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运输实训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物流管理;第三方物流;实践课程;教学模式
第三方物流随着物流业的发展而发展,是物流专业化的重要形式。物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出现第三方物流,而且第三方物流的占有率与物流产业的水平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第三方物流知识因此也成为各类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必修内容,特别是针对实践类的课程更是如此。开设这类实践课程的目的在于充分了解第三方物流的原理、操作,使学生掌握现代第三方物流管理的理论、发展趋势以及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实务操作能力。为此,实践教学设计水平的提高必须做到与时俱进。现结合我校的第三方物流实训平台对该类课程进行规划设计。
本文以北京络捷斯特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第三方物流系统作为设计背景,模拟第三方物流公司在物流运作全过程中的所有步骤。以期学生通过实践充分了解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的业务需求和特点及其核心运作和管理的目标——三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及其资源的调配与整合。
1.实训内容简介
模拟从物流信息系统初始化到整个物流业务活动结束的过程中,企业信息系统操作人员所进行的操作。主要包括下列几类岗位和系统模块,总计安排116 课时。
基础信息管理——系统管理员需进行系统初始化工作,在系统中输入企业的基础资料,包括站点、人员、车辆、库房、设备等信息。
客户管理商务人员——物流企业的商务部门主要负责项目客户的开发、谈判、签约和信息维护,要实现信息化,需在系统中维护客户合同信息、货品信息、计费标准应等。
供应商管理——分供方管理人员在系统中录入并维护分供方的信息;比如,车辆人员等
订单管理——客服人员在第三方物流系统中将订单管理作为一个单独模块。主要负责运营过程中与客户的沟通,接受客户指令转化为作业计划单,接受客户查询,处理突发事件等。
仓储作业管理——仓储管理员在系统中为每单作业计划(包括出库、入库、移库、盘点等)指定储位、作业设备和人力,以便指令人力进行准确操作,并在操作完成后向系统反馈实际操作结果。
运输管理和配送管理——运输和配送人员针对每笔运单指令,合理安排路由和运力,以求高效的完成运输和配送作业。同时信息管理员则应对运单进行签收、查询等,有时还需接受客户的查询。
商务结算——财务人员要审核服务合同中的价格条款,确认客户的计费标准,在运营中则需定期生成应收应付,统计作业量等。
综合实训——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实训练习。在实训基地中将实训岗位设为:客服(订单录入)、理货员、搬运工、保管员、分拣员、补货员、包装员、加工员、调度员、驾驶员等。
2.实训目标
该实训设计主要以国内外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的JIT配送模式为核心模型,突出3PL企业面向其大型公司在采购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等领域的服务模式。按照国际标准定义业务规范和操作流程,可以通过角色的定制分配,模拟商务管理、仓储管理、配送管理、运输管理、统计报表、商务结算、全球客户服务等核心业务环节的执行过程,让学生进行充分练习从客户需求、商务解析、货物入库、在库、出库、配送作业操作、车辆调度处理等流程的实际演练,理解物流各个环节的操作原理和逻辑关系。通过每个业务环节的过程演示,以加深用户对物流管理流程、系统设计思想和企业业务模式的理解。通过第三方物流的实训练习,学生可以理解第三方物流公司的操作流程,熟练掌握第三方物流公司的业务操作方法。通过实训演练,使第三方物流企业员工和物流专业学生能够了解企业的各种资源和整个运输、仓储过程,实现对企业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全面集成和统一管理。
3.实训系统功能
第三方物流系统是根据第三方物流企业实际的业务需求和特点,围绕三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运作的,其资源的调配与整合是该系统的核心运作和管理目标。通过第三方物流软件信息系统的应用,将物流网络与资源进行高效整合,实现信息流的高速与准确传递,保证企业快速反应与处理能力,利用资金流的管理与控制,提供系统内在推动力并提供经营分析和考核数据,通过分析与监控工具结合管理方法为物流体系资源配备提出依据并保证体系良性运作。第三方物流系统主要功能包括基础信息管理、订单管理、仓储管理、运输管理、商务结算管理、统计分析管理、客户网上服务管理。综合实现并能够满足整个第三方物流各个执行环节的业务运作和管理决策的需要,各系统能独立使用,又能集成使用。
第三方物流系统的各个子模块:
4.第三方物流实训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总体思路:本课程应包括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物流服务项目,包括订单处理、出入库作业、仓储管理、运输配送作业。让学生掌握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一般经营方式和服务内容。从订单的接收开始,以实物流程为主线,兼顾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处理,使系统使用者明晰的理清整个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流程。
5.实训技能岗位设置
6.课时和内容安排
总课时为116课时,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单个业务的模拟;第二阶段,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整个第三方物流企业业务流程的实训。
第一阶段:学生以个人为单位,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各个业务模块进行模拟。了解系统的功能、构成及其之间的关系,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第二阶段:将实训学生分组,并分配不同角色模拟第三方物流公司的业务运作,如在实训基地中,实训岗位可设为:系统管理员、客服(订单录入)、理货员、搬运工、保管员、分拣员、补货员、包装员、加工员、运输配送调度员、驾驶员。
课时安排一览表:
7.考核、评价
根据第三方物流公司的管理要求。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及结果进行评价。1、项目规划过程。2、实施过程; 3、是否具有很强的工作责任心和敬业精神, 对工作认真踏实, 一丝不苟; 采取的方法:自评、互评、教师评相结合的方法。并选出完成任务最佳者, 并对能提出最佳方案者给予加分表扬。
8.实训总结
必要的实训总结,有利于改正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同时也利于发现教学弊端,提升教学能力和理论水平。主要应包括实训题目、实训过程描述、问题描述、解决方法描述等必要内容。
【参考文献】
[1]管红波.基于实践的物流实训课程设计[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11).
[2]刘晓晶,吴海燕.案例教学法与创新人才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3).
[3]丁红英.浅谈“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高职实训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8(11).
