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音乐教师学习材料范文

音乐教师学习材料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音乐教师学习材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音乐教师学习材料

第1篇:音乐教师学习材料范文

一、音乐切块拼接法的理论构架

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人本主义课程观――反对学校教学以学问――知识为中心,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倡导学生的主体地位等的观念深得人心。在人本主义课程观的指引下,合作学习备受瞩目,发展迅速,它最大的特点在于责任分配个人化和成功机会均等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创造力。对于合作学习的研究,不同国家和文化的学者、专家得出的结论稍有不同,其理念可概括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师互动、全员互动几种[4]。在我国,理论上倾向于全员互动的合作学习,即整个教学活动中的所有动态因素,包括师生互动、师师互动、生生互动,都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由此在课堂信息交流网络上体现出纵横交错的多维立体特征”[4]。作为合作学习法之一的切块拼接法(Jigsaw)是美国学者阿伦逊及其同事最先设计的,后由美国教育学家斯莱文教授修正改良(称为JigsawⅡ),近年来,史丹卜克和史特(Steinbrink & Stahl,1994)又在JigsawⅡ中加入合作测验温习(Cooperative test Review)阶段,成为JigsawⅢ[5],具有一定的创意和实效,在我国,它同样基于全员互动理念之上。

切块拼接法和其他合作学习法一样,先将学生按照异质分组法分成若干小组(一般4-6人/组),各小组每个成员都有明确的分工与责任,采用小组竞争或小组测验的形式进行评定,也可让小组在学习结束后做一个展览或汇报,教师根据各小组成员表现给予一定的表扬和奖励。所不同的是,切块拼接法在小组讨论时更强调主体的合作性与参与性:首先,将一个共同的学习材料分配给每一个学习小组,把学习任务分切成几块分给小组的每一成员;其次,负责同一学习任务的各小组成员组成一个“专家组”进行学习研究,待学习完后回到各自的小组中去;然后小组中的成员互相教授各自的学习任务,务必确保每一个成员都学会领悟;最后教师采用小组竞争或测验,抑或小组学习汇报等形式,根据小组每个成员的表现与进步多少进行表扬和奖励。具体学习流程可以概述如下:分配学习任务――专家组讨论――小组学习――测验或竞争――表扬和奖励。

二、音乐切块拼接法在课堂中的应用凡例

采用高中新教材①《音乐》全一册(上)第一单元音乐欣赏课《欢乐颂》为例,运用切块拼接法学习,构建过程如上表:

最后,根据测验竞争结果,评定超级组和优秀组,进行奖励。最后,全班分两个声部合唱《欢乐颂》。

在测验奖励过程中,教师事先准备好的试题要切合专家作业单上的问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时间不超过10分钟。合唱表演竞争可由教师评定和学生互评相结合,安排练习时间10分钟,这一过程中专家组仍然发挥作用,各组成员仍要集中精力共同学唱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对其中疑难问题进行解答指导,竞争完后,教师可按需抽查各小组成员,以更好了解每一个成员学习过程与效果。

三、音乐切块拼接法在课堂中的运用

新音乐课程要求教师改变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这必然对旧的“你教我学”型的学习方式提出改革要求,切块拼接法作为合作学习法的一种,在我国尚未引起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的注意,但这并不表示这种学习方法不适应我国音乐教育实情,相反,适当地运用会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

㈠符合新音乐课程教学理念

我国最新颁布的音乐课程标准是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该标准提出音乐教育的十个基本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体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作、提倡学科综合、宏扬民族文化、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切块拼接法具有合作学习法的普遍功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责任个人化,目标一致性,在丰富有趣的音乐实践中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与协调能力,让学生不再“轻视”音乐这门“偏科”,从而学有所得,完善人格。毫无疑问,切块拼接法符合新音乐课程的教学理念,有利于开展音乐教学活动。

