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钻床实训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职业院校 理论与实践 一体化 教学方法
职业院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理论基础和熟练操作技能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实习教学是实现这一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但是,几年来,职业院校的很多学生对上实习课的积极性并不高,部分学生甚至出现一定程度的抵触情绪。
经过多方面的调查思考,我认为,主要是我们在教学中没有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没有真正按照“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展开教学。作为一名职业院校的专业课教师,现就我本人几年来的教学实际,针对如何上好电工专业实习课,谈点粗浅认识。
一、备课是上好实习课的前提
作为一名电工专业课教师,要有针对性的备好安全用电内容,因为电工的实际操作危险性较大,违规操作所带来的后果是很严重的。所以教师在实习教学中要始终贯穿用电安全的讲解和规范指导,但要每次课都重复同样的内容,势必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为此,我编写了机床电气实训安全口诀:工服衣袖要扎紧,莫叫衣服进机床。设备检修先断电,关机拉闸拔保险。认真查,仔细看,看看是否有隐患。工作完,查工具,莫将工具乱丢弃。通电要看有无人,打过招呼再试车。我要求同学们牢记口诀,从而提高安全意识。另外在同学们实训练习开始之前,我采用了“找茬游戏”的形式,请同学们通过观看一段机床检修视频,找出视频中违反安全操作规程之处,使同学们在练习过程中避免出现违反安全操作的行为,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保证实习课在安全的条件下顺利进行。
另外在讲解触电急救的方法时,我还总结了这样的口诀:
1、口对口人工呼吸口诀:清口捏鼻手抬额。深吸缓吹口对紧。张口困难吹鼻孔。五秒一次不放松。
2、体外心脏按摩口诀:掌根下压不冲击。突然放松手不离。手腕略弯压一寸。一秒一秒较适宜。通过这两个口诀,可以使同学们既快又准的记住操作要领,从而就能及时正确的挽救触电者的生命。
二、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2.1“教室―车间”一体化
教学环境采用“教室―车间”一体化模式,让学生从开始上课就体验到上岗的视觉效果,学练一体化更能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减少学生毕业走上岗位的陌生感。
2.2“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一体化教学是“动脑”与“动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针对电工实习课,我总结了四步教学法:学生观察,发现问题――教师讲解,学生倾听――教师示范,学生观察――学生动手,解决问题。例如:在讲解《Z35摇臂钻床电气控制线路的检修》一课时,首先请同学们察看了一台出现故障的Z35摇臂钻床, 观察其故障现象,发现问题;其次教师对检修机床的操作要领和方法边讲解边示范,加深学生对操作重点和难点的理解与直观感觉;之后教师要进行示范操作,可使学生直观、具体、形象生动地进行学习;接下来学生经过自己动手修好钻床。这样的一体化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展开的。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方法要注意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坚持“一法为主,多法配合”,但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教师都要坚持启发式教学,都要坚持让学生把学习当作是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例如在讲解《Z35摇臂钻床电气控制线路的检修》一课时,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任务驱动法为主,情景教学法、类比法,设问法等相结合。这堂课以检修Z35摇臂钻床为任务,采用情景模拟钻床出现故障提出任务,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讲解故障调查的方法时,可以采用类比式教学方法,将中医诊病法“望闻问切”与机床电气故障排查法“看听问摸”进行类比,经过这样趣味性的类比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讲解选择测量方法时,教师先不做讲解,采用设问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归纳总结出各种测量方法的适用范围,从而选择一种合适的方法进行机床检修,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巡回指导
巡回指导是电工实习教学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问题的最有效手段。教师要不断巡视检查学生的操作方法是否正确,对学生练习中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及时总结指导,并在此基础上强化要领,从而加快技能的巩固和掌握。
关键词:钳工操作实训; 教学过程; 探究
一个成功的实训教学过程,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操作,还要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组织这一过程,是决定钳工操作实训能否达到预定目标的关键。一个完整的钳工实训教学过程,应包括以下几个环节,每个环节的注意事项和目标都必须合理把握。
一、实训课前的精心准备,做到心中有数
作为实训教师,实训前应指导学生写出实训报告,包括明确本次实训的目标任务、技术要求、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实训时间、实训地点、实训材料和工具及设备、人员分工。实训教师还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训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出现这些问题应采取的应急预案。
实训材料的准备:每一次实训课前,实训教师应列出实训材料清单,包括仪器仪表和工具,按清单准备好各种材料,做到有条不紊,为实训打下基础。对实训的学生进行分组:分组时应做到合理搭配,即根据平时对学生性格、爱好以及动手能力的掌握情况,使每一个小组实训时能够团结合作,做到动手能力强的能带好动手能力差的,从而提高整个教学效果。
二、重视学生生产安全和良好习惯的培养
学生开始培训时先进行准备教育,主要内容是尊师教育、安全操作教育、文明操作教育、生产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专业思想教育、学习方法教育,打扫车间卫生训练、工量具摆放训练。通过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意识,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三、精讲与示范,明确实训要点