1.企业对物流专业学生的能力要求。
通过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分析发现,重庆地区物流企业最需要物流专业学生具备的是很强的个人综合素质,需求高达29.62%;其他方面:18.52%的企业要求学生具有信息系统处理能力,14.82%的企业要求学生有物流营销能力,14.82%的企业要求学生有运输、仓储、配送的管理能力,14.82%的企业要求学生有运输、仓储、配送的基本操作能力,只有3.7%的企业要求有英语运用能力。总的来说,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学生更应该根据企业的需求提高自我综合素质,这是以忠诚度和敬业精神的职业综合素质为基础的。
2.企业对专业资格证书的要求。
调查中得知,企业希望物流专业学生能够取得相关证书。其中33%的企业要求考取物流员资格证书,22%的企业要求考取中级物流师,14%的企业要求考取助理物流师证书,13%的企业要求考取高级物流师。另外,各企业对员工的其他相关证书也有所要求,且高达18%。所以为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物流专业学生有必要考取包括叉车证、仓库保管员在内的相关专业资格证书。
3.企业对学校的教学建议。
①人才培养方面:能根据物流企业实际需求和要求进行定向培养,重点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吃苦耐劳精神。②学生顶岗实习期间: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与工作的区别;要提供实习生的简历、体检情况、思想品德情况等;需要学生学会尊重领导,听从指挥。③合作与交流的建议:要加强沟通,社会实践要系统化;勇于面对,加强与企业要求的对接;要提高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
二、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
1.学生专业兴趣的引导———认知实习。
认知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参观使学生对物流企业有一个感性认识,使学生有针对性的了解物流综合管理、仓储管理、运输调度、配送管理、物流信息等重庆物流企业需求的岗位。学生通过亲临现场来感触工作环境,加深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使学生对专业学习充满信心。认知实习若要达到好的效果,则需要指导教师作好事前功夫。在参观前,指导老师需提前了解企业,与相关负责人明确参观的时间和路线,设计好参观时要求学生解答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企业。在参观后,教师一定要组织学生一起针对问题展开讨论分析和归纳总结。总结是提升认知实习质量的关键,若没有准确把控,将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2.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培养———社会实践。
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好坏由很多因素综合“集成”,包括人际交往、处世耐力、组织能力、团队合作与协调能力、工作责任感等。这些技能在学校中往往学不到,或学到的东西与社会大环境脱节。在前期调研中,我们也发现:重庆的物流企业排在第一位需求的,并非专业能力很强的学生而是个人综合素质过硬的学生。为此,应加强实践教学的体系设置,要求物流专业学生利用假期或空隙时间多参与“社会实践”,可帮助学生提升个人综合素质,更好就业。为达到“社会实践”育人的目的,系部可为学生拟出“社会实践”方向,即社会调查、社会服务与生产劳动“、三下乡”、科技发明、挂职锻炼等,做好前期宣传和相关培训(实践安全知识、应急医疗救助、社会实践的选题、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等),引导学生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主动联系相关单位,完成“社会实践”目标。
3.学生专业技能的强化———校内实训。
要加强物流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但在校外实践基地不够、师资又不充足的情况下,可通过建校内实训室的方法来强化学生实训,提升专业技能。为满足物流企业对物流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可在课程中融入相关内容,通过仿真、实际操作训练,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实训前,指导教师应当提前一周将实训项目通知学生,并布置预习任务;实训时,指导教师要讲解实训的目的、要求、内容、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并进行相关的操作演示;实训中,指导教师要做好指导工作,检查学生操作情况,引导学生采取正确的实训方法,帮助学生分析出现的各种现象。
4.基于校企对接的设想。
考虑物流管理专业核心业务处理的特殊性,解决重庆市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问题的途径为:①通过为企业开展技术咨询服务、员工培训等互利互惠机制建设,进一步密切校企合作关系;②校企合作共同组建物流远程监控系统,通过网络和计算机管理软件,实时监控、采集物流运输信息;通过实时跟踪和信息分析,实现物流运输组织、运输业务筹划等企业物流运输业务的生产性实训。③在仓储配送业务实训室建设中,依托大型物流公司,按照企业仓储配送业务实际需要,共建“仓储配送实训室”、采用“业务托管式”为学生开展生产性实训创造条件。仓储配送实训室的日常业务全部是企业的生产性任务,实训指导教师全部是企业人员,学生实训期间在师傅带领下完成生产性实训作业,达到岗位综合实训目的。
三、结语
关键词:物流管理专业;“双创”实训教学;教学研究与探讨
引言:
随着当代社会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阿里巴巴、淘宝、得物等App的产生,使得人们更倾向于网上购物,由此对产品的下单到传递到顾客的手中,其中涉及的商品订单整理[1],出单、售后等一系列有关产品物流管理方面的内容,使得社会企业等对物流运输管理方面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所以为了迎合当代社会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加之物流管理专业相比理论型人才更偏向于选择实用型人才,所以高职教学中应该重视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训教学。所以本文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双创”背景要求下的实训教学进行以下几个方面探讨研究。
一、重视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训教学
由于物流管理专业偏向于实用性,所以对学生不仅要求具备丰富的物流管理理论知识,更加注重学生是否能够在实际中对知识进行熟练的操作运用,是一门真正要求理论联系实际的学科。可以看到的是我国物流管理是近些年才兴起发展的,所以在相关领域的经验不足,产生了许多的问题,例如商品交易后存在商家不发货,漏发误发等现象[2],在运输签收过程中出现运输效率低,签收失误等一系列影响收获的现象。基于此,高职院校作为国家和社会人才培养储备的主要来源,就要对社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主动的探究解决,对于以上关于物流管理方面的问题,就需要高职教师再次重视以及去进一步对实训教学进行研究探索,提出相对完善的解决措施,提出合适的物流管理经验,以供社会当下庞大的互联网购物者和物流管理者参考借鉴,来更好地维护稳定社会秩序。所以教师可以在学生的实训能力教学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重视实训教学模式,调动学生以及教师自身的积极科研探索精神,以更好地实现教学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二、当下物流管理专业“双创”实训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物流管理设备利用率低
基于物流管专业学科的需求,大多高职院校会采入相关的物流管理所需的设备,或者建立一个专门的管理实训中心。但是实际中教师对物流管理设备的利用程度不够高,没有真正发挥实训中心的设备使用效果[3],使得学生的操作能力不构,大多只停留在理论知识上。其次对于物流管理设备的维护上也缺乏专业的定期检查维修人员,使得设备的循环利用得不到可实际操作,因此每次都出现资金的投入,但是达不到资金价值的体现,这既不利于学生实际专业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学校更长远的教育教学发展。
(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对于“双创”没有方向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缺乏实际的物流管理方向的创业实战,对于创业没有灵感和概念。学校物流管理教学缺乏对学生的理论联系实践,让学生的知识停留于课堂,在面对“双创”时一头雾水,不知道从何做起[4],例如大多学校没有配置与创业相关的教学软件,学生没有创业实训模拟机会,不能参与企业创业实战,为了让学生对“双创”有想法有“感觉”,高校和教师应当采取措施,让学生参与实际的创业体验项目来增加学习创业领域的经验知识,提高学生的“双创”精神。
(三)制定科学系统的实训成绩考核标准
制定严格的课程考准标准一方面可以规范教学方式检验教学成果,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对本科目的重视程度。基于当下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中不构重视成绩考核标准的制定,成绩考核教育简单好应付,导致大多数的学生专业知识水平远不够标准,使得“双创”实训教学的成绩不真实,有悖教学的严谨治学的初衷。甚至有些院校出现实训教学的要求松泛,虽然制定了合理的考核标准但是未做到真正落实的现象。基于此,针对上诉种种现象本了以下措施的总结。
三、“双创”实训教学的措施总结
(一)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合理设计实训课学习计划
高职教师在开展物流管理专业“双创”实训教学时,为了更好的吸引学生参与到实训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训课更多地了解物流专业创业方面的内容,以达到好的实训课教学效果,就要求教师做好相关的教学计划,将实训教学落到实处,让学生对创业的过程中面对的事项有所把握。所以本以下几点建议:第一:教师要进行实训教学经验整理借鉴[5],同时针对实训中面对的创业问题进行针对性教学。例如由于物流管理专业的实际应用型较强,在面对不同针对性内容的实训课教学,教师要学会借鉴同行优秀的教学经验,提前对实训课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做解决措施的了解,然后根据实训课教学有关创业中面临的问题,针对性的开展情景教学模式,把学生置于那种创业困境难题之下,让学生思考解决方案。第二:做了情景教学之后,还要设计出物流管理相关的教学项目,即设定学生不同的物流管理人员职位,将学生组合形成一个物流公司。如商家、派单员、商品货物运输员、商品入库出库统计员等真实的企业职位,把学生置于真实的创业实训场景中,让学生在自己的岗位进行思考该如何进行业务活动,从中获取创业的灵感和方向,通过了解体验,刺激学生的创业思维,让学生对创业有所悟,有所“心”动。最后教师要提前预估好要用到的素材设备,旨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亲历亲为体会创业劳动,让学生对于创业的艰辛有心理上的了解准备。例如物流管理专业实训学习过程中,可以事先做好对于学生的分组,形成假想的企业的人员工作规划。如在进行物流管理方面,针对实训所需要的设备如商品信息码、模拟仓库、打包纸箱、胶带等各种模拟现实中物流管理方面所用的设备,做到确保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进行物流管理实训活动的操作,培养学生拥有艰苦创业的意志,同时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教师要做到精准的预算。
(二)注重和企业公司合作,让学生参与船业项目体验
当下政府社会学校都非常鼓励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尤其是大学生创业方面予以更大的期待支持。但是现实情况是,这种鼓励只停留在口头上,没有具体的措施引导支持大学生创业,大学生对于创业根本一无所知[6]。所以在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进行“双创”实训的开展上,学校可以与社会上一些企业开展创业方面的合作项目,例如对物流管理要具备的理论知识在企业中进行实践。通过结合企业的基本职业要求,来制定出实训计划,通过参与公司的创业实战,来扎实学生职业技能,让学生满足社会对相关部门对人才的需求,为学生对于创业有实际的体验感悟,同时校方可以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在学生实训过程中,企业可以就某职位操作流程、规范,本公司企业文化、业绩考核标准对学生进行讲解宣传,在此过程中可以提前为公司培养拔尖的人才,减少人才紧缺以及从人才市场招聘后还要经过培训难以及时运用的困境,也益于学生毕业即就业。在此过程中学生真正的从理论到实践,从学校到社会,更加有益于将理论知识趁热打铁的应用到实际,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让学生拥有创业实战经验的积累,有益于学生大学期间就在创业上有经验上的借鉴,形成相较于清晰的创业计划和方向规划,激发大学生创业的热情。
(三)制定并落实实训考核标准
为了更好地检验学生创业项目实训的成果,可以制定以下考核计划。一、实训大都分小组进行,可以分别对不同小组以及个人的实训报告进行考评,小组分可占30%个人报告占70%,然后综合得出实训报告得分。报告的内容要注重在实训过程的经验教训所得,以及自身感受、对该行业的了解等方面上。二、对平时的课堂实训教学的表现进行评价,可以通过课堂积极性,课堂回答率,到课率等进行评价。三、课程结课时可以对每个小组进行知识内容,实训经验进行答辩考察,对小组和组内优异成员进行合理评估。以上方案可任选两个结合,按照总体的方案一三各占70%,二占30%,评出最终成绩。
四、结束语
综上文仅仅为笔者针对物流管理“双创”实训教学所做的研究探索以及提出的相关经验总结。根据当下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不完善的分析,并总结出应当发挥老师和学校的作用,制定落实实训考核标准,结合社会相关企业的能力,为学生提供好的实训教学环境,让学生提前了解创业的相关内容,拥有经验教训,致力于培养学生成为实际可应用型的人才。C(作者单位: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何道新.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关于“双创”实训教学的研究与探讨[J].青年与社会,2019,No.730(03):133-133.