㈡专家组优势

合作学习法,顾名思义,是学生以分组形式互助互学,要求学生在集体的力量下,开动所有器官功能,共同进步。具体到音乐课中,不是所有合作学习法都是适用的,运用不当,反而会弄巧成拙。相比之下,切块拼接法在音乐教学中由于设置了专家组,扬其所长、避其所短,能帮助教师实现优化资源,提高教学效果。在一堂合唱、合奏等集体音乐实践课上,专家组责任重大,为了不失职,能很好地将自己的学习任务教授给同组伙伴,要求专家组成员集中精力,努力学习和练习,在这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为了让小组脱颖而出,恐怕还得用上一些“小聪敏”,这显然又发挥了学生的创作力。同样在音乐欣赏课上,专家组将自己的问题琢磨透,分享资源又扩充资源,对于提高整体的音乐审美体验有重要影响。专家组的优势体现为让不同层次(性别、学习能力、性格、艺术特长等)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满足学生实现自我的能力,培养学生问题建立与解决的能力。

㈢体现教师与学生交互主体关系

交互主体关系是由张华教授提出的,具有两层意思:一是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占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二是教师与学生这两类主体在彼此尊重差异下持续展开,简单的理解就是将教学过程视为一个民主的生活世界,教师和学生彼此相互尊重,民主对话,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都能在持续交往中充分发挥各自的创作性和潜能。[6]这比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论更进一步,它解决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论中自相矛盾的一面,即当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时,学生是处于被导地位的,当学生占主体地位时,教师也将难以“主导”。

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与现代课程观相辅相成,在音乐课上实施切块拼接法也体现了师生的交互主体关系。首先,实施的前提是教师高瞻远瞩、闻道在先,教师课前要准备好学习材料,可以通过教师间的合作以及学生的反馈来实现,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其次,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专家组合作学习,小组各成员的教与学,显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也能参与小组讨论,在与学生的交流反馈中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体现教师的辅;最后,小组评价也是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完成,并且,各成员的进步程度是小组成绩的关键,这就激发那些学习能力、音乐基础能力弱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事实上,人的智力是多样的,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长处。在音乐课教学中,选择好学习方法对发挥全体学生的长处也能起到特殊作用。

㈣几点注意事项

尽管在音乐课堂上构建切块拼接法是一大尝试,可以有效提高音乐课教学效果,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运用组织好这一方法,仍有几点事项值得注意:

1.教师需要积极投入教学,对全体学生的各方面情况有准确了解,包括学生性格差异、学习能力差异、音乐基本技能差异等。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高屋建瓴,制定出科学有效的学习材料,分配好小组以及小组各成员不同的学习任务,要做到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位学生的长处,优化资源配置。

2.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参与帮助,还要适当给予必要的考察,以督促学生真正努力学习而不是浪费时间在嬉闹中,这种考察可以是对考察对象进行,也可以通过其他学生获得要考察对象的学习进程。要维持好小组学习的秩序,优化环境效果。

3.在小组竞争或最后的全体测验等对学生进行评定时,一定要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这对下一次学习模式的有效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雪桦.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介绍――合作学习――教学模式[J].人民音乐,1997/1,31-32.

[2]刘沛.传统教学评价与素质教育的悖论及评价的换代方案[J].中国音乐,2004/2,24-28.

[3]刘旺.论多元智能理论下的学生音乐学习评价[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4/4,66-71.

[4]刘宏武主编.选择适合的学习方式[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

[5]引自[台湾]简妙娟.改良式拼图法教学模式之建立[J].嘉市文教,总第51期,43-46.

[6]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①指的是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高中《音乐》(全一册)版本

第2篇:音乐教师学习材料范文

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教学资源的不断丰富和拓展,教学设备的不断完善,初中学生在英语阅读的学习过程中,效率已经得到很大的提高。但是,在英语阅读教学活动中,学生仍然存在很多的学习困惑,如新旧知识不能很好的衔接上,造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迷惑与茫然;又如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渴望学习新的知识,有学习的欲望,但是又害怕新知识对于自己过于困难,而造成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望而却步,常常处在观望的状态。这个时候,老师就应该发挥其作用了,利用“先行组织者”理论引导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处理好新旧知识的过渡。

一、“先行组织者”理论内涵

“先行组织者”是一种引导学习的材料,它是先于教学中学习任务本身而存在的一种呈现方式。它最大的特点则是在认知结构够中将原有观念与新知识的学习任务形成紧密的关联。这一概念是由美国的认知心理学家和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David Ausubel)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提出来的。

