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课程考核方案范文

课程考核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课程考核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课程考核方案

第1篇:课程考核方案范文

【关键词】现代礼仪;实训课程考核方案

1.前言

目前高职院校现代礼仪课的教学多采用传统的“以教室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期末考试一锤定音”的教学模式,而这种教学模式很难满足目前的高职学生人才培养的需要,急需进行教学改革。现代礼仪课程的考核方案设计作为该课程实训教学体系改革与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此种模式的考核,实现对教学效果检验,对学生的学习予以指导、反馈和激励,进而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2.考核方案设计的基本思路

2.1 考核方案的设计原则

本课程考核方案的设计原则本着现代礼仪课程的特点及教学目标,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在实践,构建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典型综合素养为原则。

2.2 考核形式

基于现代礼仪的实用性特点,现代礼仪课程的评价与考核体系将尝试实行“课内基础分”加“课外实践奖励分”的特殊制度。

2.2.1 课内基础分

课内基础分实行百分制。课程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学生要按照相关职场的实际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景来完成任务,接受考核与评价。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每一个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能力考核与评价,并实行“三结合”的评价与考核体系,即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三结合。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既可以激励学生在任务实施及完成的过程中,重视技能规范和考核标准,在过程中高效地控制实训质量,又可以调动学生力争上游,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学习的乐趣。教师评价一方面便于教师对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给予引导和指导,以保证学习目标的达成,另一方面为了鼓励学生,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和进取精神。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构建一整套以能力评价为核心的评价制度。由平时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累积,形成综合实践测评结果,即把考核、评价过程嵌入到每一个项目的教学过程之中,形成全过程评价、考核制度。

2.2.2 课外实践奖励分

课外实践奖励分最高20分,目的是形成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增强应变能力,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课外实践奖励分加分项目:礼宾服务活动奖励分和礼仪竞赛中获奖者加分两项,其中礼宾服务活动奖励分包括参加学院重大活动的礼宾服务者和由学院组织外出参加社会重大活动的礼宾服务者,根据表现评价加分。多次活动可以累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礼仪实践活动,此项目最高加分5分。加分标准:获得领导和来宾们的高度赞扬或获奖,记3分;获得领导和相关工作人员的充分肯定,记2分;其余表现记1分。礼仪竞赛中获奖者加分标准:国家级获奖一等奖15分,二等奖14分,三等奖或其它奖项13分;市级获奖一等奖12分,二等奖10分,三等奖或其它奖项9;区级获奖一等奖8分,二等奖6分,三等奖或其它奖项5分;院级获奖一等奖4分,二等奖2分,三等奖或其它奖项1分;此项不累计加分,取最高值。

实行“课内基础分”加“课外实践奖励分”的考核形式对学生的基本技能、综合技能和通用能力进行全面考核与评价,推进教学效果,实现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典型综合素养培养目标。

3.课内考核内容及考核标准

选取在实际工作中最为常用和实用的礼仪活动作为典型工作任务同时也是课程考核的内容模块。课内考核根据以下两个模块,五项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取平均值。

3.1 模块一:仪容、仪表、仪态礼仪

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仪容、仪表、仪态”礼仪,在实际工作中能否展现迷人的风度和优雅的举止。

3.1.1 任务一:站姿

常言道:“站如松,坐如钟”,从一个人的站姿,人们可以看出他的精神状态、品质和修养及健康状况。因此该项目在实训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项目进行考核:

头正、忌歪头,该考核点所占分值权重为10%;颈直:下颌微收,双目平视前方、忌斜眼、缩脖,分值权重为5%;肩平,放松,自然呼吸,分值权重为5%;胸挺,分值权重为5%;腹部后收忌挺腹,分值权重为10%;腰立:脊椎、后背挺直,忌蹋腰,分值权重为10%;臀收,分值权重为5%;腿直:两腿并拢,直立,髋部上提,忌曲腿,分值权重为10%;脚靠:脚尖向前呈“Ⅱ”型或是 “V”字型,分值权重为10%;手垂:两手臂自然下垂,手指自然弯曲。分值权重为10%。

3.1.2 任务二:坐姿

从礼仪学的角度,坐姿要求人在入坐时,要保持身体平衡,先出右脚,左脚要紧跟;坐下的时候要轻,让客人感觉很优雅。因此该项目在实训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项目进行考核:

入座姿态,该考核点所占分值权重为5%;坐在椅子上的位置,分值权重为5%;身姿态,分值权重为20%;手的放置,分值权重为20%;三种腿部姿态中的两种,分值权重为30%;表情,分值权重为10%;保持效果,分值权重为10%。

3.1.3 任务三:走姿

走姿要求人在行走时挺胸、收腹、抬头、身体重心落于两脚掌;手臂自然下垂,膝盖伸直,面带微笑;步幅不能过大,男在40厘米左右,女30厘米左右。因此该项目在实训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项目进行考核:

上身姿态,该考核点所占分值权重为10%;手臂摆动的角度及自然度,该考核点所占分值权重为10%;路线:男走平行线,女走一条线,分值权重为20%;脚尖朝向,分值权重为10%;脚踝弹性恰到好处,分值权重为10%;跨步的幅度及均匀度,分值权重为10%;根据设置情景变换步态 ,分值权重为10%;身体与手、脚的协调配合,分值权重为10%;表情,分值权重为10%。

3.1.4 任务四:仪容、仪表礼仪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大方、得体的仪表,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一种体现。该项目在实训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核:个人卫生,发型,妆容,服装、服饰,表情,上述五个考核点所占分值权重各为20%。

3.2 模块二:职场交际与行为礼仪

该模块在授课过程中,主要检验学生能否把所学的“职场交际与行为礼仪”运用于职场交往中,能否运用“握手、引领、介绍、递接名片”等礼仪开展各种职场交往活动。因此教师可以采取情景模拟的教学方法,如设置一个“酒店会谈的交际情境”综合实训项目,同学们4人一组成立模拟公司,模拟本公司与其它公司酒店见面会谈场景,将握手礼仪、引领礼仪、介绍礼仪、递接礼仪等,运用于其中进行演练。教师针对实训中的每个内容进行合理的考核标准,具体的考核标准见下表:

参考文献:

[1]陈曦. “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案例分析――以《商务礼仪实训》课程改革为例[J] .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1,(05).

