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描写海的作文范文

描写海的作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描写海的作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描写海的作文

第1篇:描写海的作文范文

“作文三步法”主要通过有针对性、有阶段地对学生展开“感知能力训练”、“多维思维训练”和“再生情感训练”来逐步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思维能力和情感能力。感知能力训练程序由“理论训练——操作训练——成形训练”三个步骤组成。

本学期我开始对学生展开感知训练教学。下面本人就《作文三步法》感知“物”的能力训练谈几点体会。在感知“物”训练中,有如下几个方面值得注意:

第一,感知“物”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内容入手。

《作文三步法》教材感知能力训练习作安排四篇感知“物”的内容:1、杏树。2、狗。3、海。4、小草。我们当地的孩子很少见过杏树,如果让他们感知没有见过的“物”,肯定是写不好作文的。教师应该学会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于是,我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平时较常见的桂花树作为观察感知对象来训练学生的感知能力。

例文(一)《桂花树》

①我家门前的桂花树开花了。②每天清晨,桂花树亭亭玉立,迎来送往着上班上学的人们。。③银灰色的树干托起一团绿云般的树冠,密密肥实的叶片中点缀着,一簇簇星星点点的半黄色的小花,好像秋天田野里沉旬旬的稻穗,又像节日之夜金灿灿的焰火,熬是好看!④中午时分,还常看到许多蜜蜂、蝴蝶围着她在歌唱跳舞。⑤傍晚清风吹来,花香四渥,把整个院都熏醉了,吸一口,甜津津的,清爽的。只要你从这儿经过,准会给你染上一身浓浓的馨香。桂花的芳香在花的王国可是出了名的。……

作者开头一句点题。第二句用视觉感受桂花树的形状。第三句用视觉感受树干、树冠、叶片、花朵的色彩、形状。第四句用听觉、嗅觉、肤觉感受桂花树声音气味。从习作上看,学生不仅能调动所有的感觉器官(眼、鼻、耳、手)感知事物,同时还能调动感觉器官感知“物”的全方位(上下、前后、内外),从不同角度,不同时态,不同情感等方面着手,使眼前的“物”呈现出了逼真的立体美、变幻美和动态美。

第二,感知“物”要选好观察点。

只有对“物”进行细致观察才能描写具体。感知“物”的训练,除了选择熟悉的“物”入手外,感知训练还应该学会选择观察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里的“横”与“侧”讲的就是观察点。选择恰当的观察点,才能有利于看清物的貌和特点。很多同学在描写事物时不能做到具体形象,其关键是没有把握“物”的特点。写物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物”的形状,颜色、音响、质地等方面,只有多方面地去观察和感知,才能充分认识其特点,并进而真正把握它表现它。

例文(二)《草》

春天刚到,山坡上就冒出了星星点点嫩嫩的淡黄的小芽,一个个像刚落地的娃娃,挤眉弄眼地打量着这个世界。不几天,再看,它们一个个又像魔术师玩魔术似的变了:多了、绿了、高了,在微风的吹动下,欢快地抖动着身子向你点头微笑呢!散在这草丝中的各种各样的花,像星星一样调皮地朝你眨着眼睛。早晨,翠翠的叶片上凝着几滴晶莹的露珠,阳光下,特别耀眼。弯下身,掐下一片来放在嘴里嚼嚼,清凉中还有点甜味呢!难怪每天一大早,羊儿、猪儿、牛儿满山坡都是,它们津津有味地啃吃这些嫩叶,就像饥饿的婴儿吸着母亲的奶液。然而奇怪的是,这些小生灵就像变戏法似的一夜之间又恢复了原来的形状,在卷成筒形的叶蕊里,又抽出几片新的嫩叶来,就这样抽了又抽,仿佛那叶筒里抽不完的叶片。啊,小草,你真好,一刻也不停息地打扮着故乡的春天!

作者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静态,动态感知春草的新、美、多,并且不断换位,换时、换情的对“物”多角度的描写。一幅质地优美,情思动人的画面变呈现在读者面前,令人喜而忘返。

第三,感知“物”还须运用上恰当的修辞手法。

例文(三)《绿叶》

夏天来到了,绿叶由淡绿变成深绿,叶片也比以前大了,厚了,满满地缀了一树,展示出蓬勃的生机。她们互相依偎着,拥抱着,亲切地嬉戏着,交谈着。微风吹来,发出美妙动听的声音——“哗啦啦……”那片片青翠欲滴、油光滑亮的绿叶,一团团,一簇簇,把树木装扮成一把把绿色的伞,一座座绿色的亭,把花朵陪衬得更加艳美。

作者采用拟人、排比修辞手法把绿叶可爱之处描绘出来。她们互相依偎着,拥抱着,亲切地嬉戏着,交谈着。微风吹来,发出美妙动听的声音——“哗啦啦……”你会不由自主地称赞,这是一处多美妙的景色啊。

例文(四)《小狗》

在许多动物中,我最喜欢的是狗,我家的小狗黑子,浑身都是黑色,只有脖颈处有一处白毛,就像一块晶莹的白玉,一面闪亮的小镜镶在那里,走起路来一摆摆的……。

正是作者用上形象的比喻,才使得笔下的“物”生动传神富有情趣。我们在描写“物”时,过去往往是三言两语就无话可说了,其原因就是缺乏联想和想像,且不会用上恰当的修辞手法。

第四,感知“物”还应浸透自己真情实感。

例文(五)《大海》

随着脚下的震动,我终于相信我已置身于一望无际的海面前。看吧,海水泡哮着、汹涌着,那不是暴怒,那是大海的在欢笑,它拥着一朵朵硕大而又纯洁的花在迎接着我,我仿佛置身于花海与欢迎的人群中。听吧,海浪冲击岩石所发出的巨大的声响已为我汇成了一首雄壮的交响曲,那飞溅的浪花不正是等待我畅饮的一杯杯浓香的酒吗?它在向我招呼着:快来吧,大海的胸怀是最博大的,它会任你尽情地享受。

