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妈妈教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20.妈妈的账单》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读懂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认识到母爱的无私。
3.结合课文内容,继续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
2.文中的两份账单。
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
说一说你为爸爸、妈妈做了什么事,或准备做什么事。
明确阅读要求
1.指名读课文前面的导语,边听边想:提出了哪些阅读要求。
2.要求为:a.读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b.想想妈妈为什么写的都是“0芬尼”;c.小彼得看到妈妈的账单是怎么想的。
自读课文,同桌交流
认真读课文,把两份账单多读几遍,对比着思考三个阅读要求,把自己的体会和不懂的问题写下来,再和同桌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
1.先提出你在读书中发现的问题。(如,词句方面:“报酬”“款项”“如愿以偿”“蹑手蹑脚”“芬尼”“小心翼翼”各是什么意思?妈妈在看到小彼得的账单时为什么什么话也没说?内容方面:课文为什么用《妈妈的账单》做题目,而不用《账单》或《儿子的账单》?妈妈的账单算账单吗)
2.出示两份账单。
儿子的账单
妈妈的账单
母亲欠她儿子彼得如下款项:
取回生活用品20芬尼
把挂号件送往邮局10芬尼
在花园帮助大人干活20芬尼
彼得一直是个听话的好孩子10芬尼
共计:60芬尼
彼得欠他的母亲如下款项:
为在她家里过的十年幸福生活0芬尼
为他十年中的吃喝0芬尼
为在他生病时的护理0芬尼
为他一直有一个慈爱的母亲0芬尼
共计:0芬尼
a.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两份账单,看你能否解决自己的疑问或别人提出的问题。(如,“报酬”就是付出劳动后得到的酬劳,比如小彼得帮妈妈取回生活用品要20芬尼;“款项”就是每一个项目多少钱;“如愿以偿”就是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芬尼”是德国货币单位1马克=100芬尼;“蹑手蹑脚”就是轻手轻脚,不弄出一点儿声音;“小心翼翼”是特别小心、认真)
b.根据两份账单来汇报你读懂的内容。
课文主要写了小彼得开出账单向妈妈索要报酬。妈妈让他如愿以偿并开列一份特殊的账单,使小彼得将钱还回的事情。
对比两份账单,可以看出妈妈为小彼得付出的太多太多,而儿子所做的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妈妈把自己十年中的辛苦付出都写上0芬尼,表明了母爱的无私与崇高,同时也告诉小彼得:亲情是无价的。
3.创设情境,体验情感。
现在,让我们同桌之间把自己分别想象成小彼得和母亲,在看到对方的账单时,你的心里会想些什么?
(妈妈:真没想到,我的小彼得会给我开出一张账单来。他懂得了要劳有所获,但是他还不明白什么叫爱的奉献,世间有些情感是金钱所无法衡量的。批评他吗?教育他吗?不,我要想一个更好的办法,让他自己明白这个道理)
(彼得:啊,我得到钱了,真是太高兴了!怎么,妈妈也给我开了账单?“十年的幸福生活”“十年的吃喝”这该是一笔多么庞大的数字呀;还有妈妈在生病时无微不至的照顾,一直那样的慈爱,她付出了多少辛劳,这是我一生都无法回报的,可妈妈只写了“0芬尼”。妈妈,我明白了,亲情是无价的,是再多的金钱也买不来的。我真为自己的做法感到羞愧。妈妈,我错了,我要把钱还给您,您还会像原来一样爱自己的儿子吗)
讨论深化
1.课文为什么以《妈妈的账单》做题目?引导学生在讨论中明白,这不是一份普通的账单,而是包含着教育技巧和爱的表达的账单,有着妈妈的良苦用心。
2.若给课文换个题目,你想换什么?(如《爱的账单》《无价的账单》《可贵的账单》《无法偿还的账单》等)
今天,我和妈妈在客厅看电视,我脑袋里想:给妈妈做脚底按摩吧。
我把手放在妈妈的脚上,开始按妈妈的脚趾,妈妈反应过来,问我:“你给我按摩?”我点点头,继续帮妈妈压脚底。啊?妈妈的脚底都是脚气,妈妈不买好鞋,为了给我攒钱,捂出了脚气。此时,妈妈已经热泪盈眶。我只给妈妈按摩了脚底,妈妈就如此满足,竟还感谢我!可妈妈每天辛苦的伺候我,我却不对她有一丁点的感谢,母爱是多么伟大、深沉、无私!
