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栽培管理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是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中国的十大名花中就有它,其栽培历史悠久,素有“梅兰竹菊”四君子之称,其花色丰富艳丽,姿态优美,茎干挺拔通直,它也有发达的根系、比较强的适生性,在我国的大部分的地区都有种植的,而且有比较广泛的栽种的范围和比较好的观赏价值,同时它的花意也是高尚的、有低廉的价格而且所具有的栽种的方式简单且多样,用途广泛。本文把的一些栽培以及管理的一些方法介绍如下。
1 、关于栽培的一些技术
1.1苗床选择
地势平坦、且土质疏松,肥沃的,同时有灌溉的条件的地是我们要进行选择的,可以用腐熟的厩肥或者是把堆肥进行破碎平整作畦,注意边沟要在四周进行开好。我们可以在四到五月或六到八月时在打顶时,插条可以选择的是那些粗壮的以及没有生病虫害的新枝,选取中段的再把它剪成小段,10 ~ 15 cm是小段的长度,在下端的减口的地方是要削成马耳形的斜面的,在湿润了之后快速的沾取吲哚乙酸( IAA),我们要按照的是20 ~25 cm的行距,在每隔6 ~7 cm的距离就插入1 根。插入孔的长度是枝条的二分之一,要注意进行压实后再浇水,最后把土盖上。要注意保持苗床土壤的湿润,可以进行生根的时间大约是在二十天之后。人畜的粪水在生根之后再进行追施一次。在以后的时间里要每隔一个月就进行追施 1 次,苗的高度大约是 20 cm时可以进行定植。
1.2分株繁殖
在十一月份收获之后,把的径进行平地的割除,植株要选择那些生长健壮的以及没有生病虫害的,把它们挖起后,重新种在我们选择的地块之上,把腐熟好的厩肥或者是土杂肥盖上进行越冬。在来年的三到四月份时把土粪扒开,稀薄的人畜的粪水进行浇施一次,以促进它的发根。在四到五月份,苗的高度达到 15 ~ 20 cm 时,把全株挖出来,然后把它分成带根的单株,菊苗要选择粗壮的以及须根是发达的,按照40 cm的株行距把它们分别栽到大田之中,在栽了之后进行覆土,注意把定根水浇透。
1.3嫁接繁殖
通常的情况下是在夏秋季节时选择那些野生的粗壮的青蒿或者是黄蒿作为粘木,栽培是在温室里,嫁接是在四月份的中下旬。这种方法是可以把大型的立菊或多层次的塔菊给培育出的。
1.4扦插繁殖
在秋天时要把整个的母株都挖出来,把地上的部分短截 6~ 10 cm,要用刀来劈开根系连接的部分,若干的小丛是要分成的,二到四根枝干还有完整的根系要在每丛留下后,再重新的栽植。在开花后到第二年清明时都可以进行分株栽植,它成活率极高。
2、定植及肥水管理
的种苗进行的定植一般是在一月时,我们要依据栽种生物学的特性、土质的状况、品种的特征、还有它的生长的状态等一些条件,来进行合理种植密度的设定。一般每平方米60株左右,株的行距控制在6cm乘以25cm。若茎的长度在30cm以上还需要使用塑料浅网,面积是144平方厘米(12cm乘以12cm),目的是让的枝条分布均匀。定植是在填土完成后,定根水要进行浇灌,也要浇透以及浇足。其中浇灌及施肥都是进行栽培管理中重要环节, 不同栽培及管理要求是在不同生长期进行掌握的。因为是怕水渍的,若水浇过多,徒长以及烂根等一些现象会在植株上出现,所以在花芽进行发育期间应适当浇水,注意我们浇水量还有浇水次数是要少且要勤,也可以与肥水相结合,在发芽期后我们应掌握一个原则“间湿间干、干湿相间”, 适当的把浇水量增加是在植株长出花蕾后可进行的。我们除了以上浇灌方式外,定期的向枝叶及地面进行喷水也是需要的,这一方面可以把空气的湿度增加,还有一方面是浓度过高的以及还有比较大的腐蚀性的化学药物我们要进行稀释。在进人了生长的旺盛期之后,需水量是增大的,我们要增加浇灌量,然而我们还要注意的是应该掌握以下一些原则,在进人了冬天之后要进行适当的控水。“少施勤施”是在施肥时应该掌握的原则,把氮、钾肥作为主要的肥料,在定植的时候是应该把基肥施足的,在孕蕾期的时候氮肥的施用要停止了, 钾肥也要进行增施,每七天就要施加一次,在生长旺盛阶段每十五天磷、钾的稀薄液体要进行施加一次,在它进人生殖生长期后,为了把花芽的分花促进可以把施肥停止,等到出现蕾之后再继续进行追肥,每七天就应该施一次。我们在进行施肥时植株营养元素的搭配是应该注意的,若我们施加的氮肥过量会导致植株进行徒长还有它的抗逆性下降,而且病虫害发生的几率也会增加。这时我们要把植株所具有的长势结合,若发现的长势较弱,且叶的颜色是黄而且是瘦的,那么就需要进行追肥了,若它的叶子的颜色是过于的浓深的,那么就是肥料用的过多了,这个时候我们要做的是把施肥减少或者是暂停施肥。3、日常养护管理
新枝的生长促进了我们要做的是进行摘心修剪以及光照的补充, 摘心处理要进行,目的是把柳叶头的出现减少,在第一次进行摘心时是生长高度是6cm时,在第二次进行摘心时是在它的分枝长到大约是10cm时,这样可以把植株的高度控制住,也可促进侧枝的生长,还可以延长花期。我们对枝叶进行修剪的目的是为了塑造的外形,在进行剪枝时应该进行留强去弱,把生病虫的枝条以及瘦弱的枝条剪掉,还可以把腋芽抹去,目的减少养分的消耗,在现蕾后,主蕾之下的所有侧蕾要及时剥除。是喜欢光照的,其中光照的时间长短和强弱对开花以及花色来说产生的影响都是比较大的,若是光照缺少,那么植株的徒长以及花色浅淡没有光泽,所以,为了让它有充足的阳光,要特别注意种植地点的选择,还有就是进行定期的光照,白炽灯是可以使用的,固定每天的23点至次日的2点进行补光,进行补光的天数应该依据定植的时间来进行确定的。
【参考文献】:
[1]李玉平.栽培管理技术[J].农技服务,2011,28( 3) :351 -352.
