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医门诊工作计划范文

中医门诊工作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医门诊工作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医门诊工作计划

第1篇:中医门诊工作计划范文

活动方案

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的“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主题”的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对引导中医医院保持中医药特色,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总结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总体安排和中医药工作总体部署,—继续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主题”的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为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制定本方案。

一、活动目的

深入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关于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精神,推进公立中医医院改革,引导和促使中医医院在保证医疗安全和质量,提高服务和管理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中医药特色,发挥中医药优势,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中医药服务。

二、活动范围

全市公立中医医院。

三、重点工作

(一)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措施

1.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体现以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

2.医院年度工作计划明确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具体措施。

3.医院管理体系中建立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鼓励和考核制度,科室综合考核目标中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作为重要指标。

4.积极开展中医对口支援及业务指导工作。

5.认真组织实施中医药特色优势建设相关项目。

(二)人员配备与培训

1.严格执行《关于中医医院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加强人员配备的通知》。

2.制定中医药人员队伍建设规划和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3.积极开展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培训。

(三)临床科室建设

1.按照有关规定,合理设置临床科室,科室命名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规范中医医院医院与临床科室名称的通知》的有关规定。

2.按照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相关要求加强科室建设与管理。

3.制定并实施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定期对方案实施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及评估,优化诊疗方案。对中医优势病种的疗效及中医药特色进行年度分析、总结和评估,并制定改进措施。

4.严格执行《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和《中医电子病历基本规范(试行)》,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符合相关规定。

5.严格执行《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6.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掌握本科中医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含中医诊疗技术操作及常用中药方剂应用)。

7.按有关要求,合理配置应用中医诊疗设备。

8.开展中医诊疗技术项目,积极采用非药物中医治疗方法。

9.有一定数量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并积极使用;门诊处方中,中药(饮片、成药、医院制剂)处方比例应占60%以上,中药饮片处方占门诊处方总数的比例应占30%以上。

(四)重点专科建设

1.制定并实施专科建设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具体措施。确定的重点病种应具有明显的中医药特色优势,主要研究课题应解决该病种中医治疗难点。

2.制定并实施本专科常见病及重点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定期对中医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分析中医治疗的难点并提出解决难点的思路和措施。

3.按照有关规定,在临床诊疗活动中开展中医诊疗方案和中医临床路径应用推广工作。

4.重视本专科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加强专科学术继承人培养。

(五)中药药事管理

1.中药房设置达到《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

2.严格执行《医院中药饮片管理规范》。

3.按照要求积极使用小包装中药饮片。

4.严格执行《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

5.严格执行《关于中药饮片处方用名和调剂给付有关问题的通知》。

6.按照《关于加强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管理的意见》开展中药制剂管理相关工作。

(六)中医护理

1.参照《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试行)》开展中医护理工作。

2.执行《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积极开展辨证施护。

3.护士掌握本科常见病的中医护理常规和中医护理基本操作,能够提供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康复和健康指导。

(七)中医药文化建设

1.贯彻执行《关于加强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及相关文件要求。

2.医院宗旨等医院价值观念体系中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

3.建立并不断完善行为规范体系,形成富含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服务文化和管理文化。

4.建筑风格、内部装饰、医院标识、庭院等医院环境形象体系建设体现中医药文化。

(八)中医预防保健服务

1.医院制定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工作计划,明确具体措施。

2.按照《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提供平台建设基本规范(试行)》,合理设置和建设“治未病”服务提供平台。

3.按照《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模式服务基本规范(试行)》提供中医预防保健服务。

4.积极应用常用中医预防保健技术,技术应用符合相关规定。

四、组织实施(8月—7月)

(一)动员部署(8—10月)

根据全国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会议精神,认真总结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工作经验,查摆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提出针对性工作措施,制定和完善全市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方案,并召开会议进行动员部署。

(二)自查自纠(11月—5月)

各级中医医院按照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年度重点工作,结合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检查评估情况,制定本单位的活动 实施方案和工作措施,开展自查自纠,认真整改。

(三)指导督查(12月—5月)

市中医局制定督导方案,组织人员对中医医院开展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重点工作情况进行督导,确保实施效果。

(四)检查评估(6—7月)

组织专家组对各单位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并形成书面报告,报送省中医药管理局。

五、工作要求

(一)统一认识,明确目标

全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市县中医医院要进一步提高对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重要性的认识,把发挥好中医药特色优势做为参与医改、顺应医改的重要工作来抓,要克服松懈情绪,保证重视程度不降低,工作力度不减弱,牢固树立中医医院以中医为主的办院方向,坚定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信心,以开展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为抓手,全面提高中医医院中医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二)加强领导,完善措施

各区县卫生局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继续加大宣传、指导、培训和检查力度。各中医医院要明确医院主要负责人是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的第一责任人,围绕主题广泛开展动员部署,调动广大中医药工作者的积极性,制定完善措施和制度,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第2篇:中医门诊工作计划范文

一、工作目标

全面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持续加强院感防控,最大限度降低院内感染发生风险,坚决做到院内“零感染”。

二、成立医疗机构院感防控巡查小组

组长:

副组长:

三、全面开展院感防控风险隐患大排查大筛查大培训

(一)院感防控风险隐患大排查

1、查感控专职队伍的建设。500张床位以下的机构至少配备3名感控管理人员。

2、查预检分诊制度的落实。查预检分诊设置是否规范,患者筛查、发热患者登记和引导就诊等工作是否及时、完整、规范。

3、查发热病人全封闭管理制度的落实。院内通道设置是否规范,查发热门诊是否独立设置CT、检验、药房、挂号收费等设备设施,查发热患者就诊信息是否及时上报,查发热门诊隔离留观病房是否充足并实行单人单间管理。

4、查集中过渡病房设置。查集中过渡病房是否单人单间设置。查医疗机构患者入院前是否在集中过渡病房等待核酸检测结果。

5、查陪护探视管理制度的落实。查住院患者陪护是否每天报告个人健康状况,查陪护、探视记录是否完整、及时。

6、查消毒隔离和医疗废物处理制度的落实。院内环境和设备消毒是否规范,查医疗废物管理和处置是否规范及时。

(二)院感防控风险隐患大筛查

1、立即对医院全体医务人员、工作人员进行一次全员核酸检测,并常规每周一次核酸检测,做好记录。

2、开展全院环境重点部位监测。根据人员接触、流动情况,适度扩大监测区域和密度。

3、加大医院环境中的监测频次,重点部位每周至少监测一次。

4、医疗机构每日进行院感巡查,发现问题,台帐管理,及时整改,及时销号。

(三)院感防控风险隐患大培训

1、线上培训。充分运用远程会诊平台、互联网等平台对医务人员进行院感防控内容培训。

2、院内培训。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岗位特点,制定实用性、操作性强的疫情防控知识培训内容,不断强化进行穿脱防护服实操演练,制定考题全员过关。不定期开展传染病疫情医院内暴发技术演练,全面提高医院感染暴发的防控和处置水平。

3、骨干培训。加强对科室感控督查员等骨干人员的培训力度,并充分发挥其感控督导作用,带动科室的院感防控水平,从而不断提高医疗机构整体感染防控能力。

4、现场培训指导。对门诊部、诊所等分散小型医疗机构采取实地检查指导和现场培训的方式开展感控培训。

四、工作计划及职责分工

1、医政医管与体制改革科、中医药管理科负责对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同康医院、康和护理院每月进行巡查。

2、基层卫生和妇幼科负责对妇幼保健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每月进行巡查。

3、职业健康与综合监督科会同卫生监督所负责对个体诊所每月进行巡查。

五、工作要求

(一)全县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务必高度重视院感防控工作,指定专人负责院感防控风险隐患大排查大筛查大培训工作,制定具体工作计划,列出工作时间表,认真组织实施。

(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负责人要切实担起院感防控第一责任人责任,务必高度重视此次工作,指定专人负责,精心组织开展自查、筛查和学习,确保工作组织周密细致,工作开展有力有序。

第3篇:中医门诊工作计划范文

一、工作目标

城区医疗卫生机构挂点乡镇卫生院时间为两年。建立完善挂点乡镇卫生院工作制度,使受援卫生院逐步改善就医环境,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医务人员业务素质得到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使农村百姓在就医保健过程中获得更优质的服务。

二、工作方式

1、依据需求,双方协商。根据受援卫生院的实际需要,注重改善其医疗卫生服务条件和内部管理水平,提高公共卫生、基本医疗和适宜技术服务能力。本着缺什么、帮扶什么的原则,由支援和受援单位双方协商项目。

2、帮扶项目,注重实效。要制定资金、人员、设备等对口帮扶计划,使受援单位的各项工作得到明显改善与发展。支援单位要有计划地选派思想作风好、医术过硬、责任心强的医疗骨干到受援单位,进行挂职锻练,并把对口帮扶工作作为晋升职称的考核内容之一。

三、工作任务

1、提供服务:支援单位要派医务人员定期到受援单位直接向农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可选择受援地墟日期间组织中高级职称医生在卫生院开展专家门诊,也可预约到挂点卫生院开展手术指导、专题业务讲座、病例讨论等服务。医院、中医院的人员选派可以千名医师下基层结合起来统筹安排。

2、业务指导:重点指导受援卫生院开展预防保健、基本医疗、中医中药、产科和急救技术服务,加强对常见病、多发病和传染病等重点疾病的规范防治;帮助专业技术人员提高运用适宜技术的能力;帮助受援单位建设重点科室,开拓新业务。

3、培训人员:支援单位派出的人员应帮助受援单位制定人才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要对该院医技人员实行技术服务传、帮、带;免费接纳受援单位医技人员进修培训;协助受援单位开展乡村医生业务培训活动。

4、卫生管理:支援单位派出的人员主动帮助受援单位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和业务操作规范管理,加强内部运行机制,提高乡镇卫生院的管理水平。

5、经费和设备支持:支援单位根据受援单位的实际需要,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提供相应的经费或适宜的医疗设备,促进受援单位的建设与发展。原则上每个卫生院帮扶经费不低于1万元。

四、工作要求

1、支援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要加强对“卫生下乡”工作的领导,遵照市、县主管局的工作部署,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宣传贯彻好党的惠民利民政策,加大医改政策的宣传,落实农村防控非典、人禽流感、甲流、艾滋病等重大传染性疾病的各项措施,要把“卫生下乡”工作作为惠民利民的一项活动抓好抓实。