母爱如水,细腻的抚摸着我们幼小的心灵。妈妈鬓间的白发在轻轻地向我诉说,妈妈的痛苦、忧愁,全部都在这缕白发中展现给了我,妈妈眼里的泪水滑过脸庞,我轻轻抚去它,不再让它流下……
四年级:吴颖涵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会认9个生字(其中待为多音字)。结合上下文或运用工具书理解“自由、含苞待放、居然”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冒号的一般用法。
4、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在学习、生活中只有善于思考、勤于观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才能体验尝试后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和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
2、感受小作者的心情和快乐,初步了解冒号的一般用法。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1-3自然段,学习生字:故、事、级、粉、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六课《红马的故事》谁来读一读课题?点读、齐读
板书课题,学习生字“故、事”书写,事的笔画。
二、预习交流(15分钟)
师:
昨天大家已经预习了,都读了几遍课文了,也都认读了字词了,那老师再给你一个时间大家再去把课文读一读,准备准备,我们来交流一下我们的预习收获。老师想听你们读课文,听你们怎么教大家字词。(预习准备:我会认会写,自己学习字词,在家勾画勾画,你要嘱咐大家哪些字音、哪些字形,教一教大家。我会读会说,提问:为什么同学们都喜欢美术课啊?老师的画妙在哪里啊?规定课文读几遍,读熟,读流畅,最后一遍读给家长听)
1、你们想嘱咐同学们什么字需要注意什么啊?
我想提醒大家…………….(学生读字)
教师强调重难点
2、这篇课文大家都预习了,都读了几遍,你们读懂了什么啊?你预习有什么收获,可以跟我们讲一讲吗?(学生自由讲)
3、读这篇课文时,有什么问题吗?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自由讲)
三、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
1、学生提的问题,老师拢一拢。
师:为什么我们都那么喜欢上美术课呢?老师的画画得很妙,画得非常好,那好在哪里呢?让我们一起读读第1-3自然段。
2、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找。
师:老师的画画得怎么妙?为什么我们都这么喜欢上她的课?他的画到底画得有多好啊?大家先自学,先去找一找关键的词句。学生寻找圈画,
3、小组交流:同学们为什么这么喜欢上美术课啊?老师的画画得有多妙啊?妙在哪里啊?小组里面读一读,说一说,分享一下自己找到的句子。
4、全班交流,小组自由起来说。
师:你们本小组还有没有人补充啊?你们都说得这么好,小组里有没有人愿意读一读啊?其它组有没有为他们补充的啊?其它组有没有也想读一读的啊?(评:这一组的同学都在举手,其他组也要加油啊!)
最佳状态:小组全体汇报,我们觉得老师的画画得非常的妙,我们是这样讨论的,我先读一读“一头浸在水里洗澡的牛,尾巴上还停着一只苍蝇”老师竟然把尾巴上的苍蝇都画出来了,我们觉得……….,我现在想请某某同学来读一读。乙:我觉得还有一个地方也很妙………(平时要加大训练,如果有孩子结结巴巴,师就可以说:你们小组还有谁来为他补充补充的?帮一帮他)
5、呈现学生说的句群(课件出示)
“一头侵在水里洗澡的牛,尾巴上还停着一只苍蝇;花瓶里有三朵百合:一朵盛开,一朵含苞待放,一朵掉了一片叶瓣在桌面上。”
师:哎呀,这真是画得妙啊,谁来读一读啊?
学生读时,教师推波助澜:哎呀,这尾巴上还停着一只苍蝇,怎么会画到尾巴上的苍蝇去了呢,观察的多仔细啊!看这百合每一朵都有每一朵的姿态啊!各个时期的百合花的样子都画出来了,完全盛开了,还将要盛开,还有的都已经要谢了。
6、比较句子(课件出示,改后的句子)
(一只在水里洗澡的牛;花瓶里有三朵百合花)
师:同学们读一读,如果句子这样写,你觉得他精彩吗?你觉得老师画得妙吗?(学生回答)哦,那还是因为他这样写,写出了细节,观察的仔细,就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样,生活中本是如此啊,本来他们就是这个样子的,就看你有没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作者这样写就写出了他的妙,老师是这样画的,作者是这样写的,老师画得真妙啊。
7、学生想象回答
师:如果你就是这个故事里的学生,你看到了这么妙的画,你想对老师说什么呢?(学生自由说)作者和你们一样发出这样的感概(课件出示:他画得真妙啊!)学生点读“他画得真妙啊!”(读出赞叹的语气)
8、进行总分教学(出示第2自然段3、4句)
“他画得真妙啊!”这一句总的写了老师画得真妙,下面就分别的写了怎么妙,来我们一起读这一句,男同学读画牛的句子,女同学读画百合花的句子,看有没有同学能发现这是一种什么写法?是一种什么结构?(学生回答)我们三年级开始就要越来越多的学到这样的段落结构,它叫总分结构,先总的讲一句我们可以叫它“总起句”也可以叫它“中心句”,下面就分别的说,分两个方面说也好,分三个方面说也好,就是为了围绕着“他画得真妙”写出它说怎么妙,要具体的写了,我们把它叫做“总分结构”,来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再来体会一下。
9、课件出现“花瓶里有三朵百合;一朵盛开,一朵含苞待放,一朵掉了一
片叶瓣在桌面上。”
师:说到这个总分结构啊,“花瓶里有……..”诶~聪明的孩子肯定已经发现了这也是什么写法啊?(先总起后分说)
10、冒号的教学
师:你看这个总起句,它要起个头,它要引出下文,它就用上了什么标点啊?对,冒号,冒号就是引起下文,来我们一起读这一句“我瓶里有…..”