[2]崔鸿涛.“闯关式”实训板块――对于旅游服务礼仪课程考核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10 (05).

第2篇:课程考核方案范文

【关键词】网络广告;考核方案;分层考核

在高职课程教学中,科学的评价方法和考核方案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增强教学效果。《网络广告》是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普遍开设的一门基础技能课程,也是一些非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的公共选修课。通过《网络广告》课程的学习, 正确地引导学生重视技能学习,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将来成为高技能的人才。但就是这样一门看似简单好学的技能课程,却往往得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高职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 思维缺乏灵活, 以往在中学时代已形成的死记硬背的习惯, 往往会使他们陷入茫然不知所措的境地。学生学过之后,设计的作品达不到应有的视觉效果。学生抄袭别人作品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不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

因此有必要对该门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改革。我们在《网络广告》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和实践,尤其对该门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了大胆尝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网络广告》课程考核的具体实施方案

一般情况下,《网络广告》课程的考试方法是统一实行“作品”考核方式,让学生完成一个完整的、综合性的设计项目,即根据《网络广告》课程中的各个知识点或技术点,采用教师给出作品设计要求及主题的方式,让每位学生单独进行设计制作,教师按照评分标准评阅每位学生的作品,并给出分数。由于学生个体存在差异,这种对学生一致的评价体系导致基础差的学生学习兴趣缺失,能力好的学生得不到很好的激励,而且不利于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

所以,我采用“大作品”分层设计,分层考核的方式。先对全班同学进行分组,按自愿的原则自由组合,根据机房的位置和班级人数,以4—6人为一小组,每个组设定一个组长,由组员推荐产生,组内分工明确,职责清楚。

分层设计作业:将作业分成A、B、C三个等级,分别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主选择不同等级的作业,中途可以变更。学生选好等级之后报给组长,最后由组长统一上报给老师存档。

分层考核评价:C级基础分65分,B级基础分80分,A级基础分90分。每个学生自评项目作品, 给出自评分(占20%);按照学生选择的等级给学生打出基础分(占50%);学生之间互评项目作品,给出每个组员的组内附加分(占30%);三个分数按比例相加就是每个学生的最后得分。

二、对分层考核方式的效果评价

1.“大作品”分层考核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网络广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由“要我学”转向“我要学”。在选择项目、查找素材、设计作品的过程中,学生们显示出了极大的热情。项目小组的同学反复讨论,甚至进行激烈的争论,反复找教师答疑咨询,反复修改项目作品。知识面得到了有效地扩展,而且在反复学习的过程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使各知识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2.打破了“千人一卷”的考核模式,激发了学生的潜能、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能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大作品”分层考核方式,通过学生自由组合、自由选题、查找素材、设计作品等一系列环节,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受到多种思维方式和设计方法的熏陶,并通过作品形式提高和升华自己的设计成果,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的全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设计”、“学会创造”。

3.增进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和了解,激发了教师积极探索教学改革的热情,提高了教师对教学工作的兴趣。“大作品”分层考核方式的改革过程,也是教师和学生互相沟通、教学相长的过程。事实证明,学生的作品质量是同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投入成正比的。交流越多,投入也越多,作品的质量就越高。

4.该成果应用于艺术1001和1002两个班级,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大部分学生都有所转变,团队协作意识不断增强。一些原来不肯学习的学生,通过与他进行有效的沟通,适当的时候给予表扬,也能主动去学习一些知识,上课能主动认真地去听,课下积极问老师、问同学,努力改变自己落后的状况,作业也较满意。

“大作品”分层考核方式只是初次的尝试和试验,对于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结合,考试改革和课堂讲授如何配套,作品评价体系等问题都尚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尽管如此,“大作品”分层考核方式还是获得了教师和学生的普遍认同及高度评价,并在实践中产生了良好的改革效应。我会结合专业特点继续摸索,不断改进完善,充分发挥考核方案的引导和激励作用,使《网络广告》的课程教学适应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白日霞.创新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6,(6).

[2]张颖淳.计算机课程教学考核方式的探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7(37).

第3篇:课程考核方案范文

课程名称

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主讲教师

适用专业

连锁专业

教学年级

课程概况

一、课程性质

《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属于专业技能课,是高等专科院校连锁企业管理专业的一门必修核心课。连锁经营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现代商业组织及先进管理思想和科学技术的结合所产生的新型商业组织形式。连锁经营的标准化,专业化,规范化的管理要求,决定了其人力资源管理有别于一般企业。《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涉及了连锁企业的组织结构,岗位配置,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人员招聘,员工绩效考评和员工培训等相关的知识。本课程每周4个课时,开设一个学期,共64学时。在教学中,采用的主要方式包括理论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实训等。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三个方面的特点:1.把国内外人力资源管理的最新理论,方法同国内连锁企业的管理实践相结合。2.在引进介绍国内外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同时尽可能同全国连锁企业的现状相结合。3.使本教材尽可能适合采用案例教育的方法。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当使学生掌握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以及主要操作技能与方法。

二、课程教学内容

《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注重与行业的紧密结合,尽可能融入当前连锁行业的需求和最新变化,突出管理方法和操作技能的训练。在内容的选取上,根据职业情境和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