关键词 栗蘑;栽培;管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46.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7-0121-01
Cultivation and Management Techniques of Chestnut Mushroom
XU Xiao-na
(Funing Forestry Bureau in Hebei Province,Funing Hebei 066300)
Abstract Cultivation and management techniques of chestnut mushroom were summarized,including selection of land,furrowing,block pattern row pattern of cultivated bag,setting up shed shelter,growth management,mai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timely harvest and etc.,so as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Key words chestnut mushroom;cultivation;management techniques
1 选地
露地栽培地势高、向阳、排灌方便的地块,适宜砂质土壤,有粗砂粒更好。为防止杂菌侵染,最好选新开的生地,地块土质过肥、过细、过黏都不适宜栗蘑栽培。
2 做畦
在选好的场地内,挖成东西走向的小畦,长2.5~3.0 m,宽45 cm或55 cm。深25~30 cm,畦间距60~80 cm,畦的行间距80~100 cm,可作人行道,亦有排水功能。在畦四周筑成宽15 cm、高10 cm的土埂,以便挡水。深层土堆放一边作覆土用。畦做好后曝晒2~3 d,病虫害少的场地也可边挖边埋菌块。栽培前1 d,将畦灌1次大水,灌水多少视土壤墒情而定,土壤干旱和保墒能力差的土壤,应灌满畦为止,反之少灌一些。水渗后在畦内撒少许石灰(以地见白即可)。在石灰粉上再撒1层敌百虫粉防治地下害虫。
3 码放菌袋
完成上述工序后,回填土2 cm深左右,然后排放菌袋。栽植菌棒前,用4%的来苏水将栽植工具、菌棒外包装袋和操作工人双手消毒,然后用小刀划开菌棒外的包装袋并剥掉,按接种孔向上依次把菌棒排放在畦内,因菌棒长短不一,要以上表面平整为准。菌棒栽植完毕,用新土把菌棒之间的缝隙填实,并在菌棒表面覆1层1 cm厚的土层[1]。
4 搭遮荫棚
栗蘑有靠帮生长的习性,在菌棒排放完毕,要用塑料薄膜或0.5 m宽的编织袋把畦帮包起来,注意薄膜不要压到菌棒的下面,并在床面上撒1层小石子,防止栗蘑出土后粘泥土。按畦床东西向插北高南低的架,搭上塑料和草帘,以调温、保湿,防风沙和阳光直射[2]。
5 生长期管理
根据栽培季节和出菇时间的不同,对温、湿、光、气“四大要素”的管理方法也不相同,大致可分为2个阶段。
5.1 出菇前管理
指菌块覆土后至原基出土之前这段时间。按规程排放好菌块后,早春一般10 d内不能放大水。根据土质保水性能不同,可每日或几日适当喷水,保持地表不干燥,拱棚内空气相对湿度60%~70%即可,10 d以后可适当增加上水量,每天上水1~2次,使棚内空气相对湿度提高到70%~80%。在将要出菇现蕾前7~10 d时,要进一步增加水量,使地表保持相当湿润,栅内空气相对湿度达到85%~90%。其次,早春栽培气温低,可采用增温管理方法,增加局部地温,可促进早出菇。适当少量通风[3]。
5.2 出菇期管理
4月底以前脱袋栽培,一般都要到5月中下旬才能出菇,头潮菇朵个大品质好。在6―7月脱袋栽培的,一般15~20 d即可出菇,但是第1潮菇产量较低。有的第7天就可出菇,是袋内原基直接生长形成的,朵型较小。按前述管理,一般经过25~85 d就可出菇,出菇的早晚主要取决于温度的高低,另外与覆土的厚薄、畦的深度有关。温度高、覆土薄、畦浅出菇早,相反出菇则晚些。
5.3 原基形成后管理
原基形成后要增加畦内湿度,加强通风,增强光照和适当调控温度,创造栗蘑生长发育所需的最佳条件,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
5.3.1 增加湿度。出菇时菌块的含水量为65%~70%,畦内空气湿度要升到85%~95%,每天向畦内上3~4次水,上水的次数和水量视天气和菇棚情况而定,一般晴天多上水,阴雨天少上水甚至不上水。大风天气多上水,无风天气少上水。保湿好的菇棚少上水,保湿差的菇棚勤上水。温度低时少上水,温度高时多上水,保持菇棚湿度。原基刚形成至分化前,不能直接向原基上浇水,更不能用水淹没,可用喷雾器喷或向原基周围洒水增加湿度,一般需要3~5 d时间。栗蘑分化以后,每天可浇1次水,让水从畦的一端刚流到另一端即可,注意不要积水,更不要淹没栗蘑,浇水时不要激起泥沙。对保湿能力差的棚或空气特别干燥时(如遇干热风),可在畦内挂上湿麻袋或湿草把等增加湿度,以抵御干热风的袭击。采菇前1~2 d,不要直接向菇体上淋水,只能向周围洒水,以保证其适宜的含水量,提高商品的价值。(下转第123页)
(上接第121页)
菌袋含水量低于40%或空气湿度长期小于50%时,原基不能长出地面,形成角质化的黄色硬块。原基上的水珠如多次被水冲掉,则原基不再分化或从四周再形成新原基发育成畸形菇。
5.3.2 通风透气。原基形成以后对氧气需求量增加,要加大通风,减少畦内二氧化碳含量。通风和保湿是相互矛盾的,为了解决该矛盾,需结合水分管理进行通风,通风一般选在无风的早、晚温度较低时进行,在上水的间隙将北侧薄膜掀起,通风0.5~1.0 h,通风时要用水淋湿栗蘑,对刚形成的原基要避开通风口,在其他部位进行通风。除定时通风外,在棚的两端要留有永久性的通风口,在干旱季节,通风口要用湿草把遮上,使畦内既透气又保湿。通风不良影响粟蘑分化,轻者形成空心菇,即蘑菇中央的分枝不分化,不能形成菌盖,只是四周分化形成菌盖。重者由于二氧化碳含量过高抑制分化,严重造成溃烂死亡。
5.3.3 适当光照。原基形成不需要光,但原基形成以后需要较强的散射光,因此在畦的南面加盖草帘,使阳光不能直射畦内,散射光从阴面塑料膜射入。光照强,栗蘑菌盖颜色深、香味浓。
5.3.4 适宜控温。栗蘑从出现原基至采菇的时间随温度高低而异,如气温16~24 ℃,一般在18~25 d采菇;如气温18~26 ℃,一般在15~20 d采菇;如气温22~30 ℃,一般在12~16 d采菇。在栗蘑菇体发育期,畦内温度超过25 ℃时,就要通过加厚遮荫物、上水和通风等措施降温。畦内温度处于30 ℃以上时很难形成原基。
6 主要病虫害防治
6.1 主要病害