精讲是指课题讲解要抓重点、抓难点、抓弱点,工艺分析清晰、透彻,做到精而不散。具体四个方面:首先讲清本次实训的目的要求,其次讲清仪器、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操作规范,然后讲清实训的方示步骤,最后讲清关键操作技能和技巧、安全事项,引导学生在实训中树立认真、刻苦、一丝不苟的精神和掌握提高实训效率的方法。钳工实训中最忌盲目操作,如果学生对所加工的课题不是十分了解的话是做不好的,但是,光靠学生自主理解课题往往会产生偏差,导致在加工中出现错误,所以,作为实训教师在课题加工之前一定要帮助学生充分读懂图纸,讲明每个课题的重点、难点、注意点,尺寸、形位、配合,为学生一一分析,清楚加工步骤和解决“为什么这样做”这个问题,工艺上的充分准备在实际操作中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示范是指老师为学生做的示范操作。这是体现教师作用和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我们工作的重点。讲解以后,教师在进行示范演示,对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一定再提醒全体学生注意并演示正确的操作和提出防止不良操作的方法。示范时分解动作可放慢节奏,让学生看清老师的每一个操作细节,为学生的模仿操作打下基础。必要时老师可运用事先设计好的挂图、投影、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四、学生操作训练
这是钳工实训课的中心环节。要求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按要求独立动手操作,这一环节是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能力、掌握新操作技能、提高操作熟练程度的关键所在。同时,培养学生对基本工件的工艺分析和工艺步骤编制能力,增强学生掌握工件加工方法和尺寸精度控制能力,逐步提高基本操作技能水平以及测量技术。
五、巡回指导,因材施教
在巡回指导过程中,要仔细观察,抓住重点,因材施教。 尽管学生听完了教师的讲解,观摩了教师的示范动作演示,但由于个体差异性等原因,学生们在实习时还是会出现各种各样不规范的操作。比如,有的是由于思想上的原因,要么专业思想波动大,要么上课不专心听讲;有的是因为观摩示范动作时不够仔细;而有的则是动手能力确实不强造成的。所以,在巡回指导过程中必须仔细观察,抓住重点,对共性的问题进行集体指导,对个性的问题则需进行因人而异的个别指导。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往往会在某一操作环节上许多人都出现同样的问题,或者是操作难度大,大多数学生一时掌握不好。这时教师可把学生临时集中起来进一步讲解或演示,进行集体指导。另外,由于学生在智力、体力和经验等方面的差异,他们在掌握操作技能的速度和工作质量上各有不同,教师还需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因人而异地进行个别指导。
六、归纳总结,不断提高
每次实训课结束前,实训教师要用5至10分钟的时间去总结本次实训课的情况。教师要着重总结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否得到了解决,工件的加工是否达到了工艺要求等。教师可将在巡回指导中发现的典型实例根据教学的需要,剖析一个最佳或最劣的工件(或操作方法),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操作实践到技术理论,从客观到主观,引导学生认识理论和实践的关系,主观努力和客观效果的关系,使学生在教师的典型分析下找出自己的不足,明确个人的努力方向。在此过程中,应着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完成所要求的实训内容要进行必要的点评。教师应以激励、促进学生发展为主的思想,重点对本次实训中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点名表扬,特别是对表现好的后进生。教师在点评过程中切不可过于严肃、教条,尽量做到轻松、活跃、人性化,要把这个过程作为师生感情交流的平台,以促进下次实训教学。同时,应对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错误进行分析,避免学生今后出现类似的错误。这也是学生回顾总结当天实训内容的重要环节。
七、整理清扫实训工位
在点评结束后,指导教师应立即安排学生对实训设备和场地进行维护、整理和清扫。具体要求是学生在教师安排、监督下进行设备(钻床)的维护和保养,对工量具进行整理并使其恢复到初始状态,对场地进行清扫。
从以上所述可以看出,钳工操作实训的教学过程既有一般教学过程的共同点,又具有它本身的特点,认真研究并探索钳工操作实训教学过程的特点,对提高钳工操作教学的教学质量,无疑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钳工技能训练(第四版)2005年出版
[2] 我国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机械工程,2002(3)
摘要:近几年,据学校就业部门统计,机械设备装配与自动控制专业的学生就业存在专业不对口、就业质量不高的现象。通过调查,笔者发现主要是因为机械装配工、操作工技术要求高,学生在校所学无法满足企业工作需求。这反映出学校课堂枯燥的理论教学、钳工实训沿用单一的基本功训练,与技校走内涵发展、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趋势不相适应,因此进行实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 :教学改革装配钳工实训
机械设备制造过程就是市场调研、设计、下料、制造毛坯、热处理、机加工成零件、热处理、装配成机器设备、检测合格、涂装、售后安装调试的过程。一台机械设备,包含机械、液压与气动、电气控制三部分零部件,三者有机结合,缺一不可。装配钳工实训教学,应该围绕学生高质量就业这一目标,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装配图读图知识,一定的机械装配、液压气动系统、电气设备系统的动手安装调试能力。
一、成立教改与安全管理机构
由机械专业科长任组长,负责调查研究、结合本校实际提出钳工实训教学改革思路和构建实训项目,负责项目实施过程的协调与改进。由相关专业教师任组员,负责项目实训教学内容的制定与实施。由科长、任课指导教师和学生安全员组成安全管理机构,负责进行课前学生安全教育、日常教学的安全检查与隐患整改,确保教学安全。
二、制定项目
以培养具备一定识图能力及机械装配、液压气动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安装调试能力的装配工为目标,制定实训教学项目如下。
项目一:平口钳拆装与零件测绘。主要内容为平口钳的拆装,平口钳零件图、装配图绘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熟悉平口钳的结构与原理,掌握零件图绘制、装配图读图知识。
项目二:平口钳制作。主要内容为平口钳的非标零件钳加工,螺杆车削加工和平口钳装配,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钳工基本技能,普车基本技能和平口钳的装配技能。
项目三:CA6140主轴箱拆装。主要内容为CA6140主轴箱传动演示,CA6140主轴箱拆装,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皮带传动、齿轮传动、链传动的装配,掌握主轴传动精度的调整方法,掌握双向摩擦离合器和制动器的调整方法,熟悉传动系统图的读取方法。
项目四:液压与气动回路的组装与调试。主要内容为液压、气动、电气元件认识,液压、气动回路的组装调试与电气控制回路连接,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液压、气动元件的结构原理与应用,认识常用电气元件的应用与接线方法,掌握液压气动简单回路的组装与调试。
三、项目实施
1.平口钳拆装与零件测绘
机械制图与CAD科任教师作为项目负责人,对班级进行分组,发放平口钳和工量具,指导学生进行平口钳的拆卸,布置钳座、活动钳口、方形螺母、螺杆、钳口板五个非标零件的测绘任务。学生分组自行讨论,制订工作计划表,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经教师审核通过后,分工合作。教师依据工作计划表,对各组进度检查督促,巡回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工量具、查阅制图资料,纠正绘图错误。测绘作业完成,各组内部自评后,教师逐组进行检查评价,图样归档保管。
2.平口钳的制作
钳工工艺学一体化教师作为项目负责人,对平口钳制作任务进行细分,下达各阶段的实训任务,分别是钳座制作、活动钳口制作、钳口板制作、方形螺母制作、螺杆制作、平口钳装配。
教师根据平口钳制作所涉及的钳工基础知识和技能进行讲授,要求讲透划线基准的选择,量具的读数原理和计数方法,钳工工具的应用范围和正确使用方法,钻床、车床的安全操作规程等专业知识;演示划线、錾削、锯削、锉削、攻丝等钳工基本技能和车床、钻床的操作规范,分阶段布置作业和进行安全知识考核。