奥苏伯尔认为,学生如果在学习新知识任务之时,在原有认知结构中,没有足够的且适当的同化新知识的上位观念,或者是在这一过程中,对原有观念还没有形成清晰和明确的认识,那么,老师就有必要在学生接受新知识的学习材料之前,设计一个先于它的引导性材料,这个材料可以只是一个简单的概念,可以是一段简练的文字说明,或者还可以是简单明了的语言以及一些形象直观的模型,但是,这些引导材料都必须具备一个条件,即其概括水平和包容水平均必须高于学生所要学习的材料,并且能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一座连接的桥梁。

二、“先行组织者”在初中英语阅读中的应用策略

(一)教师要了解“先行组织者”

“先行组织者”这一教学理论在教学中使用的先决条件就是教师必须了解其内涵。首先,教师可以了解到“先行组织者”理论中,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就是“上位观念”。其次,教师要理清“先行组织者”中主要的关系,即新知识与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学习任务的关系。最后,教师要把高于原有概念与包含的条件牢牢把握。

(二)将“先行组织者”引入学生的生活

学生学习最好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体悟能很好地作用于学习过程当中。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尽量引导和鼓励学生运用生活中活泼、多样的语言环境来培养自己的阅读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学习能力,提高英语阅读的教学效果。老师在引导和鼓励学生的这个过程中,所运用到的理论就可以是“先行组织者”理论。

例如,教师在平时的英语阅读教学活动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演讲、对话或者是辩论赛的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利用这些形式,进行有目的的英语阅读的学习,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些具有引导性的学习材料,用以提高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兴趣。利用这些方式帮助学生学习英语阅读,不仅仅是提高了学生对于英语阅读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它减少了学生在英语阅读学习过程中的迷茫和困惑,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

(三)用实际的实例引导学生学习

“先行组织者”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不断地利用现实事例引导学生进行英语阅读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具备很强的发现能力,能够挖掘出与阅读教学有必然联系的相关事例来。例如,在学习《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放一些与迈克·杰克逊舞蹈相关的视频,让学生在他对音乐与舞蹈的狂热当中,去体会音乐与舞蹈给人们带来的影响和作用。

第3篇:音乐教师学习材料范文

【关键词】曼哈顿维尔音乐课程;自信心;音乐家;高中生;音乐创作

曼哈顿维尔音乐课程方案(Manhattanville Music Curriculum Program)因始于纽约州帕彻斯的曼哈顿维尔学院而得名,历时五年(1965~1970年)完成,是50年代末起美国科学课程改革潮流影响下的产物。其中“倡导学生以音乐家身份学习”是该课程方案的主要思想之一。这种教育思想的提出,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对音乐发展和社会进步也有相当的促进作用。

自信心,是反映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成功地完成某项活动的信任程度的心理特性。通过调查发现,高中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迅速发展,具有深入学习钻研的能力,特别是对于音乐创作的学习,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若此时自信十足,必然会激发其音乐创作的更大热情),并渴望获得成功,实现自己的价值。由此,自信心的培养对于高中生音乐创作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是保证其音乐创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前提。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设有六大模块,其中,“创作”模块旨在培养学生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进一步获得音乐基础知识和学习音乐基本理论。“创作”模块的开展,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创作意识的激发和创作潜能的发掘;有利于学生对创作基础理论和知识的全面了解和必要掌握。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参与创作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那么,通过借鉴“倡导学生以音乐家身份学习”这一教育思想,我国应如何培养高中生音乐创作的自信心呢?以下是笔者的几点建议:

一、在音乐创作的兴趣中培养高中生自信心

(一)在教师“乐教”中培养学生音乐创作的兴趣

经过长时间的调查发现,学生普遍出现“喜音乐,厌音乐课”的现象。透过这一现象可看出,学生并非对音乐的学习没有兴趣,而是在学习过程中,对音乐的兴趣没有被积极的调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和方法出现了偏差。笔者认为传统意义上的“满堂灌”模式已经不适应当今课堂中学生的需求,不能从根本上满足学生学习的愿望。教师在音乐创作教学的过程中应完全摒弃“满堂灌”的传统授课模式,以“乐教”取而代之,这样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乐教”,是指在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影响下,所呈现出的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新型教学方式,旨在给学生营造一个愉悦宽松的学习氛围。它既是一种行为方式,也是一种行为态度,教师应将其贯穿于创作教学的全过程。通过“乐教”,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快乐的学习氛围,逐步培养学生音乐创作的兴趣,增强创作意识,并使学生进行创作的初步尝试。