取材于职业岗位活动和实际工作流程,选取了连锁企业机构设置及人员配置、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人力资源培训、绩效管理、薪酬与激励、劳动关系管理及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等8个模块15个项目53个任务,辅以课外阅读、课堂训练与测评,内容新颖、系统,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本书的特色在于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单项项目尽可能是大型项目的子项目,尽可能用接近学生未来岗位的项目任务来训练,并在每个项目(任务)后,设计了实践教学环节,要求学生完成所有的项目和任务。

三、课程总体培养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现代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念,掌握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方法、内容、策略和技能,并为今后学习其它课程和从事连锁企业管理的工作打下基础。

《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建立在经济管理基础之上的综合性应用课程,实践性较强,具体培养要求如下:1.在于使学生了解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般理念和管理理论;2.理解连锁企业的组织结构和岗位配备以及人力资源规划(难点);3.掌握连锁流通企业连锁企业工作分析,懂得如何进行招聘和录用员工,培训和开发人力资源(重点);4.掌握连锁流通企业资源绩效

考评、薪酬管理等基本方法(难点、重点);5.掌握连锁企业劳动关系管理。

1.基础知识要求:

学习本课程应了解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知识、经济学基础知识、金融财务基础知识等。

2.素质要求:

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心理素质和创新意识,要学会科学的分析方法,有较强的组织、领导和实际操作运用能力。

3.实践操作要求:

由于本课程主要是讲述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实践操作部分有实训课解决,本课程主要侧重于理论的理解与掌握,将理论运用于实践这一过程的培养。

课程考核方案

根据高职教学建设和发展需要,为了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增强职业素养与专业技能,提高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技能人才,特制订课程考核改革方案。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使教学工作的重点落实到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力争对学生进行全面检测考核,讲究实际效果。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采取知识考核、能力测评与过程考核三项综合考核,成绩评定方法如下:

一、知识考核

1.成绩配比

知识考核项不占成绩配比,融合入能力考核和过程考核之中体现。

2.考核内容

考核内容主要有八个模块,分别是:

(1)连锁企业机构设置及人员配置;

(2)人力资源规划;

(3)招聘与配置;

(4)人力资源培训;

(5)绩效管理;

(6)薪酬与激励;

(7)劳动关系管理;

(8)职业生涯规划设计。

二、能力考核

1.成绩配比

能力考核项成绩占总成绩配比为50%。

2.考核内容

考核项目表现为:设计职业生涯规划。

3.考核方式

在学习了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方法、内容、策略和技能等具体内容之后,结合本学期学习的各种案例和先进经验,每位学生完成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最终形成电子PPT作业上交。本项考核完成的时间预计为第12-15教学周。

评分方式:能力考核总分=教师评分×50%+学生评分×50%

(学生评分:同学相互之间进行打分)

评分细则:

(1)职业规划设计的完整性(30分)

作品内容要求真实、完整,分析透彻,主要包括自我认知、职业认知、职业目标、实施路径、评估调整、职业道德等方面。

(2)职业规划设计的科学性(30分)

要基本体现人职匹配的思路,目标确定和路径设计要符合自身和外部环境实际,不主观臆想,科学合理。

(3)职业规划设计的操作性(25分)

作品要求思维缜密,目标明确,分析有深度,可操作性强,要有一定的分阶段目标,尤其是近期(大学至毕业后五年)目标规划,分析要具有说服力。

(4)职业规划设计的逻辑性(10分)

作品逻辑清晰、组织合理,准确把握职业规划设计的核心和关键。

(5)职业规划设计的创新性(5分)

创意新颖,充分体现个性而不落俗套,

文如其人,充分展示当代大学生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

三、过程考核

1.成绩配比

过程考核项成绩占总成绩配比为50%。

过程考核总成绩:考勤×30%+作业完成×40%+课堂表现×30%

2.考核内容

(1)考勤情况;

(2)课程作业成绩;

(3)课堂表现。

3.考核方式

该项考核总分50分,基础分25分。以此为基础,在考勤、思想态度与纪律意识、课程作业等各项进行加减分赋分方式。(加减后分值区间为0-50分)

(1)

考勤成绩(记录)

每次课进行点名并记录,迟到每次扣分0.5分,无故旷课一次扣2分。学期旷课超3次,本项成绩为0;学期旷课超五次,过程考核成绩为0。

(2)课程作业成绩(记录)

本学期本课程计划作业次数6次,根据每次作业完成质量,经批改分为A、B、C三个等次,A等每次加1分,B等每次加0.5分,C等不加分。另作业完成创意新、质量佳者设A+等次,学期作业获A+2次以上,本项成绩为满分。

(3)课堂表现(记录)

上课回答问题积极(主动)加0.5分,提问回答完整,陈述有理有据加1分。

1.

教研室主任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字):

5.系部主任审核意见

系部主任(签字):

6.教务处审核意见

教务处处长(签字):

第4篇:课程考核方案范文

关键词:评价体系;素质培养;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码:1674-9324(2012)10-0015-02

一、充分认识学考的作用和意义,认真落实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课改和学考制度实施以来,我校先后多次组织学校领导和教师认真学习课改的方针、政策和有关规定,通过学习和讨论,进一步明确了对学考的认识和定位:作为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学考不仅是学校加强课程管理的重要手段,更是课改后一种新的教育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学考测试和评价的结果,将直接反映课程方案是否得到规范、有效的落实。

1.加强学考制度建设,确保课程方案落实。在开展学考工作中,我校从建立学考各项制度入手,进一步推动课程方案的落实。如:通过规范报考科目的安排,引导教师加强课程管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随意加大课程难度,不增减课程、课时,不赶超教学进度和提前结束课程;通过加强对学生报考资格的审核,引导学生重视对各学科每个学习模块的掌握和学分的完成,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达标;通过严格的组考管理和考试纪律,增强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杜绝学生在高中阶段不管学好学坏,都能混到毕业证的想法,培养学生的诚信守纪意识。学考制度的建设,有力保障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落实。