第4篇:中医门诊工作计划范文

 省卫生厅卫生监督所:

为进一步推动和督促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切实加强中医药服务监管工作,市、县卫生监督机构按照省卫生厅卫生监督所《关于印发***省中医服务监督工作督查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全面、认真地组织开展了全市中医药服务监督检查工作。现将具体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市本次共监督检查中医药服务工作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   家,其中卫生监督机构8家、综合医疗机构  家、中医医院  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家、乡镇卫生院  家、门诊部  家、中医个体诊所 家,监督检查覆盖率为100%。共抽查从事中医工作的医师   名、护士  名,合格率   %。

二、工作情况

(一)卫生监督机构

目前,我市各级卫生监督机构设置中医服务监督科(股)8个,大部分挂靠在医疗市场监管科(股),工作人员多为兼职。各级监督机构积极开展工作,制定了辖区内中医药服务年度工作计划,开展了中医药诊疗活动医疗机构的摸底调查工作、综合医疗机构中医病房、中医门诊、中药房设置等中医药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及各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工作的日常监督检查等工作,及时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分析汇总。

(二)综合、个体医疗机构

全市综合、个体医疗机构的中医病房、中医门诊及中药房建设基本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设置。医疗机构的名称、地址与核准登记的名称、地址一致;诊疗科目与核准登记一致;临床科室名称符合《医疗机构科目名录》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规范中医医院与临床科室名称的通知》中的要求;从事中医诊疗活动的医务人员《执业医师证书》执业地点、类别、范围与实际情况一致;外来医务人员从事医疗活动,执业证书均进行了变更登记。在技术准入方面,我市目前尚无开展中医医疗美容服务和刊发中医类别医疗广告的机构。在执业管理方面,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均建立了门诊日志及传染病登记本,能严格执行消毒管理制度并做好消毒记录;中药饮片管理符合相关标准;调剂使用的院内中药制剂均在《***省调剂使用院内中医药制剂(第一批、第二批目录)》中。

(三)      基层中医药建设

全市已建成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家,建成中医药特色乡镇卫生院17家。乡镇卫生院“3个1/3”基本落实。

三、方法措施

接到省卫生厅卫生监督所《关于印发***省中医服务监督工作督查实施方案的通知》后,市所及时将文件通过本所网站和纸质版进行了转发,组织相关科室卫生监督员认真学习了方案和附表要求。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省发展中医条例》、《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及《关于在全省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机构成立中医防病科、服务监管科的通知》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标准为依据,市、县卫生监督机构按照督查工作的统一要求,根据属地化管理原则,采取查阅资料和现场检查相结合的方式,严格按照检查表格内容对辖区内的卫生监督机构中医服务监管科成立及工作开展情况、医疗机构中中医管理科成立情况、中医病房、中医门诊等中医药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个体医疗机构中医科目依法执业情况、乡镇卫生院“3个1/3”(中医门诊人次不低于全院门诊人次的1/3,中药收入不低于药品总收入的1/3,中医药治疗总收入不低于业务总收入的1/3)落实情况以及中医药依法执业情况进行了监督检查。

对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依据相关标准和规范及时下达了整改意见,对于存在的不良执业行为下发了《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积分通知书》,对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依据相关条款实施了行政处罚。通过检查起到了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纠正不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整顿和规范中医药服务市场的目的。

四、存在问题

(一)中医药服务功能发展不平衡,中医药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是医疗、康复等功能发挥得较好,预防、保健等功能相对薄弱,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养生调理等中医药服务需求尚存在一定差距。二是特色专科专病建设需进一步加强,中医医疗服务还处在解决一些常见疾病基本治疗阶段,治疗方法还不够精确有效,尚未形成特色明显、在市内有一定影响的中医专科品牌,中医专科专病示范带动作用不强。

(二)中医药宣传氛围有待进一步营造。群众对社区中医药的知晓率和利用率逐年上升,但能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中心和站点的知名度还不够。中医药广泛应用于居民日常保健的氛围仍显不足,“治末病”等中医预防保健理念尚未能得到大众普遍认同,“信中医、用中药”的社会环境尚未完全形成,中医药防病知识宣传有待进一步加大力度。

(三)中医服务监管工作保障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因受人员、经费、设备、办公场所、交通工具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各卫生监督机构工作开展尚不平衡,虽设立了中医服务监管科(股),但挂靠在其他科室,未配备专职人员,无固定办公场所,无专用设备,业务开展受到一定影响。

(四) “建章立制”工作有待进一步规范。通过这次监督检查发现,个别医疗机构,尤其是一些个体诊所有关中药饮片规章制度、岗位责任制还不够健全,进购验收记录、养护记录不够规范。

对于以上存在问题我们将认真组织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立即对照要求督促整改,促进全市中医服务工作再上新台阶。

附件:

1.卫生监督中医服务监管科人员情况调查表

2.机构依法执业情况汇总表

3.中医类医护人员依法执业情况汇总表

4.二级以上含二级综合医院中医药建设情况汇总表

5.二级以上含二级综合医院中医药建设情况汇总续表

6.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中医药建设汇总表

7.机构汇总表

8.中医服务方面不良执业行为积分汇总表

 

