学生自发思考:是谁?他为什么会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由此可见,计算机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使用,对整合教学资源,启发学生思考等具有重要意义。

3.丰富了教学手段

计算机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使用,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使用音频、视频、画面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比如在上《中华少年》这篇课文时,老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优秀教师的教学视频,相当于让学生跟着优秀教师学习了这篇课文。这和传统的教师教学有所区别,能够让学生接触到更多元化的教学思想,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4.节省了教学时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可能是学生学习中较难理解的,而且仅凭教师的口头表达也无法表述清楚。比如《赵州桥》这篇课文中,里面有很多关于赵州桥外形的描述。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入动画制作技术,通过Flas向学生动态地展示赵州桥的全貌,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的要求

1.教师要做好课前备课工作

计算机技术的使用,要求教师能够在充分了解学生需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课,选择最佳的信息技术使用方式,向学生展示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注重和学生之间的交流

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向学生灌输教学内容,还应该注意学生的反馈,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在改变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重视,从而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

3.课件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需求

新课改要求教师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因此,教师在课件设计中应该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规律,合理的制作课件。比如,对低年级的教学中,课件就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可以通过ppt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一个汉字的演化过程,提高学生汉字学习的兴趣。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具有众多优势,实现了教学的多元化,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使用存在一定问题,我们要做的是扬长避短,实现优势的充分利用。

参考文献:

第4篇:赵州桥课件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多媒体;提高;教学效率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以辅助教学,将语文课本中的人物与故事情节展现在学生面前,能增加其阅读兴趣,提高其对语文教学的热爱,从而能够更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同时有利于增强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提高教学目标的完成效率,构建高效课堂。实践表明,合理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演示教学,有利于课堂情境地创设,更好地将学生带入其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索性,提高教学效率。

一、运用多媒体实现图文并茂,激发学生想象力

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其对事物的兴趣程度有密切联系,多媒体教学以动画、声音、影像等形式展现课文中的情节,能够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设置悬念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为其营造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其学习效率。以《柳树醒了》这篇课文为例。本篇课文的学习目标是认识生字,同时让学生了解季节的变幻,感受春天的美好。为此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可以展示与春天相关的景象,那就是柳树、春燕、春雷等。通过播放课件,展示万物复苏的景象,如小草发芽、挑花盛开、冰雪消融等。以动态图像的形式,向学生传达这样一个信息,即春天处处充满生机,大地一片绿意盎然,到处都是一派迷人的景象。课件还可以在末尾提出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如:“亲爱的同学们,春天里还有什么醒了呢?”“请用画笔记录你身边的春景”等问题,从而启发学生从植物、动物、气候等方面展开想象,增加对春天的认识。待学生思考并发言后,教师再播放课件,以绚丽的色彩与优美的文字促使学生发挥想象力,使其更加深刻地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主题。

二、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突破学习难点

高效的课堂教学应具备丰富生动的教学情境,能够将课本中静态的文字转化为栩栩如生的动态画面,从而使学生更快地融入到这样的教学情境当中,让其更好地体会课文主旨,掌握关键的知识点,有效突破课本内的重难点。例如在《坐井观天》一文中,其主题就是让学生明白要从多角度看待事物,不能片面地看待问题,要不断拓宽视野,丰富自身的知识。而这样的寓意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理解的。传统的教学只是教师单方面的进行讲解,难以使学生认识到这样的主题,因此有必要通过多媒体演示教学的方式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师首先播放青蛙与小鸟对话的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处于井底的青蛙与翱翔于天际的鸟儿,他们身处的环境存在何种区别。另外为了使学生加深认识可以再增加一个实验模块,让学生用硬纸片或课本,将其卷成圆筒状,并透过圆筒观察蓝天,并告诉他们这就是青蛙所看到的天空的范围。同时可以向同学提问:“为什么现在你看到的天空只有圆筒那么大?”从而一步一步引出主题,“为什么青蛙和小鸟会对天空有不同的认识?那是因为其余的广阔天空被筒壁遮挡了,而青蛙的天空被那口井遮蔽了。”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寓意。