生理性病害:主要有栗蘑腐烂病、小老菇、鹿角菇和空心菇。真菌性病害主要包括木霉、青霉、毛霉或根霉、红色脉孢霉等真菌感染。为害最严重的细菌性病害是栗蘑细菌性腐烂病。
6.2 主要虫害
跳虫又名烟灰虫,通常群集危害菌丝体和子实体,使其生长受阻。栽培环境潮湿、卫生条件极差的离地条件下易发生。血线虫主要危害幼小菇蕾,使菇体生长停止、黄萎或腐烂。菇蛆危害成熟菇体,钻入菇体内侧取食。蛞蝓和鼠妇主要危害栗蘑子实体,将菇体蚕食成缺刻状,影响商品质量。
6.3 防治措施
物理防治:选择新鲜、洁净、无虫、无霉、无变质的培养料,用前露天曝晒3~4 d,利用紫外线杀菌消毒。生产中严格无菌操作,调节好温度、湿度,加强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和湿润。培养场地应选在卫生、水电、通风条件比较好的地方,避开低洼、畜禽舍厕和垃圾场。
化学防治:禁止使用高度农药,建议使用低毒农药或生物制剂,注意施药浓度、方法和时间,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要交替使用,以延缓病菌和害虫的抗药性,提高防效。每潮菇最多使用2次药,施药后距离采菇期间间隔10 d以上。防治木霉、青霉等真菌感染,可选用50%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人工去除污染组织后,喷洒染病部位。防治栗蘑腐烂病,可选用100~200 U的农用链霉素喷洒患处。防治栗蘑害虫,可选用20%速灭杀丁乳油2 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喷洒于栽培畦的表面及周边环境,可起到预防和杀灭害虫的作用。
7 适时采摘
当菌柄和伞盖背面刚出现多孔现象,伞盖周边发黄或发黑时,应及时采收。采收后,畦内2~3 d不要浇水,让菌丝恢复生长。3 d后上1次重水,继续按出菇前的方法管理,隔15~30 d出下一潮菇[4]。
8 参考文献
[1] 董连银.栗蘑病虫害防治技术[J].河北农业科技,2007(9):18.
[2] 高术国,苏翠军,杨俊英,等.栗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J].特种经济动植物,1998,1(4):37-38.
我是贵刊的忠实读者,4年来,通过与其它8种杂志刊物的阅读,使我知道了《果农之友》是我真正的良师益友,你们办刊方向明确、容丰富真实,时时处处为我们果农着想,我从心眼里感谢你们。
我是一个搞日光温室、大棚挑和杏李的,近年来,果树保护地栽培面积增长特别快。经济效益一年不如一年,特别是早、中熟品种特别多,成熟特别集中,谁也卖不了好价钱,可是极晚熟品种和延迟栽培的很少,通过在北京市场与果商交谈,极晚熟和延迟栽培是发展方向,并提供了北京郊县有春节卖桃的果农,通过多方联系,人家根本不接见,更不用说学技术。对我来说,延迟栽培根本不懂,最后想到了各位老师,请你们给予指导。希望在本刊土介绍一些有关挑等果树延迟栽培管理技术和适应我地区的优良品种。另外、果树(桃、李、杏、柿等)树体注射施肥、除虫、施微量元素液的配制方法和具体操作技术。此致
敬礼
河北省徐水县大王店镇东黑山村
贾元勃
贾元勃同志:
您好!
您的来信收悉。
现将您在信中提出的几个问题,分别回复如下:
一、关于设施延迟栽培的含意:即采用设施栽培和多项农业技术措施,使某种适宜延迟栽培的果树品种果实成熟期尽量延迟延迟鲜果上市时间,此项栽培技术称为延迟栽培。主要适宜延迟栽培的有草莓、葡萄、桃等水果,前两种现已有成功的经验,而桃延迟,延迟栽培仅是起步阶段,没有实用性的成功经验可介绍。我仅参考其它果树的经验及桃树的生长发育规律提几点意见供您试种参考。
1 没施延迟栽培最适宜的气候条件
据调查研究结果认为,年平均气温为8℃左右,冬春季阳光充沛,无大风暴雪,土壤为沙壤土,并有灌溉条件的地区。若年平均气温为4~6℃地区,必须具备优越的设施防寒条件,也可以试种。总之,凡有桃树栽培地区均可进行试种,总结经验。
2 设施延迟栽培的关键技术要点
2.1 品种选择
延迟栽培可以利用大棚和温室,即可利用促成栽培的设施条件来试种。品种选择是重中之重,必须选择综合性状优良的极晚熟品种(9月下旬或10月中旬或11月上中旬成熟的极晚熟品种);而早、中、中晚熟品种均不适宜延迟栽培,从当前现有的极晚熟品种来看,理想的尚未见到 只有选择在郑州地区9月下旬成熟的京艳2号和红雪桃(10月中旬)相对较适宜武种。
2.2扣棚时间
一般在当地秋季降温之前扣棚膜或在早霜来临之前扣棚。薄膜应选聚乙烯紫光膜或蓝光膜保温抗老化较好。
2.3 设施延迟栽培管理
关键是后期保温控制好。一般在白天棚温应保持在22℃为宜,晚间不低于5℃,湿度控制在50%~60%,
2.4 疏果
花后果实黄豆粒大小为第1次疏果主要疏除病、虫畸形和双果,当花后60天左右生理落果结束后为第2次疏果,即定果,中型果间距为10~15厘米留一个果大型果间距为15~20厘米,尽量留斜下位或下位果。不留或少留上位果。疏果后有利于果个增大,提高品质,又利于套袋。
2.5 套袋时间
疏果结束立即打一次防病治虫药剂后方可套袋。待果实成熟前半月左右去袋,以利于果实着色。
2.6 加强肥水管理及夏季修剪
最好是以发酵后的饼肥(豆饼、芝麻饼等)为基肥,生长季节,叶面肥以磷酸二氢钾(0.3%0.5%)为主,树干涂施以氨基肥为主,使用时应看清说明再用。灌水以暗灌为主,因地面覆盖农用薄膜。
夏季修剪,剪去过密枝条或摘心以利于通风透光增强叶面的光合作用,同时调节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之间的平衡,以促进果实生长发育及花芽形成。把树势控制在中等略强,总之,采用各项农业技术措施搞好延迟栽培。二、树干注射施肥或治病虫:此项技术简单说就是给树打针。由于近几年的研究,对注射器进行改制,使用方便省工,故有些果农已开始试用注射施肥。
(1)树干注射器(机),在果树上主要用于给树体注射施肥及注药防治病虫害。可选用HY-1、2号型注射器,单推注射5毫升/秒,一次注射量为2000毫升,单价326元,河南商丘益林机械厂生产。
(2)注射方法,注射前先用手钻钻5~8毫米小孔,然后将注射针头扎进小孔,推注肥(药)液。三、微量元素浓度的配制及其使用方法
目前微量元素使用浓度的配制多用百分数法 即100千克水加入不同微量元素重量,如水100千克,加0.1千克微量元素为0.1%,加03千克为03%加0.5千克为0.5%,以此类推。
在桃栽培中,在花期及生长期间喷磷酸二氢钾浓度为03%~05%,喷硼砂为03%,硫酸锌为03%:采果前30天喷氯化钙o.5%,也可喷水溶性高效钙。
一般使用微量元素时必须注意说明书和使用方法因各种果树生长期有所不同,所以请您看清说明,以免看错。