第2篇:描写海的作文范文

第三人称叙述有许多优点。作者的观察点可以不受任何限制,不像第一人称叙述那样只能局限于写作者的见闻。用第三人称叙述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反映现实生活比较自由灵活;但不如第一人称的叙述来得亲切。

采用第三人称叙述,要一贯到底,不能随便变换人称,一会儿“他”,一会儿“我”。如果人称不统一,事情就交代不清,就会影响作文的表达效果。下面《假小子》采用的就是第三人称叙述:

“一分,二分,三分,五分,一角五,二角,二角五,唉!还差五分。”小蓉正在数钱,这时她的辫子从肩头滑了下来。“辫子,讨厌的辫子!”小蓉恨死了这条辫子,她猛地一甩,把辫子甩到肩后去了。可一会儿,辫子又滑了下来,小蓉不耐烦了,恨不得马上将辫子用剪刀“咔嚓”一下剪掉。

小姑娘怎么会恨自己的辫子呢?这话就得从头说起。

原来小蓉和小海是一对孪生兄妹。小蓉就像小海的影子似的,成天跟在哥哥后面。小伙伴都说小蓉是小海的“跟屁虫”。到了暑假,小海常和小伙伴在小河里游泳,每次小蓉只落个岸边看守衣物的份儿。看着哥哥和小伙伴们在河里玩得那么痛快,怎么不叫小蓉眼馋呢?

……

小蓉拿了钱,就往镇上跑。她想到理个男孩头就可以跟着哥哥一起去游泳了,那高兴劲儿就别提了。她来到镇上的“明星理发店”,一进门就说:“师傅,我要剃个男孩头。”只听见“咔嚓”一声,辫子掉在了地上。小蓉连忙把手捂住脸蛋,连她自己也怕看到镜子里没有辫子的小蓉啦!又是一阵“咔嚓”声,十分钟之后,一个小平头剪好了。小蓉慢慢地把眼睛睁开一看:“这下呀,我跟我哥哥没啥区别了!”

……

第3篇:描写海的作文范文

从大量的初中生作文语言来看,目前的主要问题表现为:词汇贫乏,写出来的文章总是那几个词语,总是那几种句式,干巴巴的几条筋,读来味同嚼蜡,语词陈旧。比如,写外貌就是大眼睛,苹果脸;写景物就是阳光明媚,鲜花盛开;写父爱母爱,动辄“可怜天下父母心”之类……千文一语,千人一语,如同流水线上复制出来的一般。老师们都感慨,这样老气横秋的语言,失去了与青少年的年龄和生活相契合的话语机智,也失去了青少年的天性,空洞乏味,这样的语言基本上是“假”“大”“空”的混合物。

要想学生作文语言富有个性化,教师可以从提升学生写作兴趣入手,指导学生阅读,“写作是阅读下的蛋”,多读书,从书本中消化吸收精彩语句作为积累,是语言提升的较快的办法。同时,让学生多写多练,“只有写,才会写”,写的越多,作文语言才会越来越好。更重要的是教师应给以有效的方法指导。如果学生读了很读书,但没有学到读书的方法,写了很多的作文,却没有得到写法的指导,然后,读和写都陷入困境,无法提高语言表达水平也就不足为奇了。怎样指导学生在作文中运用语言努力张扬自己的个性,让学生个性化语言的魅力得到充分的展示。我以为,老师们在指导学生作文语言个性化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写人突出人物特征

记叙文不外乎写人记事,写人必须个性化,可以运用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等表现人物特征。比如,同是火爆脾气,《水浒传》中三个人物的火爆却有所不同。武松的语言率直坦荡,鲁智深的语言耿直刚烈,李逵的语言则憨直鲁莽,因为人物性格不同。农民语言的朴拙,工人语言的直率,军人语言的坦诚,商人语言的圆通,知识分子语言的雅致,职业不同。孩童的语言天真活泼,青年人的语言大胆爽快,中年人的语言成熟稳重,老年人的语言睿智深刻,年龄不同。同是一怀愁绪,不同的诗人展现的是不同的特质,李白用“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表现愁思之长,李清照用“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表现愁思之重,李煜用“剪不断,理还乱,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表现愁思的纷繁复杂,难以解开……心境不同。

2.叙事能表现画面感

一个画家路遇美景,心生情愫,便可以用画笔把美景展现在画布之上;一个作家漫步田野,所见所感,各种美好皆化作稿纸上的优美文字。写作文如同绘画,都是在描摹画面,只不过一个用文字,一个用画笔。好的文章都能描摹出生动的画面。所以,文章写得好,就应当是“栩栩如生”“笔下生花”的效果。

文章里的画面大致有两种,一种是静态的画面,如《老山界》中“半夜里忽然醒来……”等;另一种是动态的画面,如《社戏》中“月下行船”的精彩段落等。后者写作的难度略大一些,但二者并没有本质的区别。而描写画面的方法,无非是不同的对象和不同的描写方法之间的合理转换。当然,在写人叙事的时候,也可以穿插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心情。如《我的叔叔于勒》中有两段关于大海的描写,一处描写衬托了人物去旅行时的喜悦,另一处描写,是发现于勒落魄后,象征了蒙在菲利普夫妇心头的阴影,加了这两段描写,既巧点了人物心境,又凸显了小说情节的画面感。如此,写人记事时一定要有画面的意识,浓郁的画面感才是文章精彩的原因所在。