2.认真做好成绩分析,构建新课程评价体系。学考作为普通高中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教育行政部门评价学校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学校考核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我校在课程方案和学考制度实施后,就开始研究课改后的教学质量评价方法和措施,每次学考成绩公布,我们都要对结果进行整理统计,将课程教学和学考结果纳入教师的综合考核评价,让广大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自觉接受新课程方案的理念和科学的评价制度。

3.发挥学考的作用和功能,促进素质教育开展。落实课程方案的终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在做好学生成绩分析的基础上,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全体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上,把教学的着力点放在教材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的挖掘上。针对部分学生在学考中成绩不理想甚至不合格的情况,帮助学生分析、查找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针对在学考中学生出现的共性错误和失误,组织教师进行归纳和总结,积极反思教学中的经验教训;针对学生在学习中重文化科目轻实践科目的现象,强化信息技术和考查科目的教学和实践,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强化学生基础和素质培养

课程方案和学考的宗旨都是“以人为本”,其中的“人”既指“学生”又指“老师”,这两个“角色”都不能忽视。

1.高度重视全体学生的基础过关意识。学考和高考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前者是水平考试,以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为主;后者是选拔性考试,以考查的学生的知识应用和综合能力为主。而知识的运用和综合能力形成来源于厚实的基础。我校高中录取生源成绩大部分属于中等水平,且学生之间分差悬殊(中考文化课成绩最高571分,最低分454分),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做到对每一名学生都心中有数,教学扎实到位,在日常教学中,以强化学生的基础过关意识为主要目标。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个模块告一段落之后,要求教师组织对学生进行基础过关检测,对那些没有达到要求的学生再进行补习、强化。通过夯实学生的基础,努力做到不使一名学生掉队。

2.积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从学考的意义来看,学考是通过检测的方式促使学校在教育教学中强化学生素质。一方面是尽量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在教学安排上严格遵守课程标准和教学进度安排,对每一门课程都做到按规定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学科教师和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引导学生不偏重文或理科,也不忽视技术、体育、艺术等学科。一方面又重视学生个性的成长,在日常教学中,注意发现和挖掘学生在某些学科、专业的能力和素质,通过兴趣引导、教学指导和课余辅导等方式,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3.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一是坚持小班教学模式。因为每个班学生人数相对较少,有利于课堂的组织管理,有利于分层教学和教学的针对性,有利于实现每个学生都参与课堂教学的可能性,有利于新课改教学实践和学考成绩的提高。二是实施高一到高三的循环教学,教师在高一时就确立一个明确的三年计划,良性循环激发了学科教师的积极性和责任感,这样的教学会更为有序且扎实。循环教学还可以强化师生间的有效沟通,有利于教师与学生的课下交流,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使教师能随时掌控学生的学习和思想动向,及时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仅提高了我市学考的合格率、优秀率,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了基础。

三、加强教育管理和教学研究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是一项系统工程,学考又是关键的检测手段,那么与之配套的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则是重中之重。所以我校通过狠抓教学管理、强化教学研究,推进课改持续、健康、整体发展。

1.狠抓教学管理。我校制订严格而明确的措施,从教学研究、教学管理、课堂改革、教学评价等各个方面落实新课改的精神,使教师的工作有章可依;实施中,明确将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聚焦在课堂实际教学中,鼓励和督促教师勇于进行课堂改革;注重发挥教师主体作用,要求教师写教学札记、案例分析,促使教师积极实践。加强师德教育,培养敬业精神,重视教师教学能力的强化,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深入开展教学研究。强化“以教研为主线、由课题研究引路”的教研策略,细化学科课改目标,将新课标精神渗透到教学实践之中。首先,学科教研制度化、常规化,可操作性强。本着以教研促教改、以教改促质量的宗旨,把新课标、新教材的研究作为重点,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加强交流、反馈。明确“理论钻研――课改实践――教学反思――案例交流”一体化的思路。其次,积极探索适合学校、学生实际情况的操作性较强的教研和教学思路。教研注重研究教学现实问题,专题性强,针对性强,进而切实发挥教研的实践指导作用。第三,强化教师在备课环节的课改意识,注重发挥教师这一课改实践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

四、灵活有效地使用、处理新教材切实增强学生的学习效率

1.组织教师读新教材和新大纲,理清知识脉络,克服教学盲目性。让教师理清教材编排体系,体悟编排意图。教研和教学中处理好新旧教材间的关系,坚持尊重新教材,挖掘新教材,活用新教材,但不“唯新教材”,在新教材教学中渗透旧教材精华。

2.教师教学要针对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情况,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防止任意扩大知识容量,拔高教学需求,加重学生负担。

第5篇:课程考核方案范文

【关键词】财务管理专业 课程考核 考核方法改革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创办以来,无论是师资水平还是在校生规模都有了巨大的提升。年招生规模在一百人左右,分设两个财务管理本科班。同时在学院层面招收财务管理专业辅修二学位课程班,至今已经招生四届。从招生的生源质量到毕业生就业分配质量都在学院各个本科专业中较为突出,本科专业办学效果整体良好。根据教育部相关要求和兄弟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办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自身特定,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教学课程体系和完备的教学条件,以及先进的教学实践仿真实验室和教学实践基地。从课程考核角度看,根据专业要求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实际需求,对传统的教学考核环节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突出了对学生综合能力和学生灵活运用相关知识处理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同时突出了过程考核和全程考核的作用。

一、传统考核方式的不足和课程考核方法改革的目标

传统考核方式存在许多不足。以学期期末试卷考试的传统考核方式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既无法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也无法通过考核全面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考核形式以闭卷考试为主,无法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科学考查。虽然闭卷考试形式已经使用了包括选择、填空、简答、计算、论述和综合案例分析等形式,但受到考试时间、考试地点和学院相关考试要求的限制,以及命题要求和标准答案的约束,导致这种考试形式对学生的思维产生固化倾向和标准化倾向,以至于学生更多的看重应试技巧和僵化的复习方式,无法反映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也对教学形成一定不利影响。