三、运用多媒体丰富教学形式,活跃课堂气氛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就是注意力易分散,传统的教学方式会使课堂沉闷,学生也易产生倦怠感,从而降低学习效率。采用多媒体变幻教学的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点,提高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其始终保持积极的状态汲取知识。例如在学习《赵州桥》这篇课文时,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与赵州桥的形态、作用等相关的句子,让学生分析赵州桥与其他桥有何不同,了解其特点和功能。这样的授课方式既会使学生产生厌倦的心理,也不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而运用多媒体教学,如视频、图片、影片等手段,向学生直观地展示桥的形态、特点、建造者、所在城市等信息,通过视觉刺激,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还可以介绍与此相关的旅游景点,将世界各地的桥梁以图片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进行观察和对比,使其了解更多关于桥梁的历史和文化,丰富学生的视觉体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的气氛。

四、运用多媒体优化教学流程,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是将图像、图形、文字、声音等信息进行综合,通过人机交互操作,从而更加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传统的教学主要由教师决定,学生一般处于被灌输知识的状态。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转变在传统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师决定的教学形式。通过计算机操作,教师可以更加简便地、高效地完成教学设计,学生也可以体验到动态教学的魅力。例如在《画杨桃》一文中为了向学生展示杨桃在各个角度的形态,教师可以运用图片展示杨桃的各个剖面,而不必徒手在黑板上绘画,这样就有效地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另外为了让学生体验画杨桃的过程,还可以让每位同学尝试使用计算机进行绘画,体会多角度观察事物的乐趣,从而更深刻地体会课文的主旨,即当别人的想法与自己的想法产生冲突时,不应过早地否定他人,而是要思考别人观察的角度是否和自己一样,同时学会从多角度看待问题。

五、结语

多媒体计算机所独有的交互性能够使教学手段丰富多变,也因此成为改变传统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的一个关键因素。运用多媒体展开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开拓学生思维,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教师应巧用多媒体,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克服文中的疑难点,掌握课文主旨,提高教学效率,创建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王琼.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建设中多媒体技术的合理应用[J].新课程(小学),2015(6):204.

[2]尕玛拉加.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构建青海牧区小学语文的高效课堂[J].新课程,2016(22):113.

[3]杨秋兰.多媒体融入,踏寻高效课堂的芬芳——小学语文课堂运用多媒体构建高效课堂[J].文理导航,2015(21):82.

[4]朱玉芬,崔伟兰.以多媒体教学为抓手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23):52-53.

作者:魏志琴 单位:甘肃省临洮县文峰小学

摘要: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兴起与发展,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多媒体教学也应运而生。多媒体教学即依照教学对象与教学目标的特点,结合教学设计,合理地对现代教学媒体进行选择,从而优化教学结构,实现最佳教学效果。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高效课堂。

关键词:小学语文;多媒体;提高;教学效率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以辅助教学,将语文课本中的人物与故事情节展现在学生面前,能增加其阅读兴趣,提高其对语文教学的热爱,从而能够更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同时有利于增强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提高教学目标的完成效率,构建高效课堂。实践表明,合理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演示教学,有利于课堂情境地创设,更好地将学生带入其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索性,提高教学效率。

一、运用多媒体实现图文并茂,激发学生想象力

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其对事物的兴趣程度有密切联系,多媒体教学以动画、声音、影像等形式展现课文中的情节,能够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设置悬念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为其营造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其学习效率。以《柳树醒了》这篇课文为例。本篇课文的学习目标是认识生字,同时让学生了解季节的变幻,感受春天的美好。为此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可以展示与春天相关的景象,那就是柳树、春燕、春雷等。通过播放课件,展示万物复苏的景象,如小草发芽、挑花盛开、冰雪消融等。以动态图像的形式,向学生传达这样一个信息,即春天处处充满生机,大地一片绿意盎然,到处都是一派迷人的景象。课件还可以在末尾提出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如:“亲爱的同学们,春天里还有什么醒了呢?”“请用画笔记录你身边的春景”等问题,从而启发学生从植物、动物、气候等方面展开想象,增加对春天的认识。待学生思考并发言后,教师再播放课件,以绚丽的色彩与优美的文字促使学生发挥想象力,使其更加深刻地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主题。