 

第5篇:中医门诊工作计划范文

这一年来,××县中医医院在县委、县政府、县卫生局及上级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狠抓医疗服务质量,强化内部管理,全院职工团结一心,努力拼搏,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现将总结汇报如下:

一、医院基本

情况。

医院现有职工41人,开放病床30张,在人少事多,一人兼几职的情况下,门诊住院合二为一,未发生大的医疗事故,急诊的应急能力及抢救危重病人的能力逐渐提高,收治的疑难危重病人越来越多,专科建设成绩更为显著,收治病种较前广泛,来诊病人扩展到全县各乡镇及相邻县乡。医院的业务不断得到拓展,努力提高中医药服务水平,全面做好各项工作,实现了历年来新的突破。

二、临床医疗工作持续稳步推进,医疗设施逐步得到改善。

2、设备设施的改善提高了各项设备的使用率。为满足医院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就医需求,医院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采取了询价赊购的办法,取代了原有b超老化、淘汰的现象,另外还招商投放了大型检验设备,为临床提供了可靠的诊断依据。

3、积极开展了“2009年以病人为中心,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主题”的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和“平安医院”创建工作。我院根据卫生部,省卫生厅市卫安排部署,继续开展了中医医院管年活动。拟定了××县中医院管理年活动方案,主要目标要求是:通过开展此项活动,进一步使全院职工在思想上树立医疗质量第一的意识,真真正正把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放在医疗工作的首位,把医疗质量作为开展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形成全院人人、处处、时时抓医疗质量的良好局面。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的各项规章制度,各级人员职责、各种技术操作规程,逐步使各项工作制度化、职责明确化、技术规范化、并建立起长效机制,确保了我院医疗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广大干部职工政治思想素质和文明程度,促进医院快速发展,经医院研究决定,开展管理年活动。医院拟定了创建平安医院工作计划,召开了全院动员大会,进行安排布署,明确了目标要求和创建标准,使职工提高了思想认识。在科室之间、同事之间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调动全院各个方面的积极性。为了把创建工作做好,我院还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将创建活动与考核“继续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由考核组制定考核细则,进行打分登记,年终根据平时考核情况综合评出文明科室和个人,年底进行表彰和奖励。

4、认真搞好“新农合”工作。

我院非常重视“新农合”这项工作,成立了“新农合”管理办公室,落实专人管理、专人负责。积极响应新农合政策,自觉遵守新农合相关规定,广泛宣传,把服务落到实处。为满足参合农民看病、治病的要求,在门诊大厅设立了健康教育咨询点,在新农合办设立了新农合政策咨询点,热情主动地为参合农民服务。在医疗质量相当的情况下,需要的是比较优质的医疗服务,由点及面,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微笑服务走在前,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和好评。

5、专科专病建设效果明显,充分展现出特色和优势。针灸理疗、皮肤病、中医肛肠专科品牌效应日倾突出,让老百姓享受到了低廉优质的医疗服务,从而带动医院全面发展。去年云南省卫生厅下达我院皮肤科建设项目资金30万元,积极拟定了实施方案上报,省厅正在进行设备招标中。同时今年11月份又申报了中药房建设项目和急诊急救能力建设项目,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6、加强医院宣传。在练好内功的同时,注重加强医院宣传的力度,利用各种形式,采取各种办法,把医院宣传出去,使医院知名度越来越高。注重信息沟通,把医院发生的重大事件、情况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送,使领导了解中医院,支持中医院。

7、党风廉政建设和行业作风建设工作长抓不懈。抓政策和措施的落实,开展学习与教育工作,逐步拟定各项制度,一边学习,一边整改。坚持物价部门收费标准,坚持收费项目、药品价格公示制度,坚持院务公开制度,坚持药品招标采购制度,切实加强内部管理,实行了住院病人一日清单制,提高了医院收费的透明度。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逐步探索、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明确工作内容,积极争取人员编制,充分发挥中医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

2、主动向上级领导汇报,如何解决目前房屋设施严重不足的问题。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第6篇:中医门诊工作计划范文

在医院的管理中统计学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首先在医院的综合管理中,统计学是其重要的依据,医院的医疗全过程皆涉及统计工作,其覆盖范围甚至涉及到各个科室和病区。在医院决策部门制订该院的工作计划和有关政策时,医院统计数据是一项重要依据,也是医院科学管理的重要节点。其次,可以通过统计学来检测医院的管理效果。医院管理包含了多种知识,统计学可以被用来检验医院管理者的管理有效与否。通常来说,若管理得当,就医者满意度会不断提高,门诊诊疗人次、住院人次、手术数量及医院效益会不断增长,并且病床的周转速度加快,总体住院时间缩短,同时好转和治愈率提高;反之,则说明管理上存在某些失误及漏洞。最后,可通过统计学来加强提高医院的质量控制工作。统计数据可以反映出医疗方面的效率,一个医院的管理水平如何,可以在其医疗服务的优劣和医疗水平的高低中直接体现,并且这也可以从每一个统计数据中得到体现。通过医院的总体质量管理目标,把病床的周转次数以及出入医院患者的例数、诊断合格率、治愈率、病死率等控制指标明确到科室,使其明确指定目标。通过以上总体叙述,现代化的医院统计可以时时达到领导对各统计数字和量化指标的既定要求;院领导者可以通过医院的综合统计,实时掌握院内医疗需求,了解医疗的发展方向,及时对医疗布局和院内人、财、物及工作重点做出合理调整,进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获得更为优越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统计工作在医院的管理、工作计划制订及调整中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为此统计部门要定期进行各个专题的分析。实现医院的现代化,不但要突破传统设备、医疗技术和服务质量的局限,更应该把统计方法充分运用到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中。