二是过度看重理论学习,不能促进学生全面分析、综合运用和动手动脑的能力。通过闭卷考试,使学生最大的目标是追求卷面成绩,而闭卷考试形式导致试题往往只能在相对有限的时间里考查具有相对标准答案的理论性试题,一些开放性、综合性和动手动脑类型的试题无法进行标准化考核,导致学生学习更多的偏重理论学习和应试性学习,不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综合分析的能力。

三是考核对学生学习的促进和影响短暂,不能保质学生全程的学习质量,也不能对课程结束后的学习情况进行推进和深入。闭卷考试往往安排在学期期末,即使增加了期中考试环节也无法保证学生在整个学期期间保持持续的学习强度和参与度。很多学生都是在考试前突击准备,考试后抛在脑后。这样既不利于学生对课程的学习,也不利于学生在后续课程的学习中保持扎实的基本功和全面综合的知识框架体系。

二、考核方法改革思路

经过近几年财管管理专业主干课程中的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的课任老师进行的课程考核方案改革的尝试,以及财管管理教研室和教研室所在的经济管理系领导进行全面考查、深入分析、反复讨论和积极实践,对整个财务管理专业本科教学中的考核环节进行了系统性的改革尝试,逐步形成了一套能够覆盖全部专业主干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和大多数专业选修课程的课程考核方法,为全面提升财管管理专业学生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打下坚实基础。关于财管管理专业考核方法改革的主要思路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全部财务管理专业主干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必修课程考核方案必修符合过程化考核要求。通过对已经在前期进行了过程化考试的教师经验进行了系统总结,逐步形成了一套既符合整体要求,又能突出各门课程特性的过程化考核要求形式。并召开所有主干课程和选修课程教师参与的讨论会,逐步形成了能够覆盖全部专业主干课程和选修课程的过程化考核指导意见。所有相关任课老师在学期之初就必须形成一套能够覆盖整个学期过程的考核方案。课程考核必须包含考勤、提问、理论小作业、课程大作业、分组大作业、阶段测验、课程讨论课、案例分析综合实验和期末综合测验等环节。每个相关环节赋予一定比例的分值,要求任课教师对每一名专业学生都基于所有环节的考核评价,并且将相关成绩进行公开,使学生及时了解自身学习程度和差距。在具体环节中,课任老师可以根据自身课程情况进行具体安排设计,但必须突出应用型和实用性特点,重点考查和引导学生的综合能力、探索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所有课程考核方案必须在教研室层面进行讨论和推敲,特别是相同进度的教师要进行反复沟通和协商,力图达到指定意见的要求。

第二,相关财务管理课程之间进行考核方式的密切协商,从而实现不同课程之间的紧密联系。财务管理主干课程之间的关联性是十分突出了,在构建财管管理课程体系时这一问题就已经进行了充分的考虑和安排。完整而缜密的课程体系为推动系统化考核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相同学期的不同课程和不同学期课程之间形成了有机体系,为考核方法改革的推进消除了体系上的障碍。由于在构建财务管理专业本科培养方案过程中,全面参照教育部相关原则和兄弟院校采用的比较成熟的方案,同时结合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自身在劳动关系研究领域的特点和在工会财务管理研究的突出优势,形成了严谨扎实的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这样的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可以使相同学期的专业课程教师进行教研协商,共同制定适用于本学期的各个课程的过程化考核方案细则。在实施过程中,彼此之间可以将各门课程的重点更加突出,同时也可以把其他课程与本门课程中相关联的部分运用更加综合和系统的考核方式来加以考核。同时将前面学期课程的考核方案与后面学期课程的考核方案相呼应,实现课程学习的延续性和前瞻性。在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以及对学期间的课程衔接问题进行了合理安排,在课程考核过程中,就要求任课老师之间进行密切配合,一方面需要前学期任课老师在突出本门课程重点的同事,照应后续课程,积极引导学生对未来学习课程研究方向的领悟和了解,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做好扎实铺垫。同时也要求,后续课程的任课教师必须在授课和课程考核过程中,运用前面课程的相关知识,更加深入和系统的考核本门课程。最后,财务管理各门课程结合自身特点制定了既符合统一指导思想,又能够符合本科课程教学和学生学习特点的考核方式。财务管理专业中主干课程、专业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专业任选课等名称都是根据课程在整个财务管理专业中的特点而制定的。同时每门课程也都具备相关的教学特点和学生喜闻乐见,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的考核方式以促进教学。因此,就要求每一门任课老师都要认真安排和制定本门课程的考核方案,并通过教研室专门研讨会的形式,反复沟通,反复修改和完善。从而逐渐形成既符合本门课程特点又符合整个财务管理专业考核指导思想的考核方案,并进行教学和考核实践。

三、总结

通过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经济管理系财务管理教研室所有教师的共同努力,已经基本完成。根据不同课任老师和学生的反馈意见来看,整个财务管理专业的各门课程的考核方案改革都已经成型,效果良好。基本上避免各自为政,简单考核本学期本门课程的重点知识,而忽略了财务管理专业特点所要求的系统化和全面化问题。作为一种符合本专业特点的改革有必要在类似的专业中加以推广,从而促进应用型实用性人才的培养要求。

参考文献

[1]樊彦国,朱浩,武腾腾,孙元芳.大学生实践教学评价标准探讨[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7).

[2]姚旭,荣红霞.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评价标准研究[J].教育探索,2014(4).

