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校长培训考察报告范文

校长培训考察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校长培训考察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校长培训考察报告

第1篇:校长培训考察报告范文

一、学校基本概况

**附属小学创办于1970年,2002年被确定为福建省课程改革基地校。学校现有教职工104人,37个教学班,学生1965人;校园占地15亩,现有建筑面积16623平方米。

学校以“勤奋、自主、合作、创新”为理念,沿着“实施主体性教育,培养发展型学生,创建精品型学校,形成学者型教师群体”的办学思路和“面向全体,重视个体,发掘差异,激活潜能,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的教育目标,扎实探求教育发展新路,取得明显成效。学校在各项工作务实求新,锻造品牌的同时,重视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使学校成为闽东基础教育的龙头学校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基地

二、办学条件

走进学校我们可以看到学校拥有先进的教学设施和优美整洁的环境。操场铺设橡胶跑道,建有校园电视台;学校现有计算机200多台,有完整的校园网,并创建“**附小”网站在互联网上开通;全校37个教学班拥有电脑、实物展示台,配备多媒体教学设施,实施网络化教学;还有德育室、少先队活动室、电脑室、语音室、音乐室、美术室、阶梯教室、电子备课室、实验室、标本室、劳技室、图书馆、师生阅览室、多功能活动厅、排练厅、器材室等专用室20多间,室内装备齐全,各种教学设备均按一类标准配备;学校建有网络中心、教学资源库,教师实施电脑备课,实现资源共享,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物质保证,为孩子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条件。

学校布局合理,校园内碧草如茵,形成立体的绿化格局,成了融学园、花园、乐园于一体的学校;校内板报、标语、专栏体现人文关怀,凸显教育功能。学校通过现代技术教育,提升教育理念,营造良好的争创文明学校的教育环境,提高教学效益,形成办学特色。

三、学习收获

(一)学校把德育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建立了党政主要领导挂帅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德育工作总体目标,落实德育工作的重要位置,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多方位探索德育工作新路劲。重点落实以下几项内容:

1、爱国主义教育。全体教师都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激爱国之情,导爱国之行。在各种活动中强化品德、纪律、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爱国、爱校、爱集体的思想感情;教育他们脚踏实地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2、养成教育。全体教师明确职责,针对"**附小学生一日常规"要求,在教育教学中逐项抓落实。以"德育实效性"实验为抓手,以晨会、班队会课为主阵地,以一日常规为主教材,对各项内容进行训练,达到落实行动的目的。养成教育从"五项评比"的小处抓起,坚持天天评、周周比、半期小结、学期总评,表彰先进,使之成为每个学生的自觉行动,从而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3、公民道德教育。把公民道德教育20字规范化为“少先队五小行动”的要求,并对学生进行教育训练。通过课题研究,取得点上的经验后再面上推广。同时大张旗鼓地开展“做文明少年”,“加强文明教育,告别不良行为”活动,并做到“两个坚持”:坚持常规训练,坚持日常行为的检查评比,促进学生社会公德水平不断提高,形成讲文明、讲卫生、讲礼貌、讲道德、讲秩序的良好风尚。

4、校园文化建设。举办“健身节”、“科技节”、“读书节”、“艺术节”、“庆六一老少同乐”、“毕业晚会”、“亲子营”等活动,通过“电视台”、“小记者站”、“新蕾报”、“教海探航”、“附小简讯”、“学校宣传栏”、“校务公开栏”等宣传阵地的规范建设,提高了校园文化品位,进一步创设良好的文化育人氛围。

5、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融入学科教学和学校各项工作中。在师生中倡导“帮助你、鼓励我、夸奖他,我们一起成长”;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用变化的目光去注视的学生,用赞赏的口吻去评价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多种心理需要都能得到满足,都相信“我能行”。学校设“校长信箱”“心理咨询室”,创设让学生倾诉的氛围,与学生沟通交流,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排除他们的心理障碍。

(二)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强化教学常规管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1、制定完善制度,规范教学流程。学校严格按照《课程计划》开齐、开足、上好各门课程;结合实际制定了《**附小各学科教学常规》及实施细则,以及备课制度、听课与评课要求、作业设计批改要求等,使教学过程有章可依,制度完善。学校加强指导、督促、检查、反馈、评比,落实教学常规。

2、变革备课方式,保证教学质量。学校加大对备课环节的管理,注重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发展为本的新理念;注重方法、过程、态度、情感、价值观的探索;倡导“集体备课、互相协作、资源共享、个人增减”新的备课方式。教学设计要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的学法,尊重学生思维的多样性,讲求教案的实效性和创造性。提倡教师写课后记,强调课后反思的重要性。

3、紧抓课堂教学,力求减负提质。素质教育的实施关键在课堂,学校重视课堂教学的过程管理,经常随堂听课,并进行面对面的教学评析,共同探讨新型的教学模式;同时,强调作业设计与批改的针对性,层次性,实效性。

(三)学校以教科研为先导,改革课堂教学,探讨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1、确定学校教研课题。学校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实施“主体性教育”为根本,结合学校实际开展多层次的课题研究。2、提出全员参与要求。学校要求全体教师围绕素质教育,结合自身实际,结合学科特点,选择课题,确定子课题,参与教科研活动。研究过程要切合实际,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给学生提供适宜的土壤和适宜的发展空间。

四、反思

1、环境育人尤为重要。我们考察的宁德附小,将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结合得十分完美,校园清洁优雅,文化气氛浓厚,充分利用墙壁、走廊、门窗办起了墙报专刊,名言警句、书橱等,营造了浓厚良好的育人环境。

第2篇:校长培训考察报告范文

2003年11月1日至8日,有幸参加了广、深、珠教育考察,这是“十五”期间首期小学校长的培训的具体学习内容之一,在这一周的时间里,先后参观考察了广州天河区石牌小学、珠海香洲第二小学、深圳螺岭小学等三所学校,“零距离”地了解了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教育改革发展的动态。令我进一步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找到了自身管理上的差距,此次考察活动,学到东西很多,重要的是要将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方式与自身学校的实际相结合,提升自己学校的办学品味。

(一)学习他们先进的办学理念。

纵观这三所学校,都有着先进的办学理念,如石牌小学提出“以人为本、发展为本、创新为本”的管理思想和“人格健全、体魄强健、基础扎实、特长明显”的培养目标;香洲第二小学创建英语特色中的“敢问、善谈、能演、爱唱、会玩”的思想,德育工作中的“环境育人、活动育人、常规育人”的思路;深圳螺岭小学“在创造中获得自我发展”的办学理念。

这些先进的教育观念体现了前瞻性和科学性。可以说,以上学校的崛起首先得益于校长崭新的办学观念。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正因为这些学校的校长很好的实践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理论,才真正找准了学校管理的切入点,从而实现了从经验型、业务型向思想型、研究型的根本转变。尤其是珠海香洲第二小学的吕校长在这一方面表现了更为突出。他提出,21世纪的教师要准备跨越四道门坎:一是双语教学,即非外语类学科要用外语教学,既用母语又要穿插外语对话,这是应对21世纪和国际接轨的一项重要举措,以培养更多的国际人才;二是学会运用现化信息技术,不仅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学,而且学会用现化信息技术手段获取知识;三是人文素质,要求教师必须有相当厚的人文底蕴,有人格魅力;四是有较高的师德修养。他的观念表现了很强的超前意识和创新意识,很值得我们深思。

(二)学习他们浓厚的科研意识

正如香洲第二小学校长吕校长所说:“学校的提升和发展靠科研,同时必须以科研为先导,人人要有科研意识。校长必须把科研思路贯穿于教学管理之中,要有一个大的课题来整合小课题,使之网络化,从而带动学校教育科研工作整体迈上新的平台。”在参观考察中,我们也深切感受到了几所学校浓厚的科研氛围,如螺岭的课题:“学科教学中创造活动的研究”,石牌小学的“三位一体的大教育网络构建研究”,香洲小学的“双语教学的研究”等,都给我们在教育改革方面以深刻的启迪。

(三)学习他们独特的校园文化

从参观考察中我们发现,这几所学校之所以被学生喜爱,被教师满意,被家长称赞,被社会肯定,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首先,表层的物质文化投入很大,校舍、设施、环境建设都是高档次,高品味。学生的行为习惯,教师的行为风尚,都是学习型的;学校制度层面文化建设很完善,特别是学校的精神文化,这是深层次的,学校的办学思想,教师的合作精神,良好的校风、学风,并且,学校都非常有自己的办学特色,要想在众多学校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品牌,也就是创出自己的特色。学校首先要找准自己的坐标,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有了特色,就有了生命力。我们考察的学校都是特色鲜明,如石牌小学的“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香洲小学的英语和计算机教学特色,螺岭小学的双语教学,各种活动训练基地等,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结合学校实际,我们应该怎么办?

(一)提升自己的办学思想

先进的办学观念是治校之本,而先进的办学观念的提出,必须建立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而且要符合各自学校的实际,必要时采用“拿来主义”,但更可以采用“改良主义”,可以触类旁通。我校注重对教育观念进行提炼升华,逐步确立探索三维教育,构建全方位、立体型、多层互动的教育新格局,促进了学生主动和谐全面发展。

(二)把“思想”转化成全体教师的教育行为

首先校长必须时时以先进的教育观念指导全校工作,而且必须把先进的教育观念内化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行动。素质教育不能仅停留在领导层面上,应该使上下成为一部和谐的机器,通过中枢系统指挥,“让每个齿轮都转动”。如何使每一位教师学会研究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作为校长必须首先思考的问题,也是每一位干部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我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使全体干部教师都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改革中,投身于教育科研中,并不断地丰富发展自己,提高自己的素养。

(三)创造自己学校的文化特色。

学校要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不断思考自己学校的优势是什么,薄弱环节在哪里,扬长避短,创造自己的特色文化,像广州石牌小学的三十余个专用教室和乒乓球训练基地,螺岭小学教师出国培训,就充分发挥了以上两种优势,他们的经费与学校对学生的收费都无关,我们考察了其他学校在开放办学方面,也是各有千秋,如各种实验班、特色班。因此,我认为我们在开放办学方面,思想应进一步解放,像沿海那样放开搞活,思路要开阔一些,不要把眼光禁锢在学校的小圈子里缩手缩脚,要善于借助八面来风,挖掘学校内外的各种潜力,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第3篇:校长培训考察报告范文

7月9日,我市小学校长提高(异地)培训班一行48人冒着上海地区三十年来创记录的高温,风尘仆仆地来到上海市北京东路小学考察学习。步入小巧精致的校园,巨幅的标语、精美的壁画、别致的班牌、整洁的环境映入眼帘,清新的充满细腻人文关怀的文化育人气息扑面而来。主人亲切的问候、如花的笑靥更是像一股清爽的凉风让人不觉七月流火。八点半,北京东路小学校长张烨题为《关注个体差异,提供导学服务》的报告准时开始。报告共分五个部分:1、在德育活动中开发“导学价值”;2、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导学策略”;3、在课程设置中建立“导学机制”;4、在学业评价中发挥“导学功能”;5、在教学管理中完善“导学服务”。张校长结合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和典型案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导学服务”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活动及丰硕成果,其涉及到的“十条导学建议”、“富有小班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学业评价的学生成长记录册”、“教师专业化成长项目引领的核心培训模式”等引起了各位学员的浓厚兴趣。报告结束后,各位学员还就教师评价、经费保障、用人机制、班级工作考核等话题与张校长进行了互动交流。活动结束后,每位学员都深感受益匪浅。

北京东路小学的前身为上海市私立民生中小学,1920年由金熙章先生创办。1956年小学部更名为北京东路小学。学校位于繁华的商务区,占地1816平方米,建筑面积5018平方米,校舍小巧精致,教学设备完善,除教室外,还有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等14个专用教室,两个塑胶操场。1994年建成闭路电视网,XX年总校建成校园网,XX年分校建成无线校园网,计算机÷实物投影仪等现代化教学设备遍布教室及办公室。学校现有教学班27个,学生687人。学校拥有一支年轻的教师队伍,其中包括特级教师、市区级骨干教师十多人,校内有首席教师3人,学科带头人6人,具有小学高级教师职称的占一线教师总数的80%,在职45岁以下教师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达到100%。

