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感染科自我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想到“师傅”这个词,脑海里便会立即浮现出一个人的形象:他就是我们都非常熟悉的、寒暑假里经常会光顾在电视屏幕上的《西游记》里的唐僧。尽管影视剧里塑造的唐僧形象给我们的印象是有些呆板、有些教条,甚至是有些胆小的,但出自我内心深处的衡量,他依然是一个好师傅。仔细回味了一下唐僧的“为师之道”,我总结出了这样三点,是值得我们做师傅的学习的地方。
一、点滴关爱,彼此信任
还记得唐僧在深夜,借着微弱的烛光,亲手一针一线为孙悟空缝制“虎皮夹袄”的那个画面吗?这就是我要向他学习的第一点:从生活的点滴开始关爱徒弟。你发自内心的关爱,一定会换回对方发自内心的回报。这种关爱,在现实生活中更多的应该是体现在精神层面的。因为我相信,情感上的良性沟通是做好其他一切工作的基础,更是建立彼此信任的最好途径。师徒之间,还有什么比信任更重要呢?
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唐僧没有一点武艺,却能让三个武艺高强的徒弟都对他恭恭敬敬、唯命是从,靠的是什么?是“师傅”的头衔?还是一口熟练的紧箍咒?都不是。最终让他们臣服的,是他满腹经纶的学识、与人为善的品格和追求梦想的坚定,深深地感染了他的徒弟们,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为人师表”。这就是我要向他学习的第二点:修炼好自己,做出榜样。用榜样的力量去感染别人,比你对他说了什么、教给他什么更深刻、更直接,也更有效。
三、团结协作,实现共同理想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德育教育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语文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文以载道”,语文教学历来重视“育人”。《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应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科学的思想教育,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逐渐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可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德育已经被提升到一个很重要的地位。著名学者钱理群先生提出的“中小学语文教育是为人打‘精神的底子’的。”语文教育的特殊性在于充分发掘语言文字的表现力,发挥文中形象的感染力,将道德原则渗透到学生的心灵,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十几年来的语文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让我总结了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教会学生做事的责任心和义务感
1.立志勤学。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该让学生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谈谈自己美好的梦想。这一过程可以在教学《理想》一文时进行,课堂上的拓展延伸使学生从文本提升到个人。问题设计“你的理想是什么?”或“美丽中国*我的中国梦”,可以口头表达,也可以书面表达。学生有了奋斗目标才会努力去实现它,也才会对学业有积极的态度,专心并致力于自己的学业,千方百计地把它做好。
2.勤劳俭朴。勤劳俭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文本内容使学生懂得勤而不惰,俭而不奢。理解劳动光荣,懒惰可耻,只有辛勤劳动,才能取得成就。如在教学《我的第一本书》时,理解乔元贞的好学和家庭的贫困。他小时候是第一名,长大后却成了走街串巷的小商贩,生活的贫穷使他失去学习的机会,学生在了解“知识能够改变命运”的同时,也深刻理解了当时贫困的现状。于是学生自然而然就有了勤俭节约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的意识。
二、教给学生待人的尊重与友善
1.尊老爱幼。《大道之行也》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一大同社会的美德让学生学会谦恭有礼,对人有爱心。从《背影》中理解父爱,学会爱自己的父母,在《散步》一文感悟道德责任。
2.诚信友善。在教学《陈太丘与友期》一课时,陈元方对父亲朋友的不守诺言、没有礼节直言不讳,使学生懂得诚信的重要性。真心诚意待人是立身之本,小到不说谎、守时,大到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都是诚信的表现。在学习《最后一课》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语言和动作描写揣摩韩麦尔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他们教给学生的是忧国忧民之心。朗诵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时,感受诗人以死殉国的坚强意志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出师表》中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诚深深地打动了学生的内心。这些鲜活的形象,潜移默化地将德育渗透到了学生的心灵。
3.关心集体。《伟大的悲剧》中斯科特和他的队员虽然失败了,但是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值得所有的人去崇敬。而《斑羚飞渡》一文也从动物的种群利益出发,老年斑羚为挽救年轻斑羚搭起了生命的长虹,这种集体主义精神震撼着每个人的心灵,给学生树立了集体主义精神的意识,也培养了学生乐于与他人交往,能妥善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三、培养学生的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