2医院管理统计工作的问题

衡量医疗工作数量的标准不统一,例如医院管理中的医疗质量管理的统计,这也是目前很多医院存在的共同问题,譬如统计方法不当造成的门诊诊疗人次、出院人数等指标无法体现每一年医院门诊和工作量的涨跌幅度,而这些数据的统计和搜集能够为医院医疗质量的提升做出很大的贡献,很多医院恰恰忽视了这一点。

3统计学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

3.1医疗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应用统计学在医疗综合评价和加强医疗质量监管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在质量管理中起到归纳、分析问题,显示事物客观规律的作用,而不是具体解决质量问题的方法。就像医生为患者诊断疾病,体温表、血压计、X线透视机、心电图仪、B超仪、核磁共振仪等仪表器具,只是帮助医生作出正确诊断的工具,其诊断并不等于治疗。要想治病,还应服药打针等。因此,统计方法的作用是在质量管理中探索质量症结所在,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但要解决质量问题和提高产品质量还需依靠各专业技术科室和管理者制订的措施。

3.2门急诊管理中的应用

通过把门诊数据库中的就医人群按年龄、职业和性别进行合理分析,以此来了解就医者的需求,帮助管理者做出有关政策来强化急诊的现代化管理,以实现门急诊管理中的统计学应用。譬如利用统计学进行门诊预约,实施预约挂号、然后就诊、最后付费的方式,来减少患者的等待时间,提升服务质量。利用统计学针对门诊病谱广泛且种类复杂的特点进行分类,构建病种数据库,管理者可通过这些数据来考虑科目建设和预测发展趋势,做好充分的准备应对不同挑战,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3.3医院资源配置中的应用

统计学的分析结果可以帮助决策者调整院内医护人员的配置,科学的组织人力资源,防止人力资源浪费和缺乏现象的产生,确保医院所有科室的日常运转。随着医院革新的逐步深入和患者选择治疗者制度的实行,合理地安排床位已日趋重要。管理人员可通过统计学方法提前安排床位,实现床位的利用最大化。譬如一些医院把空床位统一汇总,交给协调处,由协调处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合理安排入院。再如对医护人员分级别、分职能进行统计对比,利用统计学找到最佳的调配分配比例,科学合理地利用医院的人力和物力资源。

4结语

第7篇:中医门诊工作计划范文

一、领导重视、制度健全。在医院设立了控烟领导小组,由分管院领导亲自负责,相关部门制订计划,组织实施,进一步完善控烟制度,并责成专人负责,定期、不定期地巡视和检查。(1)每季度对医院进行健康教育巡查中都必须坚持检察科室是否按要求对病人及家属吸烟进行劝阻,是否按要求进行记录。(2)对医生办公室进行检察,查看是否有烟具以及烟头,要求所有工作人员全面禁烟,在工作时间以及工作地点严谨吸烟,吸烟者可到指定吸烟区吸烟。

二、充分发挥医院控烟领导小组的作用。制订相应的控烟计划并组织具体实施,动员医院内各科室人员参与。医院召开控烟工作会议,讨论并要进一步加强控烟网络建设,定期组织控烟工作人员培训,齐抓共管,创建一个有益于健康的环境;为控烟工作的实施投入必要的人力、财力、物力。(1)在门诊设立戒烟门诊1个,为前来我院咨询戒烟知识的相关患者进行指导。(2)动员所有兼职和非兼职人员对所有在院内吸烟者进行吸烟劝阻,全院设立了19名专职吸烟劝阻员。(3)在科室设立健康教育控烟网络,各个科室安排了专门的吸烟劝阻员, 进行临床科室的吸烟劝阻工作并按照健康教育办要求进行表格式登记,存档以备巡查。

三、加大宣传力度,收效显著。充分利用健康教育课、开展活动、发放宣传资料及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开展吸烟有害健康的宣传教育,提高控烟知识,提倡不吸烟的良好习惯,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每年出版1到2期与控烟相关的健康教育宣传栏,放在门诊大厅及住院部醒目位置。

在2015年5月31日是第28个“世界无烟日”来临之际,为认真做好世界无烟日宣传工作,推进全县控烟进程,遏制烟草流行,让更多人远离烟草危害,由县卫生局主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办的世界无烟日大型主题宣传活动于2015年6月3日上午在北门小花园举行,县医院、中医院、妇幼院等机构的50余名医务人员参加此次活动。