从1984年起,学校开始“乐学、能干、创新”的教育改革整体实验,形成鲜明的办学思想。1994年起,在上海市教委基教处的支持下,率先在国内开始“小班化教育”实验,成功开创素质教育新模式,从而成为教育改革的领头羊。XX年,学校在二十年“乐能创”教育和十年“小班化”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关注个体差异,提供‘导学’服务”的办学策略,在发挥小班优势,满足差异发展上尽力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学校对外开放任务频繁,境内外教育使团频频到访。由于学校对文化基础知识与个性充分发展的重视,学生学习基础扎实,善于主动求知,综合素质较强。近年来不断涌现如中科院小院士、全国故事大王、全国计算机竞赛一等奖等优秀学生。学校曾先后获得“全国雏鹰大队”、“上海市办学先进单位”、“上海市教育科研先进集体”、“黄浦区文明单位”、“黄浦区三八红旗集体”等荣誉十几项。目前是“上海市素质教育实验校”、“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上海市课程教材改革研究基地”、“上海校长培训实践基地”。

上海市北京东路小学基于小班化教学的“在导学服务中智慧育人”、“关注个体差异,提供导学服务”的核心理念,根源于教育的价值取向是“尊重人的生存发展”和教育的本质是给予“生命的关怀”、“智慧的启迪”的思想,颇具前瞻性和先进性。尽管受教育资源的限制,要想在我市开展小班化教学还言之尚早,但我认为,上海市北京东路小学先进的理念和方法还是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特别是以下几点对我市的教育教学工作有现实指导意义。

一、强调“服务”的办学目标。上海市北京东路小学把四种服务作为办学目标,即:导学服务---指的是从学生个体的不同实际出发,对其进行有一定针对性的学习指导、引导和诱导,并提供多种机会和条件,指导学生进行选择,促进其个体获得更充分、持续、稳定的发展的教育教学专业服务;充分的教育服务---学校致力于全员、全程、全域、全方位地为学生创造和提供各种机会、资源和条件,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均能获得充分的提高;优质的教育服务---“优质”体现在拥有先进的办学理念、严谨的管理机制、优良的育人环境、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设施、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卓越的教育成果、良好的办学声誉等;个性化的教育服务---学校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尊重学生人格发展的需要,为学生设计满足个性化发展的课程,并在学校管理、环境建设等各个方面建立相应的配套措施。四种“服务”充分体现了新课改以生为本、全面发展的核心理念,也体现了现代教育的办学方向。

二、十条导学建议。即: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存在个体差异的不同学生,认知目标可以适度调整,情感表达尊重个人感受,认识判断不必高度统一,学习方法鼓励自主有效,教学活动多予合作交流,组织形式提供多种选择,重点难点要有个别指导,媒体技术支持学习互动,作业练习布置弹性要求,目标达成允许存在差异。这无疑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每一位学生个性化的全面发展。

三、差异性、发展性的学业评价。上海市北京东路小学改革过去传统的“鉴定式”学业评价方式,开展学生差异性发展性评价研究,目标指向不是用一个共性的标准去甄别学生,而是基于学生的差异处境与需求,为其提供促进自我发展的引导。所谓差异性评价,就是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事实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多元的方法,引导并促使他们在各个领域或层次都获得充分发展的评价服务;所谓发展性评价,就是以学生获得发展为基本目标,通过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激励方式,使学生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自主发展需求获得充分满足的评价服务。学校研制出了具有个别化、建设性、自主性、纪实性、开放性、可操作性的学生成长记录册,促进了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项目引领的核心培训模式。上海市北京东路小学坚持“教师自主、学校岗位自培、社会化进修”的教师教育原则的前提下,积极推进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形成“校本管理、校本培训、校本研修”的模式,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与条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主要有以下三种途径:以实践中生成的问题作为内容,加强实务培训;以案例分析经验分享作为形式,注重研究实效;以互为资源逐层互动作为策略,带动整体提高。这三种方式务实高效,其《智慧育人---班主任工作研讨会》这一成功培训案例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这次研讨会起源于一位教师在区级教育技能赛上的一次失利。这位班主任在技能大赛复赛中失利,止步于决赛。当时这位教师还未得知结果,兴冲冲地跑来细述她参加第二关“案例分析”时的经过。从她的言谈中,张校长感到这位老师确实有“以学生为本”的意识,但她在叙述中所采用的操作行为是不够到位的,而且这位老师并没有意识到这点,张校长从她身上也看到了学校教师中的普遍现象。

于是,她请这位老师将参赛时的案例记述下来,同时将具有典型性的或是校内近期发生的事写成案例,让所有班主任、分管教导作文字分析,此举的目的很明确,就是通过自我诊断,帮助教师提升育德能力。在阅完所有试卷的基础上,学校正式召开“智慧育人——班主任工作研讨会”,对所有个案逐个进行剖析,发扬教师思想上的闪光点、操作中的好办法,明确指出不正确的观念与行为,并邀请区德育室的专家作诊断评价。一人虽然失利,团队从中受益。从这次研讨会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位校长细腻敏锐的捕捉能力、务本求实的工作作风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利催化剂。

五、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的课程管理。上海市北京东路小学不断探索与实践更为灵活机动的组织形式供参与。以班级授课制为主,实行课程组织形式的“三个打破”:打破班级限制实施横向走班,打破年级限制实施纵向跑课,打破学科限制实施跨学科综合探究活动。对于我们来说,这一点或许过于前卫,而且对于教师资源和财力要求过高,但是否能为大胆打破陈规、全面创新学校工作在思路上提供一些借鉴?

在欣赏和悦纳上海市北京东路小学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的同时,我也在不断地反思我们的现状,从中得到了几点启示:

一、我们必须真正树立起正确的人才观、发展的学生观和全面的质量观,进一步加大加快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力度和进程,特别是学校要建立起科学、发展、全面的学生评价体系、教师评价体系,教育行政部门也应该建立适应时展的学校评价机制,为办现代化教育和一流学校进行导向,同时,要鼓励和保护校长自主办学、开门办学。

第4篇:校长培训考察报告范文

[关键词]地理课程 实践活动 课程基地 条件 过程 成果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60117

一、地理实践活动课程基地建设的提出――建设条件

1.地理新课程改革的推动。地理新课程改革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地理学习方式,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这为课程基地的建设提供了指导方针和理论依据。

2.拥有天文科技教育等方面的优势。南京一中在1985年建成了全国首家中学生天文台――望星楼,旨在让学生了解天文知识,增强对天文学的兴趣,同时也培养学生进行天文观测的能力。2005年又建成了江苏省首个中学生天象厅,2009年该校被授予首批“南京市中小学科技创新星光基地”并获得江苏省天文学会的表彰,2010年校本课程《望星》荣获南京市校本精品课程一等奖等,这些天文科技教育方面的优势为课程基地建设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3.厚实的实践活动基础。中学地理教学必须走出课堂,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实践中去。学校长期致力于开展丰富多样的地理实践活动,从校内的“立竿见影”――测量日影,到校外的“识图用图”――定向越野、参观1865――寻访工业遗迹、考察冶山铁矿等,积累了一定的实践活动经验。

4.勇于创新的教师团队。在积极组织和开展学生活动的同时,也不忘加强教师团队的建设,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培训、外出考察、动手实践、合作探讨等,不断增强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组织能力。

二、地理实践活动课程基地建设的回顾――建设过程

1.成立项目小组,强化组织管理。课程基地的建设离不开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校长亲自挂帅成立专门项目小组,定期研讨,分工明确,力求课程基地建设高质高效。

2.加强学习研究,细化建设方案。课程基地建设的过程并非单打独斗、闭门造车,而是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建设方案。组织相关人员外出取经,学习其他院校的一些成功做法,同时邀请一些课程基地建设方面的专家能手来校指导,最终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最佳的建设方案。

3.加强软硬件建设,开发实践课程资源。硬件方面主要是场馆设施、各种标本、实验模型、模具教具等;软件方面主要是课程建设,如邀请专家开展讲座、建设专题网站、开展活动平台建设等,积极开发实践活动课程资源。

三、地理实践活动课程基地建设的成果――成果展示

(一)地理实践教学环境已经形成

1.天文台:近年来学校不断更新仪器设备,可以实现学生开展对太阳、月球、大行星等天体的观测探究。

2.天象厅:可以逼真地演示四季星空、月相变化、流星雨、彗星运动、日食月食过程等天文现象。

3.古生物地质陈列馆:以开放的形式向学生展示精美的矿物、不同类型的岩石、不同地质时期代表性的古生物化石等。

4.地理园:作为古生物地质陈列馆的室外延伸,展示了太湖石等各类奇石,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内外力对岩石的作用和影响。

5.校园自动气象站:可自动实时监测校园内气温、气压、湿度、风向、风力等气象要素并与南京市气象网,实现实时数据共享,通过气象信息显示屏及时呈现且每隔20分钟自动更新一次数据信息。

6.数字化创新地理教室:通过触摸式电脑一体机、电子白板、音响系统、网络互动、语音立体地图等现代化设备,创建数字化、信息化的互动式地理学习教室。

7.地理过程探究实验室:配备了风力地貌、流水地貌、喀斯特地貌、冰川地貌、黄土地貌、海岸地貌等常见的地貌模型,这里是学生进行地理实验的主要场所,同时配备数字立体多媒体投影设备,可实现双屏联动。

8.校外课堂:积极开发校外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如江苏六合国家地质公园开展野外地质学习和考察,南京紫金山天文台进行天文观测探究,行知学农基地感受农业生产过程,1865产业区寻访工业遗迹等已成为学生最受欢迎的校外实践活动课程。

(二)三级课程体系日趋完善

1.第一级基础性实践课程:围绕国家必修课程核心内容,面向全体学生,设计系列微实验,构建实践活动模型。目前已经比较成熟的地理微实验如:地转偏向力、热力环流、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温室效应、流水作用与地貌、流水的沉积过程、 褶皱、地幔对流的过程、洋流等。

2.第二级拓展性实践课程:学校结合了学生兴趣、办学特色、高校资源等,开设了《望星》《动手做地理》《地理信息技术与人类生活》等校本课程,拓展了学生的实践活动知识。

3.第三级创新性实践课程:以学生社团活动和研究性学习为平台,为少数优秀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提供帮助,探索创新人才的培养途径。

(三)学生的实践能力不断增强

经过多年地理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学生的创新探究和综合实践能力明显增强,真正做到了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成长,在活动中发展。如2014年第七届“国际路边天文夜”,天文社团的成员们组织和指导市民观测星空,到瓜埠山野外考察并撰写考察报告,参加国际天文竞赛和地球小博士科技大赛并多次获奖等。

(四)地理实践活动课程基地的示范效应得到发挥

第5篇:校长培训考察报告范文

1.德国职业教育模式

“双元制”模式是德国职业教育的核心办学模式和教学模式,也是世界各国公认的一种比较科学而先进的职业教育模式。这种模式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不仅接受严格的文化理论教育,而且还要接受严格的实践操作训练。它体现了一种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模式。其主要特征是职校与企业两个培训场所、受训者学生与学徒的双重身份、理论与实训两类师资、《理论教学大纲》与《职业培训条例》两种指导文件、理论与实训两种教材、实训技能与专业知识两种考试。其教育特色体现在课程内容的实用性、课程编排的综合性、课程管理上的开放性、课程评价上的实效性等上面。教育效果明显。毕业生可直接从事实际工作。

“双元制”模式在设计教育中的运用,来自于包豪斯的创始人、校长格罗披乌斯的“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和“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主张_并在这一教育理念下形成的一套较为完整而科学的艺术设计教育框架。包豪斯在这样的教育理念指导下,迅速培养出了一批既掌握了先进技术知识,又懂艺术的高质量设计人才。其教育思想在二战后成立的乌尔姆设计学院得到了继承与发展。其设计品质在与德国布劳恩公司的协作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布劳恩公司吸收了它的设计理念与设计原则,形成了自己公司的设计风格,在国际上产生重要影响,这一合作也成为其他学校与企业合作的范式。