(二)在学生“乐学”中激发音乐创作的兴趣

“乐学”即快乐的学习,是学生对学习材料所表现出来的愉快轻松的学习状态。“要言之,学习是生命之本能,学礼是成人之路径。达乐是学成之境界。由学到乐、由乐到学,是生命经久往复、贯穿始终的恒定方式。”笔者认为,学生对学习材料是否感兴趣,是“乐学”的重要前提。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的材料发生兴趣。”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通过学习自己感兴趣的材料,主动参与到音乐创作中,进一步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增强自信心。

二、在音乐创作的良好氛围中培养高中生自信心

(一)在合作的氛围中培养学生音乐创作的自信心

合作,是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共同目的,彼此相互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方式。在音乐创作教学中营造合作的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有利于学生从中体会到合作的乐趣、成功的乐趣;有利于学生音乐创作自信心和合作能力的培养。教师要恰当的安排学生协同合作的教学形式,例如在歌曲创作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以所需材料为媒介,尊重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通过个人与个人、小组与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共同完成一段歌曲旋律的编创等。让学生在参与合作的创作体验中享受音乐,体会成功,从而强化对音乐创作的自信心。

(二)在竞争的氛围中培养学生音乐创作的自信心

竞争,是指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对于一个共同目标的争夺。竞争的氛围,对于一个人自信心培养具有关键性的作用。高中阶段学生,有较强独立性,竞争意识增强,在音乐创作教学中营造竞争的氛围,能强化学生的求胜欲,在竞争中所取得的胜利会极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师要利用好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有效开展创作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开展各种形式的竞争比赛,这样会开发每个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潜能和热情,同时,教师要肯定和鼓励学生的创作成果。总之,竞争作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将其置于音乐创作中,会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和情绪,巩固音乐创作的自信心。

(三)在成功的氛围中培养学生音乐创作的自信心

成功,是一种积极的感觉,它是每个人达到自己理想之后一种自信的状态。通过研究表明,高中阶段学生,有强烈的成功欲望,渴望自我价值的实现。所以成功的氛围对于学生音乐创作的学习,尤其是自信心的培养,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事实上,北京光明小学所实行的“我能行”教育思想模式,也是成功教育、成功氛围的体现。教师可将“我能行”这一口号用在高中生音乐创作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时刻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和自己的价值,进而增强学生音乐创作的自信心。

三、在音乐创作的评价中培养高中生的自信

(一)教师对学生音乐创作的评价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程的评价应坚持四项原则:导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对学生的音乐学习评价,应该以《课标》规定的各学段、各年级的课程目标和教学领域为基准进行。除了应该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知识与技能的情况外,还应注意考察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有效性。由于音乐课堂教学评价应重在其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所以笔者认为,教师对学生音乐创作的评价,应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得体的语言评价为辅。

(二)学生音乐创作的自评与互评

新课改强调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教学评价同样应该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笔者将从学生自评和互评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第4篇:音乐教师学习材料范文

一、互动

感受最深的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活动过程中教师更注重的是生生之间的互动,把互动的空间留给孩子,因为孩子们之间的经验分享与交流,更能为幼儿所接受。而教师在互动过程中贯穿于幼儿情感、认知以及兴趣 能力的培养。

二、自由探索

教师能够深入挖掘孩子的潜力,让孩子在自由的探索中变被动为主动,深入活动其中。真正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王梅老师的科学活动《空气阻力》中,教师放的很开,整个活动就是以孩子自己提问题、孩子自己想办法寻找答案的形式贯穿于其中,从导入活动的了解职业介绍所的意思到故事教学中的由浅入深的提问,再到最后的自己尝试做职业介绍所所长。教师都是让孩子自由的想象,自由的探索,而在此过程中,幼儿体验到的乐趣和获得的感受都是教师的教所不能替代的。

三、精彩的鼓励语

教师在鼓励孩子时,能够及时肯定,不用泛泛的鼓励语,教师要能够运用准确地语言把孩子的回答鼓励在点上,尽量不重复孩子的回答。从孩子的回答中找到亮点,发掘孩子的闪光点,帮助孩子树立信心。在音乐活动《两只小鸭》中,臧老师的鼓励语就运用的非常到位,既鼓励了孩子,又起了小结的作用。