二、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突破学习难点

高效的课堂教学应具备丰富生动的教学情境,能够将课本中静态的文字转化为栩栩如生的动态画面,从而使学生更快地融入到这样的教学情境当中,让其更好地体会课文主旨,掌握关键的知识点,有效突破课本内的重难点。例如在《坐井观天》一文中,其主题就是让学生明白要从多角度看待事物,不能片面地看待问题,要不断拓宽视野,丰富自身的知识。而这样的寓意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理解的。传统的教学只是教师单方面的进行讲解,难以使学生认识到这样的主题,因此有必要通过多媒体演示教学的方式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师首先播放青蛙与小鸟对话的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处于井底的青蛙与翱翔于天际的鸟儿,他们身处的环境存在何种区别。另外为了使学生加深认识可以再增加一个实验模块,让学生用硬纸片或课本,将其卷成圆筒状,并透过圆筒观察蓝天,并告诉他们这就是青蛙所看到的天空的范围。同时可以向同学提问:“为什么现在你看到的天空只有圆筒那么大?”从而一步一步引出主题,“为什么青蛙和小鸟会对天空有不同的认识?那是因为其余的广阔天空被筒壁遮挡了,而青蛙的天空被那口井遮蔽了。”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寓意。

三、运用多媒体丰富教学形式,活跃课堂气氛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就是注意力易分散,传统的教学方式会使课堂沉闷,学生也易产生倦怠感,从而降低学习效率。采用多媒体变幻教学的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点,提高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其始终保持积极的状态汲取知识。例如在学习《赵州桥》这篇课文时,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与赵州桥的形态、作用等相关的句子,让学生分析赵州桥与其他桥有何不同,了解其特点和功能。这样的授课方式既会使学生产生厌倦的心理,也不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而运用多媒体教学,如视频、图片、影片等手段,向学生直观地展示桥的形态、特点、建造者、所在城市等信息,通过视觉刺激,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还可以介绍与此相关的旅游景点,将世界各地的桥梁以图片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进行观察和对比,使其了解更多关于桥梁的历史和文化,丰富学生的视觉体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的气氛。

四、运用多媒体优化教学流程,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是将图像、图形、文字、声音等信息进行综合,通过人机交互操作,从而更加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传统的教学主要由教师决定,学生一般处于被灌输知识的状态。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转变在传统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师决定的教学形式。通过计算机操作,教师可以更加简便地、高效地完成教学设计,学生也可以体验到动态教学的魅力。例如在《画杨桃》一文中为了向学生展示杨桃在各个角度的形态,教师可以运用图片展示杨桃的各个剖面,而不必徒手在黑板上绘画,这样就有效地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另外为了让学生体验画杨桃的过程,还可以让每位同学尝试使用计算机进行绘画,体会多角度观察事物的乐趣,从而更深刻地体会课文的主旨,即当别人的想法与自己的想法产生冲突时,不应过早地否定他人,而是要思考别人观察的角度是否和自己一样,同时学会从多角度看待问题。五、结语多媒体计算机所独有的交互性能够使教学手段丰富多变,也因此成为改变传统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的一个关键因素。运用多媒体展开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开拓学生思维,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教师应巧用多媒体,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克服文中的疑难点,掌握课文主旨,提高教学效率,创建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王琼.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建设中多媒体技术的合理应用[J].新课程(小学),2015(6):204.

[2]尕玛拉加.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构建青海牧区小学语文的高效课堂[J].新课程,2016(22):113.

[3]杨秋兰.多媒体融入,踏寻高效课堂的芬芳——小学语文课堂运用多媒体构建高效课堂[J].文理导航,2015(21):82.