以上回复,不知能否满足您的要求,仅供参考。望多联系。
关键词 黄秋葵;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 S66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2-0096-01
黄秋葵原产非洲和美洲,是目前市面少见的一种蔬菜,人们对它还十分陌生,没有形成消费习惯。黄秋葵属于锦葵科,是一年生的草本植物,也称秋葵夹,因其营养价值高,富含钙、铁、锌、硒等元素,经常食用能增强人体机能,民间又称其为“补肾草”。黄秋葵喜温暖、怕严寒,耐热力强,系长日照性植物,其生长条件完全适应黄冈市的夏季种植栽培,根据黄冈市近年气候条件,黄秋葵的露地种植在4月中下旬可以开始播种。目前,黄冈市区城郊14个蔬菜基地中,仅有1个蔬菜基地在尝试种植黄秋葵,而且销往武汉、黄石等周边大中城市。通过蔬菜产销情况调查表明,黄秋葵在黄冈市的种植推广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前景看好。现将黄秋葵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1 整地做畦
黄秋葵不适宜进行连作,其前茬不选择果菜类的作物,以有效地防治根结线虫病。黄秋葵适宜在头茬种植根菜类、叶菜类蔬菜的地块种植。黄秋葵要求光照时间长,通风透光条件良好,种植的土壤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性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为宜。为了确保土壤墒情,田地做畦时一定要深耕,并打碎土块,耙平土壤,整好田畦。施腐熟农家肥75 t/hm2,氮磷钾复合肥375 kg/hm2,混匀耙平苗床,注意畦宽一般50~60 cm,田畦之间的沟宽为20~30 cm[1]。
2 播种育苗
播前必须先进行浸种催芽,将浸催好的芽种按株行距10 cm×10 cm点播,然后覆盖约4 cm厚的细土。温度为25~30 ℃的情况下,4~5 d即发芽出土(露地幼苗出土需7 d左右),苗龄30~40 d。播种时,施好种肥也是获取盛产丰收的关键,即将3份腐熟农家肥、1份细沙混匀配制而成的肥料施于即将点播种子的旁侧深约15 cm土层中。
3 田间管理
3.1 间苗
间苗是为了确保黄秋葵生长期有良好的通风透光性。通常在生产中要进行2次间苗。第1次间苗在黄秋葵破心时进行,此时间苗要将残弱苗拔除。第2次间苗在黄秋葵长至2~3片真叶时进行,依然将长势不好的弱苗间除。定苗的时间是黄秋葵3~4片真叶时,定苗后每穴留苗1株。
3.2 中耕除草与培土
中耕不但能够起到提高地温、保持良好的土壤墒情的作用,还能够促进黄秋葵的根系不断生长。第1次中耕在黄秋葵第1朵花开放前进行,能够促进根系的生长。开花结果后,应该结合浇水施肥进行中耕,以促进黄秋葵根系的生长发育,避免植株倒伏,同时防除杂草[2]。
3.3 浇水施肥
3.3.1 浇水。黄秋葵生长期间对空气湿度和土壤水分的需求较高。为了保持合理的空气和土壤湿度,要及时对黄秋葵进行灌溉。播种后20 d内如果出现了缺水的现象,要在早晚及时喷水。幼苗长大后可以采用喷灌或者是沟灌的方法浇水。夏季气温高、蒸发量大,要及时补充水分。浇水应该在8:00左右和下午日落后进行,在温度较高时浇水,不利于植株生长。在雨季时注意要做好排水作业。
3.3.2 施肥。黄秋葵在不同的时期对肥料的需求不同:生长的前期需要的氮肥较多,生长的中期及后期对磷肥和钾肥需求量较大。如果生长的中后期氮肥施用过多,会使植株徒长,也会推迟其开花结果的时间,坐果节位也会升高,导致结果减少,会影响产量;氮肥不足,导致生长不良而影响开花坐果。与其他农作物栽培一样,黄秋葵种植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应适当追肥,不可偏施氮肥。第1次在出苗后进施齐苗肥,施尿素90~120 kg/hm2。第2次在定苗或定植后开沟撤施提苗肥,施复合肥225~300 kg/hm2。开花结果期需重施1次人粪稀肥30~45 t/hm2,或需氮磷钾复合肥300~450 kg/hm2。生长中后期,酌情多次少量追肥,防止植株早衰。
3.4 植株调整
黄秋葵在生长期间,其枝叶会消耗大量的养分,如果不进行适当控制,会对黄秋葵开花和结果产生严重的影响,导致结果延迟。在生产中可以采取将叶柄扭成弯曲至下垂状态的措施,减少其营养生长对养分的消耗,以保证开花结果过程中的养分供给。在嫩果采收后,可以将其以下的叶子都摘除,既能构建合理的光热条件,也能减少养分的消耗,又可防止其病虫害的滋生蔓延。
4 主要病虫害防治
4.1 疫病
黄秋葵苗期、成株期均可染病。当幼苗后期,疫病病斑由叶片向主茎蔓延,使茎变细并呈褪色,至全株萎蔫或打倒。防治:在发病初期用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隔7~10 d喷雾1次,防治2~3次。
4.2 病毒病
病毒病是黄秋葵的主要病害,植株染病后全株受害,表现花叶或褐色斑纹状、植株矮力、结实少或不结实[3]。防治办法:选用抗病品种;在发病初期用5%菌毒清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隔7~10 d喷施1次,防治3次。
4.3 毒毛虫
黄秋葵在幼苗时期容易被危害,毒毛虫啃食幼苗的叶肉,严重时仅留下叶脉。防治办法:用药剂10%除尽乳油1 500倍液或5%锐劲持悬浮剂1 500倍液喷雾。
4.4 蚜虫
蚜虫在黄秋葵的整个生长阶段都会发生,尤其是植株长成后受害更加严重。可以用吡虫啉类农药10%一遍净、10%蚜虱净3 000倍液进行防治。
4.5 蚂蚁
开花后蚂蚁常聚集在花器上危害。防治方法:用48%乐期本乳油1 000倍液或5%锐劲特乳油1 500倍液喷雾诱杀[4-6]。
4.6 地老虎
地老虎昼伏夜出,常咬断苗。常用糖醋液引诱捕捉或清晨挖土捕捉,也可用专用农药药杀。
5 采收
黄秋葵整个采收期长达70~100 d。通常花谢后4 d采收嫩果,品质最佳,其商品性鲜果采摘标准以果长8~10 cm,果外表鲜绿色,果内种子未老化为度。采收不及时,肉质老化,纤维增多,商品食用价值大大降低。第1果采收后,初期每隔2~4 d采收1次,随温度升高,采收间隔期也缩短。8月正逢盛果期,每天或隔天采收1次。9月以后,气温下降,3~4 d采收1次[7-8]。一般情况下,黄秋葵整个收获期,可收获果实22.5~37.5 t/hm2。
6 参考文献
[1] 刘东祥,叶花兰,刘国道.黄秋葵的应用价值及栽培技术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6(15):3718-3720,3725.