第6篇:课程考核方案范文

执笔人:谢文和审核人:韩满林修订日期:20__.9.5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为smt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是专业理论课程学习结束后走向社会前的

一次十分重要的实践性专业学习和专业水平考核。其任务是:

(1)综合学习和掌握smt技术及其应用知识

(2)认真参加毕业设计课题研究和设计,考核合格。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

根据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smt专业的培养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

(1)真正掌握smt技术及其应用知识

(2)完成毕业设计课题的加工工艺编制和软件编程,并上机运行考核

(3)按时完成毕业设计课题的论证、设计任务。

三、课题和课时分配表

序号

内容

总时数

讲课时数

实践时数

1

毕业设计目的、安排及要求

6

6

2

毕业设计课题选择与讲解

12

12

3

毕业设计课题社会调查及资料收集

24

24

4

毕业设计课题方案论证

78

12

66

5

毕业设计课题方案上机运行、考核及修改

120

24

96

6

毕业设计课题论文书写与整理

30

4

26

7

毕业设计答辨

30

4

26

合计

300

62

238

四、课程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一)理论教学内容

1.毕业设计有关事项

内容

毕业设计目的、安排及要求介绍

基本要求:

认真了解毕业设计的目的、安排及要求,积极参加毕业设计

2.毕业设计课题选择

内容

毕业设计课题选择与讲解

基本要求

认真学习,真正了解课题的要求

3.方案论证

内容

毕业设计课题方案论证的基本原则、方法和要求

基本要求

认真学习,真正掌握方案论证的基本原则、方法和要求

4.方案上机运行、考核及修改

内容

毕业设计课题方案方案上机运行、考核、修改的方法及要求

基本要求

确实掌握上机运行、考核、修改的方法

5.毕业设计论文

内容

毕业设计课题论文整理与书写的基本格式和要求

基本要求

确实掌握、认真完成

6.毕业设计答辨

内容

毕业设计答辨的要求及安排

基本要求

了解毕业设计答辨的要求及安排,认真做好准备

二)实践教学内容

1.课题调查及资料收集

内容

毕业设计课题社会调查及资料收集

基本要求

认真完成

2.课题方案论证

内容

毕业设计课题方案论证

基本要求

认真学习、研究、探讨,按时完成

3.课题方案上机运行、考核及修改

内容

毕业设计课题方案上机运行、考核及修改

基本要求

真正掌握上机运行、考核及修改方法,力求精益求精

4.论文书写与整理

内容

毕业设计课题论文书写与整理

基本要求

按时按要求完成

5.答辨

内容

毕业设计课题答辨

基本要求

认真参加毕业设计课题答辨

五、大纲说明

1、教学对象:

本大纲适用于高中毕业后入学并接受了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工科类smt专业的学生。

2、教学原则

(1)结合实际,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2)坚持把能力训练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

(3)面向学生,贯彻因材施教;

(4)坚持理论教学、现场教学与实践教学三位一体的教学思路。

3、教学建议

对安排在校外进行毕业设计的学生应有明确的要求和考核办法

六、推荐教材

名称:《smt专业毕业设计指导》

编者:____*

第7篇:课程考核方案范文

1、基础评价

基础评价是指该课程是否应该开设,以及开设该课程的目标。基础评价主要是通过访谈相关专业教师,调研行业、企业专家,学生,并且通过对兄弟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表转、教学计划、任务等的查阅来确定是否开设该课程,以及该课程适合于哪些学生,该课程在整个的课程体系中处于什么位置,该课程所对应的岗位,该课程所选取的项目是否合理、是否能过突出学生的职业技能等等。

2、教学环境的评价

教学环境的评价是指对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教学用具、设备,师资队伍,教学计划,教案,课件,教材等教学的资源情况所作的评价。从课程教学设备方面评价,重点在开设该课程的教学设备是否具备,例如教学实训室,校外实训中心,投影,计算机等其他教学设备;从课程教学方面评价,重点在该课程的教学方案是否完整,师资是否符合实际要求,例如,课程整体设计、单元设计、考核方案、教案、教材、学习资料、课程网站等是否完整;课程的教学团队是否有企业人员的融入,是否有企业的生产经历,是否是双师等等。

3、教学过程的评价

教学过程的评价是指通过学生评价、教师评价、行内企业评价、专家评价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整个教学的过程进行评价。重点包括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教学方法是否突出也职业素养,教学环境是否满足实际的需要。

4、教学成果的评价

教学成果的评价是指对学生取得成果的评价,即对学生的评价。重点是通过学生间的互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企业人员对学生的评价,学生自身的评价四大方面,并且评价也不只是单一的“一锤定音”,在学期末通过传统的知识考试进行的评价。(1)网站制作课程教学成果评价方案设计为突出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这一核心问题,我课题组设计了网站制作课程的教学成果评价方案,该方案分为过程考核评价和结果考核评价。把过程考核评价分成了在教学过程中的阶段性的小教学项目的考核,主要评价学生对知识点和技能点的掌握情况,把结果考核评价分成了课上教学产品、课下教学产品的考核,这两项的考核评价方式要求学生利用ppt汇报,另外,学生可以通过参与学院及企业的实际项目来加分,结果考核评价主要评价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职业道德等职业素养。各部分具体权重:过程评价中评价内容为教学项目1———教学项目4的评价,占总分30%,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包括:语法的记忆、设计员基本素质、网站设计的步骤,评价过程采用独立上机操作和小组汇报的形式。结果性评价中评价内容为课上及课下教学项目的评价,占总分的70%,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包括:产品需求分析能力、产品合作开发能力、独立制作能力,产品展示能力,评价过程采用ppt汇报的形式。(2)网站制作课程教学成果评价方案实施在过程考核评价中对每个教学项目考核评价结束后都要给学生进行及时的反馈,使学生了解自身的不足,切不可都课程结束时再反馈给学生,评价的目的是要使学生不断的进步而不是单纯的考试成绩。对结果考核评价中涉及的课下教学产品,我们要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并引导学生遵循企业实际的工作流程,教师要给予咨询、辅导及服务。课程结束后教师要按照各部分的权重给出成绩,成绩一律采用五级制,即优秀、良好、中、及格、不及格来对学生做出综合且公正的评价。