四、情感的发展

注重幼儿情感的发展,在小班音乐活动《两只小鸭》中,整个活动都是以两只小鸭为主线,而且在活动过程中,情感的教育渗透于整节活动,看似平淡的活动却蕴含着很深的寓意。

五、教师的教态

教师的教态自然、大方、不做作,发自内心地情感流露给人亲切感,很容易拉进教师与孩子之间的距离。

六、活动的组织

第5篇:音乐教师学习材料范文

一、认真选材。由易到难

莆仙戏是一座艺术宝库,因兴化方言的特殊性。有的还巧妙地运用了装饰音和滑音,衬托出语言音调中的平仄、抑扬,表现乐曲的感情和形象。由于学生学习知识有其客观的规律,所以,教材选择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先选一些拖腔较少的曲牌。例如,选用《五更子》乐曲,旋律动听,节奏轻快,只要教法得当,很快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二、营造氛围。培养兴趣

布卢姆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因此,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浓郁的戏曲学习氛围,培养其学习兴趣。例如,课前在教室的四周粘贴莆仙戏的行当脸谱及唱腔曲牌等资料;播放学生熟悉的乐曲片段,让学生律动愉快地进教室;借助多媒体画面等,激发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的热情和关注,为继承和弘扬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奠定情感的基础。

三、依托课堂,激发兴趣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莆仙戏的兴趣。李存曾说过:“每次上课前,我都要反复聆听音乐,让音乐先感动我自己,然后我才到课堂上与学生一起分享”。所以,教师在备课中要反复地听与唱,把握莆仙戏本身具有的独特韵味,让音乐先感染自己,再设计出相应的教学方法,让音乐感染学生,也让老师的情感感染学生。师生在互动互学中,明白音乐要素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

1.合作学习法。合作学习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莆仙戏进入课堂教学中,朗读歌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它不仅能帮助学生了解歌词内容、感情和表现要求,而且还能为学唱莆仙戏奠定思想和情感基础。

2.激趣教学法。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某种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教学中,教师应采用激趣教学法进行剧情的介绍。例如,教学《雁儿乐续段》时,教师应介绍:春草乃是相国之女李半月的贴身丫环。有一天,春草和小姐进香路上,遇吏部尚书之子吴独纠缠,幸得义士薛玫庭解危。薛玫庭又为救民女一怒打死了吴独,主动到府衙投案自首。春草关心薛玫庭的安危……这样的教学方法既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为下面的教学作好铺垫。

3.示范教学法。示范教学法最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因此,教师要大胆地为学生范唱一小段莆仙戏,让学生刮目相看,接着借助多媒体画面让学生看一看古老而又优秀的莆仙戏演出的录像,听一听莆仙戏乐器演奏的片段以及演员的演唱。等等。通过直观感知,不仅可以增进学生对民族地方音乐文化的了解,还可以提高他们在音乐方面的综合能力。

四、艺术实践。培养能力

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在莆仙戏进入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聆听、演唱、演奏等,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加深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表现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合作意识,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

1.打击乐进课堂,提高学生的节奏感。詹姆士·墨塞尔说: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莆仙戏的打击乐既古老又丰富多彩。教学时,可先播放民间的车鼓乐录像片段,让学生感受民族打击乐的丰富表现力,再选用每年元宵节听到的《一路鼓乐响上天》等乐曲。只要教师在课前准备小军鼓数个和鼓槌数支,鼓筷数双,让学生自备搪瓷杯盖两个代替钹,搪瓷盆和搪瓷碗分别代替大锣、中锣,这样全班同学就能组成一个宠大的打击乐队,人人都有动手的机会,教学效果非常好。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又能培养一批弘扬民间艺术的接班人。

第6篇:音乐教师学习材料范文

关键词:网络资源;多媒体;音频;视频

中图分类号:C42 文献标识码:A

1 问题的提出,我国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小学已开设英语课,但由于英语教师数量不足,部分学校无法开足课时。学生上课周期长,遗忘速度快,起点低,水平差,学习起来十分吃力。再加上部分教师素质不太高,语音语调不够准确,影响了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美国学者克拉申(S. Krashen)认为:人们在接受到足够的语言输入之后,同时这些输入是可以理解的,那么人们就可以习得语言;我们在进行外语教学时,应尽量向学生提供可理解的语言输入,为学生习得语言创造一个有利的环境。计算机软件采用的是多媒体技术,并且界面友好,设计生动有趣,使学生可以在很轻松的环境中学习英语。网络资源中不但有文本材料,还有图像、声音、视频等多媒体语言学习材料。可以通过歌曲、电影、动画、游戏等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自然习得语言。考虑到我国大部分地区中小学已实现“校校通”,如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学生英语水平,成为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共同课题。

