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腊八节的意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2、腊八节的习俗:古书记载:“十二月初八日为腊日。村人并击细鼓,戴胡头,及作金刚力士以逐疫”。也是原始先民庆贺农业丰收的报酬之礼,是农耕文化的重要节庆。
3、腊八节习俗之二:喝腊八粥。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始于宋朝,盛于清朝。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为讲究。
4、愿幸福一直跟着你,怎么甩也甩不掉;愿好运一直在你脚下,怎么踩都能踩到;愿快乐一直围绕着你,怎么逃也逃不了;愿财富一直伴随你,怎么拿都能拿到!腊八节快乐!
5、腊八节送你“八到”:耳聪目明,听到看到;心有灵犀,梦到心到;谦谦君子,说到做到;百事如愿,想到得到!祝你腊八节快乐,美梦成真,做梦也笑!
6、腊八节到了,送你“八财八气”。祝大财小财、正财偏财、金财银财、艳财喜财,聚你亿万家财;志气才气、正气英气、骨气勇气、和气虎气,换你一生福气!
7、以节日为引,以文字喻情,以幸福为愿,以笑容为礼,在腊八到来之际,送你一份真诚的祝福:希望你人生如腊八粥般丰富多彩,也像腊八粥一样永远甜蜜!
8、我用富贵枣,幸运草,平安散,健康丹,开心丸,成功果,吉祥水,顺利火,为你熬了一碗幸福如意腊八粥,愿你心想事成美梦成真。腊八节愉快!
9、动机:温馨问候;内容:腊八节,记得喝腊八粥;路径:手机传递;终端:收件箱;接收人:手机持有者;附件:天冷,注意保暖!属性:可长期储存。
10、八勺温馨,七份真诚,六包甜蜜,五袋好运,四盘平安,三瓢富贵,两箩快乐,一筐健康,用我火火的心意,熬成一锅幸福的腊八粥送给你,愿你拥有这一切!
2.新年脚步在行进途中,年货准备在进行中,回家行程在安排中,大大的红包发到手中,过去的美好在记忆中,来年的好运在期待中,腊八开始愿快乐在你心中!
3.腊八节跳楼特买,廉价祝福送上一条:好运象狗屎被你踩到,财富像垃圾随处可捞,快乐象苍蝇将你萦绕,惊喜像老鼠让你尖叫,幸福象狗皮膏药粘上就不掉!
4.日照香粥生紫烟,遥闻香气直扑面,垂涎直下三千尺,缘是节到腊八天!腊八节到,送你一碗腊八香粥,愿你:身强体健保牛气,精神焕发扬虎威!
5.腊八节喝粥,里面有讲究:喝碗开心粥,保你一年乐无忧;喝碗平安粥,灾星见你躲着走;喝碗交杯粥,爱情甜蜜手牵手;喝碗糊涂粥,左右逢源上高楼!
6.此腊8短信,由8节香肠8条腊肉,8听可乐8件红牛,8包福满多8袋旺旺,8个红包8颗幸运星精制而成,提神醒脑,有开心来无影,烦恼去无踪之效!
7.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腊八节到了,春节还会远吗?烦恼走了,快乐还会少吗?祝福来了,兑现还会远吗?腊八节提前慰问,来年鸿运当头要有心理准备哦~
8.为答谢各界朋友的厚爱,凡在我心中有重要地位的人,都将获得专门定制的腊八粥一碗:主要配方为五香腊肉外加八宝粥,价值人民币一毛。腊八节快乐!
9.腊八到,粥富多,粥你:薪水奖金赶超大润发,阖家团圆享尽家乐福,日子舒心天天福满多。财源广进好又多,事来有成来一桶。腊八快乐!
10.腊八祝福快递请查收,一篮吉祥两筐财富三箱元宝四车钞票五碗甜蜜六瓢幸福,还差什么呢?对了还有短信,就写:天天顺心顺意!
11.腊八要喝腊八粥,喝出开心永不愁;开心如意上心头,好运连连乐悠悠;短信祝福送朋友,要你更上一层楼;殷殷切切多问候,一生一世喜无忧!腊八快乐!
12.腊八节,我给你熬一碗如意粥,里面包含着开心、福运、美丽、健康、甜蜜、财富、智慧和幸福八种元素,愿你喝了之后,吃穿不愁,欢乐无限,惊喜不断!
13.腊八腊八,祝你大发,大财小财,都能拿下;腊八腊八,运气极佳,好运连连,喜事不差;腊八腊八,短信来发,乐乐哈哈,欢喜到家:祝你腊八开心!
14.一勺快乐,一碗开心,一盘如意,一份温馨,一锅甜蜜,一罐财富,一筐平安,一袋好运,我统统下到短信里,熬出特别的腊八粥,送给你,愿你吃的开心!
15.腊八好,腊八妙,腊八粥里送欢笑;温馨浪漫都来到,人间处处好热闹;健康如意伴你笑,开心美丽和你跳;我来为你点鞭炮,今后日子天天好!腊八欢笑!
16.腊八粥,好温暖,让你冬天不再寒;腊八粥,很甘甜,愿你好运福连绵;腊八粥,真新鲜,朋友情谊永不变;腊八节到了,送你腊八粥,祝你天天开心!
17.勺勺如意糖,粒粒福运米,颗颗温馨豆,份份健康果,浓浓祝福心,点点关怀意,滴滴友情水,烈烈幸福火,煮出一碗美美香香的腊八粥,祝你腊八快乐!
18.腊八腊八,欢乐哈哈;腊八腊八,幸福恰恰;腊八腊八,财运发发;腊八腊八,甜蜜沙沙;腊八腊八,好运哗哗;腊八腊八,短信来发:祝你腊八快乐无限!
19.新年脚步在行进途中,年货准备在进行中,回家行程在安排中,大大的红包发到手中,过去的美好在记忆中,来年的好运在期待中,腊八开始愿快乐在你心中!
20.愿幸福一直跟着你,怎么甩也甩不掉;愿好运一直在你脚下,怎么踩都能踩到;愿快乐一直围绕着你,怎么逃也逃不了;愿财富一直伴随你,怎么拿都能拿到!腊八节快乐!