二、研究成果分析

为了验证突出职业素养的《网站制作》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制作网站综合能力的促进作用以及职业素养的提高。我课题组成员对我系实践班的学生、行内专家、企业人员进行了座谈及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有90%的同学认为新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对掌握各方面的技能有帮助,也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及自主学习能力。有85%的行内专家及企业人员认为新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能够极大地突出学生的职业素养,符合企业用人的需要。

三、总结

第8篇:课程考核方案范文

【关键词】测量学;测绘工程;考核模式

课程考核是高校中每一门课程都有的过程,而如何进行课程考核才能达到课程的学习目的,使学生不仅仅是为应付考试而学习,而是真正能够深入认真的学习,掌握课程的相关知识。因此,只看结果考核这种通用的课程考核方法已不再适用,应该注重过程考核,注重能力的培养。

1 课程性质及特点

课程性质及特点决定了考核模式的过程。《测量学A》是测绘专业本科生必修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共80个学时,其中理论学时64个,实验学时16个。本课程介绍测绘学科的基础内容,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环节,学生不仅应掌握测量学科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为学习后继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还应具备一定的实践技能,并初步领悟到测绘工作讲究效率、团结协作,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专业作风。所以《测量学A》是一门理论与实践都要求注重的课程。

2 现行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

目前,很多高校理论课程的考核方式都是闭卷考试为主,以往本门课程采用很简单的结构评分,其中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实验课程成绩占30%。考试内容基本上局限于教材,主要侧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考核,以记忆题型为主;实验课程成绩主要根据学生所提交的实验成果来评定。这样的考核方式会导致学生平时上课不专心、不努力,临考试了开始突击看书、做题,并且学生有可能还会取得很好的成绩,但是这种学习态度明显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最终学生到底有没有掌握所学的内容?掌握的程度如何?分数高低能否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很显然,这种考核方式已不适应当前人才培养的目的,考核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1]

3 《测量学A》考核模式改革方案

以往考试方式偏重书本知识,没有注重知识运用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习好与差就看记住书本知识的多与少。所以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只好死记硬背,造成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很差。所以考试改革可以打破课程成绩主要由期末考试成绩决定,采取闭卷与能力考核相结合的考试方式,改变学生不注重平时的学习过程,不再也不能把学业成绩完全放在期末考试这一环节上;且学生初次接触专业课,存在适应性问题,要求教师对不同内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也不尽相同,注意重点突出,实验和理论教学紧密结合。

3.1 考核模式改革的指导思想

1)培养学生综合利用测量学所学知识进行经纬仪视距导线测量的方案设计、选点、布网、外业施测与内业数据处理的动手能力,且在此基础上掌握地物、地貌点的测绘。

2)教学时辅之以课程作业、课堂提问和课间实验等教学环节,使学生在发现、分析、研究、解决测量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方面得到训练。

3.2 考核模式改革方案

根据考核模式的指导思想,制定了如下的考核方案:

1)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降低闭卷考试的比重,考试内容虽然也局限于教材,但类型多样化,既有记忆题型,也有理解、分析题型,注重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

2)课程实验及仪器操作考核,占20%,考核学生经纬仪、水准仪操作的规范化,正确观测、读数与计算的技能,共分四次实验,每次实验需以小组为单位提交实验成果;为督促学生熟练掌握经纬仪的使用,所以实验最后每个学生经纬仪操作的考核。

3)课后作业,占10%,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基本理论的掌握及测量基本计算的熟练程度,共提交4次作业。

4)平时上课提问,占10%,考核学生基本概念的掌握,重要知识点的理解,便于教师掌握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促使学生课后来复习课上所讲内容。

5)课程总结,占10%,要求学生在本课程学完后,阐述对所有内容的理解以及对本课程教学的建议,为学期末即将开始的地形测量实习打下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

3.3 考核模式存在的不足

此考核模式实施了两次之后,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方案还有待改进的地方,具体如下:

1)对于平时上课提问,如果直接问学生某一个知识点,那么学生就会死记硬背下来,最好结合一个选择题来间接问某一个知识点,这样就能使学生静下心来认真理解这个知识点,也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其他同学的理解。

2)如果每个学生都写课程总结,可能达不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因此可以要求学生以实验课程小组为单位,互相讨论之后来撰写一个PPT,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来叙述PPT上的内容,既提高了学生的演讲能力,也提高了其他小组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在考核模式实施过程中,发现有的学生闭卷考试成绩可能只有20分,而其它四项成绩很好,总的算出来竟然达到了60分,出现这种情况究竟让不让学生及格呢?有没有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因此,应跟学生强调只有5项成绩都达到了及格线,总的成绩才能及格,这样使学生在每一个环节中都能积极主动的学习。

4 小结

《测量学A》是测绘工程专业本科生必修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中的知识在后续专业课程中都会用到,因此通过这个考核模式改革方案使学生真正理解课程知识,而方案仅仅是一种手段,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第9篇:课程考核方案范文

【关键词】高职教育 景观规划设计 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0C-0035-02

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是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景观设计方向)的岗位核心课程。课程以建筑制图、景观设计初步、素描、水彩、景观手绘表现技法等课程为基础,以景观规划设计能力培养为目标,课程教学对景观设计师、绘图员等岗位技能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对景观工程施工管理岗位技能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支撑作用,在环境艺术设计(景观设计方向)人才培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目前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不能满足岗位工作需要。传统课程教学内容以道路绿地、附属绿地及居住区绿地等项目引领安排教学内容。实训项目常为虚拟项目,教学安排是先理论教学,再进行设计绘图实训。教学实训内容为总平面图设计和效果图绘制。这样的课程内容和教学组织存在以下问题:第一,项目虚拟,缺乏真实性,教学容易脱离实践,也无法带领学生体验真实的项目环境,学生学习起来缺乏兴趣;第二,实训教学为单一的设计绘图,与岗位工作过程和内容不符;第三,实训过于看重图面效果,而不考虑项目的可操作性,设计图纸在规范、尺度、材料上考虑不够,做出来的设计无法实施,使教学脱离岗位工作需要。