第5篇:赵州桥课件范文

一、积极的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探索欲望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并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它可以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思考与探索中得到促进和发展。如:我在教《小露珠》这一课时,我以猜谜语的形式“闪亮透明小圆球,不大不小像豆豆,花草,树叶做摇篮,摇来摇去真自在,太阳出来去无踪。”这是什么?我话音刚落,学生就争先恐后的抢答,看着学生积极的气氛,我又提出这样几个问题:小露珠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又是什么时候消失的?经过几分钟的阅读,他们很快就有了答案,有的说:是在夜幕降临时出现的,在太阳公公出来时消失。有的说:夜深人静,万物都入睡时小露珠出现,在早上七点半消失。通过这样问题情境的创设,大大地激发了学生们探索的欲望。如此同时,我们还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再现课文生活中的真实情景,使学生进入身临其境的问题环境,从而产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快乐体验,增强求知欲和自信心,进而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

二、抓住“文眼”,组织有效学生朗读、体验、感悟

语文学习中的体验与感悟要真切,倡导个性化体验,这一目标的实现只能靠“潜心会文本”。即通过反复地读,走进文本,理解文本,走进作者的心灵,触摸情感的脉搏。读是感悟与体验的前提与基础。不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好,就不能通过语言来认识事物之间、人物之间、人与事之间的关系;要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必须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一遍又一遍地读书消化,一次又一次地分析概括,然后才有独特的、有见地的感悟。例如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中的“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这句话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父亲挖掘时间长,挖掘的艰辛,永不放弃的信念,以及对儿子深深的爱等情感。笔者通过一次又一次的领读、引读、组织学生有感情个别读,把学生的感悟、体验不断推向文本,并且适时地设计了一个补充句子的练习: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在这36个小时里,他顾不上( ),顾不上( ),顾不上( ),甚至连( )都顾不上。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他心里反复念叨着的一句话是( )。这样设计引导学生感悟,既是建立在对文本理解的基础上的,又是对文本的再创造和深加工;既使书本上的语言内化为学生心灵深处的话语,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体验。这样的言语实践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学生语言、思维和精神的同步发展,达到了“训练”和“感悟”比翼齐飞的境界。

三、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学习资源是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教学中教师要合理整合各种教学手段,“因材选媒”,突出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作用,淡化其“装饰”效应,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情景中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切不可喧宾夺主,切不可忽略了学生的自我体验和品位。曾看到一则《赵州桥》的课件,该课件以大量的图片资料展示了赵州桥的地理环境,全貌。却没有用于解决课文重点“抓住重点词句正确理解第二、三自然段的主要意思”以及难点“理解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的内容。运用这种课件教学,由于忽视了教学目标,学生不能深入地把据文章的主旨,头脑中只是一些赵州桥的外观及周围环境的零碎画面。在语文教学中引入多媒体辅助教学,对课堂效率的提高无疑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教师在设计课件时,首先应明确目的,如何才能把问题用多媒体特有的优势表达清楚;其次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语文教育重在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任何语言文字之外的手段都不能成为语文教育的主导性手段。

四、布置有效作业,提升教学效益

第6篇:赵州桥课件范文

新课程方案别注重课堂教学改革,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有效教学),世界各国教育专家都在努力。“有效教学”的基本目标是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学生获得了预期的、应有的进步与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和学生学习的选择性,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探究,不是简单地重复别人的研究,而是要对所记录的典型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反思,然后获得提高。我从以下三方面作了探究:

一、备课阶段的探究――编制“自主学习卡”

1.讲读课文教授前一两天便让学生提前预习,预习的内容包括:本课的生字词、主要内容、人物形象、好词好句鉴赏,还有“我的思考”“我的疑问”等。每课时都有相同内容和要求的“自主学习卡”,要求学生在课前独立完成,以备课堂上同学互查或合作探究。

2.作文训练要求学生提前一星期根据作文题收集素材,包括:例文、相关诗句、俗语、好词好段等。

3.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提前了解相关知识,如:(1)口语交际,要求学生收集成功的或有趣的口语交际案例;(2)社会热点问题研讨会,要求学生提前完成“自主学习卡”,内容包括:近期热点问题(可从电视、报纸、政治历史老师或父母处了解)、所选研讨话题(话题必须有价值,而且确实为人们所关注)、自己的观点或态度(可到阅览室、图书馆或网上查阅,了解别人对这些热点问题的观点、态度,然后筛选、整理,从而确定自己的主张和观点,写成发言提纲)及理由等。