21.腊八节送你八到:耳聪目明,听到看到;心有灵犀,梦到心到;谦谦君子,说到做到;百事如愿,想到得到!祝你腊八节快乐,美梦成真,做梦也笑!
22、腊八节到了,送你八财八气。祝大财小财、正财偏财、金财银财、艳财喜财,聚你亿万家财;志气才气、正气英气、骨气勇气、和气虎气,换你一生福气!
23.以节日为引,以文字喻情,以幸福为愿,以笑容为礼,在腊八到来之际,送你一份真诚的祝福:希望你人生如腊八粥般丰富多彩,也像腊八粥一样永远甜蜜!
24.我用富贵枣,幸运草,平安散,健康丹,开心丸,成功果,吉祥水,顺利火,为你熬了一碗幸福如意腊八粥,愿你心想事成美梦成真。腊八节愉快!
25.八勺温馨,七份真诚,六包甜蜜,五袋好运,四盘平安,三瓢富贵,两箩快乐,一筐健康,用我火火的心意,熬成一锅幸福的腊八粥送给你,愿你拥有这一切!
26.男:求求你给我吧女不要嘛,我还没准备好呢男:都什么时候了,还没准备好!女那咱们今天不要了,好不好?男:不,不是今天就没意义了!女:为什么?男:今天腊八节,当然要喝腊八粥拉。
27.腊八节禁令:1、禁止喝酒,在不叫我的情况下。2、禁止思念,在不想我的情况下。3、禁止打电话,在不给我打的时候。4、禁止发短信,在不给我发的情况下。
28.腊八节要到了,为了使你不在家也能喝到腊八粥,我决定送你一串手链,上面串着幸运糯米,开心果腹,相思蜜豆,招财红枣,美满核仁,至于水就自己找点儿吧,嘿嘿,祝你腊八快乐哦。
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供佛供僧。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被认为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
腊八粥,是一种在腊八节用多种食材熬制的粥,也叫做七宝五味粥。吃腊八粥,用以庆祝丰收,一直流传至今 。古时每逢农历十二月初八,中国民间流传着吃"腊八粥"(有的地方是"腊八饭")的风俗。在河南,腊八粥又称"大家饭",是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一种节日食俗。
(来源:文章屋网 )
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为讲究,搀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更为讲究的人家,还要先将果子雕刻成人形、动物、花样,再放在锅中煮。比较有特色的就是在腊八粥中放上“果狮”。果狮是用几种果子做成的狮形物,用剔去枣核烤干的脆枣作为狮身,半个核桃仁作为狮头,桃仁作为狮脚,甜杏仁用来作狮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象一头小狮子。如果碗较大,可以摆上双狮或是四头小狮子。更讲究的,就是用枣泥、豆沙、山药、山楂糕等具备各种颜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寿星、罗汉像。这种装饰的腊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庙的供桌上才可以见到。
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
腊八粥在民间还有巫术的作用。假如院子里种着花卉和果树,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腊八粥,相信来年多结果实。
腊八这一天,除了祭祖敬神外,还有悼念亡国、寄托哀思的。
在东北也有谚语“腊八腊八,冻掉下巴”的之说,意指腊八这一天非常冷,吃腊八粥可以使人暖和、抵御寒冷。
1、中国传统节日顺序排列为:春节、元宵节、龙抬头、土地诞、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下元节、寒衣节、冬至、腊八节、寒衣节、除夕等,除了这些传统节日,还有着非常多的节日早已失传。
2、我国的传统节日背后所代表着的是我国的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这些传统节日大多源自上古时候的祭祀活动,在经历过漫长时间的丰富与发展之后,才变成了我们现如今所保存并传承着的样子。在这些传统节日当中,不同的节日往往都有蕴含着不同的文化意义。
3、不同的节日也会有着不同的活动载体,例如春节在我国的传统文化当中是除旧迎新,阖家团圆的日子。而元宵节在古时候还有着“燃灯供佛”的意义,也慢慢增添了赏花灯、放天灯、吃汤圆等等活动习俗。这些传统文化习俗的传承与发扬有助于我们将民族的优秀文化展现给全世界。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中国传统节日 当代大学生 调查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5(c)-0223-02
随着时间的渐渐流逝,中国节日在人们的心中渐渐失去了原有的重要性,中国传统节日也渐渐失去了原有的魅力。过去每当过年的时候,大家都会围在一起吃饺子,看春节联欢晚会。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人们对文化艺术欣赏水平的日益提高,饺子和春节联欢晚会在人们心中的位置渐渐淡去,所以我决定对我们大学生做一个有关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传统节日的调查。
1 活动实践的目的与意义
由于现在世界的共容化,许许多多流传千年的文化和艺术流传到海外,也有来自全世界各个国家的文化涌入中国,就在这接受与被接受交替过程中,许许多多的中国年轻人开始迷失自己,丢下了本国的文化,开始去过一些外国的节日,而且是连外国人都很少过的宗教节日中国人也过。这种外来文化的入侵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很大。如果我们现在不开始对这件事重视起来,不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好好的保护,恐怕不就的将来中国的传统文化可能就被外国文化一点一点的侵蚀掉,埋没掉。因此我们小组决定去对中国文化做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对中国传统文化进一个更加深入的研究。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和深入研究,让同学们更加进一步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小组成员在这次活动中得到了的一定的锻炼,并希望可以对相关部门提供一些更加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1.1 具体活动调查问卷
这一次我一共发了200张调查问卷,收回了177份问卷,被发放问卷的人群都是我在高校校园,商场,广场,公园和旅游景点等大学生较多的地方对他们做了问卷调查,以下是我的调查结果及分析。
1.2 调查结果
调查问卷的具体问题如下
(1)中国汉族四大传统节日是 ()
A重阳节 春节 中秋节 端午节
B清明节 端午节 中秋节 春节
C春节 除夕 端午 中秋节
D春节 端午节 中秋节 元宵节
(2)你最喜欢那个情人节 ()
A七夕
B 2月14
(3)你是否在春节感到节日气氛 ()
A是,节日气氛很浓
B 一般,但没以前那么好
C 没感觉,和平时一样
(4)你盼节日的目的是什么 ()
A有懒觉睡谁都想
B不要上课
C可以感受节日气氛,学习传统文化
(5)“一曲笙歌灯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说的是 ()
A元宵节花灯会
B 元宵节耍龙灯
C 除夕晚跨年
D 中秋节赏月
(6)重阳节是哪一天?重阳节登高赏花赏的是什么花 ()
A 九月九日 桂花
B 九月九日
C八月九日 桂花
D八月九日
(7)你为什么喜欢传统节日 ()
A可以休息放假
B自由古老的魅力
C习俗有趣
D习惯成自然
(8)你觉得中国人过节日和外国人庆祝洋节的本质区别是 ()