学生以组为单位,在多功能教室阅读全套零件图和装配图,复习查阅《钳工工艺学》《装配钳工工艺学》,讨论制定各零件加工工艺规程,填写零件加工工艺卡片,提交指导教师审核。
按零件加工工艺卡片内容,学生领取工量具和毛坯,在钳工车间进行钳座、活动钳口、方形螺母、钳口板的加工,在普车车间进行螺杆的加工。
平口钳装配,依据装配图样和装配工艺卡片,领取标准件,采取修配方法进行装配,直至符合装配图样的技术要求。
学生作品的评价与优秀作品展示。首先各组分别对各自所制作的零件和平口钳成品进行自我评价,互相对照完成初评。然后教师依照图样要求和自评结果,结合平时作业完成情况和操作的规范性进行综合评价,选择优秀作品在车间展柜展出。
3.CA6140主轴箱拆装
钳工工艺学一体化教师作为项目负责人,对CA6140主轴箱拆装任务进行细分,制定各阶段教学内容,分别是主轴传动知识学习,拆卸工具选择与主轴箱拆卸,装配基础知识学习,装配工量具的选择与主轴箱装配,主轴箱的调整与主轴旋转精度检验,实训总结与答辩。
教师通过CA6140主轴箱传动演示、实物与多媒体结合讲授,让学生感性认识皮带传动、齿轮传动、链传动,掌握传动机构装配基本知识和装配基本要求。
学生以组为单位,编制CA6140主轴箱拆装进度计划,通过指导教师审核后,进行拆装实训,学习掌握以下装配知识和技能:CA6140主轴箱拆装所需的通用工量具和专用工量具的使用方法;螺纹连接、键连接、销连接、过盈连接的装配要求与方法;皮带传动、齿轮传动、链传动的装配要求与方法;摩擦离合器、滚动轴承、轴组的装配要求与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操训练有效促进了学生学习理论知识。
考核评价穿插在拆装过程中进行,拆装技能和工作页填写规范综合评价,技能考核项目有:卸荷式带轮的装配和带轮跳动量的检查方法,链传动装配与链条下垂度的调整方法,主轴箱箱体孔距、孔系平行度、孔中心线同轴度误差的检验,齿轮啮合质量检验方法,摩擦离合器和制动器的松紧调整方法、主轴旋转精度的检验与调整方法。
4.液压与气动回路的组装与调试
液压与气动技术一体化教师作为项目负责人,制定实训各阶段任务和工作页,下达任务到每位学生。实训内容与步骤依次为液压与气压传动原理学习,液压气压元件拆装与结构原理,液压气压传动回路与仿真训练,常用电气元件的认识与接线训练,电气控制回路连接与PLC编程训练,液压气压传动回路的组装与调试。
教师依据《液压与气动技术》教材编写液压与气压传动一体化讲义,向学生讲授液压气压传动原理和在机械设备中的应用,使学生明确液压气动的重要性,提高学习兴趣。
学生明确液压气动实训任务,按照认知渐进而强化的学习规律,分阶段进行训练。第一阶段对液压气动的动力元件、控制元件、执行元件、辅助元件、液压油分类认识,通过铭牌熟悉元件的符号、性能、应用范围;第二阶段通过元件拆装训练,学习元件内部结构原理,故障维修知识,进一步提高装配动手能力;第三阶段使用仿真软件学习液压气动的换向回路、压力控制回路、速度控制回路,然后在液压气动实验台进行回路组装与调试,记录学习回路的性能特性;第四阶段常用电气控制元件的分类认识,掌握元件符号、性能参数和应用,并进行接线训练;第五阶段通过PLC软件学习,了解常用编程指令,掌握简单控制回路的编程;第六阶段在实验台上组装自动控制的动作顺序回路,行程控制的自动换向回路。
考核评价从安全知识考核,应知理论知识,元件拆装、回路组装与调试技能,日常行为规范四方面进行评价。
四、小结
一、课前准备
1.制定合理的授课计划。制定授课计划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以基本功调练为主,其他训练为辘;(2)以实训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为辅;(3)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应相结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安排教学顺序和实训项目,项目的安排应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的掌握钳工技能。
2.授课材料的准备。钳工是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动手技能培训的入门实训课程,授课任务重,时间短,安排紧。所以要让学生充分的利用上课时间来进行技能的练习.这就要求老师要在上课前把上课时需要使用的材料、工具准备妥当,以节约上课时间。
3.理论知识的准备
在正式操作前,我们应该在正式实训之前带领同学一起回顾一些重点知识。其次,通过观看一些钳工规范操作的录像。使同学对钳工操作有一个直观的概念。主要是一些入门知识.包括:钳工常用设备、工具和量具的使用;钳工实训要求及安全注意事项;划线的方法和划线工具的使用;錾削、锯削、锉削、钻孔、扩孔、锪孔、铰孔等操作姿势介绍和应用;简单工件的加工;钻床的使用和维护;装配练习。根据录像所讲的内容,挑重点具体讲解,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有侧重点。
二、基本技能练习
钳工基本功训练是钳工实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基本操作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技能形成以及今后的发展提高,所以,必须要强调基础技能训练的重要性。每项技能的掌握是学生根据要求长时间反复练习的结果,但是不能简单的机械重复,而是应该有效的科学的练习。
1.讲解与示范相接合
直观性教学是生产实习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教师操作、演示、示范,可以使学生具体、直观的感受到所学的操作技能和技巧的形成过程,加深对实习内容的理解。教师在演示过程中,动作要规范准确、操作步骤讲解生动清晰,对一些复杂操作要先将动作分解之后再逐个讲解演示。如在讲解锉削姿势时,首先要先讲解锉削时入的站立位置,要站的自然而且便于用力:其次是握锉刀的方法,针对不同的大小锉刀和锉削方法,锉刀的握法也不相同:最后是锉削时锉刀向前锉削的动作过程中,身体和手臂的运动情况,把整个锉削前进过程分三个步骤讲解,每一个步骤都要讲解演示清楚。在整个锉削过程中要让学生清楚知道两腿姿势和身体重心的变化:以及两手压力的变化,在锉削的前进过程中.左手压力是由大到小,右手压力是由小到大,推力由右手控制,回程是不加压力,锉刀略提起退回原位。
2.教师个别指导
个别指导针对性强.容易发现学生操作中不规范的动作,便于解决学生的操作问题。由于学生的基本条件和素质的不同,对钳工操作的认识理解也不相同,在操作过程中难免进度不相同,动作操作起来有偏差。这就要求老师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巡回指导的力度。在巡回过程中.如果发现学生的动作不规范应及时纠正,确保实习教学的顺利进行.提高教学质量.必要时还应手把手的指导。问题出现频率比较高,属于共性问题的,应集中起来统一讲解,分析原因,使学生在以后的练习中避免此类问题的产生,自行改正。在实习过程中,教师必须做到三勤,“腿勤、嘴勤、手勤”.腿勤可以让自己发现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嘴勤就是要对出现的问题不断的细致讲解,手勤就是不仅要对动作要领反复的演示,还要对实习场地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教师在钳工实习教学中作用。
3.学生互相指导
学生的习惯是长期以来形成的,通过一名实训教师在短时间内纠正是很难做到的。所以我采取了学生之间互相指导的方法,把每两个同桌的同学分为一组。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学习.互相纠正,这样可以更快的发现解决操作上的问题。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很难发现自己的问题。但是可以帮助别人纠正不规范的姿势和动作,如锯割时锯弓是否和工件垂直、姿势是否协调:锉削时.两手的用力情况、锉刀是否端平、锉削的速度等。合作学习不仅可以提高了学生操作的技能,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更增强了学生提高自身操作能力的信心。
三、总结与考核