3.炼字炼句突出新奇

一个精妙的词语能救活一句话,一句精妙的话语能激活一段文字。例如:“路窄得已容不下我单薄的身影”。如果将“窄”换成“瘦”,更能体现道路狭窄的程度。写人物的瘦。可以写,“她很瘦”,如换成“她瘦的像是秋天田野上的一株高粱”,那瘦的程度也就得到了体现。

有的句子的角度独特,让人意想不到,也能写出语言的个性。例如:“撑起岁月的长篙,在记忆的长河里游走”如写成“很多年过去,我一直在寻找当初的记忆”就变得干瘪枯涩。“昏黄的路灯下,行道树的影子摇曳了一地婆娑”如写成“路灯照在行道树上,留下了一地的树影”,句子的表达就毫无个性可言了。

有时炼字不如炼句,炼句不如炼意。语言的个性当然离不开丰厚的意蕴。所谓意蕴丰厚,指的是语言优美凝练,含蓄隽永,“字唯期少,意唯期多”。请看下面的例句:“成群的白鹤聚散无常,一起在夕阳里,翅膀驮了霞光齐飞。”“老牛的长尾无意一甩,一个未经构思的黄昏,就随乌鸦翅上的斜阳飘落下来。”以上文句美得让人心醉,这与语言的优美意蕴有很大关系,而语言一旦有了意蕴,既能让人感受到浓郁的诗意,又能让人感受到独特的魅力。

4.议论抒情意蕴深刻

学生作文写议论,往往把观点和论据一摆,自以为已经完成议论了。看上去观点明确,论据丰富。实质只是形成了“观点+论据”格局,而没有一点议论。而观点深刻的议论,必须是叙事基础上的议论。只有架起事例与结论之间的桥梁,才能达到“叙”为“议”服务的目的。

第4篇:描写海的作文范文

小朋友,我们每个人都爱自己的家乡,这次作文就是要“我手写我心”――用手中的笔描绘家乡美丽的景物,抒发自己热爱家乡的情感。

家乡美丽的景物很多。你看,门前的小河,屋后的小树林,村旁的大山,街两边的高楼,公路上的立交桥,海边的小岛,还有公园里的花草树木、假山亭台、小桥流水……这么多,选什么来写呢?通常是从你熟悉的、喜爱的景物中选取最能代表家乡的、最具家乡特点的景物来写。要注意的是尽量缩小范围,选材宜小不宜大,写某一个方面即可。如写《家乡的田野》《家乡的小溪》《家乡的菜园》《家乡的晨雾》《家乡的小吃》《家乡的钟楼》……

选好景物后,你得仔细观察。观察,是人体通过各种感觉器官了解事物的过程,它不仅要用眼看,还要用耳听、鼻闻、嘴尝、手摸……更重要的是用脑想,用心感受,使自己“进入”被观察的环境中,从形态、质地、大小、颜色、声音、气味等方面去认识景物,发现景物与众不同的、特有的东西。这样的观察才是真正的观察,也只有这样观察,才能感受景物的变化,才能发现景物的特点。如,大海的潮起潮落,候鸟的南来北往,立交桥的高大雄伟,大剧场的热闹欢乐,小吃的美味无穷……这时动笔,你笔下的景物才能生动形象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才能避免一般化,让读者感兴趣。

观察所得的材料,要有序地安排――选择恰当的顺序写作,才能清楚、完整地交代景物的特点,给读者留下清晰的印象。这次作文,你可以按观察时的顺序,把你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出来:可以是方位顺序,以一个观察点为中心,或由远到近,或由上到下,或由左到右,一部分一部分地写;可以是移步换景,就是走到哪儿,看到哪儿,写到哪儿;也可以是按时间顺序写,如一天的早、中、晚,一月的初、中、末,一年的春、夏、秋、冬,等等;还可以是先整体后部分、先静后动等顺序描写。

第5篇:描写海的作文范文

关键词:读写结合;作文教学;途径

G623.2

作文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地位,它是衡量语文素养的重要尺度,现今的作文教学状态令人担忧,教师懒于教,学生不愿写,教师疲于批改,,学生进步甚微等现象比比皆是。如何才能解决这些问题,攻克作文教学这个“老、大、难”问题,我认为,只有把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相结合,通过阅读教学来指导作文写作,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当前的作文现状。一、一、甄选文章素材,在阅读中抽丝剥茧

写作离不开素材,素材是写作的基础,而每个写作的素材并不是独立的,而是交互的信息构成的网状结构。而阅读是为学生提供素材最有效的方法,学生在日常的阅读中,进行抽丝剥茧,找到到散落在信息网上的每个素材,这样就能使学生在面对作文写作时轻松想出写作的素材,用自己宽阔的视野,独特的文章素材来吸引读者的目光。

例如: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中《我不能失信》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根据其作为主题进行相关作文的创作,其作文的命题目的是要求学生细心观察生活中的写作灵感,并根据找到的素材进行写作。我在作文的讲解时,我的目标不仅仅是要求学生随便写出来一个内容就交差,而是希望他们能写出自己的独特,写出自己的水平,不需要人云亦云。于是,我让学生们阅读关于名人的守信故事,从而让学生们体会作家对素材的独特视角,感受守信的重要性,以及守信背后的内涵,从而让学生们的思维得以拓展和扩散,让学生们能够讲所阅读的内容与作文予以更好的融合。

我们要做学生的眼睛、鼻子带领学生去看、去感受,要给予学生独特视角,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到作者的独特感受,这样素材才是有亮点的。要培养学生的“不平庸”,让学生养成“挑剔”的目光,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素材量也养成了他们的写作风格。