2 现存PEP小学英语网络资源分类及下载

网上有丰富的小学英语教学资源,分类如下:

2.1 音频资源,如PEP小学英语课文朗读MP3,可利用百度搜索工具,输入“pep mp3”,搜索下载。

2.2 视频资源,如优酷网英语教学视频。因优酷网不支持视频下载,建议安装firefox浏览器及download helper工具,利用该工具能下载所有可在线播放的视频。

2.3 课件、软件,推荐PEP小学英语配套光盘,建议安装新版迅雷,从BT资源里搜索下载。其他课件搜索方法同2.1。

2.4 教案、论文等文字材料,搜索后使用剪贴板复制、粘贴即可。

3 对所下载资源的整理、加工和利用

建议对所下载资源按音频、视频、图片、软件包等进行分类存放,建立小学英语素材库。对库中的素材进行整理、加工,需要教师能熟练应用一些常用软件,分述如下:

3.1 对音频文件的加工,建议使用GoldWave软件

GoldWave是一款相当棒的数码录音及编辑软件,除了附有许多的效果处理功能外,它还能将编辑好的文件存成WAV、AU、SND、RAW、AFC 等格式,而且若你的 CD ROM 是 SCSI 形式,它可以不经由声卡直接抽取 CD ROM 中的音乐来录制编辑。GoldWave是一个“环保”的工具。安装程序不会改写你的系统文件。如果安装的时候出现问题,请参考下列步骤:如果你安装Xing Player 或者Encoder (1.50),你必须升级Xing Player到1.01以上版本。否则,当你用GoldWave打开MP3文件是会出ASMAUDDECFF.DLL错误,当你保存MP3文件时需要LAME_ENC文件。另外,请先检查机器显卡是否在16色以上。

英文版安装时直接运行glodwave.exe即可。中文版将文件解压到某一个目录下,不安装,直接运行glodwave.exe即可。

GoldWave是一个功能强大的数字音乐编辑器,它可以对音乐进行播放、录制、编辑以及转换格式等处理。以下是GoldWave的特性:

*直观、可定制的用户界面,使操作更简便。

*多文档界面可以同时打开多个文件,简化了文件之间的操作。

*编辑较长的音乐时,GoldWave会自动使用硬盘,而编辑较短的音乐时,GoldWave就会在速度较快的内存中编辑。

*GoldWave允许使用很多种声音效果,如:倒转(Invert)、回音(Echo)、摇动、边缘(Flange)、动态(dynamic)和时间限制、增强(strong)、扭曲(warp)等。

*精密的过滤器(如降噪器和突变过滤器)帮助修复声音文件。

*批转换命令可以把一组声音文件转换为不同的格式和类型。该功能可以转换立体声为单声道,转换8位声音到16位声音,或者是文件类型支持的任意属性的组合。如果安装了MPEG多媒体数字信号编解码器,还可以把原有的声音文件压缩为MP3的格式,在保持出色的声音质量的前提下使声音文件的尺寸缩小为原有尺寸的十分之一左右。

*CD音乐提取工具可以将CD音乐拷贝为一个声音文件。为了缩小尺寸,也可以把CD音乐直接提取出来并存为MP3格式。

*表达式求值程序在理论上可以制造任意声音,支持从简单的声调到复杂的过滤器。内置的表达式有电话拨号音的声调、波形和效果等。

在教学中,我经常使用该软件对下载的课本录音(MP3)进行剪切,音量调整,然后运用到PPT课件之中。

3.2 对视频文件的加工

第7篇:音乐教师学习材料范文

论文摘要:当前,案例教学是思政课改革的一个重要模式。但前期的案例教学还停留在面对全体高校学生的共性研究上,缺乏一定的针对性。主要研究思政课案例教学专门化的问题,针对音乐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殊性,探讨音乐院校学生的特点和思政课案例教学的具体方案,为思政课案例教学的深化与发展找到新的突破,也为其他专业院校(如艺术院校、体育院校、医学院校等)的思政课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一、我国高校思政课案例教学背景研究