教师可以引读“一朵~一朵~一朵~
”。我们把这样的写法叫做?总分结构。那说到冒号的用法,说到总分的结构,文中还有一处,也是写老师画的很妙的,你找到了吗?
11、第三自然段教学(课件出示)
师:引读“老师还画漫画。画~(女生读)画~(男生读)画~(大家一
起读)
师:椅子会走路吗?看来老师画画有个什么特点啊?(想怎么画就怎么
画,高兴怎么画就怎么画,非常自由的画,很有想象力,怎么好玩怎么
画)
12、小结
师:怪不得同学们喜欢上这位美术老师的课了,因为他的画画得?妙!
四、学生作业
1、总分仿写:下课十分钟真热闹:有的…….,有的……..,有的……….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4—14自然段,学习生字:尾、标、帮、补、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
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第六课《红马的故事》谁来读读课题?点读,齐读。
师:
生字词还记得吗?我们来复习复习吧
课件出示“字词”开火车读,齐读。
二、回顾上节课内容
师:
上节课我们通过学习1-3自然段,知道同学们喜欢上美术课是因为(课件出示“第二三段的内容”)老师的画画得?妙!我们再一起读读课文第二三段体会老师画画得妙。能读就读,能背就背。
师:看着老师的画大家都兴奋极了,吵着,嚷着?(课件出示,学生读):“老师画,老师画!”
三、学习4-6自然段
1.师:欣赏完老师的画,现在该学生画了。请同学们读读4-6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一想,为什么同学们这么喜欢上这位美术老师的课呢?把你觉得是原因的地方划出来,然后到小组里跟同学们一起去讨论讨论,一起读一读,说到哪里你就读给大家听。
2、全班交流
预设:因为老师让我们想怎么画就怎么画,让我们用眼睛看….
师:你们说的真好啊,还有其他小组有补充的吗?老师让同学们高兴画什么就画什么,你觉得他是个什么样的老师呢?(鼓励学生自由创新)老师不但画得妙,还是个大胆创新鼓励学生自由画画的好老师啊!哪个小组想来读一读,老师和我们的对话?
(加上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话)
3、分角色朗读,男生女生读,师生读,读出语气的不同。(同桌读)
师:老师想请一个同学跟我一起读,我来读学生的话,谁来当我的老师?
咱们来看看这段对话的写法,也有学问呢!有提示语在话前的,有提示语在话中,还有提示语在话后,甚至有没有提示语直接说话这都是对话的写作手法,写好对话可是写好习作的首要条件哦!
师:看这里也有小冒号呢!除了上节课我们说的提示下文,这里还用在了说
话的时候,引出说话人要说的话。咱们再来读一读这段对话好吗?注意提示
语和小冒号的位置哦!
4、小结
师:怪不得我们都喜欢上美术课,原来是老师让我们自由画,自由多宝贵啊!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几句话(课件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高兴画什么就画什么、用脑筋想用眼睛看)
师:通过学习4-6自然段,我们梳理出,大家喜欢上美术课的原因:老师给我们自由(课件出示)板书:自由的画
四、学习7-14自然段(红马)
1、师:同学们开始自由画画啦,两匹红马就此诞生了,老师想请一个女生一起来来读读第7自然段。(女生齐读第7段)
2、师:老师画得牛,我却画马,这说明什么?(我喜欢画画,我在想画什么就画什么)我也开始自由画画啦,开始自己的创作啦。
3、师:同学们开始画画了,老师又在干嘛呢?老师想请男生一起来读读第8段。(男生齐读第8段)
4、师:“巡逻”什么意思啊?巡逻一般都用在警察和士兵身上,这儿的巡逻说明老师真得是像警察一样严厉的监督同学们吗?(老师对学生的关心)你还从哪些词语看出老师对学生的关心?(一面笑一面点头,帮学生补上一两笔)在老师的关心下,同学们继续大胆创作,我的两匹红马已经完成了,这时老师走到了她的身边。
5、小组学习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7-13自然段边读边想:我画的是全身通红的红马,哪里有这种红马呢?可是老师为什么要说很好很好呢?把你的想法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吧。板书:画得好
6、全班交流
学生回答,找读说读。(我在自由的画画,我在想象中画画,我在创新的画)
师:“我”觉得自己画得是两个怪物,可老师怎么一眼就看出这是马呢?(学生回答)说明老师很了解自己的学生,对学生画的画了如指掌。
师:我为什么要画红马呢?因为?你们跑完步了会不会也全身发热,小脸通红呢?难怪我要画红马了,原来是这样啊。
师:老师给同学自由画画得空间,学生按照老师的方法大胆想象,多么和谐的课堂啊!哪个小组老读读老师与学生的对话?