二、确定文章观点,在阅读中矫正三观

做为一名教师,我们不光要教书还要“育人”,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正确的思想指导引导学生养成对善恶美丑的辨别能力。因此,我在语文课堂上会经常带领学生阅读一些思想积极向上的文章,在培养其写作能力的同时,潜移默化下培养学生对事物正确的看法、正确的表达的习惯。

例如:在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便非常清楚而明白的对学生的阅读提出了建议和要求,也是通过阅读书籍的选择让学生的三观得以纠正。结合文章我让学生们自己进行书籍的选择,有的同学挑选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从中感受“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的青春年华;有的同学挑选了《牛虻》,从中感受爱国志士如何为国家做出卓越的贡献。通过书籍的阅读,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到读书与伟大志向,与国家兴亡的关系和重要性。同时,通过写作让学生们对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予以深化,让学生们将其与自己的写作融为一体。

在阅读中渗透生活的哲理,使学生在今后的写作中以正确的思想为指导,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中传递正能量。既提高了写作的水平又在潜移默化下形成“对”与“错”正确判断,减少对不良风气的效仿,还对学生的未来发展给予一定的帮助。

三、构建文章框架,在阅读中临摹刻画

写作是语文课程的能力体现,文章内容的安排要求学生要用心去思考,去把握行文脉络。阅读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去模仿文章的写作方法,模仿不是全盘接收,而是让学生去汲取他人写作中对文章的结构安排,在模仿中将写作的技能熟能生巧,养成自己独特写作的风格。

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过学者精挑细选的内容,将文章的阅读与写作相结合,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制胜法宝。

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的《松鼠和松果》,我在带领学生进行阅读之后对文章的结构进行了分析,作者将文章分为四段来写,每一个段落有一个主旨。我对学生提出了三个问题:第一问题是本文中的哪个部分是重点描写?第二个问题是哪部分是一笔带过?第三个问题是文章的主旨是什么?通过三个问题的创设,使学生明白了写作时,文章内容的“轻重缓急”的安排,让其在今后的写作中减少不必要的罗嗦,增加重点内容的介绍。而这些正是学生应该进行去揣摩掌握的。让学生去感受文章的正面、侧面描写,通过松鼠的描写来衬托环境的重要性,让学生感受松鼠的聪明。之后我还让学生们自己仿照文章进行描写,通过简单的仿写锻炼自己的写作习惯,巧妙的设定文章的结构及各种写作手法。

在阅读中教会学生学习文章的结构安排,为学生练就一双“火眼金睛”。让学生对于文章的各种写法与文章的中心思想能很快的捕捉到,并通过仿写对文章进行临摹刻画,使学生在写作练习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写出更有层次的好作文。

四、润色文章细节,在阅读中汲取养分

阅读就是要在文章中汲取写作的养分,使学生“采他山之石为我所用”。我在培养学生阅读时常常会让学生将文章中的妙词妙句抄下来,并尽量去理解词句的意思。我并不要求学生去硬背,只要求学生去用心体会,根据词语在的意思及放在文章中位置,来感受作者的用意之妙。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与写作技巧,知道哪里可以出彩,哪里需要低调。

比如,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美丽的南沙群岛》中,对于南沙群岛的描写非常形象、生动,其中包括形象的比喻,比如“南沙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海是一块翡翠”,让人们的眼前跃然而生海的颜色,“水天相连”“蔚为壮观”等等成语的应用也让我们看到了南沙群岛的样子。几个简单的词语用在了这里,形象的将读者带进了画面中。在阅读时,我会让学生将这几句话抄下来,并让同学们试着删除这几个词语于原文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来体会其中的区别。还会让学生们自己寻找文章中感兴趣的词语或者句子,并对其进行阅读理解,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词语及语句恰当使用的好处,培养其提升写作的水平。

总之,读写结合是阅读教学中最自然的语言实践方式,智慧的语文教学,应寻求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发展的生长点,努力给学生创设读写的机会,加强读写结合训练。使他们的语言在读书的过程中变得丰厚,情感在探究的过程中变得丰富,思想在碰撞的过程中变得深邃,智慧在对话的过程中变得灵动,能力在训练的过程中变得扎实。

参考文献:

第6篇:描写海的作文范文

关键词:作文教学;体验;个性表达

提起作文教学,很多同仁都倍感头疼,常常感叹――“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老师为此绞尽脑汁,有的让学生“复制”作文,背作文,有的则把自己的“下水文”或写作思路一句句地嚼碎,喂给学生,还要学生一句句连起来说,说完再写。这些方法不但收效甚微,还给儿童套上了套子,带上了枷锁,束缚了儿童的手脚,不利于儿童创造性、富有个性的表达。

如果把作文课堂比作广阔无垠的天空的话,那么学生的思维就是那多姿多彩的风筝,教师便是那手握线轴的“放飞者”。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放风筝”的高手,让“风筝”飞得更高更远呢?下面笔者就自己上的一堂观察日记作文指导课,谈谈做法。

一、营造氛围,提供“飞翔”的空间

一个放风筝高手首先考虑的是找一片空旷的天地好让风筝自由翱翔。而在作文教学的课堂上,教师首先要做的是营造一个良好的写作氛围,消除学生对写作文的害怕情绪,唤醒学生沉睡的写作细胞,让他们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写作当中去。在一节“写观察日记”的作文指导课上,我先抛出了一个“诱饵”――给每个学习小组发了一个装着胖大海的信封,让学生摸一摸,说一说什么感觉,猜一猜里面装的是什么。出于好奇,学生争着抢着去摸去猜――有的说硬邦邦的,是花生;有的说椭圆形的,肯定是青果;还有的说是杏仁。这一“诱饵”引发了学生写作的兴奋点,刺激他们的神经,激活他们的思维。学生自觉地将自己融入课堂中去,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原先的畏难情绪早已丢到爪哇国去了。在这堂作文课上,我看见一只只思维的风筝正展翅欲飞。