实习结束后,教师应对整个实习过程做出总评。不仅老师要总评,学生也要参与进来,具体做法是:(1)把学生集中在教室里,让做得好的同学和其他同学分享他的操作经验,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样可以使其他同学更好的了解和掌握;(2)学生也可以把自己的操作难点说出来,让其他的同学帮助分析和解决困难,如果学生都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要帮忙解答。采取多元化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加容易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模块构建 共同评价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8-0054-01
1 课程项目模块的建设
1.1课程的特点
在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以项目任务为教学单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听、看、做、思、练五环相扣,教与学、讲与练相结合,这样就能既有完整的知识体系,又有明确的模块要求,并以实训为主要的教学手法进行教学,就能让实践操作与理论相结合,使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并重,能强化学生在分析与设计、安装与调试、维护与管理等电气控制专业的综合能力,对以后考取中级、高级电工资格证书做准备,并为将来从事电气工程技术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1.2模块的构建
在教学中根据“项目教学法”要求,将课本知识设立成相应的教学模块,再将教学模块转换成相应的实训项目。具体做法是:(1)依据课本专业要求,提出设立的项目要求,构建若干相应的实训模块,并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并对后续课程学习能起到一定的引导任用。(2)每个模块都要对专业教学计、划培养目标中所列的能力(或技能考证)有明确的教学过程和实施步骤,确定对应的应知应会要求。因此《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课程的项目教学模块可构建为:(1)认识低压电器的结构,原理,组成,功能等;(2)控制线路的分析、安装、调试和排故;(3)常用机床的电气控制线路的原理、调试和排故检测。具体实施项目设置细分为:(1)课堂示范项目;(2)能力实操项目;(3)综合实训项目。
2 项目教学法的应用
2.1 明确项目任务
在项目法教学中,设立项目的是第一步。针对课本知识,在不同的学习过程中设立几个项目:元件的识别,接触器、继电器拆装、检测与维修;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线路;顺序控制与多地控制线路;位置控制与自动往返控制线路;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星三角降压启动;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制动控制线路;多速异步电动机的控制线路;电气控制线路设计;CA6140车床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检修;Z35和Z3050型摇臂钻床电气控制线路;M7130平面磨床电气控制线路;X62W万能铣床电气控制线路等。
2.2 制定实施计划
在确定了项目任务后,老师必须在课前确定项目生产的计划目录,生产过程,注意事项等。学生依据材料清单制定工作计划,确定所需的器材和方法等。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各组成员之间相互交流讨论,归纳实操计划。详细内容安排:第l~2课时课程内容为“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线路的理论知识学习模块”,练习的项目为:理论学习,教学方法为:学生自学与教师讲授法,以教师评估为评价方式。第3~4课时课程内容为“元器件测试、安装模块”练习的项目为:实操练习,教学方法为:教师指导,以小组评估为评价方式。第5~6课时课程内容为“电路检测和故障排除模块”练习的项目为检测电路,教学方法为:教师指导,以教师评估为评价方式。
2.3 组织分组实训
将学生以2~3人为一组,每小组选一名组长,负责协调本组项目计划的实施并及时向指导教师汇报项目的进展情况,分组时注意合理搭配,利用好同学的传、帮、带,把成绩较差的学生平均分配到每个小组里面,让全体学生都能够共同提高。要培养学生向指导教师提出问题的能力,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什么困难,如何解决,解决后有什么样的效果等,让学生能活学活用。教师在上课中也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探究精神,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各自的创造力,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完成,强调小组团体协作的重要性,把协作能力作为考核的一个方面,注意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和团队精神。对学生设计的电路、先由学生介绍自己设计的方案、应用到的知识和工作原理,让学生进行讨论,教师再争对学生的观点进行评价,适时引导,使学生能够完善自己的作品,有效地锻炼和提高学生的从业能力。
2.4 共同检查评估
检查评估主要是对项目活动的回顾、比较及评价。分为二个部分:(1)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跟踪评价。学生在进行项目学习中,教师在学生操作中要进行全程跟踪评价,对于有争议的方案,要指出问题的所在及解决方法,一个项目有哪几个方案,哪个方案好,哪个又不合理,都要给学生一个明确的答案,同时让学生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借鉴他人的优点,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实际操作中得到提高。(2)项目完成后总结评估。当完成后根据元件安置的逻辑性,布线的合理性,操作的科学性等进行量化考核和综合评价。先由学生进行自评,自评成绩为总成绩的30%,然后由小组长组成学生评估团对项目成果进行互评,小组互评的成绩为总成绩的30%,最后由教师对各小组的项目成果进行综合量化考核,教师评价成绩为总成绩的40%。在项目评价中不仅要重视结果,也要重视过程,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劳动的艰辛与乐趣以及成功的喜悦。3结束语
项目教学法以有其独特的教学方法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相得益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辅相成,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很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关键词:双师型;一体化教学;项目法构架;过程性评价
“双师型”教师应取得高等教育法规定的教师资格,具备相应实践经验,通过专业授课、实训,使学生掌握所需的理论知识和应用技术。因此,整合理论与实训的“一体化”教学必将促进“双师型”教师的发展。
一、探索“一体化”教学,发展“双师型”教师
根据“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探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一体化”教学将专业课程的专业技术理论和实训课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由同一名教师担任理论与实训教学任务,使理论与实训的重点、难点、疑点得以解决。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先讲解理论后实训的方式进行,也可以采用先实训后讲理论或一边讲理论一边实训的方式进行教学。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讲课要引导学生用理论知识结合实际问题。例如讲授“游标卡尺”这一课,以往的理论教学讲解游卡尺的结构、刻线原理、读数方法、使用与维护等,部分学生对课堂上的内容处于一知半解。间隔一定时间上实训课,造成课堂上的理论知识遗忘,实训教师又重新进行讲解,理论教师与实训教师可能存在讲授上的差异,造成学生理解层面的不同。而“一体化”教学中,采用一边讲理论一边实训的方式进行教学,把理论与实训课进行了整合。在上理论课时,将游标卡尺发给每一位学生,教师结合实物进行手把手讲解,讲清读数原理并引导学生用这个原理来识读其他类型的游标量具。讲了外径千分尺的读数原理,就引导学生识读其他的测微螺旋量具。这种理论与实训相结合的同步教学方式,增强了理论学习的记忆,激发了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