案例教学法是指某一课程中,学生在掌握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教师有目的、有选择地把社会实践中较典型的,具有一定程度疑难性的真实案例提供给学生,让学生思考、分析、研究,并解决问题,以此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实践性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法起源20世纪20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选取的案例都是来自于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或事件,透过此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实施之后,颇具成效。这种案例教学法到20世纪80年代,才受到师资培育的重视,尤其是1986年美国卡内基小组提出《准备就绪的国家:21世纪的教师》的报告书中,特别推荐案例教学法在师资培育课程的价值,并将其视为一种相当有效的教学模式 [2]。而国内教育界开始探究案例教学法,则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之事。目前在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当中,如法律学、管理学、行政学等,都引入了案例教学的方式,在这方面的研究也颇多。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案例教学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

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育没有完全发挥其育人作用,究其原因,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教学方法简单传统、照本宣科的现象普遍存在。许多思政工作者都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积极谋求思政课教学模式的改革,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学者也开始引入案例教学法,尝试通过案例教学,给予学生实实在在的情景体验和脑力冲击,利用案例教学高度的拟真性、灵活的启发性、鲜明的针对性等特征,促进学生积极思考,热情参与,从而提升思政课的效果。理论上,各学者分别从思政课案例教学的必要性、可行性、方式方法、具体程序、应注意的问题等各个方面做了深入的探讨。而在实践方面,大连理工大学对案例教学的探索走在了全国各高校的前面。该校在1998年就开始将案例教学法引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课堂教学,成立了大连理工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研究中心,主编了全国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案例教学教材《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分析》,而在实行案例教学后针对学生满意度的问卷调查也表明,该校绝大多数学生对案例教学持欢迎态度。2008年11月26日,由教育部社会科学司主办的“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研讨会”在大连理工大学举行。来自全国27个省市的150多名专家学者重点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案例编写和使用以及案例教学的开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可见,案例教学是思政课教学可资借鉴的一个重要手段。

二、思政课案例教学的开展应注重因材施教

第8篇:音乐教师学习材料范文

美国音乐教育家穆塞尔提出:“音乐教育就是欣赏教育,就是为了欣赏而进行的教育。”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发展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教师讲,学生记”,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不喜欢上音乐欣赏课

1.教师上课形式单调,教材把握不够全面,随意性强,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接受知识。

2.学习任务不明确,学生的学习没有了目的性,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无从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课堂气氛呆板、不活跃等。

3.作品本身缺乏吸引力,新课程有些教材偏难,连教师都听不懂,学生就更加听不懂了。

欣赏是人们对音乐美的感受和理解,是一种审美活动,同时也是音乐作品发挥和实现其社会功能的纽带和桥梁。通过聆听音乐作品获得音乐享受的音乐活动,通过音乐欣赏活动,可使儿童接触更多的优秀音乐作品,开拓他们的音乐眼界,丰富他们的音乐经验,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喜爱之情,并使他们初步发展起感知、理解、欣赏音乐作品的能力。在欣赏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儿童的主观性,启发他们对音乐丰富的想象力,引导他们准确地体验音乐情感,并提供机会让他们把这些感受表达出来。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这说明兴趣是学习的基础,小学音乐欣赏活动亦是如此。

二、增强教学效果,同时又能突出音乐的艺术特点

1.听为主线,逐层深入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欣赏教学就是让学生听赏各式各类的音乐作品,通过对音乐的感受和审视来达到教学的目标。一般情况下,学生对乐曲的感悟可分为初步聆听、理解聆听、评价聆听三个阶段。还有受生活经历、文化素质、欣赏情趣、艺术修养的制约,学生的欣赏能力有限,因此教学时必须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初步聆听时不光是听乐曲还可以引出演奏乐器,了解乐器的音响特点;理解聆听时进行反复的聆听,使学生深入地体验音乐的情感,认识作品的音乐形象及主要表现手段;评价聆听应在学生理解听赏之后进行,学生只有理解了作品所反映的生活现实,理解了它的社会价值与艺术价值,才有可能真正感悟到它的真谛。

2.动为辅助,得以体验

视、读、唱、奏、跳等诸多词可在欣赏教学中得以应用。音乐虽然是听觉艺术,然而在音乐欣赏中如果能结合视觉功能,创设音乐情境,则能激起学生更大的兴趣。例如:在欣赏《野蜂飞舞》一曲时,可以让同学们都戴上头饰或是戴上翅膀扮演,随着音乐学小蜜蜂在花丛中采蜜时的样子进行律动,通过表演让同学们感受到小蜜蜂的辛苦与快乐。