7、小结
师:哦,原来老师说就是要这样画,这样画就是指的:自由的画、高兴怎么画,就怎么画,用脑筋想,用眼睛看,大胆的创新。板书:创新的画
师:为什么我们喜欢上老师的课呢?老师不断的鼓励我们,不断的夸赞我们,欣赏我们,所以我们喜欢上老师的课。
五、思维拓展
如果你是这个小朋友,你想画什么颜色的马呢?(学生自由说,说出原因)评:你也是想怎么画就怎么画,你也是高兴怎么画就怎么画,你也有你的创意,你的胆子也挺大的,你真有想象力,老师就是鼓励你们的这种精神。
六、思维拓展
你还想画什么独特的,与众不同的,有意思的画啊?
评:你的想象真大胆,你这个也很有创意你真是自由的画,老师就是喜欢你们这样有创新精神。
七、大胆想象,有创新精神,可以帮助你们更好得学习画画。
认真书写,新学生字,也可以帮你们更好的学习语文哦!
学习生字“帮”教师范写学生书写
板书:
6、红马的故事
牛
画得妙
百合花
(总起)
(分说)
自由的画
【关键词】 喉罩麻醉;气管插管麻醉;婴儿麻醉;有效性;安全性
为了降低患儿在手术过程中所承受的疼痛,需要在手术前对患儿给予麻醉,麻醉的方法有很多种,选择最安全且最有效的麻醉方法将有利于手术的成功[1]。特别是对于刚出生的新生儿患者,由于他们年龄比较小,体质比较差,因此对于麻醉的要求则更加严格。为了探究婴儿麻醉中有效且安全的麻醉方式,我院对2013年收治的50例需要手术的婴儿给予了喉罩麻醉,另50例需要手术的婴儿给予了气管插管麻醉。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需要手术的婴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所有患儿中男性63例,女性37例;年龄3~14个月,平均年龄为(7.05±1.24)个月;ASA I~Ⅲ级:24例患儿进行脑室腹腔分流手术,20例患儿进行胸腹部上下肢血管瘤切除手术,17例患儿进行唇裂修补手术,19例患儿进行并指分离手术,20例患儿进行马蹄内翻足矫治手术。所有患儿均排除伴有严重的心肺疾病、气道梗阻等症状。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ASA分级以及手术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对照组患儿气管插管麻醉。操作方法为:在进行麻醉前的30min左右,向患儿肌肉注射0.02mg/kg的阿托品和2mg/kg的苯巴比妥钠。进入手术室后,连续监测患儿的HR、MAP变化,并给予患儿瑞芬太尼(1.0ug/kg)、丙泊酚(2.0mg/kg)和维库溴铵(0.2mg/kg)进行麻醉诱导。再进行气管插管麻醉,插管前需要对患儿注射0.5mg/kg的罗库溴铵,插管后,再进行机械通气,在手术停止前的5min停止对患儿用药。
1.2.2 治疗组 给予治疗组患儿喉罩麻醉。具体操作方法为:在对患儿进行麻醉前的30min左右,给予患儿0.02mg/kg的阿托品和2mg/kg的苯巴比妥钠,肌肉注射。进入手术室后,需要连续监测患儿的HR、MAP变化情况,同时给予患儿2mg/kg的氯胺酮和0.1mg/kg的咪唑安定进行麻醉诱导。然后通过面罩给予患儿5%~6%的七氟醚,吸氧2~3min后放置面罩。手术过程中保持患儿进行自主呼吸。
1.3 观察指标 连续监测并记录各个麻醉监控点,包括进入手术室后(T1)、麻醉插管后(T2)、手术开始后的10 min(T3)、手术结束时(T4)、拔管后(T5)患儿的HR、MAP变化情况,以及记录麻醉恢复过程中拔管的时间、患儿清醒的时间[2]。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 果
2.1 两组患儿HR、MAP变化情况比较 T2、T3时对照组的HR、MAP较T1时均有明显的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儿HR、MAP变化情况比较
2.2 两组患儿拔管时间和清醒时间比较 治疗组患儿的拔管时间和清醒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
表2 两组患儿拔管时间和清醒时间比较
3 讨 论
由于患儿的应激能力比较差,对其进行静脉麻醉时,对于气道的管理比较困难,容易引发呼吸困难[3]。因此,选择一种安全且有效的麻醉方法将有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近几年来,喉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上,属于一种新型的通气工具。该通气工具与传统的通气工具相比,操作简单,对患者气道的损伤较小,患者对其的耐受性较好,明显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提高了麻醉的安全性,属于一种无创操作技术[4]。但是,喉罩麻醉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若喉罩不能完全封闭患儿的喉口,则存在着发生误吸和反流的风险,所以使用时应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喉罩,并且做好进行气管插管的一切准备。采用局部麻醉或者使用镇痛药对于患儿的手术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而在喉罩的支持下进行静脉麻醉对于患儿的手术效果却很好[5]。
本次研究显示,治疗组在手术结束时及导管拔除后的HR和MA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 姜勇智.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在婴儿麻醉中的比较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2011,8(14):83-84.