2.实施创新型职业教育模式

实施全面素质教育,是全面提高中国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战略措施。艺术设计职业教育应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和职业教育的特点,根据市场对艺术设计职业人才规格、能力、素质等方面的要求.设定专业培养方向、能力素质标准、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学手段.提供优质的教育、培训与服务,最大程度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艺术设计人才资源开发的需求,增强国际竞争力并适应市场经济复杂多变的能。

研究创新型的艺术设计职业教育模式要求教师自身创新能力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能力。教师自身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教师的创新能力主要由教师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教学能力构成。首先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它包括创造性的理解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性理解能力和创造性教学能力是相互联系的,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教师,求异思维占优势,能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其次是创造性教学能力,要求教师根据具体教学内容、教学条件和学生现有知识,进行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为目标.综合运用行之有效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

3.实现创新性教育之措施

3.1要创建一套完整的区别于大学教育的教学模式.开创适合时代和社会需求的新的教学方法,这需要不断地总结和不断地完善。

3.2把现有的相对封闭的课堂开放,引入实践教学.让学生能够充分地感受到就业后的行业氛围,具体的办法可以采用如下几种:

1)鼓励有特长的学生组建相应的学生社团.比如有的学生在动漫方面有特长,就可以鼓励他们组建自己的社团,组织社团活动.甚至可以对外承揽商业活动。组建社团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很好的办法.能够使他们为自己的兴趣去学习,这样才有可能把自己的真正爱好变成自己以后的职业。

2)定期地举办不同题材、体裁的校际学生作品展览,或者是观摩其他学校学生的作品展。努力开拓学生视野,了解其他院校学生的水平或者社会上的作品。

3)组织同学参加各类大赛或者参加社会的设计招投标,在真正的有主题、有要求、有命题的前提下进行作品创作,以提高同学适应客观要求的能力和实战能力。

4)利用网络煤体组织网上作品评价和展示交流,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作品,在大家的品评中提高自己的实际水平。

3.3引人实践机制,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首先,进行社会讲学。请在设计行业中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一线人员定期到校进行讲座,具体讲解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或者是在面对客户和项目时如何同客户进行沟通。其次是联系项目交流进校或组织同学进行实习。

3.4把艺术修养与电脑软件应用相结合,不片面地强调某一方面的作用,而是客观地把它们更好地结合在一起,以达到双管齐下的目的。

3.5拓展学生对美的认知和感受。让学生走出室内,贴近自然,以自然为舞台进行创作和设计活动.通过了解自然而深深感受到自然的美丽和力量,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使学生的作品更具生命力。第五、教学改革应坚持内容与方法二个方面的创新。具体表现在多个方面:(1)应坚持以学生为主的观点,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条件,细致的实践指导以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实践方法。同时尊重学生的个性,做到因材施教,探索实践教学新方法。通过学生主动的实践活动,感受实践活动于专业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2)坚持以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印证理论知识的原则,使学生通过设计实践活动检验自己,找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结点.以利于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提高。(3)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的理论研究。

第6篇:校长培训考察报告范文

这件事告诉磐安教育人一个深刻的道理:办教育“钱”确实是一个问题,但是除了“钱”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深化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满足民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选择权,逐步实现高位均衡——必须要推进,没“钱”也要推进。

2011年7月,新渥初中16人考上重点高中。

这在新渥乡几乎是个爆炸性的消息,有些人不相信,有些人把它当做美谈,教师们更是觉得这就是一个奇迹。

为什么?新渥初中近8年来重点高中升学人数从未突破过两位数,整个校园里长期笼罩着缺少自信、缺少信任的沉闷空气。初中一到三年级前往城区优质校就读的学生多达学生总数的40%。有人戏言新渥有两所初中,一所在城里,一所在乡下。

2010年,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开始落实“实施教育均衡发展计划”。同年6月,“出名”的薄弱校新渥初中与县里的优质学校实验初中组建了“城乡教育共同体”,开始实施“一所学校,两个校区,统一管理,统一评价”。

新渥初中的变化就此开始。

不过,发生变化的不仅仅局限于新渥,整个磐安县似乎都沸腾起来了。

一个形象的比喻是,“实施教育均衡发展计划”让磐安教育的一杆秤“平”了。

失衡的磐安

“九山半水半分田”,山多人少,这往往就是磐安县留给人们最深的印象。

磐安县有19个乡镇,但人口却只有21万人,平均下来一个乡镇只有1万多人。在其中的高二乡,没有超市,没有菜场,没有饭馆,村中“门前拴着一条狗,屋后坐着两老头”,当地人戏称这是“狗比人多,人比牙多”。

政策上的历史遗留问题,乡镇间人口规模、经济水平的巨大差异,造成了磐安县教育资源分布的严重失衡。因而,磐安县教育圈素有“三热”之说。

其一便是“择校热”。

哪怕是最偏僻的乡镇,对城区优质教育资源也是趋之若鹜。

在城区的优质学校实验小学,每年招生都要被迫“扩编”,某些年份甚至要多招整整一班,而班额也始终维持在45到60人的高位水平。与之相反,乡镇中小学生源则普遍萎缩。2008学年,盘峰乡共有学龄儿童(6到11周岁)230人,可是留在本乡镇读书的只有77人,全乡少于200人的中心小学就有6所,占到学校总数的1/3,而且寄宿生、留守生、学困生、问题生数量众多。

其二便是“进城热”。

乡镇教师,尤其是乡镇学校的骨干教师、年轻教师,纷纷考调城区优质学校,优质教育资源被迫进一步集中。

2008年,磐安县报名进城考试的教师就有96人,占乡镇40周岁以下教师数量的19.76%,几乎等于乡镇学校中所有业务骨干都想要进城、将要进城。常年的“进城热”造成一种怪异的局面——乡镇学校里教师老龄化与新手化现象并存。19所乡镇小学中,就有7所学校50%以上的教师年龄超过46周岁;在双溪小学,这个比例甚至高达70.59%。与之相反,大盘小学、维新小学、冷水中心校初中部等学校里,有1/3的教师年龄小于25周岁,教学经验方面略显青涩。

更为尴尬的是,教师进城的数量永远赶不上学生进城的数量,而各乡镇又是按照师生比配备人员,结果导致小规模乡镇学校竟然普遍“超编”,同时又缺乏音体美教师。

甚至于,一些乡镇学校干脆处于一种“管理随意”的状态之中,教师们对上级要求基本是“不对抗、不表达、不支持”,戏称“三不”。有的小规模学校还一味要求教师手写教案,结果是教师因任教科目多,为备课而疲于奔命。教研活动也是一团和气的形式秀,缺少教学反思。

这些问题势必都会反映在教学质量上。以2007学年第二学期小学英语期末抽测成绩为例,安文区、玉山区与城区学校相比,优秀率差距均超过30个百分点,合格率差距均接近20个百分点,平均分差距均超过10分。

所以,“择校热”、“进城热”最终导致了一种极端的现象:“迁户热”,这相当于现代版的“孟母三迁”。

在一次磐安县暑期校长会议上,磐安县教育局局长吕为苗这样形容磐安县教育的发展形势:“2007年,我县顺利通过了省教育强县验收,但‘强县不强’是不争的事实。”

强腰政策

“‘磐安县实验初级中学新渥校区’的成立,在我县教育发展史上是一个重要事件,对于推进我县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10年6月25日,在磐安县县委主要领导的注视下,吕为苗局长宣布“实验初中新渥校区”揭牌。

这意味着一种“联姻”关系的确立:优质学校实验初中与薄弱学校新渥初中结成了“对子”,后者成为前者的一个“分校区”。而在之前的一年里,优质学校实验小学也与薄弱学校大盘小学结成了类似的关系。两个实验体都被磐安县教育局视为“扩大优质层”的关键一环。

吕为苗说:“一个学校,两个校区,就是充分发挥主校区原有的教育理念、管理水平、师资水平、设备设施的优势,帮助分校区提升教育理念、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师资水平、改善办学条件,通过几年的努力,把分校区办得像主校区一样。”

这几乎带来了立竿见影的作用。

大盘小学生源外流率长期高达30%以上,与实验小学“结对”后,实验小学为大盘小学配备了20万元的教学及生活设施设备,其中有多媒体7套、课桌椅70套、餐桌30套。在优质学校看来,这或许算不了什么,但却在当年就成功止住了大盘小学生源外流增长的趋势。

实验小学校长陈新芳坦言:“学校的变化家长们都看在眼里,满意在心里。”

在师资方面,实验小学派出了科学、语文、数学、英语4名主课骨干教师前往大盘小学执教,直接参与一线教学管理。并建立了教师互相学习研训联动制度,实验小学派出优秀师资支援大盘小学,大盘小学选派年轻老师到实验小学上挂锻炼,两校都开展“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帮扶活动。这对两校教师的成长,特别是大盘小学师资力量的增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与新渥初中“结对”后,实验初中派出了原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傅宝林前往新渥初中任执行校长,还派出5名骨干教师到分校执教。

这相当于:总校派出的骨干教师就占到原新渥初中教师人数的20%。

更关键的是,傅宝林到任后,新渥初中在学生管理、教师管理方面都严格遵循总校标准,教师和教学管理每月分教学常规、行政管理和班主任工作等几块,细化到每个人,实现常规考核,与教师绩效工资相挂钩——这在以往的新渥初中都是难以想象的。

但是,随着联合关系的深入,“强腰政策”仍然遇到了不小的挑战。

实施“强腰政策”后,实验初中校长傅君肩上的压力便陡增起来。

不断有城区家长来校向傅君提出质疑:好教师都去支教了,城里的教学质量会不会垮?甚至连新渥初中的家长也有疑问:既然好教师都是来支教的,会不会长久,又会不会恢复原样?对待这些质疑,傅君敏锐地觉察到,单纯的“援助”难以维持长久。

这些质疑与问题都直指一个关键的问题:薄弱学校能否实现自我“造血”。

活血政策

磐安人并不比别人笨,一些在磐安时的普通教师,到了外地就成了名师,一些还成了专家与名人,这就是例证。自卑不可取,自负与自大更不可为。脚踏实地做实事,少做一些务虚的事才是正道……万事源于心。过不了几年,我们将会取消上讲台的资格,希望未来的磐安教育“江山代有人才出”。

上面的话来自于一位拥有30年教龄的磐安县老教师。吕为苗局长把它推荐给了全县,供全县教师反省。

学校如何提升,教师自身如何提升,这样的问题被摆在了局长的书案上。

输血

2009年7月,一项被称为“校史安全工程”的计划被列入2010年磐安县十大重点实事之一。与以往优质学校得到更多的关注不同,这次计划承诺“县不漏校,校不漏幢”,对全县33所中小学257幢建筑物进行了全面排查。

2009年,磐安县教育工程总投资1641.7万元,其中投放于乡镇学校的就有1550.7万元,占比达到94.46%;2010年,磐安县教育工程总投资1639.8万元,乡镇学校又占了1217.8万元,占比74.12%。这些数据显示磐安县在有意识地向乡镇学校予以资源倾斜。

这样的局面也得到了浙江省教育厅的肯定。刘希平厅长考察磐安县农村教育后,深有感触地说:“每到一所学校,看到的房子大多是崭新的,山区学校建设到这样的水平的确不容易,超乎我想象。”

事实上,磐安县对乡镇薄弱学校的“输血”已经成为一种“习惯行为”。从2009年开始,凡乡镇学校开展基建项目工作,县教育局都会直接承担工程建设费用的2/3。这样大的扶持力度,使原来要求乡镇政府“上项目”的被动局面,变成了今天乡政府向县教育局“要项目”的新局面。

同时,在“软件”层面,磐安县搭起了台子:吕为苗局长亲自设立了“局长推荐”栏目,刊发名校考察报告,并组织学校参观缙云县长坑小学,亲身感受一所偏远农村学校的教育传奇。而且,教育局承诺,师资培训机会实施“均等化”。

这样的培训工作无疑是非常具有针对性的。

在考察长坑小学前,磐安县职业技术学校的杨龙海老师发出了这样的疑问:长坑小学地域这么偏,条件这么差,规模这么小,为什么能撑起教育的一片蓝天?考察后,他说:“全在于有一个‘二百五’的校长和一群‘傻里傻气’的教师——他们对学生的教育,做到严、细、实,教师几乎与学生吃、住在一起,以自己的言传身教来教育学生,将学校全力打造成学生的成长乐园。”