在实训操作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锉配凹凸体是钳工的典型课题,教材中没有详细讲解各加工面的尺寸计算推导过程,而理论课还没讲到“尺寸链计算”这一节。因此,教师有必要提前讲授这一节内容,然后再讲锉配凹凸体中的尺寸计算及推导。锉配凹凸体的尺寸计算和控制一旦掌握,所有锉配零件的加工计算都可以此类推。再如两孔中心距尺寸精度的控制,将找正与借料运用于实践。这种先讲解理论后实训的方式,增强了学生学好理论的动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一体化”教学要合理安排理论教学内容,加强实训教学环节,将课堂搬进实训场地,将实训课题搬进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交替进行,在内容上相互衔接,在时间空间的安排上可自由配置,形成理论与实训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效果。教师与学生通过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营造一种“乐之”的学习氛围。
采用“一体化”教学,符合“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学从“知识的传递”向“知识的处理和应用”转换。将理论与实训相互穿插融合渗透,有利于教师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教学质量提高,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
二、探索“项目法”构架,丰富“双师型”内涵
专业技能是职业教育的灵魂,技能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能力,直接影响学校的品牌发展。因此,日常教学必须体现知识、技能、素质三者的协调统一。知识、技能、素质三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尺度,注重以“技能培养为中心”的实训教学,促进全面素质的提升。
1.建立三大实训项目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将钳工实训内容划分为基本项目、综合项目、提高项目三大块。结合项目要求确定实训课题,将实训内容分为若干个独立进行的子项目。子项目在实训中需要分阶段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并且不同子项目培养的能力也不同,阶段性目标明确。
基本项目以保证满足各类实训要求为依据,是实训中的一些最基础的功底,是每一位学生的必修课。教师从理论到实践要手把手的精讲细教,使学生彻底掌握从事本专业的基本技能,懂得安全文明生产常识,让学生感到我能行,从而满足后继实训的需要。
基本项目的子项目包含安全文明生产的相关知识,划线、錾削、锯削、锉削、钻孔、扩孔、铰孔、攻螺纹、套螺纹等。
综合项目的实训内容根据学生对基本技能掌握的情况而定,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设置。它主要体现在专业性上,使学生对实训的结果感到自信和自豪,感到我能做得好。
综合项目的子项目包含常用量具、量仪的结构、原理、使用及保养方法,钳工常用刀具的几何形状、刃磨方法、使用与维护等,使学生具有国家中级钳工技能水平。
提高项目的内容是为有专业特长并准备继续深造的学生来设定的,要求学生追求更高的专业精度,掌握设备的装配与修理技能,介绍一些前沿的课题研究内容,以促进他们日后的发展。
提高项目的子项目包含车床、钻床等设备的装配与维修等,使学生具有国家高级钳工技能水平。
2.“项目法”教学中实施过程性评价
实训教学的考核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成果。建立一套实训教学过程性评价考核体系,不完全以学生期末考试的终结性评价定成绩,更注重学习过程。实施过程性评价,可以更公正地评价一个职校学生的实际能力与水平。
过程性评价是在学习过程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注重学习过程,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学习能力的评价。终结性评价是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如果将终结性评价看作一条流水线上制造出来的工艺品,那么过程性评价是这条流水线上的每一道工序,只有这条流水线的每一道工序都达标,才能制造出合格的工艺品。
过程性评价其结果反映了学生个体在学习中的努力程度,反映了学生个体能力的差异。不论学生个体基础如何,只要努力就可以得到较高的成绩,只要认真就能学有所获。因此,过程性评价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有利于学生更加注重平时的学习,有利于增强学生自我完善意识,有利于减轻学生心理负担。使学生感受到考试不是最终目的,学会才是最重要的;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掌握扎实的基本功才是最实在的。
实训教学要结合学生特点,要采用多种形式的过程性教学活动。鼓励学生自己动手,从简单做起,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强调以学生为主,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注重学习方式,学习意志,学习习惯等多方面的培养,充分挖掘每位学生的实训潜能,逐步掌握实训内容,从而达到实训要求。教师是学生的技术指导者,是学生的素质培育者,正确的导向不仅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也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风貌。
总之,“双师型”教师应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有肯动手、勤动手、会动手的操作习惯和勇于探索教学模式的勇气。引领学生走“从书本到实训,再从实训到书本”的循环技能提升之路。使教学理论知识的内涵得到丰富,使教学实训能力得到升华,培养出适应企业生产需要的技术工人。
参考文献:
1. 胡亚军《“一体化教学模式”在钳工专业课教学中的运用》中学教学参考 2012年32期
2.朱伟红,刘鲲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在《钳工工艺》课程中的实践与思考 才智 2011年19期
关键词:机加工教学;实训;结合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近年来机械制造业的蓬勃发展和本地船舶制造业的振兴崛起,机械加工技术也日新月异,产品品种的多样性与复杂程度对机加工技术人员技术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基本技能的前提下,掌握先进的机械加工方法,以适应社会发展形势。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做好教学安排,提高教学质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应用好教学设备,使理论与实习教学有机结合。
1.优化教学方法