[2]任娟娟.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双创”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陕西教育(高教),2020(06):65+69.
[3]王秀荣,刘照军.协同构建基于双创能力培养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J].物流科技,2018,041(004):134-136.
[4]陆莉玲.关于双创能力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J].商业故事,2018(09):106-106.
[5]胡玉洲.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改革与实践研究[J].物流科技,2020,043(006):171-174.
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各方面条件还不成熟。目前,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在各高等职业学校开设得比较少,而且在课程设置和课程建设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教育教学形式仍然延续普通高等教育模式,高职特色不突出:有些院校过分强调管理理论缺乏实际能力培养,而有些院校强调简单服务技能,忽略对学生管理能力以及理论素质的培养、脱离社会和行业实际需求;教育教学理论的研究尚不系统,尚未形成成熟的培养模式和经验。传统的知识传授型课程教学模式,一般是以知识为目标,以教师讲授为主,由概念引入,以逻辑推理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课上没有学生的能力训练。
《车站作业计划与统计》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在培养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基本理论:
这里面的微观设计是指课程实施的最小组成部分―单元教学。这里所说的教学单元是在时间上紧密联系的一次课,不是内容上的一个单元,就像电视连续剧中的一集。一般来说,一个单元大致就是1-4学时,任何课程的实施过程,都在客观上被分成这样的单元进行。
课程的单元教学是任何课程教学基础环节,设计要点具体如下:
(一)把时间上连在一起的课划分成一个“教学”单元。这里不是按照内容划分单元。
(二)每个单元的结构必须完整
怎样引入、开头,怎样展开、哪里是、怎样结尾,怎样留下伏笔等。每次课大体上相当于电视连续剧中的一集。电视连续剧每一集都有开头、展开、、解决了一个问题,但最后一定又出现一个新问题。于是设置一个悬念,让大家特别想看下一集。我们也应当学习连续剧的这种写作手法,使学生喜欢我们的课程,上了这一堂,还想学下一堂。
(三)确定每单元的教学目标
课程一般有三种类型的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当前需要首先突出的是能力目标。能力目标是根据工作岗位需求确定,不是根据课本内容确定。
(四)教师进行实践教学的准备
针对每单元课程,设计尽可能多的能力训练任务。强化课程的实践环节,在课内外对能力进行反复训练。用各种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实践,提高学生的感受能力和操作能力。
(五)设计一体化的“能力实训过程”和“系统知识的操作过程”,确定演示、实训、实习的内容。整个实训过程要以学生为主体,以专业活动、职业工作过程为导向。
二、具体设计
(一)传统方式
该课程的传统讲法如下:
提问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引入今天新概念:车站技术作业图表。
车站技术作业图表的作用。
车站技术作业图表的内容。
车站技术作业图表的填记方法。
给学生举例子。
给学生展示技术作业表实物。
布置作业。
(二)课程设计分析
课程的这种讲法,正是传统的知识传授型课程教学模式。以知识(技术作业表的填记方法)为目标。以教师讲授为主,由概念引入,以逻辑推理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课上没有学生的能力训练。这里所说的 “练”不是概念提问,不是知识巩固,也不是做习题,而是训练运用知识做事(学了之后能做什么)的能力。
(三)按照课题确定的思路重新进行课程设计
能力目标:能根据车站实际正确的填记《车站技术作业图表》及合理的安排调车机车的运用
课程的引入:从直观的棋盘站《车站技术作业图表》的实物开始,以知识的实际应用为中心,提出填记车站技术作业图表的任务。
完成本次课程任务:
查阅课本和《工学任务》、分组设计、结果讨论。课程的实质性内容从技术作业图表的实物引入。为了指挥车站的日常生产,必须编制车站技术作业图表,然后自然而然的引出怎么编,由学生自己总结出系统的知识(编制方法、符号表示等)。系统知识的引出,归纳上升(内容、编制原则、符号表示、方法)、总结熟记。尽可能由学生自己总结,也可以师生完成或由教师自己完成。提出新任务,进行设计讨论。对细节技巧进行归纳总结。
关键词:交通运输专业;企业实习体系;卓越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9-0163-03
一、引言
同济大学在卓越人才培养规划中强调以卓越人才培养为主线,强化实践教育的传统特色,构建以“三大联盟与三线联动”为核心,课程教学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的开放式、立体化的卓越人才培养体系,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
交通运输专业以培养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管理与技术人才作为基本目标,该专业实践性强。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快速发展以及运输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对交通运输人才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作为未来轨道交通运输企业的经营者,学生们必须提前掌握本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自觉形成最佳的知识和能力结构。通过组织学生到铁路运输企业实习,让企业直接对未来所需人才进行引导,将使本专业培养出来的运输管理人才更容易达到“卓越计划”的培养目标,能够“适销对路”。
交通运输专业课程体系包含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两个部分,二者相辅相成。理论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掌握较为全面的必备知识,实践环节则是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够锻炼学生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更是学生在正式走上工作岗位前最好的“模拟练习”。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本专业的相关理论知识,并培养和锻炼出较好的实践动手能力,达到了“卓越工程师”对交通运输专业的要求。
二、交通运输专业传统企业实习存在问题
交通运输专业在实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之前,本专业的生产实习时间只有两周,一周在上海铁路局调度所,另一周在学校的实验室进行接发列车实训。传统的交通运输专业生产实习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制约着实习效果和学生实践水平的提高。
1.在企业实习时间短,对企业生产实践了解少。在实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之前,企业实习仅占用两周的时间,且其中一周在学校的实验室进行接发列车实训,这样的安排显然不能使学生对企业生产实践有全面、细致而深入的了解,不能满足“卓越工程师”对交通运输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
2.轨道交通行业发展快速,理论教学与实践需求脱节。近年来年我国轨道交通运输行业发展迅速,大批新技术运用于轨道交通运输的规划与管理。通过企业实习能让学生了解与学习新技术的运用,满足企业对未来人才的需求。
3.校企联合培养不足。改革前交通运输专业企业实习学生只去上海铁路局调度所一个部门实习,实习面窄,实习岗位过少,上海铁路局的其他部门未能有效地参与人才培养过程。需结合交通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过校企实践基地的建设,以此为依托进行交通运输专业企业实习的教学改革与创新。
三、交通运输专业生产实习体系的构建
(一)交通运输专业实践基地的建设
卓越实习要以运输生产环境作为支撑,实习基地的建设是必要前提,是开展实习工作的保证。上海铁路局是教育部确立的第一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与同济大学共建。由上海铁路局和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学院的专家组成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指导委员会,审核中心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和工作计划,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下设工作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开展。交通运输工程学院运输管理工程系以此为依托,结合专业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设计了车站-列车-运行调度的三层次的实习体系,选取了铁路编组站、高铁客运站、高铁客运段、调度所四个单位作为校企实习开展的对象。系领导亲自主持召开座谈会,与上海铁路局人事处共同确定了南翔编组站、虹桥高铁站、上海客运段、上海铁路局调度所作为实习基地。上海铁路局在每个实习单位都指派了实习组织领导、兼职教师、后勤保障人员。同时,结合交通运输专业学科的发展方向,进一步拓展了交通运输专业的实习基地,与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了同济大学人才培养与产学研合作协议书。