以往,磐安教育人似乎更加笃信“生源决定论”、“师资决定论”或“经费决定论”,经过多种培训与“刺激”,他们也渐渐明白,乡镇学校尽管各方面条件更差,但是“安心、甘心、尽心”的工作精神与视野的开阔、思想的解放同样重要。

不过,“输血”似乎始终改变不了学校中固有的人情世故。

实验小学与大盘小学“结对”后,便发生了过于“友好”的一幕:领导合作方面,实验小学不想干预过多,大盘小学不想麻烦别人;城里老师到乡下支教的热情有限,总是想回城,乡下老师到城里上挂也压力重重,总是想回乡;青蓝计划的师徒关系得过且过,常常听课却不评课……

这就像一种新生儿“溶血症”,因为母婴血型不合,母亲对胎儿红细胞发生免疫反应所引起的疾病。

治疗“溶血症”的方法是:换血。

换血

所谓换血,便是从城区学校直派校长与骨干教师来进行“系统重组”。

200年,磐安县教育局征调实验小学教务主任陈荣仁赴任薄弱乡镇校双溪小学校长。

双溪小学是一所典型的面临自然淘汰、“欲撤不能,欲办低效”的边远乡中心小学。2000年,该校尚有12个班381名学生,到2009年只剩6个班139名学生,当地70%生源外流。双溪还有一所私人承办的幼儿园,但办园条件奇差,被教育局裁定为“不合格幼儿园”。

陈荣仁到任后,首先便建立了“校长领导下的园长负责制”,抓幼小衔接。陈荣仁制定制度,由学校负责幼儿园行政,统一调配安排后勤财务、幼师招聘、招生等工作。园长相当于小学的教导主任,享受学校中层正职待遇,由经过幼儿教育岗位培训的小学正式女教师担任,她是小学教学与幼儿教育的联结纽带。同时坚持管办分离,避免幼教小学化。

在小学,陈荣仁则带来了“山溪学校文化”。以童话为主体开展阅读教学活动,出台《双溪小学儿童良好阅读习惯培养目标》,内容从小班一直到六年级;每年均编印校园文集《山溪》,里面有校园掠影、校长寄语、教师随笔、学生书画、童诗乐园、童年写真、童话天地等,倡导一种认准目标、“不停奔流”的“山溪精神”。

应该说,陈荣仁成功地解决了一个难题:增强儿童的自律意识和自理能力,实现幼儿园大班和小学一年级之间的无缝衔接。在这一点上,委派来的校长选准了问题的突破口。

2010年,实验初中教务主任孔新玉调任深泽初中校长。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孔新玉面对重担心情虽然忐忑,但是他却“小火慢慢熬”。

孔新玉决意在近年来教学质量不断下滑的深泽初中复制“杜郎口模式”,出台的政策宽严适度:只从初一开始试点,同时加强校内外教学交流,要求教师开门上课;试点年级期末成绩不列入考核范围,解除教师的后顾之忧;每位教师必须记下每堂课的教后感,记下备课、教学、批改等过程中的新发现,以备反思总结之用;课外教学生学会预习、复习,不搞集体补课;课内配备足量小黑板,给学生表现的平台……

更关键的是,孔新玉渐渐地让这所乡村学校的教师开始相信学生的潜质。在孔新玉到校之前,尽管外面到处都在刮“杜郎口之风”,可是深泽初中的教师仍然一无所知;孔新玉的到来,则宛如一个“先学后教”的传道者。

欣喜的是,在孔新玉“我可以不成功,但是不能不成长”的决心下,深泽初中发生了大变。仅仅用了一年时间,在教育局教研室的抽测中,该校所有学科都居于全县前四名,部分学科的成绩超过了城区初中,初二、毕业班的老师们也开始主动要求变革,换一种教法——教育行政赋予的“威权”,渐渐演变成教育改革的“权威”。

随着骨干校长的“下乡运动”,磐安全县也掀起了轰轰烈烈的“走教”、“支教”、“委培”运动。尤其是委培计划作用明显,从200年起,全部新教师都留城代培,代培期满1年之后,再到所分配的乡镇学校任教。从2010学年起,县教育局每年将安排10个左右的名额为农村偏远学校定向招收新教师,实行农村任教服务期制度,新教师须在农村学校工作三年以上,参加高级职称评审须有一年以上的农村学校任教支教经历。

当输血、换血达到一定规模,则必然产生量的质变——造血。

造血

新的教学改革正在观念、构成崭新的新渥初中萌芽。

新渥初中结合实验初中自主学习课堂模式,开始演变自己的“先学后教、当堂落实”改革。他们把学生分为前25%、中45%、后30%进行当堂落实。每堂课6-8道基础题、简单理解题要求“人人过关”,时间控制在15分钟左右;用以巩固本章(课)知识的理解题、稍难题,中等学生要完成,时间控制在20分钟左右;每堂课布置1道综合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这样,改变了以前练习一刀切的状况,充分体现了自学先导、“最近发展区”等教育教学思想。

大盘小学则推行语数目标教学改革,每堂课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大力推行小组合作学习,并成功地创建了语数“六步教学”模式。

以往,变革似乎很难出现在观念保守的乡镇学校,但是如今“校长、骨干都能换,教师也由城里委培”,一切都成为可能。

更加值得欣喜的是,一些变革甚至出现在了“最困难、最不可能发生”的地方。

盘峰、维新、高二三乡是磐安县经济最为落后的纯山区,如高二,实在是“地无三尺平”,骤然撤校很可能会导致辍学生回潮。然而,现在的中心校编制、单式教学显然不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也浪费了大量教育资源。

可是,不断的输血、换血,却最终点燃了高二乡别具特色的“新型复式教学”改革。高二乡学校执行“异级编班,同科授课”,即一二年级编为一班,三六年级编为一班,四五年级编为一班。根据学校现有师资,“异级同科”授课,英语则单独开课。教学中,集中讲授的时间各为20分钟,注重动静搭配、学问结合。而且教师非常重视“小先生”带头作用,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由“小先生”协助老师管理课堂,督促同学们完成课后的各项作业及练习……

“新型复式教学”可谓完全改变了高二乡落后的教学面貌。由于任教学科比较单一,教师有更多的时间钻研教材,利于专业化成长;初步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课堂自我控制能力;请高年级同学帮助低年级同学完成任务,提高了高年级同学的成就感;“音、体、美、劳”等开课正常,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成绩不但没有下降,反而略有提升。

当最不可能发生变革的地方点燃了星星之火,磐安县“实施教育均衡发展计划”也即将具备燎原之势。

星火燎原

“实验初中——新渥初中”与“实验小学——大盘小学”是承担教育均衡目标的两大关键教学教研共同体,如今,这样的共同体开始出现以点带面的趋势,由拥有乡镇优质教育资源的中心集镇向周边乡镇学校辐射。

在盘山区,统合了高二、维新、盘峰3乡和大盘一镇的教研工作,由大盘校区牵头,举行联片教研活动,各校均有一位教师上课,相应学科的全部教师参加听课并开展互动式评课。这种模式使中心镇优质教育资源得到了共享,也解决了偏远学校教师数少、无法开展教研的困难,提高了教师教学业务能力。每月1至2次活动,几学期坚持下来,数目也非常可观。当年的薄弱校大盘小学,如今已经是县校本教研示范学校。

在玉山区,则出现了“3镇带3乡”共同体,尚湖镇小——万苍小学、玉山镇小——九和小学、尖山镇小——胡宅小学结成了新的“对子”。

更多的情况是,同一区域内几所发展水平相当、规模适中的学校正在组成“松散型的教研共同体”,并形成与其他共同体良性竞争的发展格局。他们坚持学校独立,组团发展,主席轮值制,秘书处办公制,区域考评制,“先业务,后行政”、“资源共享,荣辱共担”。显而易见,磐安县的教育资源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共进”现象。

更关键的是,对等的竞争开始出现了。吕为苗局长介绍,为支持学校布局优化,从2011年起,县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资金,并逐年提高,用于学校新建、改扩建重点项目建设。布局优化完成后,高中学校为“两所普高一个职教中心”;初中学校将由11所(包括中心校)逐步调整为6所,且全部升格为县属初中;小学由20所(包括中心校)调整为19所。义务教育全面推行紧密型城乡教育共同体模式,将形成“中间大、两头尖”的纺锤形格局,学校之间将自然产生对等竞争的态势。

尽管我们目前尚无法一览磐安县“实施教育均衡发展计划”最终的全貌,但是可以确定的是,感动已经发生。

刚刚考上重点高中的原新渥初中学生卢惠萍告诉记者,她考上重点高中后,原来在城里读书的表妹也回新渥初中读书了:“这里的课生动有趣,老师细心,和城里的学校一样!”

第7篇:校长培训考察报告范文

五天时间,我们重点考察了新建的安居房、新建的小学校舍、年画村,“苏州水街”等相关设施。在江苏省苏州市对口援建的孝德新镇,我们惊叹于苏州市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施工、高速度建设的援建工作,见到了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一派江南小镇的秀丽风光。

(一)五角星——新镇是梦想起飞的地方

在考察中苏州援建指挥部的办公室主任***现场为我们讲解了新孝德镇总体规划:“新孝德新镇是个‘五角星’形状。在一个五角星的区域里,分布着富有苏州特色的幼儿园、小学、中学、卫生院等建筑。这个由苏州人设计的“五角星”也寄托了苏州人、孝德人对孝德这个地方共同的美好希望,真是一个绝妙的设计。同时苏州援建指挥部在四川灾区的援建工作中创造了因快而闻名的“苏州速度”,苏州人为灾区人在新址上以最短的时间、最好的质量创造一个漂亮的孝德新镇,让灾区人看到了美好未来,孝德也是灾区重建中进展最快的新城镇。苏州的援建业绩令我们肃然起敬。我们看到了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内,苏州的援建者就在孝德建起了如此漂亮的医院、学校、住宅区,我们觉得新的城镇、新的学校将是孝德人美好梦想的新起点。

(二)裂纹——碎片凝聚的“纪念柱”是向上的动力

在孝德学校的正门前,有两根设计得别出心裁的“纪念柱”,一根柱子上布满了裂纹,而那些裂纹是用地震后孝德学校旧址上遗留的碎瓦片拼成的,而另一根柱子的花纹则像是有脚印在一步一步往上走。两根柱子连成一体,一根代表过去一根代表未来。江苏援建者认为,将这样带有地震遗物的“纪念柱”树立在校门口,对人是种激励,是种提示,是战胜灾难创造美好未来的动力之源。

(三)田园诗般的年画村——美得像是世外桃源

绵竹年画与苏州桃花坞年画并列为中国四大年画,绵竹年画因为是直接画在房屋外墙面上的,视觉冲击力更强。苏州援建者为此在这里倾力打造的一个民俗色彩浓厚的地方——田园诗般的年画村。在那里,我们看到的是一派世外桃源般的田园景象:在绿油油的田野上,一座座粉墙黛瓦的农家小院在绿树环绕中若隐若现的,雪白墙上都画有巨幅五彩斑斓的年画,年画的内容都是喜气而富足的。根据介绍,年画村今后会发展成为一个集观光、旅游、休闲、购物于一体的特色景点。

(四)一条苏州水街,——将成孝德人民“聚宝盆”

踏上绵竹市孝德新城的“苏州水街”,一条小河曲径通幽,摇曳的柳丝挂在小河的两岸。一排排白色的墙腰,开着扇扇轩窗掩映在河中……眼前的景象,让人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这是一条商业步行街,是苏州援建留给当地政府和老百姓的一笔宝贵的财富。苏州水街共有商铺2万多平方米,由当地政府统一出租管理,目前商铺租金为每年120元/平方米。靠着苏州水街,当地政府每年就可以“赚上”两三百万元。在“苏州水街”两侧的街道上,一些酒吧、水吧、茶吧陆续开门迎客。35岁的杨立是“苏州水街”第一个开业的茶楼老板,时尚的她把自己的茶楼装修得很别致浪漫。“苏州援建者把水街建得那么漂亮,自己会用心经营茶楼,以后这里一定会热闹起来的。”对于水街的未来杨立充满了信心。