[2] 崔健,张淑霞,宋云云,等.黄秋葵的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4):34.
[3] 娄风菊,连立峰,金海潮,等.黄秋葵的栽培与应用[J].特种经济动植物,2004(7):38.
[4] 张雪玲,付宗刚,王志岳,等.食用黄秋葵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3(22):74,77.
[5] 韩菊兰,李臻,胡韬,等.黄秋葵的功能特性及综合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3(3):105-106.
[6] 范德友.建阳市黄秋葵害虫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2(11):138-139.
关键词:油用牡丹;栽培;管理技术
1栽植地块选择
油用牡丹适应性强,但要想高产、稳产,一定要科学选择栽植地块,尽可能选择干燥向阳地块,要求土壤疏松肥沃、土层深厚、排水良好,pH值6.5~8.0,土壤含盐量在0.3%以下。尽量避免黏土地、低洼积水地块或盐碱地,在种植油用牡丹时应尽量采用轮作,避免重茬。
2品种选择
选择4~5年生、结籽量大、适应能力强、出油率较高及生长力较强的‘凤丹’品种牡丹或‘紫斑’牡丹的当年生植株果实作种子。‘凤丹’牡丹对土地适应性强,耐干旱、耐瘠薄、耐高寒、耐阴等,可种植于沙地、沟渠路边、房前屋后地块等。
3整地
种植前2~3个月深耕土地35~50cm,同时清理园中的杂草及石块等杂物,在太阳下曝晒20d自然杀菌。种植前15d把地整平靶细;种植前5d,每667m2施100~150kg有机肥,切忌采用生肥,同时施10~15kg辛硫磷颗粒剂,4~5kg多菌灵溶液作为土壤杀虫、杀菌剂。
4栽植密度
油用牡丹根据选用苗龄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如果是1~2年生种苗,为有效利用土地,栽植密度可以暂定6600株/667m2,株行距为20cm×50cm,1~2年后,可以隔1株去除1株,移除苗可用作新建油用牡丹园,也可用作观赏牡丹嫁接的砧木,剩余部分作为油用牡丹继续管理。如果种植2~3年生苗,栽植密度为2000~2500株/667m2,株行距为40cm×60cm,2~3年可以进入盛花期。
5栽植
油用牡丹的种植穴直径一般为30~40cm,深度大约在40cm。在种植时应先将有机肥与表土混合好之后放入挖好的穴中,堆成圆形土丘,之后再在土丘上方撒上一层表土,将牡丹苗木放在土丘上,使苗木的根系垂直均匀分布,并在填穴1/2时,将苗木轻提至根茎原土印与地面保持相平。之后再填土踏实及浇水,种植1周后观看土壤的干湿情况,依据实际情况选择是否浇水,在土壤稍干后用细土封实,等到春季再扒开。
6田间管理
6.1锄地
油用牡丹生长期内,需要勤锄地,特别是雨后要及时除草,改善土壤透气性,保持土壤不板结。开花前需深锄,深度可达3~5cm;开花后要浅锄,深度控制在1~3cm。
6.2追肥
油用牡丹一般每年在越冬前、开春后和花期后追肥3次。越冬前每667m2可施用150~200kg的饼肥,40~50kg的复合肥;开春后可施用40~50kg的复合肥;花期后可施用150~200kg的饼肥。施肥时,应将肥料充分翻入土中,每次追肥后要合理浇水。
6.3浇水
牡丹为深根性肉质根,怕长期积水,浇水不宜多,适当偏干。不宜经常浇水,但干旱时仍需适时浇水,特别是开花前后或越冬封土前保证土壤墒情适中。
6.4整形修剪
为促进牡丹根部生长发育,提高产量,1~2年生的花蕾全部摘除,减少养分流失。第3年可留部分牡丹花结籽,第4年可全部留花结籽。对植株上分布不均匀或过密的枝条,在冬季封土前或开春后剪去。
6.5越冬管理
越冬前对牡丹根部进行封土,及时清理修剪后的枝条及干枯枝叶片、杂草,或在合适的地方深埋,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尽量不要焚烧,以免污染大气。
6.6病虫害防治
油用牡丹常见病有褐斑病、灰毒病等,地下害虫主要是蛴螬等。可于2月上中旬,喷洒多菌灵500倍液防治,喷洒时要覆盖整个地面;3月初,每667m2撒施辛硫磷颗粒剂10~15kg;4月初,于花期前7~10d喷施70%甲基托布津600~800倍液;5月下旬开始,每隔15~20d,喷施一遍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百菌清等杀菌剂600~800倍液防治病虫害。
6.7其它管理
一、品种选择
生产蒜头要选择大头、少瓣,抽薹力弱、休眠期长、蒜头重50克以上的品种;生产蒜薹则选择抽薹早、薹粗长的品种。
二、播种准备
蒜头在土壤中生长、膨大,所以大蒜应选择富含有机质、质地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地块栽培。尽管大蒜的适应性较大,但还是以沙壤土为好,适宜根系发育,返青早,抽薹早,蒜头大且辛辣味浓,起蒜容易,大蒜忌连作、前茬不宜选择葱蒜类蔬菜。