第8篇:中医门诊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 重点专科 护理 建设

重点专科建设是医院一项长期的根本性任务。是医院创名院、建名科、育名医(“三名”)战略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专科护理建设是重点专科建设内容之一,能使护士在专科疾病认识、治疗、护理、康复指导上具备较高水平,使重点专科护理质量更上一个台阶。我院儿童骨科自2008年-2011年,在创建重点专科的过程中,护理工作紧密围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项目建设目标与要求》有关内容,建立重点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标准,突出中医护理特色,强化重点专科护士中医理论与技术培训,提高中医护理科研能力,于2011年7月顺利通过国家级重点专科验收工作,现将重点专科护理建设体会总结如下:

1组织管理与制度建设

为保障重点专科的建设和发展,医院制定了重点专科建设管理办法;成立了重点专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科室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项目建设目标与要求》制定并落实重点专科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制定了儿童骨科重点专科护理工作发展规划;儿童骨科专科护理建设工作计划;建立健全护理岗位职责、人员培训计划及落实考核措施等;每月均组织重点专科建设的专项检查,并给予相应的奖励和处罚。

2技术、学术能力建设

2.1结合诊疗规范完善护理常规我科在重点专科建设开展的同时,运用中医护理的整体观和辨证施护理论,结合科室诊疗规范完善了重点病种护理常规,每年对护理常规进行优化。护理人员熟悉掌握重点病种的辨证分型及临床表现,主要从病人的辨证施膳、用药、情志、专科护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开展护理工作。

2.2重点单病种突出中医特色护理并进行评价及制定改进措施科室突出中医护理特色,将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广泛运用于骨伤科护理中。我们根据“四气五味”理论对饮食分类、指导患儿家长根据患儿骨折不同分期进行饮食调养,将中药穴位贴敷、中药封包、中药离子导入、中药熏洗等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运用于临床。根据骨折患儿的身心特点,科室设计并应用了上肢游戏式引导功能锻炼操以提高骨折患儿的康复效果。

每月科室护理质控小组对中医特色护理进行评价并制定改进措施。

2.3加强科研与学术交流能力

积极总结专科护理经验,参加国家级、省级护理学术会议,与省内外护理同行进行护理经验交流。对下级单位进行业务指导。在建设周期内与3家医院形成对口支援,举办省级继续教育培训班2次,2010年申报并举办《儿童骨科辨证施护新进展培训班》。建设周期内护理科研课题立项1个。

3人才培养及梯队建设

3.1注重护理人员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和临证能力的培训扎实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是顺利开展中医护理工作的前提条件。重点专科要成为中医护理模式病房,必须注重护理人员中医知识、技能的系统培训。在全院护理人员课时达到100课时要求的基础上,科室通过讲座、跟随医生查房、中医护理查房、护理病例讨论等多种形式,了解本科室病种的相关知识。科室每季度进行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考核和理论考核。

3.2护理人员专科、专病理论知识的培训科室制定了各级护士护理理论、技能要求,每年对各级护士进行技能考核;科室制定并落实重点专科培训计划;专科、专病护理查房每季度1次;专科、专病理论讲课每季度1次;重点专病为主题的读书报告会每季度1次;专病应用护理技术考核每半年1次。

邀请科内医生专家授课,学习牵引、手法复位的配合,小夹板固定的方法、功能锻炼指导等专科护理技术,使护理人员学以致用,能熟练配合医生进行各种骨科技术操作。

4专科文化建设

重点专科精神文化建设应体现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时代气息,突出救死扶伤的行业特点,重视人文关怀,创建良好的中医专科文化氛围。

4.1中医药文化宣传、普及在病房走廊、门诊候诊区设立了中医药文化宣传栏和适宜儿童的卡通形象宣传栏,介绍本专科中医药治疗特色、中医药疗效等内容。将中医药文化融入科室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从诊疗行为、服务方式、人才培养、教学传承等方面,形成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服务文化和管理文化。

为提高健康教育效果使患儿在娱乐中学习有关健康教育常识,我们自编了图文并茂的健康教育画册、健康教育处方,供患儿及家属翻阅。画册色彩鲜艳,采用卡通图像,加上其父母在旁边的指点说明,能吸引儿童的注意力,使患儿受到健康教育的熏陶。内容有:儿童骨折骨折后的家庭护理,骨折三期不同的饮食,如何进行功能锻炼,各项检查、治疗的意义和配合,儿童意外创伤的预防,出院指导等内容。

4.2将医疗护理服务拓展到院外,延伸到家庭和社会为了达到护理连贯性,我们把关怀服务延伸到家庭,设置医患连心卡,使病人出院后,同样能得到护理人员的关心和帮助,出院后定期电话回访,了解病情需求,强调尊医服药,按时复查,以做好康复指导。

第9篇:中医门诊工作计划范文

一、政治思想工作

以病人为中心,创一流文明优质服务;以改革为动力,倡导竞争、敬业、进取精神;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努力提高全员素质;以质量治理为核心,不但提高医疗质量;以安全治理为重点,切实保障医疗安全。

二、加强医院管理,医疗安全,健全规章制度,

今年4月我院与在职职工签订“医疗安全责任书”,细化了各岗位责任,加强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并建立健全了病历书写制度、“查对”制度,首诊负责制。严格交班制度,医疗设备的管理制度,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制度,提高了医疗管理质量,医院管理水平得到加强。

三、公共卫生工作开展落实情况 

1、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辖区常住人口7000人,截止10月底全乡共建立居民健康档案6964份,建档率99%,本年度新建档案169份,合格健康档案2452份,合格率35%。  