二、掌握“体验”之线,保持“飞翔”高度

风筝的诞生不是为了呆在地面,只有飞起来,才能展现它的魅力。而放飞者此时要做的就是为它准备一根长长的结实的线,送它飞上青天,满足它的欲望。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牢牢掌握住“体验”之线,或带领学生做游戏,或引导孩子动手操作,或创设情景表演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玩中观察、做中感受、演中体悟,写作的灵感喷涌而出,最后化作文字在笔尖流淌。

在“写观察日记”的作文指导课上,我让学生“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手感觉,用舌头尝”,充分运用多种感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和体验,并把感受记录下来。学生思维的风筝随着这根“体验”之线扶摇直上,七嘴八舌地向同学、向老师诉说自己的独特感受,他们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得到了尽情的发挥,言语中流露出强烈的愉悦感。

然而,由于各种因素,风筝在放飞的过程中有时会飞斜了,稍不留神甚至会掉下来。而那些放风筝的高手,不会听之任之,他们时刻盯着风筝,时而“收线”,时而“放线”,不停地调筝飞行的方向,使它得以平稳而自由地遨游天空。作为一个语文老师,不要以为调动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就万事大吉,要有锐利的眼光、灵敏的耳朵、活泛的智慧,关注学生在活动中、交流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给予孩子们导向性的语言,以防他们偏离正确的轨道。比如在学生分小组观察时,我放下了身架,深入群众,时不时地弯下腰来和学生一起观察、谈感受。当学生为了一个不甚重要的内容展开开枝蔓叶的活动时,我立即予以拨乱转正;当学生的思维钻入了死胡同时,我一个提醒使活动得以继续深入。由于我的加入,学生兴味盎然,活动开展得特别顺利,其他小组羡慕之余却不甘示弱,与我这个特别的组长明争暗斗,学习的氛围分外热烈。老师手中操纵着“线轴”,调节着“风筝”的高度,努力保持着“风筝”的平衡,不让它栽下来。这样既让自己“不失兵权”,又让学生有了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真正做到了“收放自如、弛有度”。

三、尊重个体差异,仰面欣赏“风筝”

如果在作文教学的天空里,只有一种式样的风筝,那么这天空是单调无奇的。只有当天空中呈现出色彩斑斓的风筝,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时候,那将是一道靓丽的风景。

作为引导者的我们,要尊重孩子们的个性差异,不要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要带着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个学生的习作。比如,我班一个平时作文能力较弱的孩子,在“胖大海”的观察日记中这样写道:“胖大海像个调皮的娃娃,先是不断地往外吐泡,接着变成一朵小花,最后变成了一只大乌贼,把杯子里的水都染成褐色的了”,习作字数不多,却把胖大海的形状变化描写得十分细致。我在班上宣读了他的日记,好好地表扬了他一番,当时那位学生兴奋得两只眼睛直发光。自从他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后,自信心增强了,作文兴趣也提高了。

在作文的天空里,放飞学生思维的风筝,如果你懂得如何掌握手中的线,拿捏好松紧,风筝在天上看到很多很多的美丽景色,定不会落下,相信他们愿意被你拽住,继续高飞。

第7篇:描写海的作文范文

观海记

叶新

去年暑假,我有幸去了一趟上海。听爸爸说离卸货场不远处就是东海,我热切地渴望一睹大海的风采。(写对大海的向往,为下文作铺垫。)

那天,爸爸抽了个空,特地带我们姐弟俩到东海玩。一到观海台,放眼望去,湛蓝的大海漫无边际,海上帆影点点,天上白云片片,不时有海鸥从头顶掠过。此时,海面很平静,看样子已经退潮好长时间了。海滩上的游人很多,他们正忙着照相,游泳,捡贝壳,捉螃蟹,很开心。(初见大海,简笔勾勒,视线由远到近、由高到低。)

我们一溜小跑,奔下长长的、斜斜的观海梯,便真的踩到了海滩上。我脱掉鞋子,光着脚,柔软的泥沙搔得我脚心痒痒的,我忍不住“咯咯”地笑了起来。(兴奋、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沙滩上的沙子像鱼鳞般一片一片的,整整齐齐地排列着,非常好看。远处不断传来“呼呼”的风声,由远及近,愈来愈响。爸爸说我们来得正是时候,马上就能看到涨潮了。我们拿出准备好的瓶子,装了些泥沙,又灌了半瓶海水。我一路往前跑,浅滩里的水直往我身上溅,一会儿我的裤子就湿了。一不留神,我摔了一跤,和沙滩来了一个亲密接触,两手沾满沙子,海水溅了我一脸,嘴里也灌了好些海水,又咸又涩,还带着鱼腥味。(爱玩、好动是孩童的天性,即便来到海边也忘不了嬉戏。)

远处的海浪声更大了,我吓得赶紧往回跑。弟弟叫住了我,让我把瓶子给他。他用手一层一层地扒沙子,没多久就扒出了一只小螃蟹。弟弟小心地把螃蟹放进了瓶子里。我们开始找贝壳。终于在沙滩的浅水里找着了几枚纽扣般大小、雪白色的单瓣贝壳。这些都是人们遗留在沙滩上的,我们暗自庆幸。这时,爸爸在岸上焦急地呼喊着,让我们快上岸,因为马上就要涨潮了。(继续写活动,具体详写扒螃蟹,捡贝壳。并过渡到下一层对涨潮景象的描写。)