A 中国人注重精神外国人注重物质
B中国人注重形式,外国人更注重细节
C中国人的吃文化更注重吃文化而外国人更崇尚祝福和礼物等形式
(9)如果有一天要从下列几个节日中去掉一项,你会选择 ()
A端午节 B重阳节 C清明节 D其他
1.3 调查问卷的结论
在这177个人中有108个同学不知道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
有105个同学更喜欢中国传统的七夕情人节,有72个人喜欢西方的情人节。
只有45个人认为现在的春节节日气氛很浓,109个人认为有,但没有以前好。
93个同学是因为不要上课才盼望着过节的,只有50个人是真正的是为了想去了解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才去想过节。
有123位同学选了元宵节,说明同学们还是能知道元宵节的节日风俗和特点的。
153真正的了解重阳节的日期和重阳节的一些风俗和习惯。
对于为什么喜欢放假,有80人是因为想放假才盼望这过节。
有86人对于中国传统节日与外国传统节日的重要区别是因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因为更加注重吃文化。
103个人认为如果真的要从端午节,重阳节,清明节去掉一个节日,他们选了重阳节。
1.4 调查问卷的分析
从此次我们发放的调查问卷来看,还是有许多同学不知道中国传统的四大节日。对于中国和外国都有的类似的节日,同学们还是更喜欢中国的传统节日,例如中国的七夕节和西方的情人节,同学们还是更喜欢中国的七夕节。同学们对于节日的喜爱还是因为在节假日可以放假,还可以不上课。
只有很少的人是因为想去感受和了解节日气氛,学习传统文化。同学们对自己家乡的传统节日习俗还是比较了解的。但是大多数的同学只是停留在对传统节日表面的了解,并没有真正的去感受,去学习中国的传统节日,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于这种现象,同学们过中国的传统节日只是有名无实的过。
2 现场采访学生,了解各个地方传统节日习俗
2.1 各个地方节日习俗
(1)云南省
那边人过端午,吃花生、桃李等。但这些食物所代表的意义则和南人有别。吃花生是取其长生之意,吃李子则象征子孙繁衍,有人还认为可以预防中暑。
(2)江苏如东
元宵节:又称为正月半,主要活动有:中午要祭念先祖,晚上全家会一起吃饭,放鞭炮,然后去田边放火,求个好收成。
春节:大年三十中午会祭念先祖,晚上大家会出去玩,正月初一早上会吃汤圆,要串门拜访亲戚,有客人到时,主人会泡一碗炒米茶给客人。
(3)河南郑州
龙抬头节:阴历二月初二。主要活动有:祭龙,撒灰,熏虫,击房梁,理发。
(4)内蒙古
端午节:内蒙古会吃一种叫玫瑰膏的东西,江南地区会吃粽子,赛龙舟,插艾草。
2.2 通过了解,同学们渐渐淡忘的节日
中国农历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农历十二月称腊月,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还有一种错误的说法,说是佛教创始人 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称为“佛成道节”。
腊八这一天有喝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1000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
上巳节是中国汉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俗称三月三,该节日在汉代以前定为三月上旬的巳日,后来固定在夏历三月初三。夏历三月初三为上巳日。这天,人们把荠菜花铺在灶上以及坐、睡之处,认为可除蚂蚁等虫害;把荠菜花、桐花藏在毛衣、羽衣内,认为衣服可以不蛀;妇女把荠菜花戴在头上,认为可以不犯头痛病,晚上睡得特别香甜。城乡人民还登惠山、鸿山、斗山、西高山踏青。
2.3 传统节日的过去与现在
以前:在物质贫乏的年代,全家人聚在一起,吃个月饼,苹果,一起玩玩,已经足够了。
现在:“过洋节,就是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吃饭、一起出去happy。”对于一些80和90后来说,他们还是比较注重过洋节,可以和朋友一起吃饭、可以收到各种礼物。”但是现在的60后、70后仍然会选择传统的过法。
2.4 应如何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
引例:
全球性“汉语热”正在发烧,可是,邻邦韩国作为一个同样拥有并使用汉字的传统国家,却怀着越来越复杂的心情在对待汉字和传统文化,一忽儿在抢注节日,一忽儿又想抢注中医药,连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也不放过,可是,另一方面又在排斥汉字,因此不免让人有点文化神经错乱的感觉。
韩国从抢注端午节,称之为“江陵端午祭”,为韩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到抢注汉字,中国骨子里的传统的东西正被一点一点地抢走,怎么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2.5 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建议和有效方法
(1)从国家角度来看,实施关于法定假日的规定,可以一定程度是增加人们的认同感,但是这样是远远不够的,还可以每年搞几个大型的传统文化活动,同时做好充分的准备来面对来自其他国家的文化软实力的挑战。
(2)从个人层面来讲,要保护传统节日,首先我们要认识他,了解他,并且尊重他。
(3)社会发展和人们物质财富的增加,使中国人有了更自由、更丰富的过节方式,很多家庭选择在国庆节长假中到外地或出国旅游,而年轻人更热衷于自驾车到各地游玩。所以与时俱进,把“传承传统”和“吸纳先进”结合得更紧密才好。
(4)把我们今天看到的记录下来,尤其是现在科技发达,记录手段特别多,我们要把这种文化传下去,能让后人看到我们是怎么过节的,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让传统文化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3 结语
这次调查活动使我对中国传统节日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了解了现在的中国大学生对于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和看法。但是也能够看出很多大学生对于传统节日,是“只注重外表,忽略节日内涵”,只知道某某节来了,至于怎么“过:却不知道。根本就没有真正了解到过这些中国传统节日的真正的意义何在。随着社会的变迁,人们的生活方式越来越丰富,传统文化也随着社会变迁,人们对节日的概念也渐渐的变淡了,渐渐变得不会过节了,变得不知道怎么过节了,变得不喜欢过节了,变得认为过中国传统节日烦了。所以我们就是希望人们可以重拾对传统节日的喜爱与关注,真正的可以认认真真的过好中国传统节日,真真正正的深入了解和懂得如何过好中国的传统节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提出了一些理论和有效建立。这些建议到底有没有真真正正的可行性,真正实施起来会遇到多少困难,对于这些困难的解决方式,还有这些东西会有多少人去关心,去了解,去接受。所以,保护传统节日不能只靠一面之词,不能靠我们单单的只提一些建议,更需要我们每个人积极行动起来,为保护我们的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李勤华.唯意志主义哲学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其对策[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13).