(二)交通运输专业生产实习体系构成
根据本专业教学工作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以及实习面广、点多的特点,围绕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突出技术问题,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出发,对企业专业实习教学体系进行拓展。结合交通运输专业实习的特点及主要专业技术问题,设计了车站―列车―运行调度的三层次的实习体系,突出了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专业共性问题,并安排了学生进行高铁随车调查、行车调度指挥现代化的研究分析,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通运输专业本科生“卓越”实习是一个有机体系,其中包括:
1.校内实训部分。校内实训包括列车接发实训、Railsys实训等综合型实训,学生通过计算机模拟系统完成电话闭塞法、半自动闭塞法、自动站间闭塞法的实操学习,并学习利用Railsys运行图软件编制及管理运行图。校内实训为后续开展企业实习做好过渡准备。
2.企业实习部分。企业实习内容包括两大板块:铁路运输企业实习和地铁运营企业实习,前者是主体,在总计六周的实习时间中占4~5周。
(1)铁路部分:对于铁路运输管理工程人才,需要对车流汇集、列车生成、按图行车的整个行车组织过程有清晰了解,通过生产实习可以把交通运输专业所学专业课程知识系统集成,因此在铁路运输企业实习中设置了多个实习项目。
①铁路编组站实习,实习地点为上海铁路局南翔编组站。学生主要了解编组站运输组织机构设置和运输岗位职责,熟悉《铁路技术管理规程》中关于编组站技术作业的有关规定,学生在跟班实习中需要系统了解编组站到、解、编、发各个生产环节的作业内容和流程等。
②铁路调度所实习,实习地点为上海铁路局调度所。学生主要了解上海铁路局管辖范围、上海铁路局调度所生产组织系统及各调度工种的主要作业内容;对行调、货调、机调等调度员岗位跟班实习,了解调度员应具备的基本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所实习岗位的计划内容、编制办法。
③铁路货运中心实习,实习地点为上海铁路货运中心北郊站和杨浦站。学生主要了解货运调度室内车站调度员和货运调度员的岗位职责,铁路货运改革后综合服务窗口办理货运作业的流程,以及货运员的岗位职责。
④高铁列车乘务实习,实习地点为高铁列车。实习以跟车、跟班实习的形式开展,学生重点了解高铁动车内主要设备设施、高铁列车动车组营业规章、乘务员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高铁列车安全管理和应急处置内容,完成高铁列车服务满意度问卷调查。
⑤高铁车站客运服务实习,实习地点为上海铁路虹桥站。实习以参观结合形式开展,学生主要了解上海虹桥高铁站服务设施布局、客流到达及出发特点、站内中转、铁路与其他交通方式换乘过程中的流线组织,掌握高铁客运站客运组织内容、岗位设置及岗位责任。
(2)地铁部分。地铁运营企业实习则主要依托上海地铁调度所OCC以参观、模拟、实训形式开展,学生将系统了解地铁生产组织系统架构、各调度工种的主要作业内容,重点关注地铁运营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方法、预案要点及地铁施工作业管理规定及流程。
(三)实习保障体系
交通运输专业本科生“卓越”实习的顺利开展离不开相关的保障体系。每次企业实习前学院教务主管领导都亲自做实习动员,院办领导安排好后勤工作,系领导部署实习计划并安排带班教师,带班教师都能够做到认真负责、按时参加。上海铁路局和上海地铁运营公司均成立了专门的实习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全程指导实习工作,各一线实习单位均成立了工作小组具体与实习带队老师对接,双方畅通联络、紧密协作。应该说整个实习的组织和后勤保障工作都是非常出色的。
“安全第一”是运输实习的首要原则,每个实习单位在同学到来的第一天都组织了安全教育培训,不仅有规章学习还要进行安全防护能力训练、这为确保现场实习安全、有序提供了重要保障。
运输管理工程系为了保障实习有序,精细编制了教师值班表,确保每日都有教师在现场。学院安排了接送车辆,保障每日在铁路现场交接班后规定窗口时间准确到达,以减小对铁路现场工作的影响。铁路局则安排了站内短驳车辆,安全快速地将学生送达站内各实习岗位。至今,交通运输专业已有3届同学按照卓越工程师计划参加了企业实习,实习全程未发生一例安全事件,同学经过现场观摩、实践、听讲较好地完成实纲任务并全部通过实习答辩,实习内容逐年拓展、深化,实习组织工作获得了参与师生的一致好评。
四、交通运输专业生产实习的特色和实施效果
运输管理工程系将交通运输专业本科生“卓越”实习建设作为一个整体的系统工程来抓,带动了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完善、教学方法手段改革创新及其教学条件的改善等多方面的建设,为交通运输专业的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已经取得了可喜的实施效果。
1.设计了车站―列车―运行调度的三层次的实习体系。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围绕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特出技术问题,设计了车站―列车―运行调度的三层次的实习体系,突出了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专业共性问题,并安排了学生进行高铁随车调查、行车调度指挥现代化的研究分析,让学生通过现场实习、调研,分析总结相关实际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企业生产实习内容组织创新,实习对毕业设计选题支撑效果凸显。交通运输专业本科生“卓越”实习有鲜明的专业特色,实习内容紧密围绕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置,多个铁路实习项目关联紧密。首先,实习让学生系统地观摩了铁路运输设备的全貌,特别是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高速列车装备和集各类先进控制系统于一体的调度指挥中心让同学增强了专业自豪感。第二,先编组站和货运站,后调度所的实习安排使学生对铁路既有线车流汇集、列车生成、到按图行车的整个行车组织过程有了清晰了解,有利于学生把所学专业课程知识串连起来,为来年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奠定了基础。第三,高铁列车乘务实习和高铁车站实习安排紧凑让学生系统了解高铁客运“站、车”服务之间的接口关系,对旅客出行全程服务质量的影响要素有了亲身体会。第四,铁路调度所与地铁调度所OCC实习紧凑安排让学生更加清晰地对比了铁路和地铁行车环境、调度信息系统和调度职责的差异,也让学生对未来的论文选题乃至毕业择业有了感性和理性支撑。
3.形成了双导师工程教育师资队伍,创建高校和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建立了专业实习组织管理体系,实行校内专业指导教师和实习基地兼职指导教师双轨制,聘任了一批企业兼职导师,与校内导师共同精心设计了企业专业实习教学大纲与教学指导书,共同指导学生的专业实习。铁路局兼职导师结合实习进度组织了多次分专题讲席,学生获得了书本上无法学到的新知识、新信息、新技能。
4.加强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推动本专业就业率的提升。交通运输专业改革后的企业实习,为学生巩固所学专业知识、系统了解铁路运输专业现场工作提供了非常好的机会,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择业观,提升了交通运输专业学生毕业后去铁路局和地铁公司就业的人数。
5.同济大学交通运输专业认可度得到显著提升。同济大学交通运输专业以工程实践为驱动的企业实习计划得到了上海铁路局企业高管和同行业专家的支持,同济大学的卓越人才培养理念得到业界的广泛认可。学生在参与实习的过程中,积极提出问题与建议,逐步打开思维、活学活用专业理论,用人单位上海铁路局对实习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进行了肯定。
五、结语
交通运输专业的企业实习,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要求进行不断调整和优化,在理论教学上调整相关课程的设置,使各个课程间更加协调,也为实践环节打下良好基础。实践环节不断增加企业实习的单位和内容,力求符合交通运输专业本行业生产工作的实际,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有重要的积极作用。经过多年的努力,交通运输专业学生的“卓越工程师”企业实习工作扎实开展,继往开来,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企业实习工作还将谋求更大的创新,为交通运输卓越人才的培养和行业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关键词:工作过程;集装箱运输实务;课程改革;实践