(二)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应以能力培养为目标,既要注重理论教学,更要突出能力的培养。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既有很强的实践性,同时需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创新意识。目前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教学基本采用课堂讲授理论知识,再进行课堂绘图实训。由于实训基本在教室进行,教学方法和手段简单,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且实训教学形式单一,没有职业氛围,十分不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

(三)考核方式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目前景观规划设计课程偏重对图纸效果的考核,期末成绩以平时的设计作业和期末考试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然而设计绘图只是景观规划设计岗位工作的部分内容,且一个好的设计成果对学生自身设计创作能力、思维方式、兴趣爱好等主观条件有着很大的关系。目前部分高职生在以前的学习经验中找不到学习成就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缺乏克服困难的恒心与毅力,对设计有畏难心理,学习起来兴趣不高。单一的考核内容与形式,既不能全面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也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一)改革教学目标和内容,突出岗位工作能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高职教育应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以就业为导向,首先要明确高职景观设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和能力需求。景观规划设计岗位的流程与工作内容见图1。目前随着行业分工细化,景观规划设计岗位又分方案设计、扩大初步设计、植物景观设计、施工图设计等岗位。这些岗位工作除应具备设计绘图专业技能,还需要良好的沟通与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因此,应重新定义并细化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教学目标和内容,将课程教学目标定位为掌握景观项目方案设计、扩大初步设计、植物景观设计等专业技能,能完成各阶段全套图纸设计与文本制作并熟悉相关设计规范,具有方案前期工作能力和方案汇报能力,具有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综合职业能力。

课程教学内容和组织基于工作过程,通过对岗位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总结岗位工作能力要求,以街头绿地景观设计、校园绿地景观设计、居住区绿地景观设计等三个典型的真实项目引领,设置设计准备工作―方案初步设计―方案汇报―扩大初步设计等教学任务,让学生掌握项目洽谈、资料收集、现状调查等方案前期的工作能力,以及初步方案设计、扩大初步方案设计、方案汇报等职业能力。项目选择从小到大、从简单到综合,体现渐进式、螺旋式的教学过程课程。见表1。

(二)改革教学方法,突出综合职业能力。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教学设计应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突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具体可采用以下方法。

1.头脑风暴法。传统的理论教学以教为主,学生缺乏参与性,学习起来缺乏兴趣。通过头脑风暴法,教师在课前根据教学内容的相关知识点设置问题,让学生来回答,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校景观设计中,可以设置“我院校园景观设计有哪些不足”、“对我院校园景观设计提出建议”、“你理想中的大学校园景观设计是怎样的”等问题,学生自由回答,然后对问题逐条进行讨论,最后总结出校园景观设计乃至附属绿地景观设计的理论知识。这种教学方法改变了以往理论枯燥的教学模式,不仅能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理解相关理论知识,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2.情景教学法。在方案汇报环节通过角色互换的方式,模拟真实的方案汇报现场,通过互评的方式对设计方案进行评价,让学生体验真实的方案汇报现场,掌握方案汇报的能力与技巧。

3.实践教学法。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践教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如在设计前期工作阶段,教师作为甲方代表下达设计任务书,学生分析项目设计任务书后,到现场进行实地测量,绘制现状图,分析现状的用地条件、周边环境、现状的地形、植被、光照等条件并拍照,并对现状资料进行整理,制作现状分析的PPT课件进行汇报。通过现场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掌握现场踏查这一阶段的综合职业能力。

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突出了综合职业能力,从而有效加强教学效果。

(三)改革考核形式,激发学习兴趣。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

1.在考核内容上,实践考核和过程考核突出职业能力核心。课程考核由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70%,期末成绩占30%。平时成绩是三个项目实训过程和成果考核,期末考核则以快题设计的实践操作考核。在平时成绩部分,设计绘图只占60%,设计前期工作和方案汇报等体现综合职业能力的考核项目占40%,考核体系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既要体现核心能力,也要注重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反映岗位能力要求,见表2。这样的考核内容让学生能在项目实施过程找到自身的闪光点,从而加深自身认可程度和学习的积极性。

2.考核形式上,多种考核模式结合激发学习兴趣。考核模式以纵向评价、横向评价、自评、他评相结合。考核评价注重学生个体之间的比较,更要看重学生个体的努力与进步;既要体现教师评价的引导性作用,还要重视同学之间的互评。如在方案汇报阶段,方案的优劣就以同学互评为主。这种多角度、多维度的评价模式让学生看到自身的进步,激发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同时也能看到别人的长处,相互学习,又能营造一定的竞争氛围。

(四)搭建课外教学平台,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的养成也是教学的重要目标。在本课程教学中,有部分实训任务要通过学生在课外自主完成,课外学习辅导也必不可少。通过课业学习指导书、校本教材的编写指导学生课外学习,同时可成立学习小组,让骨干学生担任组长负责课余指导,利用QQ群网络平台搭建课外教学平台等手段,让学生课余学习有目的、有条理、有方法、有指导,逐渐养成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习惯,这也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总之,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可以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得到很大提高,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然而教学改革除课程教学目标及内容、教学方式及考核形式外,实践条件、师资力量等都对教学的效果有直接的影响,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改革中不断地完善和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绿化工[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

[2]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王健朴.论高职教育实践课课程标准的制定[J].职教论坛,2010(12)

【基金项目】2010年广西新世纪教改课题(2010JGB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