[2] 郭琛.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在婴儿麻醉中的比较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7):147-148.
[3] 左舒婷,王丽萍,王淑梅.喉罩麻醉在小儿尿道下裂手术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0,31(17):2575-2576.
一、留心教材中如何突出教学重点的信息
旧知的“生长点”,新知的“节点”,是教学内容的重点。把握教学内容的重点,可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如何把握教学重点,大多教师借助于教师教学参考用书,对教材、教师教学参考用书里的建议和教学内容缺乏自己的理解,费时低效。笔者也经常有这样的经历。前几年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这一课,笔者认为把两个数的比转化成占总数的几分之几,是教学的重点,教学的重点要多练习,笔者罗列三四题按比例分配的题目,让学生练习,结果是练习没有全部完成,下课时间就到了,课后效果也不尽如人意,遇到连比的,学生被梗在那边了。
今年再次教学“比的应用”这一课,笔者认真吸取以前的经验教训,重新阅读教材,梳理教学重点。“比的应用”是在学生掌握了用分数解决问题和学习了比的意义和比与分数除法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把两个数的比转化成占总数的几分之几是教学的重点,这点是没错的。但笔者处理教学重点的方法错了,罗列三四题按比例分配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学生把大部分时间花费在读题、接受信息、分数问题的解决和分数乘法的计算上,没有突出“把两个数的比转化成占总数的几分之几”的教学重点。
如何突出教学重点,教材有没有给我们启示呢?重读教材,教材提供了一幅一瓶清洁剂浓缩液的图片,为什么还要把瓶子上的浓缩液和水的体积的四种比放大?而教材并没有要求我们求出各种配法的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分别是多少。教材的设计意图是什么?如果知道了每一种配法中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占稀释液的几分之几了,新的问题就变成了旧的问题。所以没必要一一求出各种配法的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分别是多少,要把有限的时间用在刀刃上。每一种配法中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占稀释液的几分之几是教学的重点,是重点就要多花时间理解和巩固。
新课时,笔者先引导学生用画图法理解“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占稀释液的几分之几”后,再花了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说说每一种配法中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各占稀释液的几分之几,最后让学生列式计算一种配法中浓缩液和水的体积。这样处理,课堂时间够用,而且课后作业的效果也很好,连比对学生也不再是难点。
二、留心教材中如何进行学法指导的信息
人教版教材既是“教”材,也是“学”材,因为教材里有许多留白,让学生在补充答案时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综合运用的“确定起跑线”,教材出示四幅图,分别让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收集数据和解决问题。在第四幅图里,教材出示了一个表格,表格的每一列要求填上每条跑道的弯道直径、圆周长(即两个弯道的长度和),还有跑道的长。第一条跑道和第二条跑道的数据都填好了,其它跑道的数据留白。表格下面是四人小组的交流,交流的语言大多留白。面对教材的这一安排,各个教师有着不同的处理方式,有的教师在进行了前面环节的教学后,直接让学生把表格填完;有的教师会另起炉灶,弃表格于不用,让学生列式计算。
当跑道的宽度是1.25米时,相邻两条起跑线相差2.5π米,笔者第一次教学时拼命领着学生去发现相邻两条起跑线相差2.5∏米,弃教材中的表格于不用,让学生把完整的式子列出,允许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学生忙着摁计算器,笔者认为学生忙着摁计算器,忽略了对算式的观察,让他们笔算。结果可想而知,一节课过去了,学生没有发现相邻两条起跑线相差2.5π米,连相邻两条起跑线相差7.85米也没发现。
反思自己失败的原因,过分拔高对学生的要求。教师教学参考用书中指出,学生如果发现相邻两条起跑线相差2.5π米,也是可以,没有强调一定要去发现这一结论。那么如何降低对学生的要求呢?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研究发现?教材有没有给我们启示呢?教材要求用表格列出各条起跑线的数据,用表格列出数据,简单明了,易于比较,易于发现规律。教师有没有充分发挥表格的作用呢?教材在表格里提供了第一、二条跑道的数据,目的是什么?表格下面提供的四人讨论的情景,一个男孩指着计算器说他把每条跑道的长度都算出来了,又是告诉我们该怎样指导学生解决相邻跑道相差多少米的问题?