作者简介:方照琪(1971-),男,浙江舟山人,浙江师范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交通运输管理、职业教育研究;楼世洲(1957-)男,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区域教育发展、国家就业政策、职业教育理论。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浙江省教育厅省级精品课程《集装箱运输实务》、2010年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顶层设计的高职经管类专业毕业综合实践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编号:ZC2010128);中国职教学会2010-2011年度科研规划项目“工学结合条件下高职院校专兼结合双师型创新教学团队的构建”(编号:572422)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29-0018-02
一、课程建设背景
《集装箱运输实务》是交通运输部颁发的“国际航运管理人员资格证书”(面向从业人员)四门必修课之一,也是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省特色建设专业国际航运业务管理专业及集装箱运输管理的核心专业课程。根据省特色专业建设的要求,课程组开展了基于岗位能力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根据岗位任职要求,将工作任务分解为知识、能力、素质的具体要求,同时参照职业标准进行课程模块设计,校企合作制定课程考核标准,以此为基础组织课程教学资源,进行实训条件与教学团队建设,并组织实施,校企合作完成对学生的评价。
二、基于工作过程构建教学内容
(一)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
国际航运业务管理专业在调研国内外航运市场的前提下,完成了《专业调研报告》和《专业分析报告》,确定了专业培养的就业面向:在航运企业从事生产管理、统计分析、安全管理、船舶营运组织、信息管理、企业管理等实际工作中应具备的基本职业能力;在国际货代、船舶等企业从事跟单、单证制作、运输操作、运输组织、业务等实际工作中应具备的基本职业能力;在港口企业从事船舶理货、船舶生产调度等实际工作中应具备的基本职业能力。
针对上述岗位,课程组会同企业、行业专家进行了岗位职业能力分析,确定了《集装箱运输实务》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掌握符合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相应岗位工作过程所必需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并达到以下目标:
1.能力目标:初步具备使用集装箱运输的意识和集装箱相关行业的职业情感;能描述与集装箱运输相关的设备、工具与设施;能处理集装箱运输进出口业务工作的业务操作;会制作集装箱运输进出口业务的主要相关单证;能设计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业务线路,并依据业务工作流程逐步完成相应的单证和业务处理等工作任务。
2.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和与他人交流、沟通的社会能力;具有诚实授信、吃苦耐劳的精神;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上述所需掌握的知识、技能与素养,重构了课程学习领域的知识体系和行动体系,针对企业工作岗位所要求的核心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按照集装箱运输的典型业务流程和典型工作任务,把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为集装箱基础认识、集装箱租赁与箱务管理、出口集装箱商务洽谈、出口集装箱内陆运输、出口集装箱装船、进口集装箱商务洽谈、进口集装箱提货转运和国际多式联运业务8个学习情境,并按照业务流程又进一步分为18个工作任务。
(二)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
1.根据主线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以集装箱整箱货进出口业务、集装箱拼箱货进出口业务为切入点,以“货柜-货物-船舶-场站-单证”五个模块为主线,对所使用的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在讲解内容时,重要介绍业务流程所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更为明确。
2.按项目任务要求紧扣教学环节。在学习情境教学中,按照项目任务的“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六大步骤设计“任务导入、知识准备、尝试独立解决、教师引导、成果评估、课业提高”六个教学环节,提出具体项目任务,以学生做为主,教师教为辅。
3.教学内容具体表现形式:(1)根据专业相关要求,进行校本化教材的编写。为满足集装箱运输的行业需求,加强教学的实践性,结合企业专家的意见,广泛调研,选定出版社出版的《集装箱运输实务》作为主教材。同时,根据浙江省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及集装箱运输的实际,编写了校本化教材,自编教材强调“知识、能力、素质”融入一体,内容以集装箱运输从业人员的工作与任务为线索,以项目为载体,以提高学生职业素养为本位,充分体现职业性和实践性;(2)根据区域经济要求,编写特色实训教材。课程组以区域实际需求为基点,充分研究了高职学生的特点、知识结构以及教学规律,根据货代企业集装箱运输实际业务,编写了《实训指导书》和《集装箱堆场管理系统操作手册》等实训教材,充分体现了“必需、技能、实战”的特色,实现了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的无缝衔接;(3)整合校企两种资源,充实扩充性校本资料。整合校内外资源,完成教学课件的制作、相关案例的编写、习题的整理、实训项目的设计以及集装箱教学有关的照片、视频资料、各类单证等的收集工作,编写了各种教学资源。通过课程网站,为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创造条件,有效帮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开阔视野,满足培养专业人才的需要;(4)为学生探究性自主性学习搭建网络教学平台。通过课程网站及时公布行业动态、企业信息和课程动态、学习指南等,并提供有关企业文化、行业文化的链接平台,让学生接受职业文化的熏陶。网站开设有“在线测试”、“学习论坛”、“导师在线”与“作业平台”等系统,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和能力并利用图书馆资源提高学习能力,扩大知识面,提高职业素养。
三、基于工作过程构建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方案
课程教学以集装箱整箱货进出口业务、集装箱拼箱货进出口业务为切入点。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以“货柜-货物-船舶-场站-单证”五个模块为主线,采用理实一体化,以集装箱进出口实际业务为背景,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做到“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力求使所学的知识技能与企业的实际工作相一致。
1.“新员工培养型”教学方案。课程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运用“新员工培养型”任务驱动教学方案,按照项目任务的六大步骤,设计六个教学环节,根据企业真实业务,由学生以团队工作模式独立地计划、实施和评估,教师予以引导,体现“教、学、做”的一体化。
2.“多层次”任务驱动教学方案。在教学内容设计上,首先按业务流程先后顺序,依次提出一系列的学习情境,作为教学主线。再根据完成某项学习情境所需相关知识能力,设计若干工作任务,每个工作任务设计了任务导入、案例或项目。形成案例套工作任务、学习情境套工作任务的“多层次”任务驱动教学方案。
3.“模拟项目公司型”教学方案。课程组建了由教师为经理的集装箱运作项目公司,从省内承接了大量相关企业的课题或项目,由学生组成项目小组独立计划、实施项目,教师全程引导,以企业对课题或项目完成情况的满意度作为评价标准。并导入案例或项目,形成案例套工作任务、学习情境套工作任务的“多层次”任务驱动教学方案。
(二)行动导向教学模式
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配合大量的生产场景图片及录像以避免枯燥理论讲授,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潜能,培养了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完善与行业企业深度融合机制,组织学生到企业和用人单位顶岗实习等。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提供真实案例及相关问题,组织学生以小组讨论分析、集体分析等形式对展开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模拟集装箱运输组织管理中的各种工作情境,帮助学生熟悉货运单据的缮制和流转,运输组织的工作流程;在国际多式联运业务主情境教学中,选择某企业规划多式联运线路这一项目,让学生分析项目的具体要求,做出计划并独立实施,通过自主学习,深入行业企业调查、收集资料,完成项目,进行汇报和评估;通过组织学生到港口企业进行参观实践,由校外专业兼职教师讲课,从而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学生的职业归属感、责任感、使命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教学方法的采用并非单一的,而是互相穿插、互相交错进行的。
四、基于工作过程构建实训项目
实践项目与理论教学是以“货柜-货物-船舶-场站-单证”五个模块为主线,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以集装箱进出口实际业务为背景,根据集装箱运输出口流程构建实训项目。