3.感为升华,加深理解

音乐欣赏教学就是让学生听赏各类的作品,整个教学过程就是一个对音乐的感悟过程。“感”为深入体会音乐的思想情感,“悟”为从音乐中悟出道理,从而提高学生对真善美与假丑恶的辨别能力。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想象音乐所塑造的音乐形象,捕捉音乐的美妙之源。例如:在欣赏歌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时,可先从故事入手,创设意境,让学生们闭着眼睛去想象当时的夜景,想象自己也坐在了高高的谷堆上,然后再播放歌曲,最后边欣赏边摇动身体跟着音乐哼旋律,这样学生们就很轻易地感受到了歌曲的情绪,享受其中的乐趣。

第9篇:音乐教师学习材料范文

一、多元立体交织,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兴趣的培养是音乐新课程的任务和目标之一。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兴趣。在具体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1.注重多元综合学习,点燃学习热情。

立足音乐课堂,注重多元综合是确保学生身心愉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如在上《金孔雀》这一课时,我充分发挥“综合”的思路,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艺术形式感受多元文化的魅力。如在教授《金孔雀》这首歌曲前,我先让学生了解独特的民族乐器象脚鼓与葫芦丝,并让学生欣赏具有代表性的民族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由葫芦丝演奏。之后引入歌曲《金孔雀》,进行愉快教学。欣赏孔雀舞,并出示一件孔雀裙,让学生自己制作孔雀裙上的美丽图片,最后,让学生带上头饰跳起孔雀舞,唱着歌曲,在愉快的歌声中结束全课。学生有唱的、有跳的、有写的、有画的……令人吃惊的是他们展示的结果,那稚嫩的诗名,充满绿意和新意的舞蹈,色彩缤纷的画面,让你感受到春天无尽的美。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自我欣赏和互相欣赏,学习兴趣高涨,也提高了学习效率。

2.利用先进现代技术,引发学习兴趣。

现代教育技术给音乐教学带来重大变革,它突破了传统音乐教学在时间、空间和地域上的限制,古今中外、风土人情、世间万象都可以“身临其境”,大大丰富、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同时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可把学生带进计算机教室;把音乐欣赏带进网络世界;把电脑与组合音响接轨,引导学生对教材某些章节、内容的学习拓展开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音乐课题的研究。比如,在《声音的故事》这一课中,我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制作了生动的课件,学生们在欣赏这些丰富的画面及音响时,仿佛亲身体验了“阳光灿烂”、“刮台风”、“下暴雨”等几种场面,这为下面学习歌曲及感受力度变化做了很好的铺垫,使得整堂课的学习生动而有趣。

3.结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方式,激发兴趣。

(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求知欲望。

创设问题情景就是在讲授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教师创设的问题小而具体,新颖有趣,有适当的难度,有启发性,善于将所要解决的课题寓于学生实际掌握的知识基础之中,造成心理上的悬念。

(2)丰富材料,呈现方法。

通过采用图画、幻灯、投影、录像、录音、CD、VCD、电脑等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对学习材料的浓厚兴趣。教师还可以通过师生共同参与的唱、奏、舞、演、说等活动展开二度、三度的创作来达到激发兴趣的目的。

二、体验想象交织,提高欣赏能力

新课标指出:“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为终身学生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在传统的音乐课中,常常是老师的解说取代学生的感受,而音乐学科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征,它本身的非语义性使它具有特殊的学习方式――体验。体验是对情感的体会和感受。俗话说,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更何况你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由于所处的环境,所具有的认识水平的差异,他们必然对音乐的理解各不相同。这时候,老师就应该允许并鼓励学生对所听的音乐有不同的见解,并大胆地说出来。比如,在欣赏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时,我先不出示标题,而让孩子闭上眼睛聆听,然后说出音乐中所呈现的画面。结果,孩子们都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用语言和画面表达了对音乐的理解。虽然有些想法可能和标题相距甚远,虽然学生通过听赏体验或得到的答案与教师所愿意听到的答案有很大出入,但是教师正好可以发挥主导作用,逐步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

三、实践创造交融,培养创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