一、民间游戏具有无可比拟的推广价值
1.幼儿民间游戏的开展具有随意性
民间游戏的材料,都来自生活,来自大自然。在孩子们操作的过程中,可以用玉米秆、瓜子皮粘贴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可将饮料瓶制作成拉力器……甚至有些游戏本身不需要玩具,如“单腿蹦”“木偶人”“地雷爆炸”“贴烧饼”等,都是利用儿童的肢体徒手进行的。民间游戏可随时随地进行,不受时间、场地限制。将民间游戏贯穿在一日活动中,也体现了动静交替的原则。
2.幼儿民间游戏的玩法更具创造性
民间游戏之所以经久不衰,在于它的简单,在于它的规则的不断创新,满足了幼儿的好奇、探索的欲望。幼儿在玩的过程中,愿意自由组合游戏,并且在游戏熟练以后,幼儿还会自己创造,拓宽游戏、发展游戏。如:粘桨糊,开始的时候,小朋友只会把相同部位粘住,熟练后,小朋友便想出许多不同的粘法,非常有趣。
3.幼儿民间游戏具有浓厚的趣味性
趣味是儿童的生命,民间游戏能代代相传,就是因为它有浓厚的趣味性,能使幼儿玩中有乐,乐中有学,玩中有得,玩中有创,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例如:女孩喜欢的跳皮筋,边念儿歌边跳,玩法上从一根到两根、三根,位置由低到高。边念边跳可以增加游戏的趣味性,也可以锻炼跳跃动作和增强节奏感,增加幼儿肺活量。另一类民间游戏儿歌的趣味则更具文化特点,儿歌的内容常常是诙谐逗趣的或者具有当地的文化特色,如我们苏州腊八节传统的儿歌: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满街走。
这类儿歌往往都能让孩子在其中边玩边唱,情绪积极,始终处于欢乐之中。
二、合理开发民间游戏,使其成为适合幼儿的活动
民间游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幼儿在玩的过程中亲近生活,通过模仿现实生活中事物和人物的行为,很容易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民俗氛围,从而建立起最初的认同感。而合理地开发这些内涵丰富的具有现代教育价值和发展潜力的民间游戏,对促进幼儿各方面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
1.利用组合运用法,开发民间游戏
所谓组合运用法: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游戏或两个不同的动作技能,通过组合或重组设计出一个新的游戏并加以运用。组合可以是任意的,各种各样的事物或游戏都可以进行组合并运用。例如:不同的游戏材料可以进行组合;不同年龄的幼儿可以进行组合;不同的动作技能可以组合;不同的游戏方法或步骤可以进行组合……在游戏的开展过程中可以是简单的联合、结合或混合,也可以是综合或化合。
2.利用自主改编法,开发民间游戏
由于时代在前进,受社会生活的影响,一些民间游戏并不十分适合当代幼儿。所以可以根据当代幼儿生活经验和社会背景,大胆地进行自主改编。所谓自主改编法就是在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自由、主动地对原有的知识进行改编。通过重新改编赋予民间游戏新的含义,使其更符合当代幼儿的身心特点,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如《抬轿子》原游戏方法是:三个人一起游戏,两个人双手相互交叉(成为一顶轿子),另外一名小朋友坐在上面(乘轿)。考虑到游戏的安全性,我们做了以下改编:我们自制了一顶轿子(一只空的纸箱边上各扎一个小竹竿,当一顶轿子),乘的人站中间,前后分别有一人抬轿。改编后的优点:一是安全,二是更有趣味性,三是适合各年龄班开展。
3.利用拓展延伸法,开发民间游戏
民间游戏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它可以和人们的生活、价值观念、风俗习惯、时代背景相互连接。因此,我们在幼儿娱乐的同时,把知识运用在游戏过程中,再配合相关的民间音乐和美术,让孩子乐在其中,美在其中、悟在其中。
如开展“丰收的季节”,讲述的是农民获得丰收时的生活片段,孩子们装扮成农民样,头戴草帽,“嗨哟嗨哟”干活劳动。秋天是农作物丰收的季节,黄豆成熟了,念儿歌:“炒黄豆,炒黄豆,炒好黄豆翻跟斗(锻炼了幼儿两两协作翻跟斗的能力)。”青菜也成熟了,农民们吃不完就把青菜剁碎,腌起来做咸菜吃。幼儿边念儿歌:“剁呀剁呀剁青菜,剁碎青菜好腌菜呀。”一边把一只脚拎起,一只手做刀状。在剁完青菜后,再将“缸”洗清,用来腌菜,接着幼儿又玩了“背缸倒缸”的游戏。将三个游戏串联起来,变成一个有故事情节的活动,这样幼儿更喜欢,玩得更投入。
红红的灯笼高高挂起,到处都是喜洋洋的,气氛轻松又欢快。入目是一片喜庆的红,各种欢呼声和鞭炮声夹杂在一起,街道各处弥漫着新的一年到来的愉悦。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2021春节记叙文800字高中,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春节记叙文1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节日之一。这一天,人们扶老携幼去亲戚朋友家拜年,大家欢聚一堂,一起吃着年夜饭,孩子们收到了长辈们的压岁钱,乐得欢蹦乱跳……