(五)苏州援建力量——是股撤不走的力量

二、考察体会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将创新贯穿于安居房建设始终

在学习考察中,考察团成员强烈感受到江苏援建工作者思想解放,观念创新,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引入大量高规格设计理念。我们要本着“穷则变,变则通”的理念,在单位本职工作安居房规划建设中真正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创新,把创新贯穿于安居房规划设计的始终。

(二)提速增效,只争朝夕,全力加快**安居房建设

苏州援建工作者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使孝德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不得不惊叹于“苏州速度”。城市建设日新月异。2014年,我市将累计完成投资约**亿元用于安居房建设,我们要在新一轮的建设中学习“苏州速度”,提速增效,只争朝夕,加快我市安居房建设,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强烈发展意识为**市加快发展做出贡献。

(三)苏州精神,可资可鉴,为我**工作建设提供强大动力

苏州援建孝德项目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取得的成就,形成了独有的苏州精神。他们在工作中极力倡导做“执行的先锋、落实的楷模、创新的典范”,他们响亮地提出了“忘记星期天,淡化节假日,工作倒计时”的奉献精神和“理解了的就在理解中执行,不理解的就在执行中理解”的刚性执行理念。援建的干部精神状态非常好,谈及援建,他们如数家珍;谈及工作,他们胸有成竹。真可谓人人对孝德的发展饱含激情,个个对孝德的未来充满希望。在我们公司中各级干部的主流是好的,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推诿扯皮、敷衍塞责、不讲效能、精神颓废的现象。在当前的工作中,我们就要学习“苏州精神”,全面加强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四查四看”活动,营造“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的氛围。同时要深入开展效能建设,解决工作不在状态的问题,以饱满的激情、昂扬的斗志、务实的作风,全身心地投入到**安居房建设的伟大征程中。

项目考察报告范文(二)

一、考察目的

宜川社区综合发展项目的目标之一是提高女童入学率,改善教师教学质量。为此,项目此前多次邀请兰州中英项目教学专家为项目县教师做参与式教学方法的培训,希望教师们对参与式教学方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能运用于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新教学方法的运用不是很顺利。为了更多了解新教学方法如何具体运用到实际中去,社区如何与学校发展计划相结合等问题,项目设计了此项考察活动。

二、考察日程安排

4月21日:

在兰州教育大厦会议室与中英项目办公室工作人员座谈,了解项目的整体情况;

前往XX市XX县参观乔鲁小学和团结小学;

与XX市项目办人员座谈,了解项目实施情况。

4月22日:

前往XX市XX县参观二甲小学和新集小学,在参观的过程中,与学校有关人员座谈、听课、参观学校等;

4月23日:

考察人员谈论考察收获。

三、中英XX基础教育项目实施情况

1、项目概况:

2、中英XX基础教育项目的内容框架:

3、项目所关注的领域及目前所取得的效果:

4月21日与项目办的负责人员巴处长和白处长以及张勇座谈,听取了他们对项目的整体介绍,了解到中英项目关注的领域以及目前的进展,以下做以简单介绍:

学校发展计划:学校发展计划的目标是鼓励学校与社区建立紧密的联系,鼓励县和学校联合起来为学校的发展想办法。学校发展计划的目标还在于改变学校XX县级的关系,从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关系改变为"自下而上"的关系。这种关系的改变要通过给学校更多权利参与自己的发展问题达到。学校发展计划的目标也于通过学校与社区更密切关系的建立,通过关注教育中存在的阻碍儿童入学、巩固和提高学习成绩的社会发展领域的问题,来改变二者之间的关系。

参与式教学方法的核心理念是“以儿童为中心,平等参与”。此项目的目的是改善培训中小学教师的方法,侧重于强化教师教学方法,不是教给他们一些知识。教师培训还强调教师在教学中尽量利用当地资源以降低教育成本,保证在教学中考虑弱势群体的需要。目前已经培训了四个项目县79%的教师,培训总数达到5700人次。

早期教育:主要给一年级和二年级教师培训一些从事大班和复式班教学的技能。

特殊教育需求:主要是帮助教师将那些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儿童纳入整个班级中。

校长培训:主要是提高校长的实践知识。此培训的8个模块正在开发之中。四个项目县685名校长接受了全面的培训,通过培训校长的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教育财政预算改革:承诺提高预算内教育投入,尤其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投入。

新的督导制度:以学校发展计划和评估支持教师为基础。

开发补充读物帮助儿童语言的获得和发展,。

同时特别关注贫困儿童、女童和少数民族儿童等弱势群体,贯穿项目理念,减少教育中的不公平现象。

学校布点规划:新学校布点规划更高效、科学。以减少人为因素和随意性,使学生就近上学,方便了学生就学。

教育规划:支持县教育局提高教育规划能力。

研究课题:注重行动研究,所有参与者都成为研究者参与研究。

监测与评估:通过监测与评估来评价项目的影响。

其中最大的变化来自于当地教师和教育官员的教育理念和态度的变化,这也是项目最宝贵和最富建设性的成果。这些变化包括:学校XX县教育部门之间关系的变化;学校与社区关系的变化;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变化。

四、对中英基础教育项目的总结与思考

在两天的考察过程中,我们与XX省教育厅项目办公室人员座谈,了解到项目的整体概况和实施情况,并在后面的两天里到几所小学校去实地参观考察。以下是对中英项目的一些总结与思考。

1、对参与式教学方法及其如何推广有了更多的了解,结合考察对我们的项目有了更多的思考。参与式教学及其培训的目的是在于改变传统的讲授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使课堂上教师的角色由讲解着变为指导者、合作者,学生由接收者成为探索者、练习着,实现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首要是教育管理部门要改变观念;再次我们的教师也需要转变观念,而观念的转变是很困难的。同时这对于教师的要求也提高了很多,不是每一个老师都能将主要知识点设计进教学内容,而且有些老师提出参与式教学在相同的时间内给出得信息量很少。目前我们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参与式教学如果理解不透彻的话,很容易形成形式主义。只是简单的将教室布置改变成参与式的,但是教授内容依然是传统型的。这就需要我们在这里如何理解参与式。参与式其实没有任何形式和模式,他需要我们自己根据自己的客观条件、授课内容、教师的授课特点等因素相结合,创造和摸索属于自己的参与式,如何内化参与式是一个问题。我自己的理解,将参与式与传统式两种方式相结合,根据要讲解内容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方式,可能会更好一些。

对教师评价标准的问题。目前我们对教师的评价标准可能更多的侧重于学生的成绩上面。如果不改变我们的评价标准,那么参与式教学是很难继续的。中英项目面对这一问题,从体制上进行尝试,改变对教师的评价标准。对教师的评价标准不再是以教学成绩为主,而是从师德、班级管理、教学设计、课堂管理、教育科研、作业批阅、活动开展与辅导等多方面进行考核,这就解决了教师的后顾之忧。

对教师的培训。对教师的培训应该是长时间的,不间断的,并且有一支督导队伍。意识和技巧是一个不断强化、不断支持的过程。仅仅靠一、两次培训是不行的。但是就我们的项目而言,教师培训仅仅是宜川综合发展项目中的一个活动,我们没有那么大量的经费来支持这一部分。不过,教育部门下半年开始进行新课改的工作,有我们项目先前奠定的基础,相信宜川的下一步工作会进行得更顺利一些。

2、学校管理机制的创新、校长角色的根本转变。传统的校长是行政型的,主要处理学校行政事务,很少深入教学第一线指导教育教学工作。我们参观的XX县新集小学校长何龙,是中英项目教师培训教材的开发者,对参与式的理念理解得比较透彻,经常给教师上导课。并且在管理学校上也是以“服务”理念为宗旨。这一管理宗旨大大增加了教师对学校的归属感。

同时新集小学的教研活动做的扎实有效,学校定期确定教研课题,由青年教师组成课题研究组,进行研讨,平时开展上“四课”活动,即:帮扶课、教法研讨课、教学资源开发课,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3、我们参观的项目县学校,都属于少数民族地区,属于国家贫困县,教育基础相对薄弱,条件艰苦,目前那里还有几百名代办教师。但是在此种情况下,大家在项目的支持下秉承理念,为学校的发展寻找出路,与社区相结合,充分发动可利用的资源,来发展教育。我想我们的条件比那里好很多,如果我们的教育人员都能转变观念,具有新的意识,我们教育事业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五、考察体会与感想

在兰州的最后一天,我们就此次考察的整体情况有一个汇总,每位老师都谈了他们对这次考察的感受、观点以及在未来自己的工作中可以借鉴的经验,以下就是各位老师的体会:

赵友三:谈三点。第一点到XX县,比较艰苦的地方,许多教师特别是那些民办教师一月只有100多元工资,还很敬业的坚持在岗位上,挺不错的,同时也增强了我的事业心,激励我们;第二点昨天我们参观的新集小学,从学校的管理,到教师的素质方面来讲都很好,人家的参与式教学,我注意了一下,课堂设置的问题,非常切中要害,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第三点:从学校管理上来说,我感觉到他现在和咱们还有差距。对教师的激励没有和工资挂钩,我认为在现在经济时期,还是走不长远的。

李天纪:新集小学的管理体现了教学的创新。在教学中,你给我讲,我可能就把东西忘了,但是你让我参与,我可能就会理解。在教学中,学生应该是主体。从他们参与式教学中的互动、辩驳、教师指导,就可以体现是师生共同的成长。在那种条件下,能把学办成这样,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韩德峰:关于参与式教学这种方法,回去以后我们可以尝试着试试。参观的感受有两点:从人家学校来看,上至校长下至教师教学的思想、理念,值得我们学习。再一个是新集学校育人环境方面都非常有新意,对教师和学生都有警示作用,这是我们值得学习的。

李翠霞:我们参观了三所学校,现在我主要谈谈第三所学校,他们学校的校园环境和氛围很浓,教室里的布置能够充分展示学生的能力,每一个教室都各有特点。从听课上,我听了一节教学研讨课,授课的老师参与,同时听课的教师也参与进去,氛围很好。他们的电教室是让学生在里面看,而不完全是教师用的。拿我们学校和他们学校相比,我们学校的班额都比较大,在大班该怎样开展参与式教学。这是我们目前存在的一个问题。

薛长琼:通过这次学习拓宽了自己对参与式教学的理解,以前认为那就是一种方法,但是在教研活动中、在班级管理中都可以运用参与式方法,在班级管理中运用,让大家知道班级管理不是老师个人的事,以学生为主,这样他们会很有积极性和主动性,认为这就是我们自己的事。其实,我们那里的硬件设施比这里要好得多,但就是我们没有动起来,缺乏这种意识,让每个老师都有这种意识,我想我们会比他们做得更好。

张芸:参观了三所学校,条件都很艰苦,特别是民办教师,精神令我敬佩,值得我们学习。二甲学校的学校布置非常有特色,能够体现平等参与的理念,比如:墙上的很多学生绘画作品,能够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创造力。新集学校的硬件条件比我们还是差了很多,但是人家老师的理念新,参加的培训多,我工作了13年,今天是第一次出来,所以给我的感觉比较深。参与式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形式,它体现在各个方面,比如:学校管理、教研活动等,他们的特点就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通过此次学习,我在今后的工作中,会尝试着运用参与式的方法,配合今年我们要实行的新课标,都是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点,这是不谋而和的。

杨梅:参与式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形式,而是一种理念,它是融会到我们教学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比如:我们日常中的备课,就可以使用参与式,共同提高。

杨海林:我们宜川教师的学历比这里要高很多,但是人家这里却能把参与式搞好,我仔细看了他们的校园文化,处处体现了教书育人的理念。在新集学校,他们的校务公开栏在校门外面,上面公布了享受两免一补的学生名单。新的课程改革,就是要改变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观念,呼唤参与式教学,希望大家回去后,能够把看到的和听到的带给其他的同事们。后半年,我们要实行新课改,但是我们的新课改能不能顺利实施,参与式教学方法能不能掌握,今后的工作还是很大的。

通过此次兰州之行,同去的考察人员每个人心底都深有感触,在自己的意识中已经有了认识,这对下一步的工作会有所帮助,不过教育改革毕竟是一项大的工程,特别是意识的转变是最困难的,但是相信我们一定能做好。

项目考察报告范文(三)