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教学行为,笔者进行了确定“起跑线”的第二次教学。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收集数据后,笔者出示表格,没有直接让学生把留白的表格填完整,而是和学生一起回顾列表解决问题的好处,分析第一、二条跑道的各个数据是怎么算出来,提醒学生数据这么大,可以用计算器计算。只要用计算器算出得数就可以,不必列式,再放手让学生把表格补充完整。
由于开始和学生一起回顾了表格的作用,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能够有目的地去发现规律,并用于计算。交流时能够从相邻两条跑道的长度差来说明相邻两条起跑线的差,也能从相邻的圆的周长差来说明相邻两条起跑线的差。相对于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从数据中得出结论,比从算式里发现规律更适合于小学生。笔者在上一次教学中,想从算式里推出“相邻两条起跑线相差2.5π米”,结果无功而返。
不管教法还是学法,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面对全体学生,不能过分拔高要求。如何确定教师拔高了对学生的要求,首先要看看学生的课堂反应;其次要把自己的教学行为与教材的提示对照,教材是静态的,把教材的静态动态还原,可以提供给教师许多教学法的指导。
三、留心教材中如何渗透数学思想的信息
小学数学教材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数学思想藏在问题的背后,只有在解决了问题之后,我们对数学思想才有所悟和有所感,才会为我们下一次解决问题提供方向和思路。如何引导学生感悟数学思想和方法,教材给我们提供了暗示,需要教师有所领会。
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鸡兔同笼”教学为例,教材在出示了《孙子算经》的原味的“鸡兔同笼”问题后,由于原题数据比较大,不便于研究,于是教师会引导学生把数据改小了再研究。数据改小,通过猜想验证、画简笔图、列表的方法可以很快地解决问题,而且这三种方法也为假设法和方程法的理解提供帮助,学生能够感悟到化繁为简的思想,还有猜想、画图和列表的思想。
硅胶揉面垫使用及保养:
1、很强的吸附性,静电吸附在桌子上,非常稳。
2、无毒无害,没有异味。
3、有刻度,分纵横的标尺和同心圆的标尺,非常适合做披萨时比对披萨盘的大小。
蛤蟆和獐子看清方向,直往南走。不料快到山脚的时候,遇上一片水塘。獐子要绕塘上山,蛤蟆说什么也不肯转弯,它地说:“老师说直往南走,你竟然敢改变方向,这是对老师的背叛!”獐子说:“老师要我们把药采回来,我们应想方设法完成这个任务,才是真正听老师的话。”说罢,绕塘上山去了。蛤蟆不肯转弯,还是径直前走,扑通一声跌进了塘里。
獐子采药回来了,看见蛤蟆还在水塘里挣扎。獐子想把它拉上来,蛤蟆连连摇头,地说:“你虽然采药回来了,可是你走错了方向,我虽然掉进了水塘,我的道路是正确的。”
獐子无奈,只好独自回去禀告采药老人。老人听了叹气说:“咳!蛤蟆弟子哪里是听我的话呢!让他在水塘里想想吧!”
獐子又来到水塘边,告诉蛤蟆说:“。”蛤蟆一听大声嚷道:“”
几百年过去了,蛤蟆还是在水塘里叫着:“咕呱,咕呱!方向没错!”
阅读题:
1、写出句中带点字的不同意思。3%
(1)这条路很直,只要朝正南方向走就行了。
(2)蛤蟆和獐子看清方向,直往南走。
2、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描写心情的词语。3%
3、补写第5节的内容。6%
提示:獐子怎样对蛤蟆转告师傅的话?蛤蟆听了师傅的话为什么要大声嚷,它会嚷些什么?
4、写一写你读了这个寓言后受到的启示(不少于50个字)4%
参考答案:
1.笔直,不弯曲。一个劲儿。
2.焦急(着急)生气(不满)不屑。
《数学广角——田忌赛马》是“最优方案”设计的体现。本节课,我力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获取新知。根据四年级学生喜欢活动、喜欢游戏的特点,教学一开始我就设计了一个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克服学生浮躁的心理,使他们能够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教学过程中,我借助课件中的一段视频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顺势抛出疑问,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数学知识不仅在生活中处处可见,而且在比赛中还有很大的学问;借助狼和羊的比赛又一次引起了学生的关注;后来的取牌游戏,寻找规律,把学生的积极性又一次调动起来。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如果学生能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就会让他们觉得学数学是非常有用的,从而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向往数学、热爱数学、树立学习的信心、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该“最优方案”设计是建立在三年级学生对可能性大小的学习基础之上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逐步增强用“最佳方案”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经历探索“最佳对策”的过程,理解在比赛或对抗中策略是取胜的关键;教学难点是学生能够把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有效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是河北省西部农村四年级学生。“田忌赛马”的故事学生已有所了解,但还未从数学的角度去理解。学生对数学有一定的畏惧,对于他们而言,学习优选法、对策论等知识具有较大的难度。如何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是本节课成败的关键。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最优方案”设计,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列举田忌所有可采用策略”的过程,体会对策论的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游戏导入
师:看,老师带来了什么?
生:扑克牌。(异口同声,注意力集中。)
师: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做个游戏,比牌点的大小。(课件出示游戏规则: 有10、8、5和9、7、3这两组固定的扑克牌。每次出不能重复,三局两胜。)
师:谁来跟老师比一比?老师让你先选牌。(生选10、8、5)猜猜看,我们俩谁赢?谁输?为什么?