我们穿好鞋子,一路小跑地登上了眺望台。不一会儿,海水便发怒似的咆哮着,把雪白的浪花一遍遍地往岸边送,而且一次比一次高,一次比一次快,像发了疯似的。海水卷起千层雪浪,以排山倒海之势,一层层地向我们冲来,景象极为壮观,撼天动地。“哗哗哗……”接连不断的海浪声把人们的谈话声全掩没了。远处,涌起的海浪高达数十米,所有的游客都赞不绝口地叫好。没多久,潮水更猛了,漫过了沙滩,海浪猛烈地拍击着岩石,发出“啪啪啪”的巨大声响,使人不寒而栗。此时,太阳却非常火辣,海面上升起了一层厚厚的雾,一切若隐若现,如同仙境一般。我激动地吹起了小海螺:“呜――呜――”(描绘海景,运用比喻,从视觉、听觉上表现海潮的汹涌、壮阔气势。描写自己的感受及游客们的反应,从侧面表现了海潮的威力,笔触细腻。)

啊,令人神往的大海!古往今来,你的气势倾倒了多少英雄豪杰,鼓励了多少有志之士。今生有幸来此一游,我方才知道你的博大。在我心中,你永远都是那么雄浑,博大,美丽,神奇!(文章结尾,抑制不住对大海、对海潮的热情赞美和讴歌,直抒胸臆。)

总评:

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层层推进,一边叙写自己的活动,赤脚奔跑,灌海水,扒螃蟹,捡贝壳,观海潮,处处流露出兴奋、激动之情;一边描写大海的景象,从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多个角度,具体而生动、形象而真切地展示大海涨潮时的景象变化,描写逼真传神,充分表达了“我”对雄奇、壮阔的大海的赞美和讴歌。结尾直抒胸臆,抒发了对大海巨大力量的热爱之情。

精评一条龙

栀子花开

王慧丹

我站在庭院中,迎着朝阳,张开双臂,仰着头,尽情地享受这早晨的清新空气。这时,一阵浓烈的香气直扑我的鼻孔,寻着香味,我惊奇地发现院角那棵栀子树开花了,洁白的花朵在翠绿的叶子中显得如此的漂亮!

看到这棵栀子树,我不由得想起它的过去,不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因为我曾冷落过它。

刚把它移到院子里的时候,我兴致勃勃地照顾了它两天,后来就对它没兴趣了。再看它时,它却已经蔫了。我估计它活不了了,便觉得有点惋惜,更有些歉意。后来就再也没有管它了。

但此刻,它正站在我的面前,向我展示它的朝气,它的英姿!微风过后,栀子花香弥漫到院子的每个角落,我剪了一枝开得正盛的栀子花,举在眼前端详着它:椭圆形的树叶,绿得油亮油亮的,叶脉清晰,就像健壮的运动健儿一样。花朵柔和一些,如丝绸般的花瓣在散发香气的同时,更传播着它们充满活力的气息!

我内心一阵震颤,栀子花似乎在告诉我:“我芳香四溢,但我走过了一段多么艰难的路。”

我恍然大悟,又联想到自己。原来那么多个日日夜夜,不仅仅我在寒窗苦读,不仅仅我在起早贪黑……

当零点的钟声敲响时,我在奋笔疾书,它也在对抗黑暗;当天空刚从深蓝变为浅蓝时,我在催促与埋怨声中起床,它也在承受寒露;在我为考试而拼命复习的时候,它也在拼命地吸收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当我没吃早饭去上学,肚子饿得“咕咕”叫时,它也许正因为很长一段时间没得到雨水的滋润而饥渴难耐;当我骑车穿行在刺骨的寒风中时,它也在经历着风霜雨雪的考验……

冥冥之中,我们的境遇是那样相似,其实我们本来就很相似,因为我们的本质是相同的,我们都靠自己的力量拼搏着!

而现在,它成功了,它在阳光下微笑!恬静的、纯净的笑容,好像在告诉我:“拼搏者,笑在最后。”我想我离成功也不远了,我的未来也不是梦,就像这洁白的栀子花一样,实实在在!

“栀子花开,so beautiful so white……”

同窗视点:

同学:文章将栀子花与自己形成对比,借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对人生的感悟,以栀子花来自励,获取前进的动力,构思不凡。

叶美君同学:王慧丹同学不仅留心生活,关注身边的一草一木,而且善于发现,善于感悟,用心拥抱世界。但文章似乎显得过于直白,有些地方表达应该婉转一些。

教师评论:

翟俊玉老师:本文由花香引出栀子花,回忆往事,插叙移植栀子花的经过,在对栀子花今昔对比中生发感慨,感叹栀子花生命力的顽强,再将人与花相对照,进一步揭示文章主旨,勉励自己为美好明天而奋斗,结构严谨。从景物描写到表达感悟再抒感,感情流转自如;对栀子花的描写简洁形象,心理描摹逼真细腻。表达感悟方面的语言有气势,使感情渐趋,从而引出新的感悟,自然贴切。

作文升格

【升格之前】

生命的力量

马天

大家都认识螃蟹吧,这种长着两只大螯、八条腿、身披黑色蟹壳的动物在人类眼里毫不起眼,可是,一次偶然的经历却使我对它既感动,又敬佩。

那天一大早,妈妈就上集市买了几只螃蟹,准备熬汤。回到家,妈妈将它们放到水里,数了数,共十只,便转身走开了。妈妈回来后,发现少了一只螃蟹。于是,我和妈妈便当起了“神探”,拿起手电筒开始四处搜寻,缝隙里,床底下,门后面……到处都找遍了,可连螃蟹的影儿也没见到。无奈,妈妈和我只好放弃。

过了好多天,我早就把这件事抛在脑后了。可在一天晚上,妈妈一进家,刚打开灯,便用手指着门后的角落吃惊地叫道:“看,那是什么?”我简直不敢相信:是上次失踪的螃蟹!它待在角落里一动不动。我想,它肯定死了。可走近一看,它嘴里还冒着白沫。天啊,它这么多天不吃不喝,居然还能活着!这简直是奇迹!我想,它能坚持到现在,靠的是动物那求生的本能和对生存的无限渴望啊!妈妈也惊呆了,她也不敢相信,但这是事实,一个不起眼的小动物做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事。