(一)安排与教学相对应的实训项目
在学习情境里安排了实训项目导入,基于工作过程理念,以集装箱出口业务为流程主线,主要设计了“集装箱标记识别”、“集装箱业务委托”、“集装箱选择与数量计算”、“出口集装箱订舱”、“集装箱货物适箱货与装箱”、“集装箱船舶识别”、“集装箱船舶配积载及识图”、“集装箱堆场操作”、“集装箱码头操作”、“集装箱进出口货运单证的填写”等项目,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应学习情境的学习内容。
(二)加强综合性实训环节技能训练
在学习情境的教学过程及完成后,以一个集装箱出口业务流程设计了一个模拟综合实训,学生能够较全面地掌握从集装箱业务委托、适箱货的准备及包装、集装箱装箱操作、集装箱堆场操作、集装箱码头操作等流程。合理设计任务导入、综合实训教学环节,使学生熟悉集装箱运输各个业务的操作。
五、课程开发实施与总结评价
(一)课程资源利用
目前集装箱运输实务课程已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课程建设的相关内容及技术文献已全部用于近二届学生的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去,学生能充分利用课程学习网站进行自主性学习,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课程网络资源除本校学生外,许多学校也进行了共享。从2010年8月10截止到2011年9月23日,网站总访问量达到11700,独立IP访问量为1993。
(二)课程实施成果
1.校外实训室建设。课程与宁波港务集团大港货柜等8家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并从基地吸收5名实践能力强、管理经验丰富的企业高管作为本课程的实践教学指导教师。每年利用专业调研会议、学生企业见习、教研活动、课程实训教学以及知识讲座等机会,请兼职教师进学校,送专任教师下企业,促进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的交流与沟通,既让专任教师了解企业最新生产情况与行业信息,也培养兼职教师基本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授课技巧。
2.学生成果。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99.4%,其中,86%以上毕业生从事与本专业本课程有关的企事业单位工作,并得到了广大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在社会上影响度极高,广受学生及家长欢迎。与本课程相关的职业资格考试合格率100%,货代从业人员资格证合格率85%。结合本课程的学生活动,多次获省市优秀团队称号。课程团队成员带领学生参加了多次与课程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如《杭甬运河工程调查》获2007年浙江省首届“挑战杯”二等奖,《高油价背景下航运企业节能措施》获2008年杭州市优秀团队,《嘉兴港实施地主港模式的调研》获2008年省优秀团队等荣誉。
(三)课程实施评价
1.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起主要支撑作用。课程采取工学交替模式,把企业实际项目引入教学环节,以小组为单位,组建模拟公司,建立业务档案,营造职场氛围,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的方式,完成工作任务,掌握集装箱运输业务岗位技能,并结合后续的综合实践课程和顶岗实习,对学生从事集装箱运输业务职业能力的培养起主要支撑作用。
2.课程对学生职业素质养成起到明显的促进
作用。课程通过职场模拟、项目实施和情境教学3个环节,让学生由表及里,体验、接触和亲历职场和业务,促进学生职业素质养成。设置职场模拟环节,在课程教学中组建虚拟的货代公司等企业,完成集装箱业务操作人员的典型工作任务,小组成员在共同研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与人沟通能力,初步形成对工作岗位所需职业素质的认识。
六、结束语
通过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集装箱运输实务课程改革与实践,培养了学生在集装箱运输业务中的实际操作能力,特别是在国际货代企业集装箱部对集装箱运输进出口业务流程及相关单证任务等岗位上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综合工作能力。大大提升了学习与岗位的对接能力,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沟通协调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企业对毕业生的优良评价率高,毕业生呈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以工作过程导向的集装箱运输实务省级精品课程改革取得了成功。
参考文献:
关键词物流管理 实践教学 案例教学
0 引言
上个世纪80年代初,物流概念引入国内,随着“物流热”的不断升温以及高校扩招形势的发展,设置物流管理专业的高校数量迅猛增长。有资料统计表明目前我国设置物流管理专业的高校至少到达140所以上,而前些年,设置物流管理专业的高校寥寥无几。由于我国物流专业开设时间较短,培养的人才与市场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作为培养人才的高校院校,如何能培育出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物流专业化人才,已成为现代物流教育改革的紧迫问题。
1 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突出问题
由于物流学科涉及管理、经济、计算机、信息、机械及自动化等技术,是一个交叉促学科,但是我国的物流教育仍十分滞后,造成了现代物流综合性人才、企业尤其是流通企业改造传统物流与加强物流管理、城市规划物流系统运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运作技术操作等现代物流人才严重匮乏,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这是因为物流管理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只有在物流实践中才能真正体会到物流学的真谛,就像只有跳入水中才能学会游泳一样。然而目前物流管理专业在校学生的实践环节太薄弱,在校实践环节一般只安排了两周时间的物流企业见习,这些见习环节也只是跑马观花地走访和参观,或者听听企业经理人的报告。所以学生在实际工作时往往是眼高手低,动手能力差。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就像旱地里学游泳,永远也不会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因此在开展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时,需要加强教学实践活动。
2 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分析
基于上述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本文从四个角度出发对物流管理实践教学进行研究:案例教学、物流实训室建设、物流实践基地设计以及实践教师队伍的建设。
2.1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based teaching),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而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不像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是一位很有学问的人,扮演着传授知识者角色。企业物流管理是在一定的外界竞争环境、内部发展战略的情况下具体性实施的,因此针对性很强。如何让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目的分析物流管理理论,导入案例教学,实现理论结合实际,提高综合能力,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目前开展物流管理专业开展案例教学的课程有《物流学概论》、《运输经济学》、《物流方案规划》、《物流与电子商务》、《国际物流》、《物流设施与设备》等课程。 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得案例。例如网上下载视频资料,生活中最新的事实案例,编写案例等等,在编写案例时应针对具体科目设计具体境遇,让学生自己去调研、去分析,通过案例题目去接触企业、了解企业,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分析能力和策划能力。案例的选取和处理,要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和当地产业结构,要求实用性;同时案例分析没有绝对的标准答案,因此我们注重相关案例的比较分析和同一案例不同角度分析,争取提高学生的多维思考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积累,逐步完善物流管理教学案例库。
案例教学在实施中,大致可分成学员自行准备、小组集中讨论和总结阶段三个基本环节。
(1)学员自行准备。一般在正式开始集中讨论前一到两周,就要把案例材料发给学员。让学员阅读案例材料,查阅指定的资料和读物,搜集必要的信息,并积极地思索,初步形成关于案例中的问题的原因分析和解决方案。培训者可以在这个阶段给学员列出一些思考题,让学员有针对性地开展准备工作。
(2)小组集中讨论。各个小组派出自己的代表,发表本小组对于案例的分析和处理意见。发言时间一般应该控制在30 分钟以内,发言完毕之后发言人要接受其他小组成员的讯问并作出解释,此时本小组的其他成员可以代替发言人回答问题。