生:老师会输。因为老师拿的每张牌都比他小一些。
师:到底谁猜得对呢?我们来比一比!(师生对弈,生先出牌,师赢。)
师:谁再来和老师比比?还是让你先选牌,先出牌。(学生高举起手,跃跃欲试,课堂气氛活跃。)
(连续两个回合,师都赢了。学生有点不解。)
师:为什么我能一直获胜呢?老师呀,有——秘诀。想不想知道呀?
设计意图: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一开始,学生的状态就为本节课定下了基调。我利用比大小的纸牌游戏导入,抛出疑虑,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2)探究交流 寻找策略
师:同学们一定很喜欢听故事吧。今天老师先送大家一段视频,你们一定要认真看、仔细听。(播放田忌赛马的故事。)
师:看到这儿,老师有疑惑了。明明田忌每个等级的马都比齐王的差,孙膑却说一匹马也不用换,再比一次就能胜,那他又是用什么方法帮助田忌取得比赛的胜利呢?谁能想出办法来?(生自由说。)
师:对呀,马不能更换,可是出马的顺序可以换呀!应该怎么安排顺序应战呢?(小组讨论交流,寻找应对策略,完成表格。 )
设计意图: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师始终“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相信学生,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师:大家想不想知道故事的结局呢?我们一块儿来看视频。(播放田忌赛马故事。)
师:你们太棒了,居然跟大战略家孙膑想到一块儿去了。(课件出示图片,介绍孙膑。)
师:听了这个故事,大家有什么启发呢?
生1:只要肯动脑筋,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
生2:齐王的马都比田忌的马好一些,原本田忌处在劣势,而最终却能反败为胜。
师:由此可见,在生活或学习中,我们要学会应用策略,从数学角度,用数学思维思考和解决问题。大家想到刚开始的比点游戏老师一直获胜的秘诀了吗?
师:看来学好数学多么重要啊!
设计意图: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利用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思想和方法。
(3)展示反馈 小试牛刀
师:我们常说的一些话中也包含了田忌的这种策略,如在劣势中找到优势、学会取舍方能取胜等。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还用到了这种策略?( 生举例,教师也搜集了一些运用“田忌赛马”策略的信息。)
师:能不能用你刚才分析问题的方法,找出下面比赛应对的策略?以小组为单位,帮羊族取胜。(发题卡,小组合作找出取胜的策略。)
(课件出示:争做小军师 羊族和狼族要进行一场“一分钟拍球比赛。”)
比赛规则:双方每局派一名队员比赛,五局三胜。 请看双方参加比赛队员的资料:
羊族:喜羊羊200下 沸羊羊150下 暖羊羊100下 美羊羊70下 懒羊羊50下
狼族:灰太狼220下 黑太狼160下 夜太狼110下 红太狼80下 焦太狼60下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学生们喜欢的动画片为素材,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以致用,练习的设计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4) 游戏渗透 知识拓展
师:同学们想不想再和老师玩个游戏?取牌游戏(出示课件),共10张牌,两人轮流拿,每次只能取1张或2张。谁取走最后一张牌谁就获胜。(师生对弈,师先拿。)
(几个回合,师一直取胜。学生再次升起疑虑,顺势让学生探究取胜的策略。)
设计意图:以问题驱动的方式,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找寻规律,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眼观、手动、脑思的最高境界,进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
(5) 课堂小结 感知收获
师:今天通过学习“田忌赛马”的故事和“数学游戏”,你们有什么体会吗?
生1:体会到策略和方法在解决问题时的重要性。
生2:我们的生活中有这么多数学知识。我一定好好学习数学。
(生积极回答,畅谈收获。)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老师要送给大家几句话: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先谋后战讲究方法;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设计意图:合理的梳理可以让学生明晰所学内容,提升思维,达到巩固的作用。
教学评价
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以教学目标的落实为依据进行设计和实施,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思路,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
课堂观察:授课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反应,适当提问并进行补救教学。学生练习时巡视指导,对解题有困难的学生适当点拨。
课后练习:布置课后作业,进行对策的练习。
课后交流: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课后交流,了解他们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教后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抓住了儿童的心理,从他们感兴趣的游戏、故事入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教学设计环环紧扣,层层深入。
通过“出牌游戏”、“田忌赛马故事”与“羊族和狼族比赛”和“取牌游戏”等环节,让学生经历“感知策略—理解策略—运用策略”的过程,体会“策略”的重要性,并在活动过程中探究“取胜”的唯一最佳方法,培养了学生的策略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达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第二,尊重学生主体,体现“做数学”的思想。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和全体学生参与到游戏的全过程,学生在玩中思、玩中想、玩中学,在参与中探究策略,体验快乐。教学活动中有师生互动、生生探讨,形成了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