大蒜根系吸水肥能力较弱,播种前要求深耕、精细整地。在前茬作物收获后立即耕翻晒垡,及时撒施基肥。一般667平方米施充分腐熟的优质有机肥5000~7500千克、饼肥150千克、三元复合肥20~30千克。要精细整地作畦,畦宽3米,以东西延长为好。
三、播种
1。蒜种
选择优质蒜头,667平方米用蒜种约150千克,在同样密度下,蒜瓣越大,用种量越多,蒜头产量也增加,蒜皮不影响发芽,生产上为了省工,常常带皮播种。
2。合理密植
在良好栽培条件下,大蒜密度因品种而定,一般667平方米30000~60000株。在此范围内,随着密度增加,蒜头和蒜薹产量提高、单株蒜瓣和蒜瓣重量降低。以培育大蒜头为目标时,选择中晚熟、大蒜头品种,每667平方米约播种30000株,以高产为目标时, 每667平方米约播种50000株,兼顾蒜瓣和产量,一般667平方米播种40000株左右。
3。科学播种
“深栽葱子浅栽蒜”是农民多年实践得出的经验。大蒜播种一般适宜深度为3~4厘米。播种过深,大蒜生长发育不良,过浅,会跳蒜。畦作大蒜播种方法宜选择开沟播种。先按行距开沟,沟深5~6厘米,保持沟底土壤疏松,再按株距将蒜瓣插入沟底松土,播种后搂匀压实覆土、做到下松上实,播后浇水。
四、田间管理
1。追肥
萌芽期,即:从播种到初生叶出土,历经10~15天,该期大蒜生长中心在根部,主要靠蒜瓣贮存养分。幼苗期,即:从初展叶到花芽、鳞芽开始分化,叶片分化完成,经历秋季生长、越冬和返青等阶段。晚秋时,底肥不足时结合中耕每667平方米施入复合肥10~15千克。花芽、鳞芽分化期, 即从花芽、鳞芽分化到结束。在大蒜返青后每667平方米追肥尿素15千克左右。蒜薹伸长期,即:从花芽分化结束到蒜薹伸出收获。根据肥力情况,加强肥水管理。蒜头膨大期,即、蒜薹收获后,蒜头收获前。该时是蒜头优质高产的关键时期,结合灌水每667平方米追施大蒜专用复合肥10千克左右,适量喷施磷酸二氢钾1~3次。
2。浇水
大蒜播种后,随时浇足底水,以土壤水分充足、不积水为度,以保障出苗整齐,利于根系生长。幼苗期,在冬前根据土质和墒情灌水1~2次,在上冻前灌一次冻水,保障幼苗安全越冬。花芽、鳞芽分化期,温度升高,大蒜进入返青期,及时浇返青水。蒜薹伸长期,加强肥水管理,保证畦面不干,促进叶片生长,为蒜头生长打好基础,为提高蒜薹产量创造良好条件。蒜头膨大期,在蒜薹收获后浇水,之后保持畦面不干,直到收获前5天左右停止灌水。
3。中耕除草
萌芽期要求土壤疏松透气,利于根系扩展。花芽分化期,浇过返青水后,浅耕保墒。在各生育期及时除草。
五、收获
1。采收蒜薹 收获蒜薹的适宜时期是蒜薹抽出叶鞘,并开始甩弯时。蒜薹采收时间对蒜薹产量和品质有很大影响。采薹过早,产量低;采薹过晚,消耗养分,影响蒜头生长发育;而且蒜薹组织老化,纤维增多,品质下降。
关键词:番茄 栽培 技术
番茄喜温,适宜的生长温度为白天25~28℃,夜间16~18℃。低于15℃番茄种子发芽、花芽分化、授粉受精及果实转红都会受到影响;低于10℃生长缓慢,生殖发育受到抑制,5℃茎叶停止生长,2℃受到冷害,0℃即被冻死。高于35℃生殖发育受到影响,高于40℃生理紊乱而热死。充足的阳光、适宜的温差有利于积累和转输养分,促进植株健康发展,防止徒长增强番茄抗病抗逆能力,提高产量。番茄对湿度要求的基本原则是除发芽、出苗以及分苗定植后的缓苗期要求较高湿度外,其他时期都不需要较高湿度;对水分要求,除定植前和开花期以及转熟期适当控水外,其他各期都应保证充分的水分供应。番茄营养供应的原则是,番茄需肥量较大,各时期都应保证充足的营养,但各个时期对肥量的需求有一定差异,前期应侧重氮肥,后期应侧重钾肥,磷肥的需求贯彻生育期始终。番茄通过锻炼可提高自身的抗热耐寒能力。北方地区应采用适当的栽培管理措施,降低取暖保温费用,保证番茄生长发育的正常进行,以获得高产高效。在不影响番茄正常生长发育条件下对番茄进行低温锻炼,成为保护地番茄管理的主要措施,一般情况下在番茄的转折点和关键时期需要最适温度,如番茄发芽、出苗、花芽分化、授粉受精及转熟期以及分苗定植之后保证适宜温度,可以促进番茄的正常生长和受伤后尽快愈合恢复生长;而在分苗及定植前则要通过充足的锻炼,以保证安全度过受伤后的艰难时期;在正常生长阶段,温度可适当降低。
1.发芽期(催芽)。催芽前温汤浸种10min或10%磷酸三钠浸种20min可杀死种子内外病菌。将番茄种子置于28~30℃下持续12h,之后于10℃持续6~8h至出芽。无需光照,需较高空气湿度和足量水分。床土按1∶1∶1比例配制营养土,1m2床面施磷酸二铵50g。
2.出苗期(播种至出苗)白天25~28℃,夜间18℃,最低13℃,无需光照,需较高空气湿度和足量水分。注意防治地下虫害和苗期病害,可于床面撒毒谷或百菌清防治。
3.幼苗期(出苗至见心)。白天温度23~25℃,夜间15~18℃,最低13℃。保持较低湿度,但需要充足的光照,并适当控水,猝倒病是此期主要病害,可使用草木灰与百菌清混合施用防治。
4.分苗前期(见心至1叶)。白天温度20~25℃,夜间13℃,最低8℃。尽量控水,保持较低湿度和充足光照,猝倒病也是此期主要病害。
5.分苗后缓苗期(分苗至正常生长)。白天温度25~28℃,夜间18℃,保持较高湿度和足量水分,光照充足,草炭、马粪、土按1∶1∶1的比例配制营养土,1m2施磷酸二铵3~4kg,防治地下虫和苗期病,可撒毒谷,施百菌清或链霉素。