采用“自主学习卡”的方式,首先可以使学生的课前预习更有方向性和可操作性,从而提高预习效率,为课堂的有效教学打好基础。其次,“自主学习卡”的科学编制和合理使用,需要教师在深入文本、掌握学情的情况下,精选问题,巧妙设计教学环节,保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能了解整个教学步骤和环节,师生能处于一个平等的环境中交流。最后,教师必须在课前对学生自主学习卡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批改,这既可对学生的预习工作进行检查督促,又可及时了解学情,便于课堂中的重难点突破,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课堂教学的探究――激发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孔子也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

1.充分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

展示课件,学生可以从生动形象的画面和声音中产生兴趣,更好地理解文本,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讲高尔基的《海燕》和竺可桢的《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等课文时,教师制作相应课件,通过文字、图画、音乐、影视等手段将文中的情景用投影展示给学生,“在苍茫的大海上……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以及《西游记》中唐僧师徒过戈壁时的炎热景象、沙漠里的奇观“海市蜃楼”和“鸣沙” 等现象,激起学生的强烈兴趣,用丰富的表现力与感染力,强化感知,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加深对实境的感受和理解,这对学生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智力的发展都将起到巨大作用。

2.运用“实物”,演示情境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运用“实物”,演示情境,正是认识客观事物的最快捷方法。我在教授《中国石拱桥》这篇课文前,除了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卡”,还让学生根据书上的插图以及文中对赵州桥的说明,自己动手制作赵州桥的模型。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讲解自己模型的特点、在制作时有哪些考虑等,然后让学生读课文,这样就很容易了解赵州桥的特点,如:(1)全桥只有一个大拱,桥洞像一张弓;(2)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3)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以及“初月出云,长虹饮涧”的美学价值。这样既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突破了难点,从而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课堂评价的探究――尊重、机会、形式、方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融”等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作了如下探究:

1.尊重评价权利,让学生敢评。学生可评价同学的学习,还可评价教师的教学,甚至评价教材,发表对教材的不同看法,让学生敢于挑战权威,增强学习的自主、创新意识。

2.提供评价机会,让学生爱评。尽可能地让多位同学评价,还要允许一位同学作多次评价,直至他满意为止,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3.拓展评价形式,让学生乐评。可自评,也可同桌、小组、全班互评等,促进人人主动参与,提高学习效率。

4.启发指导评价方法,让学生会评。首先教师平时对学生的评价要规范,让学生有参考的蓝本;其次点拨评价方法,如:注意语速、语意的连贯性和用词的准确性、生动性,提倡多角度评价等。

鼓励学生进行评价,能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学习,使学生的兴趣、知识、能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总之,在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实践探究中,我在学习、借鉴、反思和改进中逐渐摸索出一些策略,提升语文教学实践经验并把它概括为可操作的语文教学模式,找到适合初中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让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会学习,从而进一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资料:

第7篇:赵州桥课件范文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21―0112―01

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事物或关心活动的心理倾向,是人们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能最有效地启动人的各种感觉器官,增强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而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兴趣爱好各有不同,因此,教师能否从中学生特定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出发,积极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了数学教学的关键。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一、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深奥难懂的高中数学,与其让教师赶着学习、家长逼着学习,不如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让他们爱上数学,从而自觉主动地学习。但是高中数学毕竟有一定的难度,学生本来就有学习上的压力,也有排斥数学的心理,如果教师再板着一张教官的脸,字正腔圆,井井有条,按着课本上的内容,一个公式、一条概念、一个定义地讲下去,学生不但没有学习的兴趣,甚至连听下去的欲望都会失去。所以说,高中数学教师在具体的日常教学中要巧妙运用教学艺术,用幽默风趣、诙谐智慧的语言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促使学生投入到学习中。再加上准备好的有趣内容与多媒体的课件演示,定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让自己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愉快。