(3)总结阶段。在小组集中讨论完成之后,培训者应该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员自己进行思考和总结。这种总结可以是总结规律和经验.也可以是获取这种知识和经验的方式。培训者还可让学员以书面的形式作出总结,这样学员的体会可能更深,对案例以及案例所反映出来各种问题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
2.2 物流实训室建设
现代物流综合了现代管理技术,自动化技术、系统工程技术及现代信息技术,将各种技术有机结合,建设一个高水平、现代化、智能化、自动化的物流实训实训综合教学平台,使该系统不仅能满足学校物流相关专业的实训要求,也为教师提供科研的平台,为地方服务。现代物流实训中心的设计改变以往那种让学生学习概念的“游戏型”和演示型实训室状态,而是提供一种学生能够实际参与的环境,以先进标准的物流流程为重点,以先进的物流信息系统、专业设备及完整的物流实训模拟环境为核心,全力打造一个高水平的为企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物流综合模拟实训中心。其实训内容主要包括:
(1)生产物流模拟教学软件。将企业所有资源进行整合集成管理,主要包括:销售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mrp管理、生产管理、计划分析、生产计划管理、生产管理、生产入库管理、排产管理、外协管理、车间管理等功能模块。
(2)供应链模拟经营管理软件。该软件以互动式教学为主,以整个三维空间为主模型、学员可以自己建设仓库、厂房、配送中心、银行等企业模型;操作过程中能够实现教学互动模式,为教学带来真实的教学模拟过程。
(3)配送管理软件。系统来源于真实企业应用;其中包括:基本数据、订单计划、仓库管理、配送计划、线路优化、车辆调度、车辆监控、财务结算、统计查询、数据备份等。
(4)运输管理实训软件。系统是为物流及相关专业研发的实训软件。系统集货运流程管理、员工工资管理、顾客结算管理、车辆管理、客户关系于一体。主要处理货运合同、运输开单、车辆分派、顾客结算、费用报销等业务;同时处理员工工资、车辆违章、保险规费、客户档案等公司内部事务。
(5)仓储管理实训软件。仓储管理系统主要功能包括仓库货物的进仓、出仓、库存盘点、仓库报损报溢、库存调拨等,同时管理与仓库相关的货物信息、仓管员信息、货物信息等。系统同时将与库存有关的进销模块以及应收应付账本进行了整合,使系统更加符合现代仓储管理的内涵。
(6)pos前台模拟教学软件。随着零售业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对数据分析的需求逐步扩大,pos机作为收集信息的桥头堡,成为了店铺的必须设备。
(7)pos后台模拟教学软件。整个系统分为前台pos销售及后台进销存业务管理两大部分。前台pos销售实现卖场零售管理;后台进行进、销、调、存、盘等综合管理,主要功能包括系统管理、信息管理、销售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应收应付账本查询等功能。
2.3 物流实习基地建设
物流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积极建设物流实习基地有利于强化物流管理的实践性,更能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实习基地的建设是学校和企业在战略层面的合作,是一种学校、企业和学生“三赢”的合作模式。学生可以在校学习期间,就有充分的机会实现理论与实践、学校与社会的完美结合,在学中做、在做中学,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竞争力,使他们能更平稳地、更快地完成学生到职员的角色过渡。
2.4 实践教师队伍的建设
2.4.1 实践教师
实践教师是学院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担任各实践教学管理教师、指导实践教学的教师。应加大力度对实践教师的培养和引进,主要是指导实践教学的“双师型”教师和指导生产教学的“生产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逐步形成初、中、高级人员的合理师资结构。作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通过与兄弟院校及上级主管机构的广泛沟通,制定并完善一套优秀的实践教学计划;(2)所处城市是否为消费型城市,其商业物流、生产制造业规模如何,进一步确定实践方向上侧重消费品物流、生产物流或国际物流;(3)保持与行业协会的沟通,如物流采购联合会、中国仓储协会及各地方协会,他们经常举办一些培训及各种会议,可以培养骨干老师,将行业最新动态、教育状况摸清,做到胸有成竹。(4)设立研发中心,积极与媒体、政府、企业沟通,将教学心得、研究成果以最快的速度传递出来,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5)聘请几个知名企业的高层作为专业委员会成员,尽量得到他们的真实建议,物流专业人员真正具有实践性。
2.4.2 实践教学人员应有明确的分工和相应的岗位职责
实践教学人员要按照各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规范,积极承担实践教学工作,努力完成各项实践教学任务。除此之外,作者认为物流专业实践应配合学生的就业方向展开,可以有选择地开展物流一些环节或领域的教育,比如对制造业物料管理环节的深入学习和培养、对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深入学习和培养、对物流规划的深入学习和培养等等,这样学生能够培养在这个领域的特长,更加贴近市场。这样才能够树立学校品牌,扩大学生就业机会。
参考文献
[1]吕静.运用案例教学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企业教育,2006(15).
[2]彭新莲.析物流专业理论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活动[j].职业技术教育,2006(8).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由传统的学院式教育模式向就业导向模式转变,根据目前的外贸企业及单位的人才需求情况,国际贸易作为实操性比较强的专业课程,出现在与外贸相关的专业培养人才方案中。并对从事国贸行业学生的实操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提高高职从事国贸方面工作毕业生的竞争力,在校内通过模拟实训获得实战经验也显得愈加重要。而吸引学生参与到实训中,并且有从事外贸业务的代入感,最终实现与外贸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在进行国贸综合实训教学的过程中,设置了各种教学情景,并在教学情景中设置工作任务以达到实战目的。
1 国际贸易综合实训教学“课堂情景化”实践情况
本院自2006年申报国贸专业成功招生以来,为实现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促进各项能力的协调发展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逐步改革国贸综合实训教学环境,形成现在的实训规模。从2009年以来,在学生基本完成国际贸易相关课程之后的第五学期,以集中实践的方式,通过营造仿真的工作环境,模拟真实的业务情景,在校内实训室开展为期一周的校内国际贸易综合实训。在专业教师提供的教学情景中,学生以4人为一组成立公司,互相之间进行贸易往来,完成教学情景中的各项工作任务。并最终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综合运用所学课程的知识和各种手段(如:多媒体、角色扮演等)进行的总结展示。展示结束后由评委老师和企业行业代表评出个人和团体名次。多年经验表明,校内贸易综合实训对提升学生综合运用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效果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获得学生和实训相关人员的认可。
2 国际贸易综合实训设计
2.1 实训环境设计
整个实训环境为了体现实战,从师资、实训室条件上力求真实进行了特别的设计。
(1)师资队伍。
实训开始之前,由校内专任教师根据真实案例设定实训背景和工作流程,并将相关资料和考核机制介绍给学生,使学生了解到贸易的趣味性,引发学生的积极性;并邀请外贸企业、银行、货运、检验检疫、保险、报关等机构代表来校开设讲座,向学生介绍相关进出口业务环节,从中选择部分学生成为辅助机构工作人员,使学生对整个国际贸易流程有更加直观的认识。实训开始时,先由学生自行分组设定公司背景资料,再由教研室分别指派专任的实训指导教师成为公司顾问,企业行业代表作为辅助机构顾问。实训过程中,学生作为贸易流程的主导者,教师仅作为引导者和相关资料提供者出现。实训结束后,学生需对公司的营业情况进行多媒体展示和说明。最后的考核由教师、企业行业代表和辅助机构学生共同完成,并对学生实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出评价和提出建议。
(2)实训室条件。
根据实训流程,整个实训环境模拟真实贸易环境,设置了三个区域:业务区、商务谈判区和辅助机构服务区。
业务区为各组进出口公司开展贸易业务活动的办公区域,并配有必要的办公设施,例如:办公桌椅、计算机、电话等;商务洽谈区为各组进出口公司展示产品和进行商务洽谈的区域,基本配备设施包括陈列架,宣传单页,谈判桌椅等;而辅助机构服务区则设立了银行、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税务局、外汇管理局、货运公司和保险公司等相关机构的服务柜台,并配备电脑及相关的办公用品。
2.2 实训流程设计
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情景是以完整的国际贸易流程为主线布置的,主要设置的教学情景为5个,每个教学情景又由多个工作任务组成。分别如图1所示。
(1)教学背景设置。