引进战略性项目是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的前提和基础。一个区域只有不断引进战略性项目,吸纳外来资本,推动大项目建设,才能为经济发展提供不竭动力。目前,我市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正处在夯实基础、积蓄能量、调整结构,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节点,更应在战略性项目的引进上实现新突破。本文结合我区近年来的招商实践,对我市引进战略性项目的方法策略等问题进行探索和思考,旨在为领导决策提供思路和参考。

一、引项目就要“引人才”,事半功倍

所谓“引人才”就是指引进企业的成功管理人才和能够带领企业发展壮大、有潜力的管理人才团队。企业管理人才是企业的决策者和生产经营的组织者、指挥者,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其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企业竞争力的强弱,对企业发展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有什么样的人才就会带动什么样的产业,就会形成什么样的产业高地,所以引进项目的关键在“引人才”。

(一)积极引进成就事业的领军人。众所周知,没有乔布斯就没有美国苹果,更不会有苹果今天的辉煌;没有马云,就不会成就阿里巴巴。我们在引进项目时,与其说是引进战略性项目,不如说是引进投资者中的优秀人才。大量的实践证明,一个成功的企业背后必定有一位成功的领导者,他能够正确地运用自己的领导权力和人格影响力,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励职工的创造性,使企业形成团结和谐、积极奋进的氛围。

因此,引进项目时尤其要注重所引进的项目是否有一位优秀的领导者。如果引进的项目背后有一位优秀的领导者,那么项目在落户后,也就不用担心其今后能否发展壮大;反之,即便是一个有市场前景的项目,如果没有优秀的领导者做支撑,项目的发展前景也不容乐观。

(二)善于发现有潜力的人才团队。项目引进中不要仅限于企业的现有实力,更要着眼于企业是否具有发展壮大的潜力,是否有一支能带领企业发展做大的人才队伍。如果这样,即便是企业处于发展起步阶段,我们也要及时引进,这样不仅可以降低项目引进的成本,而且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我区亚泰集团为例,亚泰集团于1986年刚成立时仅仅是长春市二道区的一个房屋建筑开发公司,在承建吉林大路旧城改造时暂露头角,政府意识到这是一支业务能力强、专业过硬的队伍,是一个有潜力的企业。亚泰集团在二道区这片热土上成长壮大起来,政府给予了很大的扶持。经过多年发展,集团已成为以建材、地产、金融为主业,涉足煤炭、医药及商贸等领域的综合类大型企业集团。目前,亚泰集团是我区的纳税大户,成为了助推长春经济发展的重要企业。

在引进项目时,我们不仅要着眼于企业的发展潜力,更要关注企业背后的人才队伍,善于发现有潜力的人才团队。这样才能保证项目引进后经扶持培养,能够做大做强。

二、引项目就要“引需求”,有的放矢

战略性项目的引进要以市场需求、项目自身需求和城市发展需求为基点和方向,只有这样,项目引进后才能不断发展壮大。

(一)市场需求是引进项目的重要前提。根据市场需求去引进项目,既可以弥补当地市场空白,也可以增强项目落位的可能性及以后成长的动力,而离开市场需求去引进项目是毫无意义的。

以我区凯利长春国际工业品交易中心项目为例,该项目的成功引进正是为了顺应长春市生产业市场的需求。目前我市工业企业发展较南方相对滞后,产品附加值较低、配套产业链不健全。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大型供应商集聚、生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导致采购半径过远、物流成本过高。一些零散的小型工业品市场由于受规模、档次、购物环境、产品科技含量、物流条件及配套设施等条件的限制,无法满足工业企业一站式采购、现代产业多元化发展的市场需要,因而长春市亟需引进专业的生产资料市场来填补这一空白。凯利长春国际工业品交易中心项目的引进,使长春市生产业的市场需求得以满足,推动了全市生产业的提档升级。

综上所述,市场需求是项目引进的重要前提,只有准确地把握这一重要前提,有针对性地引进项目,才能保证项目“引得进、留得住、做得大”,进而实现“项目带动”战略的目标。

(二)项目自身需求是项目引进的重要基础。每个项目都有自身的发展定位,投资方向,当项目自身需求与我们的发展需求相切合时,二者便可一拍即合,实现项目的顺利引进。

以我区引进的华润万家物流、现代冷链物流及亚泰建材园等项目为例,这些项目均以发展物流为主,对于专业的物流园区有强烈的需求,他们的发展定位、自身需求与我区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方向不谋而合。企业来长春投资考察时,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在我区投资发展。我区也正因为准确地把握了这些企业发展的自身需求,使得在引进项目时,少走了许多弯路,做到了有的放矢。

由此可见,引进项目要及时准确地把握项目自身的需求,找准项目自身需求与本地实际的切合点,只有这样,才有利于项目的引进,有利于项目的发展。

(三)城市规划需求是项目引进的重要依据。城市规划不仅是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的方向指南,更是项目引进的重要依据。引进的项目必须符合城市规划,只有这样,项目才能得以获批实施,才有利于今后的发展壮大。

近年来,我区明确提出了“一业三区”战略,重点发展包括现代物流业在内的五大产业。2012年我区的长春国际物流开发区被批准为我省唯一一家以物流命名的省级开发区,并完成了《长春国际物流经济开发区核心区暨现代物流中心区发展思路及业态定位》等规划,将重点发展商贸流通物流、农业及冷链物流、工业及建材业物流及医药物流等物流业态。在这一战略的统筹规划下,我们引入了全省销量最高的专业纸制品物流——千锤纸业物流园;全省专业化程度最高的轮胎市场——长春轮胎展贸销售中心;全省仓储面积最大的第三方物流——联运集团长江物流园……这些项目的引进和建设必将为我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所以在项目引进时,要与国家、省、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行业、专项规划相衔接,要根据本地区和各部门的发展规划引进项目,以规划带项目,加强项目的科学化、规范化引进。

三、引项目就要“用资源”,因地制宜

在项目引进过程中,既要摈弃“弃资源论”的错误倾向,又要打破“唯资源论”的发展模式。“弃资源论”是指忽略自身现有的资源,单纯强调依靠优惠政策等因素引进项目的理论,是一种忽略当地实际的错误发展理论。“唯资源论”是认为只有依靠自然资源才能引进项目的理论。事实证明这一理论也是错误的,深圳没有木材资源,但名牌家具产量占全国一半以上,长春不产橡胶、石油和钢铁,但国家把一汽厂址定在长春。因此,项目引进必须要立足实际,充分认识资源的深刻涵义,除自然资源外,还要深入挖掘和利用历史资源、人力资源等,把资源作为项目引进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一)充分挖掘利用现有资源。不同地区之间的资源,尤其是自然资源的分布存在着很大差异,是否真正缺乏资源取决于能否正确地认识和有效地发掘资源。

长春市作为老工业基地、中国电影制作基地及中国玉米重要种植基地,拥有独特的工业资源、历史资源和农业资源等,这些资源若得以深入挖掘,充分利用,则可引进一批重大战略性项目。以我区为例——我区是历史上典型的老工业区,在这里曾见证了老吉柴厂、拖拉机厂、自行车厂、发电设备等20余家老工业企业的发展壮大和辉煌。随着国家、省、市产业政策的调整,这些企业纷纷改制搬迁或退城进区,但给我区留下了丰富的历史资源。为开发和保护好这些历史资源,我们充分利用老工业基地的资源成功引进了万科集团建设万科·长春1948商街项目。该项目借鉴北京的798文化工场、上海的新天地、XX的宽窄巷子等文化创意项目,依托吉柴旧厂房,针对长春工业特色及柴油机厂的元素进行创新,保留了XX房的建筑形态,融入了现代时尚元素,成为了我省首个由工业遗址改造而成的现代商业街区。同时,万科集团还将充分利用吉柴历史街区、长春拖拉机厂这些历史遗产进行保护性开发,建设集文化创意、餐饮、娱乐于一体的文化特色产业街区。三个项目建成后,将形成以东盛大街为中轴线,以万科·长春1948商街为轴心的老工业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相融合的特色文化集聚区,成为全国最大的老工业基地改造区、文化创意产业特色街区。

由此可见,一些所谓的“劣势”资源,换个角度看可能就是优势资源,关键是善于发掘和利用。如果能够深入挖掘并加以合理开发和利用,将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资源财富。一些地方之所以会出现“抱着金饭碗讨饭吃”的现象,根本原因在于没能正确认识和发掘自身的资源优势。

(二)充分发挥人才科技资源优势。以开发物质资源为重点向以开发人力资源为重点的转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人类对自身价值的认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醒悟和升华。长春市作为一个内陆城市,自然环境、产业基础和经济实力很难与南方发达地区相比,但拥有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与物理研究所、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长春地理研究所、卫生部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以及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科研院校,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00万余人,科研实力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名列前茅,在光学、精密仪器、生物制品、汽车等方面的研究开发更是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可以说我市在人才科技上有较大的优势。但目前来看,我市的人才科技潜在优势还没有变成经济发展的现实优势,产业一线的高端人才还远远满足不了产业发展的需求,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不足,科技贡献率较低。因而,长春市应加大对人才科技资源的深入挖掘,依据产业发展需要,积极组织实施人才科技成果向项目转化,实行“以项目带科研、以成果促项目、以项目聚集人才、以人才推动项目”的良性互动机制,实现人才科技与项目建设的交流、互补、双赢,让人才科技成为长春市未来发展的又一动力,实现经济发展从重物质、重资本到重人才的转型。

四、引项目就要“引链条”,以商招商

产业链条招商是针对优势产业链、产品链中的补缺环节进行重点招商,是优势产业链、产品链龙头企业对上下游企业实施沿价值链整合或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过程中补缺环节的招商,即所谓的以商招商。发展产业链条招商能够适应产业关联发展的内在需要,降低产业投资及经营成本,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有利于形成产业集聚和规模经济,有利于提高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一)找准产业链条缺口。引进项目时要对产业链进行全面分析,找准产业链发展的薄弱及缺失环节等,以便对产业链进行延伸,对薄弱环节进行扶持,对缺失环节进行再造,进一步完善整个产业链条。

我市拥有汽车产业、轨道客车及农产品深加工等优势产业,这些产业的产业链条广,带动效应显着,但目前这些产业链条发展并不完善。以汽车产业为例,目前我市已经形成了完备的汽车产业链条,但与之相关的工业配套产业链并不健全,工业品市场缺乏大型供应商集聚,由于受规模、档次、购物环境、产品质量、产品科技含量、物流条件、配套设施等条件的限制,缺乏统一电子商务和国际化标准,导致企业采购半径过远、物流成本过高,无法满足工业企业一站式采购的市场需要。我区根据自身发展实际,着眼于完善工业产业链条,以扶持产业链薄弱环节和弥补产业链缺口为突破口,引进了正茂生产资料大市场、凯利长春工业品交易中心等重大项目,完善了我市的工业产业链条。目前,这些项目均在我区落户并蓬勃发展,凯利中心的成功运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省工业企业上游产业链发展瓶颈,成为长春工业链条和长东北物流体系链条上的不容忽视、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二)抓住链条核心企业。产业链招商关键在于找出优势和特色产业链条上的核心企业,围绕链条上核心企业的总体发展目标开展项目引进工作。

坐落于我区的亚泰集团,其下属的亚泰建材由17家企业组成,已经形成了集矿山开采、熟料、水泥生产、商品混凝土、水泥制品深加工和产品销售于一体的上下游产业链。为进一步延伸企业的产业链条,我们紧紧围绕亚泰集团,根据其发展需要,积极推进集团投资建设亚泰建材园项目,进一步延伸企业的产业链条,促进了亚泰建材产业链条的进一步完善。

因此,围绕产业链招商要抓住产业链条的核心企业,要对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加强信息管理,对已签订意向协议龙头企业和配套企业要紧密跟踪联系,摸清配套产业投资动向,开展有针对性的项目推介和项目洽谈。同时,在引进国内外龙头企业时,鼓励其将研发、设计和销售结算中心等配套项目同时落户,以形成较完备的产业链集群。