例如,在解析几何中讲授“求曲线轨迹方程”时,笛卡尔坐标系起一个桥梁作用,像媒人在为男女牵线一般,它建立起曲线与方程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通过这种生动、有趣、幽默、又比较容易理解的表述,使学生很快掌握求轨迹方程的本质,极大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融入实际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为了拉近学生与数学的关系,让学生觉得数学并不陌生,高中数学教师要在具体的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把数学与我们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并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和生活中一些事物联系起来,使学生觉得数学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从而也让学生明白数学的重要性,进而诱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例如,“二次函数”一章中有道例题,是通过计算赵州桥桥拱的半径,使学生掌握垂径定理及其推理的应用,并了解历史名胜的好机会。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这是赵州桥,建于一千三百多年前的隋代大业年间(公元605~618),整个桥身是圆弧的一段,长50多米,宽9米多。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37米宽的河面上。这样巨型的跨度,在当时是首屈一指。而更显示其先进技术的,还增加了洪水季节桥下的过水面积,四个小孔可以辅助宣泄洪水,减轻了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种设计是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创造了敞肩拱的新式桥型,使拱桥的建造技术达到了一个新水平,是综合运用包括数学在内的多种科学知识的典范。”这样引导,学生不但了解了数学的神奇力量,而且也了解了著名的历史名胜,提高了艺术的鉴赏,并减轻了学生学习的压力,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充满期待。

三、引用一些数学故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8篇:赵州桥课件范文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小学教学应用

一、现代教育技术应遵循的原则

小学教师必须在教学活动的背景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相关的教学设计,否则,教师设计的教学课件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后果。因此,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时,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并进行相关的课件设计。总而言之,只有教师现实教学生活中将现代教育技术灵活地运用,并适当设计教学课件,才能更好地激发小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乐趣,提高小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

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方法,现代教育技术是经过精心挑选和合理组织的学习材料,现代教育技术也是需要精心设计的。现代教育技术是由硬件,软件和教学方法等组成的系统。现代教育技术的软件包含教学方法等,硬件包括多媒体等教学辅助设备,教学方法上要求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改良,继承传统教学方法的优点,加入现代教育技术好的方面,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在小学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

1.为学生学习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

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提供丰富的互动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更多、更好地了解客观事物的规律和内在关系,这对小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非常有利。多媒体的应用使教学模式生动,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创造力。在传统教学中,对于一些模糊、抽象、乏味的知识,传统教学中使用的模型、教学道具具有局限性,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来解释,很难取得好成绩。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多媒体教学,将声、图、动态显示融为一体,画面生动,图像生动,实现了抽象概念的具体化效果,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让学生身临其境进行体验,通过体验,摆脱简单的死记硬背,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得到了不可忽视的提高。传统的教学方法基本上全靠语言来描述,学生需要努力的用大脑中重现客观存在,这是一个非常困难的过程,但是,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直接表达现实世界,例如,宇宙的宏观定义,微观的物质结构,如使用语言描述,来获得正确的概念,对教学来说是非常困难的,但在今天的多媒体时代,可以使用模拟来使内容和结构实现直观化。现代教学手段利用电、光、形、声等现代科技成果来分解或综合教科书中涉及的事物、现象、场景和过程。让教学内容重新出现在学生面前,使教学内容具有直观的效果,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的学习环境,使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更紧密相关。

2.活化教材,使抽象文字直观化

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可以激活教科书,实现抽象文本直观的呈现。传统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模式不能满足当代的教学要求。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教科书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将静态教科书转化为动态的认知活动过程。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动画、课件等,并与传统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共同参与教学过程,突出重点,降低学习难度,形成更加合理的教学结构,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实现从抽象思维到形象思维的过渡,将教科书的内容“激活”。基于这些优点,信息技术融入教学方法非常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达到集中学生注意力的目的,自然地提高课堂效果。例:记叙文是一种客观陈述事物的风格写作手法,要知道,即使文章的语言准确无误,也不可能在每个学生的心中形成完全相同的事物认知。此时,教师需要使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正确的内容。例如,在讲解“赵州桥”的过程中,一些学生报告说他们从未见过石拱桥,这样他们很难形成正确的认知,教师就可以展示赵州桥的照片或者视频资料。再总结石拱桥的特点,这节课的讲解自然就水到渠成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利用可以活化教材,使抽象文字直观化,让学生对知识点有直观的认识,并加深理解,从而在感兴趣的基础上完成知识的消化吸收。