1.热爱生命。基础德育教育培养学生以“热爱生命,追求自我完善”为核心的“立身之德”,它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珍爱生命,追求自我提高,积极适应发展着的社会生活要求。《热爱生命》一文告诉我们一个这样的真理,敬畏我们的生命,相信我们的生命,和我们的生命紧紧相依,和我们的生命结成最紧密的“联盟”,我们就会感受到生命的剽悍与强大。
2.勇敢坚毅。《走一步,再走一步》使学生学会勇敢面对挫折和战胜困难,充满自信心和旺盛的斗志;《送东阳马生序》使学生懂得珍惜优越的条件刻苦读书,完善自我;学校《百名会中好少年》的评选活动使学生努力争做品学兼优的好少年,也是同学们学习效仿的典范。
尽管这段时间很短,但对我们每个人都很重要。我们倍感珍惜这段时间,珍惜每一天的锻炼和自我提高的机会,珍惜与老师们这段难得的师徒之情。
实践之前,是科教科老师按照我们的需要和上岗要求安排统一培训,包括:一、了解医院概况简介。二、了解学生管理的有关规定。三、知道治安管理的一般常识。四、懂得医德医风教育。五、明白医疗文书的书写。六、掌握有关护理知识。七、理解院内感染。八、了解手术室的有关知识。其间科教科的老师还穿插地组织我们到各病房看病历、观看关于医疗纠纷的专家讲座及急救处理方面的录像,让我们对实际的临床工作有了初步了解,为正式上岗工作打下了基础。
刚进入病房,总有一种茫然的感觉,对于护理的工作处于比较陌生的状态,也对于自己在这样的新环境中能够做的事还是没有一种成型的概念。庆幸的是,我们有老师为我们介绍病房结构,介绍工作,带教老师们的丰富经验,让我们可以较快地适应医院的护理工作。能够尽快地适应医院环境,为在医院实践和工作打定了良好的基础,这应该算的上是实习阶段的第一个收获:学会适应,学会在新的环境中成长和生存。
护士的工作是非常繁重与杂乱的,尽管在以前前也有所感悟,但是真正进入病房后,感触又更深了。的确,护士的活很零碎,很杂乱,还可以说是很低微,可是透过多数人的不理解,我们发现,护士有着其独特的魅力。医院不可能没有护士,这就说明了护士的重要性。医生离不开护士,病人离不开护士,整个环境都离不开护士。这琐碎的工作,有着完整的体系,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也正因如此,才能发挥其独到的作用,产生不可或缺的作用。因为有了临床的实践,我们才更全面而深刻的了解护理工作,更具体而详尽的了解这个行业。进入临床的第二个收获:正确认识护理,树立了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养成了良好的工作态度。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形式
1.要结合体育教学的性质和特点,融入思想道德教育
众所周知,体育教学是一个以“身体运动”为主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能使同学们体会到相互协作、相互尊重的重要性,同时也能增强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激烈对抗性是体育教学的特点之一,这样,教师也可以安排些室内教学活动,比如观看体育运动节目来增强同学们的集体观念和国家观念,培养他们的爱党爱国的热情,进而培养他们的良好心理素质和拼搏的精神;集体合作性是体育教学特点之二,这样,教师可以在游戏和比赛中,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合作精神,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鼓励提倡同学之间的相互配合和协作,进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2.结合教材特点进行渗透,选择科学、灵活、合理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之一。比如在进行器械体操时,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勇敢精神;在球类教学时可以培养学生合作、遵纪守法、不骄不躁的优良品质。同时还可把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结合起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渗透到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中,注重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独立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结合课堂常规进行渗透,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各个主要的教学环节进行课堂常规的教学,使课堂教学规范化、制度化。通过课堂常规的建立和贯彻,向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组织纪律、思想作风和安全教育。逐步养成学生自觉锻炼的好习惯和一些优良的思想品德。比如:在课的开始,提出课的要求、目的和注意事项,结束时要进行讲评总结。通过这些对他们进行学习目的性的教育;通过竞赛和游戏,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和果断、机智、勇敢、顽强的优良品质;通过队形队列的练习,培养他们服从指挥,行动快速,遵守纪律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提高他们的反应速度,动作准确和协调一致的能力;通过场地器材的布置和使用,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热爱集体和爱护公物的良好品质。这样,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学组织与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既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又能增强思想教育的效果。