春节的来历十分有趣。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名叫“年”的怪物经常在正月初一来临的前个晚上出来吞食人畜,人们只好在年三十带着一家老少上山躲避。
有一年,一位老者来到了一个村庄,请求借宿一晚。这位老者年近九十,银白的头发在春风中随风飘动,花白的胡须散落在胸前垂到了地上。当时,人们正在收拾家当,带着家人,赶着家畜往山上躲,人喊马嘶,猪嚎犬吠,杂乱的声音混成一片,没有人愿意多留一会儿,更没有人搭理他。这时,东村大娘走了过来,老人便迎了上去,说:“老大娘,求求您,让我借宿一夜吧!我能帮你们除掉‘年’。”老大娘一听,面露喜悦,说:“老人家,您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一定要帮我们除掉“年”啊!”就这样,老者就留在东村大娘家等候“年”。
到了晚上,皎洁的月光温和地撒在大地上,村庄里格外宁静。突然,一阵怒吼打破了宁静。“年”掀起了百丈巨浪,气势汹汹地来到了村庄,到处肆掠。此时,白发老者气淡神闲,在门口挂起了红灯笼和贴上对联,当“年”出现在他面前时,他点燃了炮竹,“年”被鲜红的颜色和“噼里啪啦”的响声吓到屁滚尿流,灰溜溜地逃回大海去了。自此,每年一到春节,每家每户就贴上红色的对联和挂上红灯笼,还在除夕晚上点燃炮竹,“年”就再也没有出来过,大家合家欢喜,高高兴兴的过大年。
春节不仅有有趣的来历,还有传统的习俗。我就挑几个说说吧。
正月二十三,祭灶神。人们在家摆上桌案,献上甘甜的米酒,粘粘的关东糖和糖瓜,还有香脆可口的糍粑和芝麻糖,家家户户都在家里挂上写有祷词“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红布条,愿灶神上天庭作报告时多说几句好话。
正月二十七,逛花墟。市场上可热闹了,大大小小的铺子摆满了兰花、、鸡冠花,金桔、四季桔、代代果,花朵竞相开放,桔子你挤我碰,似乎都急不可耐地供人们挑选。商人们拿着货物大声叫卖,游人来来往往,人山人海,讨价还价的声音此起披落。拥挤的街道上,前脚挨着后脚,熙熙攘攘,吵吵闹闹,大家忙着挑选鲜花、年货,拥挤的街道顿时变成了一锅上下翻滚的热粥。
正月二十九,理家务。这是过年中最繁忙的一天,人们不管男女老少,一大清早,就忙着扫地、擦窗,剪窗花,贴春联,挂鞭炮,摆鲜花等等。
大年三十,吃团年饭。人们携家带口去亲戚朋友家拜年,一家老小高高兴兴地围在一起吃团年饭,小孩子收到了长辈们给的压岁钱,高高兴兴地玩起了放鞭炮、点烟花……
春节还有好多好多好吃的食物。
长寿面是男女老少新年里都爱吃的食物,寓意长命百岁,健健康康,寿比南山;鱼是团年饭里必不可少的,寓意年年有余(鱼),祈愿每年都能余下有钱……
春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一,每到春节我都会收到压岁钱,还会学到更多有关过年的习俗,更加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春节记叙文2在中国各个地方都有自己过年的习俗和方式,而大连这个海滨城市 也有着它自己独特的过节方式。
在大连,人们都爱热闹,在劳动公园里张灯结彩。一般腊八节开始年的序幕就算拉开了,我和家人到市场上采购年货,真是一片热闹的景象,市场上的人摩肩接踵人来人往,小贩子朗朗上口的叫卖声让你不由自主的停下脚步聆听,也是一种享受!今年的腊八节天气有些寒冷,但是热情的大连人们并没有因为天气的寒冷而停下购置年货的脚步,每个人都热情洋溢奔走着,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我跟在家人后面走走停停,边看边乐,心里的喜悦之情 难以用语言来表达,我想每个人都像我似的,快乐着,幸福着!
腊八,家家户户是要做腊八粥的和泡腊八蒜,一早起来,爷爷在厨房忙着做腊八粥,我和家人开始剥蒜制作腊八蒜。整个房间里瞬间飘满了腊八粥的香气,诱人香味绵延好久!
腊月二十九,各大商场年货爆满,人也爆满,喜气洋洋的歌曲响遍每个商场,所以这应该算是除夕夜的大彩排了,有些回家过节的人早早关闭的自己的店铺,还有些不能回家过年的打工的人们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回家,对他们来说是个遗憾,但是在大连过年也算是稍稍弥补了他们心里的 缺憾,毕竟大连过年是比较热闹的!
年味越来越浓,家家户户开始要贴对联了,说来也奇怪,贴上对联后立刻有了过年的气氛,红红的对联,吉祥的对子,看着就让人舒心,让人兴奋,年真的要来了!
腊月三十,也就是大年除夕了,这天早上开始就要忙活年夜饭了,毕竟是比较隆重的一顿饭,所以各家各户都是早早就开始准备了,家家都是肉味飘香,分不清是自己家还是邻居家的香气,反正鼻子在任何地方都能闻见飘香的饭菜味道。夜晚渐渐来临,年也拉开了序幕,好戏刚刚开始,小孩子们都到大街上放自己购买心仪已久的小鞭炮和烟花,这个夜晚是属于烟花的夜晚,五颜六色的烟花在空中绽放,站在高处,眼睛都不知道该往哪个地方看哪个烟花,因为都是那么漂亮,那么绚丽。配着家家户户门前的大红灯笼,整个滨城也成了烟花和火红灯笼的世界。小孩子们放完鞭炮一般就回家了,因为丰富的年夜饭吸引着小孩子们肚子里的馋虫,联欢晚会开始的时候,各种各样的美食大餐就要开始了,美食美酒飘香,欢乐声交杯声响遍各个大街小巷,这就预示着年已经开始啦!
正月十五,又名元宵节,也称上元节,这一天,大连大街小巷挂满了各式各样的彩灯,让人能看花了眼睛 。这一天,家家户户也要吃元宵的,因为元宵象征着团团圆圆,欢乐美满!
转眼,十五过去了,也就预示着年要过去了。大连一切都恢复到以前的样子了,上班的上学的,都各就各位啦!
年和快乐是一样的,总是悄悄地离开,但是也会悄悄地再回来,这就是大连的春节!我爱的春节!