在实训开始之前,学生最少4人为一组,专业指导教师根据分组情况设置各小组进出口公司的所在国家和港口城市,小组成员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填写公司成立申请表,包括公司中英文名称,成员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公司简介等。而小组成员将在专任教师提供的教学情景中分配各自的职务,主要由公司法人兼总经理、业务员、单证员、跟单员等岗位构成。
而辅助机构服务人员也是从学生中选出,从事辅助机构服务的学生不得担任公司工作,但必须熟悉贸易流程中的对应环节,主要扮演的角色有银行职员、外汇管理局工作人员、货运人、商检工作人员、海关工作人员、保险公司业务员。
(2)教学情景1―― 准备工作。
进出口公司在公司成立后,根据教师提供的各个国家对应的商品资料和实物,进行广告宣传,主要是在商务谈判区以商展会辅以PPT展示的形式进行交流,这个情景中主要以锻炼学生的会展布置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商务谈判能力。
(3)教学情景2―― 贸易往来。
在各个进出口公司了解了有意向的公司产品后,主要以函电的形式建立业务关系,并通过贸易磋商―― 询盘、发盘、还盘和接受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在这一过程中,询盘、发盘和还盘还涉及到报价核算的问题,该情景中除了锻炼了学生函电的阅读和书写能力,另外还巩固了贸易术语的运用和换算问题。
(4)教学情景3―― 签约。
达成初步意向后,签订销售合同成为完成后续任务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举办签约仪式,展示学生的公关能力,从中巩固商务礼仪和缮制合同的知识点。
(5)教学情景4―― 履约。
各个公司在签订合同后,开始在辅助机构服务区履行合约,以CIF信用证成交的贸易合同为例,进口方首先到银行开立信用证发给出口方,出口方收到信用证审核信用证无误后到货运处安排运输填写“货物运输委托书”,并获得“配舱回单”。随后到商检工作人员处提供相关单证,进行商品检验获得检验证书后并交纳费用。在保险公司处提供相关单证,填写“货物运输保险投保单”,获得“货物运输保险单”。在外汇管理局处领取“出口收汇核销单”准备报关,随后填制“报关单”在海关处提交附相关单据进行报关,并交纳相关费用。出口商凭各项单据,包括:商业发票、装箱单、海运提单、货物运输保险单、商检证书、产地证、信用证等办理结汇业务。在该情景中,主要锻炼学生审核和修改信用证,缮制各种单据,处理外贸实务的能力。如表1所示。
(6)教学情景5―― 善后。
出口商填制“出口收汇核销单送审登记表”,备齐相关文件(报关单、出口收汇核销单、商业发票等),在辅助机构服务区的外汇管理局柜台办理收汇核销手续,外汇管理局发还“出口收汇核销单(第三联)”。此后,出口商凭“出口收汇核销单(第三联)”和报关单(出口退税联)到国税局的柜台办理出口退税业务。该环节的重点是缮制收汇核销单证。
收拢该笔业务的各项资料,建立档案,录入公司财务账目,并书写善后函,保持良好的业务往来。以此锻炼学生的函电书写和业务管理能力。
3 教学实践结果
1 课程建设背景
在教育部对高职教育改革的推动下,全国很多高职院校对《物流管理基础》课程教学做了大量的研究,也有一定的成绩。近几年来,湖南生物机电职院物流管理课程组成员也一直致力于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和实践,由于该课程理论性较强,内容较抽象,根据专业的教学计划,这门课程是在入学第一学期开设,授课对象是没有任何物流知识背景的新生,因此教学改革的实施经常流于形式,教学开展极易陷于“填鸭式”教育。2012年学院大力推行“六个一工程”课程建设,《物流管理基础》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经过课程组成员的研讨、建设和一年多的实施,逐渐形成了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目前已有指导教学的课程标准和较为丰富的网络共享课程资源,并且在3个物流班进行了教学实践,整体效果较好。
2 课程建设思路
2.1 通过岗位调研定位课程学习领域
根据学校所开设的物流专业方向及从企业行业得来的调研资料,将工作任务和职业行动能力要求相近且交叉重叠较多的采购员、仓储管理员、配送管理员、运输调度员、货运员作为本专业面向的岗位群。针对以上岗位所服务的典型工作任务,本课程对学生必须具备的基础能力和基础知识等学习性任务进行设计,针对以上岗位群将其职业行动领域转化为不同的学习领域,再设计不同的学习情境将其具体化。
在《物流管理基础》这一学习领域中教师设定教学项目,并为学生制定一系列项目任务,说明学生在其中主要能做什么,能学什么。本课程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实务操作基础能力:能看懂采购计划,熟悉采购流程,达到采购员能执行采购任务的目标,并为后续的《采购与库存控制》课程奠定基础;熟悉仓储流程和仓储的基本知识以及仓储基本设备的使用,达到具备一个仓储管理员的知识和能力目标,并为《仓储管理》课程奠定专业基础;掌握运输的基础知识,能填写运输单证和熟悉运输基本流程,并为后续的《运输管理》和《集装箱运输实务》课程奠定基础知识。本课程的主要学习领域任务包括:物流行业的认知,运输、仓配、包装、流通加工等作业的管理,企业物流的管理和物流管理的发展等任务。
2.2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岗位要求对接
在设计学习情境时,教学内容的选取应遵循“学习领域与工作领域一致,学习内容与工作内容一致。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把业务与管理融为一体”的原则,根据行业、企业专家对课程所涵盖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同时遵循高等职业教育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考虑学习情境的实用性、典型性、趣味性、可操作性以及可扩展性等因素。
本课程将课程内容设置为7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下设多个子情境,每个子情境都遵循学生能力的成长性规律,体现由易到难的递进性。教师根据讲授主题导入案例或者任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完成任务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3 创新教学模式
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采用任务教学和实践体验相融合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课程的教学设计上紧紧抓住理论和实践两条主线。在教学知识结构上体现“知、行、善”的能力梯度,“知”即对物流行业的认知;“行”即反应在任务教学中的学生动手能力,加强基础能力的培养;“善”即对整个物流管理有一定的统筹优化能力,这一主线也体现了高职教育专业紧密联系生产、服务、管理一线的实际要求。
整个教学过程遵循“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的思路,资讯主要有课件、视频等学习资料,根据教师的任务布置进行小组分工,小组制定完成项目任务的计划,再按照制定的计划进行任务的实施,实施后由小组内部检查和教师检查相结合,最后对任务结果进行自评、互评及教师评价。
2.4 构建多元评价体系
课改之前的评价主要是书面考试为主的考核方式,这种考核方式不能很好地反映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与职业教育的目标相背离。所以本课程考核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课堂参与与课前准备相结合、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教师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重点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职业能力。学生成绩的评定由过程考核(20%)、作品评价(30%)、理论知识(20%)、课堂参与(10%)、课外拓展学习能力(10%)组成。
3 实施效果评价
在3个教学班的教学实施之后,教学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效果较好,但也有不足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据统计,试行课改的3个物流班平均到课率达到98%,与其他平行班相比高出近2%,学生普遍反映对这种教学方法比较感兴趣,自己动手比死记理论和流程要直观易懂,而形式内容多样的活动课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为了完成“决策、计划、实施”,必须要提前自主学习教师提供的“资讯”,自主查阅学习资料,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3.2 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在企业的诸多岗位中,都要求员工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本课程采用“团队合作和自主导向”的学习理念,每个学习任务的完成都是分小组进行的,例如学院的校企合作“三一班”,根据不同工位的物料供应组成了很有特色的小组团队,形成了活跃上进的“采煤机组”、“刨煤机组”、“液压支架组”、“刮板机组”,小组内成员互相学习团结合作,小组间互相竞争追赶,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3.3 实训教师和实训场地不足
大量的实践教学比例需要校内配套资源来支撑,在实训教学过程中,一个教师往往不能很好地对全班学生进行全面指导,这样容易给学生遗留很多不能解决的问题和困惑。由于校内实训场地有限,同时只够容纳20个学生进行实训教学,这样造成一部分学生无事可做的局面,也使得实训现场比较嘈杂。这个困难不是个案,而是大部分院校共同面临的难题,也是课程建设的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