2、健康教育:按照规范的要求,发放各类宣传资料。发放教育印刷资料14种,健康教育宣传栏35期(院10期,村卫生室25期),开展健康知识讲座36次(院11次,卫生室25次),开展健康咨询活动9次。 

3、预防接种:辖区内应建立预防接种证人数为792,已建立预防接种证人数为792,建证率达100%,Ⅰ类疫苗接种1080人次,1685针次,未发现及报告预防接种中的疑似异常反应。  

4、0-6岁儿童保健管理:辖区0—6岁儿童794人,健康管理135人,体检人次248,健康管理率,17%,辖区内活产数148人,新生儿访视73人,访视率49%。 

5、孕产妇管理健康:辖区内活产数148人,早孕建册73人,早孕建册率49%,孕产妇系统管理62人,系统管理率41%,产后访视产妇数62人,产后访视率41%。全年无孕产妇死亡报告。 

6、老年人健康管理:辖区6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数565人,健康管理181人,健康管理率32%,健康体检表完整率90%。

7、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主要是针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人群进行健康指导。对35岁以上人群实行门诊首诊测血压。对确诊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定期进行随访。辖区内高血压患者206人,管理高血压162人,管理率78%,规范管理22人,规范管理率10%,血压控制99人,控制率48%。辖区内糖尿病49人,管理糖尿病46人,管理率93%,规范管理12人,规范管理率24%,血糖控制6人,控制率13%。 

8、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健康管理:调整了严重精神障碍领导小组,对我镇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进一步排查、摸底,掌握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复发、住院、迁出、死亡、走失等情况。现登记在册患者17人,管理17人,管理率100%,规范管理14人,规范管理率82%。 

9、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依据《传染病防治法》 《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 以及传染病报告与处理规范要求,建立健全了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全年登记传染病1例,报告1例,传染病疫情报告率100%。

10、卫生监督协管工作:在院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紧紧围绕以保证人民群众食品安全、学校卫生、公共场所卫生、非法行医等工作出发点,根据上级文件精神认真对中心学校开展传染病防治、健康教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处置,到各村巡查非法行医,排查公共场所单位和个人;全年开展巡查21次,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11、中医药健康管理:辖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565人,接受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181人,中医药健康管理率32%,0-36个月儿童245人,接受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73人,中医药健康管理率30% .

12、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辖区管理结核病患者10例,管理10例,管理率100%。 

13、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调整了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家庭医生签约实施方案,成立签约服务团队1个。截止到10月底,规范签约2703人,签约率38%,其中重点人群签约率80%。 

14、为辖区内村民宣传避孕知识,并发放。

四、临床业务工作

(一)、医疗质量

1、建立健全质控职能,加大督导检查力度。

2、不但完善质量控制体系,细化质量控制方案与质量考核

标准,实行质量与效益挂钩的治理模式。

3、进一步加强医疗文书的规范化书写,努力提高医疗业务

水平。

(1)组织各医务人员认真学习门诊病历、住院病历、处方、辅助检查申请单及报告单的规范化书写,不断增强质量意识,

切实提高医疗文书质量。

(2)及时督导住院医师按时完成各种医疗文书、门诊登记、

传染病登记、肠道门诊登记、发热病人登记。

(3)切实注重病历内涵质量的提高,认真要求住院医师注重病历记录的逻辑性、病情诊断的科学性、疾病治疗的合理性、

医患行为的真实性。

(4)抓好住院病历的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控制,成立医院病案治理小组,搞好病案归档工作,积极开展优质病历评选活动。

(5)一年来截止12月我院共完成业务收入72余万元,总诊疗人次15680余人次,在一年工作中没有出现任何医疗和责任事故和差错;书写了各种病历302余份。

(二)、护理质量

1、建立护理治理机构,加强护理队伍建设。护理部在分管

组长的领导下独立开展全院的护理工作。

2、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工作计划,定期督导落实,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总结经验,对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加以整改。

3、进一步规范各种护理文书,认真填写五种表格,根据具

体情况制定出合理的护理方案。

4、严格遵守护理操作规程,严惩护理差错,护理责任人应严格把关,勤检查,重督导,竭力避免因护理失误引起的医疗

纠纷。

五、廉政文化进医院和行风建设工作

1、成立了沙腔乡卫生廉政文化进医院及行风建设工作领导

小组,以院长担任组长,各有关成员为成员。

2、4月份正式开始启动我院的廉政文化进医院活动及行风

建设工作。

六、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工作

参合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医疗费用的兑付情况。截至目前我院参合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住院病人357人次;住院总天数1766天;住院病人费用统筹总额205430.37元,精准扶贫救补助资金86963.37元。门急诊病人2421人次,门诊统筹费用总额76798.00元,补偿金额总计413692.00元。

七、来年工作打算

(一)院内感染治理

院内感染控制工作,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保证和具体体现,是防范医疗事故的重要途径,是以病人为中心、文明优质服务的重要内容。

1.成立院感控制责任小组,完善制度,狠抓落实。

2.加强院内感染知识宣教和培训,强化院内感染意识。

3.认真落实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无菌操作规程。

4.以“产房、治疗室、换药室、”为突破口,抓好重点科室的治理。

5.严格规范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二)医疗安全治理

随着人们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思维意识的转变,各地医疗纠纷频繁发生,医疗安全工作一直是每一个医院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防范医疗差错、杜绝医疗事故成为医院生存发展的根本。