春节记叙文3我的家乡是一个热闹的小城市,虽然没有高耸的摩天大厦,也没有川流不息的车海,但是每逢春节,宁静的家乡总会透露出一种忙碌的喜悦氛围。而家乡的春节自然要有几个重要的日子,除夕就是第一个。
家乡的除夕给我的印象就是一个团聚的日子,只有每逢除夕我才能见到我久别的父亲,才能享受真正的一家团聚之情。待夜幕降临,所有的家人都团聚在饭桌前,各自讲述着自己的经历和一年以来的收获,不时还能迸发出一阵笑声,此时的我才能彻底感受到春节的特殊含义。待用餐过后,真正的欢乐时光才从此时拉开序幕。大人们就开始一项很特殊的"工作"——打麻将,这在我们家乡是非常普遍的,此时打麻将不一定要有个输赢,关键在于借此机会拉拢一下亲戚朋友之间的感情.而在此时,我们弟兄几个则开始春节的独有活动——放鞭炮。各式各样的鞭炮带给我们不同的快乐:轰隆一声,春雷齐鸣,尽管我们都捂住耳朵,尽管我们都有一丝害怕,但那种惊喜是我们很久都没遇到的;火光一瞬,焰火冲天,此时我们正沉浸在五光十色的绚烂天堂!但是在一阵喧嚣之后又忽然宁静下来了,大人们也不"工作"了,都开始摆弄着一长串鞭炮。当时钟的秒针,分针,时针都汇聚在最高点时,震耳的鞭炮声铺天盖地而来,所有人脸上都洋溢着喜悦,都仿佛在告诉我:新的一年来了!
家乡春节的第二个重要日子就是初一。在我的记忆中,初一是睡不成懒觉的,父母总是很早把我喊起来,穿上新衣服,吃完汤圆或面条,便开始我们的拜年之旅。初一拜年在我们家乡是一个很重要的习俗,代表着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也是一种美好的祝愿。小孩子逢人就说好话,然后就等着大人的红包,大人当然不会这么容易就给红包,还故意"为难"一下你,把你弄得很急之后,再笑呵呵地把红包给你,现在看来这都是一些再美好不过的童年记忆。
家乡春节的尾声就是正月十五,这虽说是尾声,但仍可以和除夕有得一拼,吃汤圆,闹花灯就是正月十五的特色。正月十五的时候,春节将逝,人们都即将恢复忙碌的工作,自然要在这最后的放松中狂欢一次。家人聚在一起享受完美味的汤圆后,便一起出门"闹花灯"。花灯会可是热闹非凡,各式各样的花灯挂满了整个会场,人群熙熙攘攘,不时还有几个小孩拿着精致的花灯从你身边挤过。两头"狮子"在会场中央狂舞,还不时引起一阵喝彩。一家人穿梭其中,赏花灯,猜灯谜,观舞狮,那种乐趣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
一眨眼,春节就逝过,我们又在期待中迎来新的一年。家乡的春节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团聚时的温馨,不仅仅是鞭炮响起时的惊异,不是收到红包的喜悦,更不是花灯会的难忘,它所带来的是我们国家五千年来的风俗习惯,它所带来的是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
春节记叙文4“春节到,春节到,穿新衣,放鞭炮,走亲访友真热闹;压岁钱,装口袋,包饺子,贴春联,小娃盼望春节到!”每当我听到这首儿歌时,脑海中就会浮现出过年时热热闹闹的景象。
在所有的节日中,我最盼望的就是春节了!因为过春节可以远离堆积如山的作业,可以睡懒觉,可以和亲人一起吃团圆饭,一起热热闹闹地看春节联欢晚会,还可以放各种各样绚丽多彩的烟花……当然,压岁钱一定是少不了的啦!走亲访友时,舅舅、伯伯、婶婶、姑姑……一人一包。每当压岁钱把衣袋挣得鼓鼓囊囊,满载而归时,我的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
每年除夕,我都会去婆婆家过。婆婆家宽敞,小姨和姨夫也都过去住。每年也只有这时,大家才能欢聚在一起,吃顿团圆饭,享受合家团圆的乐趣。虽然婆婆60多岁了,但是烹饪技术还是一流的。除夕她总是要亲自下厨,看她忙里忙外,我们都很担心她的身体,都想帮帮她。但她却不让,还说:“我累也开心。”每次吃婆婆做的年夜饭总是吃得那么香,那么令人回味。吃完饭,我们摸着圆滚滚的肚子,打着香喷喷的饱嗝,大家坐在沙发上一起收看精彩的春节联欢晚会。我最喜欢的节目是小品。演员的表演十分滑稽搞笑,常常把我逗得前仰后合,乐得合不拢嘴。每年的春节联欢晚会我都从头看到尾,生怕漏掉一个新颖的节目。即使在深夜一点才结束,一家人仍意犹未尽。
“拜年”是我过春节时最期盼的,也是我收获最多的时候。每年大年初一一觉醒来,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亲戚来拜年后给我留下的礼物。同样,我也会和爸爸妈妈带着礼物去给亲戚朋友拜年。大人们聊天、畅饮、欢乐开怀,而我最开心的是收到压岁钱。一想到我的账户就要“涨”了,心里就美滋滋的。
春节呀春节,你为什么每次来的都如此慢?我盼望春节,我想“留守的小朋友”更是天天盼春节,盼着爸爸妈妈在过年时平平安安地回家,全家团聚,过个幸福年。
我祝愿和我一样盼望春节的小朋友,心想事成,来年过得更好!
春节记叙文5盼着盼着,春节的脚步近了,大家穿上了羽绒服,盼着春节的到来!