3.弥补传统教学的缺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传统的教学模式仅依靠教师的示范和语言表达,虽然学生能够自由地想象、理解和感知,但有些课堂教学无法达到我们所期望的效果,例如,在教授建国仪式的文本时,如果教师只使用语言告诉孩子们建国仪式的宏伟,因为他们从未经历过这样的场景,他们可能无法感知到这种情绪,多媒体教学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缺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在学生面前直观地展示建国仪式的场景,让他们在那里,感受到开国大典的宏伟,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根据认知学习理论,人类认知不是由外部刺激直接给出,而是由外部刺激与人类内在心理过程的相互作用,因此,我们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给孩子带来外在的兴奋,可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并与他们的心灵产生共鸣。

第9篇:赵州桥课件范文

一、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兴趣,寓教于乐,营造和谐、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够将学生的兴趣调控好,就等于抓住了课堂教学的成功点。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粉笔、黑板加上教师空洞的语言,使课文中诗情画意的内容很难表达,从而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听着无味,学习也没有兴趣,课堂效率很难提高。多媒体教学以一种全方位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了一个美好的世界。教师课前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把课题、知识点、练习及习题的答案,部分教学设计,背景资料、家庭作业等等制作成一张张幻灯片,上课时根据需要放映。这样,在多种感官的刺激下,给学生一个更好的学习空间,不仅节省了大量的板书时间,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优美的音乐和多姿多彩的图片的带领下,学生被深深地吸引在课堂上,他们无暇开小差,说闲话,精力高度集中,教学效率在无形中提高。

二、运用多媒体扩大课堂容量,帮助学生获取更多信息,开阔视野

教材是教学的凭借,其作用是让学生接触更广阔的天地,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开阔学生的视野。多媒体的运用,将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有机结合在一起,为阅读教学提供详实的背景资料,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土地的誓言》这篇抒情散文,充溢着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本课的教学重点就在于领悟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但学生由于年龄所限,根本没有家国之痛、民族之恨这些经历和体验,但他们有着朴素的感情和丰富敏感的心灵,因此,教师在教学之前设法唤起学生的内心情感是非常必要的。于是,调研时笔者建议导课采用多媒体视频手段播放“九一八”前后我国美丽富饶的东北大地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下惨遭破坏,东北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悲惨生活等画面,以形象的画面最直接、最强烈地撞击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接下来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都读得非常投入,在这堂课的结尾,笔者又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松花江上》,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作者炽热的爱国热情及为收复国土战斗到底的决心。整堂课下来,学生学得投入,教师教得轻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不仅掌握了课文内容,而且了解了许多历史知识,视野开阔了,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大大提高了。

三、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更好地突破阅读教学中的难点

在阅读教学中,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生活经验不足,有些重、难点往往不易突破,从而造成学生在阅读上存在障碍,这时如果恰当地使用多媒体,往往能化难为易,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学习《中国石拱桥》这篇说明文时,讲到赵州桥的结构特点时,学生对“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和“大拱有二十八道拱圈组成,每道拱圈都能独自支撑桥身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两句话很难理解,结合多媒体课件中的特写镜头,学生能够近距离看到赵州桥大拱及整个桥的结构,从而对这两句话有了更好地理解,同时对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也有了更深刻地认识。

四、运用多媒体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因素,激活审美心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学生学好语文,培养对语文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才能更好地进行美的渗透,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中学语文教材的知识内容极为丰富,其内容和形式都蕴藏着丰厚的审美因素,而且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又是伴随着审美活动进行的。这些都为学生的审美活动提供了客观条件。传统的教学就是教师凭一本教材、一本教学参考书、一支粉笔、一张嘴完成,由于其课堂容量小,一节课下来,学生所得并不多,还容易产生厌倦情绪。

现在,多媒体的使用,从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多媒体手段的最大特点是可以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生动,图、文、声并茂,且交互呈现,信息量大,形象生动,色彩逼真,可以对人的视觉、听觉甚至心理触觉产生全方位的刺激,这很适合学生的接受特点,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情文并茂,文质兼美,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使学生沉浸在美好的意境之中,情感处于最佳状态,再通过教师充满感情的语言的启迪导引,学生就会展开丰富的联想,脑海中就会再现自然和生活的美景,欣赏到教材中美的因素,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得到道德的感化、美的享受和情感的滋润,进而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