4.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渗透,由于体育教学具有内容多、范围广、思想性强等对培育时代精神有利的因素。因此,要利用各异的教学素材和手段,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品德教育。比如上课前检查出勤,能培养学生的习惯教育和纪律意识;器械体操的教学能够使学生在付出艰辛的努力后,树立不怕苦,不怕累,迎难而上的精神;球类教学,比如篮球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使他们学会集体协作,深入配合,互相关心。跳马教学,通过观看录像能培养学生勇敢果断及迎难而上的意志品质;武术教学,通过讲解名人岳飞、霍元甲等的生平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及良好的武德。
5.结合榜样的力量进行渗透,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修养提高自身的素质,在教学中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讲解清楚、用语规范、言行一致,吃苦耐劳,工作认真负责,以健康、富有朝气的精神面貌去感染学生。树立良好的形象,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达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内容教育的目的。同时在教学中,师生之间的配合十分重要。融洽的师生关系,这不仅体现在共同研究教学内容上,而且体现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如教师可以通过师生间进行情感交流,互相尊重、密切配合、互相帮助来培养学生助人为乐、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同时,还应为体育能力较差的学生创造更多的锻炼机会。如在体操练习的最后讲评环节中,除了让能力较强的学生做示范外,还需表扬和鼓励有进步的学生,这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信心和荣誉感,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学习热情转化成学习动力,这样寓情于教,以身做则,以情感人,从而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价值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目的在于挖掘其特殊、鲜明、持久的教育功能,激励学生积极、科学地参加各项体育锻炼,使他们逐步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克服困难、努力拼搏的坚强毅力。教师首先应当是一个具有良好思想品德的人。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为了给予学生道德上的影响,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因此,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以认真的工作态度去影响和感染学生,从知、情、意、行四个方面去影响学生的成长,从而实现教育的目的。另外,体育教师要不断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强化身体素质的训练,不断提高运动技能和技巧,使自己的教育水平适应新时期的教学要求。
关键词:美育;激发兴趣;创新;效率
初中生正处在人生重要的转折时期,他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开始初步形成,并逐渐转向成人,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时期。那么什么是美育呢?美育又称为“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人类全面教育的一部分,是人类实现自我发展的重要途径。美育是通过审美的方式来教育人。审美,就是对审美对象进行的感受、欣赏、评价和判断。美育就是当我们对审美对象进行感受、欣赏、评价和判断等审美活动时,生理结构和心理结构都会受到感染、熏陶,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从而不仅在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上得到了提高,受到了教育,而且在人的气质和精神面貌上,也得到了提高,受到了教育。因此审美教育是通过审美的方式来感化我们的身心,使之净化、升华和提高。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方面,它不仅教学生学习唱歌,还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表现力;它能够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审美情趣,使学生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远大的理想,激发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真、善、美。因此,音乐教育是开发学生智力的最好形式。然而,在我的教学生涯中却遇到过不少对音乐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成了我的一个不能释怀的疑问,我深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说,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那么究竟怎样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呢,经过了久久的思索与教学实践,我总结出了以下的几点经验:
一、用创新和师爱激发学习兴趣
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一般来说,学生往往都会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而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那一门学科,如果每个老师都具有这种魅力,那么学生的学习会是幸福和快乐的。那这种魅力从何而来呢?我想,教师必须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那么学生也就热爱、尊敬教师,爱上你所教的那门课。如果学生对某位教师没感情,师生关系不融洽,就会对这门功课不感兴趣,那么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都会受压抑。另外,教师还要有丰富的知识和精到的授课艺术来吸引学生,满足学生的道德要求和精神需要,使他们对学习材料充满浓厚的兴趣,去鉴赏、品味、思索,并获得各方面的启迪。教师还要热爱自己所教学科,深入挖掘教材和研究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状况,以最简洁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进行教学,使所教内容成为教师和学生的兴趣中心,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用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成功能给人自信,成功能促人奋斗,催人进取。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及时肯定、鼓励学生,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信心。积极的评价是一方对症的好药,几乎所有人都喜欢被人夸奖的,而且学习兴趣的激发或维持往往都少不了外界的评价。俗话说:好言一句三冬暖。特别是在学生没有信心的时候,我们做教师的就应该适时的鼓励并给予最大的帮助,只要学生有一丁点的进步便给以肯定,而这种鼓励不仅仅是在课堂之上,也体现在学生的课外兴趣活动上。
三、用优秀的作品激发学生
初中生有很强的模仿欲望和能力,而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也与他所接触到的音乐作品有极大的关系,好的音乐作品可以激起学生的创造或表现欲望。而没有接触过好的音乐作品的学生是不可能有很强的表现欲望的。所以,教师应该提供尽量多的优秀的音乐作品,扩大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兴趣。音乐课本中的欣赏课都是选取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但这还不够,还需我们教师提供给学生更多的优秀作品,用以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兴趣。值得学生信赖和崇拜的还是教师的音乐素质。教师通过各种演出或个人表演展示给学生欣赏,不但会让学生觉得很现实,而且也会树立教师的威信,因为你的形象值得学生去学习和借鉴,学生才会崇拜你,进而受你的熏陶和感染,并自觉得向着教师学习。
四、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辅助学生
现代化辅助教学手段主要有:多媒体设备、录像片段、微型电脑、打印机等。
[关键词]引导 渗透 制度 责任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a)-0085-01
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尤为重要,我国在道德建设方面起步较晚,部分学生家长和老师忽视思想道德教育而过分的注重学习成绩,社会录用人员也很少注重其思想道德品质,而是更多的在学习成绩和证书方面进行衡量。但恰恰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学生的重中之重,它犹如建设楼房中的地基,只有地基稳定夯实,才能成就更高的高度,才会岿然树立于狂风暴雨之中,才能成就坚韧不拔的身躯。
根据工作中的实际情况,经过对以往工作经验的总结发现,开展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主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正面引导,全面促进
学生在校期间,学校团委通过系列的正面引导,已经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例如每周定期开展的主题班团会,具体的班会主题以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素质为主线,与具校情况及社会、国际的大事件和具有教育意义的节日为具体开展点,保障不搞强硬宣传,而是充分注重学生的自由发言和讨论,激发同学的参与意识,从而促使学生自我发现问题,自我总结,自我反思,真正发自内心的去重视个人的思想品德素质,这样就为我们开展更多的思想品德教育奠定了夯实的基础和保障。
各种节庆日和纪念日开展相关主题教育活动,并有效利用学校社团的带动作用,如校园广播站,白桦林文学社,以及志愿者社团。在具体的活动开展过程中,不仅仅关注国家的大事件,更多的是关注校内新闻事件和校内新闻人物,如开展的“感动校园十佳学生”评选活动,树立榜样,告诉我们的学生,榜样就在你身边,就是你身边的普通人,你也可以像他一样,做一个平凡却高尚的人,树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取得了很好地反响,
2.多方面共同努力,从实际教学和学生生活为切入点