6.成苗期(缓苗后至3叶前)。白天温度20~25℃,夜间13℃,最低8℃。保持较低湿度和足量水分,光照充足。喷施叶面肥,可选用磷酸二氢钾800倍液或爱多收。病虫害防治同分苗后缓苗期。
7.花芽分化期(3~4叶)。白天温度23~25℃,夜间13~15℃,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同成苗期。
8.壮苗期(5叶至定植)。白天温度23~25℃,夜间8~12℃,最低2~5℃。适当控水,保持较低湿度,光照充足。病虫害防治同分苗后缓苗期。
9.定植后缓苗期(定植至正常生长)。白天温度25~28℃,夜间15~18℃,保持足量水分和湿度,光照充足。底施农家肥112.5t/hm2、磷酸二铵450kg/hm2、尿素450kg/hm2、硫酸钾225 kg/hm2。防治地下害虫和枯萎病,可选用撒毒谷或施百菌清+链霉素。
10.开花期(缓苗后至明果期)。白天温度25~28℃,夜间12~13℃,短期最低8℃。适当控水,保持较低湿度和充足光照。喷施叶面肥可选用磷酸二氢钾800倍液或爱多收。防治灰霉病、早疫病和落花落果,可用番茄丰产剂一号加灰霉宁或速克灵200倍液叶面喷施或选用速克灵600倍液,或甲霜灵百菌清500倍液喷防。
11.坐果期(明果至白熟)。白天温度25~28℃,夜间12~13℃,短期最低8℃。保持足量水分和较低湿度,光照充足。前期施磷酸二铵225kg/hm2、尿素450kg/hm2;中期施磷酸二铵150kg/hm2、硫酸钾225kg/hm2。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800倍液或爱多收。防治灰霉病、晚疫病、叶霉病、脐腐病、青虫、蚜虫、白粉虱、潜叶蝇。防治方法同开花期,并摘去残留花瓣;或用百菌清50%烟雾剂或叶雾净粉剂薰蒸;或施过磷酸钙或叶面喷氯化钙灭杀毙800倍液、万灵2 000倍液,或敌敌畏1 000倍液,或40%乐果乳剂800倍液。
关键词石榴;栽培;管理
石榴是生长在亚热带、温带的果树,喜欢温暖的气候,在生长期内有效积温要在3 000℃以上。石榴极耐干旱,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对酸碱度的适应范围也广,耐盐性也较强,但对于过粘重的土壤,果实皮色不良,易裂果,不耐贮藏。
1品种选择
1.1玉石子石榴
玉石子石榴为安徽怀远的优良品种。树势强健,果实呈圆球形或扁圆形,中等大小,平均单果重263g,果皮黄白色。微染红色,皮薄,籽粒大,黄白色,汁多,味甜酸适度,品质上等。6~7月份成熟,但要求栽培条件较高,果实不耐贮藏。
1.2青壳石榴
青壳石榴为云南省当家品种。果大,平均单果重312g,最大可达560g。果皮青绿色、光滑、阳面紫红色,籽粒大,粉红色,汁多,味甜美。8~9月份成熟,不易裂果,耐贮藏。
1.3大青皮甜(铁皮)
大青皮甜为山东省枣庄代表品种,果实呈扁球状,有纵棱6~7条,果重340g,最大可达600g,果皮青绿色,成熟后黄绿色,籽粒粉红色,百粒重33g,汁多,味甜,品质极上,9月上旬成熟,耐贮运。干腐病较重,果皮常有锈斑(成熟前可喷杀菌剂预防)。该品种我市已有栽培。
1.4冰糖石榴
冰糖石榴为南京近郊的优良品种。果皮光洁,较薄,黄绿色,果实较小,平均单果重200g,最大340g,籽粒白色,汁多,甘甜爽口,品质极上,8月下旬成熟。该品种我市较多。
1.5大红袍
大红袍为我市20世纪70年代推广品种,果皮光滑,较薄,红色或粉红色,果实大,平均单果重250g,最大的350g,籽粒粉红色,汁多,味酸甜,8月下旬成熟,易开裂。
2育苗与定植
石榴的繁殖方法很多,以扦插法应用最广,只要温度适宜,一年四季均可扦插。扦插不必经过贮藏,可以随采随插。石榴树萌芽期,开花前扦插成活率最高,用嫩枝扦插,成活率可达100%。石榴扦插选用一至二年生健壮枝条为最好。扦插方法一般分长条插和短插两种,干旱地区插条50cm,多湿地区插条20cm即可。一般插1个月后成活。石榴枝干基部易生根苗,在少量繁殖苗木时也可于早春直接利用根苗进行分株或压条。
石榴除了用幼苗定植外,还可以直接扦插到园地中,扦插时先挖插植穴,并拌以基肥,每穴插2~3根插条,应深插,顶端仅露1/3,插后将土踏实,并浇透水。有条件的覆膜保湿、增温更好。
3整形与修剪
石榴树有单干和多干两种树形。单干整形法即留一主干,栽后在干高达80~100cm处定干(盆栽适当短留),上部留3~5根强健枝作为主枝,其余疏去,冬季短截1/3,促发分枝,2~3年便可培养成自然开心形;多主干整形法即第1年任其生长,第2年留2~4根主干,每主干留3~5根主枝,使向周围开展,成为自然圆头形。
庭院修剪以冬剪为主。石榴的混合芽均着生在健壮短枝顶部或近顶部。因此,对这些短枝应禁止短截修剪。除对少数徒长枝和发育枝进行少量短截外,一般应以疏剪为主,疏去树冠中的横生枝、过密枝、徒长枝(上冲细长枝)、细弱枝、病虫枝和枯死枝,并对下垂枝适当缩剪,以利通风透光;但对衰老树,应重缩部分衰老枝,选留下部的旺盛萌苗枝或徒长枝,培养更新树冠。另外,在生长期石榴还应注意经常清除根际萌苗和徒长枝。
4肥水管理