愣了半天,我出于同情和敬佩,对妈妈说:“妈,放了它吧。”平时杀鸡宰鱼毫不手软的妈妈,今天也仁慈了,说:“是的,确实该放了它。”于是,我捧着很虚弱的螃蟹,和妈妈来到河边,把螃蟹轻轻地放到了水里。它在水边徘徊了一阵,便爬走了。

人类可以创造奇迹,动物又何尝不是呢?想到螃蟹对生命强烈的渴望与追求,我似乎开始有一点点懂得了“生命”一词的含义了……

升格建议:

本文写螃蟹顽强的生命力,题目中的“力量”二字似乎意在强调生命的威力,从全文表达的重点来看,建议换用“奇迹”,这样既切合记叙的内容――表现螃蟹的生命力,又能表达对螃蟹的敬佩,对生命的礼赞之情。文章叙事比较简洁,行文流畅,但有些地方用词欠推敲,需要锤炼语言。如文中多次使用“我想”,没有变化,显得单调。“既感动又敬佩”亦不够简洁,可换成“肃然起敬”。

【升格作文】

生命的奇迹

马 天

大家都认识螃蟹吧。这种长着一对大螯、八条腿,身披青黑色蟹壳的动物,在你眼里也许是个毫不起眼的小角色。可是一次偶然的经历却使我对它肃然起敬。

那天一大早,妈妈就上菜市场买回了几只螃蟹,准备熬汤。到家后,妈妈将它们放到水桶里,便转身走开了。不一会儿,竟发现少了一只。于是,我和妈妈便当起了“神探”,拿起手电筒开始四处搜寻,床底下,门后面,缝隙里……到处都找遍了,可连螃蟹的影儿也没见到。无奈,妈妈和我只好放弃。吃饭时,我们还谈起那只逃走的螃蟹。过了几天,我也就把这事儿抛在脑后了。

可在一天晚上,妈妈一进家,刚打开灯,便用手指着门后的角落吃惊地叫道:“看,那是什么?”我简直不敢相信:是上次失踪的螃蟹!它待在角落里一动不动。我以为它死了。可走近一看,它嘴里还吐着白沫。天啊,仔细算来,从那天逃出到现在整整过去了七天!离开了它赖以生存的水,这么多天不吃不喝,它居然还能瞒着我们活着逃过了一劫!这简直是奇迹!我想,它能坚持到现在,也许靠的是动物那求生的本能和对生存的无限渴望吧!妈妈也惊呆了,她也不敢相信。但这是事实,一个不起眼的小动物竟然创造了令人意想不到的生命奇迹。

愣了半天,我除了同情便是敬佩,对妈妈说:“妈,放了它吧。”平时杀鸡剖鱼毫不手软的妈妈,今天也仁慈了,干脆地说:“是的,确实该放了它。”于是,我捧着很虚弱的螃蟹,和妈妈来到河边,把螃蟹轻轻地放到了水里。只见它在浅水里徘徊了一阵,便悄无声息地爬走了。

人类可以创造奇迹,动物又何尝不能呢?想到螃蟹对生存的强烈的渴望,我似乎开始懂得了:什么是生命的坚忍与顽强,我们应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去敬畏它,热爱它。

第8篇:描写海的作文范文

关键词:句子教学,作文指导;扩展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2-0059-01

当前,农村小学生普遍存在说话或作文时,语言嗦,句式单调,病句丛生,言不及义,不会转、承、起、合,因此影响小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依据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在教学中,把句子教学合学生的作文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认识和掌握一些常用的基本句式,一步一步地提高他们的遣词造句的能力。

下面浅谈句子教学和作文指导有机结合的几点看法。

1.针对学生语句贫乏,我就在讲读课文时,引导他们掌握较多的句式

当课文中出现了一个新句式时,我就作必要的分析、比较,在指导学生朗读、背诵时,提醒学生加以注意,还有目的地指导他们做一些巩固性的练习。

在学习《月光曲》这课时,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第九自然段所描写的大海景色就是创作《月光曲》的经过?”这个问题提得好,既是难点,又是重点。学生开始没有回答,经过小组讨论后有学生回答说:“《月光曲》的内容,就是皮鞋匠听着贝多芬弹得琴声,看着月光产生的联想,这个联想就是大海的变化”其余的学生有点明白,但还有些茫然。这时教师借助多媒体把制作的几个大海变化的课件播放出来,并配上《月光曲》的钢琴音乐。开始音乐缓和清幽,就用轻而慢的语调朗读,接着微云划破了宁静,音乐逐渐增强。最后是大海汹涌澎湃:音乐节奏激昂,学生的朗读语调升高,节奏加快,突出整个大海充满风浪,的情景。这样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贝多芬当时的创作激昂,得到了美的享受,又指导了朗读,理解了课文的重难点。

在学习《坐井观天》这课时,教师设疑:“那只青蛙跳出井了没有?”让学生去思考、去想象。有的学生说:“那只青蛙不相信小鸟的话,不愿跳出井。”有的说:“那只青蛙想跳出井,但跳了几次没有跳出来,再也不肯跳了。”大多数同学认为“那只青蛙要看看外面的大世界,终于跳出了井”。接着又引导学生去想象“那只青蛙跳出井后,看到了什么?会说些什么?”