德育工作的开展,不能形单影只,不仅仅需要德育工作者的计划实施和具体开展,同时需要教辅工勤等各个方面的同事共同协助开展,既为人师,定当以身示范,学生才会被学校的品德氛围所感染,长期有效的正面影响,促使学生发自内心的提高个人思想道德品质。
所以在这一环节上,我们的教师积极参与学生思想品德素质教育,自我要求,自我提高,切实做好学生的榜样,使学校范围内建立一种教师以身示范,学生自我完善,师生共同努力的良好局面。
3.完善制度,以督促学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学生在校期间必须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而制度的设定也要遵循学生的成长,发展,道德认知的规律。所以良好的制度对于学生在校期间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这也就进一步的要求我们在制定制度的同时,要充分尊重现实环境的客观性,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全面综合发展根本目标,以引导学生向善为主线而制定,这样的制度才会是切实可行的制度。
好的制度在执行的时候需要注意细节,无论多好的制度,如果在执行中强硬开展,在一定意义上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产生抵制情绪,这样也会使得我们原本好的事情变坏,也会让学生思想品德素质教育更加难以开展,所以我们的工作要在制度的指引下,通过以督促学的方式开展,积极采取正面引导,督促,而不是强硬,训斥,在制度执行的过程中,切不可心急,要放平心态。切实的将制度落实于日常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通过相对和缓的方式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4.课堂渗透,潜移默化
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和生活中所占据时间最多的就是课堂,课堂学习也是学生在校期间接受文化教育和品德教育的重要方式,所以,在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教育的工作上,我们绝对不能忽视课堂教育所产生的巨大意义,要坚持这种常规却最实际可行且影响重大的教育形式。
在具体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要求我们的教师在不影响教育效果的情况下,合理有效的添加思想品德教育,尤其是在语文学科,政治学科和历史学科等课堂教育中,通过教师向学生展现对于问题事件的积极态度,向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人生观,务必追求将教育教学效果到达最大程度的有机结合,并且使之呈现相辅相成的态势。
5.奖励机制,以点带面
关键词:中学数学 有效教学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教育理念和教育水平有了质的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开始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课堂作为学校教育活动的主要阵地,提高课堂效率就成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因此可见有效教学的重要性。下面从教学策略的角度对有效教学作如下探讨。
一、备课策略
备课是教师对学生和教学活动的准备,主要包括备教学目标、备教学内容、备教材、备教学创设、备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备课堂小结。
(一)备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主要指的是三维目标的实现,在实际的教学中,要思考预设什么样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去实现三维目标。目标的实现要有科学合理的问题引导,在问题预设要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如正数和负数的问题预设,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出相关问题,进行探索解答。
(二)备教材:课本教科书由于受到学时、篇幅等的限制,只能以定型化、规范化的形式呈现,这对学生学习有一定的障碍,这就需要教师如何“活”用教材,挖掘里面的内涵和实质,设计的教学安排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三)备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是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实现的重要环节,教学内容要能够帮助学生解决为什么学和怎么学的问题。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内容的“再度开发”,实现教学内容“校本化”、“主本化”的目标。
(四)备教学创设:教学创设主要是对教学方法的创设,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在教学创设中,不仅仅要考虑到好的教学方法的使用,同时还要将各种教学方法有机的组合起来,是教学过程成为一个连贯的整体,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形成和应用的过程,注重学生主动学习、合作交流、探究创新能力的培养。
(五)备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及时准确的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有利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和课堂效率的提高。数学教学效果的评价要注重知识的运用,使学生明白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六)备课堂小结:好的课堂总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要留有适当的时间,让学生尝试进行自我总结,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也提升了课堂效果,同时教师也了解了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掌握情况。