1.成立以院长为首的医疗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急诊急救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医疗安全领导小组的职能,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严格各项技术操作规程。

2.认真开展医疗安全知识宣教,深入学习岗位差错评定标准和卫生部颁发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及《医疗文书书写规范》,严格落实差错事故登记上报制度。

3.及时完善各种医疗文书确实履行各项签字手续,抓好门诊观察病人、新入院病人、危重的病人治理。

4.坚持会诊制度,认真组织急危重病症及疑难杂症讨论,积极请上级医院专家到我院会诊。

5.手术病人要严格遵守手术规则,认真开展术前讨论,严禁超范围手术。

6.切实加强管理急危重病人的治理和转诊制度,对急危重病人随时可能出现危及生命的症状和征象,应严密观察和监测,随时出现随时处理,以便为拯救生命赢得时间,并及时做好病危通知和抢救纪录。

7.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培养医务人员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切实改善服务态度,努力同病人及其家属沟通思想,避免因服务不周而引起的医患纠纷。

(三)医疗质量治理

医疗质量治理是针对医疗系统活动全过程进行的组织、计划、协调和控制,其目的是通过加强医疗治理从而提高全院的医疗技术水平,为广大患者服务。

1.建立健全质控职能,加大督导检查力度。组建质控小组,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控制工作,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要求质控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对各科室进行检查,定期召开例会,汇总检查结果,找出问题,及时整改。

2.不但完善质量控制体系,细化质量控制方案与质量考核标准,实行质量与效益挂钩的治理模式。

3.进一步加强医疗文书的规范化书写,努力提高医疗业务水平。

(1)组织各科室医务人员认真学习门诊病历、住院病历、处方、辅助检查申请单及报告单的规范化书写,不断增强质量意识,切实提高医疗文书质量。

(2)及时督导住院医师按时完成各种医疗文书、门诊登记、传染病登记、肠道门诊登记、发热病人登记等。

(3)切实注重病历内涵质量的提高,认真要求住院医师注重病历记录的逻辑性、病情诊断的科学性、疾病治疗的合理性、医患行为的真实性。

(4)抓好住院病历的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控制,搞好病案归档工作。

(四)护理质量治理

护理质量的高低是反映一个医院整体服务水平,是医院服务形象建设的窗口,也是医院医疗业务水平高低的具体体现。

1.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工作计划,定期督导落实,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总结经验,对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加以整改。

2.进一步规范各种护理文书,认真填写各种表格,根据具体疾病制定出合理的护理方案。

3.严格遵守护理操作规程,严惩护理差错,护理责任人应严格把关,勤检查,重督导,竭力避免因护理失误引起的医疗纠纷。

(五)加强医技科室建设提高辅助检查水平

加强医技科室建设是提高医院整体诊疗水平,树立医院良好社会形象的重要手段。

1.加强业务学习,积累经验,不断提高水平。

2.利用现有设备,搞好设备维护及保养,充分发挥每台设备的使用价值。

3.制定完善各辅助检查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

4.积极接受新知识、新技术,医院将尽可能添置设备及试剂,以满足临床的需要。

5.认真做好各种检查的登记、报表工作。

(六)药品质量治理

药品质量的好坏是关系老百姓生命安全,其优质可靠的药品是提高医院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重要保证。

1.加强药品治理,成立以院长为组长的药品治理领导小组,并履行其职责。

2.履行药品集中网上采购的相关规定,药房管理人员要严把质量关,严禁假冒、伪劣药品入库,确实搞好药品治理,杜绝药品过期、失效、霉烂、变质的事件发生。

3.毒、剧、麻、精神药品的治理严格执行有关制度。

4.药品采购人员要及时把握药品质量价格信息和临床用药需求信息,保证临床用药。

(七)全面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坚持预防为主,全面落实国家制订的一系列疾病防治法规和政策,努力提高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和水平。全面落实预防接种等各项疾病防治措施,有效控制结核病、霍乱、疟疾、肝炎、布鲁氏菌病、性病艾滋病、非典和高致病性人禽流感、血吸虫病等严重危害群众健康的各种传染病、地方病、寄生虫病和职业病。重点防控甲肝、流感、肠道传染病。健全公共卫生信息收集与报告制度,加强各类重点传染病的监测管理。进一步贯彻落实各项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对重大疫情、集体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应急能力。提高医务人员对传染病的发现和救治控制水平,完善发热呼吸道疾病门诊、肠道门诊、传染病区的工作。

(八)继续认真做好妇幼保健工作

坚持依法加强妇女、儿童保健工作。加强产科建设,提高孕产妇住院分娩率,狠抓产科质量,严格高危孕产妇的筛查、转诊,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开展青春期保健、婚前保健、遗传咨询、更年期保健、妇女儿童常见病防治,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认真扎实地完成妇幼卫生监测及年报工作,加强出生缺陷的监测和干预,开展产前诊断、新生儿疾病筛查等工作,努力减少各种缺陷儿的出生和儿童残疾的发生,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九)加强卫生监督执法工作