又如《金色的鱼钩》,有位学生提出“炊事班长是一个40来岁的人,怎么会驼背,满脸皱纹,两鬓都白了呢?”有的学生说:“他小时候一定是个孤儿。”有的说:“他小时候是个放牛娃。”还有的说:“他参军前一定当过长工,吃了不少苦。”对炊事班长的身世,学生经过想象,作了一些合乎情理的推测。

2.在讲读课文中,解决学生句子写不具体、不形象生动的问题

《风》这篇课文有这样一段话:“这风可真大呀!大叶杨被刮得东倒西歪,地上的干草落叶被刮得到处乱飞!大粒的沙石生气似的敲打着玻璃,真有点天昏地暗的架势!我放在室外的脸盆被风卷到山坡下,等我把它追回来,早已成了瘪嘴巴的丑八怪!”教学时,让学生想想:“第二、三、四句话在这里起了什么作用?”同学们说:“第二、三、四句话是对第一句话的补充说明,把风真大说得更加具体,更加形象生动。”接着告诉学生:这几句话从大树、干草树叶、沙石、脸盆在风中的样子说明山风大的程度,这样“风真大”这个意思就表达得具体、形象、生动了。此后,有的学生在作文《冬天的早晨》,描写天气很冷时,就写出了这样的句子:“天气真冷啊!寒风刺骨,风从领口、袖口一直往里钻,穿着棉袄还直打哆嗦呢!”

3.针对学生句子中的用词不贴切,就在阅读课文上引用有关句子来比较说明

《小英雄雨来》一文中“芦花开的时候,远远看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子都罩在(柔柔的)芦花里。”在 讲解这句时,我让学生先朗读原句,再去读去掉括号里词的句子,让他们体会有什么不同。有的学生说:“去掉括号里的词,就不如原句生动形象了。”有的学生说:“括号里的词说明了芦苇的颜色、数量、形状、质地和苇絮飞起来的样子,读后,使人感到像真正看到了一样。”然后我告诉学生,作者选用这些词,是十分贴切的,换成其他词,就起不到这样的效果。通过学习,以后大多数学生写作文时都能做到在句子的主干前后加上贴切的修饰或限制的词,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具体、生动了。

至此,教师应指出:“把句子写具体”与“扩句”这两种练习都能把句子写得更具体、更形象、更生动。但两者的表现方式是不同的,前者是根据原意增加句子,后者是在句子的主干前后增加修饰或限制的词语。

第9篇:描写海的作文范文

一、在生活中孕育情感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的“米”在哪里呢?在生活的实际当中,生活是作文真正的源泉。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让学生走出封闭的课堂,走向学生真实的生活,走向创作的广阔天地,让学生用正确的眼光去审视生活,去体验生活的滋味,抒发自己的情感。例如:让学生们站在风中、雨中、雪中、月下、花间等,去感受美好的景致。或凭窗远眺,写远山,远水或远天,使他们处于一种想说的写作境界。这样何愁写不出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佳作?何愁他们思维不活,感情不丰,文章不好呢?例如要写雨,就让学生走出教室去感受雨中的滋味,让他们去听雨点的声音,去闻雨点的气息,去尝雨点的滋味。写雪就让他们亲自去数雪花的瓣,亲自去感受雪的冰凉,在雪中打打闹闹感受雪中的乐趣。这样回到教室后,学生根据自己的真实感受,就连平时写起文章直咬笔杆的同学都会一气呵成。因此写作与生活极为密切,没有生活经验也就没有写作,要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还得用心去感受生活。

二、在学习中思考人生

人生是一部大书,需要同学们用心来读,父母的爱,同学的情,学校老师的关心和爱护,社会生活的千变万化,都是我们经常遇到的,对于这些事,我们不能熟视无睹,也不能让它们成为过眼烟云,而是应该学会去思考人生。面对美好的事物,我们不能无动于衷,面对艰难困苦,我们不能无所作为。要想在自己的作文中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就要善于去感悟生活,养成与生活与自己对话的习惯。善于与自己的昨天对话,去回首往事,那里充满了生命的喧嚣,充满了青春的饥渴,充满了美丽的幼稚;要善于与自己的灵魂对话,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做了什么,我没有做什么?我希望什么……这样经常地思考人生,就为自己蓄积起了丰富厚实的人生体验,拿起笔来才有可能文思泉涌。

三、在技巧上勤于磨炼

有了可写的生活素材之后,要想写出洋溢着真情实感的好文章,关键还在于要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对材料进行艺术加工。加工材料的方法有很多,第一,要合理地运用事件,去粗取精,选择事例中最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环节作为重点来详写,次要一点的环节略写,与中心无关的干脆不写。文字的功夫在于精而不在于多,不能随意地堆砌材料,所以要大胆取舍,无用而多余的笔墨要毫不留情地删去。第二,要适当地铺垫和渲染。一件相同的事如果发生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背景下,往往会有不同的结果,写作效果可能会大相径庭。这就需要我们为事件创设必要的前提或环境。第三,综合运用各种描写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一个成功的人物形象一定是有血有肉的,他就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个体,要让他自己在读者面前充分的展示。通过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诸多方面,让读者感受到一个栩栩如生的形象。当然,描写时要力求抓住人物的特征,表现其鲜明的个性,有个性才有生命力。

四、在写作中升华情感

有了真情实感,还应该勤写多练,在写作中升华情感。人们常说,在生活中一见钟情的人很多,然而靠一见钟情成功的婚姻却不多,这话说得很有道理。事实上有很多人就是因为一见钟情、倾心于他(她)而导致上当受骗。要知道人的情感往往不是一次就能传真的。若要作文,仅靠浅尝辄止得来的情感体验,不可能感动作者,更不可能感动大家。反过来说,要深层地思考,要深刻的认识,要升华情感,写作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通过写作,可以促使你深思再深思,认识再认识,体察再体察,感知再感知,将感性的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将浅层次低层的情感上升为深层次高层次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