此外,做好备课还要做好学生学习情况的掌握、教学信息的收集等工作,学生学习情况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基本要素,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基石。教学信息的收集上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别进时代,符合科学发展的趋势。如在编制立体几何题时可以采用纳米技术制作的某种蜂窝模型为背景,这充分的将科学的前沿知识传递给学生,激发并维持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
二、组织策略
好的教学组织可以产生强大的教学吸引力、向心力、感染力、凝聚力。是中学数学有效教学的必要选择。
(一)数学课堂的组织要以实现三维目标为目的。三维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知识与技能是学生进行知识学习的载体,可以帮助学生构建数学知识结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数学教学进行的高层次升华,可以改善学生的整体素质、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好的教学组织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自我管理的好习惯。一切教育活动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味的严管,使得学生丧失自我管理习惯养成的机会。而有效数学教学组织策略重在学生自我管理习惯的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可以完全实现主体性的发挥。在教学中教师教会学生自我管理的方法,鼓励学生制定自我管理的详细计划,并督促计划落到实处。
三、上课策略
上课是师生互动、交流,实现三维目标,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过程,该过程是一种多因素、多主体共同参与的实践过程,主要策略有以下几种:
(一)教学语言策略 课堂教学主要依靠语言进行,要提高数学课堂效率,必须有效语言策略。课堂教学的数学语言要做到“精、准、活、趣”。如七年级上册的因式分解的定义“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积的形式”,这16字充分体现了数学语言的精准活趣,分解的对象是多项式,分解的结果是整式的积,这样的精准概述,使得学生很快掌握因式分解的主要涵义。
(二)教学的提问策略提问不仅仅是对教学效果的检验,更是对学生学习主动性激发,能显著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提问应做到“问点精确、题面要大、时机恰当、难易适中、问法灵活”,如在学习“黄金分割”时提问“同学们想一下,画家为什么不把画的主体放在画纸中央?演员为什么不站在舞台的中央或者台角?”从生活中找出问题恰当提问,提问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课堂引导学生讨论活动的策略 新课标要求学生要进行自主探究,如果老师引导的不到位,容易造成哄堂的现象发生,这就要求组织的策略性。首先活动的主题要科学合理,具有启发性,难易适中,调动学生探究的热情,其次,学生探究的过程,教师可以做适当的点拨,最后,学生讨论后教师要做进一步总结,实现讨论活动的目的。如学习完某一定理后,让学生探究该定理怎么形成的,如何扩大的适用范围,还可以设置“藏头露尾”的问题,调动学生找出问题的积极性。
四、结语
中学数学的有效教学在新课程理念下,在不断的改革创新,我们要保持一颗赤子之心,不断的进行学习探索,增强自身的教学经验,为服务教育、服务学生不断努力。
关键词:中小学;名师;教师发展
基础教育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奠基工程,是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才培养的生命线,而这根生命线的给养质量与生命力又取决于是否具有一大批中小学名师(以下简称“名师”)。因此,在教育逐步走向现代化的新时期,社会呼唤教育,教育呼唤名师,学生渴望名师。
一、新时期名师的主要内涵
“名师”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概念,其含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深化。传统意义上认为,名师是指在教育界影响广泛并拥有知名度和追随者的杰出教师。通俗地说就是学生最喜爱、家长最放心、同行最佩服、社会最敬重的教师。他们是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楷模、科研的能手。但是,随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在教育走向现代化的新时期,社会希望名师具有与时俱进的素养,诸如成为教育理论的建设者、教育事业的探索者、教育实践的改革者和教师发展的引领者等。本文认为新时期名师有五种共性特质、五种个性特质及四个成长特点。
五种共性特质主要包括:一是把握不同经济文化背景下教育本质的能力;二是以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为基本内涵的丰富知识;三是对教育原理进行实践解读与应用的能力;四是把文化判断力与信息整合力相结合的教育能力;五是跨越“高原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五种个性特质主要包括:一是区域风貌(经济、文化、自然风景)与教育教学的结合能力;二是对不同学生群体的个性化认知与亲和能力;三是对教材等教学资源的个性化解读与应用能力;四是掌控课堂教学的个性化组织与交流能力;五是用独特的人格气质感染并影响学生的能力。