第三,体现“用数学”的理念,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练习的设计形式一人一题卡,提高了学生完成练习的积极性。内容的设计关注了学生的认知特点,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并形成新的技能和技巧。练习的层次设计有利于促进学生提升多角度地思考问题的能力,再一次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
同时,这节课的教学也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其一,小组合作完成表格解决“田忌所用的这种策略是不是唯一能赢齐王的方法”时,学生活动不顺畅,不能按一定的顺序去做,结果导致汇报时思路也不清晰。
其二,取牌游戏中,师生对抗,大部分学生沉浸在敢比试的兴奋当中,很难冷静地思考,得出必胜策略。或许应该给予学生更充分的时间,让学生之间进行游戏较量,让他们慢慢领悟。
[关键词] 七氟醚吸入麻醉;氯胺酮静脉麻醉;小儿手术;疗效比较
[中图分类号] R6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2(c)-0088-02
近年来,医学科技的发展带动了手术和麻醉的进步,如何实施高质量的麻醉是临床需要重视的问题,在小儿手术中,氯胺酮静脉麻醉是常用的麻醉方法,但在静脉穿刺的过程中小儿存在较大的恐惧情绪,易引起哭闹进而影响操作。七氟醚含有芳香气味,具有苏醒快、血气分配系数低的特点,是一种新型的吸入,患儿易接受,在临床麻醉中已被广泛应用[1]。本次研究选择本院2010年1月~2011年8月收治的小儿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采用七氟醚吸入麻醉,对照组40例采用氯胺酮静脉麻醉,对两组临床结果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儿80例,均为本院2010年1月~2011年8月收治的小儿手术患者,其中,男54例,女26例。随机将患儿分为观察组(七氟醚组)和对照组(氯胺酮组)各4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体重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常规禁饮3 h,禁食6 h,给予0.01 mg/kg阿托品肌注。
观察组:以2~4 L/min氧流量在麻醉诱导前吸入纯氧,七氟醚的吸入浓度为2%每呼吸1~3次呈1%的增加。保留自主呼吸,静脉静路在针刺疼痛反射消失后建立,七氟醚浓度在术中呼气末控制在2%~3%持续吸入对麻醉进行维持。
对照组:先行静脉开放,后给予2 mg/kg氯胺酮静脉注射行麻醉诱导,术中剂量依据病情进行调整,面罩持续给氧。
1.3 观察指标
采用Datex监测仪在患儿回手术室后对呼吸频率(RR)、心率(HR)进行连续监测,对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应用Datex麻醉气体监测仪监测。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PETCO2、HR、RR比较
见表1。
麻醉诱导后5 min对照组 HR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2两组苏醒、诱导时间比较
见表2。
出手术室时间、体动时间、术后睁眼时间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疼痛反射消失时间观察组长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3 两组患儿麻醉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比较
见表3。
观察组术中躯体运动、分泌物增加、术后精神症状等不不良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3 讨论
目前小儿手术多采用氯胺酮静脉麻醉。氯胺酮具有镇痛作用强、诱导快,麻醉中管理方便,安全性相对较高等优点,是唯一具有镇痛作用的全麻药[2]。但也存在很多不足,如: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术中躁动,术后苏醒时间长,恶心呕吐发生率高,苏醒期可引起幻觉烦躁不安等[3]。七氟醚是近年来逐渐应用于临床的吸入,鉴于该药血/气分配系数低,气道刺激性轻微,麻醉诱导快速和清醒迅速,以及血流动力学稳定[4]并能降低患儿术中发生心跳骤停风险等特点[5],目前已经广泛用于小儿手术麻醉。高浓度的七氟醚经面罩吸入后,很快使患儿神志消失,因此被推荐用于患儿静脉通路的建立[6]。七氟醚对小儿食管下段括约肌张力影响小,有利于维持食管下段括约肌功能的稳定,对小儿麻醉诱导有防止反流误吸的作用[7]。故在小儿手术麻醉中,七氟吸入麻醉并发症少、易被患儿接受,苏醒迅速,与氯胺酮静脉麻醉比较,更易调控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当然,七氟醚麻醉也有不足,最主要的是苏醒期躁动,而且发生率较高[8]。其发生机制尚不清楚,需要临床医生做进一步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1] Lerman J. Inhalational anaesthetics[J]. Paed Anaesth,2004,14:380-383.
[2] 王红伟,任爱红. 氯胺酮临床作用的研究进展[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27(3):236-238.
[3] 刘俊杰,赵俊. 现代麻醉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87-288.
[4] Wallin RF,Regan BM,Napoli MD,et al. Sevoflurane:A new inhalational anesthetic agent [J]. Anesth Analg,2005,54(6):758.
[5] Bhananker SM. Anesthesia related cardiac arrest in children:update from the pediatric perioperative cardiac arrest registry [J]. Anesth Analg, 2007(105):344-350.
[6] Bordes M,Cros AM. Inhalation induction with sevoflurane in paediatrics:what is new [J]. Ann Fr Anesth Reanim,2006,25(3):413-416.
[7] 梁勇升,唐培佳,谭冠先. 全凭七氟醚吸入麻醉在小儿全麻诱导中的应用[J]. 临床麻醉学杂志,2010,6(1):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