五、引项目就要“造环境”,筑巢引凤

环境竞争力是区域招商引资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和最终体现。良好的投资环境是区域竞争力和吸引力的关键,它既包括以交通等基础设施为主要内容的硬环境,又包括以政府服务水平为主要内容的软环境。改善投资环境要坚持双管齐下,既要打造一流的发展硬环境,又要打造一流的发展软环境,以实现“筑巢引凤”。

这些案例给我们的启示,就是要把改善投资硬环境放在突出的地位,加大包括道路、电力、通讯、水利等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

第8篇:校长培训考察报告范文

一、为什么要构建教师培训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1.教师培训走向专业化的必然要求

2012年,教育部颁布实施《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从3个维度和14个领域对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新的要求,为教师专业化发展道路提供路线图和风向标。要想使教师专业标准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形,需要通过专业化的教师培训来实现。因而,教师专业化发展呼唤教师培训的专业化。从专业化的一般理论来分析,教师培训专业化应当包含培训目标专业、培训机构专业、培训队伍专业、培训内容专业和培训评价专业等几个层面,缺一不可[1]。但从我国当前开展的各级各类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现状来看,对培训效果的检测和评价往往是比较容易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教师培训走向专业化,科学地开发培训检测工具,加强对培训效果的量化研究,成为教师培训走向专业化的必然要求。

2.对教师培训进行价值判断的有效手段

一项培训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是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习者的提高和发展,是检验这项培训是否具有现实价值的重要标尺。而在现实中,对教师培训效果的评估,多为定性评价的方式,“通常是以培训学员的描述语言、心得体会、研修成果文本为例说明的”,鲜见定量评价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很少对培训效果进行检测,更缺少定量检测的专业化的工具[2]。因此,亟待加强对教师培训效果评价的量化研究,提高教师培训效果评估的科学性,对教师培训的现实价值进行准确而有效的判断和甄别。

同时,这也是对未来培训开展定位设计的重要依据。通过科学地检测教师培训效果,可以对培训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深入具体的研究和诊断,发现其中的优势和不足,“为设置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和采取行之有效的培训方式提供依据”[3]。

二、如何构建教师培训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天津市中小学“265农村骨干教师培养工程”(以下简称“265工程”)是天津市委、市政府于2009年精心谋划并启动实施的一项教育均衡工程,旨在培养和建设一支能够在农村引领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骨干教师队伍[4],带动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在“265农村骨干教师培养工程”的实施中,天津市坚持任务驱动、方法多样,将专题培训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导师引领和自我反思相结合、主体实践与合作研讨相结合,初步形成“专业引领―自主研修―实践跟进―交流提升”的农村骨干教师培训模式。

本研究所要构建的培训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是围绕“265工程”的预期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对初步形成的培训模式的各个要素进行系统分解,并按其在培训学习中的相对重要程度,分布各级指标及权重所获得的指标群体,用以检测在这种培训模式操作下进行培训的效果。

1.指标确定的基本依据

“265工程”培训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依据主要为教育学、成人学习理论、教师专业发展、教育评估等相关理论成果。政策依据为教育部2012年颁布的《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天津市教育改革与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及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天津市财政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实施天津市中小学“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265农村骨干教师培养工程”的有关通知》(津教委人

〔2008〕27号)文件等。

2.指标体系构建的主导思想

主导思想是指标体系构建的行动指南。本研究采用征求意见法,与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教育行政机构中长期从事教师培训工作的专家、一线资深骨干教师及部分学员进行座谈,提出基本观点,确定构建教师培训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主导思想。

一要体现培训目标的要求,具有导向性。教育评价具有很强的导向,因而,教师培训效果的评价一定要突出开展培训的目标指向。此外,评价指标的确立要紧密围绕既定的培训目标,坚持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促进教育专业化发展服务的方向,通过评价使学员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明确专业发展的目标,引领学员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向更高的专业层次迈进。

二要体现学员通过培训获得的专业发展增量,具有发展性。成人学习的重要特点之一是要基于经验。开展教师培训不是从零开始,要在教师原有的专业水平基础上,促进学员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培训效果评价要检测学员在培训中取得哪些实实在在的收获,在哪些地方获得实实在在的提高。同时,由于教育成果显现的后发性,指标体系在考查学员的学术成果和专业成就的基础上,要注重挖掘潜质,从动态发展的视角全面考查学员可持续发展的条件、素质和潜能。

三要体现培训的过程,具有多元性。“265工程”是一个历时三年、整合多种资源、吸引多方参与、组合多种形式的系统工程,因而,指标体系必须关注培训的过程,注重过程的监测,突出多元评价理念。在评价主体上,将自主与他评相结合;在评价方式上,运用多种手断获取准确信息;在评价内容上,既要对学习成果进行科学评鉴,又要注重对师德修养、学习表现、实践能力的全面考查。

3.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根据主导思想,按照教育评价理论的基本观点,可以进一步确定制定教师培训效果评估指标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是目标一致原则。教育评价是按照某一特定的教育目标,对教育行为和教育对象所进行的价值上的判断[5]。要想提高教师培训评价的效度,评价指标必须以教师培训目标为根本依据,准确、有效地反映出培训目标的要求及内涵。由于评价本身具有价值判断取向,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因而评价指标及评价指标权重要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促进培训工作不断完善和提高,且指标与指标的设计相互一致,没有矛盾。

二是量化可测原则。教师培训工作的目标通常是有原则的和概括的,无法对它们进行直接评价、判断,为使评价结果更具说服力,要尽量使指标易于测评、易于量化,通过逐级分解,使它们具体化,直至可以直接测试为止。对指标的描述要简短精练,不宜过于冗长,否则会失去针对性,导致评估人员找不到评估的重点。

三是同质可比原则。指标必须反映评估对象的共同本质和属性,规定相应的尺度,否则无法判断所有评估客体的价值。只有有了确定的、客观的尺度,才能在各个评估对象之间和在评估对象与客观尺度之间,形成科学、客观的比较[6]。

4.指标体系的设计

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评价指标、评价指标权重和评价指标操作。由于评价指标系统的构建是指标体系设计的核心内容,本文会对这一部分进行详细说明。本研究主要采用主观经验法和专家咨询法相结合的方式对评价指标进行研制。本文运用主观经验法,依据系统科学原理,初步确定一级指标并进行分解。在此基础上,选取10名从事教师培训工作10年以上,在教师培训培养方面有研究成果的资深教师和专家,作为咨询对象,编制咨询问卷,广泛征求意见,科学综合咨询意见,最终确立“265工程”培训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

“265工程”培训效果评价指标体系选取5个必不可少的关键要素作为一级指标。分别是:

(1)品德修养。师德是从事教师工作的先决条件,是对教师职业的根本要求。一名教师如果不具备高尚的师德,专业水平再高也不是一名合格的教师。因而,指标体系把教师的品德修养作为第一指标,要求学员品行端正、作风正派,模范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师德高尚,讲究学术诚信,具有大局意识,能够团结协作。

(2)学习表现。学习表现是学员在整个培训过程中的现实表现。要求学习态度端正,自我发展需求强烈,勤奋刻苦,积极参加各项学习实践活动,遵守学习纪律,出勤良好,认真开展自主研修,按时完成各项研修作业。

(3)研修成果。研修成果是学员在参加培训获得的最直接的收获,反映学员专业水平提高和发展等具体方面和实际程度。主要内容是通过研修升华教学经验,初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思想或教学特色,并且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主要形式包括个人专著、论文、案例、课题、个人发展规划等。

(4)专业影响。专业影响是对骨干教师提出的较高要求,是骨干教师专业地位的根本显现,提倡学员积极参加各类专业学术活动,在本市及外省市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及专业影响力。

(5)作用发挥。培养农村骨干教师,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种子”作用,是带动农村教育教学水平提升、变“输血”为“造血”的重要途径,是实施“265工程”的根本目标。

经过对一级指标进行分解,确定了14个二级指标,形成的指标体系框架如表1所示。

三、如何实施教师培训效果评价

本研究在2013年对即将结业的“265工程”一期学员进行培训效果评价,在评估实施的过程中,不但遵循教育评估的一般规律,还在评价形式和程度上进行探索。第一,学员自评。引导学员认真回顾参加培训以来的收获,对照考核评价标准,梳理总结学习成果,对自己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评价,撰写自评报告。第二,区县评议。各区县参照评价标准,对学员在工作中的师德表现、实践业绩、专业影响、引领作用及发展潜力等进行综合的考核评价,写出评价意见。第三,日常考核。组织力量对学员在培训学习中的出勤、作业提交、博客交流、自主研修等情况及在各项学习、交流、研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量化考核,综合评议学员在日常表现出的学习态度和进取精神。第四,成果评审。组织专家对学员提交的开题结题报告、学术论文、教育考察报告、教育教学案例等研修成果的水平和质量及运用所学知识开展教育实践情况进行评审。第五,影响评估。聘请专家对学员在培训中产生的专业影响进行综合评议,包括研修成果的推广交流情况、参加本市及外省市专业学术交流活动情况、参加教育科研攻关合作项目情况及骨干教师示范引领作用发挥的情况等。第六,研修答辩。聘请本市及外地教育教学实践专家、教育理论研究专家组成研修答辩专家组,结合学员个人取得的研修成果,现场提问进行答辩,对学员理论认知水平、教育实践能力、专业积淀、发展潜力、综合能力等进行面对面的考查和直观的评议。

此次评估结果验证了“265工程”培训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与评价程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验证了“265工程”的培训模式可以取得良好成效,会有效地促进学员专业水平的提高。同时,学员也可通过培养效果评价发现自己的问题与不足,明确专业发展方向。

综合分析评价的全过程,听取专家、区县和学员的意见和建议,可以发现本研究存在的一些不足。第一,应加强对评价指标体系信度和效度的检测。由于评价指标体系涉及对学员结业成绩的测评,先期具有一定的保密性,但这一指标体系为“265工程”设计研制,因而其并没有条件提前选取样本进行信度和效度的检测。第二,评价过程难免出现评分标准的出入。在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中,本研究比较注重发挥本市专家及资深教师的作用,通过咨询确定评估的指标体系。在实施过程中,鉴于评估的公正性,参与指标体系构建的专家和教师进行回避,并未参与培训效果评价的实施。由于专家资源的有限,聘请的评价人员对“265工程”的了解程度不同,对指标内涵的理解也因个体经验而有异,难免会出现评分标准存在出入的情况。因此,应加强评估前的培训,使每位评估人员深入理解和掌握评估指标的内涵评估方法及标准。第三,本研究中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涉及“265工程”培训的各个方面,但由于评估工作中人力有限、时间有限,每个单项都不能深入地进行。在今后的评估中,可在每个要素下选择与教师专业发展取向密切相关的1~2个核心指标进行深入评估。

此外,本文是基于天津市中小学“265工程”的个案研究,虽在本地区具有适用性,但作为个案研究的结果是否具有普遍性,还须扩大实验,给予进一步验证。

本文系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二五”重点规划课题“265农村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培训模式及有效性研究”(课题批准号:BE1018)阶段成果。

参考文献:

[1]雷振海.校长专业化需要培训专业化[N]. 中国教师报, 2013-10-09.

[2][3]王远美, 李春山, 钟祖荣. 教师专业素养与培训效果检测的初步研究[A]//教师培训研究与评论(第一辑)[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4]天津市教委、天津市财政局.关于实施天津市中小学“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265农村骨干教师培养工程”的有关通知(津教委人〔2008〕27号)[EB/OL]. http:///cn/introduce_2.asp. 2008-11-18.

[5]王景英.教育评价概念刍议[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3).