说起春节,我的语气里总是充满了向往。春节对于我们全家的意义都十分重大。因为过春节不仅能收到奶奶给我的大红包,还能和家人团聚,一起坐在电视机前观看“春节联欢晚会”。每当听到那熟悉的乐曲想起时,我的心里总会沸腾起来,虽然这些都令我兴奋不已,但我最期待的,还是奶奶做的一手好菜了。
我的奶奶,可正所谓是“出得厅堂,下得厨房”,她做的菜可不是一般二般的好吃,而是堪比酒店大厨。知道我家为什么很少去饭店吗?就是因为有奶奶。每每有客人来时,奶奶便会拿出她的看家本领去招待客人,什么“红烧狮子头”啊,“清蒸鱼”呀,“糖醋排骨”啊,“凉拌黄瓜”啊,“土豆烧牛肉”啊,“排骨汤”啊,通通不在话下。这其中我最喜欢吃的是奶奶做的土豆烧牛肉,土豆的表皮稍微有一点脆,土豆里面却很软,入口即化,牛肉也是经过奶奶再三挑选用的,都是最新鲜最嫩的,就是因为食材好,所以做出来的牛肉也很嫩。牛肉吸收了菜里的汤汁,嚼起来味很足,也很劲道。
奶奶不光菜烧的好吃,还会腌制小菜。就比如说“萝卜干”吧!奶奶腌的萝卜干清脆爽口,微微有点辣,是我的最爱。有了它,我的早饭小菜就解决了。
奶奶包的包子和饺子也很不错哦!包子外形美观,娇小玲珑,只有小半个巴掌这么大,咬开薄薄的外皮,里面的馅也别有用心,香菇和肉切成丁,胡萝卜切成细条,荤素搭配,健康美味!再看看饺子,一排排放得多整齐,好似小哨兵一样守护着我家的安全。咬开以后,汤汁流了出来,很鲜,很香!
奶奶做的美食数不胜数,每一种都是我的最爱,所以春节即将来临,身为“小吃货”的我最期待的,还是奶奶做的“绝世美味”哦!
关键词:饮食民俗;日常食俗;节日食俗;祭祀食俗;待客食俗;地区差异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吃的民族,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饮食风俗,从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山东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饮食方式和习俗,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山东的饮食民俗,从整体上来说是属于北方类型,但又由于地区的差异性,因此,虽然同属山东饮食,但不同的地方又呈现出各自的饮食特点,具有明显的地域性。本文之所以选取潍坊昌邑市丈岭镇东龙湾村这个地方,是因为这里是作者的家乡,比较熟悉。下面就以我的家乡在日常食俗、节日食俗、祭祀食俗、待客食俗以及特殊食俗这几个方面的饮食民俗的典型事例来说明不同的地区具有不同的饮食民俗。
一、日常食俗
日常食俗是指广大民众在平时的饮食生活中形成的行为传承和风尚,基本上反映出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主要饮食品种、饮食制度以及进餐工具与方式等。
每个地区都有自己比较独特的日常饮食习俗。我家乡的日常饮食一般包括一日三餐,以杂粮(主要是小麦、玉米)为主食,以新鲜猪肉为主要肉食。早餐一般比较简单,或者是稀饭、馒头与包子,或者是一碗面条,或者是豆浆油条,当然自家腌制的小咸菜也必不可少。中餐和晚餐一般是炒菜与馒头、油饼、包子等面食搭配。炒菜一般就地取材,大多是自家种植的,如黄瓜、西红柿、茄子、芸豆、菠菜、土豆等等都是日常饮食中不可缺少的蔬菜。另外,在口味方面比较偏爱清淡,不喜油腻、不喜辣。
二、节日食俗
节日食俗是指广大民众在节日即一些特定的日子里创造、享用和传承的饮食习俗。由于我们有“民以食为天”的传统,十分重视饮食,所以在节日习俗中始终少不了饮食。节日常常是以吃喝为主题的,几乎每个节日都有品种多样的相应食品,而且这些食品常常含有祈求自身吉祥、幸福的意义。
在如今,我们仍然有很多的节日食俗,这些节日食俗事象能够独立存在并代代相传,必然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其自身的显著特点,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和风土人情。下面就从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这几个节日来叙述一下我家乡的节日食俗。
(一)春节
春节是中国传统最热闹、最隆重的节日。很多地区的春节从腊月初八就开始算起,家家户户喝过腊八粥后,就开始准备过年:做新衣服、准备佳肴、大扫除、布置庭院,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新年的到来。但我们家乡一般从腊月二十三算起,直至正月十五,这段时间称为“过年”。腊月二十三是祭祀灶神的节日,我们称之为“小年”或“过小年”。一般每家每户都把灶君神像贴在锅灶旁边的墙上,摆放香炉和供品,供品主要是糖瓜和灶糖。
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家家户户一般就开始准备年货。中国人过年是很讲究吃的,为了迎接新年,为了迎接各位神仙,如关帝、财神、水神、灶神等,家家户户蒸馒头、炸油食、煮肉食、洗器皿,到处呈现出忙忙碌碌、热热闹闹的欢乐景象。
我们家一般在腊月二十四、二十五两天蒸馍馍。馍馍分大小两种。大的一般为一斤,小的一般为半斤(在做馍馍时用秤称好)。而且馍馍不能蒸得太少,也不能蒸得太多,因为这些馍馍一部分用来祭祀,主要是用来吃,要让这个家庭吃到正月十五。以前,所有的馍馍都是全家人一起动手做,现在一般是送到馒头店加工(即把面粉送过去,过两天拿回馒头即可)。腊月二十六赶年集、办年货,除了日常的蔬菜外,鸡、鸭、鱼也必不可少。另外,蜡烛、对联、香烛、纸钱、瓜子、糖果等等也需要在这一天买好。这些年货不仅仅是供自己家人吃,还要有一部分留做招待客人。腊月二十七蒸面鱼(一种鱼形馒头),这种面鱼可以吃,但最主要的是用来“押锅”(民间俗称),即从正月初一开始,每顿饭都要放一个面鱼在锅内,表示年年有余。另外“押锅”食品还有一块豆腐、一块年糕、两三个饺子。腊月二十八蒸豆沙包,这个并不是必需品,可做也可不做,根据每个家庭的不同情况而定。除夕那天中午家家户户吃白菜肉包子,下午贴对联、打扫院子、摆供桌,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