石榴耐瘠薄,但适当施肥,对石榴增产有显著效果。石榴幼树期若肥料充足,能促进枝干生长,提早结果。庭院栽种石榴以有基肥为主,一般1a可施肥2次。第1次采果后及时施入,以恢复树势;第2次在早春萌芽前后,主要作用是增加有效花比例,提高座果率,促进果实增大。盆栽石榴有条件的可每月施用1次氮、磷、钾复合肥15~20g,补充营养。
石榴在生长期可根据土壤干旱情况适时适量灌水,一般萌芽前、开花前、结果期和土壤封冻前各灌1次(地栽石榴一般不须灌水)。果实成熟前15d应停止灌水,以免发生裂果现象和降低果实耐贮性。
5保果防寒
石榴座果率低,应采取保果措施,除了增施肥水、修剪密枝、增强树势、提高完全花的比例外,花前进行摘心或环剥,也有利于集中养分,提高座果率。及早疏除不完全果和晚开的花,可节约养分,减少落果率。另外花期喷0.1%的硼肥、幼果期喷施叶面肥,可提高座果和促进果实生长。
盆栽石榴冬季用砂、土围盆防寒、防旱。
【关键词】生姜;栽培技术;经济作物
1.选择种植时间
生姜不耐霜冻,姜种在15℃以上才开始发芽,适时播种是生姜高产栽培的措施之一,根据多年的实践,我地生姜播种的适期是谷雨前后,双膜覆盖种植可提早到4月上旬。这样可以保证在初霜前收获。生姜的生长时间要保证在135天以上,要获得最大程度的收获量,其根茎的生长旺盛期要有足够积温。
2.姜种的选择
2.1选择种姜
选用山东济南、莱芜大姜或菜姜,这些品种出芽多,根系发达,长势旺盛,且产量高。应选择姜块肥大丰满、皮色光亮、肉质新鲜、不干缩、不腐烂、未受冻、质地硬、无病虫害的健康姜块做种姜,严格淘汰姜块瘦弱干瘪、肉质变褐及发软的姜块。选种时严格剔除具有黑色或褐色圈纹的病姜块,若区别不开可把姜块置于28℃环境中,经过30分钟后有白色液体流出的即为病姜。
2.2培育壮芽
壮芽的标准为芽长0.5-2.0厘米,粗0.5-1.0厘米,幼芽洁白鲜亮,芽身肥壮,顶部钝圆,芽基部没有发出新根,这是种植的首选芽类。相对来说,芽身比较细长,芽顶细而且尖的就是弱芽,尽量不要选择。种姜的营养情况,种芽的着生位置和催芽时期的温度及湿度都能直接地影响到生姜种芽的强弱情况。
(1)种姜的营养情况识别:肥胖鲜亮的种姜,一般营养状况是比较好的,能长出多而肥壮的芽子;而那些比较瘦弱干瘪的种姜,营养状况就会比较差,相比来说长出的芽子就会很瘦弱。
(2)种芽的着床位置。由于生物本身具有的顶端优势,种姜的芽子强弱将会有所分化,上部分的芽子和外侧芽多数会比较粗壮,底部和内侧的芽就会比较细弱。
(3)侧芽的湿度和温度。主要应该避免催芽期间的湿度低,往往会由于过度晒种姜而引起种姜失水过多,从而使得湿度低而种芽瘦弱。晒种时间保持在2-3天会比较合适。催芽的最适合温度是25-28℃,这会使得新生的幼芽健壮,如果催芽的温度过高,就会使得新长的幼芽较瘦弱细长。
晒姜与困姜。晒姜、困姜的作用主要是提高姜块的温度,促进姜块内部养分分解,从而提高发芽速度。晒姜还可降低姜块水分含量,防止高湿催芽时姜块霉烂。此外在晒姜过程中,带病而病症不明显的姜块往往因失水而表现干瘪皱缩,色泽灰暗,便于鉴别淘汰。晒姜时应注意适度,不可过度暴晒,以防姜种过度失水,造成姜块干缩,出芽瘦弱。
(4)催芽。催芽可促使姜幼芽尽快萌发,使种植后姜出苗快而整齐,我地多在清明前进行。对晒好的姜,我们通过精选后,用姜瘟散、绿霸等杀菌剂2000倍液浸种10分钟,或用福尔马林加水100倍浸种10分钟,或用1:1:50的波尔多液浸种10分钟,起到杀菌灭菌的作用。晾干后进行催芽,催芽温度掌握在22-25℃,并掌握前高后低的原则,最高不能超过28℃,相对湿度保持在75-80%,20天后,待芽子长到0.5-1厘米时,即可适时播种。
3.时期播种
3.1选择地块
种植生姜的地块是不能连作的,故应选择含有机质比较多,灌溉排水方便,肥力较足,土壤较疏松,无病源并且三年内没有种植过生姜的地块。或者也可以通过水旱轮作,以及与豆科、十字花科二年连作的方式。栽培生姜应该选择的是砂壤土、粘壤土或者壤土田地,其中最适宜的是砂壤土。生姜种植土地的最好是微酸到中性的范围,碱性土壤不是很适合种植。冬天要翻土晒白,还要充分深耕使得空气充足,再经过人工细整,才能得到最适合的土壤。作畦形式也因各地区不同而有所区别,夏季多雨地区多为深沟高畦,南北走向,40-45厘米的畦高,2米左右的畦宽,畦面保持平直,并要求排水便利。
3.2姜种的准备
每块种姜的重量在75克左右最合适,达到“母肥子壮”的目的。掰姜种时要求每块姜上只留一个壮芽,以便使养分集中供应主芽,保证苗全苗壮。
3.3播种密度
生姜的播种密度由生姜的目标产量和地力决定的,肥水条件好的高产地块,种姜块75克左右,每亩栽7500株左右,即行距50-55厘米,株距16-18厘米,用种量为500千克左右。
3.4播期
生姜时期早播是创高产的基础,生姜不耐霜冻,姜种在15℃以上才开始发芽,播种过早土壤温度低,姜种易受冻,不易发芽,播种过晚有效积温少,姜块膨大的时间短,产量低。根据我地的气候条件,应在谷雨前后即4月中旬开始播种比较适宜。
3.5要选择晴朗的天气进行生姜的种植
如果当时天气比较旱,就要提前在种植处浇水,并等水下渗后再种植。姜种按16-18厘米的距离排放种植于沟内,使姜芽全都朝向南边,并把芽头向下揿,这样有利于最后采收母姜。采用地膜覆盖或小拱棚栽培,覆膜前应用除草剂进行化学除草。
4.田间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