第9篇:校长培训考察报告范文

1 美国社区学院的历史和现状

美国的社区学院产生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学院运动”,时任芝加哥大学校长哈珀(William Rainey Harper)首次把大学分为两级学院:三四年级的高级学院和一二年级的初级学院。在当时美国人口剧增、高等院校入学人数不断攀升的状况下,这样的分层教学无疑为当时高等院校的“精英教育”“学术性教育”提供了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即进入高级学院可以继续深造,低级学院则承担基础性、专业性教育。随后,由于中学毕业生不断增加,希望进入大学学习的毕业生也日益上升,但是因为当时美国的大学主要集中于大中城市,许多乡镇及偏远地区的学生求学不便,并且教育成本的上升,使中学毕业后直接进入大学学习的数量减少。为此,中学为了满足这些学生的需要开设了一些中学后教育课程,在此基础上使其逐渐成为附设于中学的初级学院部。经过其它专科教育层次的学校的改制,美国初级学院已初具雏形。[1]在初级学院运动开始阶段,主要的办学目的是为了让本社区没有能力或机会进入高等学校的毕业生提供大学一二年级教育,使它们能够转入四年制学院。随后,初级学院相继增设职业技术课程,以满足社区在职人员和成人学习的需要。由此可见,美国社区学院主要立足于社区,以为社区提供多种教育服务为宗旨。[2]

时至今日,美国大概有1195所社区大学,其中987所是公立院校。每年社区学院为来自本国和世界各地的大约一千余万学生提供教育,学生平均年龄为29岁,其中60岁以上的学员也非常常见,大概有41%的首次进入大学的学生和35%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进入社区学院就读。[3]可以说,如果不是社区学院的存在,恐怕许多美国公民没有进入大学学习的机会。

2 我国社区学院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我国的社区概念形成较晚,所以社区教育发展尤为滞后,改革开放后,社区教育在我国建立起来,社区学院便是由此为基础而诞生。我国第一所社区学院――上海金山社区学院于1994年成立,随后北京、上海、广州等少数东部城市先后筹办起社区学院。近些年来,北京、上海、浙江、江苏等东部发达地区和中西部诸如重庆、成都这样的省会城市相继着手创立社区学院。从社区学院的产生及定位来看,我国社区学院主要应包括两类,一类是联合广播电视大学、职工大学、业余大学而成立的社区学院;一类是近些年新建的以社区活动、知识讲座、网络课程等形式为社区居民提供教育服务的社区学院。[4]

我国社区学院发展近20年来,主要借鉴的是美国社区学院的一些办学经验并与我国国情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但是不具备发放学历文凭的资质。[5]换言之,我国的社区学院并不隶属于高等教育系列,存在着定位不清晰的问题,其主要职能立足于社区,主要提供职业培训服务、支持、指导、文化建设与科普学习等。[6]

二 中美社区学院教学管理的异同

1 教育经费筹措

美国社区学院的经费来源是多渠道的,其主要来源有三方面:当地税收、政府拨款和学生学费,其中当地税收占到教育经费的50%、联邦政府和州政府拨款约占25%、学生学费约占25%[7],通过以上数据不难发现,社区学院的经费大部分出自当地社区税收,这充分说明了教育经费“取之社区、用之社区”的原则。政府拨款也是社区学院经费的主要来源,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拨款主要依据各个州联邦的具体法律规定而操作,具体分配到各个学院则主要依据该社区学院的规模、师生人数、选课情况等方面具体定夺。由于社区学院所承担转学教育、补偿教育、职业培训、社区教育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所以学费也是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之一,但是之所以美国的社区学院享誉世界,其主要优势之一就是学费低廉。此外,社会捐款及社区学院通过提供有偿的社会培训服务所得收入也是社区学院教育经费的来源之一。

社区学院组建形式不同,其经费来源也有不同。总体上来说,政府财政拨款是我国社区学院主要的经费来源,但是两种社区学院的政府投入并不相同,由电大、业余大学等整合而来的社区学院,其政府投入较后者力度要大。其次学生学费也是学院经费的主要来源,由于政府支持力度不够,学院的师资配备、硬件设施、日常教学工作显得捉襟见肘,社区学院只好依靠学费来寻求发展,此外社会各界的捐赠、服务性收入也是社区学院的经费来源。教育经费不足成为现阶段制约我国社区学院发展的关键因素。

2 招生政策及生源

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开放的招生政策一直是美国社区学院的一大特色。美国98%的社区学院要求学生凭借高中文凭、成绩单或同等学历就可入学就读,学生无年龄限制,从15~70岁,只要本人申请都可以进社区学院某一专业或培训班学习或接受培训。近年来,由于终身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许多已经接受高等教育并取得学位的群体也进入社区学院学习,据美国社区学院协会估计,社区学院中有10%~20%的学生至少拥有学士学位。[8]此外,美国的社区学院优先照顾如失业者、妇女、残疾者、文盲、辍学青少年等弱势群体,并提供学习机会、增添生活技能、创造生活乐趣。因此,美国社区学院的招生政策适应了普通民众的广泛需求,满足了多层次的学习要求。

我国的社区学院没有明确的招生政策规定,所以各个地区、各个学院其招生制度不尽相同。由广播电视大学、业余大学、职工大学等成人高校演化而来的社区学院,其主要招生对象是具有高中学历或者同等学历的毕业生。而另外一些社区学院则主要立足于本社区,其招生服务对象也是本社区的居民,设立初衷是为了满足社区居民的学习需求、社区生活丰富化。此外,我国社区学院普遍存在“一校多职”现象,比如杭州市余杭区社区学院,既承担起成人高等教育、短期技能培训项目,又设立职业高级中学,还其他高等院校的远程教育工作,这样及多种功能于一体、属性严重交叉局面也加重了招生工作的复杂性。

3 专业、课程设置

美国社区学院各种专业的课程设置总体上分为普通教育课程和职业教育课程,具有实用性、灵活性、费用低廉的特点。社区学院开设的课程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副学士学位的课程,课程设置为基础类课程,学制两年,此类学生毕业可获得副学士学位,并可转入普通高等院校继续学习;二是授予证书的课程,此类课程承担起职业教育的任务,学制一到两年,学生毕业可获得证书;三是技能培训类课程,此类课程主要为社区服务,以更新学员知识、提高学员的专业技能,培养学员兴趣、丰富社区生活。[9]社区学院的课时安排也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提供夜间课程、周末课程;学习方式也多种多样,根据学员不同的特点,社区学院提供在线学习、定向指导学习、临床学习、服务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社区学院也发生了新的变化。社区学院中受教育程度高的学生增多。据美国社区学院协会估计,社区学院中10%~20%的学生至少拥有学士学位。随着入学教育程度的提高,社区学院中学位课程与非学位课程的界限已日趋模糊。[10]

我国社区学院的课程设置保留了成人高等教育的课程内容,另外近几年社区学院向着多功能于一体的发展趋势,课程的设置也集合了成人教育、职业教育、普通教育为一体的多层面教育,部分社区学院与其他高等院校联合承担起成人学历教育。受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影响,此类社区学院所开设课程与普通高等院校多有重叠,旨在与社会需求对接,但盲目的增开课程使其失去了自身特色,师资力量的欠缺也降低了课程质量;此外借鉴美国社区学院的办学经验,我国的社区学院开始注重社区教育,并增加诸如电脑、初级数码摄影、书法、科学饮食、戏曲、社区平安教育等科学普及类、生活休闲类、文化涵养类、家庭安全类课程,旨在服务社区不同群体的需求。

4 师资队伍

美国社区学院的教师队伍由专兼职教师构成,其中专职教师队伍约占三分之一,兼职教师占到三分之二。[11]这样的教师队伍结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原因:其一,由于美国社区学院低廉的学费,庞大的兼职教师队伍有助于节约教育成本,节省政府开支;其二,有助于加强实践教学,弥补专职教师操作经验不足的缺陷、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其三,有助于适应学院多元化的学生群体,由于生源的年龄跨度较大,知识背景、文化背景的差异,使用兼职教师可以满足学生课余时间学习的需要。[12]

原有的业余大学、职工大学、电大、高等专科学校构成了我国现在的社区学院,教师队伍也是原有的师资。此外,与美国社区学院类似,我国的社区学院聘请少数普通高等院校的退休教师和企事业单位中的专家学者作为兼职教师队伍,扩充了学校师资队伍。[13]但是我们应当看到,我国大部分社区学院师资队伍普遍存在以下两点不足:其一是教师队伍年龄结构老化,中青年教师所占比重偏小;其二是教师队伍学历层次偏低,难以满足部分学员高层次的学习要求。

三 对我国社区学院问题的改进建议

1 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经费筹措多元化”的格局,加大教育经费投入

在中央集权制的教育体制下,我国社区学院的教育经费必须是以政府投入为主,其他筹资渠道为辅的筹措形式。当下,我国的社区学院在法理上没有明确的定位,就意味着政府不会加大对社区学院的教育投入,社区学院的发展也就无从谈起。但是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社区学院在已经初具规模、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情况下,那么应该从立法上明确社区学院的定位问题,政府才能明确支持社区学院的发展。此外,社区学院应扩大自身影响力,稳定学生生源并拓展其他筹资渠道,如引入社会力量办学、社会捐赠、社区所辖企业支持等,学校还可以为社会提供有偿服务来获取一定资金。

2 培育社区学院品牌价值,提高社会知名度

上文提到,我国社区学院定位不清晰,认可度不高,从而导致公众在进行教育选择时,往往会忽略社区学院。那么社区学院只有界定自身品牌定位、培育品牌价值、提升学院社会知名度才会有发展的希望。从培育社区学院品牌价值方面,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社区学院品牌定位。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社区学院的主要职能并非学术、科研,而是提供职业培训、社区教育,所以社区学院需要立足于社区,有限考虑社区需要、为社区培育人才。那么社区学院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教学计划等方面既要有别于普通高等院校,又要突出自身特色,避免职能重叠,探索发展空间。[14]

第二,重视教育质量。教育质量是教育品牌的基础,任何教育组织的发展无一不是依赖于高质量的教育,高质量的教育才会培育出高质量的人才。社区学院在进行品牌建设的同时,必须关注社会需求、紧抓教育质量,自身的品牌价值才能有保证。

第三,加大宣传力度。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社区学院可以依靠如网络、广播、电视、杂志等多种媒介宣传自身品牌,扩大知名度。可以邀请公众到学院进行参观,在社区定期举行宣讲会等多种形式拉近与公众的距离,减少陌生感,使公众了解社区学院。

3 以社区需求为导向,调整专业设置

我国社区学院的专业设置是以社会、市场需要为参照,这样难免会忽略社区的需求;专业结构与职业技术学院和普通高等院校之间形成剧烈竞争关系而明显处于不利地位。美国社区学院立足于社区、以社区需求为准进行专业设置。笔者认为,我国的社区学院可以借鉴美国社区学院专业、课程设置办法,立足于社区,首先考虑社区需求。目前我国少数几所社区学院已经转变思路,着手专业课程改革,如大连甘井子社区学院、上海长宁区社区学院、北京大型社区学院等。

4 调整师资队伍结构、壮大师资力量

美国社区学院师资来源主要有三个途径:第一类是社会各领域专家学者,该群体大多有正式的专职工作,来学院教学多为兼职;第二类是退休人员,比如退休的大学教授、律师、军官等;第三类是青年专业学者,大多从事专职教学。[15] 我国社区学院师资队伍在结构上存在两大问题:教师队伍年龄老化和知识结构相对偏低。应对该问题我们应当适时借鉴美国社区学院的教师队伍的聘任制度。从当地企事业单位挖掘有才能的专家学者,聘用经验丰富的退休干部、职工充实兼职教师队伍;大力挖掘有专业背景的青年教师、学者,充实专职教师队伍,并逐步使教师队伍年轻化。

参考文献

[1]陈学飞.美国高等教育发展史[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89:82-87.

[2]胡雨生.比较视野下的美中社区学院[J].铜陵学院院报,2005(4).

[3]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考察团.社区学院教育的魅力 来自美国、加拿大的考察报告[J].职业技术教育,2009(15).

[4]吴薇.对我国社区学院发展的思考[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0(5).

[5]刘尧.我国社区学院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J].复旦教育论坛,2008(6).

[6]吴发水,陈榕.认识社区大学功能 发挥社区大学作

用――以福州社区大学为例[J].价值工程,2012(30).

[7]伊小宇.美国社区学院经费来源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7-8.

[8]毛澹然.美国社区学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54-57.

[9]驻芝加哥总领事馆教育组.美国社区学院简介[J].世界教育信息,1996(4).

[10]Lee. Teitel.The.The Transformation of a Community

College[J].Community College Review, 1991(19): 7-13.

[11]A National Survey of Part-time/Adjunctfaculty[J].American Academic Volume,2010.

[12]李克威,陈洁.美国社区学院兼职教师聘用管理状况研究[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2(5).

[13]张文佳.对我国社区学院发展的思考:基于中美社区学院的比较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