1.1课堂讲授应注意方法.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过去由于片面地强调和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和压抑了学生的能动作用;片面地强调知识的传授与灌输,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过于注重培养“知识型”人才,忽略了“智能型”人才的培养,机加工实践的教学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教师要将着眼点放在学生的智力开发和能力培养上,使学生成为能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合格人才.教师要变教与学、知识的传授与吸收的过程为启发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切削加工教学中教师讲授总切削抗力时,首先提出什么是总切削抗力,影响因素都有哪些;在介绍各个影响因素时,又进一步提出刀具角度的影响,从而阐明各个刀具角度对总切削抗力的影响程度和切削加工时的使用.在谈到这些原理的应用时,教师可结合具体的事例,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如在细长件车削的时候,应该如何合理选择刀具角度,就这一问题向学生提问,此时可以明显地看出学生的思想更加活跃,都在设法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得活的学生就会很快提出“增大车刀前角、后角和主偏角,可以减少切削时的总切削抗力,从而减少工件变形”。解决的方法个别学生还提出在做如上处理的同时使用后顶尖、使用跟刀架以及同时合理选择切削用量等的方法.教师在讲授时,只要问题提的好就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使课堂讲授取得良好的效果。
1.2直观法能提高教学效果.依靠直观形象感知信息,快速、准确,易记忆,并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工科的学生是未来的工程技术人员,专业理论知识是生产实践的升华,是从生产实践中摸索出的经验与规律的总结和分析,因此结合生产实践进行讲授更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教师在讲授车削工艺部分时,观看设备及工件的加工生产过程,再让学生根据已知工件的形状、尺寸、材料、批量和技术要求,正确地选择车削工序,制订工艺的顺序,并说明顺序排列的道理,分析零件在加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提出预防措施和解决的办法,需要利用哪些夹具,夹具属于哪种类型,然后让学生在设备上按照工艺亲手把工件完成.这样使学生很快就能对理论理解,记忆牢固。
1.3实习是知识与能力、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最佳教学方法.其目的是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更注重对学生实践操作的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适应新世纪对/双应人才0的需求.这也是在实践教学中所追求的和努力去做的.例如,学生在车削实训中,可以采用首先由学生独立编写车削工艺卡,然后根据工艺卡的要求,进行实际操作,完成工件.车削工艺卡包括产品名称、零件名称、图号、零件图、毛坯的规格、重量、尺寸和钢的牌号、毛坯的重量以及切削余量、工序过程和刀具选择、切削液选择、切削设备选择,主要技术条件,热处理方法等.对工艺卡的编写能使学生全面的运用所学的机械、材料、制图等方面的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理解运用能力,最后交流讨论,制定一个最合理的方案,再进行实际操作完成,使学生学有所用.通过如此反复训练,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生接受快、兴趣大、理解深、记忆牢,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2.明确实训教学目标
详实、适宜、贴近实际的教学目标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是教学的着力点和主要方面,在实训教学上也是这样。为实现和完成教学目标,我们在实训教学目标的划分上重点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确定出了具体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思想目标。教学目标定得太宽泛,就显不出本节课的要求和特点;若定得太狭窄,则会因为教学中需应付的面太多而失掉重点。二是确定教学目标时难度、深度要适当。若定的偏低,会达不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要求;若定的偏高,就会脱离实际,难以完成教学任务。因此,结合我院机加工专业实训教学,在日常实训教学中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基础阶段。要求学生学会加工轴类、套类、锥体、成型面、螺纹加工等;并对零件的精度,表面粗糙度、公差提出考核要求。第二阶段:理论上升阶段。学生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后,有一定基本功后,要求学生进行一些综合性的零部件的加工,逐步要求学生能独立。
3.强化实训教学,使理论与实训教学有机结合于一体
在机加工专业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同时,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存在一定的空白点,所以应根据培养目标强化实训教学来弥补不足,安排机加工专业学生进行钳工实习,让学生初步掌握钳工基本操作过程并逐步提高专业水平,例如:錾削、锯割、锉削、钻削、铰孔、攻丝、套丝等基本功训练。通过这些工作使学生完成基本的钳加工,认识并掌握基本量具的应用,了解各种金属材料在加工中所表现出来的基本特性诸如颜色、断面状态、塑性、硬度、韧性、强度、切屑性质及加工的难易程度等物理特性,从感性和理性上解决学生对金属材料的基本认知,通过实训增加对各种切削工具及刀具角度的认知,以便为以后学习《机加工工艺》时能读懂刀具图提供知识基础,通过测量练习及加工时对尺寸的控制,既能锻炼学生对量具的使用能力又能加强学生对尺寸变化的理解,为以后的《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这对机加工专业的学生的理论与实习教学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以上安排能增加学生对机加工生产的认识及对图纸的理性了解,并加强对机加工技术学习的自信心,为日后参加工作奠定了实践基础。
4.充分发掘实习设备潜能参与加工生产,增强实效性
实习教学是对理论学习的有效促进和检验,学生懂得理论并不一定适应生产,特别是机加工专业需要大量的实践经验充实学生的头脑,实习场的生产能力是一个学校教学综合能力的基本体现,是理论教学的有力保障,灵活安排实习过程,既有效利用实习设备,又能增加经济效益,实现以厂养校,机加工专业所使用的车床、刨床、钻床、镗床、数控铣床、数控镗床,在学生完成所有的实习项目后,即可进行综合生产加工,可利用这些机床来参与对外加工或生产,弥补实习带来的损耗,降低实习费用,通过实际生产使学生掌握的技能更贴近于实际需要,所掌握的参数更适合实际加工,使学校自己的教学设备应用更能服务于本校,特别是当实习设备进行定期维修时,还可专门组织维修课题进行现场教学、研究机床的设计原理及内部结构。
5.结语
综上所述,机加工实训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有将实践和理论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使学生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得到提高,使学生的综合素质上一个新台阶,以适应现代社会、企业的要求。有效地缩短学校教育和企业人才需求之间的距离,实现学生毕业就能上岗的人才培养目标。最终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徐小国.机加工实训(第 2 版) [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2]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关键词:技师学院;职业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1)07-011-03