四个成长特点主要有:一是时空性,即名师个体素养的成长具有时间的延续性,既是“现在时”,也是“过去时”,还是“将来时”,其影响范围具有空间的扩张性;二是竞争性,即在一定的时空领域,同一个层次和不同层次的名师是以一种竞争的状态存在的,这种竞争性,既是名师成长与发展的常态,也是名师成长与发展的动因;三是递进性,即不论是不同层级的名师,还是名师的精神力量、专业素养和教育艺术,在其成长与发展的历程中,都是以递进的方式生长的;四是差异性,即在名师的精神力量、专业素养和教育艺术方面,不仅同一层次的名师群体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而且同学科、同层次名师之间的个性风格也有明显差异,并使名师的成长与发展具有不断完善的空间。
“名师”的素养是多元动态的,以上十种特质特别是个性特质不一定都具备,其发展状态和水平也不一定平衡。而且各种特质不是孤立割裂的,其发展层级处于动态变化之中。
二、新时期名师的重要品质
名师的品质众说纷纭,涵盖甚广。本文经过研究与实践认为,名师的主要品质有以下六种。
一是崇高的精神力量。它是基于对教育事业的社会历史价值的深刻体会与认同,基于对教育事业的钟情挚爱,基于在教育事业中个人成长及价值创造的幸福追求,并从这些方面生成、建构的一种生存情怀与灵魂振奋。名师的精神力量主要包括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向“真”的力量、向‘“美”的力量。这种精神力量是名师所共有的人格特征,比教师职业道德更深地渗透、融通于教师的所有职业生活乃至生命历程之中。
二是精深的专业知识,包括广博深厚的文化知识、全面准确的教育知识、系统精深的专业知识。新时期名师尤其要具有组织化、系统化的专业知识体系,对专业知识的学科架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发展趋势,能做到了然于胸、稔熟于口。广博而精深的知识体系是名师的坚强支撑。
三是扎实的教学功底,包括教师必备的技能性因素(可称“硬功”,比如教学语言、操作技能等)和非技能性教学因素(可称“软功”,比如教育机智、课堂的调控能力等)。“软”“硬”之功是名师成长的核心依托和重要基石。新时期名师的闪光点尤其表现于“软功”,它是展现名师超群的教学艺术、创造性的教学能力、独树一帜的教学风格的汇聚点。
四是精湛的研究水平。教学与研究是成就名师的“双翼”。“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浮。教学是研究不竭的源头活水,研究是教学富有生命与活力的有力保障。新时期名师要具有较高的学术素养和研究能力,才能把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科学地转换为科研任务,通过教育科学研究,实现对教育问题及其规律的开拓性认识和探索,从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五是较强的引领能力。新时期名师要善于挖掘潜力、磨砺自身,通过带教、带学、带研等方式来传播先进的教学理念,传授精良的教学经验,指导其他教师不断地提高教育、科研水平,使自己真正成为教师群体发展的“辐射源”和引领者。
六是强烈的合作意识。名师在博采众长之中成长,应该不断地汲取同行、专家的教育教学智慧,是为“合”。同时,名师所关注的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本学科的教育功能,还要重视多学科教育功能的整合,需要与其他学科同行协作,共同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全面发展。
三、新时期名师的成长途径
教师的成长途径是指以教师个人为能动主体,以不断强化主观进取心为目的,有意识设计的、促进自身素养和能力不断提升的学习与实践的路径、方向。笔者经过三年的探索实践,初步总结出新时期名师成长的六条途径。:
(一)专业规划——设计自我发展道路
教师的专业发展规划,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各方面、各阶段及其步骤的设想与规划,是教师对自己专业成长进行研究、定位和推进的过程,是一种理性的向往和成功的期许。例如,重庆市巴蜀幼儿园以“制定适宜的专业成长计划”为突破口,帮助名师培养对象分析自己的专业优势和不足,找准专业成长的定位,并用《名师成长手册》具体呈现专业成长计划,以“发展愿景与规划”“专业学习与发展”“教育设计与实践”“教育研究与总结”“自我总结与反思”等具体项目,规范教师的行动步骤,记录教师的成长足迹,调控名师培养对象的发展方向。此外,由于名师成长的专业规划往往凸显于一道道“关隘”的攻坚,特别是在创新学习、主题归纳、思想提炼、风格塑造等方面,因此还需要拟定并执行更为详尽的计划。
(二)专业学习——修炼深厚教育功底
新时期名师的专业学习主要包括“练功”、读书和“阅人”三种方式。
其一是“练功”,包括“四练”,即练心、练脑、练口、练笔。“练心”,就是不断锤炼对教育教学的情感体验,保持责任心与幸福感,克服随时会产生的倦怠之心;“练脑”,就是锤炼教育教学的创新型智慧,提升教育教学机智,使课堂交流更迅捷、更有针对性;“练口”,就是锤炼自己的教育教学语言,使语言风格多样化、蕴含丰富化;“练笔”,就是锤炼自己教育教学策划设计、反思总结、提炼归纳的动笔能力,让“动口”水平与“动笔”水平和谐发展。
其二是读书。阅读经典,与教育大家对话,是名师教育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基础。例如,重庆市沙坪坝区育英小学为了提高教师研读名著的实践效益,提出并践行了“对话名师读出思想点、读懂文本找出设计点、量身订做找准参与点、课后比较引出反思点、厚积薄发提炼创新点,从而再造‘我的课堂”’的研读名著新要求,促使名师培养对象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其三是“阅人”,包括学习同行经验和学习专家思维。学习同行经验,指通过拜师、听课、研讨等形式,在思想的交流与碰撞中学习他人的经验,汲取他人的教训,做到博采众长,扬长避短。学习专家思维,指学习和领悟专家的教育思想、研究方法、治学态度等。例如,重庆市北碚区朝阳小学充分利用西南大学专家导师团队的力量,通过“聆听专家讲座,领悟专家思想;参与专家课题,学会反思研究;实践专家思维,现场诊断课堂”等措施,引领名师培养对象的教育思想向纵深发展。该校的名师培养对象陈维礼、张晓等就是在这样的“阅人”过程中,分别成长为重庆名师、特级教师的。古人言: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而“阅人”则更进一步: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