最忙碌当然饮食也最丰盛的要数除夕之夜了。家家户户吃饺子,从傍晚接财神的饺子,到晚上十二点“发子(民间俗称)”的饺子,再到正月初一早上的饺子,每一顿都必不可少。因为饺子像元宝,而且又与唐朝时的钱币“交子”谐音,有富贵吉祥之意,所以春节期间吃饺子是头等大事。傍晚水饺煮好后,要先盛一碗敬天地,再盛一碗敬灶君。除夕之夜最隆重的事是“发子”。按照旧俗是晚上十二点“发子”,但现在一般在晚上十点,全家人喝过团圆酒、吃过团圆饭(这里的饭不包括饺子,一般指菜肴)之后,就由家长首先起来烧“纸钱”,俗称“发纸”。“发纸”时,一边用烛火或香火将“纸钱”点燃,口中还念念有词(一般是保佑家人平安之类的话),一边燃放爆竹。据说,爆竹燃放的时间越长,响声越久越好。另外,“发纸”后地上的果皮、垃圾等都不能扫除,因为此日禁忌扫地,否则会将家里的财富扫到门外去。按习俗一般在正月初三“送年”之后才可扫地。爆竹燃放完毕后,才开始吃饺子。这顿饺子不同于以往的饺子,在饺子里要包上枣、钱、糖等吉祥物。吃到红枣,则意味着新的一年能够起早干活,勤劳致富;吃到钱,则意味着新的一年有财运,能发大财;吃到糖果,则意味着新的一年生活甜甜蜜蜜。而且,包入饺子里的吉祥物的数量不是随意的,一般要取吉祥的数字,如六(象征六六大顺)、八(象征八发)、九(象征长长久久)。当然,也有的地方奉行正月初一吃包有吉祥物的饺子。如《明宫史》曾记载明代宫廷也是正月初一日“吃水点心,即扁食(饺子)也,或暗包银钱一二于内,得之者以卜一岁之吉”。但在我的家乡,大部分家庭是在晚上“发子”时吃包有吉祥物的饺子。而初一早上的饺子,则讲究除夕晚上包好。另外,还有一点不得不提,那就是煮饺子时,破了不可说“破了”,要改说“挣(赚)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些节日食品已不单单是为了填饱肚子,他们还蕴含着人们祈求自身及家人吉祥幸福的意义。
在许多地方都有除夕守岁的习俗,我们家乡也不例外。除夕晚上,全家团聚,整夜不眠,叫做守岁。旧时守岁一般都是通宵达旦,但近几年来,大家都是看完春节联欢晚会之后就睡觉了。当然,也有人跟朋友聚在一起玩个通宵。除夕守岁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点灯度夜,把家里所有的灯都打开,一直到黎明。
(二)其他节日
在节日食俗里面,春节食俗是最讲究的。另外,还有其他一些节日食俗,如元宵节时吃汤圆、清明节时吃鸡蛋、端午节时吃粽子、腊八节时喝腊八粥等等。这些节日食俗与其他地区没有明显的区别,这里我们就不再展开一一叙述了。
三、祭祀食俗
汉族地区的人具有祖先崇拜的观念,因而祭祀就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无论是在日常食俗中还是在节日食俗中都含有一定的祭祀内容。尤其是节日食俗中,很多都是与祭祀有关的。例如春节,春节期间的“烧纸钱”、“焚香”、“发子”都带有祭祀的色彩,但最具代表性的则是除夕下午的“摆供桌”。所谓“摆供桌”,顾名思义,就是将用于祭拜列祖列宗、天地神灵的供桌预先摆设好,一般被安置在堂屋正北位。供桌要擦洗干净,铺上一张红色的对联纸,然后将家谱取出,面南悬挂在供桌上方北面的墙上,两面配有对联。同时,将祭祀专用的器具,如碗、盘、碟、酒具、茶盅、香炉、烛台之类一一擦拭干净,等主妇把菜肴、饭食等一些专用的供品做好后,男主人按次序将其摆放。摆放的次序由里向外依次是:第一行:中间是一块四方形年糕,两边分别摆四双筷子;第二行:六个小盘,分别摆放瓜子、花生、糖果、苹果、梨、点心;第三行:中间摆一整条生的大鲤鱼,两边分别放两个小碗,盛祭祀用的小菜,如炸豆腐、炸小黄花鱼(一般两条)、熟粉丝、小青菜等等;最前面正中央是香炉,两边分别摆放烟和酒(祭祀时把酒洒在地上)。
春节时人们用如此丰盛的食品祭祀神灵祖先,一方面是感谢他们给予人类的恩赐,另一方面是祈求新的一年吉祥幸福安康。在其他的一些节日中,如清明节扫墓时,准备一些菜肴到坟前祭奠;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等等,也带有一定的祭祀色彩。
四、待客食俗
中国人自古就有热情好客的传统美德。每当客人来访,都会全力的招待客人,让客人吃好。我们当地走亲访友多是以便宴招待,多数是上午去下午归,主人家待客以午餐为主,当然也有晚饭后才归的。当有客人到来时,如果是男客人,则首先泡茶和敬烟来招待,如果是女客人,则用瓜子和糖果来招待。到晌午时,一般由女主人准备饭菜,男主人陪客人。菜肴的数量和上菜顺序也比较讲究。菜肴样数讲究偶数,且一般要多于客人数,比如有三个客人,那么最好的就是准备四个或六个菜。另外,上菜的顺序是先凉菜后热菜,通常各半。大一些的宴席,通常要有整鸡、整鱼,而且鱼一般是最后上,鱼头要对着主客。吃菜也讲究,主客不动筷子,其他人不能先动筷。酒菜、饭菜不分,最后上馒头或面条。
待客时酒是不可缺少的。做客时,主人总要拿出酒来,边喝酒边交谈。饮酒也是有规矩的,首先要由男主人“带酒”(即带领大家喝酒,什么时候喝、喝多少都有带酒人说了算,大家都要听从),一般是带三个酒,然后大家再自由敬酒,互相劝酒,最后所有人一起干杯(俗称“喝全家福”),然后上馒头或面条,大家吃饭,酒宴结束。
待客食俗不仅仅指吃饭,主要在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因此烟、酒、糖、茶也是待客食俗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五、特殊食俗
由于历史和地理等方面的原因,许多地方有非常特殊的食俗。例如我们家乡有“下汤”(民间俗称)这一说,即在生小孩的第三天,邻里、亲戚要去祝贺、送鸡蛋(数量不限),得子的家里举办宴席,招待大家。
总之,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饮食习俗,这构成了我国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了解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饮食文化,对于了解我国的文化是十分重要的,这是我们每一个学习民族学的人首先要掌握的。
参考文献
[1]叶涛.中国民俗大系――山东民俗[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2]陈诏.中国馔食文化[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3]杜莉,姚辉.中国饮食文化[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5.
[4]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