在技师学院人才培养模式中,科学地构建以职业能力为目标的教学体系,对培养高素质的专门技能人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应及时转变教育观念,以职业能力为目标,创新教学体系,注重课程体系的优化,教学方法的改进,在实训教学环节上有所突破。笔者就技师学院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谈几点感想。
1 转变教育观念,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对所属员工的基本要求是:操作技能熟练、精湛;具有分析、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一定的协调能力;对企业尽心尽责。一句话,企业需要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面对这样的新要求,我们的教育需要有新的机制,需要确立新的教育观念。
1.1 注重扩展学生的思维视角,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扩展学生的思维视角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前提条件。发散思维是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思维形式,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为走出传统教学“重求同,轻求异;重集中思维训练,轻发散思维训练”的泥潭,在教学实践中我注意转变教学观念,克服单纯传授知识的倾向,注意正向思维、逆向思维、多向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和创新性。
图1
比如,学生在完成如图1所示夹具模型的综合实训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列出如下的问题:
(1)这件夹具有否其他用途?或图1 稍加改革后是否有其他用途?
(2)能否对目前的产品或他的某部分进行某些改变?改变什么?改变后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对解决问题有帮助吗?
(3)能否对目前的产品或他的某部分进行扩大、放大?增加其尺寸、强度、数量、功能后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4)能否对目前的产品或他的某部分进行缩小?结果会怎样?
(5)能否采用某种方法进行上下、左右、前后颠倒?颠倒后有什么结果?
(6)能否将现有的几种东西组合成一体?怎样组合更好?
请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进行思考然后得出结论。让学生掌握多种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既可提高实训操作的灵活性,也可开阔学生思路。使学生意识到实现目标往往有多种方法,学生八仙过海,各显其能,这样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和创新能力,实现由知识到能力的升华。
1.2 注意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应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让学生带着问题学,在学习中学会观察、分析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图2所示,利用可编程控制器实现小车自动往返控制,控制要求如下:按下启动按钮(X0),小车电机M正转,小车前进;碰到限位开关SQ1后,M反转,小车后退。小车后退碰到限位开关SQ2后,M停转,小车停止;暂停5秒后,小车再转向前进,当碰到限位开关SQ3后小车后退。小车后退再次碰到限位开关SQ2后停止。如此反复,小车自动循环运行。
图2
根据控制要求,学生们画出了大致相似的两种梯形图,如图3、图4所示。
图3
图4
这时,我并不急于评判谁对谁错,而是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会出现什么结果。结果是:按照图3可以实现控制要求,而按图4运行小车每次碰到SQ1后就返回,小车不能继续前进到SQ3。通过反复检查,除程序块M100的次序在两程序中不同外,其他没有什么不同。于是我让大家根据可编程控制器的原理对这一情况进行分析。可编程控制器的工作可分为:输入采样、程序执行、输出刷新三个阶段,且他们分时完成。系统通过 周而复始顺序地进行这三个阶段的工作,即循环扫描,在程序的执行阶段采用串行方式,将梯形图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执行处理。这时学生们明白可编程控制器系统元件之间存在较为严格的顺序时,程序的执行结果有可能因程序的先后控制顺序不同而不同。对照图3、图4可以发现,M100与Y2在两个梯形图中的动作情况有很大不同。图3中当小车到SQ1时M100先动作自保(为下次到SQ1使小车继续前进做准备),然后Y2动作小车返回。而图4中当小车碰到SQ1时Y2先动并自锁,M100的启动回路中串有Y2的常闭接触点,M100就不可能动作自锁,因此小车每次到SQ1就返回。通过这样的引导和训练,提高了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3 强化学生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
传统的教育思想是以知识教育为中心,在教学中强调传授按严格学科体系形成的书本知识,而相对忽略运用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及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应该既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水平,又重视教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着力于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我在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尝试了一种“综合实训”的教学方法。所谓“综合实训”就是以项目制造为核心,虚拟企业场景的实践教学活动。将项目规划、项目调研、项目设计、工艺编制、材料供应、零件加工、机械装配、项目调试、现场管理、报告总结、讲评考核等综合在一起。在“综合实训”中,学生分组独立完成了钻床夹具教具模型的设计、工艺编制、制造、装配、调试、检验等工作。通过“综合实训”,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课堂知识的能力、实践操作能力、技术管理能力、工作协调能力、克服困难能力,增强了学生胜任技术工作的自信心,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和创业理念,使学生专业知识应用能力显著增强。
1.4 加强专业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在通常的教学活动中,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注意力等智力因素,而对学生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的培养重视不够。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智力因素的同时,还应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并使其协调发展。加强德育教育、专业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自我认知能力、自我激励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把专业思想教育和爱岗敬业教育并重,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这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必不可少的环节。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使他们健康成长,从某种意义上说,比教他们知识本身更重要。因此,在教育观念从重理论向实践、重应用的转变中,应当以“需用为主”制定教学计划;以“实用为先”组织教学过程;以“够用为度”检测教学效果,树立全新的教学新观念。