(三)教育实践——磨砺教育实践智慧
教育实践是名师生存与发展的沃土。名师教育观念的树立、教育精神的养成、教学方法的创立、教学风格的形成、教学个性的张扬、教学业绩的彰显等,都是在教育实践中,尤其是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在与教师团队的协作中完成的。例如,重庆市巴川中学构建了“三人六步”磨课法,即由同学科的三位名师培养对象担任主角,通过六个步骤:一研——深入钻研课标教材,设计教案;二议——分学科组集体评议教案的科学性、实效性;三试一由三人之一的主讲教师在精心准备的基础上上课;四评——学科组评先行课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五比——由另两名教师分别再上课,在比较中进步;六献——在反复修改、完善的基础上,主讲教师给全校或全组成员献汇报课。“三人六步”磨课法师法“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古训,秉承“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智慧,立足课堂教学这一教育实践的主阵地,体现了“理念共生、智慧共享、协作共赢”的团队合作文化。
(四)教育研究——插上腾飞的翅膀
开展教育研究是名师强劲的“腿脚”。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教师的工作就其本身的逻辑、哲学基础和创造性质来说,本来就不可能不带有研究因素。小学名师的教育研究主要包括课题或问题研究、典型案例研究、自我叙事研究。例如,重庆市巴川中学立足课堂教学,以学期为研究周期,开展微型课题研究,并通过优秀课题的评选、交流、推广,凝练名师培养对象的经验,促使其在研究中成长。近两年来该校名师培养对象在公开刊物上19篇,论文获国家级奖项38人次,硕果累累。该校的郭洪老师正是在这样的校本研究土壤中,一步步成长为重庆市特级教师的。实践表明,没有教育研究,名师必然半途“夭折”或者昙花一现。
(五)总结反思——提高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度
自我总结与反思是一种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研究的自我与教学的自我在进行对话,是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的心灵沟通。总结反思的内容和视角一般包括总结经验、反思教训并前瞻设想,特别是提升经验和修正教训的前瞻设想,要善于吸取同行观点,目的步骤明确,内容措施具体。例如,重庆名师、特级教师刘云生,从偏远区县村小教师到出任主城区教委副主任,始终将学习之根、研究之根、反思之根和总结之根伸向孩子们的课堂、生活及心灵,坚持总结反思自己课堂的“教”、学生课堂的“学”和教学研究的针对性及深度和广度,使他的学习和研究领域逐渐扩展。先后推出了语文教学、学校管理、教育哲学等多方面的研究成果,成长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名师。正是总结反思这种螺旋上升的过程,优秀教师才会拾级而上,抵达名师之巅。
我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来到犍为县中医院,带着彷徨与紧张的心情,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临床护理实践生涯!当我拿着实习报告踏进中医院的门槛时,心理感到特别激动,因为从今天开始,我将会以一名白衣天使的身份在医院里见习。时至今天,实践结束了,原本迷茫与无知,现如今满载而归。
临床的实践是对理论学习阶段的巩固与加强,也是对护理技能操作的培养和锻炼,同时也是我们就业岗前的最佳训练。尽管这段时间很短,但对我们每个人都很重要。我们倍感珍惜这段时间,珍惜每一天的锻炼和自我提高的机会,珍惜与老师们这段难得的师徒之情。
实践之前,是科教科老师按照我们的需要和上岗要求安排统一培训,包括:一、了解医院概况简介。二、了解学生管理的有关规定。三、知道治安管理的一般常识。四、懂得医德医风教育。五、明白医疗文书的书写。六、掌握有关护理知识。七、理解院内感染。八、了解手术室的有关知识。其间科教科的老师还穿插地组织我们到各病房看病历、观看关于医疗纠纷的专家讲座及急救处理方面的录像,让我们对实际的临床工作有了初步了解,为正式上岗工作打下了基础。
刚进入病房,总有一种茫然的感觉,对于护理的工作处于比较陌生的状态,也对于自己在这样的新环境中能够做的事还是没有一种成型的概念。庆幸的是,我们有老师为我们介绍病房结构,介绍工作,带教老师们的丰富经验,让我们可以较快地适应医院的护理工作。能够尽快地适应医院环境,为在医院实践和工作打定了良好的基础,这应该算的上是实习阶段的第一个收获:学会适应,学会在新的环境中成长和生存。
护士的工作是非常繁重与杂乱的,尽管在以前前也有所感悟,但是真正进入病房后,感触又更深了。的确,护士的活很零碎,很杂乱,还可以说是很低微,可是透过多数人的不理解,我们发现,护士有着其独特的魅力。医院不可能没有护士,这就说明了护士的重要性。医生离不开护士,病人离不开护士,整个环境都离不开护士。这琐碎的工作,有着完整的体系,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也正因如此,才能发挥其独到的作用,产生不可或缺的作用。因为有了临床的实践,我们才更全面而深刻的了解护理工作,更具体而详尽的了解这个行业。进入临床的第二个收获:正确认识护理,树立了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养成了良好的工作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