2 以职业能力为目标,创新教学体系
技师学院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掌握较高职业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因此,技师学院专业的教学体系,应从职业教育的特点入手,以知识运用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对课程进行优化整合,建立一个针对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知识平台。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考虑:
【关键词】电力拖动;课程;教学效果
1.明确电力拖动的概念、特点和主要应用范围
电力拖动是指用电动机拖动生产机械的工作机构使之运转的一种方法。电力拖动系统由电源、控制设备、电动机和传动机构四个子系统组成。电力拖动系统主要应用于社会生产中大量使用的车床、钻床、铣床、磨床和其他各种行业企业生产设备等各种各样的生产机械中。电力拖动具有方便经济、效率高、应用范围广、调节性能好和易于生产过程自动化的特点。
2.创新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1夯实理论基础、规范基本操作
良好的基本功是学好电力拖动课程的前提,规范基本操作是学习、掌握实践操作技能的先决条件。每个课题都有它的规范性,正如小学生入学时,老师先对学生进行笔姿、坐姿的训练,只有先握好笔,规范写字姿势,才能写得好字,并提高写字的速度。在教授电力拖动控制线路前,首先,要让学生知道,常用电力拖动控制线路要实现其功能都需要哪些必要的电器。如“低压开关、熔断器、接触器、继电器”等低压电器。不但要明白这些电器的工作原理、功能,还要知道其在电路图中所使用的代表符号。其次,要能看懂电路图、接线图和布置图。尤其是在设计低压电器布置图时,要充分考虑布线需要,尽量避免导线交叉,不好走线,同时要照顾低压电器整体布置效果是否美观紧凑。再次,熟悉电力拖动控制线路安装步骤和基本操作规范,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2.2理论联系实际,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
专业理论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教学融为一体,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保证电力拖动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专业理论教学是技能训练教学的前提和基础,专业理论教学要为技能训练教学服务。在电力拖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保证二者的有序、紧密衔接。在进行技能训练教学之前要将技能训练所需的专业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要让学生知道我们即将进行的技能训练教学需要这些专业理论知识,必须学好、学懂,否则将直接影响下一步的技能训练效果。两者的教学地点最好选择在同一地点进行,最好放置在实训车间、实训设备周边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做好两个教学过程的有效衔接,充分保证教学效果。
采用一体化的教学,最大的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象与抽象相结合、感性与理性相结合,使学生能够从形象事物中感受抽象理论,用较短的时间理解理论知识,并用以指导实际操作,让理论知识渗透实践中,并在实践中验证理论的正确性,教学容易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在讲授“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时,首先,要让学生知道正反转控制线路主要用途是什么?最好让学生亲眼目睹机床正转、反转的情形。其次,讲解正反转控制线路图,通过线路图的讲解让学生知道电动机正传和反转是怎么实现的。再次,根据电路图亲自动手接好电路。最后,接好电路后与真实的电动机连接,通过按钮控制电动机正传和反转。整个教学过程,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亲自动手,亲眼目睹自己的劳动成果等一系列的教学过程,充分保证了教学效果。
2.3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抓好“两头”,促“中间”
在电力拖动技能训练过程中,充分利用小组教学的优势,在小组之间制造“比、赶、超”的教学氛围。要根据全班学生的理论成绩和实际操作能力,把全班学生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一头)是组织纪律性强、学习态度认真、操作技能掌握得较好的学生。第二部分(另一头)是纪律性较差、怕苦怕累、操作技能掌握得也较差的学生。剩余部分(中间)是各方面表现得一般的学生。在训练中,认真抓好“第一部分”学生,使他们的操作技能达到或超过教学大纲的要求,成为其他学生的榜样。对“第二部分”学生,鼓励他们很好地向“第一部分”学生学习外,更要耐心帮助他们真正掌握各项操作技能。抓好了“两头”,使得中间部分的同学前有学习的榜样,后有被“第二部分”同学赶上、超过的危机感,他们在训练中必然会认真起来,这样就形成一个你追我赶、共同提高的局面。
2.4充分发挥产教结合优势,增强学习效果
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为生产服务的技术人才。在培养过程中,要充分联系企业生产实际,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符合企业要求的技术人才。职业院校主要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一般都有自己的实习工厂,都具备一定的实践条件。职业院校要根据学校的专业特点开发自己的定型产品,也可与工业企业合作加工定型产品。在加工定型产品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接触各种不同类型的产品,从而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如在生产钢筋调直切断机时,学校实习工厂可根据学校专业对产品各个部分进行分解。变速箱部分交给机械加工专业学生完成;电气控制线路部分交给维修电工专业学生完成;最后,整体组装任务交给机械维修专业学生完成。一件定型产品可以同时让三个专业的学生参与进来,这是非产教结合教学模式无法实现的。另外,产教结合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为学校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从而弥补二产专业办学成本高的问题。
3.加大电力拖动教学软硬件投入,创造一流的教学实习条件。
3.1硬件投入
良好的硬件设备是保证良好的学习效果的必要条件。职业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职业教育是紧密联系企业生产实际的特长教育。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也就是说,教师的水平再高,如果没有实习设备也难以实现应有的教学效果。电力拖动课程教学也是如此。“电”本身就是一个抽象的东西。如果没有真实的实物很难想象“电”到底能干什么?只有借助一些实物,才能让人知道它到底有多大能力。如“电”可以让电动机旋转,通过电动机旋转带动生产机械运转,从而实现生产的目的。另外,在硬件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的调整电力拖动教学的教学计划,组织学生到相关专业企业进行现场实践训练,将部分无法在校内完成的课程搬到企业进行。这样不但解决了实训设备不足、办学成本高的问题,还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3.2软件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